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追求

By: dimlau
2 September 2024 at 11:00

年轻时总羡慕别人——某君读了很多书,学富五车太有魅力了;某君弹得一手好吉他,才华横溢令人着迷;……于是为了这些不太纯粹的目的而去读书、学琴。倒不觉得这是坏事,但彼时总会因为追求了却没成效而慌张、失落。过去不愿承认的,现在可以坦然说出口:天赋上的确差得多了。但重点却又不在于此。如果所求的在所做的之外,即便有些收获总还是会怅然若失。某君的魅力或许就来自于读书不为展示魅力,某君的迷人也正是因为醉心于弹琴而全然不知已然迷倒了众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已经足够,把这些事情做到自己满意就更是幸福;幸福的人总是值得羡慕的吧,但愿每个人都可以幸福。

fin.

容易被忽视的两件事

By: dimlau
25 August 2024 at 18:05

小时候听故事,结局总是皆大欢喜,故事里的角色「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不曾在故事里见过。于是等到稍长大些,便认为所谓幸福生活,或许比艰难险阻要无聊得多吧,才以至于担心讲出来太枯燥。当我在生活里终于领略了快乐,想把它长久留住,才知道故事里避而不谈幸福,是因为它需要时常自省、用心经营,如此琐碎复杂,不适合放进故事里。

在另一些故事里,刻骨铭心地痛过之后,转眼已过多年,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伤痛,似乎只给故事中的角色增添了胸襟与智慧。以前我会对此耿耿于怀,为什么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为什么没在最悲伤的那刻一死了之;忿忿然以至无暇多想,故事里的人是怎样扛住苦痛活了下来。现在想来那是怎样的时光啊,除了忍受,再无他法;也正因没别的应对,在外人眼里才像是只在转瞬间。

fin.

正面连接|外卖员聊《逆行人生》:这是城市精英的故事,不是我的故事

24 August 2024 at 10:25

img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外卖员聊《逆行人生》:这是城市精英的故事,不是我的故事
作者:终于又录播客的
发表日期:2024.8.23
来源:微信公众号“正面连接”
主题归类:外卖员
主题归类:时代的一粒沙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今年6月,我们发布了一篇稿件,《一个外卖员59次丢失了他的尊严》。稿件的主人公冯文学与保安的冲突在近期上映的电影《逆行人生》中也被简笔勾勒:保安队长要求把所有外卖员都拦下,外卖员站长要求见到保安就冲过去,而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

电影的前半段,几乎还原出了外卖员可能面临的所有困境:系统冰冷的催促、顾客以及其他人对尊严的折辱、算法的压榨、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人情世故与情绪劳动的不断消耗。

很可惜的是,这些取材于生活的真实的困境,最终在影片中被消解成一种正能量的呼唤。在很多不易察觉的地方,电影对我们本应被唤起的情感进行了置换。电影的结局,高志垒最终依靠他跑外卖时开发的小程序,“回归了精英层”。

我们不禁想问,外卖员的故事只能由一个跌落的社会精英来讲吗?我们请来冯文学,和我们聊聊《逆行人生》,聊聊外卖员的生活。在这期播客里,冯文学连发妙语:“为什么不让王兴来演呢?”“(电影)应该叫王者回归。”

他有很多朴素的洞见,比如他知道,顾客对外卖员的霸凌,与平台的系统设计不无关系。他也知道,外卖员与保安之间不必互相为难,应该去找高一层的物业经理(但是物业经理的上面又是谁呢?)

他发明了一些话术去应对难缠的客户:不能说我下一个订单要超时了,要说我下一个客户要超时了,“我不能因为你一个上帝,得罪两个上帝,是不是?”这套话术简单有效,这背后的逻辑是,另一个上帝需要被尊重,而外卖员却不需要。

与冯文学聊天是一次很不一样的体验,他未必知道“结构性矛盾”、“系统”、“算法”等词,却有他独有的智慧。他不是一个刻板印象中的外卖员,而外卖员也不该有所谓的“刻板印象”。在播客的结尾,两位主播纷纷忏悔,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会更努力地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地丢失同理心。

以下是播客内容的节选:

img

正面连接:其实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意外,我们本来策划这个节目,是希望冯先生也能看一看这个电影,然后跟我们一起聊一聊对他的看法。但是冯先生因为最近就是眼睛要有点不舒服,要做手术,所以看不了电影了。

我问冯先生的时候,冯先生也有跟我聊,说最近这部电影在外卖员中也特别火。

 冯文学:目前以我的了解,可能好坏参半吧。苦难都是真实的,但是苦难是怎么来的,谁给的,没有怎么说。

其实他(高志垒)本身就是精英层,最后也回归精英层。实质就是电影版的体验生活。

正面连接:电影里有一个角色是贾冰演的,是一个外卖站的站长,他以前也当过保安,他当保安的时候,就会培训他下面的保安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外卖员,你就咔,拦下来。他当外卖站站长的时候,就会培训他下面的外卖员,说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保安,你就唰,冲过去。我就立刻想到你们那个稿子了。

我不知道冯先生现在对这个问题会不会有新的想法,我觉得电影里挺妙的一点是它让这个外卖员和保安其实是一个人。我们一直知道这两者可能是存在矛盾的,但可能很多人在此之前不会意识到他有一个更高的结构性的矛盾。你可能就会试图去区分这里面谁强谁弱,谁拥有权力,谁手无寸铁。但电影告诉你的是他们是一个人,他们在两套体系里面就是分别被这两套系统要求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冯文学 **:**我向来都说,我从来不骂保安,我都骂什么呀?物业经理。因为物业经理是直管保安的。这个电影里面说是保安队长,保安队长也只是算是中层,他的上面还有物业经理管着。

正面连接:其实我采访冯先生的时候我也知道,我跟他去的时候,他对所有的保安都非常友好,他不会认为这是他跟那个不让他进的保安之间的矛盾。冯先生认为是这是他跟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跟小区所属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

 冯文学 **:**你不能说老找那些挡箭牌,是不是?谁引发的矛盾就找谁,你得找根源,是吧?是谁让他去引发这个矛盾呢?这你得知道啊。

img

正面连接:我采访冯先生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众包骑手在的一个美食城那个据点那里见面。那次想解决他跟物业之间矛盾的时候,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党群办。

里面特别好,那会儿6月就是非常热,里面就有空调、矿泉水、很干净的沙发,有图书。那个地方离美食城只有不到200米,特别特别近。但就是两个世界。我觉得好像有一个天然的阻隔,即使你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它虽然是为外卖员服务的,它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多外卖员,但是外卖员们却都不知道。

 冯文学 **:**他那个地儿不叫党群办,跟党群办是分开的,他那叫服务中心。外卖员、打扫卫生的可以去那休息,算是一个公共的休息点、服务点。

我们为什么对那有看法、有隔阂,因为那一块地几乎每个月都有几次党员去那开会,感觉那就不是一个底层人待的地方。

正面连接:所以我当时会觉得电影里面呈现出来的那种非常欣欣向荣、团结一致(的气氛),在现实中好像是一个挺奢侈的事儿。哪怕有这么一个地儿,它并不真正对外卖员开放。

还有一些其他人也会阻挡外卖员进去,比如学校里面的宿管阿姨。顾客说,你怎么不上来呀?外卖员说是宿管阿姨没让我上来,这时候顾客会说一句话,非常典型,几乎就完全跟冯安生跟我说的一模一样。

 冯文学 **:**别人能上来,你怎么上不来?

正面连接:别的外卖员能上来,怎么你就不行?

 冯文学 **:**(这是)很多刁难的客户的一种,第一标配语。学校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学生(之间)男女宿舍它也是不让你随便进的,像这种公平合理的制度按说外卖员就应该遵守。无非也就是个别的这种客户,他可能跟学校制度可能也有点气儿,他就非常给你送上去。

正面连接:大家都对制度生气,最后变成大家互相刁难。

 冯文学 **:**像这种心态可能跟平台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并不宣传,说你客户有权力做什么,应该怎么对骑手。今年这种事特别多,有些小产业就跟骗婚似的,你把餐给我送到的时候,我也吃了,但是我又点退了餐,退餐钱又回来了,然后再举报你,又罚一回钱。一吃三口。

正面连接:平台只能约束外卖员,但并不能约束其他人。

 冯文学 **:**我给美团我打过这个(电话),我说怎么就不出拉黑客户的系统,是不是?

正面连接:拉黑了以后就没有外卖员给这个客户送餐了!

 冯文学 **:**我就给大家说过,客户特别刁钻的那些、刁难人的,老说你超时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些外卖员几乎全都说:送那个影响我别的单,超时了。后来我就说,因为我也这么干。我在抖音上发布过,我就跟大伙说,这叫话术,千万不要说我后边的订单要超时,你要说什么呀?说我后边的客户要超时了。不能说因为你一个客户影响我其他的客户。

千万不要强调自己怎么着,要说别的客户怎么着,别的上帝怎么着。我不能因为你一个上帝,得罪两个上帝。你要是这么说,可能那些苛刻的客户有 90% 的还能弹回去。

就等于往咱们前面弄了一个挡箭牌,你知道吗?我不是以我的名义说,我是以跟你平等的客户在跟你说,你影响的是其他的上帝,单多的时候,可能你一个影响好几个客户,好几个上帝。

img

正面连接:高志垒的妻子说了一句话,我印象还挺深的:以前我一直觉得这个房子是我们的底线,现在我知道了这个家才是我们的底线。我当时就胸口特别堵,我想问我们的底线是什么?我们生活的底线如果只是有个房子,跟自己家人生活在一起,就这么难吗?我们的底线必须不断地下降,你身为一个人,哪怕我的生活如此之艰难了,我还可能守住生活中的小小幸运,我还有个家庭可以守护,可以温存,这种感觉。

 冯文学 **:**其实这种观念我觉得就是一种,只能说是,小幸福。

正面连接:对,您说的这个很准确,就是小确幸。因为我们无力改变那些大的问题、大的困境、大的矛盾,或者说被要求的也只是个体,你就只能守住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

 冯文学 **:**但是停留在小幸福的话,我觉得有点像在已经到了道德的最底线了。你们不觉得吗?说白了可能就是自私的底线了。别人的好赖跟我无关,为了我自己的幸福,可以损害、伤害、抛弃其他人的幸福,哪怕是所有人、很多人的幸福。

正面连接:是的,就像冯先生一直在提到良心这个词,到最后好像你能不能愉快地、正常地度过这一天,都取决于你有没有遇见过那个有良心的人。我们的底线好像就变成了对每一个个体的约束,你要有良心。那没有良心的人有错吗?其实他也是被裹挟在其中的。不能指望良心救世界,你还是要指望更合理的规则和制度来救世界。

正面连接:我刚跟冯先生接触的时候,我觉得冯先生教给了我很多知识。并不是我说出什么系统、算法、结构性矛盾,这是一种知识,我跟他一块出去的时候,他告诉我这条路怎么走更快,他告诉我怎么样去在迷宫里面迅速的找到你要送的那一户人家,我会觉得这些也是一种知识。

我听冯先生自己的故事,我会觉得他讲出的故事就是外卖员的故事,但是外卖员的故事不应该由我来讲,所以我们今天请了冯先生。但是在电影里面展现的外卖员的故事,是由高志垒讲的。你不可否认他就是精英,他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他有很好的工作经历,他的女儿在上国际学校,为什么外卖员的故事要由一个精英来讲?

