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9 September 2025Main stream

玖奌杂货店|造谣、放狠话、鼓励仇恨、打嘴炮……好好的“爱国”,被这帮人弄得乌烟瘴气

By: elijah
8 September 2025 at 23:11

1、

前些时间,有个几十万粉丝的网络大V,平日里总是高举“爱国”大旗,吸引了大批粉丝追捧。可其实呢,被发现这是一个劣迹斑斑的谣棍,将2008年汶川地震遇难儿童照片伪造成“加沙冲突受害者”;将俄罗斯博物馆畸形婴儿标本图片标注“日本731细菌部队婴儿标本”……其所谓的正义凛然,只是在以“爱国”之名博取流量。

img

自诩“爱国”,以造谣的方式来吸引粉丝的,并不是只有上面提到的这一位。此前,还曾有博主在屡屡被打脸后,大言不惭的反问:“因为爱国而造谣,有错吗?”

img

他们屡屡“造谣”,真的是如他们所说的,因为爱国情怀吗?

恐怕没那么纯粹。

有网友就发现,上面那位造谣式爱国的博主,曾经因为一天的流量有700多元,颇为得意的炫耀“收益还是不错”。

img

为了流量,一些人已经毫无底线,拼凑不实信息、张冠李戴,可偏偏又要给自己冠上一个“爱国”的名义。

2、

这些年在网络看到太多的“爱国”表演:为日本发生地震叫好的,要捐家产捐自己的命去打日本的,还有扬言要炸地球的,要把美国佩洛希的飞机打下来的……直到最近的张雪峰,声称打台湾要捐一个亿……说出来的话,一个比一个牛X,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一年多以前,媒体曾发文称,鼓励仇恨的博主做到千万级帐号,是平台的耻辱。

img

但是,一年过去,这种鼓励仇恨的帐号消停了吗?没有,而是愈演愈烈。

你说要踏平东京,他就说要核爆美国;你说要造多少多少枚核弹,他就放言要把地球都炸了;你说打导弹,他就说放氢弹,再加海啸与地震;你说中国应该去日本驻军,他就说日本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说捐一年工资打台湾,他就说捐一个亿……

img

网络上,一些人争先恐后的比赛“豪言壮语”,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没有底线,越狠越能吸引到更多粉丝,越没有底线越能赚到更多流量。

3、

这些人说的话会兑现吗?不会的。

CDT 档案卡
标题:造谣、放狠话、鼓励仇恨、打嘴炮……好好的“爱国”,被这帮人弄得乌烟瘴气
作者:敏敏郡主
发表日期:2025.9.8
来源:微信公众号“玖奌杂货店”
主题归类:张雪峰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以前有个叫李毅的,就是那个自称美国博士,声称死四千人等于一个没死的那个李毅,多次放豪言,要在祖国统一的时候,随部队去打头阵。但问题是,这个李毅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的老头,身体还不一定健康,上前线只会是个混吃混喝的累赘。真发生战争,根本不可能让李毅去战场的。

所以,别看这些人说的很牛X,其实都是抛出一些不需要兑现、也无法兑现的“豪言壮语”,但又足够表示勇气和忠诚,更重要的是,足够吸引眼球,足够博取流量。

对于这些人,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鸡贼。

但是,他们的种种极端言论,却是在通过网络传播戾气,而从这些人的留言评论区来看,让我担心的是,一些他们的支持者受不会受到其蛊惑以后,成长为潜在的“U型锁”,给社会制造不安定的危险因素。

img

而他们可能带来的另一个危害是,因为他们的激进言论助长的网络戾气,一些正在踏踏实实的从事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为和平统一祖国默默贡献力量的人,也有可能被认为是软弱不够强硬,从而承受不该有的压力,甚至是不该有的指责。

img

没有付出任何成本,却给社会制造了潜在的危害,反而博了个“爱国”的名声,还赚够了流量,赚了大钱。

什么是精致利己?这就是,从不利人,专门利己。

4、

今年1月,@体德学院校长李维刚 在直播间卖牛肉卷,被顾客发现是AB货(应该是被合作方坑了)。随后李维刚不仅公开诚恳道歉,而且自掏腰包,先行赔付,买一赔十。

img

彼时的李维刚,只是个百万粉丝的网红。有人估算,李维刚这一把,至少要赔掉七百多万。既不豪横又缺钱的李维刚,据说还是借钱凑齐的赔付款。

与李维刚这个案例可以对比的是,当有顾客要求“张雪峰168元高考预测卷被指漏洞百出”的款给退了时,向客服反馈后得到的回应是,承认错误,但拒绝退款。

img

168元钱的高考预测卷,并不便宜,很多学生家庭也不宽裕。

“整体最起码捐他M一个亿”“公司帐上永远有这个钱”的张雪峰,豪横、又不缺钱,能不能给那些因为信任他而购买了预测卷的学子们道个歉?即使做不到像李维刚那样“买一赔十”,能不能把这区区的168元钱都给退了呢?

