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8 April 2025Main stream

加拿大政府:微信热门帐号涉操纵华人选民

据路透社报道,加拿大政府周一表示,中国社交平台微信(WeChat)上的热门新闻账号“有理儿有面”正在散布针对加拿大总理候选人马克·卡尼(Mark Carney)的虚假资讯,意图影响将于4月28日举行的联邦大选。

加拿大枢密院办公室在声明中指出,这一资讯操控行动具有协调性,针对华人社群放大对卡尼的负面叙述,主要集中在其背景与专业能力的质疑,试图操纵华人选民。不过,加拿大政府强调,此举不会影响大选的整体进程。

据报道,加拿大情报机构发现“有理儿有面”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此前在2023 年 6 月与 2025 年 1 月,该帐号便曾针对加拿大高层政治人物发动过类似的恶意行动。而本台也曾报道该帐号发布的社论内容曾被《人民网》、《环球时报》等中国官媒转载。

路透社指出,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加拿大拥有约170万华裔人口,占全国总人口4.7%,在多伦多、温哥华等主要城市的选区拥有举足轻重的选票影响力。加拿大政府早在上月就曾警告,中国可能干预本次选举。针对此次的事件,加拿大方面也表示将向微信母公司腾讯提出正式关切。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

加拿大政府表示,中国社交平台微信(WeChat)正在散布针对加拿大总理候选人马克·卡尼(Mark Carney)的虚假资讯,意图影响联邦大选

美中贸易战可能性增 欧盟面临抉择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公布新的全球关税计划,严重冲击全球各大经济体,身为第三大经济体的欧盟,也面临如何抉择的挑战。

据香港《南华早报》、德国之声报道,4月7日,欧盟各国商贸部长在卢森堡讨论对策,普遍认为应优先通过谈判说服美国取消关税,欧盟委员会则提议欧美之间互免工业品关税。

于此同时,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决定对美国产品征收34%报复性关税的同时,也试图拉拢愿意一起对抗美国的盟友。

中国政府在特朗普宣布新关税之前,就试图与欧盟国家重新构建新的贸易格局。葡萄牙、法国外长以及西班牙首相等官员在3月底相继访华,谈论贸易、安全等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张健曾在3月25日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在美国发动贸易战并削弱对外安全保障的背景下,欧洲应摒弃之前的“去风险”心态,发现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机遇,有助于欧盟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安全目标。

不过,专家对中国积极拉拢欧盟及其区域内企业的成效不仅有所保留,在美国新关税下,大量无法出口美国的中国产品最后是否销往欧洲,更成为欧盟的首要担忧。

法国智库蒙田研究院(Institut Montaigne)亚洲中心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以文字回覆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魅力攻势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而非实质性的。北京尚未解决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贸易不平衡,以及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支持。这两个问题对欧洲来说至关重要”。

相关报道

中美贸易战升级 中国吁美企促特朗普回头

美国输华肉类许可证受限 美中贸易战或升级?

美中贸易战升级 中国防范经济孤立

中国拉拢欧盟企业成效存疑

目前,美国对来自欧盟的钢铁、铝和汽车征收25%关税,并从周三起对欧盟所有商品征收20%的税。据路透社报道,新关税将影响欧盟约70%的对美出口,去年总额为5320亿欧元(5850亿美元)。欧盟原计划在本周出台反制措施,对2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首批清单可能包括美国产的肉类、谷物、葡萄酒、木材、服装、口香糖、牙线、吸尘器和卫生纸等商品。

在中国试图拉拢欧盟的作为中,中国最高情报机构在3月25日首次向外国人解读《反间谍法》特别引人关注。根据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的消息,3月25日举办的《反间谍法》宣介会旨在向德国驻华外交官和商会代表介绍该法律的立法背景、主要精神和执法原则,以提高外资与中国合作的信心与发展动能。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格尔格(Holger Görg)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中国显然试图通过提高透明度,让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经商地点。因为欧盟和其他国家确实有试图摆脱中国、减少对中国依赖的趋势”。

但格尔格同时表示,“仅仅提高一点透明度并不能改变反间谍法存在且有害的事实” 。他说,“企业在中国投资面临很多其他阻碍。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才能再来讨论这个法律,提高一点透明度从而让企业更愿意进入中国”。

但中欧贸易与投资的障碍远不止反间谍法带来的不安那么简单。尽管北京高度重视与欧盟的关系,但中国在与欧盟的贸易谈判上,并未作出特别让步。

据《南华早报》报道,欧盟曾希望就中国对法国白兰地征收关税发表意见,但遭北京拒绝,直到被告知此举可能影响谢夫乔维奇访华,才同意让欧盟官员发起此一外交照会。

3月底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Maroš Šefčovič)的访华一行, 透过软硬兼施的做法,希望借此解决中国市场准入不公平等问题做为修复中欧贸易关系的基石,也引发舆论关注。

根据当时欧盟委员会的声明,谢夫乔维奇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促进欧盟与中国之间更平衡和合作的贸易关系”,“探索如何将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与欧盟的优先事项和政策目标对接”。

这一说法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及欧盟大使会议上的演说立场一致。不仅释放出与中国接触的空间和必要性、期待借此找到符合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也语带保留表示必须采取防御性贸易措施,以应对中国市场的扭曲。

格尔格强调,美国与欧盟在对中国的认知还是有所差别的。相较于美国非常明确地认定中国是敌人,欧盟则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并且多次指责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受到更多限制,但“如果有措施能解决这种不平衡,我认为欧盟将倾向于视中国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针对美国的新关税措施,中国宣布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将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相关做法,将多家美国实体或企业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或不可靠实体清单,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及暂停美国两家企业的禽肉产品、1家企业的高粱以及3家企业的禽肉骨粉输华资质等。

美国总统特兰普在4月7日上午宣布,中国若未在4月8日撤除34%报复性关税,他将在既有基础下再对中国产品施加50%关税。

责编: 李亚千

© REUTERS

美中贸易战可能性增加,中国试图拉拢欧盟

中国在柬埔寨扩建海军基地 启用隔天两国军演

中国扩建升级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新设施启用隔天,中柬就展开联合军演。此基地最早曾由美国出资建设部份建物,中途柬埔寨终止与美合作转向接受中国资助。

新华社报道,“中柬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5日在云壤港启用,柬埔寨总理洪马内与中国解放军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曹青锋共同挂牌。该中心是暹罗湾(Gulf of Thailand)畔、云壤海军基地(Ream Naval Base)扩建计划的一部份,包括兴建1个可容纳航空母舰、长650公尺的码头。

中方称升级目的在加强双方军事合作,此海军基地将用于双边展开反恐、防灾减灾、人道救援、联合训练等,双方并派驻人员维持运行,并强调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中国希望在海域上作出突破,避免自己可能被封锁。柬埔寨的作用在如果中国希望在南海延伸它的海上势力,这可以当成后勤或补给的据点。

庄嘉颖说:“中方十来年一直往这方向努力,跟柬埔寨合作建立军港是其中一环,另外从黄海、东海到台海、南海做一系列动作都相关,多点港口可以更多选择护卫它的航海线,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能源进口国,很依赖海上运输,它要有些选项保护它的海上交通。”

综合媒体报道,柬埔寨曾婉拒美方替云壤海军基地1栋美国建造的设施进行翻修,并在2020年将其拆除。2022年6月,北京在该基地资助的升级工程即展开,之后,中国海军舰艇经常轮调当地。中国资助翻修柬国的基地,外界指出,美国担忧成为中国的军事前哨站。传闻中柬私下协议让解放军进驻基地,遭柬方否认。

相关报道

中国军工企业在柬埔寨建工业园引发关注

柬埔寨撤牌汇旺支付 中文黑市交易引关注

中国在柬埔寨援建海军基地 可停泊航空母舰

学者:关税堆叠、军事布局 加速美中脱勾

巴拿马运河、柬埔寨云壤港,都是美中聚焦之地。美国圣托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9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港口一直是中国海外投资的军事布局,美国对中国这样的战略布局有深刻的戒备。

叶耀元认为:“现阶段中美之间的竞争,在军事上、战略上的布局是一回事,在关税上的堆叠也是另一种强国之间的竞争。明显有两个迹象,第一关税让美中加速脱勾,美中之间在全球新冷战布局下愈明显,现在两国快速脱勾进入一个新冷战的局势已有个雏型的展现。”

柬埔寨总理洪马内5日致词时指出,柬埔寨会继续与中国合作,也会保持对其他合作伙伴的开放态度,确保国家战略的多元化。洪马内强调将遵守柬埔寨宪法,禁止在其领土上设置外国军事基地。

洪马内另透露,两周后习近平计划访问马来西亚、越南和柬埔寨,展现友谊。不过,外界关注中柬这项重大建案并未等习近平到访揭牌。

中国援建的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扩建新设施5日揭牌,6日中柬就举行两国军队启动年度“金龙”联合军事演习。央视报道,中柬两国舰艇在云壤海军基地操演项目包括机动编队。《环球时报》则引述所谓中国军事专家指中柬联演是维护地区稳定,未来双方在海陆空演习可望增多。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宗鼎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云壤港和七星海机场去年底揭牌,属于习近平早前比较有底气“一带一路”对外扩张行动下的产物,现在的时间点显然对中国大不如前。特别特朗普因素会决定中国对外关系的行动,中国势必得更加收敛。尤其习近平要访问的国家,都是特朗普重点实施高关税的国家。

黄宗鼎说:“这些国家恐怕在未来也得去思考如果在中国的对外战略上可能很难像以往不需要太顾忌美国的因素,就自己的经贸利益、地缘关系的经营配合中国、与中国合作。特朗普现在很有意识地针对这些以往作为中国在第一波贸易战,成为中国洗产地或转口美国贸易重点合作伙伴的这些国家,必须要去思考一旦被特朗普锁定认为他们有对中国有协助也跳脱美国的制裁的情况之下,这些国家可能要自己面对很大被教训的压力。”

东盟在美中角力下 统一战线难成

叶耀元提到,中方在拉拢“一带一路”东南亚、中南美洲、中东这区块,中方也透过发展中国家的布局想跟美国谈判。美方则在拉拢印太地区,通过对等关税重启贸易谈判,例如台湾、越南就有意愿谈判。”

叶耀元说:“东南亚国家、中南半岛的区块当中,美国跟越南、泰国有较多军事上的优势,柬埔寨、老挝跟美国距离较远,中方在此设立基地,对中南半岛会有更多掌握,包括军事情资。中美所谓新冷战不只有印太战略计划,未来在中南美洲会看到更多的布局。

东盟国家在美中之间各自立场纷歧已久,庄嘉颖说,他们本来不希望选边站,跟各方讨好以缓冲大国的竞争,可是现在看来不选边站反而成为争霸点,战略位置模糊反而更鼓励大国去角逐,成为美中博弈、争夺的地区或被利用的棋子,在其中进行拉拢、打击的行为,造成东盟内部的纷歧更严峻。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 AP

2025 年 4 月 5 日,柬埔寨总理洪马内(前排右)和中國解放军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曹青锋(前排左)在柬埔寨金邊西南部海軍基地扩建落成典禮上揭牌。

💾

美对中国征关税恐叠加至104% 中国制造业遇惊涛骇浪

在中国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报复性关税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若中国政府未在本周二前撤销该决定,美方将自周三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关税。对此,中方强烈反对,并誓言“奉陪到底”,警告美方“错上加错”,此举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中国制造业内人士说,他们正遭遇着惊涛骇浪。

特朗普于4月7日在社交平台“真实社群”(Truth Social)上发文,要求中方在4月8日前撤回加税决定,否则将祭出更严厉的惩罚性措施。白宫向法新社证实,若新一轮关税如期生效,叠加先前政策,今年美方对中国商品的总关税税率将达到104%。特朗普在声明中强调:“中国必须立即撤回34%的报复性关税,否则美国将展开强有力的回应。与北京的谈判将全面中止,我们将转而与其他愿意合作的国家展开新一轮对话。”

江西省一位电商卖家周宁当天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目前中国营商环境已陷入“改革开放”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他说,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额,严重冲击全国数百万中小卖家的生存空间:“美方对电商(包裹)增加关税,导致成本无法降低,这些商品就很难销往海外。中国电商的利润完全靠量大获利,不仅我一个人,所有开网店的都这样。”

相关报道

美中关税战台商忧虑冲击 多管道避险盼“撑过三年”

广东外贸公司停接美国订单 特朗普:中国不撤34%报复关税 再加50%

新关税后续:各国急电特朗普 台湾连夜联系

中国商务部:若美方一意孤行 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中国商务部周二发表声明,谴责美方威胁加税是“讹诈本质”,中方对此绝不接受。声明称,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并重申“贸易战没有赢家,施压和威胁不是与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与此同时,《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关税讹诈唬不住中国》,批评美方打着“对等贸易”的幌子行政治讹诈之实,破坏国际规则与全球供应链。社评称:“中国不会被吓倒,反制措施是困难但正确的决定。”党媒《人民日报》则于同日刊发“钟声”评论文章,严辞批判美国“滥用关税手段”“搞强权政治”,强调中国“从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并指出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应对任何外部冲击。

电商从业者周先生预测,中国不仅将出现新一轮企业倒闭潮,外资、台资企业恐也难逃冲击。他对本台说:“中国的制造业之间本来就是挤价压价,无论是企业或电商都极端内卷,拼的就是价格。中国通过这种价格优势向海外出口产品,如果美国增加关税把这些优势打掉了,那么它就失去竞争能力。”

一名员工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滨州市一家生产发动机零件的工厂的汽车曲轴生产线上工作。
一名员工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滨州市一家生产发动机零件的工厂的汽车曲轴生产线上工作。
(STR/AFP)

制造业恐首当其冲 成最大受害者

曾在广东珠三角从事出口制造业的陈先生对本台表示,若美方实施104%的对华关税举措,全球供应链恐再度遭遇剧烈冲击,更对本已疲弱的中国经济复苏构成严重威胁。他说:“我做了十多年外资企业的出口经营,出口生产需要稳定的汇率、关税和经济政策环境。如果政策和汇率像过山车一样变化,就没办法正常生产。搞生产不是炒股,不是早上买入晚上抛出。而中国这几十年发展的优势就是制造业。面对如此惊涛骇浪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受损最严重的就是中国制造业。”

《人民日报》则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文章指出:“双循环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

江苏学者蔡先生对本台指出,中国的内循环经济已面临失败,所谓扩大制造业开放,在失去美国市场的情况下,外循环也将陷入困境,经济环境恐持续恶化。他表示,受关税冲击最大的是普通百姓:“中国人民过苦日子是没问题的,我们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不是也说过吗?中国人民吃草也能活三年,何况我们现在还没有吃草。”

蔡先生表示,从数字上看,中美贸易博弈正走向前所未有的“极限对抗”。特朗普提出的104%关税若成现实,将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不仅对中国产业链构成挑战,也对全球消费品市场造成冲击。中国方面展现出强硬姿态,释放“奉陪到底”的信号,也是向国内外传达稳定信心。然而在现实层面,受压最直接的仍是制造业工人、电商商家与中小企业。

责编:许书婷 陈美华

© REUTERS

中国面临美国加征的关税恐叠加至104%。图为一名男子走过北京中央商务区耸立的高楼。

💾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英间谍案延烧 安德鲁王子多年向习近平致信祝寿

By: 唐缘媛
5 April 2025 at 04:43

本周五,英国法院公开的一份文件显示,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w)数年来,年年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生日当天致信祝贺,以此作为推动其创业平台“龙门创将”(Pitch@Palace)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沟通渠道”。

报道称,在英国“特别移民上诉委员会”(Special Immigration Appeals Commission)本周五公布的文件中,安德鲁王子的高级顾问多米尼克·汉普郡(Dominic Hampshire)提交证词,证实安德鲁王子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确有定期联系,以支持“龙门创将”在中国的发展。他强调,这一做法从未隐瞒,包括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内的王室高层都知情,甚至鼓励安德鲁维持这条被视为“公开且有实际价值的联络渠道”。

”龙门创将”是安德鲁王子创建的创业融资平台,2017 年在中国落地。

据《南华早报》报道,相关信息的披露,源于中国商人杨腾波(Yang Tengbo)引发的一起法律诉讼。2023年,杨腾波被英国政府以“涉嫌为中国从事情报活动”为由禁止入境,他同时被称为是安德鲁王子的“亲密伙伴”。不过,杨腾波否认自己是“间谍”,他称该说法“完全不属实”,并正在对禁令提出上诉。

据报道,在杨腾波被禁止入境后,2023年底至2024年初期间,安德鲁王子曾与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进行了两次会面,讨论有关国际金融倡议的构想。对此,白金汉宫发言人回应称,国王过去一年确实听取过相关简报,但从未提及杨腾波。此外,自2022年安德鲁王子因性丑闻被剥夺王室职务以来,白金汉宫已不再对其相关事务作出评论。

英国当局认为杨腾波与中国的统一战线存在高度关联。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早在2021年,杨腾波便在英国边境被拦截,并被要求交出手机和电子设备;2022年,他曾试图阻止英国政府保留其个人数据,但败诉;2023年,他在从北京返回伦敦的航班上被强制下机,被告知被禁止入境英国,随后杨腾波发起法律诉讼挑战该决定。

相关报道

曝光:与安德鲁王子有关的中国间谍是商人杨腾波

英国法院证实中国‘间谍‘商人H6为杨腾波

“杨腾波间谍门”激起千重浪 英国会紧急辩论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安德鲁王子。

美驻华大使提名人珀杜出席听证 对中强硬表态

本周四,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的驻华大使人选戴维·珀杜(David Perdue)出席了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任命听证会。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政客》(POLITICO)报道,珀杜在听证会上对中国发表强烈批评,称中国正对美国发动“新型态的战争”,并表示:“马克思式的民族主义正在重塑中国,而中国的全球野心正在威胁当前的世界秩序。”

外界普遍认为,珀杜此番言论显示他正试图重塑形象,拥护特朗普对中国强硬政策的立场,这也与当前美国国会两党对华态度趋于强硬的共识保持一致。

相关报道

美国务院选派驻华使馆临时代办

以对华强硬著称 特朗普将提名前佐治亚州参议员珀杜为驻华大使

特朗普:前共和党参议员戴维·珀杜将担任驻华大使

报道指出,周四的听证会聚焦于中国构成的国安威胁、美国与盟友及伙伴的合作重要性,以及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被削弱后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等议题。但较为敏感的问题并未被提及——例如,珀杜过去曾发表与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相悖的言论,支持将美国制造业外包至低工资国家;在人权方面,他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期间拒绝谴责中国,并认同中方将香港抗议视为“内部事务”的立场。

报道指出,参议员们回避这些争议,突显珀杜近期对华强硬表态已成功安抚外交委员会中的鹰派议员。这也可能反映出,部分倾向缓和中美紧张局势的议员,愿意接受一位对双边关系持“复杂观点”的人选出使北京。

据本台早前报道,珀杜拥有40年的国际商业经验,曾在新加坡与香港生活。他于2015年至2021年间担任联邦参议员,作为美国国会中友台议员之一,他曾于2018年访问台湾,并与时任总统蔡英文会晤。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的驻华大使人选戴维·珀杜 (David Perdue)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会议上发表讲话。

中国重税反制剑指农产品 美国农民恐面临重创

针对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宣布对多国实施“对等关税”措施,中国国务院于本周五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分析指,美国农民和农业出口商将可能受到实质性冲击。

