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明牌了,你还担心啥?
坚持长期主义,好不容易遇到市场先生发疯,清仓大甩卖的商品你不买一点?
坚持长期主义,好不容易遇到市场先生发疯,清仓大甩卖的商品你不买一点?
美股七姐妹也跌了一段时间了,这一波关税大棒消息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反复横跳。本周该有一波小幅上涨了吧。
因为它的竞争对手其实一直不是东大,而是机器吃人。
A 股最近几年有几个事情值得关注:
1 ,前几年煤炭忽然开始赚钱了,成了高股息; 2 ,然后服装行业也忽然开始赚钱了,很多都是高股息; 3 ,然后发现郑煤机、天地科技、伟星股份、上工申贝、慈星股份、大豪科技这些搞工业自动化的企业业绩报表大增。。
是巧合吗? 前几天看到中国用了世界 47%的工业机器人,然后也没听说哪个工厂缺人,反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你去京东买 T 恤不到 50 一件做工精良,质量也还行。
最后想想:毛衣战究竟谁是进攻方谁是防守方?
一大早看了新闻,川普威胁如果 8 日前不取消 34%关税,9 日他又要加 50%关税 然后中央汇金等增持。
基于这两条我判断会跌来着,有大佬解释一下吗
小日子反弹都有 6%以上,目前全球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川普这个疯子,4 年后再考虑重新进入权益市场了。
一大早看了新闻,川普威胁如果 8 日前不取消 34%关税,9 日他又要加 50%关税 然后中央汇金等增持。
基于这两条我判断会跌来着,有大佬解释一下吗
中证 50 ,半仓。 沪深 300 ,半仓。
上午亏损 15w ,内心没有什么波澜。
下午收盘亏损 22w+,开始难受,没心情撸代码了。
更难受的是只能换股,没钱补仓了😭。
说好的东升西降呢
这两年关注香港金融比较多,比如HashKey和长桥证券。我其实是HashKey的推荐大使,但数据表明通过我的推荐链接注册的人数不多,通过验证使用的几乎没有,比起通过我的长桥注册链接的朋友数量,HashKey似乎存在感不强。
其实,香港的另一家加密资产交易所OSL一直让我去实名验证,发了数不清次数的邮件催促我,但我根本不愿意去体验(它比HashKey规模小)……
难道我的感觉是错觉?香港的加密资产交易市场现状是不是真的不行?这是为什么?
HashKey作为香港最大的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一些香港证券公司甚至套壳使用它来交易加密资产,它每天的交易量非常小,通常BTC/USD交易对一天只有几百个BTC,香港的本位法币BTC/HKD交易对就更小了,一天甚至只有个位数的BTC交易量,多的时候也不过两位数。
比起Binance动辄上万个BTC的交易量,HashKey的交易深度完全不值一提,而事实上HashKey的交易体验非常好,完全支持法币的出入金,交易费用也不高,和Binance并无区别。
另一方面,香港的现货加密ETF资产交易量也不大,流动性较差,比起美国的也是不值一提,哪怕香港的ETH现货ETF已经实现质押收益(美国目前还没有实现)。
为什么没多少人去使用HashKey?其实原因不复杂。
香港本岛人口基数并不大,因此光靠香港本地人,用户数量自然不大,而且不少有钱的、年轻的香港人似乎去了其它国家。香港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人家完全可以使用欧美的交易所,或者Binance之类的交易所。欧美用户正常情况下有大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为什么要来香港交易?除非为了避税。
更为关键的是,数量最为庞大也是最有需求的内地大陆人,鉴于目前的合规要求,不得使用香港的加密资产相关服务,包括HashKey和加密货币ETF交易。
虽然HashKey目前的交易量很小,但不排除它在未来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香港本身作为曾经的世界金融中心,如今极力拥抱加密资产,非常需要它来激活经济活力,推动香港发展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而香港也能作为内地的一块试验田,在未来完成内地的一些想法,毕竟美国都把比特币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了,其它国家不可能忽视它。
此外,还是有一些人群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使用香港的加密交易服务,比如,我们的确看到香港有些人背着成袋的资金去香港的找换店交易,也发现交易所的USDT/USD交易对远大于其它交易对。
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我们未来再来回看。
又到年末,回首今年写的博客日志文章,目前只有45篇,比2023年的50篇又少了5篇,精准的数字表明我似乎有一种越来越不想说话的感觉。
回顾了一下今年的关注点,基本上是研究境外银行、券商、U卡、加密货币ETF、跨境汇款这些事情,帮朋友们研究那些搞钱的管道和工具。
我才发现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这些信息差,更感慨太多普通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在走出学校后日渐下降,年龄越大越明显。中年的我不想这样子,适当折腾吧。
折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香港银行、证券行业对中国大陆内地用户的依赖越来越强。
