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这台五万元的相机,哈苏想卖给「普通人」

By: 周奕旨
26 August 2025 at 20:33

拍照,可能是这个时代门槛最低的创作行为了。

我们每天都在生产和消费着海量的图片,记录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但容易,就等于好吗?

过去,哈苏的答案是倾向于「好」,但代价是「难」——你需要理解光圈、快门,要背着沉重的三脚架,甚至要在特定的拍摄环境中,才能驾驭这份极致的画质。

在推出了备受瞩目的 X2D 100C 之后,它的迭代产品 X2D II 100C 如今也来到了我们面前。

哈苏似乎想给出一个更贪心的答案:顶级的「好」,与前所未有的「容易」,能不能兼得?

设计,是哈苏的另一种语言

拿到哈苏 X2D II 100C 的第一感觉,依然是那种熟悉的哈苏味——

机身延续了 X 系列经典的北欧设计,线条简约、冷静。

这次的外观换上了一身新的「石墨灰」哑光漆面,配合黑色的「HASSELBLAD」Logo 字体,整台机器看起来比上一代更低调,也更显高级。

机身侧面的接口盖板,从之前的卡扣式换成了磁吸设计,每次开合都伴随着「咔哒」一声,手感顺滑又解压。手柄的蒙皮也换了新的纹理,握持感更扎实,也更防滑。

对于一台专业相机来说,操控的便捷性至关重要。

X2D II 在机身背面,屏幕右侧,增加了一个五维摇杆。

无论是快速移动对焦点,还是在菜单里穿梭,都比之前只靠触摸和拨轮要快得多,尤其是在戴着手套或者眼睛不方便离开取景器的时候,盲操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摇杆下方还多了一个自定义按键,加上可以按下的前拨轮,整机的自定义按键数量增加到了 8 个(配合特定镜头时)。这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把最常用的功能放在最顺手的位置。

这些升级,都是为了让你在拍摄时更专注,把精力从「怎么操作」转移到「拍什么」上。

那块被誉为「相机界屏幕天花板」的 3.6 英寸 OLED 触控屏,这次也更亮了,峰值亮度直接飙到了 1400 尼特,在户外大太阳底下取景,画面也清晰可见。

除了亮度变高,翻折角度也有拓展——它支持向上 90° 翻折,屏幕还能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这样在向上翻折时,就不会被电子取景器(EVF)挡住视线,实现经典的腰平取景;还支持向下约 43° 翻折,方便将相机举高了俯拍。

顶级画质,现在更好驾驭

聊了这么多外观和操控,但对于哈苏来说,画质永远是那个最硬核、最无法被替代的优势。

X2D II 的核心,依然是那块 43.8 x 32.9mm 的中画幅传感器,拥有 1 亿像素。

这是什么概念?

它的面积,是手机上主流「一英寸」传感器的近 12 倍,比我们常说的「全画幅」还要大上 70%。

更大的传感器,就像一个更大的捕光网,能接收到更多的光线信息,带来更纯净的画面、更细腻的色彩过渡和更广阔的动态范围。

把一张 X2D II 拍摄的照片放进电脑里,放大,再放大,放大到 400%,你会发现画面里的细节依然清晰锐利,建筑的纹理、人物的发丝都毫发毕现。

这种震撼,就是中画幅最简单直接的魅力。

但超高像素也带来一个挑战:任何微小的抖动都会被放大,导致照片模糊,过去,想拍出足够稳定的照片,用好这块顶级传感器,三脚架几乎是标配。

而哈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你扔掉三脚架。

X2D II 搭载了全新的 5 轴 10 级机身防抖,效果比上一代提升了 8 倍。

10 级防抖是什么水平?这意味着在很多过去必须使用三脚架的场景,现在你完全可以手持拍摄。

比如在黄昏时分,手持 1 秒甚至更长的快门时间,去拍摄流动的车轨或者丝滑的水流,最终得到的照片依然清晰锐利。


解决了「拍得稳」的问题,下一个就是「拍得准」。

坦白说,对焦速度过去一直是中画幅相机的「短板」,但这一次,X2D II 几乎补齐了这块拼图。

它在原有的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基础上,史无前例地加入了一颗 LiDAR 激光雷达,对焦点数量也从上一代的 294 个,大幅提升到了 425 个。

