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美国宣布新一轮对等关税 对台征收20% 美中继续谈判

美国总统特朗普31日签署行政命令,公布最新一轮对等关税税率。其中台湾的税率由原本的32%下调至暂定20%。台湾方面强调,该税率尚非最后定案。

根据美方公布的亚洲各国关税清单,台湾税率为20%,与越南相同,日本与韩国为15%,泰国19%,菲律宾19%,缅甸则高达40%。

美国和中国的关税谈判仍在进行中。自五月开始的关税停战期即将在8月12日到期,中方宣布休战期再延90天,但美方表示需要特朗普总统决定。目前美国对中国课征的实际关税为55%,中国对美关税为10%。

台湾的赖清德总统1日上午表示,与美谈判已经完成技术性磋商,但因为最终总结会议尚未进行,所以20%为暂时性关税。

赖清德表示,谈判虽然已获致阶段性成果,由32%调降为20%,但20%税率从一开始就不是台湾谈判的目标,希望在后续谈判争取对台湾更有利、更合理的税率,美国政府也表达意愿与台湾进行谈判。目前已经完成技术性磋商,但因为最终总结会议还没有进行,所以并没有得到最终税率。

路透报导,一名美国官员表示,赖总统有关谈判仍在进行中的说法是“准确的。”

这名因事涉敏感而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这个临时税率低于原先的税率,也远低于其他几个正在谈判中的主要贸易伙伴。我们可以解读此为,台湾的提案获得了良好回应,并已接近达成最终协议。”

国泰世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启超接受路透采访表示,以目前美国十大贸易逆差国来看,欧盟、日本、韩国都是15%。但是他们相对应的,包括市场上的开放,大投资美国,是从3500亿到6000亿美金不等,台湾目前还没有看到。如果最后是20%,跟越南一样,而越南是国内市场全面开放零关税,所以他认为是“勉强是可以接受。”

林启超表示,对台湾冲击的范围,目前比较限缩在传产业,后续要看对于半导体,也就是232条款,跟ICT产品相关的税率会如何课征。

责编:李诺

© Reuters

美国总统特朗普31日签署行政命令,公布最新一轮对等关税税率。图为美国佐治亚州的萨凡纳商港。

哈佛大学免费在线课程 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

By: 10year
13 July 2025 at 00:28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开放免费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在线学。想当年我在中国因体检不合格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 […]

卫星照显示华为深圳建AI“一条龙”生产线 首试自制7纳米高阶晶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并经记者实地走访及卫星照片证实,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正在深圳加紧布局,打造一条具备先进制程技术的晶片生产线,以摆脱依赖外国晶片。

报道指出,华为自2022年起在深圳观澜地区兴建3座工厂,且进展迅速,其中一座将由华为直接管理,可能生产用于智能手机与升腾(Ascend)人工智能(AI)处理器的7纳米晶片,也是华为首度尝试自行制造高阶晶片。

另外两座工厂则已在去年竣工,分别由同为新创公司的晶片设备商“新凯来”(Si Carrier)与记忆体晶片制造商“升维旭”(Sway Sure)负责营运,工厂所有权仍属华为;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工厂获得了深圳政府的财务支持。

作出“前所未见的努力”

虽然华为否认与上述两间公司有关联,但业内人士表示,华为透过派遣管理与技术团队、协助筹集资金、特定情况下转移技术等来提供早期支援,这种紧密关系使得中国国家基金也有信心投资,待其晶片生产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后,就可自立门户。

半导体研究机构SemiAnalysis创办人巴特尔(Dylan Patel)指出,华为已经开始作出“前所未见的努力”,要在中国国内开发AI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由晶圆制造设备一直到模型构建,“我们从未见过一家公司试图包办所有的领域。”