这次中国对美加征的34%关税,是在已有农产品关税基础上的进一步反制。今年3月,为回应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华二度加税,中国便宣布对美国产的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加征15%关税,对大豆、乳制品等产品加征10%。而此次新增的34%关税,将再度适用于这些农产品。

据路透社报道,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如今大幅提高美国农产品关税,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并深化与巴西等拉美国家在农业供应链方面的合作,降低对美国谷物、大豆、玉米和肉类的依赖;这一措施也可能对美国农民和农业出口商造成实质性冲击。

相关报道

美对中叠加关税 中国反击宣布对美加征34%关税 特朗普:中国出错招

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征34%关税 中国商务部:坚决反对

美国对台征32%关税 台湾行政院︰强烈不合理 将与美严正交涉

中方关税重击美国农业 巴西或成最大受益者

一位国际农产品贸易公司的交易员对路透社表示,中国目前的高关税政策将“几乎关闭”美国农产品的对华出口通道,因为相关交易将难以盈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大豆和高粱,对小麦和玉米的影响则较小,因为中国今年对美国进口这两类作物的量便不多。

报道称,一位欧洲谷物交易员警告,欧盟也可能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大豆极可能成为目标商品,如果在美国新一季大豆收成之前,美方未能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农民将面临极大压力。从宏观角度来看,这场贸易战对美国农产品整体构成利空,而对其他产地的农产品则构成利好。

报道进一步指出,在此次的关税贸易战中,巴西无疑将是最大受益者。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巴西是唯一有能力取代美国在全球市场供应地位的国家;阿根廷与巴拉圭的大豆产业也可能因此受益。至于小麦,澳大利亚与阿根廷可能成为替代来源。此外,尽管中国仍是美国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但美方对华农产品出口已连续两年下滑,从2022年的428亿美元降至2024年的292.5亿美元。

除关税反制外,中国海关总署本周五还发布公告,因食品卫生检验问题,暂停美国多家企业的进口资格,包括中资美高粱公司 C&D (USA) INC.,三家美国禽肉骨粉企业 American Proteins, Inc.、Mountaire Farms of Delaware, Inc.、DARLING INGREDIENTS INC.,以及两家禽肉产品企业 Mountaire Farms of Delaware, Inc. 与 Coastal Processing, LLC。

在中国宣布反制后,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回应指出,“中国出错招了,他们慌了,这是他们最承担不起的。”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

中国对美国产品加征的34%关税

情报风险考量 美国禁驻中官员与中国公民发展亲密关系

美联社4月2日报道,在美中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出于对情报风险和人事管理的考量,美国政府已禁止驻中国的美国政府官员、持有安全许可的政府承包商及其家属,与中国公民发展任何恋爱或“性关系”。该报道援引4位知情人士独家披露,这项政策自今年1月起实施,当时拜登政府的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尚未离任。

报道称,早在去年夏天,美国政府就曾对中国使领馆的本地雇员发布限禁令,禁止美国官员与中国籍警卫或后勤人员发生恋爱或性关系。不过,在特朗普总统于1月就职前几天,伯恩斯将该政策扩展为全面禁止美方人员与在中国的任何中国公民建立此类关系。据悉,扩大限制范围是因为数名国会议员联系伯恩斯,表达对原有限制过于宽松的担忧。

报道指出,该政策适用于美国在中国所有外交机构,包括驻北京大使馆以及驻广州、上海、沈阳、武汉和香港的领事馆。如美方人员在政策发布前已与中国公民建立稳定恋爱关系,可申请豁免;若豁免申请被拒,相关人员必须选择结束关系或主动辞职;违反规定者将被立即召回美国。

该政策的出台反映出“新冷战”背景下,美国情报系统对中国情报手段的进一步警惕。报道称,目前已有越来越多迹象显示,北京当局积极运用“美人计”以窃取美方机密,并对被视为“高价值目标”的外交人员实施全天候监控。不过,由于美方“禁止亲密接触”类政策多属机密、鲜少对外公开,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也对其他驻外国家实施类似限制。

相关报道

办公室自拍照引发出卖情报案?

中国海外间谍案频传 不断扩张的情报野心和更警觉的西方反谍报机构

被控向香港同谋出售敏感国防信息 美军情报分析员被捕

可以确认的是,根据已解密的美国国务院文件,美国政府早在1987年就曾禁止驻苏联与中国的外交人员与当地人建立友谊、恋爱或性关系,该禁令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被逐步放宽。

针对上述消息,美联社请求中国外交部置评,中国外交部仅表示“这个问题还是问美方比较合适”。与此同时,北京方面近年来也持续加强对本国外派人员的管理。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目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若公务员配偶取得外国国籍,将影响其晋升资格;中国外交官不得长期驻留同一国家,需定期轮调返国;军警人员除非获得上级批准,一般不得出境。此外,中国外交部及多个政府机构也明文禁止其官员与外国人发展恋爱或性关系。

责编:李亚千

© AP Photo/Mark Schiefelbein, File

身着制服和便衣的安保人员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外站岗。

缅甸军方误向中国救援车队鸣枪示警 称士兵未接获通报

据本台缅甸语组报道,缅甸军政府本周三表示,其士兵日前误向一支载有中国紧急救援物资的车队鸣枪示警。军方发言人佐敏吞(Zaw Min Tun)指出,事件发生于周二,当时车队途经掸邦北部瑙秋(Nawnghkio)一处驻有安全部队的村庄时未停车,驻守士兵因此朝天鸣枪三次示警。他强调,事件中无人受伤,物资也未受损,涉事士兵事前未被告知有车队通行,军方将对此展开调查。

这支车队由中国红十字会派出,共九辆车,当时正参与缅甸地震的救灾行动。此次地震震级为里氏7.7级,已造成超过2800人死亡、4600人受伤,伤亡人数预计仍将上升。

针对这起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周三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重申,中缅是“胞波”友邻,并呼吁各方保障中方人员安全。他表示:“中国红十字会向缅方提供的救灾物资援助已运抵缅甸,正在运往曼德勒灾区途中,目前救援人员和物资均安全。……中方衷心希望缅甸各族各派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强烈敦促缅甸各方确保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救援人员和物资安全,保障救援通道畅通。”

在缅甸军方发表声明前,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已率先通报此事,并表示事后已派遣部队护送中国车队前往曼德勒。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发生后,包括德昂民族解放军和若开军在内的四个武装团体宣布为期一个月的单方面停火,以推动国际人道救援工作开展,并承诺期间不主动发动攻势,仅在自卫情况下应战。由遭军方推翻的民选政府组成的“民族团结政府”(NUG)也在震后宣布停火。

不过,缅甸军政府拒绝了上述提议,将领们指控武装团体借机重整和训练部队。有目击者指出,军方仍在执行空袭等军事行动,影响救灾进展。而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则辩称,军方只针对武装团体的“恐怖活动”展开打击,并表示国防军没有主动攻击少数民族的营地,政府始终敞开大门,愿与所有民族武装组织会谈。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

缅甸军方人员在站岗。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年度报告 列举中国未履行的承诺

3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25年度《外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针对中国的内容占约8分之1篇幅,除了关税外,还涉及食品安全、政府采购,以及外商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贸易政策。

报告指出,中国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歧视外国企业,特别是自2015年起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通过支持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设备、高科技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农业机械、新材料、生物制药和先进医疗器械等10个战略行业,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和更大份额。

尽管美国自2017年起积极与中方沟通,尝试解决相关议题,但随后启动的301条款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等,均未能有效促使中国改变其行为。

在农业方面,美国曾在2016年12月就中国对小麦、大米、玉米的关税配额管理向世贸组织提请磋商,认为中国的进口量已超过关税配额水平,但过程缺乏透明度,导致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依旧是进口增加的主要受益者;中国后来同意进行具体改进,但截至2024年12月底仍未完全履行承诺。

本台此前报道,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额外关税,3月4日起生效。而中国财政部也在当天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3月10日起对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征收15%关税,并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3月10日起生效。除了以上关税措施,中国相关部门还以国安、生态及粮食安全为由,对特定的美国国防科技公司及原木、大豆等产品实施进出口管制,并对美国的光纤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

相关报道

中国影响力上升 专家警告美国需强化东南亚及太平洋战略

台积电西进、美中交锋 美国对台政策未明引关注

美国将50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限制名单 中国强烈谴责

欢迎外资与限制外企采购政策的矛盾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报告还指出,中国政府近年的采购政策越来越偏向本土企业,使外国企业在竞标时处于不利地位。

一方面,国务院在2023年8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表明中国为在华外商营造更友好环境的诚意,但因没有明确说明具体如何实施,导致市场仍持怀疑态度。

另一方面,2020年1月生效的《中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的2021年10月财政部第35号通知规定,给予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和中国国内公司平等待遇,但2022年国资委发布的《79号文件》又要求政府机构及国企,逐步淘汰外资信息技术产品,尤其是来自美国的软件和晶片。2022年7月,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法》修正草案,也计划限制各级政府官员,有国货时就不要买外国货。

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曾承诺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谈判,并向美国和其他缔约方开放其庞大的政府采购市场。但20多年后,这一承诺仍未兑现。

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不足

报告提到的另一主要贸易障碍,还包括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制度的不足。

报告指出,中国已连续两年被列入美国《特别301报告》的重点观察名单。2025年1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2024年假冒和盗版恶名市场名单(简称恶名市场名单)也指出,中国的在线和实体市场是全球打击盗版和假冒商品的重大挑战。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要求中国在商业秘密、药品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等领域进行改革,加强对盗版和假冒商品的法律监管和惩罚措施。

据此,中国已公布一系列措施草案,并修改了《专利法》、《版权法》和《刑法》。但报告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防止政府人员和第三方专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披露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信息;对盗窃商业秘密的刑事执法;打击网络侵权的执法程序等。

在抵制假冒药品的力度上,中国海关确实加大了对盗版和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但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仍(1)未能在网上公布对存在健康和安全风险的假冒商品、实体市场和边境执法行动的执法行动数据;(2)加大对存在健康和安全风险的假冒商品和实体市场的执法力度;(3)加强对海关人员的培训;或(4)确保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只使用正版软件。 报告指出,美国将继续监督中国对第一阶段协议知识产权章节的执行情况,同时还将评估中国发布的最终措施和中国采取的执法行动的影响。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

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船停靠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奥克兰港。

美俄关系正常化之际 王毅访俄重申中俄友好

本周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公开表示,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在乌克兰停火谈判前景不明、外界猜测美国是否试图拉拢俄罗斯、离间中俄关系之际,王毅自本周一起展开为期三天的莫斯科之行,就深化中俄战略协作展开对话。

据《南华早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二与王毅会面。普京表示,十分期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5月访问俄罗斯,出席二战“胜利日”纪念活动。他指出,届时习近平将以“主宾”身份出席,并展开深入的国事访问,讨论两国关系现状。王毅则在会谈中强调,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容外部势力干涉。

自特朗普于今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俄关系趋于缓和,正值“美俄改善关系意在牵制中国”的舆论猜测升温之际,中俄宣布习近平将访俄,进一步引发外界对美中俄三角关系的遐想。

对此,王毅周二在接受俄新社专访时予以驳斥。他指出,外界炒作的所谓“反向尼克松战略”是冷战思维的残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如泰山”。他同时欢迎俄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称这有助于维持大国间的力量平衡,为动荡的国际局势增添稳定因素。

《南华早报》还指出,王毅此行已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会谈,为“普习会”奠定基础。王毅在会谈开场时称拉夫罗夫为“我的朋友”,强调中俄高层互动频繁,习近平与普京今年已进行两轮战略沟通。他重申,中国愿与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建立多极化的国际秩序。拉夫罗夫则表示,当前俄中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双方将继续通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密切协作。

外界普遍认为,随着美俄关系逐步回暖,克里姆林宫正努力消除中方疑虑,稳固中俄关系。据本台早前报道,美国与俄罗斯在沙特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晤后不久,习近平于2月24日“应约”与普京通话,听取了普京关于“俄美接触最新进展及俄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原则立场”的介绍。

相关报道

普京提议朝鲜与中国加入乌克兰停火谈判

俄乌战争3周年 G7将要求中国停止支援俄罗斯

美国务卿:美国不希望俄罗斯成为中国的“永久小伙伴”

俄乌战争僵局未解 特朗普威胁对俄石油征次级关税

与此同时,乌克兰战争前景依旧未明。综合多家国际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日表示,他对俄罗斯迟迟无法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感到“愤怒”,并扬言将对俄罗斯石油祭出次级关税。这意味着,凡是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国家都将被美国加征额外关税,其中首当其冲的将是中国、土耳其、巴西和印度等俄罗斯石油主要进口国。

特朗普此番强硬表态,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公开施压乌克兰的回应。普京要求乌克兰组建临时政府,并要求现任总统泽连斯基下台。据美联社报道,普京此前已明确排除暂时停火的可能性,声称此举只会让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获益,使其有机会补充军火;克里姆林宫官员本周二也表示,当前俄美就乌克兰问题的谈判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南华早报》报道称,尽管美方外交人员持续斡旋,俄乌双方上周勉强达成了一项局部停火协议,包括交换人质、暂停对黑海和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但协议的落实依然面临重重挑战,尤其是在能源设施方面的攻击尚未全面停止。

另一方面,中国则持续通过外交和经贸手段为俄罗斯提供支持;据俄新社报道,去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44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

2025 年 4 月 1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莫斯科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时握手。

特朗普称有信心达成协议 避免TikTok在美被禁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表示,他有信心与国际版抖音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达成协议,避免该应用在美国遭到全面封禁。

根据今年1月生效的相关法案,TikTok必须在4月5日之前完成出售,否则将被全面禁止在美国运营,除非白宫选择延长期限。特朗普上周日指出,目前有多个潜在买家对TikTok表达了兴趣,并强调中美双方都积极参与相关协商,因为这笔交易也符合中方利益。他还表示,如果北京同意出售TikTok,他将考虑调降目前对中国加征的20%关税。

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他曾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封禁TikTok,但在该平台于去年美国大选中获得大量年轻选民支持后,特朗普的立场出现转变。美联社指出,目前尚不清楚字节跳动是否改变其此前“无意出售”的态度;目前,已有多家美国财团和企业提出收购或合并方案,其中包括微软(Microsoft)。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也曾建议,美国政府应与收购方共同持有TikTok 50%的股份。

责编:李亚千

© AFP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行政命令时向记者谈论 TikTok。

吁选民配合北京捉拿通缉港人领赏惹众怒 加拿大亲中议员宣布退选

加拿大自由党国会议员候选人蒋振宇因呼吁选民配合北京,将政治对手“送中”领赏惹争议,他随后虽道歉仍无法平息众怒,31日深夜宣布退选。多伦多中国自媒体人公子沈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他已参与阻止三名亲共人士参选。

警官出身、争取连任的加拿大执政党议员蒋振宇(Paul Chiang)日前接受采访公开说:“如果你能把他 (郑敬基,Joe Tay)带到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你就能得到100万港元的悬赏金。”

此番言论引发轩然大波,蒋振宇事后道歉说,他误判事情的严重性,深感遗憾。蒋振宇所属的自由民主党、党魁卡尼(Mark Carney)说,这些言论极具冒犯性,他已为此道歉。

《星岛日报》报道,郑敬基所属的保守党、党魁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促请取消蒋振宇候选人资格,并抨击卡尼妥协,质疑他去年11月访问北京从中国国有银行获得2.5亿元贷款,“深受外国政权影响”,呼吁选民不能让自由党执政第四届,过去十年加拿大已沦为外国干预的游乐场。

郑敬基曾是香港演员,因支持香港反送中,去年遭港府以国安法通缉并悬赏一百万港元。郑敬基31日在脸书声明,拒绝接受道歉,并已联系加拿大皇家骑警寻求人身保护。郑敬基认为蒋振宇的恐吓言论“噁心”,不只针对他,而是中共干预加拿大的专业伎俩,对整个社区造成寒蝉效应,以迫使服从北京的政治目标。

《星岛日报》并报道,新民主党议员关慧贞(Jenny Kwan),指所有加拿大人必须团结一致对抗敌对外国政府。十三个在加港人团体声明谴责,敦促自由党撤销提名,质疑他威胁其他候选人的人身安全,并可能涉及违反加拿大外国干预法等法律。人权组织“香港观察”呼吁加拿大皇家骑警调查蒋振宇,认为其言论可能构成犯罪。

蒋振宇31日深夜突然在个人X平台宣布退选,声明写道:联邦选举“极为重要”,不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干扰”。

参与揭露3名亲共人士参选 公子沈:反共大胜利

现居多伦多中国自媒体人公子沈在X平台发文“反共大胜利!发表亲共暴论的议员蒋振宇在舆论压力下退选!我们又赢了!”

公子沈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提到,他在24日、30日二度以自媒体人身分参加保守党领袖、总理候选人博励治记者会,提问蒋振宇的参选资格,及自由党包庇、试图淡化蒋振宇言论的危害性。

公子沈强调,蒋振宇在加拿大警界二十多年,不理解自由民主价值,长期跟中共领事馆关系密切,留下诸多与中共官员合影照。郑敬基只是在网路唱歌支持香港民主抗争人士,就被以国安法通缉,中共担心他选上,抹黑他支持港独,试图误导加拿大选民。保守党不在乎中共威胁提名他,是对加拿大民主的捍卫。如果郑敬基落选,会让外界认为加拿大华人多数跟着共产党走,无法融入、体现加拿大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将被看不起。

加拿大华人政治事务委员会联合创始人林雯(Karen woods)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蒋振宇犯的大忌是严重挑衅加拿大国家主权、统治权、司法管辖权,现任国会议员违法帮助中国政府在加拿大跨境镇压逮捕异议分子,是加拿大人不能容忍的底线,即便中国选民也不会认可,何况郑敬基并未支持香港独立。

林雯说,蒋振宇退选是民心所向、全民共识。“不确定蒋振宇是不是已涉及犯罪,如果谋划非法逮捕政治对手是犯罪行为,保守党也许之后要起诉他。”

公子沈提及,中共也渗透在野最大党保守党。他另成功参与阻止另两名亲共人士参选。温哥华中共统战家族成员David Wang试图竞选国会议员,与中共侨联关系密切,《人民日报》报道他母亲庞燕回中国黑龙江,还上了习近平思想学习班,自称“四千多万在全球各个角落生活工作的华侨华人是中国手中独特的王牌”。

公子沈说:“被中共深深渗透,当上国会议员,对加拿大自由民主是伤害,也对海外华人形象伤害,外界会认为他们并不是跟加拿大人站一起。不能让这样人当选议员,我将相关讯息交给保守党、加拿大情报局、美国FBI,结果很好,保守党没有提名他。”

公子沈提到他另在个人网站,揭露温哥华另一选区的亲共前议员Wai Young(杨萧慧仪),为中共迫害维吾尔等统战行径辩护,最后她也未能获得保守党提名。

相关报道

加拿大新总理卡尼能在中美关系间找到平衡吗?