给予这两个配置的升级,哈苏 X2D II 支持了 AF-C 连续自动对焦,还加入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主体检测功能。

这一连串的技术名词翻译过来就是:它的对焦,又快又准。

无论是拍摄街道上行驶的汽车、奔跑的孩子,还是活泼的宠物,你只需要把对焦框交给相机,它就能帮你牢牢锁住目标。

这让哈苏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风光、商业摄影,一下扩展到了街拍、人像抓拍等更生活化的领域,也让更多非专业用户有了轻松拍出清晰动态瞬间的可能。


当然,这么强大的对焦系统,也需要一个同样出色的搭档。与 X2D II 同步登场的,是一支为高速抓拍而生的全新镜头——XCD 35-100E。

等效 28-76mm 的焦段几乎覆盖了从风光、人文到人像的所有常用场景,同时能在广角端提供 2.8 的大光圈,是一支定位明确的「挂机主力」,也是哈苏大三元中的第二位成员,而第一位则是 XCD 20-35E。

有了它的加持,「抓得住」这件事才算真正完整。

拍得稳、拍得准之后,还要「拍得美」。

哈苏自然色彩方案(HNCS),一直是哈苏的招牌,以追求最真实的色彩还原著称。而在 X2D II 上,HNCS 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HNCS HDR。

简单来说,X2D II 是业界第一台能实现「端到端」HDR 功能的中画幅相机,从拍摄、生成、显示到编辑,整个流程都支持 HDR。

开启 HDR 模式后,相机可以直接拍出高动态范围的 JPG 或 HEIF 格式照片。尤其是在日出日落这种大光比场景,它能保留高光与暗部的丰富细节,影调自然又立体,告别了过去那种「用力过猛」的 HDR 效果。

这个功能,就是把专业摄影师复杂的后期流程,简化成了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得一张光影层次丰富的照片。


最后,一张好照片,还需要一个便捷的分享流程。

在这个一切都追求「快」的时代,相机拍完还要导进电脑,用复杂的软件修图,这个流程本身就劝退了很多人。

手机 app「Phocus Mobile 2」的更新,补上了这最后一环。

比如「自然降噪」,在晚上用高感光度拍摄的照片,难免会有噪点,之前,你需要将照片传输到电脑上,再通过 Adobe Camera Raw 等软件进行 AI 降噪。

而现在,你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对 RAW 格式文件进行降噪处理,得到一张纯净的夜景照片。

当然,它也支持了 HDR 照片的编辑。旅途中拍完一张满意的日落照片,可以立刻在 iPhone 或 iPad 上调整,然后分享出去,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从强大的硬件性能,到便捷的移动端工作流,X2D II 正在努力打破专业设备和日常创作之间的那堵墙。

移动影像时代,相机的答案

就像开头说的,在今天,用手机拍照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像空气和水一样,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据 Rise Above Strategy 预测,2025 年,全球用户每年将拍摄超过 2 万亿张照片,而其中绝大多数将由智能手机完成。数据显示,而到 2026 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 94%。

这种几乎碾压式的便利,一度让专业相机市场被判了「死缓」——

根据日本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CIPA)的统计,全球相机的出货量,从 2011 年超过 1.15 亿台的巅峰,一路雪崩到了 2022 年的区区 800 万台。

但有意思的是,相机市场非但没死,还找到了新的活法,从 CIPA 的数据看,相机的总销量虽然少了,但单价和市场总价值反而在涨。

这逆势上涨背后的秘密,其实就一句话:别跟手机硬磕「方便」,咱们玩点手机玩不了的——也就是顶级的画质、值回票价的高级感,还有那种独一无二的拍摄体验。

这条在手机影像挤压下找到的新出路,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不少成功的例子。

无论是富士凭借深入人心的「胶片模拟」成功破圈,还是理光 GR 系列靠着独特的色彩和极致的便携性成为一代「街拍神器」,它们都在传递一个信号:相机走向越来越专业,也只会越来越萎靡,想要做大蛋糕,还是要放下身段,主动走向那些并非专业摄影师,但同样热爱影像、追求质感的用户。