这是我看到的另一条新闻。那些当年听了劝,一窝蜂的跑去报考土木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那些学生是不是被“收割”了?

img

“我怕我就不会说,说了我就一定会做”的张雪峰,一诺千金,豪气干云,要不要对那些当年信任他的学子们道个歉?

“老子他M的先捐五千万”的张雪峰,可不可以先给这些当年听他劝的学子们一些支持,帮他们一把?

5、

诚信、良知这个东西,有的人身上有,但有些人身上就是没有的。

6、

在观察者网的报道《承诺捐款5000万支持统一引争议,张雪峰回应》的留言区,张雪峰获得了一边倒的支持。

img

img

在我的文章评论区,也有人留言称,司马南瑕不掩瑜。

img

虽然司马南在美国买房,在中国偷税,但他“爱国”啊!就这样,“爱国”堂而皇之地被一些人当作违法作恶的遮羞布。

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种恶劣的风气,如果社会不能采取行动,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涌入这条赛道,涌现出更多的伪“爱国”大V,也涌现出更多的堂而皇之的荒诞。

Yesterday — 8 September 2025Main stream

黑噪音|张雪峰的5千万:画饼式爱国,扯淡式翻车

By: elijah
8 September 2025 at 22:32

这年头,“爱国赛道”是真的卷——这不,咱张雪峰“老师”也来凑热闹了。

不过这届网友也确实不好忽悠,张雪峰以为5千万的承诺一出,那是山呼海啸般的赞美,但没想到网友们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既然账上有5千万,你干嘛不现在就捐?

吹牛逼这种事情,讲究一个技巧,不是谁想吹就能吹的。张雪峰的翻车,固然是想分一杯爱国赛道的羹,也有可能是真实性情所致,但他这吹牛的本事,很显然还需要再提高提高。

吹牛逼有点像撒谎:当你有了第一个谎言,就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圆。而当你吹了第一个牛逼,就要有无数个牛逼去找补。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萨达姆当年就是吹牛过头了——动不动就说自己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最后让美国人顺理成章地打了进来,国家没了,人也没了。

吹牛吹到这种地步,已经不是自嗨,而是给别人递刀子了。

img

img

回过头来看张雪峰,他的问题其实在于:把吹牛逼和“假爱国”捆绑到了一起。

你要是说中国学生报志愿全靠你,那大家笑一笑也就过去了。可一旦涉及到“国家大义”,那网友们可未必那么容易买账。

因为爱国从来不是个可以随便拿来营销的概念。它背后牵扯的是情绪,是社会共识,是最不容玩弄的东西。

CDT 档案卡
标题:张雪峰的5千万:画饼式爱国,扯淡式翻车
作者:倪刃
发表日期:2025.9.8
来源:微信公众号“黑噪音”
主题归类:张雪峰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尤其是,战争。

你说“等第一枪打响再捐款”,这话听着怎么都有点像是:现在我口袋里捂着,等到哪天需要拍照、上新闻、被历史记住的时候,再大手一挥,扔出去,顺便把自己送进民族英雄的队伍里。

这不叫爱国,叫投机。

这就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

战争更是不可以随意拿来开涮的事情。假如随便哪个网友网上发帖说打仗的时候他捐款,倒也无可厚非,但你是公众人物,尤其是——你是直接面对全国青少年的公众人物。

在全国青少年面前鼓吹战争,你张雪峰有掂量过这事儿的分量么?

其实,吹牛在娱乐圈、商界都常见。马斯克就经常吹,他吹自己火星移民,吹自己的机器人管家,吹到后来,有的真成了现实,有的还在PPT里晃荡。

但马斯克吹牛的秘诀在于,他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你不信也行,但万一成真呢?

