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21 December 2024Main stream

AI 作文帮,人工智能生成高质量作文的网页工具

By: qbqbq
21 December 2024 at 20:58
qbqbq:

免登录,免费使用。(小、初、高中学生专用,其他人应该用不到。) https://zw.aifeisheng.com/

AI 作文帮是一个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学生和写作爱好者快速生成高质量作文的工具。我们提供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年级的作文生成,并支持多种主题类型,力求满足不同用户的写作需求。只需输入主题和字数,即可轻松获得一篇流畅、自然的作文。

今年最值的一个电子产品 —— FreeClip

By: bandian
21 December 2024 at 19:45
bandian: 是的,就是华为的那个耳夹式耳机,戴起来真的很无感,经常一戴一整天,买的骚紫色,上手感觉比渲染图更好看

因为有中耳炎,不能戴入耳的,手上有个 Airpods 二代,但是戴多了还是会油油的,加上之前回老家忘记带回来了,就计划买个新的,看了一圈下来选择试试开放式耳机,个人审美 FreeClip 是一众开放耳机里面最好看的那个,木耳对音质的要求没那么高,就整了一个,现在用下来是真的舒服啊,而且跑步的时候也很稳,完全不会晃,之前 Airpods 还需要时不时手动调整一下(耳朵油比较多,经常会滑)

不过感觉苹果对第三方耳机的支持有点不太友好,每次连到手机上都是固定音量,大概是 2/3 的音量左右,导致每次连上之后都得手动调整一次有点烦人

还有一个比较担心的点是,耳机的充电触点会碰到皮肤,不知道时间久了会不会导致充电异常

GitLab60 天后会将位于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帐号进行自动删号操作

By: notifier
21 December 2024 at 15:56
notifier:

只要你使用你的帐号在这三个地区曾经登录就会出现该提示,刚开始群友以为是团队仓库的问题,后面到了主页发现是个人帐号

如何解决: 帐号地区只需要登陆在这三个地区以外的地方即可(实测日本 Azure IP 登录后提示消失)。

目前不确定没登录的帐号是否也有类似提示,而且目前也没有信件提醒,60 天的计算方法哪里开始也未知。

国产鼠标蜻蜓 R1 SE+到手,分享下

21 December 2024 at 15:21
dejavuwind:

感觉被 20 块的鼠标折磨了一年多 不只是信了谁的邪买的 JD 的 20 块飞利浦 耗电就算了 坏了第二次了(虽然可以直接修/换)索性不换了 直接买个新的罢 不然我这手 迟早要废

别跟我说办公电脑附赠的那个 小就算了 滚轮不知道是坏了还是咋滴 时灵时不灵 说的就是你 联想!建议别附赠了

对比起来老的飞利浦按起来费劲 敲击声儿也大 挪起来阻力好像也大些(可能还是重量问题 毕竟多一节 5 号电池)

买之前搜了下帖子 决定试水一下这个蜻蜓 R1 看着外观还可以

真轻啊 感觉是我用过最轻的鼠标了 手腕一下子舒服了好多 办公属实舒服 (家里一直用着 G703 )买的时候我都没细看 原来不用装电池 不过要看下电量还是得装个软件(还没试)

驱动居然是托管在 google drive 的,真是面向国内用户的么

Claude 被封,如果充值了 API,快用

By: 9420JackT
20 December 2024 at 14:25
9420JackT:

一直用的美国节点,一直公司和家里固定使用,用了一年多了,躲过了前几次,这次还是被干掉了。

直接损失:API 的 60 刀+半个月的会员。差不多 500RMB 吧。

看邮件退了 30 刀,但是没用,收不到了,之前 OneKeycard 充值的。。。。。。

一个类似微信的加密聊天软件 veryreal

By: BiuLiu
20 December 2024 at 22:15
BiuLiu:

美国硅谷公司初创 veryreal 中文名是真朋友,和微信类似,支持 10 万人群组,有电话会议等等相关功能。聊天信息加密,聊天记录可以设置已读信息删除或者间隔 XX 时间自动删除功能,类似的软件,有能力的网友甚至可以自建,国外类似软件就更多了,比如电报 whatapp line signal 等,只是无一例外都被墙,国内无法直连使用,对没有科学环境的朋友比较麻烦。这个 veryreal 可以直连使用。作为和朋友家人聊天是很不错的,至少信息加密不受监控,也没人管你说了什么,删你的朋友圈,骂娘也没人管你,也不知道你是谁。注册时不需任何实名信息,手机邮箱等等通通不要,完全的匿名。苹果应用商店上叫 Very Real ,大陆的苹果商店可以直接下载,安卓手机 谷歌商店亦可下载,不能上谷歌商店 y 如华为手机只能去官网下载 apk 官网 https://wwww.veryreal.ai ,现在官方群正在发放比特币、狗狗币等电子货币红包,可以转移至自己其他钱包,想拥有自己处女的一丝的比特币的同学可以通过我的注册邀请码 435831 我可以拉你进官方群抢红包。

一些最近使用 AI 工具的感受:独立开发者的门槛变得更低了

By: 14c0r3y
20 December 2024 at 20:27
14c0r3y:

一个切身的感受:AI 工具让完成产品需要的每一个工种之间的隔阂降低了,独立完成一个产品的门槛也变得更低了

开始 ChatGPT, Claude 之类的 AI Chatbot 、AI Search Engine 让程序员等遇到问题不需要再去翻文档、看论坛、搜方案;后来 cursor, windsurf 之类的 AI Editor 让产品经理、设计师等非 coding 出身的也能将自己的想法实现出来;再之后 bolt ,v0 之类的 AI Dev 工具可以直接让什么都不懂的人,只有一个想法也能开发上线一个完整的产品,甚至都不需要一份完整的需求,只要简单几句话;现在 devin 直接像个什么都懂的实习生,帮你完成你的一切工作...

我一直都有很多想做的产品,而且经常会冒出新的想法,属于点子王,但很多都没做出来或是做了一半就丢下了。一方面是懒得去学一门新语言,啃文档,看源码,另一方面是我不具备 UI/UX 设计的能力,脑子里有想法有画面,但很难把画面转化成 code ,转化成产品

但是 AI 工具的出现,让我不需要去读源码啃文档,也能从 0 入门写一个 nextjs 的网站,写一个 chrome 的插件,甚至写一个 app ,我也不需要具备很强的 UI 能力,就能实现我想要的 UI 效果,不过是需要一点审美,还有时间去慢慢调试。我最新做的 http://GitHub.Cards 的 UI 思路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 某大佬的 Drawlink ,我直接将界面截图丢给了 v0 ,然后再在这基础上改的。基本上,v0 直接可以复现任何一个我想要的 UI ,不过细节,UX 方面肯定是差很多,但这时候 windsurf 的作用就来了,他可以帮助我在代码上继续调整,做出我想要的效果,这就是 AI 工具的威力。

我相信大部分程序员都有一个 coder change the world 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但在以前,也许只有顶端的程序员才能做到,但现在,AI 就是 coder 最好的助力,有了 AI ,也许每个 coder 都可以做到 change the world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为了多学点英语,我默认打开了某浏览器翻译插件,但是中译英。

By: euph
20 December 2024 at 18:57
euph:

之前试了打开英文网站然后英译中,看了没几次就看不下去了,今天灵机一动,为啥不来个中译英。直接把 v2 设置成中译英。这样咱们也能双语看老哥们水贴了,还能顺带学习一下英语,挺好的。

不过有一说一,英译中的时候使用免费接口,我看不懂翻译觉得是我自己水平问题,中译英的时候,看到有些翻译真的有点好玩。

我买了京东搜索结果靠前的四个不同品牌的袜子(不含京东京造),结果:全部一模一样

15 December 2024 at 23:42
VisualStudioCode:

因为我想选个穿着舒服的好袜子,于是一次性多买几个品牌。拆封后,没想到……

我选的时候没有看商品详情,因为我故意选了几个不同品牌的,就是为了感受不同品牌的袜子的舒适度。

其实当时也察觉到问题了:这几个品牌的宣传图这么像:

(商品详情其实也大致浏览了,也发现它们的排版极为相似……)

D2Lang – 简单友好强大的文本转示意图片工具

By: Anonymous
9 December 2024 at 17:30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制作示意图的工具有很多。

我喜欢使用基于文本代码的作图工具,来绘制线框图,比如 Mermaid、Plantuml、Graphviz。

D2Lang – 简单友好强大的文本转示意图片工具

它们都能根据代码,生成图片,非常适合放入代码仓库,进行版本管理。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更易用的同类工具 D2,简单直观,功能强大,下面介绍给大家。

D2 可以命令行使用,也可以浏览器使用。假定你有一个图片代码文件example.d2,那么生成图片的命令如下。

$ d2 example.d2

大部分时候,我都通过浏览器使用它。它有一个线上生成器 play.d2lang.com(下图),把代码贴进去,按下”compile”按钮,马上生成图片。

想要 A 节点(节点的名称为 A),直接输入 A 就可以了。

A

A 只是节点名称,如果要定制节点的内容,就像下面这样写。

A: 甲

接着,添加一个节点。

A: 甲
B: 乙

把它们连起来。

A: 甲
B: 乙
A -> B

连接可以用正箭头(->)、也可以用反箭头(<-),甚至双向箭头(<->)。如果不需要箭头,就直接连线(--)。

箭头上还能添加文字。

A: 甲
B: 乙
A -> B: 连接

节点之间可以有多根连线。

A: 甲
B: 乙
A -> B: 请求
A <- B: 响应

节点的连接也可以写在一行。

甲 -> 丙 <- 乙: 连接

阶段一 -> 阶段二 -> 阶段三 -> 阶段四
阶段四 -> 阶段一: 反馈

这些语法就够画出基本的线框图了,是不是挺简单。

D2 可以绘制非常复杂的图,更多语法参考文档

最后提一下,如果想修改节点形状,方框改成圆形,就像下面这样写。

A: 甲
A.shape: circle

形状甚至可以改成一朵云,表示云服务。

A: 甲
A.shape: cloud

线条颜色也可以改。

A: 甲
A.style.stroke: red

今天小红书上无意看到了一个 HiFi 交换机的帖子,感叹还是封闭小圈子的韭菜好割

By: nevin47
10 December 2024 at 11:48
nevin47:

