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袁凌过得很糟吗?靠文字吃饭的人另有敬畏

By: unknown
23 August 2024 at 13:31
CDT 档案卡
标题:袁凌过得很糟吗?靠文字吃饭的人另有敬畏
作者: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发表日期:2024.8.22
来源: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主题归类:袁凌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原本不想写袁凌,但昨天在某群里见到一个媒体行业的天问,就莫名想写几句。

这个天问是:如果一个地方的市委书记或者市长落马,跟线记者会怎么看待自己写过的新闻与社论?

按照一般地方纸媒的规矩,跟市委书记与市长的文字记者各有一人,基本都是领导眼中最优秀的记者,而且报社内部的认可不够,还需要上面的全方位认可,才能承担此“重任”。在百度上随手一搜,宿迁、通辽和九江等城市都有数任市委书记落马,贵阳等则有数任市长落马。这些事情本不罕见,但在地方报社的层面,就颇有可能出现一个跟线记者历经几任落马官员的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没太多贬低的看法。这年头大家都是打份工,记者也是人,也得养家糊口。领导让你干这事儿,有多少人能坚持不干、自甘淡泊呢?终究不是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仅仅是本职工作而已。有人会嫌那些稿子不好看,但这也不是记者本人能决定的。落马官员的那些事儿,小小记者参与进去的可能性很低,除非是那种真正长袖善舞的人。大多数人最多在内部提拔中占点优势而已,更何况能成为这样的跟线记者,原本就是领导眼中最强、提拔几率相对较大的。

但靠文字吃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分顾忌,毕竟白纸黑字留下了印记。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就处于一种两难境地,有时因言获罪,有时又因为阿谀留下骂名,要在中间取一个平衡,看着路很宽,实则不容易。当年冯友兰加入“梁效”,被妻子痛斥为“天快亮了尿炕”,固然可笑,但在那个历史情境下,也难免令人唏嘘。

做记者也是这样,调查记者几乎绝迹,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混碗饭吃,但今天吹捧的官员明天落马,去年大肆渲染的招商举措或市政工程今年没了动静,在各地都不少见。

当年新闻界有句话,说一个好记者的职业生涯,起码要留下一些几十年之后再看,仍然能让自己心潮澎湃、感觉不枉此生的报道。这个要求显然太高了,没有多少记者,能有勇气细细考究自己过往的报道,哪怕是一两年前的。

所以,靠文字吃饭的人,最应该敬畏的从来不是钱,而是体面与尊严。别的行当原本也应该如此,但一个跑销售的,靠点头哈腰喝酒应酬换取订单,往往结果大于过程,不会留下太多痕迹,如果自己觉得值得或者无所谓,那就真的无所谓。写字的人不同,白纸黑字留下了,一时褒贬要承受,一世褒贬也要承受。我就有不少朋友,因为不愿舍弃体面与尊严而离开原本旱涝保收的媒体岗位或者机关单位。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体面和尊严十分无谓,但人生在世,各有所需,有些人求的无非是个安心。

袁凌就是一个安心的写作者。数年前,我就读过袁凌的作品,那是用尽心力的采访和写作,容不得取巧。我有不少朋友都认识袁凌,不过我一向随性随缘,倒没有搭桥结识的想法,但他这几年的书,我断断续续都读过。

前几天刷屏的那篇《一个贫穷的作家决定重新找工作》,我没有转,因为并不太喜欢有煽情成分的流量式标题和文中的一些写法。

写作者穷不穷,其实因人而异。一来跟领域有关,畅销书作家肯定滋润,不太畅销但勤快的也能积少成多,二来跟时势有关,比如当年网络历史写作大潮就捧红了《明朝那些事儿》,穿越和盗墓等网络文学的风潮又让一批网络写手几世无忧,即使是严肃写作,前些年互联网大厂们有钱的时候,也建立了一系列平台。

但不管什么时代,袁凌所选的都是一条叫好不叫座的路——非虚构写作。

真正的非虚构写作,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漂泊在路上的采访,与底层的细致接触,大量资料的梳理,还有字斟句酌的写作,加上漫长的出版审校流程,还要考虑审查因素,一本书能出来实在不容易。至于销量,读的人都会叫好,但大多数人一无所知,他的题材天生就与畅销书绝缘。

昨天还看到有人说,国家会扶持写作,袁凌为什么不加入作协、领取各种项目基金呢?这就是典型对写作完全无知者的想象,如果袁凌是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写出那些作品。而且,袁凌并非没有机会赚钱,2003年考取清华博士,32岁成为新浪网新闻中心副总监,都是成为普通中产的机会,但他另有所求。