 冯文学 **:**就好像一个智者说,傻子,你努力也能成为智者!

正面连接:我跟冯先生聊的时候,冯先生就说,那为什么不让马云来演呢?

 冯文学 **:**我跟你说完这句话我当时就后悔了,应该说是王兴,王兴就是美团的老大。那才叫王者归来嘛,是不是?

img

img

    冯文学              

  本期嘉宾

 《一个外卖员59次丢失了他的尊严》主人公

img

SHOW NOTES

      02:37

外卖员们对电影的评价:“苦难是真实的,苦难怎么来的没有说”

      05:00

保安不让外卖员进小区,只是外卖员和保安的矛盾吗?

      08:27

从专送,到乐跑,畅跑,锐跑,外卖员被要求跑得越来越快,单价却越来越低

09**:10**

政府设立外卖小哥驿站,外卖员认为“那不是底层人该去的地方”

      11:43

顾客语录一:别的外卖员能上来,你怎么上不来?

      15:31

有顾客借着打“差评”的权力,借由系统去满足私人的权力欲

19**:15**

顾客语录二:你超时关我什么事?

      19**:45**

外卖员回应话术:不要说后面订单超时了,要说后面客户超时了。不能因为你一个“上帝”,耽误其他“上帝”

      24:02

电影弱化了外卖员的交通安全风险,真实世界中,外卖员的保险保障只有交强险

27**:55**

电影未展示的外卖员生活:错过饭点吃煎饼、没有水喝、没地方上厕所

      34:01

电影回避的问题:算法和系统对人的压榨,算法和系统导致了人的内卷

37**:36**

高志垒设计的算法没有反抗性,他只是让外卖员极限发挥能动性,逼近平台设置的目标

      41:15

电影有真实的东西,也有虚假的价值观和廉价的感动。它用前者去为后者背书,潜移默化地给观众植入后者

      46**:23**

电影的后半段,把阶级、地域的差异,充满剥削关系的权力结构,都巧妙消解成正能量的呼唤

      51:04

冯文学:电影不如叫《逆袭人生》,高志垒是王者回归,不是王者降临!

      52:15

外卖员的故事到底应该谁来讲?冯文学:这电影不如让王兴演

      53:59

两位主播的忏悔:我把我等餐的时间看得很重,但这个时间对外卖员更重要

img

img

收听方式

小宇宙

搜索“正面连接”关注订阅

img

策划——张苹 友嘤

特别感谢——冯文学

制作——鱼

视觉——pandanap

 版式——日月 运营——川丰 

创意——Vicson

出品人/监制——曾鸣

img

我们持续招募最好的

作者、编辑、实习生,请联系 

zhengmian\@mianduifuza.com

img

延伸阅读

img

img

img

img

都想做人上人|不渴望平等|叢林法則

16 August 2024 at 08:42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

6

很多人,最高理想是,做人上人

中國人都想當人上人,心裡只信金字塔,而不是什麼扁平的世界,這是個基本事實。
所以上面有人摔下來,那是喜聞樂見的。但要真打破整個金字塔結構,所有人不樂意了,那是斷絕了自己和子孫後代做人上人的希望。
並非僅中國人如此,這世上沒一個人渴望平等,除非他處於弱勢方。大眾真正的慾望是高人一等。
https://x.com/435hz/status/1785119881148670272

太多的人,在叢林法則的不斷教育強化下,為了自己的利益毫無底線、不擇手段,洋洋自得

2024-8-16

(原創)思想深邃,不放棄興趣愛好,吃不了苦的年輕人,大概率一事無成

4 August 2024 at 09:09

獨立思考,質疑精神,頭腦清晰的人,不容易被騙,不會被毒雞湯洗腦,有主見.小學時期,學業不忙,可以多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也鍛煉思維能力.兒童時期,培養想像力是好的.

如果是大學快畢業或已經工作,要面對現實,要賺錢,獨立思考和其他想法,只會分心.思考的越多,越清醒,面對殘酷的現實,面對惡臭的成人世界,更容易感到痛苦.尤其在大廠或高端金融業,在內卷的職場中,如果還堅持獨立思考和質疑,還特立獨行,只會處處碰壁,很快會被辭退.有獨立思考和質疑精神,有清醒認知的,特立獨行的,追求純真和真善美的年輕人,都會對社會規訓和職場中強調的吃苦耐勞,吃苦奮鬥精神,集體主義,團隊合作精神,服從性,嗤之以鼻.在大城市打拼,在大廠,不允許自由散漫,哪個國家和地區都一樣.個性強,特立獨行的年輕人只會被職場拋棄.
有上述特徵的年輕人,所處的大環境,身邊或整個社會的年輕人,幾乎都冷漠,狹隘,沒主見,認知水平低,被毒雞湯洗腦,自己孤單無助,找不到知己,會感到非常痛苦不堪.如果情況變了,為了生計,不得不吃苦且沒有別的選擇,不得不經歷苦難,那種暗無天日,會感到生不如死,有的人會以暴力犯罪結束這一切.
我20歲出頭的時候,就對大城市,大廠,白領,高薪,升職加薪,成功,發財等,沒有半點興趣.當時我就認為:為何非要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為何非要以賺錢為中心……那樣的生活多麼沒意思.很多事情,我總是認為,不適合我.大約最近3年,我又想到:尤其對於女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適合努力,奮鬥,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要努力上進的,不是人人都想追求成功和財富.對於世俗的成就,世俗領域的很多事情,我總是這一句「沒有半點興趣」.我28,29歲以後,對內卷,對吃苦,或有人說很多30歲左右的女生幼稚,我更是厭惡透頂,以至於,看到某些標題,評論或彈幕,都能激起我的反感情緒.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書籍,網文,影片,評論,彈幕,比如對白領,大廠,全職工作,快節奏,物慾橫流,燈紅酒綠,過度的消費主義,內卷,先苦後甜,吃苦崇拜的批判,我非常容易引發共鳴.
越年輕的時候,早早的看透了人生,看透了成人世界的本質,對上進心的打擊也是致命的,越沒有動力努力工作.思想深邃的年輕人,大概率的一事無成,沒有前途.如果是有上述特徵的女生,年齡越大,相比男生,更難以轉變,到了28,29歲,已經沒有任何轉變的可能.
商業社會,講究的是效益為本.優勝劣汰,是職場的本質之一.在大城市,白領職業,內卷是必然.成人世界,沒有獨立思考,沒有自由之思想,沒有有趣的靈魂,沒有純真,錢是唯一的主題.也許,18歲以前,18,19歲,20歲出頭的時候,會想到:這些想法在中國不受歡迎,在中國社會到處碰壁,如果來到一個相對自由,文明的國家是否會被包容?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明白過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有這種想法,走到哪裡都會處處碰壁,到哪裡都不受歡迎.還不如,在中國的話,只選擇開放,包容,宜居的城市,做自由職業,小姐妹們團結互助,殘酷的現實就拿我們沒轍了,還會適當的妥協.

按照世俗的觀念和社會規訓,以成人世界的視角,這個快節奏,物慾橫流的社會的主流觀念.獨立思考,想像力,好奇心,有趣的靈魂,興趣愛好,女生愛美打扮的天性,真的沒用,完全是浪費時間,耗費精力.興趣愛好,更容易三分熱度.小時候,父母總對孩子說,不要總想那些沒用的東西,對你沒有任何好處,別耽誤學習.
獨立思考,想像力,好奇心,有趣的靈魂,興趣愛好,要麼不能變現,要麼衹能賺點小錢(比如接單寫網文,寫文案,平面設計,影片剪輯等,也許能用到一點,發揮出一點自己的創意).

越是賺錢能力強,自身條件優秀,有進取心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是沒有多餘的想法,無趣的,感性勝於理性,能抑制住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多餘的想法,不分心.他們往往,在工作和專業領域更理性,在其他方面更感性.無趣的,沒有多餘想法的人,感性思維,才更容易感受到努力工作和賺錢帶來的成就感,錢多帶來的快感,實現財務自由的那一天帶來的豐收喜悅.努力的男生,或家庭條件不好的男生,剛18歲,就知道要努力,更知道錢的重要性,沒有多餘的想法.

金色曠野裡的自行車

By: Steven
19 September 2023 at 03:31

距離九月四號已經過去十四天,除了那天傍晚六點零幾時,我抱著小柒哭了幾分鐘,直到上週五零點左右,我才終於第二次哭出來。在《單車》的旋律裡,在跟著哼唱的情緒裡,在那些模糊又清晰的記憶裡,抽泣著把這些天積攢的情緒慢慢釋放了一些些。

颱風「蘇拉」襲擊深圳,高鐵停運,坐順風車趕回韶關

我很難形容那些複雜混合的感覺,它們彷彿一陣一陣的海浪:我就站在沙灘浪邊,潮水一次次慢慢地湧上來,包圍我,退去時拉著我往深處走,腳下的沙子一次次被抽空,明明站在地上,卻如同失重一般無法站立。

我無法說出「我很想他」這樣的話。

想念嗎?想。

責怪嗎?也有。

內疚麼?有些。

後悔嗎?沒有。

醫院的走廊,左邊是病房,右邊是護士站

我已經在盡我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次了,在阿爺阿嬤和爸爸的靈位前,我可以說我是問心無愧的。某一個守夜的晚上,我跟筱烨這麼說。但無論我怎麼做,都會被人說我做得不夠,做得不好,說我不孝。你回來得太少了,帶小柒回來得太少了,你看他就是為了等小柒,不然怎麼會剛回來就嚥氣,諸如此類。我應該承受這些麼?筱烨應該承受這些麼?她們是妹妹,一定是非常傷心的,但我就不傷心麼?我是兒子就理應被這樣指指點點麼?她們不懂。她們從來不知道我這三十多年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走過來的,她們也不知道我從小到大有多麼羨慕弟弟妹妹們那溫暖的花房。

但這已不重要了,父母沒做好的部分,我會努力在我這裡終結掉,不讓小柒體會我所經歷的那些事。我對父親的情緒太複雜,我愛他,也埋怨他,我敬畏他,也可憐他,在漸漸緩慢下來的呼吸中,他沒有疼痛地結束了這一生,對於一個癌症病人來說已經是萬幸了。可我仍然在一陣陣的海浪當中,無法跨出離開沙灘的腳步。

照進病房的陽光
從鼻管換成氧氣面罩

「我只是想保護你」

回到深圳的第一晚,在負一樓等電梯的間隙裡,我和小柒聊起他記憶中那次糟糕的經歷。

那大概是三年前?我其實記不清準確的時間點了,大概就是他四歲左右的時候。具體他做了什麼事我也不記得了,當時我們都挺生氣他做的事,說也說不聽,一氣之下我突然就有了想揍他一頓的衝動。但是,那一刻我還保有一部分理智,我很清楚我不能真的動手打他,我不能像我的爸爸打我那樣打小柒,我不能讓自己成為那樣的爸爸,那樣的人。於是,我靠著怒氣中僅存的理智,把他從椅子上抱起來,放在了雙人沙發上。

