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大学开学了

By: dimlau
29 August 2025 at 18:18

今天女儿去大学报道,要开始人生的新阶段啦!可惜,是我替她高兴,她自己却有点……不管我多么详细描写,恐怕说不尽她此时的复杂心情吧,但是我猜妳们大概是能体会的: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人庇护,独自求学生活,诸如此类的举足无措、孤单寂寞。所以就不多说了。

因为学校就在省内不远的城市,一大早,唤醒朦胧睡眼,驱车前往。路上车辆稀疏,直到学校门口 500 米,堵得水泄不通。原来是别人都起得比我们早。特地听她指挥,我们只做随从,去迎新生的摊位领各种用品,然后回宿舍。很标准的上床下桌四人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阳台,我站在阳台上环顾四周,心想,这就是上大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吧:学会与人相处。这小小的阳台,该放什么物品,如何有序地安排每个人晾衣服的时间……哈,不忍心想下去,因为这令我感觉充满未知和希望的人生新旅程的起点,在此刻的女儿脸上只留下痛苦的表情。

三位新舍友真的各有特色,隔空对望的那张床,住的是个虎虎生威的小姑娘,一来到就跑去充了电卡,方便大家打扫卫生时能有空调吹。隔壁床是来自遥远边陲省份的同学,小小个子,健康的肤色,说话口音很可爱但这么远的路程却是一个人来,虽然我主张孩子们就该早早独立,但此时还是感觉佩服。剩下那位就更了不得,见我安慰情绪几乎要失控的女儿,她搭话说自己刚刚也很不知所措,过两天大家熟悉了,有了朋友就好了。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成长中是有这样一道分水岭,迈过它,妳才能跳出自己所处的情境来俯视全局,用这种新的视角来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叫上太太早早离开,当然一方面为了天黑前开车更安全,另一方面,时间留给孩子们,希望女儿擦干眼泪,结交不同的新朋友,拥抱大学生活吧。

fin.

2025.08.21 11:17

By: dimlau
21 August 2025 at 11:17

十几年前,我决定离开影视行业,开始经营咖啡馆。强迫自己变得外向起来的同时,似乎也从这种外向化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飞速成长。我感觉自己看清了很多别人没看清的道理,时常把别人说到词穷就是证明。时间充裕,我也开始读书,本是为了给自己的言谈积攒更多「弹药」,却没想到,书读得越多,想说的话反而越少。世界在书中如此广阔,我所知甚少微不足道,很自然地,我又安静了下来。但是马上,我又沉浸在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里,直到前几天,一位年轻的客人在吧台前滔滔不绝地分享他的心得。我耐心倾听着,忽然一个闪念。我到底有多愚笨!竟然用了这么久才明白,这些年间有那么多次,客人在说我在听,为什么我就一直没意识到呢?正在倾听的我;当年倾听我的人。我用了十几年时间,才开始学会,看见他人。

fin.

哈佛大学免费在线课程 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

By: 10year
13 July 2025 at 00:28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开放免费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在线学。想当年我在中国因体检不合格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 […]

2024.12.04 11:43

By: dimlau
4 December 2024 at 11:43

年轻时会用特别确信的语气介绍朋友:我最了解她,她就是如此那般的人。年纪越长,越来越不敢说自己了解谁。朋友轻描淡写地表达无所谓的时候,我总会想,这话里几多艰辛。年轻时总感觉世界不懂我,满怀理想抱负,可怜无人识,于是对人对事总带着些恼怒。经历过、沉淀后,才恍然,人各有其志,不必乞人识。若能为后来的人举起一点微光,才算赎了年少轻狂。

fin.

