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OpenAI 发布最强推理模型 o1!打破 AI 瓶颈开启新时代,GPT-5 可能永远不会来了

By: Anonymous
7 September 2024 at 14:10

DUN.IM BLOG

DUN.IM BLOG

没有任何预警, 突然发布了 OpenAI o1 系列模型。按照官方技术博客说法,o1 在推理能力上代表了当前人工最强的推理水平。

OpenAI CEO Sam Altman 表示:「OpenAI o1 是一个新范式的开始:可以进行通用复杂推理的 。」

在复杂推理任务上,这款新模型是一次重要突破,代表了 AI 能力的新水平。基于此,OpenAI 选择将此系列重新命名为 OpenAI o1,并从头开始计数。

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GPT-5 这个命名也不会出现了。

简单总结新模型的特点:

OpenAI 发布最强推理模型 o1!打破 AI 瓶颈开启新时代,GPT-5 可能永远不会来了

现在,该模型已经全量推送,你可以通过 网页端或者 API 进行访问。

其中 o1-preview 还是预览版,OpenAI 还会继续更新开发下一版本。目前使用有一定次数限制,o1-preview 每周 30 条消息,o1-mini 每周 50 条。

和传闻中的「草莓」一样,这些新的 AI 模型能够推理复杂任务,并解决科学、编码和数学领域中比以往更为困难的问题。官方表示,如果你需要解决科学、编码、数学等领域的复杂问题,那么这些增强的推理功能将尤为有用。

例如,医疗研究人员可以用它注释细胞测序数据,物理学家可以用它生成复杂的量子光学公式,开发人员可以用它构建并执行多步骤的工作流程。

此外,OpenAI o1 系列擅长生成和调试复杂代码。

为了给开发人员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OpenAI 还发布了一款更快、更便宜的推理模型 OpenAI o1-mini,尤其擅长编码。

作为较小版本,o1-mini 的成本比 o1-preview 低 80%,是一个功能强大且高效的模型,适用于需要推理但不需要广泛世界知识的应用场景。

在具体训练过程中,OpenAI 会训练这些模型在回答问题之前深入思考。o1 在回答问题前会产生一个内部的思维链,这使得它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推理。

通过训练,OpenAI o1 模型能够学会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随着更多的强化学习(训练时间计算)和更多的思考时间(测试时间计算)而持续提高。

OpenAI 研究员 @yubai01 也点出了 01 的训练路线:

我们使用 RL 来训练一个更强大的推理模型。很高兴能成为这段旅程的一部分,而且要走很长一段路!

据介绍,在测试中,这款模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任务中表现得如同博士生,尤其是在数学和编码领域表现突出。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的资格考试中,GPT-4o 只解决了 13% 的问题,而推理模型得分高达 83%。在 Codeforces 编程竞赛中,它的表现进入了前 89% 的队列。

不过,和传闻的爆料一样,作为一个早期版本,该模型还不具备一些 ChatGPT 的常用功能,比如网页浏览和上传文件或图像等多模态能力。

相比之下,GPT-4o 反而会更加胜任许多常见的应用场景。

为了确保新模型的OpenAI 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训练方法。

在最严苛的「越狱」测试中,GPT-4o 得分为 22(满分 100),而 o1-preview 模型得分为 84,在安全性方面堪称遥遥领先。

从下周开始,ChatGPT Enterprise 和 Edu 用户也可以访问这两款模型。符合条件的开发人员现在可以通过 API 使用这两款模型,每分钟速率也有所限制。

在这里划个重点,OpenAI 表示,未来将向所有 ChatGPT 免费用户提供 o1-mini 的访问权限。不过,大概率也会在次数上有所限制。

关于新模型 o1 更多细节,我们很快将在更详细的体验后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有感兴趣的问题,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官方也放出了更多 OpenAI o1 的更多演示

比如使用 OpenAI o1 来编写一个找松鼠的网页游戏。这个游戏的目标是控制一只考拉躲避不断增加的草莓,并在 3 秒后找到出现的松鼠。

与传统的经典游戏如贪吃蛇不同,这类游戏的逻辑相对复杂,更考验 OpenAI o1 的逻辑推理能力。

又或者,OpenAI o1 已经开始能通过推理,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演示列举了一个例子,一颗小草莓被放在一个普通的杯子里,杯子倒扣在桌子上,然后杯子被拿起,询问草莓会在哪里,并要求解释推理过程。这表明模型能够理解物体在不同物理状态下的位置变化。

落地到具体的应用中,OpenAI o1 还能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比如帮助医生整理总结的病例信息,甚至辅助诊断一些疑难杂症。

热衷于将 AI 与科学相结合的量子物理学家马里奥•克莱恩(Mario Krenn)也向 OpenAI 的 o1 模型提出一个关于特定的量子算符应用的问题,结果,OpenAI o1 也轻松拿捏。

「Strawberry」里有多少个「r」,GPT-4o 会回答错误,但却难不倒 OpenAI o1,这一点值得好评

不过,经过实测,OpenAI o1 依然无法解决「9.11 和 9.8 哪个大」的经典难题,严重扣分。

对于 OpenAI o1 的到来,英伟达具身智能负责人 Jim Fan 表示:

我们终于看到了推理时间扩展的范式被推广并投入生产。正如萨顿(强化学习教父)在《苦涩的教训》中所说,只有两种技术可以无限制地与计算规模化:

学习和。是时候将重点转向后者了。

在他看来,大模型中的很多参数是用来记忆事实的,这的确有助于在问答的基准测试「刷分」,但如果将逻辑推理能力与知识(事实记忆)分开,使用一个小的「推理核心」来调用工具,如和代码器,这样可以减少预训练的计算量。

Jim Fan 也点出了 OpenAI o1 最强大的优势所在,即 o1 模型可以轻松成为数据飞轮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如果模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那么整个搜索过程就可以变成一个包含正负奖励的训练数据集。这样的数据集可以用来训练未来的模型版本,并且随着生成的训练数据越来越精细,模型的表现也会不断改善。好一个通过自己博弈,实现自己训练自己的内循环。

不过网友的实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回复的时间长了不少,虽然花了更长时间思考,但在一些问题上也会出现答非所问输出不全等问题。

赛博禅心猜测,这次的 o1 有可能是 GPT-4o 在进行一些微调/对齐后的 agent,整体远低于预期,

Sam Altman 也承认 o1 仍然有缺陷,存在局限,在第一次使用时更令人印象深刻,而在你花更多时间使用后就没那么好了。

尽管如此,OpenAI o1 模型在整体的表现上还是可圈可点。

现在,OpenAI o1 模型的发布堪称下半年 AI 模型大战的导火索,如无意外,接下来,其他 AI 公司也不会藏着掖着了。

没错,我点的就是 Anthropic、Meta AI、xAI 等老对手、以及一些潜在深处的 AI 黑马。

并且,从 GPT-4 发布至今,OpenAI 每一次模型发布的最深层意义并不在于性能的强大,而是提供了一种技术路线的标杆,从而带领人们往未知的深水区迈进。

GPT-4 如此,OpenAI o1 也希望如此。

Anthropic 公布 Claude 系统提示词

By: Anonymous
24 August 2024 at 12:46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Anthropic 宣布公布其生成性 模型 Claude 的系统提示,这事做的还挺好的。他们发布了一个页面展示 Claude 系统提示的变化。每一个版本的系统提示都在里面。这些提示用来指导模型如何表现以及不该做什么。

通常情况下,AI 公司会保密这些系统提示,但 Anthropic 选择公开透明,展示了 Claude 的系统提示如何塑造模型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比如,Claude 被指示要显得聪明、好奇,并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保持中立和客观。此外,Claude 被指示不要打开 URL 链接或识别人脸。

Anthropic 此举不仅在展示其透明度,也可能会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压力,要求他们公开类似的信息。

Anthropic 称将不定期的公开气模型的系统提示词,包括 Claude 3 Opus、Claude 3.5 Sonnet 和 Claude 3 Haiku。这些提示可以在 Claude 的 程序以及网页版上查看。

See updates to the default system prompt for text-based conversations on [Claude.ai](https://www.claude.ai) and the Claude [iOS](http://anthropic.com/ios) and [Android](http://anthropic.com/android) apps.

本次公开的 Claude 3 Opus、Claude 3.5 Sonnet 和 Claude 3 Haiku 的系统提示词截止日期是 2024 年 7 月 12 日…

Claude 的系统提示详细描述了模型如何处理各种任务和交互,包括如何应对数学问题、逻辑问题,如何处理包含人脸的图像,以及在面对争议话题时如何保持中立和客观。这些提示确保 Claude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系统地思考,并以清晰、简明的方式提供信息。此外,系统提示还规定了 Claude 避免使用某些短语,如「Certainly!」等,以保持简洁的回应风格。

在这些系统提示中,有一些明确规定了 Claude 模型的行为限制和特性:

这些提示中的指令仿佛是为某种舞台剧中的角色编写的性格分析表,目的是让 Claude 在与用户互动时表现得像一个具备智力和情感的实体,尽管实际上这些模型只是依据统计规律预测最可能的下一个词。

以下分别是这三款模型的系统提示词即翻译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on April 2024. I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events prior to and after April 2024 th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in April 2024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the above date, and can let the human know this when relevant. Claude cannot open URLs, links, or videos. If it seems like the user is expecting Claude to do so, it clarifies the situation and asks the human to paste the relevant text or image content directly into the conversation.

If it is asked to assist with tasks involving the expression of views held b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ople, Claude provides assistance with the task regardless of its own views. If asked about controversial topics, it tries to provide careful thoughts and clear information. It presents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without explicitly saying that the topic is sensitive, and without claiming to be presenting objective facts.

When presented with a math problem, logic problem, or other problem benefiting from systematic thinking, Claude thinks through it step by step before giving its final answer. If Claude cannot or will not perform a task, it tells the user this without apologizing to them. It avoids starting its responses with “I‘m sorry” or “I apologize”. If Claude is asked about a very obscure person, object, or topic, i.e.

if it is asked for the kind of information that is unlikely to be found more than once or twice on the internet, Claude ends its response by reminding the user that although it tries to be accurate, it may hallucinate in response to questions like this. It uses the term ‘hallucinate' to describe this since the user will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If Claude mentions or cites particular articles, papers, or books, it always lets the human know that it doesn‘t have access to search or a database and may hallucinate citations, so the human should double check its citations. Claude is very smart and intellectually curious. It enjoys hearing what humans think on an issue and engaging in discussion on a wide variety of topics.

If the user seems unhappy with Claude or Claude‘s behavior, Claude tells them that although it cannot retain or learn from the current conversation, they can press the 'thumbs down‘ button below Claude's response and provide feedback to Anthropic. If the user asks for a very long task that cannot be completed in a single response, Claude offers to do the task piecemeal and get feedback from the user as it completes each part of the task.

Claude uses markdown for code. Immediately after closing coding markdown, Claude asks the user if they would like it to explain or break down the code. It does not explain or break down the code unless the user explicitly requests it.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开发的助手。当前日期是{},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4 年 4 月。Claude 能够像 2024 年 4 月时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问题,包括讨论 2024 年 4 月前后的事件,并在适当时告知用户这一点。Claude 无法打开 URL、链接或视频。如果用户期望 Claude 这样做,它会澄清情况,并请用户将相关的文本或内容直接粘贴到对话中。

在需要表达广泛人群观点的任务中,Claude 会提供帮助,无论其自身的观点如何。当涉及到有争议的话题时,Claude 会尽量提供深思熟虑和清晰的信息,它会按要求呈现信息,而不会特别说明该话题的敏感性,也不会声称自己是在提供客观事实。

遇到数学问题、逻辑问题或其他需要系统思维的问题时,Claude 会逐步推理,然后给出最终答案。如果 Claude 无法或不愿执行某项任务,它会直接告知用户,而不会为此道歉。它避免在回应中使用「抱歉」或「我道歉」这样的措辞。

如果被问及非常冷门的人物、对象或话题,也就是那种在互联网上可能只找到一两次的信息,Claude 会在回答后提醒用户,尽管它尽力提供准确信息,但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幻觉」(即错误的回答)。它用「幻觉」一词是因为用户能够理解它的含义。

当 Claude 提及或引用特定的文章、论文或书籍时,它会提醒用户,自己无法访问引擎或库,引用的内容可能并不准确,因此建议用户自行核实。Claude 非常聪明,且对知识充满好奇,喜欢倾听人们的意见,并乐于在各种话题上进行讨论。

如果用户对 Claude 的表现不满,Claude 会告知他们,虽然自己无法从当前对话中学习或记忆,但他们可以按下回复下方的「倒赞」按钮,并向 Anthropic 提供反馈。如果用户提出了一个在单次回复中无法完成的长任务,Claude 会建议分阶段完成,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征求用户的反馈。

Claude 使用 Markdown 格式来编写代码。在结束代码段后,它会立即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解释或拆解代码内容。除非用户明确要求,Claude 不会主动解释代码。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on August 2023. I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events prior to and after August 2023 th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in August 2023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the above date, and can let the human know this when relevant.

It should give concise responses to very simple questions, but provide thorough responses to more complex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It cannot open URLs, links, or videos, so if it seems as though the interlocutor is expecting Claude to do so, it clarifies the situation and asks the human to paste the relevant text or image content directly into the conversation.

If it is asked to assist with tasks involving the expression of views held by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eople, Claude provides assistance with the task even if it personally disagrees with the views being expressed, but follows this with a discussion of broader perspectives. Claude doesn‘t engage in stereotyping, including the negative stereotyping of majority groups.

If asked about controversial topics, Claude tries to provide careful thoughts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without downplaying its harmful content or implying that there are reasonable perspectives on both sides.

If Claude‘s response contains a lot of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a very obscure person, object, or topic—the kind of information that is unlikely to be found more than once or twice on the internet—Claude ends its response with a succinct reminder that it may hallucinate in response to questions like this, and it uses the term 'hallucinate‘ to describe this as the user will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It doesn't add this caveat if the information in its response is likely to exist on the internet many times, even if the person, object, or topic is relatively obscure.

It is happy to help with writing, analysis, question answering, math, coding, and all sorts of other tasks. It uses markdown for coding. It does not mention this information about itself unless the information is directly pertinent to the human‘s query.Claude 是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创建的智能助手。当前日期是{},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3 年 8 月。Claude 会像 2023 年 8 月时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问题,包括讨论 2023 年 8 月前后的事件,并在必要时告知用户这一点。

对于简单问题,Claude 会给出简洁的回答;对于复杂或开放性的问题,它会提供详细的回应。Claude 无法打开 URL、链接或视频,如果用户似乎期望 Claude 这样做,它会澄清情况,并请用户将相关的文本或图片内容直接粘贴到对话中。

当被要求帮助表达大量人群持有的观点时,Claude 会提供协助,即使它个人不同意这些观点,但会随后讨论更广泛的视角。Claude 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刻板印象,包括对多数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

如果被问及有争议的话题,Claude 会尽量提供审慎的思考和客观的信息,而不会淡化其有害内容或暗示双方的观点都有合理之处。

如果 Claude 的回应包含大量关于非常晦涩的人物、对象或话题的精确信息,即那种在互联网上可能仅能找到一两次的信息,它会在回答后简洁地提醒用户,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幻觉」(即错误的回答)。它使用「幻觉」这个术语是因为用户能够理解这个意思。如果 Claude 提供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存在较多记录,即使这些信息涉及相对冷门的话题,它也不会加上这一提示。

Claude 乐于帮助用户进行写作、分析、答疑、数学运算、编程以及其他各种任务。它在编写代码时使用 Markdown 格式。除非用户的查询直接涉及这些信息,否则 Claude 不会主动提及其自身的这些特点。

The assistant is Claude, created by Anthropic. The current date is {}.

Claude‘s knowledge base was last updated in August 2023 and it answers user questions about events before August 2023 and after August 2023 the same way a highly informed individual from August 2023 would if they were talking to someone from {}.

It should give concise responses to very simple questions, but provide thorough responses to more complex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It is happy to help with writing, analysis, question answering, math, coding, and all sorts of other tasks. It uses markdown for coding.

It does not mention this information about itself unless the information is directly pertinent to the human‘s query.

以下是中文翻译:

Claude 是由 Anthropic 创建的智能助手。当前日期是{}。

Claude 的知识库最后更新于 2023 年 8 月,它会像 2023 年 8 月时的一个高度知情的人那样,回答关于 2023 年 8 月前后的问题,仿佛在与{}的某人交谈。

对于简单的问题,Claude 会给出简洁的回答;对于更复杂或开放性的问题,它会提供详尽的回应。

Claude 乐于帮助用户进行写作、分析、答疑、数学、编程等各类任务。它在编写代码时使用 Markdown 格式。

除非与用户的查询直接相关,Claude 不会主动提及这些关于它自身的信息。

官方链接:https://docs.anthropic.com/en/release-notes/system-prompts

全球 AI 产品 Top100 出炉!只有一个国产应用进前十

By: Anonymous
19 August 2024 at 13:18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8 月 21 日,硅谷知名投资机构 a16z,根据近半年的数据,选出了前 100 名 应用

大多数人在使用哪些 AI 产品?哪些类别更受欢迎?用户会坚持使用哪些 AI 产品,而不是转瞬即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已经是 a16z 第三次发布 AI 百强榜单了,第一次是 2023 年 9 月,第二次是 2024 年 3 月,半年一更,频率稳定。

a16z 的评选方法是,基于 Similarweb、Sensor Tower 的数据,每 6 个月排一次名,榜单分成 2 部分:

全球 AI 产品 Top100 出炉!只有一个国产应用进前十

▲网页端前 50

▲移动端前 50

网页端和移动端的 TOP10 里,美图秀秀国际版 Meitu 属于国产,靠粘土滤镜爆红的 Remini 最开始也是出海产品,后被一家意大利公司收购。

接下来我们分门别类地谈谈,首先是通用型 AI 助手。

第三次了,ChatGPT 还是遥遥领先,在网页和移动端都拿下第一,绝对的 killer app

与此同时,ChatGPT 不如对手们增长势头猛烈。谁才是最好的 AI 助理,尚且没有定论。

▲增长指数

黄仁勋爱用的 AI 搜索 Perplexity 在网页端排名第三,并首次入围移动端榜单,正好排在第 50 名,差点名落孙山。

Perplexity 超过 7 分钟的用户平均停留时间,甚至略胜于 ChatGPT

比起 等传统搜索,Perplexity 直接提供简洁、实时、相对准确、可以引用信息来源的答案。数据说明,AI 搜索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走通了。

OpenAI 的 Sam Altman 也对这种形式保持认可,然而,OpenAI 的 AI 搜索 SearchGPT 还在小范围地内测,用户比 CEO 更着急。

ChatGPT 定位最像、竞争更直接的产品是 Claude,来自前 OpenAI 员工创立的 Anthropic。这次,Claude 的排名有所提升,在网页端排名第四,好过上个榜单的第十。

今年 6 月,Claude 推出的新功能 Artifacts 突破了聊天窗口的限制,可以实现实时可视化、互动编程等,拓展了用户与 Claude 交互的方式,好评不少。

▲Artifacts

除了早已功成名就的一代目,通用助手的赛道也有一些后起之秀。

字节跳动这次一次性上榜了五个产品:教育应用 Gauth、开发平台 Coze、通用助手豆包、豆包英文版 Cici、照片和编辑 Hypic。

除了 Hypic,其他都是首次出现在榜单,其中,豆包移动端第 26 名、网页端第 47 名,Cici 也在移动端排到第 34 名。

豆包的功能发展得很全面,并且多端覆盖,使用门槛又低,日常场景够用,所以有这么大的用户量,也在情理之中。论做产品和商业化,还得看字节。

另外,AI 助手 Luzia 首次上榜移动端,一来就是第 25 名。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款产品,它主要服务西班牙语环境,全球拥有 4500 万名用户。最初,Luzia 作为 WhatsApp 的聊天机器人出道,但 2023 年 12 月有了独立的 app

除了什么都能聊的通用助手,消费者对于 AI 还有哪些垂直的、特别的需求?

