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评论|何清涟:芬华已逝,余芳长存——悼念好友李江琳女士

By: 何清涟
3 January 2025 at 07:36

历史学家、杰出的当代西藏史学家李江琳女士辞世,作为她生命中最后十余年的密友,心中伤痛,无以言表。

1956年前出生的中国人,几乎算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代,这个共和国所经历的一切磨难,几乎都化为我们这代人的苦难与创伤。人类历史上,有的人是将他们的伤痛化为哲学,有的人是将他们的富足化为哲学。我与江琳虽然出身截然不同,她来自红色家庭,我出生于中医世家,但在文革之后都经历了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也都是通过文革后恢复高考改变了人生命运。当我们在20多岁之时进入大学之时,社会化过程已经完成,因此注定都只能将自己的伤痛化为哲学,尽管专业不同,但在学术求真上却并无二致。

江琳与我相识多年,但真正的交往却是从她搬到宾州后开始,其时,她思想上转为保守主义,现实中经过了人生最艰难的阶段,认识了与她相守人生后半段、相依为命的丁一夫先生。在他的支持与帮助下,对西藏问题的关注厚积薄发,进入了学术研究的井喷时期,佳作迭出,包括《1959:拉萨!——达赖喇嘛如何出走》(2010年)、《当铁鸟在天空飞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战争》(2012年)、《藏区秘行》(2014年)、《重生的观音:第三个西藏的故事》(2017年)、《智慧之海,达赖喇嘛与当代科学家的对话》(2018年,与丁一夫合著)、《一生三世:格尔登仁波切回忆录》(2021年)。

中国曾有一段西藏热,但多是游记类著作,极满足了汉地读者对西藏景地、人文的好奇心。也有一些官方著作与回忆录谈及1959年“西藏平叛”这段历史,但因为立场先行,只能算是官方表述。与之相比,江琳的书分量颇为厚重。这厚重感,一是源于历史本身的悲惨与沉重;二是缘于书写者的艰辛付出。自2004年她在法拉盛图书馆主持汉西藏文化交流会之后,她就立志要研究这段被沉埋的历史。其时,亲历1959之后西藏痛史的各阶层人士还有人健在,为了不错过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2007年以后的十余年中,她几乎每年都要走访印度达兰萨拉。期间她在夫君老丁的陪伴之下,走访了色拉寺和尼泊尔流亡藏人居住地,采访300多人。积攒了大量一手资料后,为了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在自己手无余钱的情况下,于2009年辞去在图书馆的稳定工作,专心从事西藏史的研究写作,为国际西藏史学界贡献了数本功力扎实、直面历史真实的著作。

中国历史学源远流长,能列入良史的著作要求有三,史识、史德、史才。江琳所著《1959:拉萨!——达赖喇嘛如何出走》(Tibet in Agony: Lhasa 1959)、《当铁鸟在天空飞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战争》(When the Iron Bird Flies | China’s Secret War in Tibet)这两本,足称“良史”。在西藏史研究领域当中,只要涉及这段历史,将成为两本无法绕过的界碑式著作。作为一位学者,一生能够留下这类著作,当无遗憾。这两本书,已经分别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与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

西藏史我在国内就已经有所涉猎,无论是官史还是达兰萨拉版本,都曾读过,读后总觉得是同一事件两种述说,难称信史。我认真研读过江琳这两本著作,仅从史料方面来说,她已经做到这个领域前人所未达之境界:既有她数年“抢救”的历史记忆,又有中共翔实的文献资料,还有世界西藏史研究方面的记载。同一事件的述说,她比对过多种版本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只要不带偏见,在读过她的书之后,很自然地就会被她的书说服。如果说王力雄的《天葬:西藏的命运》是将西藏问题带入中文世界,那么李江琳的《1959:拉萨!——达赖喇嘛如何出走》、《当铁鸟在天空飞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战争》,为世界呈现的则这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让读者明白了西藏问题的冤孽结究竟如何结成。

在研究方法上,我与她足称知音。她曾说过,“我研究西藏,发现我们的研究方法相同,都是先从资料的全面搜集入手,比对后,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出结论,这与我们两人都有过历史专业训练有关”。我想了一下,确实如此,因为我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也是先重在资料的全面搜集,哪怕是对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这么一个不容易出歧见的问题,我也会参考中美两国相关数据,在文中做出说明,其余复杂一点的数据比对,当然更是不嫌劳烦。也正因此,我们相互能够理解对方研究的价值何在。

