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读书小结十四

By: Juby
1 November 2025 at 22:35

未来学大会

作者莱姆,科幻小说。

“我”参加未来学大会的时代,已然一幅未来的模样,人口爆炸、道德沦丧、冲突不断。面对反对派的示威,军方使用了爱邻炸弹、和善剂等化学武器,可让穷凶极恶之徒立刻洗心革面,社会随即陷入混乱。

而躲进下水道的“我”,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幻觉:“我”在暴乱中身受重伤,被医生做手术更换身体器官,因无法走出幻觉被冰冻,直到在更远的未来被解冻。

未来变成了心化社会,任何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学药物解决,而“我”打碎梦境发现了社会的真相,所谓的和平富足不过是药物作用下的假象,真实的世界早已是穷困残破的末日景象。

小说情节看似夸张,但有些场景已成现实,写作风格充满幽默与辛辣的讽刺。

I Want to Die but I Want to Eat Tteokbokki

在《卫报》上看到作者Baek Sehee去世的新闻,所以找来这本书一读。作者患有轻型抑郁症,该书的内容即由作者接受治疗时与心理医生的谈话和自我感悟的短文组成,篇幅不长,也很易读。

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会导致看不到人和事物的多元性,容易走向极端,这是作者持续陷于焦虑、自我贬低和抑郁的根本原因。

读书小结十三

By: Juby
19 October 2025 at 12:12

政治性很浓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卡在小城卡尔斯的经历,可以一窥土耳其世俗派与宗教派之间的斗争。

卡是流亡诗人,以报道自杀女孩为由造访卡尔斯,实则是想追求伊珮珂与她结婚。卡在卡尔斯不可避免地卷入两派之间的冲突,在与各色人的交往对话中,卡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的孤独的状态,无法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做出选择,似乎是土耳其本身的缩影。卡在卡尔斯的追寻无果而终。

小说后半部分又插入“我”来叙说卡的故事,变成了一种伪纪实文学体例,不解这种写法的意义何在。

All Fours

女性向的小说,有点造作的故事。主角是面临更年期的女艺术家,精神层面以及与丈夫的性关系都产生了危机,想要寻求改变。本来计划开车横跨美国到纽约,却中途在离家很近的小城的汽车旅馆中住了下来,并与一个年轻男子Davey发生婚外情(没有性关系)。当女主假期结束回家后,诊断出预更年期的她对Davey的渴望更加强烈,但Davey却与妻子搬家难续前缘。而女主的性冲动转而投射到女性身上,被深爱的女友抛弃后又长时间内陷入绝望状态。作为出轨的交换,女主默许丈夫也可以有自己的女友,两人并将情况与孩子坦白,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如何面对突然到来的更年期?女主在茫然与慌乱中探索生活之道,性就是一种对抗的方式。

生活的囚徒

短篇小说集,讲述爱尔兰普通人的故事。基调是灰色的,没有美满的结局,有的只是普通人的无奈、悲伤和宿命。有的故事初读很平淡,过后却有深沉的余味。正如标题的总结,每篇故事的主角某种程度上都是生活的囚徒,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无法突破桎梏,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推荐。

电纸书也玩窄边框?新款 Kindle Scribe 发布,带来首款「全面屏」Kindle

By: 马扶摇
9 October 2025 at 18:00

随着折叠屏手机在便携性和显示效果上的进步,以及内容消费方式的转变,我们似乎越来越少听人提起「专门用于阅读」的电子设备了。

然而作为电纸书产品的开创者,亚马逊显然不是这么想的。9 月 30 日,亚马逊宣布更新了旗下的 Kindle Scribe 产品线,一共推出了三款改进型号。

根据亚马逊的介绍,今年的「新一代 Kindle Scribe」分别包含 Kindle Scribe 标准版、Kindle Scribe 无背光版,以及支持彩色墨水屏显示的 Kindle Scribe Colorsoft:

图|Amazon

今年的三款 Scribe 屏幕尺寸相比 2024 款稍微增长,从 10.2 寸提升到了 11 寸,同时机身重量从 433g 缩减到了 400g,厚度更是从 5.7mm 压缩到了 5.4mm。

图|Amazon

2025 款 Scribe 的全系主要升级点在于屏幕技术。根据亚马逊官方的描述:「最新的 Oxide 显示技术让书写和翻页速度提升了 40%」,搭配一贯优秀的残影控制,阅读体验无疑距离纸质书更近了一步。

此外,2025 款 Scribe 依然会附赠亚马逊官方的 Premium Pen 手写笔,并且新 Scribe 优化了屏幕的堆叠工艺、进一步缩小了显示层和表面的纹理玻璃,让墨迹和笔尖几乎实现了 0 视差,书写仿真同样大升级。