从目前香港银行几乎全面开放对中国内地用户开户的现象就可以看出,他们太需要内地用户去成为他们的客户了,这放在几年前简直不敢想象,那时他们也许有太多香港本地用户和国外用户,根本不屑得正眼看一下内地用户。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而香港证券业就更有意思了。一方面,香港证券商不允许内地新用户开户,另一方面,它允许某一时间点之前的存量用户开户,比如,你之前开过香港A券商的户,拿着开户证明可以新开香港B券商的账户。
这背后的原因我猜是来自内地监管的需要,大家都去玩港美股了,谁来“投资”内地股市?但又不能彻底把门关死,所以允许已经在境外券商开户的用户开新的香港券商账户,反正这一部分用户已经出去了。
但是,玄机出现了。
在开新的香港券商账户时,它所谓的存量用户证明不过是一个图片文件……连PDF(PDF可防伪)的要求都没有。重点来了,一张图片如何证明是真伪呢?聪明的人你一定想到了,不过是一张图片吗?懂的都懂了。
淘宝网上甚至有人利用这个特点来提供“包过”的服务,真是善于发现商机,而这所谓的“包过”难道不一种智商税?可也有不少人去花钱买……
难道券商和监管方不知道要求一张图片的证明太过儿戏?不是的,你能想到的他们也一定能想到。我猜它就是要来这么一个认认真真走过场的游戏。明面上的要求还是要有的,这是一种管理艺术,既不让太多的人来,又给有需要的人留一道口子……
何况,真要搞那么严,大家都去纯境外的券商(非香港券商)去注册新账户了,那资金岂不是连香港都待不住了?反而更不利于监管。
至此,这实际操作的过程是不是一种特色?着实有点意思。而这种信息差,懂的人心知肚明,谁也不说。
而像HashKey这种香港头号持牌(交易量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像胜利证券和众安银行都是套个壳使用HashKey的底层服务),要求就明显严了,由于受有关方面的要求,中国内地用户不允许在香港开户从事所有加密相关的投资活动(ETF也不行)。
HashKey严格不允许内地用户注册(连内地网络IP都不能使用它的服务),除非你拥有香港的身份,或者海外其它地方的居留许可和地址证明(即留学生和海外工作、移民的人士),看得出来它对合规严格得多。
因此好些朋友问我如何在HashKey开户,这个确实很难绕过。就像上面所说,只有拥有香港身份ID(恭喜那些拥有香港优才卡等人才计划的朋友)或海外其它地方的居留许可和地址证明(即留学生和海外工作、移民的人士)的朋友才允许,因而HashKey账户的含金量要高得多,稀缺的资源才珍贵。
满足条件的朋友可以好好利用这个资源,我就不多说了,欢迎使用我的推荐注册地址(我是HashKey的推广大使Ambassador,推荐码:8OZ6lc
):
https://www.hashkey.com/en-US/register/invite?invite_code=8OZ6lc
注册激活后有多达300个的HSK代币奖励(目前价格约为2美元一个)。
总体而言,目前的香港对于中国内地朋友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离岸金融城市,值得好好研究利用。这就是我这一年来的一点感想。
最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你如果实在还有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境外银行开户、券商账户开户等),可扫描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号( tumuhk
),请注明“美股”,我尽力解答你的相关问题。
值此圣诞元旦佳节之季,祝朋友们收获智慧与财富。
上个月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我和一朋友打了一个赌,赌谁将赢得选举,赌注是输的一方请对方吃一顿饭。结果很快揭晓,我如愿以偿地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而这背后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娱乐,更是一个隐藏的趋势让我下定了“胜券在握”的决心。
在本次美国选举中,一个不太显眼但却极为重要的选民群体浮出水面:加密货币爱好者(选前的Polymarket真金白银的下注数据也提前预示)。这群人大多是年轻人,估计人数接近9000万。这些选民以往很少参与政治,但这一次,他们因与自己“钱包”息息相关的利益站了出来,成为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因为特朗普在选举前表达了众多对Bitcoin的支持言论和未来执政政策,而最近的Bitcoin价格也确实轻舟已过万重山。
城中
十万
户,此地两三家。
加密货币圈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化,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传统权力架构的财富和自由。而特朗普抓住了这个群体的心理诉求,调整了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他以前很敌视Bitcoin),放下成见,这种灵活性和不拘泥于过去的成功路径正是他的制胜关键。对我们而言,这种能够拥抱变化的智慧也值得学习。
世界正从“实”向“虚”转变。虚拟经济并非毫无根基,而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巨大财富的新世界。Bitcoin并不需要完全取代法币,只需占据一部分财富市值就足以改变格局。而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满于政府无锚印钞稀释财富的做法,加密货币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的潜力正好契合了他们的期待。