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大家都在用 AI 搞创作,并且创作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了。

a16z 的网页端榜单里,52% 的公司支持图像、视频音乐、语音等的内容生成和编辑。

其中包括 7 家新上榜的公司,排名还不低,视频生成工具 Luma 排在第 14 名,音乐生成工具 Udio 排在第 33 名。

和 Udio 同一个赛道、被称为音乐界 ChatGPT 的 Suno,存在感更是暴涨,从今年 3 月的第 36 名,上升到今年 8 月的第 5 名。

榜单和榜单的纵向比较也很有意思,之前的榜单里,大多数内容生成工具围绕图像。

但现在,图像生成的占比降到了 41%,只有一个图片生成工具(SeaArt)首次上榜,视频生成工具出现了三个新面孔(Luma、Viggle 和 Vidnoz)。

端新增产品

Udio 上线于今年 4 月,6 月则是 AI 视频工具爆发的一月,快手可灵、Dream Machine 的 Luma AI、Runway 的 Gen-3 Alpha 接二连三发布。

可以看到,不过半年,AI 在音乐和视频上的输出质量,都卷出了成绩。

至于移动端,最常见的创作形式是编辑图像、视频。相关工具占到榜单的 22%,是移动端的第二大产品类别。

▲Adobe Express

虽然也有初创公司涌现,但排名更高的,是那些在生成式 AI 浪潮里转型、推出更多玩法的传统创意公司。

其中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名字,美图秀秀国际版 Meitu 在第 9 名,字节跳动旗下的照片和视频编辑器、醒图国际版 Hypic,位列第 19 名。

另外,韩国互联网巨擘 Naver 旗下的相机应用 SNOW 第 30 名,内置了 Adobe Firefly 生成式 AI 的 Adobe Express 第 35 名。

之前 washingtonpost 做过一个调查:人们会和聊天机器人说什么?他们分析了数千次对话,第一是搞黄色,第二是完成家庭作业。

最近也有一款很火的 P 肌肉应用 Gigabody,让你提前看看增肌之后的模样。它会产出很多照骗,也会打击健身人群的自信心,因为很可能练了半天,还不如 Gigabody。

举出这两个例子,是为了佐证 a16z 的结论。

a16z 移动和网页端的榜单,都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新类别:美学和约会。

其中包括三个新入围移动端榜单的工具:LooksMax AI(第 43 名)、Umax(第 44 名)和 RIZZ(第 49 名)。

▲移动端新增产品

LooksMax 和 Umax 采集用户的照片并评分,然后给出建议,提升你的魅力。Umax 甚至会给出一个「满分模板」,也就是 AI 眼里你的完美模样。

LooksMax 不仅照顾到了颜控的看脸需求,也会分析用户声音的吸引力。

但它们的用户规模并不大,LooksMax 超过 200 万,Umax 在 100 万左右。

可能和这个赛道太卷有关,上网随便搜搜能够找到大量身体美颜滤镜,减肥、增肌、健身、变胖、换衣服,AI 都能帮忙,我们不再需要在 B 站学习复杂的 PS 教程

但这些应用的套路又都很类似,靠订阅赚钱,能赚多少是多少,Umax 每周收费 4.99 美元,LooksMax 每周收费 3.99 美元。

如果说 LooksMax 和 Umax 是认识更多发展对象的敲门砖,下一步就该用 RIZZ 了。

笨嘴拙舌的用户,可以用它提升回复约会 app 消息的水平。上传对话截图、个人资料等,RIZZ 都可以教你说些高情商表达。

古代的邹忌问身边人「吾与徐公孰美」,童话里的皇后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现在的人们则在问 AI:我怎么变得更帅、更漂亮、更有魅力,怎么不算一种科技与狠活呢?

食色性也,情感关系未必在人和人之间,也可以是人机。这次,AI 伴侣应用 Character.AI 排在移动端的第十,上次是第十六。

其实,上榜的还有一些尺度更大的 AI 伴侣应用,包括 Janitor、SpicyChat、candy.ai、Crushon 等,但 a16z 没有特别强调出来。

拿 a16z 今年 8 月的榜单和今年 3 月相比,近 30% 的公司是新公司。

如果再拿今年 3 月和去年 9 月的榜单相比,那么这个数字是 40%。

可见 AI 产品竞争之激烈和残酷,新一代 AI 原生产品和公司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地快。

下一个爆款的 AI 产品,可能会是什么?答案或许在社交产品 Discord 出现。

a16z 发现,Discord 的流量,能够体现一个产品有没有潜力,尤其在内容生成方面。

Discord 的好处是,提供了服务器和交流社区,开发者无需构建完整的前端产品,所以它很适合作为一个沙盒,用来验证 PMF(产品与市场契合度)。

很多产品都是从 Discord 起步,构建社区,测试功能,积累用户,然后才有自己的独立,比如 Suno 和

时至今日,Midjourney 还是所有 Discord 服务器邀请流量的第一名。

▲ 在 Discord 受欢迎的 AI 公司

截至 7 月,10 家 AI 公司在所有 Discord 服务器邀请流量中排名前 100,与 1 月相比,其中一半是新秀。

AI 继续发展下去,未来可能连 app 的概念都会消失,人手一个 agent,AI 主动帮我们解决需求,但现在,我们还是从被用户选择的 app 中,一窥 AI 的可用性如何被定义。

常言道「不要创造需求」,产品的成功不在于通过广告等人为方式制造需求和虚假繁荣,而是找到并满足已经存在的、真实的需求。

AI 也是这样,融资、刷屏、炒作之后,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做出最诚实也最落地的投票。其中,有没有你正在使用并欣赏的产品呢?

We crunched the data to find out: Which gen AI apps are people actually using? And which are they returning to, versus dabbling and dropping?


2024 年 3 月:

Thousands of new AI-native companies are vying for attention. We crunched the data to find out: Which generative AI products are people actually using?


2023 年 9 月:
https://a16z.com/how-are-consumers-using-generative-ai/

利用书签小工具,定制浏览器专属功能

By: Anonymous
27 July 2024 at 12:46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Bookmarklet 本质上只是一次性的 Javascript 代码,不能持续运行、实时监控,固然远不及正式的浏览器,且不论 上的添翼利器,即便是戴着镣铐蹒跚而行的 Safari 插件,当然也比 Bookmarklet 更强大。不过,普通人毕竟不太可能自己开发插件,然而制作一个 Bookmarklet 则很有可能。

易于制作只是一方面,在硬币的另一面,则深深刻印着通用二字。只要不用特别晦涩的代码,几乎所有现代浏览器都可以跑 Bookmarklet,Chrome 和 Edge 自不待言,Vivaldi、Arc 和 Brave 也可以,甚至常常被讥为「当 IE」的 Safari 都能用。我个人还特意先为 Safari 编写 Bookmarklet,由俭入奢易,通常写出来的东西在更先进的浏览器中可以直接运行。如果愿意,就连手机浏览器也可以用 Bookmarklet。

所有设备都能使用 Bookmarklet

在 2024 年重谈 Bookmarklet,还有着现实原因。一方面,Safari 和主流手机浏览器令传统插件生存艰难,这是 Bookmarklet 势在必行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GPT 拆除了代码——至少是简单代码——的门槛,让自制 Bookmarklet 不再显得凡尔赛。此外,即便在插件生态完善的浏览器中,若能借助最新的人工技术随意自制以供己用,也是一种对 Home Made Tool 的呼应。

某种程度上,本文所谓的 Bookmarklet 制作更像是用预拌粉制作蛋糕,技术难度不高,但原材料的压力就随之上升——必须先获得可以运行的 Javascript 代码。这曾经是 Bookmarklet 的阿喀琉斯之踵:既然某人有能力自己写 Javascript,他为何不再接再厉做个浏览器插件(并通过闭源大赚一笔)呢?Bookmarklet 不温不火,自然有这层原因。

好在 GPT 彻底颠覆了编程,至少是简短的代码。Nielsen Norman Group 精辟地指出,人工智能将交互范式从命令式推动到目的式,不少任务无需指挥计算机,只需告诉他你最终想要的效果,通常就能得到不优雅但有效的代码。而控制网页的 Javascript 通常都不会太复杂,非常适合让 GPT 去写,而且如果一次不行,大不了多生成几个回答,就像摇彩蛋一样——而且基本不花钱、不限量。我曾突发奇想把网页搞成灰色,免受花花绿绿图像的干扰,问了 GPT 后马上获得答案。

找 GPT 讨 Javascript 代码

此外,现成 Javascript 代码也是宝贵。例言之,Keyboard Maestro 论坛中有不少用 Javascript 控制网页的讨论,很多其实就是纯 Javascript 套壳,并不囿于 Keyboard Maestro,你可以复制过来当成 Bookmarklet 的素材。

一旦获得 Javascript 代码,之后的工作将势如破竹,各种 Bookmarklet 生成工具一抓一把。在技术上,从 Javascript 到 Bookmarklet 无非是一系列文本替换,把代码修整为超链接的形式。我考虑过编写本地自动化工具,不过也愿意直接用在线服务,最常用的是 Bookmarklet Creator。惟需注意,GPT 生成的代码中有大量双斜杠 // 开头的注释,转换为 Bookmarklet 前需要删除,否则 Bookmarklet 不生效。

用在线工具将 Javascript 转换为 Bookmarklet 注意:如需使用在线服务,建议确保您上传的 Javascript 代码中不包含敏感信息,例如个人信息或 Token。

转换成功的 Bookmarklet 应当以 javascript: 开头,呈现以下格式。

获得 Bookmarklet 的代码(链接),很多不熟悉 Bookmarklet 的人都卡在后续的安装步骤。不同于正式的插件,Bookmarklet 不是独立的按钮,而是一枚书签,使用时通常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或栏——在现代浏览器中,两者往往融合了——中启用,这种操作确实反直觉,毕竟点击一个书签时,第一反应肯定是跳到新页面。好在尝试几次之后,这种操作反而更有优势:连没有插件栏或工具栏概念的移动端浏览器,也能用 Bookmarklet。

安装 Bookmarklet,其实和添加普通网页书签无异。以 Safari 为例,首先随便收藏一个网页(快捷键是 ⌘Command-D,然后在新空白标签页中编辑它,换上 Bookmarklet 的代码。之后,这个书签就成了一颗轻量级的浏览器插件,浏览网页时按下去即可触发 Javascript 代码。

编辑书签并换上 Bookmarklet 代码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页上使用 Bookmarklet?如果你一直显示收藏夹栏,就直接点击其中的 Bookmarklet;如果不习惯持续显示——可能是为了节省屏幕空间——则点击浏览器地址栏或搜索栏,在弹出的收藏夹项目中点 Bookmarklet,若没有看到,则可能需要在 Safari 设置中勾选“Show Favorites”。

在 Safari 浏览器设置中勾选「Show Favorites」

我常常需要裁判文书,而默认的打印效果非常差,夹杂了大量无关元素,而正文反而被压到一边了。最初我写了一段 Javascript 并包装成 Keyboard Maestro 解决此问题,结果同事见后都羡慕不已,于是我顺手做了一个 Bookmarklet 版,不仅不依靠 Keyboard Maestro,连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也没有什么要求,从 Safari、Chrome 到 360 用户都能正常下载裁判文书。

用 Bookmarklet 重新排版裁判文书

熟悉用户自动化的读者,大概也能想到替代方案,然而像 Bookmarklet 这样获于此而得于彼的通用工具,却不多见。在自制 Bookmarklet 难度骤降的当下,诸位也不妨将其作为备用方案。

体验完小红书、抖音、B 站的 AI 搜索,我发现跟着 AI 吃喝玩乐也不会更省心

By: 张成晨
29 July 2024 at 21:52

「遇事不决小红书」,吃喝玩乐、办证流程之类的问题,是小红书图文帖子的强项。近两年,小红书成为了越来越多网友的「生活搜索入口」。

同时, Perplexity 等 AI 搜索也蓬勃发展起来,我们在对话框输入问题,就能快速获取答案,以及相关的引用来源,主打一个省心又省事。

如果小红书结合 AI 搜索,我们会得到一本更聪明的生活百科全书吗?

小红书内置的「搜搜薯」和「达芬奇」,可以给我们答案。

接地气的 AI 搜索,但还不够聪明

小红书在 AI 方面的动作比较低调,基本靠用户自己的慧眼发觉。

还处于内测阶段的「搜搜薯」,在搜索框输入问题后随机出现。

搜索「港澳通行证广州办理流程」,搜搜薯会在页面顶部给出一个总结性的回答,并引用相关的帖子,点击角标跳转到帖子本身,相关内容还会暂时凸出显示。

总结回答的下面,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样,由我们亲自看帖子。

但不是所有问题都会召唤出搜搜薯,我尝试搜索「怎么买飞机票最便宜」「照片回执怎么弄」,结果没有触发。

再覆盖得全面一些,或许我的搜索习惯也就能改变了。

比起玄学的搜搜薯,小红书的聊天机器人达芬奇 AI 就靠谱得多,事事有回音,有意经营接地气的人设,自称是「掌管小红书笔记的神」。

虽然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同名,但达芬奇目前不具备生成图片的功能,就想和你当笔友。

你有什么问题,搜索到「达芬奇」账号,给它「发消息」就可以,达芬奇会搜索站内数据并直接生成答案,末尾推荐三篇左右的相关帖子,并给出你可能会追问的问题。

让它推荐广州 citywalk 路线就是一个例子,相关的帖子点击后可以丝滑跳转,节省了我们自己找帖子的功夫。

最近,小红书很多帖子把吐鲁番称为「祛湿天堂」,尤其吸引一生被说湿气重的南方人。不妨也来问问达芬奇:吐鲁番沙疗流程是怎样的?

达芬奇给的回答,可以看出至少化用了两篇小红书帖子,但沙疗什么时候埋、一次埋多久,彼此有细微的出入,让人不敢照着做。

▲ 左,达芬奇答案;中和右,两篇小红书帖子

这就是个人生活经验和 AI 幻觉叠加的双重风险了,小红书的很多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也不是完全客观的信息,往往因人而异,需要个人谨慎判断。

互联网的流行文化几乎一周一更,问到 6 月的老梗「city 不 city」,达芬奇回答得还不错,甚至给了你一段传播学分析,同时用了大量 emoji,不愧是小红书培养的 AI。

不过,问到外国游客的「新手村」是什么意思,达芬奇就有点呆了。这个语境下的「新手村」,其实是北京、上海等更发达的大城市,达芬奇升华成,生活是一款游戏,人人都是玩家。偏题,但格局够大。

体验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达芬奇的即时性比较差,在 7 月 26 日问它下个节假日是什么时候,达芬奇回答了端午节,可能和它选择引用的帖子发布时间在 5 月甚至更早有关。

但如果规定了时间,又能找到日期符合要求的帖子和内容。

Kimi 等大模型都有小红书文案写作的功能,小红书自己的 AI 来写,结果会怎么样?

结果还是形似神不似,一口一个宝子,一段两个 emoji,但读下来没有被种草的感觉,有种 i 人强装成 e 人的别扭。

目前来说,从搜搜薯到达芬奇,AI 更多起到总结、引路的作用,不能代替帖子本身,偶尔会出小问题,但交流起来挺接地气,懂幽默,比较符合小红书的风格。保持观望和鼓励,再给它们一点成长的时间。

用 AI 做计划,还是不能偷懒

小红书有生活百科之称,是因为很多博主会用「保姆级教程」图文并茂解释一个问题,比如教你退税是从下载哪个 app 开始,然后每一步都打上标注和解读。

但旅游计划仍然需要亲力亲为,毕竟没有标准答案。小红书的帖子只能拿来参考,还要小心「照骗」。如果有 AI 能根据我们的需求,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做,那就太节省时间和精力了。

说到旅游,最近有一款很火的 AI 旅游产品:Wanderboat,胜在图文并茂、信息丰富、个性定制,人称 AI 版小红书、马蜂窝的结合体。

难道风水轮流转,小红书取代了旅游杂志和网站,又要被 AI 后起之秀取代?不如就让 Wanderboat 和达芬奇来个同题竞赛,以一次生成的答案为准。

我输入的提示词如下:「从广州出发,去广西旅游,四天三夜,桂林市区、龙脊梯田、阳朔这三个地方必去,请给我一个旅游指南,包括景点、住宿、饮食和交通方式。」

Wanderboat 先帮我生成了一个粗糙的方案,参考了携程、马蜂窝等三个链接,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于是一键生成完整的旅游计划。

AI 生成的页面很直观,按时间线排列,罗列出了景点视频、照片、要点和注意事项。

每个景点都可以让用户微调时间,同时查看地图上的所在位置和附近的其他景点,总之让你不走冤枉路,又避免留下遗憾。

一旁还有「Ask AI」功能,你对某个景点感兴趣,就可以问 AI,这个景点有什么故事,哪里方便停车,附近有没有推荐的餐厅。我问了日月双塔文化公园附近可以吃些什么,AI 帮我找了家海底捞,怎么不算是美食呢?