从朋友们对袁凌的描述来看,他反而是这个社会上难得过得安心的人。

他并非真的贫穷,日子不是过不下去,他的年收入甚至比许多这两天关心或嘲笑他的人还要高。我的朋友张丰说得对:“袁凌要‘重新找工作’,是因为预感到图书市场滑坡,想找一份编辑的工作补贴生活,可以更从容地写作。他还有不少想写的主题,谈起那些,他的眼里就会有光亮。”

他固然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北京户口,但他仍然有一面墙都是书的书房。张丰还写道:“有一位年轻的写作者,无比羡慕袁凌有一个和他志同道合,同样喜欢非虚构写作的妻子。”

对于袁凌来说,最大的困境并不是生活,也不是书是否畅销,而是有可能无法出版“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就像张丰说的那样:“这个社会已经有一套体系,确保以‘说出真话’为职业的人,不能过比较富裕的生活。”

我对袁凌最大的敬佩,是他作为一个名气极大的写作者,居然没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这也成为许多人眼中袁凌“不懂社会”的证明)。可是,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坚持、自信与专注,才能拒绝社交媒体啊?起码,我就不可能做到。要是写了个十万加,我还会沾沾自喜一下,跟编辑探讨出版时,偶尔也会提到“如何好卖”,我这样的俗人,恰恰证明了某些人的可贵。

最重要的是,袁凌是安心的。他从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写作对象会在一夜之间身败名裂。二三十年后,他仍敢于翻开自己的作品,回顾自己的一生。

我曾经跟一位朋友探讨过“为何要写作”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一致的:“很多年后,当自己的孩子翻开父亲的书时,仍然会对父亲有一份尊重而非鄙视。对于孩子来说,这远比钱更重要(当然,我是个俗人,表示钱仍然很重要)”。

10 分钟写上万字,这个 AI 版 Word 是现在最有「人味」的写作神器 | AI 有用功

By: 张成晨
16 August 2024 at 12:14

Perplexity 首席执行官 Aravind Srinivas,曾在接受福布斯采访说,AI 对他而言主要是个搜索工具,他不怎么用 AI 写作,备忘录和信息都坚持手写。

即使是现在,我也不喜欢自动完成式的写作,感觉很不自然。

他的大实话让人心有戚戚焉,是个 AI 就能「写文案」,但我们还是很难看到 AI 味少的文案。

不过,国内有一款 AI 产品,橙篇,专攻长文这个难度系数较高的领域。

橙篇有些低调,来历可能也有些出乎你的意料。它属于百度文库旗下,今年 5 月底推出,是一款超长图文理解和生成、专业知识检索和问答工具。

论测评结果,省流地说,生成的长文质量还行,但突然有点明白,大学老师给我的论文写修改意见的心情——我们交出水分,压力给到老师。

AI 味更少的长文神器,却也有些啰嗦

橙篇目前刚上线手机端 app,更推荐体验网页端(https://cp.baidu.com),以及 Mac 和 Win 的客户端。

和很多 AI 产品一样,橙篇是一个技能多样的综合型选手,不过我们重点体验它的长文创作能力,于是点击「长文写作」,选择「论文助手」,然后输入主题。

AI 会在这时候提醒你:「请输入您的文章主题,尽可能完整哦。」

既然它诚心诚意地要求了,那我就以「不要沉迷人形机器人了」为主题,写了一段详细的提示词,既规定了文章有三部分,又要求提到一些具体的科幻作品和科技产品。

橙篇对提示词的跟随性还不错,生成的大纲符合要求,按照三个部分展开细节,并且我列举的产品和作品都被放了进去。

大纲包括章节、小节,还可以进行人工编辑,调整层级、上传参考文档、新增、删除……

橙篇成文从大纲开始,并支持修改,很符合人类作者的日常。编辑写文章给甲方也这么走流程,大纲对了,达成共识了,进度才能再往下推。这个 AI,乙里乙气。

看着 AI 吐出的大纲,我突然想到,除了近代的科幻作品,古代也有类似的神话和故事,《列子·汤问》的偃师、希腊神话的《皮格马利翁》,都按照人类的形象造物。

所以,我给大纲增加了一个小节,并上传了一个自己整理的 Word 文档,作为补充材料。

然后就可以生成正文了,耗时大约 10 分钟,橙篇贴心地提醒我们不必干等,可以开新的聊天窗口,做些别的事情。对话历史和文件都会保留,不怕关上网页就丢失。

文章生成完毕,打开之后仿佛是一个 AI 版 Word 文档。

左边是目录大纲,点击跳转到对应的位置,中间是正文,支持手动编辑,右边是与 AI 互动的空间,可以和 AI 聊天、用 AI 搜索等。

AI 生成的正文有 11300 字,字数就够唬人,形式也很正式,中文版摘要和英文版摘要都端了上来。

见真章还得看正文,首先检查我手动新增的章节,AI 虽然写到了这两个例子,但没有直接运用材料,更像在自我发挥。文字略嫌啰嗦,但没有明显的 AI 味,已经很让人感动了。

