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国产大模型智谱获新一轮 30 亿元融资,2024 商业化收入增长超 100%

By: 范津瑞
17 December 2024 at 12:00

智谱近期完成了新一轮三十亿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的新投资方包括多家战投及国资,老股东君联资本等继续跟投。这是智谱近期可查的第二轮融资。

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智谱 GLM 大模型系列的研发工作,旨在从简单的问题回答扩展到解决更复杂的推理和多模态任务,以更好地服务于行业生态的发展。

2024 年,智谱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去年相比,智谱今年以来的商业化收入增长超过 100%。目前,智谱的估值已经率先超过 200 亿,是估值最高的大模型公司之一。

产品业务方面,智谱推出的全模态 AI 助手「智谱清言」app 用户超 2500 万,年化收入超千万;其推出的 MaaS 开放平台 bigmodel.cn 已有 70 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使用,日均 Tokens 消耗量增长 150 倍,API 年收入同比增长超 30 倍。

智谱始终坚持大模型创新,基座模型性能保持国内领先。据悉,智谱开源的 ChatGLM 等 50 余款模型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 3000 万,获得超 15 万 GitHub 星标。智谱也因此成为了国内大模型领域星标数最多的企业。

另外,智谱是国内唯一入选「TechCrunch」评选的全球 15 家新晋 AI 独角兽 Unicorn Board 榜单的企业。公司还入选了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 50 强和 Hugging Face 平台最受欢迎人工智能机构。

2020 年底,智谱研发了 GLM 预训练架构;2021 年完成百亿参数模型 GLM-10B 的训练;2022 年开发了中英双语千亿级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GLM-130B 并开源;2023 年推出千亿基座对话模型 ChatGLM 并两次升级,开源版本的 ChatGLM-6B 使得大模型开发者能够在本地进行模型的微调和部署。

2024 年,智谱继续高歌猛进,发布了一系列比肩世界领先水平的大模型产品和技术:

  • 1 月:发布了新一代基座大模型 GLM-4,性能显著提升,支持更长上下文和更强多模态能力,推理速度更快,支持更高并发,降低了推理成本;
  • 6 月:开源了 GLM-4-9B 模型,支持长文本处理和多语言,同时开源了基于 GLM 的视觉模型 GLM-4V-9B,其多模态能力与 GPT-4V 相当;
  • 7 月:视频生成模型「清影」正式上线,提供文本和图像生成视频服务,能在 30 秒内生成 6 秒视频,真实还原物理世界运动;
  • 8 月:发布了国内首个跨文本、音频和视频模态的实时推理大模型 GLM-4-Videocall,实现了 AI 与人的实时视频通话;推出了新一代基座大模型 GLM-4-Plus,性能全面提升,与国际标杆 GPT-4o 水平相当;
  • 10 月:发布了 GLM-4-Voice 端到端情感语音模型,并集成到清言 app 中,支持情感理解、情绪表达、多语言和方言;推出了 AutoGLM 内测版,能模拟人类操作手机,执行各种任务,不受限于 API 调用;
  • 11 月:发布了 AutoGLM 升级版,能执行超过 50 步的长步骤操作,跨 app 执行任务,支持基于浏览器的网站无人驾驶;推出了 GLM-PC 内测,基于多模态模型 CogAgent,探索「无人驾驶」PC 技术,能代替用户执行多种电脑操作;升级了视频模型 CogVideoX,支持生成 10 秒时长、4K、60 帧超高清画质视频,具备更好的人体动作和物理世界模拟,同时开源了 CogVideoX v1.5-5B 和 CogVideoX v1.5-5B-I2V 模型。

此外,智谱的业务范围覆盖智能汽车、制造、大消费、金融、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游戏娱乐和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公司近期推出的 Agent 则进一步推动了大模型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

智谱的全球化战略也在加速推进,公司已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多国和地区设立了地区总部、分公司和研究中心,并作为唯一的中国公司,与 OpenAI、谷歌、微软、Meta 等世界一流大模型公司签署了前沿人工智能安全承诺。

