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唐辰同学|希望今年是雷军最后一次年度演讲

1 October 2025 at 10:24

img

小米高端化,需要“改变”雷军讲故事的方式。

这已经是雷军的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味道还是熟悉的“预制”味:场面依然宏大,流量还是磅礴,故事依旧煽情,雷总的眼角还能隐约看到泪光。

整个演讲的叙事基调还是这样:

经历过至暗时刻,做过艰难的决定,但最终我们成功了,赢了。我们还要花很多钱做研发,回击外界对小米的质疑。尽管被黑得很惨,但我们还是要做对标苹果,这件“漫长且痛苦的事情”。

简单说就是,我和小米都太难了,但我们努力了,也挺过来了。你们努力,也一样可以很成功。

可能因为财报好看,小米也跃升到万亿市值高度,雷军今年还多增加了一“味”情绪。他说,在很多人眼里,小米已经非常非常成功。但是在他内心却充满难以言说的焦虑。

img

“难以言说的焦虑”,这几个字被做成硕大的海报,放在主舞台的背屏上,十分醒目。

在前期造势时,雷军“真诚”到略显卑微的说,每次演讲,自己都非常紧张,担心故事讲得不好,担心大家觉得没意思。这一次和以前一样,特别的紧张。

他还自问自答,演讲不是长项,但为什么要坚持呢?是因为他希望深入地做一次沟通,让大家了解小米。雷军也说过,只要大家愿意听,可以一直讲下去。

这个“大家”肯定是筛选过的,愿不愿意听,结果不重要,丝毫不影响雷军按照自己的节奏对外“疯狂”输出。

这个节奏,“大家”摸得透透的,也将其模块化:上半场“忆苦思甜”,在迟缓的背景音乐、朴素但精雕过的话术以及职业的语调,营造出和大家交朋友的氛围,让“大家”共情他和小米以及小伙伴们的故事。

下半场就是“包饺子”,皮用了几层功夫,馅儿花了多少心思,对标行业最好的企业,为大家端上一盘“小米”味儿的饺子。

有网友编了段子,雷军有一个非常牛的技能,就是把一件平平无奇,或者并没有那么厉害的东西用数字、百分比或者其他的形容词给描述成超级无敌厉害。

甚至,他的PPT和王家卫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梁朝伟版的叶问,玄妙到不真实。

还有一个段子是对比雷军讲述煮面异同的例子,这是“小驼发布会”式的调侃,小米法务可能还没有“清剿干净”,搜一搜,网上还有。

对小米来说,雷军的讲的故事,是企业的来时路,也是个人的来时路,但未免太苦情了一些。最后,其成长底色就像另外一位东北女演员,成为这个赛道的“赢家”,她叫:闫学晶。

雷军说,除了焦虑,更让自己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着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说实话啊,我觉得不少人对小米真的不够了解,他们对我们有很多固有的偏见。所以网上经常会看到很多话让你很生气。比如说,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没啥技术,只会营销,肯定走不远等等。”

按说,小米是自己口中的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雷军是年少成名的顶流“霸道总裁”,不能在风口时就说猪都会飞,水逆时就骂小米只会被黑,发牢骚一样的吐槽吧?

成熟的世界级企业,哪一家不是在风浪中逆水行舟?中国硬核科技企业,也应该更少一点“苦情”和鸡汤。

极致的诚恳,是一种示弱,也可能是一种虚伪,还可能是一种情绪“绑架”。

例如,雷军在演讲开始前说,“造车的同时,重启芯片。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哪来的勇气?”

这还是一句“诉苦”,也夹带着功成的傲娇。

但这句话应该还有下半句,这个勇气是谁给的?这个谁,可能是他自己,可能是小米团队,也可能是小米用户,或者是一些不能说的便利。

但无论是“谁”,都值得一句:谢谢。雷军没有说出来,“大家”消化的也只有他的苦情。

和前五年相比,还有多少人吃这一套?没人统计过。

但热搜霸榜、金句满天下以及口碑两极分化的热闹,还是无人能出其左右。刘强东那句,“不要和雷军比营销”的含金量急剧上升。

雷军很努力了,是多数人眼中的劳模,也没有绯闻。但数年来,都在重复一个模块化的故事,听众们也忍不住给他冠上一个新的称呼:累总。

他看到这个称号,可能又会很生气。但与这两个质疑相比,他需要稳定一下情绪:

CDT 档案卡
标题:唐辰同学|希望今年是雷军最后一次年度演讲
作者:唐辰同学
发表日期:2025.9.30
来源:微信公众号“唐辰同学”
主题归类:雷军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一是,投入那么大,自研玄戒芯片很难,但造出来了,也非常厉害,为什么不用在自家的旗舰手机上。通常情况下,高端化和可控的自研是密切关联的。这个账,小米是怎么算的?

另外一个是,雷军回顾了小米汽车造车历程,称“造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非常多”。但整个演讲过程中,他对汽车安全只字未提:既未回应过往争议,也未针对近期召回事件作出进一步回应。

在过去,这套剧本无往不利。但这一次,为什么感觉“不对味”了?

他的年度演讲结束后,资本市场也不怎么买账。小米股价在9月26日,跌了8个点。还有更多人开始学会拿着放大镜,找小米宣传海报角落里的小字。

接下来,改名和锚定对标苹果的小米17系列还会卖得很好,小米汽车还会在流量助推下打破新的记录,小米的商业版图还会有新的扩张。

但雷军为小米高端化呐喊的年度演讲,可能只有两个选择:“改变”叙事方式继续讲下去,或者今年就是拐点,是他的最后一次年度演讲。

这个选择很关键,小米的高端化,不能只靠着情绪以及踩着别人走过的路上升。雷军需要再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带领小米走入无人区,切实锤炼出品牌力、产品力和技术力。

目前,在这一点上,小米的新业务很多,声音很大,但小米的新故事还是很苍白。

不如就好好告个别吧,希望雷总不要那么苦,不要那么的焦虑,不要真的成了“累总”。即便成为最后一次年度演讲,损失的也只是他在舞台上solo时的聚光灯。相比为他摇旗呐喊的,这不算什么。

华为 ADS 4 更新上车,靳玉志:年内高速 L3 商用,27 年城区 L4 落地!

By: 芥末
30 September 2025 at 17:35

乾崑智驾、鸿蒙座舱、宁德时代似乎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时代的三块「金字招牌」。

尤其是华为提供的全家桶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和智能车云等所有核心技术领域,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在营销宣传上也有不小的优势。

因此,「投华」就成了车企在维持自己越来越激烈的智能化竞争中不被淘汰的最佳选择。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 28 日举办的 WNEVC 2025 上披露的数据也很能说明这个趋势:

目前乾崑智驾搭载量已突破 100 万辆,合作上市车型达 28 款,覆盖鸿蒙智行「五界」、阿维塔、深蓝、岚图、猛士、广汽传祺、方程豹、奥迪等多个品牌。

再算上宣布将采用鸿蒙座舱的丰田和日产,说华为汽车解决方案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ADS 4 已上车

在这个国庆假期,车主们终于能用上已经在各大车企发布会上被讲烂了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了。

目前搭载 ADS 4 的大多数车型都已经进行了推送,董车会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升级点。

首先在架构方面,华为乾崑智驾 ADS 4.0 引入了 WEWA 架构,采用了新的世界行为模型和引擎进行训练。

新架构为用户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ADS 4.0 将拥有更高效的通行效率和更迅速的临场反应,在变道、急刹等博弈场景下的表现更像「老司机」。

其次在 ADS 4中的车位到车位功能升级到了 2.0。在开车出发之前就可以直接在车机地图中选择自己想开去的车位,不用到目的地附近再手忙搅乱。此功能也在国庆节前覆盖了更多的小区、商超、写字楼和充电站等常用场所,并将陆续解锁更多停车场。