近年来,在西藏史研究告一段落之后,鉴于对美国左祸横行之害,她开始阅读大量“1968人”的回忆录与著作,并做了不少笔记,希望将“体制内新长征”(Long march through the institutions)这一过程梳理清楚,在此基础上做分析研究,对美国左祸形成溯源。我着重于研究近十余年的美国左祸,因此,颇多共同语言,在推上就美国进步主义危害的互动,为部分推友所熟知。不过,这只是她的一个阶段性研究目标,更长远的研究是对中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她搜集到不少资料,准备在十年之内慢慢研究。

江琳是位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特别愿意与朋友分享一切美好物事。当她离开纽约的喧嚣搬到宾州的Arlington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独立的小花园。交换花草及养植心得,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两家的种植区分别是Zone 6的A区与B区,适宜种植的物种有很多相同,互赠的结果是两家不少花草相同,比如芍药、蓝木槿、腊梅、玫瑰、丁香、薰衣草等,区别是她重“色”,园中花团锦簇,煞是好看;我重香味,无香的花不种。我家新居是从无到有,种下两株红梅,她家已经无地种树,近几年红梅花开,如果她正巧在开花时节来我家,少不得折梅而归。我们的共同愿望是:远离城市,在郊区半隐,做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闲来养花弄草,烹制美食,丰富生活,逢节假日相聚,以飨亲友。她用芍药花瓣做的糕点,精致美观,品后齿颊留香。

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江琳从2023年8月初迁居千里之外的乔治亚州,为搬家整整劳累了几个月,待收拾完新居的树林与花草,已经精疲力竭,终于在12月份开始生病,经医生确诊是癌症且是晚期。2024年这一年,是她与老丁人生最艰难的一年。我基本每周与她通信,一道经历希望、失望、再求治、再看到希望的情绪波折。11月25日接到她的来信,谈及病情之后附上这句“此生还算圆满幸运精彩,有爱我的丈夫,有亲密的朋友,无悔无憾”。闻听此语,顿觉她可能病情恶化,我打算抽出时间在节日期间去看她。12月4日,她在来信中写道“我希望你们记住我们最后见面时我的样子,所以,我们今生不会再见了。你和晓农一定要好好生活,适当的时候完全退休,不要太关注时事世事”。最后这句简单的话,内蕴实在太过丰富。由于美国进步主义左祸横行,世界巨变,在美国的华人家庭,宛如再经历一次中国文革时期的观点分裂。我们这辈人经历过中国毛泽东时代身份政治与高压政治的痛苦折磨,来到美国奋斗,安身立命之余,晚年但求无忧无虑、无病无灾,侍花弄草的一份闲适,但时代波涛汹涌,惊云密布,只要真正关心美国国运及世界未来,心情轻松者实在不多。12月24日平安夜终于传来她离世的消息,我与晓农、北明郑义伉俪及纽约张菁等几位老友,只能远行千里为她送别。回到家中,处处见她多年来馈赠的盆栽及各种物品,睹物思人,难免伤情。

江琳,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过客,愿你还归道山,从此了无牵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视频截图/RFA

历史学家、杰出的当代西藏史学家李江琳

评论|何清涟:中国经济2025--摸着石头过河

By: 何清涟
27 December 2024 at 23:27

每逢年终,预测次年中国经济增速及大势是中外经济界热衷之事。但今年不同,尽管中国政府、IMF等仍然在预测,但中国民间声音却因当局整肃首席经济学家事件而消声,不再“妄议”中国经济。但凡对中国经济稍有研究的人都明白,影响中国经济的两件大事正在同时发生,一是中国政府正在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希望阻止经济下滑,国际社会称之为螺旋式通缩(这名词是否噱头待议)。二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以风雷之势表达的将向中国以及墨西哥(中国转口贸易的重镇)加征高关税,这两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导致202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极不确定,注定要“摸着石头过河”,目前显露的有三块河中巨石:

中美科技战的2025将蔓延燃烧

中美两国围绕数字技术展开激烈竞争。路透社这么概括这场竞争:成为云服务基地的是数据中心。半导体芯片就是数据的“化身”。这里存在世界各国展开激烈争夺的半导体竞争的本质。因为即使无法捕获虚拟空间中无形的数据,如果利用存在于物理空间中的半导体,就可以对贸易实施管理,对工厂加以控制。

中国为了应对与美国的竞争,正在亚洲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截至2021年的估算显示,中国的服务器机房的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2022年2月,中国政府启动了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国家项目“东数西算”工程。计划推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东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分散到甘肃、内蒙古、贵州和宁夏等各地,据说这些远离沿海地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在军事上更容易防守。