难以赶上ASML和台积电

报道称,华为的目标是要发展出可替代美国AI晶片龙头辉达(Nvidia,亦称英伟达)、荷兰晶片设备公司艾司摩尔(ASML)、南韩晶片大厂SK海力士(SK Hynix),以及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等企业的技术,而华为这些计划的细节从未被公开,凸显华为跻身全球半导体龙头的雄心,也展现中国在AI等关键技术领域挑战美国的决心。

有相关企业的主管表示,原以为华为被美国盯上会完蛋,但华为的野心不断壮大,持续达成超出预期的发展。然而,华府亦因此将矛头对准华为的供应链,新凯来、升维旭已在2024年12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遭到技术封锁;一些业内人士亦提到华为在半导体制造的经经比国内外对手都少,且多年来中国也有其他半导体企业推行类似计画,却仍难以赶上ASML和台积电。

责编:李亚千

© 路透社資料圖片

卫星照显示华为深圳建AI“一条龙”生产线 首试自制7纳米高阶晶片

法国拟明年向中国小额包裹征收处理费 阻截廉价免税货涌入欧盟市场

法国政府计划自明年起,开始对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征收额外处理费,希望以此防止大量免税商品涌入欧盟市场,进而保护本地企业、消费者安全及维护公共财政。此措施将主要针对中国的快时尚品牌及跨境电商平台,并希望与欧盟其他国家协调推行统一征费机制。

新措施针对中国电商平台 处理费由平台支付

法国公共帐目部长蒙查兰(Amélie de Montchalin)与财政部长隆巴德(Éric Lombard)于周二(29日)联合宣布,法国将向欧盟提出建议,对所有从中国电商平台寄往法国、货值低于150欧元(约1,260港元)的小额包裹征收数欧元不等的处理费。此举主要针对中国快时尚品牌Shein、跨境购物平台Temu,以及阿里巴巴旗下平台。

蒙沙兰强调,有关费用应由进口商或平台负担,不会直接转嫁给消费者。征费所得将用于强化海关监察和产品安全检测,提升对进口商品的把关能力。

中国货转向欧洲 法国市场压力加剧

美国已于4月初起,取消对价值800美元以下网购包裹的免税政策,并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外界担心,大量原本输往美国的中国廉价货品将改道欧洲市场,对本地企业构成更大竞争压力。

根据法国官方数据,当地每年接收约15亿件电商包裹,其中逾8亿件属于货值低于150欧元的小额包裹,而当中逾9成来自中国。蒙沙兰指出,这些包裹不仅存在产品安全风险,亦涉及假货问题及逃税行为,对本地消费者、品牌及公共财政造成多重威胁。

欧盟将全面取消免税 法国争取提早部署

欧盟已计划于2028年全面取消对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安排。法国希望提早部署,推行处理费作为过渡措施,目前正与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磋商,希望能于2026年前在欧盟层面统一执行。

欧洲零售商与本地商户长期批评现行政策给予中国电商平台不公平竞争优势。由于免税包裹普遍接受的检查较少,安全及合规标准不一,导致市场出现失衡。

法国政府表示,将继续推动与欧盟成员国的合作,致力在欧盟层面建立统一的征费与监管机制,以堵塞税制漏洞、确保公平竞争,并提升对外来商品的监察能力,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责编:李亚千

© 路透社資料圖片

图为电商拼多多旗下的Temu徽标。法国拟明年向中国小额包裹征收处理费 避免廉价免税货涌入欧盟市场。

中美贸易谈判罗生门 美专家:北京更在乎报复美国

“中国不退⋯⋯世界的公理就有人守护。”为应对美国关税战,中国外交部加大宣传力度,周二(29日)发布题为“不跪!”(Never Kneel Down)的中英双语宣传片,强调不会向霸权低头。同日稍晚,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则指关税战是否降温由中方决定,但其侵略性的经济模式将难以持久。

根据美国投资银行高盛的报告估算,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将使中国2025年的GDP增长降到约4%,2026年的GDP 预估增长降到约3.5%;美国对中国形同施加贸易禁运的做法,预计危及中国境内将近1620万个工作。