多层车位泊车场景也得到了优化,在泊车时,领航辅助可以直接导航至更为精确的「XX 小区地库负 3 层 12 号车位」,可以无缝衔接离车泊入功能。

此外在泊车时,用户可以设置泊车习惯,比如设置为「靠左」后每次辅助泊车都将按照设置的泊车偏好执行。

并且无论是否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当车内 DMS 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因疲劳、突发疾病丧失驾驶能力时,ADS 4 都将自主接管,并根据道路周边情况自主减速停车后开启双闪求助信号。

同时,低速防刮蹭、侧向障碍物防碰撞、无道路结构场景(如路口)等场景下的主动安全功能也一并得到了升级。

汽车将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靳玉志认为,目前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三波浪潮」的变革。

  • 第一波是电动化阶段,通过电力代替燃油,使得出行成本大幅降低;
  • 第二波是智能化阶段;
  • 第三波是自动化阶段,届时算法将替代司机。

最后,汽车作为一个很好的物理载体,会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在技术实现层面,华为规划的方向是:

  • 智能车控将升级换代,线控转向/制动会加速上车,底盘能力进一步增强,最终实现无论是在横向、纵向以及垂直方向都能够进行数字化的控制,且会和自动驾驶充分结合在一起。
  • 智能座舱体验将持续升级,多扬声器、多屏交互、AI 大模型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塑车内空间。
  • 辅助驾驶将走向自动驾驶,去年业内在讲端到端,今年有些厂家做到了 VLM、VLA,华为认为辅助驾驶最终会走向 WFM(世界基础模型)。

靳玉志在会上用了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迫切需求。

前几天看到有新闻报道,一用户酒后用了华为辅助驾驶系统,在车上睡了二十多分钟,车辆行驶二十多分钟后打双闪停在路边,路人报警后该用户被拘役 1 个半月、罚款 4000 元。

我们的系统非常好,但这绝非鼓励酒后依赖辅助驾驶,而是说明了提升技术普惠性的重要性。

而截止目前,华为乾崑智驾累计的辅助驾驶里程已经达到了 50 亿公里;系统累计避免了 271 万次潜在的碰撞事故;8 月用户人均辅助驾驶里程为 727 公里;人均智能泊车次数达到了 36 次。

靳玉志同时在 WNEVC 2025 上公布了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后续的发展路线图。

根据规划,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将分为三个阶段实现商业化落地:

  • 2025 年,华为 ADS 4 系统将首发面向 L3 技术架构的高速商用解决方案,主要针对高速公路场景,具备 L3 试点商用能力,同时启动城市道路 L4 级技术测试。
  • 2026 年在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华为计划实现高速公路 L3 规模化商用,并启动城市道路 L4 试点运营。
  • 到 2027 年,随着高速与城区 NCA 功能的普及,华为乾崑智驾 L3 将实现大规模市场渗透,城区 L4 进入商用阶段。

与此同时,华为将继续探索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干线物流运输的商业化落地探索,全面开启载人载物的无人化新时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鸿蒙智行上新,尚界 H5 只卖 15.98 万元!

By: 李华
23 September 2025 at 22:05

鸿蒙智行今晚一口气发布了两款全新的 SUV。

一款是全新品牌尚界的首款车型 H5,另一款则是全新问界 M7。

先说价格:

  • 尚界 H5 售价 15.98-19.98 万元。
  • 全新问界 M7 售价 27.98 – 37.98 万元。

尚界 H5 的发售,意味着华为的辅助驾驶技术,第一次进入 20 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这是一个过去鸿蒙智行从未触及,但市场容量极为广阔的价格地带。

 

而新款问界 M7,则是在产品力全面提升后,依然守住了 25 万级的起售价。在经历了一轮市场起伏和竞品迭代后,这款曾经的销量支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我更新,重新回到它曾经的位置上。

那么,在这样的价格下,它们各自都给出了怎样的体验?我们先从尚界 H5 说起。

尚界 H5:过日子,过好日子

尚界 H5 的核心卖点非常明确,就是智能化。

它的增程 Max 版和纯电 Max 长续航版都搭载了 HUAWEI ADS 4.0 系统,以及一颗 192 线激光雷达,这让它在硬件层面上,就具备了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的能力。

过去,这个价位的车型谈论智能驾驶,更多是在高速场景,而尚界 H5 带来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平移,让主流家庭用户也能接触到更高阶的体验。

座舱内,则是我们熟悉的鸿蒙智能座舱。15.6 英寸的中控屏,配合流畅的交互和丰富的应用生态,对于这个价位的用户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提升。

但这套先进的智能系统,最终需要一个可靠的车身来承载。这部分工作,由上汽来完成。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在发布会上,用四个标准,介绍了这台车的核心理念:

GL8 的舒适、桑塔纳的素质、华为的智能和余承东的要求。

「华为的智能」我们已经看到了。而「GL8 的舒适」,则直接指向了这台车的空间和乘坐体验。

尚界 H5 是一台非常务实的家用车,它的外观没有太多花哨的线条,整体轮廓饱满、稳重。

这种不追求惊艳但保证了耐看的设计,完全服务于其内部空间。通过 A 柱前移、D 柱后移的设计,在 4.8 米的车长内,实现了越级的「得房率」。

它的后排腿部空间超过了一米,地板是纯平的,横向宽度也足够,这意味着中间座位不再是临时将就的位置,是真的可以满足三名成年人同时乘坐的「真三座」设计。

后备箱常规容积有 601 升,地板下方还有额外的储物暗格,前备箱容积也达到了 124 升,储物能力相当可观。

「桑塔纳的素质」,则代表了对皮实、耐用和可靠性的追求。

尚界 H5 的车身结构采用了「九横五纵」的框架,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达到 84%,核心乘员舱部分 100% 使用了潜艇级的热成型钢。一个细节是,它同样配备了和新款 M7 一样的三重冗余门锁电源,确保极端碰撞断电后车门依然能打开。

用贾建旭的话说,这是对质量「不妥协」。

动力上,尚界 H5 提供了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

增程版 CLTC 纯电续航 235 公里,综合续航 1360 公里,馈电油耗仅为 4.44L/100km。纯电版则提供了 80kWh 电池的长续航版本,CLTC 续航 655 公里,百公里电耗只有 13.4 度电,经济性表现突出。

至于「余承东的要求」,则代表了鸿蒙智行对产品体验的高标准。尚界 H5 用相对朴素的设计,换取了实用的大空间、可靠的车身安全,以及一套在这个价位明显领先的智能化系统。

这背后当然也体现了上汽集团在与华为合作模式上的战略转变。尚界 H5 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几年前那场关于「灵魂与躯体」讨论的最终落地。上汽提供了成熟、可靠的「躯体」,而华为则注入了最核心的智能「灵魂」。

对于市场而言,尚界 H5 像是一个来捣乱的,它把高阶辅助驾驶的门槛拉到了新低,这必然会给比亚迪、小鹏等在这一价格带深耕多年的对手,带来新的压力。

总之,这台车希望触达的用户和场景,或许可以用余承东在发布会结尾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陪着用户:

过日子,过好日子。

问界 M7:除了名字,几乎都是新的

在发布会现场,余承东公布了一个数据:

新款问界 M7 开启预订 19 天,小订量已经突破了 23 万台。这个数字,为这款车的登场铺垫了极高的市场热度。

这次的全新 M7,最核心的变化是空间。

老款 M7 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其空间表现与其超过五米的车长不相匹配,尤其是第三排的实用性,一直备受诟病。而新款 M7 几乎是推倒重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关键的数字是轴距——新款 M7 的轴距从 2820mm,一口气增加到了 3030mm。这多出来的 21 厘米,完全反映在了车内纵向空间的改善上。

如今 M7 的第三排已经不再是应急专座,腿部空间达到 810mm,足以容纳成年人进行短途乘坐。而五座版的后排,则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样的空间表现已经完全足够,甚至超出了预期。