加拿大新总理上任 港人呼吁打击跨境骚扰和恐吓

拒绝中国黑手伸向自由的加拿大

“我们经历、了解中共在我祖辈曾犯下的罪行,也感受过在中共统治下没有自由。我逃到加拿大、中共手也伸到加拿大。如果他们都当选,后果过不堪设想!他们不仅不会支持台湾,还会纵容中共的手深入西方政坛和社会!我必须要坚守捍卫自由民主的立场,不能让全世界都染红。”公子沈道出为何已身在自由国度,却不放弃接连起底亲共华人参政的原委。

林雯提到,加拿大是移民国家,中国也没有派军机、军舰威胁加拿大,加拿大人对中国无感,没有把中国视为敌国,中国还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加拿大华人民意代表渗透严重,但亲中议题并不会成为决定性的议题,主要看政党支持率。

林雯表示,曾有民调显示加拿大选民最关心的议题是医疗、购房、通货膨胀、经济等民生议题,中国的渗透统战都还挤不进前十名。此外,像以色列、印度、穆斯林兄弟会等,也会利用政治捐款渗透、扶植亲己势力进入加拿大国会游说符合其利益的法案。

林雯指出,加拿大人口四千多万,华人约二百万,国会议员三百多席,华裔议员不到十席,低于印度裔席次。亲中议员主要推动对中国友好政策,如自由贸易、中资赴加投资等,以前希望加拿大开绿灯,出了中加人质事件后,急剧下转,令很多中资难以继续投资。

林雯观察,加拿大华人多数很不喜欢习近平,认为疫情清零封城三年,中国经济几乎是跳水了,但当地多数华人并不是粉红,也不反共,不想推翻共产党,因为很多人还在中国拿退休金,只要共产党不倒,每月有退休金,也觉得距离遥远,许多华人也不支持台独,希望中国平稳不要动荡。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 蒋振宇X账号@PaulChiangMU

加拿大自由党国会议员候选人蒋振宇因呼吁选民配合北京将政治对手“送中”领赏惹争议。

💾

孟加拉投向中国怀抱?临时领袖指访中达成21亿协议

上周五,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是自去年8月孟加拉发生政变、民众推翻威权总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由尤努斯出任临时政府领导人以来,首次出国进行国是出访。

综合国际媒体报道,孟加拉临时政府首席顾问、诺贝尔奖得主尤努斯的办公室出访后指出,孟加拉在此次的出访中争取到21亿美元的投资、贷款与援助。孟加拉不仅要建立一个中国工业经济区,有30家中国企业承诺进驻,两国也将强化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合作;同时,中方还计划提供4亿美元贷款,用于升级孟加拉第二大港口——孟加拉港(Mongla)。

不过,中国政府的官方声明对这些具体合作案和金额几乎只字未提。

针对尤努斯首访中国一事,德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DOS)专研南亚政治的政治科学家贾斯明·洛奇(Jasmin Lorch)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出,原本孟加拉临时政府希望安排尤努斯首先出访邻国印度,以展现对双边关系的重视,但由于新德里态度冷淡,最后才将首次国是访问改至中国。

洛奇表示:“中国是孟加拉的重要贸易伙伴,而孟加拉当前亟需扩大出口、吸引外资以稳定经济。在此次访中期间,双方也顺利签署了多项投资协议。”

相关报道

孟加拉总理辞职逃亡 中国友邦频陷执政危机

美国会听证“一带一路“乱象 呼吁立即应对

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为何指责美国干预?

“命运共同体”的背后:中孟合作恐加深不对等依赖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稿,习近平在与尤努斯会晤时,双方重点讨论了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投资合作。中方特别强调,中孟两国将共同推动“全球南方”团结自强,并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过,随著中国对孟加拉投资与贷款的不断增加,洛奇就此警告,这可能对孟加拉的民主转型构成不利影响:“一个主要风险是债务问题的加剧,另一个风险则是孟加拉对中国这个威权国家在关键经济与基础设施项目上的依赖日益加深。此外,中国的投资与经贸合作通常几乎不附带任何社会或环境标的要求。因此,从整体来看,孟加拉民众究竟能从这些合作中获得多少实质利益仍不明朗,而相关基础设施项目也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风险。”

此外,尽管中国是孟加拉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年度贸易总额高达250亿美元,北京方面也于去年12月给予孟加拉对华出口的零关税待遇,但据路透社报道,孟加拉每年对华出口额仅约10亿美元,且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领域,凸显出该国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问题。

中孟关系升温 印孟关系受考验

另一方面,自孟加拉民众推翻威权政府后,其便与邻国印度关系紧张,因为前总理哈西娜在政变后逃往印度,而印度却尚未回应孟加拉引渡哈西娜回国受审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中孟关系的不断加深,外界也关注这将为南亚的地缘政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对此,洛奇分析指出,中孟互动日益紧密势必引发印度的不安,特别是在孟加拉港以及提斯塔河(Teesta River)水资源治理等潜在合作项目上,这些发展不仅与印度利益相悖,且提斯塔河的水权分配本就长期是印孟两国之间的敏感议题。

不过她也指出,印孟关系的走向仍取决于印度中长期的回应策略,而孟加拉则可能会延续在中印之间维持平衡的传统外交方针:“中孟关系升温或许会进一步拉远孟印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可能促使印度重新强化与孟加拉的互动,以防中国影响力在该区域持续扩张。”

责编:李亚千

© AFP

穆罕默德·尤努斯抵达北京,参加会议。

💾

印第安纳大学数据安全教授王晓峰住宅遭FBI 突击搜查

3月2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突击搜查一名华裔数据安全专家的两处住宅,特朗普政府是否正重新执行第一任期时,针对中国国家安全威胁所推动的中国计划(China Initiative)引发外界关注。

《印第安纳大学学生日报》(Indiana Daily Student)29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上周五搜查印第安纳大学卢明顿分校教授王晓峰(Xiaofeng Wang)在卡梅尔(Carmel)和布卢明顿的两处住宅,随后又更新报道指出,印第安纳大学在当日解除了王晓峰的教职。

联邦调查局发言人巴文德(Chris Bavender)没有提供更多信息,仅表示该次行动与王晓峰在卡梅尔住宅的活动有关。

该报援引网站记录表示,王晓峰自2004年起加入印第安纳大学,曾在拉迪信息学、计算和工程学院(Luddy School of Informatics,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担任研究院长,以及安全与隐私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重点是系统安全和数据隐私,特别是有关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类基因组的安全问题。

目前,王晓峰和其两处住宅的共同持有人马念莉(Nianli Ma,音译)在印第安纳大学的个人页面(包括个人荣誉纪录)均已被删除;马念莉是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的首席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

香港《南华早报》指出,一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任职的华裔生物学家匿名告诉该报记者,王晓峰的遭遇令许多美国华裔科学家感到心惊胆战。

中国计划2.0?

为了打击中国经济间谍活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推出了中国计划,但该计划随后引发是否对美籍华裔学者和科学家歧视的争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创始人告诉《南华早报》,虽然王晓峰的案件只是孤立事件,但这将对华裔科学家,甚至是其他移民到美国的科学家产生重大影响。他预测,未来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半导体等敏感领域,甚至涉足生物和医学领域的人都可能成为调查目标。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密码工程学教授格林(Matthew Green)在X社群平台转发的贴文显示,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的印第安纳大学分支于3月31日致信该校教务长斯里发斯塔夫(Rahul Shrivastav),表示在未经正当程序,包括事先通知和举办听证会的情况下,草率终止王晓峰的终身教职严重侵犯学术自由,并加剧教师对学校的怀疑和不信任,使共同治理变得更加困难。

《南华早报》报道还指出,美国司法部曾依据“中国计划”调查数千名涉嫌隐瞒与中国关系的科学家。斯坦福大学2024年7月的研究显示,这似乎是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外流的主要因素。中国计划大多数案件最终因证据不足被撤销,而该计划也在2022年,也就是拜登接替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一年后取消。

责编:李亚千

© Reuters/Isaiah J. Downing

联邦调查局特工正在进行搜查工作

赫格塞斯访日菲 强调与盟邦合作吓阻中国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近日在亚洲访问,除了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面外,也分别与日本、菲律宾防长会晤,强调面对中国的威胁,美国将打造坚实的同盟,提高吓阻力量使中国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也披露美国的战略指导文件将重点放在吓阻中国夺取台湾与强化本土防卫。

路透报道,赫格塞斯30日与石破茂一同出席了硫磺岛的追悼仪式,赫格塞斯强调了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并提及包括澳大利亚、菲律宾及韩国在内的其他地区关键伙伴。“以实力换和平,需要与盟友和伙伴通力合作,横跨整个太平洋,”赫格塞斯说。

台湾智库咨询委员张国城对本台表示,美国国务院与五角大楼多次强调维护印太和平的重要性,并持续重视与现有盟邦的合作架构。目前并未见到有任何取消或松动合作的迹象。“中国以武力改变现状的态度与准备令人担忧,美国采取吓阻态度,避免中国误判美方决心。”

【赫格塞斯访日菲】
【强调与盟邦合作吓阻中国】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pic.twitter.com/42MPoxCFNv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March 31, 2025

华邮:美国将吓阻中国夺台与强化本土防卫列为首要目标

在赫格赛斯访问亚洲期间,《华盛顿邮报》披露,美国国防部一份机密的《国防中期战略指导》文件,三月中旬分发至整个国防部,并由赫格塞斯签署。文件表明,美国已重新调整美国军事战略,将重点放在吓阻中国夺取台湾与强化本土防卫,并在欧洲及其他地区“承担风险”。

报道指,特朗普首届政府与拜登政府都将中国视为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并对太平洋地区的冲突进行备战与威慑部署。但赫格塞斯的指导文件极为特殊,“将中国入侵台湾视为唯一必须优先考量的情境,从而重新调整庞大的美国军事架构,把重心转向印太地区,超越本土防卫的范畴。”

根据文件内容,赫格塞斯写道:“中国是国防部唯一的步调威胁(pacing threat),而在捍卫美国本土的同时,阻止中国既成事实地夺取台湾,是国防部唯一的节奏情境。”美国部队规划架构——也就是五角大楼用来应对潜在威胁的建军与资源分配方式——将仅以与北京的冲突为唯一大国战争的备战对象,并由欧洲盟友主要负责应对来自莫斯科的威胁。

王定宇:美国集中政治军事资源吓阻中国犯台

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解读这份文件表示,台湾是美国的重要核心利益,美方不能承担失去台湾的风险。由于中国军力迅速提升,而美国军事与政治资源有限,因此需进行资源重配。对俄罗斯的威胁将由欧洲盟友处理,中东则由以色列与区域盟友负责,美国将集中力量应对中国。

王定宇:“此战略也要求美国必须做好两项准备、也是摆出姿态,一是与中国可能打上一仗,二是防卫美国本土的准备。如果中国选择入侵台湾,可能会遭遇美国集中军事和政治资源在此区域,吓阻中国扩张的军事主义。”

钟志东:助台抗中最优先 美台关系前所未见

台湾的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钟志东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美国国防部把协助台湾抵抗中国列为唯一最优先应对的战略考量,“这在美台关系史上前所未见”,即使在台美有共同防御条约的年代,也从未有过如此高的战略定位。这份备忘录突显台湾在美国整体全球国防战略布局中,台湾是最优先的角色。

“这也反映出美国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印太的转变背景下,中国已被视为最主要的全球威胁与竞争者。而台湾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中,未来在美国管制经贸与安全领域都具关键性。备忘录将台湾提升为战略首要考量,显示出台湾在地缘战略上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他补充说明。

钟志东说,特朗普政府一贯以“美国优先”的务实立场,但他对台湾的军事承诺并未因其削减对外军事支出而减少,反而维持了拜登政府时期的支援水准。显示对台湾安全的重视。此前,特朗普与石破茂首次峰会中,也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这种延续性也体现出美国对台政策跨政府的共识。

张国城认为这份文件可信度极高。在中国军事扩张野心日益明显,军事战力也有所增进的情况下,美国此时的表态非常重要。但是,他提醒相较于美日、美韩关系,美国在日、韩都有驻军,且有非常频繁的联合军事演习,台美军事合作在联合演训、军事装备、指挥系统方面仍有明显差距。“此外,台湾内部的国防共识与投入也不如日韩这么团结一致,这是美方顾虑的焦点。”

破除疑美论

在美国处理乌克兰问题时,台湾部分人士炒作所谓的“疑美论”,钟志东认为这份文件一定程度地减缓所谓的“疑美论”疑虑,证明美国在面对中国威胁时,仍将台湾视为关键合作伙伴,并准备在战略与军事层面给予优先支持。

张国城也进一步厘清,从拜登政府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尽管外交政策产生变动,这与美国是否会放弃台湾是两件事。针对美国政策有不同想法,并不等于“疑美”,更不等于要转向“亲中”,这完全是三回事。就算台湾认为需强化自身能力,不应过度依赖美方,也不代表该选择“亲中”立场。

30日的追悼仪式上,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强化日美同盟极为重要。”

此外,法新社指出,赫格塞斯会见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时表示,北京在台湾周边加强军事压力,并未排除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可能性。日本在因应中国侵略行为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协助华盛顿在本区域、包括台湾海峡建立“可信的吓阻力”。

赫格塞斯28日与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Gilberto Teodoro)举行联合记者会,赫格赛斯提到“这象征着牢不可破的同盟关系,尤其是在面对共产党中国在本区域的侵略行为时。我们的伙伴关系展现对印太和平与安全的承诺。”他引用美国总统特朗普经常强调“以实力换和平”的理念说,“我们不寻求战争、寻求和平,但渴望和平的人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

责编:许书婷 陈美华

© via REUTERS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3月30日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面。

💾

普京提议朝鲜与中国加入乌克兰停火谈判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急于推动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达成协议,尽快结束战争,不过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再提新要求,为停火谈判投下新变数。

本周,美国促成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黑海停火协议,确保商船安全航行。但俄罗斯是否遵守协议,取决于西方是否解除一些制裁,特别是影响其农产品出口的制裁。欧洲领导人对放松制裁表示怀疑,认为现在并非合适的时机。

俄罗斯塔斯社3月2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新建核潜艇“阿尔汉格尔斯克号”的士兵时表示,不仅是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还有朝鲜都应协助俄罗斯解决在乌克兰的冲突。

另外,普京还表示,乌克兰可能会在和平进程中交由“临时政府”管理,朝鲜和其他莫斯科盟友也可参与这一和平进程。

普京对乌克兰“临时托管”的说法,随后遭到美国的否决;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强调,基辅的治理问题应由乌克兰宪法和乌克兰人民决定。

朝鲜向俄罗斯增兵

普京此番谈话正值俄罗斯为朝鲜领导人访俄做准备;同时,朝鲜也在1月和2月再向俄罗斯派遣至少3,000名士兵,支援其在乌克兰的战争。

美国和韩国报道称,朝鲜已向俄罗斯派遣多达12000名士兵,并提供弹道导弹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这是朝鲜自1950年代以来首次在海外的重大军事介入。俄罗斯和朝鲜尚未证实这一说法。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Joint Chiefs of Staff)周四表示,“在派往俄罗斯的约11000名朝鲜士兵中,已有4000人伤亡,而且朝鲜似乎在1月和2月又派遣了3000名或更多士兵。”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表示,朝鲜持续向俄罗斯提供导弹、弹药和火炮等装备,包括“大量短程弹道导弹,以及约220门170毫米自行榴弹炮、24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此外,平壤似乎也在进行技术升级,以便发射另一颗军事间谍卫星,尽管目前没有迹象表明朝鲜即将发射该卫星。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还指出,与去年相比,朝鲜冬季军事训练的次数有所减少,原因可能包括为各种建设工程动员军队、为向俄罗斯部署更多部队做准备,以及长期能源短缺等。

朝鲜周四公布可能是其首个机载雷达系统和配备人工智能的自杀式攻击无人机。这进一步表明,俄罗斯可能以提供技术援助,换取朝鲜派兵支援在乌克兰的战争。

朝鲜领导人将访问俄罗斯

另外,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Andrey Rudenko)周四表示,俄罗斯正在为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俄做准备。这是莫斯科与平壤关系加深的最新迹象,但鲁登科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这将是金正恩第三次访问俄罗斯。他曾于2019年访问海参崴(或称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并于2023年访问阿穆尔地区的东方太空发射场。

自2024年普京访问平壤与金正恩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以来,俄罗斯和朝鲜一直保持密切联系。该条约提升了双边军事合作,并促成朝鲜向俄罗斯部署军队。

 责编: 李亚千

© Sputnik/Gavriil Grigorov/Pool via REUTERS

2025 年 3 月 27 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出席在俄罗斯摩尔曼斯克举行的国际北极论坛。

台积电西进、美中交锋 美国对台政策未明引关注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已满两个月,至今对台海局势的公开表态仍相对有限,这也引发各界对未来四年两岸关系走向的关注。本周五,美国纽约智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举办一场专题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欧洲及中国的学者共同探讨台海情势的未来发展。

会上,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多位官员在就职前曾公开表达强烈支持协助台湾加强防卫,但接下来华府将采取何种对台政策,仍须观察特朗普本人最终的立场与态度。

亚洲协会高级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中国研究教授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表示:“目前状况仍处于观望阶段,关键在于总统接下来想把政策导向哪里。尽管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过去曾明确支持加强对台协助,但自从总统就职以来,他们的表态显著低调,整体上对中国的立场也更趋沉默,我认为这反映出总统当前的政策重心可能在其他领域。”

同为亚洲协会高级研究员、专研台海议题的高喜明(Simona Grano)也谈到,特朗普总统很可能会以“交易”的方式决定华盛顿最终对台海问题的立场。不过她强调,台湾民众不必过度忧虑自身处境将比照乌克兰的情况。

高喜明说:“对特朗普总统而言,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取决于它的价值,所以他可能会要求台湾增加对美投资,或是要求台积电技术转移,……他也可能跟中国交易,那对台政策的走向会如何就很难说。不过,相较于乌克兰,台湾对美国在战略军事与经济层面都要关键得多,我认为特朗普是明白这一点的。”

台积电赴美投资千亿 中国学者警告恐重创台湾

本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台积电将大幅加码对美投资,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兴建五座先进设施,总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外界普遍认为,这项投资不仅象征美台科技合作加深,也有助于台湾避免在对美出口芯片时被课征高额关税。此外,当时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谈及台海局势时也表示,若中国对台动武将是一场“灾难”,并强调:“如果台湾发生任何事情,后果将非常严重。”

然而,在周五的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警告,台湾无力拒绝特朗普总统转移芯片技术的要求,也难以逃避美国关税大棒,因此台积电的转移只会为台湾带来”重创。

信强同时指出,台湾的总统赖清德在近期召开国安会议并非明智之举,并声称北京对此“极为不满”,未来可能采取更多反制措施。他进一步表示,北京实际上掌握着多种可以对台施压的工具,过去之所以没有使用,只是不想伤害台湾的“普通百姓”。

自台积电宣布加码投资美国以来,尽管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数次说明,“美国客户需求量非常大...后年要盖的生产线(产能)也被订了”,但是台湾在野党和中国学者不断炒作,台积电最后将变成“美积电”,推动“疑美论”在台湾发酵。就此,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3月23日公开表示,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美方期待台湾制造业帮助美国“再工业化”,取代机器人、无人机等关键产业的中国供应链;同时,他也重申美国对维持台海和平的承诺。

“不敢代表中南海” 中国学者在美会议立场微妙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在参与美国智库活动时,时常会遭遇来自北京的“盯场”,以确保发言内容不偏离官方立场。在此次研讨会上,也可观察到信强对特朗普持温和保守评价、批评赖清德强化台湾认同等论述,呈现出“既不敢代表中南海、又不断重复北京立场”的微妙态度。

