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手机退出中国,日本手机终究走不出日本

你上一次见到「索尼手机」,是在哪一年?
就在前两天,伴随着微信一句冷冰冰的「该账号已自主注销,停止使用」,索尼官方的索尼 Xperia 服务号已经彻底停用。而索尼手机的官方微博 @索尼-Xperia 也已经大半年没有过更新了,最新的一条动态还是今年 3 月 8 号的节日祝福——
这意味着,索尼 Xperia 手机已经终止了在中国的宣发动作。

而更早之前,索尼手机在华的硬件业务就已经停摆——索尼中国官网上有记录的最后一款国行手机还是 Xperia 5 V,这已经是 2023 年的产品了。

至此可以说,索尼手机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在这个 11 月彻底陷入人走茶凉的状态——索尼手机,至少在中国,大约的确已经断气了。
折腾半生,归来仍是废社
说起来,索尼这样一个集合了半导体制造、影视工业、虚拟娱乐、音乐媒体的八十年老店,那个号称「卡在全球影视工业脖子上」的企业,造不好手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图|Android Authority
事实上,尽管索尼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早期参与者之一,在功能机时代身傍 Walkman 和 Cyber-shot 的金字招牌,创下了斐然的业绩,但它在智能机时代却是从一而终的水土不服。
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是在那个改变了移动电子市场走向的 2007 年。
2007 年不仅是 iPhone 问世、市场普遍认知中智能手机时代的开端,同时也是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MC,以下简称索爱)进入手机市场之后最成功的一年。
那一年,索爱通过转化 Walkman 品牌而推出的 W 系列音乐手机,以及转化卡片机 Cyber-shot 的 K 和 C 系列照相手机,在功能机市场里大杀四方,创下了 1.03 亿台的历史最高销量——

索尼爱立信 W800i,最经典的 Walkman 手机之一|TechRadar
然而巅峰之后就是低谷。从现在的视角回头看,索爱在 W/K/C 系列上的简单成功,事实上给索尼的手机业务留下了一个影响至今的症结:过度重视硬件带来的优势,却忽略了软件适配。
而在另一方面,索爱也和诺基亚、微软一样,忽视了 2007 年 iPhone 面世时背后蕴含的「改变手机在生活中角色」的巨大潜力。2011 年,时任索爱 CEO 伯特·诺德伯格(Bert Nordberg)在一次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承认:
可以肯定地说,索尼爱立信在 2007 年 iPhone 问世时应该更加重视它。
然而,索爱就算是在意识到智能手机的浪潮不可逆转之后,奋起直追的动作也没能做得干脆利落。
在 iPhone 之后的几年,索爱被夹在 iPhoneOS、Windows Mobile 和 Android 之间,从 Xperia X10 到 Xperia S、P、U、T、J、E 等等试了个遍,为我们重新上演了一个「功能机巨头在智能机时代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的剧本。

当一家公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产品线|Medium
新的转折发生在 2012 年。
时年,索尼正式收购爱立信集团手中的 50% 索爱股份,让索尼爱立信全资并入索尼集团成为子公司,建立了索尼移动通讯(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SMC,以下简称索移)。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并购不仅将手机业务的控制权完全收购索尼集团,同时也让 Xperia 产品线并入了时任索尼集团 CEO 平井一夫(Kazuo Hirai)的「One Sony」战略里面。

经常被昵称为「姨夫」的平井一夫|CNET
至少从索移合并初期那几年的产品来看,平井一夫的 One Sony 战略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随后的 2013 年,索尼在 CES 上发布了那款奠定 Xperia 家族设计的大作—— Xperia Z。
除了历久弥新的 Omnibalance 全平衡设计语言之外,Xperia Z 还是当时 One Sony 技术大联合的代表,从电视的 Bravia 到传感器的 Exmor 都能在 Xperia Z 身上找到,更不用提开创性的 IP55/57 双防护标准,一举奠定了 Xperia 后来「三防旗舰」的名号。

图|TheNextWeb
而市场也给了 Xperia Z 足够的正反馈。
合并重组之后,索移的手机年销量从 2012 财年的约 3300 万台提升至 2013 财年的约 3990 万台,并在 2014 财年达到了约 4000 万台的顶峰。

只不过,这 4000 万台 Xperia 不是索移走向巅峰的开始,而是出道即巅峰。更何况,放眼当时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这也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2014 年,索尼的全球手机市场占比仅为 2%,别说跟当时正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小米华为比,这个销量连当时 LG 手机的一半都达不到。
按照国内品牌的统计方法,已经属于 Others 里的 Others 了。

没资格上桌的索尼|Dazeinfo
至于 2016 年,索尼从 Z 系列转向 X/XZ 系列之后,市场早已抛开索尼完成了进化——
一方面,苹果和三星借助专利护城河和供应链保护,牢牢把握住了全球高端市场,Xperia 虽然售价不菲,却始终没能让售价和品牌效应挂钩、挤进高端市场。
另一方面,2016 年已经迎来了国产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借助当时积极主动的出海战略,迅速抢占了索移鲜少参与的中低端市场。两边一上一下,把索移、LG、HTC 等等老品牌给夹在了中间。
之后,Xperia 的 XZ 系列一直没能摆脱阴影。根据数据机构统计,从 2015 到 2019 短短四年里,索尼手机的销量从约 2500 万台跌至 300 万台出头,蒸发近八成。
虽然 XZ 世代的产品脍炙人口,但从销量走势上看,却无疑是索尼造手机历史上最大的滑铁卢。