不过,中国外交部29日加大宣传中方强硬立场,发布题为“不跪“的中英语宣传片。在美国施加145%关税的压力下,北京的政策选择已经越发鲜明。

对于中国选择采取强硬的做法,前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现任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研究中心外交政策研究员秦江南(Jonathan Czin)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指出,相较于衡量中国经济可能承受的压力,北京更在乎的是反击美国总统这种对中国家关税的做法,“我认为在这几周里非常明显,他们并不急于这么做(谈判),实际上我认为北京方面想做的是,对美国进行报复,并采取一系列行动,他们希望让美国消费者、美国经济和一些关键的美国行业,像我们的科技行业,感受到痛苦,然后再采取任何形式的谈判。”

他进一步指出,“我认为北京不仅仅是在回应特朗普政府在解放日的举措。我认为他们还想向未来的美国总统政府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如果再次加征关税,中国将以让美国感到痛苦的方式反击。”

北京不急于谈判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对美国贸易伙伴施加“对等关税”以来,美国贸易专家一度对中美贸易谈判感到乐观,认为一旦双方都承受不住压力,谈判就会水到渠成。

特朗普自4月10日也开始对中国松口,称自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著”良好关系”,并对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抱持乐观态度;17日,他又表示,“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一个非常好的协议”。在22日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甚至进一步对税率做出表态,“145%是非常高的”,并指出该税率可以通过中美谈判降低。

但是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24日例行记者会上,否认中美双方已展开任何谈判,且强调“如果美方真想解决问题,就应该...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通过平等对话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

美国华盛顿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副主席、美国前贸易副代表科特勒(Wendy Cutler) 对本台指出,要求完全撤除关税对美国是“不切实际的(要求),而且中国对此也非常清楚。在准备长期(抗争)的同时,北京很显然相信时间是在他们那一方,” 中美谈判的前景已经更为复杂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引用一位白宫高级官员和知情人士指出,白宫正考虑削减对华关税至大约50%到65%之间。同时,政府也在考虑一种分级制度,类似于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去年底提出的方案:对被美国视为不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被认为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美国利益的商品征收至少100%的关税,整个制度在五年内逐步实施落实。

秦江南指出,随着特朗普政府不断做出表态,北京也在评估特朗普政府在谈判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会自我妥协,“愿意在对方提出任何明确提案之前,不断让步来换取谈判的机会。”

他强调,“我认为习近平判断,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能承受的痛苦指数比美国高”, “尤其是现在习近平已经进入第三个任期,他比上一次贸易战时更有权力。我认为他在国内政治上有更多的空间来度过这一局面。”

借贸易战加强控制和影响力

在贸易战展开后,习近平在4月14日展开为期一周东南亚之行,依次访问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他一路反复强调“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外部威胁”。

秦江南指出,从访问结果看来,北京并未对这些国家提供很多诱因,但事实上北京在第一回合也不需要这么做,因为北京的目标是避免美国建构一个孤立中国的联盟,当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疏远了传统盟友和伙伴的同时,中国只要在充分了解美国政策对这些国家的伤害后,再提供一些诱因或好处就够了。

而且从另一角度来说,中国对美国的报复性反应,也是为了阻止第三国站队美国, 或在这些贸易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秦江南强调,“我认为他们已经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中国是少数几个第一时间愿意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之一。” 如果中国真的能够对美国经济造成痛苦,这将向像越南和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与中国有重要贸易关系的国家传送强烈讯息,提醒他们在与北京打交道时要小心谨慎。”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经济和贸易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 也对本台指出,北京的首要目标并非中国经济的繁荣,而是“在降低别国对自身经济影响力的同时,增加自身经济对他国的影响力。” 他强调,如果在关税战后,中国出口和就业降低了对美国的依赖,“习近平会欢迎这个结果”。

