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人民日报》继续发文:深入了解中国就会坚定相信中国

7 October 2025 at 13:05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继续发文为中国经济信心喊话,称深入了解中国就会坚定相信中国。

《人民日报》星期二(10月7日)发文称,了解是打破偏见的前提,相信源于对发展逻辑和社会治理理念的认同。只要深入了解中国,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中国,就会发现中国是完全值得信赖、可以深入合作的伙伴。

文章称,当今世界正面临经济增长动力缺失、收入不平等加剧、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形势严峻、逆全球化大行其道、发展成果被少数人占有等问题,国际上流行的“药方”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全球走出当前发展困境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

文章称,当代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但从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更不搞意识形态输出,而是坚持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平等相待。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重要公共产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四大全球倡议等中国方案对各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相比一些国家对国际秩序的肆意践踏,中国强调遵守国际法,坚决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展现了大国担当,使世界在迷茫中看到希望”。

文章写道,中国产业竞争力是制度优势、规模优势、治理效能和人民勤奋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球是贡献而不是威胁。中国企业竞争力来自充分的市场竞争,不存在大范围、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也没有持续向外输出“过剩产能”,个别年份贸易顺差较大,是中外经济周期不一致所致,是供求关系调整的结果,有利于满足国外民众的需求。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普遍采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严格遵守投资对象国政府本地化要求,积极融入和服务当地社会,没有所谓“控制”一说。

《人民日报》从上周二(9月30日)起,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栏目下,连续刊登多篇署名“钟才文”的评论,为中国经济形势信心喊话。有网民推测,“钟才文”是“中央财经委员会文章”的谐音缩写。

人民日报:不能因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否定整体经济形势

4 October 2025 at 22:02

中国国庆期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连续五天刊发钟才文(中央财经委员会文)署名文章称,中共长期执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不能因为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就否定整体经济形势。

星期二至星期六(9月30日至10月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连续五天在“要闻”版刊发钟才文署名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

五篇文章的主题分别是:“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全面认识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星期三(10月1日)题为《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文章称,中共长期执政能够避免西方多党制下的政策短视、朝令夕改等,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提供重要“稳定锚”。

文章说:“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有效整合多元主体利益诉求,保障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相一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筑牢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基石。”

星期四(10月2日)题为《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的文章则提到,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主流是看好的,但也有唱衰的声音。

文章坦言,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供强需弱特征较明显,内需特别是消费增长内生动力不强,物价持续低迷,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在止跌回稳过程中出现波动。

文章认为,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一个齐头并进的过程,不是“齐步走”,而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不同区域、行业、群体会出现分化,宏观数据同部分微观主体感受会有“温差”。一些转型慢的传统行业企业和从业者,日子就有可能难过一些。“我们要全面看待,不能因为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就否定整体经济形势。”

星期六题为《全面认识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的文章则写道:“中国的宏观政策不为任何特殊利益集团所左右,既可信又可靠,市场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