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vivo 提前剧透 X300 系列 2 亿长焦主摄,但亮点其实是算法

By: 苏伟鸿
26 September 2025 at 20:30

vivo X300 系列定档 10 月 13 日发布,而今天 vivo 提前给新机的影像开了一场发布会,介绍了 X300 系列上的两颗「两亿镜头」:长焦和主摄。

比起硬件参数,vivo X 300 的影像升级,更多体现在算法上。

提起 vivo 影像,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或许都是「长焦」——通过 vivo X100 Ultra、X200 Pro 以及 X200 Ultra 三次迭代,在市场和用户心中都构建了「vivo = 长焦好」的印象,而 X300 系列自然会继续在这颗镜头上加码。

vivo X300 系列将搭载一颗 2 亿像素 APO 长焦镜头,支持 CIPA 5.5 级别的光学防抖,并联合三星研发了「蓝图三星 HPB」传感器。

光学配置只是长焦摄影的下限,一些更复杂、极限的场景离不开算法加持,vivo 这次也着重强调了全新的「Magic-Cloud AI 算法」。

Magic-Cloud AI 算法在云端运行,也即要求手机联网,处理速度虽不如端侧,但胜在经过处理的照片,在清晰度上比端侧算法有显著提升,并且能够运用在文字、夜景、人像、花鸟等多类长焦。

长焦镜头的一个重度需求场景就是演唱会,这也是 vivo 这几年突破的重点。

得益于零延时多帧的「灵动人像算法」,vivo X300 系列的长焦抓拍能力进一步提升,长焦抓拍舞台上的歌手,画面更清晰,表情也能更好。

体育赛事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场景:距离远,运动员动作快,追焦成为一个难题,vivo 的解决方案则是「蓝图极限追焦引擎」,能实现毫秒级的精准锁定。

并且 vivo X300 系列支持 12 张一秒连续拍摄 36 张的无损画质高速连拍,运动员的动态能尽收镜头之下。

除了演唱会和赛场,「打鸟」也是近几年兴起的手机长焦长焦。

针对生态摄影,vivo X300 不仅能实现远距离更清晰的抓拍效果,还有全新「空气切割机」算法,其实就是一个针对动物的「人像模式」,能够更好识别动物羽毛毛发和杂乱背景之间的区别,做到只保留主体画面细节,并实现更精准的虚化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vivo 这次还带来了影像交互上的一个新体验:长焦算法提供三档调节,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平日长焦拍摄的计算强度——画面纯净度与现场真实感之间,不再是二选一。

如果觉得 vivo X300 系列上的这颗长焦镜头还不够,长焦增距镜系统能进一步提升望远能力。

作为日常拍摄的最主力镜头,vivo X300 同样搭载了一颗 2 亿像素的主摄,主打旅拍人像摄影。

vivo X300 系列对人像的定调走「真实路线」,一张人像成片将由 80% 的真实和 20% 的美颜润色组成。

「真实」来自于这颗 2 亿像素的传感器,用 vivo X300 主摄拍人像会保留大量的细节,甚至皮肤上的毛孔,以及佩戴的饰品都能高清呈现。

并且,vivo X300 支持人像模式全焦段 5000 万像素成片,也是目前行业的独家水平。

人像摄影同样是一个更注重风格、审美和算法的赛道,并且不同的用户之间对「人像美」都有自己的定义和偏好。

vivo X300 系列搭载了多种人像摄影风格:透亮人像氧气美 、蔡司自然人像原生美等等。全新的「元气骨相重塑 」则是 AI 和人像摄影的结合,智能去除用户面部疲态,提亮该提亮的部分,调整面部结构和神态。

不仅 AI 不止赋能拍摄的过程,vivo X300 还将搭载「AI 定制美颜」的后期能力,大模型系统学习用户的修图偏好,然后批量运用于其他照片上。

针对光线复杂不好处理的夜景,vivo X300 系列的应对方式则是「电子柔光箱」算法,针对不同的顶光、逆光、暗光场景进行柔化,人物面部能保持干净、立体、肤色还原。

而像更具难度的闪光烟花场景,vivo X300 也准备了相应的算法进行应对,减少烟花重影毛边,人像也能保持清新透亮。

用户的需求也早已不止静态的人物照片,Live Photo 也是近几年大火的赛道。vivo 增强了 vivo X300 系列拍 Live Photo 封面画质和动态的一致性,还首发了 Live 图的路人 AI 消除功能。

