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404文库】建设性意见|热烈祝贺人民网记者赴燕郊采访平安归来

13 April 2025 at 11:21
CDT 档案卡
标题:热烈祝贺人民网记者赴燕郊采访平安归来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5.4.12
来源:微信公众号“建设性意见”
主题归类:新闻自由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通常情况下,记者跨城市去采访报道叫作出差,像我以前做记者的时候,一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日子在外地采访。

出发之前,不会有人给记者践行,回来之后,也不会有人给记者接风。除非,记者是去一些龙潭虎穴般的地方采访,比如缅北园区,比如俄乌前线,比如河北燕郊……

是的,记者到河北燕郊实地采访,还是做监督报道,能全身而退平安归来,是一件值得单独开一场庆功会的事情。作为前媒体同行,今天看到人民网记者深入河北三河市燕郊开发区采访报道“医院红十字变绿十字”的新闻,居然毫发无伤平安归来,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发一封贺信。

image

燕郊这个地方有多厉害呢?我说几个事实大家感受一下。

2024年3月,河北燕郊发生天然气管道爆炸事故,多家媒体前往现场采访。其中,央视新闻记者在现场架起机器连线直播,居然被当地派人在镜头前给架走了……

image

2025年4月,河北燕郊城管部门强令当地商户更换招牌颜色,禁止使用红色、蓝色与黑色,连医院的红十字都给改成了绿十字。

但这还不算厉害,真正厉害的是,事件被曝光引发舆情关注后,当地不是把红十字换回来,而是直接给拆除了……

更厉害的是,事件在网络上发酵了接近一周时间,三河或燕郊的政府部门自始至终没有回应媒体或发布通报,在今天之前也没有一家官方媒体发回现场报道。

河北燕郊,距离记者云集的北京不到30公里,好几天时间里,竟没有一名记者敢于踏足。

正因此,人民网记者发回现场采访报道才显得尤为可贵。甚至说得夸张一点,显得尤为悲壮……

河北燕郊,到底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一点建设性意见:

非央媒记者,请谨慎前往燕郊采访。

img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记者采访平安归来

基本常识|中美脱钩断链,没有回头路了

By: unknown
11 April 2025 at 03:26
CDT 档案卡
标题:中美脱钩断链,没有回头路了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5.4.9
来源:基本常识
主题归类:中美脱钩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虽然看起来很像瞎胡闹,实际上也是瞎胡闹,但从今天起,中美两国的经济脱钩断链切切实实地越过了折返点,短期内没有回头路了。

认清形势,放弃幻想,两国人民都需要准备好适应新的生活状态了。

分享一些大家关心的,我也仔细思考过的问题。

1.现在双方互加关税的程度意味着什么?

基本常识解读:

目前中美两国互加关税到100%左右,具体税率已经意义不大了,对于绝大多数商品来说,中美直接贸易就丧失了可行性。

我有做外贸的朋友今天反馈的信息,有一批准备发往美国市场的厨具产品,美国客户已经支付了订金,货物也已经打包装运,现在因为运到之后要征收高额关税,客户直接选择了“不提货,不付款”。对于美国客户来说,白白损失了几万美元订金,对于中国厂家来说,600万人民币的货就这么砸手里了。

有读者可能会说转口贸易,是,有一些散货可以通过转口贸易的方式来规避关税。但一来,美国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也已普遍实施,二来,转口贸易也会增加成本的。

更关键的是,双方加收关税的提法都是针对“原产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互相伤害的状态,必然会严加查验以便落实关税,有包装的商品就很难通过转口贸易来规避关税了。

2.为什么说中美脱钩断链没有回头路了?

基本常识解读:

关键在于中美双方都没有台阶可下了。

美国方面,特朗普强推“经济大革命”原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美国国内面临阻力重重,所凭恃的就是一个强硬的态度。他越强硬,MAGA基本盘就越稳固,就越有可能实现他的既定目标,反之,他一旦软弱妥协,要面对的就是汹涌民意的反噬。

走到这一步,马斯克还有机会断腕脱身(已经有明显的切割动作),特朗普已经没有台阶可下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中国方面,因为还有台湾的核心利益不可让步,在中美经济对抗中也失去了率先妥协的空间。甚至不排除有“抓大放小”的动机,主动推进脱钩断链。

