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9 April 2025Main stream
Yesterday — 8 April 2025Main stream

[远程/外包] APP 全栈研发(flutter or react native + golang)

8 April 2025 at 18:17
xuanhan863:

[项目/工作介绍]

一款基于 GPT 类 LLMs 模型,轻对话型应用。 目前已有 ios/android 上架版本,技术架构( flutter + golang )

可基于现有版本迭代(因为只有第一个版本,功能集中且简化,技术包袱不大),也可重新规范架构开发(敏捷/快速迭代)。

邮箱: echo "bGl6aGU3QGdtYWlsLmNvbQo=" | base64 -d

为了高效沟通,远程候选 请增加帮助了解的上下文: 在职/离职、fulltime 工作时间、每日期望薪酬、个人 github 地址 或 已上架作品

外包信息:团队简介、作品列表、你们的优势阐述、及最近的一次项目的上架信息及参考报价。

[快手] [商业化算法] [急招] 各方向低中高级别均有 hc

By: luckysix
8 April 2025 at 14:12
luckysix:

带简历和目标岗位来,guzhizi123@163.com ,或者快手官方招聘网站上的其他岗位也可帮忙内推,广告技术相关职位可顺便帮打听。

P.S. 商业化算法这边整体上技术还是蛮前沿的,大概 11h 的节奏,早 10:30 晚 21:30 ,周五 18:00 可下班,不同团队可能有 diff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沈阳]招聘精通 vue3 生态前端工程师一名,非外包

By: realpg
6 April 2025 at 12:33
realpg: 我希望有意此岗位的 v2er, 仔细阅读以下的每一个字, 不要走马观花


纯本地公司,人少,双休,五险一金,足额社保公积金基数,12%公积金缴存比例,工作时间弹性育儿友好,合理范围随便请假不扣工资,老板不瞎指挥技术团队

以上标准应该可以吊打 98%本地私企了,反正我呆过的很多大国企都是 5%公积金...


要求 40 岁以下,计算机/软件工程科班优先, 年龄大一点不算劣势, 从一线城市跑回来养老的带娃的大佬优先, 当然得是对技术还有热情的, 别把年龄带来的更多的技能点都加到了摸鱼和糊弄领域, 拒绝老油子.

业务单一, 极其简单, 工作量低, 之前都是我这个架构+运维兼顾前端, 少部分外包.

目前办公地点北陵大街边, 路口就是地铁站, 哪怕你住棋盘山住沈北住全运路通勤都不会那么离谱的两次穿城

劣势: 公司附近停车非常操蛋,认花钱都不太行


-------------
工作内容:
与后端和运维配合 维护既有公司的几个功能简单到比 hello world 没复杂多少的页面 增加功能

另外目前有一个 uni-app 的超简单 app 开发任务 功能同公司业务 app 化

其中主要业务部分的前端既有代码清晰 页面少 可维护性强 没有一点屎山属性

但是系统的大后台管理, 采用了一个框架, 后台部分都是着急改 非常屎山 但是这里需要修改地方少 大部分是要新做加页面


------
技术栈:
目前精简到只剩下 vue3&uni-app 全 vue3 生态 全 typescript
基本目前的工作量下, 就是自己说了算去维护公司应用, 开发客户提出的,经过评估可行的新功能.
前端自己 1 人, 不要写出屎山.

额外要求:

1. 有一点全栈开发能力, 不会工作中要用你开发后端, 而是有这种能力, 能有后端思维, 配合起来更默契, 无所谓后端语言. 工作中不会给你派任何后端的活.

2. 有自己的独立 app/网站/webapp 之类的作品, 有长期维护的工具啊之类的兴趣爱好的小东西优先.

3. 目前业务对 UI 无要求, 所有都是直接用既有开源 UI 框架组件默认样式直接拿来用即可,中期远期也是这样,功能第一, 未配备 UI/UE/设计师, 所以要求你有一点基础的美感, 不要更多, 之前有个外包的大哥连按钮字号都不调动不动就是一个巨大的按钮这种是肯定不行的.

4. 精通基于 git 的版本控制的各种简单复杂操作 不要需要复杂一点的 git 操作都得问 AI 问 google

5. 目前主要业务全部都是微信生态, 要求熟悉微信生态开发, 熟悉微信相关规则.

