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真实故事计划|吃爱国饭的外籍博主,挤满东南亚

26 December 2024 at 23:58

file

喊一句“我爱中国”,曾是一些外国博主走红网络的秘诀,前两年,“伏拉夫”等外籍网红凭借这一招赚得盆满钵满。后来,由于这一赛道过于拥挤,供应过量且重复,逐渐遭到中国网友们的厌弃。

如今,这些尝过甜头的博主们将外宾表演爱国的流量生意引入到经济迅猛发展的东南亚国家,受到当地网民热捧。

image

东南亚挤满爱国外宾

“我出生是中国人,但是我全心全意地爱着泰国。”

一位年轻的女性走在泰国夜晚的街头,用镜头拍下自己激动的模样。在随后发布的视频里,她说着泰语,哽咽着表示:自己已经三年没有回泰国了,所以回来时每天都在哭。说着,她轻轻擦去了眼角沁出的晶莹泪花。

这段声情并茂的表现,出自一名昵称为@laysela919 的短视频博主。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这条发布于2023年4月的视频,获得了27.4万的点赞量。评论区中,许多泰国网友留言对她表示:welcome to Thailand!

点进laysela的账号首页,视频中的她难掩对泰国的热爱。今年夏天开始,她给自己布置了一个特殊的摄影棚。用四个晾衣架,她把一面带着褶皱的泰国国旗固定在身后作为背景,而后笑容满面地面对镜头,熟练地用泰语讲述着自己作为一名外国人,对泰国的热爱。

在一条视频中,她用泰语问观众:“相信吗,我爱泰国,爱到会每天早上八点准时起来颂唱泰国国歌。”

赛博狂热的背后,隐藏着实实在在的财富密码。

CDT 档案卡
标题:吃爱国饭的外籍博主,挤满东南亚
作者:肖思佳
发表日期:2024.12.26
来源: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
主题归类:财富密码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023年,laysela凭借着对泰国的深情人设,登上了泰国的电视台,受到了更多泰国人民的喜爱与欢迎,摇身一变成为平台上小有名气的网红。在这场各取所需的双向奔赴中,当地人很难不被甜言蜜语哄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很少有人发出质疑:既然她如此热爱泰国,又为何三年没有回泰国?

如今的东南亚,许多外国人正在加速涌入表演式爱国赛道。其火热程度,连东南亚当地人看了,恐怕都要自愧不如。而在一众东南亚国家中,越南独领风骚,成了“外籍爱国博主”集中登场的舞台。

试图来此掘金的中国人刚到场,就发现这里早已挤满了来自欧美日韩的竞争者。可以说,越南已经成为了他们竞争展现吃“爱国饭”技艺的国际赛场。

在诸多竞争者中,一位网名为dragonkim的韩国人脱颖而出。这名选手发布的视频,清一色是越南国旗配色。视频里,他不是在擦拭挂在墙壁上的越南领导人的相框,就是捧着越南开国领袖的相片哭得声泪俱下,眼泪顺着面庞往下流,宛如至亲去世。

为彰显真诚,他还主动改造了自己身体的外貌。他把头发染成了国旗主题色,连手指甲也没放过,再加上那件时常出镜的红黄色五角星T恤衫,整个人如同一面行走的当地国旗。

在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越南内部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阵营,直到1975年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越南才结束对峙实现统一。作为一名有着同样南北对峙历史的韩国人,dragonkim显然能精准把握越南人对于这段民族悲剧的情感。

在视频中,他时而染着越南国旗头,撕碎手中的南越国旗(内战时期的南越国旗);时而又让一名服务员,对着他捧在胸脯前的南越国旗重拳出击。

image
图 | dragonKim撕碎南越国旗

如此抽象的演绎,却深深博得了当地网友的欢心。以至于当一位美国人在视频中指出,“他似乎在拿越南开玩笑,或者只是想引起注意”时,评论区里仍有越南网友为其辩护:“他甚至撕毁了越南共和国的国旗,有很多好内容,不像你。”

这名美国人似是看不下去dragonkim的拙劣表演,才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没想到,他的视频主页,也同样充斥着对越南的狂热赞美。好家伙,原来是同行,真是赤裸裸的商战。