图|Amazon

而今年的彩屏款 Scribe Colorsoft,是自去年的 Scribe Colorsoft 签名版之后,亚马逊时隔一年就推出的第二款彩色墨水屏电纸书产品。它采用了一套亚马逊定制的显示技术,借助彩色滤光片以及氮化物 LED 光导方案,实现了在增强色彩的同时不至于影响显示细节。

根据官网和商品页面的介绍,Scribe Colorsoft 2025 款的通用书写工具支持 10 种笔颜色和 5 种荧光笔颜色,以及一个专门的着色(shader)工具,可以实现顺滑的 4096 色渐变,用 Kindle 随手涂鸦的效果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图|Amazon

只不过用过墨水屏设备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彩色墨水屏技术由于需要安装更多颜色的微型墨囊,会造成分辨率的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三款新的 Scribe 在黑白模式下都支持 300ppi 的分辨率,但 Scribe Colorsoft 打开彩色显示之后,分辨率会骤降到 150ppi ——换句话说,用它来书写要比阅读更舒服一些。

图|Amazon

此外,亚马逊也为三款新的 Scribe 更新了不少软件功能,其中自然少不了 AI 的影子。

根据官网描述,2025 款 Scribe 在内置的笔记本工具种增加了 AI 搜索的功能,让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搜索笔记,或者用来生成 AI 摘要,甚至是进行深度研究和对话。

这个功能很方便那些更常用 Kindle 压泡面的用户——当你时隔半年重新捡起一本书的时候,可以用 AI 摘要功能来帮你回忆之前看过的篇幅到底讲了些什么。

图|Amazon

亚马逊甚至还学起苹果,花了个 AI 大饼:用户就可以把 Scribe 上面的笔记和文档上传给 Alexa+ 服务,作为文本资料进行对话和讨论——但这个功能要到明年才能实装。

如果你现在就想用这个 AI 功能,则可以利用 Scribe 的 Google Drive 和微软 OneDrive 云盘接入能力。这两个第三方云端文档同样支持上传给 Alexa+ 分析。到时候看看 Alexa+、Gemini 和 Copilot 针对同一篇文档能分析出什么东西,想来也是很好玩的。

不过仅凭上面的这些功能,2025 款 Kindle Scribe 其实并没有什么非常特殊的地方,无论怎么看都只是一次常规升级而已。

然而如果把 2024 款的 Kindle Scribe 拿出来放到一边,我们立马就会发现:今年 Scribe 最大的技术突破,其实就藏在光天化日之下——

2025 款(左)与 2024 款 Scribe(右)|Amazon

在此之前,由于墨水屏的显示底层由一个个装着染料分子的微型墨囊构成,无法像 OLED 那样弯折,因此墨水屏始终没能很好解决外侧排线占空间的问题,最多只能做到三面窄边框。

然而今年的三款 Scribe 都做到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四等边的窄边框墨水屏——从商品图旁边的 Premium Pen 宽度比较,2025 款 Scribe 的边框宽度仅为 0.4 英寸(大约 1 厘米)左右。

这对于电纸书产品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无论是爱范儿此前介绍过的 reMarkable Paper Pro Move,还是今年的 Kindle Paperwhite,无论机身怎样减薄,始终都很难实现窄边框:

图|reMarkable

更重要的是,今年 Scribe 的屏幕边框大进步,实际上要归功于亚马逊的墨水屏供应商——元太科技工业(E Ink Holdings Incorporated)。这家位于台湾省新竹市的上市公司,实际上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墨水屏制造商:

图|元太科技官网

尽管亚马逊 Kindle 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但元太科技仍然是全球墨水屏供应商的最大参与者。目前国内市场活跃的电子阅读器品牌如掌阅、文石等等,仍然有很多屏幕来自元太。

而元太这一次在墨水屏边框厚度上的技术突破,极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里出现在国内的电子阅读器/电纸书产品上。换句话说,一场墨水屏的「全面屏」革命其实就在我们面前了。

亚马逊设备与服务高级副总裁 Panos Panay 展示 Kindle Scribe Colorsoft|Amazon

只不过和小米独占骁龙 8 Elite Gen5 首发一样,亚马逊大概率也会独占元太的窄边框墨水屏一段时间,尤其是 10-11 寸这个黄金尺寸区间。

因此如果你等不及国产品牌跟进,或者仍然在使用亚马逊的 Kindle 生态,那么直接海淘今年的 Kindle Scribe 系列仍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无背光版 Kindle Scribe|Amazon

标准版 Kindle Scribe 与彩屏版 Kindle Scribe Colorsoft 将在今年内于美国上市,售价分别为 499.99 美元和 62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3560 和 4500 元),无背光的基础款 Scribe 则将在 2026 年初上市,价格 42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3060 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爱因斯坦传》:一个也有局限性的真实天才

21 September 2025 at 00:00

爱因斯坦

断断续续,终于把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爱因斯坦传》读完了。全书内容详实,作者综合史料的能力超强,并恰到好处地对一些事实进行了分析。以下是我自己读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和想法。

