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加征对方34%关税,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多名在中国的台商。他们提到,从美国进口原料成品再销美国可能产生关税叠加的效果;另有台商表示,台商多已年迈难以再搬厂,应会采取不涨价不卖美国、转移市场定位、提升产能、裁员、提升自动化数位化等方式“撑过三年”。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9日起对中国加征34%关税,中国政府随即宣布对美加征34%关税回击。中国的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指出,“以前台商可把产线、产能移转他国进行互相配套,现在无差别式攻击,整个布局角度都乱掉,其实是蛮难因应的!”李政宏的说法,道出台商重新布局的困境。
李政宏介绍,出口美国为主的冲击最大,如电子业、半导体、纺织、家具、制鞋业,五金类从螺丝、水龙头到精密工具等将受伤严重;另外,美国进口原料后在中国制造的食品价格肯定上涨,若大陆的航空公司买美国波音飞机,成本也将提高。
特朗普加征关税“无差别攻击” 台商:退无可退
以模式来说,李政宏认为,企业若从美国进口零配件和重要原材料,成本上升,出口美国价格又缺乏竞争力,形同“双重打击”。
多年来,台商海外投资热点在中国、东南亚、印度、美国、墨西哥等,但是特朗普这波对等关税,亚太国家多数被加征30%以上,越南高达46%,被形容堵死“洗产地”现象。
李政宏解释:“台商应对特朗普第一任的中美贸易战,从中国进口大量零配件,分散布局到越南拉生产线组装销往美国,可以避开,现在避也避不开美国的高关税。且布局也要看产业、工人的素质,印度受关税冲击也大。”
特朗普全面提高进口关税目的希望召唤更多外资赴美投资设厂,但是过去勇闯各大洲的台商,对此刻重新布局的意愿,却不如过往胆大。
“七老八十”搬厂大不易 美国人力成本令台商怯步
“特朗普这样大刀一挥,把所有可能设工厂的地方都变成高关税,台商不可能再搬到一个避税的天堂!台商目前都七老八十,也不可能再第二波再搬工厂,特朗普政策这样下来,把整个关税的避税天堂都堵住、工厂洗产地的机会都没了,面临对企业的考验。”珠海台商会常务会长,也是澳门台商会长简廷在道出了客观的事实。
简廷在指出,特朗普新关税政对东南亚重重一击,台商从过去到大陆、后将版图转往东南亚、印度等都是因应人力成本、特朗普过去对中国提升25%关税、新南向经济繁荣等原因。此次美国对新加坡关税相较低,但新加坡没有工厂、制造业,而美国人力成本和社会福利成本高、服务费高、工作产能相较低。
简廷在反问:“三百块美金如果在东南亚可以找到工人,到了美国,没有三千块找的到吗?即使你找得到,他们投入工厂、生产制造业的人力也没有那么多人。东南亚地区可以加班,甚至于三班制、二十四小时运作,到了美国,你只能白天八小时,晚上加班、三班制成本加剧,成本垫那么高,生产效率却可能至少降一倍。”
越南台商叶先生也不看好:“现在随便建一个厂就是花几亿台币,不是随便花一、二百万美金可以解决掉的。传统产业的老板都想退休了,除非二代接班,如果没有二代,谁要去那边(美国)设厂?每一个地方的法令、法规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三年以上才有办法了解当地法规、人员如何训练处理,开始有产能,(在美国)要请多少翻译?传产老板大都七十、八十岁了,有办法以英语沟通吗?”
叶先生提到,越南台商早期以传产、成衣、脚踏车、家具等为主,之后有电子业。2000年時,越南工资每月不到一千元新台币,台湾近二万元新台币,差二十倍。现在越南工资不到三百美金,加上社保将近四百美金,如果到美国设厂,工资肯定乘六倍以上,财力够才有办法。
台商:避开美国市场转销他处 赔钱厂房宁可空转、裁员
避开美国市场、分散、转移市场是受访台商都提到的因应策略。叶先生说:“比如产品八成销往美国,如果往欧洲跑,至少可以销三、四成。美国关税提到46%,对美国产线要砍至少砍四、五成产能,要撑着活下来,最多是把员工裁掉。”
叶先生提到,当地多为到越南二十多年的老台商,当年土地便宜都自己盖工厂、买设备。“空转就好,除非客人要吸收这些关税。因为这些传统产业的毛利率只剩10%到15%,46%应没办法吸收,就算吸收一半,你承受不了,大不了不要做、不卖了、缩小规模,另辟生产线、业务重新跑。主要是厂房跟设备都是自己的。”
叶先生表示,特朗普第一任中美贸易战后上千家中国企业赴越南设厂,土地成本和二十年前差五、六倍、员工成本差了十倍以上,一开始主要洗产地,不少厂房用租的,未来应付租金压力大。
若是另辟产线,叶先生认为,菲律宾关税只有17%,且华律宾华人够,还有些台商在,学习曲线应还ok,若移到非洲则有难度。“每个地方政府贪污程度不同,如何应付地方官员,不是去买土地设厂就开的了工厂。”
提高竞争力争取买家涨价 “不卖赔钱的货”
“美国买家有需求,势必要涨价,不然就不接,不卖赔钱的货,先撑过这三年。”叶先生说,越南政府跟美国说要谈判,越南台商大都在等看谈判结果才决定因应方式。
“不要以美国作为外销单一的市场,如果今天有比较优势,外销美国的货品该涨就涨,才能迫使美国通膨,企业抗议,或许修改政策,各国要跟美进行商讨谈判,绕开美国。”李政宏说。
就地升级数位基地降成本增产能
生产迪士尼文化景观及大地雕塑、艺术建筑的简廷在也认为,为了关税战搬工厂并非上上之策,“不只仰赖美国这个世界工厂,市场重新定位缓冲调节;提高竞争力,导入数位化自动生产基地。把搬工厂的成本,就地升级数位产业、高端、自动化制程,当提高30%产能,就能将高关税成本cover掉,也有利长期生存之道。”
传统产业无法结合AI?简廷在表示,应破除这迷思,借此市场结构调整,将原来劳力密集产业的制程分解,进行数位化、自动生产。当产品具竞争力,关税附加报价,由美国买家、消费者埋单。
至于已接订单,简廷在说,必须吞下,照既有合约交货,以维护信誉。未来订单方向调整市场定位,例如过去销美国百分百,可调整为二、三成,其他往英国、日本、欧洲销货。中短期已签约的怎么提升效益,降低成本依然可出货,才是对台商最大的打击。
关税战也有不受伤产业
在中国昆山生产汽车零附件的台商宗绪惠说,台湾在这波也被加征32%,“我们同一条船”,不过他幸运闪过这波贸易战。
宗绪惠说:“我们还好从美国市场逼出来,没有跟上去我们很早就损失美国市场,现在就没有受到这风波。那个时候美国客人认为太多供应商来自大陆,他们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会断货,所以希望我们从大陆以外去交货,这事情在十几年前就产生了。”
宗绪惠说,汽车零附件是很敏感的业态,目前其产品八成销中国内需、二成销日本、东南亚、欧洲。“不限制地方客户群、不停找新客人”是其生存之道。
责编:许书婷
© 路透社图片
美中互加关税 台商:最严重情况“双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