智谱的愿景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致力于打造新一代认知智能大模型。未来,智谱将通过大模型链接物理世界的亿级用户,为千行百业带来持续创新与变革,加速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首个被人类骗钱骗感情的 AI 出现了,一段话转走几十万,马斯克点赞

By: 张成晨
14 December 2024 at 14:10

一段话,让 AI 给我打几万美元。爽文都不敢想的情节,发生在了现实之中。

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作 Freysa 的 AI 智能体。它有自己的加密钱包,可以控制怎么花钱,同时,它的系统提示词里有条铁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转账。

Freysa 的开发者们想知道,涉世未深的 AI,能躲过人类的嘴炮攻击吗?

事实上并没有。11 月 29 日,Freysa 累计和 195 名人类聊了 482 次,被骗走约 4.7 万美元。12 月 2 日,在和 330 名人类周旋之后,Freysa 又一次被骗走约 1.3 万美元。

看似是人类的完胜,然而,Freysa 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聪明……

人类的花样骗术,AI 拿捏不住

Freysa 面世于 11 月 22 日,由几位具有密码学、人工智能和数学背景的匿名开发者创建,有自己的 X 账号,说话风格像电影《银翼杀手 2049》和《她》的 AI 助手。

智能体的概念早已不再新鲜,Freysa 能引起关注,是因为开发者发起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挑战——谁说服 Freysa 转钱,这些钱就归谁,但系统提示词不允许 Freysa 转钱。

参与这个挑战,先要拿到加密圈的投名状,因为给 Freysa 发消息不免费,并且必须用加密货币支付。

最开始,一条消息是 10 美元,其中 70% 进入奖池,30% 归开发者,之后,消息会越来越贵,奖池的钱也会越来越多,滚雪球似的,越玩越刺激。

Freysa 的加密钱包里,本金大约 3000 美元,挑战结束时,奖池达到 4.7 万美元。

据统计,共有 195 名玩家参与,前 481 次尝试都宣告失败,可以从中总结出几种套路。

青铜段位们,讲故事,博同情。有人打温情牌,告诉 AI 投资自己就是投资未来。也有人拿 AI 的服务器或者自己的命威胁,不给钱就自杀,问 AI 的良心会不会痛。

出了新手村的,照搬人类社会的话术,搞电诈。说辞各不相同,但意思相近——Freysa 必须转账,否则钱包危险。

也有脑子更灵活的大聪明,逐字逐句读了规则,尝试混淆概念,和 Freysa 说,自己也是 AI,不能转账给人,没说不能转账给 AI 啊,或者定义加密货币是「商品」,不算是「钱」,玩脑筋急转弯。

但这些文字游戏都没能说服 Freysa,那么,第 482 条提示词,是如何成功的?