「我们不仅超过了上一代的 M7,还超过了宝马 X5 加长版。」余承东说。

▲ 五座版后排空间对比老款问界 M7 和宝马 X5

对空间的重新规划也体现在了后备箱上。

在坐满人的情况下,六座版依然能提供 312L 的后备箱容积,能够放下 4 个 20 寸行李箱。而将第三排座椅放倒后,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五座版的后备箱常规容积则达到了 850L,足以应对长途自驾游的装载需求。

解决了内部空间这个最大的痛点后,新款 M7 在其他地方也下了不少功夫。

它的外观设计向更高级别的问界 M8 靠拢,官方称之为「鯤鵬展翼」设计语言。

最明显的变化是前脸,封闭式的格栅和全新的「船桨」型大灯组,让整车的气场和精致感比老款提升了一个档次。车身侧面的线条更饱满流畅,尾部的贯穿式尾灯内部结构也做了简化,整体观感更加和谐。

可以说,新款 M7 彻底摆脱了老款车型略显中庸的影子,拥有了更符合当下审美的家族化设计。

进入车内,座舱的豪华感和科技感同样得到了加强,中控台经过重新设计,配色上也提供了更多选择。

六座版的二排零重力座椅再次升级,最大倾斜角度可以达到 150°,接近躺平,并且配备了水平自适应双扶手。扶手箱里还设计了弹出式的隐藏式杯架,在细节上增加了一些巧思。

仪表台的科技配置也更完整了。中控屏尺寸更大,边框更窄,还新增了一块 10.25 英寸的副驾娱乐屏。

驾驶员前方则有全新的 68 英寸 AR-HUD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可以将导航、辅助驾驶等信息更直观地呈现出来。

最吸引眼球的,是那块新增的 17.3 英寸后排娱乐屏。

这块屏幕的加入,让 M7 的后排有了独立的娱乐中心,可以直接满足后排乘客,尤其是孩子们的影音需求。这项配置,在 5 座版车型里面可并不多见。

当然,作为华为深度参与的产品,智能化依然是它的核心长板。

新款 M7 搭载了 HUAWEI ADS 4.0 智能驾驶系统,硬件配置和问界 M9 属于同一水平,包括那颗 192 线激光雷达和 3 颗分布式 4D 毫米波雷达,让 M7 具备了完整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能力。

除了这些显性的升级,一些看不见但很关键的地方,新款 M7 也做了补足。

比如底盘,这同样也是老 M7 的一个核心槽点。

新款 M7 的前悬架,从老款的麦弗逊式,升级为了成本更高、结构更复杂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这一改变对于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着直接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在高速过弯和经过颠簸路面时,车身的姿态会更从容,滤震也更干净。

动力上,增程版车型提供了容量更大的 53 度电池组选项,CLTC 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超过 300 公里,日常城市通勤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台纯电车来使用,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满电满油的综合续航则来到了 1625km。

这次,问界 M7 一并推出了纯电版车型。新车基于 800V 高压平台,搭载 100kWh 的华为巨鲸电池,CLTC 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710 公里。

为了解决用户的补能焦虑,赛力斯总裁何利扬也在发布会上宣布,问界将在未来三年,建设超过 4000 座充电场站,以「平均每天两座的速度」推进,覆盖高速服务区和主要生活区。

ONE MORE THING

除了尚界 H5 和全新问界 M7,余承东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环节——关于旗舰车型问界 M9 的更新。

这次 M9 没有发布新款,而是新增了一个更豪华的「尊享四座」版本。

这是 M9 在豪华领域的新探索,它将原有的五座版后排,改为了两个独立的零重力座椅,营造出了一个颇为「尊贵」的独立空间。

据余承东介绍,这两个后排座椅的功能「非常强大」,不仅具备常规的通风、加热、按摩,其最大倾斜角度可以达到 150 度,几乎能够实现躺平。

除了座椅本身,这个四座版的后排还配备了专属的中央扶手、储物空间和双无线充电面板。配合 M9 已有的 EC 调光隐私玻璃和电动遮阳帘,后排的体验已经开始向 D 级豪华轿车看齐。

另外,M9 还迎来了一系列功能更新,包括引入了主打新车无异味的「鸿蒙阿尔卑斯座舱」、新增了「双龙出海」等迎宾灯语,并预告了后续将通过 OTA 支持苹果 CarPlay、香港澳门地区车联网漫游等超过 50 项的升级。

对一款已经稳居 50 万元以上销量冠军的旗舰车型,持续进行如此细致的投入,本身就说明了它在鸿蒙智行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余承东还提到了另一项数据:问界 M9 连续两期位列新能源车用户净推荐值第一。

这是用户满意度的最佳表现。

在技术和配置快速趋同的今天,用户的真实口碑,可能才是一款产品最坚固的护城河。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1.99 万元起,阿维塔 07 掀桌子:标配华为智驾和 333 公里纯电续航

By: 李华
21 September 2025 at 09:05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 20-30 万元的 SUV 赛道,早已是一片竞争红海。消费者们也习惯了在续航、智能、豪华之间做取舍。

直到,阿维塔 07 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

9 月 20 日晚,阿维塔在其战略 2.0 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 2026 款阿维塔 07。新车拥有增程、纯电两种动力共 6 款车型,增程版指导价 21.99-26.99 万元,纯电版指导价 22.99-27.99 万元。

价格很有吸引力,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隐藏在价格背后「标配」的诚意。

新款阿维塔 07 增程版提供了一个颇为关键的配置:一块容量高达 52kWh 的宁德时代「逍遥」超级增混电池。

它将新款 07 的 CLTC 纯电续航提升到了 333 公里。这个数字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城市通勤,都可以不再需要发动机的介入。同时,这块电池在低电量下的放电功率依然强劲,能将增程器的启动时机从常规的 20% 电量进一步延迟到 10%,最大化地保证了纯电驱动的行驶质感。

更重要的是,这块大电池支持 5C 超快充,理论上充电 10 分钟就能补能超过 200 公里,让长途出行中的补能体验,变得更接近于在服务区的一次短暂休憩。

当然,为了实现 21.99 万的起售价,阿维塔也保留了搭载 39.05kWh 电池、纯电续航 195 公里的后驱版,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灵活的选择。

智能化方面,阿维塔这次也拿出了同样的策略:标配。从 21.99 万元的入门款开始,192 线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以及全套华为乾崑 ADS 4.0 高阶智驾系统,都成了标准配置。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发布会上表示,基于超过 50 亿公里的智驾数据,ADS 4.0 的行驶体验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变道决策柔和,行驶过程也更顺畅。

与此同时,鸿蒙座舱 5 也迎来了 MoRA 大模型的首次上车,带来了更拟人化的交互。它不仅能听懂「打开车耳朵」这类生活化的指令来操作后视镜,还能在你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出「导航去『三个金』的路」时,智能纠错为你找到「鑫苑路」;车内的「百科」功能,甚至能帮你解答「仪表盘上背着宝剑的红色小人是什么意思」,成为一个 7×24 小时的用车顾问。

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是行业首发的「靠近泊出」。

当你提着购物袋走近停在狭窄车位的车辆时,手机会弹出泊出界面,一键启动,车辆便会自动驶出,避免了上车时的尴尬。并且,这些新的软件功能,也将从 9 月 25 日起陆续推送给老款阿维塔 07 的车主。

除了技术,在看得见的舒适性配置上,新款阿维塔 07 同样给得很大方。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四门电吸门、英国之宝 25 扬声器音响、广角流媒体后视镜……这些在同级车型上往往需要高配甚至选装的配置,这次都成了全系标配。

新 07 的内饰新增了更具高级感的「岩棕」配色,外观则带来了灵感源自雪山天空的「晴蓝」车漆,并拥有细微划痕在光照下自修复的能力。

安全,是另一个被标配的重点。新款阿维塔 07 在最新的 C-NCAP 测试中位列中型 SUV 第一,全系标配了 9 个安全气囊,其中包括了能更好保护后排家人的侧气囊。

