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正面连接|不存在的女儿

By: elijah
11 November 2024 at 23:44
CDT 档案卡
标题:不存在的女儿
作者:晓冰
发表日期:2024.11.11
来源:微信公众号“正面连接”
主题归类:女性主义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img

有五年的时间,我女儿没有户口。她在这个社会系统里是不存在的。

我有一个女儿,11年前,我未婚生下了她。2013年,生育还不被鼓励,最初我办不了准生证,孩子也上不了户口。在我女儿生命的前五年,她是一个在社会系统里不存在的人。最终我不得不以假结婚的方式,让她摆脱“黑户”的身份。

最近几年,生育率下降,政策开始支持、奖励生育。在广东、陕西、安徽、四川等地,一位女性只需要提交身份证或户口本,就可以完成生育登记,不再需要结婚证。我的那些与政策对抗的经历,成了一段大概不会重演的历史,只属于计划生育时期的困境。

我想讲讲我的故事,这可能是一个关于争权的故事,与男人争权,与政策争权。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我和我的女儿相遇的故事。

我会当一个未婚妈妈

那多酷呀

2012年年底,我的月经推迟了一周没来。凭借模糊的直觉,我想我可能怀孕了。

当时我和男友刚交往了四个月,处于感情非常不稳定的阶段。我在附近的小医院做了妊娠尿检,证实了我的直觉后,我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

我记得当时被喜悦击中了,“我太厉害了,我能当妈妈了”。那一刻起,我就觉得我是母亲,有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分裂中的受精卵,或一个几毫米的胚胎——正在我身体里。那是个周末,我回家后,就坐在卧室里晒太阳,觉得自己身体老金贵了。然后慢慢细品那股喜悦。我当时就决定要生这个孩子了。

确认怀孕后,我给男友发了个短信,说我有事要说。他等了十分钟后才回,问什么事。我说我怀孕了。他又等了十分钟,回:竟有预感。我们竟然没有接着讨论下去,约好见面聊。

我们下班约在餐厅。气氛当然不像平常一样自然,他的表情让人难以判断。等到菜上来后,他清了清嗓子,问:“你打算怎么办?”

当时,我的确没有细想,压根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也许我以为男人都会像电影里一样,欢欣鼓舞,喊:“太好了,我要当爸爸啦!”

事实证明,不是。他表情凝重,开始艰难地表述,大意是,他不喜欢孩子。他上一段婚姻有孩子,他一直觉得,他对孩子的爱不足够到对他终生负责,也终归会伤害到他。其次,他不相信婚姻。这个我们讨论过的,他是不可能跟我结婚的。

我有一瞬间是很失望的。但也就是一瞬间。结论很快浮现了:我会当一个未婚妈妈。

那多酷呀。

是的,我觉得很酷。我甚至觉得,我就该是个未婚妈妈,不按理出牌,挑战世俗,睥睨父权。去你的婚姻,去你的三口之家,令人窒息和无趣的庸常。我是个现代女性,像《老友记》的瑞秋,“you can be as involved as you want”-——这就是我大致对他说的意思,完全是照着老友记来的。

他嗫嚅着说,他还是希望我去做人工流产。说话时,他不敢看我的眼睛。我拂袖而去。

“我有这个权利!

这是我的身体!”

我并非痴迷孩子的人。十多年前,正是“剩女”这个叫法盛行之时。我被叫做剩女、三高女(高学历、高收入、高龄)。适龄婚育在当时还是主流观念,但我并没有受很大影响,我从来没有认为结婚和生孩子是人生必选项。我曾在23岁时不慎怀孕,我知道的第一时间就想打掉,因为太年轻了,不想结婚。当时没有无痛人流,手术极其疼痛。我打完胎出来,和当时的男友一起去看电影,《爱情麻辣烫》。里面有一个场景,徐静蕾的角色抱着老公欣喜若狂地喊:“我们要有孩子啦!”我在电影院里一下子大哭起来。

为什么我在38岁怀孕时,坚决要生下来?可能是生物学因素,受到体内倒计时的时钟催促。38岁不生,我这辈子可能就再也没法体验当母亲的感受了。可能是因为两年前,我的父母相继患病离世,让我感觉很孤独。我从小成绩优异,被父母认定是两个孩子中“留一个在身边陪伴,放一个在外面闯荡”的后者。17岁我考上大学就离家了,在上海工作,去北京工作,去澳洲留学,再回到上海定居。我的生命里,在父母身边占17年,独居占了21年。而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伴侣,和我重建一个家庭,就像我父母的家一样有欢笑,有美食,有狗子追着我们姐妹俩奔跑,有盛开的杜鹃花和花荫下的金鱼。

父母去世,尤其母亲去世后,我常常沿着早晨空荡荡的淮海路走路去上班,走着走着就哭出来。自由的魅力和独立的欢欣,在被享用20年后,开始变得不那么摧枯拉朽了。相反,在某些深夜,在周日无事可做的下午,孤独变得非常尖锐。

第一次和男友谈崩后,我们陷入了无止境的争吵。争吵的内容大同小异,翻来覆去。基本的争执点在于,他觉得生孩子需要两个人同意,他不要这个孩子,我就没有权利生下来。我觉得你简直不是个男人,不把怀孕的爱人照顾起来不说,我自己生,你还有脸跟我吵。

在我们的争吵到达最高潮时,他咆哮:“你没有这个权利!我有一票否决权!”,我咆哮:“我有这个权利!这是我的身体!”

img

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我是对的。

受精卵落在子宫后,母亲只需用身体承载,一个生命就会诞生。生命的主体性,会随着孩子越长大,越凸显。现在我女儿11岁了,她的样貌跟我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她的学渣体质,则完全颠覆了我的学霸基因。她还是个超级社牛,几乎全小区的孩子,都认识我家以及我们的狗。她是小红书和抖音原住民,制作的视频总有上百的点赞评论。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流产她杀死她,失去和这样一个独特生命相遇的机会,这个悲痛是母亲的;生下她养育她,为这个生命负起保驾护航的责任,这个重担也是母亲的。这个决定,只有母亲来做。11年后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育权是属于女性的。

当然,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独自抚养,承担难以承担的艰辛。

和制度第一次正面遭遇:

准生证难题

我在医院妇产科,拿到尿检阳性报告的第一秒,整个人还是懵的,甚至不太确定“阳性”是什么意思。我拿着报告单,回到诊室,挤到后面的病人和医生之间,陪着笑小声询问。医生一边忙着写病历,一边用大到冲出诊室的音量喊:“怀孕了呀!”她啪地把病历往边上一推:“你走妇科还是产科?”我又不明白了。她继续大声说:“你生不生?!生就是产科,不生去妇科!”。她这时候才抬起眼来看着我,我被她一看,无地自容,嘟囔着说我考虑考虑,赶紧穿过女人们的眼光逃出诊室。