张雪峰的问题是,他吹的牛——没有时间窗口。捐钱这种事,要么现在,要么算了。你说“等第一枪打响”,这跟说“等我中彩票了就请全村吃饭”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远大理想,这是纯粹的“拖延症式爱国”。

因此网友的讽刺也就来了:你要是真想捐,那别等战争,地震洪水、落后地区儿童,这些地方都缺钱。要捐,请现在就掏出来。为这些事情捐款,才是实打实的爱国!

反而非得选一个“最燃”的场景,算计着某天能让自己登上爱国舞台的C位。这种“算计式爱国”,一眼就能看出来,别装了。

这几年“爱国赛道”确实卷。有人靠唱红歌涨粉,有人靠带货打“国货牌”赚流量。表面上都是一片赤诚,实则谁都在精打细算。

真正的爱国,反而成了最廉价的营销符号。

问题是,爱国这东西,没法用钱衡量,更不能当成流量筹码。当爱国成了一门生意,观众的警惕性自然提升。谁是真心,谁是作秀,一开口就能听出来。

于是,张雪峰的“5千万”才会瞬间被扒皮,变成一个笑话。

img

img

说到底,这件事反映的是公众对“虚假姿态”的反感。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友早就不是二十年前“听广播看报纸”的状态了。你说的话,能不能自洽,有没有漏洞,一发出去,分分钟就会被扒。

吹牛不是不行,但要么吹得让人信,要么吹得让人发笑。张雪峰偏偏两头没占住:既不让人信,也没逗乐观众。结果就成了众矢之的。

归根到底,他可能忘了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解读高考志愿。那才是他真正的护城河。如今一旦跑偏,去抢“爱国赛道”的热度,立刻就显得力不从心。

更有意思的是,这件事也反映出了一种“全民识别套路”的能力。

以前大家习惯了明星动不动“为灾区捐款”,公司动不动“为祖国献礼”,但渐渐地,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捐的不是钱,而是口号:数字听着大,到账一看,少得可怜。

所以,网友们学精了:你说要捐,好,那就立刻查账;你说要牺牲,好,那就立刻看看有没有行动。

别给我整虚的,光嘴上跑火车。

张雪峰的失误,就在于没意识到这层变化。他还停留在“说一句漂亮话,大家鼓掌叫好”的时代,结果现实早已不同。

或许,这就是今天公众环境的一大特点:真诚比表演更稀缺,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你说5千万,不如直接拿出5百万,哪怕只是先捐一所学校,也比空口许愿强得多。那样至少还能留下点真迹,而不是让网友们贻笑大方。

所以,这件事最终还是给所有人一个提醒:别把爱国当成流量工具,也别把豪言壮语当成营销捷径。网友早就不是十年前那批容易被带节奏的观众了。

吹牛可以一时爽,但翻车就在转瞬之间。张雪峰,你要是再不反思反思,更大的翻车恐怕还在后面呢。

最后我还想说的一句是,视频中张雪峰一副凶狠蛮横的表情,说的是捐款,但一口一个“他妈的”,一口一个“老子”,家长们,你们真的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常年受到这种人的引导和熏陶么?

他再次验证了一句话:那些假爱国的,生活中多半都是流氓。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学术星球|吴京这次被群嘲,真不是因为爱国

3 September 2025 at 06:27

最近吴京又被全网群嘲。

这个暑假,几乎每个人都被无数恶搞吴京的短视频普及了“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这一军事知识。

img

吴京为什么会被群嘲呢?

一种常见的回答是,吴京早就和华为一样,成为爱国的符号,剑指吴京其实意在嘲讽爱国情怀。

进一步地,有些阴谋论入脑的偏执狂还会煞有其事地分析:最近国际国内有哪些大事,这个时候发生全网嘲讽吴京的现象显然不是偶然的,而是……

CDT 档案卡
标题:学术星球|吴京这次被群嘲,真不是因为爱国
作者:学术星球
发表日期:2025.9.2
来源:微信公众号“学术星球”
主题归类:吴京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我当然支持爱国,也挺喜欢吴京的一些作品,但必须说,吴京这次被群嘲真的和爱国没关系,并且多少有些“罪有应得”。

首先,最近嘲讽吴京最起劲的,相关抽象、鬼畜视频最多的是抖音和bilibili,而对现在的网络环境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两个网站的爱国情绪是非常浓厚的。

img

其次,也更重要的是,从实质内容看,吴京被嘲讽的点显然在于采访言行(特别是微表情)过于搞笑,夸张地展现了一种典型的“登味儿”、非常之“飘”。

img

一些网友的评论很精彩:

一般人要达到这状态,怎么也得喝下半斤,吴京不一样,他随时能进入这种状态;

吴京参加过哪几次重要战役?