-------------
薪资: 税前 7.5K~8K(给我的红线是企业月负担 11K 以下) 剩下面谈 业务涉及一些不方便公开说的细节 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更强的能力, 为公司业务降低相关成本,可以进一步提升,否则基本就是这个数.这个数字不是基于能力给的, 是基于业务复杂度低, 工作时长超短, 超宽松的工作给的, 且无重大利好可能上涨空间较小.
后续如果扩容人员如果有能力作为前端的 leader, 会提升薪资

以下是给我的用人成本负担表 对着这个来的


-------------
开发装备:
公司提供 PC 用于办公, 但目前团队内所有人都是自带笔记本未用公司配置 PC, 公司可按需报销各种需求的外接显示器(尺寸分辨率支架等均可), 键盘因为个人倾向性较大,各人自备不报销.

入职满一定时间稳定后, 可按一定周期公司报销归属个人的硬件装备.

-------------
期望入职时间: 越早越好, 不是业务紧迫, 只是场外因素. 本来是要外包一点小功能给朋友们, 这边结款太痛快. 给一个铁哥们时候, 他很忙, 于是推荐了他之前的一个小孩同事(2021 年毕业的), 说是刚辞职且关系好干活非常不错,就是学历差点. 我就跟投资人打了个招呼, 既然刚离职, 不行给个固定岗位吧. 结果都谈定了以后, 小孩哥嫌到手工资比之前公司少(沈阳公司普遍公积金不交或者给你 5%, 社保公积金基数都是最低,小孩哥上一个公司给他一个月交 105 的公积金,我们这边公积金一个月就 2K...)

所以我前端加人都提出来了, 还是找一个交差吧...毕竟待遇够意思了

------------
试用期两周,试用期工资不打折,走劳务全额发放工资, 次月入社保公积金.
如果 4 月 10 日以前谈定, 本月工资发全额.


更多细节需要面议一次.有些不方便拿出来说的业务细节必须谈定.


联系方式:

https://gist.github.com/realpg/b4391e38f23b02b798bbe5b24ece40d0

AWS證照準備經驗分享

21 December 2023 at 16:00

前陣子項目比較清閒,想說幫履歷加分並完成公司年度評鑑需要的IT證照,順利在1個多月從稍微有點雲端知識的小白通過AWS Certified Developer – Associate,簡單分享一下準備方法:

  1. 了解考試(1~2天):可以先去官網收尋考試指南,大致了解需要準備的內容,也可以發現一些免費的官方學習資源如:AWS Skill Builder。
  2. 制定讀書計畫及學習(1~2週):有參考網上的計畫了解哪些知識是重要的(考試比重高),重點學習這些章節,使用的教材有Udemy的Ultimate AWS Certified Developer Associate 2022、A Cloud Guru的AWS Certified Developer – Associate (DVA-C01)及Github的itsmostafa/certified-aws-developer-associate-notes,網上蠻多免費資源,建議挑1-2個看的下去的認真理解一遍內容即可,感覺上班後要靜下心來準備考試或是在書桌上唸書需要蠻大毅力的。
  3. 做題(2週):以結果導向來說,個人認為從題目學習是最有效率的,網上有許多免費及付費的模擬考供選擇,我使用的教材為免費的examtopics網站,因為每題底下的網友討論都可以讓我再次複習觀念,題目也會更新,基本上大約450題都跑過一遍(同事也有練習約200-300題左右通過的),也有紀錄易錯的題型供考前加強觀念。
  4. 總結及心得:考試剛開始時有點緊張想說題目會不會太難及時間不夠,實際上寫到最後發現基本考點都有讀過、作答也蠻順利的,考完試當下就有結果,但老實說通過考試後真的不代表實務上就會操作這些服務(只是聽到討論時比較容易理解不會說什麼都不懂),還是要實際工作中有使用及持續不斷的學習精進,希望此分享可以幫助正在準備IT證照的職場人。

被讨薪人群弄倒的亲子自行车

By: Steven
3 July 2023 at 22:47

昨天下午,朋友发了张照片给我。画面里是我常去的那个咖啡馆所在的大楼,外面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一群来讨薪、维权的苦命人。

晚上从舞蹈室回到家里,我想起这事,就跟咖啡店的老板聊了几句。整个店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他也很无奈。他在现场发了晚上的照片给我看,从画面里可以感受到,无论是他、咖啡师、人群都很无奈。