这么大的事,医生并不认为你需要时间考虑。

要生孩子,首先需要结婚证,凭它才能回户口所在地办准生证,有了准生证,才能在医院建卡,建小档。这第一道关卡,对我来说就有如铜墙铁壁。

直到今天,在网上搜索,仍然查不到明确的未婚生育合法化讯息。2016年1月1日,全国放开二胎政策并取消准生证制度,代之以生育登记制度,但细则仍然显示,需要持结婚证登记。只有四川省走在前面。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由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这消息一发布,依然引发了网上大量反对的声音,很多人认为这个规定给二奶打开了方便之门。

未婚生育不犯法但违法,违反了《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法》。也有些说法将之列为违规。当然,事实上未婚生育也一直在发生,每个母亲大约都有不一样的原因或苦衷,也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或神通。

假结婚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但也很难操作。任素汐演过一部电影《寻汉计》,就是讲一个和前夫睡出孩子的女人,到处找人假结婚的故事。她首先找的是前夫,前夫已婚,不肯离婚再跟她假结婚。事实上,我也厚着脸皮,打电话找过前男友。他听清来意后,委婉地说,早几个月就没问题,但是他现在已有交往对象,他很喜欢和在意她,也是奔着结婚去的。也就是婉拒了。电影里面,任素汐还找炮友,想春风一度后,就赖上他。我想,我连真正的孩子父亲都赖不上。“是男人就要负责”,这是上一辈的观念了吧。

后来,朋友还帮我找过婚托。我决心做未婚妈妈后,第一时间告诉了我的姐姐和好闺蜜们。无一例外地,她们都说:“好!生!支持你!”其中有一位好朋友在本地有点办法,很快给我找来一位婚托/中间人,收费3万,1万作为介绍费,2万给跟我结婚的人。“人家也不能白帮你,对吧!”那个中间人说。

他很快给我一份男性资料,还附有身份照片,62岁,本地人。只要我答应,出钱,马上可以领证。

这时,我一路考学做白领的乖乖女价值观占了上风,怎么也下不了决心,去跟一个陌生、丑陋、在现实中和我没有任何交集的男人,违法地成为合法夫妻。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最后是钱帮我度过了这第一道难关。我上网找到一家外资医院,不需要什么证,从产检到生产,费用大概十万出头。好在我的工作在此之前一直很顺利,我也薄有积累。我拿出存折,去这家外资医院,充了一张十万的金卡,成为了他们的贵宾。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去非公立医院。看诊是预约制的,每次去之前,要提前打电话约好时间,还会收到短信再次提醒。医院前台笑脸相迎,确认名字后,把你带到软包卡座的等候区,并问你需要喝什么。很快里面的护士出来,把你带进一间一对一的诊室,掩上门。医生同样微笑着,详细询问你的怀孕状况,但绝不会涉及个人隐私。我害怕的结婚与否等问题,一个也没被提到。

在等候区,我看到妆容精致的少妇,由拎爱马仕包包的婆婆陪着,带孩子来体检;也看到年轻的孕妇,由穿戴时尚略略漫不经心的丈夫陪着来产检。自从知道怀孕后,我的心里一直兵荒马乱,直到现在,在粉红粉蓝色装饰的私立医院等候区,在安静舒适和暗香浮动中,我第一次感觉到身心安泰,被尊重被照顾。而我,几乎和四周这些女性们,一样幸运。

开始几次产检比较顺利。我只需定期预约,去医院,等候5分钟,然后进入芳香洁净的单人卫生间,锁上门,收集一管尿液。然后医生会拿着检验结果报告,例行询问孕期情况,并嘱咐一些注意事项。对健康的孕妇来说,产检简单到有点例行公事的感觉。

后来,也许是我独自去产检的次数多了,医生开始软言提醒我最好带爸爸来,比如,这个月B超可以看到宝宝样子了哦,等等。尤其到了五个月大排畸的时候,医生反复强调,万一出现问题,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决定的。医生说的当然很有道理,只是我无法照办而已。我就用“好的好的”来敷衍,或者用“他没有时间”来搪塞。

到了孕晚期,不知道是医生意识到了我的情况,还是政策开始收紧,医生从拐弯抹角,到越来越挑明,最后直接摊牌了,问我要结婚证。我也就摊牌了,说我没有。医生为难地顿了顿,推心置腹地劝我在生产前解决这个问题。她说,法律上来说,哪怕在生产前一天拿到结婚证,都不算非婚生育。否则,就难办了,医院也难办,上边风声越来越紧,在严查我这种情况,她们也没办法。

我一边唯唯诺诺地答应,一边也是束手无策。但我当时觉得有钱能使鬼推磨,外资私立,拿钱办事,应该是辖外之地吧?

之后每次产检,医生都会提这事,我都说在办在努力。就这样扯皮到了预产期。

生了

我怀孕七个月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我是在升职跳槽到新公司后的第三个月怀孕的。入职时已经有HR向我抱怨,说我部门养着两个产后请长病假的女员工。

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忙完一个大项目后,新来的HR找我谈话。她说,公司经过一年的考察,觉得我的能力还是不胜任,尤其这次比稿没有拿到,所以决定辞退我。当然,“跟你怀孕没有关系啊!我们也看到,你在怀孕期间还比稿加班,很努力,我们是认可的。”

她接着说,老板非常仁义,你可以提出一定的补偿,你月份这么大了嘛,身为女人我也不忍心的。然后她又补了一句,“当然,你这种情况,属于非婚生育,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公司本来是一分钱不必赔的。”我听懂了,意思是叫我不要狮子大开口。我没说过我是未婚怀孕,但似乎全世界都知道。

临近预产期,我的产科医生忽然休假了。她在最后一次产检时(或倒数最后第二次,我记不太清了),告知我这个消息。大概看我脸色变了,她安慰我说,会有有经验的医生帮我接生,我的资料也都已转给她。其实,当时我心里产生了阴谋论的想法,觉得她是想借休假逃避接诊我的责任,但我无从证实,也不敢提出异议。我什么都没说。

2013年一个40度高温的夏夜,晚上10点,我的羊水破了。我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打电话叫了一辆120。然后拿出早就整理好的待产包,等着。120很快到了,我躺在车上,害怕得手一直在发抖,根本停不下来。我用颤抖的手,先拨通了一对离我最近的好朋友夫妇的电话,他们表示马上赶去医院和我会合。然后我拨通了我姐的电话,我姐住在南京,她说马上订定最早一班高铁车票。之后,我打了孩子爸爸的电话。没人接听。十分钟后他打回来了,我也告诉了他。然后,我就安安静静地独自发着抖。

120把我送到之前产检的私立医院的产房,因为是半夜了,里面没什么人。护士为我做了简单的检查,说我已经“in labour”。原来,刚才在120上开始的隐隐作痛,已经是阵痛了。

朋友夫妻赶到了,我要进产房,我觉得不宜让他们陪伴,就感谢了他们,让他们赶紧回家。

我独自在产房,按护士指令,脱掉裤子,像条赤裸裸的大鲸鱼,躺在一张一次性尿布上。但我终于不抖了,因为已经把自己交到了专业人士的手上。护士说刚刚开到1指,按我的年龄,还早着呢。她在我身上盖了张床单,就出去了。