早年挫折与“傲慢”

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并不顺利,尤其是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事实上,在从他所在的系里毕业的所有联邦工学院学生当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傲慢!爱因斯坦的傲慢使他成为班里不受欢迎的人。他习惯于挑战权威,不服管制,对公认的观点缺乏尊重。他的老师韦伯甚至对他说:“但你有一个大毛病:你从不听别人说什么。”也许他的情商并不高,已经判断不遵循常规,更不尊重权威,这是他碰壁的重要的原因,但这也正是他后来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父亲也帮他找工作,写信给莱比锡大学的化学教授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因对稀释理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倘若您能为他谋求一个助教职位,我将感激不尽。再次恳求您原谅我冒昧地给您写这样的信,我的儿子对于我这种异乎寻常的做法一无所知。”

贵人相助与“萝卜坑岗位”

爱因斯坦还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在他的朋友格罗斯曼父亲的要求下,专利局局长弗里德里希·哈勒尔显然已经将岗位招聘规定做了调整,使这个岗位非爱因斯坦莫属。候选者并不需要有博士学位,但必须受过力学训练,还要懂物理学。“哈勒尔是专为我量身定做的。”爱因斯坦对他的女朋友米列娃说。这不就是今天人们讲的萝卜坑工作岗位吗?

社会理想与责任感

他的社会责任感中,他不认同国家主义,他一直希望建立一个国际政府,世界政府来自于各个主权国家,虽然有点天真不切实际,但确实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些世界大国怎么被控制被约束,到今天依然是一个问题。

读完全书,我估算爱因斯坦一生大概有一半的时间投入到了政治活动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与我脑海中纯粹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截然不同。也许这是他的社会理想与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吧。他的一生,出生在德国,后来去了瑞士,中晚年又逃去了美国,各个国家现实的不如意,使他颠沛流离。

教育理念:自由与想象力

关于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自由,更重要的不是教授知识,而是想象力和思考方式。他说:“学生们的批评意见应当友好地加以斟酌。资料的积累不应扼杀学生的独立性。”一个社会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学校将乘法表和周期表讲得有多么好,而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起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理念,到今天依然没有很好地实现。

感情与生活:不完美的天才

爱因斯坦的个人感情生活也算不上典范,毕竟他有六七个情人,这也难怪,对这么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多少女人会主动扑上来?也许他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很克制了——我们也不是说名人就有什么特权,他自己承认一夫一妻制并不符合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要知道这可是一百多年前的观点。

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其实是要求很简朴的,他的少留己用、多与他人的哲学理念,追求简朴简洁,哪怕他是当时世界第二伟大的人物时(当时美国大学生认为第一伟大的人物是希特勒!),依然如此。也许他知道人的欲望之无穷和现实物质条件之有限,这本身就是相对的。

科学发现与“固执”

非常奇特的是,爱因斯坦几乎是凭直觉做出了他的重要科学发现,比如相对论的成果——他连实验都是借助思想实验。

但是,爱因斯坦最大的不足,在我看来,是他的固执。在取得相对论的成就后,直觉引领着他一直沿着统一场的方向前进。显然后来他在这条道路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尤其是在面对量子力学的时候,他不承认这种随机性带来的不确定性,他认为上帝不掷骰子。一直不遵循常规的爱因斯坦自己变成了常规,正如他自己曾说:“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不敬,命运使我自己成了一个权威。”

显然,爱因斯坦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固执,相反,他有自己的解释理由。他说他年纪够大了,功成名就了,做这些事情无所畏惧,哪怕没有结果,但年轻人不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包括在为社会问题发声上,他也认为他应该站出来,他没有什么可丢失和害怕的。

历史经常押韵,爱因斯坦认为1930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是因为当时的科技太发达从而减少了人们的工作机会。今天,有些人一样认为科技太发达导致失业,是不是如出一辙呢?我相信未来会有定论。

对生死的态度

面对死亡的时候,爱因斯坦说人为的延长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大概意思是,该死的时候就去死吧。他知道自己是个名人,死了之后应立马去火化掉,免得不得安宁。可惜他没想到,他的大脑还是被他的医生朋友窃取保留了——后来还牵扯出一系列故事,这真的验证了他的之前的预判,做一个名人也许死后都不得安宁。

人际与政治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爱因斯坦喜欢专注自己的世界,尤其是他的物理世界。他并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哪怕是他的亲人,当他搞不定人际关系的时候,他就远离亲人,包括他的配偶。

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一样,爱因斯坦知道自己不适合当政客和政治家,以至于以色列建国时想邀请他当(名誉)总统时,在邀请信来临之前,他就已经写好了拒绝信。

一个真实的天才

爱因斯坦是一个时代的名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名跨界的社会活动家,但是在他刚开始出生的时候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异样,甚至他从瑞士专利局工作的时候,他自己也没想到后来会有这么伟大的贡献,这也许是天才的偶然性吧。

