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议】能让弱势群体也感到舒适的系统,也一定能保障更多人的权益

10月25,台湾歌手郑智化(代表作《水手》《星星点灯》《大国民》等)在微博发文讲述在深圳机场出行遭遇不便,斥责深圳机场“对残疾人的态度是最没人性的”,还表示自己“连滚带爬进飞机”。相关话题“郑智化怒斥深圳机场”随即登上微博热搜。当晚,深圳机场发文称将立行立改,增加保障人员并试点启用登机连接装置,同时对郑智化表示歉意。之后,一段郑智化登机的监控视频片段在网上曝光(疑似为深圳机场官方公布),视频显示现场多名地勤和空服员协助其登机,与郑智化的情况描述并不完全相符。10月27日,郑智化再次发微博对用词不当而道歉:“连滚带爬的用词,是我登机过程不顺,一时气愤的遣词,这个我必须为我的用词道歉。这次帮我推轮椅的小哥服务非常好,甚至直接搀扶我的腿进机门,在此向各位服务人员一并致谢,希望不要因此对服务人员造成不好影响。”


针对此事,网络舆论随即划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郑智化“言辞太激烈”、“有意放大矛盾”、“故意黑中国”,有人用甚至用“翻车”、“反转”、“造谣”来指责郑智化是“借题发挥”。个别极端言论甚至将此事做政治化的解读,刻意将郑智化描述为抹黑大陆的台独分子,呼吁对其进行封杀。但另一派则认为,整件事情的本质只是机场的无障碍登机流程是否存在问题?对此,当前社会其实缺乏一种对弱势群体现状的共情能力,且习惯将任何公共话题都政治化、立场化,更无法理解我们与文明社会存在的差距。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微博、微信、推特网友的评论:
杨笑汝:郑智化进机舱的视频我觉得很好理解。郑智化希望:我不用惊动任何人,一个人操纵轮椅就把事情办了。结果不行,他只能被别人提溜起来。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本可以靠我自己,却被迫依赖他人”的屈辱感。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是:残疾人本该寸步难行,但是他竟然能依靠着他人的“服侍”办成挺多事情,难道不该感激吗。而一些残疾人的认知是:这个社会本应有我的容身之地, 本应为我提供方便,而且这种方便应该是固定存在的硬件设施,以便我能独立自主,而不是整出一大群人围着我, 让我看起来很像某种拖累。
renfanzi:有个读者留言分析厉国粉蛆狂轰滥炸郑智化的动机,我觉得特别准确。粉蛆的逻辑是:我一个爱国青年,四肢健全,在厉害我国况且匆匆忙忙,连滚带爬。你一个台湾歌手,小儿麻痹,竟想在厉害我国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LuckyJoe198x:郑智化这事不知道有什么好吵的,我国别说对残障人士了,对正常人的人权保障都远没到位,我一直到了30多岁,才在一个特殊场合认识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在这之前,我根本不可能在任何地方认识这样的人,你根本很难在公众场合见到他们,他们被中国社会“隐形”了,而这样的人,在中国有大几千万。
jjgfscbd:四个工作人员帮郑智化上飞机,没有一个护工愿意帮忙背他一下。史铁生当足球守门员,余华还会背他到球场。先不说郑智化的夸张描述,直接说残疾人设施国内确实做的更像面子工程。路面大把的盲道都被自行车电动车占用就能佐证。残疾人出行便利问题,很好的展示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明进程。
vok11:你不一定会是深圳机场,但总有某个时刻你会成为那个连滚带爬的郑智化。
MianMaoKu:本来残疾人在墙国的生存条件就已经够悲哀的了,现在有残疾人发声最后还被迫道歉,比悲哀还要更悲哀。鲁迅先生说的对,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BingLiu34173809:郑智化在中国被中国网友痛骂并道歉,说明一个问题:在系统性的压迫中,压迫的源头永远来自掌握最多权力与暴力的人,遭受系统性的压迫时,中国人却没有勇气直面压迫的本质,更不敢面对“压迫源头”,而是把这种被压迫产生的愤怒向更弱者释放与传递。
经济观察报:郑智化真的需要道歉吗?他言语间是有情绪,升降机不抬高或许确实是出于操作规范,服务人员也在帮忙,但他遭遇的困境是真实的,他有权感到愤怒并吐槽。从个体的角度说,只要郑智化愿意,他当然可以选择为自己激烈的言辞道歉,但不是必须道歉,更不必因舆论批评道歉。他并没有做错什么。
纽太普同学:讨论完郑智化的事情之后,网络上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两种感受。一种人认为中国还有这么多不关注残疾人权益的人,另一种人认为中国还有这么多狗汉奸。同样的道理,之前还出现过“中国还有那么多人不支持男女平权”“中国还有这么多狗汉奸”、“中国还有那么多人不支持在高铁上卖卫生巾”“中国还有那么多狗汉奸”、“中国还有那么多人觉得虐待动物也没啥”“中国还有那么多狗汉奸”、“中国还有那么多人觉得就该好好管管文艺创作”“中国还有那么多狗汉奸”等等。总之就是狗汉奸确实很多。
纽太普同学:一个六十多岁的残疾人因为不能无障碍登机而感到耻辱, 言辞激烈。“他没爬”。而机场的反应是播出了让他感到耻辱的那段经历,以证明“他没爬”。
周云蓬:郑智化想要的是尊严,很多人觉得尊严可有可无。我觉得分歧主要在这里,有些人,自己默许可以没有尊严,推而广之,别人的尊严也一样没有!
