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404文库】“长期以来,中国的水库移民都处于被动、被强制的弱势地位”(外二篇)

By: elijah
31 October 2024 at 04:15

CDT 档案卡
标题:【404文库】“长期以来,中国的水库移民都处于被动、被强制的弱势地位”(外二篇)
来源:范晓凤凰网龙言大阅

主题归类:生态环境房地产财政危机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管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也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数字时代在“404文库”栏目中长期收录这些被当局审查机制删除的声音。如果您也不希望这些声音就这样消失,请随手将它们转发给您可以转发的任何人。

在本期的【404文库】栏目中,我们将选读过去一周中引起舆论关注的三篇404文章。

一、范晓|金沙江虎跳峡水电工程四大害

虎跳峡上峡口以上至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是长达一百多公里的金沙江宽谷段,也是整个金沙江最长最大的宽谷河段,有龙蟠、石鼓、金江、巨甸、上江、塔城等重要乡镇聚落,是纳西族、傈僳族、白族、藏族、彝族、苗族、汉族多民族聚居区,村落田畴连绵相望,故而成为整个金沙江河谷中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上述文字摘自由四川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范晓所发布的文章《金沙江虎跳峡水电工程四大害》。在这篇遭到当局删除的文章中,作者以地质专业的角度详细讲述了金沙江虎跳峡水电工程长久以来的种种危害。
img

金沙江龙蟠至石鼓之间的宽谷。范晓摄影

作者写道:

一、工程建在活动强烈的断裂带上,有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巨大风险

金沙江并没有和三江并流的澜沧江、怒江一起一直往南流,而是在石鼓附近来了一个近于180 度的大转弯,突然向北而去。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这一带是整个金沙江上升最强烈的地区,不仅由此形成主峰海拔5596 米、 5396 米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造就了中国乃至北半球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也形成北东走向的巨大断裂带,金沙江正是循着这条断裂的路径,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冲决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大峡谷。

正因为上述的地质构造背景,虎跳峡一带是整个金沙江新构造运动及其地震最活跃、最频繁的地区,也是崩塌、滑坡等重力地质作用最活跃的地区。虎跳峡的河谷极其陡峭,物理风化强烈,在暴雨的冲击和地震的影响下,坡面极不稳定,极易产生多种形式的物质流动。上虎跳江中的虎跳石,就是山体崩塌遗留于江心的巨石。

据统计,自 15 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沿虎跳峡北东向断裂及其附近地区,发生的≥6级的强震就达 7次之多,地震烈度往往都在 8度以上。

img

金沙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群分布位置图。图中的小南海是重庆境内长江上规划的水电站,因侵占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项目已被取消。

二、毁坏虎跳峡、石鼓长江第一湾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地所属的自然奇观、生态系统与文化遗产

虎跳峡水电工程所影响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相关片区、以及遗产区范围之外的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都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密集区、生态功能区,由于巨大的地形高差,从河谷到山顶出现从中亚热带至寒温带完整的植被自然气候垂直带谱。遗产区及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有: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物种、典型完整的自然垂直带谱、高密度高原湖泊湿地群、冰川及其遗迹等等。

虎跳峡水电工程在施工以及水库蓄水后的运营过程中,都会对坝区、库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生境产生干扰和破坏,加剧生物物种生态廊道的阻隔以及生物区的碎片化。而且由于水库的蓄水量和面积都足够大,会对库区及周边气候产生影响,有可能不利于玉龙雪山、哈巴雪山冰川的稳定。

虎跳峡水电工程的兴建,将使金沙江中下游最后的自然江段(梨园库尾至奔子栏的江段)消失,从而使金沙江许多独有、珍稀鱼类的最后适宜生境与栖息地丧失,并面临灭绝的危险。

img

虎跳峡附近的区域地质图,笔者特地用红线着重标出了虎跳峡及附近的主要断裂。

三、 淹没龙蟠至塔城一带金沙江宽谷中富庶的村镇田园约 20 万亩耕地,造成至少15 万非自愿移民及其贫困化,严重损害纳西族、傈僳族、白族、藏族、彝族、苗族、汉族多民族聚居区民众的利益,破坏该地区的社会稳定

虎跳峡水电工程的龙盘水库,将把金沙江规模最大的宽谷盆地完全淹没。这里是滇西北土壤、水热条件最好的粮食主产区和农业生产基地,被淹没的除了约 20万亩耕地,还有大量的果园、林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农民原本就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而长期以来,中国的水库移民都处于被动、被强制的弱势地位,无法知情或参与影响自己命运的工程决策以及对自己房屋、土地等财产的处置,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许多移民都被迫由肥沃富庶的河谷地带迁往贫瘠的坡地或山地,失去原来的优质生产、生活条件与环境,从而导致贫困化。尤其在虎跳峡水电工程所涉及的滇西北多民族聚居区,这种对原住民富庶田园和美好家园的毁灭,将严重影响当地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二、凤凰网|第一批房价下跌的夫妻,已经离婚了

近日,凤凰网转载了一篇最早发布在ONE文艺生活上的文章《第一批房价下跌的夫妻,已经离婚了》。该文作者讲述了一些与中国房地产崩溃、离婚冷静期相关的故事。该文疑似因与当局所宣传的经济社会形势产生分歧而遭到审查删除。
文中写道:

本来房价下跌就非常让人受伤,再加上夫妻矛盾更加令人破防。

有人把买房赔钱的锅甩到爱人身上,也有人因为资产锐减着急离婚变现。

第一批房价下跌的夫妻,已经进入了离婚冷静期。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故事一:

很难不吵架,尤其是你在房价最贵的时候,买了一套非必需的房子。

我们是21年秋天买的房子,老小区,二手房,说是精装可以直接入住,其实就是人家不要了的旧家具。

开始我是不同意买房的,从我们镇上到城里开车10分钟就到了,我在老家盖了个小二层,住得也挺舒服,但我媳妇儿死活都要买,不买房就离婚。

因为买房我们俩就吵过不少架。

不是我不想买,主要是我们县的房价贵得离谱,月收入人均三千的县城,房价最高的时候能上万,二手房也要八千块钱一平。

那时候我开店也确实赚了点钱,还没在兜里捂热乎60多万全砸房子上了,然后疫情来了,我的店一直在赔钱,现在换了一个小门脸只能说够温饱。

以前我累了还能关店休息休息,现在一分钟也不敢停,转着圈的干。

故事二:

在我们家,买房是一场持久战。

从20年初,我就说趁着孩子年纪小我们先置换好学区房,我老公不同意,说学区房不着急买,到时候有的是人卖。

然后年底学区房突然开始涨价,涨了将近40%,我想买也不敢买了。

第二年他又想买学区房了,我们把老城的房子挂出去一直没消息,终于有人来问价,比我们期望的少点,原本我想小退一步,但他又不行了,非要纠结那三五万的,最后没卖出去。

那段时间不知道从哪来的小道消息,说以后借读政策会大改,本来好的学区房房源就那么点,这下全靠抢了。

疫情的时候我一个远房亲戚想把她的学区房卖了,我专门跟人家说我有意向买,想着老房卖不出去就先放着,贷款再买一套。

他又说必须先卖老房再买新房,最后学区房没到手我还得罪了亲戚。

然后我们就等来了楼市一跌再跌,现在房子亏了将近50万了,明年孩子去哪儿上学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房价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也是一座山。

