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为什么读书
咖啡馆历来会在开年做些活动,今年是搞鼓励大家多阅读的活动。活动开始之前感觉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读书、为什么一个咖啡馆要做读书活动。
能讲出许多读书的好处,比如说从书中接触未知进而去了解未知,又比如在有限的生命里感受无限……我因阅读受益,但我不喜欢这个逻辑——为了好处而读书。读书不为什么,可以读就去读。非要按照这个句式回答的话,那么读书就是为了不去做明知不好的事。刷短视频妳知道不好,为什么不用那个时间来读书呢?颓丧着自怨自艾妳觉得不好,为什么不把那个功夫用在读书上呢?我们这里不是讨论什么事好或不好,只是说,妳觉得不好的事情,就可以不去做。读书正好可以填补那些空出来的时间。明知不好却无法止步,这是我最无法接受的说辞,其后往往还会跟着「人总要吃饭」之类的废话。NO!NO!认为错的事就不要去做,这是基本,然后才有资格谈尽力去做对的事——妳认为错的就不做,这本该简单,所以追求真理,在行动之前就有何为真理这个问题需要仔细探究,所以显然是更难的事业。
扯远了。我从来没有野心或信心改变世界。但另一方面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影响周遭。于是就希望组织简单的小游戏、小活动,能对那些尚在迟疑的朋友有些鼓舞作用。读书活动当然就是其中之一。
fin.
是咖啡;是饮料
咖啡毫无疑问是一种饮料;但咖啡馆里卖饮料还是卖咖啡,依然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不是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想起聊这个,是因为前几天有客人问拿铁和短笛有什么区别,我说拿铁和短笛都是浓缩加牛奶,只不过比例不同,其他诸如卡布奇诺(曾经风靡如今少有问津)、澳白之类,也是类似的概念。客人接着又问起我店里没有的橙汁美式、生椰拿铁之类新名词,然后感慨:咖啡的种类太多了。
卖饮料的咖啡馆,产品种类自然多样:加咖啡的橙汁、加咖啡的椰汁、加咖啡的石榴汁草莓汁……卖咖啡的咖啡馆也可以有不同的产品种类:单份、双份、拿铁、短笛、澳白、dirty……前者是在探索咖啡与不同食材的和谐拼搭,后者则致力于呈现咖啡细致的口感层次。只要原料优质新鲜,能打动饮者味蕾,咖啡馆没有必要千篇一律。服务小众还是大众,是个人理念和定位的问题。作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类型的咖啡馆。在提供纷繁口味的饮料店里苛求极致口感,纯属给自己添烦恼,而在专做咖啡的店里抱怨菜单上只有咖啡与牛奶的组合,此番纠结也不必要。
fin.
是咖啡;是饮料
咖啡毫无疑问是一种饮料;但咖啡馆里卖饮料还是卖咖啡,依然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不是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想起聊这个,是因为前几天有客人问拿铁和短笛有什么区别,我说拿铁和短笛都是浓缩加牛奶,只不过比例不同,其他诸如卡布奇诺(曾经风靡如今少有问津)、澳白之类,也是类似的概念。客人接着又问起我店里没有的橙汁美式、生椰拿铁之类新名词,然后感慨:咖啡的种类太多了。
卖饮料的咖啡馆,产品种类自然多样:加咖啡的橙汁、加咖啡的椰汁、加咖啡的石榴汁草莓汁……卖咖啡的咖啡馆也可以有不同的产品种类:单份、双份、拿铁、短笛、澳白、dirty……前者是在探索咖啡与不同食材的和谐拼搭,后者则致力于呈现咖啡细致的口感层次。只要原料优质新鲜,能打动饮者味蕾,咖啡馆没有必要千篇一律。服务小众还是大众,是个人理念和定位的问题。作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类型的咖啡馆。在提供纷繁口味的饮料店里苛求极致口感,纯属给自己添烦恼,而在专做咖啡的店里抱怨菜单上只有咖啡与牛奶的组合,此番纠结也不必要。
fin.