不后悔

By: dimlau
10 November 2024 at 23:11

之前常对女儿说,要过不后悔的人生。我当然也是这样自我要求的。不过逐渐意识到,不后悔的字面意思过于简单,而潜在含义又太多,就这么随口说出来,实在太草率了。尤其对年轻人,不后悔其实是更容易的事——相比反省而言。

仔细想来,我想传达的无外乎还是:「人生在世,要活得无愧于说:此生确曾活过」。这样的人生之所以不后悔,不是倔强地拒绝反省,而是在抉择之前保持自我觉察,追问自己的真实心意,明确要承担的后果。不是无视过错,而是在犯错之后正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行动之前深思熟虑,行动之后坦然面对。

说得再详细也不够,人生总要自己踩实了脚步真正活过一回才能透彻。从这个角度来说,女儿倒也不必太在意我的意见吧,只要妳也在找自己的路就好。

fin.

避免自己染上爹味儿

By: Steven
5 July 2023 at 13:49

不和比自己小的人说「应该怎么做」和「我是这样成事儿的」,就大概能避免掉大部分「爹味儿」,也可以让自己保持清爽。一切表达都只是「我此刻是这么考虑的/看待的」,因为表达就是大脑的排泄,没有谁应该接收和接受;同时,也可以让自己保持弹性。

自从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年轻后,就会对这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排泄物保持警惕。可以少说一些,但每次说的时候,尽量看管好自己的心神。

这个时代没有「过来人」,经验没「原理」有力量。

我现在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在表达中学习的。

成长就是不断妥协

By: 逗号
16 October 2019 at 12:04

如果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海中,庸碌无为,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的丰盛。

慢慢的活到了25岁,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喜欢说,我小时候怎样怎样, 他们会充满疑惑的问我,小时候?我喜欢把今天以前的日子都叫做小时候。 喜欢在每天日出的时候看天空与昨天的不同,喜欢在雨夜拍视频,喜欢收集生活里所有细枝末节的美好,喜欢一切能让自己高兴起来的事情,喜欢在漆黑的夜里点一支烟让风吹散……就这么简单。

最近跟还在读书的小男孩聊天,他乐观而充满阳光,喜欢空余时间被书籍填满,单纯没有戾气,喜欢分享而不是好为人师,观察人世间的美好,是一位妥妥的斜杠青年……一切美好的品质,足以让每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子心动,包括小时候的我自己。那他成长之后的样子又是怎么样呢,我不确定是不是还能了解。

其实做了太久的铺垫,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写下接下来的内容。我哥在我心中是最早的男孩形象的启蒙,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他放假回家,我觉得他像哆啦A梦,能给我分享很多有趣的事,能让我做许多奇思妙想。后来他考上非常好的大学,偶尔打电话的时候他在实验室做实验;玩玩儿摄影,跟朋友出去骑行游玩;还像一个科技宅,可以给我修电脑修手机、找书找电影……

我在形容美好的时候喜欢使用排比句,省略号,因为美好在我心中它们是无尽的,不是我只言片语能够尽说,省略号留给更多的空间,让别人知道。——逗号

后来啊,他作为一个平凡家庭里的长子,就像浮世众生中大多数的长子那样,有家庭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父母会为他在市区付首付买房,为了以后好结婚;父母会在意他们结婚的年纪,因为年轻生孩子比较容易。总之曾经这一个少年,在他成年与以后的轨迹中慢慢偏离自己青春的样子,开着牧马人,背着吉他,浪迹天涯,旅途上自由的歌唱,山谷里呼喊的回响。但你看自由两个字,长得就条条框框规规矩矩的,像是两个装起一切幻想的笼子。

感同身受这句安慰实在不妥,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物种是有其多样性的,人也有各种式样,思想更是不同,如何能亲身体会到别人的个中感受呢,比起容易说出的“我明白,我懂”,我更乐于倾听和陪伴。深夜的辗转反侧,阳台的暗夜残烟,微信短短的几个字表述的不知所措,我懂却又不尽然懂。

电话打到最后,我说:“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办法总比问题多”那句古老的谚语吧。 最开始的时候想当英雄,想变超人,想成为被光环围绕的很厉害的人。后来我们就接受了一个事实,我们只是浮世终生里的最普通的人,你的家人朋友后代都只是普通人,养一个孩子,有栖息之所,有车,天气好的时候带着孩子去野外露营,讲给他听不懂的诗词歌赋和人生理想。

以上

相关文章:

  • 无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