但在我看来,他也是一个凡人,一个常人,他有他作为人的局限性,正因如此,我更觉得他是一个可爱的天才,一个真实的天才,他不是一个神——我们也不应该神化任何人。

着眼于事情

By: Steven
2 September 2025 at 12:21

前些天在一条小红书笔记下的留言,莫名被狂点赞。那么就备份一下吧:

38,经历了完整的十年公司生与死,目前自营工作室,不谈建议,只是一点心得分享:

分清楚他者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明确自己长远的愿景是什么,一切过程和方法都是可以变化的,不要执著于一时半刻的得失,别人的建议和批评都不重要,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然后分解步骤去做,遇到困难就想办法绕过去,不要浪费时间精力消耗自己,只要不停下来,就不用怕。祝好!

设计不是行业,是能力。着眼于事情,不要管什么行业不行业的。

最近看过的作品短评合集

4 August 2025 at 14:35

无主之地 / Borderlands

剧情无聊到爆,太过于公式显得人物角色都很无聊了!

白箱 / SHIROBAKO

因为画风而无法继续看下去。

戏台 / The Stage

看的点映,因为话剧很期待结果太失望了。陈佩斯、姜武、黄渤、尹正画风完全不统一以致于很割裂,拍摄角度完全话剧语言式的偏偏剧本又很想给出前因后果的完整性以致于镜头语言近乎缺失。如果它像《扬名立万》那样将舞台固定在戏园子也许会很好看。 剧情和立意都很老套,洪大帅这样的角色在荧幕里出现太多次以致于索然无味。想起荷兰1937年的导演还能交出《圣母》这样的电影再看这边,一声叹气。

白宫杀人事件 / The Residence

还懂现实世界运作的毒舌侦探很有英剧感。不故作玄虚,但恰到好处的给出和剧中人一样讯息的侦探剧不多见了。 不要去纠结剧中人夸张行为,毕竟角色不可能像文字作品那样不断独白,夸张演绎才能表露角色真正的所思所想。 AB委屈吗?作为检举人结果被提前刺杀是很可惜。但他不近人情让人难以理解无法共情的做事作风不仅让人心生埋怨也造成死亡后每个人都想隐藏这事,这也不会那么可惜。毕竟像《流人》毒舌上司那样活着得有过人本事和人脉。AB作为行政人员只能不断随机应变堵住漏洞。 所以,不要当草台班子的极品草台——行政人员。

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 : 一生不会只爱一次,你需要与欲望坦诚相见

作者是电影《好东西》和《爱情神话》的编导邵艺辉,这本书可能因为是公众号合集,和电影的俏皮话一路相承,故事真不行,小妞电影味太重了。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性描写

论文集,内容缺乏,不值一看。

死線已是十天前 : 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

其实也没那么地狱,看的时候倒是颇有我的心声。那篇除夕因为借钱花去的车费足够还款结果还没借到钱实在好笑,以及川端康成对老婆态度真的让我受不了。

如何描写情感 : 情感类语辞典

留不下记忆的一本书,不过在确认角色当前核心情感但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时候可以翻到对应的那页找找灵感,算一本工具书吧。

卡片笔记写作法 : 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例子过于繁复,一直引经论典,其实真的15分钟视频可以说完。 简单来说就是思维导图但已经理解的支点优先,最后根据需要设置中心点再将符合的支点挪过来。最后以此为基础输出。

浮生六记

只看了前面确认作者所写的。第一部若不是时有感叹斯人不在,倒是颇为欢乐。芸密友帮捡石头还被笑猴子助力那里看着就有种林黛玉笑话史湘云那里,真朋友就毒舌的笑死人。 到了第三章坎坷部分,与第三章又成对比,甚为心酸。 第四章游历狎妓一段,在现在很多“爱妻”看来全是黑点,但时代所限,反而是真实记载。四句“强”的排比让妓之苦跃然纸上。 好久没看小品古典了,看完以后觉得我被现代文和网文浸泡太久了,得换换口味。

把自己当回事儿

作者杨天真。看的感觉就是真就什么人都可以出书了。

济公全传

济公要按这个改编得无聊到吐。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文学性一般,可能和编辑改了好几次有关。故事虽不觉新意,但确实七十年后再看还是那么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22岁不到的作品,也是很可以了。不过附录的部分我觉得都比正文精彩。

包公案

安遇时版。真就礼法腌透的垃圾小说!不会因为明朝人写的就有什么特殊。

绝叫

[日] 叶真中显

翻译很厉害! 以前看《造花之蜜》,恶角胜利着实惊艳了一把。而这本,是因为被生活、社会、偏见逼成了恶魔的胜利。 我会喜欢结局吗?不会,因为有无辜的人成为了胜利者手下亡魂。 但我会期待它的结局如同电视剧吗?我也不会。因为她的结局不该如此轻描淡写。 这就是人类啊!

