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7 November 2025Main stream

台媒:黄仁勋年内第四度访台 参加台积电运动会同框张忠谋

7 November 2025 at 10:57

台湾媒体报道,美国晶片巨头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星期五(11月7日)开启今年第四次访台行程,除了参访台积电台南三奈米厂,还将参加台积电运动会,和创办人张忠谋同框合体。

综合《联合报》《工商时报》和《自由时报》报道,黄仁勋搭乘的私人飞机,预计将在星期五下午1时30分抵达台南。他当天没有公开行程,将低调拜访台湾供应链,包括参访台积电台南三奈米厂。

此外,台积电年度运动会星期六(8日)将在新竹县立体育场登场。据报道,黄仁勋受邀以贵宾身份参加,将会和张忠谋、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同框。

报道称,黄仁勋先前也曾亲赴张忠谋宅邸拜会,并致赠生日礼物,两人私交深厚。

这是黄仁勋今年第四度到台湾。他上半年曾到台湾参加公司尾牙与台北国际电脑展,8月22日又在台湾停留不到半天,主要是与台积电会面,在台积电内部发表演讲,了解台积电完成设计定案的六款晶片,包括最新的三奈米Rubin架构晶片等相关新品,确认未来产能分配,同时也就美国对等关税、台积电美国生产等议题进行讨论。

台北市长蒋万安星期四(6日)证实,英伟达台湾总部确定在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园区(简称北士科)落脚。他希望英伟达在台北设立公司,来跟台北市政府对接签约。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DIY 全屋智能基本完成,准备写一篇长文记录一下

By: reayyu
4 November 2025 at 10:01
reayyu: https://www.rayyu.me/life/187/
文章目前还在更新中...

主要想整理一下从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自动化、HA 这些方面的经验。
特别是在过程中踩过的坑,给大家参考一下。

整体算下来,要比外面找智能家装便宜三分之一到一半吧。欢迎大家拍砖。

一辆卖不动的埃安,贴上「京东汽车」的牌,就成了「国民好车」?

By: 李华
16 October 2025 at 10:22

2025 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最不缺的就是「卷」。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牌桌上的玩家已经足够多,甚至需要开始清理一部分出去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京东,选择在此时下场。

10 月 14 日,在京东 11.11 惊喜开放日上,京东宣布联合广汽集团和宁德时代,在今年「双十一」共同推出一款能够换电的「国民好车」。更关键的是它的价格——预估在 10 万至 12 万元之间。

不得不说,为了今年「双十一」,京东也是挺拼的。

京东表示,将整合另外两家企业在造车、电池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消费、生产、定制等模式创新,带来一场消费升级。

不过,在吉利、比亚迪等品牌已经将这一价位段的性价比卷到极致的今天,京东是真的相信,自己能和广汽造出一台更好的车吗?

但从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京东可能并不是这么想的。

一台车,三个操盘手

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京东后来对外界的回应也印证了这一点:它不需要出钱建厂,而是贡献出自己最核心的三样东西——用户、数据和渠道。在这场合作中,京东扮演的是「产品经理」和「经销商」这两个角色。

作为「产品经理」,京东通过分析其庞大的电商数据,来为主机厂描绘出关于「国民好车」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的具体画像。

目前,京东在 App 上线的用户共创页面已经有超过 14 万名用户参与其中,这称得上是其用户洞察能力的证明。不过,鉴于首款合作车型「双十一」就会亮相,新车核心配置大概率已经确定,因此这种所谓「共创」更多是一种市场预热和造势手段。

作为「经销商」,京东则押上了它作为一个商业综合体的全部生态能力。

理想情况下,用户只要举起手机,就可以在熟悉的京东 App 上完成从选购、对比到金融方案申请的全流程,由京东物流协调充电桩的配送和安装,并通过全国近 3000 家的「京东养车」门店解决后续的保养维修问题。