直到今天回公司,中午吃饭路过,我才意识到,原来被波及的不只是他们。这其中,也包括我。

我有每次停车都拍照记录的习惯

这是我周五停自行车的位置。我工作日都会把车停在他们店门口,周五停在这里之后,周末两天车都在这里静静待着,直到我周一晚上来骑它回宿舍。今天中午我找不到它了。

它没在周五照片里的这个位置。

我在附近来回走了三遍,非常疑惑:不可能有人偷这辆车吧?图啥啊?直到我想起昨天的事情,于是扩大了搜索范围。终于在不远处一堆电动车包围的地上,看到了我倒下的单车。

它身上被缠了一条警戒线,篮子里有两支空水瓶,半残的车铃也完全断了。

我突然想到昨晚 DY(店老板)给我的照片,心想没准能看到我的单车是如何参与了昨夜的事件。果然,作为一辆单车,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中,往往被作为隔离带使用:

我多少有一点点生气:何故迁怒于我的无辜小车?

但气不过三秒,又觉得很好笑:自行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的命运吧?不是被人骑,就是当作围栏,或者焚烧和打砸的对象。起码,这群苦命人没有把我的车高高举起,砸个稀巴烂。它只是掉了链子,躺在地上;和前一个周末一样,被人推倒了,躺在地上。区别是,上一次脚架变形了,这一次没有。

一夜之后,随着一场大雨,除了两张照片和我躺在地上的车,还有什么能证明这一切发生过吗?

咖啡师杠杠上午发来一张照片,是店外的装饰植物,一棵全身金属但被许多人挤变形、掉光了叶子的假植物。我说,幸好它是假的,真植物肯定早就断气了。

她说他们走了之后,玻璃上全是人的指纹。但这些曾经发生过的证据,早已被她和小蒙擦干净了。开门做生意要保持整洁,但指纹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经济。

这是一件「小事」,不被传播的事,但它不会被忘记。

一系列变化的传导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倍受影响的不会只有当事人,还有每一个「与此无关」的路人、小车、植物和玻璃。此时有一点点庆幸作为非真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可以选择一定程度的远离,而不是真社会性动物的蚂蚁那样,只有全或零。

众生皆苦,何时闻道?

AIGC 和 VIS 的类比

By: Steven
16 February 2023 at 12:06

大概是2016-2018年间,我曾经和我司两任平面设计师说:

你们现在的技能在将来用处不大,但不代表平面设计就到头了。本质上 VIS 和 AI(那会还没有 AIGC 这个说法)是差不多的事情,前一个是你设定好规则,然后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不断组合复制,后一个是它学会你教它的规则,它来组合复制。一个是手工活,一个是工业化,他俩只是效率的差别。你们未来需要教会这些 AI 什么是好设计、如何做设计,让它释放你的体力劳动,你把时间腾出来考虑更复杂的事情。

那时候,我判断这个事情就是十年左右,没想到,事实上只用了五六年。

当然,以上只是高度简化的说法,但大意如此。

* 拓展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pv6ECT8WR4tdNhsYiATt2w

意外的特等奖与阿凡达的海洋

By: Steven
16 January 2023 at 12:31

简要记录一下,最近几天的三件开心小事。

其一:年会中抽奖,被抽到特等奖。

我是真的完全不抱任何期待的,因为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毕业以来的十几年,我一向都没有抽奖运。甚至在我言中同桌同事「你染了红头发,必定鸿运当头,下一个就是你了」之后,我作为抽奖人在箱子里摸出了她的名字时,我依然觉得今晚抽奖与我无关。

我倒是蛮喜欢这个红包封面的。

特等奖:¥3800 现金

其二:年会下半场的 KTV 里,被两个男同事用近乎表白的方式夸了半个小时,觉得很安慰。

我的 2022 年过得很难受:一方面是绝大部分时间脱离了设计师的本职工作,一手伸到产品端,一手伸到项目端,事情做得非常不顺手,还得处理很多鸡零狗碎的事情,极其没有成就感;一方面是确实在动摇,在思考自己接下来的几年应该怎么做,处于新一轮的自我怀疑和抉择之中。

天恩和我说,全公司他最敬仰我,认为只要我认为这个设计好,那么就一定是好的。他说欣赏我对设计的理念和追求,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理性与坚持;更说我应该属于世界舞台,如果资源给够,一定是世界顶级的一流设计师。他作为软件部门的老大,甚至经常和同部门的同事表达对我的敬仰。