另外,AI 对科幻作品的分析也不错,谈到了机器人的三大定律、赛博朋克之下的存在主义等核心的设定。

但问题在于,AI 的文字读着总有些不尽兴,好像什么都蜻蜓点水了一下,不够展开和深入,留给读者「啊,就没了」的意犹未尽,介绍科技产品的时候较为明显。

当然,我们可以指挥 AI 完善正文,选中句子就可以扩写。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AI 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段,却文风突变,和论文本身很不搭,同时,它是在用文字砸晕你,不是用数据、例子说服你,没有带来新的信息增量。

所以,扩写这种一键生成按钮操作起来简单,也意味着调整空间小,选项少。我们想要的,和 AI 能给的,尚有很大的距离。行到水穷处,还得自己写。

正文最后默认加了个声明,橙篇基于文心一言模型,参考文献来自百度学术。橙篇本来就是百度文库的产品,这属于发挥自身优势,就像腾讯元宝基于公众号生态。

不管如何,学术信源的质量,相对更加参差不齐的网页总要好上一筹,也可以解释橙篇的 AI 味相对没那么浓。

除了在文档上编辑,我们可以在旁边和 AI 助手互动、搜索材料,看还有什么信息能补充到文章里。

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这里问,不用另外搜索,对于懒人来说是一大福音。

我尝试搜索了几个问题,信源有百度学术、搜狐、百家号、豆瓣、知乎等,答案无功无过,搜索结果相比其他 AI 搜索没有明显的优势。

人类和 AI 协作之必要

橙篇固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这个 AI 已经有些「人味」了。

什么是「人味」?我以创作者的角度定义一下:

  • AI 生成的流程,符合创作者创作的过程,从大纲到正文。
  • AI 生成的文案,遣词造句的 AI 味要少,少用些首先其次再者的句式。
  • AI 引用的消息源相对权威,信息量大,言之有物,拒绝片汤话。
  • 人工修改和编辑的空间大,并且交互简单、自然,毕竟现在的 AI 只能打个底稿。

橙篇目前都沾了一点,但还不彻底,扩写功能尤其让人不满意。

WPS AI 最近也推出了「AI 帮我写文档」的功能,都是做文档业务的,不妨和橙篇同题比较。

我输入了以下提示词:「分析北魏的佛教文化和艺术,涵盖主要的事件,包括拓跋珪迁都平城、拓跋焘扩张、云冈石窟开凿、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龙门石窟开凿等。」

▲ WPS AI 正文

WPS AI 没有大纲生成和修改环节,直接生成不到一千字的文章了,并且不是按照论文格式写,文案更加通用,但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小,完全按照提示词来,一板一眼。

