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流量劫匪:AI 正在切断互联网的生命线

By: 杜晨
7 July 2025 at 16:55

写在前面:这不是一篇新闻,而是一些基于事件和数据所引发的想法,欢迎讨论。

5 月初,Google 在开发者大会 I/O上讲了很多东西,我们只说三个:AI Overviews、AI Mode,以及 Gemini。

你会发现,这三个产品/功能是并存的。并且,它们分别代表了 Google 作为 web 时代的搜索巨头,在 AI 时代转型的过程中,尝试的三种不同路线:

  • AI Overviews:传统 web 产品,向后兼容
  • AI Mode:web 搜索向 AI 过渡的中间态
  • Gemini:纯粹的 AI 产品

大公司还是大公司,一个 AI 搜索做了三种不同形态,且并驾齐驱。大厂「养蛊」还得看 Google。熟悉 Google 的朋友应该能够预想到,未来几年内会发生的事情:Gemini 将取代前两者,甚至取代 Google 搜索。

就算不取代,以 Gemini/ChatGPT/DeepSeek 为代表的生成式 AI 产品,也已经在杀死传统搜索了。

全球共有约 56 亿网民,Google 搜索市占率 90%+,约合用户量 50 亿左右;而 Google 自己透露目前全球有 15 亿人使用 AI Overviews——倒不一定这 15 亿人从此都不会访问搜索结果链接了,但至少他们当中会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再点击链接。

人们直接使用 AI 产品的整理归纳能力来完成任务,需求完全在 AI 产品内部解决,不需要再访问第三方网站。

Cloudflare 公司 CEO 马修·普林斯最近接受美国政府质询时指出:在今天,75% 的搜索查询无需离开 Google 即可得到回答。

我们正在目睹 AI 爆发的副作用:AI 瓦解了传统互联网的核心商业模式,扼杀互联网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流量。

Google 它不断推进 Gemini、AI Mode 和 AI Overviews,一边将生成式 AI 产品提升至顶级入口,一边用(非主观的)流量补贴/惩罚策略来绑架内容平台:在 I/O 之后接受采访时,CEO 桑达尔·皮柴透露,如果内容平台同意让 AI Overviews 的爬虫抓取,将会得到更高的流量。

彭博社做了一些采访,发现很多网站的流量因为 AI 受到严重冲击,不得不调整内容发行策略,更有甚者只能关门大吉。

分析机构 SimilarWeb 数据显示,AI 产品严重降低了基于网页分发内容的平台所获得的流量,首当其冲的有时尚、旅游、手工、家居、美食、生活方式等领域。

一些内容平台已经感受到流量的大幅下滑,做出了不同的应对。

  • 实力雄厚的新闻机构已经提前布局,包括新闻集团、美联社、施普林格等在内的新闻巨头,已经和 OpenAI 达成授权合作;
  • 一些新闻机构则发起抵制,纽约时报集团起诉了 OpenAI 以及背后的微软,指责其非法使用时报内容开发产品并与自己竞争。

这些合作与诉讼的具体细节尚不为外人所道,但新闻巨头的动机很直截了当:内容提供商的流量正在越来越多被 AI 蚕食。没有流量就没有广告/会员收入,内容提供商也无力抵抗,所以 AI 产品公司必须给内容源头分成。

市场营销公司 Seer Interactive 做了一些关于 AI 汇总功能对网站点击率冲击的研究,发现 AI Overviews 对搜索结果页点击率的降低效果达到 70%,对网站主投放的付费广告的点击率则直接砍半。

硅谷知名投资机构 a16z 也做了一组报告,援引 SimilarWeb 数据,发现 LLM 产品对 YouTube、Quora、Reddit、媒体、电商、金融等网站的流量引导比例普遍低于 5%。

显然,AI 产品/AI 总结功能对传统互联网核心商业模式的打击是巨大的。

图像

究其根本:

  • 内容平台提供内容,搜索引擎获得数据;
  • 搜索引擎提供流量,内容平台获得收入;
  • 内容平台投放广告,搜索引擎获得收入

——这一互联网时代价值交换的体系,已经被 AI 彻底打破。

情况只会更加严重:市调机构 Gartner 认为,到 2026 年搜索引擎的流量将会暴跌 25%。

SimilarWeb 数据显示 2025 年 3-4 月各大主流网站和搜索引擎流量暴跌,只有ChatGPT.com 逆势增长。

SimilarWeb 数据显示 2025 年 3-4 月各大主流网站和搜索引擎流量暴跌,只有ChatGPT.com 逆势增长。

最近很火的 AI 浏览器项目 Dia,其创始人 Josh Miller 前不久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公司为什么从传统浏览器转型 AI 浏览器,顺便也讲述了他对互联网的几个观察。