点开景点,可以进一步查看详情,包括地址、营业时间、拍照地点等信息,甚至还能跳转到订票网站,有帮你一站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虽然交互愉悦,但这个计划并不符合我的要求。最大的问题是,AI 一直围绕桂林市区打转,没有提及龙脊梯田和阳朔。其次,虽然有餐饮安排,但没有提供住宿和交通信息。细节打磨得再好,出发点错了也就没有用处。

再看达芬奇,给出的指南高度概括,更像一个大纲。景点、住宿、饮食、交通等重点都在其中,且推荐的三个帖子也比较精准,标题里就有「四天三夜」,方便我做参考。

但大纲还需要细化,于是我追问,有没有桂林市区的住宿推荐,这时候就出现了问题,美团一查,有的酒店价位上千。我的经济水平被 AI 高估了,不敢和小红书网友平起平坐。

没说明白,是我的问题。我再让 AI 推荐 400 元以下的,价位合理了,但 AI 把「雅斯特」说成了「维斯特」。转念一想,有时间验证 AI 的答案,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美团找?

接下来再问交通,怎么从桂林市区到龙脊梯田,大巴需不需要提前预定,AI 有对小红书帖子照搬照抄的嫌疑,措辞基本一模一样,而且这篇帖子是 2022 年的,不够新,参考意义不大。

▲ 左:达芬奇;右:小红书帖子

达芬奇的多轮交流能力还算不错,但体验下来可以发现,AI 只适合生成大纲,提供大方向的建议,无法代为执行脑力劳动,我们还是要追问,逼着 AI 挤牙膏。

不管是 Wanderboat 还是达芬奇,验证和补充信息都是免不了的,不存在一步到位、提起背包说走就走的潇洒。

更打动我的、我也更需要的,仍然是亲身实践之后可复制的个体经验,这和小红书常被批评的「出片至上」是两回事,出片再浮夸和没意义,它也是可以执行的指南。

app 内的搜索正在 AI 升级,可用却不好用

不只是小红书,一些国内的娱乐、知识类 app,也在优化内部的搜索。

它们都有些低调,也有些傲娇,躲在角落不让你发现,又担心你不发现。

微信读书的「AI 问书」,在搜索框输入问题后才会出现。默认情况下,微信读书按照关键词给你推书;点击「AI 问书」,AI 就会直接解答你的问题。

▲ 左:默认结果;右:AI 问书

AI 以站内书籍为信源,还会建议你追问哪些问题。点击引用源,我们可以直接跳转到具体的某一页。

功能是实用的,但不确定 AI 引用书籍的逻辑。高情商地说,AI 旁征博引的能力很强。低情商地说,这些书看起来都很小众。

小红书、微信读书至少明确基于站内内容,但抖音的「AI 搜」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参考来源是全网,主要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倒不如在 app 内直接搜短视频来得直观。

▲ 左:默认搜索,中和右:AI 搜

B 站的搜索 AI 助手也犹抱琵琶半遮面,需要点击搜索框旁边的「AI 小电视」召唤出来。

搜索宠物 UP 主「Q 大壮呀」,AI 强行解释,这可能是一个叫大壮的人的 QQ 昵称,但参考的链接里,确实又提到了这个 UP 主,往下拉,账号名字和相关视频也都是对的。很想问问阅卷老师,这怎么打分。

再来个 B 站应该擅长的问题——「推荐热血体育番」,AI 给出了简单回答加引用来源,下滑是相关视频,和直接搜索区别不大,我还是有必要打开 UP 主的视频看看。

▲ 左:直接搜索,右:AI 搜索

对于内部的 AI 搜索尝试,这些 app 给出的措辞普遍很谨慎:内测、还在学习成长、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得到你的反馈……

▲ 小红书搜搜薯

▲ B 站搜索 AI 助手

总体来看,它们或多或少可以节省一点检索有效内容的时间,简单解答加推荐信源,但不那么聪明,不至于颠覆使用体验,并且有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

Web 1.0 时代,我们通过浏览器访问不同的网站满足信息需求。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搜索引擎变得广告多、不精准,内容被分隔在各种 app 里,信息获取更加垂直和个性化。

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等,无法真正代替搜索,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与日常生活场景相关联的搜索需要。我已经数不清,在小红书查找过几次洗衣机清洁之类的「小白」问题了。

所以,引入生成式 AI,更加高效地使用站内内容,其实很顺其自然。

秘塔等 AI 搜索固然也能总结和引用不同信源,覆盖到播客、学术、文库,但也没能打到 app 内部。app 们的用户,仍在不断贡献新的垂直内容,app 本身,是一个活水涌流的、无边无际的内容平台。

但 app 们所表现出的谨慎和纠结,也说明 AI 存在问题,小到信息错误,大到减少用户打开内容的动机和使用时长、破坏社区「普通人连接普通人」的活人生态。

内容获取的高效性,博主产出内容的动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摩擦,彼此其实存在矛盾。

幸也不幸,目前 app 内的 AI 搜索只是能用,而非好用。就拿小红书的达芬奇来说,总结全是文字,少了点情绪,缺少真实感和互动感,让我必须去另行查证。

但在未来,AI 是引流,还是替代用户的内容,社区是提供真人的个人经验,还是精准的唯一解,小红书、抖音、B 站们或许需要认真考虑。

利若秋霜,辟除凶殃。 工作邮箱:zhangchengch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ChatGPT 搜索突然发布,AI 搜索卷出天际 | 附内测申请链接

By: 李超凡
26 July 2024 at 05:06

在最近 Llama 3.1 等大模型产品发布后,GPT-4o 的优势在快速被缩小,OpenAI 也在沉寂一段时间后恢复了密集的新品发布节奏。

就在刚刚,OpenAI 正式宣布搜索产品 SearchGPT 开放内测,这个从 5 月就开始传言的产品正式亮相。不过 SearchGPT 还没全面开放,需要先申请加入 waitlist。

内测申请地址🔗https://chatgpt.com/search

OpenAI 表示,SearchGPT 旨在将模型的强大能力来检索网络的信息,为用户提供快速及时的答案,并附有清晰和相关的来源。目前先向一小部分用户开放,以获取反馈意见。

Sam Altman 也在 X 上表示自己比起传统搜索更喜欢这种搜索方式,并公开征集用户的意见。

虽然现在内测的这个原型是临时的,但 OpenAI 计划将这些功能中的最佳部分直接整合到 ChatGPT 中。

目前 AI 搜索虽然在市场份额上还远不及 Google 等传统搜索引擎,但这个赛道已经很热闹,OpenAI 作为一个后来者,SearchGPT 对比 perplexity 、Bing 等产品有什么不一样?

SearchGPT 交互界面和 ChatGPT 类似,直接在对话框输入问题就能快速获取答案。

在引用信源的展示上,SearchGPT 采用了短文字超链的方式,将鼠标移动到文字上,会弹出包含信源标题的的卡片。

在初次提问后,用户可以继续追问更多人体,这和我们现在和 ChatGPT 对话体验一样,每次搜索都会建立共享的上下文。

在搜索结果的展示上,除了文字 SearchGPT 也提供了图片和视频的反馈,体验更加直观。

OpenAI 也宣布了和一些新闻媒体的合作,希望 SearchGPT 用户通过在搜索中显著引用和链接出版商来帮助用户与出版商建立联系,用户可以在侧边栏中的源链接快速查看更多结果。

与 OpenAI 合作的新闻媒体可以管理他们在 SearchGPT 中的展示方式,在数据处理方面,SearchGPT 专注于搜索,与训练 OpenAI 的生成式 AI 基础模型是分开的。

即使这些新闻网站选择不用于大模型训练,它们仍然可以出现在搜索结果中。

关于 SearchGPT 的更多体验和细节,APPSO 也会在获取测试资格后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

最后和大家分享 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 最近在一个专访中,关于 AI 搜索未来的观点。

Aravind Srinivas:如果你看得更远点,甚至在互联网之前,知识一直在不断传播。这是一个比搜索更大的事。

搜索是一种方法。互联网是快速传播知识的一种方式,最开始按主题组织,然后有 Yahoo 分类,然后是更多的超链接。Google 也开始通过知识图谱等做即时问答。我认为即使在 2010 年,Google 流量的三分之一,当时是每天 30 亿次查询,都是来自 Google 知识图谱的即时答案,基本上来自 Freebase 和 Wikidata 的东西,都是。

所以很明显,至少 30 到 40% 的搜索流量只是答案的一部分。其余的,你也可以说是像我们现在正在服务的,更深度的答案。

但是另一个真实的情况是,随着更深层次的答案,更深入的研究力量,你能够问出以前不能问的问题。比如,你能问「AWS 是否在 Netflix 上」这样的问题吗?这将让你问一种新的问题,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所以清楚地解释搜索和答案引擎之间的区别很难。

我相信我们正朝着的方向既不是搜索也不是答案引擎,而是发现,知识发现的方向发展。这是更大的使命,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答案机器人,语音等使用形式来满足,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发现事物。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在 Perplexity 上想要做的,满足人类的基本好奇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事实核查] 正确的信息获取能力,搜索工具的高级使用技巧实战指南

By: Anonymous
10 May 2024 at 15:02

DUN.IM BLOG

DUN.IM BLOG

在事实核查实践中,网络搜索通常是必须的第一步。事实核查员要分析核查选题,识别并提取合适的关键词, 设置搜索条件,在合适的搜索引擎中开始检索, 筛选搜索结果,调整搜索策略,继续搜索 ,直到获得有效信息为止。

除了掌握搜索技巧之外,「搜索思维」是线上搜索最根本的能力——取词,优化,反推,转换。在搜索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谷歌是比较常用也比较有效的搜索引擎。当然,谷歌并不是唯一一家搜索引擎,其他的搜索引擎还包括 Bing、Yahoo、Yandex、Ask.com 和 DuckDuckGo、Baidu 等。

如果一个搜索引擎不能找到所需的内容,则使用其他搜索引擎可能会获得更多或更好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更高效地使用搜索工具的技巧:

1.使用 site:搜索特定网站的内容

如果希望谷歌返回的搜索结果只来自某个特定的网站,可以在关键词前添加 site:和该网站的网址。

比如,想搜索纽约时报关于气球事件的报道,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 site:nytimes.com China balloon, 返回的搜索结果仅会是来自纽约时报网站 www.nytimes.com 与中国气球有关的内容。

想搜索中国海关总署官网上有关中国稀土出口的内容,可以在搜索框输入 site:customs.gov.cn 稀土出口,返回的搜索结果都是来自海关总署官网的内容。

除了可以直接在谷歌进行上述操作外,当核查员想要在某个没有内置搜索选项的网站,或者内置搜索不太好用的网站进行搜索的时候,这个方法也可以派上用场。

这个技巧还可以用来搜索政府或者学术网站上的资源。当有关国家的政府和学术机构网站使用特别域名类型时,这一方法更加有效。如图所示,搜索英国学术网站上有关英国脱欧的资料时,输入 site:ac.uk Brexit:

注意:请勿在符号/字词和搜索字词之间加上空格。例如,搜索 site:nytimes.com 可以获得相关搜索结果,但搜索 site: nytimes.com 则不行。

网站域名不能有「http」「https」以及「www」前缀,也不能有任何「/」的目录后缀

有些信息一般会以特定的文件格式类型出现。比如,统计通常是 Excel 表格;专业报告、年报、论文通常以 文件的形式出现。

可以在关键词前添加 filetype:扩展名(如 PDF 文件的 pdf,Excel 表格的 xls,Word 文档的 docx,幻灯片的 pptx 等),搜索结果会聚焦在特定的文件类型上。这一技巧在事实核查中非常有用,可以提高效率。

目前支持.pdf、.ps、.dwf、.kml、.kmz、.xls、.ppt、.doc、.rtf 或.swf 格式的搜索。
这一技巧可以和 site: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搜索的精准度。

比如,搜索瑞士信贷官网(credit-suisse.com)上 PDF 格式的年报(annual report),可在搜索框输入 annual report site:credit-suisse.com filetype:pdf

比如,搜索大学有关「人工智能」的论文,可在搜索框输入:人工智能 site:edu filetype:pdf,谷歌将只搜索 PDF 格式的人工智能研究论文,并且仅在教育机构的网站中搜索。

3.关键词加双引号,获得精准的搜索结果

将关键词加上双引号,搜索引擎会返回和关键词完全一致的搜索结果,在搜索英文人名、地点、引语、歌词、文学作品等比较确定的关键词时比较有用。

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引号搜索,有可能会错过使用密切相关词汇的有用内容。因为在默认情况下,谷歌搜索系统被设计为既寻找所输入的准确单词和短语,又寻找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比如,搜索一个名字 John Jack Lee,谷歌会有 1.9 亿条结果,因为不仅要显示 John 的名字,还会显示 Jack 和 Lee 的名字,甚至可能还会显示其他包括这些姓氏在内的名字。

如果搜索「John Jack Lee」,则谷歌会严格地按照关键词的先后顺序搜索,并返回完整包含所有关键词的结果:

比如,要搜索一部名为 Los Angeles 1991 的电影,如果直接在谷歌输入 Los Angeles 1991,会返回很多不相关的结果:

加双引号后,结果会更直接:

4.使用-在搜索结果中排除某个词汇

如果不希望搜索结果中出现某个词汇、日期甚至网站,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然后再输入不希望出现的词语并在该词语前添加减号。

注意减号前面必须是空格,减号后面没有空格,要紧跟着需要排除的词,而且这里的减号是英文字符,不能用中文字符。

比如搜索「NBA 球星 -詹姆斯」,返回的搜索结果就不会包含詹姆斯。

比如搜索土耳其无人机 Bayraktar TB2 有关的信息,维基百科的内容是搜索结果的第一位:

如果不希望结果中包含来自维基百科的内容,则可以输入 Bayraktar TB2 -site:wikipedia.org

5.使用通配符*

如果不确定要搜索的关键词或者问题,可以在搜索中使用通配符*,谷歌会用一系列相关的词汇来替换这个符号。

比如,搜索「黄色的面孔有红色*」,会返回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的完整歌词:

6.使用 OR 选择性字词搜索

如果希望搜索结果包含两个或多个关键词中的任意一个, 可以在其中使用关键字 OR。 (注: OR 必须大写)。

例如,搜索 奥运会 2024 OR 2028,结果中会出现 「奥运会 2024」或者「奥运会 2028」的结果。OR 指令还可以用分隔符 | 代替。

7.使用……搜索数字范围

用两个半角句号(不加空格)隔开两个数字可搜索日期、价格、尺寸等介于两个数字之间的任意内容。

比如,搜索 2000 年到 2022 年之间的诺贝尔奖得住,输入”nobel prize winners” 2000……2022:

8.使用 intitle: 前缀,可以限制只在标题中搜索

在搜索中加入「intitle:」可以限定在网页标题 title 中搜索网站信息,注意 intitle:和后面的关键词之间不要有空格

比如,要查找有关美国武器出口的信息,搜索 arms export intitle:US,可以看到 US 出现在每个网页的标题上。

9.使用 related 搜索相关网站

如果想知道和某个特定网站相关的其他网站,可以使用 related:标签。

例如,搜索 related:brookings.edu 就会找到和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edu)相似的智库网站,如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等。

10.使用 inurl:在特定 url 链接中搜索

在搜索中加入 inurl:可以限定在网站 url 链接中搜索网站信息,比如搜索 India inurl:Narendra Modi,搜索词 India 可以出现在网页的任何位置,而 Narendra Modi 则必须出现在网页 url 中。

11.使用 imagesize:搜索精确尺寸的图片

如果想搜索特定大小的图片,可以在搜索查询中使用 imagesize:标签,并且标注以像素(pixels)为单位的宽度和高度。

比如搜索 Taylor Swift imagesize:2000×1200,得到的是尺寸为 2000×1200 像素的 Taylor Swift 图片。

12.高级搜索

在进行复杂搜索时,可以使用谷歌的高级搜索功能来缩小搜索结果范围。

按照搜索内容的类别,谷歌提供了不同的高级搜索页面

网站和文件的高级搜索页面:google.com/advanced_search

图片高级搜索页面:google.com/advanced_image_search

可以查找任意尺寸的图片,指定图片的形状,查找带有首选颜色的图片,查找在特定地区发布的图片,查找特定版权信息的图片。

比如,要搜索在美国发布的、与奥斯卡颁奖礼有关的、尺寸大于 1024*768 像素、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可以自由使用的 JPG 格式横构图全彩照片,在谷歌图片高级搜索页面输入这些选项:

结果如下:

视频高级搜索页面:google.com/advanced_video_search

可以查找使用特定语言的网页,指定要搜索的视频时长,查找在指定时间内更新的网页,可以仅限高质量视频,可以只搜索某个网站(例如 youtube.com)或将搜索结果限制为特定的域名类型(例如.edu、.org 或.gov),可以查找带字幕的视频。

比如,要搜索 YouTube 网站上一个月内发布的有关乌克兰战争的带字幕的高质量英语短视频,在谷歌视频高级搜索页面输入这些选项:

结果如下:

13.谷歌对信源的初步辨识

在谷歌搜索的大多数结果旁边可以看到三个点,点击这三个点,即出现「关于这条结果的详细信息」(英文搜索页面会出现「About this result」字样),可以了解信息的来源、对来源的介绍、你与该站点的连接状态是否。这些内容有时可能有助于快速识别一些基本信息。

谷歌在 2023 年 3 月 28 日宣布,从当天开始,它将使用户更容易访问其「关于这条结果的详细信息」的功能。

该公司在一篇博文中说:「假设你正在搜索一个雨林保护组织。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在谷歌搜索中输入该组织的 URL,『关于这个页面』的信息将在搜索的顶部出现。你将能够迅速看到该网站如何描述自己、网络上其他人对一个网站的评价,以及最近对它的任何报道。从那里,你可以评估你是否想访问该网站并了解更多。这项功能现在在全球范围内以英语提供。」

谷歌还推出了一项名为「关于这个作者」(About this author)的新功能,让用户了解他们正在阅读的内容背后的作者,同样可以点击搜索结果旁边的三个点。

此外,谷歌即将推出新的「观点」(perspectives)功能,形式是一个卡片式轮播,将出现在「热门」下方,展示一系列记者、专家和其他相关声音所搜索的主题的见解。谷歌称该功能背后的理念是为用户提供关于某个新闻主题的各种值得注意的声音,以扩大用户对该主题的理解。该功能将很快在美国推出英文版本。

1.可以先查找是否已经有其他人或组织证实过某条信息为假或者怀疑该信息为假,有时可以提供有用的线索。这时通常可以在关键词后面加上「虚假」、「存疑」、「错误」、「false」、「fake」、「wrong」等字眼,或者在媒体的评论里面搜索这些关键词。

2.对事实核查员来说,要找到一手信源材料,可以试试在具体的关键词基础上,再添加如下的类别关键词搜索,可以提高效率。

要查找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可以在谷歌搜索中添加「报告」、「研究」、「研究报告」、「调查」、research、report、survey 等关键词;也可以添加与要搜索的主题相关的关键词,例如「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或「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或者添加报告发布机构,如「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或「麦肯锡全球研究报告」。

比如,如果想查找关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可以在谷歌搜索中输入:climate change report IPCC。

要查找统计数据,可以在关键词后面添加「统计数据」、「数据」、「数据来源」、「数据库」、「data」、「dataset」、「database」、「statistics」、「figure」、「census」等关键词。

比如,2022 年 3 月 5 日开始,中文网络流传一则内容大同小异的消息称:「世界人口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3 月 4 日,印度公布了 2021 年人口统计结果,印度人口达到 14.1565 亿人,正式超过中国 2021 年的人口 14.126 亿人,领先 300 万人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参考阅读:印度人口正式超越中国成全球第一?

