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吉利开火怒怼比亚迪,王传福:我们就这样做人,也是这样做事

By: 芥末
10 June 2025 at 08:37

上次听到王传福哽咽的消息还是在2023 年。

在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现场,谈及创业的艰辛,王传福在现场一度失声哽咽。

比亚迪当时发布了一支宣传片叫《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片里致敬了国内大部分的车企,当然也有长城、吉利等比亚迪的直接竞争对手。

但可能就连比亚迪自己也没有想到,两年后的今天,比亚迪会面临其他车企狂风暴雨般的舆论攻击。

继之前被长城老魏炮轰之后,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也在重庆汽车论坛上对比亚迪贴脸开大并再提「常压油箱」问题:

去年重庆论坛抛出了牌桌论,今年抛出了拉踩论、又蠢又坏论,这算不算贼喊捉贼,……,不能用贼喊捉贼的方式来玩弄是非,不能用非蠢即坏来取代法治。

事后比亚迪方面的回应也很有意思:

据了解,浙江某头部车企2018-2023年,多款PHEV车型也采用常压油箱方案。我们相信,他们应该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也是符合环保及法规要求的。

后来这条回应微博被删除,坊间传闻是王传福觉得「忍一时,和为贵 」。

相比和长城的口水战,比亚迪和吉利的恩怨可能来的会现实的多。

犹豫,但是为时未晚

美团王慧文曾经在《清华产品课》里面有个论断,后发者往往会比先发者更激进,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个事情一定能实现了。

吉利在新能源赛道算是后发的那一批,在是否要「梭哈」新能源赛道这个问题上,吉利是有过犹豫和摇摆的。

2015 年吉利曾提出过一个「蓝色行动」,目标是「2020 年之前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 90%」。

然而到 2020 年之时,吉利实际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却只有 5.2%。

另一边的比亚迪则在 2021 年刷新了记录,其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到了 593745 辆,同比暴涨了 231.6%,2022 年则更进一步,直接夺走了吉利「自主品牌一哥」的位置。

在看到了比亚迪以及理想的成功之后,吉利终于不再观望,修订了「蓝色吉利行动」,开始下定决心大力发展节能(燃油、混动、增程)以及智能纯电汽车。

自此,吉利和比亚迪逐渐开始正面肉搏,并愈发不可收拾。

在追击战中,吉利方承担正面作战任务的是银河系列,其首款车银河 L7 就冲着比亚迪的当家车型宋 PLUS DM-i 来了一记重拳。

▲银河 L7 2023 款

之后比亚迪的每个爆款吉利几乎都做了对标,银河 L6 对标秦 PLUS DM-i,银河 E8 对标汉 EV,银河 E5 对标元家族,星舰 7 则瞄准了宋 Pro DM-i,星愿则对标海豚和海豹两款小车。

产品矩阵上如此,技术竞争上也同样如此。

24 年 5 月份,比亚迪发布了第五代 DM-i 技术,带来了当时量产热效率最高(46.06%)的发动机,6 个月之后,吉利在吉利银河星舰 7 上配备了全新的 EM-i 雷神混动系统,用 46.5% 的热效率夺回了第一的宝座。

今年 2 月份,比亚迪宣布旗下 21 款车型全部搭载「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仅在 1 个月之后,吉利就宣布银河系列的后续车型都将搭载「千里浩瀚」不同层级的辅助驾驶方案。

吉利自己对这套打法也没藏着掖着,在星舰 7 的发布会上,吉利的每一句话都直指比亚迪,贡献了不少「金句」,诸如「长刀不是最优解,短刀才是新一代」、「四连杆后独立悬架远超筷子悬架」。

吉利的目标相当明确,就是要从比亚迪手里抢客户。

▲吉利银河星舰 7

这么做的效果也很显著,吉利迅速追平了与比亚迪之间的差距,2024 年吉利的新能源累计销量为 888235 辆,同比增长了 92%,产比超过 50%。

虽然看总销量,比亚迪依然是销冠,但身后吉利的气息也越来越明显了。

先是去年 12 月上市的吉利星舰 7 「一舰压三宋」在 A 级混动 SUV 销量榜中排名第一,作为比亚迪支柱的 「海鸥」也被吉利星愿超过,星越 L 的销量更是领先了宋 PLUS 1.7 万辆。