还是韦恩: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道德高度。一个真正进步的社会,不能仅以经济繁荣为标志,也还要以是否能为老人、儿童、残障人士以及生活困难者提供尊重与支持为衡量指标。只有当每一个弱者都能被温柔以待,社会也才能真的拥有公平与正义。对郑智化是,对幼童是,对你我老去的父母也是。
春天情书Haru:看郑智化吐槽深圳机场这件事吵了一天,明明可以借着这个事做好无障碍设施,以后残障人士可以尽量独立出行,机场的人员也无需被迫每次都要服务他们。本来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最后咬文嚼字因为几个用词不当争论,真的很没意思,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甚至还假惺惺的关心起机场的服务人员。我就不信一群随便骂人,还不关心残障人士的团体,真的在乎那几个倒霉的机场服务人员吗?
项栋梁:很多被正能量冲昏头脑的蠢货完全意识不到,我们每个人首先都是人,然后才有健全与残障的差异,再然后才有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护照不同。用政治化的视角去解读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有必要过过脑子想一想:对那个宏大目标的维护,是不是真正有利于我们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的幸福与尊严?把某个人打成势不两立的敌对分子,是不是真的有助于那个宏大目标的实现?以及,会不会有一天,我也有可能遭遇他所面临的困境?到时我将如何自处?
张3丰:某种意义上,在深圳机场的郑智化,其实也是一个“强者”。一个名人,他反映了问题,就有足够的关注,在成都街头,一个遇到麻烦的轮椅使用者,只能打电话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帮忙。我也能理解那些攻击郑智化的人:你郑智化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大部分的日常。大部分人都四肢健全,不用使用轮椅;但是在“强者友好型”社会,你总有短板。你腿脚好用,视力5.0,但是你遇到权力或者那些坚硬的东西,也只有连滚带爬。郑智化说了出来,而且大惊小怪。这反而让我们不快:我们都忍了,你忍了不就行吗?
敏敏郡主:舆论场上对个人的要求,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苛刻,甚至还发生过一些极端的事件。郑州雨灾,一位遇难者的父亲身穿雨衣戴口罩骑自行车悼念,被人质疑别有用心。可事实上,他穿的是和女儿分别时的深蓝色雨衣、佩戴的是女儿赠送的墨镜及开口口罩,推着的是日常接送女儿的老式自行车。武汉校园被撞致死小学生的母亲,因为衣着得体说话克制有礼貌,被人各种恶意评论。在这些人眼里,孩子去世了,母亲就应该蓬头垢面声嘶力竭语无伦次。最终,这个痛失爱子的母亲从高楼一跃而下,带着她的悲伤和崩溃永远离开了。现在,郑智化因为一句“连滚带爬”,就招来如山呼海啸般的批评甚至谩骂。
开心鸭:郑智化有夸张的叙述,但其实正常人有时候是没办法理解残疾人的,抛开这件事。注意我没说郑智化的事。我是聊残疾人的事,我们对残疾人这块是真的不行。我儿子有段时间脚崴了打了石膏拄拐时是真的体会到了。上海浦东机场跟新加坡樟宜机场根本没法比。新加坡机场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轮椅,无障碍通行很便利。上海这边轮椅全锁起来了,问了一下,还得申请。而且上海登机很不顺利,还想着免责协议,这个免责像是一种侮辱,让人体验感极差极低,很不爽,没有照顾还低人一等,全是障碍。可以说在国内和新加坡一天一地的差距。我在日本机场还坐过一次自动驾驶轮椅,输入登机口,可以直接给你送到登机口(那种轮椅还挺多的,没有抢占资源,没有故意占用的意思,确实当时挺累的再加上想体验一下,就坐了)还有盲人,抖音上盲人走盲道的视频记录,我都怕盲人死了。 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但做的不行就是不行。
浣花溪杜甫:郑智化长期生活在台湾,一个注重对弱势群体关照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残障人士出行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和人性化的服务。对他一个来到对残障人士照顾不足的地方,自然会感到不适。很多网友觉得他还不至于爬着上飞机,有夸大其词之嫌,可他是吃惯了细糠,吃到这口粗糠觉得难以下咽。国内网友是常年吃草根,吃到一口粗糠,就觉得做的挺好的。这就是两类人的参照系不同,造成的偏差。
李清晨:当他们是男人时,他就理解不了女人的恐惧,当他们是青壮年时,他们就理解不了老人和孩子的难处,当他们是健康的人时,他就理解不了病人承受的痛苦,当她们是女人时,她就理解不了孕妇和抱小孩儿的同胞出行有多麻烦……在这帮大傻子的世界里,所有不适合出行的人最好就永远呆在家里,永远不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就放佛他们自己会永远身强力壮永远不会变成弱势群体一样。要明白,一个可以让弱势群体也感到很舒适的系统,也一定能保障更多人的权益。与之相反的,如果只有强大的人才能良好生存的世界,那不就是丛林么?是什么人希望我们的世界退化成丛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