吴京参加军事夏令营就有了一生军旅情,不知道的都以为他真当过特种兵。

应该说,这些嘲讽不算冤枉。

本身战狼就是吴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的表达,他确实有些入戏太深了。

而在这些嘲讽视频的留言板中常被提到的,是吴京在综艺节目中对自己妻子谢楠的大男子主义表现。

img

显然,在这次吴京群嘲事件上引入爱国议题属于想当然。

这次解构的核心是一种中老年男性的“登味儿”。

当然,本就因为爱国议题讨厌吴京的人,也会更热烈地嘲讽,这个是可以想见的。

话说回来,吴京这个年龄的男性,特别是像他如此成功的男性,又特别是之前发展不算很顺,最近十来年终于站上巅峰的男性,有这些自我迷恋、自我吹嘘的表现也很正常,且完全不是原则性的缺点,无可厚非。

这个事件也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时代网络的恐怖性。

很多时候不能以特别严格的因果分析去把握特定热点的爆发,虽然无疑有一些大的背景在起作用(比如这几年对直男、对登味儿的嘲笑),但具体哪一个人、哪一件事被引爆却具有高度的偶然性。

img

吴京这次被嘲直接的导火索是他 投资并客串的电影《再见,坏蛋》票房表现极为惨淡

网络热点本身按着自己的逻辑运转,本质上,被讨论、嘲笑的那个人并不是主角,他到底怎么样,也没那么多人真的关心。

一旦这个剧本写好、角色被选定,那么一场注定了的网络风暴就得走一遍。

img

普通人是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的。

在这个时代,除非靠流量吃饭,真的没必要追求成为网红。

谁都难免有缺点;即便真的无可挑剔,看热闹不嫌事大、辨别能力感人的人也会觉得你有错误。

这意味着,无论你实际上如何,一旦你被恰好选中了,那么这场风暴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的,是注定砸向你的。

土星球长|吴京人设崩塌,有胡锡进一份功劳

3 September 2025 at 01:10

file

几天前,胡锡进在谈吴京人设崩塌时,用了“突然”这个词。在他看来,吴京口碑的反转是最近才发生的——网友的恶搞玩梗、他本人戏路太窄(主打爱国英雄主义电影)以及近两年没有突出作品,是造成这种处境的主要原因。

看得出来他想为吴京叫屈:一个演员而已,又没犯什么原则性错误,不能把他当日本人整。但胡锡进显然没意识到,吴京“沦落至此”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吴京的爆火得益于《战狼》系列,尤其是2017年的《战狼2》,被誉为主旋律与商业成功兼顾的典范。不过,这种成功并非电影本身有何特别之处,而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2017年是中国快速崛起的第十年,从奥运会、四万亿刺激计划、基建狂潮、消费升级、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到中国制造、一带一路、移动支付、房地产与互联网经济,再到天宫一号发射、墨子号卫星升空、出国热和留学潮。

CDT 档案卡
标题:吴京人设崩塌,有胡锡进一份功劳
作者:土星公民
发表日期:2025.9.3
来源:微信公众号“土星球长”
主题归类:吴京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可以说,这十年是民族自信心爆棚的十年。但平静之下亦有暗流,这十年也是民族心态转向的十年。

奥运会将民族自豪感推向空前高点;汶川地震的全民动员,社会团结则大大激发了国族认同;金融危机下西方受挫,中国率先恢复并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是强化了“中国模式”的优越感。

此时的中国人感受最多的,是一种扬眉吐气的得意情绪,是群情激昂的爱国情怀,较少带有对外敌意。

但从2012年钓鱼岛事件开始,中日关系全面恶化,民粹与极端民族主义逐渐抬头。南海仲裁又让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对外敌对情绪加剧。之后,随着微博、微信、B站兴起,青年一代通过网络参与掌握舆论话语权,更让民族主义草根化与即时化,成了泱泱大潮。

自此,中国人原本单纯的自豪感中掺进了意识形态的色彩,既有敏感的防御性,也有激进的进攻性。而当整个社会处于这样一种高度自豪与高度焦虑的张力状态时,长期累积的情绪便需要一个大众层面的释放口。