阵痛渐渐变得厉害起来。孩子父亲来了,尴尬地坐在我身边,看着我哀嚎、捶打床栏杆。护士进来看了一次,说可以通知负责无痛分娩的麻醉师了,然后又出去了。从头到尾,在第一产程中,护士在我身边只待了几分钟。

麻醉师一小时后才到。护士检查,说我已经开到八指。我在肚子剧痛中,又在脊椎注射了剧痛的麻药。打麻药时孩子父亲有没有签字同意、麻醉师和护士说了什么,我是痛得一概不知了。我也顾不得脸面了,只是放声哭喊。然后剧痛就减弱了,麻药起了作用。床被折叠成大约90度角,我改为坐姿,开始了第二产程。

我把孩子父亲遣走,让他去产房外等待。他既无用,又何必把我最丑的时刻给他看。没想到,第二产程比第一产程更痛苦。想象一下吧,你要在巨痛袭来的时候,不是遵从本能蜷缩起来,反而要使尽毕生力气。我一直虚弱地向护士哭求,说“我不行了”,护士乐呵呵地责骂:“都这么说的!现在不行也得行啊!要不给你推出去剖腹产?”话糙理不糙,两个半小时的“1,2,3,push”后,一个护士说:“哎?好像好久没喊‘我不行了’”,另一个笑着说:“喊不动了!”

总共十小时产程后,我生下了我女儿。产后的多巴胺还是内啡肽汹涌席卷全身,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天亮了,挣扎了一晚的我,大口吃着医院给的牛奶包子粥。然后,我的姐姐到了,月嫂到了,朋友们陆续都到了。

img

和制度第二次交锋:

户口难题

我女儿生下来51厘米,6.5斤,健康正常。我没想到的是,生产之后,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2013年的政策规定是,非婚生子女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然后随母落户。我打听过,社会抚养费各地不同,在当年的上海大概是两万块钱。我拿得出这笔钱,但是对有些更困难的未婚妈妈来说,这笔钱也不是小数目。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缴纳社会抚养费后,未婚妈妈实质上不会得到任何社会提供的抚养帮助。相反,未婚妈妈被剥夺了所有合法生育享受的津贴和补助,如生育保险和带薪产假。直到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取消了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问题出在户口上。我的户口一直在原籍,留学回国之后,我在上海工作交金十几年,政策上户口可以迁入上海,但是我又懒又怕麻烦,一直没有办理。现在有了孩子,考虑到将来读书等一系列事情,我就想把户口迁进来。

迁户口材料在我怀孕五个月时交上去,然后开始了审批等待。填资料时有“未婚/已婚”选项,也有“有孩/无孩”选项,我想按照事实,就是填未婚、无孩。

没想到,审批等得遥遥无期,一直到我生产前一刻才拿到批文。那时我身子笨重,胎儿压迫坐骨神经,每走一步都疼,哪有精力去跑几个地方办理。我想批文在手,等生完再去办,也不着急。

出了月子,我找了一天去政府大厅办理,人山人海中,我看见一个桌牌上写着红色的警告,大意是,若瞒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违法行为,后果自负。我心里一咯噔,想了想,未婚生子算违反计划生育吗?应该不算吧,又不是生二胎。再说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光今天就排队了这么久,就赶紧办完吧。

事后回想,我糊涂吗?非常。鸡贼吗?有的。我后来发现,当你完全合理、合规、合法地生活,办事是很顺遂的。社会不断地升级,体系变得更简单更惠民,前提是你是一个良民。我并没有意见,中国这么多人,良民尚且没有照顾周全,我这种挑战社会伦理纲常的人,不被照顾也是应该的。你不能既挑战游戏规则,又要获得遵守规则的好处。

接下去的十几天里,我在公安局、档案局、派出所之间跑了几趟,把户口正式落在了上海。此时,距离我孩子出生,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

我这时再去给孩子上户口,问题就来了:我的孩子,出生在我落户上海之前,意味着她必须落户在我的原籍。而我的原籍,已经没有了,我的户籍在上海。

我要求把我退回原籍,让我女儿也落户在原籍。这样虽然没有上海户口,但比没户口要好上百倍。但是对不起,没有“退回”户籍这个说法,我要回原籍,需要遵守原籍的人才引进规定:35岁以下,3年以上社保。38岁的我,不可能符合了。

我要求把孩子落在现在的上海户口,对不起,不可能。她出生在我的户口出现之前。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死局。

后来在困境中,朋友甚至帮我画起了思维导图:

假设1,我当初在办理户口迁移材料上写“有孩”,会如何?这个假设马上被否定了,因为那样的话,需要填写这个孩子的姓名性别户籍等所有资料,而那时孩子还没出生呢。

假设2,我在女儿出生后,先把她的户口落在原籍,再随我户口一起迁移,会如何?结论也是不行,因为随迁是对合法婚姻状态下的子女配偶适用的,对违反计划生育法的人,大概率不适用。

假设3,我的落户先于女儿出生,会如何?我们推断,可能行。虽然严格追查的话,我在落户过程中已经违反了计划生育法,但是,公安引进人才系统和派出所上户口系统,不一定能密切配合至此。我女儿也许还有机会。

但无论如何,假设都只是假设了。

一个大活孩子

还能上不了户口?

最开始我想的办法是托关系找人。我不能写下具体情况,因为涉及到很多好心帮忙的朋友。每一个朋友听说我的困境,都信心满满:一个大活孩子,还能上不了户口?我来帮忙!最后都铩羽而归。

努力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每次我重燃希望去赴约,向新的中间人介绍我的情况,再听他们分析和提出方案,千恩万谢后,等待。最终希望破灭,发现这条路又无法走通。

朋友A在我辖区的派出所有关系,就由熟人把窗口两位办事员一起约出来,由我请客,希望一顿饭的功夫就把事情谈妥了,办完后再私下酬谢。饭桌上我先说明情况,办事员们说回去问一下。几天后两位明确答复,不可以这样操作。户口本上既然有我落户的时间,如果再加上我女儿的出生日期,问题是最昭然若揭的。万一查下来,经手的谁都跑不掉。

后来一位公务员朋友B告诉我,不如走上一级的公安局系统。他指导我写份了两页的陈情书。我写完给他看,他笑了。然后他花了两个小时,逐字逐句指导我重写了一份。可惜我没有留下备份,这份陈情书的措辞、语气,都有微妙而严格的把控,是我此前和此后都不会的。陈情书的内容是我未婚生育和落户的来龙去脉,然后承认我的错误,着重强调目前孩子没有户口的困难,希望能网开一面,特事特办。但是后来,区公安局的人让朋友B转告我,因为涉及到计划生育这条“红线”,这事无人敢办。

我也托朋友C走过更上层的路,希望通过“上面的人给句话”,大事化小。朋友C暗示我准备好至少三十万。我正在发愁拿不出这么多钱,还好,回复来了。显然,上面的人并不想为了这点钱丢了乌纱帽。

朋友D建议我可以办假出生证,把我女儿的出生时间,提早到我的落户时间之前。这条违法之路已经走到了一半,朋友告诉我,出生证有很严格的防伪系统。造假证的没有来找我要钱。过了阵子,我过意不去想联系他给一部分钱,他的号码已经查无此人了。

