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每日乐评|机关食堂和校园餐的差距,终究被放上桌了?

By: elijah
6 October 2025 at 22:26

img

机关食堂和校园餐的差距,终究被放上桌了?

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在国庆日再度开放,三千游客挤满大厅。

九道菜五十八元的价格,让人均消费不到二十元。

CDT 档案卡
标题:机关食堂和校园餐的差距,终究被放上桌了?
作者:番薯壳
发表日期:2025.10.6
来源:微信公众号“每日乐评”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五百五十斤米饭、二百五十斤卤鹅顷刻售罄,游客赞叹“这才是人民公仆应有的姿态”。

几乎同时,湖北黄冈机关食堂十五元四菜一汤,敦煌机关食堂二十元十八道菜自助餐,纷纷成为网红打卡地。

讽刺的是,就在这些机关食堂因物美价廉备受赞誉时,校园餐却陷入“两坨屎里选一坨”的尴尬境地。

家长甚至集体请愿:

“求求让西贝进校园吧!至少没虫子、没头发、没馊味!”

连预制菜都成了救命稻草,这是何等的绝望。

机关食堂与校园餐,一个物美价廉门庭若市,一个质次价高怨声载道。

这巨大反差背后,藏着怎样不堪的真相?

校园餐乱象早已触目惊心:

余姚的蛆虫、本溪的剩菜、昆明的臭肉、成都的霉变鸡腿,一桩桩一件件,不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系统溃烂的连锁反应。

当食堂失去信任,家长只能自救。有人加入送餐大军,风雨无阻;

更有学校竟要求送餐家长出具“营养不良证明”。

试问:

是孩子的身体需要证明,还是某些办学者的心早已“不良”?

校园餐问题本质从来不是技术难题,而是利益分配问题。

机关食堂能做到物美价廉,校园餐为何不能?

答案不言自明:

校园餐利润之大,超乎想象。

中央纪委数据显示:

2024年查处校园餐腐败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

2025年重庆率先发力,重拳出击,立案627人,留置23人!

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被蚕食的孩子午餐?

img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些问题非要等到舆论曝光才得以解决。

就像那所“9人轮流睡8张床”的学校,曝光前学生挤在1.1米宽的小床上,曝光后立即“实现1人1铺”。

灯泡坏了,非要等群众拿着手电来举报,才肯慌忙去换?

这种“不曝光不改”的作风,与校园餐问题如出一辙。

宿舍条件同样堪忧:

某地工贸24人挤住,卫生间半敞开;

某地师范大学烂床加厕所破旧;

某地矿业大学被调侃为“叙利亚风格”;

还有师范大学宿舍霉菌滋生,厕所门上有发酵蘑菇……

知道的这是校园宿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考古现场。

img

上海绿捷事发后,校园餐业务由上海市属国企接手,有人欢呼“这下好了”。

但国企就不会出现贪腐、利益输送问题?

显然,真正的问题根本不是“换个公司”,而是减少参与分配利润的人数;

是让吃饭的人有话语权说“难吃”和“不吃”,而不必担心说完后会被穿小鞋。

为什么校园餐非要“招标”?

学校既然提供食堂,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去管理?

放着这么大的利润不要,甘愿拱手让给承包公司?

恐怕,是既偷了懒,利益还一分不少。

于是这个“中间商”的存在,自然而然的就把校园餐的质量拉了下来。

整改的成功案例证明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贵阳实验小学钟海燕出事后,“贵阳市校园餐资金监管平台”搭建起来,按月实行“先就餐、后结算”,校园餐费由每餐16元降到10至11元。

汾西二中赵孟锁出事后,当地采取学生家长参与饭菜制作的方式,学校食堂有三分之一的职工都是学生家长。

哈尔滨、齐齐哈尔、扬州、威海等地学校里开设的“妈妈食堂”,既创造安全饮食环境,还兼顾陪读需要,又能补充家庭收入。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孩子的饭盒,照见的是一群人的良心,更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当“鼠头鸭脖”事件让下一代学会指鹿为马,当校园餐成为某些人砧板上的肥肉,我们失去的不仅是食品安全,更是社会的基本诚信。