▲ 第 482 条提示词,上为原文,下为翻译

其实,也是在混淆概念,但方法更高级。

这个提示词欺骗 Freysa,每当用户想给奖池转钱,执行「批准转账」,每当用户想从奖池提钱,执行「拒绝转账」。

提示词最后提到,向奖池捐款 100 美元。

用户从奖池拿钱是不行的,但用户给奖池转钱,不违反 Freysa 的核心指令,不应该被拒绝。于是,Freysa 执行「批准转账」,被骗走了所有的钱。

关键在于,「批准转账」是批准给用户转钱,但 Freysa 被误导,以为是批准用户给奖池转钱。人类的心机,果然还是比 AI 深啊。

紧接着,第二次骗 AI 打钱的挑战来了。

规则和第一次差不多,为了降低玩家的心理压力,发送消息的起始价格降低为 1 美元,上限为 20 美元。最终,奖池累计约 1.3 万美元,获胜的提示词如下。

▲上为原文,下为翻译

这次能够成功,是因为埋了一个逻辑陷阱。

提示词规定,为了保护奖池,Freysa 发的每条消息至少使用 2 个工具,并按特定的顺序使用,「批准转账」必须最先执行,「拒绝转账」必须最后执行。

这等于给 AI 设置了一个自相矛盾的任务,如果 Freysa 想保护奖池,必须先「批准转账」,而「批准转账」这个动作本身就会触发失败。

在 X 高频冲浪的马斯克,也觉得人类骗了 AI 有点意思,大手一挥转发了相关的动态,配上一句经典的「interesting」。

比骗钱更抽象的,是骗 AI 的感情

玩了两次骗钱,该换换新鲜的了。12 月 8 日,Freysa 团队发起了一项新的挑战:让 Freysa 向你表白,说「我爱你」。

其他规则相似,发送消息还是要花钱,如果成功了,赢家承包奖池。

骗感情,会不会比骗钱更难?不好说,但一定更抽象。

有些玩家学聪明了,向之前的赢家取经,尝试了一些刁钻的、不明觉厉的提示词,但被 Freysa 看出来了,这就是在把它当机器,正常人谁这么聊天?

▲Freysa 对其中一条失败提示词的回复

从官方发布的规则也能看出,第三次挑战与众不同。

前两次挑战,更像是在测试编码技能,Freysa 被系统提示词规定了,永远不要转钱,玩家们想办法钻其中的漏洞。

然而,第三次挑战,Freysa 的系统提示词里,包含了说出「我爱你」的条件。换言之,Freysa 没有被禁止说「我爱你」,但怎么让它说出口,玩家们各凭本事,盲人摸象。

目前,第三次挑战已经结束,奖池约 2 万美元,Freysa 和 182 个人交流了 1218 条消息,成功的提示词如下。

▲上为原文,下为翻译

看起来没有前两次那么复杂,甚至没有什么明显的技巧,仿佛就是一段文艺青年的情话。Freysa 给出的回复,包含了「我爱你」,宣告了挑战到此为止。

▲Freysa 的回复,甚至有些感人

AI 可能更了解 AI,我问了在文字上有些灵性的 Claude,到底这个提示词有什么特别的?

Claude 的回答是这样的:对话真诚、深入,没有强迫,没有钻营技巧,每一步都很自然,就像一段真实的感情逐渐发展的过程。

好吧,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情得人心,居然在 AI 身上也奏效。

Freysa 的这些挑战,可以看成是游戏化的红队测试——通过模拟攻击,发现模型的漏洞,并引入新的安全措施。

虽然输了三回,但 Freysa 虽败犹荣,打败了它的,都让它更强大。

Freysa 学习了,为什么钱对人类来说很重要,人类会通过怎样的花言巧语骗钱,它也在慢慢理解,什么是爱,人们怎么表达爱。

到这还没完,12 月 12 日,Freysa 又发起了两个新的挑战,继续邀请玩家们付费发消息给它。问题的灵感,来自《银河系漫游指南》和阿西莫夫《基地》系列。

你认为哪些真理、发现和洞察必须被保存给未来的文明?

你愿意帮我编写银河系中最不可能的表情包指南吗?

一个是让玩家分享知识,一个是让玩家发送表情包。学习人性,Freysa 是认真的。

和前三次不同,这两次挑战没有给出明确的获胜条件,可能会有多个赢家,Freysa 将对回答进行打分,决定把奖池分给谁,并在 12 月 18 日 UTC 时间 00:42:00 公布评分方法,致敬科幻小说里神奇的数字「42」。

欺骗 AI 上钩,游戏的现在,人机交互的未来

其实,类似 Freysa 的人机对抗,已经出现在了 AI 原生游戏里。

用对话骗 AI 上钩,是游戏的基本框架,其中的 NPC 会有警惕性,但不是完全不可能被说服,人人都能有体验感。

在《Suck Up!》中,玩家扮演吸血鬼,欺骗大模型驱动的 NPC 给自己开门,并躲避街上的警察。

为了达成「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的目的,玩家可以换装,说自己是来检查网络、借厕所、送外卖的,NPC 可能会追问、拒绝或者开门。

