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9 April 2025Main stream

智能手表的鼻祖不再智能了,但它战胜了时间 | 明日标本

By: 苏伟鸿
9 April 2025 at 18:00

编者按

过去一个世纪,消费电子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行业。每隔几年,我们就会见证一个新品类的诞生,而许多足以定义时代的「明日产品」便从中而来。明日产品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第一批明日产品怎么样了?

时至今日,他们未必是市场的引领者,却是时代的探索者。我们试图打捞这些被遗忘的技术标本,从中寻找明日产品演进的脉络,为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转眼间,Apple Watch 已经十岁。智能手表这个品类,也从问世时略带科幻感的「明日产品」,成为和耳机一样常见的可穿戴设备。

而如果对比市面上的智能手表,会发现它们虽然有圆有方,但都大同小异:触控屏幕、数字表冠构成了基本的交互逻辑,与智能手机协作以及健康监测功能则是手表的核心功能。

Apple Watch 无疑是智能手表拓荒的胜利者,但在十年前可不是这样。

第一批智能手表怎么样了?

2013 年,搭载墨水屏的智能手表 Pebble 曾经风靡一时,又很快被市场抛弃。沉寂近十年,他们宣布重新计划推出新的手表。

只是不再智能了。

十年前的墨水屏手表,到现在也没有过时

2013 年,距离初代 Apple Watch 诞生还有 2 年,第一台 Pebble 手表伴随着众筹金额打破纪录的傲人成绩正式问世。

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初代 Pebble 的设计还算独树一帜:彩色的方形表盘设计非常有活力,虽然体型和普通手表相当,但外观很有玩具感。

和现在的智能手表不一样,Pebble 采用的是一块黑白电子墨水显示屏,而且不支持触控,所有交互靠表盘旁的按钮完成,倒是很像功能手机。

▲ 图源:LaptopMag

和 Pebble 配套的是一个手机 App,支持 Android 和 iOS,能用来显示手机上的通知,或者控制音乐播放。

更进阶的玩法是,Pebble 提供了一个应用商店,里面有大量可以安装到手表的 App,为手表带去更丰富的功能,当年很火的 Flappy Bird 游戏就和操作简单的 Pebble 有不错的配合。

▲ 图源:YouTube@iDB

至于手表显示时间的本职工作,Pebble 也完成得很好:商店里有上千款表盘可供下载,虽然手表显示素质一般,从现在的眼光看不少盘面都颇有一种 Lo-Fi(低保真)美学。

上面这些功能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夸张地说,现在的智能手表,都在用 Pebble 玩剩下的模式。

但 Pebble 只风光了三年。2015 年,距离 Pebble 被低价收购还剩一年,苹果发布了初代 Apple Watch。

如果只是一些功能和数值上的比拼,Pebble 未必落后 Apple Watch 多少:墨水屏虽然老旧,但能提供 7 天续航,还能常亮显示时间,Apple Watch 只能抬腕亮屏,还只勉强够用一天;闭着眼睛都能用实体按键切歌的 Pebble,比主要靠点小屏幕的 Apple Watch 要更加方便。

但正如前文所说的,Pebble 像手表上的功能机,而 Apple Watch 的形态,更像是手表上的 iPhone。

Apple Watch 虽然一开始走歪成时尚奢侈品的路线,但在二代开始悬崖勒马,开始注重时尚和健康功能,在第四代完成转型,最终真正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明日产品。

Pebble 其实也在 2016 年的第三代上加入了健康追踪功能,但这个功能更现代、更丰富的 Pebble 2(没错,第三代叫 Pebble 2),看起来不再是引领者,更像是一个步履沉重的追赶者。

▲ 图源:CNET

Pebble 创始人 Eric Migicovsky 在采访中表示,其实公司早就知道要朝运动的方向转型,但当产品终于面世时,一切都太晚了。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市场没有给 Pebble 太多追赶的机会,Pebble 2 的备货还没发完,公司市值一落千丈,从最高估值 7 亿美元,最后申请破产,被健康可穿戴大厂 Fitbit 以 2300 万美元收购,黯淡收场。

