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柒的第一次摆摊:+13 -2
这一周给儿子打印了一批宝可梦,给他在今天下午学校组织的跳蚤市场中售卖。一共四个款式,分别是皮卡丘、妙蛙种子、杰尼龟和小火龙,每一款 5 个,共 20 个。单个的成本大约在 1.5~2 元之间,他的计划定价是每个 5 元,所以如果全部销售完,预期利润大概是 60~70 之间。
回来之后,他拿出所有钱给我看,一共 76 元。我一共给了他 78 元。净利润 -2 元。
于是我们完整复盘了一遍:
1、实际销售中,同学们都把价格砍到 2~3 元成交,只有他的好朋友和语文老师以他的计划定价来购买。其中,语文老师买了两个,其中一个小火龙因为尾巴上的火团断裂导致折价销售。这里一笔 5 元,一笔 8 元。因此,他实际的平均成交价大概在 3 元上下。
2、有许多同学来他的摊位上,把自己的东西卖给他。名义上,他们是说把东西给他来「换取」现金,用于购买商品。有人在他这里买了宝可梦,有人则是拿到钱后去别处购买。于是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他被别人以「兑换现金」的名义,平白无故地买了大量他不需要的东西。
3、在他购入这些货品后,也有许多同学从他这里买走了这些货品。但是问题在于,他还是按照收购的价格来报价,于是在对方进一步砍价之后,实际上出现了他高买低卖的情况。
4、尽管最终他卖光了所有货品,无论是我们自己准备的这 20 个宝可梦,还是别人来他这里「置换」的货品,但最终他的成本攀升到了大约 8 元上下。这是影响他利润的最主要原因。
5、在活动现场,他自己主观意愿购买的两件商品,一个龙虾的毛绒玩具,10 元,一个摩托车玩具,5 元,一共支出了 15 元用于消费。
于是,我们算出来的结果是,他的净利润是 13 元,因为消费了 15 元,导致最后的盈余是 -2 元。
一开始他说自己赚了不少,但我看出来他是知道自己亏了,只是不愿意面对。随着我带着他一点一点回忆和整理,我确认了几件事:
1、没有人趁他不注意拿走东西,所有交易都是在他眼下实际发生的,来往的货品和现金都是真实发生的。
2、跟他合伙的同学从一开始就用低价策略来吸引客群,导致来他摊位上的人天然地认为可以在他的定价下继续压价。尽管他不断指出对方不应该这样叫卖,但现场的局势已经不可控,他担心不降价就无法促成交易,于是只好降价销售。
3、他确实没有记账,所以实际上的成交价和数量他都只有大概的印象,别人「兑换」给他的价格和数量也没有清晰的数据。大致的价格和数量,是我们通过预期利润和实际利润的差额倒推出来的大概的范围。
其实我一开始就没预期他能在活动上赚钱,所以数出来最终盈余是 76 时,我还觉得「蛮不错的」嘛。毕竟这是第一次真枪实弹地接触商业,我小时候可完全没有这种机会,更没有人来教我怎么做这件事。数学归数学,交易是交易,亲自体验一次本就是好的。
我跟他说,最大的问题出在别人来找你「兑换」的时候。
第一,你其实没有义务配合他。他没有现金,是他的事,不是你的事,你是卖家。即便你要收购,也可以跟对方讲价,按低价收购,再喊高价卖出。因为别人来你的摊位上都可以砍价,那当别人要卖东西给你的时候,你砍价也是很合理的,你没义务去配合他。
第二,降价销售可以,无非是利润少一点。你既然知道成本是 1.5~2 元,所以不会低于 2 元销售,那其实也可以知道,从别人那里进货也应该低进高出。你可以留点余量给对方讨价还价,但只要咬住成本,至少咱们不会亏。
小柒挺聪明的,心里清楚这次没搞好。
一开始他还有点回避,生怕我责备他。后来听我仔仔细细地询问每一个环节,确认交易是否公平合理,一笔一笔账地算,利润的缺口从哪里来,怎么样可以避免,他也还是逐渐听进去了,主动给我说当时的一些细节。
不管怎样,作为第一次,小亏就是赚。经验和体验,是最重要的。
同时,这次实践也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皮卡丘和妙蛙种子的人气远超杰尼龟和小火龙,那俩一下子就售空了!这个颜值经济啊,任何时候都足够强势呐!



























后台私信出了三把
这是万万没想到的…… 鉴于各个平台一直都有人问我有没有购买链接,那就索性上架水产市场,就当赛博摆摊了。
温馨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