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95万元买欧洲科学院院士?

中国北京大学教授、知名学者饶毅星期二(10月14日)爆料称,自己收到关于“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申报”的推广信息,对方“明码报价”费用不超过95万元(人民币,下同,17万新元)。
95万元就能搞定一个欧洲科学院院士?“洋院士”“野鸡院士”随后在中国互联网上再掀讨论。
饶毅在个人公众号发表文章说,一名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发送电邮称,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申报工作已在10月开始。
中国北京大学教授、知名学者饶毅星期二(10月14日)爆料称,自己收到关于“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申报”的推广信息,对方“明码报价”费用不超过95万元(人民币,下同,17万新元)。
95万元就能搞定一个欧洲科学院院士?“洋院士”“野鸡院士”随后在中国互联网上再掀讨论。
饶毅在个人公众号发表文章说,一名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发送电邮称,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申报工作已在10月开始。
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完成抖音直播带货首秀,也走访泡泡玛特的Labubu上海展览。
综合观察者网和澎湃新闻报道,库克星期一(10月13日)晚在Apple Store旗舰店抖音直播间,与员工一起完成了他面向中国消费者的首场直播带货。随后,“库克来抖音直播了” 迅速登上热搜榜。
库克在直播中宣布:“iPhone Air将于下周在中国正式发售,本星期五(17日)开始接受预订。”他当天也在个人微博发文,公布相同信息。
在那之前,库克已走访泡泡玛特的Labubu上海展览。这是他抵达上海后的首个行程。他在上海THE MONSTERS十周年巡展上,与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Labubu艺术家龙家升进行互动,并一起参观了Labubu系列原创手稿和丰富多元的产品。
库克当天在微博写道,“很高兴回到上海!特别开心见到才华横溢的龙家升——他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为无数人带来了快乐。很欣喜看到他如何用 iPad Pro设计了这些精灵天团,Labubu还用上了她的全新的星宇橙色 iPhone 17 Pro!”
根据苹果中国官网消息,苹果星期二(14日)宣布向清华大学启动一项新的捐赠计划,进一步深化公司对推动中国环境教育发展与培养下一代气候行动领袖的长期承诺。
据介绍,这项捐赠将用于设立一项覆盖清华全校的项目,帮助学生们掌握推动可持续创新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便于在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
库克说:“我们很荣幸能在与清华大学长达10年的合作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学术能力培养与实践经验赋能,助力学子们推动环境事业的发展。新一代年轻人将如何运用创新与协作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打开微博看到新闻,决定改变计划直奔大学城南地铁站的时候,是今天二十九号早晨。
毫无疑问的悲剧,各种声音齐声,昨天充斥疑问。
其实已经看过了一波。但是官方的通报和坊间口口相传的消息出入甚远,据不少网友所说有春秋笔法之嫌。
其实前几天就得知了相关消息,事故发生的时候,我正住在家里看球赛;今天早晨,我还在体验新开通的地铁线,感慨广州市发展之迅速,地铁之便捷。
我坐地铁到大学城,步行至华工的一个小门附近,没有什么守卫,我径直进入。
广州的夏天还没有结束,几阵台风边境,吹的校园内的树茂盛到满是落叶。时间来到中午,阳光将密密麻麻的叶影投射在柏油马路上,小路的右侧,几组学生正上着自习课。走到主干道,呈星月分布的学生在路上,各有轨迹。
本应是上午放假前最后一堂课吧,路上看不到几个人,车辆也少,一片宁静。
我问一个女生事故发生的地方,她非常清晰地给我指了方向。我骑着单车经过天桥,在下坡之后二处左拐,果然看到了网友们描述的事故现场。
此刻可以看见有身穿便服的人员在巡逻,一些小房间外的柏油马路上,站了将近十个人,警备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我把车停在路边,在马路牙子上坐下。
此时,我可以好好地看清楚事故现场的原貌:在树下,一排黑色塑料制成的垃圾桶,中间有一个并非合成,底部缺口的两旁有两棵树。与道路上其他树不同的是,这两棵树的下半部分大约一米的高度内,用绿色的人造草皮包裹了起来。
⸻
与我相距五米左右的马路牙子上坐着两位保安,他们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不想去搭话,可是没等我过过神,他们就站了起来,两位原地走了,我想我的张望一定有我的恐惧,或是畏惧远处的安保人员的目光。
这里是一处宁静的所在,小路回绕着垃圾形状弯曲的U型,马路两边有着草坪,树木和灌木。不时有学生骑车或步行经过,有的拿着外卖袋子,有的一边打电话一边走,还有的和我一样,分散在垃圾桶的四周,远远地注视着里面。
这是一个安静的所在,除了安保的存在,场面并没有喧嚣。
⸻
我看见两个学生走到现场,一个应该是留学生的男孩拿出手机,马上有一个安保人员上前来对其说“这里不准拍照”。
学生解释自己是对面的手机维修店,这个店后还没开门,应该是来修手机的,最后在安保的提醒下,男孩把手机收起。
我想,这次也确实想和现场的人聊一聊。
我以为我交代自己没有拍照录音,也没有想做任何事情,对方会放下戒心,结果对面依旧非常严肃地开始问我:
• “哪个学院的?”
• “不是我们学校的?”
• “你是哪个学院的?”