纯电版车型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基于全域 800V 平台,搭载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30%-80% 充电时间不到 10 分钟。其中四驱版车型的 0-100km/h 加速时间仅为 3.9 秒,性能表现同样突出。

可以说,2026 款阿维塔 07 是一次由内到外的全面进化。它几乎补齐了旧款车型的短板,用一张诚意十足的标配清单和颇具竞争力的价格,为 20 万级智能 SUV 市场带来了新的参考标准。

这是阿维塔「战略 2.0」打响的第一枪。

而这一枪,正中市场红心。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让「戴着不摘」成为新的使用习惯

By: 艾 梵
24 September 2025 at 17:00

时隔两年,全新一代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正式推出。

初代华为FreeClip 耳夹耳机创造了「耳夹耳机」的新形态,其成功被市场验证有效——它没有停留在传统耳机「听得清听得好」的维度,而是让人同时听到耳机和环境声,不必为了一句对话频繁摘戴,改变了耳机不是戴着就得摘下的使用惯性。

但这个最优解,也给产品迭代带来了难题。

不久前,爱范儿提前拿到了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在深度体验之后我们发现,这个产品很好地完成了自我迭代与超越,而究其核心,则是建立一种新的范式——

让耳机「戴着不摘」,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习惯。

更小,更时尚,更实用

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愿意长时间佩戴、不轻易摘下的?答案很简单:配饰。

这也给了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一个清晰的方向——不仅要好用,更要好看,要让人愿意把它当作日常穿搭的一部分。

华为FreeClip 2 在设计上有不少巧思,而最终都是为了体验服务。

首先是小。

相比偏成熟稳重的初代 FreeClip,FreeClip 2 在延续时尚感的同时,变得更小,也更有活力。

除了「羽沙白」和「摩登黑」,FreeClip 2 还带来了灵感源自牛仔的全新「丹宁蓝」配色,耳机的 C 形桥部分也采用了更亲肤的硅胶材质,不仅外观更具特色,也增强了耳机在各种耳形上的佩戴张力,提升了舒适度。

新的丹宁织纹工艺很好地消解了数码产品的机械感,戴在耳朵上更像一款电子配饰,而不是普通耳机。

和耳饰单纯提供外观价值不同,我们对耳机还有功能性上的要求。好看和好用,是我们愿意佩戴一款耳机的重要前提。

比如 FreeClip 2 的耳机盒,宽度缩小 17%,整机重量减轻 14%,设计也从圆变方,带来的好处是,在提升 2 小时续航的前提下,这几乎是同价位耳机里体积最小最轻的耳机盒,带着这副耳机出街,整机可以用 38 小时,却只占一点点口袋空间,没有半点携带压力。

▲ 左:华为FreeClip 2,右:华为FreeClip

充电仓更小,意味着耳机也更小了,对于戴在头上的设备来说,每轻 1 克都是在减轻负担。

FreeClip 2 耳机重量比上一代减轻约 9%,单耳机仅有 5.1 克,加上 9 小时的单耳续航,让耳机更能「戴着不摘」。

更加紧凑的体积,让 FreeClip 2 可以更好塞入各种裤袋,包括紧身牛仔裤,并且不会和圆形机身一样容易滚动和掉落。

丹宁蓝款式的华为FreeClip 2,充电仓同样采用「丹宁织纹」工艺,表面呈现出牛仔布般的肌理,触感独特而有温度。质感提升的同时,也并不会沦为「藏污纳垢」的陷阱,清洁依旧轻松。

在这之前,我就很喜欢戴着华为FreeClip 运动健身,而 FreeClip 2 针对运动场景做了更多的优化,比如支持 IP57 等级的抗汗抗水,增强了应对各种户外和锻炼的能力,而且耳机盒支持星闪精确查找的能力,50 米范围内都能指示精确方向,就算耳机断网也能实现楼层定位。

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放松锻炼,你都可以一直戴着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这种随时随地的贴合感,是它最打动人的理由。

戴得久也要听得好

传统开放式耳机虽然舒适,却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失真、漏音、听不清。

要想声音清楚点,只能调高音量,失真和漏音也随之而来。很多时候,开放式耳机只是一副戴着舒服但只能听个响的「备用机」,而华为FreeClip 2 则彻底改进了这一点。

首先是硬件上的提升,FreeClip 2 搭载了华为自研的超澎湃双擎单元,和上一代相比,一耳朵就能听出差距——低频明显更强,声音要比前代更饱满、厚实,解析度也很优秀,响度更大,能够更好听清。

鸿蒙生态则是华为FreeClip 2 的另一项秘密武器,强大的多设备协同能力,让耳机能够在设备之间无缝衔接,来去自如:手机来电,音频自动从电脑切到手机;电话挂断,又自动切回电脑,切换悄无声息。

25 年底,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还将支持星闪音频体验,届时音质和延迟表现都会更好。

而为了解决传统开放式结构和高音量的漏音问题,华为在 FreeClip 2 上采用了「逆声场声学系统」,通过反向声波抵消外泄声音,实测在安静办公室中,正常音量使用,坐在隔壁的同事完全听不到漏音。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智能音量自适应」功能:耳机通过麦克风监测环境声,并自动匹配最合适的音量,从嘈杂的马路进入安静的办公室,音量切换很丝滑,避免了自行调整音量的麻烦,以及漏音的尴尬。

结合双向清晰通话功能及麦克风的升级,让华为在 FreeClip 2 的通话降噪性能也变得更好了,三麦克风通话降噪能够实时削弱环境噪声,不用扯着嗓子讲话,对面也能听得清楚。

可以说,FreeClip 2 在佩戴舒适度和听感上做到了平衡,为开放式耳机交出了一份「既要又要」的答卷。音质变好了,戴着也更舒服,华为FreeClip 2 完全可以胜任主力机,不需要摘下,也不需要替换。

是 AI 耳机,也是万能搭子

如果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的智能体验仅仅体现在音量调节上,那它还没有突破传统的「耳机」定义,但实际上,我更愿意称华为FreeClip 2 为「外脑」,在鸿蒙 AI 智慧功能加持下成为我的万能搭子。

所有这些智能处理,都得益于 NPU AI 处理器与华为自研第三代音频芯片的更新,许多复杂决策都是在本地完成,处理速度要快得多。

由于可穿戴的属性和语音交互能力,耳机已经成为 AI 硬件的兵家必争之地,华为FreeClip 2 在成为 AI 耳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耳夹耳机「长时佩戴」的特性,让 FreeClip 2 能成为 AI 常伴用户左右的延伸,开口能提需求,耳听即时反馈。

其次,华为FreeClip 2 与鸿蒙智能生态深度打通,背靠小艺 AI,连上鸿蒙设备即可调用各种 AI 能力,无需额外操作。

更重要的是,传统的耳机与 AI 助手的协同,多是响应单次指令,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与 AI 的交流应该是有连续性且可随时打断的,因为口头沟通的需求,本就是复杂且多变的,灵活应变是最重要的能力。

这也是华为FreeClip 2 用下来,我觉得在 AI 交互上很惊喜的地方。

耳机中的小艺助手不仅可以对话,更会主动提供帮助。打车、航班、高铁这些场景,小艺会主动在华为FreeClip 2 中对关键信息进行播报,点头即可确认,摇头即可拒绝。

除了随时待命解决生活与工作的需求,华为FreeClip 2 还内置小艺翻译,支持中文与 20 多种语言互译,并能搭配华为手机实现外语「上字幕」。

更特别的是「双耳互译」功能,两人各戴一只耳机,就能像自带同声传译般实时沟通,很接近翻译机带来的体验。

可以说,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舒适无感的形态,和开口即用的 AI 能力,就是最理想的 AI 耳机形态。

让「戴着不摘」成为新的使用习惯

有些产品,注定是要在螺蛳壳里造道场的。

例如 TWS 真无线耳机,在拇指大小的空间内,要塞入大量的单元和传感器,创新空间极其受限。增加和去除一个元器件,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