从买车到用车,京东想要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一个从线上决策到线下服务的无缝闭环,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授权经销商。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终的车辆交付和核心维修保养,大概率仍将依托广汽埃安的经销商渠道。如果属实,京东的角色将更聚焦于线上引流、销售转化和生态服务的捆绑。

第二个玩家,广汽集团。它在这场合作中的角色很纯粹,就是造车。

虽然算不上市场的主流玩家,但广汽的确拥有它的电动化品牌(埃安),以及成熟的平台和供应链体系。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工业化解决方案,确保这台「京东汽车」能够快速量产交付。

具体到这次合作,从海报来看,这辆「京东汽车」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广汽旗下的三厢纯电轿车埃安 RT。

▲ 埃安 RT

2025 年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联合 5 大车企共同发布了 10 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其中,和广汽集团合作推出的四款车型是埃安 UT、埃安 RT、埃安 V 霸王龙和一款即将上市的 A 级 SUV。

可见,「京东汽车」很有可能还不止一辆,而它们的核心卖点,就是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

和宁德时代以往的合作一样,这次它的角色依旧是「核心技术方案商」。这不过它这次提供的不仅是电池,更是一整套名为「巧克力换电」的开放式能源解决方案。

这是一套标准化的换电技术体系,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的、跨品牌的「换电联盟」,通过规模效应来推动换电模式的普及。广汽埃安正是这个联盟的早期成员之一。

宁德时代的这套体系,很有可能会为这次合作带来「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

▲巧克力换电站

和蔚来的 BaaS 电池租用模式一样,在这种模式下,用户购买的将只是不含电池的车身,起售价也因此被拉低。当然,用户需要为电池支付月租金,参考宁德时代此前的定价,预计在每月 499 元至 599 元区间,并在每次换电时支付服务费。

说到底,这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局。京东需要一个实体产品来验证它的汽车生态服务模式,广汽需要新的订单和低风险的渠道探索,而宁德时代则需要更多的车型来推广它的换电标准,加速其生态网络的成型。

三方需求明确,一拍即合。

造车是「幌子」,生态是「里子」

其实这并不是京东在汽车领域的首次尝试了。早在 2021 年,京东就曾与天际汽车有过合作,但那更像是一次浅层的「线上带货」。

当时的京东仅仅扮演了一个线上销售渠道的角色,模式依然是「车企造什么,京东卖什么」,并未在市场中激起太多水花。不仅如此,京东还曾尝试过更重的线下卖车模式,在多个城市的京东 MALL 内开设「汽车超级体验中心」。

但据了解,由于卖车利润远不及电器或汽车用品,这些线下体验店最终均已关闭。这些过往的尝试,也让京东此次的合作选择显得更为聚焦和谨慎。

而这一次,算是京东的「卖车 2.0」模式。

不同于之前的合作,京东从最前端的产品定义环节就开始深度介入,身份从被动的渠道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枢纽,向上连接制造端,向下连接用户市场,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

不过,我们还是得冷静地算两笔账。

第一笔账,关于「巧克力换电」。这无疑是这台车在硬件层面最大的卖点,听起来也确实解决了纯电车主最大的痛点。但现实是,对于 2025 年底的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期货而非福利。

作为该技术方案主导方的宁德时代,其年底的换电站建成目标是 1000 座,目前真正建成并投入运营只有 500 多座,分散到全国庞大的城市和公路网络中,无异于杯水车薪。对一个生活在非核心城市的用户而言,他身边有换电站的概率微乎其微。要知道,即便蔚来现在的换电站数量已经达到 3399 座,它仍旧需要迅速扩张。

因此,在网络效应形成前,「换电」对于京东汽车来说,更多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营销符号,很难成为一个能让用户当下就下定决心购买的实用功能。

第二笔账,关于「线上直销颠覆 4S 店」。这个说法同样需要审慎看待。

京东的线上模式的确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透明,但这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渠道的革命。我们需要看到合作的另一方——广汽的现实处境。

