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如果小米 NOA 要为事故担责,那么恭喜雷布斯了,中国第一个 L3 智驾车企!

By: est
3 April 2025 at 23:57
est:

一直有说法 L2 L3 区别就是智驾是否要为事故担责,那么这次车祸里,智驾可以分种情况讨论:

  • 智驾担责,它就是 L3 。谁还敢说小米智驾不是第一梯队?别人纯视觉都能 L3
  • 如果事故它无责,那你们喷小米干啥?

呃,似乎没毛病? 🤣🤣🤣

作为 SU7 车主,且经历过类似改道 NOA 接管的感受。

By: SuanCaiYv
2 April 2025 at 11:01
SuanCaiYv: 我是 su7Max 车主,我提车三周,也算是新手。事故令人惋惜,但是事故之后,我立刻想起来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

半个月前,我从上海开车去南京,刚提车一周整。晚上十点高速,前面改道施工,高德没有提示(对这点后来回想不理解)我和副驾的朋友聊天,放音乐,开着 NOA 领航辅助(分心了,第一大致命点)。

突然车辆急刹,从 120 降到 80 ,同时车辆自主变道到中间车道,提醒:请立即接管!请立即接管!我才反应过来,发现我所在的最左侧车道正在施工,放了反光柱,而我也没有开远光(第二大致命点),反光柱从最左侧引导到中间车道左侧,而车子贴着反光柱成功把我带到了正确的道。幸亏:

一后面没车,二中间车道没车。路况算空旷,不然要么是追尾要么是剐蹭侧撞。

这算是 NOA 救了我一次,类似的在我提车第一天我就直接上高速了,那天是白天,改道施工,改道到逆向车道。和事故里很像。NOA 也是立即刹车变道,但是车流多,NOA 没法主动变道(小米的 NOA 非常保守,变道非常慢)于是我被动接管并变道。好在是白天➕车流大,大家速度都不快。

回到事故,我想起来我提车那天,交付特地告诉我机械门把手怎么开,并告知我出现意外怎么呼救(就在头顶),而我也在使用智驾之前通过小米的考试(每个用户智驾开始使用之前必须考试,这是小米强制性的,跟人不跟车)。所以从头到尾都不信任智驾。这起事故到底算是车的责任还是司机责任呢?

我从来不觉得小米有大肆宣传智驾,并且任何小米官方人员,交付还是销售全部都明确告诉你(最起码我经历的都是)智驾是辅助,人必须及时接管,而小米的智驾学堂会明确告诉你哪些状况智驾会不可用,其中就包括我遇到的和这起事故里的情况。而我们车主群都知道小米智驾很烂,没有车主敢完全信任。

剩下的就是颇受争议的话题,我不想引发争论,只是借助这件事谈谈我的经历和感受。另外在深夜高速救了我的,也许正是被大家所喷的激光雷达,毕竟人眼看不到的改道,我不觉得摄像头也能看到。

小米 SU7 事故初步报道官方为何选择公布秒级日志而非毫秒级?

2 April 2025 at 09:44
Felixchen1062: 内容节选自小米官方发布:
{
同时,我们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我们将目前所知并提交给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 月 29 日 22:27:17 NOA 激活,车速 116km/h

3 月 29 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 月 29 日 22:36:48 NOA 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 月 29 日 22:44:24 NOA 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 月 29 日 22:44:25 NOA 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 22.0625 度,制动踏板开度 31%

3 月 29 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 1.0625 度,制动踏板开度 38%

3 月 29 日 22:44:26-28 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 月 29 日 22:44:28 车端 Ecall 触发

3 月 29 日 22:44:39 车端 Ecall 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 120 急救服务

3 月 29 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 月 29 日 22:47:15 调配 120 成功

3 月 29 日约 23 时许 120 抵达现场
}

对以上内容我有个设想: 是否存在在事故初步报道阶段择选择性报道事实的可能? 作为程序员我绝对不相信日志等级只到秒级, 明明就连方向盘转角都是小数点后四位的数据了

100km 每小时的时速,如果选择只公布到秒级,可操作和想象空间很大. 目前大家都说智驾被接管后 2 秒撞车, 这能否算是被误导了
打个比方, 如果 24 秒 80 发现有问题, 结合人的反应时间是 0.3 秒,如果 25 秒半接管, 那也就是总共不到一秒, 那如果撞车在 26 秒 20 也是有可能的吧