吉利的战术主打一个简单粗暴,几乎是对着比亚迪的爆款车型一个个下手,配置上多一点、设计上好一点、价格上则便宜一点,销量自然也好一点。

比亚迪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供应链整合度更高、运营效率更优的它,选择了用降价来回应吉利。

只是「孙悟空」和「二郎神」过招,撑不住的却是些「小妖小怪」们。

出人头地的代价

比亚迪在舆论场上并非没有支持者,奇瑞汽车副总裁李学用在论坛上的的发言就显得平和了不少,他承认行业确实存在「每年越来越忙、赚得越来越少」的现象,但认为这是优胜劣汰的正常过程,是一件好事。

同时在 6 日比亚迪股东大会的现场,在一名股东分享他近期卖掉其他股票投资比亚迪的经历时,王传福一度哽咽,并说到:

不管我们承受多大的委屈,我们就这样做人,也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做企业,我们专注长期主义,……,未来3年,比亚迪每年都会推出重磅核心技术,每一场发布会都将解决一个大问题。

或许更能说明比亚迪态度的是管理层李黔的发言,

比亚迪面对任何人掀起的价格战,都玩得起。我们不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规模提升,把这些所产生的(价值)反馈给我们的用户,这就是比亚迪要为中国汽车行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新能源汽车的残酷竞争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后留在牌桌上的那家,但汽车制造是个赢者通吃的行业,美国、德国等主流市场的前五大品牌集中度都在 50% 左右,日本更是高达 81%,而目前中国则仅为 36%,还有很大一批车企要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只是面对压力和豪赌,有人赌一个未来,在管理、技术、运营能力上下注,也有人经不住捷径的诱惑,造谣、抹黑、拉踩无所不用其极。

汽车广告史上有一篇很著名的文案或许能为种种现象做个注脚,这篇文案名叫 The Penalty Of Leadership,常被译为《对领导者的惩罚》或者《出人头地的代价》,是西奥多·麦克马纳斯为凯迪拉克所创作的,里面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在艺术界、文学界、音乐界和工业界,酬劳与惩罚总是一样的。报酬就是得到公认,而惩罚则是遭到疯狂的诋毁,……,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新鲜,如同世界和人类的感情——嫉妒、恐惧、贪婪、野心以及赶超的欲望一样,历来就是如此,一切都是徒劳无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比亚迪,从围剿别人,到被围剿,再到反围剿

By: 芥末
28 May 2025 at 09:04


刚刚过去的周末里,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新闻是比亚迪宣布了新一轮的价格调整。

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网、海洋网共计 22 款智驾版车型限时促销,最高补贴 5.3 万元。其中,秦 PLUS DM-i 智驾版限时一口价 6.38 万元起,海豹 06 DM-i 限时一口价 7.68 万元起,海鸥智驾版限时一口价 5.58 万元起。

对降价反应最快的是股市,26日的 A 股、港股汽车板块集体大跌,比亚迪 A 股跌超6 %,赛力斯、长城、长安、北汽、上汽、广汽等车企均跌超 2%,零跑、比亚迪、吉利在港股的跌幅均超过了 8%。

▲5 月 26 日,部分车企的港股走势

紧接着吉利银河在周一下午也宣布了新的销售策略,多款热门车型的补贴幅度提升了 5000 元至 1.8 万元不等,尤其是爆款车型星愿的价格,直接从 7 万元左右拉到了 5.98 万起,L6、星舰 7 、E5、星耀 8 等车型的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下调,基本上是盯着比亚迪在打。

截止到目前,零跑、智己、上汽通用、长安等车企也纷纷宣布加入这轮价格战,三月之后刚刚平静了两个月的中国汽车市场,又要开启一场「血腥」的贴身肉搏了。

▲部分车企跟进后的价格策略 制图:Autolab

「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应战」?