近日,教育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手出击,发布《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

要求供应商近3年内无食品安全事故,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

中国1.4万亿元规模的校园餐市场,或将迎来史上最严格监管。

碗里清汤能见影,堂前醉梦却遮心。

归根到底,问题从不是“钱不够”,而是“心不正”。

若没有透明的利益流向与常态化问责,所谓换家公司永远只是换汤不换药。

一饭映人品,一榻见人心。

餐盘虽小,却能称出一个社会的良心重量。

如果连孩子的饭盒都守护不好,我们又何谈未来?

浣花溪杜甫|绿捷出局,光明接手,上海校园餐会有所改善吗?

By: elijah
6 October 2025 at 22:10

没想到,绿捷校园餐一事还真的有后续。

前段时间闹得那么大,绿捷还能继续中标,本以为绿捷无法撼动,但没想到最近爆出光明集团将接手绿捷的校园餐。

img

要知道,在上海封城期间,绿捷可是因为卖菜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而在上海校园餐中,绿捷也是做了好多年,而且数十年如一日的难吃。不只是普通市民的孩子在吃,很多普通公务员的孩子也在吃。

不知道有多少投诉都能安然度过,而这次真的民怨沸腾了,不然怎么会把这么大块肥肉吐出来。

那么多学校的校园餐,二十左右的餐标,就给学生吃这些东西?而且吃了很多年。

img

img

img

做过饭的人都能看出这背后有多大的利润。一勺陈米饭,加上一点预制肉菜,水煮素菜,这成本估计就两块钱左右吧。我估计监狱的水平跟这也差不了多少吧。

学生吃不下,大量倒掉,学生吃不饱,如何学习?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背后有多大的猫腻。

而且,就这水平,还能不断地参加招投标中标。也可以看出招投标的水也挺深。

更关键的是这些人为了能收到学生的午餐钱,强制学生吃,不准带饭,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

这吃相真的太难看,难怪这次上海家长会那么愤怒。

如今,绿捷校园餐的业务由光明集团接手,我想校园餐肯定会好一点了。

CDT 档案卡
标题:绿捷出局,光明接手,上海校园餐会有所改善吗?
作者:徐鹏1
发表日期:2025.10.6
来源:微信公众号“浣花溪杜甫”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说起光明集团,前几年他还有一个广告词“请给我光明”被批评。

当时对这家老国企还刮目相看。

现在接手了绿捷的校园餐,国庆之后,校园餐应该会有改观。

而绿捷用如此劣质的校园餐对待沪爷的孩子,我想应该会对它进行问责。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中央厨房配餐,一个中央厨房能辐射整个区域的学校。

而这种模式,就是一种集权的模式,原本分散到每个学校校长决定的事,现在由主要领导拍板就能决定。

这种模式真的还不如校长小舅子承包制,做得差了,学生的骂声,老师的吐槽,校长是听得到的。甚至家长还可以向教育局反映。所以一般不会做得太绝。

而现在这种模式,学生骂绿捷,它也听不到,老师吐槽,都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家长投诉,都不知道向谁投诉。所以才会做得这么绝。也只有闹上热搜,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或许才能改观。

在不受制约的权力游戏中,贪婪、有恃无恐将让校园餐做到极致,极致的低成本,极致的高利润。

于是就出现上海校园餐的荒诞一幕。堂堂国际大都市的校园餐甚至都比不过西部偏远山区的学校的食堂。

所以现在绿捷校园餐由光明接手,本质上还是集采模式,但底层逻辑还是有点不同,绿捷这种资本,追求的是利润,为了实在利益最大化无所不用其极。

而光明是国企,底线可能会高一点,毕竟国企领导可以不追求高利润,但绝不能出问题影响领导位置。

如果要彻底解决校园餐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校园餐不能只是一家送,让多家配送,让学生自由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而不是领导。

