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 September 2025Main stream

大盘快 3900 了, a 股券商低佣开户推荐,低至万 0.85 免 5

1 September 2025 at 08:59
LeoNautilus: 最近大盘行情很好!有老哥来开低佣券商嘛,我程序员兼职开户的
目前最低的有:江海证券,开源证券,太平洋证券,中山证券,国信证券万 0.854 免 5
需要的朋友可以找我 https://youke1.picui.cn/s1/2025/09/01/68b4ed83b212d.jpg
如果被加频繁就加我小号 https://youke1.picui.cn/s1/2025/09/01/68b4ed9cd23b5.jpg
Yesterday — 31 August 2025Main stream

陈茂波:香港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库 增强在港研发投资信心

31 August 2025 at 14:50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将把香港司法机构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具指导性的判决,分享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辖下一数据库,以增强法律、创科等各界人士在港研发和投资的信心。

陈茂波星期天(8月31日)在港府官网发文称,港府将于星期一早上与WIPO签订相关合作备忘录。WIPO也会在下午发布《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衡量全球各地不同城市群科技和创新能力。

陈茂波说,香港参与上述数据库,将让法律界、知识产权拥有人、创科界、学者和研究机构等更清楚理解香港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增强他们利用香港从事研发和相关投资的信心。

他称,港府多年来将创科发展放在战略核心位置,以教育、科技、人才、投资的方式推进创新科技的软硬件建设。他认为此发展模式在过去数年取得显著成效,并逐渐发展为结合金融、创科及知识产权优势的国际创新枢纽;WIPO在港举行的活动正是例证。

陈茂波指出,香港去年初创企业数量达4700间,创历史新高,按年增长一成。他认为这展现出“香港创科生态的蓬勃生机”,未来更将进一步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深化合作,强化国际创新枢纽功能。

有没有人知道 A 股里的涨跌停限制价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By: zbinlin
30 August 2025 at 20:17
zbinlin:

就我所知的,主板的涨跌限制是 ±10%,科创/创业板是 ±20%,北交所是 ±30%。

原来我以为是按 昨收价 * (1 ± 0.x) ,然后四舍五入得到两位小数的。

直到我遇到了 873223 这只股票,这是北交所的股票,限制在 ±30%。

以周五为例,昨收价是 16.76 元,按我的计算:

  • 涨停价:16.76 * (1 + 0.3) = 21.788 四舍五入后应该是 21.79 ,但实际的是 21.78
  • 跌停价:16.76 * (1 - 0.3) = 11.732 四舍五入后应该是 11.73 ,但实际的是 11.74

这有点搞不懂交易所是怎么进行舍入的?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请问下,基金定投,是按月好,还是按周好?

By: clacf
25 August 2025 at 09:18
clacf: 本人计划,每个月投资 6000 左右。另外手里还有 50w 现金,应对大跌。
上周投了一笔 1500 的。

既然无论周定投,月定投,收益差不多,那么从时间成本的角度来看,一个月操作一次,会不会收益更高?
借此机会请教下,大家的定投频率是怎样的?

股票卖的太早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态?

22 August 2025 at 19:44
nizhong044: 前几天刷 V 站看到 V 友们在讨论 A 股,我当时简单思考了下感觉有利可图。我的逻辑是这样的,一个处于上升趋势的事物,且还在能引起讨论的阶段。那么它一定还至少存在一个上升的惯性,于是我跑步入场,想吃一波。

事实是吃到了,但我感觉心情很不好。因为今天上午我刚卖,睡了一觉后,发现它又涨了一大截。就是如果我能拿到下午再卖的话,我的收益可以翻小半倍。

这种一念之差导致自己收益受到很大损害的感觉,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加上工作上有些磨人的事情,我这一天心情都不太好。

我虽然开户很早,但是最近才开始买股票的。想请教下有经验的 V 友们,大家都是怎么平衡自己心态的?

为什么可以利用CAGR预测分析比特币未来10年价格?