暂停键

[马来西亚] 黎紫书

这本书,适合十年前读。它的文字浸满了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的味道,那时候大家读的书差不多,看的内容差不多,所以在看到的瞬间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我很是怀疑作者写这书的时候还是intp的样子,五官感受在这些文字里淡漠成荒芜,倒是精神触觉沿着空间无限延展开,灵魂跃然于头顶默默打量着肉体和世界。肉体是无声的主体,肉体之外是无限速度的延时摄影,在某些个时段会特地放慢成为可以入眼的风景,但转瞬又消逝在时间中。 散文读者,大多寻求的精神共鸣。于是未曾写明但就能感受到那个十楼是北京,尽管我只去过三次。而英国小镇即使挑明我也下意识觉得那里是法国的某个角落,不是戛纳不是马赛也不是巴黎,总之是某个角落就对了。 但有趣的是中间有一段,文字的背景音全是“达洛维夫人想去买花”,“花”字在天空不断延长,像极了飞机尾气……

杀夫

李昂

确实因为《酱园弄》才知道这么本书,根据原报道移植并发展的小说,与事件原型可以说大半无关,仅保留了男方屠户、家暴的设定并以此延伸出了底层农村社会的吃人性。 杀猪仔陈在故事背景所处时代的社会形象几乎可以说是个好人了。在邻里口中顾家、救人,赚钱,把门板式的老婆养的胖了。至于吃喝嫖赌这四样是“男人”应该的。所以整件事从开头到结尾乡村谣论的点都来自于林市,及至到了极限引发的杀夫也都认为是隐藏的奸夫唆使的。与之算是半参照的隔壁阿清为了婆媳吵架暴打老婆那段在所有人眼里都是正常的,因此可以推出杀猪仔打老婆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婚内强暴也是女人自己要的慌。结构性的压迫和愚昧很能品出《祥林嫂》的味道,但因为主体不同而更觉悲凉!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丁 【著】 孙致礼【翻译】

和傲慢与偏见同一时期作品,故事情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毒舌能力在此可见一斑。孙译本大概有参考王科一《傲慢与偏见》,部分用词一样,有继承感。

幻色江户历

[日]宫部美雪

一个个小故事组成,感觉更像图一乐。

漆中之黑

[澳] 杜可风【著】 张熠如、张露婷【翻译】

这本书的价格大概是以纸张和剧照为成本成本基础,内容可用之处并不多,像是回忆日记里随便找的几个章节努成的作品。 简而言之,不行!

《褚时健传》:他做错了什么?

21 June 2025 at 00:00

褚时健

我不吸烟,对烟草行业不知情,读完《褚时健传》这本书后,我对这个行业才算有了一点了解。这本传记比较完整记录了褚时健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历程。这本书有五百多页,对于一位活到90多岁的名人来说,用这么些篇幅来记录他的生平,并不算多。

我刚开始甚至不认识他的姓氏:褚。读完后我有一个整体感悟:一个人的一生,命运与时代有很大的联系,命运脱离不开时代这个大背景。褚时健无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和牵绊。

他在新中国成立前生于云南边境华宁县的一个小村庄矣则村,他的事业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云南。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农村少年,小时候和其他小孩子没什么两样,家里孩子多,作为老大的他,平时上学、抓鱼,干农活。家境贫寒、父亲去世,他不得不早早承担起家庭的主要责任。

一个人的优秀,从小事中就能看出来。比如说他在家里酿酒时,就比别人更动脑筋。他发现温度决定酿酒酵母的生长,于是他通过控制温度的方法,提高了酒的产量,小小年纪,酿酒产量就是比村里的人高。从这里便能看出他一生大概率会有所成就。这让我体会到,做事情要动脑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就代表着有多少先进的生产力。

对褚时健来说,他一生中很重大的一个转折,是他的堂哥从省城昆明回来劝他要继续读书。他最终得到母亲的支持,离开家乡去省城读书,这使他终于走出了出生地,像我这种普通人家,如果不是求学,基本上是走不出自己的出生地的。他的堂哥可以说是他的贵人,当然他的堂哥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当年就算是地级市的状元了,万里挑一都不为过。

到了省城以后,在学校表现优异的褚时健,在建国前成为一名游击队员。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选择的队伍在后来看是非常正确的,他跟对了党和政府。命运之神再一次垂青他,他没有牺牲在战场,而他的家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战火中死了好几位亲人。

作为一位根正苗红的老革命,解放后他自然算是革命功臣。在早期革命工作中,不论是征粮还是其他事务,他都兢兢业业,干得风生水起。但风暴终究会来打破平静。或许在工作中有过失,留下了被人抓住的“辫子”。在反右时期,他还是被划为右派。