三、龙言大阅|多地公务员欠薪,两个GDP超过10万亿的经济强省,财政收支也都已失衡

微信公众号“龙言大阅”近日发布文章讲述中国部分省份出现的公务员欠薪、财政收支失衡问题。

在这篇被删的文章中作者写道:

南京市某辖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已经被拖欠工资好几个月了。最后还是通过行政命令,强行在市内各区间拆借资金,才解决了部分员工的欠薪问题,而今年后续的资金,还没有着落。

不仅是南京,整个江苏省,还有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以及直辖市天津,都因为财政枯竭导致公务员欠薪或减薪。天津一些政府部门和公交集团的员工被拖欠工资数月,有些城市甚至不得不向当地寺庙借钱发工资。

多名当地的体制内人士证实,其实从去年开始,很多地方的工资已经开始减少。学校、事业单位以及部分公务员取消了工资和周末加班费。而今年开始出现了更大规模欠薪。

广东省大幅下调了退休人员工资,降幅甚至超过了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全国仅有的两个GDP超过10万亿的经济强省,财政收支都已经失衡。
更不用说内地和西北、东北的省份了。

在持续的压力下,官方可能会在年底增发地方债务,缓解各地的财政压力。过去依赖14亿人口作为分母的举债发展模式如今已陷入困境。政府正式债务已超过37万亿元,再加上政府融资平台的隐藏债务,预计不低于66万亿元。换句话说,光地方债这一项,摊到全国人民人均负债就达46742元。

公务员一向被认为是最稳定的职业之一,普遍相对可靠的社会保障和收入来源。如果连他们的工资都难以保障,其他行业的就更难了。

以上是本期选读的三篇404文章。文章全文见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欢迎读者访问 CDT播客CDT视频 收听/观看更多相关内容。

猛犸工作室|高位买房的人,选择与自己和解

By: unknown
28 October 2024 at 11:16
CDT 档案卡
标题:高位买房的人,选择与自己和解
作者:傅一波
发表日期:2024.10.25
来源:猛犸工作室
主题归类:中国房地产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画上句号”

朴奕在购房合同上签下名后,长吁一口气。

“算是结束了吧。”

合同上的那一套房子,是上海徐汇区的“老破小”,总价340万。朴奕每月房贷4200元,这样的日子得持续30年。

巧合的是,在10月13日这天,上海二手房网签量1334套,为去年9月以来的单日新高。

这让朴奕父母觉得,总算是踩对了时机。

买房,本是他们的原意。他们始终认为,房子是能握在手里不会贬值的资产,是让31岁的儿子留在上海的底气和资本。

与之对应的另一面是,朴奕吃够了买房的苦。

近两年,朴奕有过4次房产交易,几乎踩中了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包括逾期交付、房价下跌、房贷降息、限购放松等。

比如房贷利率。2022,他购入松江区新房,单价4.8万,房贷利率4.95%——此前有过房贷记录,再购房只能按二套房贷利率计算。

月供6000块的压力,让“高位站岗”的朴奕过上“二手生活”:电脑、手机都是二手,咖啡在二手平台下单,一杯9.9元的价格还能被“打下来”2块钱。

再如房价。今年,朴奕父母和他商量,把松江的房子置换回城区的老破小。被不同的卖家一次次突破底线后,他们以340万的价格把房子卖了,“亏了120万”。

不论如何,这成了他回到徐汇区的筹码。“至少月供少了1800块。”

朴奕想过,如果一切能够重来,他不会买房,“这不是我的必选项”。

当“房子”成为必选项

房子,起初是朴奕的“救命稻草”:卖房是为还债,买房是为退路。

2022年,朴奕在北京工作,父母多数时候住在江浙某县城,那套总价268万、179平方的江景房本是退休养老的住处,他们用10年贷款换这份安居。

然而,他们却在退休年龄遭遇生意失败,倒亏70多万。

一边是房贷,一边是欠债,朴奕父母唯有卖房。

那套位于上海徐汇区的50平方米一室户,是“老破小”。尽管已经算不上是核心地段,但房价依旧高达8万。

img

朴奕老房子的阳台外景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一番倒腾之后,朴奕家里债务全清,还有了百万结余。

有了“闲钱”,父母开始盯上房产。根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的城市有7个,当中包括上海。

“楼市向好。这在父母眼里,买房是不会亏本的事情。”朴奕说,父母的经验认为,不买房的话,手里攥着的钱可能会贬值。而不论是银行储蓄或理财,都比不上房子保值。

于是,他也起了“房子是退路”的念头。那段时间,只要有空,朴奕都会从北京回到上海,出现在不同的新楼盘里。

如此往复,直到年中。朴奕得到消息,在看的新楼盘还有房源。第二天7点,他开车赶去售楼处,车速直踩到80迈。

停好车发现,排队长龙已经从售楼处排到了路边,甚至还有叔叔阿姨坐在自带的简易板凳上。

他心里沉了一下。走到售楼处门口,就被保安拦住。对方说号都取完了,言下之意是没有买房机会了。他有点不甘心,之前看过很多房,唯有这里的区位、房型、单价等,既符合自己的要求,也在预算范围内。

在“房子是退路”的选项上,朴奕和父母选择孤注一掷:找有关系的中介,给了一笔43万的“茶水费”,拿下楼盘内的一套新房,总价接近450万。

img

朴奕购入的新房 图源:受访者提供

签下合同,是2022年8月。这也是新房价格最高点——据统计局数据,2016年至2023年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中位数最高点,出现在2022年8月。

有的人买房,是为了退路。有的人买房,是为了向前进一步。

47岁的吴宏和妻子也赶在这个时间段买房。他们认为,“房子是资源”。

孩子已经14岁,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想去更好的学区。为此,吴宏倾尽所有,买下长宁区的老房子。他想过贷款,但转念一想,即便是满贷到退休,十余年的月付压力也大,“倒不如凑一凑,一口气付掉”。

盘过夫妻俩的收入和存款后,吴宏咬牙借了一部分钱,用接近600万的总价买了房,“哪怕以后不去住,租掉也是合算的”。

25岁的李丽和相恋7年的男友步入婚姻的第一步,是买房。

她是一名幼师,男友以留学生的身份落户上海,双方收入稳定,“在上海有一个家”的愿望也就提上了日程。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上海。最终,两个家庭凑够260多万首付,俩人再贷款140万,成就了一个“新家”。

但那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新家。那个一室一厅、不足60平米的房子,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闵行老小区,木制地板泛黄,甚至有些剥离。但李丽觉得没什么,“不装修,只换新家具,先住进去”。

搬家那天,为了省下搬家公司要的200元上楼费,李丽和丈夫一前一后,硬是把那张两米长的、从二手网站淘来的沙发背上了6楼。

坐在二手沙发上看着“新房”,俩人开始畅想未来。

均值下降0.2%后

当无房一族变成有房一族,心理状态都会趋于一致:房价会接着涨。

朴奕的父母见过这样的情景:2015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楼市高歌猛进,新楼封盘惜售,工薪族变身投资客,那年12月成交量,创下2009年7月以来的78个月的月度成交新高。

2016年,限房限贷等限购政策陆续出台,上海房价疯涨的劲头过去,但依旧保持涨势。以徐汇区为例,那年均价6.3万元,前一年数字还停留在4.4万元。

那个时候的有房一族,同样对未来充满想象。

在2017年,吴宏认为从小资到中产,不过是一跨步的事情:普陀区的老房子单价超过6万,一年涨了80万,涨势喜人。

这样的涨势和稳定的工作,让他更有底气:卖掉开了多年的大众,全款买了宝马,“开这出去更有脸面”。

上海楼市的楼市也保持涨势。从2019年8月开始,上海新房保持28个月的上涨趋势(其中有3个月不变)。

基于此,朴奕父母对于房价上涨笃信不疑。因为资金不够错过了2019年的购房时机,朴奕的父母下定决心,趁2022年还有点“闲钱”,抓住机会买房。

进入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下降。根据70城数据,除了北京、上海在内的17个城市的新房价格有所上涨,其余均呈下降趋势。二手房方面,则只有北京、长沙、成都、南充4城上涨。

而新房房价坚挺的上海,则是出现二手房价格下跌,平均降了0.2%。

0.2%的均值下降,在吴宏的视角里,有更直观的体现。

那段时间,他从小区出入时都会看见中介的KT板:600、580、550、500……上面的数字变化之快,让他有点意外。吴宏本以为,这里地段、资源优势明显,“房价很稳”。

让他更意外的是,站在小区门外的热情搭话的中介。

“现在房价比前两年跌了快八九十万了,我手里有好多套,要看看吗?”