这个逻辑,正在从 APS-C 画幅一路向上蔓延。

如今,连站在画质金字塔尖的中画幅,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富士把胶片模拟带到了 GFX 系统,而哈苏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X2D II 上的 HNCS HDR 直出功能,就是这种思路的完美体现。它把过去需要复杂后期才能实现的、影调自然的 HDR 照片,变成了按下快门就能拥有的东西;
LiDAR 的加入,让中画幅的对焦不再是难题;
10 级防抖,能让你在大多数时候丢掉三脚架,卸下更多的重量;
再加上 Phocus Mobile 2 这样的移动端 app,让你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专业级的 RAW 文件降噪和编辑,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享受「哈苏画质」的门槛。

这些升级的受益者,都不再仅仅是专业摄影师,它们让每一个热爱记录生活的人,都有机会用更好的设备,更轻松地拍出清晰、动人的瞬间。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理光 GR IV 发布,相机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By: 周奕旨
25 August 2025 at 15:59

就在昨天,理光正式发布了 GR 系列的第四代相机,GR4。

和之前每一代 GR 发布一样,摄影圈里小范围地骚动了一下,像一块石头丢进平静的湖面,涟漪不大,一圈圈荡开,传得很远。

真正让这块石头激起千层浪的,是它的价格——8999 元。

这个价格,比前代 GR3 的上市价格,涨了 2800 元。

一台卡片机卖 9000 块,就像你在街边吃完一碗麻辣烫,老板擦擦手说「承惠 200 块」一样荒谬。

理光疯了吗?

没有。世界可能是个草台班子,但企业做出任何行为都是出于理智。

究其根本,是相机市场以前那套「看参数、论大小」的老规矩,现在不好使了。

因为富士生造出了一个几乎完全依靠情绪价值支撑的全新增量市场,一级市场奇货可居,二级更是炒出投资属性。同为社交媒体氛围系选手的理光,没有理由不跟随这种做法。

今天 GR4 的定价,可真是理光的草船,借了富士的箭。

先看看 GR4,这次端上来了什么新菜?

在聊那些虚的之前,我们还是先接地气地看看产品本身。

毕竟,一切价值的讨论,都离不开产品力的支撑。

和前代 GR3 相比,GR4 的升级,可以总结为「意料之中的补强,和一点小惊喜」。

我们把官方给出的密密麻麻的参数表,翻译成大白话:

底大了一点点,像素高了一丢丢

GR4 的传感器从 GR3 的 2424 万像素,微涨到了 2574 万。

这点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白了,画质的根基没变,还是那块熟悉的 APS-C 画幅传感器,没有跟随主流选择高像素,高感表现应该会更好,但相对来说,裁切的空间和裁切后的画质就相对没那么可观,不太利于二次构图。

五轴防抖,终于来了

GR3 的三轴防抖在当时算是个亮点,但放到现在,只能说勉强够用,GR4 这次升级到了五轴防抖,这是一个实打实的进步,从上手视频来看,在五轴防抖的加持下,手持一秒也有一定的成功率。

对于单手抓拍、弱光环境拍摄或是使用机内 ND 滤镜拍摄慢门来说,更高的成片率就意味着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 森山大道使用 GR4 拍摄

对焦,终于追上时代了

GR 系列的对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拉风箱是家常便饭。

GR4 这次用上了「混合自动对焦」,也就是相位对焦加对比度对焦。这意味着对焦速度和精度都会有质的提升,还加入了眼部/面部识别,虽然可能还比不上索尼、佳能这些第一梯队,但从上手视频来看,对焦速度还是有明显提升,补齐了前代最大的短板之一。

▲ 森山大道使用 GR4 拍摄

屏幕更亮了,内部存储更大了

屏幕还是那块 3 英寸 103 万像素的触摸屏,但理光强调了户外可视性。

同时,机身SD 卡槽变成了 microSD 卡槽,为电池腾出了空间,内置存储从可怜的 2GB 暴涨到了 53GB,这意味着,就算忘了带卡,也能放心大胆地拍上一整天。