自 vivo X100 Ultra 开始,vivo 的影像能力也不再局限于拍照,录制视频也成为了每一次迭代的重点。

vivo X300 系列搭载 LYT-828 传感器,还搭载了云台级别的防抖能力,防抖角度达到正负 2.6 度,防抖角度面积相较上代提升 56% 。

专业格式方面,vivo X300 系列能够实现多焦段 4K 120fps 杜比视界 HDR 视频录制,并支持拍摄 4K 120fps 10bit log,认证 ACES 工作流。

而在一些日常的演唱会或者旅游场景,vivo X300 支持「录拍双系统分时架构」,录制 4K 视频时可以通过独立通路拍摄真正的照片,而不是截下模糊的视频截图。

视频讲究「电影感」,vivo X300 系列和联发科联合开发了一个「智能分区影调引擎」,拍摄视频时可以智能识别拍摄主体,大幅改善影调层次。

总结一下这次发布会公开的 vivo X300 系列影像的重点新功能新特性:

  • 长焦:2 亿像素,蓝图三星 HPB 传感器,CIPA 5.5 级防抖
  • 主摄:2 亿像素,蓝图三星 HPB 传感器,CIPA 4.5 级防抖
  •  灵动人像算法,舞台抓拍更清晰
  •  蓝图极限追焦引擎,毫秒级追焦
  •  12 张每秒连续 36 张无损画质高速连拍
  •  Magic -Cloud AI 算法,远距离长焦清晰度增强
  •  全焦段 5000 万高像素人像模式
  •  多种人像摄影风格:透亮人像氧气美 、蔡司自然人像原生等
  •  元气骨相重塑,AI 调整面部结构和神态
  •  电子柔光箱算法,夜景复杂光源柔化
  •  闪光烟花人像算法,提升烟花人像清晰度
  •  AI 定制美颜,学习用户修图习惯批量 P 图
  •  Live Photo 封面动态一致性增强,支持 AI 去路人
  •  云台级防抖能力,防抖角度达到正负 2.6 度
  •  录拍双系统分时架构,录 4K 视频可独立摄影出片
  •  多焦段 4K 120fps 杜比视界 HDR 视频录制
  •  智能分区影调引擎,拍摄视频智能识别拍摄主体
  •  多焦段 4K 120fps 杜比视界 HDR 视频录制,并支持拍摄 4K 120fps 10bit log,认证 ACES 工作流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半个月后的正式发布会留惊喜,这次影像发布会上,vivo 其实没有谈到太多 X300 系列的镜头配置,更多讲的还是算法。

并且,vivo 的算法具有很明显的「场景化」特征,针对日常摄影中的复杂又常见场景,都有一个专门的算法去解决现存问题。

对比起 Ultra 影像旗舰,主打平衡性的 vivo X300 系列堆料实现影像突破的空间有限,针对性的计算摄影调优,也是一种不错的解法。

至于 vivo X300 系列更全面的影像和其他体验,将于 10 月 13 日 19:00 的发布会正式揭晓,爱范儿也很快为大家带来真实体验,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影像:香港23条实施后首个六四,维园歌舞升平、续办家乡嘉年华

「“敏感的事情,我们上了年纪便不理会了,买些生活用品较为实际。”」

端传媒摄影组、实习记者伍嘉敏 发自新加坡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六四踏入35周年,经历疫情限聚令、《国安法》实施、支联会解散,维园第5年未有合法六四集会。家乡市集嘉年华连续第二年占据维园,由6月1日起一连五日举办,时间范围涵盖六四。

维园的叫卖声和歌声贯穿全场,部份商户穿着民族服饰吸引游客,亦有摊档提供试食。游客以长者结伴同行为主,有同乡会成群以团体入场,旅游巴则停泊于维园外。他们拉起印有同乡会全称的红色布匹,竖起拇指站在展板前拍照打卡。 场内不少游客均提着颜色鲜艳的礼盒,或印有同乡会名称的环保袋游逛,亦有人自备行李箱购物。

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获民政事务总署的“同乡文化推广计划”拨款赞助,得到政府多个政策局支持,28个省级同乡社团共设置220多个展摊贩卖家乡特产。

今年更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23条)立法后的首个六四。国安处于5月28日首次引用23条下第24条 “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拘捕6人,其中包括正在还押的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拘捕人数至今(6月4日)已累积至8人。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指有人以匿名方式,透过“小彤群抽会”社交专页,利用“接下来一个敏感日子”,挑起市民对中央和特区政府的憎恨。被问及敏感日子是否六四,邓炳强表示日子并不重要。

在维园消费为上,“六四是一个甚么节日?”

