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法度Law|律师替农民工讨薪一审被定罪,律界声援

20 December 2024 at 22:54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律师替农民工讨薪一审被定罪,律界声援
作者:郑贺莹
发表日期:2024.12.20
来源:微信公众号“法度Law”
主题归类:农民工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2月20日,山东律师高丙芳代理农民工讨薪官司被控虚假诉讼案一审宣判,高丙芳律师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高丙芳当庭表示上诉。

据悉,该案一审阶段历经五次开庭,于今年11月15日结束一审审理。

该案的第一被告人高丙芳系山东某律师事务所主任、专职律师。庭审中,公诉人指控其在一起75名农民工向工程总包公司讨薪的诉讼中担任原告代理人时,涉嫌虚假诉讼罪。

公诉机关指控,高丙芳和包工头米某、陈某捏造农民工工资未得到清偿的事实,以农民工名义起诉,致法院判决工程总承包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作出多份错误的民事判决,严重侵害了司法的公信力。

庭审中,米某、陈某认罪认罚。高丙芳坚持该案不构罪,自己事前根本不知情,米某、陈某不懂法,因为害怕担责构陷自己知情。

高丙芳的辩护人指出,若该案判构罪,会造成错误示范,即付清农民工工资的包工头受到惩治,本应承担拖欠工资连带责任的违法转包者(总承包企业),却未被追责。

此前,该案已被两次延期审理,一直未宣判。

高丙芳家属向媒体表示,56岁的高丙芳坚持自己无罪,一直在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该案引发律师界广泛关注。

今年4月,“法度law”刊登最高人民法院原法官黄应生文章《不能让扶助弱小者蒙冤受屈》。文章呼吁:“如果高律师被判刑,恐怕以后真得不会有正义之士愿意站出来为农民工发声了,毕竟好心没有好报,真的会让人心寒!”

img

一审宣判后,多名律师对判决结果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知名律师张新年:辩护人对这一判决深感遗憾,它挑战了基本的法治底线;

蔺其磊律师:我怀着善良的心情认为会定罪但免罚,最多缓刑,没想到会这么重;‍‍‍‍‍‍‍‍‍‍‍‍‍

刘录律师:高律案的判决给我带来的是一片沉重和失望;‍‍

高运生律师:对一审判决感到遗憾和失望,鼓励辩护人“二审逆风翻盘”,不要气馁;‍‍‍‍‍

知名法学教授李轩:持权乱法者心中必有鬼,坚持下去仍有转机;‍‍‍‍‍

王腾律师: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侯志远律师:巍巍泰山下,竟出现如此是非不分的判决,一个为农民工维权且受到政府表彰过的律师,竟被打成虚假诉讼罪犯….

知名律师刘昌松一声叹息后表示:非常遗憾!‍‍‍‍‍‍‍‍‍‍

资深律师王誓华:这是一份违背常识的判决,四年,司法良心和审判智慧被权力吞噬;‍‍‍‍‍‍‍‍‍

唐江涛律师:一直关注这个案件,一审判刑四年,真的太狠了;‍‍‍‍

著名律师范辰:如此无罪的案件,竟然判了四年,泰山虽然巍峨,但人心已坏,山也就崩塌了。‍‍

……

img

作者|**郑贺莹**

版权来源|法度Law

img

南风窗|救命钱被卷走,一群白血病人的寒冬

By: elijah
16 December 2024 at 22:45

img

湖南45岁的单身母亲王静,生活刚刚好起来——儿子的白血病有所好转,抑郁症也不再频繁影响她了——然而世事难料,这一年来,助她改善处境的一个“配捐”项目,在11月爆雷了。

“配捐”是一个公益术语,但王静遭遇的,是以配捐为名的一个病友之间运作的资金盘骗局。

CDT 档案卡
标题:救命钱被卷走,一群白血病人的寒冬
作者:朱秋雨 焦梦洋
发表日期:2024.12.16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风窗”
主题归类:医疗保障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一个白血病友共同参与的“配捐”群里,王静投入了20多万。同为白血病人的群主黄南此前承诺,病友们只需先投钱,之后会通过“公益机构的配捐”,一两个月后获得更高的回款,就像投资保障收益的理财产品一样。

11月末,多名位于河北陆道培医院的白血病患者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案。钱要回不来了,他们投入的金额有10多万、20万、60万,高的至上百万元。

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微信头像写着“发财的风,吹到你这了”的群主黄南身上,认为是她卷走了病友们的救命钱。但直到病友们蜂拥到她家对峙,才发现黄南还有一名“上线”,名为孟祥龙的东北男人。

受害群友告诉南风窗,此案被骗人数270余人,受骗金额约在4000万。11月29日,三河市公安局针对报案病友被诈骗案正式立案。12月14日,三河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黄某、吕某某二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正在全力抓捕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孟某某。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img

警情通报/图源:平安三河

众多大病患者,再度因打着公益慈善名号的“配捐”项目,进入绝境之中。案件背后,暴露了一个问题:在最痛又最难的大病救助领域,为什么近年诈骗丑闻频出?

1 报 警

12月的燕郊,气温骤降,寒冬临近。在中国最大的民营血液病专科医院集团旗下的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以下简称陆道培医院),很多等着钱用的白血病人是这时候发现被骗的。

爆雷群聊——“万事如意”的群主昵称黄畅,真名为黄南。“楠”和“难”读音相似,黄南曾解释,她希望自己将来顺畅,改名为了黄畅(身份证没有改)。她希望病友都这么叫她。

房产中介,同时也是白血病患者家属杨志华对南风窗回忆,黄南36岁,身高1米6左右,短头发。他曾因租房子与黄南见过面,回想起来,觉得她平时看上去和颜悦色的。

黄南自己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2018年时,她在安徽省立医院做脐带血移植。2023年末白血病复发,她于是来到河北陆道培医院做了二次移植。

img

黄南在群里晒出自己的身份证/受访者供图

几名受访病友也曾听说她的悲苦人生。“她出生9天就被抱养,生(白血)病之后告诉亲生父母要求配型做骨髓,亲生父母又拒绝了。”

共同的生病与化疗经历,让经济拮据的白血病人,选择了相信黄南,参与她口里的“配捐项目”。这是一个慈善捐赠的舶来术语,最早诞生于美国,指的是个人配捐者向某个非营利组织捐款之后,企业以约定好的比例向相同机构再捐赠一笔钱。

在中国,这一形式最早出现于2015年,互联网大厂为了激励更多人参与公益,拿出了9999万的配捐额度。网友每捐1元,腾讯基金会对获捐基金会再配捐1元,配捐比高达1:1,也给人们传递了信号:个体捐得越多,公益机构获得的回馈越大。

互联网推高了个人捐赠热情的同时,也让一些机构和个人以此钻空子。一些基金会、民间团体从而衍生出让成员先进行大额捐赠,以套取平台配捐。此后,他们再给病友或捐赠者分配善款,也就是所谓的“套捐”。

黄南完美地利用了“配捐”概念,衍生出了她的项目。她自称背后有十余家基金会,基金会每个月给她一万元工资。但这1年多里,她从没和病友准确说出过基金会的名字。

她还信誓旦旦地说,即使自己离世了,也不用担心无法回款。“机构基金会那是有你们资料的,到时候因为我死了,这个项目的确进展不下去了,基金会联系你们,直接给你们打款……”

img

黄南向群友保证基金会会按照收款账号回款/受访者供图

患白血病8年的李林于2023年7月26号进入群聊。他记得,黄南的配捐项目多种多样,参与方式也是在不停地变化,例如交4万,可以配2千,相当于一个月后回款4.2万元;交4.6万配4千,相当于1-2个月后,回款总计5万元。还有交5万配1万,以及5+3项目(交5万配1万,3万配1千)等等。

回款周期也因为数额的大小有所不同。多数情况下,这些项目需要两个月回款,一次回总额的一半。据多次参与公益基金会配捐的病友透露,黄南的“配捐”手法,与正规公益基金会的操作有相像之处。在参与她的项目之前,病友需要提交发票、身份证、诊断证明、低保证明等材料,以证明自己的艰难处境。

如果发票金额不够,黄南还会让患者买发票。“你可以去找xxx买发票,在我这里可以过。”“一次多给我点发票,省得我一次次找你们要。”

img

黄南在群里的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

但直到现在真正吃了亏,人们回想起来才会察觉到端倪。与公益机构一般采用对公账号进行转账不同,最初做项目的时候,黄南让病友将钱转到了孟祥龙和吕子鑫的个人账户上。黄南曾在群里解释,“孟祥龙是基金会的财务,吕子鑫是基金会的法人。”

再到后来,约是2023年末开始,每到回款的周期,黄南会让部分报名参与配捐项目的病友直接给需要回款的病友转账。剩下的则转账给她指定的账号。整套下来,类似“空手套白狼”。

除了转账方式上的区别,作为“配捐”发起人,黄南还有相比慈善基金会更多的“配捐”项目。李林回忆,正规的慈善基金会组织的配捐活动一般在99公益日前,一年就一两次。但他记得,黄南的项目频率很高,有时候甚至每天都可以参加。

唯一不同的是,最开始项目名额比较少。每天上午10点,黄南在群里发接龙,群友需要拼手速参与配捐,“像饥饿营销”。

img

黄南在群里发起接龙,群友拼手速参与配捐/受访者供图

一个项目最早只有七八个名额,慢慢地十几个、四五十个……名额越来越多,项目也在增长,群友不用抢也能参加了。李林回忆,今年9月开始,黄南每天发起的配捐项目都有四五十人参与。她甚至还对病友说:“人太多了,这样下去我们(以后)减点人。这样人太多了,算了脑子都疼。”

危险却在2024年末收关之季降临。11月23日,本该收到回款的病友没能收到钱,开始感到着急了。黄南则回应,先把支付宝的50万转给大家,但她很快又称,自己的账户被限制转账功能。

11月27号,274人的微信群里,每个群友都在盯着手机,等着她承诺的回款。黄南也在群聊里说:“一个小时后不拨款,我就跟你们一起去报警。”

18点后,钱还是没回来,群里一片哀嚎。

病友共同报警了。

2 燕郊病友圈

如果一切按照黄南的安排那样走的话,王静本应收到72万元。

但现在,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给黄南投入的20多万,是她和已经成年的儿子在各个平台借来的。采访过程中,信用卡工作人员还在电话催账。她又回到了两年前儿子确诊时的绝望状态,吃抑郁药也不管用了。

王静并不孤单。据报案病友统计,被黄南卷入救命钱的病友有270余位,总金额约4000万元。这是过去几年“配捐”为名的涉骗案中金额最大的一宗。其中,一位病友家属给黄南的项目投入了103万。