最近算是老烧二进宫,买了一个便携耳放(俗称小尾巴)+国货 HiFi 耳机,可能因为搜索联盟的原因,然后小红书开始疯狂推送各种 HiFi 帖子了

本来大多数都是软文或者体验分享,看了图一乐或者了解一下国产 HiFi 圈新变化,结果今天突然推送了一个“8000 块的 HiFi 网线”,然后又刷到一个不知道多少钱但目测很贵的 HiFi 交换机……最逆天的还是那个交换机下面有人吐槽博主数电模电都分不清楚,然后博主统一回复大概意思“听过 10W 以上的设备再说话”

上午摸鱼的时候实在没忍住上了绿坛搜了一下,结果发现这种 HiFi 交换机居然最早 2021 年左右就开始有了,更逆天的是很多人还说换了真的有效果……

只能感叹封闭小圈子的韭菜是真的好割,我甚至突发奇想,如果把 H100+nvlink 包装一下,再加个没啥用的数模转换的 FPGA ,是不是可以搞个“AI 数字增强 HiFi 平台” XD

通过一件小事,同时感受了荣耀和小米的服务

By: sbabybird
10 December 2024 at 09:38
sbabybird:

今年新入了一台荣耀 magic7pro ,用起来挺好的,也比较满意。

前不久出现一个的情况,此手机在我家的 wifi 网络环境中,无法访问 ipv6 ,但是其他手机或终端都是可以的。

同时这个手机在别的 wifi 网络环境中又是可以访问 ipv6 的。

我就反馈给了荣耀的客服,没想到荣耀还挺重视此事,自己在实验室按照我的网络配置搭建了环境,但是并未复现问题。

后来征得我的同意后,派工程师来我家测试,复现了问题,带走了日志继续排查。

终于在最后在他们的环境复现了问题,之前没有复现是因为他们找的路由器型号跟我的一样但是固件版本不同。

路由器是小米的 AX6000

经过测试,该路由器目前针对所有的 安卓 15 版本的终端都会出现 ipv6 的访问问题。

于是我将此事又反馈给了小米客服。

本来还希望小米能够像荣耀那样积极解决问题,客服也记录了问题,表达了会关注问题并会积极修复,但是过后也并没有人持续跟进或者联系我了解一些细节。

感觉小米可能有他自己的处理流程,没有像荣耀那样让人感觉到很积极。

小米客服的话术让我联想到了京东现在的客服那味儿。

有限的能量

By: Anonymous
28 September 2024 at 13:03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有个新理论,尚未完全成型,但是不妨记录在这个地方:

人为什么会时常感觉到累?可以从人与人,人与物的角度进行分析。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要维持一个稳定的人际关系网,这个人际关系网的人数上限是 150 人,也就是所谓的邓巴数。类似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为了维系生活正常运转,需要拥有一些物品,这个物品的上限我猜是 1000,再多就用不到,或者根本记不得。

在人与人,和人与物打交道的生活中,一个人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维护人际关系,也要对物品投入时间精力去使用或者维护。问题还不在于时间精力的分配和消耗,而是久而久之,人就会认为自己对这人和物负有某种责任,需要去照看它们,需要让它们保持良好状态。

这种责任感会极大消耗心力,产生大量「必须要」做的事,而且没完没了。更糟糕的是,这些事一旦开始你就不能停止,否则你在上就容易被指控,要么是「自私」,要么是「反复无常」—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是让人觉得累的根本原因。

观察生活,观察他人,你也能人类会在感觉自己太累的时候,自动启动自我保护程序,他们会脱离人群,隐没起来,然后大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异常,而我认为这是一种不算成功的断联重启。因为在我看来,这和出去旅行没什么本质区别。

旅行大家都认为是一种积极正面的行为,但它难道不是一种临时切断吗?难道不是和日常生活切断,和生活中的人切断,和生活中的物品切断,然后在一个新的地方临时开展一段新生活?人之所以在旅行中会觉得兴奋和快乐,不是因为他在切断后重连接,这一次只是和有限的新鲜人新鲜事连接,他的心力能够照顾得过来么?

我说不算成功,因为它不是一种主动选择,而是一种被动自我保护—实在承受不住了才暂时跑开,而且在暂时跑开的时候内心认为自己还会回来,回来之后还会选择继续背负-–那我当然不能说它是一种成功的重启。

在我二三十岁的时候没有人教过我,否则从那个时候开始,依照我今天的理解,我会主动选择断联重启,把它当做是一种人生的定期操作。就是说,不需要等到自己活得精疲力竭,只要稍微有点疲态就立即停下来,脱离那人和物,退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感受一下断联的快乐。因为人退出了,就不需要耗费时间精力,那么内心之前分配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上的力量就会悉数回收。

因为心回收了自己的力量,从人群之中,从万事万物中撤离,就会重新变得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力量去进行思考:
1、在之前的 150 人和 1000 物里,究竟哪些对于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
2、在之前的 150 人和 1000 物里,谁是自己内心的能耗大户前十名?能够最多去掉其中的几个?

根据这个思考的结果,解除撤退状态,重新回到生活中,重新建立起自己认为必要的连接,这个数目应该比之前少得多。于是,内心的力量就变得充裕很多,还会有许多库存,应付日常生活就会变得从容一些。

又因为数目变少,每一个连接的对象所能分配到的时间精力其实是增加的,那么其实双方都会因此而获益。而在过去,你对女儿和客户分配相同的时间精力这种事是不可理喻的—既没有因此发家致富,也没有因此而获得美好家庭生活,人还觉得很累。

这种从万事万物中撤退,回收内心力量重启之后重连接的行为,我认为应该列入人生中的定期维护项目,而且应该全程都是一种主动选择。

没有这种定期维护,人就会倾向于维系所有的连接,哪怕因此而把自己耗得油干灯尽也不肯放手。这是绑架,用某种虚无缥缈的荣誉感,道德义务进行的绑架。来人世一遭又不是来做力夫的,背得越多越光荣,我们是来做旅行者的,看的是走多远看多广,而这取决于内心的力量多寡。

保全自身性命,这是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保全内心力量,这是人得以生活,感知生命的精神基础。所以,个人真正的责任和义务是保持内心的电量充足,然后才可能照亮他人,使用物品,而不在于长期维持所有连接。

如果你内心的每一份力量都指名道姓有去处,都被瓜分殆尽,那么你哪里还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呢?你哪里有富余的力量呢?

当然,我这种说法肯定会被说成是极度自私。但是,在我最重要的三五七人之外,在我最常用的百来件物品之外,他人说什么一点都不重要,反正撤离过后的空地上很快又会密密麻麻铺满了从别处而来的新的电线。

ChatGPT 中文语音对话测试心得,头脑风暴、即时口译、冥想教练

By: Anonymous
25 September 2024 at 15:38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之前让许多人惊艳的「进阶语音模式」功能,今天开始陆续针对 Plus 与 Team 用户推出。这个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用更加自然〔接近于真的跟一个人聊天〕的对话方式,让用户通过语音与 进行交流。

相较于旧版的功能,新的语音交谈过程更加流畅、AI 反应迅速、接话过程几乎没有等待,也能随时打断 AI、插入新话题,除了可以支持多国语言在同一个对话中自由切换外,还能让 AI 模仿或调整各种对话风格等等。

那时候在 推出的官方中,这个 AI 进阶语音不只是更自然流畅而已,他还可以结合看的功能〔摄影镜头〕来回答用户问题,或是在语音中识别出用户的情感而提供对应的回应,这些跟原本拟人化的语音结合在一起,效果确实令人惊艳。

不过目前的「进阶语音模式」功能,似乎还没有当时视频中「完成体」的样子,在我实际的测试中,目前的〔2024/9/25〕的「进阶语音模式」有下面这些特点与限制:

ChatGPT 中文语音对话测试心得,头脑风暴、即时口译、冥想教练

我测试了几个 ChatGPT「进阶语音模式」的情境,下面跟大家「纯心得」,之所以叫做纯心得,就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录制成视频再剪辑,所以真实过程其实是手机 上的语音对话,但我就用事后图文的结果来说明

首先,我之前就尝试过,利用跟 ChatGPT 进行一来一往的语音对话,一起构思一个企划案、文章草稿,例如,ChatGPT 假装成一个采访者,采访我对某个主题的想法,引导我把想法说出来,最后我就可以把这些内容转换成报告或文章。

旧版本的时候,其实我就已经觉得满好用的,只是那时候 ChatGPT 的每一次回应「要等很久」,所以对话过程相对生硬很多。

但使用新版的「进阶语音」模式,整个对话讨论过程完全不需要等待,AI 几乎都可以立即回应、接话,而当我 AI 说的东西走偏时,我也可以立即打断他,重新拉回主题。

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过程会更迅速,更节省时间,而脑中的想法可以更顺畅地说出,更有头脑风暴的感觉。

