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16 September 2024Main stream

【CDT报告汇】上海美国商会:会员公司盈利创历史新低,对中国市场预期悲观(外二篇)

16 September 2024 at 05:36

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上海美国商会:会员公司盈利创历史新低,对中国市场预期悲观(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9.15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主题归类:CDT报告汇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工事有料:是一家专注中国劳工权利的新闻网站,“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一、上海美国商会:2023年仅66%会员公司盈利,创历史最低水平

9月12日,上海美国商会发布了2024中国商业报告。报告总计调查了旗下306家会员企业,发现“在中美关系不稳定和宏观经济压力的背景下,会员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较为悲观,并面临财务上的挑战”。

img

报告封面

报告统计发现:

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 2023 年的收入将高于 2022 年,其中零售业的比例最高,制造业的比例最低。

54%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的收入将比去年有所增长,但只有37%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收入增长将超过全球。

40% 的企业在 2023 年的运营利润率有所上升,与去年 37% 的调查结果相比略有改善。

66% 的受访企业在 2023 年实现盈利,17% 的受访企业出现亏损。前一项指标创历史新低,而后一项指标与 2022 年持平。

47%的受访者对中国五年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13%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其总部的首选投资目的地。这两个比例都是我们调查历史上最低的。

今年有更高比例的受访者指出,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法规有所改善,监管环境更加透明。同时,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去年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有所改善。

报告表示会员公司普遍将中美关系或者更广泛的缘政治紧张视为其在华运营的最大挑战,同时也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挑战。其中,“当被问及美国政府如何支持在华外企时,48%的受访者建议减少对中国商品关税。”

对此,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 (Eric Zheng) 表示,“我们恭敬地敦促两国政府继续进行双边对话,以稳定关系。”

调查还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公司正在执行风险规避策略,36%的公司努力增加供应链韧性,25%的公司将中国和非中国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离。

此外,去年有25%的公司减少了对中国的投资,创下历史记录。不过,今年略有好转,只有20%的公司有此打算,而减少投资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最后,报告表示只有22%的受访者对中国政府的开发承诺有信心。然而,报告也称,“在那些尚未完全对外开放的行业会员中,56%的公司表示,如果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他们会增加对中国的投资——其中14%的公司表示,这种投资增加将超过其当前投资水平的四分之一以上”。

二、洛伊研究所:中美权力两级对美国和亚洲都有利

澳洲智库洛伊研究所研究主任HERVÉ LEMAHIEU和东南亚项目主任SUSANNAH PATTON13号在外交事务期刊上撰文指出,当前亚洲的权力格局表现为中美两极分化,而这种局势对美国和该地区都有利。

img

文章封面截图

文章引用洛伊研究所的亚洲实力指数项目称,美国虽然不再是亚洲的绝对主导力量,但其影响力仍然领先中国约10%。不过,中国已经在经济和军事领域接近甚至超越美国,因此两国的竞争将长期持续。

具体而言,在两极分化的背景下,美国依然通过安全伙伴关系发挥影响力,而中国则依赖经济关系。这种两极格局暂时为亚洲带来了稳定,保障了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并防止了潜在的霸权破坏和平。但作者提醒,要保持这种稳定,美国必须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局限性,并加强对不结盟国家的吸引力,而不仅仅依赖其地区盟友。

文章还指出,尽管人们期望印度和日本能够成为多极化的支柱,但作者通过数据表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远不足以与中国匹敌。例如,印度的军事实力在马六甲海峡以东难以投射,而日本的经济影响力也逐渐下降。因此,尽管有多极化的愿景,但现实中亚洲仍然是中美两极竞争的舞台。

文章还指出,美国的联盟体系虽然在不断加强,尤其是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合作逐步深化,但这些盟友在军事力量上仍然远不及中国。尽管美国的联盟带来了某些优势,如提高军事准入和威慑能力,但在与中国发生冲突时,这些盟友的作用仍然有限,无法为美国带来决定性的战略优势。

因此,亚洲的两极格局虽然对区域和平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冲突的风险已经消除。特别是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爆发点依然存在。尽管如此,与中东和欧洲的动荡局势相比,亚洲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最后强调,美国应当继续在盟友关系上投资,但也需要更加关注与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避免它们向中国靠拢。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合作,美国可以维持其作为亚洲两极之一的强国地位,确保两极格局的延续。文章称,这种格局虽然不完美,但对美国和整个亚洲地区来说,可能是最可接受的选择。