橙篇照样还是从大纲开始写起,思维更加开阔,更加旁征博引。

▲ 橙篇提纲

▲ 橙篇正文

两者适用的场景不同,不能直接分出优劣,反正我们都得上手改。单论功能设计,它们在 AI 协助人类创作的思路上是类似的。

一方面,都强调「以我为主」,WPS 的生成功能是「AI 帮我写」,修改功能是「AI 帮我改」,是帮我,而不是替我。

另一方面,都在可编辑的空间里,集成 AI 辅助功能,让你留在原地完成创作,别跑出去打开十几个窗口了。AI 文档是创作的起点,也可以是创作的终点。

▲ WPS AI 修改功能

总之,目前拿 AI 创作文字,人类的存在感依然强大,我也试过,就输入一句简单的提示词,让橙篇生成论文,但怎么看产出的都是一篇垃圾。

所以,仍然是我去主导过程里的各个环节:设计提示词、完善大纲、补充材料、调整正文、让 AI 搜索问题…… 我是选手,也是裁判。

同时,AI 确实也能在一些过去现在未来都讨人嫌的工作上发挥作用。

橙篇有个挺有意思的功能——全文校正,用来纠正错误和增加可读性。

如果文章主体都是 AI 生成的,选择这个功能,等于 AI 自己给自己优化,但恕我直言,没有看出来修改的必要性,AI 只是交个差,通知你它干活了。

如果是上传我们编辑的公众号文章,从优化的结果来看,我觉得 AI 并不了解语言简洁和通俗的重要性,或者说,它还是以论文的思路理解一切文章。

但这个功能的存在很合理,它不只是找找错别字,而是抱着优化的目的。想法优秀,水平还有待提高。

橙篇的格式整理和生成参考文献,更是学生党的刚需,遥想当年,为了搞好页眉页脚,大学生掉了多少头发。

在 AI 没法生成超越人类的文案的时候,我建议它们先在这些耗时且麻烦的地方卷起来。

一切都是创作的起点

除了提示词生成长文,橙篇还能围绕长文做很多事。

写长文,我们总得找资料吧?橙篇支持根据主题搜索文献,学术或者全网。

先试试「学术搜索」,输入「人机恋爱」,材料基本都是出自百度学术,但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一些怎么看怎么不靠谱,怎么还能跑题到无人机种地呢?

同样以「人机恋爱」为主题,进行「全网搜索」,基于百家号、新闻网页等信源,结果反而更好、更全面,不只是资料的集成,而是像一篇文章的大纲了。

而且,我们可以不停留在聊天记录,点击左下方的「去编辑」,一键跳转到在线文档,就这个内容继续加工。

和生成长文一样,可以原地和 AI 聊天、用 AI 搜索、进行全文校正等,一篇文章水灵灵地有了。

橙篇的「文档总结」功能也不错。当我上传 37.8 万字的、近 700 页的《马斯克传》,总结得简明扼要有细节,同样支持「去编辑」。

将相同的文件丢给 kimi 总结,超出字数限制,只读了前 32%,效果不免大打折扣,也不能进行下一步了。不过,两者是两个场景的产品,体验上的差异也可以理解。

但橙篇的总结形式还是有点传统,要点罗列加小结,有时候我们可能分不清楚,哪些信息是更为重要、值得细看的。

在这方面,橙篇可以向腾讯元宝最近推出的深度阅读功能取取经,这个功能甚至可以提取原文的图表,专攻论文、研报、财报场景。

我上传了同一篇关于麦克卢汉的传播学论文,橙篇的总结没有什么废话,但也没有什么亮点。

元宝的总结形式更加创新,拆解了核心信息,要点的呈现又更加结构化,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娓娓道来,我们还可以在一侧继续追问。

最讨人喜欢的地方是,元宝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论文评价,总结了一些论文里的关键问题,又能自己给出答案,看起来非常清爽且有信息量,认真地想让我们学会什么。

体验下来,橙篇围绕长文场景做了很多设计,进步空间较大,细节还待打磨,但理念可嘉。

大纲生成、资料搜索、文档总结,我们指挥 AI 生成的文字,都可以跳脱出对话框,成为在线文档,直接作为创作的起点,让我们编辑、完善。

目前 AI 写作工具的作用,不是替代人类,而是降低门槛,缩短从想法到成文的流程,顺便解决一些麻烦的环节,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开始写些什么。

创作 1 万字,不再是很难的事,让更多人先有创作的欲望,然后我们再去谈,怎样创作得更好。

利若秋霜,辟除凶殃。 工作邮箱:zhangchengch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故事之为故事

By: dimlau
19 June 2024 at 13:40

直到去年之前我都不知道有位克罗地亚裔荷兰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能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找点借口——名字那么拗口,又来自不那么被人熟知的国度;稍微动下脑子就意识到这个借口其实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孤陋寡闻,因为这位作家书里写的可也是我所熟悉的世界,她写中国的民间传说、写日本的稻荷神、写谷崎润一郎……

当然,很合理,毕竟她是作家我是读者,作家必须要涉猎广泛,故事之为故事,就是要摄入、消化、再产出。正如在她《故事之为故事的故事》里提到的,本雅明关于世界文学的一段话:

世界文学就像一条鲸鱼,身边聚集着一群吸盘鱼,像老练的海盗一样。它们附在鲸鱼的身体上,吸食鲸鱼皮肤上的寄生虫。鲸鱼同时是食物、保护和交通工具的来源。如果没有吸盘鱼,寄生虫就会在鲸鱼的身体上定居,它的身体就会散架……我对自己的文学才华不抱幻想。我是一条文学上的吸盘鱼。我的使命是维护鲸鱼的健康。

fin.

这18年土木坛子博主在关注什么领域和话题?

