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建设性意见|打人不打脸,哈萨克斯坦这下手也太狠了……

19 December 2024 at 19:31

file

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的话题,看到好多作者都发了评论。

img

这事情是非黑白太过清晰,就是一个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都很低的老头儿在国际交流场合暴露出真实嘴脸的闹剧,我也没啥新观点新角度,所以就没写。

直到我今天看到哈萨克国际通讯社的微博,实在是坐不住了……

img

img

从昨天到今天,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连发多条微博,多角度全方位介绍哈萨克斯坦女性权益保障和生育的关系,显然是在隔空回应王宪举的奇葩问题。打脸力度之强,频率之高,堪称毫不留情。

本来吧,你要说哈萨克斯坦在妇女就业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方面做得有多好,比中国好多少,那只怕是说不上。

CDT 档案卡
标题:打人不打脸,哈萨克斯坦这下手也太狠了……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4.12.19
来源:微信公众号“建设性意见”
主题归类:王宪举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但有三点,人家哈萨克斯坦做得非常好,绝对比我们体面得多。

第一,人家哈萨克斯坦知道怎么对待妇女儿童才是文明的正确的

全世界文明国家的共识,都是尊重妇女儿童作为人的平等权利,同时基于妇女儿童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弱势地位尽量给予帮扶优待。至于妇女要不要生孩子,什么年纪生孩子,生几个孩子,需要尊重妇女的主观意愿。

国家可以通过改善宏观环境来为妇女和家庭创造更好的生育条件,但绝不应该要求甚至强制妇女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地生孩子。

当然,理想归理想,现实是现实。很多国家因为文化、宗教等原因,还不具备全面做到男女平等、全方位保护妇女权益的社会条件,有一些国家因为发展基础薄弱,尚不具备为妇女儿童提供良好教育、医疗和就业保障的经济基础,这都可以理解,事情要一步一步地做。

但是不管一个国家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是什么水平,不管你的妇女权益保障当下能做到多少分,至少该知道怎么才是文明的,怎么才是对的。只有明确了方向,才有可能一点点进步,最终跟上文明世界的步伐。

很显然,以王宪举为代表的一部分身处国家智库和政府决策层的人,并不明白什么才是文明的,并没有拿妇女当人的基本观念。而哈萨克斯坦,至少人家知道什么才是文明社会的做法,哪怕暂时做得不够好,整个社会是知道往什么方向努力的。

第二,人家哈萨克斯坦知道在国际场合应该说什么话表什么态

当王宪举问出那段“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奇葩问题时,哈萨克斯坦的嘉宾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照顾提问者的面子,顺着你的思路打个哈哈,圆融地讲一段没有信息含量没有鲜明态度的话,另一种是坚定表态站在现代文明尊重妇女人权保障妇女权益这一边,和那些把妇女当成生育工具的言论及时切割。

哈萨克斯坦的演讲嘉宾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哈萨克国际通讯社也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显然这是哈萨克斯坦人在国际交流场合的共识。他们知道说什么话能长脸,知道说什么话会给祖国丢人。

第三,人家哈萨克斯坦的外宣真的是做给外国人看的

把外宣当成外宣,就这一点,朝鲜、伊朗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可能永远也学不会,他们从来都是把外宣当成内宣来做的。

朝鲜对韩国喊什么话,他们从来不在意韩国是否真的听进去了,也不在乎韩国人的观念是否受到了影响。他们真正在乎的是把“我们对韩国喊话了”这件事告诉国内民众,让朝鲜人或愤怒,或骄傲,或嘲讽,总之更加服从朝鲜政府的安排。明面上是外交,底子里是内政,结果就是无效外交和无效外宣。

而哈萨克斯坦不一样,他们真的把外宣工作当成外宣在做。不管是到其他国家演讲,还是在其他国家的社交媒体上发言,人家重视的都是向目标国家的公众展示本国形象,传播本国观念,最终获得外交收益。就这点,人哈萨克斯坦还是很有章法的。

一点建设性意见:

国家智库的人,还是应该好好挑一挑,都不说能力怎么样了,起码挑一些明是非知荣辱的,挑一些大脑操作系统更新到了21世纪版本的人。

不然真的太丢人了,打脸太疼了……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希望你老实又服帖的人,多到超乎想象

19 December 2024 at 17:18

file

这两天,“老老实实服服帖帖”成了热词。很多人都说,实在无法想象在一个对外交流的高端场合,堂堂知识分子能问出“如何让女人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而且还要“早生和多生”的问题,实在太丢人了。哈萨克斯坦官媒之后的种种隔空回应,也加剧了这种丢人感,很显然,这又是一个国际笑话,虽然很多人并不在乎。更大的笑话是,哈萨克斯坦的文明度也相当低,这类似于“被后进生羞辱”。