我的女儿

有五年的时间,我女儿没有户口。她在这个社会系统里是不存在的。她只存在于我的世界里,也像一般孩子一样见风长大,壮实,磨人,可爱,并不像一个不存在的虚空。

能证明她身份的只有一张出生证。这也是我争取来的,医院本来拒绝发放,后来让我写了一个声明,说孩子没有父亲,一切是我的个人行为,和医院无关。出生证上面父亲一栏是空着的。

我的女儿不像其他婴儿,从怀孕起就被昭告天下,然后降生、满月、百日,迎来无数次庆祝。她是悄悄来到我的世界的,并没有太多人知道。

我父母已不在,在上海我的亲戚只有一位姑妈和几个表姐。自从显怀,我就找借口不去姑妈家了。后来表姐的女儿结婚,我只好豁出去,抱着10个月大的女儿出席婚宴,接受全体亲戚的目光洗礼。但不知出于惊讶还是体面,并没有人趋前询问我。他们都悄悄私底下问我姐去了。至于邻居、老师、同学父母等等,看见我一个人带娃,似乎会天然认定我是离异身份,礼貌地避而不问。

女儿大约5个月大时,我在朋友圈公开晒起娃来,每次都能得到八九十个评论点赞。我知道,这是朋友、同事、前同事、老板,所有好心的人们,在传达他们的善意,给我支持和鼓励。我倾向于在漫长的岁月里只记得这些。

总之,我未婚生育一个没户口的女儿,听起来是个极端的困境,真的在实际中,就也还好。

在她的婴儿期,用得到户口的事,只有打疫苗。普通婴儿在社区医院就可以建立一个疫苗本,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这样的公共福利,我根本不敢想像。还好,有在私立医院自费打疫苗这个选择。如此,她也能拥有一个由上海市统一发放的疫苗接种本。

稍大以后,遇到的问题就是旅行。一旦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她就走出了我的私人领域,曝光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子虚乌有的空白。幸运的是,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坐飞机只需要出生证,而坐火车则不需要证件。

我的女儿非常难带,坐汽车曾创下连续哭号5小时的纪录。2周岁前,我带她去了一次三亚,她在飞机上哭闹了全程。虽然当时没有人抗议,更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纠纷,我还是觉得非常折磨人。

2周岁后,飞机就带不上去了,我们坐过两三次火车。因为没有证件,不能给她买座位票,我只能一直把她抱在膝盖上。她的体重和哭闹的能量,都随着年纪成倍增长,我更少带她旅行了。我原来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一个没有证件的,又很难带的婴儿,让我在好几年内被困在了原地。

我从来没有带她去过迪士尼乐园,因为没有证件,买不了票。水族馆也只在她的低幼期去过几次。但这些问题,似乎都不大。

img

女儿总体很健康,是个很有主意的小人儿,说话古灵精怪。我视她为平等,她反向视之,觉得还可以高我一等。家里既然除了阿姨再没他人,她就是一家之主。她对我发号施令,“你给我上班去!”我几乎怀疑她是我妈转世。当然,“我爱你”这类甜口,她也是张口就来的。

我第一次当母亲,不会什么术,只能主打以诚相待。有些事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说好,就干脆说实话。比如,“我们不能去迪斯尼,因为买票需要户口”,当然她也听不懂。不和爸爸一起住这件事,我也跟她解释过,她坦然接受,没有提出过异议(我和她的生父一直有来往,处在各种关系中。他有付抚养费和定期探视,尽到生物学父亲的责任甚至有所超越,这是另说)。带她出去聚会、应酬、上班时,感觉她更喜欢男性一些。这本也算正常,但看她扑到别人爸爸身上时,我多少心里还是有一丝惨然。

做一个单亲妈妈是什么体验?

女儿两个月大的时候,我拿到的公司赔偿金用得差不多了,我开始留心找工作。

先找到了一些freelancer的活,需要时而出去开会。我成了背奶妈妈,带着吸奶器、奶瓶、保温冰袋一大包,每5个小时找个小房间,躲进去锁门吸奶。家里交给我的月嫂,她是个极好的人,聪明善良、手脚麻利、有着朴素而高尚的价值观。她有一对成年儿女,女儿是个弃婴,在大冷天被扔在她门口,当时她已经有儿子了,村里人都劝她不要收养,但她不忍心。“她也是个人啊,是条命啊!”她说。

我用月嫂的工资把她留下来,成为我的育儿合作伙伴。也试过换更便宜的育儿嫂,但是我女儿彻夜嚎哭,只认她一个。

找工作并不顺利。我陆续面试了很多家公司,有些面试结束后,面试官会突然问“你女儿多大了?”。我所在的是个很小的圈子,和我非婚怀孕的事一样,我不说,自有人说。直到一年后,我才找到了正职工作。

我所在的行业,加起班来就不是996而已,到凌晨3点也不稀奇。有时我3点多回到家,累得坐在地板上就睡着了。而我女儿是铁定5点会醒的。

我坚持每天5点起床陪她,直到9点离开去上班。我一天陪她的时间,就这4个小时。我在客厅和她搭积木,读绘本,玩随便什么傻游戏,也去小区和附近的公园,捡树叶、抓西瓜虫、玩滑梯和跷跷板。

周末阿姨休息一天,我全力顶上,补偿一周陪伴的缺失。即使阿姨在,我也会抢着给女儿洗澡、喂饭。我像父亲一样工作,也像母亲一样育儿,在大概五年的时间里,我从来没有睡觉超过四五个小时。

外地不方便去,还好上海有最好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公园、音乐节……我带她逛了个遍,去过无数次。我也和几个朋友家庭周末自驾游。别的家庭有分工,爸爸开车、游泳,妈妈负责喂饭、午睡、洗澡;而我就是一人全包。有一次,爸爸们突然纷纷把自家娃扛到肩上,我想不能让女儿感觉异样啊,只好以100斤之躯,勉强扛起了45斤的她。

都说前三年最难带,因为我女儿是个高需求宝宝,这个难带的时间,就延长到了前五六年。她是个睡渣,哄睡需要抱着走1个小时以上。有时刚睡着,她就马上醒来,令我崩溃。她三岁后就不睡午觉,我因此失去了最重要的喘息时间。她醒着时也非常粘人,即使在游乐场玩,也必须由我陪着。小区里,游乐场边坐满了看手机的妈妈们,只有我一个,总是在场子里跑的。

我身边很少有真正的未婚妈妈。从社会新闻上,我可以看到一些同类,她们更多来自底层,极端如把两个孩子关在房间里饿死的乐燕。我关注了一个公众号,是帮助独抚母亲的公益组织办的“一个母亲”,也有互加微信。“一个母亲”的报道里,有和我类似遭遇的女性,分手后发现怀孕,或怀孕后男友跑路,但是坚持自己把孩子生下来。在她们的讲述里,我发现只要有父母协助,生活都还过得去。在我这里,是长期月嫂代替了父母的作用。辛苦是一定的,这是我们为选择付出的代价。

有时我在朋友圈记录和吐槽女儿的言行,比如她热爱顶嘴,我让她穿凉鞋,她就说要穿“热鞋”;我骂她不要自作主张,她就结结巴巴骂我不要自作多情。偶尔,“一个母亲”会留言善意提醒,让我注意女儿的心理问题。