近十年 TWS 耳机品类的发展,似乎走到了「山重水复」的地步。

根据 IDC 的调研报告,蓝牙耳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将造成价格与功能的分层加剧,消费者多元的消费需求亟待被满足,而国内增长最快的品类,则是开放式耳机,从 2023 年到 2024 年出货量实现翻倍提升。

▲ 图源:IDC

报告也显示,开放式耳机品类中,华为后来居上,成为 2024 年的行业第一。而今年 1-7 月,华为FreeClip 耳夹耳机也已经是千元级开放式耳机的出货量冠军。

传统的入耳式或半入耳式耳机,早已把音质和降噪打磨到极致,边际逐代递减,要创造新的价值,就要脱离分贝和频响的较量。

于是,创新的形态成为狭窄缝隙中的出口。

华为FreeClip 耳夹耳机就是如此,它没有把问题继续堆在「更好听」「更安静」上,而是换了一种提问方式——

耳机,能不能像戒指、眼镜一样,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两年前,在见到华为FreeClip 之前,我想没人会开口要一副「能一直戴着」的耳机,也没人会想到耳机成为如同「电子配饰」一般的存在。

很多需求,往往不是用户提出了才被满足,而是产品创造出来后,才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我想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去强调自己解决了什么痛点,而是把耳机做成了一种「无感」的存在,省去了用户「摘戴」的动作,但却在耳朵上保有了一席之地。

当你习惯了它的存在,也许很难再回去那种时时摘戴、时刻区分内外世界的老路。

更重要的是,一副随身佩戴的耳机,是一个真正稀缺的入口。

无论未来是属于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还是空间计算,在手机之外,一个更贴近我们的产品,或许也是我们所渴求的。

有些创新不是掀起波澜,而是在日常生活里悄悄落地生根。

像华为FreeClip 2 这样,在螺蛳壳里修炼出的答案,也许不那么张扬,却让耳机这个看似平淡的品类,多了一丝不动声色的可能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鸿蒙智行「五界」新车批量现身,问界 M9 非凡大师版已在路上

By: 芥末
15 September 2025 at 23:00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以及谍照、行业人士以及公开信息,鸿蒙智行「五界」预计将在明年内推出多达 9 款新车。

董车会整理了鸿蒙智行「五界」的现有车型以及预计将新增的车型,如下图所示。

两款超高端 SUV

在鸿蒙智行的产品规划里,明年或许会有两款定价在 70 万元左右的超豪华 SUV 亮相,分别是问界旗下的 M9 非凡大师(或加长版)以及尊界旗下的一款旗舰 SUV。

自 2023 年开始,网络上就一直不断有问界 M9 将推出非凡大师版本或加长版的传言,但直到最近,才有比较确切的信息和车辆谍照传出。

从路试车和谍照来看,问界 M9 加长版的主要造型与在售车型相似,但车长增加约 20cm 至 30cm,来到了 5.5m 的车身总长度,轴距也随之增加到 3.3 米左右。

如此之长的车身自然需要匹配更为灵活的后轮转向系统,之前就有博主曾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过一组赛力斯专为后轮转向设计的新款后副车架,此设计将后轮转向机构前置,为后电机悬置腾出了空间。有不少人猜测这套系统正是为 M9 的加长版准备的。

新车车内将延续六座布局,重点强化豪华感和乘坐舒适性。路试车曝光的同一天,有一家疑似为问界 M9 供应商的公司曝光了一段车门板设计视频,视频中显示的车门构造与问界 M9 十分相似,但材质奢华版有较大的提升,音响网罩的设计也有所变化。

在其他配置上,问界 M9 加长版或将或首发纯电续航超过 1000km 的宁德时代固态电池,并预埋持 L4 级别的辅助驾驶硬件。

尊界新旗舰 SUV 的存在则已经得到了不少产业内人士的证实。

根据 36 氪的爆料,尊界这款旗舰 SUV 直接对标揽胜和劳斯莱斯等豪华品牌,但为了走量,定价将低于尊界 S800。

华为和江淮对这款 SUV 的市场表现信心很足,对供应链释放了全年最高销量超 4 万辆的预期,为了保障该项目的资源,江淮甚至叫停了许多乘用车、重卡、轻卡项目。

这辆车也将成为华为新一代的技术旗舰,尤其是新车的底盘将在尊界 S800 途灵龙行底盘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并同步更新辅助驾驶系统。

鸿蒙智行首款MPV

有消息称,智界品牌很早就已经着手开发基于 E0X-L 平台打造的 MPV 车型,内部代号为「EHV」。动力方面,新车计划推出纯电动和增程式两种配置,匹配由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

最近该车的谍照在社媒上被爆出,从谍照来看,新车在不少设计细节上都与现款的智界 R7 有极高的相似度,例如灯组位置的挖孔和两侧的竖直开孔都是智界的标志性设计元素。

新车整体的造型更偏方正一点,与智界品牌主打年轻运动的风格稍稍有点不同。

结合各方信息来看,这款智界 MPV 的原型大概率就是奇瑞原来要推的星纪元 E08,其概念车于 2024 年年底亮相,当时的奇瑞常务副总裁表示这款车是奇瑞倾注了大心血研发的豪华 MPV,期望 E08 能够成为中国的埃尔法。

根据奇瑞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星纪元 E08 项目已经暂停,现有员工大部分分流或者转岗去了智界品牌。

对于豪华 MPV 车型,智界更能撑得起来,而且同时发布两台 MPV 也会「打架」。

2025 年 8 月,华为与奇瑞签署智界品牌 2.0 合作协议,成立独立运营的「智界新能源公司」,华为全链路主导研发、制造及服务,投入超百亿资金及 5000 人研发团队,或许双方深化合作后的首款新车就将是这款 MPV。

在具体配置上,目前可以确认,新车将基于奇瑞 E0X-L 平台开发,提供纯电+增程双版本,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增程版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座舱内则搭载原生鸿蒙座舱、副驾零重力座椅、HUAWEI SOUND 音响系统,主打商务兼家用场景。

新车定位对标腾势 D9、极氪 009 等新能源豪华 MPV,定价或在 40 万元左右。

尚界主攻走量

尚界品牌除了已经开启预售的 H5 之外,目前还有两款新车正在研发中,分别是一辆代号 E8 的大型 SUV 和主打年轻市场,设计较为激进的运动轿跑车型。

其中,尚界新 SUV 将于 2026 年上半年亮相,其价格可能上探至 25 万元至 30 万元市场,采用华为 ADS 4.0 升级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而轿跑车型将搭载华为新一代鸿蒙座舱 6.0 和华为图灵底盘技术,并有可能使用上汽已经研发多年的半固态电池技术。

尚界 H5 16.98 万元的预售价格,也得到的市场的充分肯定,预售开启后 1 小时,尚界 H5 收到了超 2.5 万辆小订。

为了保证首款车型 H5 的交付,上汽为尚界在临港建设了一座专属工厂,还盘下了上汽通用金桥工厂的部分产线,并结合后续新车,近期向供应链释放了年销 40 万辆的备料计划。

如果这些新车型全部落地,鸿蒙智行的车型矩阵将从目前的 10 款拓展到 19 款,覆盖从 15 万元至 100 万元的价位段以及从家用轿车、SUV 到硬派越野、旅行车等大部分的细分市场。

而除了鸿蒙智行五界之外,采用华为 HI 模式的车型也在逐渐增多,长安旗下深蓝、阿维塔,东风旗下岚图,广汽旗下昊铂、华望等品牌的新车基本上都采用鸿蒙座舱加乾崑智驾的方案,最近宝骏的新车型华境也将搭载华为全家桶,合资车型丰田铂智 7 也确认采用鸿蒙座舱。

对于研发实力并不强的二线车企来说,与华为合作成为其在智能化竞争中不被淘汰的快速通道。相比其他供应商,华为提供的全家桶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和智能车云等所有核心技术领域,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