很多人面对这种事情,第一反应是“祸从口出”,认为“说话一定要小心,说错了就惹事”,但他们显然没搞清问题的本质。一个说话必须要小心的环境,说明禁忌很多,不允许人正常表达。但一个禁忌很多的地方,反而会给荒谬言论留下很大空间。因为正常表达的渠道被堵住了,那就只有配合权力、价值观荒诞的表达可以留下。

更重要的是,问题不在于说不说,而在于价值观。一个价值观正常的人,哪怕是个话痨,只要置身文明世界(这是最重要的前提),也不用担心“说错话”。

看到有人建议,在这种国际场合,还是挑一些“大脑操作系统更新到21世纪版本的人”出场,不然太丢人了。这个建议当然是好的,不过就像我的朋友孙小方所说,这片土地大多数人的大脑还停留在一百年前,所以挑人的难度实在不小。

CDT 档案卡
标题:希望你老实又服帖的人,多到超乎想象
作者:叶克飞
发表日期:2024.12.19
来源: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主题归类:王宪举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别看“老老实实服服帖帖”遭遇了批评声音,但在现实生活中,它才是主流文化。在中国家庭里,长辈说“人一定要结婚要生孩子”“女人不生孩子就像母鸡不下蛋,等于没有用”的几率高不高?在酒桌饭局上,中年男人说“如何驾驭女人”“管理一个家就像管理一个单位”的几率高不高?在单位里,领导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自私,不好管”的几率高不高?面对公共事件,人们说“别揪着鸡毛蒜皮的事情不放”“家丑不可外扬”“小心别有用心的人”“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的几率高不高?

这不是某个人的措辞问题,而是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模式。我另一位朋友熊太行在文章里写了这么一句:“王宪举生于1954年,知青出身,15岁就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去了北大荒。”

这才是症结所在:一代代人早已习惯了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就像明朝人清朝人习惯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习惯了“学得文武艺报效帝王家”,习惯了下跪一样。

“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其实是一种判断标准,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生活准则。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生下来就要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听父母的话,不然就是叛逆,在外面同样要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当然,这是面对权力和强者而言,面对弱者,“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就会变成“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读书时要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千万别早恋,毕业了就应该老老实实服服帖帖马上结婚生孩子,如果没有男丁,那就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继续生。找工作不要好高骛远,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考个编制,在单位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听领导的话,一步一步爬上去……

如果不老实不服帖呢?许多大帽子就会扣过来,最常见的是“自私”。比如逼婚的老人会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带大,你25岁了还不结婚生孩子,你对得起我们吗?”

file

我从来都看不惯这样的指责,因为说到自私,很多老一辈从小就教育孩子明哲保身,比如见到公交车上有小偷千万别声张,你说是他们自私,还是孩子自私?孩子的自私是不是他们教的?

“责任感”也是一顶大帽子,你不结婚生孩子,就会有人上升到“都不结婚都不生孩子,国家以后怎么办”的高度。别扯了,很多老人一辈子连随地吐痰的习惯都改不了,谈什么社会责任感?

“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潜台词就是“服从”,是对“自我”的抨击。如今经常见到一个说法,认为当下中国人太自我,受西方个人主义荼毒太深,因此世风日下。

这个说法当然很可笑,因为在现实中,许多人对逻辑和哲学一无所知,唯一倚仗的就是滥用辩证法,见到自己不同意的就搬出“凡事有好有不好”(不耽误他们对自己认同的东西搬出“凡事都应该如何如何”),但对中学政治课本中同样存在的“内因与外因”视而不见,只要有坏事都推给外人或外国。

更重要的是,认为当下中国人太过自我,很大程度上是连“自我”都没搞明白。或者是错误将“自我”等同于“自私”。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感觉就像批评太监的性生活过多。我倒是觉得,很多人明明一辈子连“自我”都没找到。

在中国谈起“自我”或者“个人主义”之类的词,几乎被许多人自动认定为贬义,等同于不择手段的“利己”。这种曲解的根子在于中国文化对个人乃至私域的漠视,所以对于私权并不在意。注重集体利益是中国价值观的主流,传统文化始终强调群体意识和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对个人的约束。

