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6 October 2025Main stream

个人记忆库|希望诺贝尔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官媒指明方向

16 October 2025 at 19:14

file

现在的舌头酸成这样,

难道真是领导的意思?

image

今年又有两名日本人得了诺奖,提前一半时间完成了30个诺奖的目标,我觉得还是值得我们这个最热爱学习的群体学习《被取笑的日本人,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结果就捅了公牛窝,被詈骂不止。

今天看到这几十年来棍法最好的京城一家日报宏论《拿没拿洋奖,都不是定义中国发展水平的指标》,忍不住又想说几句。

这个报纸的棍法,向来有乃祖之风。先朝你脸上啐一口,然后问大家一个人朝自己脸上吐还不洗脸对不对?

当然不对,于是他不是左拐就是右拐。

同理,谁拿诺奖定义中国的发展水平了?

我没看到。

当然,对着空气战斗他们最有经验,抛开事实不谈也是基本棍法,关键是站位。

文章毫不避讳这个意图:

  • 有些人由此认为,中国的科研体制就是不行。
  • 「诺奖焦虑」会在无形中催生妄自菲薄的社会心态。

他又一眼看穿了不可告人的人心、意图……

但奇怪的是,同样是这张嘴,屠呦呦获奖时却是另一个腔调:

image

那究竟好是不好呢?

看起来只要不是中国人获奖,诺贝尔奖就是错的。

CDT 档案卡
标题:希望诺贝尔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官媒指明方向
作者:个人记忆库
发表日期:2025.10.16
来源:微信公众号“个人记忆库”
主题归类:诺贝尔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但也不尽然。比如有两个中国人获了诺奖其他类别,就导致诺奖官网常年报错了。

总结一下,应该是中国官方推荐的人获奖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利用诺奖反华,是一大发明。

当然也有意外之喜,比如屠呦呦,连中国的院士都不是,结果还获奖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院士水平远高于诺奖。

以此观之,中国人获不获诺奖,确实没有任何意义;日本人获了奖,只需要放出胡锡进就能解决:都发钱等于不发钱,多拿奖等于没拿奖。

而且,这也能证明,中国的科研体制,不但优于西方,也优于东方的日本。

为此,我们的媒体,现在已经很担心日本科研的未来了。

早在10年前的2015年,参考报就刊文称《日本诺奖惊人背后深藏危机》。担心日本人过于追求诺奖,反而丢了初心、忘了使命。

公公们操心君上的身体,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体现了对全人类命运的担当。

对于有人借机攻击中国的科技体制,我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一些别有用心者之所以热衷于用诺奖数量来「敲打」中国,只是为了通过这种简单对比,论证中国体制「不适合」创新,从而否定中国的发展道路,为「西方优越论」添加注脚。

完全认可,我国的体制,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和整体道路,不但优于西方,也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因此,要不要改革、怎么改、何时改,都要自己掌握节奏。

至于他们西方那一套做法,都是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

说到这里,我要严肃批评钱学森。

2005年,94岁的钱学森对温总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话题,我认为存在很大问题。

  • 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这个前提就错了,完全无视遥遥领先的发展成就。
  • 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这是攻击我国的教育体制。
  •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这是攻击我国的科技体制。
  • 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攻击我国的人才制度。

这么一看,「钱学森之问」几乎完全符合这家媒体包藏祸心的定性。

可能要过问一下钱老所在的组织,此人平时表现怎么样。

就叫熊太行也行|虽然无缘诺贝尔奖,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了呀

16 October 2025 at 17:56

file

我就喜欢这种大报的文章。

特别大气。

拿没拿洋奖,都不是定义中国发展水平的指标

这是一篇力量批判诺贝尔奖的檄文,把诺贝尔奖的各种短处,全都给讲了个底掉。

尤其是你看下面这一段:

image

什么意思?

虽然我们没有诺贝尔奖,但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了,别的地方我们很厉害。

这个话术,我们生活中一定要学。

CDT 档案卡
标题:虽然无缘诺贝尔奖,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了呀
作者:熊太行
发表日期:2025.10.16
来源:微信公众号“就叫熊太行也行”
主题归类:诺贝尔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比如你是一个学术青椒,大学说要让你非升即走,嫌你C刊发得少,你就可以拿起一张大报甩在他脸上:

“我这种工作方式,虽然与发C刊无缘,但毫无疑问,为学校食堂的伙食改善提供了长足动力啊!”

比如你是一个外卖员,把饭送错了,客户打电话批评你,你就可以拿起一张大报甩在他脸上:

“我这种工作方式,虽然没有让你吃上饭,但我在短期内送了更多单,为全国配送业的改进提供了长足动力了啊!”

比如你是一个高考考生,280分,家长暴怒,你就可以拿起一张大报甩在他脸上:

“我这种学习方式,虽然上不成985,但我集中力量办大事,去上大专可以早一年参加工作了啊!”

比如你是中国男足,小组赛垫底,球迷暴怒,你就拿起一张大报甩在他脸上:

“我们这种踢球方式,虽然看起来无缘大力神杯,但我们增加了亚洲球队的自信心了呀。”

你看,如果你有了这种“转进”的逻辑,你永远都不会输了。

诺贝尔奖奖的是什么?

1.基础科学的发现和突破,他奖的不是制造者,更不是模仿者。

2.对全人类有用的进步。

屠呦呦教授发现合成青蒿素,这东西能治疟疾,亚非拉的穷兄弟因此少死了很多人,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所以她能得诺贝尔奖。

合成牛胰岛素为什么不行?因为胰岛素不是你发现的,你只是合成了有体外活性的牛胰岛素而已。

造原子弹的人为什么不能得诺贝尔奖?因为制造一种在外国已经有了的东西,不是基础科学的突破。

诺贝尔奖是诺贝尔设立的,他遗嘱里说给谁就给谁,他自己造炸药,觉得罪孽深重,把钱都捐了,就希望这个奖是服务人类的奖,不想给造武器的人,后人遵循他的遗嘱,并没有错。

这就是为什么奥本海默没有拿奖,费米虽然有诺贝尔奖,但他是1938年获奖的,成果是量子力学方面的奖项,他拿奖也不是因为在奥本海默团队里工作拿的。

德国的海森堡得诺奖更早,也是量子力学方面的成就——没有人会因为研究那个大炸弹得诺贝尔奖。

想要颁奖给搞原子弹的功勋科学家,自己国家设立一个就可以了,不用去幻想国外的奖项,样人笑话。

image

image

image

《性爱狂想曲》里,北野武演一个发明了隐身人技术的科学家,想要得诺贝尔奖,但因为实验者格调低下,只想偷看女浴室,试验失败了。

但是,现在的自然科学界,诺奖就是金标准,国内各大学招人才,别管有没有,一定要给一个政策,诺奖得主来了,我们给出什么条件,大专、职业学院都会写上这一条。

诺奖的自然科学获奖者人数,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得奖者少,拼命赶上就可以了。

非要说“这东西没意思,不重要”,然后用一堆技术领域,甚至基建领域的成就去证明“我们其实也很厉害”。

这不还是“地大物博、勤劳勇敢、能歌善舞”那套嗑么,一无所长就说自己人好。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了。

诺贝尔奖重要不重要?

大报说不重要。

科学技术重要不重要?

数理化和外语,对你的孩子很重要。

抓紧了车,不要被甩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