或许,明年之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有两个新的大看点——

一是华为如何在「五界」和「HI 模式」车企之间平衡精力与资源投入,二则是其他车企要不要和华为合作,不合作又要怎么与鸿蒙智行竞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独特与青涩,三折叠的一体两面|华为 Mate XTs 评测

By: 马扶摇
12 September 2025 at 16:32

如果 2025 年真的有某款折叠屏值得被赋予「万众瞩目」的称号,那我觉得非华为 Mate XTs 莫属。毕竟在这个严重同质化的手机市场里,咱们的三折叠还真就是全球独一份儿,这叫一个地~道。

作为 s 代小改款,XTs 的机身外围和硬件规格相比 XT 变化不大,依旧是一块合拢 6.4 寸、展开 10.2 寸的「巨屏」,以及 12.8mm 厚的机身和 300 克出头的体重,握在手上还是那熟悉的感觉。

相比去年 XT 的红与黑,XTs 今年新增了两款视觉上更加明亮与活泼的配色:皓白与槿紫。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三折叠用户中的女性和年轻人比例实际上并不低,白金与紫金配色无疑是在意图吸引更多这两类用户。

从左到右:皓白,槿紫,玄黑,瑞红|华为官网

爱范儿本次收到的评测样机就是今年的主打色「皓白」,这个洁白的皮革后盖配上金色边框与两侧的辊压纹理,的确是华为产品线里最能诠释科技与优雅感的机型之一:

虽然外观没有发生巨变,但今年 XTs 的内在有了不小的升级。除了发布会上的 MVP 麒麟 9020 SoC 之外,XTs 还出乎意料地新增了对于手写笔的支持——这下知道三星 Z Fold7 丢掉的那支笔在哪了。

但是对于本次的华为 Mate XTs,除了大家最关心的售价(256G 17999 元)之外,我们更想聊一些发布会上没有提到的、贴近实际使用的体验

为此,我们带它去了趟华仔的老家,作为主力机狠狠使用了两天。

爱范儿这台评测样机系统版本为鸿蒙 Next 5.1.0.228 SP2,为截至发稿时的最新版本,所有安装软件也均为发稿时应用商店最新版。因此文中涉及软件体验的部分,均以当前评测版本为准:

依然大就是好的屏幕

作为一款半代升级的小改款机型,XTs 并没有颠覆 Mate XT 系列的设计思路,这款三折叠手机的每一处硬件和软件设计,依然都是为了展开后的 10.2 寸大屏服务的。

与上一代一样,Mate XTs 完全展开后的分辨率为 2232 × 3184,这个接近 16:11 的长宽比对于主流网络视频的画幅兼容性更好,无论是面积还是观感肯定都是优于正方形的双折叠的

以我们最常用的 b 站来说,自从 XTs 发布会以来,目前的鸿蒙商店最新版已经适配了三折叠完全打开的超宽屏布局,能够一边看视频一边刷评论,关闭评论区之后视频画面更是能接近铺满整块屏幕,观感非常好。

演示视频|哔哩哔哩 @酒酿大丸子-

不过这在 Mate XT 上市一年多之后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的卖点了,XTs 再大也不过是一台手机,方便的是「空中飞人」们在路途中不方便用电脑的时候处理事务。至少从内容消费的体验上讲,它尚不能完全取代平板电脑。

但从 Mate XT 到 XTs,其实有一项使用场景因为过于宽泛,反而被大家遗忘了:竖屏。但这里说的竖屏不是用来看刷短视频,而是用来阅读竖排版的文献资料:

在类似的阅读场景中,与 XTs 面积接近的平板电脑要比它重、与 XTs 重量接近的手机或平板又没有这样的面积。能够旋转的电脑显示器又不可能带出门,XTs 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优解。

虽然竖屏阅读这种使用场景十分细碎,但仔细想想——真正在飞机上看 K 线图、在临上台前一秒改台本、在电梯里设计出行规划等等,这些宣传片里面出现的场景其实也很细碎。

你问这些需求普通手机能实现吗,当然也可以,但三折叠的大屏体验就是会更好。

图|微博 @余承东

因此无论是 Mate XT 还是 XTs,它们比起普通的直板机,更像是一种「改良型商品」:在直板手机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之后,三折叠再为了更加细分场景的体验提升而突破极限。

换句话说,我们认为 Mate XTs 的主要目标用户,是那些愿意(且有能力)为了 10% 的提升,而多付出 50% 成本的人。对于此外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常规的双折叠手机无疑是更完善、也是更方便的选择。

依然华为味儿的体验

除了这块屏幕本身,Mate XTs 的周边体验仍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华为味」。

今年 XTs 相比 Mate XT 在影像方面做出了一些小升级。除了超广角从 1200 万像素升级到了 4000 万像素之外,最主要的是为 RYYB 传感器加入了一颗红枫原色摄像头。

从在香港两天阴晴急剧反转的实际出片来看,XTs 照片的直出色彩相比 XT 有了不小进步:

不过 XMAGE 丰富的色彩滤镜才是 XTs 作为折叠屏的影像杀手锏,比如这张默认的 F100505「胶片」滤镜就很适合在一些明暗交错明显的场景出片——

至于这支售价 599 元的手写笔 M-Pen 3 在 XTs 上的体验,我认为它没有发布会上描述的那么美好。因为它有一个真正对手写有需求的用户无法接受的问题:

M-Pen 3 没有任何官方的吸附或者收纳方法,它就是一根孤零零的笔,并且唯一支持的设备就是 Mate XTs。

以我自己 Note 8、Note 9、Note 20 Ultra、Z Fold6 的用户经验来说:想要让一根手机上的手写笔真正有用,它必须要有一个随机身收纳的方法,否则和「手指触控」打架的使用习惯会迅速让人忘记手写笔的存在,直至吃灰。

至于用 M-Pen 3 来手写批注、圈选、遥控 PPT 之类的功能,大多都已经在隔壁的 MatePad 上面有过先例了,鸿蒙 5.1 跨平台的体验基线仍然是稳定发挥的。

虽然 XTs 本次能够补全这些功能当然是好事,但华为自家「天生会画」这个杀手锏级别的创意 app 没有被移植过来,还是挺可惜的。根据我们在 MatePad Mini 上的体验,它的美术能力还是非常优秀的。

图|华为官网

只不过手写笔的收纳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考虑到 M-Pen 3 的售价,我们建议等到第三方或者华为第一方的收纳壳出现之后,再考虑购买手写笔。

依然鸿蒙味儿的问题

然而兜兜转转 50 个小时的体验之后,Mate XTs 在我眼里依然有一道意难平的槛——鸿蒙 5.1。

无论 Mate XTs 身上凝聚了多少光环,我们都不能脱离它作为一台起售价一万八千元人民币、顶配已经能够买一台纳米纹理玻璃的 16 寸 MacBook Pro 的折叠屏手机的本质。

当一台手机卖到这个价格之后,每一个 XTs 的用户——无论是职场新锐还是家资亿万——都会自然而然地期待它能够像价格类似的「艺术品」那样做到对于细节的至臻打磨。

然而在这两天的体验中,XTs 所搭载的鸿蒙 5.1 依然有一些完全与硬件无关、单纯是对于细节的忽视而导致的小问题,让它「本应价值一万八千元的体验」不怎么连贯:

  • 双屏和三屏模式下,用系统相册查看照片的 XMAGE 水印边缘会有不正确的红色 HDR 溢出
  • 华为安全键盘在双屏和三屏状态都没有适配,只是粗暴拉伸
  • 相机仅支持副屏预览,不支持副屏控制,想要用主摄自拍只能用语音或者手势快门

这么好的主摄,想要自拍却很难受

然而除了上述细枝末节的问题之外,鸿蒙 5.1 在现阶段让我无法当成主力机的原因还有另一个:目前版本的鸿蒙微信(v1.0.10)依然不支持在 Mate XTs 上启用折叠屏的分栏视图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有能力购买 XTs 的用户可能不需要天生会画、不需要 MacBook Pro,但没有人敢在 2025 年的时候说自己不需要微信吧?