Pebble 不再智能了,但它战胜了时间

2018 年 6 月,Pebble 的在线服务正式停止服务;2021 年,Pebble 的手机配对 App 也正式下架,原本的智能手表,成为了几天就要冲一次电的普通的电子表。

Pebble 手表从大众的视野中淡出,但却没有从这个世界上完全灭绝,甚至直到今天,全世界可能还有几百名用户在使用这个手表。

给 Pebble 续命的是一个民间的爱好者组织「Rebble」——名字结合了组织发源地,网络论坛「Reddit」。

Rebble 提供了一个在线工具,可以刷入爱好者自己开发的商店和在线功能,可以安装老 App,调用天气和语音听写。虽然过程并不算简单,但确实能够让手表「复活」。

甚至 Pebble 的创始人 Eric Migicovsky 自己,也加入了 Rebble 论坛,至今还在用 Pebble 手表。

▲ Eric Migicovsky,手腕上戴着的是 Pebble Time Round

这不仅仅是一种对自己作品的怀念,Migicovsky 表示,Pebble 能提供当前市面智能手表所没有的体验:低调的墨水屏,不仅阳光下可以读,还不会分散用户注意力;很长的电池寿命,不用经常充电;方便可盲操作的按钮;以及最重要的,很强的社区开放性。

Migicovsky 不是一个人。美国一位护士 Raymond Forte 表示,Pebble 刚好卡在电子手表和智能手表之间的形态,非常适合自己的工作:长续航满足长时间的值班,一种低调的提醒方式来让他接收 911 通知,并快速回复同事,还能用应用程序连接 Google 地图为他开救护车提供简单的导航。

还有一些科技爱好者或者说极客单纯觉得,不管是彩色的初代 Pebble,还圆形的 Pebble Time Round 和金属外壳的 Pebble Steel 这个有点复古感的外观,以及 Pebble 现存一千多个表盘上那种低保真设计,都提供了一种当下智能手表所没有的美学价值。

Pebble 早已谈不上智能,但它还是一块手表,因此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不奇怪。

智能手表的答案不止一种,还可以更酷

我认为,(Apple Watch)并不是要去解决什么特定问题。更多地,它是一种优化,是一个机遇。

出自苹果前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的这段话,可以说用高情商的说法概括了智能手表探索初期的一个尴尬处境,那就是形式先于用途存在。

▲ 戴着 Apple Watch 的 Jony Ive

当行业和技术已经进步到能够将智能设备的尺寸缩小到手腕级别,行业反而因为不知道该用这小小方寸去实现什么功能,而陷入迷茫。

从上世纪用来「看电视」,到 Pebble 用来看天气看通知,厂商们都在不断摸索,但产品只能说都是隔靴搔痒,毕竟这些功能,手机能干得更好,说服不了消费者掏钱。

▲  精工于上世纪 80 年代推出能看电视的 TV Watch

「并不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 Apple Watch 问世,自然也没能回答行业和消费者的疑惑,一直到苹果找准了健康量化的路子,才定下了智能手表的模版。

运动健康虽然是智能手表的标准答案,但不是所有人心中的答案,至少对于 Pebble 死忠粉而言如此。

沉寂八年后,Eric Migicovsky 在年初成功说服 Google 将 Pebble 的软件开源,然后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推出新的手表。虽然因为商标归属权原因,Migicovsky 的新手表不会被称为 Pebble,但会是那些经典产品的「精神续作」。

Migicovsky 表示,用户们对 Pebble 的长情给他带来了很多启示,让他意识到产品更新不需要抱着「改变世界」的想法,也不需要频繁推出,可以完善和维护当前的产品。