而莫则和我说,他很开心跟我搭档,因为他知道我一定始终在看着前面,在产品和设计上追求更好,所以他才乐意主动揽下各种项目的杂事。一个抬头看路,一个低头走路,他说我们是最佳搭档。

在今年工作的一切不顺利中,这两个人的酒后真言,给了我很多安慰。

其三:一家三口一起看了《阿凡达:水之道》

2010 年初,我和筱烨刚在一起没多久,一起看了《阿凡达》。当时震撼了我俩许久,时不时还会提起。

13 年后,我们周末带着小柒一起,一家人看了纳威人一家六人的故事。

要说故事,确实是俗套,但是这不重要。即便是第一部的《阿凡达》,也并不是故事见长的电影。它仿佛是卡梅隆带着摄制组去了潘多拉星球拍的一部纪录片,不止是做得像,更是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还有一个感受是,我发现自己没有十三年前看第一部时那般愤怒了。一来是自己年纪增长,见多了,人就逐渐平和了;二来是电影把视野拉出了森林,来到了海洋生态圈,让我看到了这个美丽星球的丰富与完整,而且有着完全不同于人类的智能与社会形态,看到了一颗星球生态圈的坚韧和力量,所以不再有看第一部时的那种压迫感。所以,当小柒说出「人类好卑鄙啊」时,我才没像以前一样愤怒,而是提醒他「所以我们要做好人」。

筱烨在手帐里画的插画

点点滴滴,功不唐捐

4 May 2024 at 00:00

hike

May the 4th be with you!

学校要我提供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的采访,我只好向我所带两个班级的部分学生求救:

麻烦你一件事,学校让我提供这么一个东西:“我眼里的这个班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随便说一段话给我吧(语音也行,文字我来组织,有我们的照片更好),顺便我也想知道老师这几年当你们班主任哪里做的不好……真实的就好~恭维老师没有必要啦。

我以为很难收到回复,因为他们在校外实习,也马上要毕业,不必理会我这个班主任了。没想到很快收到几个同学的回复,摘录如下。

在大学里,谭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不仅是我们专业学习上的指导者,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我看来,我的大学班主任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存在,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会用他的工作经验指引我们就业的方向。

首先,我的班主任具有非常高的专业素养。他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还有丰富的经验,还能够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他经常会在班级会议上引用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案例,让我们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实践应用。

其次,我的班主任还非常注重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他经常会在课后找我们聊天,了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给予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他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业成绩,还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是能够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让我们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

我觉得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他总是对我们很关心,无论我们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很耐心地帮助我们解决。他也很注重我们的心理健康,经常找我们谈心,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与我们的关系不止是师生,更像是朋友。这几年没有在课堂上传授我们知识成了最大的遗憾。

班主任确实是那种深深关心学生,又学识渊博的师长。他不仅在日常中细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有一次舍友牙痛的事件,他能够迅速行动,直接载去医院检查,这种行动上的关心和支持,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和安慰。而在学术方面,班主任的博学多才和耐心讲解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他都能够耐心解答,让我受益良多。这不仅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也彰显了他对学生的负责和关心。总的来说,班主任是一位既关心学生生活,又注重学术指导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他的存在无疑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我刚开始以为这位同学是用AI编写的,后来一问才想起确实有送学生去医院这回事,那是疫情期间,只好自己开车送学生去医院。后来这位同学实习期间,问我水泥方面的知识,我耐心解释,学生当然没想到我对水泥方面这么懂行。

我眼里的班主任对我来说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他不仅学识渊博,耐心解答我学业上的疑惑,更在生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让我倍感温暖。他的教诲和指导,让我在大学期间收获满满,不断成长。

“亦师亦友”这个形容,我很喜欢,我和学生之间,我始终持着平等尊重的态度,职业角色上我是老师,但人格上我和学生是平等的。

谭老师是我们的良师,更像是益友。与他相处的时候如朋友般放松。他很愿意走近我们,主动为大家的成长想办法,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进步解难题。他总能妥善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们焦虑迷茫时,他会像朋友一样倾听后,以其见闻给我们分享好的经验做法。

难忘的是在寒冬里的一次徒步经历,谭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学生徒步北峡,历时将近五个半小时,这期间因为环境因素曾试过放弃,在谭老师的鼓励下,我们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前行。最后顺利完成了这次徒步活动,也让我们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这次徒步活动也成为了我们宝贵的回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这位同学一样有良师益友的感觉,并且和学生一起徒步的经历,学生的印象这么深刻。

