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27 October 2025Main stream

中国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27 October 2025 at 17:44

在暂停国债买卖10个多月后,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星期一(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今年1月10日,中国央行表示,鉴于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决定由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潘功胜星期一说,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

潘功胜表示,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他表示:“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中国央行前顾问:十五五应效仿2008年再推新一轮振兴经济计划

27 October 2025 at 15:48

中国人民银行前顾问余永定受访时建议,中国政府参考2008年的做法,在“十五五”时期再推出新一轮振兴经济计划。

彭博社星期一(10月27日)刊发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在上海外滩年会期间的访谈内容。本届上海外滩年会10月23日至25日举行。

余永定说,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现有直接刺激消费需求的措施效果有限,应让投资在拉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他指出,“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立竿见影。直接刺激消费需求的措施有一定成效,但在收入增速缓慢、不如预期、资产价格下跌的情况下,这些措施的收效有限。即便显著加大这些措施的执行力度,恐怕仍难以弥补总需求的不足。”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速略高于预期,国家统计局称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长期经济仍存隐忧。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第36个月下降;消费疲软的同时投资下滑势头加剧,前九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萎缩。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推出了四万亿元人民币(约7299亿新元)振兴经济计划,各地政府相应出台举措加大基建投资。上述投资金额占中国当时GDP的12%。按现价计算,新一轮投资金额预计将达16万亿元人民币。

余永定认为,中国基建投资远未饱和。根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团队今年初的测算,未来五年中国至少还有约31万亿元的增量公共投资空间。

目前更多经济学家建议消费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称,中国必须力争未来10年实现消费占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在上海外滩峰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提到,投资和消费都很重要,不过当前中国经济已面对较大的过剩产能压力,后面拉动经济增长“要平衡投资和消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