对于一台主打便携的相机来说,这个升级非常贴心。

滤镜更多了,GR 的「灵魂」更香了

图像控制里新增了两种电影模拟,分为黄色和绿色两种模式,属于风格化强烈的预设,同时对预设参数的自定义调节能力更强了。

▲ 使用电影(绿色)拍摄

对于 GR 的核心用户来说,买它一半是为了硬件,另一半就是为了那无可替代的色彩科学和胶片模拟。更多的滤镜选择,意味着直出的照片能有更多变的「氛围感」。

▲ 使用电影(黄色)拍摄

总的来说,GR4 是一次稳健的迭代。它没有颠覆性的创新,更像是一个认真听取了用户反馈后,交出的一份「改进报告」——修复了 GR3 最让人头疼的对焦问题,强化了防抖,电池也从 1350mAh 增加到了 1800mAh,让这台街拍神器的「基本功」变得更扎实了。

但,这些升级,足以支撑它 8999 元的售价吗?

相机市场,通货膨胀

让我们把视线从 GR4 移开,看看整个市场,你会发现,GR4 的高定价并不是一个孤例,而是一种正在蔓延的趋势。

曾几何时,相机市场的价格体系像金字塔一样清晰、稳定——价格和性能强挂钩,核心指标就是画幅,全画幅就是比半画幅贵,半画幅就是比 M4/3 贵。

一分钱一分货,童叟无欺。

但现在,这个金字塔正在从底层开始松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

曾经的 XE 系列,定位是中端入门,主打复古和性价比。但从四代开始,XE 系列价格一路飞涨,二手市场甚至出现了远超发售价的「理财产品」现象。到了最新的 XE5,官方定价直接涨到了 9999 元,比 XE4 的官方售价高了 4300 元,涨幅达到惊人的 75%。

至于 X100 系列,就更为夸张了,不再赘述。

这些相机,如果单看画质、对焦、视频这些硬参数,真的谈不上太出色,但它们就是有价有市。理由,藏在「氛围感」、「富家子弟」这些流行于社交网络的热词中。

现在,同为氛围系选手的理光 GR4,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GR4 8999 元的价格,你可以买到松下 S9 这样的全画幅相机,也能买到很多性能强悍、视频规格更高的 APS-C 相机。

这确实让典型相机消费者感到困惑——用全画幅的钱,去买一台不能换镜头、视频功能孱弱、对焦也并非顶级的半画幅卡片机,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消费者们开始困惑了——用全画幅的钱,去买一台不能换镜头、视频功能孱弱、对焦也并非顶级的半画幅卡片机,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是全幅相机不够好用吗?

不是的,是旧的价值体系开始动摇了。

2011 年,小米手机横空出世,智能手机的影像革命拉开序幕,相机厂商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压力,在那之后的十年,是相机行业被迫「内卷」的十年。

为了对抗手机的便捷性,相机厂商不约而同地走向一条符合直觉和逻辑的路:专业化。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疯狂的军备竞赛。

像素从 2000 万卷到 6000 万,对焦从几十个点卷到几百个点,视频从 1080P 卷到 8K,相机变得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像一台冷冰冰的参数机器。

这个时代,参数决定价格,一台相机卖多少钱,取决于它的传感器有多大、像素有多高、连拍有多快、视频有多强。

这是一个由工程师主导的时代,也是一个市场被参数规训的时代。

但「内卷」总有尽头。

当手机的计算摄影越来越强大,强大到可以在某些场景模拟出全画幅的浅景深时;当相机的参数已经高到远超绝大部分普通用户需求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我们真的需要一台能拍 8K 视频、一秒 30 张连拍的相机,来记录生活吗?

难以量化的价值,明明白白的涨价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这个越来越小的市场玩零和博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灭亡。

于是,相机市场进入了「后内卷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游戏规则变了。

如果说「内卷时代」的核心逻辑是「生产力」,那么「后内卷时代」的关键词就是体验。

当相机不再是大部分人记录生活的唯一工具,当它从一个必需品变成一个非必需品时,它的价值就不再仅仅由那些可以量化的参数决定。

人们为什么愿意花大价钱买 GR4,买 X100VI?