在那之后,我们就听到索尼移动宣布放弃「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的目标,转而「聚焦盈利」——换句话说,就是「我要把精力放在赚钱上面」。
从 2019 年开始,索尼陆续推出了号称「整合与重启产品线」的新 Xperia 1/5/10 系列,产品范围也从原来的鱼龙混杂缩减到了单纯的「大杯、中杯、小杯」。
从新 Xperia 数字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索尼非常明确的战略转型:从原先 Z、X、XZ 系列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转为面向纯高端的「超专业用户市场」,想要让 Xperia 成为摄影师和导演口袋里的第二台电影机。

比如和黑卡共享一英寸传感器的怪物 Xperia Pro-I|TechRadar
这个战略乍看上去非常正确,更不用提还能更直观地发挥出 Alpha、Bravia、CineAlta 部门的技术功底,但市场用教训 RED Hydrogen One 的方式同样狠狠教训了一下索尼:手机这种形态的产品,恰恰是不需要过分专业的。
哪怕到了新 Xperia 数字系列的世代,索尼依然无法将 Xperia 手机上的各种专业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变成一套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完整移动工作流。

比如强行模拟相机换镜头而不允许连贯变焦的照相大师 app
而这个阶段的索尼似乎已经完全钻进了牛角尖,开始搞不清硬件和软件的关联性了。
2021 年索尼尝试与魅族合作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除了软件什么都有」的 Xperia 和「除了硬件什么都有」的 Flyme 原本可以是一段天作之合,最后却以装个负一屏和应用市场草草收场。

最后的结果甚至不如直接给 Xperia 刷上 Flyme 系统|酷安 @捡破烂科技
魅族或许只是玩不转硬件,但索尼才是那个既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也没有改弦易辙的魄力的家伙。在那之后,索尼 Xperia 不出意料地在「超专业手机」这个小市场里越过越窝囊。
最后,索移在 2021 年结束了独立运营,被并入索尼集团的电子产品部门,以产品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常年不足 1%、日本本土市场不足 6% 的「傲人成绩」艰难支撑到 2025 年。一边卖不出去、一边坚持不降价,最后以这种极不光彩的形式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走不出日本的日本手机
从索尼 Xperia 手机的历史就能看出,Xperia 系列可以说是「生的仓促、死的窝囊」。
但最让人意难平的就是,索尼明明手握世界顶尖的半导体技术和工业设计水平,也造出过类似 Z3、XZ1 之类脍炙人口的产品,最后却还是落成了这样一副囧境,不让人感到惋惜是不可能的。

Xperia 10 VII|SONY
同时,索尼这两年的「战略转进」并不限于中国市场,原本非常倚重的美国市场也在 Xperia 1 V 之后没有了更新。尽管索尼同样说「没有彻底退出美国手机市场的计划」,但这样的冷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回答了。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欧洲销区,尽管欧洲主要市场的索尼官网上都列出了最新款的 Xperia 1 VII,但大多数都是无货或不开售状态。外媒 Android Authority 在 7 月的一篇报道中就直言:
索尼移动业务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明朗。
归根结底,无论说它不懂软件,还是眼高手低,其实还是索尼自始至终没有搞懂「手机究竟应该做什么」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都是把手机当作试验田,谷歌将 Pixel 的软件置于第一位,首先保证了「这手机能用」,然后才是各种加分的硬件选项,甚至可以依靠 Pixel 的系统来提拉硬件的表现。
![]()
单从硬件角度看,Pixel 10 也就是中端机水平|TechRadar
索尼的 Xperia 则恰恰相反,从来都是大方的把最近最强的硬件放到手机上,却根本不考虑自己写的软件系统能不能把硬件实力转化为让消费者愿意使用的动力,最后的结果就是纯专业用户觉得缺功能、纯日常用户觉得学不会。

Xperia Pro 设想的随身 4K 转播就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使用场景|CineD
然而索尼现在即使想要掉头回到普通消费者市场,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已经被主流厂商瓜分完的普通消费者市场早就已经没有了索尼的容身之地。
但索尼 Xperia 手机会就此绝迹吗?
在爱范儿看来,索尼手机仍有其生存空间。抛开日本本土市场那一丁点销量不谈,索尼接下来做 Xperia 手机,很有可能是给其他手机厂商看的——

传说中的 Xperia 1 VIII|Notebookcheck
索尼的手机业务虽然只差拔管了,但毕竟传感器的业务依然是行业龙头,最新的 LYT-8 系列相机传感器更是成为了今年的出货主力。
后面的 Xperia 手机,很有可能会被索尼用作自家传感器的「专职展示平台」,保留公开销售渠道,但实际面向的客群,已经是 B 端的传感器采购商了——
有来自供应链的消息称,索尼将在 2026 年初推出新一代 1.1 英寸的大底传感器,而这将会是明年一系列「超大杯」影像手机的标配。

图|Medium
总之,就像夏普一样,功能机早期的辉煌在智能机的时代并不算数,反复的市场预期误判,让索尼纵使身处供应链顶端的地位,也终究还是没能破解「日本手机走不出日本」的魔咒。
毕竟现在的真索粉要买一台索尼手机,不是只买二手——而是只能买二手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