据本台此前报道,去年12月,中国国企“国投证券”(SDIC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曾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研讨会上质疑中国官方经济增长数据造假,指出实际增长可能仅为2%或3%,远低于官方宣称的5%。同时,他也质疑政府有足够能力挽回经济颓势。会后,《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称,习近平对高善文的发言感到震怒,指示对其进行调查与处分,并禁止其在“未指明的时间内”公开发言。

 责编:李亚千

© 路透社/Leah Millis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台湾半导体投资事宜召开记者会。

💾

抵抗中国威胁 美国防部长访问关岛 重申保卫太平洋领土承诺

By: 乔琴恩
29 March 2025 at 01:30

3月27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访问关岛时,重申特朗普政府保卫太平洋领土的承诺。

据本台BenarNews报道,赫格塞思周四从夏威夷抵达关岛。这是他以美国国防部长身份首次访问关岛,旨在巩固长期以来与关岛等太平洋岛屿的联盟关系,以应对中国的挑战。

赫格塞思除了重申美国致力于保卫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外,还表示任何针对这些岛屿的攻击都将视为对美国本土的攻击。他强调,任何对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的袭击都将遭到“适当的回应”。

中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竞争中,特别是当台湾或南海发生冲突时,关岛及其邻近的北马里亚纳群岛在支持美国海军和空军行动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述两个美国海外属地还在中国和朝鲜弹道导弹的射程范围内。为此,美国2024年12月在关岛测试了一套防御系统。

“我们正在保卫我们的家园(homeland),”赫格塞思出访关岛时表示,“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是美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想非常清楚地表明—对在座的每个人及镜头前的观众—任何针对这些岛屿的袭击都是对美国的袭击。”

“我们将继续在这里驻军,”赫格塞思说。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不想与共产主义中国开战,但我们的职责是确保我们做好充分准备。”

特朗普政府对太平洋盟友承诺的信号

赫格塞思本次为期一周的访问,正值中国在太平洋的立场日益强硬之时。中国海岸警卫队船只多次骚扰菲律宾在南海的专属经济区,也在东海日本控制的钓鱼岛周围展开行动。

赫格塞思此行引起太平洋地区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目的是观察特朗普政府对亚太地区传统盟友的承诺是否仍维持不变。

此前,华盛顿与欧洲出现裂痕,这对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跨大西洋联盟构成考验。近日,赫格塞思误将一名记者拉入群组,在消息应用程序Signal平台上讨论对也门胡塞武装袭击计划的事件,也为赫格塞思此行蒙上一层阴影。

关岛距离北京比夏威夷更近,位处于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前沿。岛上驻有1万名军事人员,且关岛还是F-35战斗机和B-2轰炸机的驻扎地,以及供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停靠的母港。

赫格塞思重申特朗普政府的安全承诺之际,有关关岛作为美国领土未来的争论愈发激烈。当地一些居民主张将关岛升格为美国的一州,并要求由原住民查莫罗人推动完成联合国授权的非殖民化进程。

关岛是美国的非建制属地。虽然岛上居民是美国公民,但他们不能投票选举美国总统,他们在国会的唯一代表也没有投票权。

关岛州长:健康保障是国家安全的前提

赫格塞思表示,保卫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符合特朗普“以实力实现和平,以美国为优先”的目标。

关岛州长格雷罗则向赫格塞思指出,美国在关岛的军事集结将对岛上居民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国防部控制关岛约四分之一的土地,并准备斥资数十亿美元升级岛上的军事基础设施,因为另有5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将从日本冲绳群岛迁移至此。

“我们欢迎你们,我们欢迎总统特朗普的立场和姿态,”格雷罗在与赫格塞思召开闭门会议前的开幕词中表示。

“我们属于第二岛链防御。”她说,“我们希望成为美国战备工作的合作伙伴。但没有人类健康安全,国家安全就无法实现。”

格雷罗希望美国政府提供资金建设新医院,估计约为6亿美元。她说:“我们需要一所能够处理大量伤亡的区域性医院,无论是冲突还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

随后,格雷罗告诉记者,她没有时间讨论美国军事集结造成的住房危机。

3月12日,格雷罗曾向议员发表岛情咨文时警告,美国忽视了关岛的16万居民,而关岛约有五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格雷罗说,“如果关岛的住房援助被削减,导致近14000名居民无家可归,或者我们有36000人因为失去联邦医疗补助(Medicaid)和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而无法健康地活着并摆脱贫困,那么关岛就不可能成为美国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的关键”。

赫格塞思结束对关岛的访问时还宣布,他将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Wesley Simina)达成“谅解”,在其雅浦州(Yap state)规划和建设价值4亿美元的军事基础设施。

西米纳的办公室没有向BenarNews证实西米纳在关岛会见了赫格塞思,只说他“不在岛内”。

 责编:李亚千

© 路透社/Lisa Marie David

2025 年 3 月 28 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菲律宾阿吉纳多营地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

假钓鱼真监控 菲国逮捕6名中国间谍

据专注东南亚新闻、附属本台的“博纳新闻”(Benar News)报道,本周三,菲律宾当局宣布在近期逮捕了6名中国籍人士与1名菲律宾人,他们涉嫌伪装成渔民,在具战略意义的苏比克湾(Subic Bay),对美、菲海军舰艇进行间谍行动。

此次的逮捕事件发生于3月19日,菲律宾情报单位发现,有可疑外籍人士在苏比克湾入口处的格兰德岛(Grande Island)进行秘密情搜活动。菲律宾国家调查局局长海梅·圣地亚哥(Jaime Santiago)就此指出,这6名中国公民以休闲钓鱼之名进驻该岛,却经常在码头逗留至深夜,有多位目击者表示,这些中国公民假装利用无人机运送鱼饵,实际上则是对当地美、菲海军资产进行监控。调查人员对此查获大量照片、文件与电子设备证据,被逮捕的菲律宾人则是为该团队担任警卫工作。

截至目前,中国驻马尼拉大使馆与中国外交部尚未就事件做出回应。

位于苏比克湾出入口的格兰德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901年至1992年间,苏比克湾曾是美国在海外最大的海军基地。2023年,中国官媒新华社与《环球时报》曾大篇幅报道美国投资公司博龙资产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L.P.)对该海湾的投资计划,并强烈批评该公司采取“由民入军”的策略,意图在完成设施建设后将其交由美军使用,以加强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进而“加剧南海和亚太局势紧张”。

菲律宾官方则表示,随着中菲在南海的摩擦持续升级,自2024年以来,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而被逮捕的中国公民人数已增至12人。今年1月,菲律宾国家调查局就曾逮捕另一批中国间谍嫌疑人,其中一人被控驾驶间谍车辆在马尼拉关键地点进行情报搜集,另有5人频繁出现在面向南海的巴拉望岛,疑似针对菲律宾海军进行情报侦查。

责编:李亚千

© Gerard Carreon/BenarNews

2025 年 3 月 26 日,国家调查局副局长费迪南德·拉文(Ferdinand Lavin)(坐在中间)和其他官员在马尼拉介绍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捕的六名中国公民和一名菲律宾人。

外交稿件再掀风波 日方抗议中方擅改首相言论

日本政府3月22日就中国外交部擅自修改日本首相石破茂发言提出抗议。

3月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东京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中国外交部随后发布的新闻稿称,石破茂表示,日方充分认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重要意义,“尊重中方阐述的立场”,并愿与中方加强交流与合作。

不过,日本外务省在中方新闻稿发布后迅速回应,声明称“石破茂首相‘尊重中方阐述的立场‘”的表述并不属实;对此,日方已向中方提出抗议与交涉,并正式要求中方立即删除与事实不符的内容。

针对这起争议,美国华盛顿智库兰德公司(RAND)专研东亚安全问题的政治科学家青木尚子(Naoko Aoki)分析指出,北京擅自修改石破茂言论的举动,很可能是对日本此前行动的反制,“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个月与美国总统川普针对台湾议题进行会谈之后,显然让北京感到不满。但是,这类举措显然是无法改变日本的立场,因此我认为,北京此举主要是针对国内民众所做的政治表态。”

据本台此前报道,今年2月,石破茂首次在华盛顿与特朗普会晤。会后,美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将加强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印太地区的和平与开放。声明中,双方强烈谴责中国以挑衅行为试图改变东海与南海现状的作法,两位领导人也重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表示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

同场不同调?中日会后各说各话

此次中国外交部发布的争议新闻稿具体写道,王毅在会谈中要求,日方应以文件,“ 切实履行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作出的重要政治承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重要关口,希望日方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和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作出明智选择,向世界发出正确信号”。

对比中方强调政治议题的立场,日本外务省指出,在当天的会谈中,石破茂曾就多项敏感议题向王毅明确表达关切,包括东海局势、在华日本公民安全、早日释放被拘押的日本人、以及解除对日本水产、牛肉等农产品的进口限制等,并重申双方有必要努力减少当前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与日方立场相比,这些关键事项并未出现在中方发布的新闻稿中。截至目前,中国外交部也仍未撤下“尊重中方阐述的立场”的相关表述。

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也曾就此议题发言指出,日方在《中日联合声明》中作出过明确承诺,即“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方严肃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切实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

这并非中方首次在外交新闻稿中“调整”日方立场;早在去年7月,王毅在老挝与时任日本外相上川阳子会晤后,中国外交部亦曾声称上川表示“日方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从未改变”。当时,日本外务省也立即对这一不实内容提出驳斥。

青木尚子就此指出,此类对声明内容的“修改”虽然不利于中日关系,但也不至于对双边关系造成重大打击。她表示:“我认为,这正好反映了当前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责编:李亚千

© via REUTERS

日本外务省透露,中国外长王毅和石破茂在会谈中还谈及东海局势、确保在中国的日侨安全等议题。

为中美关税幕后谈判? 美参议员戴恩斯访华

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之际,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系密切的参议员戴安斯(Steve Daines)将在周六(3月22日)访华,与一名中国高级官员会面。中国外交部也在周五回应表示欢迎。据彭博社报道,戴安斯将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第一位与中国共产党高官公开会谈的美国政治家。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告诉彭博社,戴安斯的中国之行是一种幕后谈判。 “特朗普希望达成协议,为美国的再工业化赢得时间。而中国也希望达成协议,因为关税对中国出口造成巨大冲击。”她还补充道,“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无法承受更多的关税。”报道指出,特朗普多次表示愿意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面。他还在本周透露,中国领导人将在“不久的将来”访问华盛顿。北京对此的回应则为,“没有信息”可以分享。按中共的礼仪规定,此类会谈发生前,应有高层先行会面以确定细节。

相关报道

中美博弈升级 特朗普加征关税 中国贸易商及电商承压

美国输华肉类许可证受限 美中贸易战或升级?

美中紧张局势加剧不确定性 西方企业加速“避开中国”战略

本台此前报道,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10%。3月3日,特朗普再次签署行政命令,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从10%提高至20%。

而中国也在随后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3月10日起对美国各项农产品加征10%-15%不等的关税,以及对特定的美国国防科技公司及原木、大豆等产品实施进出口管制,并对美国的光纤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还将于4月1日审查北京是否遵守第一次贸易战期间达成的协议,并预计在4月2日对全球合作伙伴的大部分商品征收对等关税。

戴安斯是罕见在亚洲国家有工作经验的美国政治人物。1990年代,他曾担任美国日用品公司“宝洁”的高管,在中国和香港工作六年。

2019年中美贸易战期间,戴安斯曾与时任中国最高贸易谈判代表刘鹤等北京官员举行会谈。2017年,戴安斯也曾接待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两人一起在其蒙大拿州的牧场骑马,他称赞中国重新开放美国牛肉进口,是对蒙大拿州生产商的胜利。

责编:李亚千 网编:何足

© 路透社

美国参议员戴安斯,2024年9月24日在国会山对记者发表讲话。

霸王茶姬越南涉“九段线”争议 越南外交部:正协调调查

针对中国连锁茶饮品牌霸王茶姬(CHAGEE)在越南扩展门店,却在官方手机应用程序中暗藏“九段线”争议地图一事,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Pham Thu Hang)在周四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台湾中央社提问时表示,越南相关单位正在协调合作,以进一步厘清信息。

据本台此前报道,霸王茶姬日前在社群平台脸书(Facebook)上发起宣传活动,鼓励民众下载其手机应用程序,参与胡志明市首店开幕并免费领取饮品。然而,有越南民众发现,该应用的登录页面显示了宣示中国南海主权的“九段线”地图,随即在社群引发强烈反弹,不少越南网民呼吁抵制。

除霸王茶姬外,中国绒毛玩偶品牌“娃三岁”(Baby Three)本月初也因“九段线”争议受到关注。有越南消费者发现,该玩偶的脸部疑似绘有“九段线”地图,随即引发热议,越南当局随后下令调查相关生产及销售单位。

相关报道

中国“九段线“触碰底线 越南拟举国检举侵权影片

“九段线”又出事了 王凯在越南吃瘪

越南以“九段线”为由禁好莱坞电影

专研南海问题的越南学者丁金福(Dinh Kim Phuc)曾向本台表示,近年来,越南民众对中国企业在商品中暗藏南海主权标志的敏感度明显提升,网民反应迅速,且在抵制行动上高度团结。他指出,尽管中越两国同为共产党国家,并长期以“同志加兄弟”相称,但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分歧,始终是双边关系深化的主要障碍。

与此同时,国际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本周二表示,美国将在4月2日启动新的对等关税政策,主要针对全球关税最高且对美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其中,越南对美贸易顺差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引发外界关注。

对此,中央社的报道指出,范秋姮在周四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越南与美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将持续紧密交流与合作,促进经贸发展。另据本台此前报道,越南自2021年起便奉行”竹子外交” 政策,强调在国际关系上如竹子般“柔韧而睿智”,欢迎与各国合作,同时在美中竞争中保持中立,不选边站队。

责编:梒青; 网编:伍檫愙

© 路透社

中国连锁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在越南扩展门店.

中国影响力上升 专家警告美国需强化东南亚及太平洋战略

中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对美国战略利益构成挑战。多位专家周四警告说,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正在被中国超越,呼吁华盛顿采取更全面的战略,强化经济合作、深化盟友关系,并在南海等关键议题上坚定维护国际法,以抗衡中国的持续扩张。

近年来,中国通过经济援助、基建投资、外交渗透及安全合作等多方面手段,扩大其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国的存在,挑战美国及其盟友的长期影响力。这一竞争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影响到地区安全格局及国际秩序。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C)本周四(3月20日)召开听证。

多位专家周四警告称,美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正被中国逐步超越,呼吁华盛顿制定更全面的战略,加强经济参与、强化盟友关系,并在南海等问题上维护国际法,以抗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经济主导与联盟网络的较量

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全球研究员帕伦斯沃伦(Prashanth Parameswaran)在听证会上指出,美中在东南亚的竞争高度不对称。尽管美国拥有无可匹敌的联盟网络,但中国在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他强调,中国正试图将自己确立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并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影响力。

“中国希望把自己确立为东南亚的主导大国,以此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官员在该地区公开表示这一点。”他说:“东南亚不仅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三大人口中心,拥有关键的海上航道和印太地区的外交调解平台——东盟。该地区的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与中国共存的必要性,但没有一个国家希望被中国主导。许多国家也担心,当新政府上台时,美国对该地区的承诺可能会发生变化,最近几周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迹象。”

帕伦斯沃伦提到,中国在东南亚的存在无处不在,从媒体到数字支付,从电动车到基础设施建设,几乎覆盖所有重要行业。然而,他也警告称,东南亚国家越来越担忧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因此美国应当提供可行的经济合作选项,而非仅依赖军事或安全合作。

东南亚对美信心下降 寻求稳定合作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东南亚研究主任郭晨熹(Lynn Kuok)表示,虽然美国将印太地区列为优先事项,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却在不断被中国蚕食。她援引一项最新调查指出,东南亚国家在战略上对中国的认同感已超越美国,而加沙冲突等国际事件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形象。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东南亚研究主任郭晨熹(Lynn Kuok)表示,尽管美国重视印太地区,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被中国蚕食。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东南亚研究主任郭晨熹(Lynn Kuok)表示,尽管美国重视印太地区,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被中国蚕食。
(视频截图/USCC)

她说:“美国应在维护国际法和海洋权益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以及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坚定承诺,对于维护地区稳定至关重要。重要的是,将相关议题框定为国际法问题,而非简单地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二元选择,这样可以让东南亚国家更容易与华盛顿保持一致。”

郭晨熹警告,如果美国不尽快采取行动,可能会彻底丧失东南亚的支持。她呼吁美国制定一项连贯、可持续的战略,包括深化经济合作、加强盟友关系,以赢回地区信任。

相关报道

库克群岛披露与中国合作协议细节 深海开采稀有资源引关注

特朗普的气候变化立场:警惕中国用来分化太平洋岛国?

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与中国商定深海采矿协议

美国应避免“捷径” 建立长期信任

澳洲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史密斯(Graeme Smith)在听证会上强调,美方在与太平洋岛国的交往中不仅要重视政策内容,更要注意语调和方式。他指出,该地区过去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而中国近年来通过大量投资太平洋地区语言研究、推动传统酋长和宗教团体合作等方式,逐步扩大影响力。

他说:“如果强行让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做选择,最终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把它们推向北京。其实,把‘东南亚’换成‘太平洋’,你就会发现完全是同样的问题。”

他还提到,中国在太平洋岛国的安全角色日益上升,包括提供警务合作和涉侨事务支持。他建议美国利用自身优势,例如社交媒体企业和具体社群网络,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更加深厚的联系。此外,他警告美国不要走“捷径”,例如依靠政治操弄手段来影响当地舆论,而应更多与教会团体和本地组织开展合作,以建立长期信任。

他强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拥有本土社群,而中国没有。因此,美国不应仅仅把这些社群视为军队的潜在兵源,而是应该真心实意地关心这些社区,避免随意驱逐他们,真正建立长期的联系。此外,美国对美国之音(VOA)和自由亚洲电台(RFA)的削减,这对美国在海外华人乃至美国华人社区中的地位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专家们警告说,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不愿在美中之间做出绝对选择,因此美国需要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和贸易合作方案,而不仅仅依赖安全承诺。美国必须提供实质性经济选择,并加强与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否则这些地区可能会进一步向中国靠拢。

责编:梒青; 网编:瑞哲

© 视频截图/USCC

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全球研究员帕伦斯沃伦(Prashanth Parameswaran)在听证会上指出,美中在东南亚的竞争高度不对称。

李嘉诚转售巴拿马运河控制权 习近平震怒?

香港长和集团预计将位于巴拿马运河的关键资产出售给美国企业后,近日有消息指出,北京领导层对此项决定感到强烈不满。不过,北京是否有能力阻挠这笔交易呢?

