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成都客|三河县的书记算是抓到权力的精髓了

By: unknown
14 April 2025 at 05:46
CDT 档案卡
标题:三河县的书记算是抓到权力的精髓了
作者:张3丰
发表日期:2025.4.12
来源:成都客
主题归类:权力滥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些天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看来是真的了。

三河县的领导喜欢“绿色化”发展,于是就要求全县招牌都要用绿色,于是就有了绿色的蜜雪冰城。下面是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截图:

image

蜜雪冰城不算什么,连医院都绿了呢。

image

image

这当然是蠢,而且蠢到天际。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呢?

据说,这个书记喜欢“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这也是三河县的发展战略。

手下搞成这样,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理解绿色的。

这是领导的本意吗?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能猜到的是,他一定是知道下面这种做法的,并且没有禁止。

手下人不知道这很荒唐?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们不在乎,因为重要的“贯彻”领导的意思,领导喜欢的是“贯彻”。

获许他们还会想深一点:领导搞的这个荒唐做法,本来就是要考验大家,看贯彻得是不是彻底。

真正重要的问题是,领导为什么不搞一个稍微科学的东西来让大家贯彻呢?

因为只有彻底、没有一点杂质的“愚蠢”,又得到彻底的贯彻,才是”权力”的味道——这时候的权力感也才是最纯粹的。

有杂质、有协商、有科学的互动,那就不是权力,而是一种沟通。在权力体系中,没有协商的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位领导真正抓住了权力的精髓,它的本质就是命令和服从。

很多网友说,看到“统一招牌”的地方,就可以离开了。这就是从这种整齐划一中体会到了权力感。

有些地方的基层人员,尚有一点“地方性”和自主性,他们能做到既让领导满意,又能少折腾,给社会一些发展的空间。在当下,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已经算幸运了。

经济观察|又见干涉商户招牌:“无为的手”能否少折腾

12 April 2025 at 17:13

河北廊坊三河市的蜜雪冰城,最近不得不更换门楣招牌,把其标志性的红底白字牌匾换成绿色底的。此举缘于三河市的要求——禁止商户广告牌匾使用红蓝黑三色。三河市一家经营殡葬用品的商铺,也被要求把蓝色招牌换下来。当地城管部门解释称,这是依据三河市政府城市规划的要求,相关文件还没出台,但整改“先行一步”。

城管部门所说的城市规划要求,可能是2024年12月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其中“广告牌匾设计负面清单”提到,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外,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

img

且不说蜜雪冰城应该算国内连锁品牌,就算不是,比如那家无名的殡葬用品店,广告牌匾就不能用红蓝底色吗?如果区别对待,是否有违公平?政府明令禁止商户使用某种招牌颜色,于法有何依据?再退一步,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说不允许用红蓝底色,现在怎么又加上了一个黑色?

三河的“三色禁令”看起来就是一场闹剧,但绝非孤例,类似的闹剧时有出现。2024年12月,河北沧州一条街的店铺被统一安装黑底白字招牌;2021年4月,湖北十堰一条街的商铺招牌被统一换成黑底鎏金字,搭配灰白墙;2019年3月,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的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市民吐槽整条街都是“清明祭奠感”。除了折腾商户招牌,还有在橱窗上张贴A4纸大小的宣传广告被要求撕除的;商铺闭店后没有配合“亮化古城”的倡议留灯,被城管撬锁进屋开灯的……林林总总,都是在所谓城市美学的名义下,权力任性的写照。

CDT 档案卡
标题:经济观察|又见干涉商户招牌:“无为的手”能否少折腾
作者:经济观察报
发表日期:2025.4.12
来源: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主题归类:权力美学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由此看来,一些简单分明的道理,还得一讲再讲。对私权利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没有一条法律禁止商户自由选用门楣招牌的颜色和样式,也没有一条法律授权政府强制干预商户的选择。统一牌匾到底是否符合城市美学,当然是可以讨论的层面之一,但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更本质的问题是,政府理当“无为”的那只手显然越界了。

门楣招牌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那家殡葬店店主说,他只能重新找人设计新招牌,等了10天送过来,花费2800元。一家蜜雪冰城店的店员说,新招牌刚刚装修完店里还没来得及复工。新招牌的成本、闭店导致的损失,还有相关人力的付出,对民生而言,这种折腾看起来不大,其实是天大的事。城市本来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为了所谓的城市之美,干扰了老百姓正常做生意过日子,街道弄得再统一规整也没用。当下,老百姓尤其需要一个安定、包容、支持的环境,安居乐业不是空洞的诉求,而是落实在点滴细节中的“少折腾”。