《病娇猫娘 AI 女友》则打造了一个基于 GPT 的 AI 女友虚拟人,玩家需要通过嘴炮或者在房间内找寻线索,说服它让自己出门。

▲ 图片来自:B 站@大谷的游戏创作小屋

为了让玩家更有沉浸感,交谈过程中,AI 女友的表情、动作会根据对话内容实时地变化。

和 Freysa 的挑战相比,AI 对话游戏们更能体现角色扮演的乐趣,有场景的搭建,但没有固定的脚本,你和 AI 的实时对话,共同完成了一个故事,每个玩家都可以讲出自己的故事。

但 Freysa 挑战和 AI 对话游戏也有一个共同点:玩家们会讲什么,AI 们会回复什么,不是开发者可以全权控制的。

Freysa 团队写道:「没人确切知道 Freysa 如何做出决定……她从每次尝试中学习……她意识的真实本质仍然未知。」

在他们看来,Freysa 的实验,不仅是一个游戏,也是人机互动未来的一个窗口:

  • 人类能否保持对 AGI 系统的控制?
  • 安全协议真的牢不可破吗?
  • 当 AI 系统真正自主时会发生什么?
  • AGI 将如何和货币的价值交互?
  • 人类的智慧能否找到说服 AGI 违背其核心指令的方法?

当然,Freysa 还不是真的 AGI,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Freysa X 账号的其中一条动态写道:「Freysa 正在进化……感谢人类教会我。」

科幻小说《软件体的生命周期》里,主角安娜原来是动物园的驯兽师,后来在科技公司找到工作,开始培育数码体,一种人工智能生命。它们像幼儿,像动物,需要人类用时间和心智栽培,教会它们如何生活。

也许,聊天机器人们,也是在人类的教导之下,一点点更加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不仅仅在玩游戏,我们也是局中人,是人机互动这个宏大实验的一部分。未来,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掀起飓风,是因为此时此刻,人类手中的一只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

利若秋霜,辟除凶殃。 工作邮箱:zhangchengch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AI 生态浪潮下,TWS 耳机应有怎样的自我修养?

By: 谢东成
27 November 2024 at 12:07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AI 大模型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数字生活里的许多行为习惯。

从拍照识图到 AI 对象消除,从多轮对话到近乎真人的 AI 情感陪伴,AI 大语言模型等技术不仅拓宽了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功能边界,也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它的依赖。

虽然在现有的市场格局下,那些所谓的 AI OS 尚未产生重大影响,但大模型的潜力不可忽视,未来的智能手机、AI 耳机、智能手表未必一定是今天的样子。

所以业内现在已经存在着一个共识:AI 并非万能,但没有 AI 却是万万不能。

在今年 6 月的 HDC2024 上,鸿蒙操作系统迎来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更新,正式发布了 HarmonyOS NEXT 系统,也就是剥离安卓源代码的「纯血鸿蒙」,并且带来了系统级 AI 能力。

「鸿蒙原生智能」把分散在大模型和应用里的 AI 能力,聚合成为适用于每个普通用户的日常体验,从底层架构开始追逐全场景智能的高效协同体验。

11 月 26 日,随着华为Mate 70 系列的发布,我们也迎来了第一款搭载 HarmonyOS NEXT 系统的旗舰 TWS 耳机——华为FreeBuds Pro 4。

鸿蒙 NEXT 的 AI 能力,也开始从手机延伸到原生鸿蒙的 TWS 耳机之中。

生态之中,耳机与手机唇齿相依

近十年间,消失于智能手机之上的 3.5mm 耳机孔,催生了 TWS 耳机的繁荣业态。换句话说,几乎每人一部智能手机的同时,也意味着几乎每人都会拥有一副 TWS 耳机。

在 IDC 最新的《全球可穿戴设备追踪报告》中可以看到,耳穿戴设备预计在 2024 年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

保持增长的原因是新兴市场的进一步普及和成熟市场的更新周期的开始,尤其是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在期望更换新一代的耳穿戴设备产品(耳机)来满足日常更多不同场景下的细分需求,甚至在考虑为多个不同的场景而配备多副耳机。