他们买的是一种「确定性」的风格。

在今天,拍一张照片的门槛无限低,但拍一张「有感觉」的照片,门槛却很高。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清晰、锐利、色彩鲜艳,但总感觉少了点「味道」。这种味道,可能需要你花大量时间在 Lightroom 里调整曲线、HSL 才能得到。

而 GR 的「高对比度黑白」、「正片」模式,富士的「胶片模拟」,按下快门,就能得到一张风格强烈的照片,这种直出的确定性,为你节省了大量后期时间。

这种内置的「审美」,是一种价值。

▲ 森山大道使用 GR4 拍摄

他们买的是一种「无负担」的陪伴。

相机圈有一句老话:「最好的相机,就是你愿意带出门的那一台」。

传统的单反、微单,加上几支镜头,就像背着一块砖头出门,沉重且充满攻击性。你很难在街头、在餐厅、在朋友聚会时,毫无顾忌地举起它。

而 GR4 的重量只有 262 克,可以轻松塞进口袋,它的形态决定了它没有攻击性,抬手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

这种「随时在场」的陪伴感,是一种价值。

他们买的是一种「纯粹」的摄影乐趣。

GR 系列最核心的设计哲学,是「SnapShot」——抓拍。从开机速度、对焦逻辑到单手操控,它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没有复杂的菜单,没有多余的功能,逼着你回到摄影最原始的状态:观察、构图、按快门。

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的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种「狩猎」般的快感和「化繁为简」的禅意。

这种「返璞归真」的操控乐趣,也是一种价值。

想明白了这三点,你就能理解 GR4 乃至一众人们机型的定价逻辑了——

除了画质、对焦、视频这些硬邦邦的参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被清晰感知的「情绪价值」——风格、便携、乐趣,同样有价值,同样卖得上价格。

▲ 使用负片滤镜拍摄

所以,半画幅不一定比全画幅便宜,「参数赛道」上,分化出不同的「体验赛道」,两条赛道上的选手,看似都在做相机,但服务用户的核心需求却天壤之别。

目标不同,评价体系自然也就不同,就像你不能用百米冲刺的标准,去评判一个马拉松选手。

当然,以上角度,是一场从市场现状倒推的客观归因,是将本就不算大的相机市场再拆开细看的过程;

是看相机厂商怎么从零和博弈中解脱出来,寻找手机与专业相机的中间地带,从而将蛋糕做大,最终才有现在相机市场通货膨胀的现象。

也许有朋友会担心,照这么一直涨价下去,岂不是会对标索尼 α1、尼康 Z9 和佳能 R1 这样的全能旗舰?

其实不会的。

别忘了,「参数赛道」上的相机,更多是作为生产力工具,可以创造实打实的商业回报;而「体验赛道」上的相机,提供的是个人精神上的满足。

这基本决定了「体验赛道」的平均价格,很难触及「生产力赛道」的天花板——最多媲美一些中端机。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徕卡和哈苏这两位不在五行中的玩家,以及和原价三星坐一桌的索尼 RX1R III。

但跳出价格本身来看,这种分化对整个行业未必是坏事——它意味着相机市场并不会像悲观者预测的那样不断萎缩,最终走向消失,反而会更加多元和有趣。

这很像今天的手表市场,有人需要一块分秒不差的石英表,因为它的天职是「告知时间」;也有人迷恋一枚精巧的机械表,因为它提供的是「感受时间」的仪式感。

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相机市场也会迎来它的「Apple Watch」,一种更智能、更互联的形态,能彻底改变我们创作与分享的方式。

最后,用了几千字合理化 GR4 的定价之后,我们还是要点出理光这次定价营销过程中的不合理。

饥饿营销是一种早已被接受和合理化的做法。从奢侈品到相机,人们早已被驯化。但它仍然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当理光映像中国部门堂而皇之地要求「支付 199 购买会员」才可获得首发抽签·预定资格的时候。

虽然这不能完全等同于官方黄牛,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强行绑架消费者,用最利的刀去割最忠诚粉丝的做法呢?

