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与随想|如果农民每月有800元养老金,农村的悲剧会少多少?

4月8日21时许,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国恩老年公寓发生火灾,截至9日凌晨,初步统计火灾共造成20人死亡。9日上午,凤凰周刊以非常快的速度发了一篇报道:《老年公寓大火背后的农村养老困局》,推荐阅读。
下面所说,没有深度可言,只是不得不说。
我之前写农民基础养老金,几乎不写农村老人如何之惨,因为这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我也不认为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主要是基于同情,这是他们应得的,我不想用同情遮蔽了亏欠。
但是,没钱的农村老人,就是很惨,各种各样的惨。
国恩老年公寓的那些老人绝不是农村境遇最差的。河北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133元/月,除此之外,报道中说,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土地流转(就是他们说的“农民有地”),每亩地年承包价200元。这家养老公寓一个月要800元,也就是说,他们的子女能按月给补贴。在中国农村,不是每个子女都有能力和意愿掏这个钱的,更惨的,是那些无人照料、独守空房的老人。
从报道中看,国恩老年公寓也绝不是最差的,“干净亮堂”,“两人一间”。相比2015年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火灾致38人死亡之后记者走访所见,附近的老年公寓有20平米摆了10张床的,也有30平米摆了13张床的,这已经要好太多。而且据家属反馈,这家公寓的老板娘人也不错,愿意帮助,照顾老人也比较用心。换言之,800元一个月,性价比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核心的问题并不是整顿一番就行了,虽然这是必要的,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些农村老人是生活最困难的,他们的孩子往往都在外地,谋生不易,如果没有兜底,各式各样的悲剧难以避免。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王桂新告诉《凤凰周刊》,“我知道在农村还有不少贫困老人有病无钱医,他们最需要的、摆在第一位的可能是吃饱一顿饭、能多活一天。”王桂新曾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农村贫困家庭的患病老人,为了不给子女增加沉重的生活负担竟快求一死,
王思思 李一鸣,公众号:冷杉RECORD老年公寓大火背后的农村养老困局
所以农村绝不是那些温铁军、贺雪峰之类的三农专家说的“缓冲器”和“蓄水池”。提到贺雪峰,想起十年前他做过“湖北农村老人自杀调查”,在媒体报道中,他说:“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等死。”然而十年过去了,他开始说这是“独特制度优势”,美其名曰“保护型城乡二元体制”:“借助农村和农业的保障与保底,中国不仅有了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器,而且有了一个防止福利陷阱的蓄水池。”
蓄水池下,多少农村老人艰于呼吸,但这些良心被狗吃了的人眼里:好一派风平浪静的农村风光!
国家推行的新农保每月只有55元,让不少老人有了盼头。“那就先不自杀了,再挺两年。”不少老人对刘燕舞说,“终于有人管我们了。”
公众号:学者荟中青报:农村老人自杀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无论是要解决农村老人现实生活的护理问题,还是生命的价值感,每个月有几百上千元的基础养老金,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某些三农学者所说的,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这样的声音不仅会成为政策制定的噪音,更是煽动大众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破坏性因素。”这跟所谓“福利陷阱”更是八杆子都打不着:体制内退休金一个月大几千上万,你不说“福利陷阱”,把农民基础养老金从不到两百提高到八百块,就要警惕“福利陷阱”了?
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是其他办法的前提和基础。老人每个月有近千元的养老金,自然不会觉得自己是累赘,如果身体健康,能照顾自己,在农村已经勉强够用;如果要住养老院,子女再补贴一些,护理质量就能上一个台阶。中国式三农学者永远不明白市场的神奇和伟大,它不需要你去创新,市场的参与者比所谓的专家学者聪明一万倍。
我不是说提高了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就可以防止出现国恩老年公寓这样的悲剧,这个悲剧有其特殊性。但它可以提醒我们去关注农村老人的生存状态,如果不是一场大火烧死了这么多人,很多人恐怕连眼角都不会看他们一下。所以确实需要感谢凤凰周刊,正如那条报道的读者留言:“其他媒体都在忙着关税汇率宏大叙事,在同一时间协同发通稿……感谢凤凰周刊,新闻不会亡!”
事件本身是特殊的,但背后的困局是普遍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约1.2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为23.81%。但与之相配的养老机构却严重不足。这些散落在乡镇的养老院,很多由旧校舍、老厂房改造而来,消防设施简陋,护理人员短缺。即便如此,它们仍是许多农村家庭不得已的选择——当子女外出务工,当老人失去自理能力,这些收费低廉的养老院成了最后的庇护所。而发生在4月8日晚上的这场大火,使得农村养老困境再次凸显。
王思思 李一鸣,公众号:冷杉RECORD老年公寓大火背后的农村养老困局
之前在那篇《再有人拿“农民没交社保”说事》下面,有读者留言:
这个说法是对的。为什么农村有那么多“康帅傅”、“营养抉线”、“海乙丝”这样的冒名品牌?你当然可以去讨论法律、道德、监管、消费者意识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市场决定了这样的消费能力就有这样的产品。同理,如果农村老人手上能多几个钱,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自然就会提升,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说:“农村老人手上有钱了,会有无数人去给他们提供服务的,以中国人的勤劳和创新能力,会有无穷的想象空间。”
但是,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谈起。家贫百事哀,没钱的痛苦体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不像火灾这么惨烈,但此痛绵绵无尽期,直至死亡。
上一篇说,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是对应贸易战、提振内需的最佳手段,此前还说过“不管是从公平正义、人道伦理、社会和谐、消除内卷、促进消费,以及民意基础和急迫性,均高于其他选择”。这种拔一毛利天下的好事,为什么不赶紧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