3 June 2024 at 00:00

ZEN

土木坛子从2006年开博至今,共撰写了1633篇博文。这么多年来,我的关注领域较多,以至于我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关注了哪些领域和话题,因为我的总体思路就是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想所闻。

借助AI,我把这1633篇博文的标题生成纯文本文档喂给AI(庆幸没有什么标题党),让其提炼出最主要的关键词。以下是AI给我的答案。

  1. Bitcoin:多次提到关于BTC的投资、价值、使用及加密货币相关经验。
  2. 博客:涉及博客写作原则、广告技巧、优化访问速度等。
  3. 互联网:讨论互联网内容、免费服务、网络安全等。
  4. 金融:涉及去中心化金融、货币贬值、财富管理等。
  5. 科技:包括如何建立网站、云存储、硬件钱包等。
  6. 生活:谈论旅游安全、餐饮体验、家庭生活等。
  7. 教育:涉及中文学校、比利时的教育经验等。
  8. 健康:涉及医疗保障、免费医疗、体检等。
  9. 文化:包括书籍读后感、诗词、各国文化比较等。

这些关键词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反映了作者关注的多个领域和话题。

我看了以上结论,基本认同AI对土木坛子关注点的分析。虽然我的关注领域和话题在这18年间比较广泛,但我还是有所聚焦:阅读、写作、投资——精神思想层面的输入、输出和物质层面上解决温饱的赚钱。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我体验到了持之以恒带来的力量和收获。

顺便说一句,要不是AI的强大,我自己都无法如此了解自己。

输出是一种排泄

By: Steven
20 May 2024 at 21:13

在不同的平台上时不常的都能看到一些内容创作者他们会有疑问,说我的东西明明很有深度,准备得也很充分,制作也很用心,但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很好的流量,或者其他的回报?这种时候要么就是真的有疑问,要么就是想通过这种疑问的方式,来表达对于这种流量的不满或者鄙视。

每次看到他们说这种话的时候,我就会代入到自己。我也有很多内容是花了很多心思很认真做的,但就是没有什么人看,没有什么人听。前几年确实会有疑惑,但现在我很坦诚地接受自己就是不擅长做那种大众流量欢迎的内容。

这里并没有鄙视大众流量的意思,我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不懂,哈哈哈哈哈~

因为我做内容 99% 的动机,都只是为了把脑袋里的东西腾出来,它只是我的一个思考过程的外化。有人获得共鸣和启发,那就最好,没有那也无所谓。因此我确实没有真的花过心思在研究怎么样制作大家都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内容,因为我也确实没有发自真心地想把自媒体作为自己的一条所谓职业赛道来看待。

因此,没有获得那样的流量,是很正常,也应该的。

兔子王国里的外星人_0.ylog

By: Steven
26 April 2024 at 00:52

欢迎收听荒野楼阁 WildloG,这里是设计师苏志斌的个人播客。作为第 0 期,我会与你分享一下做这个播客的动机、这个播客的主题会是什么、起这个名字的缘由、本期封面和播客 Logo 的设计想法,以及后续的节目计划。

在这一期,你会听到:

—- 我是谁?从我家的动物园,工作和话剧的经历,聊到我二十多年的写作习惯。

—- 我对于视频内容的态度?为什么那么久没更新《设以观复》系列?

—- 原本并不想做播客,为什么转变想法呢?动机是什么?

—- 这个播客的主题:一个外星人

—- 荒野楼阁 WildloG 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因为生机勃勃啊!

—- Why not 和 WildloG

—- 封面设计:隐秘的荒野和兔子王国

—- 以两类节目为主:一个人捡树枝,两人以上一起捡树枝

—- 要停更视频?

|登场人物|

苏志斌:工业设计师,车联网智能硬件产品经理/联创,《设以观复》作者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杠铃策略

By: Steven
23 April 2024 at 00:01

「杠铃策略」是一种投资思路,它主张同时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和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避免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等投资类项目,通过这样的组合来实现收益的平衡与稳健增长。它鼓励我们一边冒险一边保守,以下是这种策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不要每天早上都喝咖啡,这会让你过度依赖咖啡因,长期处于高兴奋状态会影响效率。应该避免平时一直喝咖啡,留到周末尽情喝,用它把有趣的事情变得更有趣。

📖 不要读那些含糊不清的科学书籍,而是读纯粹好玩的书(比如奇幻、科幻、漫画等)或者真正深入的科学书籍(教科书和综述论文)。

🧑‍🤝‍🧑 不要总交一些「还行」的朋友,而是通过聚会和互联网快速结识成百上千的人,然后找出一小群或几个跟你非常合得来的人,经常见面或聊天。

💻 不要一边写文章一边修改,这样太累了。可以一天写五六篇随笔,随时记录想法,然后在一周内逐渐合并修改成一篇好文章。这样,你的创作冲动就不会被心中的批评家扼杀,同时你内心的批评家也能确保你的写作质量。