双方都被架在这里,那脱钩断链就不可避免了。而且因为信任基础的崩塌,脱钩绝不会仅限于贸易和经济,一定会向更多的领域蔓延。文化艺术、科研学术、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这些领域的中美合作一个个都会被打回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

3.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基本常识解读:

你可以不关心国际局势,但国际局势一定会影响你的生活。即便你不从事外贸行业,即便你是公务员事业编“铁饭碗”,这一次中美脱钩断链都将真真切切地影响你的工作与生活。

首先最要命的是,进口药品和器械会变得更少,更贵,更难获得。很多人可能没有概念,不清楚医疗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多么重要,这也不是三两句能讲得清楚的。我因为从事健康科普的缘故,深入了解过很多医疗细分领域的情况,知道还存在许多“没有替代品”和“差距非常大”的情况,只能祈祷自己和家人健康康康不要撞到这些墙。最可怜的是那些肿瘤患者与罕见病患者,唉……

然后很直观的是,宏观经济会进一步承受压力。物价、薪资、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影响,会传导至中国的每一寸土地,让每一个人都清晰感受到“不一样了”。当然,以我的能力只能做个定性的判断,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的定量分析我就做不来了。而且我严重怀疑没有任何政经学者能做出定量分析来,这样的局面,从上到下,从东到西,都是一脸懵逼,大家都是在被形势推着走。

4.普通人可以做点什么来应对?

基本常识解读:

首先很遗憾的是,普通人能做的非常有限,对于我们无神论者来说,祈祷也没有心理安慰作用……

然后分享一些有限的可以做来对冲风险的事情。

第一是认真审视自己当前的职业或专业方向,按照会受影响的最坏情况来做心理准备,避免措手不及。倒也不是说让你辞职或换专业,而是要积极着手准备退路和新路了,尤其是中美脱钩首当其冲的外贸、科研等领域。

原本没有下定决心的转型,要赶快行动起来,先尝试起来,原本认为可有可无的备用方案,要积极重视起来,不能再侥幸心理了,原本指望通过中美合作来推进的项目,可千万别赌上职业生涯和身家性命了。

第二,要全面梳理下自己和家人需要用到的原产于美国的商品或服务,评估下如果以后大幅涨价或者买不到了要怎么办。有些比如护肤品啊,电子产品啊,总归暂时还有质量相当的替代,像药品、小众产品等,就要早做准备了。

第三,认真考虑家庭的资产配置问题,如果持有外汇、美股或其他海外资产,一定要把中美全面脱钩考虑进去,不要侥幸认为波及不到。这方面我给不了具体操作的专业建议,只能提醒一定要重视,一定不能再用旧的世界观来考虑问题。

第四,目前还没有美国长期身份的中国人,基本上可以放弃移民美国的想法了,趁早做其他打算。留学美国的难度与风险也会显著提高,留学收益则显著下降,个人也不建议考虑了,但目前还没到完全不可行的程度。

第五,不管你在什么行业,想办法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工作技能,分散风险,不能拿年龄大了作为不学习新知识的借口了。

第六,不管你当前资产多少,收入多少,一定要想办法腾出一笔足够家人生活一年的活钱拿在手上,注意是随时能用的活钱!这是应对风险的底气。

分享一点基本常识:

过去四十年里这个世界运行所遵循的秩序与规律,已经变了。

基本常识|外卖骑手的社保要落实了,和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样

By: unknown
7 April 2025 at 13:13
CDT 档案卡
标题:外卖骑手的社保要落实了,和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样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5.4.6
来源:基本常识
主题归类:社保账户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如果有得选,你愿意买社保吗?

如果有得选,你觉得外卖骑手会愿意买社保吗?