记者于6月2日下午到维园一带。由天后走至铜锣湾站出口,全程约15分钟,每2分钟便能看到2名警察结伴巡逻,警力明显增加,当中有警员穿上防刺战术背心,维园外亦有数架警车驻守,包括冲锋车及车身设镜头的战术巴士。

主办方在会场入口设安检区,多名警察在门口戒备,游客需打开随身袋让工作人员粗略检查,不用数秒便通过安检。两个入口均设有一块印有场地规则的大型展板,其中一条列明所有进场人士必须遵守《香港国安法》及与维护国家安全有关的其他法律。

“敏感的事情,我们上了年纪便不理会了,买些生活用品较为实际。”从大陆来港居住30多年的林小姐持有长者乐悠卡,她独自站在一旁分拆厚实的长方形礼盒,将一包包特产往手推车里塞。“八九六四那时我都不在现场,即使是真的,几十年后都淡化了。”林小姐忙于整理手推车里的特产,表示自己并不关心六四。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林小姐的朋友在浙江同乡会的摊档做义工,她经介绍首次来到家乡嘉年华,逛了一圈满载而归,更因此认识到各省份的特产。她买了小米、五常米、栗子、干笋等,“这些几十元,那些几十元,我都不知道自己买了多少。”林小姐往年是工展会的常客,她形容是次嘉年华比工展会办得出色,生活必需品的种类较多,更“接地气”。林小姐指嘉年华的价格比大陆高,但它胜在集中不同地区的特产,她兴奋表示明天会和朋友再次到访,以后每年也会来嘉年华购物。

在港土生土长的何女士,提着两包单价30港元的红枣在河南摊档前拍照留念。她觉得市集的产品比大陆昂贵,是因商家要顾及运费成本,因此她视是次消费为促进本地经济,“人赚你赚,刺激下经济啰。”

提及六四,何女士质疑六四是美国发起的“颜色革命”,和共产党没有关系,年轻人是被利用的一群。何女士还认为,《国安法》实施后,香港不再有六四晚会,举办嘉年华能活跃气氛,社会变得更稳定繁荣。

现场人流主要为长者,年轻人的踪影寥寥可数。大学生张小姐来自深圳,她从社交平台Facebook看到家乡市集的广告,于是和友人一行三人乘搭一小时车程来到香港,“就想来玩一下,来看一看。”她形容现场气氛热闹,会先逛一圈留意特色产品,看到喜欢的便会购买。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被问到知否维园历年曾举办六四晚会,张小姐对此印象模糊,不肯定是否曾在小红书上看过,反问:“可能以前有学过,但是不记得了。六四是一个什么节日吗?”

香港福建社团联会的摊档前一度出现一列十多人的队伍,每人手上均拿着一张礼券。有排队的长者称他平日在同乡会做义工,同乡会向他们派发礼券,能凭券到嘉年华兑换一袋免费糭子,他直言这是吸引他到嘉年华的主要原因。

同场设有歌舞表演,两名大会司仪轮流以广东话和普通话介绍,节目包括传统民族舞蹈、乐器演奏,亦有身兼广东省梅州市政协委员的艺人肥妈、广西政协委员的艺人王祖蓝等演唱流行曲。肥妈以普通话问好:“我今天要在你们面前介绍香港,好不好?”接着唱出《We Like Hong Kong》,台下热情和应。有粉丝特意带上应援物到场支持,台下观众席接近满座,大批游人站立观赏演出。全场不时合唱《上海滩》、《朋友》等经典歌曲,更有游人闻曲起舞。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端传媒夺得香港摄影记者协会《前线·焦点2023》五奖

2 June 2024 at 07:33

端传媒摄影组

2023年6月30日,维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现场有本地特色大型花牌配合26条传统舞龙,市民带同国旗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30日,维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现场有本地特色大型花牌配合26条传统舞龙,市民带同国旗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举办的《前线‧焦点 2023》新闻摄影比赛,于2024年6月1日晚公布得奖名单,端传媒夺得五个奖项。