被划为右派后,褚时健跌入了人生谷底。在红光农场改造时,他甚至看不到人生希望。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命运就是这样,到了谷底或许就有转机出现。他调到了糖厂当副厂长。当时虽说大家都在搞意识形态的革命,并不真在乎生产。但世界总需要一些实干的人。褚时健从原料到技术,不断进行改造,在有限的资源下,活生生把糖厂的生产水平提升上来了,这一系列过程,锻炼了他对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对团队的管理能力。

我个人认为他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实事求是。比如在糖厂,他着力改善职工福利,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自然也就打心底拥护他的领导,无论哪种意识形态,谁不愿意让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呢?他甚至开动脑筋,把糖厂的甘蔗渣拿来造纸,实实在在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成果。

褚时健人生真正的巅峰,是他离开糖厂后进入玉溪卷烟厂。烟草行业本身就是垄断行业,更是暴利行业,我认为,相对而言,理论上比糖厂就更容易干出事业,就像赚钱就要离钱最近的行业才能相对容易赚到钱。

虽然对于烟草行业很陌生,但万法不离其宗。褚时健改革了玉溪卷烟厂的生产水平,提升了该厂的烟草质量和品牌。他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提高了农民的烟叶种植水平,串换到了难得的辅料,提升了职工薪水和福利,总之把整个玉溪卷烟厂推进到全国前列,甚至走向了世界。从烟叶质量、生产制度、生产设备、成本控制和烟草专卖等各方面,都做得极好。

我回想起90年代看电视时那句久久不能忘记的广告:山高人为峰,红塔集团!它就是玉溪卷烟厂基础上形成的红塔集团,我才想起当年在广东销售但不知来源的阿诗玛香烟原来也是由它生产出来和。红塔集团后来还探索了海外发展,投资能源、交通,甚至涉及金融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战绩。

正如《易经》所言:亢龙有悔。人生到了巅峰,也就意味着可能即将到来的下坡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激流勇退?

盛久必衰。褚时健的人生亦不例外。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很难说他到底错在何处。作为一个大型国企的领导、改革先锋,他贪了多少钱,我个人觉得很难用对错来评判,他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正如国家所言,“功不抵过、过不掩功”,他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制裁,他自己也承认了贪污事实,且放弃上诉。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的打击也极为沉重:妻子被抓,女儿死于狱中,自己被监视居住失去人身自由,再到最后定罪入狱。

60多岁的褚时健再次跌入人生谷底。但人们并没有抛弃他,在狱中甚至不少人给他零花钱,出狱时据说累计上百万元——那是2000年左右,但他只是扔在狱中的图书馆里。有关部门也算对他法外开恩:服刑时可以在监狱三公里范围内随意活动,他被安排在监狱图书馆做管理员。服刑两年后,他便因病保外就医,从某种意义上,这相当于释放了。

从监狱出来后,总想找点事情做的褚时健,不能也无心再从事烟草行业的工作,曾经的一代烟王回到老家山上种水果——从湖南引进的“冰糖橙”,利用云南的气候种植出更好的品质。对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白手起家种橙子,利用业已成气候的互联网,把自己种植的橙子做成了知名品牌“褚橙”,一度成为一种励志的精神文化品牌,这确实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有志者事竟成。

直到去世前,他都坚持在他的果园亲力亲为。从生产技术、公司制度,再到销售和危机处理,他采用年轻时取得的智慧从容应对。这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所遇到的困难和波折,都一一克服了,也给他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农业基本盘。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褚时健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是固执。比如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两年,他自己控制自己的饮食,固执地不摄入蛋白质,导致免疫力极度下降,可能因此而没能活到百岁。如果他当时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合理摄取营养,也许真的可以活到百岁。只是那样活到一百岁的他可能就不是褚时健了。

纵观褚时健的整个一生,他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多起多伏,做出了那么多超出常人的事业,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我始终认为,往往是时势造英雄,很少英雄造时势。褚时健出生于改革开放前,经历过跌宕起伏的90多年人生,与他取得的成就相比,他所承受的苦难与折磨,我在书中难以切身体会。想到这里,我脑海里就回想起长者的那句金玉良言: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读书小结十二

By: Juby
23 May 2025 at 23:19

请照顾好我妈妈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妈妈失踪、遍寻不到后,往事浮现,亲人们才深切感受到母亲的重要和对她的情感。小说从长女、长子、丈夫以及妈妈自己的视角,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母亲和女人的形象——忍耐、辛劳、为家庭付出所有,但也有自己的决断、骄傲、自尊和秘密。

My Story

利物浦球员杰拉德的自传,回顾了他在利物浦最后两个赛季的经历,并围绕一些重要比赛展开了层层叠叠的回忆。即便我是利物浦球迷,但从写书本身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很水的自传,反复在说大家都知道的事,而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感悟不多,总体上没什么营养。