「放在沙發上」是我給怒氣的出口,但也因為是怒氣與理性的撕扯,放下去那一刻的力量始終還是大了,以至於小柒直到現在還會因為那次「被扔到沙發上」的經歷而害怕。

我說:「小柒,爸爸當時是想保護你的,我不想成為我爸爸那樣。我不想像他拿棍子打我那樣對待你,但那時候我真的控制不住,我不想打你,放到沙發是對你的保護,那時候是爸爸不對,但我真的盡力了。」

我不確定小柒能否理解這些,但那一天,他的呼吸停下來之後,我抱著小柒哭時,他知道那一刻發生了什麼。他抱著我的手臂,拍拍我,點點頭。他沒有說話。但我能感受到,他那麼溫柔,那麼溫暖,這是我所不具備的品質,我很高興。

放學的中學生們
依然熟練地開門鎖門

金黃田野裡的兩輛自行車

如果仔細回憶的話,關於父親的畫面,其實有很多。和我媽相比,他才是那個主內的人;儘管真正主內的人,其實是阿嬤。他其實不那麼像一個照顧全家人的大家長,更像一個年長的大哥,一個依舊生活在老母親保護下的大花公雞。他和我在一起的時間,是母親和我在一起的數十上百倍,但當我想起他時,能立刻回憶起來的畫面,其實只有三個:

小學低年級的某一夜,我高燒不退,他半夜背著我去醫院,我迷迷糊糊間,只能看見歪歪斜斜的路燈和熟悉的門診部,以及他寬厚的背部。這件事我根本記不住任何細節了,但因為後來我寫過一篇關於父親的作文,因此我還多少留有一些記憶的畫面,而此時的所有記憶,其實來自我寫的那篇作文。至於那個晚上,我能回憶起來的只有漆黑的夜和晃動的路燈。

「就這兩個小時了,你們抓緊時間安排吧」

另一件,是一次暴力事件。大概是小學六年級時,某一次我做錯了事,又或者是我對阿嬤說了很過分的話,我不記得了,總之他當時暴怒的樣子嚇到我了,於是我躲進了我的房間,把房門反鎖上,躲起來。他像颱風一樣拍打我的房門,我躲在門後面,非常害怕,直到他一腳踹爆了房門。他反舉著雞毛掃,用棍子那一端抽打我,這種泣不成聲的抽打從我記事起,一直持續到初一。這一次,大概是最後一次,我哭得幾乎昏厥,發不出一點聲音,呼吸困難,是在阿嬤的制止下才結束的。

他本來就不怎麼跟我說話,那次之後,我們之間的話就更少了。

在我的回憶裡,與父親的對話極少。除了高考之後那一次,我在幾個姑丈面前於他爭辯,說我多麼想被關注,甚至故意把日記本擺在桌面上,希望他和媽媽能偷看一下,多瞭解我在想什麼,但你們從不與我談論任何心事。此後,再沒有別的大段對話的回憶了。

可我依然有一段溫暖的畫面,直到今天,也是我確信他愛我的證據之一:

初中時某一個週末的下午,我和他各自騎著自行車,在金黃色的陽光中,穿行在金黃色的稻田之中。那是一條筆直的鄉間柏油馬路,自右下向左上延伸,我們並排著,在又高又直的兩列白樺樹中,並行前進。

選墓地時,偶遇的白貓

其實,在廣東不會有這樣的畫面。真實的場景裡,應該是一連串小片的綠油油的稻田。但也許是那樣的回憶對我來說太珍貴了,於是我的大腦自動美化了那個畫面:一個類似無人機視角的鳥瞰的暖色調的俯拍畫面,一個能救我於水火之中的金黃色的畫面。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每每想到這個畫面,《單車》的旋律就會響起。

每一夜,守夜點香
爺爺打的桌子

「你就像一棵小樹苗」

可如果我只記得他做得不好的部分,只記得那些傷害我的記憶,那是不公平的。

關於時間的概念,是他通過言傳身教交給我的。關於守時,關於長期的時間觀念,是在一次次他的遵守時間約定之中,在長達數年幫助我收集煙盒、火柴盒、包裝袋當中,緩慢而紮實地建立起來的。我從來不會因為一時三刻的得失而慌張,其實是得益於他的收藏習慣。他收藏紙幣、硬幣、郵票,我跟著收藏各種包裝,都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事情,久而久之,就體會到了時間維度被拉長之後的視野。

我知道時間是連續的綿長的,因此才會有這個博客;綿長而流動的時間會塑造出物件和歷史的輪廓,也會雕刻出一個人的樣子,因此我有嘗試新事物的勇氣與好奇心;漫長的路途中不需要帶走所有東西,紀錄就是最好的篩選,放下我不想帶去未來的記憶,在文字裡刻下我認為是好的內核,通過文章、視頻的紀錄,一點一點塑造未來的自己。

這是我最珍貴的品質,是他帶給我的。

他帶我買高達和四驅車的地方

當他不再用雞毛掃打我的時候,說過一番話:「你就像是一株小樹苗,爸爸不會干涉你怎麼長。只有你長歪的時候,我才會扶一下。但你想長成什麼樣子,是你自己決定的。」

其實我那時就不氣他打我了,但心中還是很害怕,還是有隔閡。

這番話如果放到今天的社交網絡上,一定會有人說這是他在 PUA 我,或者說這是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的洗腦話術。可是,這樣惡毒的揣測,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一個成年人,如果不能判斷什麼是愛,不會分辨一段關係中複雜的構成因素,不知道人事物就是複雜的,那他就枉顧了這一生。

若他在天有靈,會為我感到驕傲嗎?

「你這是灌水」

我原以為,我們的告別會是無聲的,平和的。

在他離開前的兩天,媽媽回家裡去拿一些東西,那個下午,就只有我和他兩個人。我有些無所適從,因為自打離家上大學後,我就幾乎沒有跟他獨處的經驗了。更何況,是他躺在我面前,無法自理的獨處。

我有一些害怕,不是怕他,不是怕照顧他,是怕照顧不好他。

前些年阿嬤走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裡,我常常覺得是不是自己害死了她。在那段剛畢業的時光裡,我大概每年會去一趟香港,幫阿嬤買一種心臟病的藥。後來,時不時會看到一些報導或者社交媒體上的說法,說一些藥店會把假藥賣給我們這些內地過去的人,把數量有限的真藥留給本地人。於是,阿嬤後來因為心臟病的藥引發腎臟的問題,進而導致更嚴重的情況直到離世,我都忍不住去想:是不是我買到假藥了?

理智上,我可以寬慰自己說,不是你,不要這樣想。

但情感上,我忍不住,她就是我的天,我做不到。

阿嬤和我打羽毛球的衛生所

所以,那天下午,我爸在那麼虛弱的情況下,從嘴裡擠出一句:“斌斌,你會不會接尿?”我其實有點欣慰和緊張。欣慰在於,我覺得只要還能吃點粥,能排尿,就還不算太糟糕,還有希望;緊張是在於,我媽在這裡照顧他那麼久,都是她處理吃喝拉撒,我還沒嘗試過,萬一我沒做好呢?

但沒有別人,能不能做好我都必須做。

我一個人翻動一米七五的他,幫他翻身;關上門,揭開被子,幫他接尿。我不知道我完成得算不算好,但那天下午,他尿了兩次,每次各兩百毫升,我第一次覺得尿是這樣好的東西。

每次接完,我都會問他要不要喝水,他都說要。第一次餵了四個杯蓋的量,他就不喝了;第二次他一直說沒喝夠,最終喝了七蓋的量。但也是第二次的時候,一方面他的聲音很虛弱,我聽不清他說什麼,另一方面也是有點急,想他多喝一點,所以餵的節奏快了一些。他中途停下來,用一種我很熟悉的抱怨的語氣說了一句:

「你這不是喝水,是灌水。」

我愣了一會兒。

這是他意識還清醒時,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後面兩天,他都再沒有說過話,絕大部分時候都在昏迷和發燒。直到小柒和筱烨趕到,聽見孫子喊他,激動得點了兩下頭,不到十分鐘,我眼見著他呼吸節奏減緩,胸口動靜的幅度減輕,直到一點起伏也沒有了。

最後一句話,是說我沒做好。

我當時是愣住了十來秒,一邊覺得是我著急了,得再慢一點,一邊又不忿,為什麼這時候了還是這樣的語氣?同時又覺得,算了,算了,我不重要。十幾秒內閃過很多念頭,有鞭打的聲音,也有金黃的陽光,最後我吞了一下口水,接著放慢速度,餵了後面兩三杯。

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只是坐在旁邊,看著他。

後來的某個瞬間,大概是第二次喝水到媽媽回到醫院之間的某個瞬間,他很努力地抬起頭看著我。他只有一隻眼睛睜著,但直直地看著我。我該說些什麼?沒事的,會好的?我說不出來這樣的話,因為醫生已經叫我們抓緊時間安排後事了,我不能騙他。我只能看著他,讓他能看到我也在看他。

那一刻,我感覺他在和我告別。

前一晚,預感不妙而失眠,用 Midjourney 畫的《追風少年》

大家都很喜歡他

他人很好。這是來自驢友們對他的印象。

葬禮那天,除了海南和廣州的親人們,還來了一群平時和他出去玩的驢友們。說起他,大家都是一副熱情、飽滿、聲淚俱下的樣子,彷彿他們才是他的孩子。我多少有點妒忌這幫人,只是一起玩耍吃喝的人而已,為什麼能把眼哭腫?他平時和你們的關係是有多好?

為什麼他把笑臉都給了你們,卻留一張黑臉給我?

我一邊遞過香去,一邊不理解眼前發生的事,很困惑。

在下葬後的屬於我們家庭的聚餐上,三地的親人們在把酒言歡,說著接下來的安排,一杯接一杯的酒,一杯接一杯地對我說著「阿斌啊,以後就靠你了」和「多回來海南啊」這些話。這個場面在爺爺和阿嬤過世時,也是如此,不要悲傷,要歡樂,是這樣的。對面桌上坐著廣南、廣星、阿坤三位叔叔,他們是我爸發小,送殯儀館那晚他們也在,他們在這桌上,是很合理的。但另一桌,整整一桌人,都是驢友,我們總共四桌,他們有一桌。

我很高興他們來送他了,但我還是困惑。

陳剛叔叔跟我爸那麼熟,我零九年初來深圳時,還在他家暫住了一晚,第一間出租屋也是他幫忙安排的。這樣交情的朋友,難過哭泣很好理解,可驢友們跟完了從殯儀館到墓地直到家宴的全程,散席時還在哭。他們流的眼淚,比我為阿嬤、爺爺、我爸流的加起來再乘以一百還要多。你們真的就那麼愛他麼?

