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2025年暑假记事

31 August 2025 at 00:00

今天是8月31日,这个暑假就这样结束了,本来打算和朋友一起去一趟新疆和西藏自驾游,因为其它的事情走不开,只好作罢。

基本上在家陪娃,还带孩子回了一趟老家一周,顺便带他们去了一趟井冈山游玩。这海拔1000米的井冈山夏天是真凉快,晚上甚至可以不开空调。从售票处不用排队的情况来看,至少来井冈山的游客不是很多,晚上逛镇中心的时候,也发现中老年人居多。

值得点赞的是,井冈山景区今年对广东游客实行半价,且允许游客在整个景区自驾,不用坐他们的大巴车,游玩的体验是好了很多,感受到了井冈山景区的诚意。未来年纪大了,考虑每年暑假到类似这种地方住它一两个月。

惊喜的是,在农村老家看到了漫天星空,以及浅浅的银河系。那天夜晚带孩子回村子的路上,看到漆黑的道路前方是灿烂的星空,我于是把车停下来熄火,大家观看夜空。回去后孩子拿起相机,找到一个没有灯光污染的地方拍起了星空,这种低海拔的地方能望到这样的星空,实属幸运。遥望星空,一切都显得渺小……

galaxy

此外,阅读完了《爱因斯坦传》、《货币的非国家化》两本书,阅读完毕,敬佩前人的智慧,很多的问题,以前的人已经遇到过,我只是不知道罢了。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

新的学期,重新出发。

我的认知突围:从文字信徒到多媒体拥趸?

31 March 2025 at 00:00

土木坛子

每个人心中的成见,都是一座大山。

作为一个多年来以文字为创作载体的老博主,我曾深深地热爱文字,因为它简单、便捷,便于检索、保存和传递。相较之下,声音、图片乃至视频似乎总显得冗长而繁琐。阅读文字,信息传达得更为高效,而视频播放时需要调速来提高效率——毕竟,语言的语速远不如阅读的速度快,使得我们在主动控制上的感觉相对薄弱。

我也曾见过一些极端的文字控,他们甚至对带格式的文字嗤之以鼻,唯独钟情于最纯粹的文本文字,简洁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可是,当我们看到如今各种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的流行,显而易见,视频形式正以其独特魅力俘获大众的心。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字模式的一种挑战。

回想上一次阅读《乔布斯传》时,我惊叹于80年代乔布斯如何通过图形界面改变电脑的使用体验。当时,IBM等厂商仍然坚持命令行文字的操作模式,部分原因在于硬件配置限制了图形化处理的可能性。而到了今天,我们看到大多数用户更依赖于直观、友好的图形界面——无论是Windows还是苹果系统,都证明了图形界面的巨大优势(虽然Linux命令行流行于服务器领域)。或许我曾对自己固守的习惯过于执着,成长意味着要敢于对那些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坚持进行选择性放弃。

不可否认,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需要我们在海量内容中慧眼识珠。事实上,优秀的视频作品也不在少数,它们直观、信息密度高,甚至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能迅速传递到每个角落。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些优质视频内容同样可以被智能识别、总结和检索。或许,我只是不曾及时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如今,我终于意识到,是时候放下对视频创作、展示、传输与保存信息的偏见了。现代硬件、高速网络和先进搜索引擎技术已足以应对视频和图片信息的处理。未来,或许我们还会见到结合气味、触觉的多感官信息传递方式,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及时更新自己的固有观念,勇敢地拥抱变化,让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是我对自己的忠告。

我为什么要去西藏自驾游?

14 February 2025 at 00:00

西藏

2025年春节前夕,我自驾游去了一趟西藏。我为什么要去西藏自驾游?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很保守,厌恶风险。因此,此前当C大哥三番五次邀请我去西藏自驾游的时候,我都婉拒了之。

芒格说:

“我只想知道我会在哪里死,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去那里 。”

我有限的经验告诉我,西藏冬季自驾游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但是,在我上次提到办理边防证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去西藏自驾游。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首先,我在我最近一次过生日时,审视自己,中年的我是不是已经缺乏激情?我便对朋友们说,2025年,我要做出一些改变。其实就是下定决心在寒假跟着C大哥去西藏自驾游。

于是我去理了一个寸头,是为了减少在西藏洗头的次数,也减少了剧烈运动,以防进藏前身体感冒。

其次,我觉得各方条件也比较成熟。

  • 车子是全新的进藏神车——坦克300。

  • C大哥是一个老司机,穿越过西藏的无人区,本次包含丙察察路段的滇藏路线已经自驾走过一次。

  • 加入此次自驾游的W姐已经拥有11次进藏经验,她为我们做的准备工作很充分,氧气瓶、冰爪、防滑链、补胎胶、葡萄糖等等物资应有尽有,甚至连速效救心丸都帮我们带了。

  • 网上查到目的地区的天气似乎也会不错。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那就大胆体验一下祖国的山河吧,毕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屋脊。