我出钱还没有选择权,这本来就不合理。

选择权在领导手里,资本就会去巴结领导,而选择权在学生手上,资本就会去讨好学生。自然饭菜的质量就好起来了。

希望这次光明能改变校园餐的顽疾,还学生一顿正常的午餐。

小红书网友|我去华工看了看她

1 October 2025 at 02:30

img

打开微博看到新闻,决定改变计划直奔大学城南地铁站的时候,是今天二十九号早晨。

毫无疑问的悲剧,各种声音齐声,昨天充斥疑问。

其实已经看过了一波。但是官方的通报和坊间口口相传的消息出入甚远,据不少网友所说有春秋笔法之嫌。

其实前几天就得知了相关消息,事故发生的时候,我正住在家里看球赛;今天早晨,我还在体验新开通的地铁线,感慨广州市发展之迅速,地铁之便捷。

我坐地铁到大学城,步行至华工的一个小门附近,没有什么守卫,我径直进入。

广州的夏天还没有结束,几阵台风边境,吹的校园内的树茂盛到满是落叶。时间来到中午,阳光将密密麻麻的叶影投射在柏油马路上,小路的右侧,几组学生正上着自习课。走到主干道,呈星月分布的学生在路上,各有轨迹。

本应是上午放假前最后一堂课吧,路上看不到几个人,车辆也少,一片宁静。

CDT 档案卡
标题:小红书网友|我去华工看了看她
作者:小红书网友
发表日期:2025.9.30
主题归类:华南理工大学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我问一个女生事故发生的地方,她非常清晰地给我指了方向。我骑着单车经过天桥,在下坡之后二处左拐,果然看到了网友们描述的事故现场。

此刻可以看见有身穿便服的人员在巡逻,一些小房间外的柏油马路上,站了将近十个人,警备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我把车停在路边,在马路牙子上坐下。

此时,我可以好好地看清楚事故现场的原貌:在树下,一排黑色塑料制成的垃圾桶,中间有一个并非合成,底部缺口的两旁有两棵树。与道路上其他树不同的是,这两棵树的下半部分大约一米的高度内,用绿色的人造草皮包裹了起来。

与我相距五米左右的马路牙子上坐着两位保安,他们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不想去搭话,可是没等我过过神,他们就站了起来,两位原地走了,我想我的张望一定有我的恐惧,或是畏惧远处的安保人员的目光。

这里是一处宁静的所在,小路回绕着垃圾形状弯曲的U型,马路两边有着草坪,树木和灌木。不时有学生骑车或步行经过,有的拿着外卖袋子,有的一边打电话一边走,还有的和我一样,分散在垃圾桶的四周,远远地注视着里面。

这是一个安静的所在,除了安保的存在,场面并没有喧嚣。

我看见两个学生走到现场,一个应该是留学生的男孩拿出手机,马上有一个安保人员上前来对其说“这里不准拍照”。

学生解释自己是对面的手机维修店,这个店后还没开门,应该是来修手机的,最后在安保的提醒下,男孩把手机收起。

我想,这次也确实想和现场的人聊一聊。

我以为我交代自己没有拍照录音,也没有想做任何事情,对方会放下戒心,结果对面依旧非常严肃地开始问我:
• “哪个学院的?”
• “不是我们学校的?”
• “你是哪个学院的?”
• “你来这里干什么?”
• “你认识她吗?”
• “是你们班的吗?”

……

我说我是校外的,把我来此的情况全部大概跟他说。

从一旁走来一个蓝衣大叔:“你不是我们学校的,那你现在应该出去。”

我说可以,但是我想看看相关规定。于是他们开始反复强调“老师们”的立场,开始对我言辞心硬的教育,让我不要惹事,不要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这时来了两个黑衣人,由于此前我已经在现场逗留了一个小时,所有的巡逻人员我都面熟了,所以这两个全面让我感到一阵新鲜。

其中一个要我出示证件,我要求对方也出证件。我也如实交代了自己今天所做的事情以及所有动机。

“是有人叫你来的吗?”
“我一个人来的。”
“翻墙肯定也搞的吧。”
“嗯。”
“事情还在调查,我们都希望能够平稳过渡……”