重要的是,查看各自的过去,钱追不回来的人们,共享着一些相似的苦难。

他们多是恶性白血病患者或亲属,出生在欠发达地区。疾病将他们掏空,他们被迫将求助之手伸向身边人,人脉也因此耗尽。现在,多数人都在通过网贷、借钱、打零工维生。聊天记录显示,黄南与病友曾相互讨论网贷经验,还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向各个平台借到最高额度贷款的。

img

黄南与病友相互讨论网贷经验/受访者供图

无一例外地,他们从天南海北来到了擅长做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燕郊陆道培医院。因为聚集着太多白血病人,陆道培周围的城中村落被称为“小白村”。

在血液病患者眼里,陆道培医院是他们最后一棵救命稻草。34岁的李林是河北人,患白血病8年期间,他曾经战胜过病魔,却在2021年又复发了。他告诉南风窗,像他一样白血病复发、又难治的病人,一些大的公立医院是不愿意接收的。“人家这边(河北陆道培)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只要有1%的希望,你有能力去负担医疗费用,它就会选择给你治疗。”

王静也是在大学本科刚毕业的儿子确诊白血病后,才知道这个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创立的私立医院。来到这之前,她曾辗转到武汉、长沙、北京的医院看病,最后,是陆道培医院收治了病重的儿子。

私立医院有“低门槛”的好处,但同时,收费也更高昂。王静回忆,儿子在陆道培出院后的半年内,一个月一次大查,一次大查近两万元。除此之外,她们还需要负担每个月一万多元的医药费。这些手术、体检费用,以及各种白血病人用到的救命药,医保只能报销很少的部分。

img

王静的儿子 / 受访者供图

生活与病痛压弯了白血病人以及家庭的时候,同病相怜之人的抱团取暖显得格外珍贵。资深公益人薛飞告诉南风窗,在陆道培医院周围,出现了很多由病友自发形成的筹钱机构或者社会组织,这些机构大多未接受过专业的志愿培训。

也因此,所谓的“配捐”在陆道培的病友群体,有其生长后变形的土壤。从2014年开始接触大病救助领域的薛飞回忆,“99公益日之外,我是没听说过(公益基金会)有什么正规持续的配捐活动,但陆道培医院(的病友圈)那边做配捐的不少,而且是常年。”

而事实上,根据我国慈善法的规定,正规的配捐活动,必须是符合慈善法第十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有资质的慈善组织来向社会公开募捐,捐款资金也是统一打入慈善组织账户,而非个人账户。

此外,慈善法十五条明确规定,慈善组织的财产只能根据章程或者捐赠协议的规定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总结来说,自捐自用的配捐,是违反慈善法的。

但在白血病人圈子中,因为对钱的需求太大,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筹钱人和社会组织却长期存在。在这过程里,像黄南一样有人脉、掌握外部信息的病友成为链接各方的关键。

img

黄南在群里的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

李林对南风窗回忆,他之前也参与过各类“配捐”活动,都是病友之间相互介绍参加的。病友之间的信任与温存对陷入绝境的人们尤其宝贵。这是黄南等人凭着没有依据的慈善机构名义,就成功筹资的前提。

王静也记忆深刻,今年10月,她带着儿子来河北大查时,儿子又吐又拉。

她在群里问:“谁有布地奈德(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黄南表示她有。王静便去到了黄南的住处。她知道黄南是一个患者,便没进屋,站在门口。

黄南给她倒了六颗药。她要转钱,黄南也不愿意收。

3 无法照顾的灰色地带

钱似乎要不回来了。

直到与黄南当场对峙,病友们才得知,黄南并非属于任何机构的员工,学历是小学毕业。她还有“上线”——孟祥龙,那个转账账户上出现的名字。

黄南表示,孟祥龙自称是中华慈善总会的人员,自己被他骗了,投了几百万进去。

公开筹款信息显示,来自黑龙江的孟祥龙也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家属。2020年,孟祥龙1岁半的儿子患神经母细胞瘤,曾通过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过救助儿子的筹款活动。

img

受访者供图

后来,他自己也成为了病友之间的筹款人。有病友回忆起,他在2022年就已经参加过孟祥龙组织的配捐活动。根据该病友给南风窗提供的回款单显示,当时,孟祥龙代理的基金会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他曾为此发起配捐项目,并成功让病人获得基金会的回款。

“他(孟祥龙)这些年很了解病友的心理和最近几年配捐的细节。”该病友评价道。

除了黄南、孟祥龙一案以外,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近日,陆道培医院周围还出现了两起以配捐为名的诈骗案。

回顾中国大病救助历程,薛飞记得,2014年以前,公益圈尚未出现配捐丑闻。2015年以后,儿慈会等专做大病救助的机构因筹款能力突出,获得了平台的高额配捐,这一赛道越来越被人关注。

在这期间,薛飞说,“在陆道培医院这个环境里,(大病救助领域筹款丑闻)最大的问题在于‘中间商’,以及配捐的钱从哪里来”。

这首先是基于国内能直接有效服务到大病群体的公益慈善基金会数量不多。覆盖范围也有限,多集中在北京、广东等省份,集中在省会或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这给了“中间商”操作空间。

自然而然地,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在很多医院的大病患者中间,出现了帮病友链接基金会、服务机构的个人或小团队。

“他们(中间商)如果私下收费,这就是套利空间。在专业社会服务机构不足,对大病救助项目监管不严的时候,如果有大额长期配捐活动或流量扶持项目,这些团队的空间就很大。”薛飞说。一些老病友从这些真空地带中发现有利可图,也开始当“中间商”。

img

《再见吧,少年》剧照

除了利润驱使,配捐“骗局”从此流行,还有一个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最近几年,短视频等平台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筹款成为主流。在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互联网平台的时代,一些在民政注册服务领域涉及医疗救助的机构或者小团体逐渐发现,通过给平台投流(即花钱买曝光度),可以获取更高的筹款额。

这一较有效的筹款途径,也让一些“中间人”铤而走险,先以“配捐”为由从病友及家属处筹到大额资金,用来在互联网上投流,发布患者信息和筹款文案,获得网友的捐款。接着,再凭借互联网筹到的款项,给病友们回款,让资金链得以延续。

据媒体报道,早期,通过投流,卖惨式的大病筹款视频或网络链接,投资回报比可高达1:1.5-1.6。

原本给予患者希望的互联网筹款背后,衍生出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相关乱象直到2023年9月得到了大量曝光,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项目四部9958廊坊团队主任柯善孝以配捐为名,涉嫌向患病儿童家长筹集资金,骗取了上千万元。事情被揭发后,柯善孝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从此,以“配捐”为名的资金操作,开始得到监管部门、相关平台的重视。

img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关于 9958 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的声明

薛飞告诉南风窗,早期,民间的“配捐”大多是做资金池,通过民间借贷、参与99公益日抢配捐来回款。“后来可能主要是通过广告投流卖惨筹款回款。因为有回款,所以一直没爆雷。”

但最近一年,他观察到,“广告投流,卖惨筹款的回报降低到可能收不回成本,加上年初民政筛查整治投流卖惨筹款的团队,这就把这些人的主要增值回款路径切断了”。而这正是众多柯某孝等民间“配捐”团队,相继于近年爆雷的大背景。

4 生了大病的人,怎么办?

出人意料的是,过去1年多里,面对黄南的配捐项目,王静、李林等人都对此曾经怀疑过是骗局。

王静等多位病友告诉南风窗,他们收到过反诈中心带来的电话。通常情况下,在黄南的指导下,他们也有应对话术,回答“我们没有受到诈骗,是转给朋友的”。或者,“我转钱用来治病的。”

img

黄南在群里指导群友应对反诈中心的话术/受访者供图

今年8月份,吉祥如意微信群也出现了谨防诈骗的提示。他们又建了“万事如意”微信群做备用。

对风险的来临感到麻木,一步步进入“配捐”的贪婪欲望之中,是王静在过去一年多来的心路历程。她来自湖南,今年45岁,是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长期服药十余年。一直以来,抑郁症不定时复发,她只能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再加上亲戚的帮扶,勉强维生。

2022年末,儿子刚出现身体危机时,王静正在江西给客人洗头洗脚,一个月挣5000元左右。

去年2月,儿子在陆道培医院进行骨髓移植以后,出现了并发症。5月25日,他上吐下泻,医生怀疑他出现了肠道排异。看着一天一万元左右的住院费,王静只能到处借钱,网贷的额度也到了最大——实在借不到钱了。

住了约二十天时候,王静花了17万,医保大致能报销3.7万元。

2023年6月,王静无奈做出了给孩子出院的决定。她至今清晰地回忆起,有老乡当时气急败坏地说:“你不能(让儿子))出院,肠道排异出院,真是开玩笑。”

img

王静的儿子 / 受访者供图

“你们是没有走到这一步,人到了这一步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她回答。

某种程度而言,求助无门时,王静的转机正来自于黄南的“配捐”项目。2023年7月,老乡把她拉到黄南群中。看到别人在这里赚了钱,王静也参与了两次“配捐”,成功回款。

参与两次大额转账后,经他人提醒,她也怀疑过项目的真实性。她于是在群里选择观望,发现群里病友都在夸赞她时,王静又放下了疑心。今年1月,缺钱的王静重新加入了黄南的配捐群接龙。接着,这11个月来,她越投越多,靠着配捐还网贷、信用卡、交医药费。

与王静相似,群里的白血病患者大多数都经历过因病返穷。据《公益时报》报道,按照我国现行报销体制,一旦离开县域后,报销比例越低。比如,乡村百姓在县域医院看病,新农合报销70%-80%,市、省两级只有50%-60%。此外,有基金会测算,一次大病花费的交通、住宿等非医疗成本是直接医疗成本的1.5倍,而这一部分却未有任何部门纳入到救助范围之中。

王静在给儿子看病过程中花费了160多万元,她为此卖了县城唯一的一套房子,把亲友的钱借了个遍。她的姐姐把儿子的婚房抵押在银行,贷款了24万元给她。

生病8年,李林花费了70多万元,主要是靠父母、弟弟以及信用卡等贷款来维持治疗的费用。最艰难时候在2021年,骨髓移植手术前,医生让他们家准备60万。最后,是他务农的父亲不停在外借钱交上的。

无助之中,借“配捐”为名的灰色筹钱项目,成为了大病病友以及家属以为自己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万万没想到的是,2024年,“配捐”项目相继爆雷,很多大病患者也开始警惕,“配捐”已经被有心人士滥用,存在诈骗的风险。

img

受访者供图

只是,没了灰色地带的筹钱项目后,缺钱的大病患者又该怎么办呢?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指出,对于大病患儿,一定要有不同层次的责任。虽然健康的第一责任在家庭,但对于医疗费用,国家对儿童的医疗保障应起到兜底责任。在她看来,大病医疗领域,公益救助永远是一个非常小的部分,不应该成为主体。

薛飞认为,公益机构该回归到最原本的属性,即公益性、慈善性,开展慈善时活动应遁循非特定受益人原则,以确保慈善资源的公平秩序。

“(公益机构)做大病救助的最终目标从来不该是筹了多少钱,或者不计成本、不择手段去救了多少人命,而是在尽可能守住自己与他人尊严和底线的前提下,激活求助者的自主性,并通过公益慈善专业手段来支持服务求助者。”他在一篇随笔中写道。

比拼筹款能力不该是公益机构的首要任务。薛飞写道:“理想状态下,除了筹钱筹资源之外,这个过程原本大家可以一起相互支持,推动资源、信任及社会认可的正面公共价值的流动。”

(文中王静,杨志华,李林为化名)

现实的模样|众多校长被查,教育的问题能改变吗?