其中之一:生成式 AI 将取代网页,成为新的交互界面。

传统浏览器的任务是加载网页。但现在,网页(包括 app、文章、文件等各种形式)正在越来越多变成 AI 聊天界面的「工具调用」(tool calls)。 AI 聊天产品已经很像浏览器了:它们能搜索、阅读、生成、做出反应。它们和 API、LLM、数据库交互。人们每天使用这些 AI 产品好几个小时。如果你还看不到这一点,给还在上学的亲戚打个电话就知道了。自然语言界面抽离了旧有的计算模式的乏味,将会成为新的标准。

Miller 的观察早已灵验:国内外有很多传统互联网企业,包括本地生活、导航、在线旅游、效率办公等领域,都已经主动拥抱变化,开发了 MCP 能力,让用户在使用 agent 的时候仍然可以调用它们的服务。企业可以在 AI 产品调用其 MCP/API 时收费,从而维持收入。

但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上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公开免费的,但很多人往往忽视了一点:这些内容之所以免费,是因为得到了广告或付费墙收入的补贴,这些收入只有直接链接访问才能够产生。

而 AI 产品抓取这些内容并生成用户需要的答案,整个过程就此为止。在今天,这些 AI 巨头和创业公司们往往一门心思发展自己,却没有为内容的来源网站主或创作者提供分成的计划——即便少数 AI 产品在交付物里提供了资料链接,大部分用户也不会点击访问。

在可预见的未来,互联网内容的生成将进入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现在大批 AI 公司已经在用大模型生成的内容进行再次训练了。长此以往,互联网公域将充斥着大量由 AI 生成的低质量、虚假、与现实不符甚至毫无关联的内容。

我在之前的一篇评论文章里就提到过这种情况将会出现。APPSO 之前关于 AI 生成音乐的报道,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 AI 生成内容充斥网络后的吊诡情境。

种种迹象似乎预示,AI 产品工具的大流行如果不加控制,如果 AI 新时代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尽快出现——传统互联网将会被杀死,届时没有人会成为赢家,即便是 AI 公司。

所以,AI 公司构建新利益分配机制的进展怎么样?

目前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很「初级」。前文提到的 OpenAI 和内容提供商签订协议(具体金额和计费机制细节未知),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新进展。

a16z 上个月发表了一篇文章,试图描绘一个新的图景:从 SEO(搜索引擎优化)转移到 GEO(生成引擎优化)。

顺应这个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业公司,例如 Profound、Daydream 等。它们帮助客户和网站主分析特定关键词(例如品牌)在 AI 生成回复当中的表现——简而言之,就是「策略性」地帮助客户提高在 AI 生成总结答案中的曝光度。

但截至目前,业界在这方面的尝试仍然尚浅。核心痛点仍然存在:即便内容创作者面向 LLM 的逻辑优化自己的内容,在 AI 产品里获得了曝光,点击率仍然是个大问题。没有流量,所谓的「生成引擎优化」恐怕只是个美好的梦。

最后,这跟普通人有关系吗?乍一看似乎没有,毕竟大部分人都认为世界的变化从来不为普通人的意志驱动。

但实际上,这个情况和每个人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传统互联网从来不是完美的,但它仍然是迄今为止一切人类创造的精华宝库。互联网的黄金年代造就了如今最优秀的商业公司,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它也凝聚了无数人无偿/低偿向世界分享的知识:以博客、维基百科、YouTube、贴吧们为介质。每一个人都从这些公司的产品,以及这些互联网平台承载的信息中获益。

一切都是生意,互联网信息其实是一个市场。如果内容创作者无法获得价值,他们就不会创作原创内容。经济激励的缺位,势必导致在线内容平台的萎靡,导致互联网信息市场里公开免费有价值的内容出现短缺。这将会限制人们获取真实信息、新闻、观点的能力,威胁每一个人的知情权。

如果 AI 巨头杀死了传统互联网,成为了新的技术霸权,决定人们能否获得、获得怎样的信息,进而构建新的认知霸权——我们准备好迎接那样的世界,承担相应的后果了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一张封面引发的内核更换