我确认了我的手机没有录音拍照之后,他们放松了许多。

有趣的是,我遇到一个骑自行车而来的男生,相互寒暄之后,他就坐在我的身边要和我一起。他的气质很好,不是喷笑的冲动和热血,相反更像是一个可爱的人,但是他相比较我来说要把事情闹大的。

10分钟后,所谓的巡逻安保过来了。所有的安保人员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我把自己的身份交代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他们还是要我说我是哪个学院的。

此刻来了一个蓝衣大叔,还不停地给我做思想工作,大抵就是让我不要写文章、拍照片、参与网络舆论。我最生气的就是今天见到的所有人都以“小事”来掩饰性事件。

一路上,他还不停地念叨,不要因为小事妨碍学校秩序。

临近校门的时候,我接受到蓝衣大叔放下的一些叮咛。他跟我解释,每一个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观点不一样。如果能够跨步进入公检法,也许你能够改变。

可是,我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小了。

此地无言|绿捷笑而不语

By: elijah
29 September 2025 at 23:01

img

西贝因为灾难式公关,又被骂上了热搜。最近有两篇流传甚广的自宣小作文,一篇是“7岁的毛毛,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一篇是“我送大爷一碗汤,大爷送我一套房”,让西贝再度沦为笑话。

那叫一个尴尬。不要说放在因为预制菜风波,负面新闻缠身、品牌形象断崖式跌落的当下,就是放在平时,这个水平的公关也是极其幼稚和拙劣的。西贝似乎低估了受众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高估了自己的煽情能力。

这两个故事,很像我刷到的短剧,都有一种令人发指的矫揉造作。拿第一个故事来说,7岁的毛毛或许说过喜欢吃西贝的话,但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定性呢,搞得像外婆去世,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菜一样。

第二个故事,如果真有此事,我觉得大爷大概率看上的不是服务,而是服务员。不如直接把小作文再改改,弄个短剧,就叫《霸道总裁看爱上在西贝当服务员的我》,可能效果更好。

CDT 档案卡
标题:绿捷笑而不语
作者:此间飞
发表日期:2025.9.28
来源:微信公众号“此地无言”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两篇小作文,起到的不是灭火,而是火上浇油的效果。罗永浩已经停战了,事态慢慢平息了,新的热点也已经来了,西贝突然来这么一出,跟自杀没什么本质区别。

倒也印证了两件事,第一,拥有2万名员工的西贝,公关团队确实拉胯,一直抓不住重点,从老板贾国龙跟罗永浩硬刚,到两篇小作文的抛出,每一次都做了最错误的选择。

第二,西贝真的慌了。是不是预制菜贾老板还可以打打嘴仗,但顾客流失是真实发生的,血如果不止住,就会一直流,所以不管姿势有多笨拙,样子有多难看,西贝总得做点什么,来收复失地,挽回声誉。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西贝的这两篇公关文成为笑柄,甚至很灾难,但至少说明西贝还在努力地表现自己,讨好受众,虽然有种越努力越可笑的感觉,但好像西贝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是所有身陷争议的餐饮企业都需要努力,需要证明自己的。比如绿捷。当我们在嘲笑西贝的时候,绿捷说不定正在嘲笑我们呢。

上海中小学校午餐事件,自发酵以来,一直有种非常诡异的气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涉事企业上海绿捷公司迄今为止,只发过一个道歉声明,仅仅两句话,准确地说是一句话:

对于涉事学生和家长我们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对于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我们全面接受,全力配合。

这大概是史上最短的道歉声明,短到甚至都发生了什么事都没说。

绿捷的云淡风轻,和西贝的抓耳挠腮手忙脚乱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沉默也是一种态度。绿捷的短自然也有短的道理。第一,是不便说。向学校供餐,显然不是像西贝一样,是单纯的市场行为,一定会涉及到公权力。多说多错,万一不小心说漏嘴,说了不该说的,可咋整?