我感覺自己被套在了一個真空的試管裡。

情緒到底是消失了,還是我感受不到了?我分辨不了。你們為之哭成淚人的他,最近一次對我笑,是我在手機上給他的遺照修圖時。那是大姑丈從我結婚時的合照中扣出來的。我平靜地、小心地、仔細地處理他臉上的痘印和眼鏡上的反光,調整曲線,以便讓他的臉部的光線更明亮,和背景之間的層次拉得更開。

那張笑臉,永遠定格在相框裡了。

他和阿嬤、爺爺的位置很近

閻羅的判詞

中國人常說,死者為大。

在任何場合裡,似乎離去的人,無論生前如何,悼詞裡都是一些美好的品質。正如那天的那一篇模板,他偉岸,為家庭撐起一片天,照顧好所有的家人,但十殿閻羅的判詞會怎麼寫?我們都不得而知。對我而言,他確實是半個好爸爸。五十年後,小柒會怎麼寫我?我希望至少能做到是 0.6 個好爸爸,至少是 0.51 個。我還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好,但我會盡力不要留給他什麼遺憾,不會覺得有什麼虧欠和不公。

那晚,跟著鐵床推上山坡時,我媽摔了一跤,胸椎第十節壓縮性骨折,現在在醫院四樓躺著靜養。我感覺自己像一隻風中的打火機,擦不出火,點不著一根香。

十多年前的一隻籤裡說,我,六親無靠,大器晚成。

守夜後佈滿血絲的眼睛
用 Midjourney 畫的新壁紙

可我只希望: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单车 x3

By: Steven
13 July 2023 at 01:23

今天上午我跟往常一样,把车停在 Coffee Vendor 的门口,喝了一杯就去公司了。在外面跑了一天,看了三家供应商,晚上将近 22:00 才回到公司。然而当我骑上车就感觉不太对劲,后面的轮子有一种不平整的段落感。我停下车,捏了捏后轮,发现它居然完全没有一丁点气了。明明上午还是好端端的,经过一天的暴晒,居然爆胎了?

于是,我推着车走回宿舍。

一路上我边走边想,印象中,路上应该有一家修车的车行。当我穿过拥挤的人群和车流,眼睛的余光扫到了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小小的修车行。

不到 5 分钟,师傅就把胎补好了。胜惠五蚊。

看着他修车的过程,我有那么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西区,那两三个自行车修车铺在什么地方,他们大概是什么样的布置。我已经有很多很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画面。十年吗?不止十年,可能快二十年了。

我这辆车有很多小毛病,自己也修过好多回,包括在暴雨中,把它推到路边,浑身湿漉漉的,用纸巾捏着链条把它修好。每一次修它,我心里都特别的烦躁、焦急和无助。这并不是因为修理它很难,而是因为这些状况总是那么突如其来、毫无防备,把我打得措手不及。

因此,上周某一个晚上,当我在路边看到那个人遇到麻烦时,会果断停下来。

那天晚上,大概八九点的样子,我从公司骑车回去,走在每天都会经过的那条路上。前面有一个推着板车卖水果的阿婆,整条路变得非常狭窄和拥挤。阿婆推着车慢地往前走,在她的右手边有一辆蓝色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旁站着一个刚从车座上下来的人,她弯着腰,检查车轮,仿佛有什么东西卡在了车轮里。

我慢慢地骑过她身边,转过头看了一眼,然后停下车问了一句:你怎么了?需要我帮忙吗?

她抬起头,苦笑着,看向我说道:我的衣服被卷进车轮里了!

我把车往前挪了挪,停在路边。我们先是让车轮分别往前和往后转了几圈,找到衣服缠进去的方向;然后慢慢地让衣服从车轮中转出来。但卷进车轮中的衣服,扭曲搅动在一起,衣领帽子袖子又分别缠在一起,所以又花了一些时间,慢慢地把每一个东西都捋顺。前后大概也就五六分钟的样子吧,她对我连连说了几声谢谢,我摆摆手说没事儿,转身就坐上自行车离开了。

因为做了这么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开心了好一阵。

那天晚上,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我每天都日行一善的话,能不能让我爸爸的病有所好转?

上个周末,我们回去了。克服了很多困难和麻烦,回去看见他还在,能自己走,能吃,能自己洗澡,就很好。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被讨薪人群弄倒的亲子自行车

By: Steven
3 July 2023 at 22:47

昨天下午,朋友发了张照片给我。画面里是我常去的那个咖啡馆所在的大楼,外面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一群来讨薪、维权的苦命人。

晚上从舞蹈室回到家里,我想起这事,就跟咖啡店的老板聊了几句。整个店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他也很无奈。他在现场发了晚上的照片给我看,从画面里可以感受到,无论是他、咖啡师、人群都很无奈。

直到今天回公司,中午吃饭路过,我才意识到,原来被波及的不只是他们。这其中,也包括我。

我有每次停车都拍照记录的习惯

这是我周五停自行车的位置。我工作日都会把车停在他们店门口,周五停在这里之后,周末两天车都在这里静静待着,直到我周一晚上来骑它回宿舍。今天中午我找不到它了。

它没在周五照片里的这个位置。

我在附近来回走了三遍,非常疑惑:不可能有人偷这辆车吧?图啥啊?直到我想起昨天的事情,于是扩大了搜索范围。终于在不远处一堆电动车包围的地上,看到了我倒下的单车。

它身上被缠了一条警戒线,篮子里有两支空水瓶,半残的车铃也完全断了。

我突然想到昨晚 DY(店老板)给我的照片,心想没准能看到我的单车是如何参与了昨夜的事件。果然,作为一辆单车,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中,往往被作为隔离带使用:

我多少有一点点生气:何故迁怒于我的无辜小车?

但气不过三秒,又觉得很好笑:自行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的命运吧?不是被人骑,就是当作围栏,或者焚烧和打砸的对象。起码,这群苦命人没有把我的车高高举起,砸个稀巴烂。它只是掉了链子,躺在地上;和前一个周末一样,被人推倒了,躺在地上。区别是,上一次脚架变形了,这一次没有。

一夜之后,随着一场大雨,除了两张照片和我躺在地上的车,还有什么能证明这一切发生过吗?

咖啡师杠杠上午发来一张照片,是店外的装饰植物,一棵全身金属但被许多人挤变形、掉光了叶子的假植物。我说,幸好它是假的,真植物肯定早就断气了。

她说他们走了之后,玻璃上全是人的指纹。但这些曾经发生过的证据,早已被她和小蒙擦干净了。开门做生意要保持整洁,但指纹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经济。

这是一件「小事」,不被传播的事,但它不会被忘记。

一系列变化的传导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倍受影响的不会只有当事人,还有每一个「与此无关」的路人、小车、植物和玻璃。此时有一点点庆幸作为非真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可以选择一定程度的远离,而不是真社会性动物的蚂蚁那样,只有全或零。

众生皆苦,何时闻道?

父与我与子

By: Steven
25 June 2023 at 12:42

周二(20日)下午,我的手表上收到一条小柒加入群聊的通知。打开小天才的 APP 后,我错愕地看到一条小柒发来的未读消息。消息是两天前,父亲节(18日)那天的早上八点半,我还没睡醒的时候,他发来的。

小柒发来的消息

这不是一条常规的语音消息,看上去是手表系统的节目提醒对应的消息模板。但小柒平时一直都很羞于表达对我的感情,听到他说这些话,我还是有点惊讶的。于是我就问筱烨,看看她知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她教他这样说的。

但筱烨不知道,她也不知道这件事。

这是儿子自发的行动!后来,筱烨问他是怎么想到那些话的,小柒说,是他花了很长时间自己想的。

通常,筱烨说「妈妈爱宝贝呀」时,他就会立刻说「宝贝爱妈妈」来对;但以前,如果我接着说「爸爸爱宝贝呀」,他就会说「宝贝爱全家」。但最近两周,我们仨从舞蹈室骑车回家时,当我再说「爸爸爱宝贝」时,他终于说「宝贝爱爸爸」了!

我当然知道儿子爱我,但他说出来,主动说出来,这是不一样的。

昨晚睡下时,筱烨聊起,说人生在世唯一可以百分百确认的无条件的爱,就是孩子对自己的爱,这让她确信自己活着、值得、有意义。即便是我们的父母,你也无法完全确信这一点,他们似乎总需要你做对了什么才会爱你,而且他们也从来不说。她的父母总使用暴力,像烈火一般炙烤她;我的父母从不与我交流,他们给我买好各种保险,却从不多说一句。你去,你去,看似自由的不多管束,是由童年鞭笞的滚烫与随之而来的冷漠所构成的。

年轻时的美式放养与年迈后对传统中式的期盼,都不过是图方便。小时候我不懂,当我成为父亲后才知道,怎么可能放得下心「任由他」。阿嬷以前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操不完的心,每时每刻的关注、引导和教育,怎么可能放弃每一次对话的机会?可对话多么麻烦啊,所以有的人会选择逃避。

我的漂泊感,并非来自母亲的常年在外,而是源自整个成长过程中无人交流的的巨大孤独。

筱烨说,也许这就是你精神内核得以成型的关键吧。

我其实能感受到他们的爱,那是给我托底的力量。但又有谁不期待,和自己最亲密的人能平等、坦诚地推心置腹呢?每一次从小柒身上感受到那热切真挚的爱,我就越确信自己对父母的期待是「正确」且「正常」的。

前二三十年里,我常觉得,这种期盼是「软弱」和「无能」的表现,是「错误」的,是不应该的。

因为我从未得到过清晰的回应,只能猜。

如今不必猜,因为不期待了。

2020年10月13日 16:05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前几天,我们拍了父亲节的视频发在群里,看着我爸返回来的视频,我惊呆了……我从见过消瘦至此、完全瘦脱了相的父亲。端午假期的第二天,我正在陪小柒上篮球课时,我妈打来视频,说爸爸出院了,但情况很糟糕。我看着屏幕里的那个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他那个样子太陌生了,那种「糟糕了」的声音让我无法心安理得地说那些安慰和鼓励的话。我只好说说小柒,说说假期,以掩盖当时给我的触动。

经过三年前那次手术后,好像真的「转成了慢性病」一般,平时吃药控制,偶尔去山里玩玩,除了体能差些,大体是个普通病人。可这次据说因为新冠和并发症,只能「回家休息」了。连手机密码也会突然忘记,可他才六十二而已。

我们原本就打算暑假回去,但现在决定,暑假一开始就立刻回去。可即便如此,我也仍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们不习惯,不习惯对话。

如果你问我:害怕吗?难过吗?我说不上来。慢热的人,需要漫长的缓冲。

描觀念 繪感受|超微型 AI 觀念畫展

By: Steven
4 June 2023 at 00:23

前言:

*為了減緩閱覽速度,充分感受和理解,因此採用繁體中文。

最近的工作狀態和社會新聞,讓我感覺到非常疲憊。一次次的憤怒和失望,和一次次的徒勞無功,身在漩渦當中無法抽身,只能通過一點點表達來疏解。三幅畫都是用 Midjourney 來繪制的,但 prompt 無法直接描述所要表達的觀念和感受,因此得用視覺化的語言來向 AI 描述想呈現的畫面。

這組圖,可以當作是一次超微型的 AI 觀念畫展。

*每張圖都可以通過「點擊放大」獲得完整尺寸的高清版本。

第一部分:《異類》
[ 点此可下载:经 AI 放大处理后的超高清图像 11.3MB ]

我們是怎麼看待「他者」的呢?