不排除是我无知,但是扪心自问,我真得觉得她没有问题。大家对单亲这件事过虑了。孩子对所谓“完整家庭”没有执念,甚至没有概念。有执念的是大人自己。

当然我是比较幸运的,除了受到制度的影响,并没有和贫穷等其他困境正面相遇。而我的孩子,首先她有我的爱。其次她毕竟受“非婚生子女享有和婚生子女平等的权利”的明文法律保护。依照法律,生父是必须付抚养费的。抚养费不是给妈妈的补偿,而是孩子应得的合法权益。最后,她也始终被“孩子是无辜的”这个民间的朴素善意善待。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中,身边的人们并没有停留在一个充满歧视的落后状态,至少在我的体验中是这样的。

和制度第三次对垒:

入园难题

但到了女儿要上幼儿园时,问题就变得很严重了。

那是2016年,现在我们知道,出生率的大拐点之年。受全面两孩政策影响,2016年全国新出生婴儿数增至1846万人。此后,出生人口开始逐年下降,2017年到2023年分别为1764.8、1523、1465、1202、1062、956、902万。冲击波总是滞后的。

2016年,还没人担心低出生率。一大波赶在2012年生的龙宝宝,以及没赶得及生在了2013年的蛇宝宝,都在这年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名额变得非常紧俏。

我们小区对口的公办幼儿园,我当然想都别想了。我甚至偷偷在附近的市级示范幼儿园门口逡巡,羡慕着每一个有上海户口的孩子,直到被保安赶走。而我最觊觎的,是一家连锁的台资幼儿园,叫吉的堡。每天它黄色的校车停在我们小区门口,年轻的老师用英语打着招呼,笑容满面地接孩子们上车。有一天我壮起胆,去吉的堡打听。我找到负责招生的老师,陪笑说明我女儿没有户口的情况,老师打断了我:“不行不行!”她挥了挥手,没有抬头,“我们只收上海户口的!”

我还试过一个国外慈善机构办的幼儿园。户口不是问题,但幼儿园因为办得非常成功,成为很多家长争抢的目标,需要面试入学。那天,我给两岁半的女儿穿了一件小西装,领她来到面试地点。面试流程非常正规严肃,大家填完表格后,屏息静气在走廊排队,等待被叫到。我们等了足足半天,我女儿被两名含笑的老外带走,我被拦在门外。我远远看过去,听见老师用英语问她,“Is elephant big or small?”我女儿木无反应。她两岁半,没学过一句英语,刚走出一见陌生人就哭的怕生期。老师又重复了一遍问题。很多老外以为只要自己讲得够大声,够慢,所有人都能听懂英语。然后我女儿拿到一堆拼图,被要求坐下来拼,她坐下来了,两条腿顺势瘫在地上,不敢移动成舒服的姿势。最后,面试结束了,我们回家等待结果。一周后,我收到一条“资质中等,不予录取”的通知。

img

最后,我在网上找到一家地处外环外,新开的私立幼儿园,打电话过去说明了情况,园长爽快地说没有大问题,明天是开放日,让我带孩子去就行。我忐忑地带女儿去了,看见园长时,我女儿正在爬攀爬架,叫她过来打招呼,她忸怩不肯,我急得几乎要扯她。园长制止了我。她轻松地说,没事的,孩子都这样。

不知为何,直到今天,我写到此处,眼泪仍快要夺眶而出。一路上有很多慷慨的,善解人意的人,稳住了我摇摇欲坠的心。雨果幼儿园周园长,给了我没有户口的女儿三年美好的童年时光,我永远在心底感谢她。

尾声

从那时直到现在,未婚生育从未真正放开,但是政策一直在变化。继2016年取消准生证、入户入学与生育脱钩的规定后,大概到2018年,我在微博上注意到,新的政策出台,孩子只需要有和父亲的亲子鉴定,无需结婚证,也可以随父亲落户了。

孩子父亲爽快答应配合。谁知到了派出所窗口,答复还是“不行”。我俩妥协了,领了结婚证,并且在一年后离婚。兜了一大圈,最后我还是走了假结婚这条路,只不过是和孩子生父。

我女儿终于在5岁的时候,把户口落在了她生父的户口本上。至此,一番磨难就基本结束了。

与此同时,社会悄悄地转了方向。政府一直在鼓励生育,但个体尤其女性,越来越不愿生育。我历经磨难,反而变成了一个鼓励生育者。要好的朋友嘲笑我:你是自己在屎坑里,就想把别人也拉进来吧!这位朋友是单身族,视生养孩子为畏途,这似乎是当下的政治正确。

我很难说服他,也很难说服任何人。我只是一个母亲,在生命中的十一个年头,拿出一些时光,一些杀不死我的磨难,一些难忘的可供回忆的经历,换来了160cm亭亭玉立,会忍着足尖疼痛练习芭蕾,也会偷偷藏起不及格的数学卷子,和我血肉相关的另一个生命而已。

这种“拥有”感是如此的强烈,足够照亮我们平均长达80-100年的孤独余生。我想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讲述者,在讲完整个故事时说——

This story has a happy ending.

地球公民金建国|评科普文章《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

2 November 2024 at 19:31
CDT 档案卡
标题:评科普文章《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
作者:地球公民金建国
发表日期:2024.11.2
来源:微信公众号“地球公民金建国”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前两天,国家卫健委旗下的公众号“健康中国”发表了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包括缓解痛经、减少子宫肌瘤和巧克力瘤的发生概率、降低癌症风险以及让女性变得更聪明。

img

最后一条甚至登上了热搜,号称是对“一孕傻三年”的辟谣。

如果没记错的话,就在几年前,官媒还曾宣传过“一孕傻三年”是有科学依据的。现在突然改变说法,难不成是在这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

别说,还真有。

“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特定脑区域的体积变化,尤其是在调控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区域,这种变化可能与提升情感能力、同理心和社交能力相关,从而改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联系。[1]

另一项2023年的研究表明,怀孕期间和产后,女性的大脑会经历神经可塑性变化,尤其是在与母性行为相关的脑区,如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这些变化可能增强母亲对孩子需求的敏感度,提高情感理解和社交互动能力。[2]

而今年的一项研究则表明,怀孕和分娩后,母亲体内的激素(如催产素和雌激素)水平会显著变化,这些激素也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特别是被称为“爱的激素”的催产素,能够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母亲的照顾行为。[3]”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研究仅仅是支持女性在经过生育后,所谓的“母性”会增加,并没有提到女性会因为生育而变得更聪明,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类似的不严谨在这篇文章中随处可见。比如文章说“孕育可以缓解痛经”,但实际上,大多数关于生育与痛经的研究都属于观察性研究,这类研究能够揭示相关性,但无法证明因果关系。

换句话说,某些女性在生育后痛经确实减轻了,但不能确定生育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唯一原因,还可能与生活习惯、精神压力以及健康状况有关。

而且,受限于样本数量与多样性,类似研究的普适性往往是存疑的,何况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也有部分研究显示,生育后痛经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加重。