原来和他们所经历的这些事情,我自己都快忘记了,但他们都记得很清楚,仔细回忆,我传递给他们的理念和想法,虽然当时他们似乎没有什么表示,让我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但现在来看,含蓄的他们都能感受并体会到,看来功不唐捐。这大概也符合我当年投身教育“教书育人”的初心。

唯一不足的是带了两个班,有点忙不过来,也因为各种原因,学校没能安排我这个班主任所带班级的课程,对他们只有“育人”,没有“教书”。也因此,管学生工作的年级负责人前几天亲自找到我,希望我再承担班主任工作,我满口答应,只有一个要求:一次只带一个班。

我始终认为,教书育人的事情不能和赚钱的事情相关,否则以我场外搞钱的能力,这就亏大发了。对我来讲,付出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像看到了当年一样迷茫、焦虑的自己,自我感觉意义重大,正如上面收到学生们对我的反馈,很是欣慰。

横看成岛 纵观为舟

By: Steven
21 April 2024 at 16:02

刚在地上捡到小柒的一位舞蹈老师的证明材料,上面显示,这位老师是 2001 年生人,也就是说 00 后已经在给 80 后的我的小孩上课了。同时,他年收入 12 万,换算成月收入就是 1 万,我在他这个年纪时,月收入是 3000 元。

多么具象的「时间」啊!

不仅仅是年龄代际上的时间感,这个早就有体会了,更主要的感受是收入数字的增长和货币的膨胀。我毕业那会住 ¥350 的房间,一个月的吃和交通下来还能剩 1000 左右。那时候,我存了三个月钱,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是松下的 LX3,当时的售价就是 3000 元。

前些年,深圳设计公司的应届生行情大概是 6~8K 这个水平,中单率高的设计师一个月最多能拿到 2 万。但今天的 2 万的购买力跟十几年前比,显然远不如那会儿般松弛。在现在的深圳,1 万的收入至少要拿出 5~6 成交给房东,自己能支配的部份吃吃喝喝谈个恋爱就不剩什么了。

单看数字,挺大,但也是因为显得大,才觉得时间可怕。

晚上我一边溜着狗,一边把这张照片发到朋友圈,看着这个画面,我脑海里浮现出了这八个字:

横看成岛,纵观为舟。

因为满眼的绿色虽然被分成了三等分,但它平均的质感以及层次,让我觉得很像一片海面,而这个路人就像海面上的一座小岛。小岛的这个意向,其实来自于我朋友圈那个封面。有一次中午我在公司附近散步,看到了海上的一艘货船,它正好行驶到这个位置上,我拍了这张照片。

它是一艘船,但它跟海上的这些电塔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画面,看起来像一座小岛。

我常常觉得,如果我们采用一种与别人横向比较的方式来看待问题,那么我们会给自己找到一个所谓的位置。这个位置它码住了我们,规定了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

但其实如果把这个视角转过来,转换到在这个行走的路人身上,他面前其实除了这条路以外,这片所谓的海洋其实是身边的一面墙,他可以走这条路,他也可以不走。在他那个维度里头,路有很多条,他是一艘自由的航船,而这个视角从旁人看来,是看不见的。

周末前把焦虑传递给下一个环节:)

By: Steven
19 April 2024 at 17:24

儿子今天晚上有舞蹈考核,会决定他能不能晋升到舞蹈室的少年团里,但我今天又有很多事情,所以一直都很焦虑,担心不能早点回去。

从早上到现在,先是跟供应商开会核对东西,同时又需要我自己制作一些外发的物料文件,还得催促其他同事把我将要寄出去给客户的样品调试好,寄出之前我自己还得跑一遍测试流程,确认没有问题。同时还得跟远在沈阳的同事确认设计文件,还得打通两家供应商的物料,安排周末和下周要立刻出来的东西。

就这样一边焦虑,一边沟通,一边处理文件,居然在这个时候就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完了。

顿时舒服啦!