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简称长和)计划以228亿美元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交易对象为由美国投资巨头贝莱德(BlackRock)牵头的财团。这“一揽子”交易的关键,便是涉及巴拿马运河的港口业务。

然而,本周三有消息传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此“未经批准”的交易勃然大怒。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披露,习近平不满长江和记在出售前未征求北京方面批准。原本,北京计划将巴拿马港口问题作为与特朗普政府谈判的筹码之一,如今,长江和记的决定让北京措手不及。随着特朗普将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视为“对抗中国的胜利”,习近平同样重视该运河的战略价值,不愿被塑造成“输家”。

“(习近平的震怒是有可能的),李嘉诚宣布交易之后,北京是沉默10天之后才通过媒体发声,现在是逐步升级。香港特首都关心这件事、开始发话了。……现在如果中共干预得太厉害的话,我相信李嘉诚会做出让步。”海外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就此告诉本台记者。

相关报道

港澳办转发《大公报》狠批长和文章 展现北京不满态度

巴拿马法院将审理香港公司对运河的特许经营权

美中争夺巴拿马运河控制权 香港企业如履薄冰

本台此前报道,香港《大公报》日前连发三篇文章强烈批评了这笔交易,该文章还被中国主管港澳事务的部委港澳办转发。文章批评长江和记“唯利是图”、“没有腰骨”、“漠视国家利益”。

此外,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也在周二于微博上发布长文,呼吁长江和记“挺起腰杆,勇敢与美国的威胁进行周旋”。胡锡进在文章中以华为与国际版抖音TikTok举例,规劝长江和记“挺住”,至少“打几个回合”。他还说,只要“对祖国有信心”,中国政府便会予以协助、不会抛弃该公司。

北京怒不可遏却无法阻止?

不过,尽管北京对于巴拿马运河的交易感到焦虑,其插手的幅度也将有所限制,因为被出售的港口不在中国大陆或香港。

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就此表示:“因为巴拿马运河是私有企业自己持股控管的,所以当私有企业要把股权卖给其他公司时,中国政府是没有任何置喙权的。……如果法源上可以阻止的话,(习近平)就不用震怒了。”

香港当局还是有可能援引《反垄断法》、《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办法》或是港区《国安法》的广泛适用范围,阻碍交易进行。
香港当局还是有可能援引《反垄断法》、《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办法》或是港区《国安法》的广泛适用范围,阻碍交易进行。
(Tyrone Siu/路透社)

另一方面,路透社的报道则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对该交易的监管权限有限,北京和香港当局还是有可能援引《反垄断法》、《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办法》或是港区《国安法》的广泛适用范围,阻碍交易进行。

蔡慎坤也谈道,李嘉诚很可能在受到北京施压后,因为国内业务考量做出让步:“李嘉诚在中国来有很多业务,如果他不配合中共唱这出戏的话,我觉得他国内的业务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外界关注美中两国政府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暗中角力,背后存在著什么样的战略考量?

对此,叶耀元指出,巴拿马运河所具备的战略意义主要在经济层面:“巴拿马运河不是一条河,事实上他是需要调节机构,然后每次只能放几条船。这样的运河设计,因为他有高低落差。……如果是美国公司持有巴拿马运河,它就会对美国企业以及亲近企业有更多的青睐,让他们的船可以先走。中国的船可以晚点走,延后一两个礼拜都有可能。”

责编:何平;网编:伍檫愙

© 路透社

“一揽子”交易的关键,便是涉及巴拿马运河的港口业务。

💾

习近平会在不久后访美吗? 专家存疑

在美中经贸关系紧张持续升级之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3月17日)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不久的将来”访美。习近平真的会很快到访华盛顿吗?如果会晤,双方各自希望达到怎样的目的?

周一,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席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肯尼迪艺术中心董事会议时说,习近平将在“不久的将来”(in the not too distant future)到访美国。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3月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没有可以发布的信息。

特朗普的讲话似乎印证了最近外媒有关“特习会”的报道。上周,香港《南华早报》率先发文称,特朗普可能最快在4月访华,与习近平会面。美国《华尔街日报》随后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美中双方已开始讨论安排两位领导人6月在美国举行“生日峰会”的可能性,因为特朗普和习近平的生日分别在6月14日和15日,仅相差一天。

不过,《华尔街日报》也指出,目前尚未确定任何日程安排,但对中方来说,两位领导人的会晤可能会让中国内部通缩恶化、美国贸易攻势加剧的状况有些许缓解。同时,特朗普也将乐于与习近平会面,因为在美国对华贸易压力不断加大之际,习近平一直不愿直接与特朗普接触。中方希望,透过双方就峰会进行讨论,特朗普团队能够打开一扇对话之门。

前白宫官员:特朗普希望习近平来 但协议尚未达成

真的很快会有一场“特习会”吗?美国白宫国安会原亚太事务资深主任韦德宁(Dennis Wilder)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据他和中国外交部人员的私下交谈,他们都表示现在并没有会面计划。

韦德宁说,他在白宫方面同样也没有听到相关的会晤消息:“我认为总统说的是他希望习近平来,但是还没有达成协议。”

针对这次峰会的可能性,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当然是很好;但是我相信在成功之前,双方还会有很多的磨合。”

近期,美中贸易战正面临持续升级的危险。特朗普2月1日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理由是中国未对芬太尼输美采取行动。作为回应,中国2月4日宣布对美国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等产品分别征收10%及15%的关税。3月3日,特朗普进一步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中国随即宣布对美国农产品和其他商品分别实施15%和10%的关税。同时,中方还发布一份《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称中国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在应对芬太尼问题上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反对“相互指责、推卸责任”。

不过,在关税施压的同时,特朗普也表示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常说他与习近平的关系很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日前则对媒体表示,如果美国一味施压加征关税,中国必将坚决反制,并指美国“两面人”做法不利中美关系稳定。他还称,中方在芬太尼问题上提供了各种帮助,“美方不应以怨报德,更不能无端加税”。

相关报道

特朗普国会演说点名中国 “回击”对美报复行动

特朗普总统国会演说 重申对等关税如期实施

“奉陪到底论”引发美中舌战 中国应对特朗普要面子还是里子?

习近平担心访美面临风险太高?

对于习近平访美的可能性,韦德宁分析:“首先,我认为习近平不太可能在看到其他世界领导人到访这里之后再来华盛顿,(因为)特朗普对待他们的方式,对习近平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他认为,习近平会担心像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椭圆形办公室遭遇的情况,或者像日本首相石破茂那样,白宫首脑会晤时看起来很好,但回去后,特朗普马上宣布对日本征收新关税。

韦德宁还指出,特朗普与习近平上次会晤是在海湖庄园,所以这次是轮到特朗普去中国了。但有消息说,双方目前的谈判还卡在较低层级。他说:“如果存在分歧,那是因为中国人希望他去。他们想在中国而不是在华盛顿与他会面。他们在那里拥有完全的控制权。”他认为,这是因为习近平不喜欢冒险。

美中对于潜在峰会各有哪些期待?

对于可能举行“生日峰会”的做法,王维正认为,如果双方要解决问题,随时可以通话或借国际场合单独会面,但透过访问举行元首峰会,目的就是显示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不过这次峰会又和一般友邦之间的峰会不同。他说:“这好像是两个彼此之间互相猜疑、但是又不得不交往的两个国家元首之间的峰会,彼此之间算计相当多的。”

“中美双方元首都对于透过元首峰会外交来稳定两国的关系有所期待。但也希望透过这个见面,能够达到各自的目的。” 王维正指出,特朗普是希望透过峰会得到更多贸易和科技利益,而且在谈判前,他已提高关税来增加谈判筹码。而习近平渴望的是透过峰会,塑造跟美国平起平坐的印象。但他也很怕来美风光一番后,特朗普又加征新的关税,让他很失面子。

习近平真的会很快到访华盛顿吗?
习近平真的会很快到访华盛顿吗?
(Tingshu Wang/路透社)

美中谈判会卡在哪?专家:特朗普态度比过去更强硬

谈到这次双方峰会与2017年的海湖庄园会晤时,美中双方情况的不同,韦德宁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最大的不同是,特朗普非常清楚他希望中国做什么。他非常清楚,中国需要单方面阻止芬太尼前体流入美国。他完全拒绝了中国在白皮书中提出的论点,即他们已经做了很多。”

过去美中高层互访,通常都是在访问前就会有很多工作层级和部长级的磋商。不过,据彭博社日前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美中代表已接触,但针对贸易和其他问题的谈判,依然卡在较低层级的工作小组会议,双方尚未能就推进的最佳方式达成共识。中方认为,美国还没说明,若要取消对华关税,期望中国采取哪些行动打击芬太尼贸易。特朗普宣布4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则让美中工作级别官员都感到很意外。

韦德宁指出,中国一直想就芬太尼问题进行谈判,但白宫对谈判没兴趣。他们希望中方主动采取行动遏制芬太尼:“但中国人做了什么?他们给我们发了一份白皮书,告诉我们他们做得有多好。”

韦德宁说,在贸易方面,特朗普同样采取强硬立场,拒绝北京的谈判要求:“他们(北京)一直想见面,而首先,特朗普没有任命任何人与他们会面,对吧?所以这对中方来说是个大问题。”对于特朗普反复说他与习近平关系很好,韦德宁表示:“如果你想和某人做交易,你会告诉他们,你是他们的好朋友。”

王维正认为,现在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北京口头上说更注重提振国内消费和内循环,但事实上更依赖美国。而美国在经济状况等方面也比特朗普首任时有所削弱:“特朗普也有很强的意愿,希望在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中国那里取得胜利,这样他才可以向美国的人民交代。我觉得双方都各有所需。”

目前,特朗普对中国全面加征关税,拉高谈判筹码,希望逼迫中国在芬太尼及贸易问题上做出让步,而中国也采取了报复措施。因此,王维正认为双方差距还是很大:“6月份要能够元首见面的话,虽然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但是要达成,他们的幕僚还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责编:梒青;网编:伍檫愙

© 路透社

特朗普对中国全面加征关税,拉高谈判筹码。

💾

遭遣返中国后 40名维吾尔人下落引发关注

泰国政府在上月将40名维吾尔人强制遣返回中国,此举不但引发国际社会谴责,这些维吾尔人目前的下落更受到广泛关注。

3月18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发表声明,敦促泰国政府公开向中方施压,以不受限制地接触这40名维吾尔人,并如实报告他们的处境。声明指出,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普姆塔姆·韦恰亚猜和司法部长塔威·索德颂预计将于3月18日至20日,率领泰国官员和记者代表团前往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泰国当局表示,官员们打算检查2月27日被强制遣返至中国的40名维吾尔男子的状况。

相关报道

泰国副外长:遣返维吾尔人是为避免中国“报复”

泰国遣返40名维吾尔人引发国际遣责和担忧

泰国将 40 名维吾尔难民遣返中国的前因后果 | 解读新疆

就此,人权观察亚洲部主任皮尔森(Elaine Pearson)在声明中强调,泰国不应参与中国政府的“精心编排”,而需修复因强制遣返而受损的国际声誉。

自由亚洲电台此前报道,中国驻泰国使馆3月2日曾表示,这40名维吾尔人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已与家人团聚,当地政府还将协助他们的就业和技能培训。中方还邀请泰国官员赴新疆“见证”团聚情景,并表示愿继续开放后续访问。然而,这一说法未能平息国际疑虑。美国国务院强烈谴责泰国此举,国务卿卢比奥于3月14日宣布,对参与遣返的泰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他强调,美国反对任何国家将维吾尔人遣返至面临“种族灭绝”的中国。

泰国总理佩通坦曾表示,中国政府承诺不会惩罚或虐待这些被遣返者,但人权观察认为,基于过往案例,中国的此类保证缺乏可信度。

人权观察呼吁泰国政府,披露这40名维吾尔人目前的具体下落,允许联合国官员和外交人员不受阻碍地核查其状况,并停止对仍在泰国的维吾尔人实施进一步遣返。此外,人权观察还敦促泰国政府允许维吾尔族寻求庇护者接触在泰国的联合国难民署(UNHCR),并且遵守其相关国际法义务。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

© Natthaphon Meksophon/BenarNews

2025年2月27日,泰国移民局车辆在凌晨时分离开位于曼谷的移民拘留中心。

💾

“霸王茶姬”涉“九段线”掀越南抵制 “同志加兄弟”难掩分歧?

近日,中国连锁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在越南的展店计划因涉及“九段线”地图引发争议,激起越南网民的抵制。尽管中越两国长期互称“同志加兄弟”,此次事件再次凸显,南海地区的主权重叠争议始终是这段至亲关系的逆麟。

综合国际媒体报道,霸王茶姬日前在Facebook上发起宣传活动,鼓励民众下载其手机应用程序,参与首店开幕活动并免费领取饮品。然而,部分用户发现,该应用程序的登录页面显示了中国宣示南海主权的“九段线”地图,随即在越南社交媒体上掀起强烈反弹。

专研南海问题的越南学者丁金福(Dinh Kim Phuc)就此告诉本台记者:“如今,越南社会,尤其是网民,对于中国在各种产品中暗藏‘九段线’的做法反应迅速,无论是电影、护照还是玩具,都会被立即揭露。越南民众在抵制这些产品上展现出高度团结,无论九段线是否被明确呈现,都一律抵制。”

相关报道

中国“九段线“触碰底线 越南拟举国检举侵权影片

“九段线”又出事了 王凯在越南吃瘪

越南以“九段线”为由禁好莱坞电影

据报道,在事件发酵后,大量越南网民涌入霸王茶姬的Facebook页面,要求删除争议地图,并发起抵制行动。面对舆论压力,该应用程序目前已在越南地区的应用商店下架。

与此同时,本台越南语组也在社群平台上询问民众对于霸王茶姬“九段线”事件的看法。对此,不少越南网民扬言抵制霸王茶姬,并纷纷留言表示“没奶茶喝又不会死,不能傻到让他们牵著鼻子走”、”我会抵制霸王茶姬,第一,中国侵占了我们国家的领土,第二,中国的商品通常不安全”;不过,也有少数表达不会参与抵制的留言;同时,也有网民无奈的表示,多数越南年轻人对南海主权问题不感到在意。

此次事件并非“九段线”地图首次触动越南政府和民众的敏感神经。越南一贯禁止“九段线”以任何形式出现在其境内,2023年,好莱坞真人版电影《Barbie芭比》便因片中含有九段线地图,最终未能在越南上映。

表面友好 实则警惕? “红色基因”难消南海争端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和越南同为共产党国家,双方试图塑造友好关系。据本台此前报道,苏林(Tô Lâm)于去年8月3日正式接任越共总书记后,随即访问北京,并于8月19日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谈。会议期间,中国官媒多次强调苏林将中国作为首访国家,凸显两国关系的“高水平与战略性”。习近平则在会谈中重申,两国的“红色基因”凝结成“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

然而,在苏林访问中国不到两个月后,两国再度爆发海上冲突。去年9月底,10名越南渔民在西沙群岛(越南称黄沙群岛)附近海域捕鱼,遭中国船只包围,中国执法人员当时持铁棍攻击越南渔民,造成多人重伤,并抢走船上约4吨渔获及设备。越南外交部随后强烈谴责中国执法人员的行为,指其严重侵犯越南在西沙群岛的主权。

2024年9月30日,载有十名渔民的渔船QNg 957.39返回越南广义省的一处海港。
2024年9月30日,载有十名渔民的渔船QNg 957.39返回越南广义省的一处海港。
(脸书截图/公民摄影)

对此,美国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孙韵(Yun Sun)在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出,中越两国高级官员希望能稳定两国关系,因此多数时间会极力搁置南海争议:“南海问题一直是中越关系中的敏感议题,因为从技术上讲,两国共产党仍在努力维持团结。迄今为止,两国政府基本能够控制局势,防止领土争端影响双边关系。”

孙韵谈到,两国目前在南海问题的摩擦增加与越南近年积极在南海填海造陆有关。不论是派遣海警船,或是推广“九段线”地图,都是中方借此表达不满的做法。

而丁金福也分析表示,因为对南海主权始终存在立场歧异,中越关系目前仅是保持表面上的和睦:“尽管越南和中国领导人在每次演讲和声明中都呼吁推动双边关系,甚至给予高度评价,但现实情况却截然不同。越南海上执法部门始终在应对中国试图侵犯越南海域的行为。表面上,两国关系看似友好,但实际上,越南始终对中国在南海的真实意图保持警惕。”

本台越南语组对此篇报道有贡献。

责编:梒青; 网编:何足

© 维基/CC BY-SA 4.0

图为中国连锁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义乌佛堂门店

💾

每周转载:新疆棉花——从“人权争议”到“外交对抗”(外媒报道30多篇)

29 March 2021 at 15:03
  上一篇博文(计算机网络通讯的【系统性】扫盲)发出后,有多位热心读者提供反馈,俺更正了几处错误(包括笔误),并补充了若干图片。在此表示感谢 :)

★引子


  最近几年,已经有多位热心读者在博客留言,建议俺发一篇博文谈谈【新疆人权问题】。就在上一篇博文,还有某读者提到类似建议。由于俺手头没有足够多的资料,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写这方面的【原创】博文。
  最近一个季度,“新疆人权问题”已经演变为严重的外交对抗,并延烧到其它一些领域。俺正好借此机会发一篇《每周转载》,有助于列位看官更多地了解此事。
  提醒一下:
  由于真理部的严厉封锁,【墙内】媒体不可能有新疆的【负面】报道。因此,如果你只看墙内的媒体,你的信息来源是【严重单一化】滴。
  为了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本文汇总的外媒,包括了【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的多个国家。
  由于本文转载的外媒报道比较多,俺分为几个章节。大伙儿可以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背景介绍


  考虑到有些读者可能不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俺先贴出相关的背景介绍。

◇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


2021年新疆棉花争议事件 @ 维基百科

新疆再教育营 @ 维基百科

维吾尔族种族灭绝 @ 维基百科

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
编程随想注:
这是美国国会2016年12月通过的一个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制裁外国严重侵犯人权的【政府官员】。
全球至少有6个国家通过了类似的立法。欧盟在去年底(2020年)通过了欧盟版的《马格尼茨基问责法》。
如今美国与欧洲国家都在制裁天朝政府的某些官员,援引的就是这类法案。

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 @ 维基百科
编程随想注:
这是美国国会2020年5月通过的一个法案。
法案要求美国多个政府部门就新疆维吾尔人权问题提交报告;要求美国联邦调查局保护在美国境内的维吾尔族人不受中国政府威胁。

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 @ 维基百科
编程随想注:
该法案已经在美国众议院通过,正在等待美国参议院审批。
由于新疆是中国主要的棉花产区,一旦该法案生效,中国大部分【含棉花】的产品将无法出口到美国;另外,如果产品中的某个部件有【新疆奴工】参与生产,也会被禁止出口到美国。
有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比如:耐克、可口可乐、等等)雇佣的院外游说团体,正在游说某些参议员,企图阻止该法案(或者弱化该法案的条款)。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公司】也在其中(参见《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报道”)。因为苹果的供应链,也牵扯到新疆。
参与游说的大型公司有好几家,为啥俺要专门拿【苹果公司】来说事儿捏?——
首先请注意:苹果公司很有钱(在全球各行业的公司中,苹果的现金储备排在前几位),苹果公司的利润率很高(这点俺不用解释了)。也就是说,即使苹果公司把涉及新疆的供应链迁出,对它而言也只是“小意思”,根本【不会】伤筋动骨。苹果甚至都不需要动新疆的供应链,只需调整供应链,使得供应美国的苹果产品,不包含新疆奴工制造的部件。
但是库克作为苹果公司的老大,采用的却是另一种做法——企图游说参议院,阻挠该法案通过。这么做,已经站在了【道德的对立面】。那俺不得不怀疑:库克这个人的道德底线。
如果是耐克的 CEO 道德很差,大伙儿无需太担心——毕竟你所穿的耐克鞋没法监视你的隐私。但苹果就不同啦——iPhone 手机以及 iOS 操作系统,可以收集到很多很多的用户数据。既然库克缺乏道德,苹果公司会不会拿用户的数据去谋取商业利益捏?这就很难说啦!
对于那些【重度的】苹果用户,俺建议去看看《近期安全动态和点评(2020年4季度)》。其中正好提到【苹果的 OCSP 事件】——这是去年曝光的一个重大隐私丑闻。


◇《新疆棉風暴,中國義和團開戰全球品牌,秒懂新疆血棉花懶人包 @ 蘋果日報


(编程随想注: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知名時尚品牌 H&M、Nike、Adidas 等接連聲明拒用新疆「血棉花」,中國掀起大規模抵制運動,許多中國、台灣藝人紛紛表態支持新疆棉,宣示「效忠祖國」斷絕與相關品牌合作,究竟這波新疆棉風暴從何而來?《蘋果新聞網》製作懶人包,帶你一次看懂新疆棉花爭議。

一、新疆棉是什麼?

