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深涵说|司法局的了不起?

By: elijah
31 March 2025 at 22:10

img

"北京欢迎你,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我记得歌词是这么唱的啊,没听说过司法局的就了不起啊。

1

记住这“当代寓言故事”里,四大金句。

江西周公子:“我怕你会读书嘛,名校研究生都别想那么容易进我单位。这个人当年仗着自己会读书,看不起我们这种靠父母的,分分钟教他做人。”

成都牵手门董思槿:“我的起点是别人一辈子的终点。”

苏州许可馨:“能走到今天,一靠爸妈的钱和人脉,二靠苏州的平台和资源,个人努力跟这些比起来,不值一提。”

深圳北极鲶鱼钟小姐:“我家那么多钱,都是韭菜供的。”

好好读书,天天向上,老实本分,天道酬勤,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img

2

只怪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太多了。

3月29日,山西省高平市。

一起简单的交通纠纷,两辆车抢一条道,堵在了一起,男司机这边先倒车,女司机那边手机拿起来开始拍视频。

意思很简单,“你得先让我走”。

CDT 档案卡
标题:司法局的了不起?
作者:深涵
发表日期:2025.3.31
来源:微信公众号“深涵说”
主题归类:中国体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没有剐蹭,没有碰撞,没有交通事故,两人就这样吵了几句,也倒车让了,这事就算翻篇了吧?

第一波,女司机在朋友圈骂男车主。

骂完了不解气。

女司机还找到了男车主的网络社交平台账号,再次对他进行留言辱骂。

男车主不爽了,报警。

第二波,两人到了警察局。

女司机继续辱骂男车主,警察调解未果,让女司机道歉,女司机不肯。

警察告知男车主,“对方拒绝道歉,你可以向法院起诉她,要求道歉。”

第三波,女车主再次给男司机社交平台发私信辱骂,“你敢别我车,不给我道歉,我是司法局的,遇事不怕事,你个外地来的,网上讨饭吃。”

冷知识,当你干不过一个泼妇,斗不过一个司法局的人,怎么办?

那就把事情闹大了,“司法局、外地人、讨饭的”,这些字眼足以引起公愤。

互联网时代,热搜是个好东西。

第四波。

警察调解未果,对方不肯道歉,继续追着辱骂,男车主忍无可忍,把女子骂人的语录发到了网上。

“司法局的不怕事”,瞬间点燃了舆论风波。

第五波。

鉴于舆情热议,由于网友骂街,因为引起公愤,此事终于逼得当地司法局出来走两步了:

“确系我局工作人员,目前已对其停职处理。”

热搜真是个好东西啊!

img

3

3月29日,东莞市。

“一女子与人抢车位时发生了争吵,并宣称自己是正军级干部退休,扬言“市长省长都得给我面子”,还威胁对方“去派出所battle一下,高低给你治出尿来”……

结果派出所来了处理,称已按正常程序处理,该女子并非正军级。

img

这年头,出门在外,开车上路,“祥子和闰土都快吓出尿了。”

走个道,遇到的是“司法局”的,倒车给她让路,还被一顿骂;

停个车,遇到的是“正军级”的,市长省长都得给她面子的。

盲猜一波,这女的不是正军级的,但家里人,没准真有“正军级”的。

参照南昌找鱼尾事件,女的肯定不是鱼尾,但没准真认识叫鱼尾的“大人物”。

嗨,这年头,谁还不认识两三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了。

我的发小,莽村二狗,还给市长家属大院,当过保安呢。

所以啊,祁厅长不会在外面装B嚣张一个劲地咋呼,但是祁厅长的发小,他老家农村的狗,一定会狗仗人势的嚣张。

穿上制服,和穿上制服的搭上了关系,都有同一种荣誉归属感。

“我是权力代表了,我是权力代表的旁门分支了,我和普通人不一样了。”

路你得给我让,停车位你不能和我抢,我可以插队你不行。

2020年9月1日,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边境。

一名民警在界碑围栏里给两名女子拍照,合影背景是满洲里口岸界碑,但拍完照后却阻止其他游客进入。

进入界碑护栏拍照,引发景区游客质疑。

“这里有护栏,都不让进,为啥她俩可以进?”

