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404媒体】两个空间的告别:当“独立”成为无法承受之重,成都“叢林BushDefinition”和广州“扔石头ThrowStone”宣布停止活动

10月末,两家独立社群空间成都“叢林Bush Definition”和广州“扔石头ThrowStone”宣布停止活动,主要原因分别是“本地给予独立运作的文化活动可执行空间的缩窄”和“不可抗力”。

叢林BushDefinition无限期停止举办活动

叢林BushDefinition官网介绍:

叢林BUSH DEFINITION是一个创建于2011年4月的非盈利独立文化推广组织,由一群热爱电影、爱艺术的年轻志愿者协同运作。旨在通过展映、演出、沙龙、出版和销售等多种途径,发现、整合和推广有鲜明个性的独立文化。叢林,致力于成为成都最具特色和最有活力的独立文化活动组织者。

img

图片来自其官网

CDT 档案卡
标题:【404媒体】两个空间的告别:当“独立”成为无法承受之重,成都“叢林BushDefinition”和广州“扔石头ThrowStone”宣布停止活动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5.10.24
来源:叢林BushDefinition
来源:广州扔石头空间
主题归类:社群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0月24日,叢林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一则公告,宣布无限期停止举办活动。叢林团队表示,所有过往活动与资料将陆续归档至其官方网站:www.bushdefinition.com,以“保存”这十四年的记忆。其公众号也将暂时保留,“不时分享本地影像活动资讯”。

叢林Bush Definition 将从即日起无限期停止举办活动。

自2011年在成都创办以来,叢林Bush Definition 依托海内外独立影像创作内容,在十四年间主办及协同举办了近300场不同规模的电影沙龙、创作分享、电影节展、工作坊等,放映影片超过720部,邀请到100余位创作者及嘉宾与成都观众达成交流。

鉴于本地给予独立运作的文化活动可执行空间的缩窄,以及当下具备独立思考表达、与现实共振的文化艺术作品愈发不可见,我们很难再无畏且有质量地完成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因此,我们认为叢林BushDefinition 已经完成了它这一阶段的的使命。所有过往的活动、文章及图片将陆续汇总至网站 www.bushdefinition.com 作为档案保存。

在找到更好的回归形式之前,我们将保留此公众号账号作为线上平台,不时分享有价值的成都本地影像活动资讯。

感谢给予叢林BushDefinition 帮助、合作、关注的每一个人。

再会!

扔石头空间:一颗石头的告别@2025.10

“扔石头ThrowStone”是广州一个面向职校生的独立社群空间,位于广州白云区多所职业学校附近。该空间由替代性教育实践者子津在2024年7月发起。“扔石头ThrowStone”为职校学生提供自由交流、休息与成长的平台,举办观影会、工作坊、分享会等活动,鼓励职校生参与策划与表达。它旨在发现“不一样的职业教育观察,关心具体的职校生”,创造一个开放、多元、友好的青年社群环境。

img

图片来Instagram账号“binghuang_yun”

10月底,独立空间“扔石头ThrowStone”宣布空间关停:一颗石头的告别@2025.10

我知道你感到可惜,我也很难过。但,我暂时没有力气为了“不难过”而去做更多了。

这,就是当下我能做的全部。

当然,我设想过许多其它的可能。状态超好的时候,我甚至想过,这个空间可以存在十年,存在于此,见证来往的职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人生的某个阶段到另一阶段。

从2024年7月到2025年10月,扔石头空间存在了一年零四个月。实际上,如果没有朋友们的支持(各种意义上),我们连半年都撑不下来,谢谢你们。

其实最初做这个空间的时候,我设立的目标是一年——能开一年就不错了。过去的这几年,我和身边的不少朋友一样,渐渐学会不再制定过于长远的计划。对我来说,很多事情何时发生、如何发生,几乎是不可预测的,但我知道它们会发生。空间关停便是其中一件。

即便如此,我还是许了很多愿望,多得要活到50岁才有可能完成。真是有够夸张。

许愿的方式是写to-do。在空间被租下来的两周前,我开始记录要在这里做的事情。有的实现了,比如乒乓球比赛、打印出喜欢的文章并分享给更多人、共学、二手闲置交换……有的还在等待,比如社区生活手册、夜校、与学生共同翻译……