睡了半年来第一顿好觉

By: Steven
12 April 2024 at 10:30

我好久都没睡好了,值得记录一下。

从半年前手术开始,接连着出差、二次手术、年前的忙、过年的烦、年后的忙,一直到前几天的连续熬夜和通宵工作,我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这么深的睡眠了。

前几天为了最后出方案,熬了两个通宵,公司内部的野心和追求都令我感到很失望,复杂的情绪交融在一起,非常难过。但最后还是用我的方式,引导大家选择了我想要的那个。尽管看上去我在力推另一个方案,但是人呐,对于自己没有概念的事情,靠嘴说是没有用的,对于他们来说,打出高中低来,选中间的,是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更好的那个,谈不上多超前,仅仅只是不值得而已。算了,以后总会有机会。

昨晚九点半,终于把所有设计文件、模型和工艺文件、USDZ 文件分别发送到了各个下一环节手中。接下来,不用我熬夜,轮到我监督他们干活交东西了。算是阶段性的胜利吧。

心情一好,我就看了半部《无间道3》。

前段时间跟筱烨一起看《无限超越班》,心里的戏瘾就痒痒,但是现在没有机会上舞台了,就上 Netflix 找了无间道三部曲开始看。之前分两周陆续看完了前两部,昨晚难得松懈一下,一口气看了半部三。

为了帮我补熬夜的气血,筱烨给我买了两次西洋参。第一盒前几天喝完了,前天又到了一盒,昨晚睡前温热地喝了一杯。

大概是工作的疲惫 + 阶段胜利的松懈 + 看电影的愉悦 + 西洋参补的气,一起让我睡了一顿好觉吧?

世界真的是个草台班子吗?

By: Steven
14 November 2023 at 18:30

前段时间那一篇互联网裁员潮演变成制造业招聘潮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多年前跟人讨论的关于笔尖钢的事情。这件事情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人都讨论过很多次,但最终在对方的嘴里都会演变成「因为市场经济结构没必要,所以不必去做」这样的方向。

虽然这种「不想要」的说法听起来很厉害,但作为一个从小在国营钢厂长大的工科生,我想表达的是:在讨论市场经济和供需关系之前,还是得先搞清楚「有没有能力做」这件事。尽管你们可能在很多科普的文章,或者一些朋友的嘴里都听说过,做这个东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并且也有新闻报道了,我们确实攻克了技术上的难点,但制造业并不是「可以做」就一定可以实现的东西。

生产和检测是这件事情的一体两面,在「有没有能力做」这个问题上会涉及到材料问题、检测工具以及生产工具和检测工具的精度。举个例子,今天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关于芯片原理和制造工艺的各种资料,从论文到图文到视频都有非常多,但为什么能够制造芯片的公司那么少?为什么光刻机会成为卡脖子的关键?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结构的问题,如果一项技术在市场端需要如此谨慎的考虑材料、工艺和成本时,往往在真实的制造生产层面,就意味着它的难度是非比寻常的。在生产车间里,把笔尖制造出来的绝对不是材料科学家或者力学方面的专家,而是数以十万计的只有高中或者初中学历的普通人。想象一下《三体》当中描写的阵列计算机:你得把一个如此复杂的东西,最终分解、简化到每个人只需要拿着两盏灯的程度。

我们公司研发老大的前东家,就曾经在这一类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项目当中,在技术上被国外卡脖子。所有的理论层面的难题,他们都已经跑通了,最后卡在了一个检测设备上。我们国产的设备,无论如何都达不到那一个精度,导致那个项目一直没有办法落地。

我弟弟所在的实验室之前拿到了全球只有一百份的实验材料,但他们所构思的实验设计,恰恰就被卡在了如何把这仅仅只有 1g 的粉末,按照他们想要的精度划分,并取出来。

任何关于精度与制造的突破,都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标志。这绝对不是用市场经济可以简单解释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有那么一批人能够从互联网行业投身到制造业,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人如果习惯了用比特的思维方式来看世界,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原子是比特的容器。我们必须对物理世界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感受到参差不齐是世界的常态,以及工业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调侃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的同时,也得清晰地认识到:这个草台班子的精度,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再见,安顺|山川一程湖海又一程

By: 逗号
10 October 2019 at 10:22

2018年4月23日下午三点多,当高铁缓缓驶入站台,车窗外阳光明媚,我试图在脚踏上这座城市前,努力的看清城市的面貌,但窗外什么都没有,唯有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在微风中摇曳。尽管安顺这座城市,在我年少的记忆中出现过许多次,但却从未踏足,一想到自己离开了常住地,要在这里生活,心里忍不住有些小激动。