31 July 2025 at 00:00

昨天分享了利用CAGR预测分析比特币未来10年价格,没想到网友们异常关注,我本意不过是自己的兴趣研究记录而已,有些内容我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细说,因为我自己已经非常清楚。既然网友们如此关注这个话题,有必要再次说明解释一些内容。

首先声明:过去不代表未来,上一篇文章和本文都不过是兴趣研究而已。历史经验教训表明,没有深入了解的朋友请勿轻易涉足比特币,我见到玩BTC亏钱的朋友多于赚钱的朋友,认知和动手能力不够的朋友很难驾驭BTC。赚钱的事情从来都不简单,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CAGR

先来说说BTC的历史CAGR,从历史数据来看(见上图,网址:https://charts.bitbo.io/cagr/):

  • 4年期的CAGR历史最低值发生在2025年4月13日,年化7.1%,其它日期的4年CAGR值都基本上稳定在30%以上。
  • 10年期的CAGR历史最低值发生在2023年11月19日,年化42%,其它日期的10年CAGR值都基本上稳定在50%以上。

那有没有负的CAGR?确实发生过,5年期的CAGR历史最低值发生在2022年12月16日,年化-2.9%,显然这是最不利的熊市,但只发生了几天就回正了。其它日期的5年CAGR值都基本上稳定在50%以上。

综合这些不同时间窗口的CAGR历史数据,我在上一篇文章结合其他人的观点,使用了30%、40%、50%的CAGR值来预测,是有一定根据的。

但还是那句话,历史不代表未来。未来的话,常识上来讲BTC的体量如此之大,它不同时间窗口的CAGR值可能会降低,但即使按Power Law的规律降到17%,10年也能增长4.8倍。17%的CAGR复合年化收益率,比肩放高利贷的收益。国家规定4倍LPR的年化利率就是高利贷,2023年7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LPR为3.55%,4倍LPR也不过14.2%。如今上哪里能找到比放高利贷还好的生意?

Power-law

为什么要用CAGR来衡量BTC的收益?我们都知道,BTC短期内价格波动巨大——尽管近年来波动百分比幅度大大降低了,但长期来讲它几乎就是稳步上升,因此,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窗口来计算它的CAGR,这样就能跨越牛熊,衡量它长期投资的收益率。我们往往夸大短期收益的幻觉,而忽视了长期复利的魔力。与时间做朋友,慢慢变富才是王道。

那为什么有相对足够的理由相信BTC还能上涨?从供需面来定性分析,需求端来说,BTC目前的普及率其实并不高,哪怕是美国人,也不过是14%左右,东大国人的普及率你们自己可以感受,只怕更低,随着时间推移,认可BTC共识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多。供给侧来看,BTC的总量就是2100万,实际上可供交易的量连同未开采出来的量,也估计只有几百万个而已。

而全世界所有的国家的法币供给量每天都在增加,法币贬值时时在发生,只不过好的国家贬值得慢一些。说句大白话,假如你手中有印钞机,怎么会忍得住不印钞稀释别人的财富和自己的债务呢?

最后一个事情,BTC的持有者,从10多年前的极客到后来的散户,再到接下来的科创企业,再到近些年的机构投行,再到最近世界最大的强国美帝主权国家战略比特币储备,特朗普总统亲自下场,再加上BTC的ETF美元稳定币增加流动性且方便资金入场,以及相应的监管立法确保这些利好政策,BTC的基本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参与者变了。BTW,并不是BTC需要美国,而是美国需要BTC。

我们可以看一下巴菲特公司的股票,为什么要定价一股500多万?他有意不让财富量级不够的人拥有,所以他的股票价格稳步增长,换手率超低,因为持有者被选择性地限定为超级富豪。

BTC这些年来的野蛮生长,具有反脆弱性,它的生命力异常强大,即使你认为它是一个郁金香泡沫,它的基本盘的共识也足够强,足够支撑这些泡沫——何况这点泡沫目前还不算什么,数字黄金BTC离实物黄金的市值20万亿美元还差得远。

诚然,任何投资早期回报大,但是风险也大,后期回报率低,但风险性小。BTC也不例外,早些年谁能料到它的生命力如此之强,担心它会失败,因此风险高收益也高,BTC未来的收益可能相对会低一些,但风险也相对低多了。换句话说,在我们可见的将来,BTC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它失败的概率——我这里依然采用了概率的思维,没有百分百的事情。

无独有偶,15年前的昨天,BTC的创始人(或团队)中本聪同学说了下面这句话:

“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

我认同这个理,也是这么做的。本人无意向大家普及BTC,更没有教大家赚钱的本领。以上胡言乱语,请勿当真!