新疆為全球棉花重要生產地區,產量佔中國高達 85%、全球 20%,是紡織服飾業及棉製品的關鍵原料產地,其高品質更被譽為世界三大棉之一,許多服飾大廠原料皆使用其棉花,包括無印良品等。

二、新疆棉為何引起爭議?

近年中國在新疆針對少數民族維吾爾人實施「再教育營」,傳出大規模關押、進行洗腦教育、酷刑虐待、性侵等,引起人權團體抗議,而更有證據顯示,新疆棉就是這群維吾爾人被迫勞動下的產物。
新疆棉花仍主要仰賴大量人工採收,勞動時間長,根據美國智庫全球政策中心(Center for Global Policy)調查報告顯示,光是2018年,就有超過57萬的維吾爾人,被迫下田摘棉花,甚至受到嚴密監控。外界更預估高達兩百萬人,被迫加入軍事化採棉工業或當地紡織產業。

三、新疆棉事件緣由

此次新疆棉爭議源自去年10月,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認定新疆持續遭受強迫勞動,而瑞典大型時裝品牌 H&M 也跟著發表不再採購新疆棉花的聲明。近日突然遭中國官媒、網友挖出,大肆抨擊、抵制,數十家曾聯署、發聲的跨國企業也都遭中國抵制。
分析指,中國官媒遲至現在才出手的原因,是因去年秋天正與歐盟協商歐中投資協定,但近日因中國人權問題,歐洲議會要求歐盟重新考慮投資協定;而歐盟又在3月22日宣布制裁新疆相關官員與實體。中國當晚向歐盟祭出反制措施,制裁歐洲10人和4個實體。
兩天後,共青團中央就在官方微博接連發兩則貼文,一則批評 H&M「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花,一邊又想在中國賺錢?癡心妄想」;另一則則以圖文強調:「新疆棉花不吃這一套」;隨後官媒火力全開,圍剿 H&M。小粉紅響應官方「號召」,揚言抵制 H&M。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火速下架 H&M 商品,藝人也紛紛發聲明割席,代言人宋茜與黃軒第一時間發聲明「和 H&M 已無合作」。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國際勞工權益基金會(GLJ – ILRF)主任艾莉森·吉爾(Allison Gill)指出,此次爭議不單純只是中國網友自發抵制,而是中國政府企圖將焦點,從外界對其少數民族的人權爭議,轉移至對各大品牌的抵制運動。

......


★新疆的人权问题


◇《德国专家解析中国扶贫报告,证实北京在新疆实施强迫劳动 @ 德国之声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3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中国南开大学2019年12月发布的一份工作报告,成了中国政府推动新疆维吾尔族劳务输出的证据。虽然《南开报告》已被下架,德国的新疆问题专家郑国恩(Adrian Zenz)对其进行了分析。
3月2日,德国的新疆问题专家郑国恩(Adrian Zenz)发布一份报告,揭露了新疆跨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中强迫性劳动转移的状况,该报告是基於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在2019年12月发布的《新疆和田地区维族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南开报告》)所做的分析。

......

郑国恩分析,根据《南开报告》提供的证据,他推估有将近160万名维族的农村剩馀劳工面临强迫劳动风险。他也在一则推文中写道,这些发现替对中国实施制裁或对供应链进行撤资提供了充分理由,这些都是各国政府反对中国对维吾尔族人实施强迫劳动所考量的反制措施。
《南开报告》称:「特别是新疆南疆地区作为国家级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曾经发生过严重暴力事件的社会环境不安定地区,通过劳务输出可以较快改变贫困人们的观念丶环境,并较快实现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既有利于长久实现社会安定,又能够比较快而稳定地实现脱贫攻坚任务。」
《南开报告》还指,主动促进南疆地区有组织的向东部沿海汉族集中居住地区进行大规模转移就业,「对于新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和家庭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对其收入是一个重大增加丶对其思想观念是一个重大提升,大大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长期稳定,实现政治丶经济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郑国恩在他的报告中分析,新疆有两种大规模的、政府支持的强迫劳动项目在运行:第一种是大家所熟知的新疆再教育营项目,以「去极端化」为目的,这些从营里毕业的「毕业生」之後会被送到附近的工厂工作,这样的劳动力移转大约从2018年开始; 第二种是农村剩馀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以「扶贫」为目的,这些劳工接受强制培训与工作安排,包括采集棉花等季节性的劳动,通常是针对没有进入过集中营的维吾尔族人。他们也可能被送到其他的省份工作,新疆自2000年起就有这样的案例。
《南开报告》称,中国政府针对新疆的「短期的严厉措施是绝对必要也有效的」。该报告承认,前几年南疆地区暴乱的维吾尔族人虽是少数,但这几年将维吾尔族人「全部」甚至「大大超量」收进了「教育培训中心」。《南开报告》也证实,中国政府将新疆维吾尔族人进行分门别类,政府坚决处理「有问题的」维吾尔族人,也针对「无问题的」维吾尔族人进行培训。
国际犯罪法专家罗森伯格(Erin Farrell Rosenberg)基於郑国恩的报告做的法律分析汇编指,有「可靠理由总结」新疆的劳动力转移项目违反了两项《罗马规约》中的“危害人类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

◇《中国透过新疆强迫劳动项目「撕裂」一个民族 @ 德国之声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5日,是《德国之声》对德国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的访谈;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德国之声:
周三数家国际媒体披露的《南开报告》提供了更多关于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强迫劳动的细节。这些新的事实如何帮助改善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新疆强迫劳动计划的规模或目的?

郑国恩:
首先,《南开报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证据,证明了中国政府在新疆对维吾尔人推动的劳动转移是具有强制性的。报告中的细节包含了政府要求招聘的人员名额,或是从新疆转移至中国其他地区时会有保安随行等。
此前,我们掌握到的类似讯息都是片面的,但现在《南开报告》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文件。最重要的是,这个文件中的资讯是有权威性的。以前,一些相关研究的资讯都来自非正式的渠道,比如百度贴吧。在那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发帖,而我们无法核实发帖人的身份。
但是《南开报告》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其中有一位是南开大学的现任院长,以前曾是政府高官。
该报告还指出,中国应该加大强迫劳动转移的规模,因为强迫转移的劳力为华东地区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可以降低该地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第二个方面,《南开报告》是中国迫害维吾尔人的事件爆发以来,首次有权威性的资讯能证明中国在新疆推动的强迫劳动转移不仅仅具有经济目的,它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让维吾尔人与汉族同化,藉此改造维吾尔人的思想。
此外,《南开报告》还称强迫劳动转移可以降低新疆南部的人口密度。我之前在其他研究项目中,有囊括了其他公开的中国学术研究论文中的相关证据,其中便谈到强迫劳动转移如何成为中国政府破坏维吾尔社群,与压制宗教影响力的重要战略方法。
《南开报告》的证据还清楚列出,依照政府政策移居到新疆南部的汉族移民的规模。该报告中提到,北京计划到2022年,要再将30万汉人安置到南疆。在《南疆报告》中,我们第一次正式看到中国政府如何透过强迫劳动转移来改变维吾尔人的人口结构。
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迫害新疆维吾尔人的政策中,其中一个核心策略。中国在新疆控制维吾尔人的策略是由强迫劳动转移丶防止生育和再教育营所组成的。

......

◇《国际专家报告:中国镇压维吾尔人,符合种族灭绝标准 @ RFI/法广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10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全球50多位专家发布针对新疆维吾尔人遭遇迫害的独立调查报告,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当局在新疆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联合国『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中国政府应为此承担“国家责任”。
这一调查报告由美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周二发布,参加评估的有全球50多位种族灭绝研究、战争罪和国际法专家、中国民族政策专家和新疆问题专家。他们对有关证据进行审查和分析后指出,中国当局在新疆针对维吾尔族的镇压违反联合国『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符合种族行为标准,中国政府“要负起国家责任”。
美国 CNN 有线电视援引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所特殊项目负责人易卜拉欣(Azeem Ibrahim)指出,有“压倒性”证据支持报告提出的种族灭绝指控。他说:中国“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大国,其领导人是种族灭绝的设计者”。

......

中国是联合国『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缔约国之一,该公约对“种族灭绝”的定义是:蓄意灭绝一个国家、民族、种族或宗教群体的全部或部分,公约界定了有关种族灭绝的5种行为。
美国特朗普政府曾于1月19日声明,中国政府在新疆犯下种族灭绝罪。加拿大国会也已通过指控中国政府在新疆犯下种族灭绝罪的提案,欧盟成员国荷兰国会也已通过类似的提案。
数月来,一些国际人权组织及专家表示,中国在新疆设置集中营,其中关押了一百万以上维吾尔穆斯林以及其他穆斯林少数族裔,他们在集中营遭受酷刑、强迫劳动,强奸、强迫性政治灌输等反人权行为。
北京则否认相关侵犯人权的指控,称这是为了预防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培训就业技能而设置的职业培训教育中心。中国外长王毅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反驳北京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荒谬绝伦”,他宣称,北京欢迎各国人士到新疆参观访问,眼见为实。
但是北京至今阻挠联合国高级人权署以及欧盟提出的在新疆实地调查的要求,西方媒体也难以在新疆进行采访。

◇《新疆采棉工——新证据揭露时尚产业背后的强迫劳动 @ BBC/英国广播公司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0年12月17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BBC 获得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正迫使数十万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群在西部新疆地区广阔的棉田中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
根据近期在网上发掘的文件,该研究首次清晰地展示了采棉产业背后潜在的强迫劳动规模。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球棉花供应量的五分之一,在全球时尚产业用途甚广。
除了大型的再教育营系统(据信有超过100万人被拘留在那里),有关少数族裔被迫在纺织厂工作的指控也得到详细记录。
中国政府否认这些说法,坚称这些营地是“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而这些工厂是一个大规模、自愿的扶贫计划的一部分。但新的证据表明,每年有超过50万少数民族工人也被调往参与季节性采棉工作中。他们的工作环境可能存在很高的强制性。

......

◇《中国如何将新疆穆斯林少数民族改造为工人大军 @ 纽约时报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19年12月31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中国喀什——中国官员的命令是明确而紧急的。需要逼迫穆斯林少数民族村民就业,无论他们是否愿意。政府设置了配额,拒绝服从的家庭将受到惩罚。“让就业困难群众摒除私心杂念”,新疆西部察布查尔县的人社局在去年的指示中说。
这些命令属于一项强硬的行动,旨在将新疆穆斯林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改造成工厂和其他大雇主的工人大军。在当局压力下,贫穷的农民、小商贩和工作年龄的闲散村民要参加数周或数月的培训和灌输课程,然后被分配去制衣、制鞋、扫街或其他工作。
为巩固对这个少数民族约占人口一半地区的控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发起了大规模行动。这些劳工项目代表了该行动的一条日益扩展的战线。它们和已关押了100多万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的教化营一样,对政府的社会再造战略至关重要。
察布查尔县人社局要求村民接受军事化培训,将他们转变为顺从的工人,忠于雇主和执政的共产党。“改变长久以来养成的懒、散、慢、浮的个人自由行为,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该指令称。
政府认为,这些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村民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未能充分就业的人口,威胁着社会稳定。官员们表示,让他们在监督之下从事稳定的、经政府许可的工作,可以消除贫困,减缓宗教极端主义和种族暴力的蔓延。
政府称这些劳工是志愿者;但批评人士说,他们显然是被强迫的。官方文件、对专家的采访以及《纽约时报》对新疆的访问都表明,当地的计划让村民背井离乡,限制他们的行动,迫使他们留在工作岗位上。
专家们说,这些严厉的方法可能相当于强迫劳动,从而玷污使用新疆工人的全球供应链,特别是用于生产棉织品的供应链。日本零售商无印良品(Muji)和优衣库(Uniqlo)表示,它们使用来自新疆的棉花,而沃尔玛(Walmart)则从一家直到最近还在使用新疆工人的公司采购商品。
鉴于新疆受到的严格控制,“我们不得不认为,目前存在着强迫劳动的巨大风险,”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人权项目主任以及一项新疆劳工调查报告的联合作者艾米·K·勒尔(Amy K. Lehr)说。

......

◇《新疆无故监禁激增 @ HRW/人权观察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2月24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人权观察今天表示,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新疆地区对维吾尔族及其他穆斯林无故起诉并判处重刑的案件增加。从2016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推行镇压式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迄今,该地区已有逾25万人遭正式司法系统定罪判刑。
由于新疆当局严密管制资讯,仅有极少数判决书和官方文件能够公开取得,人权观察分析其中近60宗案件发现,许多人并未犯罪却遭判刑入狱。除了这些正式起诉的案件之外,还有许多人被任意拘禁在非法的“政治教育”设施。
“中国政府开设‘政治教育’营的作法已引起国际公愤,但新疆穆斯林遭正式司法系统逮捕拘禁的情况却未得到太多关注,”人权观察中国部高级研究员王松莲说。“尽管表面看来合法,其实新疆监狱中许多囚犯只不过是为了正常营生和践行宗教信仰而被定罪。”

......

如非政府组织中国人权捍卫者网络(CHRD)及《纽约时报》2019年所报导,中国官方统计显示,新疆判刑人数于2017年骤然上升,并在2018年继续增加。根据中国官方统计,新疆各法院在2017年合计判刑99,326人,2018年为133,198人。当局未公布2019年判刑数据。......2017年的另一个改变是被判重刑的人数大幅增加,如官方统计所示。2017年之前,判刑超过五年的人数占所有判刑人数的百分之10.8。同一比率在2017年突然升高到百分之87。

......


★面对新疆人权问题,世界各国的反应


  编程随想注:
  相关的声讨,已经有很多年了。俺的精力有限,只汇总了【今年1季度】西方各国的反应(按时间排序)。

◇《特朗普政府宣布:中国在新疆犯下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 @ VOA/美国之音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1月20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顺便说一下:特朗普政府【第一个】使用“种族灭绝”来定性新疆人权问题)
特朗普政府星期二(1月19日)宣布,中国在新疆对维吾尔人犯下了种族灭族和反人类罪。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推特上说:“我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疆针对维吾尔穆斯林和其他宗教和少数族裔犯下了种族灭族和反人类罪。这些行为是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所有文明国家的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共必须被问责。”
蓬佩奥在一份声明中说,详尽的记录证实,这些行为至少在2017年3月就开始了,包括任意拘押100多万维吾尔和其他民族和宗教少数族裔,强制节育,对大多数被任意拘押的人士动用酷刑,强制劳动,限制宗教、言论和迁移自由。
声明说,中共不但不允许国际观察员不受阻碍地进入新疆,谴责有关当地局势恶化的可信报道,还炮制有关维吾尔人幸福参与教育、反恐、脱贫和女性赋权项目的叙事,同时又向本国民众传播维吾尔人是恶性肿瘤、其信仰是传染病等邪恶信息。
蓬佩奥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认真审视现有事实之后,我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共指示和控制下,在新疆对占多数人口的维吾尔穆斯林和其他宗教少数族裔犯下了种族灭绝。”
他还说:“我相信,这场种族灭绝还在进行当中,我们正在目睹中共党国摧毁维吾尔人的系统性企图。”

......

◇《加拿大众议院通过动议,宣布中国政府对新疆维吾尔人实行种族灭绝 @ RCI/加拿大国际广播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2月22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加拿大众议院星期一(2月22日)对保守党提出的关于中国新疆政策的动议进行投票。在338名各党议员中,有266人投了赞成票,其他人缺席或弃权,无人投反对票。总理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决定允许内阁成员以外的议员自由投票。该党大部分议员投了赞成票。
这项由保守党外交事务评论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提交到众议院的动议,要求加拿大议会正式宣布中国政府在新疆对维吾尔族人实行的政策为种族灭绝。同时敦促政府采纳这一立场,与盟国一起作出反应。动议还呼吁加拿大政府向国际奥委会提出易地举办2022年冬奥会。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对保守党动议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称新疆根本不存在种族灭绝,再教育营,强制绝育或强迫劳动。新疆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干涉。

......

◇《新疆问题,荷兰迈出第一步 @ 德国之声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2月27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荷兰国会通过动议,认定北京对新疆维吾尔人实施“种族灭绝”,引起德语媒体关注。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明里暗里试图给海外对华言论施加影响,不过这未能阻止荷兰议员们对新疆局势做出决定。荷兰成为首个迈出这一步的欧洲国家。那么,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在做什么呢?媒体也提出了这个问题。
“对于中国外交官和助理们来说,荷兰国会宣布的决定意味着——加班工作。长期以来,中国都明里暗里尝试给海外对华言论施加影响。不过这并未能阻止荷兰议员们对新疆局势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中国在新疆处置维吾尔穆斯林的方式符合‘种族灭绝’的定义。”《法兰克福汇报》本周六(2月2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作者 Peter Sturm 接着指出:“虽然荷兰政府并没有使用这个定义,不过也对北京打压维吾尔人提出批评。另外,法国外长也有类似表态,指出中国对维吾尔人采取‘制度性压迫’”。
题目为“新疆问题”(Der Fall Xinjiang)的文章接着指向德国:“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在做什么呢?新疆话题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联邦议院的议程之上。但德国联邦政府更愿意保持低调。在中国问题上,柏林几乎总是这样。”去年5月回应绿党时,德国政府仅仅表示“非常关注”。文章尖锐地批评说:“如果大家都这么顺从听话,北京的宣传部门可就不用再加班了。”
(编程随想:俺不得不说,默克尔政府对天朝太软弱了,估计连《德国之声》的编辑也看不下去,才引用上述这些德语媒体的报道)

......

◇《法国外长:中国强迫维吾尔人绝育及大规模囚禁,证据确凿 @ RFI/法广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11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周三声明:中国政府在新疆强迫维吾尔妇女绝育,以及在新疆大规模关押维吾尔穆斯林及其他穆斯林是“得到证实”的,尽管北京不断否认。
法国外长在法国参议院表示,“强迫妇女绝育,强暴关押在集中营地的妇女,失踪,大规模关押,强迫劳动,毁灭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摧毁清真寺,监控人民,这一切都已得到证实”。
根据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机构的研究,至少100多万维吾尔穆斯林,被关押在中国新疆的“集中营”里。中国当局称:这是为了帮助当地人远离极端主义建立的职业培训中心。
法国外长再一次要求,在联合国高级人权署专员巴克莱领导下,组成一个公正的、独立的、透明的国际调查委员会,前往新疆实地调查,而且越快越好。

......