对于未来中美谈判的前景和管道建立,科特勒指出,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到贸易代表办公室,太多的官员可以参与谈判,“真正紧迫的障碍是启动初步对话,推动重返谈判桌。但是如果白宫坚持在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领导人之间的通话,那么在近期内与中国重新接触可能仍将难以实现。”

秦江南也强调,特朗普被认为想要自己和习近平进行一对一的谈判,但是习近平的做法会恰恰相反。“对于习近平来说,尤其是在泽伦斯基事件之后,这种直接对话的风险太大了,可能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我认为他的偏好是让下级人员,也就是那些“手下”,先进行这些困难的对话,先谈判这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然后习近平实际上是谈判的收尾者...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僵局”。

不过,史剑道认为美国根本不用把和中国谈判当成重点,“美国应当实施一系列,不是为了让中国坐上谈判桌的关税措施,而是逐步将服务于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排除在外。”

© 路透社資料圖片

北京加强游说与美方谈判的国家,宣称美国行为霸道,并不可信:而特朗普则利用对中国以外国家的90日关税宽限期,争取签订双边贸易协议。

野村证券:贸易战或使廉价中国制造涌入亚洲新兴市场

野村证券近日发表调查报告指出,随着美中贸易战全面展开,许多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国家,正面临中国廉价进口商品激增所带来的冲击。

报告指出,考虑到中国每年达560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将需要寻找新的市场,野村首席经济学家苏巴拉曼(Rob Subbaraman)的团队,在比较45个国家的本国制造业产出和其从中国进口占比后归结,过去几年中国商品进口占比上升最多的国家,通常也是本国制造业放缓最明显的国家。

报告解释,自特朗普第一届任期以来,中国产品占美国进口比例,已从2017年的25%降到2024年的16%,但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出口占比仍维持在15%高位。

这意味着中国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制造商,在特朗普第一任施加关税后,或绕道第三地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或者透过开拓全球新市场来弥补在美国失去的订单。美国以外国家的本地制造商——从德国的电动车、巴西的钢铁,到越南的玩具和印度的电子产品——正面临来自中国进口商品日益激烈的竞争。

随着美国试图堵住中国商品绕道第三国的漏洞,廉价中国商品接下来可能大量涌入这些国家,这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国家,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引发更严重的贸易失衡、更强的通缩压力,以及更大的财政支出。

© 路透社資料圖片

野村证券:贸易战或使廉价中国制造涌入亚洲新兴市场

苹果加速移走生产线遭中国阻挠 销美iPhone将全“印度制造”

在持续的中美贸易冲突下,苹果(Apple)正致力提高印度iPhone手机产量以减少依赖“中国制造”,不过该计划遭到阻挠,中国当局被指在许多情况下延迟、甚至无预警地阻挡iPhone制造设备运往印度。

印度目前每年组装约3000万至4000万部iPhone,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五分之一,苹果在美国每年卖出逾6000万部iPhone,约占去年全球销量28%。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消息称,苹果计划最快明年底前把所有在美国销售的iPhone转移到印度组装,换言之,在印度组装的iPhone数量将会倍增;苹果拒绝置评。

《The Information》报道,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实施严格封控措施打乱了生产线,苹果开始加速将制造业务移出中国,如今美国特朗普政府还对中国制产品祭出高额关税,令苹果更加迫切地需要将制造业务多元化,其目标是把约50%的iPhone产能移出中国,但这一进程正面对来自中国政府的阻力。

审批从2周变4个月

据熟悉苹果中国供应链的人士透露,当局刻意阻延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转移至印度,以免工作机会流失对经济造成冲击,地方政府更警告苹果供应链的厂商不要削减本地职位。

报道指出,把制造设备从中国运往印度已变得越来越麻烦,例如组装代工厂鸿海申请把制造iPhone的设备从中国转移至印度的工厂,审批时间从原本的2周延至可长达4个月;当局又会在未提供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驳回部分出口申请;中国会特别审查把金属零件焊接到iPhone机身框架的高精密雷射机器、用来检测防水性能的气密测试站,以及被称为「贴片机」的设备。