本文发布时,BTC的价格约为116000美元。

利用CAGR预测分析比特币未来10年价格

30 July 2025 at 00:00

bitbo-cagr

历史背景参考

10多年前,我分析过比特币的极限价格,目前来看,当年的预测还是有一定准确度。根据 charts.bitbo.io 提供的图表显示,比特币在过去多个 10 年周期中的实际 CAGR 表现优异,历史上任何一个10年的 CAGR 从未低于42%,在所有主流资产类别中长期表现最强,我们可以根据 CAGR 对比特币未来的价格进行预测分析。

未来 10 年(2025–2035)的 CAGR 预测情境

  1. 基准情境 – 约 40% CAGR
    ARK Invest(方舟投资)预测比特币到 2030 年的 CAGR 约为 40%,基于全球采用率与网络活跃度。若保持此增长率到 2035 年,其增长倍数为:(1 + 0.40)^10 ≈ 28 倍,假设当前比特币价格为 $118,000,则到 2035 年价格约为 $3,300,000。
  2. 保守情境 – 约 30% CAGR
    与 MicroStrategy 创始人 Michael Saylor 提出的长期年化 30% 增长率一致。10 年后增长倍数为:(1 + 0.30)^10 ≈ 13.79 倍,即比特币未来可能达到 $1,300,000 左右。
  3. 激进情境 – 超过 50% CAGR
    ARK 等机构的乐观模型中,预计比特币可能达到 50% CAGR。对应增长倍数为:(1 + 0.50)^10 ≈ 57 倍,即到 2035 年,可能达到 $6,700,000。

总结表格

情境 假设年复合增长率 2035 年预计价格 说明
基准情境 ~40% $3,300,000 方舟投资的基础预测
保守情境 ~30% $1,300,000 Michael Saylor 的观点
激进情境 ~50% $6,700,000 极度乐观假设(高 adoption + ETF)

为什么 CAGR 可能改变?

  • 网络效应加强:如闪电网络、稳定币、Token 化资产 RWA 的推动。
  • 制度性资金进入:ETF、退休金配置、主权国家战略比特币储备等将增加市场需求。
  • 稀缺性驱动:比特币供应固定,长期内稀缺资产优势显现。

风险与注意事项

  • 比特币历史上曾出现多次 80% 以上的价格回撤。
  • 这些预测是基于理想状态的长期增长,现实可能出现波动。
  • 全球监管、宏观变化、竞争币种等都可能带来干扰。

总结一句话

如果比特币的价格未来能保持年复合增长 30–40%,到 2035 年价格可能在 $1,300,000–$3,300,000 之间。若维持 50% CAGR,则有望达到 $6M+ 的价格。

之前也分享过类似的预测:10万美元的比特币价格不会在2021年之前达到,但不会迟于2028年,从此之后,比特币的价格不会再低于10万美元。100万美元的比特币价格不会在2028年之前实现,但不会迟于2037年。2037年以后,比特币的价格不会再低于100万美元。

知识百科:

CAGR(复合年增长率,也称复合年化收益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的计算公式如下:

cagr

其中:

  • 期末的价值:例如最后一年价格
  • 期初的价值:例如最初一年价格
  • 年数:时间长度(单位为“年”)

CAGR的含义:表示这笔投资如果每年以相同的百分比增长,比如10年后刚好从 $300 增长到 $30,000,那这个百分比是多少。它平滑了年度波动,适合做长期比较。

声明:本文由ChatGPT的人工智能和作者的人类智能共同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纯属兴趣研究。

本文发布时,BTC的价格约为117800美元。

谈谈加密稳定币和它的投资机会

9 June 2025 at 00:00

stablecoin

加密货币中的稳定币这个概念其实很久了,USDT诞生于2014,超过10年了。只不过现在美国政府和香港政府极力拥抱它,大众便开始热议起它来了。

如果你曾经使用过USDT和USDC(前者相对不受监管,后者受美国政府监管),会发现它确实提高了支付效率——使用者不需要银行账号,没有中间商,只要有网络就行。降低了成本——费用极低,哪怕一笔几十亿的转账,它的gas费用(可理解为转账费)只需要几毛钱或者几块钱即可,要是不上公链的话,甚至都不需要费用(可理解为同一银行系统内部转账)。降本增效的东西怎么会没有市场?