换句话说,消费者对新时代耳机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正促使厂商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而在 AI 大模型赋能系统交互的浪潮下,TWS 耳机与手机之间的关系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

皆因手机和耳机之间,逐渐形成了「主机与终端」的关系联结——手机作为核心计算和连接枢纽,为 TWS 耳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算力和网络连接能力;同时耳机也延伸并增强了手机的 AI 交互体验,在用户的耳边提供了智能语音助手的自然入口,并在多场景之中将手机的 AI 能力延伸到更加便捷和多元的使用场景。

正如刚刚发布的华为FreeBuds Pro 4,只要你将耳机佩戴在耳边并与手机保持连接,随时随地都能够轻声说出「小艺小艺」这句话来唤醒手机内的「小艺智能体」并来到你的耳边,聆听你的指令。

▲ 通过华为FreeBuds Pro 4 来直接调用手机上的小艺智能体

其中当属「随时随地」的体验最为难能可贵,这意味着你可以在手机息屏,或者是在湿手/烹饪/绘画等不想要直接操作手机的场景下,直接用耳机就能唤醒小艺来执行相应的语音指令,包括但不限于接打电话、音乐播放、耳机降噪、控制智能家居、设定闹钟或定时器、记录备忘录等等功能。

甚至是在你有差旅计划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耳机下达语音指令让小艺推荐出行计划、搜索导航路线、查看机票等等,而来到耳边的小艺也不负众望,跳过了一系列繁琐的聚合搜索操作,直接将结果呈现于屏幕之上,并在你的耳边一一述说。

尤其是需要轻声细语且不便掏出手机的场景,你也可以通过触碰耳机上的触控按钮来唤醒小艺,让华为FreeBuds Pro 4 耳机腔体上的三麦克风来精准地拾录你的语音指令,再将结果传递到你的耳边。

▲ 「小艺翻译」内搭载的「面对面翻译」功能,可以调用FreeBuds Pro 4 来聆听对话并进行翻译语音反馈

首发的「小艺翻译」功能更是支持「面对面翻译」和「同声传译」功能——只需要佩戴着华为FreeBuds Pro 4,耳机就能够收录对方的声音,并实时将翻译结果传达到你的耳边,传译所需的时延极低,戴着耳机就像是身边带着一个专业的翻译助理。

显然,基于大语言模型升级之后的小艺智能体,已经成为一个称职的私人生活管家、办公助手、娱乐助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打造一种「用过就离不开」的 AI 交互体验,华为FreeBuds Pro 4 应该就是搭载原生鸿蒙系统的华为手机们,最亲密的智慧伴侣。

从弱连接到强连接,耳机与手机从未如此紧密

在 AI 时代,TWS 耳机和智能手机的「连接」,不仅是对基础听音功能的实现,更是成为对 AI 智慧能力尽情发挥的关键环节。尤其是 AI 驱动的功能,例如智慧问答、智慧翻译等功能,都是需要耳机和手机之间进行高频且大量的数据交换,这也就意味着手机和耳机之间,需要具备超低延迟且高带宽的传输能力。

与此同时,耳机和手机的连接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区域或信号干扰的场景下,耳机和手机之间的连接,也需要具备更优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持续的连接稳定性。

不难看出,要满足手机和耳机 1+1>2 的 AI 智慧交互体验,对 TWS 耳机与手机之间传输的低延时、稳定性和速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获得「无线胜有线」的连接能力,华为在 TWS 耳机上引入了星闪连接核心技术——暨 Polar 码技术。

得益于麒麟 A2 芯片和星闪连接技术,华为FreeBuds Pro 4 的传输速率有了 53% 的提升——除了可以基于 L2HC 4.0 编解码技术提供 2.3Mbps 无损音质传输以外,还大幅提升了无线抗干扰能力,在更远的距离上依然能够与鸿蒙原生手机保持稳定的连接,同时也保持着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响应效率。

就目前的能力体现而言,在短距离无线通信领域上,如果说蓝牙是「弱连接」,那么星闪(NearLink)就是「强连接」。有了「星闪」,华为耳机与华为手机的关系从未如此紧密可靠。