◇《瑞士出台首部对华战略 @ SWI/瑞士资讯


(编程随想注:在西欧国家中,瑞士传统上对天朝比较温和。本月19日,瑞士官方公布了历史上第一份【对华战略】,特别强调人权议题——标志着两国关系出现显著的变化)

◇《瑞士外长称:瑞士将以更强硬态度对待中国人权问题 @ SWI/瑞士资讯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3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在评论上周五(3月19日)公布的瑞士最新对华战略时,(瑞士外交部长)卡西斯告诉瑞士纸媒《新苏黎世报·周日版》(NZZ am Sonntag),伯尔尼方面对人权问题会持更为批判的态度,而这代表着政策的改变。他表示“如今不再有所避讳”,处理人权问题不再只是外交部的任务,而是整个政府的责任。
卡西斯对该报说,各州、各城镇、科学界与商界也都能为基本权利的保护添砖加瓦。“随着各领域的集体参与,我们希望对人权问题拥有更强的说服力。”
在被问及中国对港政策时,外交部长表示:瑞士对(香港)民主权利的缩水深感担忧。而在中国维吾尔族人权侵犯问题上,他回答说,这是对少数民族权利的公然侵犯,瑞士已向中国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

◇《欧盟三十年来首次,因人权问题制裁中国 @ BBC/英国广播公司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3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在中国被控侵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穆斯林的人权后,欧盟宣布对中国官员实施制裁。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随后发表声明,对中国进行制裁或谴责。
过去数年来,中国将维吾尔人拘留在西北新疆地区规模庞大的再教育营中,还有亲历者提出了有关酷刑、强迫劳动和性虐待的指控。
中国随即回应,批评欧盟做法罔顾事实,并进行反制,宣布制裁10名欧洲议会议员及学者。中国外交部周二(3月23日)召见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提出严正抗议和强烈谴责。
......

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欧盟下令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在此之后的30年,欧盟从未因人权问题对中国实施新的制裁。

......

◇《美/加/英/欧联合制裁中国,冲突升级 @ 德国之声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3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美国丶欧盟丶英国和加拿大周一(3月22日)因中国官员在新疆侵犯人权而对其实施制裁,这是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西方国家首次对北京采取这种协调的行动。中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对欧盟的议员丶外交官丶研究所和家庭采取了更广泛的惩罚性措施,并禁止欧盟的相关企业与中国进行贸易。
当天夜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秦刚召见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郁白(Nicolas Chapuis),代表中国政府就几小时前欧盟外长就新疆人权问题作出对华制裁决定,向欧方提出严正抗议和强烈谴责,并通报中方有关反制措施。第二天(3月23日)秦刚召见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Caroline Wilson)表达了同样的抗议。
继周一荷兰政府召见中国大使后,周二,中国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最高外交官也受到相同对待。在法国,卢沙野大使同时因为「战狼」及「疯狗」的争论被「请」到法国外交部以澄清言行。周二晚些时候,德国外交部也召见了中国驻德大使。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是在出发前往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和北约外长会议前,发布声明:宣布依照「全球马尼次基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厅长陈明国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王君正实施制裁。去年美国祭出的制裁名单上没有陈、王二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声明中表示: 「在国际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谴责声浪之时,中国继续在新疆犯下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
22日稍早,欧盟22日率先对王君正丶陈明国丶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王明山丶前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海仑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实施制裁。随后英国和加拿大随后也宣布了类似制裁决定,但加拿大没有公布名单。
加拿大外交部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当局以国家主导的方式系统性的侵犯人权。」加拿大与英国外长22日在与布林肯共同发布的声明中,呼吁中国立即停止在新疆的镇压行为。

......

◇《新疆种族灭绝被比纳粹,西方“围殴”,价值观高于利益 @ VOA/美国之音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5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本星期开篇,美国、英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宣布,针对中国大规模关押新疆维族人的行为和政策,制裁数名新疆官员。并且,所有27个欧盟成员国政府都同意实施制裁。这显示出,在西方国家,价值观高于商业利益。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一(3月22日)在声明中指出:“一个团结的跨大西洋会议,向那些违反或践踏国际人权者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我们将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磋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这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西方首次针对北京政府采取联合行动;这也是欧盟自8964以来首次因人权制裁中国。
“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中国事务部主任伊利夏提对美国之音说:“美国单打独斗来对付中国显得势单力薄,需要联合盟友共同行动。这样做不仅人多力量大,而且也凸显正当性,还可以在自由世界孤立中国,给它造成更大的压力,让它措手不及。”
伊利夏提分析,中共执政以来,尽管有亚非拉兄弟始终如一护旗,但是,亚非拉的支持并不是中共的追求;相反,它追求的是西方的肯定,包括美国的,欧洲的;所以,它过去一直在欧美之间玩此消彼长的游戏——被美国反对的时候就拉拢欧洲,或者反过来。
现在,美国和欧洲走到一起,还把亚洲与中国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印度(边界问题)、日本(钓鱼岛问题),还有经济上有矛盾的澳大利亚都联合起来,共同抗衡。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离任之际,美国国务院把中国政府对待维族人和其他穆斯林的行为,定性为“种族灭绝”,为后来的新疆博弈铺开了棋盘。


......

◇《中欧协议,针对强迫劳动议题,巴黎将“极为坚定” @ RFI/法广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6日;看标题能大致了解其内容,俺就不摘录啦)


◇《中英关系黄金期告终,英外交部称:中方应让联合国彻查新疆人权问题 @ RFI/法广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7日;看标题能大致了解其内容,俺就不摘录啦)


◇《新疆棉抵制潮,(台北市長)柯文哲:反中是未來15年世界趨勢 @ CNA/台灣中央社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8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新疆棉抵制潮越演越烈,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對此表示,中國在人權的確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且他認為中美貿易戰一定會持續打下去,反中在未來15年會是世界趨勢。
柯文哲今天上午挑戰台北大縱,走前接受聯訪。媒體詢問對於新疆棉抵制潮的看法,柯文哲在沉默約6秒後表示,中美貿易戰一定會持續打下去,中國在人權的確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他說,講明白點,兩岸關係是太平洋兩岸與台灣海峽兩岸之間的關係,是世界大事,他認為反中在未來15年仍會是世界趨勢,中國要想辦法改善它的國際形象。

......

◇《中國報復性制裁,布林肯:國際監督力道只會更大 @ MSN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8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2日聯合歐盟、英國與加拿大,以侵害人權為由制裁新疆官員及機構。中國當天隨即對10名歐盟人士及4個實體祭出報復性制裁,26日則進一步制裁英國9名人員和4個機構。
台北時間27日晚間,中國外交部再對美國、加拿大3名人員和1個機構實施報復性制裁。美國方面遭制裁人員包含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USCIRF)主席曼欽(Gayle Manchin)、副主席柏金斯(Tony Perkins)。
布林肯今天晚間透過聲明,譴責北京在毫無依據下對美方人員實施制裁。他說,此舉顯然是報復美國制裁涉入新疆嚴重人權侵犯作為的中國官員。
布林肯表示,在那之前,中國1月曾制裁28名美國官員,去年7月也對美國官員和在全球促進民主人權的機構開鍘。他強調:「北京試圖恫嚇、讓為人權與基本自由發聲的人士噤聲,只是讓國際對新疆種族滅絕、違反人道罪情事的監督力道更大。」
布林肯重申,美國與加拿大、英國、歐盟與其他盟友站在一起,敦促北京停止侵犯新疆維吾爾族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人權,並釋放遭任意拘押的人士。

......


★新疆问题延烧到商界



◇《H&M 因拒用新疆棉花,在华遭抵制 @ 纽约时报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5日;看标题能大致了解其内容,俺就不摘录啦)


◇《H&M 不僅遭大陸電商全面下架,還從地圖上消失了... @ 台灣聯合新聞網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4日;看标题能大致了解其内容,俺就不摘录啦)


◇《“拒绝新疆棉花”源于澳洲,为什么“中刀”的是 H&M? @ SBS/澳洲公共广播机构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7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H&M 因去年宣布不再采用新疆棉花,近日遭到中国官方的抨击和抵制。其实“拒绝新疆棉花”的倡议源于澳洲。
早在2019年7月,澳广 ABC 调查节目《四角方圆》揭露了一项抓捕维吾尔族穆斯林并强迫他们在新疆的纺织厂工作的计划。
Cotton On 集团和 Target 澳大利亚公司在完成了对其供应链的内部调查后,宣布不再使用其新疆分包商采购的棉花,并且“绝对致力于使用符合道德准则的供应链”。
2020年2月,澳洲政策战略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发布了一篇名为“Uyghurs for sale”的报告。
报告称,新疆存在所谓“在教育”、强迫劳动和监视的情况。报告同时指出,83家跨国公司旗下的供应链工厂有雇佣新疆维吾尔族再教育营的情况。呼吁全球舆论对这些跨国公司施压,要求他们保证雇佣工人的人权。
此后,全球超过250个人权和劳工组织携手发起“结束强迫维吾尔族劳动”(End Uyghur Forced Labour)的运动并建立相关联盟。该联盟致力于推动全球服装品牌和零售商,停止采购涉及新疆强迫劳动的产品,将供应链移出新疆。
去年7月,美国 AAFA(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 FDRA(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 NRF(全国零售联合会), RILA(零售业领袖协会), USFIA(美国时尚产业协会)共同宣布对“强迫劳动”零容忍。这些协会在今年3月22日刚刚发表联合声明,称对结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压迫运动的全球方针表示欢迎。
瑞士非盈利组织良棉组织(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简称 BCI)从去年3月份开始不再在新疆发布许可证。
美国 CBP(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从去年9月开始禁止从新疆进口棉花,今年12月开始禁止进口新疆棉花的制成品。

为了满足全球最大市场的要求,才会有众多包括 H&M 在内的品牌纷纷发表声明,澄清自己的供应链中没有采用新疆棉花及其他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H&M 在去年发表的声明,为什么会在现在突然触雷?为什么率先被点名的不是其他品牌,而偏偏是 H&M 呢?
《苹果日报》引述报道解释说,之所以 H&M 去年10月已发声明停用新疆棉,却未遭中国声讨,是因中国当局不想影响当时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而在欧盟本周以侵犯新疆维吾尔人人权为由制裁中国官员之后,身为瑞典服装巨头的 H&M 才被共青团翻出旧账,
指对方去年停用新疆棉花是“造谣抵制”,导致中国电商纷纷将 H&M 下架,同时也令其他服装品牌心生恐慌。
由于中方反制欧盟的人员、H&M 遭抵制等等一系列事件,欧洲议会在昨天决定取消《中欧投资协定》的审议会议。

......

◇《国际品牌停用疆棉,在中国引发抵制浪潮;这一套,世界要继续吃吗? VOA/美国之音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5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因为停止使用新疆棉,H&M、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等多个国际服饰品牌于周四(3月25日)开始遭到中国网民的群起抵制,当日微博十大热搜榜上一度有高达八个相关的议题,而每个热搜议题都引来数亿中国网民的浏览,挞伐声不断。根据《苹果日报》报道,少数网民还在微博上贴出“火烧耐克球鞋”泄愤的短片、或者手持抵制纸牌,只身前往 H&M 分店抗议的支持照片,被该报刊形容为“义和团”式的反西方热潮。
针对此一外货抵制浪潮,个别国际品牌大多选择噤默,唯恐难息众怒;而在中国的欧盟商会则呼吁全球消费者理解企业的两难处境。
观察人士分析,这波由官方带头操控和煽动中国消费者民族情绪的抵制行径,是中共“在西方绥靖政策下,打惯了的顺手牌”。

......

◇《国际品牌为何自断新疆供应链? @ 德国之声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5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在中国市场和品牌形象之间陷于两难境地的不只是 H&M 和耐克。为数众多的欧美企业对有关新疆人权问题,特别是涉及强迫劳动的报道而面对压力、感到头疼。
一方面,在批判性审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社会舆论对新疆问题的敏感度持续升高,公民社会对商业盈利置于人权之上的做法提出了更明确和具体的批评。部分公众也意识到自身的消费甚至可能与侵犯人权产生联系,因而对厂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7月,全球超过190个劳工权益团体与维吾尔人权团体发起名为「结束维吾尔地区强制劳动联盟」的国际倡议,呼吁所有服饰品牌与零售商停止使用涉及新疆强迫劳动的原料及产品。
同许多知名品牌合作,因而近日被中国官媒“起底”的“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因其认证机构的身份,则必须保障其认证符合人权及生态保护的标准。对企业来说,同这样的认证机构合作,维护自己的商业道德形象,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美国:禁令、负面清单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采取立法措施,或试图从制度层面让企业为其整个供货链承担起责任,抑或直接指向新疆的强制劳动问题,作为向中国施压的手段。
2020年7月,美国政府推出一份包含17个行业和类别的清单,称有明确证据证明相关产品的生产中存在强迫劳动。名单涉及移动电话、服装鞋类、玩具和制糖等行业。当局警告美国公司应该检视他们与中国的供应链中是否有中国在新疆与其他地区进行人权侵害的元素,也要求他们充分了解将强迫劳动产品销售至国内外会带来的各项风险。
9月下旬,美国众议院通过《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禁止进口由中国新疆地区的强迫劳工生产的产品。该法尚需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纽约时报》去年报道,该法将设定高门槛,禁止进口“全部或部分”在新疆制造的产品,除非企业能向海关官员证明其产品不是由强迫劳工生产的。
在2020年3月的一份报告中,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将耐克与可口可乐列为涉嫌参与新疆强迫劳动的企业,另外还包括阿迪达斯、Calvin Klein、金宝汤公司(Campbell Soup Company)、好市多(Costco)、H&M、巴塔哥尼亚(Patagonia)、汤米·希尔费格(Tommy Hilfiger)等品牌。

立法、问责、清洁供应链
英国外交大臣拉布今年1月宣布,政府计划在2015年颁布的《现代奴役法》(Modern Slavery Act)中加入惩罚条款、禁止政府与任何不遵守采购规则的企业签订合约,此外将推出以新疆为主的出口管制报告。之后,加拿大也宣布类似禁令,不准进口疑似新疆强迫劳动所生产的商品。
德国预计今年将推出、2023年生效的《供货链法》,将规范企业必须对整个生产链中出现的剥削、劳工侵权、破坏环境等现象承担法律责任。这一法律在欧盟范围被视为具有示范效应。欧盟委员会已计划今年内推出一份类似的法律草案。

......

◇《中國網友氣炸!亞馬遜爆封殺「新疆棉」,相關商品全下架 @ 台灣自由時報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7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中國網路上則流傳「亞馬遜疑似下架所有中國棉製品」的消息,綜合中媒報導,有中國網友在豆瓣網爆料稱,一名透過亞馬遜向美國出口棉製品的中國商家指出,亞馬遜正在要求中國的出口商,「提供可以證明他們的棉製品不包含新疆棉花的證明」。
還有一份疑似亞馬遜發給中國出口商的文件,內容指出,由於中國有 85% 的棉花都來自新疆,有客人要求中國商家必須提供這類證明,否則來自中國的棉製品很可能被美國海關扣下,直到商家能證明棉花並非來自新疆才能放行。
還有一張截圖顯示,一名疑似中國商家的業者無奈表示,他們根本無法提供這種保證出口產品不含新疆棉花的證明,最後的結果就是其所有棉製品「一律下架」了。還有另一位中國賣家稱,他們販售的50款枕頭產品剛被下架,直言產品非純棉只是含棉,而收到的郵件僅提到其產品不符合美國法律,但並未具體提到是什麼法律。
相關消息在中國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甚至「#亞馬遜#」還因此登上微博熱搜。雖然相關消息尚未獲得亞馬遜官方證實,但中國網友仍氣得大罵「抵制亞馬遜」、「禁止美國棉花輸入」、「美國想挑起中國的內部矛盾」、「中國人真的應該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匹夫有責」、「關停中國亞馬遜」、「以後不在亞馬遜買東西了,直接美資全都撤離中國吧」。
事實上,美國早在今年1月就以「強迫勞動」為由,宣布所有新疆的棉花、番茄都禁止進口,包括在第3國加工或製造的原纖維、服裝、紡織品,以及番茄罐頭、調味料、種子等製品。

......

◇《外企禁用新疆棉,中国能抵制多久? @ 马来西亚中国报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8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熟悉产业的专家说,欧美国家禁新疆棉会对中国纺织业造成极大冲击,当前由中国官方发起的抵制声浪预计难以持久。
中国社群平台上,一篇写于1月17日的文章《制裁棉花的背后:全球供应链上那些隐藏的秘密》点出西方禁用新疆棉花的严重性。随着中共组织“共青团中央”3月24日突然在微博上严词批评欧美服装品牌 H&M 并引发抵制潮,这篇原本没太多人关注的文章也被热传。
这篇文章作者笔名“安梁”,是熟悉中国工厂生产、劳工权益方面的非政府组织专家。他说,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重要的优势产业,如果欧美日等国家都不用新疆棉、不下订单给中国的工厂,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出现供过于求,政府也将不再补贴,从棉花种植开始就会大幅萎缩,造成关厂失业。
《人民日报》26日刊文指出“新疆棉花:中国自己还不够用”,指新疆棉占中国产量的 87%、占国内消费的 67% ,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每年还需进口200万吨左右的棉花,言下之意是不怕国外制裁。
安梁认为这个说法是一种混淆。他说:“关键是你(中国厂商)无法证明出口或提供给外商的布料没有用新疆棉”。由于中国工厂生产与采购作业不够透明等因素,要提出布料不含新疆棉的证明很困难。
他举例,总部设在香港的大型棉纺织企业溢达集团现在就为此问题很头痛。这家跨国公司在包含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销售客户则包括美、欧、中、日。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制造和批发零售两个领域有121万家法人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多达1563.6万人,2018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人民币12.7兆元,是仅次于电子资讯产业的第二大产业部门。如果把个体工商户和棉农算入,纺织服装业直接雇员估计为2500万人。
3月22日,美国联合欧盟、加拿大和英国就新疆问题进一步制裁中国的官员和公司;24日,中国对欧美品牌的抵制潮开始。中港台艺人纷纷为了新疆棉议题站队表态,中国外交部摆出强硬姿态,称这些在中国赚钱的外企不该“吃饭砸碗”。但现实情况可能无法让中国强硬太久。
安梁说,当前中国网友对西方服饰品牌的抵制潮过几天可能会降温,官方或许有意藉此让外企回头给自己国家的政府施压,但棉花出口的问题最终要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较透明的展示,确认新疆没有强迫劳动问题才能解决,“但是谁去展示、谁去证明,现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安梁警告,如果不认真化解“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而带来的产业风险”,随着国际订单的流失,中国约1/2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和1/4的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可能在未来2到3年内面临没有订单的困境。
而且由于纺织服装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替代性很强,欧美日订单一旦离开中国,可能就很难再回来了。


★新疆问题延烧到体育界


◇《新疆“种族灭绝”指称——海外反北京冬奥游说的焦点 @ BBC/英国广播公司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1月28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中国媒体报道说,周一(1月25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话讨论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及反对将体育赛事政治化等问题。
与此同时,海外批评者正在以中国在新疆推行“种族灭绝”为由呼吁抵制北京冬奥会。
特朗普政府的国务卿蓬佩奥在去职前夕指责中国对新疆维吾尔和其他少数民族犯下“种族灭绝”罪行,他说,“中国一党国家试图系统地摧毁维吾尔人”。美国媒体报道称,这是自2016年来美国国务院首次使用“种族灭绝”指称,当时(2016年)美国国务卿对所谓的“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暴行使用了这个词。

......