苹果正寻求从中国以外的国家取得制造iPhone所需的设备,同时开始敦促一些中国设备供应商在东南亚设厂以绕过限制;有厂商表示,苹果还可能改为购买日本、南韩与台湾厂商所生产的设备,即使价钱较高。

责编:李亚千

© 路透社資料圖片

苹果目标是把约50%的iPhone产能移出中国,但这一进程正面对来自中国政府的阻力。

美国国会罕见动用传唤权 要求中国三电信企业配合调查

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星期三(4月23日)罕见动用传唤权,要求中国三大电信公司配合,就他们可能涉嫌协助中国军方和政府的调查提供讯息。

根据特设委员会在社交平台X (原推特)的发布,特设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企业发出传唤通知,要求他们回答:是否可以通过在美开展的云服务和互联网业务获取美国数据。该发布讯息同时指出,该委员会3月4日就要求这三家企业提供讯息,但三家企业彻底忽视委员会的要求。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19年驳回中国移动在美国提供电信服务的请求,并在2021年及2022年撤销了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营运许可。但是,这三家企业仍在美国保有少量业务,例如提供云端服务以及转送美国的批发网路流量。

据路透社报道,23日寄出的三封内容相似的通知信指出,特别委员会已获得的讯息显示,这些公司“仍然可以透过子公司或关联企业,在美国维持网路节点(Points of Presence)、资料中心存取权以及与云端相关的服务”。

在此前多起中国主导的网路攻击事件后,如伏特台风(Volt Typhoon),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指出这些行动使中国得以渗透美国的电信、能源、水资源及其他关键基础设施;民主与共和两党的国会议员自此对中国电信企业在美国的业务持续关切。

美国的监管机构和立法者担心这三家企业,可能存取储存在其云端服务中的个人资讯和智慧财产,并将其提供给中国政府,或者阻止美国人获取这些资料。

根据路透社所见的信函,三家电信企业必须在5月7日前全面配合调查,否则美国国会可能会以藐视国会罪名追责。

© Reuters

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一名男子手持手机走过中国联通标识,

想谈判? 中国商务部: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数度指出,已经针对关税问题与中国展开谈判,且预期将达成协议,不过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24日例行记者会上,不仅否认双方已展开任何谈判,且强调“如果美方真想解决问题,就应该...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通过平等对话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指出,中方注意到了外媒近期的一些报道,“我想强调的是,目前中美之间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任何关于中美经贸谈判进展的说法都是捕风捉影,没有事实依据。”

他强调,中国对磋商、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何形式的磋商谈判都必须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以平等方式进行,“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要谈就拿出谈的诚意,回到平等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引用一位白宫高级官员和知情人士指出,白宫正考虑削减对华关税至大约50%到65%之间。同时,政府也在考虑一种分级制度,类似于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去年底提出的方案:对被美国视为不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被认为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美国利益的商品征收至少100%的关税,整个制度在五年内逐步实施落实。

不过,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随后在接受福斯新闻访问时指出,特朗普对中国的立场未有软化,美国不会单方面降低对中国的关税。

台湾《中央社》23日报道,美国前驻华贸易代表安凯彬(Christopher Adams)指出,美中僵持不下,癥结之一在于美国贸易团队没有获得明确授权,在两国显然不存在现成对话机制下,双方之间的信任也相当薄弱。他强调,中方仍称不知道该跟谁谈,因此美国指派主导谈判的官员相当关键,中方已指定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来进行高层对话,并由中国前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李成钢出任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美方也须有明确人选。

本台4月10日也曾报道,美国纽约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国项目高级研究员刘宗媛,在一场媒体简报会上指出,对习近平而言,想要快速地进行政策转弯——从贸易战转为和谈,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谈判停滞的症结点在于,美中目前不存在进行交涉的工作小组。