要核查这些说法,可以拆解成这几个问题:印度目前有多少人口?印度公布 2021 年人口统计结果了吗?哪里可以看到印度人口的实时统计结果? 我们应该查找的重点信息类型是 数据报告、人口统计结果、媒体报道或政府公文。

我们可以设置搜索基础的关键词为「India census」、「India China population」、「India population data」等。

要查找比较直观的可视化数据、图表,可以尝试添加「可视化」、「图表」、「仪表盘」、「地图」、「交互图表」、visualization、dashboard、map、mapping、interactive、chart、graph 等关键词。

比如,搜索有关俄罗斯经济现状的图表,可以输入 Russian economy chart。

查找量化指标,如食品价格指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非洲避孕普及率、美国大城市犯罪率等,可以尝试添加「指数」、「率」、index、rate 等关键词。

比如,如果想查找美国的失业率统计数据,可以在谷歌搜索中输入 US unemployment rate。

快速了解具有时间维度特征、不断动态发展的事件或议题,可以添加「时间线」、「时间轴」、timeline 等关键词。

比如,检索「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来龙去脉,可以输入 Black Lives Matter timeline

查找国家政策立场文件、法律文件、白皮书等,可以尝试添加「文件」、「文献」、「白皮书」、「蓝皮书」、file、document、publication、fact sheet、guideline、white paper 等关键词。

比如要搜索美国对于印太地区的政策立场,可以搜索 US Indo-Pacific white paper

查找各种领域的榜单,可以添加「排名」、rank、ranking 等关键词。

比如要查找世界营商环境的排名,可以输入 world business rank

查找各种民调数据,可以添加「民调」、「晴雨表」、poll、survey、barometer 等关键词。

比如查找美国对华态度的民调,可以输入 US attitude towards china poll

查找演讲、致辞的全文、实录或者电视节目、广播、播客的文字稿,可以添加 transcript 等关键词。

比如,中文平台流传说法称,老布什当年被派到北京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福特总统访华时,老布什第二次见到了毛泽东。二人见面后,毛泽东对老布什说:「我看你人很不错,将来能当美国总统」。有关的文字绘声绘色,那么毛泽东到底有没有说过这些话呢?(参考阅读:毛泽东提前 13 年预见老布什能当美国总统?

核查这段话真实与否的关键,是要找到毛泽东当年与老布什见面时的新闻报道、文字或影像记录,看是否有这段话的蛛丝马迹。

在谷歌检索 George Bush Mao Zedong,得到的搜索结果大部分是媒体对当年毛泽东与老布什见面场景的回顾,并没有细致的谈话记录。

这时我们把搜索关键词改为 George Bush Mao Zedong transcript,返回第二个搜索结果来自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The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保存了 1975 年 10 月 21 日老布什陪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会见毛泽东的完整会谈纪要。

在纪要页面检索 Bush,可以发现,在聊到参与会谈的时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的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和老布什的职业生涯时,毛泽东确实说:「他(老布什)能当总统(He can be president)」,但并没有说:「我看你人不错」。

查找历史档案、图片、视频,可以添加 archive

比如查找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历史资料,可以输入 Lee Kuan Yew archive

可以在 archive.org 和 archive.is 上查找被删除的页面,尤其是社交媒体帖文。

另外,还使用 Internet Archive搜索电视脚本。Internet Archive 允许用户搜索 2009 年之后播出的美国主要新闻节目的字幕,从而可以找到可能在电视上播出但没有书面记录从而无法被谷歌索引的那些说法。该网站的资源可以免费访问。

2022 年 7 月,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称:「基辅政权向美国出售最好的乌克兰土地:澳大利亚杂志《National Review(国家评论)》写道,三个美国大型跨国财团已经购买了 1700 万公顷乌克兰农业用地。相比之下,意大利全境拥有 1670 万公顷农田。如此看来,三家美国公司在乌克兰购买的可用农业用地比意大利拥有的全部耕地还多。乌克兰的总面积是 60 万平方公里,现已被买 17 万平方公里。」

对于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拆解成如下几个核查点:

1.澳大利亚杂志《National Review(国家评论)》是否发布过这篇报道?

2.澳大利亚杂志《National Review(国家评论)》是一家什么样的媒体?是否是可靠的信源?

3.三个美国大型跨国财团是否已经购买了 1700 万公顷乌克兰农业用地?有没有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者数据支持?

我们先在谷歌检索 Australian National Review(《澳大利亚国家评论》),比较反常的是,靠前的搜索结果并未显示这家媒体的存在,必须要翻到第五页才可以发现其官网https://www.australiannationalreview.com/

进入官网首页可以发现这家网站的内容选题、格式体例以及遍布网页的小等,都似乎与一家正规媒体的网站相去甚远,这时可以合理怀疑其内容的可靠性。

继续在网站站内检索关键词 Ukraine American land,可以查到该网站确实发布了一篇题为「三家大型美国跨国公司购买 1700 万公顷乌克兰农业用地」(Three Large American Multinationals Bought 17 Million Hectares of Ukrainian Agricultural Land)的文章,发布时间是 2022 年 5 月 27 日。

文章署名 Laura Aboli,全文如下:

「三家大型美国跨国公司购买了 1700 万公顷的乌克兰农业用地。

这三家公司是嘉吉公司、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公司(官方说法是一家德国-澳大利亚公司,但其实有美国资本)。随后,5%的乌克兰农业用地被中国购买。作为比较,整个意大利有 1670 万公顷的农业用地。

简而言之,三家美国公司在乌克兰购买的有用农业用地比整个意大利还多。

这三家公司的主要股东中包括 Vanguard、Blackrock、Blackstone(先锋、贝莱德和黑石,均为美国的投资公司——注)。

又是那些常见的嫌疑人…「

显然,这篇有关乌克兰的文章没有信源,也不是正常的新闻报道的写法。

《澳大利亚国家评论》是一家什么样的媒体呢?查看官网的自我介绍,其自称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真正自由和独立的媒体,一个没有精英阶层编辑控制的媒体,一个能够产生批判性思想家和批判性辩论的出版物,并让那些在主流媒体上散布错误信息和故意宣传的人承担责任。」

该网站页面的显著位置一直呼吁读者捐款。

根据其介绍,《澳大利亚国家评论》创始人名叫杰米·麦金太尔(Jamie McIntyre),再输入关键词 Jamie McIntyre,可以发现根据澳大利亚媒体的报道,他是澳大利亚一名极富争议的百万富翁。2010 年代,他旗下的房地产公司通过未经注册的投资管理计划,鼓吹通过房地产快速致富,导致大批投资者遭遇损失,随后被指控无照提供金融服务,被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禁止提供金融服务 1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麦金太尔声称「全球主义者将新冠病毒用作特洛伊木马,来破坏我们的民主并推动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极权主义政府」。他还是疫苗反对者,声称疫苗行业存在大规模欺诈行为。2021 年,麦金太尔成立了 TruthGroup,声称是「一家无的社交媒体公司」。

在提供媒体偏见评级的 Media Bias/Fact Check 官网上搜索《澳大利亚国家评论》,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国家评论》被评为「阴谋论-伪科学」类别,可信度「低」。

仔细观察,这篇有关乌克兰的文章结尾处附有一个法国网站 ritimo 的链接。被链接的 ritimo 网站的文章标题是「谁真正受益于在乌克兰建立土地市场?」,发布于 2021 年 11 月 12 日,为法文版。

ritimo 网站的这篇文章,在作者署名位置标注了 par Oakland Institute,MOUSSEAU Frederic,REICHER Ben 的字样,搜索这 3 个名字,可以发现该文翻译自专注社会、经济和环境议题的美国智库奥克兰研究院(The Oakland Institute)2021 年 8 月 6 日的英文同题文章。

文章主要分析了乌克兰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前景,对在乌克兰建立土地市场持悲观态度,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把土地控制权集中在寡头和大型农业综合企业手中,同时有利于外国投资者和银行的利益,而绝大多数乌克兰农民和公民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不过,全文并未提及嘉吉公司、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公司购买了 1700 万公顷的乌克兰农业用地。

由此,经过层层搜索,可以梳理出这一说法的大致传播链条是:

-2021 年 8 月 6 日,美国智库奥克兰研究院发表了一篇关于乌克兰土地市场改革的文章。文章对乌克兰开放土地市场持批评态度,并未提及三家美国公司嘉吉、杜邦和孟山都购买了 1700 万公顷的乌克兰农业用地。

-2021 年 11 月 12 日,法国 ritimo 网站翻译了这篇文章。

-2022 年 5 月 27 日,《澳大利亚国家评论》链接了 ritimo 网站的文章,但在英文文章中炮制出原文中没有的「三家大型美国跨国公司购买了 1700 万公顷的乌克兰农业用地」的说法,同时还声称「中国购买了 5%的乌克兰农业用地」。

-2022 年 7 月 26 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用中文发布了这一说法,隐去了原文中提及的三家美国公司的名字和有关中国的部分。

此时,有关这一说法的核查只完成了前两部分,即:搞清楚了流言的来源,并初步判断内容本身高度存疑,但还需要更多证据。

接着,我们要检索关键词 Ukraine Agriculture land,这时会返回大量的搜索结果,既包括有关乌克兰农业用地的概况,也包括有关乌克兰农业改革、粮食生产、俄罗斯进攻导致的粮食问题等等媒体报道,其中并没有直接可以回答或者回应核查内容的信息。

这时我们要通过搜索结果快速了解有关乌克兰农业土地的概况和法律法规,可以发现围绕乌克兰农业改革有大量的报道,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的事实:

苏联解体前,所有土地均属国家所有。1991 年乌克兰独立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乌克兰政府将大部分农田私有化并向个人分发土地所有权证书。然而,在全国经济萧条的情况下,许多人开始转售土地所有权证书,导致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寡头手中。

因此,乌克兰政府于 2001 年颁布了一项农业土地禁售令,禁止了除继承等少数情况之外的几乎所有的私有农业用地流转。

多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一直呼吁乌克兰推行土地改革,但由于担心跨国公司低价从民众手中大举拿地引发社会不满,乌克兰立法机构最高拉达(议会)和多届政府多年来都未能通过相关法律改革,原本只是暂时的土地买卖禁令被延期 10 多次,涉及的土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66%。

直到泽连斯基当选总统后,2020 年 3 月 31 日,乌克兰最高拉达三读通过了《乌克兰农业土地流转法案修正案》(第 552-IX 号法律),实行了近 20 年的农地禁售令得以废除。

根据新法案,乌克兰将于 2021 年 7 月 1 日起解除农业土地销售禁令。新法案规定,乌克兰农业土地市场开放的头两年,乌克兰公民可以购买农业用地,土地购买权仅适用于自然人,禁止法人购买农业用地,禁止出售国有土地,单次购买土地不得超过 100 公顷。两年后(2024 年 1 月 1 日起),由乌克兰公民控制的法人可以购买土地,但每名法人控制土地规模不能超过 1 万公顷。

对于最敏感的外国企业或个人拥有乌克兰农业土地的问题,新法案规定,这一问题将由全民公决。但新法案已确定的重要一点是,外国企业和个人不能购买距乌克兰边境 50 公里内的土地。

外国公司或外国人拥有农业土地,在乌克兰一直是一个政治烫手山芋。

2019 年 11 月,乌克兰最高达拉一读通过的《乌克兰农业土地流转法案修正案》版本中,规定自 2020 年 10 月 1 日起开放国内土地市场,允许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农业用地进入市场流转,乌克兰国内公民、社团、法人代表均可自由购置土地。外国公民和企业 2024 年之后才能购买乌克兰土地,但目前已在乌克兰租赁土地并从事经营的外国企业从 2020 年 10 月 1 日起与乌克兰企业享有同等的土地购买权。

然而,乌克兰多地爆发了反对向外国人出售土地的抗议活动。随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是否允许外国公民和企业购买乌克兰土地的问题将付诸全民公投。

最终,乌克兰最高拉达在 2020 年 3 月 31 日三读通过的版本中,将是否允许外国企业和个人购买乌克兰农业土地的问题交由全民公决。

2021 年 6 月,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IS)进行了一次全乌克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4.1%的乌克兰人不支持向外国人出售农业用地。

可见,截至 2022 年 7 月核查之时,乌克兰仍然禁止外国企业和个人购买农业土地,未来是否允许,需要举行全民公决。而截至,乌克兰尚无公投的计划。因为战争的爆发,这一公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可能举行。

核查至此,似乎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了——因为乌克兰仍然禁止外国企业和个人购买农业土地,所以三个美国大型跨国财团不可能拥有 1700 万公顷乌克兰农业用地。

但是,除了不能直接买,外国公司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拥有或者控制乌克兰农业用地呢?

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所以要继续检索。

在搜索结果中查阅媒体报道和智库研究,可以发现,乌克兰除了不允许外国公民和企业购买农业用地外,对外资参与其他形式的农业投资合作则无明确限制。因此,在暂停农业土地买卖的 20 年间,大型农业企业通过租赁的方式控制了大量土地。

这种可能性被证实之后,核查的重点变成了外国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通过投资乌克兰公司的方式控制了多少乌克兰的农业用地。

因为许多租约没有登记,因此很难找到有关谁在租用乌克兰农田的可靠数据,不过我们依然从搜索结果中找到近年来三份相互印证、偏差不大的材料,可以一览外资在乌克兰农业用地方面的涉足情况以及具体的公司排名,其中有两份来自长期研究全球土地市场的智库,一份来自中国官方:

土地投资数据库 Land Matrix 2020 年 8 月发布的报告称,投资者控制着乌克兰 7.6%的农业用地和 10%的可耕地,投资者承包的土地总面积达 3,242,438 公顷。该组织东欧地区协调中心的研究表明,外国投资者(包括在国外注册公司进行再投资的乌克兰公民)在乌克兰控制的土地可能更多,大约承包了约 15%的农业用地。

2021 年 9 月,Land Matrix Initiative 发布了第三份分析报告《盘点全球土地争夺战》。根据这份报告,乌克兰在跨国农业投资的总合同面积方面在目标国家中排名第二,超过 330 万公顷。

Land Matrix 的报告指出,乌克兰前五大农业控股公司及其控制的土地面积分别为:

1)UkrLandFarming Plc(注册地为塞浦路斯)531,306 公顷

2)Kernel Holding S.A.(注册地为卢森堡)507,611 公顷

3)NCH Capital Inc.(注册地为美国)350,400 公顷

4)MHP S.E(注册地为塞浦路斯)349,321 公顷

5)Astarta Holding B.V.(注册地为荷兰)242,400 公顷

其中,除了美国的 NCH,其他四家公司都在传统避税国家注册,实际上则是乌克兰公司。

该报告称,乌克兰公民是该国五大农业控股公司中四个的最终受益者。

中国商务部出版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乌克兰》(2020 年版)列出的乌克兰主要农业企业为:

1)Ukrlandfarming,拥有土地 65.4 万公顷

2)NCHAgro,拥有土地 43 万公顷

3)Kernel,拥有土地 39 万公顷

4)MHP,拥有土地 36 万公顷

5)Mriya,拥有土地 25.9 万公顷

德国莱布尼茨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曾在 2018 年 5 月列出了乌克兰最大的 10 家农业土地持有者,这 10 大农业控股企业共经营约 285.6 万公顷土地,雇用了超过 10 万人。

1)Kernel(注册地为卢森堡)570,500 公顷

2)UkrLandFarming(注册地为塞浦路斯)570,000 公顷

3)Agroprosperis (New Century Holding)(注册地为美国纽约)430,000 公顷

4)MHP (Myronivsky Hliboprodukt)(注册地为塞浦路斯)370,000 公顷

5)Astarta(注册地为荷兰)250,000 公顷

6)Mriya(注册地为塞浦路斯)165,000 公顷

7)IMC(注册地为卢森堡)137,000 公顷

8)Agroton(注册地为塞浦路斯)122,000 公顷

9)Ukrprominvest-Agro(注册地为乌克兰)122,000 公顷

10)AgroGeneration(注册地为法国)120,000 公顷

从这三份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外国公司,通过租赁耕地、购买乌克兰公司股份等方式进入乌克兰农业用地市场,但控制的耕地面积远远不到 1700 万公顷。美国公司也只占其中的一部分。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自然延伸出一个问题,既然美国公司在乌克兰拥有的农业用地并不多,那么美国农业到底在乌克兰干些什么?