三、美国对华政策是否过于鹰派?外交政策杂志专访美国驻华大使

本月外交政策杂志主编拉维·阿格拉沃尔 (Ravi Agrawal) 对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R. Nicholas Burns) 进行了专访。其中,伯恩斯表示,美中关系是“军事、经济、技术领域的结构性竞争,那么这种竞争将持续几十年”,因此他认为美国“必须以一种既捍卫国家利益又避免冲突的方式来管理这段关系”。

img

文章封面截图

外交政策询问了伯恩斯多个问题,中国数字时代摘录部分重点问题回答如下:

当主编问道,该如何解释美国对华政策的巨大转变时,伯恩斯表示:

这一政策转变的动因是中国国内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政策。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的中国是一个不同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它对世界其他国家更加开放。那时还不清楚中国是否会在南海、东海甚至台湾海峡对邻国咄咄逼人。

然而,中国变了。我们在这个地区看到了一个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国。我们看到,在经济方面,中国通过强制技术转让、窃取知识产权,根本没有为美国公司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政府不得不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能否在竞争的同时避免对世界造成灾难性影响的冲突?这是我们拜登 (Biden) 政府感到的一项重大责任。

主编也赞同了伯恩斯的回答,不过他也询问大使美国现在对中政策是否过于强硬。对此,伯恩斯解释说:

我不这么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对美国盟友过于咄咄逼人。它过于好战,依赖于对台湾的军事恐吓,尤其是在众议长佩洛西 (Nancy Pelosi) 访问台湾之后。中国政府已开始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历史性的现代化改造,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美国的利益。中国正在大幅增加其核武器储备,但却拒绝向世界其他国家透露此事,因此没有透明度可言。中国正在利用其国家权力机关,无论是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还是网络,以便为其本国公司谋取利益,同时以一种非常不公平的方式,削弱公平贸易和公平投资的前景。我还可以继续说下去。

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盟友,他们看到了同样的竞争和威胁。想想我们与日本、大韩民国、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的联盟,想想奥库斯联盟 (AUKUS) 的发展,当然还有包括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内的四边安全对话 (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SD) 的崛起。为了联合国的未来和全球自由秩序的未来,我们必须应对中国提出的挑战和中国倡导的非自由主义政策。这是对美国利益的严重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迎接这一挑战。

我还认为,虽然两个政府可以进行比赛和竞争,但我们必须让两国人民都能互相交流。由于疫情,特别是由于中国政府的 “清零 ”政策,在过去五年中,我们只有一个国会代表团访问过中国。在国务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和财政部长耶伦 (Janet Yellen) 于 2023 年中期访华之前,我们已经有四年没有国务卿或财政部长来过中国了。我真正担心的是美国学生人数的急剧减少,从10年前的15,000人减少到现在的800人左右。两国之间的双向旅游航班现在最多只有疫情前的四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希望看到两个社会脱钩。这方面,我们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主编还问道了一个最近在美国外交界被反复提起的问题,“中美竞争的终局是什么?”,大使回答道:

美中关系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未来数年,甚至是未来十年,美中关系都将充满竞争。因此,我们必须追求这种竞争。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如果你谈到最终状态,我们希望这两个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国家之间能够建立和平的关系。总统拜登在谈及这一关系时所说的话就体现了这一点。当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Jake Sullivan) 上周在这里(中国)时,他说,我们的工作是竞争,但要以负责任的方式竞争,并通过密集的外交来处理这些分歧。

这就是我每天在这里的工作,因此,在我们(与中国)竞争和捍卫我们所重视的这些非常重要的利益时,我们希望看到我们在南海和东海的盟友受到尊重。我们希望看到人权得到尊重。我们不会停止追求这些利益,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维持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因此,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主要部分。

关于 “终局”,你知道,历史永远不会真正终结。它是一个连续体。但说到 “终结”,那就是坚持我们的价值观,坚持我们的利益,负责任地竞争,同时确保我们之间有足够的联系,从而降低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CDT报告汇】美国大选在即,中共利用虚假账号挑拨两党选民左右互搏 (外二篇)