端传媒摄影记者陈焯煇凭《演习台湾,战争阴影下的连场预演》获得图片故事组冠军。台湾,一座长期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岛屿,随著2022年乌俄战争爆发,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中国政府展开环台军演,台湾政府与民众的国防意识逐渐攀升。进入2023年,整座岛屿举办各式演习,以应对两岸紧张局势。摄影记者一年间走访台北、台南、金门、马祖等地,捕捉不同演习活动的画面,进入民防训练场地,拍摄两岸对峙下台湾的备战情形。

端传媒摄影记者林振东凭《歌舞升平》,夺得图片故事组季军,2023年的香港,在官方叙事中,终于走出了三年大疫和政治乱局,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正从“由乱入治”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整年下来,香港政府先后宣布亲自筹办“你好香港”、“开心香港”、“香港夜缤纷”等活动,以求大家每晚多消费共创繁华。摄影师以影像纪录这个烟花特别多的2023年。

另外,摄影记者林振东亦凭一辑中国烟草的“囚徒”的图片故事获得系列照片优异奖。该系列以影像纪录整个烟草生产链条上最脆弱的烟农,吸烟流行并未惠及他们,一张张在艰苦沉闷劳作中的沧桑脸容,配合烟民的吞云吐雾,共同构建中国烟草行业的现实。

此外,摄影记者陈焯煇于高雄拍摄缺雨而干旱的池塘,获自然与环境组优异奖。摄影记者林振东亦凭同志配偶居住权案案主李亦豪的人物照﹐夺得人物组优异奖。

本次比赛的2023年度图片,由路透社摄影记者萧文超所拍摄,尊子在烈日下手持雨伞却不遮荫,有一种乐于接受一切的感觉,气氛积极,故最后选出路透社萧文超拍摄的尊子人物相片作为2023年的年度图片。

路透社摄影记者萧文超,镜头下笔名“尊子”漫画家的人像照片获评为2023年的年度图片。
路透社摄影记者萧文超,镜头下笔名“尊子”漫画家的人像照片获评为2023年的年度图片。

今届比赛一共收到84名参赛者,合共1000张相片及56辑图片故事,参赛人数及作品较去年相若。《前线.焦点》新闻摄影比赛为一年一度全港最大型的新闻摄影比赛,最早于1993年开始举办,为本港同类比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今届评判主要来自新闻摄影界及学术界持份者。包括:香港摄影记者协会主席郑子峰、 摄影记者郭浩忠、资深摄影记者陈木南、摄影媒体《显影》创办人刘东佩、WMA总监林亦凌、光影作坊主席罗淑敏与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专业应用副教授潘蔚林。

【图片故事组】冠军 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7日,新北市八里,汉光演习,联合反登陆作战演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7日,新北市八里,汉光演习,联合反登陆作战演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北,汉光演习期间,军警进行桥梁阻绝、封锁及检管暨万华地区守备作战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北,汉光演习期间,军警进行桥梁阻绝、封锁及检管暨万华地区守备作战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0日,马祖,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0日,马祖,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6月15日,基隆,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6月15日,基隆,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0日,马祖,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0日,马祖,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9月21日,新竹,“壮阔台湾联盟”参与国家防灾日演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9月21日,新竹,“壮阔台湾联盟”参与国家防灾日演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9日,台北,市民在公园参加民防训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25日,金门烈屿乡,对岸为厦门市。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8月25日,金门烈屿乡,对岸为厦门市。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5日,台南,民安9号演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2日,台北,亲子防灾暨民防意识推广园游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22日,台北,亲子防灾暨民防意识推广园游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3月10日,新竹,一个公园内展示一架退役的战机。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3月10日,新竹,一个公园内展示一架退役的战机。摄:陈焯煇/端传媒