对于广汽而言,将一款 C 端线下渠道本就销量不佳的车型,交给京东这样一个拥有海量线上流量的伙伴去尝试一种新玩法,只是一次风险极低的务实选择。

反正自己也卖不了几辆,何乐而不为呢?与其说是京东颠覆了谁,不如说它为广汽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探索增量市场的第二通道。

可以说,在近年来众多跨界造车的巨头中,京东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小米的模式是垂直整合,华为的模式是技术赋能。

而京东的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赋能。京东的核心优势既不是制造能力,也不是车辆硬件技术,而是它手中掌握的「用户」和「服务」这两张王牌。它不试图控制汽车的每一个零件,而是试图控制从用户产生购车意向到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一个服务触点。

无论京东在 11 月 11 日那天发布了一辆什么车,那辆车本身,或许并不那么重要。

它最终的市场表现应该并不难猜,但京东的这一步,可能不完全由销量来定义。它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个面向整个汽车行业的「样板间」——京东正在向所有汽车品牌展示一种新的可能性:

无论你是谁,都可以通过我的平台,用更低的风险、更高的效率,去完成新车的市场验证和销售,并深度绑定用户后续的全周期消费。

这才是京东真正的商业逻辑。

汽车作为一次性的低价高价消费,利润有限且难以持续。但围绕一辆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金融、保险、保养、维修、车品购买、二手车置换——却是一个持续性的、高利润的巨大市场。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前 iPhone 设计师参与操刀,法拉利可能要造出史上最帅的电车了

By: 芥末
10 October 2025 at 18:41

当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保时捷、玛莎拉蒂等豪华品牌纷纷放缓电动化进程时,法拉利却选择了逆势而行。

近日,这家意大利传奇车厂正式披露了旗下首款纯电车型——内部代号「Elettrica」的部分信息。

▲由 TopGear 制作的渲染图

法拉利 CEO 贝内德托·维尼亚(Benedetto Vigna)直言不讳:

是的,其他公司遇到了问题。但我们想向世界证明——法拉利能用电能带来独特的驾驶乐趣,法拉利可以利用任何技术来取悦我们的客户。

 一台「不一样」的法拉利

与外界预期不同,Elettrica 并非超级跑车,而是一款更注重实用性的四座 GT。法拉利的目标并非让燃油车车主「迁移」,而是拓宽能享受法拉利的客户群。

这不仅是市场策略,更是技术抉择——

GT 车型能够比超跑更好的利用电力传统和系统,如果将一款两座车电动化,那么使用电力驱动在性能和实用性上的提升非常有限,并不足以抵消车辆整体重量的增加。

「Elettrica」的产品开发负责人马里亚·富尔根齐解释道:

我们相信,电动车将是我们所设想的驾驶特性、车内空间和视野规格的理想补充,并且能够吸引那些通常不会考虑购买法拉利的客户。对于两座车跑车而言,电动技术完全不具备竞争力,即使其马力惊人。

反而像「Elettrica」这样的 GT 车型,在使用电驱平台后,在动态性能、视野和舒适性上相比同等的内燃机车型会有更显著的提升。

不管车辆的形态、尺寸和定位如何,驾驶参与感和强大的动态性能都是法拉利在新车开发中的重点工作,「它是一辆电动车,但首先且首要——在概念和实践上——它是一辆法拉利」。

▲ 由 AutoCar 制作的渲染图

「Elettrica」将由法拉利与前 iPhone 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的设计公司 Lovefrom 合作设计,苹果诸多著名产品——iPhone 5s、iPhone 6、初代 Apple Watch 等均由乔纳森带领的设计团队操刀。

法拉利此次并未公布新车的设计细节,但从进行了大量伪装的原型车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车的离地间隙将高于传统的四门 GT 车型,车辆轮廓也经过了空气动力学优化,新车长度将在五米左右,与搭载 V12 引擎的 Purosangue 车型相似。