所谓自我,是尊重内心选择,不剥夺他人权利和自由,自给自足,认清自己;所谓自私,则是索取和剥夺他人权利和自由,缺少独处能力,需要通过他人来满足自己。

在现实中,有很多“不自私但没找到自我”的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扶弟魔”的存在。在中国社会,姐姐从小帮忙照顾弟弟,甚至成年后还要为原生家庭付出的例子相当常见。甚至一些家庭,连弟弟买房买车都需要姐姐出钱。

前几年电视剧《欢乐颂》里引发热议的樊胜美,就是这样一个姐姐。一个白领、单身女性却陷入经济崩溃的焦虑,完全沦为原生家庭的人肉提款机。这类事情绝不仅仅是影视剧里所有,在现实中,谁没有几个这样的“扶弟魔”朋友呢?她们当然是不自私的,反而是付出者和受害者。

找不到自我,对于中国人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常态。每个人都可以回头想想,这辈子有多少事情是为了自己而做呢?

即使成年后,中国人的人生也很难与“自我”“自主”扯上关系。比如找工作,是追求稳定还是要理想,堪称中国家庭的永恒命题。这两年考公热,甚至成为毕业生的首选,看似实现了代际之间的观念统一,但说实话,它更多是年轻人的无奈与老一辈思维惯性的合流,并不意味着观念上的真正统一。

结婚生子更是重灾区,逼婚逼生孩子,本质上就是对“自我”的剥夺。中国家庭最常见的道德绑架被许多人视为理所当然,草草结婚酿成的悲剧,即使在现实中发生再多次,当事人的父母也不会真的检讨自身。至于生孩子和“必须生个男丁”,往往伴随着“女人就像母鸡,不下蛋就没有用”的陈腐观念。

在工作中,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可能找到自我。“混碗饭吃”和“吃碗饭混”是最常见的状态,每个人都要戴上一层层面具,面对领导是一个样子,面对同事是一个样子,甚至面对这个同事需要这个样子,面对那个同事需要那个样子。至于工作中必须面对的形式主义和各种不堪,大多数人当然只能接受。这种“打工人的自觉”当然没有错,但它无论如何也算不上自我。在现实中,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单位负责人张嘴就是“现代的年轻人太自我,不好管”,但这实则是个标准问题,对于许多老一辈来说,只要不跟自己保持一致,那就可以归入“太自我,不好管”的行列,就会希望他们能“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哪怕“老老实实、服服帖帖”成了国际笑话,他们也不会服气的。他们不在意自己站在文明的反面、世界的反面,只会抱怨“世风日下,现在的人怎么都不好管了”。

【404文库】六神磊磊读金庸|年轻人已经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了

18 December 2024 at 19:30

file

文/六神磊磊

一位专家问老外客人,怎么让年轻人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引发很多讨论。

专家原话的槽点特别多。就没忍住,简单聊几句吧。

这届年轻人其实已经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了。

他们有情绪、有压力,以自己化解为主,不怎么制造麻烦。换句话说,本届年轻人在自我开导方面特别会。

最近某宝上的二十大年度商品,知道都有些什么吗,水培香蕉,谐音梗“禁止蕉绿”,一个链接卖十万加。大家就这样自己宽慰自己,怎么不老实呢。

让玩,他们就玩一下,走到玉林路的尽头,走到小酒馆的门口;不让玩也不说什么。允许过的节日过一下,不提倡过,就收起道具,低头假装路过。多好的人儿。

他们爱网上骂骂老板,但好像也没真对老板做什么。你看那些报复社会的糟心事件,还是中老年干的多。年轻人干什么了。

他们看的诗歌、小说、摇滚、嘻哈,哪一样不老实的,我觉得我小时候看的东西都刺儿得多。连网络小说现在都是以“苟”为主,苟道流行。早几年的男频网络小说,主角都要“在生死之间磨砺”“越级挑战”,现在不磨砺了,都苟起来。

CDT 档案卡
标题:年轻人已经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了
作者:帅呆的sixgod
发表日期:2024.12.18
来源: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还要怎么老实服帖呢。

年轻人确实有一些事闹不明白,因为有信息差和经验差。但在生活这件事上还是闹得明白的,没有什么信息差。

他们知道房租多少钱,交通多少钱,咖啡和奶茶多少钱。反而是教授们不知道。

日子怎么过,他们自己明白。他们再喜欢的博主,只要无视他们的生活困境,非说高溢价的产品不贵,他们就会翻脸。人家知道生活的熔断点在哪儿。

如果一代人很喜欢猫狗,却不想要孩子,说明不是因为缺爱的能力,而是因为后顾之忧。消除后顾之忧才是最有效的。总想靠做思想工作解决问题,不太好使。

教授还忽略了一件事,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这八个字是个父相伤害的循环。

想着让人家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回头又会有人让你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可千万不要有自居食物链上游的幻觉。