出了高铁站,随手招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一路上我感觉我更像是坐了公交车,边走边上边下,中途还去了一个记不住名字的医院接他母亲回家,这种不好的体验被初到这座城市的新奇感所覆盖,我想我得习惯。司机师傅并不健谈,只问我从哪儿来这种问题,后来得知我从重庆来到安顺工作,他说了一句:我们都想着出去,而你们却要进来。不知道他有没有度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想来人生这座城,都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四月底的天气还没到初夏,重庆早已火热难耐,安顺却是凉爽宜人,员工通道那颗樱桃树挂满鲜红的果实,后来这些时间啊我才知道,除了这颗初见的樱桃,附近还有无花果、猕猴桃、柿子、枣、苹果、李子……春意浓时闻得扑鼻花香、夏日看过硕果累累、深秋却只看银杏飘落满地、冬天的风当真刮得脸生疼。

慢慢的习惯了春风秋月夏雨冬雪,总是挑着天气晴朗的午后,拍酒店的外观或角落,加一句自己喜欢的话,发在朋友圈,同事纷纷转发。来之前想着,去了新的地方一定也要把周围走遍,回忆起来却觉可笑,除了安顺的景区,也只去过几次贵阳,说走就走到了草海。倒是门口的虹山湖成了春夏秋冬展示新衣服的打卡地,元旦那天的雪地,让我几次差点滑倒;三月里穿着齐胸襦裙假笑瑟瑟发抖;十一月里穿过的红色毛衣质量不好快要起球了……

在这里我离师傅(朴树)和欣怡(房东的猫)只有零点几厘米,收到过文淇和沫言女神寄来的小礼物;佳佳和妹妹都来看过我,都没带她们去黄果树;阿糖总是是跟我们有时差;第一次参加了年会,想起来还那么拘谨;给人事部了同事准备了一份我都喜欢的礼物;手机里虹山湖的照片累积了上百张,每一张都有意义……

除去这些琐事,最重要的是工作啊。胡总总是很温和;fan老板说来贵州可以“曲线救国”;马姐喜欢笑笑闹闹的工作;我在楼上蹦迪,多姐忍了我那么久;于总监总是会捡到我随机掉落的“怼人套餐”;何总监那么精致的男孩让我惭愧;Enzo哥、巴姐、Sun姐、K姐、Michael哥、虾姐、Niki、Wesley、Zain、Joy、大哥、亲爱的室友、经常让我蹭车的赵工、段工、邹厨、阿福哥、文师傅……很高兴认识你们Nice to meet you.(*排名不分先后)

生活的离别总多于相聚,且看明月,寄了多少份素笺,终不见,人归还,懊恼亦徒然。生命中走过太多人,有一些人,只见一次面,却成了抹不去了记忆,就算以后无法相见,祝愿你们万事顺遂、毫无蹉跎。

2019年9月24日 逗号

相关文章:

2020: 我找工作的心路历程

By: 胡中元
19 May 2021 at 13:17

曾经在迎接 2020 的那个跨年夜里,给自己定下了今年的目标:努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找工作确实也成为了我 2020 年的主旋律,从最初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地海投,再到暑期去阿里实习,最后经过几家 Offer 的角逐选择了腾讯。中间确实是经历了不少事情。

非常不错的实习经历

我的实习部门是阿里云的块存储部门,经过 6 轮面试拿到实习机会,再与研究生导师争取,成为了我们导师手下多年以来唯一一个放出去实习的人。4 个月的实习经历算是我第一次走入职场,说实话,体验是相当不错,相当愉快的。

一张骚气的工牌照

其实从这张不正经的工牌也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的性格就是开放、年轻。面对领导完全没有所谓的压力,非常平易近人,同事都是年轻人,相互讨论的都是有趣的话题,食堂里面遇到陌生人大家也都以 “同学” 相称。给人的感觉就还是在学校,只不过身边的人变成了志同道合的人,手中做的事是更有价值的事。

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很多,除了互联网还有体制内。对于不同的人各有各的好处,而通过这次实习我是深刻的感受到,我太适合于互联网企业这种没有官场文化、靠自己实力驱动的平台了。