💼 别用业余时间做些无聊的项目,尝试一段时间内同时做几份工作,然后用赚的钱去实现一些大胆的计划,比如创业、成为独立研究员等。

🧘 别只是每天用零碎时间冥想,不如每年集中花十天冥想,这样会更快地提升心灵,其他时间尽管随意生活。

📱 不要只是在上厕所的时候随手刷刷交友软件,不如花一个周末好好完善你的资料,然后尽可能多地和不同的人交流,这样你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找到合适的伴侣。

📚 不要每天都读一章书,而是每几个月花两三周时间集中阅读,那时你可以一天读一本,然后用空闲时间思考书中的内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收获会更多。

💬 也别每周读一本书,而是多花点时间写书评,阐释它的主要观点,思考书中的内容,试图与作者的思想进行辩论。通过查找有关主题的更多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思考。

源一:Examples of barbell strategies

源二:Barbell Investment Strategy

配图:SUiTHiNK by Midjourney

翻译:ChatGPT 3.5

润色:SUiTHiNK

兔走临龙,也不能完全不立 Flag 对吧?

By: Steven
20 February 2024 at 02:29

去年,还是完成了一些事情的。

比如,一向不太愿意接商单的我,放开态度接品牌的约稿合作了。之前那么多年都几乎不接,从 2021 年开始松口,接了六个项目。前年和去年因为经济上的缺口,开始增加合作的次数。2022 年依然保持着全年六个的节奏,算是勉强平了缺口吧。去年为了把人情借款全部还清,为了续上小柒在舞蹈上的课时费,为了置换一些家里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破破烂烂的大家电,接单数量一下子翻了一倍,总共接了十三个项目。链接汇总如下:

包括 2022 年的六个项目(OPPO Find X5 文章 / 视频索尼 SONY LinkBuds方太集成烹饪中心TCL Q10 冰箱OPPO Find N2vivo X90)在内,我基本上做到了最开始对自己的要求:不写违背内心的东西,借商单的机会夹带一些面向大众的设计科普,并倡导一些自己相信的理念。在索尼的项目上,我还借机做了一期《设以观复》和两条简短的分析视频(包装设计 / 形态生成逻辑)。虽然这三期视频都不是索尼要求做的,但我自己有很多话想说,也就花心思做了出来。

我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不怎么看这些商单的文章的,或者看了也不会信,觉得你都是吹牛拍马屁的东西。但这些事情你左右不了别人怎么想,只能是约束自己,但求一个问心无愧就好。有时候筱烨会觉得,我花了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去做的一篇文章,反反复复斟酌表达的字句,认认真真拍的样张和产品照,得不到应有的流量和反馈,很替我感到不值。可这是无法控制的事情,平台的发展变化和人的流动是我左右不了的,文章和视频的用心程度与流量本来也不是必然的关联,一款产品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大家乐意看的,但只要有人在这里驻足停留过,感受到我的诚意,觉得有一点点启发,哪怕就一两个人,这点星火之光传递出去了,就值得我写。

直到前两天,还有一些偶遇的观众在视频下留言,说你这个分析给了我很多启发,太棒太好了,结果一看,发现是两三年前的,顿时觉得相见恨晚!我觉得,这种肯定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他们确确实实看见我了,看懂我在说的,理解了这些需要想一想才明白的事情,那我就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虽然就算没有这些我也会继续做,因为输出内容本身就是自我构建的一部分,一切创作都是自传性质的,所以我不会停下来。

以上是其一。

其二,把家里的三大件都换新了。

冰箱,是 2012 年从红点跳槽去嘉兰图,搬家去南光村时,跟筱烨在实体商场里买的。具体多少钱我不记得了,大概是什么家电下乡的款式,补贴后差不多七八百上下的样子吧。一直用到我们搬去龙华、再搬回南山、再搬到龙岗,跟着我们跑遍了深圳。制冷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不密封了,容量也太小了。从我们两个人,用到一家四口另加十几只小动物,作为日常储量的仓库,是不够用了。于是,在 2023 年底换了一台大的。

同时期买了一台波轮洗衣机,因为不好用,三年后搬家就没带走。当时租了一间没有家具的房子,两个人狠狠操办了一翻,当时还因此上了一次《南方都市报》的专访。那会还买了一台热水器,可惜没跟着带走。搬去龙华之后换了一台滚筒洗衣机,算下来也是用了八九年的老伙伴了,年老力衰,皮带和电机都有问题,洗起衣服来跟地震似的哐哐响,这样吵了一两年或者两三年吧,不得不换掉了。这也是给家里完成的的一件大事。