【图片故事组】季军 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30日, “潮玩夜市Chill Night Market”在九龙城亚皆老街球场举行,大会安排多场潮汕文化表演。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30日, “潮玩夜市Chill Night Market”在九龙城亚皆老街球场举行,大会安排多场潮汕文化表演。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12日,两只近18米高的黄色橡皮鸭(Rubber Duck)在维港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展出,吸引大量市民到场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12日,两只近18米高的黄色橡皮鸭(Rubber Duck)在维港中西区海滨长廊中环段展出,吸引大量市民到场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9日,“大坑舞火龙”在维园表演,吸引大批市民观赏。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9日,“大坑舞火龙”在维园表演,吸引大批市民观赏。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30日,维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现场有本地特色大型花牌配合26条传统舞龙,市民带同国旗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6月30日,维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六周年”庆祝活动,现场有本地特色大型花牌配合26条传统舞龙,市民带同国旗拍照。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1日,渔民团体联会“由治及兴新阶段 一国两制新航程”七一渔船巡游。。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1日,渔民团体联会“由治及兴新阶段 一国两制新航程”七一渔船巡游。。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5月26日,“佛诞浴佛蔬食文化嘉年华2023”维园举行,现场活动包括人间佛教文化廊、蔬食飨宴及释迦族巡游等。。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5月26日,“佛诞浴佛蔬食文化嘉年华2023”维园举行,现场活动包括人间佛教文化廊、蔬食飨宴及释迦族巡游等。。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22日,香港旅发局在湾仔海滨举行“乐聚维港嘉年华”。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7月22日,香港旅发局在湾仔海滨举行“乐聚维港嘉年华”。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7日,湾仔海滨举行 “海滨艺游坊”,大卖香港百年老经典情怀,提供怀旧美食,亦有怀旧工作坊,体验占卜风水命理、麻雀雕刻等。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7日,湾仔海滨举行 “海滨艺游坊”,大卖香港百年老经典情怀,提供怀旧美食,亦有怀旧工作坊,体验占卜风水命理、麻雀雕刻等。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2月18日,第57届工展会,一连24天在香港维园举行,今年口号是“品牌万千,缤纷耀工展”。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2月18日,第57届工展会,一连24天在香港维园举行,今年口号是“品牌万千,缤纷耀工展”。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9日,因疫情停办3年的“大坑舞火龙”复办,并到维园表演,吸引大批市民观赏。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9月29日,因疫情停办3年的“大坑舞火龙”复办,并到维园表演,吸引大批市民观赏。摄:林振东/端传媒

【图片故事组】优异 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一位年轻的女工人正在采收烟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一位年轻的女工人正在采收烟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山区中,烟农郭建在烟叶工场打工一整天后,与工人们一起抽烟休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山区中,烟农郭建在烟叶工场打工一整天后,与工人们一起抽烟休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12月6日,深圳城中村一个猪肉档档贩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12月6日,深圳城中村一个猪肉档档贩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包扎,之后卖到烟商。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包扎,之后卖到烟商。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采收烟叶后运去烤烟工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采收烟叶后运去烤烟工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8年9月11日﹐中国深圳一间卖烟的店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8年9月11日﹐中国深圳一间卖烟的店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烟农将烟草挂进烤房中烤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烟农将烟草挂进烤房中烤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的年轻人们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的年轻人们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高铁站外的吸烟区, 烟灰缸内堆满烟头。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高铁站外的吸烟区, 烟灰缸内堆满烟头。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烟农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取下。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烟农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取下。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烟草工场的工人们午餐后躺在地上午睡。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烟草工场的工人们午餐后躺在地上午睡。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29日,中国北京西站高铁月台,一名乘客登上开往河北的高铁前,抽最后一口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29日,中国北京西站高铁月台,一名乘客登上开往河北的高铁前,抽最后一口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人物组】优异 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0月7日,同志配偶居住权案案主李亦豪在家中﹐忆起因抑郁自杀身亡的丈夫吴翰林。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10月7日,同志配偶居住权案案主李亦豪在家中﹐忆起因抑郁自杀身亡的丈夫吴翰林。摄:林振东/端传媒

【自然与环境组】优异 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日,高雄,台湾南部地区降雨不如理想,一群鸟飞过一个干旱了的池塘。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日,高雄,台湾南部地区降雨不如理想,一群鸟飞过一个干旱了的池塘。摄:陈焯煇/端传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2024台湾新闻摄影大赛 端传媒夺六奖

By: 陈焯煇
28 May 2024 at 07:00

端传媒摄影组

2023年7月30日,台北,跨性别女性小宇。22 岁的台湾大学生小宇,在步入成年的那一刻起,独自在心里做了个重要决定:成为一名跨性别女性,也就是从男性变成女性。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7月30日,台北,跨性别女性小宇。22 岁的台湾大学生小宇,在步入成年的那一刻起,独自在心里做了个重要决定:成为一名跨性别女性,也就是从男性变成女性。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新闻摄影协会“2024台湾新闻摄影大赛”公布得奖名单,端传媒获得六个奖项。

