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权力私有是一个民族最深重的灾难!

img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人类文明史中无数血淋淋的事实,都在为这句箴言写下注脚。玩弄权力政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个人腐败,而是足以动摇国本、践踏人性的最大之恶。

权力如何异化为“最坏的恶”?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这座千年帝国的心脏被蛮族铁蹄踏碎时,圣哲罗姆在伯利恒的修道院里哀叹:“照亮世界的灯熄灭了。”但罗马的衰亡并非一日之功。早在帝国鼎盛时期,历史学家塔西佗就犀利地指出:“权力欲在人们心中越是根深蒂固,它就越是渴望得到满足。”

权力本应是公共福祉的守护者,却在人类历史上不断上演异化的悲剧。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梦想“哲人王”统治的理想国,晚年却在《法律篇》中无奈承认:“绝对的权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致命的考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直白地断言:“人一旦脱离法律和正义,就是最坏的动物。”

这种异化在中国历史上同样触目惊心。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痛陈:“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当皇帝视天下为私产,百官成为家奴,权力便从公共责任堕落为私人欲望的工具。

CDT 档案卡
标题:权力私有是一个民族最深重的灾难!
作者:舒生
发表日期:2025.11.17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主题归类:权力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警告穿越时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从罗马的暴君尼禄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恐怖统治,从明朝的魏忠贤到当代的独裁者,历史反复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当国家公器沦为私器

1933年,德国国会大厦燃起熊熊烈火。希特勒借此机会通过《授权法》,完成了从民主到独裁的“合法”转变。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后来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分析道:“极权统治的本质,在于将一切政治机构转变为传达领袖意志的传声筒。”

这种权力私有化的过程往往披着“国家利益”的外衣。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的名言至今振聋发聩:“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他进一步阐释:“历史并非由道德力量驱动,而是由不断增长的权力意识推动。”

在中国历史长卷中,秦朝的兴衰提供了绝佳案例。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通过严刑峻法将天下权力集于一身。结果是“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强大的秦帝国仅存15年便土崩瓦解,正是权力极端私有化的必然结局。

在中国历史的长廊中,明末的党争乱象也堪称权力政治祸国殃民的典型标本。万历年间起,东林党与齐、楚、浙三党为争夺内阁控制权,将朝堂变为角斗场,他们争论的不再是治国方略,而是如何罗织罪名打压异己。

陕西大旱时,地方官员为迎合京中派系需求,不仅不减免赋税,反而加大盘剥力度以充作“政治献金”,导致流民四起。当时的奏疏记载:“民有父子相啖者,有阖门自缢者”,而京城的官员们仍在为谁能入阁辅政争论不休。

现代社会的权力滥用虽少了几分古代的暴戾,却多了几分隐蔽性。美国学者戴维·科顿在《权力的陷阱》中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菲律宾马科斯政权的腐败细节:马科斯夫妇通过修改海关条例、操控土地审批等方式,将国家资源源源不断转入私人账户,其妻子伊梅尔达的鞋柜中收藏着三千多双名牌皮鞋,而当时菲律宾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饥饿线以下。

更令人齿冷的是,当台风引发洪灾时,马科斯政府竟将国际援助的救灾物资囤积起来,作为换取政治支持的筹码,导致数万灾民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当代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指出:“当一个国家不能约束自主的、有能力采取行动的国家权力时,良治就不可能实现。”权力一旦成为当权者的私器,公共利益便成为最先牺牲的祭品。

权力私有化如何蚕食社会根基

1788年,法国财政总监向内克尔报告:国家濒临破产。而此时,凡尔赛宫依然夜夜笙歌,不知大革命即将掀起惊涛巨浪。

权力私有化的最大危害,是它对社会信任的系统性摧毁。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曾区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指出当权力失去价值导向,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就会崩塌。

这种侵蚀在民生领域尤为明显。当权者将公共资源视为私产,必然导致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通过研究发现,民主国家几乎从未发生过大规模饥荒,因为自由的媒体和选举压力迫使政府必须回应人民的基本需求。

权力私有更深远的影响是对创新精神的扼杀。历史学家乔尔·莫基尔在《增长的文化》中指出,开放的社会秩序是技术创新的温床。当权力垄断思想市场,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枯萎。从伽利略被迫忏悔到苏联李森科主义的泛滥,都是权力压制思想的血泪教训。