• “你来这里干什么?”
• “你认识她吗?”
• “是你们班的吗?”
……
我说我是校外的,把我来此的情况全部大概跟他说。
从一旁走来一个蓝衣大叔:“你不是我们学校的,那你现在应该出去。”
我说可以,但是我想看看相关规定。于是他们开始反复强调“老师们”的立场,开始对我言辞心硬的教育,让我不要惹事,不要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
这时来了两个黑衣人,由于此前我已经在现场逗留了一个小时,所有的巡逻人员我都面熟了,所以这两个全面让我感到一阵新鲜。
其中一个要我出示证件,我要求对方也出证件。我也如实交代了自己今天所做的事情以及所有动机。
“是有人叫你来的吗?”
“我一个人来的。”
“翻墙肯定也搞的吧。”
“嗯。”
“事情还在调查,我们都希望能够平稳过渡……”
我确认了我的手机没有录音拍照之后,他们放松了许多。
⸻
有趣的是,我遇到一个骑自行车而来的男生,相互寒暄之后,他就坐在我的身边要和我一起。他的气质很好,不是喷笑的冲动和热血,相反更像是一个可爱的人,但是他相比较我来说要把事情闹大的。
10分钟后,所谓的巡逻安保过来了。所有的安保人员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我把自己的身份交代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他们还是要我说我是哪个学院的。
此刻来了一个蓝衣大叔,还不停地给我做思想工作,大抵就是让我不要写文章、拍照片、参与网络舆论。我最生气的就是今天见到的所有人都以“小事”来掩饰性事件。
一路上,他还不停地念叨,不要因为小事妨碍学校秩序。
⸻
临近校门的时候,我接受到蓝衣大叔放下的一些叮咛。他跟我解释,每一个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观点不一样。如果能够跨步进入公检法,也许你能够改变。
可是,我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小了。
今天女儿去大学报道,要开始人生的新阶段啦!可惜,是我替她高兴,她自己却有点……不管我多么详细描写,恐怕说不尽她此时的复杂心情吧,但是我猜妳们大概是能体会的: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人庇护,独自求学生活,诸如此类的举足无措、孤单寂寞。所以就不多说了。
因为学校就在省内不远的城市,一大早,唤醒朦胧睡眼,驱车前往。路上车辆稀疏,直到学校门口 500 米,堵得水泄不通。原来是别人都起得比我们早。特地听她指挥,我们只做随从,去迎新生的摊位领各种用品,然后回宿舍。很标准的上床下桌四人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阳台,我站在阳台上环顾四周,心想,这就是上大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吧:学会与人相处。这小小的阳台,该放什么物品,如何有序地安排每个人晾衣服的时间……哈,不忍心想下去,因为这令我感觉充满未知和希望的人生新旅程的起点,在此刻的女儿脸上只留下痛苦的表情。
三位新舍友真的各有特色,隔空对望的那张床,住的是个虎虎生威的小姑娘,一来到就跑去充了电卡,方便大家打扫卫生时能有空调吹。隔壁床是来自遥远边陲省份的同学,小小个子,健康的肤色,说话口音很可爱但这么远的路程却是一个人来,虽然我主张孩子们就该早早独立,但此时还是感觉佩服。剩下那位就更了不得,见我安慰情绪几乎要失控的女儿,她搭话说自己刚刚也很不知所措,过两天大家熟悉了,有了朋友就好了。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成长中是有这样一道分水岭,迈过它,妳才能跳出自己所处的情境来俯视全局,用这种新的视角来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叫上太太早早离开,当然一方面为了天黑前开车更安全,另一方面,时间留给孩子们,希望女儿擦干眼泪,结交不同的新朋友,拥抱大学生活吧。
fin.
昨天整理硬盘时,在众多历史文档中翻到了这部纪录片。因为年代比较久远,可能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和学生都还没有看过,所以上传上来分享给大家。这部影片上映时,我正好从学校里毕业走向工作,其中的不少案例、观点都对我有不少长久的影响。
现在是 2023 年 11 月,距离这部影片上映已经过去了 14 年零 8 个月。其中一定不乏一些略显过时的东西,也存在一些只存在于大公司而不适用于多数公司的内容,但我一向认为,设计师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从不同的领域和人物身上获取对世界的洞察。因此,对这部影片,我们可以有所取舍地看,结合眼下 AI 的形势,一并观察和思考。这才是观看这类年代久远的纪录片,比较好的方式。
祝你有所收获!
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
参演人员:Jonathan Ive(苹果前设计总监)、Dieter Rams(设计十诫)、深泽直人(无印良品)、纽约现代艺术馆馆长 Paola Antonelli,慕尼黑 BMW 首席设计师 Chris Bangle,巴黎兄弟设计组合 Ronan & Erwan Bouroullec,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 Walker 艺术中心平面设计师 Andrew Blauvelt 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
《 Objectified 》是一部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长篇独立纪录片。影片详尽地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导演 Gary Hustwit 用洞察深切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心。
又名: 设计面面观 / 造物 / 工业设计纪录片造物 / 客观化
上映日期: 2009-03-14
同时,也顺手重制了八年前给深大录的公开课的视频封面,从原来拿视频截图当封面,替换成了新版本。虽然也就是简单排了下版面,但起码,看上去像个网课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