情绪价值可以折换为价格,但不应该被用来合理化这种毫无体面的割韭菜行为。理光中国应该做得更好,起码配得上它的用户——历尽千帆,只想拾回对于影像那份纯粹原始热爱的人们。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当运动相机不运动了,它却变得更好了 | 影石 Insta360 GO Ultra 体验

By: 周奕旨
22 August 2025 at 17:33

在移动影像突飞猛进的今天,传统相机市场越来越向专业化、细分化格局发展,同时销量也开始步步紧缩。

但这之中有个例外——运动相机。

一方面,运动相机超强的防抖能力、高画质的大范围广角,都是手机无法做到的;

另一方面,小巧的机身、解放双手的使用体验,也造就了运动相机的特殊性。

两方面合一,我们得以看见在相机市场不断萎靡的过程中,逆水行舟的运动相机。

而这其中,以花样和玩法著称的 Insta360 GO 系列,迎来了一台堪称「集大成」的设备——Insta360 GO Ultra。

省流版:

Insta360 GO Ultra 的亮点:
1/1.28 英寸 CMOS
有裁切的 4K 60 帧
至高支持 2T 的 MicroSD 卡
53 克影像模组
新的环境光传感器
2.5 英寸翻转触屏拓展舱
4K 30 帧运动 HDR 模式
摄像头单体 70 分钟续航,拓展舱 180 分钟续航

模块化的完全体,画质同步再升级

打开 Insta360 GO Ultra 的包装,第一眼看过去,就能察觉这代的外观变了。

GO Ultra 的影像模组本体从之前的胶囊形状扩展一圈,成为一个有些类似 Apple Watch 的带有圆润边缘的方形,模组体积变大,重量也从上代的 39 克增加到 53 克,不过即便如此,它依然是目前最轻的一体化运动相机之一。

影像模组的正面一颗配备了保护镜的镜头、一个收音麦克风与新增的环境光传感器,左下角是快捷按键,带有机械结构,但被巧妙隐藏,仅当手指滑过时,才能通过轻微凹陷感知其存在,一体感提升明显。

正面的右边,与中框的连接处有一个缝隙般的开孔,这里是影像模组的扬声器,用于反馈操作和提示的声音从这里发出。

除了结构变化,这次 GO Ultra 在视觉提示上也做了细节优化:正面和顶部加入了状态指示灯——

蓝灯常亮代表开机,红灯闪烁则表示正在录制,方便在拍摄过程中快速确认状态,避免误拍或漏拍。

视线转向 Insta360 GO Ultra 的边框,这一代舍弃了内置储存的思路,允许使用者使用外置储存卡,进一步拓展了生产力属性,同时支持拍满就换功能,以确保 Insta360 GO Ultra 在个场景中持续拍摄不中断。

相对来说,影像模组的背面就简单很多,分别是用于固定的卡扣和电子触点,与之相对的,就是影像模组的最佳搭档——拓展舱。

GO Ultra 的拓展舱配备了一块 2.5 英寸的翻转触控屏,支持 180 度旋转,无论自拍还是 vlogging,都能实时预览取景画面。

除此之外,这块屏幕是相机各类设置和功能的入口,分别由四个手势承担:

  • 向下滑动:进入控制中心
  • 向上滑动:进入当前模式的参数设置
  • 向左滑动:自动 / 手动模式切换
  • 向右滑动:进入相册

影像模组与拓展舱一起,组成了模块化的 Insta360 GO Ultra。

这种形态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 Insta360 GO Ultra 的玩法,变得极其丰富——

模组和拓展舱之间通过磁吸连接,这意味着冰箱门、健身器材、栏杆、甚至你身上的任何磁性点,统统能变成临时机位。

再配合帽夹、万能贴、磁吸项链等配件,GO Ultra 能提供的视角组合,非常可观。

Insta360 GO Ultra 影像模组内置了水平仪,使用者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放置切换横竖画幅,尽可能地保证传感器的使用面积;

但玩法再多,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 Ultra 后缀的旗舰型号,Insta360 GO Ultra 的影像能力也迎来了同步的升级。

在这个方形的影像模组内,影石为其配备了 1/1.28 英寸的传感器,上代遗憾缺失的 4K 60 帧也来到了 GO Ultra 的视频规格列表中,经过爱范儿测试,你可以在极小的裁切代价下,以 4K 60 帧的视频规格记录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增大的传感器还为焦段带来了更多的可能——现在,你只需要双击取景器,就可以获得无损的 2× 变焦,精彩瞬间无论远近,都能从容拍下。

另外,升级后的 4K 30fps 运动 HDR 模式在应对大光比场景时表现更从容:高光不炸、阴影有细节、色彩过渡自然,直出就能用。

除了视频能力,GO Ultra 也是一台小巧的拍照设备——

它支持 1250 万像素 HDR 照片、5000 万像素超清模式,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种比 GIF 更有质感、比视频更轻量的 Live Photo,非常适合快速记录碎片生活。