付出真金白银,从来都是最诚实的意见表达。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他(她)们对社保是怎样的态度?很快,我们就能看到几万名美团外卖骑手的诚实选择了。

之前在《是社保需要骑手,还是骑手需要社保》一文中我已经分析过,按实际收入让全部外卖骑手全额购买社保是不现实的,平台承担不起,骑手也不会乐意。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要求)下,让外卖骑手等灵活用工群体加入社保资金池是势在必行的方向,那么外卖骑手的社保怎么交,由谁来交,交多少,就成了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特别考验各方平衡智慧的事情。

近日,美团在福建泉州和江苏南通两个城市推出了外卖骑手购买养老保险的补贴试点方案,为中国2.1亿灵活就业人员加入社保的可能性展开了一场真实社会实验。

美团的试点方案有四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点:

第一是骑手社保补贴覆盖的范围,是以“收入达到当地社保缴费基数”作为分界线。

众所周知,外卖骑手的人员构成极为复杂,既有短期体验生活的,也有兼职送外卖补贴家用的,还有全职送外卖攒钱结婚的,骑手的月收入也从几百元到一两万不等,因此不能笼统地讨论给骑手这个群体购买社保的方案。网约车、家政、按摩等领域的灵活就业人员也是同样道理。

国家和社会要求平台参照“员工”的待遇为骑手购买社保,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那怎么区分“员工”和“兼职人员”呢?按每天工作时长,每月工作天数,还是按配送订单量?总不能像某些平台那样,算不算兄弟全凭老板的心情说了算……

美团给出的试点方案是以收入作为客观可量化的分界线,过去半年中有三个月跑外卖收入达到当地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与社平工资高度相关)的,就可以纳入平台补贴购买社保的范围。

img

以试点的福建泉州为例,当地去年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是4433元,一名外卖骑手如果一天8小时跑外卖,大约需要实际工作二十天左右达到这个收入。相对全职外卖骑手的实际工作强度来说,这个门槛着实不算高。对于那些下班后兼职跑几个小时来增加收入的骑手来说,要达到这个数字就比较难了。

再反过来想,如果一个岗位月收入都不到4000元,你再让人拿出七八百元来买社保,那也实在是不太人性。

第二是缴纳社保的成本,由平台和骑手各承担一半。

公众特别关心的一点是,骑手缴纳社保的费用到底由谁来承担,会不会导致外卖配送费用涨价,会不会导致骑手配送收入降低。

对此,美团给出的试点方案是保持外卖价格与骑手配送单价不变,社保费用由平台和骑手各承担一半,符合条件的骑手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保。应该说,这是综合考虑人性特点之后几乎唯一可行的方案了,估计后续其他灵活用工的平台也会参考这一分摊原则。

道理也很简单:

假如社保费用全部由平台承担,那么所有符合条件的骑手必然全部选择参保,进而超出平台当前利润的承受能力,那要么就是找商家提高费率,要么就是给用户的外卖涨价。

假如社保费用全部由骑手承担(类似待业期自费续社保的情况),那么愿意购买社保的骑手肯定是极少数了,既不符合国家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初衷,也不符合公众要求平台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

所以,由平台和骑手各承担一部分社保费用就是必然的选择,两边各承担多少可能还需要继续探索。这里倒是有一项调研结论可供参考:

2021年一项面向外卖骑手群体的大型调研显示,72.3%的外卖骑手“只愿意缴纳500元以下金额的社保”。

把骑手承担的社保费用控制在500元的心理价位以下,算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了。

更重要的是,平台总归有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上限,能够用来补贴骑手社保的资金不可能超过利润的一定比例,粥就那么多,全额包揽社保缴费成本必然会大幅减少骑手社保的覆盖人数。社保作为一种“基础保障”,广泛覆盖肯定还是优先于覆盖完善的。

第三是缴纳社保的项目,先从养老保险开始。

讨论白领群体的社保时,我们通常说的是“五险一金”,这当然是更全面的福利保障,但对企业和劳动者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经济压力。

对于灵活就业群体来说,真正迫切的需求其实是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然后才是养老保险。至于住房公积金,咱们还是别自欺欺人了……

关于工伤保险,此前美团、滴滴等平台已经在政策引导下为骑手和司机普遍购买了“新型职业伤害保险”,是相比工伤保险更适合灵活就业和较高风险群体的保障。

关于医疗保险,如果能够覆盖骑手当然是件大好事。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存在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套体系,绝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外卖骑手已经在老家参加过新农合,再要购买职工医保还存在政策层面的困难,由此增加的社保缴费负担也不容忽视。

我预计,等养老保险覆盖大多数灵活用工群体后,第二阶段国家和平台也会考虑医保从新农合到工作地职工医保的转换。

第四是缴纳社保的地点,在骑手工作地点和老家城市之间自由选择。

社保的钱交到哪儿,对平台来说其实完全无所谓,对骑手来说则很纠结,对地方政府来说则是关注的焦点。

骑手的纠结在于,自己打工挣钱的城市其实并不固定,送外卖这份工作也说不准还会干多久,考虑到目前社保的跨城市转移还不太方便,那么具体交到哪个城市就关系到社保会不会打水漂的严肃问题了。