“房价有可能还要再往下,您考虑出手吗?”

img

吴宏所在的小区 图源:受访者提供

热情的语气,像一盆冷水浇在吴宏头上——房价真的跌了。直到2024年中旬,他的房子已经掉价近110万,总价的六分之一。

他庆幸过,自己当初不是找银行贷款凑首付,而是从几个朋友那凑了近60万。但很快,这点小庆幸也被击碎:各地陆续降低首套房、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以贷款100万、30年来看,利息比自己买房的时候少了近29万。

有朋友话里话外开始表达“还钱”。可吴宏暂时无能为力:公司效益不好,奖金被扣住了,孩子和家里日常开销,处处都得花钱。

现实的压力,让家里开始有埋怨声。吴宏妻子常说起过去的事,“当初为啥不用公积金贷款?”“为啥要买那辆宝马车?”

“不如把房子卖了。”妻子抛出了问题。

吴宏多数时候是沉默,唯有对妻子回应了这句话,“房子是不动产,总会涨回来的”。

李丽有点难与自己和解。

她的房子从400多万直降至270多万。房价跌了,房贷利率还是“高位站岗”:每月房贷1.2万,利率4.55%,贷款加利息已经超过了130万,“两头亏”。

9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为此,在LPR上加点幅度高于-30基点的存量房贷利率,统一调整到不低于-30个基点。

10月25日,李丽的心情稍微好点:存量房利率降了,算下来,每月房贷少还1千多块。

博弈与和解

接受了房价下行的现实,“高位站岗”的业主急迫地想要改变。

朴奕选择卖房。他没想到的是,底线会被一再突破。今年初,朴奕把房子挂牌,出价415万,他认为这是认亏的“底线”——不算房贷,已经亏了40多万。彼时,附近楼盘的新房价格回落到4万左右,相比半年前的4.6万单价,已经低了不少。

一个月后,中介说有买家上门看房,出价390万。朴奕有点犹豫,他算过账,刨去1%的中介费,还有新房5%的交易税,到手价格不到370万。

他拒绝了。

几个月后他才知道,如果有如果,他肯定会选这个出价最高的买家。因为这半年时间,压价的理由千奇百怪,比如“2楼的房子正对着居民活动区,秋天一过人就多就吵,到时候买房的会因为吵闹而不买房”。

他的底线被不断冲击。区位、楼层、学区、装修等房价谈判维度,全都失效,唯有“价格降得多”才是真理。

这半年,朴奕见过很多人,听过很多话术,在很多场涨与不涨的底线博弈中来回拉扯。父母比他更心急,早一步把底线透露给中介:370万。于是,中介很快把买卖双方的6个人招呼到一个会议室里。

买方率先开口,“330万”。

“不行”,朴奕几乎是脱口而出的。

“340万。”

img

交易的会议室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一段漫长的拉扯后,购房合同的价格落在3405000元。这5千块,是朴奕卖惨后争取来的。而买家答应的前提条件是,提前搬进房子。

朴奕太想结束这场疲惫的拉扯了。

“如果能预知未来,我根本就不会在那时候买。”李丽说。

这房子差点就要断供。5月,李丽丈夫所在的公司利润下降30%以上,个人收入下降约20%。

那段时间,李丽整夜失眠,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挣钱。20多岁的年纪生出了好几根白发,看着自己的银行账单,还了两年贷款,差不多30万,但贷款还有100多万。

她想过跟父母借钱,“有点说不出口。我们没做错什么,但生活怎么突然变成这样?”

但不论如何,李丽想趁着年轻再熬一熬。

她需要这套房子,“中国人的观念里少不了‘房子’”。受够了不停的换房搬家的她,一直希望有自己的房子,能让她不那么像浮萍。

已是中年的吴宏则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上。“三年后,儿子要能顺利考到老房子那边的高中,这房子就能卖掉,也算是解套了。”

他和妻子趁着假期去普陀山祈福。求得的签文说,一切会变得顺利,也能心想事成——这给了他们一些安慰。

“房子,究竟意味着什么?”朴奕摆脱房贷后,时不时会想起这个问题。

他说自己想通了,房子是用来住的。如果不在那个城市生活,附加的意义几近消失。

可朴奕的父母不是这样想的,他们需要为儿子考虑未来,趁着房价下行,手上的钱可以买回徐汇的“老破小”。

一切回到原点,与房子再次折腾。国庆假期之前,朴奕的父亲还是想赌一把,做那个“最合时宜”的购房者,在各种“要买就趁现在”的消息里,他看好了一套“老破小”,催着朴奕假期一结束就去签合同。

不到俩月,朴奕从无房族又变成房贷族。

在签约的当天,他认识的中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交易图,配文:“最近的五天,每天成交量过千,房价又要开始走高了。”

吴宏早已屏蔽掉跟房价相关的信息。

那天,他给朋友还了5万元借款,本想吃一顿好的当作奖励,看到菜单里原本想加单的荷包蛋,陷入一阵纠结。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朴奕、吴宏、李丽均为化名)

猛犸工作室|高位买房的人,选择与自己和解

26 October 2024 at 18:47
CDT 档案卡
标题:高位买房的人,选择与自己和解
作者: 傅一波
发表日期:2024.10.26
来源:微信公众号“猛犸工作室”
主题归类:房价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画上句号”

朴奕在购房合同上签下名后,长吁一口气。

“算是结束了吧。”

合同上的那一套房子,是上海徐汇区的“老破小”,总价340万。朴奕每月房贷4200元,这样的日子得持续30年。

巧合的是,在10月13日这天,上海二手房网签量1334套,为去年9月以来的单日新高。

这让朴奕父母觉得,总算是踩对了时机。

买房,本是他们的原意。他们始终认为,房子是能握在手里不会贬值的资产,是让31岁的儿子留在上海的底气和资本。

与之对应的另一面是,朴奕吃够了买房的苦。

近两年,朴奕有过4次房产交易,几乎踩中了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包括逾期交付、房价下跌、房贷降息、限购放松等。

比如房贷利率。2022,他购入松江区新房,单价4.8万,房贷利率4.95%——此前有过房贷记录,再购房只能按二套房贷利率计算。

月供6000块的压力,让“高位站岗”的朴奕过上“二手生活”:电脑、手机都是二手,咖啡在二手平台下单,一杯9.9元的价格还能被“打下来”2块钱。

再如房价。今年,朴奕父母和他商量,把松江的房子置换回城区的老破小。被不同的卖家一次次突破底线后,他们以340万的价格把房子卖了,“亏了120万”。

不论如何,这成了他回到徐汇区的筹码。“至少月供少了1800块。”