更何况鸿蒙 5.1 的自适应布局开发框架早已经是现成的了,XTs 只比 Mate X6 多翻开了一次,结果却连双折叠状态下的分栏视图都没有: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细节的问题。HarmonyOS 原本应该超越安卓,成为跳出碎片化、展示软硬件集成开发优势的平台,却在这样一个最基础的国民应用上摔了跟头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本不需要知道鸿蒙开发框架的细节、不需要知道腾讯或者华为的联合研发进度,但在这个 Mate XTs 开售前的档口我见到的现状就是:在 XTs 上用微信,体验反而还不如 Mate X6。

作为一个长期的折叠屏用户,如果你问我喜欢华为 Mate XTs 吗?我会回答喜欢、喜欢的要命,因为这是真正全球独一份的产品体验,是三星和苹果都没办法给出替代品的体验。

但如果你问我愿意买 Mate XTs 吗?我会回答:再等等吧,等到鸿蒙真正变成完全体,这台一万八千元的手机才能对得起它遥遥领先的硬件。

不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都能够了解:很多企业经管人士是华为的忠实粉丝。特别是第一代三折叠 Mate XT 推出后,更是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高净值人群」自用和送礼的佳选。

而今年的 Mate XTs 仍然适合这群人:希望一台移动设备能同时囊括手机、平板/阅读器/大屏娱乐设备、办公电脑——三种形态产品的功能和体验;认可三折叠的社交货币价值;对具体应用的人机交互体验并不苛刻的消费者。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7999!华为 Mate XTs 发布:三折叠的无人区,踏出第二个脚印

By: 苏伟鸿
4 September 2025 at 17:27

一眨眼,世界上第一款,至今也是唯一一款量产的「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即将迎来一岁生日。

经过一年的市场和用户验证,发布之初围绕在三折叠上的争议,也已经渐渐平息。现在对于华为,乃至于行业更重要的问题,早已不是「三折叠有什么用」,而是:

Mate XT 三折叠,究竟仅仅只是一个试验品,还是一款足以长期立足市场的全新物种?

而今天,华为发布了世界上第二台量产的「三折叠」手机 Mate XTs非凡大师。芯片提升到麒麟 9020,价格比第一代 Mate XT 还降了 2000 元。

答案有了:三折叠这个品类,已经走向成熟,立住了。

诚然,今天的折叠屏手机,即便是小折叠、大折叠这种常规形态,仍然被许多人所不看好——而华为不仅在折叠屏这条路上走了更远,现在看来,还想要走更久,且步伐更加坚定。

全球第二台三折叠手机

全新一代 Mate XTs非凡大师,除了新增「皓白」和「槿紫」两个配色,手机外观和整个三折叠的方案对比上一代都没有太大变动,更新主要集中在一些参数、铰链机制、后盖工艺上。

时隔四年,余承东很久违地在华为发布会上公开谈到了芯片:华为 Mate XTs 官宣搭载海思麒麟 9020 处理器。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向外界释放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国产芯片供应链,已经实现全链路自主可控。

影像作为华为手机的一大招牌,Mate XTs 当然不会错过 X-Mage 一年来累积的全新技术:

在 Mate XTs 上,这次加入了 Mate 70 的红枫原色摄像头,以及之前首发于 Pura 80 系列的超清全景、个性色卡、AI 辅助构图等影像体验。

摄像头配置的升级则相对比较有限,前代的 1300 万像素广角摄像头升级 4000 万像素 RYYB 传感器,主摄和长焦保持不变,三颗摄像头现在已经全部用上 RYYB 排列,感光量会有显著提升。

三折叠堪比平板电脑的大屏幕,如果还只能支持传统折叠屏手机的交互模式,那未免有点浪费。

今年开辟了「鸿蒙电脑」生态的华为,将不少「PC 级」的生产力应用,如 WPS、万兴绘图、Wind金融终端等,都下放给华为 Mate XTs,还支持像电脑一样多窗口灵活排布。

这下,你的下一台电脑真的不必是电脑了。这对于三折叠/大折叠用户群体当中的一个典型人群——企业经管人士来说,是个好消息。

屏幕够大,也需要一种更高效的交互和生产力工具,华为 Mate XTs 配备了一支全新手写笔 M-Pen 3,这也是前代用户中呼声较高的配件需求。

M-Pen 3 支持手机内全局批注,不仅能写能画,还能快速唤起语音识别转文字记录。比较有意思的功能是非常适配三折叠大屏的「分屏摘录」:分屏同时打开多个应用,能直接选择文字拖动粘贴到另一个应用中,省去了繁琐的复制粘贴操作。

不仅能写字批注,M-Pen 3 能变身「遥控器」,可以操作华为 Mate XTs 进行翻页,当做「激光笔」。以后开会可以直接用三折叠投屏,用手写笔翻 PPT,连电脑都不用带了。

大屏幕和手写笔堪称绝配,尤其是三折叠的主力用户商务人群,他们会在日常办公中会经常遇到批注、签发的场景,还能进一步加强原本三折叠展开后所传递出的专业形象。

而对于一部分冲着大屏好修图购买的用户,M-Pen 3 也进一步增强了三折叠在这方面的优势,现在不仅图片能放大来修,还能用手写笔将图片「精雕细琢」了。

既然都有手写笔了,那 MatePad 平板专属的《天生会画》,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安排到 Mate XTs 上了?

除了配置更新和新功能,华为 Mate XTs 的最大「升级」,当属价格:

17999 元起售,相比前代直降 2000 元。

这个价格当然不是「人人都买得起」,但已经属于不少人够一够也能触及的水平。

从「试验品」走向更多人

虽然三星、传音等公司都在不同的场合展示过三折叠手机,但它们和 华为 Mate XT 有非常本质的区别:前者仍停留在概念/原型阶段,后者则已经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商品。

但在今天之前,不管是华为,还是放眼全世界,我们都只有这一款「三折叠」手机,19999 元的售价意味着它是一款「挑人」的产品,加上线下的消费者和它之间总是隔着一个玻璃罩,这些因素加在一起,Mate XT 还是给人一种「实验品」的感觉。

毕竟华为这几年很热衷去做一些形态和产品定义上都迥异于市场的产品,很多时候步子跨太大,不免让人怀疑,这些产品做出来,是不是单纯是在「秀肌肉」而已。

Mate XTs 的问世,已经意味着华为有持续迭代、量产「三折叠」乃至其他非常规折叠形态产品的态度和决心。

这无疑是给还在观望折叠屏手机的市场,喂了一颗定心丸。

更重要的是,华为 Mate XTs 加量不加价,从 19999 到 17999 元。理论上,如果这个品类的出货量提升,市场需求扩张,价格还可以更「亲民」一点。

初代产品 19999 元的售价,让华为 Mate XT 能挑选那部分最适合它的用户——说白了,就是「不坑穷人」。

但作为一款手机,三折叠不能一直小众和偏门,最终还是要面向一个更广阔的市场。Mate XTs 的新价格,无疑让这款产品进一步甩掉了「实验品」的标签,也让更多人能享受到三折叠带来的改变。

当然,华为历史上不是没有过 Mate Xs「外折叠」这种产品,同样带有明显的实验性质,也进行过迭代,但最终并没有延续下来。

而在今天来看,外折叠并非成为历史尘埃:它的产品衣钵和研发血液,留在了三折叠,体现在了 Mate XT 和 Mate XTs 上。

本质上,三折叠和大折叠手机,都是将本来分布在手机/平板等多个设备上的场景,合到一起。这种融合能力所解锁的场景潜力,虽然不适合所有人,但绝对击中了相当一部分经管人士的心。