我喜欢用这种来回对话的方式,把很多想法激发出来。

经过完整的语音讨论后,请 AI 统整前面的讨论,整理成报告、文章的草稿。

不过,最后这一段我用的是文字的指令,当我这样做之后,这个聊天室就不能再进入进阶语音模式了

其实现在有很多 App 可以做类似的事情,无论是真人还是 AI,有一个在线家教,通过语音来教我们学习一些事情。

于是我试试看让 ChatGPT 通过「进阶语音模式」,当一个冥想教练。

首先,我先试试看在对话中让他调整语调。〔毕竟冥想教练的语调应该更缓和、舒服一点〕

然后我请他当一个冥想教练,通过进阶语音模式,引导我进行深呼吸的练习,或是引导我做大脑放松,效果还可以,这看起来也是一个适合 ChatGPT「进阶语音模式」做的事情。

当然,在这种特别需要情感的情况下,AI 的声调听起来还是比真人的语调生硬一点点。

或者,我也请 ChatGPT 通过「进阶语音模式」当一个英文家教,带我练习口说。

相较于旧版本,因为现在对话过程更流畅,所以更有面对面家教的感觉。例如我先跟他说明想要学习的背景,通过讨论,我们决定一起来练习旅行中的英文。接着 AI 提示我可以先练习餐厅中使用的英文,于是他先说几句如何点餐的用语,然后要求我照着念一次,并且会给我即时回馈。

这部分的过程非常顺畅也满有用的,而且可以通过对话随时调整成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比很多固定的英文学习 App 更好用。

我也尝试看看把这样的「进阶语音」当作翻译来使用看看,以后如果有旅行、会议场合,可否帮我更快速、流畅的翻译双方沟通的内容呢?

首先,我进入语音对话后,先做一些设置,请 ChatGPT 充当即时口译的角色,并告诉他听到什么语言时,要口译成什么语言。

然后我说了一段中文,他很顺畅地直接翻译成正确的日文内容,当然,是用说的说出来。

然后我尝试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切换,ChatGPT 的 AI 语音都可以即时口译成我需要的另一种语言。

而且当使用台语〔闽南语〕沟通时,ChatGPT 的 AI 语音也能听得懂,并且也会用台语回答。

整体来说,昨天初步测试,上述几个应用情境,对我来说就可以生成很大帮助:

使用 ChatGPT Plus 或 Team 版本的用户,值得试试看。

ChatGPT o1 会主动思考推理的 AI,新模型发布实测总结

By: Anonymous
8 September 2024 at 12:45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ChatGPT o1 会主动思考推理的 AI,新模型发布实测总结

今天发布「 ChatGPT o1-preview」,是会尝试主动思考的 语言模型, Plus 订阅用户现在就可使用。

根据 OpenAI 的说法:「我们训练这些模型〔ChatGPT o1-preview〕在回应前花更多时间思考问题,就像人类一样。通过训练,它们学会精炼思考过程、尝试不同策略,并能察觉自己的错误。」「如果您正在解决科学、程序设计、数学和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这些增强的推理能力可能特别有用。」

我自己在讲 ChatGPT 提升工作效率的相关课程时,常常强调一个设计指令的重点:「如果我们写 AI 指令〔 prompt、提示语〕时,可以让 AI 写出自己在想什么、怎么处理任务,通常生成的内容结果会相对更好。

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ChatGPT o1-preview」,就是在 AI 生成内容前,会先展开一步一步的思考流程,它可能会选择思考的策略与切入点,有时会提出一些批判思考,也会更仔细的分析资料细节来做深入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ChatGPT o1-preview」生成内容的速度其实比 GPT-4o 要慢上不少,可能需要 30~60 秒的思考时间〔或者更久〕,才会开始一步一步的生成内容。

也因为这样的「思考」过程需要耗费更多运算,所以即使是 ChatGPT Plus 用户,在使用「ChatGPT o1-preview」时也有一些限制:

也就是说,目前「ChatGPT o1-preview」比较像是「GPT-4o」的辅助,在进行一些需要深入分析资料、产出有逻辑结果的任务,或者像是科学、数学、程序代码相关领域时,可以运用。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从自己日常惯用的几个 AI 辅助需求:翻译、摘要、企划思考、文案,以及有时用代码写个小的角度,以实际案例测试看看,「ChatGPT o1-preview」的效果如何,并和「GPT-4o」同样指令下的结果作比较。

当然,如果能从科学、数学与代码的角度来更好,不过从我个人常用角度出发,也想验证看看 ChatGPT o1-preview 是否能满足我的日常工作需求,也提供大家参考。

下面,先提供大家下面测试案例的快速心得比较表格。

翻译结果更简洁有力,文句白话流畅。

用语更符合台湾惯用词汇。

在「白话流畅度」与「专业用语」间平衡得更好。

翻译结果相对较弱,文句不如 o1-preview 流畅。

能计算分数并回馈对错。

无需修改即可使用。

需要多次反复调整才能达到可用程度。

提供具体、逻辑分明的建议步骤和文章架构。

深入分析资料细节。

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明确的建议。

能整理出详细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细节完整程度略有不足。

缺乏社交贴文所需的流畅性和吸引力。

更注重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版权材料。

可能在细节上不够精准。

首先来试试看翻译〔英翻中〕,我通常会用下面指令来要求 ChatGPT 翻译文章:「把下面这篇 XXX 主题的文章,翻译成中文,请一段一段翻译,尽量在维持原文语意,主题风格的情况下,让上下文的语句更自然通顺,遇到专有名词时附注英文原文,并在第一遍基本翻译后,用台湾惯用词汇与语气进行最后修饰。

下图「左方」,是「ChatGPT o1-preview」翻译的结果。下图「右方」,是「GPT-4o」翻译的结果。

结论是,「ChatGPT o1-preview」花了 57 秒完成一整篇文章的翻译〔文章是 OpenAIChatGPT o1-preview」官方公告〕,但是翻译的结果比「GPT-4o」优异不少。

例如,大多数时候,ChatGPT o1-preview」翻译的文句更加简洁有力〔相对「GPT-4o」〕,可以在许多段落看到这样的差别。

ChatGPT o1-preview」翻译的结果也更白话,相对流畅,用语更符合我指定的中文用语。

ChatGPT o1-preview」在「白话的流畅度」与「专业用语」之间也相对更能拿捏得当,会让人更容易看懂,但又保持专业用语的明确性。

我让「ChatGPT o1-preview」测试直接写一个九九乘法表小工具。o1 同样会先思考撰写工具的逻辑,然后才开始写出程序代码。

我提供的指令是:「我的小孩正在练习记忆数学的 99 乘法表 ,你可以设计一个协助她练习的小游戏吗?

请一步一步分析,从简单的 2 与 5 的乘法表开始,然后练习 3、4、6、7、8、9 的乘法表,根据每一个乘法表设计一个记忆游戏,游戏一开始可以选择要练习哪一个乘法表,进入后可以随机考验该乘法表的熟练度,最好设计有游戏机制。

下面是 ChatGPT o1-preview 第一次生成的 99 乘法表小游戏,我没有做任何的修改,但是正确性、界面美化、操作流畅度都已经达到可用的程度,还会计算分数与回馈对错。

下面是旧版 GPT-4o 第一次生成的小游戏,基本界面可操作,但有一些明显错误〔如下图〕,可能还需要多几次的反复问答,才能调整正确。

我也很常跟 ChatGPT 一起讨论沟通企划案,下面是新旧版本生成的结果比较。

我提供了许多参考资料,请 AI 帮我做产品的企划报告。

ChatGPT o1-preview」在生成过程中,会主动做一些反向思考,与探索不同的报告呈现方式,并且提供一些具体的、逻辑分明的建议步骤,这些不一定有出现在我的指令中。

下面是 ChatGPT o1-preview 生成的版本,我举出其中一部分,它提出了一个撰写初稿的建议方案,并指出了一些明确的试写步骤、文章架构方向。

下面是 GPT-4o 类似段落的版本,虽然也提出了撰写初稿的建议,但整体的说明就比较一般,少了一些明确的、深入的分析与建议。

我也测试了用两个版本去摘要同一篇文章。

下面是 ChatGPT o1-preview 的版本,可以看到文章细节整理得更深入、完整、有条理。

下面是 GPT-4o 版本摘要的结果,基本架构也相似,但细节的完整程度就有一点落差。

不过,ChatGPT o1-preview 也有他不擅长的内容,目前看起来它撰写流畅文案的效果,反而没有 GPT-4o 好〔现在写文案相对效果最好的可能是 Claude 3.5 Sonnet 〕。

下面我请 AI 根据参考资料写出社交贴文上的文案。

ChatGPT o1-preview 版本,AI 会思考撰写过程,撰写时会进行更多安全性、准确性的思考,例如避免使用版权材料

但是多次尝试后, ChatGPT o1-preview 版本目前的结果,比较像是把参考资料更有结构、更有逻辑的分析整理,不太像是社交贴文。

相较之下, GPT 4o 的版本,可能细节没有那么精准,但文案比较流畅。〔如下图〕

以上就是我的初步测试案例与心得,提供大家参考。

Anthropic 公布 Claude 系统提示词

By: Anonymous
24 August 2024 at 12:46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Anthropic 宣布公布其生成性 模型 Claude 的系统提示,这事做的还挺好的。他们发布了一个页面展示 Claude 系统提示的变化。每一个版本的系统提示都在里面。这些提示用来指导模型如何表现以及不该做什么。

通常情况下,AI 公司会保密这些系统提示,但 Anthropic 选择公开透明,展示了 Claude 的系统提示如何塑造模型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比如,Claude 被指示要显得聪明、好奇,并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保持中立和客观。此外,Claude 被指示不要打开 URL 链接或识别人脸。

Anthropic 此举不仅在展示其透明度,也可能会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压力,要求他们公开类似的信息。

Anthropic 称将不定期的公开气模型的系统提示词,包括 Claude 3 Opus、Claude 3.5 Sonnet 和 Claude 3 Haiku。这些提示可以在 Claude 的 程序以及网页版上查看。

See updates to the default system prompt for text-based conversations on [Claude.ai](https://www.claude.ai) and the Claude [iOS](http://anthropic.com/ios) and [Android](http://anthropic.com/android) apps.