小组成员 @ 西湖

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个热门的话题,那就是加班了。作为“福报厂”,我原本已经做好了 996 的打算,不过进去了之后发现大约是 985 的状态,再加上工作期间也不会安排得特别满,吃完饭也有散步时间和午休时间,所以远比预期的要轻松。不过这也得因人而异,同组的实习生就认为挺累的,这大概和之前的在校经历有关,我研究生实验室的工作强度是比这更强的。

工作方面的感悟

实习期间我共完成了 2 个项目(重设计的事件中心、和基于事件中心的自动告警机器人),与我平时的开发工作差异不大,所以完成的都不错。在这期间还提出了好几个让同事们眼前一亮的 idea,以此在转正答辩中顺利通过,项目细节就不在这展开介绍了。

实习的工作是后端研发岗,其实如果看我的博客或 Github,就能发现我对前端其实是颇为了解的,从传统的 JS 刀耕火种,再到 16 年前后 React 等前端工程化的兴起,再到基于 Node 的后端、中间件这些,我都是一路走过来的。当时也一直认为前端是一个有趣的领域,开发的东西能直观地被用户看到,美观易用的前端更是一种优雅的设计。

之所以找了后端岗位的原因却正是把前端领域了解地差不多了,虽说新的框架、工具库层出不穷,但前端的本质也看得比较透了 —— 按照要求给房子完成装修。资深的前端能熟练的运用现成的工具,更快的完成装修工作。而相比之下,后端负责根据地势设计地基、根据用途设计房屋结构,这会更有难度一些,也就是技术的天花板会更高一些。

实习之后更加确认了这种观点。就算技术不分深浅,那重要程度必定是有差异的。公司里前后端分离,不需要全栈,而一个产品必然是以后端为起点展开的,后端是前端的甲方。再例如我工作时对接的前端能力挺强,但却是公司招的外包,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当然,上述内容只是我个人的见解。

Offer 抉择

除了阿里云的实习转正外,还有美团支付、腾讯文档、字节教育线、华为云,薪资都是 SP 或以上。当然,还有挂了的 pdd(一点也不可惜),以及简历把我拒掉之后还发邮件告诉我简历挂了的滴滴

去年秋招经过一些抉择,最终还是签的阿里云,期间纠结的点无非就是地点、薪资、平台、部门这些。

拿到阿里的 Offer 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周围人羡慕,我也挺满意的了。不过其实我私底下也明白,对我来说离 “完美的 Offer” 还是有一点点距离的:

主要是工作地点方面,虽说杭州是一个挺不错的城市,但作为一个在西安读书的四川人,我还是更希望去西安或者成都。

其次是工作岗位,虽然阿里云的岗位是后端研发,但性质更偏向管控和运维,相比之下我认为业务岗会面临更复杂的问题与技术,也是我更喜欢的方向。

如果能在平台部门、薪资等其他方面不比阿里云 Offer 差,同时能得到满意的工作地点与工作岗位,对我来说那就是 “完美的 Offer” 了。抱着这样的期待,参与了春招~

在西安、成都的能与阿里云相提并论的大厂岗位其实屈指可数,抱着随缘的心态,相当幸运地在毕业前的 2 个月拿到了成都腾讯 WXG 企业微信的 Offer。这确实令人满意。✌

近 20 年的学生时代将告一段落,紧接着而来的是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未来我将去向何方,到达怎样的高度,我不清楚。不过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段全新的旅程,也是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将自己能力变现的时刻。我会尽我所能,卷起来。努力干好~

一些经验介绍

最后分享一些找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供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参考,应该会对大家有帮助的。

  • 所有的招聘流程都要参加。除了秋招之外,那一年的春招、春招提前批都要参加,多参加一次流程就是多一次机会,身边有的同学在纠结暑期实习能不能去,事实上就算不去,拿到实习 Offer 也肯定可以为秋招开绿灯的。再次也可以积累面试经验,所以所有的招聘流程都不要错过。
  • 不要局限于一次实习。我只实习了一次,所以也只能初窥门径,缺乏对比。不过暑期实习由于工作比较忙可能会耽误秋招这也是真的。
  • 简历。或者说是项目经历一定要丰富地体现在简历中,把简历做得好看很重要。
  • 刷题。无数的经验介绍都强调刷题,事实上这确实很重要。再厉害的人与面试官手撕代码那也是必经之路。
  • 题库。互联网面试被戏称为八股文面试,确实如此,去找找牛客网上大家整理的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数据结构的题库,可以押中 90% 面试时面试官的问题。

祝愿大家也找到满意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