地方政府才是最关心这个问题的相关方。考虑到外卖骑手整体还相对年轻,缴纳的社保距离兑现养老金还有好几十年,现在收保费几乎就等于纯收入,那当然要极力争取。

十八线县城是劳动力的输出城市,各省会和发达城市则是骑手主要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两边都希望骑手把社保交到自己的资金池里。那怎么办呢?

美团的试点方案是让骑手自己选择:如果骑手认为自己未来大概率在工作的城市扎根养老,那社保就交到工作地,如果骑手心心念念要回老家,或者隔段时间换一个城市,那把社保关系放在老家城市才是理性的选择。

不得不说,这一招真的很绝,应该也是各方平衡的结果。我就特别好奇想知道这一轮试点的统计结论,想知道灵活就业群体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是努力扎根,还是逃离大城市甚至逆城市化,这是真正的信心投票,没有比这更精准的经济调研啦。

总的来说,美团推出的骑手社保试点方案并不能让任何一方“完全满意”,但几乎已经是各方诉求平衡之后非常接近最大公约数的方案了。

这场涉及2亿多灵活就业人群,每年上万亿资金的社保转型实验,很期待会得到骑手们怎样的现实反馈。

分享一点基本常识:

社会在不断变化,新型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方案也应该相应调整,切不可刻舟求剑,更不能削足适履。

基本常识|巴拿马的港口如果“丢了”,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By: unknown
31 March 2025 at 10:15
CDT 档案卡
标题:巴拿马的港口如果“丢了”,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5.3.30
来源:基本常识
主题归类: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易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关于李嘉诚卖港口话题的讨论中,最核心的也最基础的一个问题是:

如果巴拿马的两个港口经营权从李嘉诚的长和公司转给一家美国公司,对中国到底会有什么影响?

网络上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巴拿马运河两头的港口一旦被美国掌握,就可以随时禁止中国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又一次卡住中国的脖子。

这个说法因为非常幼稚,所以理解门槛极低,所以相信的人特别多。很显然,它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港口不等于船闸,通过巴拿马运河必须经过船闸,但不一定要停泊港口,而船闸是由巴拿马政府控制的。一条船能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和港口由哪家公司运营没有丝毫关系。

然后,巴拿马运河两端有5个主要港口,除了李嘉诚长和公司运营的两个之外,还有新加坡、中国台湾还有美国的公司分别运营另外几个港口,不存在别无选择的情况。因为有竞争存在,某个港口对中国船只歧视性收取更高费用也是无稽之谈。

最后,如果港口由A国家的公司运营就能任意卡B国家的脖子,那之前这些年,中国有没有通过李嘉诚公司运营的码头卡美国的脖子呢?

归根到底,中国船只能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能不能停靠巴拿马的港口,只取决于中国与巴拿马的国际关系(背后会受中美关系的影响)有没有破裂,具体港口由哪家公司运营是不相干的因素。

那这么说,这两个港口由李嘉诚公司运营或者由美国公司运营,就毫无区别了吗?那也不是,还是有区别的。

这里的区别主要体现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常规商业船只停靠港口没有区别,但那些带有灰色目的甚至黑色目的的船只停靠港口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如果运营港口的是“自己人”,或者是关系良好的外国公司,理论上就可以对这些灰色或者黑色的船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怕遇到巴拿马政府的检查也可以尽力帮忙打掩护。

但是,这种“国家利益”是没办法摆上台面来说的,也不一定符合“群众利益”。

第二,军事舰艇的补给和停泊会有很大影响。虽然民用港口不能直接作为某国的海军基地,但港口在“自己人”手上运营时,停泊和补给的便利性会大大提高。

但是要注意,这里说的便利性仅限于和平时期,也仅限于军事舰艇常规训练、短期经停等场景。一旦相关国家进入敌对或战争状态,那么军事舰艇能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能不能在巴拿马的港口停泊,则完全是由巴拿马政府(以及背后有巨大影响力的美国政府)说了算。