目前,一些不方便使用美元支付的公司和个人在使用稳定币,比如灰产、黑产行业,据说好些做外贸的人就在使用USDT。还有众多不发达国家,它们有很多没有银行账户的人,直接使用稳定币,此外那些法定货币汇率贬值严峻的国家民众,也愿意使用USDT。即使这些使用群体,它的体量也已经巨大,流动性更是已经比肩Visa和Mastercard的支付量了。

如今美国政府如果立法支持稳定币,它的可靠性就更为可靠了,扫清了政策障碍,各大银行大机构都会跟进,毫无疑问它会更大程度上扩大稳定币的使用场景和人群,整个稳定币的体量也会变得更大。

这对美国有什么好处?按照稳定币的法律要求,每发行一枚稳定币,它的底层要求发行方都要有等量或超量的美元储备,这些储备一般会购买美国国债产生收益,这样来讲相当于美元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美元的发行体量也进一步增大,说得夸张一点,也就相当于可以凭空印出更多的美元,稳定币变成了美元的法定的影子货币。无利不起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国政府支持拥抱稳定币有利于巩固美元的地位,而不是削弱。

对于加密货币来讲,一美元稳定币就是一美元法定货币,本身和法定美元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它不依赖于银行、以相对去中心化的方式流通、支付、和储藏价值(对于那些货币贬值厉害的国家而言),稳定币实际上拓宽和方便法币进入加密货币行业,因此对于比特币来讲,它存在潜在利好,长期来讲是让更多的法币进入到加密行业,这样有利于比特币的价格上涨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稳定币可以作为一个更好的支付工具。真正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好的东西,不需要你发红头文件去推广,它自然而然就会得到用户的支持和使用。

那么,其它国家发行自己国家相应的稳定币行不行?我认为没有太大的戏。稳定币的底层逻辑还是它相应国家的法定货币,相应国家的法定货如果不强,你发行相应的稳定币也不会有太多人使用。

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讲,关注稳定币本身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套利空间,因为它的币值跟法定货币一一对应。但是作为一个既新又不新的东西,美国政府如此重视它,它肯定是值得研究的。我们怎么从中发现投资机会呢?投资讲究的是趋势,你发现了这个趋势,可以看与它相关的哪些东西可以挖掘出价值?发现了金矿,未必要挖金矿。为了避免麻烦,这个问题就留给朋友们自己思考吧。

BTW 本文发布时,BTC的价格约为109000美元。

香港交易所HashKey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30 May 2025 at 00:00

HashKey

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所HashKey近日被媒体报道,揭露其运营困境,甚至被批得一无是处:暴跌、裁员、现金流告急:HashKey陷入风暴中心……对此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凡事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享过。我身边就有朋友在使用HashKey,反馈体验其实还不错,不信你可以注册一个账户试试(HashKey注册链接)。

香港的独特优势在于背靠大陆,最大的市场潜力正是来自内地。虽然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向大陆用户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就此消失。事实上,当前法币(尤其是人民币)与比特币之类的加密货币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看看那些基于人民币的OTC加密货币交易,动辄遭遇冻卡,甚至涉及违法犯罪。而通过香港合规交易所如HashKey,则可能打造出连接法币与加密货币的安全通道,毕竟人民币在大陆与香港之间的流通相对畅通。

目前已有少数人开始利用香港的加密服务为内地用户提供支持,实现加密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双向兑换。通过港币或美元进行合规跨境汇款,或以其他方式实现资金进出内地,这个需求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规模巨大。一部分人如我前面所说已直接使用香港服务,还有更多人则通过香港的代理渠道实现这一目的。