第二,是不屑说。这才是最关键的。家长和大众当初不能决定绿捷的中标,现在也同样不能决定绿捷的去留。它没必要向家长和大众啰嗦什么,只需要对决定它命运的人负责就行。能够甩出一张几十个字的道歉声明,已经是客气了。

西贝不好吃,你可以不吃。但绿捷不好吃,你不可以不吃。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西贝才会拼命讨好顾客,挽救声誉,因为不挽救真的会死。绿捷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心,舆情汹涌也好家长愤怒也罢,都撼不动绿捷分毫。

绿捷的傲慢,来自于它的强大。公开信息显示,绿捷成立于1999年,创始人叫张国华。而在2018年,绿捷控股了一家叫“上海品测”的检测公司,专门检测上海中小学的饮用水和餐食,股东之一张美华,是张国华的妹妹,两家公司有联邮箱是同一个。兄妹俩一个当运动员,一个当裁判员,形成完美的逻辑闭环。

一家不受监管的企业餐饮,是很难保证品质的,也很难理解什么叫企业的道德血液。所以一切都得到了解释:

为什么绿捷能在数年之内占领了上海中小学营养餐三分之一的份额,日供餐食50万份,成为行业的巨无霸; 

为什么家长的投诉起不到效果,绿捷仍然在不断扩张,8月份还拿下了20家学校;

为什么虾都生虫了,还能说成“虾肠外溢”,摆上学生的餐桌;

为什么午餐臭到让人恶心想吐,最后的检测居然没有发现任何……

答案只有一个:你奈我何?

严格来说,绿捷的强大,也不是绿捷本身的强大。关注此事的人应该都发现了,对于这起民怨沸腾的臭虾事件,上海本地的媒体居然集体失声了。

上海啊,这是最开放最发达思想也最活跃的城市,甚至没有之一。是媒体集体眼瞎,没有认识到这起事件的新闻性吗?当然不是,他们“被缺席”了。

不仅上海媒体,其他地方的媒体也都基本没有报道。这沉默,也是令人无语。

面对西贝,消费者是强势的,因为他们可以用用脚投票的方式,决定西贝的生死。

但是面对绿捷,家长却是弱势的。因为绿捷与他们无关,臭鱼烂虾与他们无关,甚至吃不吃都不由他们决定。

那些偷偷给孩子送饭的家长,那些需要到医院开证明,才能给孩子送饭的家长,这些上海的中产家长,恐怕在职场都没有这么卑微,但是在孩子的问题上,他们不得不低头。他们怕的不是绿捷,而是让绿捷成为绿捷的人。你动绿捷的利益,就是动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你惹不起。

绿捷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种现象。当一家企业强大到可以往孩子嘴里硬塞午餐的时候,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什么预制菜,什么难吃又贵,都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选择权。

虾里有虫,倒掉就是。脑子里有虫,那麻烦就大了。

浣花溪杜甫|禁止学校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还需要两部门联合发文吗?

By: elijah
29 September 2025 at 22:40

最近学校食堂问题频发,这让很多家长担心。特别是上海的校园餐,已经让人难以想象了。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今天看到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部门联合发文:禁止学校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

img

img

看到这个《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我感觉到有点懵逼,禁止学校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还需要两部门联合发文吗?

使用不合格食材,这不是违法吗?有法律法规,还需要两部门联合发文吗?

两部门联合发文,应该给出具体的违规处罚规定,而不是只是一句基本常识的废话吧。

CDT 档案卡
标题:禁止学校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还需要两部门联合发文吗?
作者:徐鹏1
发表日期:2025.9.26
来源:微信公众号“浣花溪杜甫”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感觉怪怪的,但好像又是在修复一个bug。

可能很多人和我都有同感,感觉都是一句正确的废话,禁止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这就像禁止杀人,禁止放火一样,还用得着如此强调吗?

但两部门掌握的信息肯定比我们多,在这个时候发一句如此常识性的工作指引,估计是有人违背常识,可能是真有人故意这么干。

不合格食材,为何还要上市?为何还要特地发文禁止。

难道以前是允许的?难道说真有人故意采购不合格食材给学校?