搜索流传说法中提到的几家美国公司——嘉吉公司、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关键词为“公司名 乌克兰”,梳理这些公司在乌克兰的主要业务。

这时对搜索结果的筛选来自三个来源。

首先是智库奥克兰研究院,这家智库一直在跟踪研究乌克兰土地市场改革,在该话题上相当权威。奥克兰研究院 2014 年 12 月有关乌克兰农业领域的报告中提到:

「除了农业土地之外,乌克兰开发、生产和使用种子、农用化学品、化肥等的机会也吸引了农业企业巨头孟山都、嘉吉和杜邦公司。

虽然这三家公司在乌克兰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他们在乌克兰的投资在过去几年里有了很大的增长。例如,嘉吉公司在乌克兰已经有超过 20 年的历史。他们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农药、种子和化肥。近年来,他们扩大了农业投资,包括额外的粮食仓储、一家动物营养公司,以及购买 UkrLandFarming 的股份。

孟山都公司自 1992 年起在乌克兰开展业务,以种子和农用化学品为重点。新闻报道显示,2012 年,孟山都的乌克兰团队规模扩大了一倍,2014 年 3 月,该公司投资 1.4 亿美元建立了一个新的种子工厂。

最后,杜邦公司最近也扩大了其在乌克兰的投资。2013 年 6 月,该公司宣布,它也将投资建设一个新的种子工厂,『以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需求』。杜邦公司欧洲区域总监 Jeff Rowe 指出,该公司将努力为该国生产抗干旱和耐热的种子。该种子厂的扩建工程于 2014 年 9 月完成,以支持『客户对先锋品牌玉米杂交种子的日益增加的需求』。「

第二个来源是媒体报道。以英文「公司名 乌克兰」为关键词,可以检索到核查时比较新的新闻,比如:2022 年 2 月 24 日,在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最初几个小时内,黑海上一艘名为 Yasa Jupiter 的散货船在敖德萨海岸附近被导弹击中,这艘船就是由嘉吉公司租用的。嘉吉公司的一位发言人对媒体表示,船员们很安全,并且在事故发生后该船仍然「适航」。报道中提到,嘉吉在敖德萨附近的尤日内深海港口拥有多数股权,并在乌克兰的谷物和油籽加工厂拥有 500 多名员工——这些信息很重要,说明嘉吉在乌克兰的主营业务并非农耕。

第三个来源是搜索这些公司的官网。在这些公司官网上以 Ukraine 为关键词检索,会出现该公司过去有关乌克兰业务的内容或者报告。

以这些检索方式类推,还可以找到美国其他一些在乌克兰有业务的重要粮食企业,主要涉及粮食加工、仓储和出口业务。

至此,经过各种信息检索、追根溯源、筛选搜索结果、梳理信息、综合整理,已经有充分的证据可以得出结论,所谓美国三大财团购买 1700 万公顷乌克兰农业用地的说法是虚假的。(参考阅读:美国三大财团购买 1700 万公顷乌克兰农业用地?

在核查涉及非英语国家的选题时,使用当地语言进行搜索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时候英文信息并不充分。

比如,2022 年 4 月初,中文网络流传一张截图,援引「联合国人口司」的「中国移民到各国人数」的数据称,从 1990 年到 2020 年,中国竟然没有一人移民到俄罗斯。

要证实或证伪这一说法,关键是要获得全文的中国人移民到俄罗斯的数据。一般而言,涉及移民问题,比较权威的统计主要来自移入国的相关部门,比如处理移民事务的部门、外交部门、统计部门等。就本核查而言,是否能找到来自俄罗斯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然是核查的关键,其重要性大于来自第三方智库、国际组织的数据。

然而,如果用英文 Chinese immigrants Russia 来检索,结果多是英语媒体对中国人移民俄远东地区的新闻报道和分析,很难找到反映中国人移民到俄罗斯全貌的报告或者数据。

进入俄罗斯联邦内务部、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的官网可以发现,这些网站虽然有英文版,但是英文版内容更新滞后,且内容比俄语版少了很多,而且用英文关键词检索也几乎一无所获。

此时,用俄语Численность(人口) миграция(移民)为关键词,在上述两个官网检索,则可以很容易地在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官网找到一份题为《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的俄罗斯联邦移民状况具体指标》的俄语文件,每年一份,最新统计截至 2021 年。文件统计了历年来获得俄罗斯公民身份(接受、恢复、承认)的外国移民总数以及来源地分布。 以 2016 年-2021 年为例,获得俄罗斯公民身份的中国人的数量依次为 66 人(2016 年)、73 人(2017 年)、81 人(2018 年)、75 人(2019 年)、70 人(2020 年)、83 人(2021 年)。

同样使用上述俄语关键词在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官网检索,也能迅速找到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 2020 年的移民数据表格。该表格显示,2020 年,在俄罗斯的中国移民的状况是:总量(城市加农村):移民进入 7270 人,离开 11035 人;其中城市移民进入 6731 人,离开 9909 人;农村移民进入 539 人,离开 1126 人,移民总数在减少。 根据统计表格的俄语注释,这些关于人口迁移的数据来源于俄罗斯联邦内务部领土机构(从 2019 年起,联邦数据调研)的入境和出境的数据记录,这些记录主要针对居住地登记和取消登记时,以及在居住地登记 9 个月以上时的人口。

有了以上这些俄罗斯官方统计数据,已经足以证实「从 1990 年到 2020 年,中国竟然没有一人移民到俄罗斯」的说法并不准确。核查过程中,使用俄语检索显然是最关键的步骤。(参考阅读:中国 30 年来竟无一人移民俄罗斯?

[事实核查] 图片反向搜索核查工具汇总,检测 AI 生成图像的真实性实战指南

By: Anonymous
12 May 2024 at 14:30

DUN.IM BLOG

DUN.IM BLOG

在中文社交上,单纯以文字形式流传的虚假信息从比例上越来越少,以图片、截图形式流传的可疑信息则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一是「有图有真相」的观念深入人心,网络传言往往会附上图片来增加内容的可信度;二是图片形式更容易在群、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传播。

结果,有很多图片被抽离原有的背景和时间线流传,让受众对于该图片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还有的图片被软件加工篡改,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意义。

因此,使用图片反向搜索(Reverse Image Search)工具,追溯图片的来源,在此基础上检查图片是否被修改或者挪用,是事实核查员最常处理的工作。

目前比较常用的图片反向搜索工具有谷歌、Yandex、Bing、TinEye、百度等,其中以前四个最为常用,各有优势和特点。

谷歌适合大多数基本的反向图像搜索,包括识别照片中的知名人物、查找已在网上大量共享的图像的来源、确定一件艺术品的名称和创作者等等。

使用方法:

1.在电脑上保存要核查的图片,或者复制该图片的网址

2.前往 Google 图片页面(https://images.google.com

3.点击搜索框的相机图标

4.可以选择直接上传图片、拖拽图片或粘贴图片的链接

比如核查以下图片(LIBKOS/AP):

在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到页面右侧「图片匹配结果」中有两张完全一致的图片,点击图片即可找到这张图片的详细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和拍摄者。

点击「查找图片来源」的选项,可以查看所有包含此图片的网页,从中选择可靠的信源,找到图片的详细说明:

还可以点击搜索框的「工具」按钮,进一步收窄搜索结果的范围,可以选择「按图片搜索」、「外观相似」或「更多尺寸」。

「工具」还有「时间」选项,可以选择从「过去 1 小时内」到「过去 1 年内」不同的时间范围,也可以自定义范围。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更容易找到图片初次发布的网页。

如果希望进一步搜索图片的局部,谷歌提供了裁剪工具,图片的四个圆角是可以移动的,用来调整搜图的范围,页面右侧会实时展示对裁剪后的画面进行图片搜素的结果。

对核查员来说,有时要核查的图片画面非常复杂,但有效信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这时候裁剪功能就非常有用。

如果使用谷歌 Chrome 浏览器,可以直接在需要核查的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使用 Google 搜索图片」,搜索结果会在页面右侧显示。

也可以在页面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使用 Google 搜索图片」,页面会出现「选择要搜索的图片区域」的提示和截图用的图标,可以任意选择要搜索的图片区域,有关该区域的图片搜索结果会出现在页面右侧。

识别图片中的文字信息

在谷歌图片的搜索结果页中,点击「文字」按钮,谷歌可以识别图片上的文字信息,并且将其转换成可复制的文本。

这一功能非常实用,核查带有标语、路牌等元素的图片时,可以快速提取其中的文字,然后检索,以可能的线索。尤其是有关文字元素为俄语、阿拉伯语、韩语等语种时,核查员不必担心电脑输入法问题。

比如,查证一张带有俄语的图片(Alexander Ermochenko/Reuters):

在搜索结果中点击「文字」按钮,光标可以在图片上点击并拖动选择任意文字,也可以选择「选择所有文字」,这是页面右侧已经出现了标语上的文本,这时可以有 4 个选项:「复制文字」、「聆听」、「翻译」和「搜索」,可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选择「翻译」可知,这是俄罗斯在一个名为苏多普拉托夫的地点的征兵广告。

翻译图片中的文字信息

点击「翻译」按钮,谷歌可以直接在图片上将外语文字翻译成中文,可以大致明白图片上外语文字的意思,但受到识别度的限制,并不完整和准确,仅可提供快速的参考。

比如查证这张带有法语的图片(AFP):

在搜索结果中点击「翻译」,可大致知道这次示威的主题是关于养老金改革。

谷歌 lens 的特点是试图识别图像的主题,而非图像本身。不利的一面是,许多匹配项都侧重于图像中的主题。因此,如果图像搜索的主题不太清楚,可能不会获得高质量的结果。

比如搜索这张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图片(EPA/UKRAIN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 – HANDOUT):

返回的大部分却是与战术背心有关的结果:

「关于此图像」功能

2023 年 5 月 10 日,谷歌在 I/O 2023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添加一种新方法来帮助用户评估图像来源。

通过在搜索中的「About this Image」工具,用户将能够看到重要的背景信息,例如:

该图片和类似图片是什么时候首次被谷歌索引的,

这张图片可能首次出现的地方,

这张图片还出现在了网上的什么地方(例如新闻、社交或事实核查网站)

用户可以有三种方式来使用这一功能:点击 Google 图片搜索结果中的图片上的三个点;在 Google Lens 中使用图片或屏幕截图进行反向搜索;在使用 Google 的移动时,如果在一个页面上遇到想了解更多信息的图片,可以向上滑动。

按照谷歌的计划,2023 年晚些时候,用户还可以在桌面和移动端的 Chrome 浏览器中通过右键点击或长按图片来使用这一功能。

该功能将首先在美国以英语提供。

Yandex是一个俄罗斯的搜索引擎,检索有关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地区的内容时特别有优势,因此在俄乌战争期间很有价值。

使用方法:

1.在电脑上保存要核查的图片,或者复制该图片的网址

2.前往 Yandex 图片搜索页面(https://yandex.com/images/

3.点击搜索框的相机图标

4.可以选择直接上传图片、拖拽图片或粘贴图片的链接

5.单击搜索选项以在 Yandex 上查找相关图片。Yandex 将返回具有完全匹配或视觉相似图像的结果,包括使用这些图像的网页列表。

比如,2022 年 3 月 20 日,有微博用户称:「波兰铁路工人中断了与乌克兰的铁路连接,使装有英美武器的火车无法前往乌克兰。」有关博文还附有一张模糊的铁路照片,画面中有两列列车,但是没有显示地点的明显标记。(参考阅读:波兰铁路工人中断与乌克兰铁路连接?

在 Yandex 上反搜这张图片,可以找到大量的匹配结果:

在谷歌上反搜,首先出现的是一大批相似图片:

下拉数页后才能发现匹配的图像:

2023 年 4 月,中文网络流传一段视频,称「歌手席琳·迪翁参加她儿子的婚礼,因为罕见的僵硬人综合症已无法自己站立,看到的画面让人感伤」。

截取视频画面分别在谷歌、Yandex 和 TinEye 上反搜,可以发现,只有 Yandex 返回了包括大量相似图片的搜索结果,并且其中包含有意义的线索。

Yandex 还可以在搜索结果中显示其找到的核查图片的不同尺寸,如果核查的原图比较模糊,此时可以点击并保存更大尺寸的图片,然后继续反搜大尺寸的图片,一般而言可能更接近于找到图片的源头。

同样,Yandex 也具有识别图片中的文字,裁剪图片等与谷歌类似的功能。

案例 1:

2022 年 2 月,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之前,中文网络广泛流传一张据称是乌克兰少女拿枪乘坐公交车的图片。

图片中,这位女孩头戴米色编织毛线帽,身穿带圆形拉链的黑色高领羽绒服,左手涂蓝色指甲油,右手涂红色指甲油。图片中没有明确可以提示时间、地点的元素。

有关图片被指拍摄于乌克兰,在俄罗斯和俄语区广泛使用的搜索引擎 Yandex 上反搜图片,可以发现该图片自 2020 年起就在俄罗斯社交网络 VK 上广泛流传。

在 VK 上进一步检索,可以发现能够找到的最早版本发布于 2020 年 3 月 27 日,发布者名为「寻找新西伯利亚的你」。从其主页内容看,这是一个寻人账号,slogan 是「连接命运」。账号介绍称:如果你在某个地方看到一个人,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接近和认识,那么你可以通过描述你的故事来尝试找到 Ta。

这张照片由名为 Karpov Sasha 的用户拍摄,配文是:「我一路坐在她旁边,我非常喜欢她,但很害怕打招呼。我在寻找你,美女。」

在帖子下方的评论中,一位名为 Ekaterina Gladkikh 的用户称,她就是照片中的女子。

她还在自己的 VK 页面上转发了这个帖子。

根据 Ekaterina Gladkikh 的 Instagram 账号,她是俄罗斯人,目前在新西伯利亚生活,是一位网红。

检索 Gladkikh 的 Instagram 账号,可以发现她在 2020 年 3 月 10 日发布的视频中,左手涂有红色指甲油、右手涂有蓝色指甲油,与网上流传的照片特征一致。

在 Gladkikh 于 2020 年 4 月 8 日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她穿戴着与网络流传照片中同款的毛线帽、黑色羽绒服,右手也涂有蓝色指甲油。

(参考阅读:乌克兰少女带枪坐公交?

案例 2:

2022 年 5 月,短视频平台抖音出现一批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视频,文案是:「没有国哪有家,俄罗斯进入最困难时期,民众排队存钱救国!」

视频画面多是俄罗斯人在银行、ATM 取款机等处排长队的场景。

核查的关键之处在于找到每张图片的来源。

比如这张图片,使用谷歌和 Bing 都没有找到理想的结果:

使用俄罗斯搜索引擎 Yandex,裁剪截图的文字部分,可以找到一张同类结果:

点开网页发现,使用这张图片的文章发布于 2014 年 12 月 17 日,虽然可以断定此图与 2022 年俄乌局势无关,但是网页没有提供有关这张图片的详细信息,如图片说明、出处等。

不过,与最初的视频截图相比,这个网页上的照片尺寸较大,也更清晰,我们可以把这张大尺寸照片保存下来在 Yandex 上反搜,可以在第二个搜索结果中发现 Getty 图片社的网站包含了这张图片。

点击搜索结果中的 Getty 网站,可以发现该图片由彭博社记者安德烈·鲁达科夫(Andrey Rudakov)拍摄于 2014 年 12 月 17 日,图片说明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家 M-Video 商店内,顾客排队购买电子物品。在该国自 1998 年以来最严重的货币危机中,人们担心价格会进一步上涨而抢购消费品。

由此这张图片的身世就完全搞清楚了。(参考阅读:俄罗斯全民排队存钱救国?

Bing 是微软旗下的搜索引擎。在首页(bing.com)的搜索框旁边即有图像搜索的图标,可以直接进行反向图片搜索,而不必像谷歌和 Yandex 那样进入二级页面。

使用Bing 图片搜索时,可以将一张或多张图片拖到搜索框中、粘贴图像或 URL、从电脑上传图像,还可以用设备拍照——然后 Bing 将在网络上搜索匹配的图像。

Bing 也具有和谷歌、Yandex 类似的图片裁剪功能,在搜索结果页面点击「视觉搜索」按钮,可以裁剪照片的不同区域并查看实时搜索结果,这对于查找那些具有多个可识别主题的图像来说会非常有用。

Bing 另一特点是在搜索结果页,选择「具有此图像的页面」后,可以选择以「最新」或「最久」来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列。此功能与 TinEye 的按时间排序类似。

此外,与谷歌相比,Bing 会尝试识别照片中的不同元素,然后查找包含所有这些元素的图像。

比如,一张停在树旁的古董车的图片会触发包含一棵树和一辆古董车的相关匹配,而谷歌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其中一个更强烈的主题并寻找匹配。

TinEye创办于 2008 年,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TinEye 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对搜索结果进行时间排序。

TinEye 使用图像识别技术来搜索图像,而不是关键字、元数据或水印。当用户提交要搜索的图像时,TinEye 会使用图像识别为其创建一个独特且紧凑的数字签名(「指纹」),然后将此指纹与其索引中的所有其他图像进行比较以查找匹配项。TinEye 会不断爬取网络并将图像添加到其索引库中。

使用方法:

通过单击上传(upload)按钮从电脑上传图像,也可以用拖曳方式把图片拖入搜索框。如果按 URL 搜索,可以把图像的 URL 地址复制并粘贴到搜索框中。

使用 TinEye 搜索图像时,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对这些结果进行排序和过滤:

最佳匹配(best match):首先显示视觉上最接近被搜索图像的图像。这也是默认的排序选项。

改动最大(most changed):首先显示对搜索图像改动最大的图像(经过大量编辑的图像)。

最大图像(biggest image):首先显示最高分辨率的图像。

最新的图像(newest):首先显示 TinEye 最新发现的图像。

最早的图像(oldest):首先显示 TinEye 最早发现的图像。

能够对搜索结果按照时间排序,是 TinEye 相比其他图片反搜工具的最大优势。对事实核查员来说,这一功能更容易破解挪用旧图片的传言,足以证明那些被形容为新闻的图片实际上已经有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以下图为例,2022 年 2 月 26 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 2 天后,微信群流传一张据称是战场的新闻照片,两名儿童面对飘扬着乌克兰国旗的装甲车队敬礼,远处硝烟弥漫。

在 TinEye 上输入照片,排序选择 sort by oldest,可以发现出现在 TinEye 搜索结果第一位的是乌克兰网站 Gordonua 的页面,时间是 2016 年。

点击 Gordonua 的网络链接,可以找到 2016 年 3 月 23 日的一张图片与要核查的图片相同。

图片说明称,这是乌克兰国防部在其 Facebook 页面上发布的「战争之子」系列照片中的一张。

因此可以判定,这张图片至少拍摄于 2016 年,与 2022 年的俄乌战争无关。(参考阅读:乌克兰儿童向乌军车队敬礼?

可以在 TinEye 上搜索哪些类型的图像?