周三(1月27日)是联合国为缅怀纳粹大屠杀遇难者设立的国际纪念日。此前一天,英国著名保守派评论员梅兰妮·菲利普斯(Melanie Phillips)在《泰晤士报》撰文呼吁英国的犹太社团领袖利用这个纪念日关注中国打压新疆维吾尔人的问题,并呼吁国际抵制北京冬奥会。
菲利普斯把新疆的所谓种族灭绝同犹太人在纳粹德国期间遭受的大规模暴行相联系。她说,当初纳粹试图把犹太人从地球表面抹去,现在中国人镇压新疆维吾尔人也犯下了反人类罪。
菲利普斯还说,在过去三年来,中国已经用教育营囚禁了大约100万维吾尔人、哈萨克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这些人在里面经历了洗脑和用刑折磨,被迫放弃他们的宗教信仰,被迫歌颂共产党。
菲利普斯说,同“流氓国家”正常交往等于帮助这些政权继续存在,对其受害者形成道义上的打击。
周三(1月27日)美国 CNN 的报道也说,明年2月包括美国在内的90个国家在一个进行“种族灭绝”的国家的首都参加冬奥会,无疑会在人权问题上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报道还引述人权观察组织中国部研究员王松莲的话说,“现在同中国政府的主要联系,只要向他们提供合法性,都受到很大压力。”

英美媒体报道涉及抵制北京冬季奥运会时,都提到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联合其他国家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当时65个国家参加了对苏联举办奥运会的抵制。
在莫斯科奥运会遭遇美国发起的抵制后,1984年美国的洛杉矶奥运会也受到苏联和盟友等18个国家的抵制。
现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均有政界人士发声,质疑派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计划。《泰晤士报》文章呼吁,要像抵制莫斯科奥运一样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
CNN 报道则说,去年12名美国国会参议员提交了一个要求国际奥委会取消中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资格,重新申请奥运举办权的两党决议案。

......

◇《2022北京冬奥会,人权组织集体呼吁抵制中国主办冬季奥运会 @ BBC/英国广播公司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2月5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超过180个组织向各国政府发出呼吁,因为有报道指中国对少数民族的人权侵害,要求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
......
由西藏人、维吾尔人、香港居民等等人士组成的倡议团体发布了一封联署公开信,呼吁抵制北京冬奥会,以确保它“不会被利用来为中国政府惊人的人权侵害和镇压异见行为壮胆”。
人权组织指,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自治区,中国政府已经逐渐削弱维吾尔人的宗教和其他自由,最终形成一个集大规模监控、关押、意识教化甚至强制绝育于一体的镇压体系。
中国一直否认在新疆存在人权侵害,坚称相关的营地不是拘留营,而是“职业教育和训练中心”。
“历史正不幸地重复82年前在1936年纳粹奥运会发生过的事,”自由西藏学生运动组织的多吉才旦说。该组织是参与联署的团体之一。“由柏林主办奥运会帮助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取得合法性,并壮大了纳粹政权。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必须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并采取立场捍卫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价值。”
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的茱莫泰(Zumretay Arkin)表示:“我们遭受的苦难完全被国际奥委会漠视了。现在应该由各国政府来采取行动,通过抵制一场种族灭绝奥运会来显示一些体面的人道。”

......

◇《2022年北京冬奥改变举办地点呼声逐渐升温 @ 路透社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2月16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周二表示,国际奥委会(IOC)与加拿大奥林匹克委员会(COC)正密切关注中国人权问题;目前距离北京冬季奥运只剩不到一年,但变更举办地点的呼声持续升温。
“关于奥运会,我们持续大声疾呼支持全球各地人权,就人权问题提出呼吁,一如我个人之前直接对中国与许多其他国家领导者提出的说法,”特鲁多在每日新闻简报会中对记者表示。
“我们知道 IOC、COC、加拿大残奥会(Canadian Paralympic Committee)与其他单位正在密切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当然也会继续密切注意。”
在特鲁多就愈发微妙的立场做出字斟句酌的回应之际,保守党领袖 Erin O'Toole 与绿党领导人 Annamie Paul 的态度则是更为直接。
O'Toole 周二在记者会中说,鉴于中国侵犯人权,并称新疆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所的境况是种族灭绝,中国并不适合主办这场世界体坛盛事。
Paul 则呼吁加拿大政府支持2022年冬季奥运会移地举行,并呼吁加国挺身而出成为替代的举办地点。

......


★又见“大外宣”


◇《中国突然发力,加大宣传新疆“美好生活” @ RFI/法广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4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据自由亚洲今天报道说,正当国际社会谴责中国侵犯新疆维吾尔人权,并作出相应的制裁之际,社交平台油管频道(YouTube),最近突然增多了来自新疆少数民族描绘本民族生活的视频。在视频中,有维吾尔族也有哈萨克族,他们讲述当地的美满生活,听来令人向往。
对此,总部在德国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发言人迪里夏提本周三(24日)告诉该台,该组织注意到有人利用油管频道散布虚假信息,以配合北京政府应对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际压力,利用官方垄断的媒体资源散布虚假的信息,同时利用外交途径配合官方虚假信息,企图歪曲当地维吾尔人所遭受的中国系统性迫害的事实。”

......

据自由亚洲报道引述热依斯汗说,如果新疆真如视频中人所描绘的那般美好,少数民族可安居乐业,中国政府为何禁止外国独立机构去新疆展开调查,为何不准海外媒体记者到新疆独立采访?“在国外的这些集中营受害者,经历者、集中营教师,他们说出来的是真实情况。中国这些官员无法否认事实,所以他们想方设法去掩盖。”

◇《中国大外宣进占 YouTube,声称新疆生活好 @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5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中国因新疆人权问题连遭美国、欧盟等西方阵营制裁,YouTube 突然冒出多个疑似中国“大外宣”的帐号,上传新疆少数民族自称“生活美好、行动自由”的影片,引起海外人权团体强烈质疑。
人权团体质疑,新疆的网路管制远比中国其他地方严格得多,这些普通少数民族人士“是怎么把影片上传的”?

......

根据报导,旅居哈萨克的新疆哈萨克族商人迪娜透露,在她的家乡新疆伊犁,当地学生毕业后被要求到村委会,录下歌颂新疆生活美好的影片。但把影片上传到境外网站的是“国家干部”,而不是这些上镜头的毕业生,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影片被上传到网路上。
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发言人迪里夏提(Dilxat Raxit)对此表示,世维会已经注意到有人利用 YouTube 频道散布虚假讯息,以配合北京因应国际社会压力,企图歪曲当地维吾尔人遭到中国系统性迫害的现实。

......

◇《中国采用苏联克格勃惯用的假新闻手法 @ RFI/法广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9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

法国军校战略研究所2020年4月的一份报告显示:自新冠疫情开始,中国采用了俄罗斯惯用的假新闻手法。围绕新冠病毒起源的宣传方式与苏联1985年围绕艾滋病起源说的宣传手法惊人相似。战略研究所这份报告的作者指出,新冠疫情之前,中国的信息战战略与俄罗斯不同,目的是重塑中国在世界的形象,主要面向海外华人,也不一定开展秘密行动。而莫斯科的做法则是全方位行动,削弱其对手。
但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北京当局改变了方式,传播大量不实内容,比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推特上转发视频,显示罗马尼亚人如何感谢中国的援助,但相关视频后被证实是拼凑制作。中方也会在西方社交媒体开设假账户。根据美国媒体 ProPublica 的统计,有上万推特账号参与了一次协调行动。有些方法2019年就已经在香港使用,新冠疫情开始后,这种努力又增添了苏联时代为诋毁美国而使用的假新闻手段,指控美国应对这次新冠疫情负责。战略研究所这份报告认为,这种手法,与苏联克格勃在80年代使用的手法相近。莫斯科当局当时曾利用相关部门传播一项虚假的研究,试图让人们相信,艾滋病病毒来自美国军队的实验室。报告梳理线索指出,在去年2月21日至3月23日间,中国政府发言人和驻外使馆,以及官方媒体,接力引述和传播中国科学家关于病毒源于国外的发言。同时,中国外交部引述一个被认为阴谋论团体十分活跃的加拿大网站,支持关于病毒由美国人制造的说法。但相关文章作者的背景神秘。有可能是与某个党国体制相关的假名。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刚刚就网络时代大国争雄的信息战战略发表一项研究报告。两名作者接受《解放报》采访时指出,中国的影响力战略最早是在本国施展,包括香港和台湾。最初的逻辑是防卫,因为中国视因特网为传播来自西方颠覆性思想的工具。这种战略此后转向国外,既利用官方媒体,也利用水军和言辞激烈、看似独立的网络活跃评论人,组成五毛大军。也会与军队或情报部门合作,利用微博或微信,举行威吓,尤其是针对台湾。中国军队也自2015年起,在海、陆、空和导弹四大军种之外,开设第五军种(战略支援部队),集合太空与网络这两个中国军事科技的支柱。和美国国家安全局或俄罗斯情报总局一样,该军种技术能力非常强。

......


★脱钩 & 新冷战


  关于“中美脱钩”的话题,俺在去年已经发过好几篇博文了。看如今这个架势,不光美国与天朝会逐步脱钩,欧洲也有类似的倾向。
  由于天朝具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脱钩不会很快完成(不可能短期内完成)。但这个趋势已经显现。
  所有这一切,都要感谢天朝的【总加速师】——习呆呆同志!

◇《欧中相互制裁,欧议员警告投资协议堪忧 @ 德国之声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3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在欧盟自1989年以来首次因中国侵犯人权而对中国实施制裁后,北京也发动制裁反击,欧盟政治人物对此表示谴责,双方的投资协议因此命运未卜。
针对北京22日制裁欧盟议员和议会人权小组委员会,多位欧盟官员表示「不可接受」。

......

对于北京的回应,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Josep Borrell)说:「中国非但没有改变政策,解决我们的合理关切,反而再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措施令人遗憾且不可接受。」
欧洲议会主席萨索利 (David Sassoli)也同声谴责,并说北京此举「会有后果」。
荷兰首相吕特 (Mark Rutte)呼应欧盟官员的说法,并表示荷兰外长已经召见了中国大使。同样因此召见中国大使的还有法国。
比利时副首相威尔梅斯 (Sophie Wilmes)表示,布鲁塞尔「将与欧盟国家一起跟进此事」,并对中国作出回应。
北京所制裁的德国籍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Reinhard Bütikofer)将中国的回应形容为「荒谬」,并说:「中国政府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自己的国家压制言论自由,现在还想将其外部化。我认为他们低估了民主国家的应对能力。
他对德国之声表示,一党专政的中国的领导层通过此次制裁措施“重重地关上了一扇门”,“他们不会真的相信这就能吓倒我们吧?”
他强调,欧洲议会将会回击,“没有我们欧洲议会的批准,欧中之间就不会签署什么协议。
彼蒂科菲尔此处明显指向12月底欧中双方宣布“完成谈判”的欧中投资协议,该协议尚未正式签署。按照原先计划,该协议力争在2022年法国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予以签署并交欧洲议会批准通过。
......

◇《制裁纠纷威胁<中欧投资协定>前途 @ FT/英国金融时报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4日;此文内容与前一篇类似,俺就不摘录啦)


◇《他们反的不是 H&M,而是自己 @ 德国之声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5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

随着新疆人权问题的升级,新冷战终于出现了两个战场。...... 一方面,中国政府轻率地对欧洲议会和欧盟机构发起报复性制裁,形同左手捅了一个马蜂窝、右手摸了老虎屁股,将过去四年与美中保持等距关系的欧洲迅速驱赶回冷战的紧密关系。布林肯昨天在布鲁塞尔的告别演说提醒欧洲人民,在目睹了这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挑衅之后,有必要回到艾森豪威尔总统时代的价值观,那就是公平、公正和自由。在绥靖立场上犹豫许久的欧洲政客们,在较美国更重视价值观外交的欧洲精英面前,他们开始转向了。
而另一方面,不由得这些同样看重全球化经济利益的政客们所唏嘘,那就是围绕着新疆人权问题,企业界和国际公民社会正在动员起来,他们不满足于欧盟理事会对新疆公安官员举重若轻的象征性制裁,而是加入了抵制新疆棉花和2022北京冬奥会的运动。而且,这一运动虽然早已开始,其进展之快却出乎意料,几近于形成了一个未来全球化产品的人权标准,俨如 ISO 质量体系和社会责任标准一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经理们所接受。如果再考虑到美欧对互联网隐私和安全的关注、对涉华技术安全的关注。那么,一个围绕人权和安全的价值标准正在形成,也在重新塑造着全球化的供应链。
然而,中国公众似乎并没有太在意维族人民的命运,反倒跟抵制新疆棉花的跨国企业 H&M 和耐克、阿迪达斯等等消费品较上了劲。这不仅是在跟“衰落的西方”较劲,而且是跟全球化在较劲,跟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们热爱的麦当劳化的全球化的生活方式在较劲。中国在反对中国!
这就是过去两周我们看到的一个历史时刻:中国在反对中国。曾几何时,王教授到访美国之后写了一本书,叫《美国反对美国》,虽然并未抱着昔日斯大林主义的布尔什维克们所坚信的资本主义必定趋向总体危机而灭亡,但也笃定美国的民主必然导致内部的分裂和冲突从而无可避免的走向罗马帝国式的衰落。这是中国领袖在新冠疫情之后作出“东升西降”伟大判断的依据,也是中国的义和拳或者塔利班外交官们不惜向欧洲价值观宣战的初心,丝毫不顾七年来艰辛谈判取得的中欧投资保护协定,一个几乎就要成功的新慕尼黑协议,可能也是中国的拳民们被狗哨唤醒、重演“915”反日、“萨德”反韩的狂热所在。
接下来的,或许就是历史的重演,无论是满清向世界的宣战,还是新冷战的升级,抑或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毕竟,在一个非理性的国度里,历史理性是唯一的可能。

◇《彭达兹:中国让欧美间达成共识的议题越来越多 @ RFI/法广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4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的彭达兹先生(Antoine Bondaz)是亚太问题专家,从3月19号开始,因为他对中国驻法大使馆对法参议员拟出访台湾的批评发推特评论而遭到中国驻法大使馆的连番人身攻击侮辱,这个事件在法国学界和政界引发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反弹。法国外交部召见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进行了抗议。法国媒体将卢沙野形容为让“中法关系脱离轨道的外交官”。本周,因为新疆等人权议题,中欧进行互相制裁,双边关系急转直下。在中国的制裁名单中,包括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欧洲议会议员,引发对《中欧双边投资协议》能否过关的质疑。与此同时,欧洲与美国高层互动频繁,除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北约及布鲁塞尔之行外,拜登也将在欧盟首脑峰会上与各国领导人就重要议题进行互动,双方均强调“重振美国与欧盟的双边关系”。

......

法广:
在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去年年底签署的中欧双边投资框架协议极具象征和重要性,众所周知,该协议需要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讨论通过批准,但中国方面现在对多名欧洲议员因他们对中国人权问题关注的立场进行了制裁,这种做法会让这个协议的签署遇到巨大障碍吗?

彭达兹:
很清楚,中国政府在法国对议员的行动进行批评,现在又对(欧洲)议员们进行制裁,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民主体制被制裁了,而不仅仅是针对一些政治观点和立场的制裁。在这种背景下,很难想象中欧双边投资协议在欧洲议会能得到通过。这几天,不仅多个欧洲议员,而且欧盟委员会也都放风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该协议被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小。
当然,目前就此协议下一个结论还为时过早,欧洲内部也尚未就此进行讨论,遵守民主程序非常重要,几个月后就知道该协议是否最终能在欧洲议会通过。但很清楚的是,目前中国的形象不断恶化,中国实施的制裁的确对双边关系造成损害,这些都让该协议的最终签署变得更加困难。

......

◇《中国让西方团结一心共同抵抗 @ 德国之声


(编程随想注:此文发布于2021年3月26日;以下是此文的摘录,引文中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中国让西方团结一心共同抵抗》(China eint den Westen im Widerstand)。
评论开篇写道:“胆小的人为了避免难堪喜欢把自己掩藏起来,自信的人勇往直前,充分展现自我。在2020年新冠之年,中国终于完成了向自信的世界大国的转变。通过在国内的重拳出击及时迅速地控制住疫情,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也让它越来越公开地、无所顾忌地追求自己的权力利益。但是骄傲地展示自己的自信也会带来不利的一面。那些在世界舞台上声势浩大出场的人越来越多地露出了其真面目。这种做法让邻国和西方观察家们很是反感。”
评论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只重视同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西方人)“不愿谈论(中国)缺乏民主自由、侵犯人权或故意违反国际协定的问题”。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评论写道,“中国官方在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事件中的掩盖手段、新疆出现的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对香港民主反对派的残酷扼杀、对周边国家采取的无情的利益政策,都在公众的印象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去年欧洲主要国家公民中,对中国持负面印象的比例飙升至近四分之三。
本周一(3月22日), 欧盟外长会议通过对4名中国官员以及一家机构进行制裁的决议,其范围包括禁止入境以及冻结他们的国外资产。这是1989年“六四学运”之后,欧盟首次就人权侵害问题向中国祭出制裁措施。同一天, 中国外交部宣布对欧洲10名个人和4个实体制裁。
《新苏黎世报》发表的评论写道:“北京已经跨越了一条不容忽视的界限。中共正在限制欧洲的基本公民权利,如言论自由和科研自由。他们正在干预民主体制和民选议员的行动自由。这是不可接受的!这就迫使每一个相信自由主义价值体系的欧洲人声援欧盟抵制中国。”
评论最后写道:“北京的统治者们正在逼迫欧洲表态。它让欧洲难以维持在经济算计下精心维护的将经济与政治、道德领域完全分离的对华关系假设。它正在将欧洲推向美国盟友的怀抱,美国盟友正以特朗普发起并由拜登继续执行的强硬路线,带头对抗挑战者中国。拜登在周四(3月25日)召开的欧盟线上峰会上亮相,庆祝跨大西洋联盟的实力,这是美国外交和安全政策的胜利。”

......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从量变到质变——中美关系40年
澄清“中美对抗”常见的一些【误解】
聊聊“核战略的博弈模型”与“中美新冷战”
博弈论入门教程——从基本概念到具体案例
每周转载:半导体行业现状——华为全面断供、中芯前景堪忧、弘芯轰然倒塌(网文14篇)
每周转载:约瑟夫·奈谈“美国对华战略”(中英文对照及俺的点评)
每周转载:“中美对抗”进入【科技脱钩】阶段(网文7篇)
每周转载:中美贸易战升级,双方关税加码(外媒报道和网友评论)
每周转载:关于美国封杀华为(网文8篇)
每周转载:盘点一下贸易战爆发后的【中美对抗】(2018年4季度)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翻墙工具

使用 BT sync 自动同步各种翻墙工具(BT sync 免翻墙可用), 同步密钥是 BTLZ4A4UD3PEWKPLLWEOKH3W7OQJKFPLG 如有其它问题,用program.think@gmail.com联系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