第三件就是前两天刚换上的电视机。原本的电视是 55 寸的 TCL,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反应慢了一些。年前买了新的遥控器,发现其实是遥控器的问题,心说还可以再干几年。谁知道,就是年二九那晚,九点来钟,正准备出门去宠物医院的店长家里给她喂猫,这电视突然就坏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小故障,我一检查,好家伙,有声音没画面,仔细一看,画面隐约可见,但只有特定角度下隐隐能看到。得,背光烧了。先不说修一下大几百,赶上半台电视的价格,这大过年的,也没人来修啊,况且人家有没有对应的背光零件可以换上去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心一铁,觉得也是用了快五年的老电视了,换台新的吧。等过了除夕和初一二三那几天,就下单了创维 75 寸的新款。来安装电视的师傅说,大概就是前一阵回南天湿气重,给弄坏的。

虽然去年没什么成果,但给家里更新了三件大家电,也算是一点成绩吧。

虽然我过去一年很疲惫,但起码,家是顾上了,人情债还了,小柒的舞也续上了。

这两年我老跟筱烨说,我们家就存不下来钱,刚进一笔,就立刻出去一笔,尤其有了孩子以后,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何况我们还没停过救助动物。家里就跟个水池子一样,一边进一边出,一刻也不敢停,进的也留不下。她总安慰我,说毕竟还是越过越好了,相比前些年,起码日子是慢慢过顺了的。是,也算是细水长流了。

其三,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其三了。

其实前面两点也可以归拢到一点:起码顾上家里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记录下来的,那就是今年春节期间,我把自己从囚笼里释放出来了。

一、被家族群隐形除名,任何活动不再叫上我;

二、和我妈袒露了三十多年来憋在心里的恶气,告诉她我既不恨她也不爱她,她的不在场和不作为在我的克制和理性中,演变成了我的锋利和独立。

筱烨和小柒,同时都是我的好朋友和战友,互相帮助、鼓励、撑腰、温暖,我好像也没什么再怕的了。

姑姑们愿意怎么双标,那是她们的事,但骂我的话,对我的无端指责,我不会忘记。她们是如何自私地维护自己,如何地冷漠和虚情假意,我也不在乎了。你们去那个重男轻女的大家族里抱团也好,对我们家冷暴力也好,那都是你们的业,我都不想参与了。假如将来,在温室中成长的三个弟弟妹妹不理解我,那也就算了,玫瑰花不需要也不应该承受和理解莲从淤泥中挤出来的苦。从前二十几年的虚幻泡影中醒来的感觉,其实挺好的。

但和她们不同,我妈,是我最大的心病。这是真的病。

她这三十七年来的不在场和不作为,让我在我爸这个巨婴的「照顾」下扭曲地度过了所有成长阶段。除了阿嬷,唯一的阿嬷,我在一个没有关注、没有照顾的危险环境中自顾自的长大成现在这样。被同学和老师用「你没有妈」反复凌辱的时候,我构建出了「我妈是英雄」的故事来武装自己;在六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学时,我望着右前方的红旗和人群,理解了「人生是旷野」的含义;在每一次独自面对未来的时候,我都给他们安排了了不起的角色故事,让我的悲凉变成理所当然的剧情;在每一次的呼喊都得不到回应时,我早早地找到了自己;在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赌局中,在她每一次努力逃离她的不幸却无视我的不幸时,我把悲凉吃了下肚,救了自己一命。

如果不是 Lizilong 自杀,我还没意识到自己内心之强大。尽管这种所谓的坚强,是建立在无数个自我欺骗之中的。但在小柒进入我的人生后,我才充分明白了,那些都是我在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下对自己的保护,是我自己让我自己活了下来,是我一次次打消了自己纵身一跃的冲动,那些美梦无人告诉过我,是我游向了岸边。

她是空白的。

尽管她说了一些细节,但是,一共就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细节,连个完整的画面都没有的仅仅只有细节的细节。当我终于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我的母亲从来就不爱我时,那一片空白中渐渐燃起了熊熊大火。阿嬷临终前的三个月对我说,你爸妈靠不住,以后怎么办;姨婆在阿嬷过世后,也跟我说他们不是你的靠山,要照顾好自己;就连姑婆都和我说过,你爸妈不管你,靠不住,自己在外面要小心。临近三十,我眼前的迷雾才慢慢散开。

我不想冤枉他们。但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地方时,那就是真相。

她是空白,所以我不会恨她,但我也不会爱她。

我说出来了。

我终于不用假装了。

她说要弥补,可是碎了一地的玻璃渣要怎么补?不用补了。我已经自己把它们捡起来,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玻璃渣球。我不需要谁来弥补,因为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过去的就是既定事实,是补不了的。人要改变一个习惯,不是通过额外培养一个新习惯来实现的,而是在习惯回路中替换惯常行为,来转移的。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不在习惯回路里。赎罪券买的只是她自己的心安理得,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但,我也无法掩盖 CPTSD 对我的影响