6 September 2024 at 16:02

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美国大选在即,中共利用虚假账号挑拨两党选民左右互搏 (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9.5
主题归类:认知作战
主题归类:CDT报告汇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工事有料:是一家专注中国劳工权利的新闻网站,“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一、社交媒体分析公司:美国大选前夕,中国政府制造分裂性网络舆论

美国即将在今年11月迎来大选。然而,一家社交媒体分析公司Graphika发布报告称,中国当局在选前也加大了虚假信息活动,希望影响美国政治。具体来讲,操作手法主要就是利用虚假账号伪装成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的支持者“带风向”,煽动他们在美国社会敏感议题上相互攻击,以达到分裂美国社会的目的。

img

报告封面

报告中提到了一个虚假账户哈兰 (Harlan)。该账户早先自称是一名支持特朗普的纽约退伍军人,并且发布了多个攻击民主党和美国总统拜登的虚假信息。几个月后,该账户却又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31岁共和党意见领袖。

img

虚假账户哈兰 (Harlan),图片截自报告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Graphika在 X 平台上发现了 15 个账户。这些账户组成了一个被称为“ Spamouflage”(垃圾邮件伪装者)的网络。他们无一例外均声称自己是美国公民。此外,这些账户还会时常表达出对美国政治和西方国家感到失望。

报告发现,“Spamouflage”背后是一个由中国政府代理人操控的网络,其目的是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虚假账户,影响美国的政治辩论。这个网络不仅仅传播简单的亲华反美信息,还在政治上采取了更精细和隐蔽的策略,涉及一些敏感的政治议题,如巴以冲突,民主党窃取2020大选结果,枪支管制、种族关系和外交政策等。目的是推广极右翼和极左翼用户的内容,以迎合特定的政治团体,试图在美国选举中制造混乱并削弱人们对民主制度的信任。

此外,类似的虚假信息行动不仅仅只存在英文社媒环境中,中国当局还利用韩语等多个语言,发动了类似的“信息战”。

报告还称俄罗斯和伊朗实际上也在进行类似的虚假信息活动。然而,不同的是,中国采取了更谨慎的方式,尽量避免直接支持特定的总统候选人。

据悉,目前社交媒体平台如X(原Twitter)和TikTok已暂停了与“Spamouflage”相关的多个账户,并且删除了这些账户中使用的虚假资料和误导性内容。

二、华盛顿邮报:中国如何将镇压延伸至美国城市

202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旧金山会见美国总统拜登。在这期间,发生了多起中共在美国的支持者殴打抗议人士的事件

华盛顿邮报对此进行了一项为期六个月的调查。调查发现,中国外交官和亲中侨民团体在旧金山组织了亲北京的示威活动,使用暴力手段骚扰和压制反对北京政策的抗议者。华盛顿邮报将此称为中国当局的“跨境镇压”。

img

调查报告截图

“旧金山事件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容忍任何异见,还反映出其将这种压制行为扩展到美国,特别是针对在美国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抗议者。”

调查通过对超过2000张照片、视频、人脸识别软件、35多名目击者和专家的采访分析,揭示了这些活动的规模和细节。调查指出,尽管抗议双方都有暴力行为,但最极端的暴力大多由亲中共的团体煽动,并由年轻的有组织团体实施。这些支持者通过使用旗杆、化学喷雾等工具攻击反对者,造成多人受伤。

调查还发现,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为亲中共支持者提供了交通、住宿等补助,以鼓励他们参加这些示威活动。至少35个亲中共的华人团体参与了这次行动,这些团体与中国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甚至还有中国外交官直接出现在抗议现场,推动和协助活动的进行。华盛顿邮报认为,这表明中国通过跨国压制手段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打击和压制异见。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国当局往往会利用亲中共的海外团体和侨领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在旧金山的暴力事件中,一些亲中共的示威者通过撕毁反对者的横幅、袭击抗议者的方式来表达对习近平的支持。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抗议活动,还导致多起严重的人身攻击事件,比如对张开宇及其朋友的袭击。据悉,张开宇在被围攻后短暂昏迷,头部受伤,还不得不住院治疗。

事件发生后,美国当局谴责了中国骚扰、威胁个人并破坏言论和集会自由的行为,称这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此外,联邦调查局FBI也对相关暴力事件展开了调查。