尽管短期波动剧烈,但回顾其历史,Bitcoin长期来看收益惊人,在任何一个四年周期内,其年化回报率从未低于26%。当然,未来如何发展仍需观察,但这些数据已经足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其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专家们的反对声也不断涌现。无论是芒格、巴菲特,还是《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都对加密货币持强烈怀疑态度。然而,他们试图用过去的经验和逻辑来解释一种新生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正如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对过去未能全面解读Bitcoin潜在投资价值向读者表示歉意。时代正在变化,一些旧规则正在逐步失效。
自媒体时代,更是充斥着大量所谓“专家”的声音。他们用“高深莫测”的阴谋论和话术收割认知低下的受众,精准筛选目标客户,他们并不能从真正的金融市场赚到钱,而只能收割乌合之众的韭菜。这让我想起电视剧《天道》中的一首诗: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认知不到位,很多时候会让人对真实的机会视而不见。我记得年初当美国现货Bitcoin ETF(参见Bitcoin ETF是什么?怎么参与交易?)获批时,我曾说过:“从此以往,星辰大海。”当时像每股IBIT价格仅为24美元,而现在已飙升至56美元。那些当时听了我的话并采取行动的人,也许会发现会心的笑声吧。
当然,投资也好,投机也罢,都需要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没有足够的认知深度,即便抓住机会也很难守住财富,反而可能被金钱反噬:
Bitcoin千万不能碰,没有价值,传销骗局,也不是实体经济,一碰上瘾止不住,我见过买Bitcoin好几年的人,彻底暴富沦为废人的特别多,这辈子都失去了斗志与方向。
加密货币的未来仍然未知,但它的潜力毋庸置疑。愿我们都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在认知与行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
出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那篇关于境外长桥券商开户教程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被要求删除了。
此外,OCBC关闭了中国大陆用户开户的通道,堵住了往新加坡券商出入金的口子,因为像新加坡长桥这类券商和香港不一样的地方是可以投资购买加密ETF资产,这是一般的普通人能接触加密资产最方便最便捷的途径。
与此对应,香港汇丰倒是为了抢这波潜在客户,汇丰香港支持大陆身份在内地在线开户了!汇丰APP在线申请即可,在通过后的90天内前往香港境内,通过汇丰APP在线激活即可,无需去线下支行网点了。但是激活必须人在香港,因为需要出入境记录。总体来说比之前方便多了,可以不必再跑网点排队预约。还没开通香港银行卡的朋友可以提上日程了。
与此配套,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可以分享给大家。长桥证券现在支持香港账户和新加坡账户之间互转资金(免手续费)。意味着长桥香港账户里的资金可以划转到新加坡长桥账户里——反之亦然,这样就解决了没有新加坡银行卡也能完成资金出入新加坡长桥账户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借助新加坡长桥账户投资加密ETF的难题。
具体操作非常简单,直接在长桥的APP里申请授权(见上图),等待审核通过即可完成,一个APP里申请两个账户系统,资金互相划转,利用不同的政策实现不同的投资行为。
好在目前去香港办理银行账户非常方便,有了香港银行账号后,再申请长桥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证券账号即可。先办理拥有这些管道再说,免得将来政策变化生变。
长桥官方给土木坛子博客读者配置了一个渠道专属注册优惠,推荐码是:783XQW
,专门的注册开户网页链接:
香港长桥:https://app.longbridgehk.com/ac/oa?account_channel=lb&channel=HB100006&invite-code=783XQW
新加坡长桥(可买数字加密货币ETF):https://activity.lbmkt.ing/pages/longbridge/7415/index.html?appid=longbridge&orgid=1&account_channel=lb&lang=zh-CN&channel=HB100006&invite-code=783XQW
渠道专属活动,注册后(注册时填写土木坛子渠道邀请码:783XQW
)通常每个月都有丰厚福利奖励(长桥新加坡账号入资对应等值新币,奖励相应免佣等福利)。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你如果实在还有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境外银行开户、券商账户开户等),可扫描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号( tumuhk
),请注明“美股”,我尽力解答你的相关问题。
最后插播一个小福利,能用的U卡不多了,VCard目前一切正常,博主提供福利一枚:VCard黑五圣诞狂欢盛大来袭!半价开卡尽享超值优惠!本次活动将为土木坛子的读者提供10个VCard半价开卡名额,让更多粉丝能够以超值价格拥有专属VCard,享受购物狂欢!
tumuhk
),注明需要VCard福利,先到先得,每人限一次机会。VCard注册安装推荐链接(邀请码110316):https://webapp.51vcard.com/#InviteRegisterPage?inviteCode=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