By: Steven
28 April 2024 at 18:29

我把博客的模版换了,更简洁,但更好用了。

事情要从「播客封面的输出事故」开始。

我在播客后台上传的一张 1600×1600 的封面图,在通过 RSS Feed 分别同步到小宇宙和 Apple Podcast 的时候,出现了不显示或被识别成「未提供」的状态。小宇宙的后台能看见,这张图是抓到了的,但在播放页没显示;而在 Apple Podcast Connect 的后台就直接识别为「未提供」。同样的源我也尝试给到 YouTube,能抓到,能显示,但非常模糊。

第一时间我就认为是博客那头的设置问题,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呢?实在是太多年没有折腾过博客的模版设计了。每个菜单我挨个检查了一遍,发现确实有个「摘录」的开关打开了,它会限制 Feed 分享出去的是完整的一篇还是只有局部的内容。这确实有影响,它导致小宇宙没抓到全文,在单集详情页里只显示了第一段话,后面还跟一个无法点击的跳转的纯文字「阅读更多」。关掉这个开关之后,小宇宙也马上就更新,能显示全文了,但封面依然没有显示出来;Apple Podcast 那边完全没动静,别说更新了,就是搜索都还搜不出来,但明明已经发布了。

我实在想不出是哪里的设置不对,就上即刻问了一下。很幸运的是,小宇宙的小伙伴立刻就开始帮我找原因。在几经周折后,最终联系上了小宇宙的技术同学,他给我看说托管源输出的图片尺寸只有 180×200 px。这就很明确了!

https://suithink.files.wordpress.com/2024/04/vol-0000.jpg?w=180&h=200&crop=1

但我依然不知道为什么,因为翻遍了整个后台,都不存在一个设置 RSS Feed 输出封面尺寸的地方。别的朋友也都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况且,一张正方形的图,就算是缩略图也应该是正方形的,比例变了又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意识到一件事:

这是一个行业内的标准做法,那就应该是通用的,如果别人的播客都没有这个问题,而博客后台又不存在可设置和调整的界面,那最有可能的原因大概就是,我博客使用的模板太过于老旧了。

为什么我会想到这个角度呢?

因为我博客目前用的模板,是 2013 年开始启用的,这十一年来,只在 2022 年时调整过一次,但技术内核还是原本的那套东西。然而事实上,我博客后台切换到区块编辑器已经好几年了,我还在用的这个老模板其实已经下架很多很多年了,只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更换它,还在生效而已。

为了验证这件事,我先是研究了一下朋友托管播客的网站结构,确定了「封面图」在通用模版中的形式,再在我的博客后台巡了几圈,选定一些结构相似的、我也喜欢的模板,把它们套用在我的播客日志上,看看是什么表现。最后,我在区块编辑器里找到这些页面,看看它们是怎么表达和处理这张「封面图」的,有哪些可以设置的项。

至此,我锁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这个多年前就早已下架不再维护的老版本软件的模版,它在技术层面和现行的技术之间的差异,导致输出的封面图变成了一个比例错误的缩略图。我只需要换上一个新模版,就可以解决了。

但「换模版」这件事,其实我已经考虑好长时间了。

在这次「封面图事故」之前,我就有换新的的想法了。一方面确实是,在日常写作和新增一些页面时会明显感觉到这种技术上的代际差,只是自己懒得动,能用就不改。我相信大部分程序员也是这么想的,代码屎山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但如果只是换个模版,其实不用想那么久,所以另一方面更核心的是,我在同时考虑把博客的套餐升级到 Explorer 版,还想提前买下后面几年的域名使用权,因此,在我心里,模版的更新、升级、域名这三件事是合并在一起考虑的。

这次小事故,倒像是上天推了我一把。

于是乎,我下了决心,升档、域名、模版,一次性全部处理好了。我现在的博客,是一个更为简练、但更好用的全新状态。播客源的抓取也回归正常了。

20132022 到今天,眼看着我的博客越改越简练,但内容越来越充盈,我心中是欢喜的。这就是我这些年的状态,越发充盈,越不需要装饰,所有形式都让位于内容。我只要一件舒适的 T 恤就够了。年轻时喜欢说的个性,那不是通过页面、手机壳、衣裤鞋来体现的,个性是行动做派,不需要是任何视觉化的呈现。

这就是另一种「我变秃了,但更强了」。

在博客上做播客,再因为做播客而全面更新了博客,再把这个过程记录在博客上,我如果不写出来,这事儿说给人听都会觉得我有神经病哈!不过 Blog 和 Podcast 这俩完全不相关的事物,在简体中文里的说法竟然像绕口令一般相似,也是有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