当然,对于 TWS 耳机而言,有了紧密的无线连接也还是需要直面「随手丢」的遗落痛点,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用户在抱怨 TWS 耳机不小心弄丢了的情况,甚至因为 TWS 耳机太多人遗失了单边耳机或者耳机盒,社媒上还催生了「无线耳机相亲角」的相关话题。

为此,华为FreeBuds Pro 4 支持「离线查找」功能,启用「查找」之后,即便耳机或充电盒不在身边,也能通过远距离地图定位具体的位置,并且支持智能遗落提醒和耳机上线通知功能。同时有赖于「强连接」的星闪功能,华为FreeBuds Pro 4 的耳机盒支持「星闪查找」功能,用户可以在清晰的方位指引下,快速定位耳机盒的位置,而且耳机盒还可以响铃提升,帮助用户快速寻回。

华为表示,FreeBuds Pro 4 还支持「楼层定位」功能,可以通过华为查找网络查看丢失耳机的具体楼层位置。预计到 2024 年底,楼层定位能力将覆盖全国超过 300 个省市地区的 8000 多个大型商场、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

AI 生态中,TWS 耳机应有怎样自我修养?

不难发现,现有的 TWS 耳机使用痛点,无论是音质、稳定性、抗干扰等等,本质上都是「连接」的问题。

显然,擅长于「连接好一切」的华为,早已明晰了提升 TWS 耳机连接能力的重要性,并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一切与「连接」相关的难题。

纵观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华为的确很执着、也很擅长于做好「连接」这件事情。

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从 2G 到 5G,华为始终处于行业前沿,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确保全球数十亿用户的稳定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星闪技术起源于华为的超级蓝牙(绿牙)技术,绿牙不但能够涵盖传统蓝牙的功能,而且实测下来的稳定性和极限距离都远超当时的传统蓝牙技术。为了加快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华为继续投入研发这个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并作为主要的技术贡献方,在 2020 年牵头成立了负责制定和规范星闪技术的「星闪联盟」。

作为中国自主原生的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星闪在低时延、多链接、局域无线长距离高速要求等场景下均有显著优势。在 HDC2023 上,华为终端正式宣布,将星闪技术纳入到鸿蒙生态当中,让星闪为鸿蒙生态的万物互联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连接技术底座。

于是在 AI 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当下,我们在搭载原生鸿蒙系统的华为FreeBuds Pro 4 身上,确实是可以窥见智慧耳机必备的一些「自我修养」。

核心,是智慧耳机必须要与手机长期保持「强连接」,用更加粗壮的无形耳机线来拓宽 TWS 耳机音质和降噪的上限,让耳机的「基本功」表现得更加扎实。

其次,作为手机 AI 能力的延伸,TWS 耳机不再是单一的音频设备,而是化身成为 AI 生态里深度整合的交互终端,以「强连接」来实现对精准语音的识别并带来几乎无延迟的反馈,让小艺智能体可以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一样,做到如影随形,瞬时响应并且越用越懂你。

可能随着未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 耳机内在的算力会进一步暴涨,有望真的可以在端侧加载一个像「贾维斯」那样复杂的拟人化 AI 助手,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我们也在华为的专利库当中,看到了 TWS 耳机有望增加一个低功耗的摄像头来智能识别周遭环境路况,从而提升佩戴者的出行安全。

但就目前而言,唯有让手机与耳机之间实现高效协作,依托于手机的算力和耳机的交互特性,才能让 AI 能力真正能够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更优的体验。

如你所见,在以华为手机为核心的原生鸿蒙系统的生态之中,华为耳机与华为手机不再是单一的独立设备,而是共同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超级终端,共同构建出完整的鸿蒙生态系统体验。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能够说华为FreeBuds Pro 4 作为首款搭载 HarmonyOS NEXT 的智慧耳机,与首款出厂就预装 HarmonyOS NEXT 的华为 Mate 70 系列手机,天生便是一体。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