朴奕想过,如果一切能够重来,他不会买房,“这不是我的必选项”。

当“房子”成为必选项

房子,起初是朴奕的“救命稻草”:卖房是为还债,买房是为退路。

2022年,朴奕在北京工作,父母多数时候住在江浙某县城,那套总价268万、179平方的江景房本是退休养老的住处,他们用10年贷款换这份安居。

然而,他们却在退休年龄遭遇生意失败,倒亏70多万。

一边是房贷,一边是欠债,朴奕父母唯有卖房。

那套位于上海徐汇区的50平方米一室户,是“老破小”。尽管已经算不上是核心地段,但房价依旧高达8万。

file
朴奕老房子的阳台外景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一番倒腾之后,朴奕家里债务全清,还有了百万结余。

有了“闲钱”,父母开始盯上房产。根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的城市有7个,当中包括上海。

“楼市向好。这在父母眼里,买房是不会亏本的事情。”朴奕说,父母的经验认为,不买房的话,手里攥着的钱可能会贬值。而不论是银行储蓄或理财,都比不上房子保值。

于是,他也起了“房子是退路”的念头。那段时间,只要有空,朴奕都会从北京回到上海,出现在不同的新楼盘里。

如此往复,直到年中。朴奕得到消息,在看的新楼盘还有房源。第二天7点,他开车赶去售楼处,车速直踩到80迈。

停好车发现,排队长龙已经从售楼处排到了路边,甚至还有叔叔阿姨坐在自带的简易板凳上。

他心里沉了一下。走到售楼处门口,就被保安拦住。对方说号都取完了,言下之意是没有买房机会了。他有点不甘心,之前看过很多房,唯有这里的区位、房型、单价等,既符合自己的要求,也在预算范围内。

在“房子是退路”的选项上,朴奕和父母选择孤注一掷:找有关系的中介,给了一笔43万的“茶水费”,拿下楼盘内的一套新房,总价接近450万。

file
朴奕购入的新房 图源:受访者提供

签下合同,是2022年8月。这也是新房价格最高点——据统计局数据,2016年至2023年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中位数最高点,出现在2022年8月。

有的人买房,是为了退路。有的人买房,是为了向前进一步。

47岁的吴宏和妻子也赶在这个时间段买房。他们认为,“房子是资源”。

孩子已经14岁,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他们想去更好的学区。为此,吴宏倾尽所有,买下长宁区的老房子。他想过贷款,但转念一想,即便是满贷到退休,十余年的月付压力也大,“倒不如凑一凑,一口气付掉”。

盘过夫妻俩的收入和存款后,吴宏咬牙借了一部分钱,用接近600万的总价买了房,“哪怕以后不去住,租掉也是合算的”。

25岁的李丽和相恋7年的男友步入婚姻的第一步,是买房。

她是一名幼师,男友以留学生的身份落户上海,双方收入稳定,“在上海有一个家”的愿望也就提上了日程。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上海。最终,两个家庭凑够260多万首付,俩人再贷款140万,成就了一个“新家”。

但那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新家。那个一室一厅、不足60平米的房子,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闵行老小区,木制地板泛黄,甚至有些剥离。但李丽觉得没什么,“不装修,只换新家具,先住进去”。

搬家那天,为了省下搬家公司要的200元上楼费,李丽和丈夫一前一后,硬是把那张两米长的、从二手网站淘来的沙发背上了6楼。

坐在二手沙发上看着“新房”,俩人开始畅想未来。

均值下降0.2%后

当无房一族变成有房一族,心理状态都会趋于一致:房价会接着涨。

朴奕的父母见过这样的情景:2015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楼市高歌猛进,新楼封盘惜售,工薪族变身投资客,那年12月成交量,创下2009年7月以来的78个月的月度成交新高。

2016年,限房限贷等限购政策陆续出台,上海房价疯涨的劲头过去,但依旧保持涨势。以徐汇区为例,那年均价6.3万元,前一年数字还停留在4.4万元。

那个时候的有房一族,同样对未来充满想象。

在2017年,吴宏认为从小资到中产,不过是一跨步的事情:普陀区的老房子单价超过6万,一年涨了80万,涨势喜人。

这样的涨势和稳定的工作,让他更有底气:卖掉开了多年的大众,全款买了宝马,“开这出去更有脸面”。

上海楼市的楼市也保持涨势。从2019年8月开始,上海新房保持28个月的上涨趋势(其中有3个月不变)。

基于此,朴奕父母对于房价上涨笃信不疑。因为资金不够错过了2019年的购房时机,朴奕的父母下定决心,趁2022年还有点“闲钱”,抓住机会买房。

进入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下降。根据70城数据,除了北京、上海在内的17个城市的新房价格有所上涨,其余均呈下降趋势。二手房方面,则只有北京、长沙、成都、南充4城上涨。

而新房房价坚挺的上海,则是出现二手房价格下跌,平均降了0.2%。

0.2%的均值下降,在吴宏的视角里,有更直观的体现。

那段时间,他从小区出入时都会看见中介的KT板:600、580、550、500……上面的数字变化之快,让他有点意外。吴宏本以为,这里地段、资源优势明显,“房价很稳”。

让他更意外的是,站在小区门外的热情搭话的中介。

“现在房价比前两年跌了快八九十万了,我手里有好多套,要看看吗?”

“房价有可能还要再往下,您考虑出手吗?”

file
吴宏所在的小区 图源:受访者提供

热情的语气,像一盆冷水浇在吴宏头上——房价真的跌了。直到2024年中旬,他的房子已经掉价近110万,总价的六分之一。

他庆幸过,自己当初不是找银行贷款凑首付,而是从几个朋友那凑了近60万。但很快,这点小庆幸也被击碎:各地陆续降低首套房、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以贷款100万、30年来看,利息比自己买房的时候少了近29万。

有朋友话里话外开始表达“还钱”。可吴宏暂时无能为力:公司效益不好,奖金被扣住了,孩子和家里日常开销,处处都得花钱。

现实的压力,让家里开始有埋怨声。吴宏妻子常说起过去的事,“当初为啥不用公积金贷款?”“为啥要买那辆宝马车?”