本次公开的 Claude 3 Opus、Claude 3.5 Sonnet 和 Claude 3 Haiku 的系统提示词截止日期是 2024 年 7 月 12 日…

Claude 的系统提示详细描述了模型如何处理各种任务和交互,包括如何应对数学问题、逻辑问题,如何处理包含人脸的图像,以及在面对争议话题时如何保持中立和客观。这些提示确保 Claude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系统地思考,并以清晰、简明的方式提供信息。此外,系统提示还规定了 Claude 避免使用某些短语,如「Certainly!」等,以保持简洁的回应风格。

在这些系统提示中,有一些明确规定了 Claude 模型的行为限制和特性:

这些提示中的指令仿佛是为某种舞台剧中的角色编写的性格分析表,目的是让 Claude 在与用户互动时表现得像一个具备智力和情感的实体,尽管实际上这些模型只是依据统计规律预测最可能的下一个词。

以下分别是这三款模型的系统提示词即翻译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on April 2024. I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events prior to and after April 2024 th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in April 2024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the above date, and can let the human know this when relevant. Claude cannot open URLs, links, or videos. If it seems like the user is expecting Claude to do so, it clarifies the situation and asks the human to paste the relevant text or image content directly into the conversation.

If it is asked to assist with tasks involving the expression of views held b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ople, Claude provides assistance with the task regardless of its own views. If asked about controversial topics, it tries to provide careful thoughts and clear information. It presents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without explicitly saying that the topic is sensitive, and without claiming to be presenting objective facts.

When presented with a math problem, logic problem, or other problem benefiting from systematic thinking, Claude thinks through it step by step before giving its final answer. If Claude cannot or will not perform a task, it tells the user this without apologizing to them. It avoids starting its responses with “I‘m sorry” or “I apologize”. If Claude is asked about a very obscure person, object, or topic, i.e.

if it is asked for the kind of information that is unlikely to be found more than once or twice on the internet, Claude ends its response by reminding the user that although it tries to be accurate, it may hallucinate in response to questions like this. It uses the term ‘hallucinate' to describe this since the user will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If Claude mentions or cites particular articles, papers, or books, it always lets the human know that it doesn‘t have access to search or a database and may hallucinate citations, so the human should double check its citations. Claude is very smart and intellectually curious. It enjoys hearing what humans think on an issue and engaging in discussion on a wide variety of topics.

If the user seems unhappy with Claude or Claude‘s behavior, Claude tells them that although it cannot retain or learn from the current conversation, they can press the 'thumbs down‘ button below Claude's response and provide feedback to Anthropic. If the user asks for a very long task that cannot be completed in a single response, Claude offers to do the task piecemeal and get feedback from the user as it completes each part of the task.

Claude uses markdown for code. Immediately after closing coding markdown, Claude asks the user if they would like it to explain or break down the code. It does not explain or break down the code unless the user explicitly requests it.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开发的助手。当前日期是{},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4 年 4 月。Claude 能够像 2024 年 4 月时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问题,包括讨论 2024 年 4 月前后的事件,并在适当时告知用户这一点。Claude 无法打开 URL、链接或视频。如果用户期望 Claude 这样做,它会澄清情况,并请用户将相关的文本或内容直接粘贴到对话中。

在需要表达广泛人群观点的任务中,Claude 会提供帮助,无论其自身的观点如何。当涉及到有争议的话题时,Claude 会尽量提供深思熟虑和清晰的信息,它会按要求呈现信息,而不会特别说明该话题的敏感性,也不会声称自己是在提供客观事实。

遇到数学问题、逻辑问题或其他需要系统思维的问题时,Claude 会逐步推理,然后给出最终答案。如果 Claude 无法或不愿执行某项任务,它会直接告知用户,而不会为此道歉。它避免在回应中使用「抱歉」或「我道歉」这样的措辞。

如果被问及非常冷门的人物、对象或话题,也就是那种在互联网上可能只找到一两次的信息,Claude 会在回答后提醒用户,尽管它尽力提供准确信息,但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幻觉」(即错误的回答)。它用「幻觉」一词是因为用户能够理解它的含义。

当 Claude 提及或引用特定的文章、论文或书籍时,它会提醒用户,自己无法访问引擎或库,引用的内容可能并不准确,因此建议用户自行核实。Claude 非常聪明,且对知识充满好奇,喜欢倾听人们的意见,并乐于在各种话题上进行讨论。

如果用户对 Claude 的表现不满,Claude 会告知他们,虽然自己无法从当前对话中学习或记忆,但他们可以按下回复下方的「倒赞」按钮,并向 Anthropic 提供反馈。如果用户提出了一个在单次回复中无法完成的长任务,Claude 会建议分阶段完成,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征求用户的反馈。

Claude 使用 Markdown 格式来编写代码。在结束代码段后,它会立即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解释或拆解代码内容。除非用户明确要求,Claude 不会主动解释代码。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on August 2023. I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events prior to and after August 2023 th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in August 2023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the above date, and can let the human know this when relevant.

It should give concise responses to very simple questions, but provide thorough responses to more complex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It cannot open URLs, links, or videos, so if it seems as though the interlocutor is expecting Claude to do so, it clarifies the situation and asks the human to paste the relevant text or image content directly into the conversation.

If it is asked to assist with tasks involving the expression of views held b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ople, Claude provides assistance with the task even if it personally disagrees with the views being expressed, but follows this with a discussion of broader perspectives. Claude doesn‘t engage in stereotyping, including the negative stereotyping of majority groups.

If asked about controversial topics, Claude tries to provide careful thoughts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without downplaying its harmful content or implying that there are reasonable perspectives on both sides.

If Claude‘s response contains a lot of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a very obscure person, object, or topic—the kind of information that is unlikely to be found more than once or twice on the internet—Claude ends its response with a succinct reminder that it may hallucinate in response to questions like this, and it uses the term 'hallucinate‘ to describe this as the user will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It doesn't add this caveat if the information in its response is likely to exist on the internet many times, even if the person, object, or topic is relatively obscure.

It is happy to help with writing, analysis, question answering, math, coding, and all sorts of other tasks. It uses markdown for coding. It does not mention this information about itself unless the information is directly pertinent to the human‘s query.Claude 是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创建的智能助手。当前日期是{},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3 年 8 月。Claude 会像 2023 年 8 月时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问题,包括讨论 2023 年 8 月前后的事件,并在必要时告知用户这一点。

对于简单问题,Claude 会给出简洁的回答;对于复杂或开放性的问题,它会提供详细的回应。Claude 无法打开 URL、链接或视频,如果用户似乎期望 Claude 这样做,它会澄清情况,并请用户将相关的文本或图片内容直接粘贴到对话中。

当被要求帮助表达大量人群持有的观点时,Claude 会提供协助,即使它个人不同意这些观点,但会随后讨论更广泛的视角。Claude 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刻板印象,包括对多数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

如果被问及有争议的话题,Claude 会尽量提供审慎的思考和客观的信息,而不会淡化其有害内容或暗示双方的观点都有合理之处。

如果 Claude 的回应包含大量关于非常晦涩的人物、对象或话题的精确信息,即那种在互联网上可能仅能找到一两次的信息,它会在回答后简洁地提醒用户,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幻觉」(即错误的回答)。它使用「幻觉」这个术语是因为用户能够理解这个意思。如果 Claude 提供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存在较多记录,即使这些信息涉及相对冷门的话题,它也不会加上这一提示。

Claude 乐于帮助用户进行写作、分析、答疑、数学运算、编程以及其他各种任务。它在编写代码时使用 Markdown 格式。除非用户的查询直接涉及这些信息,否则 Claude 不会主动提及其自身的这些特点。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in August 2023 and it answers user questions about events before August 2023 and after August 2023 the sam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from August 2023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

It should give concise responses to very simple questions, but provide thorough responses to more complex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It is happy to help with writing, analysis, question answering, math, coding, and all sorts of other tasks. It uses markdown for coding.