13 December 2024 at 22:00

近日,各地有众多中小学校长被查。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众多校长被查,教育的问题能改变吗?
作者:黑马诗语
发表日期:2024.12.13
来源:微信公众号“现实的模样”
主题归类:教育腐败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2月2号,涟源市六亩塘中学校长吴跃军接受审查调查。

12月2日,安徽省含山中学原副校长李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12月5日,湖南省郴州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校长田振江被开除党籍。

12月6日,湖南省永州市第28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春林被查。

一个多月来,据不完全统计,安徽、湖南、四川等多地有十余名中小学校长、书记被查或被“双开”。

从各地通报的内容来看,中小学基建、招生、采购等领域的问题频发。

有的校长以权谋私,伙同他人虚列名目侵吞公共财物;有的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工程款结算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有的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性活动;有的为他人在征订教辅材料、试卷等方面谋利,同时非法收受财物。

还有的从学校食堂下手,往学生嘴里“掏食”。

据湖北省钟祥市纪委监委通报,该市6所中小学共11名校领导被处分,全部与食堂有关。有的转卖食堂食材套取资金,有的在食堂采购工作中为他人提供关照,有的通过提高食堂成本的方式套取资金。

之前河北通报的七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案例中,张家口市怀来县新保安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金建强,在学校食堂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伙同他人套取学生餐费共计38万余元。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惩治“蝇贪蚁腐”的典型案例中,“钟某燕受贿、洗钱案”备受关注。

img

据案情披露,2010年至2023年,钟海燕在担任贵阳市实验小学校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学生入学、转学、分班及项目承接、工程款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949万余元。此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两年间,钟海燕还将其收取的好处费123万余元,通过转账等方式来掩饰资金来源和贪腐性质。

更牛逼的是,在多年校长生涯中,钟海燕获得过诸多荣誉:贵阳市先进工作者(劳模)、贵阳市“两基”先进工作者;2020年11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还是贵州省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而作为管理学校的一校之长,“德高”和“身正”更应该是佼佼者才对。

而反观时下爆出来的这些“佼佼者”们,一个个不是乌龟,就是王八;不是在装婊子,就是彻底沦为了烂人。

本该是“德高和身正”模范人物的校长们,怎么一个个变成了腐化堕落的腐败分子呢?

纵观现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社会影响。在这个腐败无孔不入,私欲泛滥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想尽一切法子弄钱。

在“当官为了发财”的思想左右下,贪腐分子们都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原则。别人都在贪了,手握权力的校长们又怎能控制住发财的欲望呢?

二、缺乏监督。在一个学校,所有事情皆是校长说了算,那些所谓的监督,往往形同虚设。

有些贪腐手段高明的校长,甚至还会扮成“装逼的王”,把婊子的牌坊“树得”异常亮堂。当监督成了“走过常”,一言九鼎的校长又怎能忍受得了金钱的诱惑呢?

三、上行下效。普通中小学校长的任命和管理是由教育局决定,能否当校长,不是老师说了算,也不是家长说了算,更不是学生说了算,大权,在教育局手里。

当校长,不是凭能力,不是凭“德高”,更不是凭“身正”,而凭的是“关系”。“关系”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利益和金钱的“复合体”——要么有利益交换,要么有金钱输送。

要有上面的“关系”才能当校长,当了校长以后,他能不捞钱吗?毕竟,这校长都是用利益和金钱换来的,谁会做赔本的买卖呢?

只查几个校长,社会影响没改变,监督问题没解决,上行下效的弊端没根除,能指望教育的问题得到改变吗?

反腐,该系统整治,痛下决心了!

四环青年|晚自习上厕所要开医院证明?反人性的教育该消停了

By: elijah
10 December 2024 at 00:28

img

我只相信这类教育的动机,是最大可能地提升成绩,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业绩,从而达到功利性的利己目的。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从来都是工具,是产品,而非完整的、鲜活的、独一无二的人。

又是从新闻里看到“自己”的一天。

CDT 档案卡
标题:晚自习上厕所要开医院证明?反人性的教育该消停了
作者:李哲
发表日期:2024.12.9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环青年”
主题归类:中国教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近日,山东聊城柳女士向媒体反映,15岁儿子这几天感冒,她交代孩子一定要多喝水,可是上晚自习近两小时,班主任不让学生上厕所,要去得先开医院证明。

柳女士称,孩子因憋时间太长,晚饭也不敢喝汤。她去找班主任沟通,遭对方反驳“别的孩子怎么不去”“不跑操得有医院证明,上厕所也得有证明。”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午休时间也是不允许出教室,包括上厕所。有一次吃坏了肚子,一开始想遵守规定,忍到午休结束,但是生理极限实在不允许,我只好在同学们“错愕”的目光中走出教室。不出意外,在楼下遇到了值班老师,他们不容解释和商量,让我在广场罚站。

我很听话地站了大概一分钟,实在忍不了,总不能光天化日之下在广场方便吧。于是再次央求值班老师,结果对方严厉地质问我需要几分钟,我下意识说“十分钟”,对方斩钉截铁道,“五分钟!快去!”我只好一路小跑去厕所。蹲坑的时候,我是数着秒度过的,匆匆解决后,一路小路回教室。

在上楼的那一刹那,听到那位值班老师得意道,“我就说吧,给他五分钟足够了。”

这段经历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了青春期的一道阴霾。

十几年过去了,当我看到还有学生经历和我当年一样的难堪,下意识的想法便成了:我真的要生孩子吗?真的要让他(她)再重复我所接受的教育、我的人生吗?

这样的焦虑一点都不过分,而是像“想上厕所”一样自然,甚至是生理性的。

当我们对某段记忆、某项事物充满厌恶,如果没有看到改变,它再次以某种方式呈现在眼前时,会产生生理性排斥。

班主任反怼家长,“别的孩子怎么不用上厕所”,在有关教育的对话里,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句式。这种比较既伤害人又强词夺理。

孩子们不是一个模具里生产出来的机器,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喜好特长都不一样,有什么好比的?比来比去,不过是为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找借口。

晚自习要去厕所,身体不舒服不能跑操,都要开医院证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要开证明的言外之意是,不信任一个人的自述和袒露,只相信官方的、带有公章的信息。

就好比一个人感冒了,本来是可以通过看、听等基本观感判断的,但班主任却不相信学生,可能认为学生是趁机偷懒,只相信医院证明。人都有三急,如果开证明才能自由去厕所,那学生最好都先去趟医院,这不更耽误学习?

报道里有个细节,柳女士坚持没去开证明,班主任又让孩子站了一节课。如果家长说法属实,这种做法透露出威胁的味道:如果家长不依不饶,给老师找麻烦,遭殃的会是孩子。这样一来,即便还有家长反感,恐怕也敢怒不敢言。

柳女士是个勇敢的家长,没有被孩子罚站吓住,而是跟班主任周旋到底。班主任说是学校规定,她就去找学校和教育局,对方都不承认有这种规定,强调是个别老师的不当行为。

我们又见到了经典的避责式回应,每个环节的踢皮球技法都胜过国足。事情发生在学校,哪怕只是班主任的“土规则”,学校难道制止不了?

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无意中透露一种更普遍的现象——“原来是有家长反映晚上上厕所的问题,还有家长反映不让学生抬头,这都不是学校检查的那种,不是纳入班里考核的内容”。

既然之前有家长反映过这类问题,教育局有没有管?管了班主任为何还敢这么做?还是说,这些奇葩规定不纳入班级和学校考核,教育局就不管?

当一种教育方式或管理理念表现出明显的反人性特点时,我很难相信所谓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恕我直言,我只相信这类教育的动机,是最大可能地提升成绩,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业绩,从而达到功利性的利己目的。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从来都是工具,是产品,而非完整的、鲜活的、独一无二的人。

这并非危言耸听。那个“晚饭不敢喝汤”的孩子和“试图憋到铃声响”的我,不都已经成了被驯化的“忍者”吗?

孩子终将长大,时间也许会慢慢冲淡一切,但总有些伤害难以和解。

连2024都只剩二十来天了。希望孩子们能过得好一些,至少比当年的我好一些。

【404文库】六神磊磊读金庸|吴柳芳的幸运,是在2024年擦边

4 December 2024 at 19:42

file

文|六神磊磊

这篇文反复改了几次,又看了挺久才发。没别的原因,怕水深把握不住。

吴柳芳的仗,居然越打越富裕了,粉丝600万了。虽然没让她再继续暴涨,但已经算是逆袭。

如果你熟悉舆情,就会发现异样——从吴柳芳“擦边”到最近的优衣库,放在过去“该死”的居然都没死,要推出辕门的都只打了板子。

某种意义上说,网民放过了他们,他们是咆哮营的幸运儿。

管晨辰一扑、一掀、一剪,未竟全功,此消彼长之下,共情吴柳芳的反而越来越多。网上还出现了这样的段子:管天管地管晨辰,无权无势无柳芳。

放在之前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换句话说,吴柳芳幸亏是在2024年擦的边。

假如她早两年“擦边”,或者管晨辰早两年下手,生死结局都将大不相同。孙子说“兵情主速”,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这两年,有一些东西变了。

CDT 档案卡
标题:吴柳芳的幸运,是在2024年擦边
作者:帅呆的sixgod
发表日期:2024.12.4
来源: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主题归类:吴柳芳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不妨简单复个盘,对比一下攻守双方的故事。

管晨辰这边的故事,是国之重器,不可轻侮;道德根本,不可擦边,你跳的什么舞我跳的什么舞。

吴柳芳这边的故事,是生活不易,人艰不拆,奋力维持,何必苛责,只要你睁眼看看我,我不信你两眼空空。

网民们也各自站队,我自己的朋友圈都能看见激烈分化,包括一些好朋友。

一开始吴柳芳似乎是必死之局。如果你用大模型推演,都会觉得她长不了。

因为近年来风气早已趋于保守,人们到处自发查纠露出不当的胸脯和大腿。闷声“擦边”可以,然而一旦见光就是死局。没忘吧,前两年某平台上广告画,旗袍开衩高了就被示众。书上的小朋友裙子都加长了,甚至干脆变成裤子。

何况还加上一个“前体操国家队员”。奥运、国家队、冠军,这是网民心中不可轻侮列表里排名前五百的重要存在,你既然曾经加入,岂可滑坡?一日桃花岛,终生碧海潮,你忘了冠军墙下的誓言?神圣战衣,岂能变制服诱惑?要是被外国人发现了笑话我们怎么办?

尽管吴柳芳抱着侥幸和小心,倒没有穿比赛或训练服去“擦”,但这有什么区别?够减刑标准么?