金庸小说里,白驼山有很多蛇奴,每天想的事就是让蛇儿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结果到大船上,少主欧阳克放火烧船,让蛇奴陪葬,他们吓得惊慌大叫,乱跑乱嚷,却一点用都没有,最后只能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然而欧阳克又照样被洪七公霸凌,塞了一嘴鸡骨头,还是嚼过的,连抱怨都不敢,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君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你琢磨如何让年轻人老实、服帖,别人一样琢磨怎么让你们这些机构、专家老实服帖。如此循环,何时是了啊。

忍不住自动演绎了一下琼瑶剧风格:

“你是不是不爱我,因为我不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不,我就是喜爱你的不老老实实、不服服帖帖!”

“天啊我好喜欢你喜欢我的不老老实实、不服服帖帖!”

当然,这件事也是难为先生们了。

毕竟生孩子和炒股不一样。想让大家都去炒股,就会有人自告奋勇出来,扮演炒股,直播炒股,回头去邀功,显示引导得多么新鲜卖力。生孩子演不了啊,咋引导,你得真生。

还是范志毅那句话,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就叫熊太行也行|我母校人大投诉我了,说我伤害她的商誉

18 December 2024 at 18:32

file

相关阅读:熊太行|王文当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这几年到底有多差

上一篇推送嘛,没了,访问量停在了9万多。

image

上午接到一个侵权提示,是校方找平台投诉的。

image

投诉主体显示是“中国人民大学”,那就是单位行为,不是王文院长了。

这个投诉,认为我侵犯了名誉/商誉/隐私,或者肖像权,平台问我愿意不愿意认罚,说认罚能减轻一点。

我认为四个指控都不成立,不认罚,平台就判我违规,删掉了。

我说说为什么不成立。

CDT 档案卡
标题:我母校人大投诉我了,说我伤害她的商誉
作者:熊太行
发表日期:2024.12.18
来源:微信公众号“就叫熊太行也行”
主题归类:中国人民大学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首先,侵犯名誉权不成立。

如果认为我侵犯了王文的名誉权,那应该王文自己来主张。中国人民大学是一个法人,法人有名誉权,但如果说谁侵害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名誉权,那就是那些贪婪愚蠢、见风使舵、引入低级差劲智库机构,滥用学校名誉的管理者。

我作为一个关心学校命运的校友,一直在把王文院长和学校做切割,一直都在维护学校的名誉权。

其次,侵犯隐私权不成立。

法人没有隐私权,我在文中提到的三个名字,王文、胡锡进、王宪举,我的截图都是公开发表的推送,没有出现这三位任何一位的隐私部位。

第三,侵犯肖像权不成立。

我用了一张微信自带AI配图做封面,是一只非常可爱的,穿着西装的小猪。

image

这里没有出现任何人的肖像对吧。如果有哪位觉得这个卡通角色就是他,可以私信我,我改。

三个既然都不是。

那只有一种可能,我的上一篇推送,伤害的是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商誉

怪哉,你是一个公立大学,不是企业,怎么可能有商誉呢?

难道你忘了初心,出来卖了吗?

这里多劝王“院长”(听说你们人大重阳都是企业聘是吧)两句:

赚多少钱算多啊。

官多大算大啊。

差不多就得了,建设你不会,别破坏了对吧。

出的那些云山雾罩误导国家的东西,不要太张扬。

等哪天你不风光了,总得给家里积累点福气不是,等到老了变成小丑,不觉得悲凉吗?

你呀,也别觉得我就是一个人,你们是一个机构,好多人,就能对我怎么样怎么样。

下面这段话,你没上过人大,你永远不懂它意味着什么。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我在你面前就是一个人,但是人大校友有多少人?