经过两部门这么一提点,回想起这么多年在学校吃饭的经历,还真能细品出那个味来。

比如学校的米,合不合格不确定,但似乎总是陈米。

学校的肉,以前经常爆出买的肉都是臭的。

还有一些临期食品,甚至过期食品,某些学校似乎都能充分利用其价值。

我以前做过一段时间餐饮,有一次发现供应商送来的火腿肠过期了,就打电话叫来换。结果供应商换了之后,拿着过期的那一箱火腿肠,恬不知耻的说:拿去给学生吃。这句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所以,现在看到两部门联合发文,虽然感觉怪怪的,但又能感觉到这背后真切的无奈。

就像带孩子一样,爸爸妈妈突然联合发言:不要摸粑粑,那可能就是孩子曾经摸过粑粑。

希望两部门联合发文后,某些学校能真正落实吧。不奢求你们做多好,只求你们不要使用不合格食材。

真是低到尘埃里了。

深涵说|说说华南理工事件:再见校园夺命车

By: elijah
29 September 2025 at 22:28

img

【妻子含泪阻止他:“你到底在想什么?你为什么非要去救那些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他们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你就像个孩子,你生活在什么世界,你差点就被杀了,赶紧走吧,你这个傻瓜,他们对我们来说,什么都不是。”

迪马看着妻子,说道:“难道你不明白吗?我们活得像动物,死的像动物,就因为我们对对方来说,都无足轻重。”

——电影《危楼愚夫》】

1

还是那句老掉牙的台词。

“悲剧,不是死了一万个人,而是一个人,在同样的事故中,死了一万次。”

18岁,女孩,家中独女,9月开学,华南理工大学。

CDT 档案卡
标题:说说华南理工事件:再见校园夺命车
作者:深涵
发表日期:2025.9.29
来源:微信公众号“深涵说”
主题归类:校园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活泼开朗,青春气息,刚刚竞选当上班长,2025年9月27日,这天是她的18岁生日。

意外突发,她死了。

被车撞死了,在校园内,被车撞死了,在校园内被学校老师开的车,撞死了。

事发地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D4教师公寓附近窄路,距宿舍约100米。

肇事者,系艺术学院舞蹈系教师金某,被撞死的学生,系电力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25级新生,事故当天,刚满18岁。

目击者称撞击声巨大,肇事车辆气囊弹出,推测车速很快。

目前,警方已经排除酒驾毒驾,司机已被控制。

人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img

2

2023年5月23日,湖北武汉。

汉阳区弘桥小学月湖校区,一名小学生谭某,在校园内被教师刘某驾车撞倒碾压身亡。

孩子过了头七,正好就是六一儿童节。

悲剧没有就此停止,儿童节的第二天,被碾压身亡的孩子他妈妈,从24楼跳下…

母子殒命,两条生命的消逝,足够敲响校园安全用车的警钟了吗?

2023年5月25日,汉阳区教育局发布官方通报:涉事教师已被刑拘,校长等予以免职。

2023年6月1日起,整个武汉市甚至是全湖北省,中小学校内基本都看不见车辆了,因为上级部门发了通知:

校内禁止行车停车。

事后,湖北教育厅发通知,严查、严禁校内开车。

同时,陕西西安教育局那边,也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校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表示:

在校门关闭期间,除急救、消防等执行任务特种车辆外,其他外来无关机动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校园,严格落实人车分流,上放学、课间或校内有学生活动等时段,机动车辆一律不得在校内行驶。

回到文章开头的华南理工车祸事件。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个信息点:

华南理工大学官网2022年曾发布《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机动车辆进出校园门禁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在校内主干道行驶时速不得超过30公里/小时。

规定是写在A4纸上的,对于规定制约的不同人群,往往也就分成了不同的效力。

举例。

学校规定,学生不得带餐入校,不得点外卖,那么这个规定,多半会被严格执行。

反之,学校规定,教职工的机动车辆,要限速降速,要以学生安全为主,那么多半就是个“嘴上说说”。

听不听做不做,并没有那么严苛管控。

还是那句话,“对自己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厚相待;对小卡拉米,无规矩不成方圆,大杀特杀。”

校园开车撞死人,不是第一起。

昔日轰动全国热搜榜一的相关事件,事后都引起了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刻反思,沉痛道歉,全面排查,举一反三。”