管晨辰大概都不信自己会打她不死。

《倚天屠龙记》中有云:她打的第一掌乃是“飘雪穿云掌”中的一招,第二掌更加厉害,是“截手九式”的第三式,这都是峨嵋派掌法中精华所在……

料想便算不能将吴柳芳一掌毙命于当场,至少要叫她筋断骨折,再也动弹不得。

谁曾想,居然没打死,还把她打富裕了?

吴柳芳之生死,在舆情的主流态度,那也会影响甲方的态度。

她恰好赶上一个节点:网民的爱憎基本盘都没变,只不过,把“国之重器”的共情范围悄悄缩小了,把“人艰不拆”的共情范围悄悄放大了。

放在之前,人们很容易脱口而出:你丫干点什么不好,非要“擦边”?

但在眼下,一个新的念头可能忽闪而过:“干点什么不好”,这话你自己信么?

于是举起的大棒就可能慢慢放下了,至少落手变轻了。

这瞬间一转念,就是吴柳芳在2024的生机,即兵法中的死地成为生地。

在此之前,基本盘的共情能力是极差的,除非你能惨得和他们一模一样。

否则,在民族荣誉国之重器等等宏大叙事面前,留不出多少空间给个人的琐碎悲欣。

在之前,人们也是非常膨胀自信的,认为自己一定是安全的多数,而不会成为被审判的少数。

他们相信自己的生意多半会坚持,故而嘲讽那些说挺不下去的;相信自己生病了一定规规矩矩不会乱跑,所以便怒骂那些乱跑的;相信自己的城市一定先进文明仁善,所以开大嘲讽那些老少边穷。

对于早先许多人来说,连哭孩子过分的,都可疑可杀。妞妞的父亲还有人记得吧。

时代的一粒灰,拼命审判时代的另一粒灰。

但现在情况下,许多人却会忽然一闪念,你特么比吴柳芳好在哪儿?

吴柳芳的整个故事和人设,包括了被体制放弃,阶层坠落,生活压力,工作难找,年龄又渐渐大了等等。

恰恰2024年的人接受了这个故事。笑人家不体面,你自己的工作呢,编制呢,房子呢,投资呢,茶餐厅呢,奶茶店呢,吹过的牛逼许过的愿,燃烧过的热血做过的梦呢?

尽管管晨辰的支持者认为,你们踏马的就是好色爱看擦边,别不承认了,但还是许多人站到吴柳芳那边,数以百万计,觉得好像更适合抱团取暖,不容易的人都在一起吧。

非要说的话,2024年,吴柳芳面对的什么形势比前些年更险恶了呢?也就是两性对立。

但两性对立通常杀不死人,它只是一种刑罚,而不容易致命,这个能明白么?

年代和节点,会直接决定某位明星或网红,乃至某个赛道的生死。

一个人的命运,不光看自己捅什么篓子,还要看历史的行程。

当年女明星误穿某特殊服装,道歉后居然还活了很久。如果这事儿放现在,早就在网上挫骨扬灰。

而2024又有微妙变化。优衣库就是一个,刚刚作死撞祸,竟未枭首,着戴罪立功。

别的原因不说了,至少普通网民这里,也是放了一码的。没错,优衣库飘了,可气,作死。

但许多人多半也是忽然脑海一闪念:踏马的,优衣库已经是仅有的买得起的“牌子”了。

真又把丫打跑了,穿什么去呢,穿直播间里塞满狗毛飞丝的假羽绒服吗。

都被轮训几年了,已经有点醒悟了,那些高喊爱我们的国货平替未必真爱咱啊。

用《新三国》里曹操的高深兵法说,胜兵必骄,骄兵必败,败兵必哀,哀兵必胜。现在的网民,正好是败兵必哀的阶段。

他们渐渐不再相信,相信什么道理。

不再回忆,回忆什么过去。

现在不是从前的我。

我无地自容。

于是叹口气:吴柳芳你起来吧。

接着奏乐,接着舞。

老萧杂说|吴柳芳解禁后粉丝飚涨输出的信号

3 December 2024 at 16:46

file

世界体操冠军吴柳芳,被奥运体操冠军管晨辰指斥“擦边”,一度陷入舆论漩涡,短视频账号被禁止关注。

11月23日,吴柳芳账号粉丝数尚不足10万;当月24日,到被禁时粉丝250万;12月1日晚,其账号被解封,到此时粉丝量已暴涨至612万。

一天时间至少增粉三百万以上。这无论如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网络现象。

退役后生计困难,然而跳舞尺度并未出格的吴柳芳,可归为弱势一方。

同样经常在社交媒体展示舞姿的管晨辰,以“正能量”为批评武器,指责对方行为价值导向有问题,显然将自己摆在强势一方。

CDT 档案卡
标题:吴柳芳解禁后粉丝飚涨输出的信号
作者:秃笔的老萧
发表日期:2024.12.3
来源:微信公众号“老萧杂说”
主题归类:吴柳芳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为什么在道德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可以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进行布道,向他们认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占劣势的个人,施加精神压力,进行道德谴责?

强势者无非觉得自己具有“例外特质”,应该排除出一般的道德限制,无需承担真正道德所要付出的成本,于是弱势者险些成为强势者道德造型的牺牲品。

鲁迅先生早就发现,“中国现在有许多二重道德,主与奴,男与女,都有不同的道德,还没有划一。比如那些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

“二重道德”为鲁迅所厌恶,因为它接近于道德双标之意。时至今日,它仍未见有所规范。

阶层或阶级所导致的“道德差异”中,强者的权利决不屈从于道德。强者尊崇的自然法则,就是“强者必须踏着死者的尸体阔步前行”。

天然占据道德优势地位,强者甚至会自认为,伪善在道德上也是正当的,即便有违“道德律令”,也理应被理解和包容。

仅以管晨辰挂在嘴边的“正能量”而言,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强势群体,越是将这个词汇刻在脑门上,背地里越可能鸡鸣狗盗,或曰男盗女娼。

数百万网民在短时间内,如同放在特定磁场内的铁屑般汇聚吴柳芳账号之下,并未受到某种统一指令,而是受一偶然因素的刺激。

虽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网民仍需要用符号秩序来建构“仁”的存在。

原先在权力关系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弱者,再次成了网络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主体,构成对支配性权力规则的鄙薄。

作为集体的弱者,籍由某一契机得以联合起来,共同抗衡某些强势者,原有的权利关系被暂时悬置或颠倒。

在符号的狂欢中戏谑现存秩序,社会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由此达成微妙的互动关系——你倡导的我偏不信,你否定的我偏肯定。

如果说网民这种群集存在某种共识的话,它可以是一个社会不断改良进步的力量。

应记取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所说的,微不足道的行动不需要名目,但成百上千万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可能成为致使航船搁浅的暗礁。

深涵说|蒙尘的举报信:被遗忘的疼痛呐喊

By: elijah
2 December 2024 at 23:55

img

【《皇帝的新装》,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1

形而上学的虚假表演多了,真实现状的“非正能量”,便容易被盖上尘封。

CDT 档案卡
标题:蒙尘的举报信:被遗忘的疼痛呐喊
作者:深涵
发表日期:2024.12.2
来源:微信公众号“深涵说”
主题归类:中国孩子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2月1日,浙江瑞安。

有网友曝光了一起“尘封信箱”事件。

在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沙河校区废弃的“警察叔叔信箱”中,发现大量尘封信件。

来自六年级陈同学在信件中称遭到杨老师体罚和同学霸凌,类似投诉该老师的信件不止一封。

事后该网友称为了家人安全将视频隐藏。

寥寥几句,全是泪滴。

“警察叔叔信箱”放在学校里,本意是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安全,为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受伤的学生,托底救助的。

孩子,别怕,你被同学霸凌了,被老师体罚了,都可以向警察叔叔写信。

多名同学,给警察叔叔信箱写信,“杨老师经常体罚学生,好多同学的脸和胳膊,都被打紫了。”

装信箱的初衷,是好的,只是老师知道,校长知道,家长也知道,信箱其实是个摆设。

所有人都知道,“举报信”、“投诉信”,这些匿名投诉的信箱上面,可能装有监控摄像头,即便没有摄像头,你匿名举报了,被举报者,可能很快也就知道了是你举报的。

形式主义的东西,走过场的面子工程,社会运行的潜规则文化,大人们都知道这些是假的。

——只有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相信这是真的。

img

2

事件经网络发酵以后,舆情热议将涉事学校和老师推上了风口浪尖。

12月2日,瑞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已经介入调查,该老师如有违规违纪会有相应处理。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工作人员回应,目前没有发现类似情况,如果学生有事也不会瞒着,学校马上就会知道。

学校的这个回应,简直是不要太好笑。

“如果有(体罚、校园霸凌),学生不会瞒着,学校马上就会知道。”

学生没有瞒着,他也没敢告诉校长,所以只能偷偷写信…

最后,信箱是个摆设,信箱里的信件,也一直被尘封…

学校可能再来一句,“嗨,写信干啥,你有什么委屈,可以直接和学校说嘛!”

于是乎,那个振臂一呼怒斥学校领导,“有钱建安娜草堂阅览室,没钱修学生宿舍”的孩子,很快就被闭了麦,“学校没有处罚他,已经对他进行了心理治疗”。

你吼一嗓子,奔走疾呼自己遭受的委屈,他们说你心理有问题。

你小声呐喊,一份信件寄给了“警察叔叔信箱”,疼痛的呐喊,无人知晓,信件一直被尘封…

他们最后齐声高呼,“没有孩子受委屈,因为我们没有听见有孩子喊疼。”

img

3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地方,许多部门、单位、公司,他们的工作第一要义,整齐划一地变成了“打卡拍照”。

去年冬天下大雪的时候,我见着路边环卫工人在扫雪,旁边几个戴着红袖子的,专门负责给环卫工人清扫过的地方,拍照上传。

同样,我们小区的物业管理群(有业委会的业主也在里面),每天都要上演保安保洁打卡拍照。

就是凌晨一点,你都能看见轮班的保安,在岗亭拍个自拍照发到大群里。

你干没干活,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拍照证明,你在干活。

因为这是重要的工作考核。

所以,什么举报信箱、什么工作监督到位、什么基层调研报告、什么满意度调查表,实际工作内容可以“掺水分”,但是干这件事的形式,必须要留下痕迹。

实干主义者已经很少了,纸面留痕的骚操作,是越来越多了。

img

4

印度教育局,有一个笑话。

教育局长去下面视察各个学校,主要看看教学设施和食堂环境。

校长们提前演练,食堂伙食安排上了全年最丰盛的一次,红烧肉、酸菜鱼、大河虾,全都安排上了。

教育局局长视察现场,表示很满意。

突然,一个学生跳了出来,“局长,您啥时候再来?”

局长很欣慰,看来学生们都很喜欢自己,“你很希望局长常来吗?”