这位美国人名叫Bob,经常发布一些哆哆嗦嗦用筷子吃越南食物的“帕金森”视频。而每次总会有一位好心的越南女士看穿他的逞强,热心地上前化解困境,亲手喂他吃饭。Bob发布了大量诸如此类的视频,有时是在街头吃河粉,有时是在餐厅吃素食汤。

image
图 | 在越南人的帮助下进食的Bob

Bob还有一个拿手绝技——下跪磕头。最有代表性的一幕,是他在越南街头对着开国领袖雕像俯首跪拜。后来他又拓宽了磕头对象的范围,看到越南佛教徒,跪;看到流浪模样的“圣人”,跪;看到路边的祭坛,跪。

今年8月,他还分享了一张自己阅读领袖书籍的照片,表示“如果美国人多年前花时间阅读胡叔叔的文章,世界会变得更好”“美国大部分地区都非常昂贵和危险,而越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而早在3个月前,Bob就曾举着美国护照放话,将放弃美国公民身份,将来只为越南服务,说着还把蓝色的护照本扔出镜头外,愉快地吃起了越南美食。

只不过当时没什么人发现:平时只能靠好心人投喂的Bob,这回竟然流畅地使用起了筷子。

image

“伏拉夫现象”

在2024年的脱口秀节目中,来自英国的脱口秀表演者Harry讲了这样一个段子:他的网红朋友告诉他,当外籍网红最重要的一条准则是,“不管看到什么平常的东西,你都得激动”。

这个段子一语道破了外籍网红走红的本质:他们借助外来者的身份,对本地日常生活进行夸张而戏剧化的演绎。这种反差效果精准激发了当地人的自豪感,并能通过提供充沛的情绪价值,成功赢得关注与赞赏。

以上套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曾几何时,在互联网上,外国人总能轻易地收获更多关注,诸如“当外国人看见中国的XXX会是什么反应”的短视频屡见不鲜。这种外国人追捧中国日常生活的狂潮,在2020年前后,因俄罗斯小伙伏拉夫的走红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我是伏拉夫,来了中国,爱上了中国”“在中国是我的一切”“我梦话说的都是汉语”,视频里,俄罗斯小伙伏拉夫吃火锅、坐高铁、骑共享单车,张口闭口“我们中国”,一张白脸越看越红。

靠着这些千篇一律的激动口吻、夸张醒目的瞪眼表情,和对中国排山倒海般的热情爱意,伏拉夫轻而易举地便搅动了中文互联网的流量旋涡,一跃成为短视频平台顶流,受到千万粉丝的追捧。最火热时,伏拉夫一条几十秒的视频,就能收获几十甚至上百万的点赞量。

一些网友干脆将这种外国人疯狂吹捧另一个国家的现象命名为“伏拉夫现象”。至此,“伏拉夫”成了一种通用的文化符号。

image
图 | 视频中的伏拉夫

然而物极必反。随着伏拉夫现象越演越烈,审美疲劳的人们,不禁开始反思起这种镜头下批量生产的爱国视频模板。有人渐渐怀疑:伏拉夫是真的热爱中国?还是以此作为博眼球的流量密码和敛财工具?

有网友发现,伏拉夫本人在走红前,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留学生。他在互联网上的最初创作,还是和酒水相关的内容。或许一开始的伏拉夫,确实是抱着对中国的喜爱而来的,但自从他凭借着“我爱中国”的口号尝到甜头,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后,这份喜爱也难免随之变了味。

瞄准流量商机的,除了网红,还有他们身后的机构。“伏拉夫现象”的巅峰时期,许多国内的mcn公司会在外网上寻找知名度尚可的外国网红,与他们签约,批量复制到国内,形成一套本土的产业链。

美国网红@巴哥Bart 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曾经,巴哥靠翻唱中文经典歌曲,成为在国内短视频平台上第二个破千万粉丝的外国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这些歌曲都是由公司提供的,自己并不了解歌词中的意思,甚至连翻译工作也全靠谷歌软件。

批判是解构的开始。如今,巴哥在中文互联网上早已销声匿迹,伏拉夫本人也屡屡遭受网友的调侃和质疑。2024年底,伏拉夫故技重施,发布了一条将覆满东北大花袄同款图案的国产汽车,开到俄罗斯街头的视频,扬言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

尽管视频中不乏掏出手机对着汽车拍摄、竖起大拇指为国产车点赞的俄国友人,然而发布3天仅收获3000多个点赞的事实已然证明,中国网友对这套已经不买账了。评论区中有网友嘲讽道:“如果只剩下一个中国人,那一定是伏拉夫。”