有这种便利性当然挺好,但是真到了“关键时刻”那是一点都指望不上的,就算让中国的国企去运营港口也没用。

第三,对于持续经营与巴拿马政府的关系有着显著影响。

一个很好理解的道理,两个长期有生意往来的国家更容易取得互信,更容易建立良好关系。港口的经营权握在手上一天,相关公司以及公司背后的国家就能持续和巴拿马政府产生合作联系,能够持续结交巴拿马政府有影响力的负责人。

平时处好关系,有需要时能找到人帮忙说得上话,这个道理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这项工作没有那么立竿见影,但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又要说但是了。中国和巴拿马的关系之中,最大的变数其实是美国。如果中国和美国关系良好,巴拿马完全没理由去为难作为大客户的中国。反过来,如果中国和美国关系不好,巴拿马政府也很难亲近中国。

在很多人设想的“极端情况”和“关键时刻”,巴拿马是不可能站在中国这一边的,在那有一百个港口也没用。因为美国在军事方面对巴拿马施加的影响力是中国不可能追得上的,别说6代机,12代机也没用。

因为中国离巴拿马太远,而美国离巴拿马太近。

基本常识|李嘉诚的港口卖不成了,但损失最大的不是他而是……

By: unknown
29 March 2025 at 00:28
CDT 档案卡
标题:李嘉诚的港口卖不成了,但损失最大的不是他而是……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5.3.28
来源:基本常识
主题归类:李嘉诚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3月28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将依法对长和公司的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image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则消息是以国家市监总局接受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采访的方式发布的。在某种意义上,这反映出国家市监总局对此前香港《大公报》连续3篇评论文章的“认可”。

由此,虽然合规性审查尚未开始,但人们已经可以明确窥见官方对李嘉诚卖港口交易的态度。

由于目前尚无中国大陆企业公开表达对长和公司港口业务的竞买意向,再考虑到巴拿马方与美国大概率会设法阻挠长和公司把相关港口卖给中国大陆企业,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官方期望的局面:

由李嘉诚的长和公司继续持有相关港口码头,既不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也不卖给其他中资公司。

此次国家市监总局出面表态,表明官方在与长和公司接洽后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因此在犹豫权衡多日后终于下定决心要介入阻止这笔交易。用官方的话来说,这是维护中资公司(长和公司)的权益,避免其被美方霸权打压而不得不出售港口。

鉴于国家市监总局已正式出面,长和公司卖港口的交易实际上已没有转圜余地:

要么,长和公司强行推动交易,这意味着彻底与中国决裂;

要么,长和公司无限期搁置交易,直到与中国监官方达成一致。

很显然,李嘉诚的长和还没有彻底与中国决裂的打算,从理性层面判断也不具备这样的底气。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笔交易要黄了。

我们不清楚长和公司与贝莱德财团此前协议的具体条款,但涉及如此大笔资金的交易,临时反悔不卖大概率是要触发违约条款,是要赔钱的。

更进一步,由于长和公司持有的巴拿马两个港口当前已经面临巴拿马政府的审查压力,如交易告吹,日子肯定会更加难过,会承受更多更长久的损失。

不过,相比李嘉诚与长和公司所受的经济损失,还有一方所受的影响会更巨大,更深远。

全世界的资本都会由此得出结论:

一家香港公司所受到的政府监管和一家中国大陆公司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image

作为海岛,香港每年都会经受台风考验

对于自由贸易港香港来说,这将是其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转折。

基本常识|让朱令中毒的铊,漂在湖南的河流里

By: elijah
25 March 2025 at 23:31

img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河流水质检测

这是一则令我情绪非常复杂的新闻:

3月16日晚,湖南郴州的耒(读磊)水一河段的自动监控站检测到江水中有毒物质铊含量超标,国标规定地表水源中铊的限量是0.1微克每升,实时监测铊含量0.13微克每升,超标30%。

这一异常数据立即经由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给地方政府,并于当晚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

6天之后的3月22日,有当地网友发布了永兴县人民政府的一则通知截图,公众和媒体这才知道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里,铊超标了。

img

3月23日,郴州市人民政府发布请情况通报,确认了耒水曾出现水质异常,并表示当前沿线饮用水安全。

img

当天,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派出专家组前往郴州指导处置。但此时,耒水中的铊含量已经恢复正常,曾经被污染的那些河水早在一周前就已经汇入湘江,流经橘子洲头。