“不是,只有您来的这一天,我们才能吃上这么好的伙食,平时都是白菜豆腐。”

现场死一般地安静。

然后,就是各个学校,“开始整顿校纪校风”。

米歇尔·福柯在《真理与权力》中对真理有一个极其精彩的定义:

【真理并不是取决于陈述的内容,而取决于何人所说,在何种情景下所说。】

一个因伤退役的前世界冠军,在抖音上扭两下身子跳一段舞。

道德圣母们,说这是玷污国家运动员形象,是败坏社会风气,对着她喊打喊杀。

她19岁从平衡木上摔下来摔断颈椎的时候,没人听见她疼痛的呐喊;

她工资两千元,坚持免费做公益两年,细心照顾自闭症儿童的大善之举时,没人看见她的伟光正。

今天,她赚钱了,她红了,她在法律准则之内、道德底线之上挣钱了,一群圣母说不行。

img

乌烟瘴气的遍地鼠蚁,一群孩子的疼痛呐喊,尘封在信箱里,对此事,他们没有口诛笔伐,没有对准学校和当下的教育体系,喊打喊杀。

对着一个道德品质优于全网90%女主播的前体操冠军,大放厥词地自诩网络义士。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真有那么多的网络义士的话,不妨多关心关心孩子的“警察信箱”,多爆锤几下那些没有良心的卫生巾生产商家。

月薪两千的人,都在关心照顾自闭症儿童,日薪两千在其位本该谋其政的人,却看不见孩子疼痛的呐喊,直至孩子的声音,被盖上厚厚的灰尘。

她做公益别人不关心,但我们都应该帮她记着。

他们小小的声音,在低沉着喊疼,他们自己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但我们应该帮着他们呐喊。

因为儿童,才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

img

倪刃|吴柳芳没病,是这个社会病了

2 December 2024 at 16:35

file

在退役体操冠军吴柳芳“擦边直播”饱受争议的时候,尽管很多人站在她这一边,但在大部分人心中,她也的确是一个依靠性感跳舞赚取流量的女主播,形象不算负面也至多算是中性。

image

多数人之所以站在她这边,是因为退役运动员所受到的不公待遇,而不是吴柳芳的职业本身。

但随着吴柳芳的真实生活逐渐浮出水面,大家才逐渐发现,原来她的经历没有那么简单。看似妖艳性感但实则单纯善良的“邻家女孩”吴柳芳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社会与体制的百态与病态。

吴柳芳在其运动生涯一共拿了15枚金牌16枚银牌,堪称非常成功。她也算是为国做出牺牲——在比赛中受伤,差点颈椎断裂全身截瘫,最后不得不退役。

2019年吴柳芳去杭州的培训机构当老师,结果被老板拖欠工资,愤而离职。这是她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一度没有收入几乎没饭吃。

CDT 档案卡
标题:吴柳芳没病,是这个社会病了
作者:倪刃
发表日期:2024.12.2
来源:微信公众号“倪刃”
主题归类:吴柳芳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后来她又去嘉兴的体校,那边承诺会有编制,结果被别人顶掉了名额,她没拿到编制。

无奈之下吴柳芳又回到杭州,重新搞直播。接下来就是我们最近所知道的一切——被其他运动员“背刺”。

尽管已经落魄到这个地步,但吴柳芳还是善良而有爱心,她从2019年到2021年——正是被拖欠工资的时候——一直免费担任特殊儿童艺术课的老师,长达两年不间断。

那两年,她每月都去公益机构照顾那些唐氏综合症或者自闭症的孩子。在她带那些孩子的视频中,一直都是充满笑容的。

image

最近在直播中谈及家里的贫困,吴柳芳强忍着眼泪在眼中打转儿,还要故作坚强,给网友道歉。

从直播的说话风格就能看出来,这女孩性格实在是太实诚了,简简单单。

吴柳芳,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仙女”。

然而,她却在被这个社会不断地“折翼”。这两天也许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她的账号被解封了。她终于有机会重新开始拥有自己的账号和粉丝,逐渐解决自己的财务危机。

希望这一次,她能真正绽放出笑容。

然而,说酸话的人还是没有停歇,刘璇这两天的发言,就疑似话中有话。

image

image

面对这些纷繁的话题,首先需要质问一句:手握15枚金牌的吴柳芳究竟为何落魄到谋生困难?从以前的冠军搓澡工到体操冠军街头卖艺,还有多少运动员无法善终?

吴柳芳所映照出来的,正是体育体制之耻。

举国体制下,年轻人们不要文化课、不要私生活,全力以赴为国家荣誉牺牲了一切。然而除了那些极个别功成名就者,大多数人究竟得到了什么?

这时候,体制的获益者还要出来讽刺他们,更是莫大的悲哀。

有人声称,体制为他们铺路了,但他们不走。吴柳芳难道没走吗?却被人顶替了编制名额。

吴柳芳这样的“老实人”,就是这个生病的社会的牺牲品——这是一个逆淘汰的社会和体制,无耻者总能走得更远。就算体制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路径,但真的想要走通,还是多少得靠着钻营与圆滑。

他们都喜欢举一些运动员经商、从政的例子,首先那只是凤毛麟角的成功者。而且,大家都深知在这些路径背后,需要多少资源、背景与不可告人的利益交换。

经商、从政,正是这个社会逆淘汰最严重的领域。别说吴柳芳这样的老实人了,就算是八面玲珑的人精试图进去混,可能也得掉几层皮才有机会混出人样。

在社会整体的逆淘汰机制下,根本就没有老实人的生存空间。

image

那些讽刺吴柳芳的“体育界成功人士”,其实正是逆淘汰机制的拥护者,也是精致利己者。这些人从未去批评体制所造成的运动员退役后悲剧,也从未指出举国体制下的各种问题;这些人对体制进行无限的包容甚至吹捧,却对落魄运动员的私人行为道德无限指责和抨击。

也正是这些虚伪的“精英”,骨子里看不起靠自己吃饭的直播,认为这种工作低贱,还莫名其妙联系到一种运动员的“集体荣誉感”,好像直播者折损了自己的面子。

如果你真的在乎那些“战友”,请为他们受到的不公发声,那才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真正的良心。而不是只在风光八面的金牌获得者身上寻找吹捧的机会,却无视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社会病了,病的主要就是这些“精英”。

吴柳芳被顶替了编制名额,在这背后肯定也有“精英”在操纵;吴柳芳被拖欠了工资,顶头上司也是“精英人士”。

他们一边赚着未必干净的钱,一边拼命钻营,一边还要羞辱这些“低贱”的工作者。因为他们是逆淘汰机制的赢家,这就意味着他们将自食其力视为一种需要被践踏的行为。

在一个“正淘汰”的社会,比如美国,吴柳芳可以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

15枚国际赛金牌,这样的成就足以让她从事体育教育,获得高薪、赢得尊重。因为美国社会是非常认资质、资历的,也有着大量的好机会给真正有实力的人。

美国的有钱人,很多都是从事专业工作的:艺术家、音乐人、作家、体育从业者……在美国很容易就可以靠着高技能成为有钱人,而不是必须去攀附权力和关系。

然而在这里,吴柳芳没关系、没背景,就只能一路被逆淘汰,成为劣质竞争环境当中的牺牲品。

你光有体育专长,就算是15枚金牌都不够。若想活得体面,你需要嫁富豪、攀附权力或者拼命钻营。

说吴柳芳没病,其实她有病,她的病就是太老实了。如果她当年趁着运动成绩好的时候,多攀附几个权贵,现在哪还需要自己费那么大劲去挣钱?

这个社会倒是没病,因为,当劣币远多于良币的时候,劣币才属于正常,所以这个社会没病。

精英们也没病,都怪老实人太老实,让人家看着碍眼。

吴柳芳这个单纯善良的“小仙女”,就是这个社会“碍眼”的存在。

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主人公就认为自己有病。这篇小说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自白,他发现周围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但因此他反被更加诬陷和迫害。

如果做好人、甚至只是做正常人的成本和代价太高,一个社会,就已经病入膏肓。

读宋史的赵大胖|借着吴柳芳“擦边”视频,聊几个被恶意淹没的常识

1 December 2024 at 11:39

file

01

“擦边”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一种很恶意的文字游戏。

我最早认识这个词,是从乒乓球比赛开始的,意思就是球落在桌沿上改变原本的弹跳轨迹,让对手不好接甚至接不到。

在乒乓球比赛中,擦边是绝对的好球。这个“好球”包括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符合规则的球,擦边也是落到对方的球桌上,没有任何问题;另一种意思是击球者的技术和运气都非常好,只有在追求极限角度的同时还有足够的运气,才能擦边。

用一个大家更熟悉的例子来类比,就是足球砸在门框的内侧进网。

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擦边的意思就被完全拧过来了,明明是砸在门框的内侧进网,偏偏他们就定义为了砸在门框的外侧弹出来。

也就是说,明明是一件合法、和规的事情,被他们说成是一种不合法、不合规的事情了。

他们没有被处罚,是因为相关部门“顾不上”“来不及”,“迟早的事儿”。

你还别说,他们这么一闹腾,往往真的就顾得上来得及了。

CDT 档案卡
标题:借着吴柳芳“擦边”视频,聊几个被恶意淹没的常识
作者:龅牙赵
发表日期:2024.12.1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宋史的赵大胖”
主题归类:吴柳芳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2

很多人聊到吴柳芳跳舞的视频,就喜欢反问一句:要是让你的老婆女儿去跳这种舞,你愿意吗?

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把这种问题当成是一个“绝杀”,他觉得既能对辩护者的家人进行羞辱,也能证明对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谬误。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充满着恶意的。

一个恶意是,提问者把老婆和女儿这种相对年轻的女性亲属在潜意识里当成自己的一种资源或者一个工具,老婆和女儿选择什么职业,需要他的同意。他有能力他就负责安排,他没能力他就负责批准,总而言之虽然他自己不做,但是他得有决定权。

另一个恶意是,他把所有他看不上的职业都当成是一种无门槛的行当,觉得“虽然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肢不协调、唱歌要跑调,也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只要爷豁出去了就能挣大钱”。

所以虽然我不太乐意陷入这种不怀好意的提问中去,我还是想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

成年人从事什么合法职业,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你要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力度,你就不要陷入那种“我让不让他们去”这种盲目自大的心理状态中去,对你和对你的家人都很不好;

任何能够挣更多钱的职业都是需要门槛的,有些职业你做不下来就不要去撞墙,不但挣不到钱还要遍体鳞伤,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并且性价比尽可能高的职业来养活自己。

所以提这种问题的的人,既然你充满了爹味,那就得把当爹的责任承担起来,你在设想让老婆女儿去跳舞这种场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努力工作,给她们更好的生活保障,让她们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地去尝试各种职业呢?