聪明的你可能已经想到:如果你拥有香港身份或HashKey交易权限,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套利管道,帮助无法使用香港交易所的内地用户间接实现法币与加密货币的流动,特别是人民币与加密货币的交易。虽然目前HashKey对这一需求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胜利证券就是利用HashKey作为底层来实现加密资产交易),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块市场潜力会逐渐被发掘和利用。

乐观来看,若未来内地有条件放开香港交易所服务,带来的市场规模将不可估量。此外,随着香港合规稳定币的发展,或许能通过这一桥梁间接连接内地与加密货币市场。到那时,香港交易所将发挥出更大的枢纽作用。

说到底,HashKey虽然香港本土用户有限,境外其它国家用户也缺乏使用动机,但其真正的未来在于服务内地用户的刚需。即便当前真的面临困境(目前的报道有可能是竞争对手抹黑),HashKey仍有其存在价值。若能渡过眼前难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全有可能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局面。

我如何将资金从新加坡转到香港?反之亦然

1 May 2025 at 00:00

因为偶尔会有一点新加坡的小收入——小到只能解决吃饭而已,我需要将它转到香港的银行账户里,这怎么办?

以前我用新加坡银行的电汇功能(其实就是国际汇款),这个办法最为传统,但速度要几天,关键是手续费不便宜,综合费率都是1%以上。

后来,我用了Wise的汇款功能,这个速度很快,但是有一定的手续费,虽然没有传统银行那么贵。

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使用一个更好的办法,利用长桥券商的服务:资金划转(跨券商资金划转)。直接将资金通过资金划转,在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之间移动,只要开通两边的券商账户并授权即可——在同一个长桥APP里,使用它划转资金完全免费。速度方面,一般隔一个工作日就能到账。

券商自己还提供换汇功能,比如新加坡元可以兑成美元或者港元,反之亦然。如果资金闲置的话,长桥还有余额通理财功能,其实就是货币基金,美元产品的收益率目前年化是4%以上,好过香港银行的存款利率。

估计长桥没有想到我对它们产品是这么利用的,这也说明不同地点之间的资金流动便利性是多么重要,而我们的传统金融服务跟上这个时代了吗?

其实长桥券商还有更多的功能,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比如下图,这些便利就等着朋友们自己去开发了。

长桥证券

需要注册长桥开户(开户入金教程)的朋友,长桥官方给土木坛子博客读者配置了一个渠道专属注册优惠,推荐码是:783XQW,专门的注册开户网页链接:

香港长桥:https://app.longbridgehk.com/ac/oa?account_channel=lb&channel=HB100006&invite-code=783XQW

新加坡长桥(可买数字加密货币ETF):https://activity.lbmkt.ing/pages/longbridge/7415/index.html?appid=longbridge&orgid=1&account_channel=lb&lang=zh-CN&channel=HB100006&invite-code=783XQW

渠道专属活动,注册后(注册时填写土木坛子渠道邀请码:783XQW)通常每个月都有丰厚福利奖励(长桥新加坡账号入资对应等值新币,奖励相应免佣等福利)。

PS 你如果实在还有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境外银行开户、券商账户开户等),可扫描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号( tumuhk ),请注明“美股”,我尽力解答你的相关问题。

土木坛子

香港加密资产交易所的现状与未来

18 March 2025 at 00:00

HashKey

这两年关注香港金融比较多,比如HashKey长桥证券。我其实是HashKey的推荐大使,但数据表明通过我的推荐链接注册的人数不多,通过验证使用的几乎没有,比起通过我的长桥注册链接的朋友数量,HashKey似乎存在感不强。

其实,香港的另一家加密资产交易所OSL一直让我去实名验证,发了数不清次数的邮件催促我,但我根本不愿意去体验(它比HashKey规模小)……

难道我的感觉是错觉?香港的加密资产交易市场现状是不是真的不行?这是为什么?