就在这时,《战狼2》横空出世。

很难说它是为了迎合社会心理量身定做,还是恰巧押中了题目,但它确实完美契合了当时的民族情绪。因此可以看到,尽管这部电影故事老套、人物僵硬,质量不算出色,但5天10亿的票房足以说明,促使人们涌入影院的理由其实很朴素:吴京饰演的角色将中国人近些年的梦想与期待“具象化”了,让身处集体中的自己热血奔腾。

电影最后出现的那行字幕,很清楚的阐释了这一点: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新华网当时的评价是:“《战狼2》 好就好在,枪林弹雨里,在一幕幕刺激眼球、震动耳膜的视听奇观里,个体与国家深情相拥。”我想这是很多人看完电影后的直观感受,觉得自己的爱国情怀在大荧幕上找到了归宿。

但问题是,在一个缺乏边界意识与理性教育的社会,人们往往分不清,驱动自己的是爱国情怀还是民族主义。结果就是,电影一结束,随着荧幕上冷锋的消失,情绪高涨的观众们便把他的饰演者吴京当成了替代品,捧为民族自豪感的代言人。“战狼”二字也从电影名称摇身一变成了爱国宣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诛你,是因为你犯我,这是防御性的,隔得远再也要诛你,这是进攻性的。

接着,吴京又陆续主演了《流浪地球》与《长津湖》,其民族代言人的形象更上一层楼,算是被彻底绑定在了这一波爱国电影浪潮中,公众对他的期待到达顶峰。

与民族自豪感绑定、成为爱国标签自是无上荣耀,但也危机四伏。因为你要时刻警惕自身行为以符合民族主义期待,任何小偏差都会被放大,任何喜好、错误甚至旧闻都会被政治化解读。也许支持者会对你宽容,但反对者可不会轻易放了你。

这一点从《战狼2》就能看出来。不少人批评其过度英雄化、浮夸不实、表演式爱国。尽管彼时的夸赞声仍占绝对上风,可用不了多久,形势就将逆转,因为一件大事正在发生。

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是物质层面的破坏重新塑造了西方人的生活体验,进而深刻改变了他们的观念,那疫情之于中国也是一样:经济下行、预期下降、消费降级、工作压力、信任危机,这些物质层面带来的生活体验让很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就像嗑嗨的人突遭当头一棒,再狂热的情绪也能冷静下来。

加上后来的佩洛西“窜台”、缅甸电诈园区等事件,让人意识到现实与电影的巨大脱节。就像爱国情绪需要释放一样,个人与民族层面的失落感也需要释放。于是,作为战狼的化身,民族主义的代表,吴京成了被嘲讽与攻击的靶心。

2019年,有人挖出吴京曾因酒驾被行政拘留了十天,称其有前科;2022年,他因代言国产手机却用苹果手机,被质疑伪爱国;2023年,吴京与妻子早年参加综艺节目的片段被翻出,他又被解读为暴力男、巨婴;到后来,只要发生涉外事件,网友们都会戏虐般的呼叫吴京出手。

实际上,从客观理性而言,这些指责统统站不住脚,毕竟酒驾是十多年前的事,用苹果手机既不违反合约,也是个人自由,至于暴力男的形象,他妻子站出来澄清过,而且吴京虽不能复刻电影内容,但却做过不少国内公益。

然而,舆论场从来不讲理性。民族主义者可以用爱国之名来给反对者扣帽子,那反对者也可以用魔法打败魔法,将政治化批判用在吴京身上:一个爱国者怎能知行不一、道德败坏呢?虽然这招不地道,但却很好用,毕竟吴京说过“爱国无罪”,那打倒伪爱国者又何罪之有呢?

雪上加霜的是,在亚文化盛行的当下,被剥夺了爱国正当性之后,吴京曾经得意忘形时说的那些妄语,也成了污点,被制成段子和梗在网络上恶搞传播,虽然制作者可能只是图一乐,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在无形中构成了一场持续的审判,将战狼的人设彻底碾碎。

于是,只消8年,吴京便从爱国符号变成谎言符号,最后沦为抽象符号。而这一切的起始离不开民族狂热与在背后煽动的胡锡进之流。有趣的是,当这种狂热遭到反噬,首先跳出来劝人理性的,也是他们。

当然,胡锡进有一点说对了,只要吴京再出几部口碑之作,他的形象就能得到修复。不过,对他的狂热肯定一去不复返了,因为那时人们多半已经找到了另一个战狼。

凤羽财经|吴京为什么会变成群嘲对象?