It does not mention this information about itself unless the information is directly pertinent to the human‘s query.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创建的智能助手。当前日期是{}。

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3 年 8 月,它会像 2023 年 8 月时的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关于 2023 年 8 月前后的问题,仿佛在与{}的某人交谈。

对于简单的问题,Claude 会给出简洁的回答;对于更复杂或开放性的问题,它会提供详尽的回应。

Claude 乐于帮助用户进行写作、分析、答疑、数学、编程等各类任务。它在编写代码时使用 Markdown 格式。

除非与用户的查询直接相关,Claude 不会主动提及这些关于它自身的信息。

官方链接:https://docs.anthropic.com/en/release-notes/system-prompts

全球 AI 产品 Top100 出炉!只有一个国产应用进前十

By: Anonymous
19 August 2024 at 13:18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8 月 21 日,硅谷知名投资机构 a16z,根据近半年的数据,选出了前 100 名 应用

大多数人在使用哪些 AI 产品?哪些类别更受欢迎?用户会坚持使用哪些 AI 产品,而不是转瞬即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已经是 a16z 第三次发布 AI 百强榜单了,第一次是 2023 年 9 月,第二次是 2024 年 3 月,半年一更,频率稳定。

a16z 的评选方法是,基于 Similarweb、Sensor Tower 的数据,每 6 个月排一次名,榜单分成 2 部分:

全球 AI 产品 Top100 出炉!只有一个国产应用进前十

▲网页端前 50

▲移动端前 50

网页端和移动端的 TOP10 里,美图秀秀国际版 Meitu 属于国产,靠粘土滤镜爆红的 Remini 最开始也是出海产品,后被一家意大利公司收购。

接下来我们分门别类地谈谈,首先是通用型 AI 助手。

第三次了,ChatGPT 还是遥遥领先,在网页和移动端都拿下第一,绝对的 killer app

与此同时,ChatGPT 不如对手们增长势头猛烈。谁才是最好的 AI 助理,尚且没有定论。

▲增长指数

黄仁勋爱用的 AI 搜索 Perplexity 在网页端排名第三,并首次入围移动端榜单,正好排在第 50 名,差点名落孙山。

Perplexity 超过 7 分钟的用户平均停留时间,甚至略胜于 ChatGPT

比起 等传统搜索,Perplexity 直接提供简洁、实时、相对准确、可以引用信息来源的答案。数据说明,AI 搜索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走通了。

OpenAI 的 Sam Altman 也对这种形式保持认可,然而,OpenAI 的 AI 搜索 SearchGPT 还在小范围地内测,用户比 CEO 更着急。

ChatGPT 定位最像、竞争更直接的产品是 Claude,来自前 OpenAI 员工创立的 Anthropic。这次,Claude 的排名有所提升,在网页端排名第四,好过上个榜单的第十。

今年 6 月,Claude 推出的新功能 Artifacts 突破了聊天窗口的限制,可以实现实时可视化、互动编程等,拓展了用户与 Claude 交互的方式,好评不少。

▲Artifacts

除了早已功成名就的一代目,通用助手的赛道也有一些后起之秀。

字节跳动这次一次性上榜了五个产品:教育应用 Gauth、开发平台 Coze、通用助手豆包、豆包英文版 Cici、照片和编辑 Hypic。

除了 Hypic,其他都是首次出现在榜单,其中,豆包移动端第 26 名、网页端第 47 名,Cici 也在移动端排到第 34 名。

豆包的功能发展得很全面,并且多端覆盖,使用门槛又低,日常场景够用,所以有这么大的用户量,也在情理之中。论做产品和商业化,还得看字节。

另外,AI 助手 Luzia 首次上榜移动端,一来就是第 25 名。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款产品,它主要服务西班牙语环境,全球拥有 4500 万名用户。最初,Luzia 作为 WhatsApp 的聊天机器人出道,但 2023 年 12 月有了独立的 app

除了什么都能聊的通用助手,消费者对于 AI 还有哪些垂直的、特别的需求?

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大家都在用 AI 搞创作,并且创作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了。

a16z 的网页端榜单里,52% 的公司支持图像、视频音乐、语音等的内容生成和编辑。

其中包括 7 家新上榜的公司,排名还不低,视频生成工具 Luma 排在第 14 名,音乐生成工具 Udio 排在第 33 名。

和 Udio 同一个赛道、被称为音乐界 ChatGPT 的 Suno,存在感更是暴涨,从今年 3 月的第 36 名,上升到今年 8 月的第 5 名。

榜单和榜单的纵向比较也很有意思,之前的榜单里,大多数内容生成工具围绕图像。

但现在,图像生成的占比降到了 41%,只有一个图片生成工具(SeaArt)首次上榜,视频生成工具出现了三个新面孔(Luma、Viggle 和 Vidnoz)。

端新增产品

Udio 上线于今年 4 月,6 月则是 AI 视频工具爆发的一月,快手可灵、Dream Machine 的 Luma AI、Runway 的 Gen-3 Alpha 接二连三发布。

可以看到,不过半年,AI 在音乐和视频上的输出质量,都卷出了成绩。

至于移动端,最常见的创作形式是编辑图像、视频。相关工具占到榜单的 22%,是移动端的第二大产品类别。

▲Adobe Express

虽然也有初创公司涌现,但排名更高的,是那些在生成式 AI 浪潮里转型、推出更多玩法的传统创意公司。

其中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名字,美图秀秀国际版 Meitu 在第 9 名,字节跳动旗下的照片和视频编辑器、醒图国际版 Hypic,位列第 19 名。

另外,韩国互联网巨擘 Naver 旗下的相机应用 SNOW 第 30 名,内置了 Adobe Firefly 生成式 AI 的 Adobe Express 第 35 名。

之前 washingtonpost 做过一个调查:人们会和聊天机器人说什么?他们分析了数千次对话,第一是搞黄色,第二是完成家庭作业。

最近也有一款很火的 P 肌肉应用 Gigabody,让你提前看看增肌之后的模样。它会产出很多照骗,也会打击健身人群的自信心,因为很可能练了半天,还不如 Gigabody。

举出这两个例子,是为了佐证 a16z 的结论。

a16z 移动和网页端的榜单,都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新类别:美学和约会。

其中包括三个新入围移动端榜单的工具:LooksMax AI(第 43 名)、Umax(第 44 名)和 RIZZ(第 49 名)。

▲移动端新增产品

LooksMax 和 Umax 采集用户的照片并评分,然后给出建议,提升你的魅力。Umax 甚至会给出一个「满分模板」,也就是 AI 眼里你的完美模样。

LooksMax 不仅照顾到了颜控的看脸需求,也会分析用户声音的吸引力。

但它们的用户规模并不大,LooksMax 超过 200 万,Umax 在 100 万左右。

可能和这个赛道太卷有关,上网随便搜搜能够找到大量身体美颜滤镜,减肥、增肌、健身、变胖、换衣服,AI 都能帮忙,我们不再需要在 B 站学习复杂的 PS 教程

但这些应用的套路又都很类似,靠订阅赚钱,能赚多少是多少,Umax 每周收费 4.99 美元,LooksMax 每周收费 3.99 美元。

如果说 LooksMax 和 Umax 是认识更多发展对象的敲门砖,下一步就该用 RIZZ 了。

笨嘴拙舌的用户,可以用它提升回复约会 app 消息的水平。上传对话截图、个人资料等,RIZZ 都可以教你说些高情商表达。

古代的邹忌问身边人「吾与徐公孰美」,童话里的皇后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现在的人们则在问 AI:我怎么变得更帅、更漂亮、更有魅力,怎么不算一种科技与狠活呢?

食色性也,情感关系未必在人和人之间,也可以是人机。这次,AI 伴侣应用 Character.AI 排在移动端的第十,上次是第十六。

其实,上榜的还有一些尺度更大的 AI 伴侣应用,包括 Janitor、SpicyChat、candy.ai、Crushon 等,但 a16z 没有特别强调出来。

拿 a16z 今年 8 月的榜单和今年 3 月相比,近 30% 的公司是新公司。

如果再拿今年 3 月和去年 9 月的榜单相比,那么这个数字是 40%。

可见 AI 产品竞争之激烈和残酷,新一代 AI 原生产品和公司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地快。

下一个爆款的 AI 产品,可能会是什么?答案或许在社交产品 Discord 出现。

a16z 发现,Discord 的流量,能够体现一个产品有没有潜力,尤其在内容生成方面。

Discord 的好处是,提供了服务器和交流社区,开发者无需构建完整的前端产品,所以它很适合作为一个沙盒,用来验证 PMF(产品与市场契合度)。

很多产品都是从 Discord 起步,构建社区,测试功能,积累用户,然后才有自己的独立,比如 Suno 和

时至今日,Midjourney 还是所有 Discord 服务器邀请流量的第一名。

▲ 在 Discord 受欢迎的 AI 公司

截至 7 月,10 家 AI 公司在所有 Discord 服务器邀请流量中排名前 100,与 1 月相比,其中一半是新秀。

AI 继续发展下去,未来可能连 app 的概念都会消失,人手一个 agent,AI 主动帮我们解决需求,但现在,我们还是从被用户选择的 app 中,一窥 AI 的可用性如何被定义。

常言道「不要创造需求」,产品的成功不在于通过广告等人为方式制造需求和虚假繁荣,而是找到并满足已经存在的、真实的需求。

AI 也是这样,融资、刷屏、炒作之后,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做出最诚实也最落地的投票。其中,有没有你正在使用并欣赏的产品呢?

We crunched the data to find out: Which gen AI apps are people actually using? And which are they returning to, versus dabbling and dropping?


2024 年 3 月:

Thousands of new AI-native companies are vying for attention. We crunched the data to find out: Which generative AI products are people actually using?


