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旧闻评论|骗子取得最高学术成就 |舆论手札

file

CDT 档案卡
标题:骗子取得最高学术成就 | 舆论手札
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发表日期:2025.11.20
来源: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标签名称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鄙省有一种说法,带“江苏”的大学都不好,好大学都带“南京”二字。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无独有偶,简称江科大的江苏科技大学,自证了这条民间定律。它引进了一位据说只有高中学历的骗子郭伟,许以博导资格,册封其为首席科学家。

江科大日前发了个细节欠奉的通报,让外界确认有此一桩荒诞事,也知道骗子果然姓郭,与网传的郭伟对上号。兴许是过于惭愧无措,江科大将郭伟一事错误定性为“学术不端”,已报警,在侦办。恐怕,江科大校长书记想召唤金山寺惊涛骇浪,处以郭伟水刑的心都有了。

按照网传的说法,郭伟伪造了德、日、澳三国留学工作经历,捏造了数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时,他也没忘在假透气的履历中戏谑加上一笔,祭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他想必很喜欢状元,所以伪称是1994年陕西理科状元,在西安交大读了本硕。

整件事搞笑在于,郭伟作为手法低级的骗子,精准抓住了当下高校引进人才的喜好与口味,江科大要蜜糖,郭伟就给他颗粒度逼真的所有代糖。郭伟2023年被江科大当高级人才成功引进,据传年薪140万,安家费340万,科研经费500万+。

郭伟将行骗的领域定在理工科的纳米研究领域,是高科技,到事发为止,他名下还有许多家以纳米材料为主打的公司。可见,郭伟没有将行骗止于拿到江科大教职为止,而至颇有精进之态。他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骗子,也可能骗着骗着他自己都相信了。

在这件事中,郭伟身为骗子并让人生恨,江科大作为名义上的受害者更无法让人同情。如果算上十几年年前另外一起类似骗局,郭伟可能是第二个在高校取得行骗高业绩的人,无出其右的是,江科大帮助他成为摘取最高学术成就的骗子。

郭伟如何敲开江科大大门,并且如何败露,这都是他传奇人生中令人好奇的故事。但郭伟作为一名高中生,在顶级材料学领域纵横两年之久未被发现(据说是推荐他评选院士时露出马脚),足以证明博导一级的学术生活,太好厮混了。

世上有许许多多条行骗的方法,为什么郭伟不挑更容易混的文科,而是走了一条看起来很难的道路,专门发力“纳米孪晶”这类听上去就很难的高精尖?假如真是一个高中生,他又要如何应付在江科大的学术日常,并且成功地瞒住了两年之久?

要是把郭伟当成骗子,这些都是无可抵赖的犯罪事实;可要是把郭伟当成一块试金石,那他在江科大创下的“骗子最久生存记录”,则写满了颟顸与功利、愚蠢与算计相互交织的大学现形记。大学与骗子如此一拍即合,从此还怎么捍卫大学的纯粹性?

郭伟在江科大的存在,不是一个水货,而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假货,却能将江科大硬生生做成他行骗的舞台。这反映的不是郭伟如何高明,也不是江科大如何低级,而是证明,在骗子与大学、行骗与学术之间有一个共通的地带,郭伟恰好猜准了这个点位。

传说郭伟在授课时,遇到无法推理下去的公式,就让学生自学去。凡此种种强撑骗局的行径,竟然看起来像是惯常的学阀作风。不能说所有真的“首席科学家”、真的“博导”都是骗子,可郭伟滥竽充数几百个日夜,竟也混得风生水起,足见假学术与真行骗之间有交集。

郭伟的故事可以拍成很有意思的电影,他行骗的真实成就有多大,就能佐证江科大的“克莱登大学”比重有多高。至于说,郭伟诈骗了多少国有资产,导致了多少大学名誉的损失,只怕观众听了只会哈哈大笑,关我屁事。郭伟上演这出戏,道行不深,意味却更深。

在许多张科研活动照中,郭伟的眼神都很清澈,举止淡定,反倒是他拉来做陪衬的印度学生看上去很局促,好似知道占了大国的便宜似的。当然,对郭伟这类骗子一定要严打,因为经他泄露的学术殿堂的秘密,一定比他行骗严重得多。鄙人举双手赞成。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