日经新闻称,无论是美国的五大科技企业GAFAM(谷歌、苹果、Meta、亚马逊和微软)的服务,还是中国推进的“东数西算”工程,如果没有先进的半导体都无法实现。也不可能开发出尖端的AI。正因如此,世界各国才将半导体定位为战略物资,竭尽全力在国家层面加以管理。美国政府为了防止半导体产品和技术流向中国,建立了很高的出口管制壁垒。如流水般源源不断注入补贴的不仅仅是美国。还有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EU)各国,还有英国和印度,以及以新加坡为首的东盟(ASEAN)各国。台湾、韩国和日本想要实现的目标也都相同,各国和地区之间还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但有个趋势是明显的:当芯片生产被列为政府管制的战略特质时,企业渐渐失去自由度。

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与Bernstein的数据显示,在当前的中美芯片战中,美国在最尖端技术方面明显占据上风。但在成熟制程芯片赛道,中国可能正在获得优势。鉴于美国国内认为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墙”,即对有限数量的先进技术实施严格限制不太成功,特朗普政府在芯片战上极有可能改变政策,因此,中美科技战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得看特朗普1月20日正式就职之后推出什么政策。

中国制造业的瓶颈问题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2024报告显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到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占比将上升至45%,西方发达国家加起来为38%。

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之后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对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力装备这三个领域、曾被《中国制造2025》计划列为重点的10个尖端行业进行投资,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从“投资+住房+出口”驱动转变为“内需+制造业+碳中和驱动”,这个长期的结构转型中不少劳密型企业死亡,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但中国方面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目前只是制造业大国,并非制造业强国,正处在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不少短板需要克服。

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业主要产业存在短板的分析,中国当前产业基础的薄弱环节聚焦于“五基”: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工业软件、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和平台(五基)。造成这种进口依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研究投入限制、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等。

另一个需要克服的短板则是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仍然较低。2020年,中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的23.2%和欧盟的14.2%。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分析,到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将需要900万人才,而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450万。

这两大短板要克服,并非一朝一夕,还有重要的国际环境因素起作用。

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将成为“技术创新”?

特朗普的MAGA大业,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重振美国制造业,向中国与墨西哥加征关税,就是要逼迫制造业流向美国本土。自奥巴马时代起,美国历届政府都把制造业回归本土作为其经济政策的关键部分。奥巴马政府推行的“再工业化”计划,特朗普政府的“制造业回归美国”计划,以及拜登政府的“制造业复兴政策”,虽然在策略和措施上各有侧重,但其根本目标一致,振兴美国制造业。

拜登政府大量启动基础设施投资,2021年中之后美国制造业建筑经历了快速上升,并在2022年3月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增速在2023年二季度达到峰值。通常来说,建筑投资的高峰期之后会迎来设备投资的高峰期,然而美国的工业设备投资增长并没有跟上建筑投资快速增长的步伐。但2024年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建筑投资增速有所放缓。设备投资的表现显得不温不火,与建筑投资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迹象反映出美国“制造业回流“可能并没有按预期顺利展开,美国国内的设备投资是个问题。

对这个问题,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缩写为ITIF)今年9月曾为国会撰写一份长报告,标题为《中国正迅速成为先进产业的领先创新者》(China Is Rapidly Becoming a Leading Innovator in Advanced Industries ),该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尚未取得总体领先,但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而在其他许多领域,中国企业很可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赶上或超过西方企业。而美国关注中国问题的政策专家中,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背景,而非技术经济背景。因此,这些担忧会给叙事和议程带来影响。例如,限制中国进口的主导论点几乎总是关于安全,而不是保护美国的技术经济能力。

该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权威人士、专家和政策制定者将气候变化和减少不平等——而不是中国——视为当今的生存挑战。此外,即使是那些认识到中国威胁的人,也会默认加倍支持资本主义和美国制度。我们需要明白,这个体系未能应对中国挑战。现在是时候接受现实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创新体系虽然并不完美,但比美国以前所理解的要强大得多,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美国效仿。”

报告撰写者指出,为了实施这些政策,美国应该采取适合当前生存竞争的“国家实力资本主义”。政府必须确定对国家实力至关重要的关键领域,并进行充分投资以赢得技术经济战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应该创建五个工业研究机构、一个“竞争力高级研究计划局”和一个工业发展银行;将研究和实验税收抵免增加三倍;并为资本设备提供为期七年的折扣期。

这个报告发表在9月,有些看法很有见地。民主党政府如果继续当政,不大可能放弃气候教;但特朗普政府2.0会接受,只是巨额债务会影响政府的投入规模与时间。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判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流向,上述三块石头都有影响,但现在没有一块的影响力可以确定。而中国政府能够主动做的,就是尽力克服自身的短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路透社

每逢年终,预测次年中国经济增速及大势是中外经济界热衷之事;图为广东深圳龙岗人才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