在公共輿論場中,尤其是此時此刻的中文網絡輿論環境當中,我們是看不到任何「人」的。一個個觀點匯聚了大量的「賬號」,牠們沒有個性、閱歷、身份,只要有一塊肉掉在地上,就會瞬間蜂擁而至,吃個乾淨。但我們很難說,「我們」不是「牠們」。因為在「我們」眼中的「牠們」,恐怕與「牠們」眼中的「我們」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我們都是對方眼裡的「他者」。

人與人之間的觀念差異之大,如克蘇魯眷屬與地球人之間一般,亦如人類和腳下的螞蟻,並無關好壞,而是徹底的「異化」和「無所謂」。在各自的眼中,對方只是一群穿著人類服裝的「蟲子」,是與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裡的「異類」,是「偽裝」成「我們」的臥底、特工和間諜。總之,「他者」都不是「人」,「他者」就意味著「異類」,是被異化的不同於自身的存在,是被敵視的「蟲子」。

信任體系崩潰,人就不是人。

第二部分:《共鳴》
[ 点此可下载:经 AI 放大处理后的超高清图像 11.4MB ]

所以群體不再重要,也無法重要,因為在破碎的環境中無法建立起大面積的信任。我之所以不信任 DAO 這種組織形式,並非老頑固或者害怕前進,恰恰相反,作為一個向來積極主動擁抱新技術的人,我無法對人類持有這樣樂觀的想法。人與人之間的「心之壁」是與生俱來的系統限制。因為語言本身並不是一種優秀的系統,它是抽象和概括的。每一次「對話」都需要經歷至少四次「轉譯」:

來自 A 對世界的體會和理解的語言化,A 向 B 表達時將語言化的觀念輸出成的語言,來自 B 對世界的體會和理解的語言化,B 用自己語言化體系所理解的 A 的語言。

這種信息傳遞效率如此之低,因此需要大面積和海量的交流把「同類」們連接起來。

但互聯網放大了「同類」這個概念的同時,縮小了「個體」的存在感。並不是被網絡連接的人數多了,可以公開表達觀點的人多了,就等於「個體」被彰顯。因為這些「個體」並沒有作為「獨立個人」存在,牠們依然依附於各種「觀點」和「趨勢」之中,牠們的聲音也不代表著一個活著的人類的思想,而是一股潮流和陣痛當中的一次次伴隨。無論是網絡語言暴力,還是人人都掛在腦門上的 MBTI 性格分類標籤,都只是把「個體」隱藏在事件背後的一種障眼法。

人腦會本能地「簡化」信息,以降低能耗比。這是生存策略,也是系統的短板。一個人要與另一個人產生情理上的連接,不僅需要花時間,還需要有耐心去解開雙方轉譯過程中的一次次「雞同鴨講」,必須兩個人同時站在對方的位置上去理解對方的語言,才能達成共鳴。他們必須用最複雜的方式,走通這條最短的路。

因此,共鳴只存在兩個個體之間。

我不信任 DAO 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相信這種「共識」可以不被「簡化」和「異化」地傳遞到每一個參與者當中。只要這一點無法在技術層面上落實,那麼任何一種觀念或者 DAO 都與舊世界無異。

第三部分:《武陵》
[ 点此可下载:经 AI 放大处理后的超高清图像 24.1MB ]

但如果可以通過限制准入標準的方式,把「個體」簡化或者降維成不容易產生差異的「標準型號」呢?

這源於我對《桃花源記》的一種怪異解讀:

武陵漁人所去到的「桃花源」並非一個地區,而是一顆巨大的桃樹。他所穿過的「山」只是巨大桃樹根部的一處彎曲,那個彷彿若有光的「洞」,不過是盤根錯節的樹根中間的一處縫隙。之所以目之所及的地方都是落英繽紛,中無雜樹,是因為他此時身處桃樹之中。他在遇到和穿過桃樹根的時候,就被縮小成了螞蟻大小的微縮小人兒了。因為長期處於這樣的螞蟻社會中,當中的人們自然也就成了「小國寡民」的狀態,行為和思想也因此被簡化,成了雞犬相聞、夜不閉戶的簡單狀態。

南陽劉子驥尋不著這個地方,不是他找不到,是因為他沒有經過樹根那一輪「降維標準化」。身為一名「高尚士」,他應該是一個見識、思想異於常人的「個體」,怎麼可能輕易被「簡化」呢?他與桃花源的協議不兼容,自然是無法進入和連接了。

理想模型之所以是理想,就是因為理想實驗環境往往就意味著屏蔽了諸多複雜的干擾因素,簡化了條件。

這樣好麼?我並不這麼認為。

複雜性是人性的基礎,放棄了人性的豐富與複雜,化身成桃花源中的白衣男女,無怨無恨,亦如死人一般。因此常有把桃花源解做「誤入墳塋」的故事版本,這並非沒有道理。我們在排練《暗戀桃花源》的時候,也曾反覆思考過,為什麼其中的白衣男女與世俗社會中的老陶、袁老闆、春花如此不同?陶袁花的故事可笑,但白衣男女也可笑,他們並沒有什麼差別。有沒有煩惱,都很可笑。

可笑是矛盾的表現,也是價值所在。

如果消解矛盾和分歧的方式是所有人都歸於 LCL 之海,那麼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們彼此不分的時候,所謂的「我」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如果一切都要歸於熵,那所有的分歧和衝突對立,也只是笑話。

唯一可做的,也只有減緩自己的熵增。


後記:

為了創作出對應於「觀念」和「感受」的畫面,我花了很多時間在 prompt 的調整上,因為用語言生成畫面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了對語言的誤讀和轉譯,而 AI 基於概率的運行方式,也增加了難度。因此,把腦海裡的觀念和情緒先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變成一種對某一類具體畫面的描述後,才能在一次次的 /imagine 中找到更合適的語言和畫面。

這種創作體驗很奇特。

過往的繪畫訓練或寫作表達,手頭功夫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但使用 AI 畫畫來表達觀念,會因為表達這個目標倒逼我把觀念拆解成更為細緻的狀態,不止是邏輯的細化,更需要把細化的觀念給圖像化,用視覺語言來描述它。

同樣是昆蟲人,面容的風格、眼神的選擇、肌理所呈現的氛圍、服裝的細節,都會影響表達的效果。選錯了表達方式,很容易就會得到一個一眼看上去就遭人討厭的怪物,或者因為太像人而失去了異化的感受。那樣就和我想表達的意思,背道而馳了。

*部分被放棄的方案

關於共鳴那部分,應該是我做了最久的。

因為「共鳴」太抽象了,怎樣的人物狀態、神情和與環境的關係,都試了很多種畫面邏輯。從山上到海裡,從逆光的傍晚到深夜的月光,從全身像面對面站立到半身和面部的特寫,面孔的表達又在歐美人、亞洲人、東西混血中嘗試了一些,畫面色調和畫風也會有很直觀的影響。這麼「簡單」的畫面,想要找到那個比較精準的感覺和情緒,也花了兩天,才從約 300 個方案中找到最恰到好處的那一個。

*部分被放棄的方案

網上有很多用 Stable Diffusion 畫美女和裸女的,說實話,好看的那些確實顯得很「精緻」,哪怕是色情畫面也精緻得嘆為觀止。但這就和攝影術發明之初類似,攝影像油畫是沒有任何意思的,它應該有它的新的用法和創作思路。對我來說,AI 繪畫的最底線應該是輔助我把腦海的觀念傳遞出來,而不是畫很多精緻得像量產網紅一樣的裸女畫。

我並不是反對量產的 AI 裸女畫,只是想從創作的思路去看待:當刺激感官衝動成為 AI 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之時,更複雜和更深入的連接才是人類創作者應該去嘗試的領域。

這確實不容易,但 AI 讓這件事方便了很多。

心软的神

By: Steven
9 January 2023 at 22:43

生活的无常,我们无法拒绝。

私たちはあなたたちの命を救った、誰が私の命を救ってくれるの?人間界に価値はあるのか?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Always like this.

C’est la vie. ​​​

给小家伙洗澡

上周六的上午,我和小柒正在吃面包,筱烨突然打了个 FaceTime 过来。接起来一看,她正在小区附近一片草地上,一只看上去最多半个月大的小黑猫在草地上扭啊扭。

原来是她在遛小灰的时候,看见路口一辆小轿车上下来一个男人,拧着一只笼子,哐哐哐地往地上倒出来一只小猫!当时先后经过了两个路人,一个年轻一些的男人停下来想去摸一摸它,但是它很明显收到了非常大的惊吓,不停对着人哈哧,于是那男子就给吓走了;后来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男人路过,举起手机拍了些照片,也离开了。筱烨见它被遗弃,又是那么小的猫,没法见死不救,就把它抱到了旁边的草地上,给我打了电话。

小柒抱着小猫
小猫在筱烨手上
柔软的小猫,不到两个拳头大

家里前两周才刚在楼下快递点捡了一只玳瑁,这才半个月又捡一只,一瞬间,我心里还是有一点发怵的。毕竟,一方是开销要增加,另一方面,好不容易互相熟悉了一丢丢的猫们之间又要开始新一轮的适应,还是比较担心的。

但当我和儿子下楼,见到小猫的第一眼,就知道跑不了了。

不仅仅是因为它那么软萌可爱,更主要的是,这只小黑猫实在是太小了!别说完全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就它这个老鼠一般大的体型,随便来一只附近工地的野狗就能给它一口吃掉。

我们其实也没有怎么商量,因为这没什么可商量的,唯一的问题是,怎么让一听说又捡猫就开始生气和念叨的筱烨妈妈接受这件事。最后我们决定,说只是救助一段时间,到时还是要送人领养的。倒也不是缓兵之计,因为我们也确实觉得家里的猫有点多了,算上这一只,家里目前一共有六只猫。以前的几只都是母猫,不怎么抢地盘,就还好,但现在家里有两个男孩子,其中一个还是正皮的时候,打闹的时间比以前绝对是多了好几倍!

小乖和他的小恋人–新来的小玳瑁–fafa

带回家第一件事当然是洗澡。

这只小黑猫出奇的乖,给它洗澡的时候特别配合,不吵不闹不挣扎,任我们揉。

洗出来三盆黄水
洗干净的「咕噜姆」
正在喝奶的小黑猫
洗完澡吹干的小香猫
好奇的 fafa 来看睡着的小黑

我和筱烨不敢给它取名字,因为有了名字就有羁绊,就送不出去了,所以现在会「黑熊精」「小黑」「小家伙」「黑妹」这么混着叫。总之,就是还没有名字。

我们也和小柒说,它不是我们的猫,我们只是代为照顾她一段时间。

但是我总是不免想起,当年也是打算养好了、打完疫苗了就把小咪送出去的,但最后因为一直没有人来领养,于是她就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十二年。因为以前也送了不少领养,有猫也有狗,但救助的这么多小动物,被善待的也就只有被阿明领养的那只猫咪,其他不是走失了就是摔死了,我和筱烨早已心灰意冷。这只小黑猫,到底怎么样,其实还不知道。

睡在筱烨肚子上的小黑猫
睡在树下的发发

虽然我常和自己说,你管不来苍生死活,你连自己的死活都无法左右,就不要广发慈悲,把自己耗进去了,也常提醒筱烨别再管了,别弄的别人不入地狱你自己下去,谁都不是地藏王菩萨。可是当你真的见到这样的小动物,被遗弃,被以恶相待,被死亡威胁,还是没有办法假装没看见。你管不了苍生,但眼前的事,你可以管。

你就是心软了,对它来说,你就是那个心软的神。

它们也有让人烦的时候,你也会时常后悔;但当你听到楼下马路对面的小狗呜咽时,你想办法联系可以救它的人去救它的时候,再疲惫的你,也是光彩照人的。

生活的任何阶段,都是难的。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都得一步步扛过去。

小乖抱着小黑在阳光下睡觉

昨天晚上,和小柒从书城回家的路上,我和他说:

我们读书学习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可以有多一些选择。人生太漫长了,变数太多,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我可能会继续做设计,也可能会做其他事情。做好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给自己多一些选择,总是没错的。

神一旦心软了,也需要被拯救。

悉达多

By: dimlau
18 July 2024 at 15:46

黑塞这本《悉达多》开篇不久,写到悉达多不无嘲讽地说佛陀的「学说中最优秀的成果,我们早就品尝过了」,我就开始觉得有些讨厌。随后,这位悉达多又多次表现出对人、对事、对世界运行的方式的蔑视,仿佛他已经看透了一切,众人皆醉他独醒,但现实是,他一次次以为自己的内心什么死去了、什么新生了,然而还是会一次次重蹈覆辙。随着阅读进度增加,书本像是会聆听,把我心里的那些蔑视和嘲讽,逐个化解。从某个段落开始,悉达多从天赋过人的年轻婆罗门,变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然后又从这样的一个普通人,更具体些,成了我自己。芸芸众生值得同情,而我自己,我当然是想说我能理解。不过,当我想说能理解的时候,当我想说读懂了《悉达多》的时候,不正是回到了它的开篇吗?就像是在说这本书的「学说中最优秀的成果,我们早就品尝过了」。

悉达多年轻时就离开了家,几乎经历了一生的时间,在老年时,因为自己的孩子的离开,才终于想起当年自己的离开或许也给自己的父母带来了痛苦。可见,有些事情,宏大的学说当中根本没有提及;但这些事情正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谈这些疏漏之处,学说本身也无法代替经历和体验,读书,的确有时候让我感受到内心有什么东西死去了、有什么东西获得了新生,有些东西融入了血液成为我的一部分,但是当我遇到具体的事件,能否被这些所学指引着去行动?能否坚定地遵循指引而没有精神上的痛苦?我没有答案,只能去把人生过一遍。

fin.

年輕時or年老了再浪|遵從現實or遵從內心

18 July 2024 at 10:01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

06

「老了再享受」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老了之後如果眼睛不好使,讀書或者打遊戲都很累。如果腿和腰都不好使,也很難出遠門。所以想做的事或者衹有當下才能體驗的事一定要立馬提上日程。況且,誰又能保證一定能有個悠閑的老年生活呢。

如果20歲面對了現實,40歲就可能可以遵從內心
如果20歲遵從了內心,40歲就可能要面對現實

年輕不浪,老了再浪也沒啥意思。年輕存資本,中老年浪。反之年輕浪,中老年苟活。

今天看著公園裡春暖花開大家很chill的樣子 覺得這一刻很幸福 突然感嘆人生的魔幻 用萬分努力來爭取雲淡風輕 成為卷王才得以逃離內卷 真他媽搞笑
https://x.com/rbttt/status/1786995121520824401

人老了也不是那麼美好 比如我同病房的兩位老大爺 一天中 80% 的時間是在打呼睡覺 剩下的時間除了眼睛能動,基本沒什麼行動能力
醫生來了就默默打針量指標 醫生走了就躺著 咳嗽,呼嚕,痰…
看情況也都是能按時拿養老金的類型
還是年輕好啊
https://x.com/anpho/status/1770734132424818830

愚蠢的人生 沒有靈魂的人 沒有意義的人生

16 July 2024 at 12:18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博主小姐姐本人最近幾年至今收集整理的.

06

對有些人來說,人生就是一個自證其蠢的過程

名利之心,能致人於瘋狂

人類,為了賺錢,他犧牲健康,為了修復身體,他犧牲錢財。然後,因擔心未來,他無法享受現在.就這樣,他無法活在當下。活著時,他忘了生命是短暫的,死時,他纔發現他未曾好好的活著

當世上所有人都把慾望當理想,把世故當成熟,把麻木當深沉,把怯懦當穩健,把油滑當智慧,那衹能說這個社會的底線已被擊穿.
所以你們沒有資格說我的勇敢是莽撞,執著是偏激,求真是無知,激情是幼稚

中國人忙碌一生,只為兩個夢想,一是做個有錢人,二是做個有權人,至於最後是不是人都無所謂。——柏楊

多數當代人的生活,空虛無聊,毫無創意,缺乏想像力,缺失創造力,避重就輕,貪生怕死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精神上幾乎”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衹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羅曼·羅蘭

《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的格式化人生。一般30歲左右定型,大多數人30歲之後就如同一個死人了,人最難改變的是思想,人之所以進步在於不斷的學習完善或者顛覆之前的認知,要像個小孩對什麼都有好奇心,要不斷學習

有很多所謂的人生哲理是相悖的。人應該首先自知,然後根據個體差異靈活調整,而不是一味的信奉雞湯,把握好這個度很重要。有些看起來不好的東西,也許是你所或缺的;有些不為多數人認可的,也許是你的良藥。

隨著知識和閱歷的遞增,你會發現:
所有所謂規則和道理,都有至少1個或多個與之相衝突的「規則或道理」存在著。
極少存在更古不變的公理或絕對論斷——宇宙中這樣的常量極少極少極少。
這意味著:做重大決策的難度,比我們想像的,以為的,大得多。

上帝創造一個人,都是按照獨一無二的標準來設計的,沒有翻版,沒有雷同,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後來,我們仰望別人,傚彷別人,追隨別人,慢慢的,在我們身上留下的,是許多別人的烙印,唯獨不復存在的,是當初的自己。盯著別人的高度,我們不但失去了自己的高度,同時失去的,是我們心靈站立的地方

這個世界上衹有少數人真正的活過,剩餘的大多數人都是在消費商業創造出來的二手人生。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早晚你要失去它。——尼采

既然人人都自以為是,和平相處的唯一途徑便是互相欺騙。——王朔

有的人活著,可是他們已經死了,他們是一群沒有靈魂的軀殼,他們已經出賣了靈魂

《千與千尋》其實是一個成年人的殘酷寓言。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都是千尋。勇敢善良,對世界充滿期待,不貪心,不畏懼。後來,我們被剝奪了名字和個性,也逐漸失去了自我。我們僅剩一個代號,成為了「小千」。再後來,我們一步步成為了湯婆婆。小時候最痛恨的人,最終我變成了她。

真正的感恩 真正的友情不能拿來利用

15 July 2024 at 13:52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博主小姐姐對部分內容稍作修改

e67e0-06

環衛工張國順撿到一女大學生的錢包,在雨中苦等了兩個小時,終於等來了失主,女生趕到後,熱淚潸潸感激涕零。張見女生淋著雨,移過傘去為她遮雨,自己卻被雨澆了個透心涼。這是某公車站點發生的感人一幕。祝福好人一生平安!當下的道德操守青睞平民.而中共國的狗官酷吏們,民間為富不仁的土豪,愚昧,無知,冷漠,自私的烏合之眾們,卻集體淪喪掉了

這個世界上知恩圖報的人大概不足百分之一。
你幫助別人之前,一定要有正確的預期,不要期待對方會回報你。不然你總是會失望。

有多少人,你不把他們當回事,他們卻對你心懷善意;又有多少人,你把他們放在心上,可他們卻對你不屑一顧。

中國人有一句貌似很有哲理性的通用語,”朋友不用多,衹要能夠幫助自己的,一個就夠了”。”衹要能夠幫助自己”,妥妥的是利用別人了,而且還只想找一個全能型的朋友。

殘酷的現實 無奈的人生 為生存奔波

14 July 2024 at 14:31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博主小姐姐本人最近幾年至今收集整理的.

02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別奢望什麼自由,宜居,美好,友愛等,只祈求別陷入更深的泥潭就好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衹能認頭過苦日子.殘酷的現實世界

跟在困苦中的老百姓談反內耗抗焦慮根本都是無效的,最多是訓練出阿Q精神。
當人生幾件大事一個都沒兜底,房市畸形,一生大病就容易返貧,孩子教育捲得不成樣子,20-50歲的人找工作各有各的糟心,投資理財遭遇的也多是鐮刀,前後左右夾擊。
以前說的年少吃點苦努努力,就有康莊坦途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https://x.com/rbttt/status/1783952716504420474

經歷過高度壓力的生活,什麼癖好都磨沒了

活著,就得往死裡折騰。現在不玩命,將來命玩你
想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無條件服從它,不服從它,它遲早要你的命
活著,就是保命而已.什麼真正的自由,人格尊嚴,友情,真誠,純真,宜居,生活情趣,都是奢侈的

人生本來就是無償,你想避有些東西是避不過,只好接受事實,你沒選擇

不保留的,才叫青春

如果一個年輕人吃不了苦,受不了壓力,耐不住寂默,吝惜青春,Ta注定一事無成.思想深邃的年輕人,大概率的一事無成

凡事都沒選擇,工作沒選擇,找對像沒選擇,居住地更沒選擇
人的一生,衹有兩個年齡段可以想閑玩的事,要麼學齡前兒童時期,要麼退休之後(除非Ta能早早的有錢有閑,衣食住行無憂,ta可以盡情的玩)
誰都不想以命換錢,可是就業機會越來越少,裁員降薪,物價飛漲,為了能掙錢保生存,高危險的工種,超負荷勞動,被迫以命換錢

有些人僅僅是為了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

大多數中國人,衹是為了填飽肚子就已經很累了

人活在世上 就是為了忍受摧殘 一直到死 想明瞭這一點 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王小波《黃金時代》)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餘華《活著》序

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波時,生活已離我們遠去。——約翰·列儂

人在面對艱難而機械的現實生存的時候,每天要按照一個節奏和生活模式來生存,必然要產生出我為什麼要這麼生活,我為什麼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的荒誕感。可是,偏偏人就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人還必須要以人現在的方式生活。」於是,這就產生了荒誕感。——阿爾貝.加繆

活著都是無奈,真心的

往往知道的真相越多就越痛苦,比如環境的惡劣、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失業的窘境、赤貧的境地等等。但讓你痛苦的還不僅僅是這些,而是源於你的無能為力。

在某種大環境下,或要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大多數人已經被磨的沒有脾氣

一輩子能相信誰,又能依賴誰,一路走來,行囊裡裝滿了酸甜苦辣;當有一天你嘗盡了社會的無情,金錢的壓力,愛情的不堪,你終會明白,別人的屋簷再大,都不如自己有把傘。——莫言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麼?所有這些貪婪和慾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同。——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

首先是保證自己能活著、其次是要保證能照顧好家庭、再然後是選擇賺錢的方式,最後才能按自己喜歡方式去賺錢!能夠做到第二條的人已經很不容易了……

閑暇是人生的精華,除此之外,人的整個一生就衹是辛苦和勞作而已。

不要美化任何一條你沒有走過的道路。
不要因為對現實不滿,因為無能為力,因為軟弱和逃避,去虛構一個桃花源。

世界上衹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1

真正的善良和醒吾 是非分明

8 July 2024 at 13:37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

01

做一個好人不一定會被人欺負,但做一個糊塗的蠢人就一定會被人欺負。
可怕的是大部分人認為兩者等同,他們根本分不清做好事和蠢事的區別。
並非不讓你做好事做好人,你得有最基本的鑒別能力,知道什麼人值得幫、什麼事值得做。這不是一個性格問題,而是一個認知問題。