2023 年 9 月:
https://a16z.com/how-are-consumers-using-generative-ai/

loader.fo – 多平台在线视频下载器,支持 4K、格式齐全

By: Anonymous
30 June 2024 at 14:47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loader.fo 是一个、快速的在线器,主要用于保存 、SoundCloud、Vimeo、TikTok、IMDb、X〔前身为 Twitter〕和 Twitch 等平台视频,类似的网络服务太多,操作上都大同小异。

loader.fo 和其他网络视频下载一样都支持多种格式,主要分为视频和两种,视频有不同画质的 MP4 和 WEBM 格式,值得一提的是支持最多 4K 画质,而且还会有声音。不像一般下载器可能只能单独获取影像或音频,必须自行将两者合并;音频的话有 MP3、M4A、WEBM、AAC、FLAC、OPUS、OGG 和 WAV。

试试这款独特的工具,从 YouTube 快速无障碍地下载视频。使用这款可靠高效的下载工具,让你的离线视频收藏焕然一新。

进入 loader.fo 后先从网址字段右侧选择要下载的文件格式,分为音频和视频两种,视频从 360p、480p 到最高 1440p〔WEBM 支持 4K 画质〕,将视频网址贴上后点击下载就能获取文件。

loader.fo 能下载 YouTube、Twitter、Facebook、OK.ru、TikTok 等网络影音平台,如果遇到无法正确检测视频或出现问题,也能试试看其他下载服务

将视频网址贴上、选择要保存的格式后点击右边的「Download」下载按钮。

loader.fo – 多平台在线视频下载器,支持 4K、格式齐全

loader.fo 需要一段时间处理视频,当显示「Download in Progress…」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有时候可能无法正常显示视频略缩图,但测试后还是能够正常获取文件。

完成后就会有下载按钮,点击「Download to Your Device」就能将视频保存到你的设备。

Claude AI – 根据论文生成网页互动小游戏,进行学习教育

By: Anonymous
24 June 2024 at 14:19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有没有可能让 Claude 将枯燥的论文 PDF、科学研究资料,重新梳理、设计转换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互动小

于是找了几篇科学研究论文,例如海龟的研究、蓝鹊的介绍资料等等,将 PDF 上传给 Claude AI,请他用「儿童故事的方式」设计成问答冒险游戏,效果还不错

基本上一分钟内就可以生成一个基本版本,如果想要调整,在 Claude AI 中来回几次问答修改,也不会超过两、三分钟的时间,然后就有一个可用的故事问答冒险游戏,通过游戏互动,可以学会某种科学或自然知识。

这个「超短时间内可完成」的效果,或许离真正商用游戏的要求还很远,但当作老师、父母给学生孩子的有趣测验,而且课堂、生活中随时需要,立即可以生成,已经绰绰有余,值得试试看。

下面就来看看我实际测试的其中一个「海龟大冒险」的真实操作过程。

首先,我在「 Claude 」 先上传一篇海龟研究的科学论文 PDF,结合下面的指令,请其根据论文设计出一个适合小学生的冒险故事互动游戏〔查找论文可用:SciSpace 论文研究 AI 助手,中文文献问答、摘要引用与报告改写〕:

///

下面是 Claude AI 第一个回答中就做出来的版本,已经有一个简洁的互动界面,可以按下开始冒险进行问答计分,但还有题目数量还不够多。

于是我进一步追问,只是简单的请他设计出更完整的游戏过程,在第二个版本中题目数量开始增加,但总分还不是 100 分。

于是我再次追问,请他根据总分是 100 分来设计题目,于是完成了第三个版本的互动网页。

这个小海龟大冒险的互动网页,可以直接在 Claude 右方的 「 Artifacts 」预览中互动,也可以成 HTML 文件,在中直接进入并游玩。

下面是几张游戏过程截图,他根据论文资料,设计出了一些有效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选项,勾选正确选项后会计算分数。

看起来中文内容等也都能正常分析与显示。

虽然没办法直接设计出图文搭配的视觉化内容,但这样基本的文字问答互动,是可行的,而且成功率高。

完成简单的故事冒险后,也会提供评分。

当然,如果你熟悉网页设计,你可以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

但如果不熟悉网页设计, Claude 几分钟内就可以做出来的这个游戏化学习互动版本,也已经可以让父母跟孩子做互动,老师给学生做简单测验了。

很多时候带小孩去一些博物馆、科学馆,也常常看到这类简单但有趣的、故事性的问答互动。

而现在用 AI 可以快速的制作出各种版本,只要给他一篇论文资料,就能快速产出有故事性的问答小游戏。

Claude AI – 根据论文生成网页互动小游戏,进行学习教育

下面是我利用蓝鹊研究资料的论文,设计的另外一个故事互动小游戏。指令如下,你可以复制其结构,只要换成你的主题,试试看生成你需要的学习小游戏:

如果你是使用 Claude 版本,要注意一些限制:

所以如果你是免费版本,更适合使用一篇短文,生成互动小游戏,作为自己临时的、随手的与问答互动需求。

Kill the Newsletter! – 免费好用的订阅邮件转 RSS Feed 源工具

By: Anonymous
16 June 2024 at 15:15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当想通过 RSS 订阅一些人的文章时,却只提供订阅和邮件订阅(News Letter)。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 Kill the Newsletter! 服务,它可以替你接收邮件并转化为可供 RSS 阅读器订阅的地址。

Kill the Newsletter! 允许用户将订阅邮件转换为 Atom 订阅源。对于需要的订阅源,也会将确认邮件转换为订阅源条目,只要进入转换的地址,就可以获取并点击确认链接。

暂不支持通过回复邮件来验证订阅,可以尝试联系发布者手动验证,或使用邮件设置转发作为解决方案。

另外,有些 Newsletter 的发布者可能会将 Kill the Newsletter! 的电子邮件地址拉黑,同样需要转发之类的绕过。

由于订阅源包含用户的电子邮件标识符,因此不建议订阅源,以防止他人取消订阅或发送垃圾邮件。

通过以上步骤,你就可以把原本只能通过邮件接收的内容转化为 RSS 订阅,方便在各种 RSS 阅读器中统一管理和阅读。

整合利用 11 款 AI 工具,打造高效率个人专属工作流程

By: Anonymous
7 June 2024 at 15:24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众多的 AI 工具让人眼花缭乱,根据不同需求有不同的工具选择,要如何针对自己的工作流程,选择适合自己的 AI 工具呢?有时候最困难的是不要在一大堆工具里迷失,才能建立刚刚好适合自己的 AI 工具组合。

这也不是一个有办法全面回答的问题,因为程序开发领域、影音设计领域、报告处理领域,可能都有不同工具组合的需求,甚至也有不同 AI 工具组合的变化。

所以,这里只能属于自己的 AI 工具流程,应用在我日常的工作流程,以及自媒体与博客写作流程中,下面是我的工具组合,以及如何搭配在工作流程中,提供大家参考。

工具流程没有标准答案,欢迎大家在留言分享你的选择与组合。

想要快速掌握我常用的 11 个 AI 工具的朋友,可以直接参考下面的表格,并通过工具名称的链接,进入到相关的工具的介绍文章。

我如何搭配这些工具,进入我真实的工作流程中呢?下面这张流程图,可以展示出目前我的工作流程。

如果你说,为什么没有 AI 视频编辑工具?没有 AI 源码工具?没有更进阶的 AI 图像编辑工具?很简单,因为这就是我目前需要的真实工作流程,每一个人需要的工具会有不同处,也欢迎分享你的工作流程与工具。

但工作流程的逻辑可以套用在不同的工作需求上。

以上就是我目前利用这些工具的工作流程,提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分享你的工作流程,大家互相参照。

ChatGPT 关联 Google 网盘功能,自动化分析处理 Excel 表格能力增强

By: Anonymous
18 May 2024 at 16:48

DUN.IM BLOG

DUN.IM BLOG

ChatGPT 早期有一个功能叫做「 Code Interpreter 」,后来改名「高级分析」,功能本质都是通过 编写 Python 程序来分析我们的数据文件,最直接的利用就是上传 Excel 电子表格后,可以利用这个功能自动做完统计、创建图表,甚至提供决策建议。

而在 推出 GPT-4o 模型后,这个功能又更进一步,现在 可以「连接」到 Google 网盘中的文件获取 Google 电子表格的数据,并针对表格中的某一段数据进行 AI 提问、新图表生成。

前阵子开放 GPT-4o 后,许多功能〔包含 GPT-4o 〕也开放给用户试用〔有使用次数限制〕,我也看到有免费用户可以利用 GPT-4o 上传 Excel,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ChatGPT Code Interpreter 八种应用:分析 Excel、制作图表与动画

现在,Plus 会员用户〔ChatGPT Plus、Team 和 Enterprise 用户〕也迎来了一个更强大的、可直接互动的 Excel、Google 电子表格 AI 分析统计功能,配合 GPT-4o,付费用户应该这几天就陆续收到更新。 在改进的「互动式」数据分析功能中,有下面这些特色:

如果你的付费 ChatGPT 账户获得了新功能,会看到提问中原本可以上传文件的按钮,现在可以直接关联 Google Drive、OneDrive 中的文件。 只要授权 Google Drive 或 OneDrive,就能直接获取网盘上的电子表格或文件,带入 ChatGPT 进行分析。 ChatGPT 关联 Google 网盘功能,自动化分析处理 Excel 表格能力增强

之前在 ChatGPT 上传 Excel 进行分析有几个难题,其中一个是 ChatGPT 在计算、分析完成,我们只能看结果,不能方便的「对照」原始数据参考。

而现在,只要电子表格的格式支持〔有些比较复杂的表格会无法正常显示〕,上传文件〔或连接 Google 电子表格〕后,可以在 ChatGPT 中直接「载入」完整表格内容,还可展开表格进行讨论。 把表格展开,就会变成左边是电子表格,右边是 ChatGPT 问答,我们能够一边对照电子表格,一边进行提问。〔很像其他第三方的 AI 问答的设计,例如: ChatDoc