比亚迪最近这轮的促销和降价,看似是「主动出击」,实则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应战」。

比亚迪价格的下调,早在四月底就开始了,但是比亚迪为了减轻老车主的「背刺感」,之前都只是在偷偷的优惠,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直到这个周末,被竞争对手「死缠烂打」许久的比亚迪,终于忍不住「痛」出了声。

▲比亚迪海鸥

让比亚迪有痛感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长期以来作为比亚迪销量「扛把子」和基本盘的「海鸥」和「海豚」车型,在去年年底上市的吉利星愿面前一路节节败退。

只比海鸥贵4000元的价格,就能买到海豚的尺寸以及比海鸥还要略多的舒适配置,对于需求是在城市通勤的「买菜车」用户来说,选择吉利星愿几乎不需要过多犹豫。在这种优势下,星愿一款车型的销量在 4 月份已经逼近了「海鸥」和「海豚」的销量总和。

▲海鸥/海豚/星愿月销量对比 制图:虎嗅

比亚迪其他车型面临的情况也都大差不差。

此前,广汽丰田铂智 3X 以10.98万的起售价上市,一小时订单就突破了1 万辆,4 月份更是以 6727 辆的成绩登顶合资新能源零售销量排行榜第一,4月27日发布日产 N7 以 11.99 万元起的价格正式上市,仅 18 天就收获了超 1 万的大定。

这都实实在在的挤压了比亚迪「秦」「元」等车型的市场份额。

▲丰田铂智 3X

要知道比亚迪今年的销量目标是 550 万台,但是截至 4 月底,比亚迪 2025 年的累计销量为 138万台,仅达成了 25%,要实现年销 KPI,今年还有 412 万台车要卖,属于是「不拼不行」的状态。

比亚迪不想「贴身肉搏」

国内的汽车市场看似声量很大,但实际真正的消费能力却相当疲软,整个市场总量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后就一直处在下滑状态,以 2025 年第一季度为例,在各种补贴的作用下,整体销量也只是同比增长了 5.8%,而 2024 年对 2023 年的涨幅则是 13.3%。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比亚迪原本并不想「贴身肉搏」。

比亚迪在此前曾有三个巨大的领先优势,分别是「智驾平权」、「灵鸢无人机」和「兆瓦闪充」,对应的两款重点车型则是汉 L 和唐 L。

车圈曾评价汉 L 和唐 L 是「技术堆得比所有人想得都多,综合产品力比所有人想得都强,最终价格还比所有人想得都低」,的确,比亚迪几乎给了这两款车能给的一切,在领先的技术、补齐的智驾短板、全新的外观以及堆料到夸张的周边配置下,汉唐 L 承担着的是比亚迪希望能够重塑 20 到 30 万元高端主流市场、把合资车企彻底赶出去的战略野心。

▲比亚迪汉 L

但是,千亿规模的市场体量决定了没有谁会甘愿等死,比亚迪确实领先了,但其他家也很快追了上来,即使是向来以「流程复杂」、「动作缓慢」著称的日资企业们,在生死压力之下,也摆出了一幅要「站着死」的态度,可能就连比亚迪自己也没想到,声势浩大的「智驾平权」优势,仅仅在 1 个月后就被同价位的绝大多数品牌出手跟上,更是一度发展为了十万元以上的车型没有高阶智驾就会被群嘲的阶段。

但这种「卷」真的没有意义甚至对市场有害嘛?其实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所谓价格战的背后,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价格博弈,如何实现技术与成本的平衡,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打造差异化的品牌价值,同时深度洞察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综合竞争力,才是这种「内卷」真正的内涵所在。

当然,那些「黑公关」、「压榨员工」、「克扣货款」等明显是无序竞争的行为也应该被约束。

至于为什么你说为什么每次都是先听到比亚迪在降价?

可以用网友的一段话来回答:

虚假的价格战: 20% 的毛利率卖5.58 万的海鸥和 6.38 万的秦。
真实的价格战:全球最强全主动悬挂、水平对置混动发动机、易四方系统只卖 62.8 万。
至于为什么要打价格战,很简单,既然市场不认可我的技术卖溢价,那我只能让大家体会一下技术普及带来的价格下降咯。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