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19 October 2025Main stream

燕梳楼|不是所有批评都是水军

18 October 2025 at 23:59

img

作者 | 燕梳楼

这些天,小米和雷军都在被流量反噬。

肉眼可见的是,雷军脱粉4万,小米股价跌去13%。

在成都小米爆燃后,我以《这次车祸不能怪小米》为题,从技术角度试图引导公众客观看待电车技术问题。

CDT 档案卡
标题:燕梳楼|不是所有批评都是水军
作者:燕梳楼
发表日期:2025.10.18
来源:微信公众号“燕梳楼”
主题归类:雷军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我的核心观点有三个:第一,车祸主因是酒驾和超速;第二,在遭遇猛烈撞击后车门打不开是共性问题;第三,电池瞬间爆燃才是最大技术障碍。

这篇文章遭到读者猛烈批评,甚至不少读者认为我被小米充值了。我也很愤慨,就差赌咒发誓以证清白了。辨别是否公关稿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看评论区是否控评。

如果真被充值了,金主不可能允许大量不利评论出现在留言区。但在小米那篇文章后面,我选择的是自动精选留言,我认为允许开放、充分的公开讨论,比观点本身更重要。

当然我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受此连累,有一些比较冲动的读者愤而取关,这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情况。所以我后来就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是我的问题,还是读者的问题?

好在很快我的反思就有了答案:问题出在我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看问题。作为一名标榜“只为苍生说人话”的时评作家,不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而是去共情资本,被骂充值也是活该。

毕竟人命关天,毕竟生命权应该放在第一位。视频中几位路人手都砸出血来也没能拉开车门,眼睁睁看着年轻生命死去,所以公众下意识地质疑车门为什么打不开,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代入情绪。

我找到了我的问题,但遗憾的是,雷军并没有。在时隔72小时后,他出现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不仅没有就成都车祸道歉,反而振臂高呼:“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img

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成都小米车祸遇难司机尸骸未寒,不是以诚恳的态度安抚公众情况,反而把责任暗戳戳推到网络水军和黑公关上,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和过度解读,连我这个无感的人都觉得不合时宜。

我理解国产车竞争激烈,各方车企都有一批IP长期混战。但从我感知来说,小米在这方面并不比同行要差,就连刘强东都甘拜下风。所以雷军在这个敏感时点鸣冤喊屈,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让人相当不舒服。

img

不排除针对小米确实会有一些水军在带节奏,但我认为作为企业要有基于事实的甄别能力。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客观的,你不能听不进去任何批评的声音,甚至把所有批评声音都归结为友商忘我之心不死,这样才是危险的征兆。

据说第一财经昨天发表了一篇《小米,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的评论,随后删除了标题中的“小米”,并把头图中的小米SU7替换成一张AI图片。第一财经官媒,但官媒也怕法务啊。

我希望雷军和我,都应该经得起批评。当然我不配与雷军相提并论,但在虚心接受批评这件事上,可以是一样的。我有几百万读者,并不代表我所有的观点就绝对正确,就不能接受读者的不同意见甚至批评。

同样,小米这些年的成功与雷军分不开,但并不代表雷军就是神,就绝对权威一直正确。公众要的是一个态度,而不是营销话术。小米即使再遥遥领先,也不至于真到了完美无缺,听不进任何建议了吧。

有网友翻出不少雷军的雷人雷语,比如说“速度不仅仅是一样参数,而是一种信仰”;“我们在产品定义的第一条就是,颜值是王道,车好看是第一位的”。不能不说,小米是懂市场、懂用户的。

但汽车毕竟不是手机,尊重用户偏好是一回事,敬畏安全又是另一回事。安全才是造车的底层逻辑。把小米手机的成功复制到小米汽车上,并保持了此前赖以成功的营销惯性,才是小米病灶。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和雷军是被自己的流量反噬了。公众并不是反对跨界造车,反对的是过度营销,反对的贾国龙化。从1个月脱粉29万来看,说明米粉们正在祛魅,神话正在被消融。

事实证明,造车真的不是有钱就行,保证安全才是核心。手机出问题最多换一个,但汽车出了问题,那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听说京东也准备造车了,希望能给雷军打个样板。

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党的执政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企业的根本遵循。

希望雷军能认识到这一点,你企业做的再大,你也是中国企业,是人民企业。

也希望在下一场发布会上,别讲参数了,讲讲怎么在180秒内打开车门。

讲讲如何先把人从火场里救出来,再骂网络水军,好吗?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中国官方提出推动实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

17 October 2025 at 13:16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出,建立并推动实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

据中国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星期五(10月17日)在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提出,创新召回监管体系,建立并推动实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汽车远程升级报告制度,试点开展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

负责人也说,正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研究起草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宣传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虚假、夸大宣传和非理性竞争等问题的监管。

负责人指出,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有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

小米SU7型号电动汽车本周发生起火事故,驾驶员被困车内不幸身亡。多名路人试图救人却未能打开车门,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再度引发争议。死者涉嫌酒后驾驶。

这不是小米SU7第一次发生致命起火事故。今年3月,三名女大学生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铜陵,在高速公路撞上护栏后引发爆燃,三人全部遇难。死者家属当时质疑,事故发生后车门疑似电力中断无法开启,令三名女大生受困车内,最终命丧火海。

本周的成都事故,再次引发舆论对电动车门把手设计的关注。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普遍采用电子门锁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若碰撞后高压系统触发断电保护,电子解锁可能失效,导致车门无法开启。

今年9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部分特斯拉Model Y车型门把手启动缺陷调查。中国工信部在同一个月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考虑禁止全隐藏式车门把手。

下午察:隐藏门把手藏不住安全隐患

16 October 2025 at 21:38
一辆小米SU7系列电动车在四川成都发生起火事故,驾驶员被困车内不幸身亡。图为在北京展出的一辆SU7 Max电动车。 (法新社档案照片)

一辆电动汽车在四川成都发生起火事故,惨烈的现场不仅引发关注,还将车上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推上风口浪尖。

成都警方通报称,星期一(10月13日)凌晨3时18分许,成都市天府大道南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31岁邓姓男子驾车与前方另一辆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并起火燃烧。

这起事故造成邓姓男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经检测,邓姓男子涉嫌酒后驾驶。

蔚来电车大理景区起火 一家四口紧急撤离

15 October 2025 at 21:01

中国电动车品牌蔚来(Nio)一辆ET7型汽车在云南大理景区外突然起火,车上一家四口及时逃离,无人员伤亡。

据澎湃新闻报道,一辆蔚来ET7型新能源轿车星期一(10月13日)在云南大理市喜洲古镇北门停车场出入口外面起火。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多段视频画面显示,轿车起火后燃烧猛烈,并产生大量浓烟,副驾车门处于打开状态,现场有消防救援人员用水扑救。

一名目击者星期二称,司机一家四口是从外省去大理喜洲古镇游玩。星期一下午3时分,这名司机刚驾驶车辆至停车场外的路口,突然“嘭”的一声巨响,司机马上停车,所幸车门能正常打开,一家四口都下车后车辆随即开始冒烟起火。

据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事发前车辆并未发生碰撞事故。

中国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近日再度受到舆论关注。同样在星期一,一辆小米SU7型号电动汽车在四川成都街道上发生碰撞后起火,车门的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使得驾驶员无法及时获救,不幸身亡。再早些的今年3月,三名女大学生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铜陵,在高速公路撞上护栏后也引发爆燃,致三人全部遇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