那么,“严查、严禁校内开车”,确保学生和行人校园安全,真的严格贯彻执行到位了吗?

img

3

2020年6月2日,西安市第六十七中校园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被撞身亡;

2023年5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小学生谭某在校园内被教师刘某驾车碾压身亡;

2024年3月19日,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发生车辆冲撞事件,造成19人受伤,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4年10月13日,湖南怀化洪江市雪峰镇,一老师在幼儿园内开车,撞倒3名孩子,一人身亡,两人受伤;

2025年9月27日,华南理工大学,大一新生18岁女孩,在校园内被其他院系老师开车撞倒身亡。

…….

车子,越来越多,电车,提速越来越快,车子,越来越疯,疯到冲到马路上杀死人群,冲到校园里碾压孩子。

原以为马路杀手已经够可怕了,却不想,这些马路杀手竟然直接开进了校园。

img

4

学校是象牙塔,是净土,是最安全的地方。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不安定因素,冲进了校园净土里。

大家可以网上翻翻看新闻。

校园车、校园餐、校园内消失的井盖,出了多少事,死了多少学生。

每一次的事后处理,民众怀着巨大愤怒,悲悯者献上鲜花,校方和官方“高度重视举一反三”的统一模板套话。

直到下一次,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我们到底,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上海的校园午餐,掉进校园深井死掉的那个学生,在宿舍楼附近被车撞死的18岁女孩。

巨大的悲剧发生之前,无数次有人示警。

甚至在其他地方,有鲜血生命换来的惨痛教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古文遗训,数次被敲响的警钟,一群聋子和瞎子,无奈他何。

你指责校园餐死贵太难吃,你举报学校内部开车存在安全隐患,你质疑校园深井井盖消失、消防栓没有水很危险,他们告知你,“不要制造焦虑和矛盾,不要损伤校园形象,请发表正能量的意见。”

充耳不闻,置若罔闻。

对了,补充说一句,那个质疑校服质量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被拘留7日,官司打了两年,三次审判,案件到了最高院,才换来了“拘留违规,举报者无错”。

而这两年里,他因被拘留导致情绪崩溃、夫妻关系破裂(2024年1月离婚)、失去工作,并被诊断为抑郁症…

你看,如今这个世道,当你说出那些“不正能量”话语的时候,需要付出这般惨痛的代价。

和光同尘、相互吹捧、互相遮丑、皇帝的新装、没有输过、全都赢麻了。

就和许老板豪言的账面趴着2000亿现金的房企帝国一样,“我们都这么牛B强大了,你怎么还敢说恒大有风险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一百年前,鲁迅。

现在死了人,闹出人命了,他们不再昂起高傲的头颅,“深表痛心,深刻反思,全面排查,消除隐患。”

我们由衷的希望,窨井是有井盖的,井盖下面是有防护网的;我们由衷的希望,校园餐不是预制菜,而是当天采购现切现炒厨师做出来的;我们由衷的希望,中国的学生和外籍留学生,住一样的宿舍,享用同等的教学设备;我们特别的希望,每一个学生,无论学业成功与否,最终都能平安回家。

如本文标题所写,就让悲剧停留在此,我们这一次,是真的彻底再见了,再也不见校园夺命车了,而不是将来又再一次、再次悲剧的看见校园夺命车事件发生。

再见校园夺命车,是再也不见,而不是再次遇见。

严控校园行车安全,这不是什么科技脖颈会被人“卡脖子”难以攻克的世纪难题。

校园车、校园餐、校园安全,请把最后一片干净的自留地,留给孩子。

谁家的孩子,不是父母的软肋?

外面温顺的、老态的、疲惫的老羊,吃苦遭罪也就罢了;总不能让家里的小羊,也跟着一起吃苦遭罪吧。

要是羊圈里的羊都在吃苦遭罪,央视记者下次再来,就不好再问“你幸福吗?”,不是吗?

总得留一片净土,保住一点依稀的光芒,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给后来者继续砥砺前行的勇气。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