我们一直说城市治理要以人为本,但实际上,治理者对个体权利的漠视依然存在。

个体自由和权利要让位于集体利益的观念,仍然惯性地残留在一些政府官员尤其是基层治理者的头脑里,这让他们想当然地干涉商户招牌、广告纸或者一盏灯,并认为个体就应当服从。此次三河“三色禁令”下,有商户拨打政府热线维权;此前类似事件发生时,也有商户自拍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这些对个人权利维护的行动值得尊重,也应当获得支持。“不沉默”需要勇气,也正是这些不肯沉默的努力,才能让治理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有改正改进的可能性。

最后再说城市之美。有一天,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看着小区商铺统一成褐底的招牌问:为什么要统一颜色?这样并不好看啊。这是一个10岁孩子的审美。在孩子的眼睛里,缤纷之美胜过整齐划一。相比于成年人,这或许是一个更为纯粹的视角。无论如何,城市之美不应该是政府意志的单向投射,不应该以牺牲烟火气为代价,要知道,“人”始终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竹不倒|他们的底气,让人害怕!

12 April 2025 at 13:19
CDT 档案卡
标题:他们的底气,让人害怕!
作者:竹不倒
发表日期:2025.4.11
来源:微信公众号“竹不倒”
主题归类:中国政治体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是真没想到,3天了,三河这地方竟然还在上热搜。并且3天了,居然只有城管部门在连续回应,搞得好像所有的错全在于城管。

这地方是没有上级吗?

如此方式,的确是一绝。领导有权力处罚城管,城管部门主动帮领导担责,那还处罚个屁?这般一来一回之间,出来回应、抢头功的地方城管,硬气的令人害怕。

事发前,多次上门要求必须更换颜色。甚至“现场盯着商家改”。

事发后,即便舆论铺天盖地,他们依旧坦然无惧,不仅没有对当时要求商家更换颜色的原因作出解释,还公然说道,

“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

img

何等的高傲、冷漠,他们根本就没认为自己有任何一点问题,之前要求沿街商铺改招牌颜色,甚至连医院的红十字都必须改成“蓝十字”……即便到了此刻,也天经地义:只要领导下达了命令,你们就得改,为什么需要给你一个理由?借助舆论倒逼地方领导,那你们再花钱改回去呗,看看最后,到底谁更“麻烦”。

是这个意思吧,否则不至于说出如此“荒诞”的回应。

权力的傲慢,尽露无遗。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按照当地的规定,以及前两天的回应,这种“必须改色”的要求似乎留有余地: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意思是其他的颜色,随便选。)

当时我就很好奇,那为什么那里的人统一选了绿色,不是随便选吗?

关键在于,后面还接了一句话:要与整条街区相匹配,要和城市格调相统一。

这两句一加,前面的便全是废话了。因为此刻,这个统一的颜色,完全可以由个别人说了算。

这也间接解释了上面城管面对如此舆论的淡然和底气来自何处,说句实话,从沿街商铺,到医院,到消防车,甚至到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都能全部改色。城市规划部门,还没这种能量。

img

img

img

所以,如此荒诞、无理,俨然胡闹般的一幕,究竟出自什么由来?即便是权力的傲慢,也不能无理由的钟情于绿色吧?

我看到一种说法,很多领导公开讲话上,都出现过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之类的内容,于是,有些人以及他们的手下,用另一种近乎离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何谓“绿色化”。

这样的人当领导,挺悲哀的。

我们理解的绿色化,虽然也是环境,但限于青山绿水之间。可另一些人则不同,他们有其他的看法。

当然,也或许这只是手下人自己翻译出来的内容。可至少,上面的人没有阻止。那就是一种默认。

行为虽然很愚蠢,但手下的人明知愚蠢还要往里冲,不正是权力带来的快感吗?

可与此相对应的,是普通人因此忙前忙后,在本就入不敷出的境地里,继续额外的支付着无效的劳动,浪费着时间与金钱。

其实相比医院、消防之类,我更关注的还是最初那家改成绿色牌匾的蜜雪冰城。我在景区舍不得喝20一杯的水时,这家连锁店提供了4块钱一杯的冰柠檬水,在酷热的夏天,让人感激。

所以,个人更能看见这些东西。那个蜜雪冰城的门面,原本安安分分的经营,突然有一天,不得不连夜把招牌刷上绿色,然后又在舆论曝光后改回红色,现在事情的风头越来越大,身心俱疲的店主或许又要开始考虑一下改回红色会不会得罪人,要不要再次改成绿色……

画楼人未醒,风雨落残灯。

荒诞的背后,是一次次用力过猛的“向上表演”,是一场给普通人的生活添堵的“艺术创作”。从绿招牌到绿十字,再到绿消防车、绿标语,这些不是规划,而是用人们的生活当画布,临场作画。

前者狂飙技术。后者,就像那家改来改去的蜜雪冰城,只配身心俱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