HashKey作为香港最大的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一些香港证券公司甚至套壳使用它来交易加密资产,它每天的交易量非常小,通常BTC/USD交易对一天只有几百个BTC,香港的本位法币BTC/HKD交易对就更小了,一天甚至只有个位数的BTC交易量,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位数。

比起Binance动辄上万个BTC的交易量,HashKey的交易深度完全不值一提,而事实上HashKey的交易体验非常好,完全支持法币的出入金,交易费用也不高,和Binance并无区别。

另一方面,香港的现货加密ETF资产交易量也不大,流动性较差,比起美国的也是不值一提,哪怕香港的ETH现货ETF已经实现质押收益(美国目前还没有实现)。

为什么没多少人去使用HashKey?其实原因不复杂。

香港本岛人口基数并不大,因此光靠香港本地人,用户数量自然不大,而且不少有钱的、年轻的香港人似乎去了其它国家。香港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人家完全可以使用欧美的交易所,或者Binance之类的交易所。欧美用户正常情况下有大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为什么要来香港交易?除非为了避税。

更为关键的是,数量最为庞大也是最有需求的内地大陆人,鉴于目前的合规要求,不得使用香港的加密资产相关服务,包括HashKey和加密货币ETF交易。

虽然HashKey目前的交易量很小,但不排除它在未来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香港本身作为曾经的世界金融中心,如今极力拥抱加密资产,非常需要它来激活经济活力,推动香港发展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而香港也能作为内地的一块试验田,在未来完成内地的一些想法,毕竟美国都把比特币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了,其它国家不可能忽视它。

此外,还是有一些人群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使用香港的加密交易服务,比如,我们的确看到香港有些人背着成袋的资金去香港的找换店交易,也发现交易所的USDT/USD交易对远大于其它交易对。

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我们未来再来回看。

巴菲特2025致股东的信 2025年2月23日,星期天

By: 10year
24 February 2025 at 01:29
免责声明(Disclaimer):本博文纯属博主自我学习的总结,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香港金融业玄机

24 December 2024 at 00:00

又到年末,回首今年写的博客日志文章,目前只有45篇,比2023年的50篇又少了5篇,精准的数字表明我似乎有一种越来越不想说话的感觉。

回顾了一下今年的关注点,基本上是研究境外银行券商、U卡、加密货币ETF跨境汇款这些事情,帮朋友们研究那些搞钱的管道和工具。

我才发现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这些信息差,更感慨太多普通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在走出学校后日渐下降,年龄越大越明显。中年的我不想这样子,适当折腾吧。

折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香港银行、证券行业对中国大陆内地用户的依赖越来越强。

从目前香港银行几乎全面开放对中国内地用户开户的现象就可以看出,他们太需要内地用户去成为他们的客户了,这放在几年前简直不敢想象,那时他们也许有太多香港本地用户和国外用户,根本不屑得正眼看一下内地用户。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而香港证券业就更有意思了。一方面,香港证券商不允许内地新用户开户,另一方面,它允许某一时间点之前的存量用户开户,比如,你之前开过香港A券商的户,拿着开户证明可以新开香港B券商的账户。

这背后的原因我猜是来自内地监管的需要,大家都去玩港美股了,谁来“投资”内地股市?但又不能彻底把门关死,所以允许已经在境外券商开户的用户开新的香港券商账户,反正这一部分用户已经出去了。

但是,玄机出现了。

在开新的香港券商账户时,它所谓的存量用户证明不过是一个图片文件……连PDF(PDF可防伪)的要求都没有。重点来了,一张图片如何证明是真伪呢?聪明的人你一定想到了,不过是一张图片吗?懂的都懂了。

淘宝网上甚至有人利用这个特点来提供“包过”的服务,真是善于发现商机,而这所谓的“包过”难道不一种智商税?可也有不少人去花钱买……

难道券商和监管方不知道要求一张图片的证明太过儿戏?不是的,你能想到的他们也一定能想到。我猜它就是要来这么一个认认真真走过场的游戏。明面上的要求还是要有的,这是一种管理艺术,既不让太多的人来,又给有需要的人留一道口子……