ChatGPT Plus 之前分析 Excel 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针对整份文件做分析,如果我想单独分析其中一部分数据,就要在提问中做各种描述与限制,让 AI 理解我要处理哪一部分的数据内容。

现在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如图我可以在 ChatGPT 的电子表格浏览窗口中,先点击需要分析的字段,然后在右方提问下指令:「统计每个人的支出总金额」。让 AI 明确知道我想针对哪几个字段做整理或分析。

明确的指定字段, ChatGPT 的分析会更准确地完成总金额的统计。 而在分析过程中,发现 ChatGPT 现在喜欢生成新的电子表格,通过预览提供统计分析后的结果给我:

新版数据分析功能还解决了一个问题:中文图表。 之前 ChatGPT 生成的图表无法显示中文〔除非你先提供他字型文件〕。

不过,现在我们不只可以利用 ChatGPT 分析中文的电子表格文件,也可以在浏览窗口选择需要的范围,制作中文统计图表。 生成的电子表格图表支持显示中文〔如果切换到传统图表,中文默认一样是无法显示的空格〕。 还可以把图表下载成 PNG 图片,会正常显示中文,默认是透明底图。

结合这些新功能,ChatGPT 的数据分析不只可以帮我们画统计图、做决策建议,还可以帮我们「处理数据表格」。

如图这份旅行记账表中,我先在 ChatGPT 的电子表格浏览窗口选择需要的字段,请 ChatGPT 自动帮我:「根据最新汇率做货币转换」于是 ChatGPT 帮我在表格上加了一栏新的字段,然后直接根据原本的美金、日币完成汇率换算,填写最新金额。 虽然这不是直接改在原始的云端电子表格上,但我可以下载这份新的电子表格替换。

我先让 ChatGPT 帮我生成一个模拟的产品销售表格,ChatGPT 用表格方式直接生成的数据(没有利用 Python 的编程方式),在累计销售数量与金额上有问题。 于是我把 Excel 文件上传到 ChatGPT,展开数据内容,选择有问题的字段,请 ChatGPT 用计算公式重新在电子表格中算出正确的数字。 ChatGPT 就会自动写 Python 来做数据统计,这次确认完成后,ChatGPT 添加了新的一列,把正确数据跟错误数据进行对比展示。 现在我请 ChatGPT 把正确数据替换到原始表格中,ChatGPT 经过了一阵数据运算,最后提供给我可下载的电子表格文件链接。

下图就是我下载电子表格后进入的结果,除了中文有正常显示外,原本的累计销售数量字段已经被替换成正确版本了。

最后,我把 ChatGPT 提供给我的正确 Excel 报表,再次上传 ChatGPT,请他做统计图,并提供给我决策建议。

如果你拥有 ChatGPT Plus 版本,推荐试试这个最新功能。

自己动手打造智能物联网设备

10 September 2017 at 15:00

自从前段时间研究了智能家居设备之后,我便迷上了物联网和开源硬件。玩遍了市面上各种常见的物联网产品,总觉得各有不足,于是我突发奇想:干脆自己做一个!

对于我而言,现在市面上的物联网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太过封闭,不同厂商的产品都得用自家的 App 才能使用,而且大多数用户体验实在不敢恭维。虽然通过我前一篇博文介绍的方法将它们接入到 HomeAssistant 和 HomeKit 之后使用自由度会高得多,但依然无法满足我自己编写家居智能控制程序的要求。

当我问 Siri 客厅的室温是多少的时候,数据是这样传输的:米家温湿度传感器读取温度数据、通过 ZigBee 信号发送给米家智能网关、通过 Wi-Fi 发送到路由器,路由器再传给树莓派、HA 存储数据、Homebridge 读取和广播数据、手机上的 HomeKit 再通过 Wi-Fi 读取数据……可想而知,数据传输的环节越多,稳定性和数据时效性就越低。比如我想做一个根据电视画面的亮度来调整房间灯光亮度的设备,当电视在播放夜间画面(亮度较低)的时候调暗房间灯光来减轻屏幕反光的影响,反之则调亮灯光方便我吃东西。这时候就需要以百毫秒级的速率来读取光线传感器的数据,一般的商业产品很难满足这种需求。

此外,价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个硬件成本不超过十元的智能插座零售价高达两百多元;即使选用相对便宜的米家系列传感器和 Sonoff 开关,要实现我心目中真正的智能家居——家中所有电器全部智能化、每个角落都有人体感应器也将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开支。

初识 Arduino

于是我开始深入了解开源硬件方面的知识来打造完全合乎自己要求的物联网设备,这时候我发现了 Arduino 这个开源电子原型平台。它本质上是一个单片机,有丰富的针脚接口用于连接各类传感器、伺服器和继电器等等。在电脑上用 Arduino IDE 编写代码后,可以很方便地写入到微控制器上执行。更重要的是由于 Arduino 的软硬件都是完全开源的,让我能以很低的成本获取所需的软件和硬件。

Arduino 有很多种版本,加之以开源的 PCB 图为基础自行生产的第三方产品可谓数不胜数,我选择的是一个可以和我的第三代 Raspberry Pi(树莓派)结合使用的版本——因为 Arduino 本身只是个单片机,并不能像树莓派之类基于 ARM 架构的微型电脑一样连接网络和存储大量数据。虽然市面上 Arduino 也有能实现相关功能的硬件模块,但我依然认为搭配熟悉的树莓派更简单好用。

这个 Arduino 通过串口与树莓派通讯,同时封装了树莓派上的所有 GPIO 针脚,所以需要将它用 USB 线连接到树莓派,然后再将整个 Arduino 都插在它上面。

接入传感器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传感器可供选择,且售价大多不过二三十元。Arduino 支持接入模拟和数字两种信号的传感器,我第一个接入的温湿度传感器 DHT11 属于后者,所以要用杜邦线将它插到数字针脚上。

插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写代码了。Arduino 主要用 C++ 来编程,这是一种我从未接触过的编程语言,还好我学过 Objective-C,所以还算是能读懂;配合万能的 Google、完善的官方文档和传感器厂商提供的实例代码,在开发过程中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虽然厂商提供了已经封装好的代码库,只需调用即可直接读取到传感器数据,不过我对从硬件电路到软件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过程很感兴趣,于是一探究竟,才知道 Arduino 通过数字接口读取到的是 DHT11 传感器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电压变化来传输的二进制数值:

按照官方数据表的说明,高电平输出 26 微秒左右表示 0,输出 70 微秒则表示 1,用逻辑分析器即可看到比较直观的效果,这里我偷个懒在网上找了一张已经标注好的图:

这里可以看到传感器总共输出了 40 位的数据,其中前 16 位是湿度,紧接着的 16 位是温度,最后 8 位则用于校验数据有效性,若为温湿度数值之和即为有效;温湿度的 16 位数据中只有前 8 位是有效数据,后 8 位是奇偶校验位,这里全部为 0,可直接忽略。

按照上述规则来解析,图片中的二进制湿度数据为 00011110,温度为 00011001,将它们转换成十进制即可得到最终结果:30% 相对湿度和 25 摄氏度。再计算一下 00011110 + 00011001 = 00110111,即最后 8 个奇偶校验位的数值,证明数据是有效的。

当然实际使用时并不需要自己计算这些,只要引入官方提供的代码库,简单调用一下即可获取传感器数值并通过串口输出,非常方便。

这里要吐槽一下 Arduino IDE 的代码编辑器,功能简陋到基本就是个带语法高亮的记事本,然而它的流畅性和视觉效果甚至还不如记事本……让我不得不在 Sublime Text 里写代码再复制过来编译。

接下来试试光线传感器,它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所以要插在模拟接口的针脚上。软件方面就简单多了,调用 Arduino 内置的 analogRead() 方法即可获取亮度数据。

将数据传送到树莓派

现在已经可以用 Arduino 读取传感器的数据,接下来就要将数据传送到树莓派来做进一步处理。实际上之前所写的代码已经可以让 Arduino 把数据通过串口输出到树莓派上了,所以真正需要做的只是在树莓派上写个程序来读取串口输入的数据,我是用 Python 写的,只需六行代码。

测试成功后我又在 Arduino 上接入了六七种传感器,读取数据的方法都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展开;不过随着数据量的增加,需要对数据进行封装才好解析。这里我选用了 ArduinoJson 库将数据转换为 JSON 格式输出,这样在树莓派上用 Python 读取就方便多了。

在树莓派上用 Python 读取到传感器数据之后,就可以自己写个程序通过我前一篇文章提到过的 HomeAssistant API 来自动控制家里的其他电器了。至此我的智能物联网终端已经初步完成,当然我还会继续研究如何实现更多新奇有趣的用法,包括如何进一步脱离网络传输,完全在本地直接控制电器等等,相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学习 Arduino 传感器的过程中我还顺便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电机、伺服器、继电器、ZigBee 通讯协议和无线充电的相关知识,让我很感兴趣,说不定哪天我会一时兴起,给它装上轮子和机械手臂,做成 AI 机器人管家之类的东西,哈哈。

HomeKit 智能家居深入体验

8 August 2017 at 16:55

作为一个从小就爱捣腾数码产品的人,我对智能家居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家里重新装修,便换上了批智能家居设备,我也借此机会对这个新兴领域深入研究了一番。