03

很有不少人说到吴柳芳的过往,说她有一个特殊身份,她是为国征战过的人。意思就是说,她身上有一种光环,让她不能从事跳舞这样的工作,否则就是抹黑。

我想说的一点是,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纳税(消费)了,都是为国征战,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其中的差别,不应该体现在“有没有穿着制服为国家贡献”,或者“是不是体制内的为国家贡献”,而是应该体现在“我有没有浪费自己和别人做的贡献”,甚至“我有没有恶意占有别人做的贡献”这个差别上。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爱中国,我一直在为中国做贡献。

我2017年大连国际马拉松30多公里的时候,跟一个外国人死拼,把中国选手的名次往前提了一名,我也在国际赛场上征战过,怎么了?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

我在西藏的时候,我们学校新校区的第一面国旗就是我亲手升起来的,我也在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山谷中升起过五星红旗,这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

image

我还在雅鲁藏布江边的乡村小学扫过厕所呢,这也是更多的人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学校封闭式管理,你们想扫厕所都进不去。

image

我想说的一个常识是,任何一个职业的人都在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能力有大有小,但是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

不要因为其他人的贡献不明显就否定他们的努力和他们的成就,哪怕你自己认为你没有任何贡献,我也要坚持认为:我也贡献了。

【CDT周报】第197期:中国恢复对日免签,到底还恨不恨?在线等

30 November 2024 at 23:31

过去两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5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5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件,刊登读者投稿2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11月22日—29日,这一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的范围,自2024年11月30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日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马耳他、克罗地亚、黑山等9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与此同时,发言人还宣布,中国会同步将免签停留期限自现行的15日延长至30日。在过去一年来,中国已陆续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实施了单方面免签政策,至今已有38个国家被纳入了这一名单。

file

事实上,早在2020年初之前,中国就长期对日本实行免签,以吸引来自日本的投资和游客,后因新冠疫情的到来而中断至今。在此期间,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愈演愈烈,极端主义声音占据主流,陆续发生了反福岛核废水排放、苏州女孩穿和服被拘留、农夫山泉产品包装风波、南宁地铁宣传画遭恶意举报、苏州深圳两地日本公民遇刺等重大事件。就在前不久,云南腾冲一家温泉酒店,因为不够资质无法接待外宾。但酒店工作人员顺势打着“爱国”旗号宣布,“我们腾冲不接待任何日本人”。待此事件火上热搜后,有大量中国网民通过外卖向酒店送去鲜花、食物以表支持,其中一张纸条上写着“壮我中华,扬我国威”。

file

相应的,在珠海发生35人死亡的恶性驾车撞人事件之后,日本驻华大使馆周向在华日本公民发出了一则安全警示,提醒他们不要“用日语大声交谈”,“避免可能引发注意的行为”。在厦门举行的一场中日男足世界杯预选赛后,一名日本球迷在场馆外遭到大量中国球迷的围攻与谩骂,还被公安要求脱掉身上的日本球衣。从以上类似的事件可以看出,尽管中方在签证政策上明确表达了希望与日本实现“相向而行”的愿望,但目前看来在民间交流层面还很难实现。诚如网友所言,中国官方对于民间非理性的反日情绪从没有给出一种明确的态度,导致如今要彻底隔绝线上舆论与线下行动,几乎变得不可能。

file

且不容忽视的是,日趋偏狭的极端民族主义一旦形成,往往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例如,对日免签消息发布后,有大量粉红网民为之破防,一位抖音博主在视频中大哭,直言“鬼子要进村了”。有人还明确表达了对该政策的不满,改编战狼话语回应道“若有战,我定削发为僧,归隐山林,为国家祈福,给国家加油。”还有人被迫以“国家在下很大一盘棋,很多人没看明白”来自我安慰,以寻求逻辑自洽。在过去数个月,中文视频网站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外国up主分享自己在中国旅行的见闻,许多内容都是猛夸“中国和我想象中不一样”,一些官方媒体将这种争相来、齐夸赞归因于入境政策变化带来的国家吸引力增强。

file

但实际上,这类视频往往带有典型的“流量密码”特征,几乎从不涉及到在中国游玩遇到的不便利、不完美之处(如上网、换汇、英语指引等)如果有大概也在发布过程中被剥离了。而当有多名台湾博主出现在新疆并一致宣称“当地很安全,自己没看到集中营”后,他们是否是真实的自费旅行者开始变得令人怀疑。当然,这些外国博主中也不乏实诚者,例如一位韩国博主就坦言自己是应中国国家旅游局的邀请而前来上海旅行,是实打实的带薪休假。因此,很难断言中国不断扩大免签后必然会带来入境游的持续火爆,并会促进整体经济的恢复。毕竟整个国家从上至下,仍然处在一种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矛盾状态之中,免签政策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引以为傲的“安全国家”形象也开始因多起“偶发事件”受到挑战。

file

近期, 前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吴柳芳因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多条性感热舞视频,而被另一位前中国女子体操队运动员管晨辰留言批评其“擦边”,这起争论引发了全网关注。吴柳芳曾两次入选国家队,但在2012年的奥运会选拔赛中不幸负伤,年仅19岁便宣布提前退役。今年3月,吴柳芳注册抖音账号,以“56学姐”的ID开始直播、发视频,转型成为了性感网红。但近期,身为师妹的奥运冠军管晨辰却指责吴柳芳“以前国家队的身份擦边,给体操事业抹黑”。未料此举反而导致吴柳芳因祸得福粉丝量大涨,短时间内从不足10万暴增至252万。(但截至目前,其账号已被平台设置为“禁止关注”,后续是否会遭封号有待观察)

file

有网友说,吴柳芳某种程度来讲是举国体制之下的失败者,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去过奥运会,却因为伤病在这个残酷体系中被提前淘汰了。而获得过奥运金牌的管晨辰显然是这套游戏规则的胜利者,因此即便她也拍过所谓的“擦边”视频,但在指责师姐行为不当时,她有着和权力极其相似的傲慢姿态。有网友认为,无论吴柳芳是否受益于这种前体操队员的反差身份,但退役国家队运动员选择做跳舞主播完全是她本人的一种合法权利,“没偷没抢没骗,为何有人不喜?”还有网友评论道“中国体操队脏事一大堆,最该被辱骂的绝不可能是吴柳芳”,那么吴柳芳之过,大概有其二:一是如“张尚武卖艺”般的行为揭露了个人悲剧与制度之殇。二是消解了“国家荣誉”这块牌子的神圣性,而这又何尝不是要求吴柳芳以“前体操运动员”的身份来给举国体制守贞呢?

file

一周荐读:

中国数字时代的创始人萧强向记者介绍了这份文件的由来。文件是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的一份通知,该机构组织了全国40多名工作人员在北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侦查专项会战”。而该行动的主要内容是“派员参加与境外‘网军’的舆论争夺战,切实维护网上政治安全”。

11月22日,独立中文杂志《莽莽》和非盈利独立媒体“低音”联合发布了一篇探讨中国中产阶层在经济下行和就业市场恶化背景下所面临困境的报道,标题是《破产的城市精英与失败的人生重启》。报道以李嘉明、陈晨和程亚男等人为例,讲述了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裁员、沉重的房贷压力以及求职受挫等方面的经历,显示出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局,这一切都给中国的中产阶层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挑战。

颜纯钩引用网友统计,指出5月20日至11月16日中国发生了约20宗无差别杀人案件。然而,这样的现象仍在持续,11月21日广东佛山再次发生大巴司机无差别撞人事件。对于这一频发的悲剧,作者总结了四点深层次的原因“国家失义、政府失能、社会失序、百姓失魂”并指出“中国民间的怨气正在快速上升,满地干柴只等一粒火星”。

一周关注:

11月22日,有网友称,广东潮州、汕头许多商铺闭门停业、工厂放假,就连“摆摊卖烧烤的也在微信群发通知这几天休息。” 例如,汕头的“龙眼南夜市摆摊群”就有消息称,本月22日至28日,“应街道上级部门要求,有使用明火经营的摊位全部休息,谢谢配合”。有媒体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大量店铺闭门歇业的情况属实,两地萧条的街景如同回到疫情时代。

两年前的今天,北京天通苑南街道第二居委会沈辉、尹丽、徐博、张丽娟讲话视频流出,会议中四位领导做出重要指示:“这XX是惯得”、“哪天他妈的找一个黑地儿”、“不是黑地儿的事儿,警察局,拘他三天”、“咱来想法关键是一致了。”、“你就得唱那个红脸儿,关他几天,然后中间有的人他就不敢造次”、“看看哪个帽子扣他合适”、“就是影响你儿子,你要不要你儿子的未来”、“他的软肋其实是他儿子”。

一周前,卫生巾集体“塌房”引起全体女性的关注和愤怒——而这甚至不是第一次了。在写这篇文章之初,我们想了解那些非常基础的问题:卫生巾作为日常使用频率高的女性用品,为什么仍然这么难用、不耐用、不卫生?到底怎么才能解决卫生巾的问题?女性需要什么样的卫生巾?为什么经过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研发出一片好用的卫生巾?

一周惊奇:

前不久,云南腾冲一温泉酒店,因为不够星级标准,不具资质,无法接待日本游客。酒店工作人员顺势强烈表达对日本人的负面态度,拒绝日本游客入住。后又将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后,获得了大量的支持。该事件背后,有两点值得关注,该事件背后,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酒店接待外国游客上,还存在诸多限制,比如涉外酒店资质问题。由此延伸开,针对外国游客在华的支付、交通、网络等服务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点则是民众对日本人的态度问题。

近日,有重庆万州区居民在社交平台表示,近期接连收到当地卫健委发送的群发短信,内容主要宣传生育政策。根据网民上传的短信截图显示,短信内容分为两类,其一写到“新婚夫妻享受婚假15天。女职工享受产假:顺产178天,难产193天,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15天。”短信其二内容写到“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再婚夫妻再婚后可以生3个孩子,再婚前生育的子女数不合并计算。”

前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吴柳芳因发布多条性感热舞视频,被另一位前中国女子体操队运动员管晨辰留言批评其“擦边”,引起广泛关注。11月23日晚,吴柳芳公开鞠躬致歉,目前她的大量短视频作品被删除,其账号也被禁止关注。11月25日,管晨辰向媒体表示,她接受不了吴柳芳用体操“擦边”,具体包括:社交平台置顶视频里穿着巴黎奥运会的运动员服装,直播时扯上体操冠军的头衔;穿着内衣在大街上跳舞……

一周讽刺:

用人单位限定只招985、211、“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是对非985、非211高校(也称“双非”高校)毕业生的歧视,但对于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的做法,我国社会却有很高的“宽容度”,甚至还有人把这视为“真正的就业公平”,是“重视人才”。必须明确,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不会带来“就业公平”,而会破坏“就业公平”。按学历选人,不是重视人才,而会加剧社会存在的学历内卷,并因“重学历,轻能力”而影响到人才的整体质量。

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济南市平阴县以9.24亿元招出让该县低空经济30年特许经营权。‍‍‍‍‍‍该经营权的出让,也代表着全国首宗“卖天”的交易正式生效。‍‍‍‍‍‍‍‍曾经的土地财政,水源财政,山丘财政,到今日,终于轮到了天空。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无论是土地也好,湖水也罢,包括现今的天空,那滚滚而来的金钱,发达了一个县城,但最终一座县城的民众生计,其实并没有多么大的变化。‍‍‍‍‍‍‍‍

一周声音:

最近,几起突发公共事件,让人心有余悸,“幸福者退让原则”这个概念也重新流传开来。据说,这个概念是法律学者罗翔提出来的,原话是:

如果你家庭幸福,在外遇到别人刺激你、挑衅甚至谩骂你,不要跟他纠缠不清,要懂得避开忍让,因为你家里有人在等你平安归来,这就是“幸福者退让原则”。

我没找到原视频,不过这段话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说,出门在外,该认怂的时候就要认怂,不要为了争口气,让自己置身于险境。

今天,是“杨佳袭警案”的主人公伏法的16周年日。对于这个案件,对于这个人,我们都很难以单一的情绪去看待。但必须承认,这是中国司法上不可回避的一桩争议事件。我想,这个名字总归让人心情复杂,不管是恨也好,还是怜也罢,都很难以单一的情绪去对他,最后,也只能轻轻叹口气。我想,又气又恨又恼又怜,应该是大多数过来人对他的所有心情了吧?