善良的前提是有足夠的智力去分清善惡

善良的人必須讓自己變得聰明。衹有這樣,他們纔能不違背自己的本性(比如傷害別人來獲得利益)的生活,要學會尋求雙贏的解決方案,使他人與自己都受益。

醒悟的人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心懷憐憫。能夠透過人間苦難去思考什麼是偽善、罪惡、公正與道德。冷漠和麻木的人是不屑於做這些事。——木心《文學回憶錄》

講道德的人,生活中極大的增加了大腦的數據運算量,而不講道德的人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愚蠢的人不可能真正善良,因為愚蠢的人是非對錯不分,視良知如仇寇。愚蠢本身,就是一種不可救藥的邪惡。———朋霍費爾《做門徒的代價》

我年紀越大,就越覺得那些心理陰暗,一肚子心計,滿腦子陰謀論的人,是因為智力不夠。這和我小時候的認識是大致相反的。
盡管存在個體差異,但是整體上,足夠聰明的,進化得更好的人群,通常會傾向於選擇公平、正義,更容易具有坦誠、善良的品質。 by 羅永浩

04

自私的人類 無暇關心他人

6 July 2024 at 15:36

以下內容來自網路

02

多數人狹隘且自私,卻不忘記隨時站在道德制高點來道德綁架你。你無法一一辯駁。對於自私,狹隘,冷漠的人,唯有日漸疏離。疏離這些人之後,海闊天空

很多人的自私,其實不是道德原因,而是因為生命力孱弱,因為太弱了。
自保不暇,哪裡顧得上關注別人?
但是不關注別人,就不再能夠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就會更加孱弱,陷入一個負面循環。

人與人之間,最低層次的關係是利益,往上是情感鏈接,最高層次是價值觀的認同。——胡適

自由的靈魂 人格和精神獨立

4 July 2024 at 12:06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是博主小姐姐本人收集整理的.

06

自由和人格遠比生命重要,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普世價值之一。人性的尊嚴,不容詆毀,人格的完整,不容侮辱

有的人想:人如果沒有自由,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大多數中國人認為:人如果連命都沒有了,要自由幹什麼?
正是這種認知的不同,使不同的人的思維差距越來越大:一個會獨立思考,獨立探索,保持獨立的人格;一個永遠中庸隨大流,暗度陳倉

自由不僅在於實現自己的意志,更在於不屈服於別人的意志。

人世間有太多枷鎖,但靈魂一定要自由。

我們以為我們是自由的、獨立的,不過是錯覺。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都不過是量產出來的複製品,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人格,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存在過。

很多人缺乏自我、內心空虛,因此從外部需求精神支柱。常見的方式是崇拜偶像,不限於明星、意見領袖、成功人士。 這種現象從古到今,跨越各種民族和文化。
聰明人明白,誰能吸引這些人、引領他們,誰就能掌握一種強大的力量。

心靈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開始!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愛自由,但是妨礙人獲得自由的往往就是人自己。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031

和別人不一樣的活法,三觀 青春沒有標準答案

30 June 2024 at 08:35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博主小姐姐從去年至今收集整理的.

绿色

某些人有一顆「衹要你不影響別人,隨便你怎麼變態」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麼變態,都不能影響別人」的責任感
某些人有一顆「衹要你和別人不一樣,就覺得你需要教導」的心,和「不管自己多麼平庸,都要去影響教導別人的心

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最適合的就是最正確的。

比考試的「標準答案」更可怕的是人生的「標準答案」。在現實中,許多針對個體的評價都是基於某種「標準」。這種「標準答案」式生活,甚至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東西。
「標準答案」很多時候是一種「經驗」,但「經驗」並不一定靠譜,尤其是在經驗失效的當下。

人生並不完全是一個必須勝利才會通關的遊戲。
無論你做什麼,最後所有人會一樣,到達同樣的終點。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錯誤、局限、不完美。
人不可能永遠做正確的選擇,人生也沒最優模板可言。去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人生到底什麼最重要,該追求什麼——這些事衹有你經歷過才會明白。

不要讓沒經過甄別和付出相當代價的人進入你的生活。否則難免”近之則不恭”,然後生出一些類似”吃了蒼蠅”一樣的讓人極為不適的事情。
如果你的長輩教育你要有什麼狗屁”情商”,要學會能夠和任何人周旋,那衹是因為他們想當然、把他們沒有選擇的有限生活經驗,試圖推而廣之而已。

最可憎的是人就此沉入一種麻木狀態。既然你要做的一切是別人做過一千萬次的,那麼這事還不令人作嘔嗎?比方說你我是二十六歲的男女,按照社會的需要二十六歲的男女應當如何如何,於是我們照此做去,一絲不苟。那麼我們做人又有什麼趣味?好像舔一隻幾千萬人舔過的盤子,想想都令人作嘔。 ——王小波

越早意識到自己可以選擇跟別人不一樣,就可以活得越輕鬆。
多和能讓自己放鬆的人在一起

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活法。就算其他人都走那一條路,也不代表你也必須重複與他人一模一樣的人生。 by 岸見一郎

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允許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了前半句,就能做到包容。理解了後半句,就敢活出自我。

現在的你若抽不出時間來思考和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認真思考選擇何種生活方式,以後將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應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012

找到自我 對自身認知清晰 揚長避短

28 June 2024 at 16:14

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衹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對大眾理想的懦弱回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心的恐懼。——赫爾曼·黑塞《德米安》

多數人特別容易走入的誤區,就是對自身認知不清,總渴望把自己變成理想中的自己,但這個理想中的自己,根本就不是真實的自己。
強逼著自己做不擅長、不喜歡的事,長久來看,自然幹不好。減少不情願做的事,就能為生活減少很多負擔。
認清自己,然後揚長避短,這大概也算是走向成功生活的一條捷徑吧。

在了解自己充滿偏見的前提下,進行理性地認知活動,包括對自己的探索。然後,才能做自己,即使無力也不勉強,即是不堪也需坦然。然後才能發現自己身上那一點點兒長處,因為人總會有閃光點。然後才能發展長處

02a

敢於拒絕別人

27 June 2024 at 14:18

拒絕別人要趁早,不要不好意思。


如果自己確實辦不到,又不能及時拒絕,會把事情搞得更糟糕。那些因為愛面子而無法拒絕的人,最後會把所有人整得極其尷尬。
學會拒絕是人與人之間能相處好的一個條件。害怕拒絕會失去朋友,這樣的朋友一味地遷就也留不住。
合理及時地拒絕是成熟穩重的一個表現。

1

敢於拒絕,你不能總是把本來屬於別人的壓力接過來,必須要當機立斷。
敢於明確,不要含糊。對方說我不會虧待你的——說清楚,怎麼叫不虧待,不能靠猜。

不活在他人眼裡 不被他人所改變 不和認知水平低的人爭論

26 June 2024 at 09:27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是博主小姐姐多年來收集整理的.
很多值得人們深思

e67e0-06

「走自己的路,讓他們去說吧!」——因為他們反正是要說的!你的幸與不幸並不關他們的痛癢,他們不過是拿來做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所以,你完全不必理會他們,尤其在關涉你自身命運的問題上要自己拿主意。須知你不是為他們活著,至少不是為他們茶餘飯後的閑談活著. –周國平《人與永恆》

周國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當然對,但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樣不可施於人。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的紛爭恰恰起於強求別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觀點、立場。如果說前者是文明人的起碼品德,不傷害他人,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那麼,後者便是文明人的高級修養,尊重他人,你按你的方式活,也讓別人按別人的方式活

周國平:我反對以互相理解為交往的標準。按這個標準人們非常看重對方是否理解自己,索取理解成了最正當的行為,而指責對方不理解自己成了最嚴厲的譴責。同時人們又踴躍地要求理解別人,以此名義強迫別人袒露內心的一切。在愛情和各種親密交往中,這種因強求互相理解造成的有聲或無聲的戰爭難道還少嗎?

周國平:怎樣算是替他人著想,有兩種相反的理解。在一種人看來,這意味著尊重他人的個別性,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不隨意攪擾別人,不使他人為難。在另一種人看來,這意味著樂於助人,頻頻向人表示關心,一種異乎尋常的熱心腸。我持前一種理解,並且希望別人也這樣待我。

人這一輩子,有人嫉妒你,有人討厭你,有人羨慕你,有人看不起你。
不要去在乎別人怎麼看你,要告訴自己身體是自己的,要愛惜;心情是自己的,要顧及。不為不值得的人和事,去為難自己。你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取悅別人遠不如修行自己,寧可高傲的孤獨,也不要違心地將就。 by 楊絳

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無論他多麼的平凡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總有一個角落會將他擱置,總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存在。在屬於自己的狹小世界裡,守著簡單的安穩與幸福,不驚不擾地過一生。有些人在紛擾的世俗中,以華麗的姿態盡情地演繹一場場悲喜人生

接受你自己的樣子,接受你和他人不一樣的人事實,接受你是特別的。
去尋找你的特質,發揮你與眾不同的優點。
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些成就,值得你自傲的經歷,去堅定的自己的路。欣賞自己,尊敬自己。
如果你的周圍一片黑暗,那就讓自己成為太陽。

有的人害怕些閑言碎語,怕好不容易建立的好人形象被剝奪、失去一些關係,只好不斷地提供無償付出。
衹要是人,白送的事做多了都不樂意;別人享受了無償奉獻,只會越來越貪,加重了不對等。你成了軟柿子,別人還認為你大不如前,甚至覺得你虛偽。
不懂掌握邊界的人,付出的善意廉價,好人形象也廉價。

不要在意別人在背後怎麼看你說你,因為這些言語改變不了事實,卻可能攪亂你的心。心如果亂了,一切就都亂了。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釋。人貴在大氣,要學會對自己說,如果這樣說能讓你們滿足,我願意接受。並請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絕不會因為那些有的、沒有的而否定你

生活屬於自己的感覺,不屬於別人的看法。
外人看來是悲劇,可當事人只拿它當一段人生。
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 -餘華

因為害怕別人的看法,阻止和限制自己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真沒有必要。
事實上,除了少數關心你的人之外(一部分善意關心,還有一部分是惡意關心),大家忙於自己的事,並不會在意你身上發生了什麼。
不要讓別人的觀點和期望左右甚至毀了你。

人很難做到的一點就是,被人注視後,自己做出的言行依然遵從了最真實的內心,沒有一點點變形。
https://x.com/shaonvbing/status/1673973142535176192

17

如果改變不了環境,離開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衹有現代社會給予人離開的便利,給予人重建關係結構的可能。這是現代社會的最大好處。
找適合自己的環境與同類是最應該做的選擇,況且君子不立危牆。

有些人活著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和貶低別人而存在的,建議遠離,因為這類人都極其自私
如果你覺得Ta好相處,那衹是因為Ta在你身上看到了價值