端传媒摄影记者林振东凭一辑中国烟草的“囚徒”的图片故事获得系列照片冠军。该系列以影像纪录整个烟草生产链条上最脆弱的烟农,吸烟流行并未惠及他们,一张张在艰苦沉闷劳作中的沧桑脸容,配合烟民的吞云吐雾,共同构建中国烟草行业的现实。

端传媒摄影记者陈焯煇凭一辑台湾原住民拳击青年的图片故事,获得系列照片季军,亦凭一名年轻跨性别人士的肖像,夺得肖像类冠军,同时凭一名经历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人物肖像,获肖像类优选奖。另外,他于高雄拍摄缺雨而干旱的池塘,获自然环境与科技类优选奖。

此外,端传媒摄影记者黎家威则获网路影音新闻类季军,影片拍摄一名香港严重智障儿与母亲的日常,展示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困境和母子间的感情 。

本届台湾新闻摄影大奖由五位评审评选,包括:影像工作者连慧玲、资深影像工作者黄子明、电影及纪录片导演黄建亮、岭东科技大学视觉传达系助理教授吴政璋、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王雅伦。

【系列照片冠军】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一位年轻的女工人正在采收烟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一位年轻的女工人正在采收烟叶。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山区中,烟农郭建在烟叶工场打工一整天后,与工人们一起抽烟休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0日﹐中国云南山区中,烟农郭建在烟叶工场打工一整天后,与工人们一起抽烟休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12月6日,深圳城中村一个猪肉档档贩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7年12月6日,深圳城中村一个猪肉档档贩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包扎,之后卖到烟商。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将烤干后的烟叶包扎,之后卖到烟商。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采收烟叶后运去烤烟工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1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工人们采收烟叶后运去烤烟工场。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高铁站外的吸烟区, 烟灰缸内堆满烟头。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3日﹐中国云南昆明高铁站外的吸烟区, 烟灰缸内堆满烟头。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的年轻人们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昆明,南屏步行街的年轻人们正在抽烟。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烟草工场的工人们午餐后躺在地上午睡。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3年8月12日﹐中国云南山区中一个烟草种植区,烟草工场的工人们午餐后躺在地上午睡。摄:林振东/端传媒

【系列照片季军】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9月10日,新北南靖部落,原住民孩子与部落内的狗。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9月10日,新北南靖部落,原住民孩子与部落内的狗。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3日,新竹,全中运期间,一名原住民拳击选手准备上台比赛。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3日,新竹,全中运期间,一名原住民拳击选手准备上台比赛。摄:陈焯煇/端传媒
新北南靖部落。摄:陈焯煇/端传媒
新北南靖部落。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0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在对打练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0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在对打练习。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7月16日,新北,两名原住民孩子在家内弹唱。
2022年7月16日,新北,两名原住民孩子在家内弹唱。
2022年8月27日,新北南靖部落,孩子在丰年祭期间牵手跳舞。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8月27日,新北南靖部落,孩子在丰年祭期间牵手跳舞。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2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在练习时汗流夹背。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2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在练习时汗流夹背。摄:陈焯煇/端传媒
新北南靖部落。摄:陈焯煇/端传媒
新北南靖部落。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0日,新北,一名原住民青年与其拳击教练相拥。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20日,新北,一名原住民青年与其拳击教练相拥。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8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练习后躺在地上休息。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2年6月8日,新北,原住民拳击选手练习后躺在地上休息。摄:陈焯煇/端传媒

【肖像类优选】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14日,景美人权园区,陈钦生在曾囚困他的牢狱内。 陈钦生绰号“生哥”,是一位出身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的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者,出狱后积极从事人权运动与人权教育至今。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14日,景美人权园区,陈钦生在曾囚困他的牢狱内。 陈钦生绰号“生哥”,是一位出身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的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政治受难者,出狱后积极从事人权运动与人权教育至今。摄:陈焯煇/端传媒

【自然环境与科技类优选】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日,高雄,台湾南部地区降雨不如理想,一群鸟飞过一个干旱了的池塘。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3年4月2日,高雄,台湾南部地区降雨不如理想,一群鸟飞过一个干旱了的池塘。摄:陈焯煇/端传媒

【网路影音新闻类季军】黎家威/端传媒

支持华语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限时特惠,畅读会员月付9折| 畅读会员年付8折|尊享会员7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