何况,真要搞那么严,大家都去纯境外的券商(非香港券商)去注册新账户了,那资金岂不是连香港都待不住了?反而更不利于监管。

至此,这实际操作的过程是不是一种特色?着实有点意思。而这种信息差,懂的人心知肚明,谁也不说。

HashKey

而像HashKey这种香港头号持牌(交易量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像胜利证券和众安银行都是套个壳使用HashKey的底层服务),要求就明显严了,由于受有关方面的要求,中国内地用户不允许在香港开户从事所有加密相关的投资活动(ETF也不行)。

HashKey严格不允许内地用户注册(连内地网络IP都不能使用它的服务),除非你拥有香港的身份,或者海外其它地方的居留许可和地址证明(即留学生和海外工作、移民的人士),看得出来它对合规严格得多。

因此好些朋友问我如何在HashKey开户,这个确实很难绕过。就像上面所说,只有拥有香港身份ID(恭喜那些拥有香港优才卡等人才计划的朋友)或海外其它地方的居留许可和地址证明(即留学生和海外工作、移民的人士)的朋友才允许,因而HashKey账户的含金量要高得多,稀缺的资源才珍贵。

满足条件的朋友可以好好利用这个资源,我就不多说了,欢迎使用我的推荐注册地址(我是HashKey的推广大使Ambassador,推荐码:8OZ6lc):

https://www.hashkey.com/en-US/register/invite?invite_code=8OZ6lc

注册激活后有多达300个的HSK代币奖励(目前价格约为2美元一个)。

总体而言,目前的香港对于中国内地朋友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离岸金融城市,值得好好研究利用。这就是我这一年来的一点感想。

最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你如果实在还有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境外银行开户、券商账户开户等),可扫描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号( tumuhk ),请注明“美股”,我尽力解答你的相关问题。

土木坛子

值此圣诞元旦佳节之季,祝朋友们收获智慧与财富。

美国大选、加密货币与年轻人的觉醒

6 December 2024 at 00:00

星辰大海

上个月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我和一朋友打了一个赌,赌谁将赢得选举,赌注是输的一方请对方吃一顿饭。结果很快揭晓,我如愿以偿地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而这背后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娱乐,更是一个隐藏的趋势让我下定了“胜券在握”的决心。

年轻人的沉默觉醒

在本次美国选举中,一个不太显眼但却极为重要的选民群体浮出水面:加密货币爱好者(选前的Polymarket真金白银的下注数据也提前预示)。这群人大多是年轻人,估计人数接近9000万。这些选民以往很少参与政治,但这一次,他们因与自己“钱包”息息相关的利益站了出来,成为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因为特朗普在选举前表达了众多对Bitcoin的支持言论和未来执政政策,而最近的Bitcoin价格也确实轻舟已过万重山。

BTC price over 100000 USD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加密货币圈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化,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传统权力架构的财富和自由。而特朗普抓住了这个群体的心理诉求,调整了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他以前很敌视Bitcoin),放下成见,这种灵活性和不拘泥于过去的成功路径正是他的制胜关键。对我们而言,这种能够拥抱变化的智慧也值得学习。

虚拟世界的重要性

世界正从“实”向“虚”转变。虚拟经济并非毫无根基,而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巨大财富的新世界。Bitcoin并不需要完全取代法币,只需占据一部分财富市值就足以改变格局。而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满于政府无锚印钞稀释财富的做法,加密货币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的潜力正好契合了他们的期待。

尽管短期波动剧烈,但回顾其历史,Bitcoin长期来看收益惊人,在任何一个四年周期内,其年化回报率从未低于26%。当然,未来如何发展仍需观察,但这些数据已经足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其价值。

专家、媒体与认知的偏差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专家们的反对声也不断涌现。无论是芒格、巴菲特,还是《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都对加密货币持强烈怀疑态度。然而,他们试图用过去的经验和逻辑来解释一种新生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正如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对过去未能全面解读Bitcoin潜在投资价值向读者表示歉意。时代正在变化,一些旧规则正在逐步失效。