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办理边防证的经验

11 January 2025 at 00:00

边防证

边防证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广东这边粤省事小程序上就叫作边防证)。我最近因为要去边境地区自驾游,所以也去办理了这个证件,同行的朋友也分别办理过,省内省外的情况都有。

1999年9月4日,公安部令第42号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国家在陆地边境地区划定边境管理区(含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简称边境通行证)验查管理制度。”“凡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均适用本办法。”

去西藏和新疆的某些地方也需要办理边防证,目的估计是为了在出发前筛查人员,同时也能控制一下人数,就像去香港和澳门需要办理港澳通行证一样。

办理此证方法不难,直接下载一张官方表格: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申请表(含填写要点,广州市有单独的表格),填写好后,带上两张一寸的照片,到政务中心去办理。一般要在各地的政务公众号或者APP上预约。

建议办理之前电话咨询一下,因为各地的政策略有不同。像户口在佛山的话,拿着填好的表格、带上身份证和2张照片,去政务中心不到五分钟就当场拿到证了,服务免费。

但广州就不一样,还需要到当地派出所盖上无犯罪证明的章,明显要复杂一些。

而湖南那边可以在小程序上办理,但未必一定会通过。去我老家户籍所在地的小县城办理,行政服务中心正常速度是从收到资料要3个工作日才能拿到证——但当场说明情况也可以加急办理。

如果不是户籍所在地,比如学生在外地读书,有居住证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办理的,不过每个人和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最靠谱的方法还是要到窗口或者政府的电话咨询为准。毕竟网上的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

顺便一提,其实深圳和珠海这些地方以前也需要边防证,从2014年才彻底开始不需要边防证,但进入深圳沙头角附近的中英街和珠海茂盛围附近的珠澳跨境工业区则依旧需要边防证。

回归真实,祛魅人生

16 May 2024 at 00:00

镜子里的苹果

不久前,有一个房地产商做活动,请我去做一个关于教育方面的讲座。用的宣传标语都是“大咖驾到”字眼形容我,我其实很反感这样的词语,但销售们向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能无奈人家这样的营销宣传。

等我给观众们汇报时,时间交给了我,我特意在介绍完自己后,专门用一页内容讲祛魅这个事情。

祛魅这个词语,在社会科学中是指在现代社会消去神秘主义(魅惑力)的表面并把文化合理化,这个概念最初由马克斯·韦伯借用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理论来描述现代化、官僚化的世俗西方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自然理解能力比信仰更有价值、过程都以合理的目标为方向,与韦伯所说的“这个世界上遗留着好的迷人的花园”的传统社会相对立。

我特意对观众们声明,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绝非什么大师大咖。放在马路上,也是一个回头率为零的中年大叔。所以,把心态放好,不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太多莫名其妙的光环,反而遮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清这个真实的世界。

有心理学家就说过,祛魅其实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征,由此让人产生的认知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光环效应会让人们放大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夸大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导致盲目崇拜;也会让自己忽略自己的长处,从而产生自卑、慕强等心理。

相反,我正是因为我自己的普通,才觉得把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分享给大家或许有点意义,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才可能被借鉴,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复制。但如果听众没有这个认识前提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人家那么厉害,与我有什么关系?但这并不是真实的。

这些年来,我对这个草台班子组成的世界有时候也挺失望——当然我自己也是草台班子的一员。每当和那些所谓的精英、领导交往时,我也时常想起祛魅一词,不要自己为别人添加光环,夸大他人,从而使自己显得渺小。首先把对方当作一个正常的常人来看,如果确实有优秀的地方,再去承认和学习并不晚。

网络世界中也是一样。人生本来不需要活在比较过程中,但往往女人和别人比容貌比身材体重,男人和别人比财富权力地位。凡是比较,就有所谓的优劣,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而现在的网络世界充满太多偏激和失真的信息,无论是上面所说的容貌和财富,要么是夸大的和修改过的假象,要么是虚假捏造的信息,目的无非是为了吸引存量有限的流量和注意力。

想到祛魅,大概就不必太把它们当回事了。在讲座活动中没有办法讲这么多,但这就是我想传达给那些观众朋友的一个想法。

点点滴滴,功不唐捐

4 May 2024 at 00:00

hike

May the 4th be with you!