© 路透社资料照片

想谈判? 中国商务部: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

波音首席执行官:将停止为拒收飞机的中国客户造飞机

《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中国航空公司退回两架波音飞机后,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奥特伯格周三(23日)公开指出,如果中国的航空公司不接收已完成定制的飞机,波音将停止为这些客户制造飞机。

奥特伯格在接受美国电视台CNBC采访时指出,原本有三架已经在中国要交付给客户的飞机,两架在遭到拒收后已经飞回美国,第三架很快也会加入。“事实上,因为关税环境,他们停止接收这些飞机。“

据《彭博社》周二(15日)报道,中国民航局要求中国国内航空公司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暂停接收已订购的波音飞机,并停止向美国公司订购飞机零件。

路透社报道,4月19日一架预订交付给中国厦门航空公司的737MAX 客机,临时从中国浙江舟山飞回波音在西雅图的基地;21日,另一架原本要交付给厦门航空的737MAX,从舟山起飞前往关岛。

奥特伯格进一步对CNBC表示,今年原本预定有50多架飞机将交付给中国客户,波音正在评估将已完成制造的飞机,重新销售给其他客户的可能,毕竟其他航空公司对这些飞机的需求很高。另外,尚未进入波音生产系统的订单,公司希望“了解客户的意图,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将这些订单分配给其他客户”。

他强调,波音可以为中国拒收的飞机找到其他买家,但是接下来,波音“不会继续为不接收飞机的客户制造飞机”。

彭博社此前引述马新社报导,指马来西亚航空母公司执行长伊斯梅尔(Izham Ismail)21日表示,正积极与波音洽谈购买新飞机,如果中方确定停止接收飞机,马航有意愿收购这批客机。

© 路透社资料图片

波音首席执行官:若拒接收 波音将停止为中国客户造飞机

被讨薪人群弄倒的亲子自行车

By: Steven
3 July 2023 at 22:47

昨天下午,朋友发了张照片给我。画面里是我常去的那个咖啡馆所在的大楼,外面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一群来讨薪、维权的苦命人。

晚上从舞蹈室回到家里,我想起这事,就跟咖啡店的老板聊了几句。整个店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他也很无奈。他在现场发了晚上的照片给我看,从画面里可以感受到,无论是他、咖啡师、人群都很无奈。

直到今天回公司,中午吃饭路过,我才意识到,原来被波及的不只是他们。这其中,也包括我。

我有每次停车都拍照记录的习惯

这是我周五停自行车的位置。我工作日都会把车停在他们店门口,周五停在这里之后,周末两天车都在这里静静待着,直到我周一晚上来骑它回宿舍。今天中午我找不到它了。

它没在周五照片里的这个位置。

我在附近来回走了三遍,非常疑惑:不可能有人偷这辆车吧?图啥啊?直到我想起昨天的事情,于是扩大了搜索范围。终于在不远处一堆电动车包围的地上,看到了我倒下的单车。

它身上被缠了一条警戒线,篮子里有两支空水瓶,半残的车铃也完全断了。

我突然想到昨晚 DY(店老板)给我的照片,心想没准能看到我的单车是如何参与了昨夜的事件。果然,作为一辆单车,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中,往往被作为隔离带使用:

我多少有一点点生气:何故迁怒于我的无辜小车?

但气不过三秒,又觉得很好笑:自行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的命运吧?不是被人骑,就是当作围栏,或者焚烧和打砸的对象。起码,这群苦命人没有把我的车高高举起,砸个稀巴烂。它只是掉了链子,躺在地上;和前一个周末一样,被人推倒了,躺在地上。区别是,上一次脚架变形了,这一次没有。

一夜之后,随着一场大雨,除了两张照片和我躺在地上的车,还有什么能证明这一切发生过吗?