游客质疑后,被该民警告知:这里不让进,但拍照这位是我妈。

哦,民警的妈可以进入护栏,普通游客的妈,就进不了护栏。

大哥,原来这就是惊喜啊,我说大G怎么就开进了故宫呢?

难怪那些有钱的、穷苦的、当老板的、打工的,最后都要告诉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考公入编出人头地呢。

两千年了,竹门木门,门阀士族,贩夫走卒,都在做同一个梦。

一千只羊群在燃烧|人均范进的时代,公务员之下,已经没有正经职业了

26 March 2025 at 06:43
CDT 档案卡
标题:人均范进的时代,公务员之下,已经没有正经职业了
作者: 朝西梨
发表日期:2025.3.25
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千只羊群在燃烧”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主题归类:大学生就业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央视新闻去年曾报道:2025全国返乡入乡创业者有望超1500万人。

《返乡入乡》《有望》——论语言素养,还得看权威机构,抛开事实不谈,回家种地怎么能不算《创业》呢。

但现在看来,1500万可能有点保守了。春节才刚过,全国各地竟兴起“返乡潮”:江浙沪民工滞留30w、广州返乡潮堪比春运、招二十来二百、近70%农民工无工可打…(具体可在短视频平台搜一下)

与此同时,刚结束的“23省联考”也迎来了一波“逆势增长”:报考人数超530万(计划招录16.6万),其中甘肃报考19.27万,较去年增长34%,湖南参考29.4万,较去年增长56%…大胆预计明年有望超过700万。

因为得益于22年的大扩招,26届毕业生数量将增长 30 多万!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期简单聊一个现象,就是大众对“体制身份”,已经执着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得益于同行的衬托,原地踏步也是大幅进步,无论是长辈间的攀比还是相亲市场的估价,铁饭碗工作已经一改往年“学历低、不上进者才会报考”的刻板标签,成为最有实力的加分项。

相比之下,程序员、律师、高校青椒、医生…这些原本“光鲜亮丽”的职业,似乎不是低薪内卷就是裁员,早已被贬得一无是处,在哪

但以风评下降最为厉害的程序员为例,并不是到了35岁就一定会被裁员,也并非人均996(体制内某些岗加班也很严重),相比之下就业面不要太广,不买房的话被裁前可能连养老金都能攒够…

(卷大厂当然不容易,但当下的春秋招牛马市场,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专业,就是更好找工作、薪资也更高)

除了少数能回家做“全职儿女”的幸运儿,这两年没找到合适工作的待业毕业生,大部分可能都在备考公务员,过着与社会完全脱节的日子——仅豆瓣这种小众平台就聚集了几十万备考者,很多原本悠闲自在、文艺气息浓厚的小组,现在的日常话题“除了跳槽就是考公”。

考公同学间安慰人的永恒话术是,“考得次数多了,上岸就是必然”。但这显然不可能,就算低到30:1的报录比,依然意味着剩下那29个同学无论多努力,终究只是炮灰,二战到明年境况更惨,应届生的脑子更好用,刷行测真的会把人刷笨…

为什么职业歧视这么严重,为什么对体制又如此着迷…几百人竞争一个离家也不算很近的县镇岗,报高额培训班、牺牲生活体验,图什么呢。

按照中式幽默的逻辑,图的大概是某种“预制人生”,更稳定的工作带来更高的社会地位,更高的社会地位带来更优先的择偶权,更优质的伴侣带来更优质的子女…

考公的同学可能更多是出于无奈、没得选,但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Offer,竞争压力也不至于这么恐怖,在绝对的录取比例面前,一切努力最终都是自我感动的笑话。

从社会整体来看,仅用二三十万个岗位就稳住了近千万的年轻人的做法,无疑是社会工程的壮举,但换个角度,一个遍地范进、对稳定趋之若鹜的社会,大概率会走向固化和畸形。

最近对职业歧视的感受,真的有点深刻,但对于很多专业来说,除了考公又没有更好的出路。

作者——芬尼根守夜人▍

排版——鲸丛 ▍

往期付费内容如下点击

【万圣节,是什么洪水猛兽吗】

【唯一有效的申冤手段,正在被消失】

【辅导员:参与夜骑的大学生,这辈子都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