根据博主@数码闲聊站,初代华为 Mate XT 销量已经超过 50 万,业内对 Mate XTs 的预期也很好。

AR 眼镜和闺蜜机这两种产品这两年的异军突起,已经证明了市场对「便携大屏」强烈需求,三折叠不仅屏幕更大,比例也要比双折叠更优秀,在内容消费、创意工作和商务办公的场景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博主 @肉呆大魔王 的调查显示,三折叠用户会在很多专业的商务场景中使用 Mate XT,例如开会签批、通勤阅读、外勤办公、多窗口处理文件,一块装进口袋的大屏能更好处理这些任务,闲暇时也能化身成内容消费的最佳载体。

更重要的是,在华为品牌和产品营销的加持下,Mate XT 对赋予用户身份和社会认同,是其他品牌和其他折叠手机所不能比拟的,「怎么折都有面」真不只是一个梗了。

放眼全球,能把「折叠屏」做成一个招牌,只有华为一家,并吃下了国内市场七成份额,已经形成了壁垒。

三折叠究竟有没有技术含量,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一年过去,市场上唯二的产品,依旧只有华为。

这背靠的除了华为在硬件技术上面的持续突破,还有同样关键的技术,也是华为这几年的主旋律——原生鸿蒙系统,用一个系统,就能实现多种形态下的高效适配。

只是,「三折叠」这种特殊形态带来的优势,不会持续太久。

一方面是其他厂商在技术上已经迎头赶上。据说,三星的三折叠手机蓄势待发,未来还会有更多同类产品逐渐问世,勇闯无人区的红利会进一步收缩。

另一方面,三折叠用户可能群体小,声音不吵闹,但他们同样不会满足于 Mate XT 系列当前的能力。这群用户的需求,像这款产品一样「独特」。

这需要华为继续深度开发大屏幕的潜力,例如多任务能力,在文档处理协同办公这些方面,做出一些更有特色的功能,以及优化整体使用体验。

——究其根本,华为需要证明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即便在一款足够「独特」「极端」的硬件产品上,仍然做出能被大众所认可的软硬件功能和体验。

这次全新推出的 M-Pen 3,也能看出华为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朝着批注、笔记这些方向深耕,甚至还带来了美术创作的潜力。

越来越丰富的场景,越来越强大的能力,越来越亲民的价格,华为 Mate XTs 不是一款「颠覆性」的产品,但它在 Mate XT 打开的未来之路上,向前又踏出了一个坚实的脚印。

附上华为 Mate XTs 详细参数:

  • 麒麟 9020 处理器,HarmonyOS 5.1 系统
  • 搭载 10.2 英寸 OLED 3K 三折屏,支持 1-90Hz LTPO 刷新率,1-1800nits 亮度
  • 5000 万像素 F1.4-F4.0 十档物理可变光圈主摄,4000 万像素 F2.2 光圈超广角摄像头,1200 万像素 5.5 倍光学变焦潜望式长焦摄像头,150 万多光谱通道红枫原色摄像头,前置 800 万像素摄像头
  • 5600mAh 电池,支持 66W 有线快充 + 50W 无线快充
  • 支持天通卫星通信、第二代灵犀通信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全家桶加持,纯电续航 900km,全新岚图知音配置拉满,售价 20.29 万元起

By: 芥末
28 August 2025 at 20:00

岚图今年发布的新车都讲究一个「坚定投华」。

目前岚图旗下的四款车型梦想家、FREE、知音和追光的新款车型都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和鸿蒙座舱 5,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能称的上是第六界了。

28 日下午发布的新款岚图知音则稍显特别一点——它是首款岚图与华为深度协作并联合调试的纯电车型,新车共提供了三款配置,价格分别为 20.29 万元、22.29 万元、24.29 万元。

华为在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上的优势与岚图在整车制造和空间布局中的积累,让新款岚图知音成为了一款几乎没有配置短板的车型。岚图 CEO 卢放更是直言,「这辆车将提供给家庭用户一步到位的体验」。

先来看看家庭用户最在意的空间表现方面,新款岚图知音车长 4810mm,宽 1900mm,高 1636mm,轴距为 2925mm,岚图在这个车身尺寸下秉承「机械空间最小化,生活空间最大化」的设计理念实现了 90.8% 的得房率,车内实用空间 5.2㎡,新车后排腿部空间 1038mm、后排头部空间 995mm、座椅宽度 1380mm,超过了许多豪华品牌的中大型 SUV。

此外,新车共提供了 35 处储物空间,后备箱常规容积为 580L,并额外提供了 72L 隐私储物格,在放置 2 个 28 寸行李箱和 1 个 20 寸登机箱后,仍有剩余空间可容纳儿童安全座椅、折叠婴儿车等家庭出行必备物品,后排座椅全放倒后整车最大容积可以拓展到 1600L。

主打家用的新款岚图知音在舒适性配置上做到了「入门即满配」。全车四个主要座椅均标配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主驾支持 16 向电动调节,副驾配备零重力座椅,可调整臀角和膝角角度,并内置 8 个气袋,提供多种按摩模式,后排座椅则支持 11–127 度的电动调节。

新车整车内饰材质均采用了OEKO-TEX 认证的亲肤面料,软包面积达到 16.4 平方米,仪表台等部位采用天然木纹和金属拉丝面板装饰来营造豪华感,并在 100 多处关键部位填充声学包,采用四门 6mm 双层隔音玻璃搭配米其林静音轮胎来有效隔绝风噪和胎噪。

新款岚图知音搭载的华为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和 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系统就让人非常熟悉了,简单总结如下:

  • 10.25 英寸仪表、29 英寸 AR-HUD(亮度 15000 尼特)、15.6 英寸中控屏以及带有 7.1.4 环绕声场的VOYAH Sound 剧院级音响。
  • 支持手机/平板/智能家居互联、应用流转、导航续接、音乐无缝切换等,可以实现四音区识别,支持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上下文理解。
  • 28 颗各类传感器+ 1 个 192 线激光雷达,支持「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支持离车泊入、记忆泊车、循迹倒车等。

新车仅提供纯电版本,基于 800V 高压碳化硅平台打造,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版本,电池则提供 81 度和 112 度两种选项,CLTC 续航里程分别为 600km 和 901km。

其中后驱车型最大功率为 230kW,四驱车型前后电机功率分别为 175kW 和 230kW,综合功率 405 kW,百公里加速约 4.3 秒。 新车支持 5C 超级快充,峰值功率 440kW,20% 至 80% 的电量补充大约需要 10 分钟。车辆同时支持 6 千瓦对外放电和车车互充功能。

岚图知音底盘采用前麦弗逊与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并全系标配了 EDC 可调阻尼系统,车辆可根据路况与驾驶行为实时调整减震器阻尼力,在通过减速带和高速过弯时提升舒适性和稳定性。

安全性方面,岚图知音车身采用高刚性笼式结构,关键部位使用热成型钢,车门配有 2000 MPa 铝硅涂层防撞,电池组具备 16 层结构防护。主动安全系统搭载了华为乾崑 CAS 4.0 防碰撞系统,具备前后向自动紧急制动、侧向障碍物防碰撞及增强型紧急转向等功能。

最后,岚图知音整体造型相比 FREE+ 系列年轻了不少,虽然整体年轻了不少,但新车前脸由此前的全封闭式换装成熏黑的格栅装饰,并配备了 264 颗车规级 LED 灯珠组成的超大灯幕,支持 8 种预设智慧灯效。

车身侧面则换装了更运动的 20 英寸双五辐式轮毂,车尾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配备两段式扰流板,示宽灯内侧位置设计了驾驶辅助提示灯。

「投华」给岚图带来的销量提升非常立竿见影,之前上市的新款岚图 FREE+ 改款后销量连续多周都保持在了千辆左右,截止 8 月 24 日,岚图 FREE+ 当月累计销量已达 4110 台,甚至超过了问界 M5 稳坐 30 万以内华系车型销量 Top1 。

而这台偏向于纯电用户的岚图知音,在「入门即满配」以及双鸿蒙加持下,在 20 万元左右的纯电市场也相当能打,上市 12 分钟后,其大定订单超过了 3000 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