“不如把房子卖了。”妻子抛出了问题。

吴宏多数时候是沉默,唯有对妻子回应了这句话,“房子是不动产,总会涨回来的”。

李丽有点难与自己和解。

她的房子从400多万直降至270多万。房价跌了,房贷利率还是“高位站岗”:每月房贷1.2万,利率4.55%,贷款加利息已经超过了130万,“两头亏”。

9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为此,在LPR上加点幅度高于-30基点的存量房贷利率,统一调整到不低于-30个基点。

10月25日,李丽的心情稍微好点:存量房利率降了,算下来,每月房贷少还1千多块。

博弈与和解

接受了房价下行的现实,“高位站岗”的业主急迫地想要改变。

朴奕选择卖房。他没想到的是,底线会被一再突破。今年初,朴奕把房子挂牌,出价415万,他认为这是认亏的“底线”——不算房贷,已经亏了40多万。彼时,附近楼盘的新房价格回落到4万左右,相比半年前的4.6万单价,已经低了不少。

一个月后,中介说有买家上门看房,出价390万。朴奕有点犹豫,他算过账,刨去1%的中介费,还有新房5%的交易税,到手价格不到370万。

他拒绝了。

几个月后他才知道,如果有如果,他肯定会选这个出价最高的买家。因为这半年时间,压价的理由千奇百怪,比如“2楼的房子正对着居民活动区,秋天一过人就多就吵,到时候买房的会因为吵闹而不买房”。

他的底线被不断冲击。区位、楼层、学区、装修等房价谈判维度,全都失效,唯有“价格降得多”才是真理。

这半年,朴奕见过很多人,听过很多话术,在很多场涨与不涨的底线博弈中来回拉扯。父母比他更心急,早一步把底线透露给中介:370万。于是,中介很快把买卖双方的6个人招呼到一个会议室里。

买方率先开口,“330万”。

“不行”,朴奕几乎是脱口而出的。

“340万。”

file
交易的会议室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一段漫长的拉扯后,购房合同的价格落在3405000元。这5千块,是朴奕卖惨后争取来的。而买家答应的前提条件是,提前搬进房子。

朴奕太想结束这场疲惫的拉扯了。

“如果能预知未来,我根本就不会在那时候买。”李丽说。

这房子差点就要断供。5月,李丽丈夫所在的公司利润下降30%以上,个人收入下降约20%。

那段时间,李丽整夜失眠,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挣钱。20多岁的年纪生出了好几根白发,看着自己的银行账单,还了两年贷款,差不多30万,但贷款还有100多万。

她想过跟父母借钱,“有点说不出口。我们没做错什么,但生活怎么突然变成这样?”

但不论如何,李丽想趁着年轻再熬一熬。

她需要这套房子,“中国人的观念里少不了‘房子’”。受够了不停的换房搬家的她,一直希望有自己的房子,能让她不那么像浮萍。

已是中年的吴宏则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上。“三年后,儿子要能顺利考到老房子那边的高中,这房子就能卖掉,也算是解套了。”

他和妻子趁着假期去普陀山祈福。求得的签文说,一切会变得顺利,也能心想事成——这给了他们一些安慰。

“房子,究竟意味着什么?”朴奕摆脱房贷后,时不时会想起这个问题。

他说自己想通了,房子是用来住的。如果不在那个城市生活,附加的意义几近消失。

可朴奕的父母不是这样想的,他们需要为儿子考虑未来,趁着房价下行,手上的钱可以买回徐汇的“老破小”。

一切回到原点,与房子再次折腾。国庆假期之前,朴奕的父亲还是想赌一把,做那个“最合时宜”的购房者,在各种“要买就趁现在”的消息里,他看好了一套“老破小”,催着朴奕假期一结束就去签合同。

不到俩月,朴奕从无房族又变成房贷族。

在签约的当天,他认识的中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交易图,配文:“最近的五天,每天成交量过千,房价又要开始走高了。”

吴宏早已屏蔽掉跟房价相关的信息。

那天,他给朋友还了5万元借款,本想吃一顿好的当作奖励,看到菜单里原本想加单的荷包蛋,陷入一阵纠结。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朴奕、吴宏、李丽均为化名)

每日人物|亏了上百万,终于卖房解套的人

By: unknown
25 October 2024 at 14:48
CDT 档案卡
标题:亏了上百万,终于卖房解套的人
作者:李清扬
发表日期:2024.10.24
来源:每日人物
主题归类:中国房地产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房市新政和股市涨潮的刺激下,尽管“亏了小一百万”,一些卖房人终于成功“解套”,卖掉了房子。

手持现金,重新投入房地产市场之前,他们更加谨慎,也更加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刚需”不再需要被其他人定义,曾经和房子绑定在一起的意义和价值也在慢慢松动。有人感慨:“感觉整个人生的可能性反而多了一点。”

终于卖掉了

整个国庆,孙璐都待在南京家里,卖房。

她要卖的房子是自己的婚房,2019年买下的一套两居室。今年房子满五,可以出手。挂牌价是260万元,比买来时的317万已经降价了将近50万。虽然要亏,但想置换的房子也降了价,孙璐觉得,“这是置换的好机会”。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紧接着,9月29和9月30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四个一线城市和央行同时发布楼市刺激政策,对贷款利率、限购数量、首付比例、购房资格等各方面做出调整。

孙璐关注的置换房所在的小区,有业主立刻把房价回拨了三四十万元。孙璐的目光放在“止跌回稳”这四个字上面,她把这四个字拆来开解读——“止跌”,意思就是努力让房价不再跌了;“回稳”,意思就是努力稳住房价,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大的波动。

这成了她国庆认真卖房的强心剂。好消息还来自股市。国庆前期,股市一路飞涨。9月30日,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次开盘,全市场超5000只股上涨,各板块普涨。孙璐虽然不炒股,但她知道,股市好的话,买房的人的预算就多,有钱买房上车的人也会多起来——再往好一点想,看她房子的人多了,她卖出去的成功率就高了。

她退掉了湖州的民宿,放弃了全家去旅游的计划,把家里打扫干净,每天拭目以待,准备迎接踏进家门的看房人。

假期头两天,看房的人果真多了。每天都有几波人上门,她一一介绍房子的优点:次顶楼,有落地窗,光照充足;小区环境优美,绿植丰富,从家里能眺望长江大桥;她给全屋铺装了地暖,在没有暖气的南京过冬很是方便……

然而,过了头两天,便没什么人来看房了。孙璐问中介,对方说,新房的开发商为了吸引买家,简直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促销、赠送家电,“都被吸引去看新房了”。

新闻里各地看房人挤爆售楼处的热闹与她无关。好几天时间,她专门在家等待,却门庭冷落,只能不停地在网上刷帖子。各种观点被精准推送到她的页面,“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开始混乱,有人觉得价格要上调了,有人觉得还是不会,有人觉得会更稳,不上不下。”但“政策还是起作用的,对我们心理也会有影响。至少不会担心,房价会在短时间内再降个10万、8万了。”

国庆节后,房子突然卖掉了。10月12日,一对想买房给女儿上学陪读的夫妻来看房,很快又带着妈妈再看了一次。

孙璐熟悉这个家庭配置,针对性地介绍起来:两个朝南的房间都是落地窗,采光特别好;装修非常新,2020年刚做的,保养得也好。重点是,有地暖,“有老人小孩的,都会很在意地暖这个事”。

之前来看两次的访客不是没有,但孙璐依稀感觉到,这家人是真的对她的房子产生了兴趣:“她们会问地暖花费多少钱装的,柜子是不是钉在墙上搬不走的。真对你这个房子感兴趣的人,才会去想这些事情。”

双方很快坐到谈判桌上。孙璐报出的底价是245万元,为表达诚意,又让步了5万元,降到240万元。

谈判中,孙璐讲究的方法是,一点一点地让步,“不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着急,否则很容易被对方拿捏”。谈到细节部分,对方表示可以让孙璐把家具全部拿走,出价230万元。看孙璐不满意,提出再加五千元,她当即拿出手机,准备打车走人:“五千元有什么好谈的?”