然而,华盛顿邮报称,由于中国外交官享有外交豁免权,因此调查可能面临阻碍。

最后,文章呼吁美国国会和政府相关机构应该继续关注此类跨国压制现象,并加强应对。

三、外交事务:欧洲面临中国经济和安全双重威胁

中欧关系在俄乌战争发生之后一直面临着考验。9月5号,来自国际关系和经济领域的专家共同投书外交事务 (Foreign Affair) 期刊,指出欧洲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安全、经济双重威胁。

img

文章截图

在安全方面,中国通过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物资,如计算机芯片和机器零件,帮助俄罗斯维持对乌克兰的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安全。尽管中国没有直接提供致命军事援助,但其通过间接贸易和技术输出,显著增强了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尤其是在北约边境。此外,北京与莫斯科签署了多项商业和防务协议,这些合作深化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剧了欧洲的安全威胁。

另一边,在经济方面,中国的补贴政策导致廉价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产能过剩。因此,大量商品涌入欧洲市场,严重威胁了欧洲本土产业的生存。作者指出,欧洲汽车制造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之一,但面对中国的强大竞争,德国等国家的制造商正逐步失去市场份额。作者甚至声称,这可能威胁到欧洲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对此,面对威胁,文章呼吁欧洲团结一致,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予以应对。

具体来讲,首先,欧洲应与美国合作,对中国公司及金融机构实施更严厉的制裁,打击其对俄罗斯的战争支持。同时,欧洲必须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和监管,以减轻廉价产品对本土产业的冲击。

其次,欧洲领导人需要直接与中国进行交涉。为了防范中国的经济报复,欧洲还应该制定政策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尤其是在关键矿产与电池技术领域。作者提出建议称,欧洲甚至可以利用中国投资欧洲市场的机会,增强自身供应链的弹性。

最后,两位作者再次警告,如果欧洲不立即采取行动,不仅俄乌战争的局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欧洲自身也会因为工业空心化与经济衰退而陷入困境。

【CDT报告汇】ASPI:蒙古文化变北疆文化,中共新话旨在削弱蒙古族身份认同(外二篇)

2 September 2024 at 06:06

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ASPI:蒙古文化变北疆文化,中共新话旨在削弱蒙古族身份认同(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8.31
主题归类:蒙古族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华语自由创作社区大声(大聲- Dasheng):“我们致力于构建自由、有尊严的华语精神生活。由资深新闻工作者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凝集数百个跨越地域的创作者,通过新闻策展、采访编辑和深度访谈,以及一站式无审查的图书、影视和资讯共享社群,维护体面与美的华语文化圈层。要联结,也要大声。”

一、中国当局努力在内蒙古抹去“蒙古文化”

2020年,中国当局在内蒙古推行“减少蒙语”教学的政策引发了一些列抗议事件。2024年,网络上流传出消息称“今年是蒙语高考的最后一年”。据自由亚洲采访的一位内蒙古消息人士称,可能最晚在2028年采用汉语高考。这期间,教育部门一直在压缩蒙语教学的时长和内容。

然而,不仅如此,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29号发布了一篇报告,指出中国当局近年来正在发动一场运动。这个运动的核心是引入“北疆文化”这一新词 (newspeak) 取代传统的蒙古文化概念。报告指出,这一运动旨在改变蒙古族对蒙古文化和内蒙古当地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以削弱蒙古人的身份认同和对家园的归属感。于此同时,当局希望借助这一运动建立以汉族为中心的国家认同,进一步同化少数民族。

img

文章封面截图

报告指出,自2023年7月起,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官方媒体、政府网站、党组织和社交媒体广泛推广“北疆文化”这一说法。为了强化这一观念,内蒙古还设立了专门研究“北疆文化”的学术期刊和研究中心。报告将这一系列措施归结稍早取消蒙古语言教育等政策的延续。他们还追踪发现,蒙古语在内蒙古的学校中仅作为外语教授,传统的蒙古语言教育已经基本消失。

作者称,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共对中国境内文化、民族和语言多样性的容忍度大大降低。在新疆和西藏推行了类似的政策,同样意在削弱这些地区的强烈民族认同,以维护中共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报告还指出,中共所谓的“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汉文化的胜利”,并传达了蒙古族人所居住的地方其实并不是蒙古人的故乡,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种叙述试图抹去蒙古文化和历史,并以“北疆”这个术语重新定义蒙古族文化。