小米公布了一系列的事实: 主驾驶并非购车车主; 事故发生前十几分钟有分心报警; 秒级日志; 方向盘转角而不是轮上转角

我能理解现在属于事故早期阶段调查取证比较困难, 但总体认为这封披露的初步报道有"说对自己有利的"嫌疑

顺便问一下大家, 道路施工限速路段 , NOA 未能降低至道路限速是不是车企应该改进的方向, 甚至更进一步直接要求退出 NOA 人为接管

如果需要司机全程关注路况随时接管,智能辅助驾驶到底有什么用?

By: fbxshit
2 April 2025 at 09:09
fbxshit:

看了 SU7 的事故有一种感觉,现在天天吹的所谓智能驾驶,如果为了避免严重事故,需要司机随时集中精力关注路况,全程不能分散注意力,有任何紧急情况随时接管,那么请问大家为什么要开所谓智驾功能?全程自己开不好吗?是因为方向盘自己动可以防止手酸吗?

现阶段开 L2 智能辅助驾驶,司机得到的好处在哪里?得到这些好处的代价是不是总体更低的安全性?毕竟有紧急情况还有个接管的过程,可能就是差那么 1 秒钟,本来全程人类司机驾驶可以处理的情况,换到接管智驾的情况却无法正确处理?

这两天刷到好多人发 小米汽车事故这个事情

By: tanszhe
2 April 2025 at 08:21
tanszhe:

这两天刷到好多人发小米汽车事故这个事情,感觉有点奇怪 以前基本上很少刷到汽车事故的信息
以为是没有事故发生吗?
我还去搜索了一下 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高达 6w
每天都有几十上百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

看来小米真的火了

关于*米**7 的这起事故,对于 电动车 和 智能驾驶 有没有顾虑?

1 April 2025 at 15:17
FlytoSirius:

刚看到*米**7 这起事故,三个年轻人的生命,智驾,碰撞引发爆燃,家属网络发声,官方各种删帖和控评...

由此,对于电动车和智能驾驶技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任何“顾忌”,比如:

这样的新技术有没有经过充足的检验 ? 是如何检验的? 检验的方法自身是否有被广泛的认可? 检验过程中是否是 有意趋向于使新技术通过验证 ? ...

我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汽车底层技术,包括电池驱动和智能驾驶这种核心技术需要很高的可靠性,我也知道有些国家为了所谓“国家利益”会将 “新技术的推广与快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 置于远高于 “安全性,可靠性,客观的检验过程” 之上。

但一旦出现小概率的安全事故,这些国家习惯于使用各种 “信息封锁”, “私了” 等手段压制问题的传播,而不是倾向于对话和解决问题。

小米 SU7 高速碰撞爆燃报告

By: woodfizky
1 April 2025 at 14:23
woodfizky:
报告内外的几点情况:
·官方没有说起火原因,没说起火点和电池的情况。
·逝者家属称车门锁死(存疑,无证据),但是车门是否锁死或无法打开,官方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
·关于消防和救护车,官方报告与逝者家属的说法有冲突。

本人刚拿到驾照,没怎么开过车,所以有些事情不确定:
如果驾驶员接管,车辆退出智驾,且转向+踩 30%制动踏板,AEB 是否会不生效?
还是说 SU7 的 AEB 就是有瑕疵,转向或者踩刹车会不灵敏/不生效?

题外话:
个人看到知乎、B 站都有很多视频或评论在说,平台在压热度,应该是有很大的 OTA 力度。
V 友就别参与了,这里没有 OTA ,子弹也还在飞,请先尽量分析事故原因,先别急着发泄情绪或者站队。

今天问界的人打电话的过来让我删除抖音的视频

By: dwu8555
27 March 2025 at 17:43
dwu8555: 起因是我在使用问界的智驾的时候, 智驾出现了 BUG ,我就发了个抖音。

没想到过一天后问界的人直接打电话过来了(他们怎么知道我电话的,我没留电话在抖音上),他们详细询问了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

然后第二天又打电话过来让我删除抖音的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