自媒体时代,更是充斥着大量所谓“专家”的声音。他们用“高深莫测”的阴谋论和话术收割认知低下的受众,精准筛选目标客户,他们并不能从真正的金融市场赚到钱,而只能收割乌合之众的韭菜。这让我想起电视剧《天道》中的一首诗: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认知不到位,很多时候会让人对真实的机会视而不见。我记得年初当美国现货Bitcoin ETF(参见Bitcoin ETF是什么?怎么参与交易?)获批时,我曾说过:“从此以往,星辰大海。”当时像每股IBIT价格仅为24美元,而现在已飙升至56美元。那些当时听了我的话并采取行动的人,也许会发现会心的笑声吧。

最后的提醒

当然,投资也好,投机也罢,都需要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没有足够的认知深度,即便抓住机会也很难守住财富,反而可能被金钱反噬:

Bitcoin千万不能碰,没有价值,传销骗局,也不是实体经济,一碰上瘾止不住,我见过买Bitcoin好几年的人,彻底暴富沦为废人的特别多,这辈子都失去了斗志与方向。

加密货币的未来仍然未知,但它的潜力毋庸置疑。愿我们都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在认知与行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比特币-中国

最新境外银行和券商开户的坏消息与好消息

19 November 2024 at 00:00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出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那篇关于境外长桥券商开户教程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被要求删除了。

此外,OCBC关闭了中国大陆用户开户的通道,堵住了往新加坡券商出入金的口子,因为像新加坡长桥这类券商和香港不一样的地方是可以投资购买加密ETF资产这是一般的普通人能接触加密资产最方便最便捷的途径

与此对应,香港汇丰倒是为了抢这波潜在客户,汇丰香港支持大陆身份在内地在线开户了!汇丰APP在线申请即可,在通过后的90天内前往香港境内,通过汇丰APP在线激活即可,无需去线下支行网点了。但是激活必须人在香港,因为需要出入境记录。总体来说比之前方便多了,可以不必再跑网点排队预约。还没开通香港银行卡的朋友可以提上日程了。

与此配套,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可以分享给大家。长桥证券现在支持香港账户和新加坡账户之间互转资金(免手续费)。意味着长桥香港账户里的资金可以划转到新加坡长桥账户里——反之亦然,这样就解决了没有新加坡银行卡也能完成资金出入新加坡长桥账户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借助新加坡长桥账户投资加密ETF的难题。

土木坛子

具体操作非常简单,直接在长桥的APP里申请授权(见上图),等待审核通过即可完成,一个APP里申请两个账户系统,资金互相划转,利用不同的政策实现不同的投资行为。

好在目前去香港办理银行账户非常方便,有了香港银行账号后,再申请长桥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证券账号即可。先办理拥有这些管道再说,免得将来政策变化生变。

长桥官方给土木坛子博客读者配置了一个渠道专属注册优惠,推荐码是:783XQW,专门的注册开户网页链接:

香港长桥:https://app.longbridgehk.com/ac/oa?account_channel=lb&channel=HB100006&invite-code=783XQW

新加坡长桥(可买数字加密货币ETF):https://activity.lbmkt.ing/pages/longbridge/7415/index.html?appid=longbridge&orgid=1&account_channel=lb&lang=zh-CN&channel=HB100006&invite-code=783XQW

渠道专属活动,注册后(注册时填写土木坛子渠道邀请码:783XQW)通常每个月都有丰厚福利奖励(长桥新加坡账号入资对应等值新币,奖励相应免佣等福利)。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你如果实在还有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境外银行开户、券商账户开户等),可扫描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号( tumuhk ),请注明“美股”,我尽力解答你的相关问题。

土木坛子

最后插播一个小福利,能用的U卡不多了,VCard目前一切正常,博主提供福利一枚:VCard黑五圣诞狂欢盛大来袭!半价开卡尽享超值优惠!本次活动将为土木坛子的读者提供10个VCard半价开卡名额,让更多粉丝能够以超值价格拥有专属VCard,享受购物狂欢!

  • 活动时间:2024年11月11日 – 2024年12月25日
  • 参与方式:读者加微信( tumuhk ),注明需要VCard福利,先到先得,每人限一次机会。

VCard注册安装推荐链接(邀请码110316):https://webapp.51vcard.com/#InviteRegisterPage?inviteCode=1103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