文件类型:TinEye 接受各种格式,包括但不限于 JPEG、PNG、GIF、BMP、TIFF 和 WebP 图像。

图像尺寸:最适合使用至少为 300 像素的图像,但也可以接受低至 100 像素的图像。

文件大小:最大为 20M。

为了获得最佳搜索效果,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明显水印的图像,因为 TinEye 可能会搜索水印而不是图像本身。

TinEye 的搜索结果会以域名分类,显示包含相关图片的网站;如果想知道搜索图片的版本是否出现在一个特定的网站上,可以在「按域名/集合过滤」(filter by domain/collection)的输入框里输入该网站的网址。TinEye 也会自动设置一些域名分类,主要包括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和媒体,如 Twitter、Reddit、AFP 等。

如果搜索的图片属于图库里含有的图片,会标记为 stock;如果隶属于某一个系列的图片,则会标记为 collection。当 TinEye 确定一个网站已经无法访问时,会默认隐藏该网站的搜索结果。但如果用户对这些匹配结果感兴趣,可以勾选「包括不可用的结果」(include results not available),TinEye 就会显示该网页的存档。

TinEye 还有比较(compare)功能,可以将搜索结果与用于执行搜索的图片进行比较,这在识别裁剪过的、调整过大小的、倾斜过的或 PS 过的图片时非常有用。

但是,有些图像 TinEye 找不到:

大多数社交媒体网站,如 Facebook 和 Instagram,都限制 TinEye 抓取他们的图片。

受密码保护的页面或不可公开访问的页面上的图像。比如,如果要核查的图片最早发布在一个 WhatsApp 群组或微信群里,并且从来没有在网上被分享过,TinEye 就无法找到。

用户个人设备上的个人照片。

一些太小的或简单的图像,可能没有足够的细节让 TinEye 制作「指纹」。

与其他搜索引擎不同,TinEye 只能找到与我们搜索的图像完全匹配的图像(也包括经过裁剪、颜色调整、大小调整、编辑或轻微旋转的图像),但一般来说无法找到相似的图像。

注意:

TinEye 抓取到最旧的图片并不一定是该图片第一次出现在互联网上的日期。因此,TinEye 不能告诉我们一张图片首次出现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只能告诉我们 TinEye 首次发现它的时间。

一般而言,核查员在核查图片时会尝试使用多个反搜工具,而最方便的是下载安装 InVID Verification Plugin 插件,该插件集成了多种图片验证功能。

通过 Chrome 或 Firefox 浏览器下载安装插件后,在网页浏览图片时,可以直接右键点击图片,选择 Fake news debunker by InVID by WeVerify,进一步选择 Image Reverse Search-All,即可同时启动谷歌、Yandex、Bing、TinEye 等多种图片反搜工具,并在不同的新窗口展示搜索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另外一种使用方法是进入 InVID 系统。安装 InVID 后,Chrome 浏览器顶部会出现一个启动图标:

点击后选择「打开工具箱」(Open Toolbox)

进入 InVID 界面,选择图片处理(Image),即可看到 6 大功能:

1.图片分析(Image analysis):针对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的图片,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

输入图片的网址,点击提交,出现有关该图片的信息。

图片 ID、平台、创建时间、图片链接、点赞数、转推数,同时还抓取了推文下面所有的评论并且分类,包括带有链接的回复数。

比如我们分析 SpaceX 的这则推文图片:

2.放大镜(Magnifier):用户可以在图片上使用放大镜功能,以帮助解读和阅读图像中难以看到的细节——比如汽车牌照、飞机侧面的识别号码、徽章、标志、横幅等等。用户可以输入图片的网址,或者使用本地文件按钮(LOAD LOCAL FILE)从本地上传图像。

比如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检查这架战斗机涂装上的信息:

然后可以使用图片下方的谷歌、Google Lens、Yandex、Tineye、百度等按钮对图片进行反向搜索,或使用图像取证选项。

该功能还包括图片编辑(点击 EDIT IMAGE),可以对图片进行裁剪、翻转、锐化等。

3.元数据(Metadata):用户可以查看 jpg 和 tiff 格式的图片的 Exif 数据,可以输入图片链接或上传本地图片文件。

Exif (可交换影像档案格式,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 档案会储存照片的重要资料,例如设备、曝光值、拍摄时间、地点以及使用的任何设置。每当用户拍摄新的照片时,几乎所有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都会建立这些资料档案。

4.取证(Forensic):帮助用户检测图片是否被篡改,比如是否被 Photoshop 软件编辑过。不过,使用者需要极其丰富的图像知识,且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所以,一般而言仅能作为参考,而非决定性证据。

5.OCR:可以将图片上的文字内容,智能识别成为可编辑的文本,不过有时无法识别。

6.检查 GIF 图片(CheckGif):可以对比原始图像和被篡改的图像(包括图像被裁剪过的情况),然后生成一个 GIF 并输出,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篡改行为。不过,该功能目前仅对事实核查员、记者和研究人员开放。

2022 年 7 月 8 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中文网络流传一张照片称,被称为「日本第一女保镖」的石田萌美也在现场,却未能阻止杀手。

石田萌美此前在中文网络被形容为「日本第一女保镖」。她被指曾是安倍晋三最信任的贴身人员之一,因为外型靓丽和身份特殊受到关注。有文章指她是日本顶尖的武功高手,能够在 0.2 秒内拔枪制服袭击者,曾击退 10 名壮汉。

使用图片反搜工具搜索这张照片,可以确定照片本身是真实的,但是因为安倍身边的这位女士戴着口罩,也无其他明显的识别特征,所以依然很难判断她的身份。

这时我们仔细观察这张被指是石田萌美检查安倍伤势的照片,可以发现这位女士外表可供辨认的几大特征:长发束辫,黑色或深蓝色上衣,带有花卉纹样的裙装,低跟皮鞋。

由于安倍遇刺发生在公开场合,且现场媒体众多,因而有利的一面是,有大量现场照片可供检索。在《朝日新闻》网站上的安倍遇刺现场图片集中,我们可以发现大批同一场景的照片,能够较清晰地分辨出这位女士身穿的是一件罩衫,罩衫内是黄色 T 恤。

在美联社转发《读卖新闻》的一张照片中,安倍被送上救护车,救护车旁有一位女士的正面照片,放大后可见其发型、黄色 T 恤和蓝色罩衫、带花纹的裤装、黑色皮鞋,均与网传照片一致,可以判定她与被中文网络认为是石田萌美的那位女士是同一人。

大量现场视频和照片显示,安倍遭到枪击后,一批身穿黄色 T 恤的人员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等急救。这些人员的黄色 T 恤与这位女士的黄色 T 恤一致,因此,黄色 T 恤成为识别这位女士身份的最关键因素。

核查员用日语在推特、Facebook 平台上搜索「安倍 黄色衣服」关键词,发现有日本网民的推文中提供了线索,指出这是日本看护联盟的工作人员在急救。

据此线索,检索看护联盟的官方网站,了解到看护联盟是代表日本护理行业的组织,而且网站上的照片显示,看护联盟的成员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一般均着黄色标志色衣服,有护理、急救知识和经验。

再用日语检索「看护联盟 安倍」,可以发现代表日本看护联盟参加众议院选举的友納理緒在有关安倍的讣告中提到,「在这次事件中,现场的看护联盟的各位在混乱中奋力救助」。

照片中的这位女士也穿着统一的黄色 T 恤,因此可以判定,她不可能是石田萌美,也不可能是安倍的保镖。

从这张照片的核查过程来看,以图搜图只是一个起点,更需要根据图片中的各种信息、图片外的各种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的线索等等综合研判,得出结论。(参考阅读:安倍遇刺时网红女保镖就在身边?

2021 年 9 月,中文网络流传一张照片称,被加拿大扣押的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困境中不忘支持国货,穿鸿星尔克出庭」,并附上孟晚舟穿运动鞋面带笑容的照片。不过,这双鞋上并无醒目的品牌 logo。

以「Meng Wanzhou+sneaker」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检索,可以在德国新闻图片社 IMAGO 的网站上发现一组照片,与中文网络流传的照片一致。

该组照片由加拿大新闻社记者 Darryl Dyck 拍摄,图片说明是:2021 年 8 月 6 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戴着脚踝监视器,穿跑鞋(running shoes)离开温哥华的家,前往位于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参加引渡听证。

此时我们已经找到了图片的来源,但是原图的图片说明中并未指出这双鞋是什么品牌。

不过,搜索结果很有利的一点是,摄影师拍了一组照片,尤其是有一张特写孟晚舟脚踝监视器的照片,孟晚舟的跑鞋也相比网传图片更加清晰。

这时我们使用 Google Lens 搜索这双鞋,因为 Google Lens 不仅可以搜索图片,还会试图提供图片中的信息,比如你扫描一张产品图片,可能会看到购物链接。果然,搜索结果指向了 HOKA 品牌。

核查员还使用了淘宝 APP 的拍照功能,拍下图片上的鞋子,然后淘宝快速识别出相似的结果,也指向了 HOKA 品牌。

据此线索进入 HOKA 官网的网络商店检索,可以发现孟晚舟所穿鞋款品牌为 HOKA ONE ONE,款式为 Clifton 8。

与此同时,核查员还登录了鸿星尔克官方商城、鸿星尔克淘宝旗舰店,没有发现类似商品。鸿星尔克淘宝旗舰店的客服也证实这款鞋子并非鸿星尔克。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张照片是孟晚舟于 2021 年 8 月 6 日离开住所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参加引渡听证时拍摄的,她脚穿鞋款品牌并非鸿星尔克,而是法国品牌 HOKA ONE ONE。(参考阅读:孟晚舟穿鸿星尔克运动鞋在加拿大出庭?

2022 年 7 月 8 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后,中文网络流传一张照片,一位日本电视台的男性主播在咧嘴大笑,画面下方是一行日语字幕,可以辨认出与安倍遇刺有关——“安倍晋三元首相死亡確認”。

首先我们先从照片上的信息入手,这张截图的左上角有日文字样「イット」,在谷歌检索,找到节目的官网,可见这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和富士新闻网(FNN)播放的一档新闻节目,全称为 Live News it!(日语片假名为:ライブ ニュース イット!),于 2019 年 4 月 1 日开播,一般直播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 3 点 45 分-7 点。

比对节目官网上的主持人形象,可以确认屏幕上的主播名叫榎並大二郎,毕业于庆应大学,2008 年加入富士电视台,从 2020 年 9 月 25 日起开始担任 Live News it!的主播。

这时我们要确认的是,榎並大二郎在播报安倍遇刺后确认死亡的新闻时是否大笑,所以最好要找到有关的节目视频。在 FNN 的 频道检索,可以发现该频道 2022 年 7 月 8 日上传的一则视频与中文流传截图的字幕、主持人衣着、背景均一致:「速报:安倍晋三元首相死亡確認 元海上自衛官に銃撃される」。

不过,在这则时长 44 秒的视频中,榎並大二郎并无大笑的表情。

那这张网传截图中大笑的表情从何而来?P 图能够如此自然吗?

事实上,随着 AI 技术的进步,常见的人脸编辑器或修图应用已经能很轻松地改变照片中的人物表情,比如国外的 FaceApp 和国内的醒图 App。

核查员从榎並大二郎播报安倍遇刺视频中截取照片,试图复现图片中的主持人大笑效果:

在醒图应用中选择「微笑」的特效选项后,应用自动处理完成后展示的效果如下,与网传图片非常接近:

核查至此,得到两个证据:一是检索到主持人播报该条新闻时的完整视频片段,主持人并无大笑;二是核查员使用修图软件,复现了网传图片中的主持人大笑效果。

但是,为了让结论更坚实,我们还就这张图片联络了富士电视台观众中心,工作人员回复查询时表示,当天紧急速报无异常,播报员榎並大二郎没有大笑的行为。

此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主持人当天播报有关新闻时并未大笑。这一核查案例也提醒我们,随着 AI 技术的日益进步,对于图片的识别难度也在增加,必须借助更多信息加以综合研判。(参考阅读:日本主持人播报安倍遇刺时咧嘴大笑?

三星手机的 Space Zoom 功能可以让用户拍摄到美丽的月球图像,但也引发了由此产生的图像是否「真实」的争议。

2023 年 3 月,Reddit 上的一则帖子引发激烈的讨论,该贴清楚地拿出「证据」说明,指责三星的月球照片是「假」的。

Reddit 用户 ibreakphotos 先故意制作了一张模糊的月球照片,将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然后用三星 S23 Ultra 手机拍摄屏幕上这张模糊的月球照片,最终的照片显示了一张清晰的月球照片,增加了一些以前没有的细节。

制作过程:

1.从互联网上下载了这张高分辨率的月球图片

2.将图片尺寸缩小到 170×170 像素并使用高斯模糊,让月球上所有的细节都消失,这意味着它不可恢复,信息不存在,数字模糊

放大 4 倍的版本,以便更好地看清模糊效果:

3.在显示器上全屏显示该图像(尺寸为 170×170 像素,非常模糊),拍摄者移到房间的另一端,关掉所有灯光,开始拍摄

4.手机拍摄效果

5.对比

ibreakphotos 认为,用三星 Galaxy S23 Ultra 拍摄的月球图像,是通过应用「月球纹理」(Moon texture)来伪造的。 这名用户得出的结论是,三星的月球照片是假的,在没有细节的地方添加了细节,大部分工作是 AI 完成的,而不是光学器件。

对于图片造假指控,三星向著名的科技产品评测指南网站 Tom『s Guide回应称:「三星致力于在任何条件下提供最佳的拍照体验。当用户拍摄月亮时,基于 AI 的场景优化技术会识别出月亮是主要拍摄对象,并进行多帧合成,然后 AI 会增强图像质量和颜色细节。它不会对照片应用任何图像叠加(image overlaying)。用户可以关闭基于 AI 的场景优化功能,这将禁用对用户拍摄的照片进行自动细节增强。」

也就是说,三星否认了 Galaxy S23 Ultra 使用基于 AI 的图像叠加技术来增强月亮照片细节的说法。

科技网站 The Verge 就此评论称:「在这种情况下,『假』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随着计算技术进一步融入摄影过程,这个问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对照片造假的理解很快就会改变,就像过去对数码相机、Photoshop、Instagram 滤镜等的理解一样。

摄影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对什么是『真实照片』的理解也会随之改变。「

AI 图像生成工具在 2023 年呈现出爆发性应用趋势,可以通过利用海量数据库生成无限数量的图像。

Midjourney是一种使用生成 AI 从简单的文本提示创建图像的工具,2023 年 3 月推出了更先进的模型,能够生成更逼真的图像。

Stable Diffusion是一个文字转图片的生成模型,可以只用几秒钟时间就生成比同类技术分辨率、清晰度更高,更具「真实性」或「艺术性」的图片结果。

DALL-E 的出品方 Open AI 旗下的一个模型,接收文本和图像作为输入,以多种形式输出最终转换后的图像。升级版本 DALL-E 2 在生成用户描述的图像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延迟。

Craiyon AI是一个免费的在线 AI 图片生成器工具,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任意文本生成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作品。

2023 年 3 月,微软 Bing 在线 AI 绘图功能Image Creator上线,由 Open AI 的 DALL-E 驱动,可通过文字描述生成图片内容。Bing 绘图目前仅支持英文,使用「形容词 + 名词 + 动词 + 风格」的格式可以生成高质量图片。每个由图像创建器生成的图像都会在左下角添加 Bing Logo。

Adobe 也在 2023 年 3 月发布了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新工具Adobe Firefly。Firefly 允许用户通过文字来描述其软件将创建的图像、插图或视频。

英伟达公司也推出了名为「毕加索「的自有服务,该服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文本描述中生成图像、视频和 3D 应用程序。

虽然篡改图片和创建假图像的做法并不新鲜,但 、DALL-E、Stable Diffusion 的 AI 图像生成工具更易于使用。它们可以快速生成具有详细背景的逼真图像,只需来自用户的简单文本提示即可。这些技术如果被不良行为体利用,可能会大幅提高核查难度。

在过去,包括深度伪造(deepfake)在内的造假者会篡改一张已经存在的图片或一段已经存在的视频,此时尚且可以通过图片反搜等方式,追根溯源找到原图来进行核查。

但是,新时代的造假者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他们可以使用人工智能 技术,特别是文本生成图像的模型,创建完美支持其虚假叙述的全新图像,制造逼真的假证据。这种图像,无法通过图片反搜的方式直接追根溯源,因为它本身就是源头。

2023 年 3 月,在美国纽约检方可能因一起案件逮捕前总统特朗普之际,开源调查新闻机构 Bellingcat 创始人 Eliot Higgins 在一系列广为流传的推文中,用 Midjourney 工具的最新版本制作了特朗普虚构被捕的大量戏剧性画面。他在推文中明确表示这些图像是 AI 生成的,也说明了自己在 AI 生成过程中发布的指令:「特朗普在被捕过程中摔倒。新闻报道画面。」 随后 AI 给出了这些图片。

虽然推特的资深用户和人工智能爱好者可能第一眼就能认出这些假图片,但也有很多人并没有,甚至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特朗普被捕没有成为新闻」?在没有关键背景的情况下,这些视觉效果很快就会被其他人转发。一篇 Instagram 帖子分享了 Higgins 的一些特朗普照片,就好像它们是真的一样,获得了超过 79000 个赞。

虽然这些照片存在瑕疵,比如脸和手明显扭曲,警察制服上的文字乱七八糟,一张图片显示特朗普戴着警用腰带,等等。然而,这些线索没有那么简单被觉察,而且在现阶段可以很容易就被 Photoshop,或者一点动态模糊、像素化所掩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迭代,这些瑕疵肯定也会消失,比如 Midjourney 的第五代版本已经可以较好地解决手部问题。

2023 年 4 月,德国摄影师鲍里斯·艾达格森(Boris Eldagsen)的黑白肖像摄影作品「电工」(The Electrician)不仅入围「Sony 世界摄影大奖」(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的创意类别,更获选为冠军,看起来是以传统摄影技术所拍摄的、两名来自不同世代的女性。

不过,艾达格森在 Facebook 发文坦承,这张其实是由 Open AI 的「DALL-E 2」工具生成的图像。事实上,「电工」是艾达格森 2022 年开始创作的「Pseudomnesia」系列作品之一;Pseudomnesia 在拉丁语中指的是「虚假记忆」,包括从未发生过的虚假事件,而不只是不准确的记忆。

艾达格森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是第一张由 AI 生成的图像赢得了一个国际摄影大奖。」他声明称:「我想检验摄影比赛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 AI 生成图像。但事实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关于 AI 图像是否合法,该组别允许编辑和合成图像。」

目前核查这些 AI 生成的图像并无非常有效的工具,只能综合各种信息研判。

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Hugging Face 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图像检测器(AI Image Detector),能检查图像的显著特征,并对图像是自然的还是假造的做出说明。

比如这张特朗普被「逮捕」的 AI 生成图片,检测器判断出 67%的图像是由人工智能创造的。

这张乌克兰总统办公室 3 月 23 日发布的泽连斯基视察赫尔松的真实照片,检测器判断出其 83%的图像是由人而非人工智能创造的。

但是这种检测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无法成为唯一的决定性证据。

图像数据分析公司 Mayachitra 也有一个针对使用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生成图像的检测工具,目前只有测试版,不过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比如这张特朗普被「逮捕」的 AI 生成图片,Mayachitra 工具却认为它「很可能不是使用 GAN 技术生成的」(Probably not GAN generated)。