最后,报告引用中国民族政策专家、墨尔本拉筹伯大学教授詹姆斯·莱博尔德 (James Leibold) 的话称,“内蒙古发生的事情对于理解中共继续在边境地区推行殖民计划的意图至关重要。”

二、华尔街日报:中国消费不足给全球经济造成需求缺口

中国的高债务,低收入的情况也直接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长期的消费不足。如今这种情况随着中国经济下行越发严重,甚至会造成国际影响。华尔街日报8月29日刊文就指出“中国经济低消费、高投资的特点必然会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

img

文章封面截图

文章一开始就指出,中国经济中消费支出占GDP比例过低,只有约40%。这一数字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50%至75%。并且,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和对房地产、基础设施、工厂等领域的投资。然而,最近消费低迷和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障碍。

然而,这一情况不仅影响中国本身,也会波及全球经济。中国将国内消费者不足以消化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导致其年度商品贸易顺差接近9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0.8%。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出现了相应的贸易逆差。近年来,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贸易差额大幅增加,引发了这些国家的不满。

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的消费不足深植于其财政体系和政策选择。收入差距大,富人的储蓄率高,消费率低,同时,中国政府对富人征税较少,中低收入家庭承担的增值税负担较重。中国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出也低于其他主要市场经济体,迫使家庭将更多收入用于这些领域,从而抑制了消费。

作者还指出,尽管十年前中国高层决策者曾认识到需要通过增加消费来平衡经济增长,但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却采取了相反的方向,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导致消费持续疲软。同时,中国在推进更具对抗性的国际经济政策,追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在全球市场中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这种策略使中国在低技术和中等技术领域与新兴国家直接竞争,并减少了其作为出口市场提供的机会。

在全球层面,其他国家已开始采取措施应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然而,中国拒绝承认消费不足是问题,并拒绝为家庭提供财政支持。

因此,随着各国采取更多措施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以及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持续强硬态度,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崩溃的风险越来越大。未来,中国的消费不足和高额贸易顺差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国际摩擦,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稳定。

三、维权网:八月中国新增32名良心犯

公民维权志愿者联网组织维权网于8月31日发布了八月《中国大陆在押政治犯、良心犯月度报告》。根据该报告,维权网上期名录中的40人已被刑满释放或取保获释。并获悉有羁押3人被判刑,16人狱中有新动态。同时,本期新增3人被刑事拘留以及29人被判刑,共计32人。被捕的主要原因是维权上访,捍卫少数民族权利,参加宗教活动,以及参加民主人权活动等。

1、本月获悉上期名录中刑满释放及取保获释的40人的名单:

仝浩、 陈庆兰、崔兵、 邓国行、郭元荣、

黄红蔚、景玉玲、雷焕英、李军才、李翘楚、

李新兰、林武、 刘刚利、刘桂碧、刘品彤、

刘义波、卢桂芬、洛桑桑杰(藏)、罗新平、苗淑卿、

单季宁、唐之开、田奇庄、田云波、吴国芹、

刘广、 谢汉奎、薛玉春、闫葵花、张爱民、

张桂英、张建华、赵树霞、周秀丽、杨金凤、

吴树玲、朱龙江、朱巧玲、王默、 许冬青、

2、羁押人员3人被判刑:

4年6个月:何斌、谭兵林、

4年:徐彩虹、

3、新增被刑事拘留3人名单:

马彦、方艺融、吴青春、

4、本期新增被判刑的29人名单:

10年:部金香、

9年:齐志银、

7年:孙成荣、

6年:吴佳健、

5年6个月:龚瑞平、

5年:王洪梅、

4年:郭伶、刘玉琴、

3年6个月:杨兴理、朱天富、段琼英、李涛、李景花、

3年4个月:王菊香、

3年:刘桂兰、于川程、刘淑花、赵立军、

2年8个月:徐月琴、罗义、

2年2个月:李俊、

2年:赵建华、郭美学、

1年10个月:赵力、

1年9个月:刘玉玲、

1年6个月:赵玉才、胡艳、

1年4个月:路秀铭、

1年:王伟明、

截止发稿为止,中国目前共有1682名在押政治犯、良心犯。其中,死缓11人,无期徒刑19人,有期徒刑1415人,刑期不明23人,羁押未判237人,另有大量人员 “被精神病” 和强迫失踪并未完全记录在内。