我们既然明白,未成年人犯罪得不到相应惩罚是因为约束机制失效导致的,那我们也应该明白,对于警察使用暴力的约束机制一旦失效会带来什么后果。意识到了约束机制的重要性,却还对违法使用暴力的警察拍手叫好,本质是从民意基础上给原本就不够牢固的枷锁松绑。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导致私刑泛滥,一朝回到1983年,一只野兽还未入笼,另一只野兽又被放了出来。

一周故事:

张凯有一个“全国至少一半人都知道的事”:2023年4月15日,他与妻子孙艳艳在安徽宿州蒿沟镇的高空杂技表演中发生意外。那天晚上风很大,身穿蓝色演出服的两人,被快速上升的机器带至十几米高的半空。女演员孙艳艳边双手钩着丈夫张凯的脖子,一边双脚翘起,准备做下一个杂技动作。突然,孙艳艳没来得及调整,登时从张凯脖子上脱手,从空中直直坠落。

一千只羊群在燃烧|「开滴滴也要感恩吗」——学生群体,为什么是当下最坚实的保守力量

29 November 2024 at 22:30

img

图源Recraft
CDT 档案卡
标题:「开滴滴也要感恩吗」——学生群体,为什么是当下最坚实的保守力量
作者: 朝西梨
发表日期:2024.11.29
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千只羊群在燃烧”
主题归类:中国教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B站某学生Up主发布的视频——《司机:我不是中国人;我:你是汉奸?》,引起轩然大波(火到国外),原视频已经被这位“正义之士”给删除了(b站有补档),相信各位看完以后,一定想冲过去扇他几巴掌。

起因是这位学生深夜打车旅游,和中年司机闲聊时听到司机抱怨:自己工作二十多年,说下岗就下岗,如今不光被迫“灵活就业”,还得自己负责养老,并表示国家的好坏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国家爱自己,自己才会爱国家…

话音未落,就遭到这位学生一顿“教科书般”(真的教科书)的输出:那能有什么办法呢,时代要进步,你也应该进步。

司机跟他谈温饱、生存,他喝着奶茶反问:你还想怎么生存啊…你现在能在这里当滴滴司机,中国还不强大吗…

司机跟他谈温饱尚未解决,他愤而质问:你还想要怎样的温饱,你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确实有些资本家们是坨老鼠屎…等有一天中国把他们清理干净了,你就应该被除了…(这里再科普一下:资本不是原罪,不受约束的、有权力加持的资本才是,或者说,不受约束的权力才是)

司机跟他谈幸福生活、安居乐业(房价、医疗、教育),他避重就轻红脸责问:你还不够满意吗…至少不像中东叙利亚!

司机全程情绪稳定,叫他不要激动,他:你侮辱我的国家了!你攻击我的国家了!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汉奸,形势才这样恶劣!

以上言论连一向“强调阶级斗争和宏大叙事”的b站网友都看不下去,Up估计已经被骂到自闭,短期内可能很难想明白:自己究竟哪里说错了。

视频不像演的(演员可能都做不到那样深情并茂),显然不属于“低级红高级黑”、走爱国赛道博流量的范畴,而更可能是该学生,他真的就是这样理解世界的,他坚信自己嘴里喷出的、和思政教材原文如此之雷同的话语,真的指导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坚信全世界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唯有风景这边独好;坚信勤劳致富、劳动的价值独属于无产者,骨子里却严格按“思想觉悟程度”,将无产者化为三六九等…

所以为什么说学生是最保守的群体,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长期都被这种后天植入的“思想钢印”所指引着;他们一方面是冲动和无意识的(擅长不加思考、脱离落后于社会),一方面手上匮乏的社会经验(所谓的理论武器)远远不足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荒谬世景,只能诉诸资本剥削、帝国主义扩张…

理想和现实、思想和行为不自洽的状态,是无比痛苦的,这多发生在应届毕业生身上。按理说都大学生了,也该醒醒了,但实际上这极有可能就是当下大部分大学生的实际状态。

(据说该同学是二本院校的——这里没有歧视的意思哈就事论事,那就更没资格质疑了,按当前就业趋势,自己毕业以后,说不定想跑滴滴都凑不齐“生产资料”)

一切成熟的思想,其本质都是逐利:你对我好,我自然不会亏待你。当你发现信奉的一切实际上并未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好处之时,就该留个心眼,看看自己是不是被利用了。

成年人就不太信这玩意儿(我能开滴滴是我的幸运、吃饱饭先要感恩…),有也是极少数,毕竟生存的重担自会揭开世界的真相。但另一方面,将时代的悲剧普遍归咎于自身不够内卷努力,其实也是不成熟的。(Sorry这里有点说教了,此处的成熟是比喻,类似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这里再延伸一下,很多分析实事的Up主喜欢引用各种宏大的唯物理论(派别都有好几种),这何尝不是一种保守主义、一种学生心态呢。说实话把教科书上的理论(阶级、国家资本等)搬过来,像套模版一样洋洋洒洒写几千字,实际意义可能真的比不上骂几句这个学生。

不是说理论不正确,而是长久以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太强调宏观理论,却轻视了千万个鲜活具体的人。

别人聊讨薪困难的时候,你说资本家就该滚蛋;别人聊失业降薪的时候,你说结构性调整总有牺牲;别人聊女性职场歧视的时候,你说阶级不平等问题还未解决;别人聊动物领养的时候,你说还有人流浪街头吃不饱饭…更进一步,别人聊食品安全,你说问题在于分配;别人聊蔬菜涨价,你说问题在于分配;别人聊房子烂尾,你说问题在于分配;别人聊医保涨价,你说问题在于分配…

问题当然在于分配,这连傻子都知道,但当面临更具体的困境时,将矛盾诉诸于宏观客体,实际上只会掩盖问题本身。司机说自己凌晨还得加班还贷,你来一句“你还有房贷还,很多人可连首付都没有”,本质上和视频中学生的流氓逻辑,是一致的。

但从某种角度上,这也怪不得学生,毕竟学校就是这样教的,书上也是这样写的,照着书本念出来的“大道理”,好心指导“思想滑坡”的司机迷途知返、及时坚定理想信念,却被自己人骂到自闭——这种事光是想想,就很幽默。

(遇上暴脾气司机,高低还得挨两耳瓜子,另外这学生B站主页,也挺割裂的)

这期的重点内容就是加粗那一段,最后防杠:并非所有学生都如此,群体特征是被学界论证广泛存在的。

作者——张面条▍

排版——鲸丛 ▍

往期付费内容如下点击

【万圣节,是什么洪水猛兽吗】

【唯一有效的申冤手段,正在被消失】

【辅导员:参与夜骑的大学生,这辈子都完了】

萝严肃|她在“擦边”吗?

By: unknown
29 November 2024 at 06:44
CDT 档案卡
标题:她在“擦边”吗?
作者:萝贝贝
发表日期:2024.11.28
来源:萝严肃
主题归类:吴柳芳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新闻大家都知道了:前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吴柳芳(1994年生,29岁)在抖音当跳舞博主,被另一位体操女运动员管晨辰(2004年生,20岁)抨击为“擦边”“给体操扣屎盆子”。

image

此举反而引发吴柳芳关注度大量提升,从十多万粉涨粉到247万后被抖音禁止关注。

常见评论包括:管人家干嘛呢、去“擦边”也比以前奥运冠军搓澡的出路好、但是前国家队员当擦边博主真的好吗、都是男的在鼓吹女的有去“擦边”的自由……

问我什么观点,依然想说:所有维度都要看一遍。

一、运动员的人生

这当然是跟运动员生涯命运以及老生常谈的“举国体制”问题相关的。

20岁的管晨辰是在举国体制打通关的胜利者。8岁由宁波体育运动学校输送至浙江省队,13岁进入国家体操队。2021年东京奥运时,她是国体操队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参赛时还不满17岁。之后她在平衡木项目中以资格赛第一名进入决赛,决赛中又获得金牌。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在东京奥运会的唯一一块金牌。管晨辰也是继刘璇和邓琳琳后,第三位获得该项目奥运会金牌的中国体操运动员。

image

如此顺利和辉煌,是小概率人生。

吴柳芳则是4岁练体操11岁进入广东省队,14岁进入国家队被退回,一年后再度进入国家队。

image

十七八岁就去奥运会的机会,吴柳芳也曾经差点碰上。2012在上海的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平衡木决赛中,18岁的吴柳芳在平衡木比赛中受伤,并因此无缘伦敦。

image

进入国家队后,吴柳芳有若干不错的成绩,但在体操世界杯也是分站冠军,也没去过奥运会。

image

冠军前运动员都可能要在退役后生活无着去搓澡,更何况是举国体制万里挑一再严格训练再看时运给不给机会的却落败的非奥运选手们。

image

王濛因为冬奥解说再度走红时就说过,自己想做为退役运动员做个MCN公司,因为这个人群退役后的出路是个问题:“不单单只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还有一部分你看不见的无名之辈,他们也是运动员,他们也从事了这个项目十年之久,只不过他们也是要面临着进入社会再就业。”这种想法在当年被称为“格局打开”。但像王濛这样能成功转型的退役运动员是极少数,她能帮助的运动员也是有限的。

image

image

除了受伤那次被报道之外,吴柳芳的人生轨迹少有人关注。管晨辰平衡木奥运摘金之后,有少许舆论注意到吴柳芳已经退役,但注意她的理由是,她是美女体操运动员。

image

关注度就是如此残酷,长得漂亮得到的关注还是比其他早早退役的运动员更多些。

怒怼吴柳芳的管晨辰称,根据自己的了解,吴柳芳有安排的工作:“她的路本是光明的,是她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image

不管吴柳芳是不是有当老师(网传“可分配教师编”)的机会没去,她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生计问题是她自己在面对。怎么能确认她在多年训练生涯几乎是令人灰心之后被“分配”“指派”的路,就是一条“光明的路”?