杰拉德自选的最高光的三场比赛——对米兰的欧冠决赛、对西汉姆的足总杯决赛以及对奥林匹亚科斯的欧冠小组赛。穆里尼奥对他的招揽和他对利物浦的坚守。两次功亏一篑的英超争冠赛季以及对切尔西的滑倒。失败的巴西世界杯。对希尔斯堡惨案的纪念。还有对其他一些比赛的记录和伤病经历。这就是此书的主要内容了。

大地上的居所

聂鲁达的诗集。硬着头皮读完了,但一首诗也没懂。唯一的印象就是聂鲁达的这些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读书小结十一

By: Juby
30 March 2025 at 17:26

癌症楼

从死亡边缘逐渐活过来的政治犯,又恢复了对生活的希望,然而在流放制度的强压下,即使身体康复,自由还是那么遥远,面对向自己释放好意的女医生,身份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科斯托格洛托夫最终选择独自回到了流放地。他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只在病房里才有显现,在社会制度面前个人无力反抗,只能希求一点微不足道的幸福。

而小官僚鲁萨诺夫,在放下虚张声势的架子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和治疗后,又要因政治环境的风吹草动而担惊受怕——曾被自己举报的人获得释放后会不会来寻仇。然而鲁萨诺夫最终却潇洒地出院了,不是无法治愈的出院,是否也暗示着正义的制裁不会到来。

小说里出现了很多人物,深入刻画的却没有几个,有的只有一个名字而无下文,有的描写不足或戛然而止,多少有点硬伤。小说的政治意味和道德思考显然高于文学本身,毕竟读索尔仁尼琴,就是读苏联社会的阴暗一面。

二手时间

人们对苏联解体有什么样的看法,苏联解体后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对一个个普通人的访谈中,从一个个家庭和爱情故事中,我们能看到苏联解体后社会的分化和割裂,民族、宗教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有人怀念苏联,有人恨苏联,新一代人已逐渐忘记苏联,然而苏联的阴影却没有散去,民族之间互相残杀,经济被寡头掌控,政治没有实现民主,底层人民的生活依然悲惨。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面对母亲无休止的责打,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反而更努力讨母亲的欢心。想用自己的懂事维系家庭的完整、唤起父母的爱,但这对不爱自己的父母来说无济于事。这就是作者的童年,也是作者患上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

确诊之后,作者开始了真正的治愈行动。她确认自己的童年经历是真实的,也探究家族历史——父母的不爱自己或许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创伤。在找到适合的心理医生后,作者终于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再苛求讨好式的完美,懂得了伤痛和折磨的区别,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一切都在一场完美而感人的婚礼中结束,作者终于有了爱自己的家庭,也发现自己有很多好朋友。

爱是疗愈心理创伤的良药,但知道如何接受爱、如何爱别人,才是最重要的药引。

抄袭和借鉴的边界:从 SU7、Mega、mini 起,聊聊符号化设计_12.ylog

By: Steven
24 March 2025 at 07:20

这一期节目的录制时间是 2024 年 12 月底,当时 Toby 的新办公室刚装修完,我们从他正在开展的新工作开始,顺着「符号化」这个设计策略,聊到小米 SU7、理想 Mega 和新款 mini 的设计策略与执行。在这次对话中,我和 Toby 作为在设计行业一线做了二十年左右的设计师,一起探讨了各自对于「抄袭」和「借鉴」的理解和边界。

04:15 — 借鉴和抄袭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吗?理想对 Mega 有信心和决心吗?为什么看上去几乎没变化的新 mini 反而是更激进的设计?小米 SU7 的决心比 Mega 大得多。相机消费者怎么看待和讨论「复刻」和「抄袭」的关系?谁在为「腰平取景器」买单?

21:45 — 为什么经典款的 1:64 小车模型永远最畅销?一句话区分抄袭与借鉴!

41:05 — 工业设计只聊造型是没有价值的!拍立得相纸是一门钻石生意。摄影玩家们对老品牌的溺爱,以及对新品牌的包容程度。符号是沟通和决策。好产品需要有专业认知的团队与设计师一起推进。

69:08 — 设计是沟通:我们跟德国车厂的合作经验。设计公司的模式高度同质化,是分裂复制的循环。未来的设计机构和品牌的区别:工作方式与理念的区别。

82:23 — 有趣的尺度怎么找?创作型 AI 是不是我们的敌人?

录制这期节目时,我嗓子哑了,如果觉得听感不佳,烦请见谅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本期节目的感受与看法。

|登场人物|

郑冬平 TobyBrainON 创始人,上善设计联合创始人

苏志斌:工业设计师,产品/设计咨询顾问

|相关图片|

Tesla Cybertruck

极氪 MIX(宝宝巴士)