每位政治犯、良心犯的被捕原因详情请访问维权网:《维权网:中国大陆在押政治犯、良心犯月度报告(2024年8月31日)第107期(共 1682人)》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有非营利组织中国劳工通讯对于中国劳工权利的追踪报道。八月份中国发生了安全事故1起,工人集体行动22起,工人求助68起。

【CDT报告汇】香港记协:业界评港新闻自由指数创新低,92%认为23条立法损害极大(外二篇)

25 August 2024 at 12:26

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香港记协:业界评港新闻自由指数创新低,92%认为23条立法损害极大(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8.23
主题归类:新闻自由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华语自由创作社区大声(大聲- Dasheng):“我们致力于构建自由、有尊严的华语精神生活。由资深新闻工作者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凝集数百个跨越地域的创作者,通过新闻策展、采访编辑和深度访谈,以及一站式无审查的图书、影视和资讯共享社群,维护体面与美的华语文化圈层。要联结,也要大声。”

一、香港新闻自由持续恶化,创11年来新低

自2013年以来,香港记者协会(记协)每年都会发布一份香港新闻自由调查报告。8月20日,最新的2023年度报告出炉,调查显示香港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自由的评分创下新低,只有25分,较去年下降0.7分。

img

报告封面

而公众评分则上升了0.8分至42.2分,但仍然处于2019年以来的低位。记协表示,尽管公众评分有所回升,但公众对新闻立场的多元化取态仍存在悲观看法,只有13%的人认为香港新闻自由状况有所改善,较去年减少6个百分点,53%的人认为新闻自由在过去一年中有所倒退,新闻从业人员持有此看法的则高达92%。

调查显示,92%的新闻从业者认为23条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即《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对新闻自由造成重大损害。相比之下,只有39%的公众认为23条立法对新闻自由有重大损害。与2020年港区国安法立法时相比,公众对此次立法讨论的关注度较低。记协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新闻自由已在国安法实施时受到限制。

而新闻业者评分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批评特区政府愈趋顾忌(-0.4分)、法例未确保可获取所需资讯(-0.3分)及监察功效评分下降(-0.2分)。据悉,此次调查中有251位新闻工作者进行了回应,回应比率约25.6%。

记协统计,在过去11年中,新闻从业员和公众的新闻自由评分均明显下跌。新闻从业员评分从42分下降至25分,而公众评分则从49.4分下降至42.2分,均未达到50分的中位线。

报告还发现新闻工作者认为一些事件对新闻自由造成了重大影响,如黎智英违反国安法案件的审理、外国记者入境被拒、以及《南华早报》记者失踪等事件。

据悉,本次报告由香港记协委托香港民意研究所 (PORI) 进行调查。该所在2024年3月至5月期间,以随机电话访问的形式向1,007名公众和251名新闻业者进行了调查。

二、华日:中国补助制造业堪称新一轮贸易战

中国数字时代曾多次报道过中国经济的问题。政府汲取了大量财富用于基建和产业政策但却忽视社会福利,最终导致中国人均收入和福利占GDP比例偏低(根据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大约在40%至60%,美国约为80%左右),以及政府自己债台高筑。

然而,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产业政策导致部分产业产能过剩。8月22日,华尔街日报就发文指出中国补贴带来的产能过剩影响外溢到其他国家,造成全球市场受到中国冲击,堪称“中国发动了新贸易战”。

img

文章封面

文中作者探讨了中国政府在面对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时,如何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扩大出口来应对这一挑战,然而这种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并造成了贸易冲突。

文章以相关案例开头,指出美国初创公司CubicPV曾在2022年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建造一座硅晶片工厂,但由于中国硅片产量激增导致全球价格暴跌,该项目被迫搁置,造成了失业和投资损失。同样地,智利的钢铁制造商CAP由于无法与廉价的中国金属竞争,不得不关闭一家大型钢厂,导致数千工人失业。这些例子反映了中国的经济政策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贸易战。

华尔街日报表示,为了振兴国内经济,习近平政府决定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特别是那些具有出口潜力的行业。这一策略背后的逻辑是,通过支持制造业,中国不仅可以维持经济增长,还能增强工业韧性,即使在面对外部制裁时也能保持经济稳定。文章提到,中国的工业生产从2021年底的房地产危机中反弹,制造业贷款增加,政府补贴也显著增长。通过这样的政策支持,中国制造业不仅维持了国内生产,还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