3月24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人士告诉媒体记者,导致此次铊浓度异常的源头企业已经摸清,非涉铊企业,目前正在进行责任认定,尚不便对外透露具体信息。

直到3月25日,也就是铊污染被监测到的第9天,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才发布处置通报,核实确定污染源为郴州市某水泥生产企业,是窑炉内的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后流到了河里。

img

是的,你没有看错,媒体也没有写错,是某水泥生产企业,没有公布具体名字。《处置通报》里写了对剩余污水的环保处理,但没有提及对涉事企业的处罚或处理。一个字都没有。

就这件事情的处理流程来说,其实还是有一个挺让人欣喜和振奋的点:

CDT 档案卡
标题:让朱令中毒的铊,漂在湖南的河流里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5.3.25
来源: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
主题归类:环境污染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湖南省用于监测地表水安全的自动检测系统,真的有在工作,而且真的能够做到当天监测到异常当天即启动应急响应。

在此之前,我对湖南省环保工作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地禁止任何民间机构开展土壤重金属检测上。没想到,私下里,还是有在默默开展环保监测与处置工作的。

是的,私下里。

设想一下,如果3月22日没有那位接触到通知的“网民”将截图发出来,当地政府现在已经默默地完成了应急响应-污染溯源-污染源处置-汇总上报的全部流程。在此过程中,无论耒水中的铊含量是超标的0.13还是合格的0.05,沿岸居民也都在默默饮用。

关于金属元素铊的危害,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对“朱令案”有所了解的读者都能明白,这是一种你绝不会愿意沾染一丁点的东西。

img

这次污染耒水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采矿等“涉铊企业”,而是一家水泥厂。

为什么水泥厂窑炉的炉灰中铊含量会超标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隐秘的知识了:

水泥厂的窑炉,会被用于垃圾焚烧处理。

img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固体生活垃圾可以进入水泥窑协同处置,也就是在烧水泥的过程中一并把垃圾烧掉。但烧掉这些垃圾之后剩下的飞灰,则属于危险废弃物,是需要特别处理和小心处理的。

湖南省关于耒水铊污染事件的通报提到,污染的原因是水泥生产企业在拆除旧窑炉时,铊超标的炉灰被雨水冲刷进入自然水体,这就是一个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但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它就这么发生了,铊也就这么流到了饮用水源里。

由于人们并不知道这家水泥企业的名字,考虑到这家水泥企业目前并没有要受处罚的意思,我猜,下一次,铊还会出现在新闻里。

一点基本常识:

一名成年人每天会摄入大约2到3升水,绝大部分来自地表水源。

基本常识|基本常识还在,但社会共识越来越少了

24 March 2025 at 19:19

file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守护基本常识

失联一个月后,基本常识今天回归了。谢谢大家关心、记挂,基本常识还在,我也还好。

不过这一个月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好了,而且就是在这么短短一两个月里急转直下,一泻千里,就很离谱。

一些我们早已当成现代社会基石的价值观正在被肢解粉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构,更不知道新生长出来的会是个什么怪胎。

一些我们早已当成理所当然的和平秩序,正在感受现实威胁,而且谁也不知道这一轮会糟糕到什么程度,不知道有什么力量能够避免你我被战火吞噬。

整个人类社会,坚固的共识越来越少。

相比前几年受社交媒体影响而产生的价值观分裂,这一轮由少数野心家和狗腿子所驱动的价值观分裂则是来自现实世界的现实威胁,更具体、更紧迫,也更危险。

CDT 档案卡
标题:基本常识还在,但社会共识越来越少了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5.3.24
来源: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
主题归类:常识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你和我能做的很有限,很微小,但却是守护我们的和平生活与文明秩序最最重要的部分:

守住文明底线,捍卫基本常识。

不可以为领土扩张侵略主权国家是基本常识。

没有人什么都懂没有人永远正确是基本常识。

重大事故发生了应该公布真相也是基本常识。

政治课本上那些大词都挺好,但太遥远,大词总被任意解释也让人难以捉摸,心向往之,但不能依靠。

真正守护我们的和平生活与文明秩序的,其实正是这些很具体很微观的基本常识。

不管世界怎么变化,请相信基本常识坚如磐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