这些现状都表明了“伏拉夫现象”在中国市场的退潮。

然而伏拉夫现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近几年,“伏拉夫现象”逐渐呈现出了进口转外销的趋势。许多被收割多年、深得伏拉夫真传的人们走出国门,奔赴东南亚国家,开启了一条“质疑伏拉夫、成为伏拉夫、超越伏拉夫”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路。

一个伏拉夫倒下了,千千万万个伏拉夫顺势站了起来。

image

反噬

“伏拉夫现象”在不同地区上演的火热程度,背后暗含着世界格局变动的暗流。

以越南为例。2018年,中美贸易的一声炮响,给越南制造业送来了史无前例的春风。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越南近些年承接了大量从中国转移的生产线,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风暴眼。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的企业,都纷纷前往越南投资。

资本迅速涌进的同时,“伏拉夫们”也顺势完成了迁徙。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通过群体归属感建立自我价值。在这种心理机制中,他人对“内群体”的评价尤为重要。外国人作为“外群体”成员,他们的赞美被视为中立的认可,其中隐含的对比逻辑是 ——“即便是他者都看到了我们的优越性”,这种“他者确认”能使群体成员的自我认同得到巩固。

与此同时,这也被视作一种文化上的竞争胜利。全球化时代,文化竞争是国际竞争投下的一抹剪影。不难发现,“伏拉夫现象”总是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多发。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便会转向寻求精神和心理层面的认可。

大力夸赞对方的独特之处,这是“伏拉夫们”采取的最常见的操作。海外短视频平台上,一位中国人仅仅是用AI软件念出了“曼谷”的超长全称,同时搭配上自己目瞪口呆的表情,这条不到20秒的视频便轻松收获9.4万点赞量。

点开该博主视频首页,最受欢迎的三条视频,无一例外是对泰国语言、文化习俗、社会氛围的夸赞。比如,首先表现出自己对学习泰语的强烈心情,接着换上一副从茫然困惑,到被泰语的复杂深深震撼,再到抱头抓狂等一系列由浅及深、层层递进的精湛表演。

又或者将中泰两国进行对比:泰国饮料,好喝!泰国方便面,好吃!泰国节日,好玩!最后总结,泰国人自由且快乐,很多中国人都羡慕泰国人的生活。

尽管她连泰语都不会说,所有视频更是全程在一个小房间里凭着中文录制完成,只是配上了泰语字幕,但这仍不妨碍泰国人认为:她是真的喜欢我们的文化。

image
图 | 被字幕展示的曼谷全称

在“伏拉夫们”的世界里,所谓的“热爱”往往停留在表面。尽管他们每一句赞美背后,都潜藏着精准计算后的利益变现,但许多时候,相比实打实提供的情绪价值,人们总是选择性地忽略他们背后的商业目的。

本质上,这就像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在发展进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国家人民,总是更渴望得到那些综合实力更强的国家人民的认可。而深谙其道的“伏拉夫们”,并将这种心理巧妙地转化为流量和收益。

伏拉夫们的卖力演出让人想到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知名的“拟象理论”。鲍德里亚认为,在现代社会的媒体与消费文化中,真实的事件和意义被符号与影像替代,变成一种“拟象”。“伏拉夫们”将对某个国家的热爱包装为“流量商品”。而在这种夸张的表演中,真实的民族情感被情绪化、符号化、消费化的内容替代,从而形成一种“仿真”爱国,掩盖了真实的爱国主义内涵。

今天的越南,站满了想要分一杯羹的伏拉夫。但既然是“仿真”,就总会有露出破绽的一天。比如有些“中国伏拉夫”在镜头前说着“我爱越南”,但在其他视频中谈论的却是“怎么找一个越南老婆”。

美国人Bob也被越南网友指出,他一方面在视频中谎称“爸爸是越南人,妈妈是美国人”来博取越南人的好感;另一方面却在ins上晒出大量和美国父亲的合照与视频,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背景。此外,还有越南网友扒出他在ins上的“双面人”行为,比如随意拍摄一间普通厨房,却刻意标注为“狗肉餐厅厨房”。许多越南人认为,Bob是在有意加深西方人对亚洲人爱吃狗肉的刻板印象。

东窗事发后,不少越南网民纷纷喊话让Bob滚出越南。如今,Bob首页置顶的第一条视频,评论区的首条评论赫然便是“去你的,美国佬,骗子”。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