然而,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风险。文章指出,习近平的“先立新,后破旧”战略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工业生产,但也可能导致长期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中国的政策顾问和经济专家也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种过度投资最终会威胁到中国产业本身,使得补贴过后这些行业无利可图。

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也导致了全球其他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比如提高关税和发起反倾销调查,以应对中国廉价产品的冲击。欧盟、美国、印度等国就纷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化学品等产品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此外,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习近平政府选择这一策略的背景。面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领导层曾面临一个关键的选择:是继续依赖传统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还是转向更多的国内消费。然而,习近平最终决定继续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以保障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并避免在中美紧张关系加剧时受到制约。作者表示,这种选择背后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即习近平反对美国式的消费模式,认为这种模式是在浪费资源。

最后作者总结道,中国当前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稳住了国内经济,但从长远来看,世界无法容纳如此大规模的中国制造业扩张,因此一定会引起他国的强烈反弹,最终酿成更严重的贸易冲突。

三、荣鼎报告:低收入、低福利,分配不均和高负债严重阻碍中国家庭消费

中国数字时代曾做过多篇报道,指出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不足,其中特别是居民家庭消费。近日,知名咨询公司荣鼎发布一份报告,特别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img

报告封面

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中国经济的投资拉动型增长已达到顶峰,因为金融系统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快速扩张信贷。因此,随着这一传统增长模式逐渐失效,家庭消费的增长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当前的家庭消费增长面临多重挑战,需要一系列深刻的经济和财政改革来扭转局面。

荣鼎分析称,近几年中国的家庭消费增长显著放缓,并且质疑了官方数据,称真实情况还要更加严重。2022年,家庭支出下降,而2023年和2024年初的复苏也仅仅是温和的。消费者信心处于低谷,储蓄率高企,家庭借贷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压力。

例如,2022年,由于严格的疫情封锁措施和经济不确定性,许多家庭选择减少支出并增加储蓄。阿里巴巴的在线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产品的平均价格下降了12%,这表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折扣商品。此外,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显示,2019年约三分之一的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日常开支,情况在过去四年可能进一步恶化。

报告中列出了四项制约中国家庭消费增长的因素:低收入、低福利,分配不均和高负债。其中,荣鼎认为收入低是主要原因。他们统计,即使算上广义的社会转移(其实涵盖了许多政府消费),中国家庭收入也仅占 GDP 的 6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荣鼎还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大,贫富悬殊,甚至福利系统也偏向富人,比如城市富裕阶层反而享受到了更多的诸如医疗等社会福利。此外,他们还表示,中国缺乏社会安全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巨额家庭债务也是造成经济家庭消费不足的原因。

荣鼎分析,中国家庭消费增长的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大多数分析认为,在没有重大改革的情况下,家庭消费增长率可能会维持在每年3%至4%之间。这种增速将仅对GDP增长贡献约1.2至1.6个百分点,远低于2010年代的水平。

因此,报告认为要改变中国家庭消费疲软的现状,必须进行深刻的经济和财政改革,包括收入再分配、税收调整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北京当局需要将资源从政府和富人手中转移到低收入家庭,以促进更平衡的经济增长和更高的家庭消费水平。

具体来讲,荣鼎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案例:

收入再分配:通过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财政转移支付,可以直接增加这些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例如,在韩国和巴西,政府通过实施更加渐进的收入分配政策,成功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

税收调整: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主要面向生产者而非消费者。调整税收政策,尤其是提高对富裕家庭的资本所得税和实施房地产税,将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并为社会转移支付提供资金。以巴西为例,该国通过增加税收来支持社会支出,提高了贫困家庭的消费能力。

社会保障改革:加强社会安全网,尤其是在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降低家庭的预防性储蓄需求,促进消费。例如,挪威通过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成功地降低了家庭的预防性储蓄率,促进了国内消费。

户籍和土地改革:放宽户籍限制和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农村居民更自由地参与城市经济活动,有助于释放大量的消费潜力。中国政府已在一些较小的城市试行户籍改革,允许更多的农村人口享受城市社会服务,这将有助于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

最后,荣鼎表示,尽管这些改革面临重重挑战,但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政府政策的转向将是关键因素,而家庭收入增长和消费模式的改变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内能否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