咖啡师杠杠上午发来一张照片,是店外的装饰植物,一棵全身金属但被许多人挤变形、掉光了叶子的假植物。我说,幸好它是假的,真植物肯定早就断气了。

她说他们走了之后,玻璃上全是人的指纹。但这些曾经发生过的证据,早已被她和小蒙擦干净了。开门做生意要保持整洁,但指纹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经济。

这是一件「小事」,不被传播的事,但它不会被忘记。

一系列变化的传导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倍受影响的不会只有当事人,还有每一个「与此无关」的路人、小车、植物和玻璃。此时有一点点庆幸作为非真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可以选择一定程度的远离,而不是真社会性动物的蚂蚁那样,只有全或零。

众生皆苦,何时闻道?

麦当劳令人失望的玉米杯

By: Steven
30 June 2024 at 13:21

麦当劳你要减少一次性用品,有指标压力,这我非常理解。但以前,你是先设计好免吸管杯盖,且普及了一段时间后才取消吸管的。现在你的玉米杯没有任何免勺子的可用方案,就直接取消勺子,还直接张嘴找客户收费,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别说玉米杯设计了类似饮料开口的盖子,这杯盖显然不是为此设计的,完全不可用。你要是老老实实设计个新盖子,那取消勺子我举双手赞成。

以麦当劳的体量,这个设计修改所涉及的模具、运输、仓储成本都可以做到比市价低很多的水平。

你们为什么不能像以前取消吸管一样有条理地处理问题?你们引以为傲的 SOP 失效了吗?总不能说没钱请设计师吧?

你可是麦当劳啊……非常失望。

政策是政策,设计是设计,不然著名的翻转车头大灯是怎么出现和流行的?不要因为政策就认为不行,也不要觉得商家转嫁成本就是不得已跟合理,无管杯盖就是最现成的好案例,能做到而不作为,这才是重点。

經濟再差也不能公開談論

By: Steven
17 March 2024 at 18:02

經濟狀況究竟有多糟糕呢?從各大品牌在售後策略、降價思路和運營的混亂程度等方面的表現,均可窺見一斑。尤其是當你置身於自媒體、電商與品牌運營三者的交匯點上,這種巨大的荒謬性將更加明顯。

上週末出差重慶,兩周沒在家,難得一個週末,結果倆人坐下後就被各自工作群里的事情纏著,不是回消息就是打電話,咖啡都沒喝上一口。

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似乎不讓提「經濟不好」這樣的事,與之相關的話也會被限制,索性我就轉成日語來發了:

経済状況は本当にどれほど悪いのでしょうか?各大ブランドのアフターサービス戦略、値引きの考え方、そして運営の混乱度などから、その一端を窺い知ることができます。特に、個人のネットワーク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ECサイト、およびブランド運営の交差点に立つと、この巨大な不条理さがさらに明白になります。

先週末、出張で重慶に行ってきました。二週間も家に帰っていなかったので、久しぶりの週末を楽しみにしていたのですが、結果として、座った途端、それぞれの仕事グループからの連絡が絶えず届き、メッセージを返したり、電話をしたりすることに追われてしまいました。コーヒーすら一口も飲めないままです。

為什麼是轉日文不是英語呢?因為即便是英語,在內地的網絡環境里也顯得有些直白了。日語反而更有「似乎知道在說什麼,但根本看不懂」的戲劇化的「陌生化」的效果。

好不容易,終於把翻了一年的《夜航西飛》讀完了。

這是我今年讀完的第三本書。

昨天去宜家看洗手檯和鏡櫃,直到在餐廳排隊前一秒,都沒想起宜家給我發的領生日蛋糕的短信。可就是那麼巧,下周生日,昨天正猶豫要不要去店裡看看,我就慫恿筱燁說想幹就幹,這一來才想起有一個蛋糕等著領。這就是天注定的意思。

苹果停车转 AI 将引发人才大震荡

By: Steven
28 February 2024 at 20:16

1、没有 AI 的汽车、手机、电脑、平板等,将是一堆废铁;