▲ 法拉利 「Elettrica」伪装车

为了确保车主在驾驶电驱车辆时能够像驾驶内燃车车型一样有参与感,法拉利研发了一种创新声浪系统,用于在行驶时为动力系统提供声效。

不同于目前市面上用扬声器播放的模拟声浪,法拉利开发了一种高精度传感器,用于拾取机械部件的振动并将其放大,有点像是吉他拾音器的原理。

此外还有一个专用的法拉利指令噪音消除系统(FONC),可以监测并「选择性地消除由电机产生的不需要的电流谐波」,例如高频 whine 声,以提升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

你可能和我一样好奇,高转速电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董车会找了一段特斯拉电机引擎高速运转时的录音,可以感受一下。

tesla

法拉利表示,这种声浪系统是一种反映动态驾驶体验的真实听觉体验,目的是为了反馈并增强某些物理感受。

我们电动法拉利的声音不是假的,一点都不是假的。

更强,更快,更纯粹

在性能方面,「Elettrica」的综合输出功率超过了迄今为止任何一款法拉利公路车,将成为该公司迄今制造的动力最强劲的车型之一。

其总共配备了四个电机,后部两台各产生 416 马力,合计 832 马力,前部电机则可额外贡献 282 马力,在电门全开的状态下,系统可输出超过 986 马力,让新车可以在 2.5 秒内完成零百加速,极速可达约 309 公里/小时。

法拉利声称车辆前轴可向路面传递高达 3498 牛米的扭矩,而在经过变速箱放大电机本身的输出后,车辆后部可产生近 8000 牛米扭矩。后部电机最高转速可达 25500 转/分钟,而较小的前部电机转速可达 30000 转/分钟,并且能在不到一秒内从静止状态达到最高转速。

新车的四电机布局则允许车辆对四个车轮进行完整的扭矩分配,从而最大化敏捷性和稳定性,前部电机可以在高速巡航等场景下断开连接以提升运行效率。

「Elettrica」的电池组容量高达 122 千瓦时,续航里程超过 530 公里,使用 800V 架构,最高充电功率可达 350 千瓦。这些电池的电芯由韩国公司 SK On 提供,设计和组装则由法拉利自己完成,据称能量密度达到 195 瓦时/公斤,是目前欧洲市面上「所有电动车中最高的」。

电池组前后的连接器使其能够直接为前后轴供电,从而无需在车内铺设粗大的线缆。法拉利在电池铺设上将 85% 的电池质量集中在地板下方,并在后排座椅下方以双层形式堆叠了一些额外的电芯。

这样不仅使「Elettrica」的重心高度比 Purosangue 低了 80 毫米,也帮助新车在不影响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轴距,优化重量分布,实现了前后 47:53 的比例。

为了提升静谧性,「Elettrica」将成为法拉利首款采用后桥副车架结构的公路车,副车架通过「弹性体」衬套与底盘电驱桥、主动悬挂与后轮转向系统连接,以消除来自车辆后部的不必要噪音和振动。

悬挂系统则是在 Purosangue 和 F80 上已经有所使用的 48 伏主动系统的升级版,配合底盘预瞄装置,「Elettrica」可以每秒测量底盘的所有动态参数 200 次,并相应地做出响应。例如,它可以在急弯中加固外侧阻尼器以保持车身平稳,并将每个车轮压入路面起伏中以保持与地面的接触并消除回弹。

凭借这套高度先进的部分主动悬挂、四轮转向(后轮转向角度最大 2.15 度)和全扭矩矢量分配系统,法拉利表示,这是首款能够「在所有动态条件下控制垂直、纵向和横向力」的法拉利。

车轮就像四个球体——能够随时独立地向任何方向移动。

为了给车主足够的驾驶体验感,法拉利还在「Elettrica」上提供了手动驾驶模式。在此模式下,当驾驶者每次每次拉动右侧拨片时,都会感觉到加速力的一个阶梯式提升。而在在刹车入弯时,可以拉动左侧拨片,逐级降低动力输出并增加能量回收制动强度,一种类似降档利用发动机刹车的感觉。