遗憾的是,有的愿望无法在这里实现了。但我告诉自己,许愿的动作没有被忘记就好。

最近偶尔会回忆起这样一件往事。2021年,我前往一家即将关停的工伤机构,参加TA们的告别活动,小小的屋里坐满了人。我从那里带回一个搪瓷杯,上面印有机构的名字。住在上上个出租屋的时候,它被我放在洗手间里,锈迹斑斑。一天,一个在公益行业工作了二十年的朋友来家住,看见那个杯子,她把照片发给了曾在那家已关停的机构工作过的伙伴,说想让TA们知道这神奇的连接。

从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事物里,我获得过来自遥远时空的馈赠,像一场接力,上一个人不知道下一棒会交给谁,下一个人会在到达某个点后选择休息。

那时,外人如我,看见不同机构关停的消息,除了叹息和祝福,很难给出更多。但祝福依然是重要的,有了这些祝福,我们或许更有勇气重新起航,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一直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前行。

和那些机构类似,空间因为不可抗力而关停。写到这里,我问自己,什么是不可抗力呢?它就像一个筐,有时用于规避,有时用于偷懒。我可以继续开这个空间,和不可抗力对抗,但这意味着我将和真实的恐惧同行、纠缠,和过去一样。

可是我真的好累,好累。弥漫在身体里的情绪不是其它,是深深的疲惫感。像是再一次,洪水来袭,而我要做的,是在被冲垮的原地扶起倒掉的、拼凑摔碎的,重建一些生活。休息的愿望是此刻最强烈的愿望,“放过自己吧”,夜里睡不着时、清晨醒来时,我把它说给自己听。

我也想过更彻底的离开——我总是这样说,但从未真的这样做。我觉得是希望害了我;如果它害了我,它也许应当被叫做侥幸。但认真想了想,还是叫它希望吧。有时候我也希望活得无忧无虑。

我并不是喜欢危险的人,甚至不是一个冒险的人,毕竟连尝试“奇怪食物”对我而言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我常常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最初几乎是在懵懂中被卷入的,出于直觉,或冲动。然后这段生命就在危险中反复,再也无法回到安全的领地。

可是,人要如何对得起自己还能活在安全里?无解的问题。接受它们无法两全会不会反而轻松一点?不能既要又要,经数次验证这是我人生的重要课题。

关停空间,是一次暂停。“暂停”是比“放弃”更准确的词,就像在舞动中练习暂停一样,它并不意味着你放弃了这支舞、这份感知。

但“暂停”也不容易,我总做不到在行动中暂停,习惯了马不停蹄地做各种事情,那些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无法停下,有多少出于动力,有多少出于恐惧?也许这二者本就一直交织着,在我的生命中。

在某些层面上,告别比继续更难。而困难的不仅仅是和这个空间告别,更是和与之缠绕在一起的生活、关系告别。种种交叠,让这一切变得无比艰难。

但我也愿意并下定决心面对与迎接新的,新的,任何。我想知道,剥除一些东西后,我是否能看到不被“做事情”定义的我,我是否能够爱那个停下来的我,我是否能够接受“失去”并拥抱被冲刷的身体,在雨季就只看看雨。

学着将每次行动看作一次试验,试验在这个环境里,还能做点什么。忽然想起一句很喜欢的诗,来自《葛兰西的骨灰》:“但我,怀着一个只能活在历史中的人的自知之心,我能否再以纯净的激情去行动,当得知我们的历史已终结?”

🐶🌧️🍺🚗🌄🍯🍉📝🪜✈️🎋💆⛵️

10月25日-10月27日,下午2点-晚上,扔石头空间开放,作为这一阶段最后的告别。

我们将在现场开设二手市场,把空间里的大件小件低价售出,来过的朋友都知道,东西超多的,欢迎你来看看、购买。这也是一种延续。

朋友格瓦斯激情刻制了狗狗武艺版画,现场有纸可以印,你也可以带上衣服、布料、帆布袋等,把武艺“带回家”。除此之外,我们准备了一周年小册子——让我们一起记住发生过的。

因为精力有限,现场我们不设问答环节(笑),但欢迎关心、留言、拥抱……

欢迎你来,我们的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