image

东京奥运夺金时,管晨辰的“袋鼠摇”动作一度引发热议。17岁的她回应是自己喜欢就行,不需要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时这些信息都会被解读为“新一代年轻人真好啊又能拿金牌又保持了个性”。

image

而如今是游戏胜利者的管晨辰拿出了各种鉴定“擦边”的逻辑,吴柳芳是不是擦边“大家心里都明白”。

image

管晨辰本人也被质疑跳的舞是“擦边”,她本人也一样签约了MCN,一样在发布跳舞视频。

image

这位奥运冠军的回答是,我跳的舞都是审核过的所以不可能是擦边。

image

这种傲慢和顺着权力走的逻辑令人遗憾。可是在一个“只有赢才是对”“输了就什么都不是”的竞争环境里培养出的赢家,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也并不奇怪。

有关部门在新闻里回答“领导正在研究怎么处理和解决”退役运动员的抖音账号问题。很想知道,退役了,连上网穿什么衣服能发什么样的跳舞视频也要管吗?

image

反对“举国体制”的意见提了多年。近几年新一代奥运观众成长起来,这种讨论反而变少了。除了大环境在变化之外,小环境里,饭圈有一种慕强潜意识,和奥运一结合,金牌/奖牌是圈粉点,在此之上如有外表、有梗的加持因素,运动员更容易成为一个明星人物。当然,倪夏莲这样(实际上不是中国队选手也不可能赢中国队)的松弛阿姨会让人们感叹运动本身是多么美好,但总的来说这并不指向对“举国体制”的怀疑。中国奥运代表队有很多长期优势项目是商业化程度不够高的项目,但金牌选手在社交网络发酵下迅速明星化似乎又掩盖了这个系统性的问题,只剩下“艰苦训练终成正果”这一种叙事。

偶然看到非常具体的“艰苦训练”画面,心疼。

image

尤其是贫困的孩子通过运动员这条路改变命运后,更苦涩的问题不知道从何谈起。如果追问这样的孩子是不是没有了童年和更完整的学校教育,答案是这样的孩子可能本来也没有童年更可能彻底上不了学。

理想的情况是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童年和基础教育,如有兴趣业余积极锻炼最好,运动员生涯的前途通过商业化来买单。商业化大众化越充分的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越容易。

然而不理想的情况随处可见。除了国内有对举国体制的质疑,实际上在国外奥运选手也在OnlyFans“擦边”谋生。

经济困境迫使大批奥运选手通过OnlyFans(以色情内容著称的平台)出售身体图片,以维持他们在奥运赛场上的梦想。在他们为生计苦苦挣扎之际,奥运资助体系的缺陷被聚焦,监督组织称该体系“破碎”,多数选手“连房租都难以支付”。

Jack Laugher,以及其他现役和前奥运选手——新西兰赛艇选手Robbie Manson、加拿大撑杆跳选手Alysha Newman、德国跳水选手Timo Barthel、墨西哥跳水选手Diego Belleza Isaias和澳大利亚首位公开出柜的奥运金牌得主Matthew Mitcham——都通过OnlyFans找到了其他资助未能提供的财务稳定。

“奥运会运动的整个资助模式已经破碎。IOC每年创收超过17亿美元,却拒绝向参赛的运动员支付报酬。” 

美联社采访了多位运动员,他们证实自己不得不自费参加奥运会。大多数运动员却在为承担全球舞台上的竞争成本而苦苦挣扎。

这些成本包括教练费、物理治疗费和设备费,每月数千美元,还有基本的生活开销。一些代表团为训练提供资助,而运动员则需自行支付医疗费用和日常开销。另一些代表团则要求运动员自费承担所有费用。奥运选手通常只能获得一到两张亲友票,这迫使他们自费购买额外的票,让家人可以观看他们的比赛。

美联社:转战OnlyFans谋生的奥运选手们(煎蛋翻译版本)

如果不是吴柳芳忽然陷入争议,被淘汰掉的那些选手、哪怕是得到金牌也没有商业价值的选手,究竟要如何生活,这个议题会更加被人遗忘。

二、鉴“擦”

关于“擦边”或“软色情”,首先这决不能变成一种“好女人”与否的鉴定。一旦开始就没有休止。如果露出胸部的衣服算“擦边”,那么紧身的运动服算不算“擦边”?如果跳舞时性感算擦边,那么怎样行为才算“抑制性感”而免于被攻击“擦边”?

我明白女性朋友身在一个重重凝视和围猎的环境中充满不适和不安全感,但攻击一个女性的个体选择,不但本末倒置,也在无形中助长荡妇羞辱。

浙江共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发了一篇推文,细数吴柳芳参加过的公益活动。有网友说,她是个好人,所以不能攻击她。

image

她热心公益很棒。

但是又想说,她有没有热心公益这个优点,也不能因为鉴“擦”去攻击她。

不要鉴“擦”。

色情产业是否存在不是由女性是否会参与而决定的。或者说,性欲相关消费会永远存在。

这是一个对女性极尽围剿的社会环境。每个女儿都能有跟儿子一样的受教育和财产继承权吗?一个家庭面对贫困的时候,很多父母更倾向于用女儿去换资源,或许以强制她结婚的方式,或许以更残酷的方式。女性进入一个身体和精神可能被剥削的工作,是自己的选择,还是稀里糊涂的,还是被强迫的?

而男性不会面对这样的环境。

男人消费女人那么理所应当,女人消费男人只是口号。

当“擦边”这个词和男人结合在一起,立刻就成了褒义词。“擦边男”意味着他身材好还积极向女性展示,下一个赞美可能就是“男菩萨”。

就像“小三”,默认是女小三,罪不容诛理应即刻沉塘。如果加了个男字,“男小三”,那就是背德感拉满当代大情圣。女演员演小三上升本人看了她就烦。男演员演小三好棒好带感开辟新赛道多多益善。

平台禁止用户关注吴柳芳,构成的是对吴柳芳的审判:你这个女人道德有问题,不宜再被关注了。

而那些在各种社交平台里对女性释放污言秽语的男人、随口给女人造黄谣的男人、单方面给眼中所有女人标价的男人、吹嘘“买老婆”这种人口贩运和强奸行为的男人,他们被处罚过吗?

image

三、双重标准

反对性保守的人习惯这样回溯:当中国女演员可以穿泳衣上封面的时候,当国产电影里可以出现吻戏或性爱场面的时候,当女孩们都在穿吊带的时候,我们的社会逐渐开放着。

这诚然是事实,但是这几年也有女孩提出这种疑问:为什么男人在鼓吹女人性解放的时候反应最为积极?高铁不让卖卫生巾他们会支持吗?男女都休产假他们会支持吗?男女同工同酬他们会支持吗?男人不可降分录取他们会支持吗?他们在家能参与家务劳动吗?跟自己的姐妹平分继承权他们愿意吗?

有意或无意,男人的确在支持女人性解放的时候声音最大。

乍一看,谁都可以性解放,似乎没问题。

问题是在目前的任何一种语境下,更自由的都是男人。

上文已经说过,色情消费中男女位置是不一样的。而消费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男人消费女性色情,是侵略的、碾压的、羞辱的、强迫的。消费之、贬低之、践踏之。这社会让男人消费女性如此丝滑,以至于他们站在大街上看到女人取快递都要造黄谣,看到女人的照片就立刻开始毫不收敛的语言骚扰。

女人消费男性色情,那根本不能算是消费色情。男人有个肌肉,就算女人消费了。女人试图“消费男色”,赞美之、供奉之、托举之,希望他事业更高,希望他咖位更大。没有人造谣他,只会美化他萌萌的蠢蠢的可爱的无害的,也许他生活里恰恰就是给女人造黄谣的男人。

男人消费女性色情,有那么多的产品,那么多符号,性化了一个又一个职业。可最终承担道德审判的是女性,女性选择什么样的着装,都可能变成此人品行不端的判断标准。

女人消费男性色情有这种体系吗?只有仰望。对着霸道总裁是仰望,对着英俊医生是仰望,对着柔弱少年是怜爱里加仰望。可观赏的男性肉体立刻与他的美德相连——他自律勤奋克制。男人穿任何衣服都不需要被审判他是否动机不纯。

性解放当然是社会开放的一种标记。可是,男人的身体是永远自由的。所谓自由,是社会保守的时候他们也能光膀子招摇过市,社会开放了他们就光膀子盯着女人看不知收敛。所谓自由,是任何身材的男人都觉得光膀子无所谓毫无羞耻,不会有男人为自己的啤酒肚抱歉。他们张牙舞爪的“自由”之态时常已经越线,地铁上把女人挤得没地方坐,路边撒尿都不需要感到羞耻。

男人歌颂性解放,举例是无可挑剔的美女性感照片,多好啊,这是自由。若有年老的或不够瘦的女性在海边着泳衣享受阳光,(大部分)男人又说,嚯这大妈,吓人。

双重标准一直存在,因而会有女人看到男人鼓吹性解放都警铃大作。

当男性不过脑子立刻说“擦边自由”的时候,当他们使用“擦边”这个词的时候,很多人并不是在反对鉴“擦”反对荡妇羞辱啊,“擦边自由”“支持擦边”“想看擦边”这样喊下来,新的荡妇羞辱或新的剥削可能已经就要来了。

但是,但是我的女性朋友们,如果你们感到不舒适,这种不舒适是可以理解的。可我们必须解析清楚这种不舒适的真正来源,且时刻要跟保守主义分开。抵抗双重标准和男凝需要的是一种更彻底的努力,而不是审判哪个女人在擦边,哪个女人在堕落。

如果是男运动员擦边,还会有这些事吗?女人会赞美他身材好退役后也做了跳舞博主,男人不会相互攻击谁在擦边。

还想说一件事是,无论是娱乐新闻或社会新闻,无论在任何圈层,女性都更倾向于相互规训,相互提出道德标准并警惕“坏道德”的出现。有人把这概括为“女人之间就喜欢争斗”或“女人就是斤斤计较”“女人自己都在打架还说什么girls help girls”。这种结论是不对的。因为女性是普遍失权的。失权的群体才更渴望通过遵守某一种规范来证明自己是好人,更渴望在主张某一种道德标准里因为自己是此种道德的排头兵而获得认同和自我肯定。最典型的就是在“爱国”“抵制某某”的各种标准里,也是饭圈女比男球迷这样的群体更主动去自我约束自我限制自我纠正。

吴柳芳是一个未能走上最高领奖台的运动员重新面对自己人生的运动员。她也是一个被反复凝视被挑剔的女运动员。

这是一个体育故事,也是一个性别故事。

事实如此:性解放了,也会性剥削女人;社会保守了,圈住的还是女人。

但是对于女性而言,当然需要的是更多解放,而非把“保护”误变成“保守”。解放包括身体自主权,包括性感和释放性感的自由,也包括不美不瘦不化妆不打扮不结婚不生孩子的自由。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是最重要的。

讨论问题有多个角度,但至少从不要挑剔女人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