有良知的、在乎母校声誉和人民利益的校友,几十万总是有的。

我们就是这一大批人,你们是一小撮。

做有些事儿,别太过分,我们,盯着你呢。

我知道坏形势不是你造成的,但是——

第一,我只能骂你这个级别的。

第二,你先动我母校的,你,活该。

这次我晚上发,你们再要投诉,就起来去办公室加班儿。

不客气。

熊太行|王文当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这几年到底有多差

18 December 2024 at 17:36

标题刺激,那就先说我和这个话题的利益相关。

人大毕业生(2000级本2004硕)。

要说的是这几年的堕落,那种全方位的堕落。

别的学校的老师,同学也请看着点,这不是一个学校的堕落,这是一个行业的集体崩溃,但我一直主张各家管各家事,每个学校的校友盯着自己的学校严厉深责,对那些没有骨头的家伙狠狠唾弃。

你不骂他,他会越来越烂。

你骂他,他可能也会越来越烂。

但是你要不骂他,你就会长结节,不如你骂他,保不齐他能崩了大血管。

一定要骂,把母校骨子里的小骂出来,把学校里的小人揪出来,红红脸,出出汗,学校才能进步。

CDT 档案卡
标题:王文当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这几年到底有多差
作者:熊太行
发表日期:2024.12.18
来源:网易号“熊太行”
主题归类:中国教育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王文院长跟哈萨克斯坦人谈论女人生孩子的问题

哈萨克斯坦国务顾问叶尔兰·卡林来访问,参加了“人大重阳”组织的活动。

卡林演讲完之后,有个叫王宪举的教授提问,问哈萨克斯坦女大学生为什么那么愿意生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

file

王宪举提问之后,王文院长就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卡林。

答案没有意义,因为生育率低的问题,其实是有定论的。

要么是社会太发达了。

人们希望接受更久的教育,像北欧那种国家,大家都愿意读书读到快30岁,自然这期间就不愿意生育。

要么就是老百姓过不下去了。

早些年有个少数民族地区号称有生一儿一女的秘方,说他们寨子正好就生一儿一女,没有多的。说是有民族草药加持,后来科学家去调查才发现,就是村里地少,军阀税重,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多的孩子就都溺死了。

这俩问题都值得严肃对待,但是无论王宪举还是王文,都没有严肃对待这个话题。

人大重阳的院长王文,以前是环球时报的编辑,胡锡进的老部下,这个事情出来之后,胡锡进力挺他。

file

我们都知道,被老胡力挺的人啊,坏人含量特别高。

2.人大重阳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人大重阳的自我介绍在这里。

file

自吹自擂的介绍不值得一看,不过这个介绍的含金量,其实是那个时间点。一个低级的智库什么时候插入了大学,耐人寻味。

大家别觉得大学智库这东西很高级。

简单说就是一帮很难当上正经教授的混子,弄来了一笔钱给大学,然后在里面每个人弄个院长啊研究员什么的当当。

你进智库之前人家请你最多给你上39元6瓶的酱酒,进去之后,人家就给你上了199元6瓶茅台镇的酱酒,这就是区别。

3.人大重阳智库的下流趣味

智库成员的素质,不足以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正经教授的素质。

我们一起看看下图,就能理解人大重阳这个智库的下流趣味了。

file

他们是故意把“生6个孩子”“会心大笑”,当做现场最有价值、最亮眼的花絮提出来,做了一个微信推送二条的。

求仁得仁嘛,他们这么得意这个问题,就应该接受大家放下聚光灯下,仔细看看。

这是黄色小报的打法,王院长显然是积习难返流毒深重,人在智库却仍然耐不住寂寞,其风骚……

对了,他们把那个会心大笑微信二条删掉了。

只要有人提醒的话,还是知道要脸的。

4.中国人民大学的水平正无限接近重阳智库和王文

王文和重阳智库的水平不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正经教授的水平。

但是重阳智库的小编,和中国人民大学行政人员和官号小编的水平是基本相似的。

看看“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号的一篇文章吧:

file

王文第二次起身跟普京互动,能说明什么呢?

说明他长得矮?姚明就完全不用起身,他在座位上就能互动。

一个人参加会议,价值在哪里?

能不能提出好问题,能不能让被提问的嘉宾有感而发,产生好的答案,形成传播热点,引发人们的思考。

王文说了啥,普京说了啥,一概不知,那意思就跟《甄嬛传》似的,本月皇上翻了华妃八次牌子,艳冠后宫。

以“第二次被翻牌子”做传播点,还堂而皇之地发在大学的主号上。

我不怪被翻牌子的人,我怪这个允许发这篇烂推送的人,你们是王婆子、马泊六吧,看见大官人和金莲弄了两次,心里就暗暗做喜,觉得老身的棺材本有了指望。

当然了,人大不是最差的,毕竟还有更差的,希望大家在评论区都把自己的母校骂一骂。

什么是知识分子啊,不是混个院长、研究员的抬头制造愚蠢的内容垃圾。

而是管好自己的母校,看见有下流人物爬上来,就给这类玩意儿一脚踢下去。

这才是对母校最深沉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