寡淡?
我店里的咖啡偶尔会被新来的客人抱怨寡淡。我不介意被批评,但要做解释说来话太长。想起一件不相干的事,朋友曾跟我讲过的遭遇,他带了一些包装精美的礼品去探望亲戚时,对方带着满脸亲切的笑容说他怎么这么虚伪。那个亲戚显然是望文生义了,或许是「精美包装」和「务虚」之间的联想让虚伪这个词脱口而出,我们都知道,他想说的很可能是「客套」。近二十年工龄的咖啡师还是有这点信心的:此处的「寡淡」和「虚伪」情况类似。倒不是说这评价当中不含批评成分,但我猜客人要批评的是浓度淡而不是风味寡。
所谓浓度淡,是刻意为之。如果对我有些了解,大概会知道我向来主张清淡饮食来保持味觉敏锐。每天都喝的咖啡,自然更没道理做得过分浓烈。而且这份主张有客观标准:通过调整研磨度和萃取曲线等方式,确保咖啡的 TDS 浓度始终保持在 1.2% 左右。这个浓度值或许和流行的商业咖啡品牌的出品相比是低的,但就欣赏咖啡风味而言,则更适宜。简单说,他人口中的淡,其实是我主张的适宜浓度。在合适的萃取程度下,让一杯咖啡的浓度保持在 1.2% 左右,不但不「寡」,且正适合风味舒展,呈现分明层次。更高浓度的确能让舌头体会更集中、强烈的感受,或许这很能顺应当下生活的快节奏,不必特地分心去辨析饮品中的风味层次,只管享受刺激。但浓度过高必然导致的苦味,是我极力避免的,更别提一味追求高浓度就很容易出现过度萃取的问题……
而且,还是会有人愿意慢下来放松身心的吧,我把店铺开在二楼,一楼只留一个不起眼的门洞,搞得不少新客人找不到地址,也正是为了提供这样的场所。所以这里的咖啡不应该是浓烈到会让人无法松弛神经的。咖啡不是非得喝出什么风味才好;从淡雅的咖啡中品尝千般滋味,在宁静生活中感受喜怒哀乐,都是我想传达的态度。
fin.
用 Newbing 辅助写的第一篇 blog / The first blog to be aided by NewBing / NewBingによって助けられた最初のブログです


原本被通知早上要和客戶開會,騎到平時停車的地方時卻被臨時告知先不開了。因為起來得比平時早一些,所以覺得有一點睏睏的。於是,就在店裡坐著冥想了五分鐘,借倆口咖啡因下肚先回點血。
I was originally notified that I had to meet with a client in the morning, but when I rode to the place where I usually park, I was told that it was not going to happen. Because I got up earlier than usual, I felt a little sleepy. So, I sat in the shop and meditated for five minutes, and took a couple of sips of caffeine to get some blood back.
元々は朝にクライアントと会うことになっていたのですが、いつも駐車する場所に着いたら、やめることになったと急に言われました。普段よりも早く起きたので、少し眠気がありました。そこで、店の中で座って5分間瞑想し、カフェインを2口飲んで血が回るようにしました。
在最近幾次冥想的過程中發現,Apple Watch 的這個呼吸頻率對我來說已經偏快了,如果完全按照我自己的節奏來控制,起碼得是 3 次,或者 2.5 次這個頻率,但 Apple Watch 已經不能設置更慢的呼吸節奏了。
I found out in the last few meditations that this breathing rate of Apple Watch is too fast for me. If I completely control it according to my own rhythm, it should be at least 3 times, or 2.5 times this frequency, but Apple Watch can no longer set a slower breathing rhythm.