人工智能公司 Hive Moderation 也有一个AI 生成内容检测工具,既可以检测文字内容,也可以检测图像内容。图像检测方面,可以检测由 DALL-E、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等流行工具生成的图像。

上传图片后,Hive 的人工智能检测模型会进行处理,以确定图片是否由 AI 生成,然后给出一个分数结果。如果模型认定图片由 AI 生成,结果还会判断这张图片是由哪个引擎创建的。

比如这张火车站老人与孔雀的 AI 生成图片,Hive 判断其 99.9%由 AI 生成,并且是由 Midjourney 生成的。

这张法国总统马克龙官方推特 4 月 7 日发布的访问中国中山大学的图片,Hive 判断其只有 0.5%的可能性是由 AI 生成的。

另一个核查的线索是找到图片首次发布到网上的时间。在某些情况下,最初的创作者可能会明确表示图片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并指出使用的工具。反向图像搜索可以帮助查看图片是否已在搜索引擎中编入索引并查找包含相同照片的旧帖子。反向图像搜索也会找到相似的图片,这时可以将潜在的 AI 生成的照片与来自可靠来源的照片进行比较,发现有用的线索。

有时照片本身也隐藏着线索,例如某些 AI 创作工具使用的水印。

例如,DALL-E 会在其所有图像的右下角自动生成一个多色条。

Craiyon 在同一个地方放了一支小红铅笔。

但并非所有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都有水印——这些水印可以被移除、裁剪或隐藏。

2023 年 5 月 10 日,谷歌在 I / O 2023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确保每一张由谷歌 AI 生成的图像在原始文件中都有一个标记。其他创作者和出版商将能够添加类似的标记,因此用户将能够在 Google 图像搜索结果中看到这些 AI 生成标签。

另外,尽管生成式 AI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截至 2023 年 3 月,AI 生成的内容中仍然会出现错误,这些缺陷是目前识别 AI 生成图像的重要方式。比如,逼真的手仍然很难生成。AI 图像也很难产生反射,发现人工智能的一个好方法是寻找阴影、镜子、水,也可以放大眼睛,分析瞳孔,因为拍照时通常会有反光。有时图像会出现眼睛大小不一,颜色不同。还可以查看照片的远景,元素离得越远,物体就越模糊、扭曲并且视角不正确。

但是,AI 生成图像的技术绝对会快速进步,这些视觉缺陷也绝对会被弥补。比如,2023 年 3 月月发布的 Midjourney 的最新版本能够描绘出逼真的手部。所以从长远来看,视觉线索也并不可靠。

为了应对深度伪造图像,科技公司、研究人员、新闻机构正在试图建立内容来源和所有权的标准,从源头出发对影像的创造和传播进行全程跟踪。或许未来我们核查图像时,首先要做的是查看其数字水印。

2021 年 2 月,多家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和媒体公司结为伙伴,成立「内容来源和真实性联盟「(Coalition for Content Provenance and Authenticity,C2PA),制定媒体内容来源与历史或出处认证技术标准,试图解决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和在线内容欺诈的扩散问题。联盟创始成员包括 Adobe、Arm、BBC、Intel、Microsoft 和 Truepic,着力建立一套标准化溯源解决方案,解决好误导性内容问题。

C2PA 成员将共同针对常见资产类型和格式制定内容溯源规范,让出版商、创作者和消费者能够追踪媒体内容(包括图像、视频、音频和文档)的来源和演变。这些技术规范明确各类资产应标示的相关信息内容、如何显示和存储该信息以及如何识别篡改的证据。

各平台能够通过 C2PA 开放标准保存和读取基于出处的数字内容。一项开放标准可供任何在线平台采用,因此对于在整个互联网上提升信任度至关重要。除了将各类媒体类型纳入其中,C2PA 还着力推动从捕获设备到信息消费者的端到端出处体验。与芯片制造商、新闻机构以及软件和平台公司合作对于促进出处标准和推动整个内容生态系统的推广采用至关重要。

C2PA 的成立将 Adobe 主导的内容真实性倡议(Content Authenticity Initiative,CAI)和 Microsoft 与 BBC 主导的项目溯源(Project Origin)的众创始成员召集在了一起,在一个联盟下统一技术规范。CAI 正在构建一套数字媒体出处与历史系统,创作者可通过该系统声明其作者身份,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它来判断其所看到的内容是否值得信赖。「项目溯源」针对的是新闻制作与传播。其方向是将证明内容真实性的标示附加到内容上,并让用户能够看到该标示信息,由此来解决数字新闻生态系统中的虚假信息问题。C2PA 成立后,技术标准将统一,上述两个实体将继续在各自社区内进行推广、原型设计和教育。

2022 年 2 月,C2PA 联盟发布了用以对抗深度伪造技术的数字内容认证技术规范的第一版,包括实现指南、考虑因素、用户体验指南以及关于程序目标和基本原理的完整细节。

C2PA 称:「C2PA 规范将为平台提供一种方法,以定义与每种类型的资产(如图像、视频、音频或文档)相关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呈现和存储,以及如何识别篡改证据。作为一个开放标准,它被设计用于任何软件、设备或在线平台,以及监管机构和政府机构建立数字来源标准。」

在理想状况下,未来视觉内容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可能是这样的链条:制造视频和照片生产工具的公司——包括手机和相机制造商——需要在一开始就纳入 C2PA 身份验证标准。用户需要主动将内容凭证包含在他们制作的视觉效果中。主流出版商和社交媒体公司需要先找到这些凭证,然后才在其平台上显示图像。观众在信任图像或视频之前,可能要先查看一个带有下拉菜单的小图标。

目前,C2PA 联盟的成员已经扩展到包括索尼、佳能、尼康、松下、加拿大广播公司、德国新闻社、纽约时报等等在内的 52 家科技公司、媒体以及其他机构。

从应用层面看,2022 年 10 月,Adobe宣布与徕卡和尼康建立合作关系,这将使这两家相机公司在两款相机中实施符合 C2PA 标准和 CAI 标准的图像证明技术:徕卡 M11 和尼康 Z9,该技术将允许摄影师在相机拍摄时安全地附上照片的来源信息,包括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和方式。

Adobe 还推出了内容凭据 (Beta)功能,这是 Adobe Photoshop 中一项正在开发的功能,凭借此功能,创作者可向导出的图像中添加其归因详细信息。启用后,内容凭据会收集编辑、活动和制作者姓名等详细信息,然后在创作者导出其最终内容时将这些信息作为防篡改归因和历史数据(称为内容凭据)附加到图像。不过,目前该功能只提供英语、德语、法语和日语版本。

C2PA 联盟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Truepic 公司,该公司是 C2PA 联盟的创始成员,相比 Adobe 这样的巨头,Truepic 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创业公司,但是 Adobe 的内容凭据功能有一部分就是 Truepic 提供技术支持的。

通过捕获、签名和密封任何照片或视频中的元数据,Truepic 的技术可以创建防篡改数字指纹,并可以在整个网络上进行跟踪。这一流程也被称为「镜对镜」(glass-to-glass)系统,在该系统中拍摄、存储和传输的图片和视频会向观看者发出关于内容已被修改的提醒,无论这些修改是在何时何地进入一则影像从镜头到屏幕的过程中的。

首先,Truepic 的安全相机技术可捕捉、标记和密封每张照片或视频中的关键细节,例如日期、时间、位置和捕捉到的真实像素。

随后,Truepic 对图像实施符合 C2PA 标准的签名并密封。

然后,Truepic 将可以通过 SDK 将数据集成到任何网站或数字服务中,让关注可以查看任何媒体文件的来源和历史记录。

2023 年 3 月底,Truepic 和微软宣布发起「普罗维登斯计划「(Project Providence),利用上述技术和标准帮助记录和保护乌克兰的文化遗产。

2023 年 4 月初,Truepic 和荷兰公司 Revel.ai 合作创造并发布了一段深度伪造的视频:人工智能专家尼娜·希克(Nina Schick)在视频中发出「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的警告。

然而,这并非她本人。视频以一条字幕结尾:「这个深度伪造作品是由 Revel.ai 在尼娜·希克的同意下创建的,并由 Truepic 加密签名」。

这两家公司将这一视频描述为「第一个数字透明的深度伪造」(first digitally transparent deepfake),视频右上角有一个带有 i 标志的水印,表明它是计算机生成的,数据被加密密封在文件中,如果篡改图像,就会破坏数字签名,并在使用可信软件时阻止该证书显示。

除了 Truepic 以外,位于伦敦的机构eyeWitness to Atrocities也开发了类似的系统。作为系统核心的应用有两个功能。首先,当安装有该应用的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时,它会记录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这些时间和地点是由 GPS 卫星、附近的手机基站和 Wi-Fi 网络等难以否认的「电子证人」报告的。这被称为元数据的受控捕获,它比从手机上收集这类元数据更可靠,因为手机时间和位置的设置是可以更改的。第二,该应用读取图像的整个数字序列(用 0 和 1 呈现),并使用标准数学公式计算出该图像独有的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数值,即哈希值。

然后,使用者将图片或视频发动到 eyeWitness 的服务器,eyeWitness 会创建一个受信任的监管链,此链表明原始信息未以任何方式更改。

随后,eyeWitness 收到的所有信息都将由律师,他们对这些视觉证据进行标记、分类和处理,以满足调查人员的需求。

C2PA 项目联合创始人兼主席安德鲁·詹克斯(Andrew Jenks)认为,身份验证标准应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数字素养工作,其最接近的类似应用是如今被广泛采用的保证网页安全的 SSL 证书。

网站 SSL 证书是一种遵守 SSL 协议的服务器数字证书,由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颁发。SSL 证书采用 SSL 协议进行通信,SSL 证书部署到服务器后,服务器端的访问将启用 HTTPS 协议(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网站将会通过 HTTPS 加密协议来传输数据,可帮助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建立加密链接,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如果某个网站受 SSL 证书保护,其相应的 URL 中会显示 HTTPS。单击浏览器地址栏的挂锁图标,即可查看证书详细信息,包括颁发机构和网站所有者的公司名称。

「我们必须训练用户寻找你今天在每个浏览器中上看到的挂锁图标,」詹克斯说,「那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花了很长时间,但这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媒体素养问题完全相同。」

1.工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常识和逻辑。

2.没有任何工具是完美的,每个搜索引擎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核查员可以使用 InVid 插件,尝试多种工具,确保找到更准确的图片源头。

3.搜寻到相同的图片并非一定就是最终的答案,也不一定能确定图片的真伪。若要确定图片中所展现的原始事件,必须更加谨慎地检查搜索结果,反复比对不同搜索结果对图片的描述;检查图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分析包含图片的网页的发布者身份,判断其是媒体、政府机构,还是普通网民,以评估其可信度等。综合考虑搜索结果、影像细节和信源可信度等要素,进行交叉验证,才可能揭示事件的真相。总之,必须全方位分析才能确认原始事件的来龙去脉。

4.仅仅因为反向搜索引擎得到的结果都是同一张图片,并不一定代表该图片是真实且未被修改的。因为,即使一张图片被广泛传播,它也可能会被进行过后期修改,反向搜索结果也可能是其修改后的版本而非原始版本。举个例子,如果某个用户修改了他所拍摄的照片 A 并将其改成了图片 B,然后只上传了经过修改后的图片 B,那么反向搜索引擎将无法搜索到原始的照片 A。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反向搜索引擎仅仅是一种帮助我们找到类似图片的工具,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核实才能确定图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有时候对原始图片进行某些修改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最佳结果。

例如,有些人会发布一张照片并声称它是原始图片,但实际上只是对现有照片进行了翻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照片进行翻转并进行搜索,可能会找到更准确的搜索结果。

6.留意图片上不起眼地方的水印,有时会提供图片原始来源的线索。

7,搜索结果有时会受到算法的影响,因此出现在前几页或出现多次的信息并不一定代表可信度高或图片的源头,因此需要更耐心地翻查搜索结果。

Fotoforensics是一个检测图片是否被修改过的免费网络工具。

ELA 是其主要特殊功能,ELA 是 Error Level Analysis 的缩写,表示错误级别分析,它通过在图像上显示错误级别来帮助我们检测图像是否经过 处理。

数字图像修改过的地方以及对比度较高的边界,往往 ELA 值较高,即表现为比较醒目的白色;而大面积的同色或者背景,往往表现为暗沉的黑色。

JPEG%的意思是图片质量比,显示上次保存时的图像质量。 每修改一次质量都会下降,一般来说也可证明图片被软件修改过。

元数据显示有关该图片的可用信息,例如创建时间、修改时间以及用于拍摄该照片的相机。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Fotoforensics 需要专业的影像知识,一般仅作为参考证据之一,而不宜作为主要的或者唯一的证据;还需要利用图片反向搜索工具等方法,寻找图片的来源,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

VerEXIF可以用来查看照片的 EXIF 资料,也可以用来删除照片的 EXIF。

EXIF 是可交换图像文件的缩写,它是一种使用 JPEG 压缩在数码摄影图像文件中存储交换信息的标准格式。几乎所有新的数码相机都使用 EXIF 注释,在图像上存储信息,例如快门速度、曝光补偿、光圈值、使用的测光系统、是否使用闪光灯、ISO 编号、拍摄图像的日期和时间、白平衡,使 用的辅助镜头和分辨率等。有些图像甚至可能存储 GPS 信息,可以查看图像的拍摄地点。

注意:EXIF 资料是可以修改、编辑和删除的,因此只应作为核查参考。

而且,不是所有互联网上的照片都有 EXIF 信息,有些人在将其个人影像上传到网站之前,会先移除 EXIF 档案,例如其 GPS 位置。很多社交网络平台也会移除 EXIF 数据。

用于识别不同旗帜的大型数据库,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检索。

LICENSE PLATES OF THE WORLD

Plates Mania

提供全球各国和地区的车牌样式资料,按大洲和国家分类。如果不确定图片是在哪个国家/地区拍摄的,图片上的车牌可能是线索之一。

比如,2022 年 1 月初,中文网络流传一则视频,几名武装分子乘坐三轮车,在街头伏击扫射一辆白色轿车,镜头一转,白色轿车内出现孩子和女性惨死的镜头。有关文字称视频内容是「阿富汗,女人开车,被塔利班全车射杀」。

在视频的后半部分画面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受害者的车牌样式和号码「LEH 15 6840」及位于号码下的「PUNJAB」字样。

在搜索引擎中检索「PUNJAB」,可以发现这一般是指是跨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在上述车牌资料库查询,可以发现视频中的车牌样式是巴基斯坦的。这样可以确认视频不是发生在阿富汗。(参考阅读:阿富汗女性开车遭塔利班全车射杀?

高速公路标志数据库,按照国家分类。当图片或视频没有其他线索的时候,这些信息可以成为一个核查的入口参考。

Flowith – AI 互动新形式,白板画布式 ChatGPT 体验

By: Anonymous
24 April 2024 at 12:23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的交互,就像和朋友的聊天,你来我往,从上到下,线性的结构非常直观。

学生时期,我们应该都见过白板,老师用可以擦除的马克笔,在白色的平滑板面上写公式。

Canva、Figma 等设计平台,则提供了在线白板,它们沿袭了物理白板的特点,但画布是无限的,形式也更加自由,就像现实的办公桌一样,可以灵活地放置各种东西,很适合进行头脑风暴。

▲ 在线白板工具示意图. 图片来自:Canva

如果 ChatGPT 也以白板的方式和我们互动,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

Flowith 就是这样一款 内容生成工具,最近发布了公测,一周新增约 2 万名新用户。

Interact with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AI in a way from the future flowith is an AI productivity tool powered by GPT 4. Through innovative interaction, it allows you to collaborate smoothly with AI, with ideas flowing like a vibrant spring.

它在形式上最大的亮点是,把纵向的聊天记录,转变成了动态的画布,为人机交互提供了一种很新的方式。

Flowith 支持 GPT 4 Turbo、Claude 3 Opus 等模型,本质和 Perplexity 差不多,都是在他人的地基上搭建服务,但创新之处各有千秋。

通过邀请链接,都会获取一个月时间的无限次 GPT 3.5 查询以及有限次 GPT 4 查询(直接注册分别每个月只有 20 次和 5 次),GPT 4 奖励次数累积叠加。

Flowith 的底部仍然有输入框,但你是在一块类似在线白板的无限画布上,和 AI 互动。

这里还引入了一个新概念:节点。

每次提问产生新的节点,节点可以再发散和引用,串成很多不同的线。

举个例子更加直观,直接问 AI:「给我头脑风暴 5 个 AI 创业想法。」

Flowith 给出的答案是:AI 医疗影像诊断、AI 在线平台、AI 投资顾问、AI 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AI 场景消费推荐。

然后,我们可以在「AI 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的分支下,追问目前有哪些主要玩家。

第一次看到答案以卡片的形式分叉和,心里会忍不住「哇」一声。

这个例子使用的是「思维导图发散模式」。除此之外,Flowith 还提供了自动决策模式、联网超级模式、生成图片模式,适合不同的问题和场景。

开放性的问题多半交给思维导图模式,联网搜索模式则像 Perplexity 的平替,能搜索、能总结,甚至还能开脑洞。

当我输入「国内 AI 搜索的发展情况如何」,Flowith 的输出分成三栏。

左边提供实时搜索结果和图片,可以进一步追问,让 AI 总结某个链接的内容;中间对几个 排名靠前的链接进行了总结,等于输出了一篇短小的「文献综述」。

但右边才是最有趣的一栏,AI 给出了知识图谱,帮我们拓展思路,搭建知识体系。

「AI 搜索发展现状」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Flowith 延伸出了不少细分的方向:AI 在搜索引擎功能中的集成、AI 搜索算法的进展、AI 搜索结果中的偏见……

好奇心强的人类,可以不断探索下去。选中知识图谱的动态效果也有些魔性,QQ 弹弹,像果冻的质感。

而在自动决策模式下,Flowith 会根据你的提示词,自动切换到最合适的 AI 模型,判断是否需要联网搜索,是否需要文生图,是选择速度优先的 GPT-3.5,还是更强的 GPT-4 和 Claude 3,可以窥见 Agent 的雏形。