她死咬着价格不放,除了新政给了她一些未来的希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卖家少给一万元,她购买置换房子的首付就少一万元,贷款和利息就因此多一笔。她希望手上能多拿到一些现金,但对买家来说,多掏现金买房也是不容易的。

一番来回之后,买家提出233万元,同意孙璐在房子里免费住到明年三月份,省下租房、搬家的费用。最后各让一步,房子以233.5万元成交。

为争取多卖几千元,谈判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过程虽然很消耗人,但成功卖掉房子后,孙璐有一种短暂的愉悦,上个月也曾有买家出价,她选择等一等,多卖了8万元。她赌对了。

孙璐挂牌40天就卖掉房子的事很快在同事中传开,“他们都非常地惊讶,问我怎么做的,说我也好想卖掉,大家真的很想把房子卖出去。”

北京的江敏,也在10 月6日卖掉了房子。2018年,她花310万元购入了北京朝阳区一套 6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花了20多万装修,最终以265万元的价格成交了。“加上这些年还的利息,亏了小一百万。但总算卖出去了。”

因为是1998年的老房子,江敏不想把价格捏得太紧,最初挂牌288万元,国庆前夕她降到268万元,果然吸引了更多人看房。“以前是一周两三个人,现在一天就能有两三个人”。

虽然亏了钱,房子很快卖掉,没有经历太多波折,江敏感觉特别开心。曾经作为北漂能力证明和安全感来源的房子,一度变成了“累赘”。终于出手,也不用背负房贷了,她甚至感到摆脱了束缚:“如果我想离开北京,我也随时可以离开北京了,对吧?比如去别的地方,如果想回来再买呗,反正房子涨也涨不到哪去了。就感觉整个人生的可能性反而多了一点。”

看房量刺激了成交量。根据北京链家数据,十一期间二手房成交热度较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成交数量增长近两倍。

58安居客研究院数据也显示,国庆长假期间,日均新房找房热度较9月份日均热度上升约8%,二手房重点监测百城中,有83个城市的找房热度有所上升,其中38个城市的涨幅超过10%。

image

国庆楼市报告。图 / 58安居客研究院

40多岁的姜维,要卖一套位于朝阳区东五环的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三个月前以830万元挂上网,一直没卖出去,终于赶在假期最后一天出售。姜维的房子无论小区还是户型都比较“抗跌”,在房价下行时期也是抢手房源,卖不出去,只是因为买方在等一个更低的价格。

10月5日至10月7日那几天,基本上每天五六波看房的,报价基本在750万元以下。到第6个报价的时候,谈了三四十分钟就成交了,卖出了760万元。虽然低于心理预期十几万元,但是买了一个“确定性”。“如果继续拉长周期,有可能出现报价更理想的买家,但也可能不出现,早早收获了一个确定性,很重要。”

“确实是托新政的福,要不然可能纠结到11月、12月份去了,太磨人。”

柳薇是在新政出来前卖掉了自己位于北京鸟巢附近的70平方米小两居。2019年430万元购入的房子,挂牌398万元,最终370万元卖出去了。

卖房是为了置换更大的房子,因为生了小孩,结婚时买的房不够住了。眼看着房价一路走低,她认为到了置换的好时机。

“我们这个房子跌了,但是我们想买的大房子也跌,大家如果跌同样的单价的话,其实他那边跌得更多。”柳薇一直看好的一套海淀的房子就跌了不少。去年4月份的成交价是780万元,今年的5月成交了一套一模一样的户型,580万元,足足跌了200万元。“到了下半年,现在580万肯定都卖不上了。”

这么一比,柳薇调整了心态,一旦遇到有缘的买房人,就果断快速出手了房子。她有些庆幸,买这套房子的时候,她和老公凑出了100来万元,找亲戚朋友借了几十多万元,首付和房贷几乎是1:1,没有加更高杠杆买更大面积,“否则亏得更多”。

卖房之后的国庆节,趁着假期,她不停地跑楼盘挑选置换房。她发现,她看过的新盘里,没有一个不打折。

“丰台有个楼盘,开盘时定价一平方米4万9,因低于政府指导价被约谈,后来调整到6万多块,但实际上通过返佣的形式,还是5万多块在卖。”

除了打折降价促销,精装修也被开发商卷成了基本配置。柳薇看的楼盘里,许多新盘是五恒系统的科技住宅,不仅科技拉满,家具也给安排妥当,“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全部配好,直接可以拎包入住”。

卖房方法论

在过去这几个月,每个想要卖房的人,都成了卖房专家,形成了自己的卖房方法论。

房价上涨、还是卖方市场的时候,卖房人只需挂牌到网上,然后等着看房人踏进门槛就可以。如今,每个人都要为卖房付出更多努力。

孙璐虽然卖房时间不算久,但经历的心理冲击不小。今年9月3日,孙璐第一次将房子挂牌。挂牌之初,看客寥寥。她有些着急,眼看着自己看中的房子一个夏天内降价了四五十万元,“觉得会继续跌,而且速度很快,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焦虑的心情迫使她不得不马上降价,从260万元降到了252万元。

降价吸引了看客,但无一例外,都带着大砍刀,“上来就是只出220万”,这远远低于孙璐的预期,“我没同意,全部都没谈”。

9月底,有一个住在同小区、手里有闲钱的男士来谈过价。那时正逢股市大涨,买家多出了几万块,报价228万元。他买房仅为归置闲钱,因此态度随意,在价格上不肯让步,“一分钱都不肯加”。

孙璐主要是被买家的态度气到了。这位男士在小区里看了好几个月了,平时遛遛弯就能看个房子,他的心态是,未来三四个月甚至四五个月房价还会持续下降,“你们的房子反正要降价,不如现在便宜点卖给我”。

新政出了以后,他可能在股市挣了不少钱,又愿意加一点钱,但孙璐还是觉得不舒服,“我们是诚心卖房,又不是着急还钱,这么卖了感觉是被人捡漏了,可能还真挺难受的。”

中介劝说:“现在遇到客户不容易,不卖的话不知道下一个买家什么时候来。”出面谈价的丈夫态度坚定,扭头就走。孙璐得知后有些惋惜:“如果这个时候不卖,继续降到年底,谁知道要降到什么程度?”

毕竟,社交平台上都写着:“一定要珍惜第一个给你出价的人。”

卖房一个月,孙璐“把能做的都做了”。她跟卖房平台签了好赞协议(签署后,房子会获得更多曝光),自己在小红书发了帖子,每天都在有意向买房的帖子下留言,甚至想过去找抖音的看房博主来家里拍视频。最终总算没有跌出心理价位。

image

孙璐家中的书柜。图 / 讲述者提供

柳薇真找了大V推流。她先是找中介做了一个商圈推广,聚焦房子“精装修”“大露台”卖点,热度在链家被炒得很高。除此之外,她还联系了一个有8万多粉丝的大V到家里拍视频,寻找目标用户。

在卖房之前,她曾精准定位了“下家”的画像:“能买我们这个房子的,一定是个年轻人,而且一定是第一次买房。他看上的一定会是我家的这个露台和精装修。”

image

柳薇家中的露台。图 / 讲述者提供

他大概率是小地方来的,手里大概能有个百八十万元的首付。父母无法提供资金支持,也没有话语权。“凡是跟着父母来看的,他们一看就知道那个露台没有什么用,他们不会为了这个露台去溢价的。只有那种自己挣钱的年轻人,他自己能做主,喜欢这个露台,喜欢这个房子,就买了。”

对方甚至不可能是二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的人群,因为来自这些地方的年轻人,父母多支援点,就没必要买小两居室,可以直接去买三居室了。

而最后的成交人,基本上和她的想象一致:他是一位来自广西农村的年轻男性,在北京从事程序员工作,看房的当天就自己拍板做了决定。手里有个七八十万元,然后找家里支援了个二三十万元,买这房子是结婚用的。即使是独立买房,对方也没有把杠杆加到最大,拿出100多万元,作为将近三成的首付。