最近の瞑想の過程で分かったのですが、Apple Watchのこの呼吸頻度は私にとっては早すぎます。自分のリズムに完全に合わせてコントロールするなら、少なくとも3回、あるいは2.5回この頻度で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が、Apple Watchではもう遅い呼吸リズムを設定できません。

剛才測了一下時間,我三次呼吸(一呼一吸)的總時長是 2:03 (兩分零三秒)。這樣的話,換成 AW 的呼吸頻率計算方式應該是「每分鐘呼吸 1.5 次」。
I just measured the time and found that the total duration of my three breaths (one inhale and one exhale) was 2:03 (two minutes and three seconds). In this case, using AW’s breathing frequency calculation method, it should be “1.5 breaths per minute”.
さっき時間を測ってみたら、私の3回の呼吸(一呼吸)の合計時間は2:03(2分3秒)でした。この場合、AWの呼吸頻度の計算方法に換算すると、「1分間に1.5回呼吸」となります。
*以上英語和日語翻譯採用 New Bing 的 AI 完成。
*The English and Japanese translations are done by New Bing’s AI.
*以上の英語と日本語の翻訳は、New Bing の AI によって行われました。

但是,翻譯完之後,它居然一直反問我新的問題,是對我和我的行為感到好奇嗎?
But after translating, it kept asking me new questions. Is it curious about me and my behavior?
しかし、翻訳した後、新しい質問をずっと聞いてきました。私と私の行動に興味があるのでしょうか?
不是的。據我所知,它只是一個根據字詞關係來生成對話的超大模型,這種對話其實非常可能來自人類語庫中不要讓話掉在地上的社交禮貌用例。所以,這種反問並不能證明這個對話 AI 已經具備了意識。
No. As far as I know, it is just a huge model that generates dialogue based on word relationships. This kind of dialogue is very likely to come from human language libraries that do not want to let the conversation fall to the ground. Therefore, this kind of rhetorical question cannot prove that this dialogue AI already has consciousness.
いいえ。私の知る限り、それは単に単語の関係に基づいて対話を生成する巨大なモデルです。このような対話は、会話を地面に落とさないようにする人間の言語ライブラリから非常に可能性が高く来ています。したがって、このような反語的な質問は、この対話 AI がすでに意識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を証明できません。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是一种投资思路,它主张同时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和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避免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等投资类项目,通过这样的组合来实现收益的平衡与稳健增长。它鼓励我们一边冒险一边保守,以下是这种策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不要每天早上都喝咖啡,这会让你过度依赖咖啡因,长期处于高兴奋状态会影响效率。应该避免平时一直喝咖啡,留到周末尽情喝,用它把有趣的事情变得更有趣。
不要读那些含糊不清的科学书籍,而是读纯粹好玩的书(比如奇幻、科幻、漫画等)或者真正深入的科学书籍(教科书和综述论文)。
不要总交一些「还行」的朋友,而是通过聚会和互联网快速结识成百上千的人,然后找出一小群或几个跟你非常合得来的人,经常见面或聊天。
不要一边写文章一边修改,这样太累了。可以一天写五六篇随笔,随时记录想法,然后在一周内逐渐合并修改成一篇好文章。这样,你的创作冲动就不会被心中的批评家扼杀,同时你内心的批评家也能确保你的写作质量。
别用业余时间做些无聊的项目,尝试一段时间内同时做几份工作,然后用赚的钱去实现一些大胆的计划,比如创业、成为独立研究员等。
别只是每天用零碎时间冥想,不如每年集中花十天冥想,这样会更快地提升心灵,其他时间尽管随意生活。
不要只是在上厕所的时候随手刷刷交友软件,不如花一个周末好好完善你的资料,然后尽可能多地和不同的人交流,这样你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找到合适的伴侣。
不要每天都读一章书,而是每几个月花两三周时间集中阅读,那时你可以一天读一本,然后用空闲时间思考书中的内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收获会更多。
也别每周读一本书,而是多花点时间写书评,阐释它的主要观点,思考书中的内容,试图与作者的思想进行辩论。通过查找有关主题的更多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思考。
源一:Examples of barbell strategies
源二:Barbell Investment Strategy
配图:SUiTHiNK by Midjourney
翻译:ChatGPT 3.5
润色:SUi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