这种模式和当下科技行业的趋势大相径庭,但 Migicovsky 相信这就是 Pebble 续作的决定性特征。

Pebble 不会过时,因为它已经过时了。

也就是说,Pebble 的对手不再是 Apple Watch 等智能手表,而是卡西欧这种电子表。

▲ 卡西欧 CA53WB

第一批明日产品,在今天成为了「昨日产品」,但消息一出,外网的媒体和粉丝都在欢呼,他们对 Pebble 的回归,已经等了太久。

手表确实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品类,智能手表和传统手表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互相替代关系。因为戴手表除了功能,还有一层文化和审美的价值在其中。

即使成为了 Apple Watch 的忠实用户,我还是时不时有一股冲动,想把它换成一块设计精美的 Swatch。

Apple Watch 虽然很强大,但我们真的需要它上面的这么多功能吗?对我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运动记录和睡眠追踪功能,以及和苹果生态的高度集成,其他 App 偶有用到,但更多时候还是下意识掏出手机。

Migicovsky 在三年前也重新思考了 Pebble 失败的原因,最后他认为,并不是没能及时紧跟趋势为手表配备健身功能,反而是因为想要更多大而全的功能,加入太多生产力和健身的功能,导致产品定位偏移。

迭代了十年,智能手表似乎也到了一个瓶颈期,只能往上不断累加更多健康功能,路越走越窄。

可以预想的是,Pebble 再次出山不会掀起太大波澜,但它能提醒我们,智能手表,明明可以还可以更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智能手表行业观察 2017-7

By: 胡中元
25 July 2017 at 17:28

两年过去了,今天下午又在网上看了一下目前的可穿戴式设备,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风口已过,局面基本已成定局,我再来说说我的观点和看法。

两年前我经过精心挑选,买了我的第一款智能手表 Sony SmartWatch3,当时的文章:《智能手表行业观察 2015-6》

两个月后,觉得所谓的智能手表也就那么回事,比较失望,写了一篇:《对智能手表的负面评测》

。。。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我换用了好几个手表和手环,今天再来说说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无论对于运动手环还是智能手表,能够看时间这是作为一个表最最基本的职能,除非你就把它视作一个美观的腕带装饰物,所以那些大部分不能看时间的手环,都是小众的选择。(这就是我闲置我的第一任 小米手环 的原因)

说到装饰性,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另一不能忽视的元素就是其颜值。

其三,定位不要太高。除了那些 “可以打电话的手表” 外,大部分智能手表的定位都是作为一个手机的第二屏而存在,在手表上玩的再多的花样,不过是刚买来 2 个月的新奇罢了,具体的可以看上面的那篇文章链接~~

其四,也是我怒卖掉下文所买的 SW3 的原因,那就是续航,作为一款手表,2 天一冲甚至一天一充是根本不能接受的,毕竟这只是个手表,偶尔才看一看的手表,不是手机。我目前用着的 麦步手表,就是在我对充电时间深恶痛疾之后的正确选择—— 21 天待机。

最后,同样重要的一点在于选择一个大公司的热门产品,主要问题在于手机端 App 的开发质量。我现在的麦步手表就面临这个问题,另外第三任 bongXX 也是因为 App 太差而弃掉的。

总结一下,目前在我看来,如果现在要买一个可穿戴式设备,需要在意以下几点:

  1. 外观好看。这是第一要素哈哈,另外如果可替换标准表带最好。
  2. 续航。5 天以下的直接 pass,待机时间越长越好。(苹果表和安卓表都是垃圾)
  3. 时间显示和通知推送,以及健康监测等等基础功能。不过心率和 GPS 我倒是不在意的。
  4. 功能性。能否扩展功能,换表盘等等,另外定时器功能是必要的,这是最实用的一样功能。
  5. 大公司的产品。不会突然跑路的公司。

 

最后,让我缅怀一下 Pebble 的停产,以及麦步手表的即将倒闭,二者都是极为优秀的产品。但大概是极客的产品总是难以得到广大市场的肯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