2 September 2025 at 19:09

file

我现在发现,互联网的方向,就是人类历史的方向。不是说大话,而是一个事实。人类的就是无序,无厘头加不可预测….但事情发生后,你一分析,又觉得完全合理,合乎逻辑…

战狼2我在一个老大哥强烈要求下陪他去看过…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不算差….可看性是有的。毕竟那些英雄主义的片子,基本也就是这个套路…

file

问题出在哪呢,问题出在他把电影当现实宣传。什么在国外拿着护照就可以….呵呵,这除了哄骗没出过国的,还有什么意义?就连驻外使馆都发过警告,一是遵守所在国法律,二是遇到事要及时脱离…..三是,最好别去那些混乱的地方。你要说这就是个电影没关系,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这样说,真误导真坑爹。

CDT 档案卡
标题:吴京为什么会变成群嘲对象?
作者:老凤1974
发表日期:2025.9.2
来源:微信公众号“凤羽财经”
主题归类:吴京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img

其实在国内瞎吹蒙蒙老百姓还是其次,想一想当“战狼”成为某种标签,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会不会找来看一看,看完会不会笑死,然后承受他们最多嘲笑的是谁?还不是中国驻外的同志们?

那些武功呢?就连成龙大哥,也说电影上的功夫是花架子,李连杰更是不讳言这一点:

image

image

讲真,这都是相对比较诚恳的演员,不像吴京整天开个坦克道具,跟真上过战场一样,这不惹人烦才怪。

更重要的是,一个主打爱国电影的,却把自己是满清正白旗搞的很贵族,很光荣,到底爱的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大清国?

可是哪怕这一点,懂历史的随便一查也就知道是满嘴跑火车。

2006年,吴京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说自己家族里出过武状元,被雍正皇帝赐姓为“吴"。2010年,吴京表示自己家族的武状元,最大的官做到御林军统领,我大爷跟我说,我们是多尔衮那支的,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是正白旗。

img

然而,多尔衮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东莪,或早天或被送去蒙古和亲,亦无后人。多尔衮一直到临死前半年,才放弃了自己生儿子的念想,过继了同母兄弟多铎的儿子多尔博。

顺治帝福临亲政后,不止将多尔袭挫骨扬灰,后人包括多尔博都被赶到正蓝旗去了。即使百年之后,乾隆帝追论多尔衮的功劳,赐谥号“睿忠亲王”,让多尔博的后商世袭爵位,也是留在正蓝旗。所以,吴京肯定绝无可能是多尔衮、也包括其嗣子多尔博的后裔,和满清皇族“爱新觉罗氏”毫不沾边,纯粹是旗人后裔的信口胡吹,自我牛逼。

说了这么多,这是吴京被全网群嘲的原因吗?是,也不是。

为什么说是呢?毕竟有这么多黑点和那做派,说话没个正形,摇头晃脑一看就毫无教养,满嘴跑火车一屁三个谎。

为什么说也不是呢,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今天第一天才有,是当年就这样,也有人写过文章。当年如果不是那个老大哥硬拖着我去看,我不可能跑去看这种电影。但我不想看,也阻挡不了当年那种电影拿高票房的事实….

所以,一个人被群嘲,也不仅是他自己因素,他自己那些槽点只是群嘲的素材,而非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时过境迁….那个时代,是下图的时代….

img

大众是什么,大众是跟随本能和动物性思考的群体,大众没有自己的核心,大众是靠感受替代思考的生物。

房价涨、工资涨的时代,就威风凛凛;房价跌,工作完蛋的时代就垂头丧气…..我有个好友就说过,他认识的不少周围的人,股票赚点钱,房子涨点价就觉得自己是全世界的帝王….牛逼哄哄不可一世。

吴京,只是在那个时间点,恰好迎合了那样的心态和情绪罢了。而这个时代呢?是一切鸡血都打不下去的时代,再怎么往血管里直接推鸡血,银行的催款短信和现实的残酷性,都会让这种鸡血显得可笑可悲,无聊甚至无耻。一肚子气怎么发作?吴京是个好靶子。

不是吴京变了,不是观众变了,是时代变了。这就是为什么你要做什么事,顺应大势,才能事半功倍的原因啊。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