我做不到原谅。但我一直在努力,对抗这头怪兽。

写出来,不是如某些网友说的「你还是在乎」,而是我完成了这一个「仪式」,我要为自己记录下来。写作不只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心理治疗手段,是华生从战场上回来之后的那种写作,是把碎片一片片捡起来拼成马赛克的那种写作。即便后半辈子我都要与之战斗,起码我已经知道我的敌人是谁、在哪。只要怪兽有名字,它就可以被杀死。

回顾到此结束,今年,2024 年,我要完成一些目标:

1、从三月起,每月至少产出 1 条视频

2、每日饮水量平均数达到 2.5L 以上

3、三月起,每月累计跑 40km 以上

4、恢复周期性运动训练,目标是增肌,体重 65-67kg,体脂率 15-16%;

5、每日至少冥想 10 分钟,睡眠 7 小时,日照 75 分钟,0:30 前入睡;

6、读完 7 本书

7、完成捐发

明年二月,我回来验收。

使用纯文本发布日志

19 January 2024 at 00:00

之前谈到博客日志中需要图片,但是我内心其实是希望达到纯文本状态。

基本上每次写日志我都是打开Notepad++文本编辑器,使用Markdown语法编写,以前学生年代哪怕写毕业论文和演示文稿,我都是用LaTeX完成。

包括一些流行的电视剧,我一般不愿意观看,而是选择阅读原剧文字作品,细腻的纯文字更能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场景,我感觉收获更大。

也许纯文本没有图片、播客和视频那样的表现张力,受众读者也喜欢富媒体,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纯文本,它有几个好处:

  • 纯文本内容体积可以做到极小,容易保存、备份、检索和迁移。
  • 编写和阅读纯文本不需要额外的软件,对软件没有依赖,更不存在版本问题。
  • 因为纯文本简单,哪怕编写时也稳定不易丢失,不像Word软件那样面临断电故障时的文件丢失问题。
  • 纯文本本身是极简主义者的表现形式,不再考虑配图和视频,去除干扰,提高生产力。

除了游记带风景和一些特殊事情需要图片和视频佐证(有时候确实有一图胜千言的情况),像博客日志这种场景——就像远古时代写日记一般也只有纯文字,我觉得绝大数情况下可以应用纯文本模式——排版由主题文件自动执行。

因此,我以后尽可能使用纯文本模式发布博客日志。

2023年我的写作收入

13 January 2024 at 00:00

有朋友好奇,我常在土木坛子博客网站上更新,也没见到广告(微信公众号上会有自动广告),到底有没有收入?土木坛子网站上以前有投放AdSense广告,曾经收入也超过6位数,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因为AdSene广告规则有点多,我受不了它对我写作的干扰,于是就撤掉了。但是即使这样,我在网站上写作还是能给我带来一点收入。

以过去的2023年来讲,我大概发布了50篇博文,从这些写作中得到了以下收入。

  • 个人网站本身有一条主机推荐链接:212元佣金。
  • 不同平台上给各种银行卡的推荐链接:1655美元佣金,合人民币11833元左右。
  • 文章复制到微信公众号上的广告收入:401元(打赏的收入有几百块,就不统计了)。
  • 文章复制到hive.blog上的打赏收入:381美元,合人民币2724元。

以上综合就是全年的写作收入。虽然总量不多,哪怕平均到每篇日志也不过300元左右,但这倒是超出我的预期,一方面,这固然算作额外的被动收入,另一方面,我本身对网站的收入没有预期——网站本身的直接投入只需每年200元左右即可维持(域名费和主机费)。

既然没有直接广告,也不建收费群或实际收费阅读等,那我图什么呢?答案也很简单,我写作的本身只是一个个人兴趣爱好,就是为了随便写写,和这个世界对话,提升自己的认知,单这个收获就已经远超其它物质方面带给我的收获了。

同时,一次写作,无数次分享,偶尔还能帮助到其他读者朋友——也结识到有趣的读者朋友并指点帮助到我,那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希望我的答复满足了好奇的网友们。

手机记账十周年了

By: Steven
24 November 2023 at 12:20

不知不觉用手机记账已经十年了。

在这之前,是用本子手写记了四年。契机是毕业旅行和游记,为了把沿途所有花销都记下来,整理成路书放在博客里。从那之后,就沿着原本就有的写作习惯开始记账。

所以哪有什么坚持呢?就是养成习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