同样的,在这篇文章介绍生育的另外两大好处时,也或多或少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只选择对结论有利的研究且无视这些研究的局限性与置信度。

更严重的问题是,作为一篇科普文章,对事物的介绍应该力求全面,而不是只说好处不说坏处,搞得好像生育行为成了没有副作用的灵丹妙药一样。

当然,根据进化论的原理,雌性的生育应该只会给其自身带来好处,起码不应该出现什么明显的副作用,毕竟某种繁衍行为一旦给物种带来生存劣势,很可能会被自然选择淘汰掉。

一位因为生育的负面效应而失去竞争优势的母亲必然会导致其子女的存活率大幅下降,进而使得她的基因在一代代的遗传中走向消亡。

但人类却很不一样,从学会直立行走开始,女性的生育风险就大大增加了,比如分娩疼痛和难产、生育间隔变长、脊椎和下肢压力增加等等。

img

按理来说,这样的弱点本应在漫长的演化中被其他优势基因所取代,但也正是人类的特殊之处,包括社会成员的相互支持、适应性优势、可积累的育儿经验等,大大降低了这种生育风险对种族繁衍的负面影响,使其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被现代人类女性所继承。

如今,随着各学科的发展,生育对女性潜在的不利一面也被更多的揭示,比如产后抑郁症、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在内的身体健康问题、社会与经济压力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等,而这些都是影响女性生育决策的重要因素,是应该被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所知晓的,她们有这个权利。

至于这篇所谓的科普文章为何只报喜不报忧,其实在一开头就说明原因了——“孕产妇和家人应该更多关注生育带来的正面价值。”

很明显,这不是一篇遵循科普原则、以科普为目的的文章,而是为了配合最近频频出台的各项鼓励生育的政策所炮制的另类宣传。

不是说不能宣传,要宣传就用专门的宣传渠道,而不是假借科学之名来搞伪科普,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且不说女性的生育意愿低下究竟是不是生育风险所直接造成的,就算是,那也应该先解决这些风险,而非通过掩人耳目的方式传播充满误导性的“知识”。

目前,该文已被发布者删除,不知是因为评论区翻车了,还是出于科普工作者的良心发现,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好事。

相关文献:

[1]:Kim, P., et al. (2022). Brain Structur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Barrett, J., et al. (2023). Neural Changes in Pregnancy and Motherhood: A Review.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3]:Uvnäs-Moberg, K. (2024). The Role of Oxytocin in Maternal Behavior: Insights from Neuroscienc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修明札记|最近的生育激励政策,力度还是有点小

31 October 2024 at 20:22
CDT 档案卡
标题:最近的生育激励政策,力度还是有点小
作者:修明札记
发表日期:2024.10.31
来源:微信公众号“修明札记”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前天国务院就《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进行回答,谈到了刺激生育的具体措施。

经济支持方面,国家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将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

乍一看数字很多,但注意是扣除个人所得税,而按照官方税率,月收入5000以下的人是免缴个人所得税的,在5000-8000元的区间税率也仅为3%,而99%的中国人月收入是在8000以下的,绝大多数人根本享受不到这项福利。

file

能享受到的估计也就是北上广深一些央企、金融机构、互联网大厂的员工,而这些高收入者,生育的机会成本太高,不会因为减2000元的税就多生。

一句话,想生的人没有拿到优惠,不想生的聊胜于无,最后恐怕没多大作用。

除了减税,各省还延长了产假,普遍将其从98天延长到158天以上,各地还设立了15天的配偶陪产假、5-20天的父母育儿假等。

看起来似乎不错,但问题是配偶产假和产妇产假差的太多,会让企业更优先雇佣男员工,想要在事业上发展的女性不得不推迟甚至取消生育。158天不工作,私人企业根本无法承受,除非政府负担成本。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配偶和产妇产假天数差不多,最多后者是前者的2倍,然后政府给放产假的企业一些税收优惠,现在的方案显然有缺陷。

还有生育津贴,如今到底多少钱,怎么发,还是未知数,要真想提高生育,还是要发钱,把钱发到容易满足,有生育意愿的群体,相信有大量农村和小县城的家庭,看重这一个月800元钱。还是要加大力度!

file

建设性意见|计划生育政策还要存在多久?

31 October 2024 at 13:27
CDT 档案卡
标题:计划生育政策还要存在多久?
作者:项栋梁
发表日期:2024.10.30
来源:微信公众号“建设性意见”
主题归类:计划生育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2024年的中国仍然是有计划生育法规的,最新的法规要求是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21年8月20日修订版:

第十七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可以”二字,表面的意思大家都能明白,就是此时此刻我允许你做到这个程度。但很多人会忽略“可以”这个词更重要的隐藏含义:

首先,可以意味着存在一个边界,超出我允许范围的,不可以;然后,以前不可以的现在变成可以,现在可以的将来不一定可以,我掌握着随时修改边界的权力。

法律不会写公民一分钟可以呼吸15次,一天可以吃3顿饭,一周可以过5次性生活,一年可以长途旅行4次……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明确写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子女。同样是人的本能天性,但生育是被管着的。无论法律限制生育子女数量是3个还是8个,只要有上限,它就是被计划的生育,是被管着的人类本能。

image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希望推动从多个方面着手支持生育。

image

据媒体报道,部分基层社区已经先行一步加码实施生育支持政策,开始给辖区内育龄妇女打电话催生。

image

于是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完全割裂的魔幻世界:

一边是人口结构持续老化、生育率持续下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国务院到街道社区都在想尽办法支持生育、鼓励生育。

另一边是我国的法规政策仍然在白纸黑字限制生育数量,计划生育仍然是和科教兴国并列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当然知道,根据万能的辩证法,鼓励生育和计划生育是可以同时存在互不冲突的。但我更加清楚,根据基本常识,一个仍然在实施计划生育的国家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

一边希望你早生、多生、一定要生,一边又要求你生育不能超过3个,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人口政策,而是养殖技术标准。

image

然而人毕竟不是猪,育龄女性也不是存栏母猪,人是懂得判断环境、懂得趋利避害的智慧生物,人是有自由意志的。

一个社会是真的对妇女儿童友好,还是把妇女当成生育资源,把儿童当成人口红利,人们心里是有数的。

一个社会里育龄女性是否会受到就业歧视,儿童上下学是否安全,其实完全不需要去读政策看数据,人们在生活中就能真切感知到。

一个社会里关于劝你生育的那些说法是真心实意为你着想,还是昧着良心胡说八道,稍有基本常识的读者都是能够分辨的。

image

说到底,生育是人类的本能和基本的生命权利,不需要鼓励催促,更不应该计划限制。

我也希望我们所处的中国是一个年龄结构均衡、充满活力与富有竞争力的社会,所以我从不发表“我是最后一代”之类观点,也从不劝大家“一定要生孩子”。生孩子是伴侣双方共同的选择,只需要考虑自己能否担得起为人父母的养育责任,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不用管国家怎么倡导。

一点建设性意见:

某些历史文件,赶紧废除为好。

【CDT周报】第192期:他说共产党不让他活了,你们却说他喝多了

27 October 2024 at 12:39

上期周报:【CDT周报】第191期:我们想要好好说话不说“黑话烂梗”,可您不让啊

过去两周中国数字时代【404文库】新增文章3篇,【每日一语】新增网语5条,【大事记】收录热点事件2件,刊登读者投稿2篇,投稿请点此

编者的话:

10月18日——25日 这一周。

23日晚间,山东青岛市人民路悦荟广场附近,一辆水泥罐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连续与多车发生碰撞,并且一度逆行,最终冲上了人行横道。很快一段由肇事司机录制的视频开始在网上传播,画面显示该司机是故意驾车撞向沿途慢行或驻停车辆,以报复社会。在此过程中,他还情绪失控地大喊“共产党不让我活了,我要杀人”。另外,从司机的只言片语中还透露出,他之前曾遭到过警方逮捕。

file

从现场网民拍摄的视频来看,个别车辆的受损非常严重,甚至有车辆被撞到四轮朝天,伤亡情况不明。有拍摄者在视频中说“至少有五十多辆车受损”,但这一数字难以证实。次日凌晨,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发通报称,“司机孙某某涉嫌醉酒驾驶,造成3人受伤,均无生命危险”。讽刺的是,这则通报几乎略过了所有重要信息,对于事故的规模、司机的动机等一概不提,以至于有网友感慨“把报复社会包装成了酒后失控”、“他说共产党不让他活了,你们却说他喝多了”。

file

随即,该事故相关的话题遭到了网络审查,而司机所录制的那段视频更是被全网清理。有网友在新闻评论区调侃道“醉驾是如何精准控制连撞50多辆车的?”、“要是没看司机第一视角我真就信了”、“请公布视频,让我们看一下醉驾的危害”。尽管网友们心照不宣地点名了真相,但有些人仍决定要将掩耳盗铃贯彻到底了,多个官方账号在转发警方通报时不忘附上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友情提醒。

img

在最近一两年时间里,中国频繁发生无差别杀人的“献忠事件”,但因为严厉新闻管控的存在,此类当事人往往都是全程失声的,公众根本不知道他们因何而“献”,更罔论社会层面的警醒和反思。而这位水泥罐车司机,算是首次喊出了彻底逼疯自己的原因,不过他却把对于压迫者的怨恨,转嫁到了其他的无辜者身上。也难怪有网友批评说“冤有头债有主,你既已找准了原因,为何却找错了对象”?

file

近期,多地女性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接到了当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上次月经时间、最近有无怀孕等隐私问题,甚至要求回答有无明确的备孕计划。“30年前抓人上环,30年后电话催生”,不少网友都表示,这种计生办变催生办的场景,真是既魔幻又荒诞。就在一周前,有关部门拟启动一项抽样调查,以全面分析中国百姓“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而这些催生电话其实也揭晓了一个新答案,也就是在“全过程子宫管理”的背后,适龄女性对于统治者而言,仅仅是被视为一种生育资源,而非思想与人格独立的个体。

file

过去一周,男女性别对立的网络骂战也因杨笠京东代言活动而愈演愈烈。在这场抵制行动中,杨笠似乎已不是简单的个人,更像是某种集体情绪的载体。毕竟那个“普信男”的段子,是有四年历史的老梗了。后据京东方面的澄清,杨笠并不是其正式代言人,仅是计划参加一场直播活动。之后,脱口秀演员孟川也被一些试图攻击京东的网民指责是“港独”,但实际情况却是,孟川曾因声援白纸运动而被微博禁言。

file

一个无奈的现实是,因为刘强东的性侵丑闻,以及他所捍卫的“兄弟文化”,令京东本身就具有醒目的男权标签。而作为女权流量明星的杨笠选择与京东商业合作,本身就使得她受到了不少女性的批评。但不少男性用户为之破防,自行对号入座“普信男”标签,且开始发起大型猎巫狂欢后,女性群体们也就被迫回应以团结,以保护自己说话的空间。最终,这种对于不同价值和观点的敌我式区分,导致了性别议题的进一步极端化、撕裂化。

file

曾经,有人在某期脱口秀当中找到了松鼠与解放军的某种关联,借助吞噬一切批评的国家暴力,让脱口秀演员失言的成本超过千万,且有牢狱风险。而杨笠在说出了那句“普信男”的吐槽后,每逢商业合作便遇男性用户抵制,这又何尝不是在为“不当言论”付诸代价呢?然而,脱口秀本质就是一种“冒犯的艺术”,既然冒犯必辱,那么取消它宜早不宜迟,毕竟这种艺术形式始终不太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file

CDT 档案卡
标题:【CDT周报】第192期:他说共产党不让他活了,你们却说他喝多了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10.27
主题归类:大事记
CDS收藏:话语馆

一周荐读:

习近平思想的核心在于通过列宁主义的手段,增强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而非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他的政策强调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党的控制,但在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方面却有所欠缺。

本文是一篇在微信平台被屏蔽删除的,牵动云南三江并流地区生态的重要文章《金沙江虎跳峡水电工程四大害》,作者范晓。“虽然虎跳峡水电工程一度被搁置,但其巨大的 GDP 增长、财政税收、工程投资利益,对于直接获益的地方政府、水电开发商来说,始终是难以放弃的诱惑……”

本文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2014年的一篇英文演讲,微信公众号“Economics Goethe”将其翻译为中文。译文省略了关于中国的部分,CDT将相关段落补充翻译。

一周关注:

10月23日晚,山东青岛市北区人民路悦荟广场附近,一辆水泥罐车故意横冲直撞,连撞多辆汽车,疑似报复社会。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肇事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拍摄视频,并大喊“共产党不让我活了,我要杀人”…..后续的警情通报未指明司机是否有“报复社会”动机,仅强调其涉嫌醉酒驾驶。

10月14日,黑龙江省鸡西市公安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哈尔滨市于涛、张绪霞、于波等人涉嫌黑恶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向社会公开征集该集团成员涉嫌违法犯罪线索。10月22日,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从“6·14”专案组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通报中提及的于涛曾任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张绪霞系于涛妻子,于波系于涛姐姐。

10月22日上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北京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高朋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任曾是北京最年轻的副市长,高朋简历上所谓的“经济学博士”,被查出是骗取的。通报称他弄虚作假,骗取学历、学位。

10月22日上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北京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高朋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任曾是北京最年轻的副市长,高朋简历上所谓的“经济学博士”,被查出是骗取的。通报称他弄虚作假,骗取学历、学位。

杨笠以“普信男”的金色网梗暴得大名,向来在剧场发扬其主场优势,享受着同温层的呵护。等到她领受公司商业任务,闯入京东兄弟连,即刻遭到男用户的抵制。京东对男性的敏感显然更强,紧急切割,与杨笠互删微博联动,但起义的风潮已然席卷。‍‍‍‍‍‍‍‍‍‍‍‍‍‍‍‍‍‍‍‍‍‍‍‍‍‍‍‍‍‍‍‍‍‍‍‍‍‍‍‍‍‍‍‍‍‍‍‍‍‍

一周惊奇:

今天在Threads上面看到有帖子说很多人在小红书上反映被街道办电话催孕。不知道朋友里面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状况?看了一下,真是既魔幻、又荒诞。当年搞计划生育,强力推行,给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仅仅是可笑的每月5元、10元。如今想提高生育率,又是靠催、靠逼迫。

真相书店是一家书店,同时也是某届当代戏剧双年展的展览项目之一。书店开业前后,正值当局对言论空间进一步冰冻,有关部门一方面给当代戏剧双年展施压,另一方面给书店场地合作方施压。3月15日,真相书店开业当天即被迫停业,315这一天也是著名的官方打假日,“真相书店被“打假””,这成了真相之一。

大厦之将倾,非一木之萎也。汽修店门口的水渍,瞬间成了罚单的理由;银行莫名蒸发的存款,化作了沉默的谜团。当有些人开始彻底不在乎吃相,公正的底线就下沉的越来越深……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农夫犹饿死,官家要束装。

看来,唯有让“臭肉事件”的火,不停燃烧下去,把里面的卑鄙、无耻、肮脏,全给烧出来,最后通通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也唯有这样,那些昧着良心的“吸血鬼”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应有的惩罚,从而才能防微杜渐,让更多的孩子们,从此不会再遭受“臭猪肉”侵害身体的伤害。

一周讽刺:

我看到网上有许多将辛瓦尔当英雄、偶像来崇拜的文章,甚至有人将他比作抗日英雄杨靖宇——这是杨靖宇被黑得最深的一次。其实,退一万步说,共情恐怖分子拉登,某种程度上你还能试图找到理解他们的地方,比如拉登是反美的。可是,共情辛瓦尔又算个什么事呢?

一周声音:

这是最基本的政治伦理与法治理念。在我们这个羁押常态化的司法环境下,开庭前被告人和家属通常都是几年见不着面。现在,你要通过开庭审判,把人家送监狱里去,甚至要判人家十几二十年,没收全部财产,连家属都没法在法庭现场旁听,还是见不到亲人一面,如何服人?

这样的困境也不止她一个人有,未来真正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是由政府力量来接管那些无力抚养的孩子,再经由某个规则匹配给符合条件的收养家庭。把送养家庭和收养家庭隔绝开来,采用类似器官捐献的“无偿捐献➕统一调配”的模式,避免送养儿童沦为牟利手段,或许是唯一有一点希望的出路。

“您给中国汽车出海的现状打几分?”“实事求是地说,现在这个状况,打3分就差不多。”这几天,来自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3分说”引爆了整个中国汽车界,也在公众舆论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番对话,来自他近期与某媒体的一番对谈。

一周故事:

史铁生不会想到,在他去世十四年后,他会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推至王座,成为“一句话治好精神内耗”的文学导师。读史铁生已经成为一种新潮流,无论互联网哪个平台,你都能发现海量“史铁生顶级文笔”“《地坛》来北京一定要做的事”等内容。

这是一次十分艰难的采访。本来房价下跌就非常让人受伤,再加上夫妻矛盾更加令人破防。有人把买房赔钱的锅甩到爱人身上,也有人因为资产锐减着急离婚变现。第一批房价下跌的夫妻,已经进入了离婚冷静期。“富时涨感情,穷时生间隙。这是我和这几位朋友聊过以后的直接感受。房价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也是一座山。”

过去几年,农村地区的离婚率呈现攀升趋势。从 2021年开始,陈瑞燕相继走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的村庄,访谈当地民政局工作人员、 村干部以及普通村民。在她看来,农村离婚率的上升,是近年来农民生活的一个剧烈变动,它重构了农村社会内部的权力关系,同时呈现了女性主导的鲜明特征。

当照相机的快门摁下,当成千上万有关中国女性的形象、风俗和奇观通过照片翻印出来,流通于东西方世界,它也生产出一种有关中国妇女的知识和观看的方法。我们今天来看这些照片,实际也是去看一百多年前的摄影者,他们怎样来到这些女性面前,怎样去观看她们的形象,又怎样通过照片讲述她们的故事。

当我抵达仰光,首先拜访的是好朋友葛叶(Ko Ye),他是研究缅甸军政府管控思想的专家。葛叶已经在仰光做了30年的出版商,在出版物公开发行之前,政府审查员会检查他的出版社以及缅甸所有出版社出版的每一页纸上的每一个字。仰光可以维持正常的表象,部分是因为这种严密的审查机制。

律侠普法|生育问题启动抽样调查:让年轻小伙敢结婚,让年轻女人敢怀孕

22 October 2024 at 17:27
CDT 档案卡
标题:生育问题启动抽样调查:让年轻小伙敢结婚,让年轻女人敢怀孕
作者:臧启玉律侠
发表日期:2024.10.22
来源:微信公众号“律侠普法”
主题归类:生育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相关阅读:马与人说|你被街道办催孕了吗?

file

女人正在家里做饭,意外接到社区的电话,询问最近有没有生孩子的想法,然后又问了经期具体是哪天,女人越琢磨越感觉不太对头,就在网上说起这事,认为这是侵犯个人隐私权。

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当生育成为政策的时候,个人的事情就变成国家的事情,为国家生孩子成为硬性任务,女人就是生育工具,哪里还管你什么隐私。

我在去宁国县古村落白茅坑的路上,看到竖立巨副宣传标语,要求居民全面落实三孩政策。那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偏僻村落,本地的年轻人都走光了,剩下的只是老弱病残,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活脱脱的就像一个笑话。

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十年前为了生个二胎东躲西藏,十年后不生孩子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

努力促生孩子已经成为权力者绞尽脑汁的事情,官方已经表态,彻底查清当前年轻人不生孩子的根本原因,把提高生育率当作重要研究课题来抓。

它们开了大会,走访很多地方,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满纸荒唐言,不提辛酸泪,花费那么多钱,还不如炒两个菜请我喝杯酒,几句话就把事情说清了。

第一、生活压力过大。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当前社会贫富分化到了巅峰极限,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手里是没有钱的,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富裕幸福的生活,只是继承我们的劳碌贫困,不生孩子就是基本的人性善良,当生存环境恶化的时候,强大的动物选择迁徙,弱小的动物选择停止繁殖,基本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第二、文明意识提高。传统生孩子传宗接代的观念已经被淘汰了,家族观念的本我意识已经被文明的自我理念取代,现代年青人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由轻松的生活方式,通过血缘关系甚至拿孩子对人身进行约束的方法已经不管用了,未来的单身青年会越来越多,说到根本上这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声反抗。

第三、婚姻观念淡化。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婚姻制度,母系社会没有父亲,也就没有家庭组织,婚姻家庭的出现是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必将有消失的过程。目前在大城市已经出现同居生活方式,男女双方没有婚姻束缚,纯粹是感情的结合,感情破裂自然分手,这种生活更符合人类的自然属性。

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都有区别,未来最值得炫耀的不是社会地位,不是权力大小,不是存款多少,而是谁活的轻松潇洒快乐。

生育和家庭是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相对于生孩子是人类自然选择的结果,不生孩子更是理性选择的决定,政策如果不能充分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多么高级的会议都是没有作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