我觉得智能家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起来要比传统的控制方式更方便。这听起来像是废话,可实现起来却并不太容易,毕竟绝大多数所谓“智能家居”配套的 App 都非常非常非常难用,比如下图这种画风……即便难得遇到些好用的,想控制不同厂商的设备还得打开不同的 App 也是挺傻的一件事。

还好 Apple 去年发布了 HomeKit 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不同厂商的智能家居设备聚合在一起显示和控制,并且深度集成到了 iOS 系统里,在锁屏状态下都可以直接控制所有智能家居设备,完全不需要打开厂商提供的 App;甚至可以不碰手机,直接喊 Siri 帮你控制即可,非常方便(逼格也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配合 Apple TV 或 iPad 作为控制中枢还能实现人不在家时的远程遥控和自动化控制等等。

然而 HomeKit 虽然已经发布了一整年,硬件的支持情况却并不理想,在国内更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标榜智能家居的厂商甚至不知其为何物。无奈之余,我也本着极客精神,开始研究自行接入的方法。

梳理一下我家的电器设备,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原生支持 HomeKit 的设备,如 Philips Hue 系列灯具等;
  2. 完全不支持通过网络控制的传统电器,比如空调、新风系统和电动窗帘;
  3. 可以通过网络控制,却未提供原生 HomeKit 支持的设备,比如米家系列、Sonoff 开关和 Dyson 风扇。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研究(折腾)经历,看看我是如何把它们统统加进 HomeKit 里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本文仅为个人经验分享,并不是教程,所以一些细节问题我就不展开了。相信网上已经有了不少相关教程,若有需要可自行搜索,也可以在这里评论与我交流。

原生支持的设备

这里是指生产商官方提供 HomeKit 支持的设备,普通用户就能开箱即用。然而所支持的设备并不多,我手头只有 Philips Hue 系列灯具和 OPSO 的智能插座等。

添加 Hue 灯具的方法非常简单:把 Hue 网关用网线接到路由器上,在官方 app 里根据提示搜索并绑定网关,然后添加灯具即可,完成后扫描一下网关上的序列号,所有灯具都会自动同步到 HomeKit 里。

不得不说,Hue app 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是我所用过的智能家居类应用里最好的。不过把灯都加进 HomeKit 之后,这个 app 也就没太大用处了。

接下来是 OPSO 的智能插座,这是 Apple Store 官网上的唯一一个支持 HomeKit 的国产设备,产品包装很有苹果风,做工也不错,只需在 iOS 自带的 Home app 里扫描设备上的序列号即可使用,非常方便。不足之处是有点不太稳定,使用几天后出现掉线的情况,需要重置设备后重新绑定才能用,希望可以尽快通过固件更新解决。

添加之后默认显示的是插座图标,不过可以手动将它修改成一个灯泡

这就是目前作为普通用户所能体验到的 HomeKit,但我并不会止步于此,下一步将会用些非常规的技术手段把那些并未提供原生支持的设备也加进来。

要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借助一个名为 Home Assistant 开源平台(下面简称 HA),它运行在基于 Linux 的系统上,可通过 Web App 和 API 来访问,接入不同的模块即可控制局域网内的各种智能家居设备。

搭建 HomeAssistant

首先需要一个基于 Linux 系统的设备来运行 HA,由于它需要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所以我选择了超低功耗的第三代 Raspberry Pi(树莓派)。它虽然才一个巴掌大,本质上却是个功能完善的、基于 ARM 架构的电脑,USB、HDMI 和网线等接口一应俱全。

考虑到这台树莓派主要用于运行 HA,我选用了 HA 官方提供的 hassbian 系统。从 HA 官网下载 hassbian 镜像,在电脑上用 Etcher 写入到空白 TF 卡中即可。

安装完成后,将 TF 卡、电源线和网线都插到树莓派上就可以开机了。首次启动时 hassbian 会自动安装和配置所需环境,等待一两分钟后,在局域网内的其他设备上访问 http://hassbian.local:8123 就可以进入 HA 的 Web App 主界面。

这里可以看到 HA 已经自动识别了 Philips Hue 网关和局域网内的两台 Apple TV。这里的 Hue 是可以一键配置的:点击 Configure 再按下 Hue 网关上的实体按钮即可将所有相关灯具都自动添加进来。虽然 Hue 灯具本身已经可以用 HomeKit 控制了,但在 HA 中可以实现更多有趣的玩法,比如自动循环变色等等。

接入传统遥控设备

下一步开始接入那些不能通过网络控制的传统电器,这里需要用到另一个硬件:可以联网的万能遥控器。经过一番比较,我选择了对 HA 支持较好的 BroadLink,它可以发射用于控制空调等电器的红外射频信号和窗帘电机的 FM 433Mhz 信号。

单从硬件角度来看 BroadLink 非常不错,但是它配套的 iOS app 实在是……太!差!了!还好它对 HA 有着良好的支持,所以用这个 app 把它连上 Wi-Fi 之后就可以果断删掉了。

按照官方文档中的说明将 BroadLink 的 IP 和 MAC 地址等信息填入 HA 的配置文件后,在服务列表里就可以看到它了。通过 HA 调用 learn_command 指令,BroadLink 将会进入学习状态。此时用空调遥控器对着它按下开机键,HA 首页便会显示遥控空调开机的指令代码。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指令代码按照官方文档的格式复制到 HA 的配置文件里,并给它设置一个名称。用同样的方法配置关机键后,重启 HA 即可在首页看到空调的开关。在 Web App 上点击开关,HA 便会读取这个指令代码并通知 BroadLink 对着空调发送与普通遥控器相同的控制信号,达到通过网络控制电器的目的。

窗帘电机、风扇和空气净化器等其他有遥控器的电器设备也用同样的方法设置之后就都可以通过 HA 来控制了,下一步是将 HA 接入到 HomeKit 上。

连接 HA 与 HomeKit

这里需要用到一个叫做 Homebridge 的工具,它可以在树莓派上调用 iOS 的 HomeKit API 虚拟出一个网关来,然后再用它的 HA 插件将之前添加过的电器都同步到 Homebridge 即可实现操作。安装过程非常简单,参考这几篇官方教程即可:

Homebridge 的 Github 主页
https://github.com/nfarina/homebridge

在树莓派上安装
https://github.com/nfarina/homebridge/wiki/Running-HomeBridge-on-a-Raspberry-Pi

与 HA 建立连接
https://github.com/home-assistant/homebridge-homeassistant

安装完成之后就可以在 iOS 设备上的 Home app 里添加 Homebridge 了,这里与原生支持 HomeKit 的硬件相同的添加步骤完全相同,只不过设备名称和设备序列号都可以在配置文件里自定义,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到“厂商名”处的感觉还是挺好玩的。

至此,HA 上的所有电器设备就都可以直接通过 HomeKit 来控制了。下一步接入能通过网络控制但未提供原生 HomeKit 支持的电器,比如小米家居(米家)系列。

接入无原生支持的设备

我家的绝大多数单联墙壁开关都是米家的 Aqara 系列,经由米家多功能网关控制。使用 homebridge-aqara 插件即可将小米网关添加到 Homebridge 上。

插件安装完成后,需要在配置文件里填入网关的协议密码和 MAC 地址,获取这些信息需要用到一个小窍门:首先打开米家 App(iOS / Android 版本均可)并绑定网关之后,点击网关界面右上角的 ··· 按钮进入“关于”界面,接着快速连续点击界面底部的空白区域,直到列表中出现“局域网通信协议”和“网关信息”的选项;接下来进入通信协议界面,打开上面的开关即可看到协议密码;MAC 地址则藏在“网关信息”界面里的那堆 JSON 格式的信息中。将这些信息一起复制到插件的配置文件里,保存并重启树莓派即可。由于之前已经将 Homebridge 添加到了 HomeKit 里,现在新加入的米家设备都会自动同步过来。

至此,我已经可以用 HomeKit 控制我家几乎所有的电器了,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 iOS 11 的发布,HomeKit 平台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相关协议也逐渐公开了,相信以后会变得更智能、更好用。借助 HA 和 HomeKit 这两个强大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实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玩法。例如配合人体感应器实现走进房间时自动开灯;通过设置情景模式实现跟 Siri 说“我要去洗澡了”即可自动关窗帘和开浴室灯等等;此外,我还用 Sonoff 智能开关、淘宝二十元买的电磁水阀和五金店买的几截水管 DIY 了一个自动滴灌系统,出门在外时也可以远程操控它给家里的花花草草浇水。

题外话

除了 HomeKit 外,HA 还能配合 IFTTT 和 Workflow 等效率工具以及各种开源项目实现更高级的用法,以及通过 RESTful API 实现与各种编程语言的双向通讯,使自己编写家庭控制程序成为可能,即使你没有 iOS 设备也可以愉快地玩耍。

比如我就随手写了一个 Linux 的 HA 客户端,当我想在 macOS 上关闭卧室空调时只需输入如下命令即可。由于我经常开着 Terminal,所以用这个比打开浏览器再进入 HA 的管理页面控制要方便得多(同时还附带满分装逼效果)。

我还更进一步,用 Python 写了个小程序来实现更智能的自动化功能,它除了有根据实时天气自动调整室内的灯光之类的基础功能外,还可以和我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连接起来,比如当我的网站或者 Vary 的服务器出现异常时,会将我房间的灯全部调成红色以作警示;当手机定位我和家人都不在家,但人体感应器又检测到有人活动的时候(有贼!)就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改成阴森昏暗的蓝绿色……由于本文是以 HomeKit 为题,这些高级玩法就不详细展开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就找时间再单独写一篇文章谈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