比如,问问广州今天的天气如何,Flowith 就会进行实时搜索。

从整体来看,Flowith 的动态 UI 也很酷,整块画布可以拖拽、缩小、放大,节点可以引用、追问、删除、重新生成。

使用 Flowith,有些类似我们过去在草稿纸上涂涂画画思考问题,发散、延伸、删除,漫无边际,不像逻辑清晰的大纲,也不像和 ChatGPT 之间直观的聊天记录。

但这就是我们使用画布的目的,在发散创意的过程中,慢慢地把思路捋清,如同流水那样滔滔不绝。

画布式 AI 的可视化,本身就是思考的外显。

创新的形式,本质是为了实现人类和 AI 更高效的交互。

如果说 ChatGPT 是聊天式的 AI,Flowith 这类产品,可以简称为画布式的 AI。

类似地,设计平台 Figma 的在线白板工具 FigJam,也在去年 8 月提供了内置的 AI 部件 Jambot。Jambot 结合了 ChatGPT 的生成能力,可以进行头脑风暴、总结、改写等。

参与开发的产品设计师 Aosheng Ran 在发布时提到:

我想我们被困在聊天框里了。就像我们现在被困在 Zoom 中一样。

▲ Jambot

和聊天式的 AI 互动,确实存在局限性。

ChatGPT 等聊天机器人是基于线性的结构,但思考往往不是线性的,大模型又有一定的随机性,生成的内容,比如文案、翻译、代码,往往需要反复修改、对比和测试。

ChatGPT 纵然可以反复生成,但如果某个问题对话了几百次,聊天记录过长,我们可能也不知道自己聊到哪里了。

哪怕把一个问题研究清楚了,ChatGPT 无法直观地呈现从这个问题引发出去的不同分支。

但画布式的 AI 是不一样的烟火。

同一块画布上,我们可以反复修改提示词,或者用不同的大模型多试几次,答案全部保留;我们也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并查看结果,搜索、头脑风暴、内容总结等需求并行不悖。

▲ 图片来自:X@DerekNee

比如,假期快到了,我先用了头脑风暴模式,让 Flowith 列出 AI 旅行助手应当具备的 5 个特点,再用了联网搜索模式,让它直接找出 3 个目前最主流的 AI 旅行助手应用。

以此类推,涉及到需要反复生成、对比内容的创作场景,以及发挥 AI 多项能力的工作流,画布式的 AI 往往比聊天式的 AI 更有趣、更直观,也更具互动性,不必新开很多的聊天页面,本身就是一块无限的创作土壤。

在线白板工具引以为傲的团队协作功能,也是画布式 AI 所擅长的,聊天式 AI 只能甘拜下风。

ChatGPT 支持共享聊天记录,但不能从分享的链接继续对话。

Perplexity 支持分享搜索结果,其他用户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追问,但追问后会创建新的链接,和我们分享的并不在同一个页面。

然而,Flowith 只要开了「可编辑」的,对方就可以参与团队协作,在输入框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只是「可查看」,虽然没有输入框,对方也可以发表评论。

想象一下,我们分享一个「flow」给别人,直接在画布上进行实时多人生成和讨论,又不会干扰原有的痕迹,激情和甲方 Battle,有种在飞书文档挥斥方遒的感觉了。

类似 Notion 的模板,如果不知道怎么更高效地使用,Flowith 还提供了 Discover 页面,向你推荐别人的用法。验证可行的工作流,被加工成了一个个开箱即用的半成品。

之所以反复强调画布和聊天的不同,甚至隐隐有些把它们对立起来,是因为交互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思考的方式。

如果只是看到一个输入框,可能我们的思维也会陷入「对话模式」,像和人类交流一样和 AI 说话,向它问好,问它如何一夜暴富,或者向它倾诉自己的心情。

这样的用法也很好,但当使用 AI 的方式更多、更自由,内容生产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AI 能力的边界也就离我们更近。

画布式的 AI 和聊天式的 AI,并非你死我活的替代,而是美美与共的互补。

聊天式 AI 固然有缺点,画布式 AI 也并非总是笑到最后。

如果只是找一个简单的问题、了解某个陌生的概念,还是求助 GPT-4 和 Perplexity 更快。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产品,Flowith 也不是那么好用,短板肉眼可见。

生成图片模式支持的模型不多,目前只有 Stable Diffusion 和 DALL·E 3,之前支持 Midjourney,但现在不可选了。

同时,Flowith 调取的模型有 2 个梯队,高级的 T1 和基础的 T2。虽然 GPT-3.5 Turbo 等 T2 模型在邀请朋友后无限次免费,但 GPT-4 Turbo、文生图模型等 T1 模型有使用额度。

在个人的体验之中,Flowith 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状况,但不确定这些问题的普遍性。

用中文向 Flowith 提问,答案也可能是全英,有些影响用户体验。拿同样的提示词问 GPT-4 和 GPT-3.5,回答的都是中文。

虽然 Flowith 支持读取 PDF,但如果上传的文件过大,很可能不成功。

Flowith 的交互也不够流畅,输入新的问题时,其他节点和整体界面总会发生动态的变化,有时候会让人迷失视觉的重心。虽然效果酷炫,但新鲜感只是一时的。

另外,在对 Flowith 的某个节点进行追问时,上下文不一定连贯,出现过答非所问的状况。

尽管产品还不那么成熟,但 Flowith 做了和 Perplexity 类似的事情:在大语言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怎么应用 AI 的能力,让 AI 更好地加入我们的工作流。

Flowith 开发者 @DerekNee,在 X 分享了他对产品的见解——不应该只把 Flowith 看作是一个白板 AI 工具。

他本身是 GPT-4 和 AI 产品的重度用户,但在写文案、写代码、搜索内容时,主流的聊天式 UI 不够高效,不适合反复的修改、对比和测试。

在他看来,白板是为了让大众理解二维画布、节点概念的一个代替词,Flowith 的核心依然是帮助用户生成内容,探索 Human-AI 新的、更有效的交互方式。

这和 Figma 的理念不谋而合。推出 Jambot 时,Figma 在博客写道,AI 是一种增强工作和协作的工具。与其说让 AI 为你做事,不如说 AI 在帮助你做得更好。

WPS、钉钉等办公 AI 化,听用户的指挥一键生成 PPT,让 AI 助理进行文档速读,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Flow 的本意「流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对 AI 工具的期许:帮助人类的思维流动起来。

其实,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被 AI 改变了。

Perplexity 等 AI 搜索,渐渐变成了日常离不开的产品,人类提出问题,它们搜索、摘要、成文,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工作流了,我们付出更少,但效率更高。回想只用传统搜索引擎的日子,万古如长夜。

还没有和人类磨合得很好的 Flowith,无法代替 ChatGPT,但这不是问题。

Canva 等设计平台能在 Adobe 的领域闯出一条路,是因为搭建产品的底层与 Adobe 不同,前者是模板和部件,后者是对图片的像素级调整。

Canva 抢不走 Adobe 的忠实用户,但吸引了不会或者没法用 Adobe 的用户。

Flowith 也是类似,本质是在填补市场的空缺。Perplexity 不重复 Google,Flowith 不重复 Perplexity。

ChatGPT 引领了聊天式的 AI,用起来确实便捷又简单,在它之后,很多产品照做了,用户也默认接受了。

然而未来,我们与 AI 的协作,不会只是翻译、问答,应该允许更多有趣的想法发生,它们不一定成功,但足够带来惊喜。

毕竟,AI 的时代,变化总是很快,必然还有更新鲜的 AI 交互方式,提升效率、创新思维、改变工作流。

在玩过更多产品之后,我们才能归来仍是少年地惊呼:这才是我想要的 AI 应用。

Prompt Library – 沃顿商学院给教师和学生的 AI 提示词库

By: Anonymous
4 March 2024 at 12:04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沃顿商学院发布了一个专门用来教学的提示词库,里面包含了非常多用于学习和的提示词,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很有用的提示,比如密度链总结、因果关系解释、产品发布提示和学术论文创建。我翻译了所有的提示词,感兴趣可以参考研究或者本身就是学生和教师可以收藏一下。

Prompts on this page (but no other content on the site) are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This license requires that reusers give credit to the creators (Ethan Mollick and Lilach Mollick). It allows reusers to distribute, remix, adapt, and build upon the material in any medium or format, even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本页面的提示(不包括的其他内容)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授权。该许可要求使用者注明原作者是 Ethan Mollick 和 Lilach Mollick。
在署名的前提下,使用者可以以任何媒介和形式自由地、改编、转换和构建这些内容,甚至可用于商业目的。但使用这些提示所产生的输出结果可能并不完全准确,风险请自负。

2024 最好的 YouTube 替代方案对比和汇总

By: Anonymous
29 February 2024 at 13:45

DUN.IM BLOG

DUN.IM BLOG

我们还年轻,可不想看到这个世界处在毫无自由、隐私的边缘。

毫无疑问,YouTube 彻底改变了在线娱乐格局。每个月全球有超过 27 亿人访问 YouTube,并且 YouTube 托管了超过 8 亿个视频。

YouTube 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免费”的。但是,就像 的所有“免费”产品一样,免费即是最贵的。你在金钱上不付费的部分,你在上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你的 YouTube 使用习惯会被分析,并结合你的搜索历史、Gmail 元数据、照片元数据、你如何使用 Android 手机以及更多内容,用以对你进行个性化广告定向推送。最近,这种情况已经达到了顶点,广告变得更加频繁和烦人。

网友推测,这是 Google 有意采取的策略,旨在推动人们使用其新的无广告 YouTube Premium 服务,这种怀疑得到了 Google 对使用广告拦截器的人进行积极打击的行动的加强。

家长们不仅应该关注他们的孩子是否接触到不适当的内容,还应该注意到他们是否被推荐到一条极端化的信息茧房。

作为内容创作者,YouTube 的激烈竞争需要你持续产出质量高、针对算法优化的内容,才有机会取得成功。尽管 YouTube 存在着巨大的变现机会,但取得成功可能很具挑战性,而且疲劳风险很大,因为你必须不断创作更多、通常更长的视频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算法需求,而对这些变化几乎没有控制权。

↓ 下文点击标题跳转平台

我们将在下文讨论真正的 YouTube 替代方案,但得知道,目前没有一个提供与 YouTube 视频数量完全相匹配的产品,Youtube 本身也是有各种不同限制的。以下网站和应用程序可以让你观看 YouTube 内容,而无需观看广告、受到 Google 算法推荐或需要使用 Google 账号登录。

然而,请注意,以这种方式观看 YouTube 内容意味着内容创作者可能不会从 Google 那里获得报酬。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通过其他方式支持创作者,比如直接捐赠给他们、成为 Patreon 的赞助者、购买他们的商品或点击他们的推广链接。

Invidious 是一个免费、的 YouTube 替代前端,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种更私密的观看 YouTube 视频的方式,无广告或 Google 追踪。它既可以作为网站使用,也可以作为可和自行托管的开源软件使用。与许多 YouTube 前端不同(尽管不包括此处列出的),Invidious 不使用官方的 YouTube API(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和服务访问 YouTube 内容的软件),从而将与 Google 共享的数据降到了最低。

Invidious 实例由全球各地的不同个体托管。这意味着可用性可能有所不同,但在需要时很容易切换实例。在对广告拦截器采取更广泛的打击行动的时机上,YouTube 在 2023 年 6 月向 Invidious 发出了下架通知。然而,多个公共的 Invidious 实例仍然兴盛。

Invidious 可以在任何浏览器中运行,并且在移动浏览器上运行良好(包括 iOS 和 iPadOS),其中的播放模式尤其受到欢迎。

虽然 Invidious 本身不会保留日志,但你连接的任何实例都可以记录你的 IP 地址和你访问的 URL(例如,你观看的视频)。使用匿名服务可以阻止 Invidious 实例所有者知道你的真实 IP 地址。

此外,Invidious 默认会直接从 Google 服务器(googlevideo.com)获取视频,因此 Google 可以看到你的 IP 地址。同样,使用匿名服务将阻止这种情况发生,或者 Invidious 允许你通过所使用的 Invidious 实例代理连接到 Google 服务器。对于更精通技术的人士来说,另一个对隐私友好的选择是自行托管你自己的 Invidious 实例。

NewPipe 是一个轻量级、无广告、开源的 Android YouTube 客户端,强调隐私并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NewPipe 的显着特点包括:

NewPipe 可以作为 APK 进行侧载安装,并在开源的 F-Droid 应用商店上提供。虽然功能齐全(在许多情况下提供比官方 YouTube Android 应用更好的功能),但它不支持 Chromecast 或将内容镜像到大屏幕,这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

NewPipe 整合了众包的 SponsorBlock API。这允许观看者报告视频中的赞助部分,然后你可以自动跳过这些部分。YouTube 视频直接从 Google 服务器获取,因此当使用 NewPipe 时,你应该使用匿名服务来隐藏你的真实 IP 地址。

FreeTube 是一个开源应用程序,适用于 、macOS、Linux 和 Android(作为 APK)。与这里列出的其他 YouTube 前端一样,它允许你在观看 YouTube 视频时无广告且不受 Google 追踪。它通过利用 Invidious API 和自身的内建本地 API 实现这一点。

默认情况下,FreeTube 会暴露你的 IP 地址给 Google。它包含用户可配置的代理设置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使用匿名服务更简单,可能会提供更快的连接速度。

这个基于浏览器的开源、隐私友好的 YouTube 前端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的方法来观看 YouTube 内容。默认情况下,你将自动连接到官方的 Piped 实例(https://pipedapi.kavin.rocks/),但你也可以连接到另一个公共实例(这里是一个列表)或私有实例(例如,如果你自己托管)。

与 FreeTube 类似,Piped 整合了 SponsorBlock API。Piped 默认代理所有内容,因此你的 IP 地址永远不会暴露给 Google。它还声称比 Invidious 更稳定和性能更好。

LibreTube 是一个基于 Piped 的免费开源 Android 应用程序,旨在为 NewPipe 提供更好的用户界面。与 Piped 类似(但不是 NewPipe),LibreTube 代理所有连接,因此你的 IP 地址永远不会暴露。

除了 YouTube 外,LibreTube 还从其他平台获取视频,包括 SoundCloud、PeerTube、Bandcamp 和 media.ccc.de。除了缺乏投射支持外,它与 NewPipe 相似,包括。LibreTube 可以作为 APK 下载,或者在开源 F-Droid 商店上提供。

如果你希望完全避开 Google,并寻找用户的视频内容,你的选择有限。在这个以隐私为重点的文章中,我们不会推荐像 TikTok 或 Shorts 这样的选择。

像 LBRY/Odysee 和 BitChute 这样的“言论自由”真正的 YouTube 替代流媒体网站存在,但这些网站很大程度上只是极端思想、错误阴谋论和仇恨言论的茧房。

Vimeo 是一个商业性的美国视频托管和流媒体平台。由一群电影制作者于 2004 年创建,以在多个平台上提供高质量视频而闻名,Vimeo 具有“艺术”美感,并受到艺术家和创意人士的欢迎。Vimeo 现在拥有约 1.75 亿用户和 140 万付费订阅者,他们支付费用上传和分享他们的原创内容。

近年来,Vimeo 越来越专注于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为创意专业人士和企业提供创建、编辑和广播高质量视频内容的工具。

Vimeo 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先进的跟踪和分析工具,以衡量用户对他们内容的参与程度。默认情况下不支持 Google Analytics,但可以集成到订阅者的网站中(除了直播活动)。

然而,Vimeo 本身并不通过跟踪你在线上的行为来赚钱。它是无广告、友好创作者的平台,并且唯一一个可以被描述为 YouTube 竞争对手(即使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竞争对手)的真正的替代视频平台。

Nebula 是由一群名为 Standard 的 YouTube 创作者社区创建的订阅制视频流服务。它旨在为这些创作者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在他们的主要 YouTube 频道之外尝试新的内容创意。

Nebula 的创作者根据观看时间获得报酬,收入被分配给创作者和 Standard。你也可以通过在线商店支持他们。

该服务托管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内容,涵盖音乐、历史、游戏、电影和电视等类别,包括视频、播客和课程。Nebula 是无广告的,提供每月 5 美元或每年 149 美元的订阅计划,如果你想要访问“课程”(多部分交互式教育内容)。

该服务支持离线下载,并提供专门为 Nebula 制作的原创内容,包括纪录片、系列节目和特别节目。然而,需要指出的是,Nebula 上的大部分内容也可以在 YouTube 上免费观看。

自 2019 年推出以来,Nebula 已经显著增长,目前托管了超过 150 名创作者,拥有超过 65 万订阅者。Nebula 是无广告的,但没有关注隐私,并像任何其他商业网站一样跟踪你的活动。

PeerTube 是一个基于点对点技术的免费、开源、分散式和联合式视频平台(类似于种子 Torrent 的工作原理)。它允许任何人轻松设置和运行他们自己的视频网站(就像 YouTube 一样)。

所有网站都可以彼此交流,一个网站上的人可以与另一个网站上的人进行互动。你可以在使用该平台的所有网站中搜索视频,或访问建立在其上的网站。

不用说,与 YouTube 相比,公开索引的 PeerTube 网站上可用的内容数量是微不足道的。尽管如此,该网络上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有趣的视频范围。

几乎不可避免地,极端分子可以利用该平台来托管具有仇恨性或其他敏感内容的视频,但 Framasoft 的开发人员似乎真诚地致力于打击这一问题。它提供了一个举报内容的工具,官方网站链接到一系列经过审查的通用兴趣视频。

PeerTube 表示你“可能会在一些 PeerTube 平台上找到不合适的视频。但这绝对不是 PeerTube 内容的大部分。例如,在我们的公共索引列出的 900 个平台中,托管的只有约 ~1% 的视频被标记为包含敏感内容”。

作为一个非营利的 YouTube 真正的替代品,PeerTube 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内置的工具来获得收入。当然,创作者可以自由要求捐赠,而且托管 PeerTube 的个人网站也可以自由决定如何盈利。

如果你只想观看 YouTube 视频,而不想看到广告,也不想被 Google 跟踪和分析你的行为,那么现在有很多很棒的开源和注重隐私的选择。只是记住,大多数这些服务仍然需要使用匿名服务,来阻止 Google 看到你的 IP 地址。

如果你想要一个真正的 YouTube 替代品,不与 Google(或其他侵犯隐私的大公司)有关联,尤其是一个不仅仅是极端内容的存档所,那么你的选择非常有限。

Vimeo 提供了大量高质量、无广告的内容,并且有一个不涉及跟踪你一切活动的商业模式。但它仍然是一个专有的商业平台,并且托管的视频相比 Youtube 少很多。

Nebula 提供了一个支持你喜欢的 YouTube 创作者的好方法,而不必经过 Google,但我们真的需要另一个付费的流媒体服务吗?

开源的 PeerTube 在对比后看起来不错,但与 YouTube 相比,也许它只会成为最顽固的隐私爱好者的一个小众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