2、一家公司的核心战略不能同时放在两个大方向上。

综上,停下造车全攻 AI 是非常明智的。

连键盘侠都知道「不难」的造车,没造出来不是造不出来,是制定的目标太远太高。苹果之前想一步到位搞出 L4 的移动座舱,但现阶段的人类还没有办法,这太难了。在他们之前的设想中,自动驾驶的汽车和 Apple Vision Pro 是可以放在同一个场景里的。但很显然,这个步子太大了。用新势力们的方式当然可以,但那不是苹果想做的。

最关键的是,AI 的大爆发是此前大家都没料到的。没有这事儿,车还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这一波爆发的 AI 不是资本热潮,而是实打实的浪潮了,此时不全力转向,是真的会死的。况且苹果并不是没有在 AI 上投入的,这些年一直都在积累,只是权重还没拉到那么高。现在切方向,即是大势所趋的必须,也是归拢资源的必要。

过去 Jony 可以对供应商说,这里有一桶取不完的钱,你能做到你就能拿走,以此把工业设计拉高到一个令人望尘莫及的程度;今天的苹果比二十年前拥有更多的现金,有自己的芯片和庞大的人才库,有海量的设备和训练数据,可以说:

比起造车,AI 才是更适合苹果干的事;

干好 AI 所需的人才、数据、算力,也是他们的优势。

以苹果的财力,下这样的决心,恐怕要出现一次人才流动的大震荡。

原文发布于知乎提问:

苹果取消探索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 AI,原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影响?

世界真的是个草台班子吗?

By: Steven
14 November 2023 at 18:30

前段时间那一篇互联网裁员潮演变成制造业招聘潮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多年前跟人讨论的关于笔尖钢的事情。这件事情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人都讨论过很多次,但最终在对方的嘴里都会演变成「因为市场经济结构没必要,所以不必去做」这样的方向。

虽然这种「不想要」的说法听起来很厉害,但作为一个从小在国营钢厂长大的工科生,我想表达的是:在讨论市场经济和供需关系之前,还是得先搞清楚「有没有能力做」这件事。尽管你们可能在很多科普的文章,或者一些朋友的嘴里都听说过,做这个东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并且也有新闻报道了,我们确实攻克了技术上的难点,但制造业并不是「可以做」就一定可以实现的东西。

生产和检测是这件事情的一体两面,在「有没有能力做」这个问题上会涉及到材料问题、检测工具以及生产工具和检测工具的精度。举个例子,今天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关于芯片原理和制造工艺的各种资料,从论文到图文到视频都有非常多,但为什么能够制造芯片的公司那么少?为什么光刻机会成为卡脖子的关键?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结构的问题,如果一项技术在市场端需要如此谨慎的考虑材料、工艺和成本时,往往在真实的制造生产层面,就意味着它的难度是非比寻常的。在生产车间里,把笔尖制造出来的绝对不是材料科学家或者力学方面的专家,而是数以十万计的只有高中或者初中学历的普通人。想象一下《三体》当中描写的阵列计算机:你得把一个如此复杂的东西,最终分解、简化到每个人只需要拿着两盏灯的程度。

我们公司研发老大的前东家,就曾经在这一类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项目当中,在技术上被国外卡脖子。所有的理论层面的难题,他们都已经跑通了,最后卡在了一个检测设备上。我们国产的设备,无论如何都达不到那一个精度,导致那个项目一直没有办法落地。

我弟弟所在的实验室之前拿到了全球只有一百份的实验材料,但他们所构思的实验设计,恰恰就被卡在了如何把这仅仅只有 1g 的粉末,按照他们想要的精度划分,并取出来。

任何关于精度与制造的突破,都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标志。这绝对不是用市场经济可以简单解释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有那么一批人能够从互联网行业投身到制造业,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人如果习惯了用比特的思维方式来看世界,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原子是比特的容器。我们必须对物理世界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感受到参差不齐是世界的常态,以及工业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调侃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的同时,也得清晰地认识到:这个草台班子的精度,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