当权力缺乏有效约束时,人性中的私欲便会如洪水般冲破道德与法律的堤坝。西晋时期的石崇与王恺斗富,用蜡烛当柴烧,用锦缎铺大路,他们的财富并非来自商业经营,而是来自担任荆州刺史时的“劫商”行为。他们凭借手中的军政权力,公然劫掠过往商人的财物。这种将公共权力转化为私人敛财工具的做法,正是权力政治最核心的本质。

权力政治对国家信用的破坏往往具有不可逆性。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记录了奥匈帝国的衰败过程:当统治阶层为争夺权力不断欺骗民众、违背承诺时,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逐渐崩塌,最终在一战的炮火中,这个曾经庞大的帝国分崩离析。

这种信任崩塌的后果,比经济衰退更为可怕,因为它会破坏社会的凝聚力,让国家陷入“人人为己”的混乱状态,正如肖伯纳所言:“一切世俗的权力都会使人成为无赖”,当掌权者沦为无赖,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便会彻底失守。

权力私有大行其道的根源

权力政治之所以能在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其根源并非简单的个人道德败坏,而是在于专制作风、缺乏民主、人民参与感低等构成的制度性困境。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皇权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虽然有“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相对清明的时期,但本质上仍是“人治”而非“法治”。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虽然初衷是防止权臣专权,但最终却导致宦官干政的乱象——当皇帝怠政时,权力便会落入身边的宦官手中,形成“权力代持”的腐败格局。

专制作风的核心特点,是权力的单向流动与不受约束。法国大革命前的波旁王朝,国王拥有“君权神授”的绝对权力,议会形同虚设,普通民众没有任何政治参与渠道。

当时的贵族们凭借世袭特权占据高位,他们既不了解民间疾苦,也无需对民众负责,唯一的目标便是维护自身的权力与利益。这种“权力自上而下赋予,对上级负责而非对民众负责”的体制,必然导致权力与民生的脱节,为权力政治提供滋生的土壤。

民主制度的缺失,使得权力缺乏有效的制衡与监督。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强调:“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而民主制度正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机制。

雅典民主虽然有其局限性,但通过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机构,实现了对权力的初步约束,这也是雅典能够在古希腊众多城邦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与之相对,古罗马共和国晚期,当元老院逐渐丧失监督执政官的权力后,权力便迅速集中到凯撒、屋大维等军事强人手中,共和制度最终被帝制取代。

人民参与感的低下,是权力政治得以盛行的重要社会基础。清末的“预备立宪”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的封建统治让民众缺乏政治参与意识,当统治者试图进行制度变革时,普通民众既不了解也不关心,而权力阶层则趁机将改革变为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分析,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民众更关注家族利益而非国家公共事务,这种心态使得权力政治能够在缺乏民众监督的情况下肆意蔓延。

现代社会的实践表明,民主制度的完善程度与权力政治的发生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北欧国家之所以被评为“最廉洁的国家”,核心在于建立了完善的民主监督体系:政务公开让权力运行透明化,多党制形成了有效的权力制衡,全民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让权力滥用无处遁形。

芬兰前总理因用公务信用卡购买少量私人食品被曝光后,迅速辞职并接受调查,这种对权力的严格约束,正是民主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从权力垄断到人民主权

1649年1月,英国白厅前竖起断头台,查理一世被送上刑场。这不是革命的终点,而是现代民主制度的起点。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系统阐述: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这条希望之路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依然是最有效的权力约束方案。正如美国开国元勋麦迪逊所言:“用野心来对抗野心。”

但制度设计只是第一步。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中强调,民主的真谛在于“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这意味着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公民参与机制。

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资源为我们建构现代民主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根基。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在制度的笼子里行使,在人民的监督下运作,才能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否则,它终将成为吞噬一切美好价值的黑洞。这条路漫长而艰难,但每一步都值得。

回望人类历史,权力政治虽然曾给文明带来巨大灾难,但人类从未停止过驯服权力的努力。从《大宪章》的签署到《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实施,从古代的监察制度到现代的廉政体系,每一次制度的完善,每一次公民意识的觉醒,都在推动权力走向规范化、民主化。

正如查尔斯·戈尔顿所言:“没有人是至贤至善而可以被赋予不受限制的权力”,认识到权力的危险性,并用制度与监督去约束它,正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大的幸运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与资源,而是建立起一套能够有效约束权力的制度,培养出具有公民意识的民众。当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掌权者敬畏人民、敬畏法律,当每一个公民都能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权力政治便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