谈判很爽快,男生中午来了一趟,晚上来看了下夜景,十分钟后就约去交易室了。谈价的时候,她说了一句:“从此你再也不用搬家了。”她清晰地感到,这句话戳进了对方的心底,为这笔买卖一锤定音。

看到年轻人憧憬未来的表情时,柳薇不禁有些感慨,五年前,她和丈夫也是这样买下了上一个房东的房子。当时的房东也是三十来岁,孩子一岁多,打算卖了房去海淀,如今他们如出一辙。

房子作为载体,见证了一轮轮年轻人在这个城市的打拼、憧憬,而房价的涨跌则左右着他们的资产变化、希望和失望,她仿佛看到命运的齿轮在面前转动。

解套之后

经过房价的洗礼,终于“解套”的卖房人,人生观也仿佛被洗礼了。

柳薇对“卷”的终点产生了怀疑。她和丈夫都是小镇做题家,从山东山西两个高考大省卷出来,考入北京大学,进入稳定单位工作,可谓“卷到了极致”。如今收入预期可观,并不存在裁员、房贷断供的问题,却依然保守谨慎,对置换房子的首付与房贷配置,柳薇的打算依然是五五开,“不背太多债,十年内还清”。

虽然现在北京的首套房首付比例降到了15%,首付少了,但杠杆大了,“我这样的家庭都不敢这样去操作”。

刚刚卖掉的70平方米的小房子曾承载着她和丈夫的青春记忆,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女,还收养过一只流浪狗。以前不忙的时候,他们还会在露台上聊聊天,吹吹风,看春花赏冬雪。可随着工作变忙和孩子出生,回到家就是看孩子睡觉,起床就收拾孩子然后去上班,露台变成无用的闲置空地了,“没有时间打理了”。

露台这种“无用”的东西,在有余裕时,是希望和美好的象征,在紧缩时期,也可能沦为生活的鸡肋。

对露台的态度也投射了柳薇这些年越来越务实的改变:年轻的时候还“很有理想,觉得要做出什么让世界震惊的东西”,现在想的是“能住一个大一点的房子,让孩子有一个比我们更好的起点,老了也能安安稳稳地退休,就这么一点点小小的愿望”。她记得2014年刚工作时,一个月挣几千块,就敢买大牌,如今收入高了,却习惯了用国产化妆品,在闲鱼上跟人拼单,在李佳琦直播间瓜分赠品。

江敏卖掉住了五年的房子后,本意也是置换,但在等待买家、选择新房的过程中,她算了一笔账:上万元的房贷,依然无法住进理想的住所,“不如花同样的价格在西大望路这边租珠江帝景的房子”。

江敏买房的2018年,正是全国房地产的上升期,那时候身边人都在买房,“你会觉得房子能给你一种安全感,它不止代表住所,也代表一种收益很大的投资”。在北京拥有一套房产是一件说出去面上颇有光彩的事情。

时过境迁,江敏不再需要通过“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房产”来证明自己,“现在大家觉得手上拿着现金才是王道”。

“你买了房,等于把钱又给了别人,那这份钱最后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谁能知道?”楼市跟时代与政策息息相关,作为普通人,江敏觉得自己参不透,再也不想为所谓的安全感付出巨额利息了。

“我拿着比较少的首付,贷款去买一套房子,不如多花几年攒点钱,提高首付款的比例,相对应地,未来要还的贷款就少了。”

尽量减少身上的负债,正在成为共识。

江敏决定暂时搁置买房计划,租房生活。不过,房子之外,似乎也没有性价比更高的投资。国庆前和10月8日开盘当天,江敏都加仓了股票,“现在还亏着呢”。

还愿意买房的人,多数是刚需。要么是想买人生第一套房刚需上车,要么是为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而进行置换,无论哪一种,房子的属性中,自住占据了主要成分,而过去房子作为不动产被市场赋予的投资属性,渐渐此消彼长。

从准备卖房开始,柳薇观察小区内的出售情况,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老破小跌得特别惨,现在比较抗跌的是刚需三居”。

她家所在的小区位于配套成熟的社区,出门就是地铁,医院、学院、商场都在附近,一年的带看量达到8000多次,每个月能成交十几套房。过去,小区二手房最高成单价来自于67平方米的一居室,但现在一居室的单价已经是小区里最低的,“已经从420万元跌到295万元”。

后来者居上的是三居室,虽然已经从过去的730-780万元的区间跌到600-630万元,跌幅超过100多万元,但由于面积较大,折到单价里,跌幅比一居室小得多。

此外,每卖一套房,挂牌价都要往下再跌一点已经成为趋势。柳薇观察到,自从八月份小区里出现一个295万元成交的一居室,后面的挂牌价再也没有超过300万元。

而如今“刚需”也变得不那么牢靠。柳薇一直在关注学区房动向,国庆期间,被称为“神盘”的蜂鸟家园小区成交了一套370万元的房子,那个房型高点时曾卖到过近千万元的总价。

image

蜂鸟家园小区成交记录。图 / 网络

5月份,她曾关注到蜂鸟家园的业主联合起来,声称“一定要守住600万元大关”,“现在300多万元就卖了,早就破了,可能是业主急需用钱。”

所以她不打算上车“学区房”,而是想先在五环外买一个大房子自住,改善生活。柳薇目前考虑的置换房子,一个是新楼盘,一个是几百米外的2009年的别墅区,两者是同样的价格。令柳薇纠结的地方在于,别墅区的房子已经较老,本身地段不占优势,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

在看这些房子时,她也不禁感慨房价下跌的“好处”,这些房子是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存在,“可能要到退休才能买得起”。

姜维在置换过程中选择了先买后卖,也因此差点遭遇财务危机和家庭危机。他看中的房子价格在1600万元左右,希望自己的房子可以卖上800万元,再凑个两三百万元,把首付交多一些。他的房子地段优良,2008年的次新房,户型属小区里的稀缺型,挂牌没多久就上了平台的必看好房榜单。这给了他率先买房的信心,却也成为谈价途中的阻碍,甚至在家庭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

他倾向“赶紧出手”,而妻子却想“再等来一个好价格”,以至错失了出价最高的买家,报价从770万元上下一路跌到730万元。“说不后悔是假的。”但在姜维看来,卖房一事,需要家庭拧成一股绳,“有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因为卖房是大事,需要家庭的一致性,不允许单打独斗”。

幸运的是,两人最终拧成了一股绳,而不像社交平台上的一些讨论中那样,因为房价下跌闹到离婚、家庭破裂。两人偶尔也会调侃,一次犹豫,少卖几十万元。

最坏的时候,他衡量了卖不出房子、无法凑出首付的后果,“需要支付将近100万元的违约金”。他试着做风险预案,实在卖不掉,“就把北京和外地的房产做抵押贷款,等回暖之后慢慢解押”。

国庆已经过去三周,楼市的余温还在持续。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0月14日-20日,重点10城二手住宅成交量20724套,环比升20.01%,同比升35.9%;新房成交继续放量,重点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24287套,环比升12.39%,同比升23.82%。

江敏听中介说,国庆的热潮过去之后,许多人把卖房变成了一件朝九晚五的事,“每天来公司看看,像上班似的,天天就坐在那儿,看你有没有把我的房子卖掉”。

“像段子似的。”

(讲述者均为化名)