越是見識少的人,越覺得自己聰明.這不是Ta撒謊,往往也不是逞強.而是真的打心裡這麼覺得。千萬不要和Ta爭辯,你衹要靜靜看著就好。

有些人挑你毛病,不過是想立威,而不是你真的有毛病,他們試圖用這種壓迫感,製造三六九等的階級觀,以便更好的控制你。——王朔

「永遠不要和蠢貨爭論,因為旁觀者可能分不清誰是蠢貨。」——馬克吐溫

不要嘗試說服,喚醒成年人 成年人很難醒吾

22 June 2024 at 10:26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是博主小姐姐收集整理的.

02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慾望。
成年人衹能篩選,不能教育。選擇伴侶,朋友,合夥人,都是如此。
年紀越大越覺得生命短暫時間寶貴,不想浪費半分精力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https://x.com/435hz/status/1745000776165204191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之一是懂得克制自己糾正別人的慾望。人們更傾向於選擇性地與他人互動,明智地篩選伴侶、朋友和合夥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命短暫和時間寶貴的認識不斷加深,因此,他們不願意在那些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費半分精力。這種自律表現為一種理智的生活態度,讓人更專注於那些真正重要和有價值的人際關係。

人不能被說服,衹能被天啟。尤其是成年人,成年人是沒有辦法被教育的。衹能去尋找理念相同的人,沒辦法把一個理念不同的人教育成一個理念相同的人。

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成年人。面對成年人,你唯有取捨,無力改變。

不要幻想能說服所有人,文明只對文明人才能產生最大的效果。
同樣,邏輯的力量也有限,它只局限於相信邏輯的人。因為邏輯並不是所有人的必需品,有的人可以只靠偏見與迷信生存。——王小波

不必給Ta講道理,道理要留到Ta有困惑的時候主動來問,得到的回答才能讓Ta走心。

一個人的性格是非常難以改變的,除非經歷慘痛的打擊。
如果你覺得一個人味道不對,切割。在這個人沒有經歷重大慘痛打擊之間,無論ta說什麼做什麼,都不要信。ta一定會在原地循環,壞事和悲劇一遍遍重演。這種循環可怕吧。
不要等一個人改變,不可能。一生太短,直接拉黑,一生不見。有啥事下輩子再說。
https://x.com/435hz/status/1801891392722980875

015

一個人的覺醒,1%靠別人提醒,99%靠千刀萬剮。
任何人的勸阻,都不會讓一個人大徹大悟。
真正能讓人如夢初醒、看透人情世故的,衹有經歷、吃虧、後悔和受傷。

苦難不會製造偉大 知足常樂的前提條件

21 June 2024 at 12:02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是博主小姐姐本人從去年至今收集整理的
值得人們深思

01

當大多數人覺得能休息一會的時候 手裡的贖罪券就立刻貶值

老一輩標榜苦難,不意味著他們能吃苦甚至愛吃苦,而是因為他們除了吃苦之外,沒有其他人生選擇。但凡有選擇,正常人根本不會自討苦吃。

有的人想不通,吃苦很多情況下不是必須,而惡劣環境下長大的人容易把吃苦當做生活的必須。
https://x.com/435hz/status/1683314811625672704
評論:沒怎麼吃苦的人,性格更溫和

說到吃苦,很多人覺得一個家境貧苦的人更能吃苦,而有錢人吃不了苦。
其實是把「苦」的定義理解的狹窄了,家境貧寒的人吃的「苦」是忍受惡劣環境的「苦」,比如持續的高強度體力勞動、在惡劣物質條件下的忍受能力。

苦一定會留給能吃苦的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你越是能吃苦,未來你吃的苦就會越多。

42

「知足常樂」固然是一種值得追求的人生信條。但這裡隱含一個前提——「美好生活是否可能」。
若這個前提不存在,一味強調知足常樂,無異於教人忍氣吞聲,無論大環境如何,挨著、受著就好。如果美好生活本身是一種可能,那麼知足常樂,才顯示一個人的境界。

有人說苦難會讓人變得高風亮節,其實不然,有時幸福的生活才會讓人的情操變得高尚,苦難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讓人變得心胸狹窄,苦大仇深。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苦難能讓人格高貴,這話不準確。幸福有時候倒有這種作用。但是苦難,多數情況下,衹能讓人變得偏狹,起報復心。——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苦難不會製造偉大。 相反,正如狄馬所寫,苦難「毀壞了人的尊嚴,傷害了人的心靈,扼殺了天才的創造力」。國人講吃苦,常將辛苦與苦難混淆。 一個人若要在一個領域有所成就,必須要付出巨大努力,比如音樂領域的「一萬小時定律」,但這樣的辛苦跟社會對個人施加的苦難,完全是兩回事。

幸福的生活更容易培養高尚情操,相較之下,苦難往往更易使人心胸狹窄,積深仇厚。

世界上最無恥、最陰險、最歹毒的讚美,就是用底層人的艱辛和苦難,當作勵志故事去愚弄底層人。——王朔

人是一種會自己欺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這種想法可使他好過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
很不幸它還有些壞作用:有些人據此以為,人必須吃些無益的苦,虛擲一些年華,用這種方法達到崇高。這種想法不僅有害,而且有病。——《沉默的大多數》

拜金,物慾橫流,金錢至上 喪失人性和良知,是非不分

20 June 2024 at 14:32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是博主小姐姐本人多年來收集整理的.部分文字稍作修改.
值得人們深思

02

這世界不缺榮華富貴,卻嚴重缺乏良知

如果金錢利益充斥一切,人人都一模一樣,世界沒有多元化,這世界不再令人著迷

世界有太多的誘惑,因此有太多的慾望,更有太多慾望滿足不了的痛苦,超出社會道德規範和法紀約束,不擇手段地追求利益,無疑等於自掘墳墓

多數人是被利益捆綁,而不是被良知和信仰捆綁

這是一個消費主義,金錢利益主導的世界,而不是良知,人性,信仰主導的世界。消費主義在享樂中度過,有良知,有人性者遲早會在哀嚎中度過!

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錢可以買到愛情,貧賤夫妻百事哀

為了利益,為了錢,什麼良知,道德,人性,公平,正義統統可以拋棄,這是什麼精神?

人間的惡行,不斷增加,令人心傷透,人類為了錢財越來越變得無良,變得自私,不顧別人死活,實在令人痛心

人性最大的惡,恨你有、笑你無,嫌你窮、怕你富。國人與國人第一次見面,就打量對方的身份、身價,然後再選擇,是給對方跪著、還是讓對方給他跪著。——胡適

多數中國人,太多的人類,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都急於成為一個有錢人,而不是成為一個有良知,有人性,是非分明的人

太多的人,更信服,更嚮往比自己有錢的人

人,原本是用來愛的;錢,原本是拿來用的。
這個世界之所以會一團糟,就是因為:
人被拿來用了,錢,被拿來愛了。——莫言

多少當代人,離開了那些消費主義的東西就黯淡無光.看見金錢,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眼睛就冒光。關於人性,良知,真誠,是非分明,人間真情,獨立思考,質疑精神,統統被醉生夢死埋葬了

李澤厚: 現實的自由時間太少, 一個星期有五天或更多的時間要作為機器的附件, 這就意味著人還是作為工具本體存在著,或者說被工具本體統治著, 衹有自由時間多於工作時間, 心理本體佔統治地位, 人性才能獲得發展。

做一個富得流油的豬,倒不如做一個正直清貧的人

067

青春錯過,再也找不回來 謊言”等以後就好了”

19 June 2024 at 13:20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都是博主小姐姐本人收集整理的

06

等你考上大學就好了 等孩子長大就好了 等你工作了就好了 等你結婚了就好了 等你生了孩子就好了
中國人永遠在等待「好了」的那一天,結果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好」過。
用虛幻的美好將來以慰籍現在糟糕的生活,自欺欺人罷了

假設,20歲那年買得起10歲那年買不起的玩具,又有什麼意義呢?人生就是這樣,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當你30歲的時候,去買18歲的東西,去20歲想去的地方,已經毫無意義。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來日方常,衹有世事無常。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01

世上有兩種痛,一種是永遠也得不到,另一種是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有些事,失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有些人,離開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離開的不會再回來,回來的不再完美

如果擁有後得承受失去的痛,那我寧願不曾擁有

得到希望後再度的失望,比從一開始就沒有希望更加殘忍

錯過一班車,可以等;錯過一個人,也許就是一輩子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還沒來得及與你好好告別

16

世俗教條的成熟和枷鎖 社會規訓 變得世故

17 June 2024 at 17:55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都是博主小姐姐本人從去年至今收集整理的.很多值得人們深思

06

真正的成熟是怎樣的?
不說多餘的話,不做多餘的事,沒有多餘的情緒,沒有多餘的想法。
評論:
那是機器,不是人
簡直不是人
那這樣的話,我會覺得我多餘
行屍走肉
好沒勁啊
瓜熟蒂落,成熟了也就快over了
也就是死心了的意思吧。
活死人的意思?

年輕的一種好處是可以花很多時間,折騰諸多無用的小東西。
到後來,就不能如此任性了。
時光精力變得緊迫有限起來,人衹能被迫折騰越來越現實的大東西。

隨著年歲漸長,我變得越來越陌生,有些時候我能發現過去和現在的我之間的巨大差異。
我變得越來越冷漠,沒以前待人那麼熱情,不再像少年時那樣愛幻想,不再熱衷打遊戲,不再喜歡看電影和美劇,聽音樂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也不關心世界上發生的大多數事情。
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長大後,喪失了寶貴的能力、純真的想法、豐富的想像力,這對於年少的看似是一種「進化」,而對於成年的我們是一種退化。這時候的我,嘴裡心裡大聲吶喊「我不想長大」,卻已在現實的逼迫下,無奈的穿上成年人的外衣,告訴自己要穩重、要成熟、要實際,告訴自己放下不切實際的想像和浪費時間的培養,你需要養活自己、養活家人,需要在社會中生存,在生存中強大。

前25年,年華裝飾了歲月,之後的幾十年是歲月侵蝕了年華

大部分人,從年輕到年長,心腸變得越來越硬。衹是因為遇到了太多不可理喻的人和事,遇到太多艱難困苦與不公,卻沒有任何人能理解、幫助。

人性的良知,並不會因為一個人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一個人如果沒有自省和質疑的能力,那麼年紀越大內心的垃圾堆積的越多,其人性也就越齷齪、越固執。——陳丹青

一方面,身體和年齡成長了。一方面,良心和勇氣萎縮了。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白月光啊,每個人的樣貌和思想都在不斷變化,會變成滿臉斑點皺紋,會發福走樣,會變得自私狹隘或者冷漠清高,會變得市儈奸詐或者自怨自艾。
https://x.com/rbttt/status/1663010791535292416

莫言《晚熟的人》: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最後雖然開竅了,但仍然善良和赤誠,不斷地尋找同類,最後卻成為最孤獨的一個。 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退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

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什麼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簡單的人。——《阿甘正傳》

十三歲看音樂之聲:
真善美的女孩獲得真摯的愛情!
三十歲看音樂之聲:
臥槽她會不會過於純真了以至於無法想像嫁給有錢人能有多麼快樂……
https://x.com/rbttt/status/1753202401505644845

b

More interesting problems

By: dimlau
17 May 2024 at 12:26

阮一峰的周刊里写他读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他总结道:

文章大意是,人的一生就是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事业、家庭和财务。
一份有成就的事业,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健康的财务状况,人生就没有遗憾了。

我去看了原文内容:

…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three big problems in life: career, family, and finance. It usually takes people a decade to figure each out.

Her goal 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s fast as possible, so she can focus on more interesting problems.

f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