「Elettrica」并非是法拉利首次涉及电气化领域,从 2009 年 F1 进入混动时代开始,法拉利就一直将电机作为提升性能的重要工具,先后推出了 V12 混动车型 LaFerrari 、V8 混动车型 SF90、V6 混动车型 296,前不久复活的旗舰跑车 849 Testarossa 也采用了一台 4.0 升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与三台电机的动力系统,但从混动走向纯电,则又是另一种挑战。

▲ 法拉利 849 Testarossa

在 5 年前,制造商们都曾兴致勃勃的表示要造出「令人惊艳」的纯电高性能车型,但后来纷纷食言,原因无一例外是由于「目前市场尚未准备好」或者「客户对电动声音、重量、驾驶体验等有顾虑」等理由。

哪怕是法拉利自己也曾有过摇摆,一度计划将纯电车型的发布时间推迟到至少 2028 年,但为了吸引新用户以及满足部分老用户「相信品牌能用电能延续独特驾控魅力」的期待,法拉利还是决定继续推进项目。

但无论最终销量和市场规模如何,我们都毫不怀疑最终量产版本的法拉利「Elettrica」驾驶起来一定会让人心潮澎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AI 是水

By: Steven
24 January 2024 at 17:05

今天还在谈论「实体经济 VS 虚拟经济」的人,与一百五十年前认为电力是魔鬼的人,基本上是同一类人。这是上个时代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下一个时代已经正在高速渗透了,还在讨论马快还是车快?

十多年前我说,互联网就是电网;

眼下的情况是,AI 将是水。

假如这轮范式革新真的能在三年内(还剩两年多?)达到 50%,那么今天的多数组织形态和创作方法,都将与打制石器无异。

临时的「灯」

By: Steven
21 December 2023 at 22:23

刚才宿舍里突然黑了,隐约听到「呲」的一声,我意识到:停电了!

很久没有停电的体验了,我拿起手机打开手电筒,走出房门。空了有一阵的对门里走出来一个女生,手里举着开着灯的手机,嘴里念着「停电了么」,看见我这样一不认识的男的站面前,穿着睡衣的她立刻后退一步,赶紧关上门回了屋。隔壁屋的门也开了,另一个女生也打着手机的手电筒,问我,是停电了么?正好这楼的管家回了我微信,说是总闸跳了正在处理。我说,是的,总闸跳了。她也就回屋了。

等到我自己回屋时,觉得这种漆黑的体验太陌生了,于是想把手机放在台子边儿上,照亮局部空间,打算借着光换鞋出门走走。正好就是放台边这一下,瞥见了饮水的玻璃杯。

这不是个绝妙的灯罩么?

我顺势把手机放在了高处的玻璃杯上,让闪光灯对准低处的杯子:

这照明效果可以啊!

我心里一边感叹,一边琢磨:这个组合放摆在屋中间,不就是个很好的灯了么?一边这么想着,我就一边把杯子和手机都转移到屋中间的茶几上。

这设计啊,就不是说非得要用什么材料,找什么工厂,制造点什么东西出来,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下,都可以发生「设计」这个行为。

两个不同高度的玻璃杯,其中较矮的那个刚好具有凹凸不平的水波型表面,正好我有不止一台手机在身边,这就可以成为「设计」的素材。它们以合适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盏经过设计的照明灯具。它很粗躁,但它展示了「灯」的本质。

存在不在场的时候,本质就会显现。

电和灯缺席时,照明的本质就出现了。

正好前几天跟家人在外面吃饭时,碰到一家用花生做筷子架的饭馆。虽然他们家的菜做得很难吃,但是这个小心思,我是欣赏的:

这就是 Affordance 啊

设计不应该成为一种造物的特权,它是我们面对生存与生活的一种思想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