【404文库】凤凰网|第一批房价下跌的夫妻,已经离婚了

22 October 2024 at 17:07
CDT 档案卡
标题:第一批房价下跌的夫妻,已经离婚了
作者:新周刊
发表日期:2024.10.22
来源:凤凰网
主题归类:房价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ONE文艺生活(ID: one_hanhan)

作者:买不起房的

编辑:姜姜


这是一次十分艰难的采访。

本来房价下跌就非常让人受伤,再加上夫妻矛盾更加令人破防。

有人把买房赔钱的锅甩到爱人身上,也有人因为资产锐减着急离婚变现。

第一批房价下跌的夫妻,已经进入了离婚冷静期。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房价跌了,我也要离婚了

我不是身边第一个因为房价下跌而离婚的人。

不过我一直以为我俩不会,毕竟那些因为房价下跌而离婚的人都贼有钱。

人家本来就没什么感情了,因为孩子、房子这些东西绑在了一起。

现在房价跌了,都想把不动产变成存款,离婚分家也是皆大欢喜。

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是实打实的打工人。

我们有两套房子,房山和青岛各一套,都是贷款买的。

我前夫在大厂,我在央企做设计,当初买房的时候也是赶上我们事业上升期,想使劲拼一拼,周围人基本上都是差不多在一个节点买的房,现在也是肠子都悔青了。

img
(图/《公主小屋》)

我们是想等北京房价上涨、我过几年再生个孩子,然后把房山的卖掉,在市区里买一套小点的。

但时代在发展,房子也在破产,我们那套直接从230万跌到了160万。

我老公和我的感情也跟着破产了,北漂夫妻百事哀,我升职无望公司还来了一个空降,他绩效减半随时面临被裁的危险,也说不上多大的问题,就是互相看不顺眼。

虽然那段时间我俩时常吵架,但我真的没想到他会有离婚的念头,更没想到他都已经想好了具体的方案。

“离婚”和“卖房”,这两件事他是同时提的,他想在房子和婚姻都继续贬值之前及时止损。

青岛的那套写了他的名字,他家出了首付我们俩还完了贷款,北京这套写的我的名字,我们父母都有出资,我俩共同还贷中。

他想把青岛那套留下,北京这套卖掉,分钱,我们父母出资的那部分算赠与。

当时听到他讲这个方案的时候我人都木了,他完全没有给我反应和思考的时间。

我当然不愿意,虽然他家出了首付,但我家负责了装修,里面还有很多事情错综复杂没法一刀切。

img
(图/《最完美的离婚》)

我说如果要算,就先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找律师谈平均分割。

如果他只说离婚,我可能还会伤心和内耗。

但他上来一套财产怎么分割组合拳,我当时瞬间身上长满了刺,脑子全是:离就离,你别想多拿走一分钱。

直接省去了痛苦的步骤,我每天想的都是幸好没跟他生孩子,幸好是在我35岁的时候提的离婚而不是55岁。

目前我们还在扯皮阶段,北京的房价好像有回暖的迹象,但我们都有点泄气了。

我不着急,北京这套房子是我亲自设计的,我对它很有感情,倒是我能感觉到他比较着急变现回青岛,可能人家早就想好了退路吧。

挺唏嘘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如今房价下跌各自跑。

要是没有买房,

我都不敢想我现在能有多爽

很难不吵架,尤其是你在房价最贵的时候,买了一套非必需的房子。

我们是21年秋天买的房子,老小区,二手房,说是精装可以直接入住,其实就是人家不要了的旧家具。

开始我是不同意买房的,从我们镇上到城里开车10分钟就到了,我在老家盖了个小二层,住得也挺舒服,但我媳妇儿死活都要买,不买房就离婚。

因为买房我们俩就吵过不少架,她天天把“别人家都买,就我舍不得”挂在嘴边上,不买就是跟着我没过过好日子。

不是我不想买,主要是我们县的房价贵得离谱,月收入人均三千的县城,房价最高的时候能上万,二手房也要八千块钱一平。

那时候我开店也确实赚了点钱,还没在兜里捂热乎60多万全砸房子上了,然后疫情来了,我的店一直在赔钱,现在换了一个小门脸只能说够温饱。

以前我累了还能关店休息休息,现在一分钟也不敢停,转着圈的干。

img
(图/《最完美的离婚》)

我老婆在银行工作,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我们俩儿子,老二全托班一个月1200,老大明年上高中,成绩不行,我老婆还想让他上私立。

去年我就想卖房,挂了一年了还卖不出去,房价虽然在跌,但人家房地产也没歇,好几块地都在施工,新小区都在降价,老小区有价无市。

只要吵架,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我们都会扯到房子上来,她怪我便宜的时候不买,我怪她专挑最贵的时候买。

眼瞅着物业费和供暖费都要交了,现在我老婆就像是一个炸药包,上骂领导下骂物业,左骂孩子右骂我。

我唯一庆幸的就是当初买房的时候送了个停车位,我还能在那里歇一歇。

说到底,

也不全是房子的事情

在我们家,买房是一场持久战。

从20年初,我就说趁着孩子年纪小我们先置换好学区房,我老公不同意,说学区房不着急买,到时候有的是人卖。

然后年底学区房突然开始涨价,涨了将近40%,我想买也不敢买了。

第二年他又想买学区房了,我们把老城的房子挂出去一直没消息,终于有人来问价,比我们期望的少点,原本我想小退一步,但他又不行了,非要纠结那三五万的,最后没卖出去。

那段时间不知道从哪来的小道消息,说以后借读政策会大改,本来好的学区房房源就那么点,这下全靠抢了。

不是我鸡娃,是我们住的老城区学校师资差,生源也差,鬼火少年满街乱窜。

疫情的时候我一个远房亲戚想把她的学区房卖了,我专门跟人家说我有意向买,想着老房卖不出去就先放着,贷款再买一套。

img
(图/《学爸》)

他又说必须先卖老房再买新房,最后学区房没到手我还得罪了亲戚。

然后我们就等来了楼市一跌再跌,现在房子亏了将近50万了,明年孩子去哪儿上学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我只要一想起这几年他的墨迹劲儿就气不打一处来,怎么看他都不顺眼。

我们俩在沟通上就没有同步过,平时小事上感觉不出来,只要他坚持的事情,我都妥协了。

但房子这事,真的挺让我绝望的,完美错过每一个时机,最后什么也没干成。

最气人的是,我们周围有人真“上岸”了,在最合适的时机入手,即使现在房价跌了,也还是比买的时候高。

我也明白了其实根本上就是他觉得我目光短浅,只愿意听他家里人的意见,我说什么也没用。

一想到我要和这样的人过一辈子,就感觉人生无望了。

img
(图/《不求上进的玉子》)

富时涨感情,穷时生间隙。

这是我和这几位朋友聊过以后的直接感受。

房价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也是一座山。

聊到最后我发现,房价下跌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其实是他们内心不安的一种投射。

@太陈了 还在研究学区房的事情,这好像成了她的心病,她不光担心自己未来,也担忧起了孩子以后的命运。

@老金说自己像是被套牢的狗,感概还不到40岁就开始只围着车子、房子、孩子团团转。

@秋秋告诉我婚姻的本质是抵御风险、繁衍后代和保护财产。

img
(图/《1122好夫妇》)

如果做不到前两点,那就做好第三点。

年轻的时候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咱们中国人都对房子有这么深的执念。

现在不再年轻的我也明白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房子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它代表着资产,代表着安全感,代表着家的温暖。

就像我们对婚姻的期待一样,都是希望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