学校要我提供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的采访,我只好向我所带两个班级的部分学生求救:

麻烦你一件事,学校让我提供这么一个东西:“我眼里的这个班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随便说一段话给我吧(语音也行,文字我来组织,有我们的照片更好),顺便我也想知道老师这几年当你们班主任哪里做的不好……真实的就好~恭维老师没有必要啦。

我以为很难收到回复,因为他们在校外实习,也马上要毕业,不必理会我这个班主任了。没想到很快收到几个同学的回复,摘录如下。

在大学里,谭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不仅是我们专业学习上的指导者,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我看来,我的大学班主任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存在,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会用他的工作经验指引我们就业的方向。

首先,我的班主任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养。他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还有丰富的经验,还能够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他经常会在班级会议上引用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案例,让我们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实践应用。

其次,我的班主任还非常注重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他经常会在课后找我们聊天,了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给予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他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业成绩,还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是能够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让我们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

我觉得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他总是对我们很关心,无论我们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很耐心地帮助我们解决。他也很注重我们的心理健康,经常找我们谈心,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与我们的关系不止是师生,更像是朋友。这几年没有在课堂上传授我们知识成了最大的遗憾。

班主任确实是那种深深关心学生,又学识渊博的师长。他不仅在日常中细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有一次舍友牙痛的事件,他能够迅速行动,直接载去医院检查,这种行动上的关心和支持,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和安慰。而在学术方面,班主任的博学多才和耐心讲解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他都能够耐心解答,让我受益良多。这不仅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也彰显了他对学生的负责和关心。总的来说,班主任是一位既关心学生生活,又注重学术指导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他的存在无疑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我刚开始以为这位同学是用AI编写的,后来一问才想起确实有送学生去医院这回事,那是疫情期间,只好自己开车送学生去医院。后来这位同学实习期间,问我水泥方面的知识,我耐心解释,学生当然没想到我对水泥方面这么懂行。

我眼里的班主任对我来说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他不仅学识渊博,耐心解答我学业上的疑惑,更在生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让我倍感温暖。他的教诲和指导,让我在大学期间收获满满,不断成长。

“亦师亦友”这个形容,我很喜欢,我和学生之间,我始终持着平等尊重的态度,职业角色上我是老师,但人格上我和学生是平等的。

谭老师是我们的良师,更像是益友。与他相处的时候如朋友般放松。他很愿意走近我们,主动为大家的成长想办法,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进步解难题。他总能妥善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们焦虑迷茫时,他会像朋友一样倾听后,以其见闻给我们分享好的经验做法。

难忘的是在寒冬里的一次徒步经历,谭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学生徒步北峡,历时将近五个半小时,这期间因为环境因素曾试过放弃,在谭老师的鼓励下,我们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前行。最后顺利完成了这次徒步活动,也让我们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这次徒步活动也成为了我们宝贵的回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这位同学一样有良师益友的感觉,并且和学生一起徒步的经历,学生的印象这么深刻。

原来和他们所经历的这些事情,我自己都快忘记了,但他们都记得很清楚,仔细回忆,我传递给他们的理念和想法,虽然当时他们似乎没有什么表示,让我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但现在来看,含蓄的他们都能感受并体会到,看来功不唐捐。这大概也符合我当年投身教育“教书育人”的初心。

唯一不足的是带了两个班,有点忙不过来,也因为各种原因,学校没能安排我这个班主任所带班级的课程,对他们只有“育人”,没有“教书”。也因此,管学生工作的年级负责人前几天亲自找到我,希望我再承担班主任工作,我满口答应,只有一个要求:一次只带一个班。

我始终认为,教书育人的事情不能和赚钱的事情相关,否则以我场外搞钱的能力,这就亏大发了。对我来讲,付出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像看到了当年一样迷茫、焦虑的自己,自我感觉意义重大,正如上面收到学生们对我的反馈,很是欣慰。

本是后山人,不做前堂客

18 March 2024 at 00:00

zen

我日常读书不过是为了消遣,顺便增长自己有限的智慧——至于财富那是智慧的副产品,没想到所读的书被文艺中年学长写进了他的故事文章《爱不释手的书》里……

学长发表前问我意见,我其实想叫他隐去我的姓名,想想也不是什么不能公开的事情,就算了……

不过分享是我愿意的,反正也不费我什么事。而我自己也正受益于分享。就像上面说的这本书《纳瓦尔宝典》,我是上次分享《穷查理宝典》书摘时,有网友在评论中提到的,我于是找来读了读,顺便分享了一下。

但除了简单文字分享之外,我并不想做太多事情。比如,昨天有朋友邀请我给他的富豪朋友们做某个热点内容的讲座,我直接回复他,抛头露脸的事情我不想做。

《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天道》)中的主人公丁元英说: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我可能更彻底:本是后山人,不做前堂客。倒不完全是“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而是渡人先渡己,只渡有缘人。

好东西值得分享,但不要指望每个人都会受益于它,大张旗鼓地宣扬,我更不愿意去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