新款 mini cooper

理想 Mega

小米 SU7

初照 M1 双反小相机

|拓展阅读|

BrainON 官网:www.brainon.design

初照:xiaohongshu.com/chuzhao

|BGM|

编曲:阿吉

演奏:阿吉

合成:阿吉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我的故事:雪与火交织的人生》增订版,琼瑶

23 March 2025 at 20:41

看完了大半,第一卷因为涉及到中日战争看的心痛所以没看。
我个人一直以来不喜欢琼瑶文笔,但不得不说她故事里的人物确实都很有记忆点,他们鲜活,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叛逆,对主流有着遵从与不屑,这点在现在已经非常难得了。
看她少年时因为学习而受到父母不再看重因而决定离开世界的那段,想起她曾经不允许三毛自杀。小时候看三毛提及的时候其实不理解,现在看到她的述说反而明白了。
平鑫涛与她的关系,在她自己看来应该是痛并快乐着,但我看来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不过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作为外人确实难以置喙。而她作品商业价值之高,让我想起以前看到古龙为了“骗稿费”常一字一行的传闻,对这行为多少有了理解。
综合而说,她确实是非常传奇的女子,这种传奇在未来可见的日子里也不会再诞生了。

《同意》[法]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23 March 2025 at 20:39

从各种意义来说,我都被法国社会文化的无耻和“开放”给震惊到了,我丝毫不讶异他们怎么就“培养出了”波兰斯基这样的导演,怎么就放任了阿黛拉·哈内尔的受害。我深深怀疑在法国的每个角落、每条街区都存在或曾有过不满14岁的受害未成年!
如果说房思琪还有着因为受害后开始因为名声等转而受到双重层次的系统压迫,那么在这里,从最开始,每个成年人都是加害者。我简直无法想象医生提出为14岁少女用手术刀切开那层膜并且实施,我的天啊!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文化!?

活是不是必须得踏步?——《关于女儿》

17 February 2025 at 22:37

2024休了半年,最大的“进步”是不再执着于效率工具的学习,不再执着于必须如何,焦虑感因此减了很多。再到看了《好东西》就愈发觉得其实很多事当下的答案不一定是对的它甚至于没有答案,答案是在许久以后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才有的——就像小孩在结尾和妈妈说读了自己出生那年的报道一样。

《关于女儿》在许多事上是混沌不明的。母亲最终对女儿取向的态度,对女儿对象的态度,对自己一边懊悔送女儿读那么多书结果“不懂遵循规则”一边却又做着相同的事而边后悔边执行。 母亲的部分思想行为被烙印在了女儿身上,就像以小说形式说明了逃离和重复原生家庭这件事上一直被关注负面所属的母亲的思维模式。时代变化放大了刻印下的“不合时宜”,就像老实本分在工业社会早就不再是什么优秀人品,反而成了木讷不懂时宜的修饰词。

看,词都能因为时代而变化。

书名很妙。关于女儿,其实更像是“关于我期待中的女儿”和“完全偏离了我期待的女儿”之间的纠缠。这里面母亲的投射是女儿,女儿因为自我相信与保持着正义且愤怒的心而暂时没有投射对象——但让她自我相信和保持愤怒且愤怒之心的来源又是“母亲”。取向是投射与刻印之间最大的矛盾来源,又是最无法跨过的鸿沟。 “不被看见的苦恼被报道时不存在重复”。那么,当矛盾来源偏向于个例时,对女儿偏离期待而产生失望的母亲,是重复的吗?

非常可爱的一本书——《油炸绿番茄》

17 February 2025 at 22:34

是本寄托了作者无限期望的可爱的书。 合卷以后思考,20年代的她们给了80年代的伊芙琳多少勇气呢?

这本书的表达主题是爱,近乎于乌托邦的爱。父母无条件接受了艾姬异乎常人的爱情,露芙虽然也有着宗教意义上的挣扎但很快就接受了心内。这两点在现在想来都不可思议,更别提那个种族隔离3K盛行的世代。

它身上确实有很大的时代故事印记,像死亡。但它又有混杂着《杀死知更鸟》和《飘》里那种信任和相爱的气息。 扒火车这个事现在想来不可思议,但看过 《铁道游击队》 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样的勇气和自由象征(当然在不同世代不同地方象征意义是不同的)。艾姬身上超越时代的勇气、行动力都是本书成型的关键。

而爱情部分特别适合拿来做斯嘉丽、梅兰妮的cp代餐。甚至在其中一位死亡后,都可以幻想梅兰妮过了以后斯嘉丽怎么生活。更别提这里的两位还有一个心性像母亲但举止像“姨妈”的人。 趴火车我真的爱极了! 女作者作品里都会自觉不自觉带有怜爱,还有权利平等的视角。角色大部分的可怜可爱,又来自于女性社会地位的不自觉投射。《第二性》能振聋发聩,是她总结了很多遇到想到的问题,让议题有了逻辑性。 据说拍摄为电影时作者竭力希望能拍出同性爱情元素但由于时代未能拍出只能擦边。但想起同时代有《爱的甘露》又觉得只是电影方的不作为吧。顺手翻了下作者生平,立刻明白了她非常坚持的理由。 想读这本书的原由是TLW,时隔12年,我终于找到并读完了它,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