但对于一台面向更广阔群体的运动相机而言,画质,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维度。

不止画质,Ultra 的意思是全面升级

想要更多的人使用运动相机、爱用运动相机,那么画质之外,体验也很重要。

这个体验,指的是从拍摄到出片的全流程体验。

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后期调色和剪辑的门槛其实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劝退项——不仅专业要求不同,处理逻辑也完全割裂:

调色强调统一环境下的曝光控制和风格营造,需要了解直方图、曲线、HSL 等图像参数;而剪辑更像一场结构游戏,要把时间线、节奏和逻辑梳理清楚,对内容组织力要求很高。

拍摄本该是轻松记录,但在实际体验中,「拍得开心,剪得抓狂」几乎成了很多人对运动相机的真实反馈——
拍的那一刻很自由,剪的那一刻却很累。

这显然不够好。

影石在 Insta360 GO Ultra 中内置了 7 款预设滤镜,分别对应不同的画面风格。用户可以在拍摄前,根据实际环境逐一预览选择,挑出最契合自己审美的那一个——这一步简单却高效,大大减少了后期调色的工作量。

不过稍显遗憾的是,在这一代机身中,影石依旧没有下放拥有更大调色空间的 log,也就是说,相比用于专业拍摄,这台 GO Ultra 显然更适合记录生活。

这是影石给出的第一个解法:用前期滤镜,解决后期调色的难题。

而面对另一个难题,影石将解法放在了你的手机中——

将 Insta360 GO Ultra 连接至手机后,Insta360 App 不仅可以一键导出素材,还能借助 AI 自动识别画面中的高光片段,按照节奏自动拼接成一条完整视频,并智能匹配背景音乐。对于日常记录、捕捉生活瞬间来说,已经绰绰有余。

调色和剪辑,这两个困扰普通用户的后期门槛,影石依次做了回应。

所以你会发现,Insta360 GO Ultra 不只是在提升画质,更是在尽可能削平用户从拍到发的整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它解决的不只是参数和规格的问题,而是如何让更多人真正愿意用、持续在用的问题。

也正因如此,在看完了 Insta360 GO Ultra 的方方面面之后,我想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感受:

这是目前为止,我用过最全面、最多样的运动相机。

有趣的是,这种全面与多样,其实与运动相机最早的样子,有着天壤之别。

运动相机,不止运动

运动相机这个类别,最早用于冲浪爱好者解放双手,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运动,后来逐渐延伸到各种极限运动上,所以它的功能也不算复杂——能提供拥有防尘防水能力的机身,同时再提供一定规格的视频录制能力,就完全足够了。

但市场犹如潮汐涨落,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惊涛拍岸。

在互联网进入视频时代、个人视角叙事大行其道开始,人们迅速不满足于手机,越来越追求多样化的视角、设备记录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不算昂贵、画质尚可、防抖强悍又不需要额外上手成本的运动相机走进了更多普通消费者的视野里,对于厂商而言,如何接住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关键。

对于影石而言,出生于这一时期的 Insta360 GO 系列,就是他们的答案——

从 GO 系列的第一代开始,影石给的方案就很直接,以小体积、磁吸和分体式的模块化,提供多样性的使用方案,应对愈发复杂的市场需求。

在之后的迭代中,用于充电的收纳盒一步步进化为集遥控、脚架、实时预览功能于一身的翻转屏拓展舱,让使用者清晰了解自己的拍摄效果,并提供直观的操控,并不断加强画质和续航,逐步升级最重要的智能化操作,通过 app 提供视频的快速导出、剪辑处理。

可以说,Insta360 GO 系列一路走来,每一个升级,都在解决过往产品的痛点,每一个特点,都紧紧契合逐渐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而最终,Insta360 GO Ultra 出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这套方案的最新答案:不仅拥有了应对各类场景的成熟形态和扎实的画质,更借由 AI 芯片,在智能化和易用性上再次突破,让专业级的影像创作真正走入寻常生活。

这份答案的正确与否,已经不用多说,影石创新的上市招股书中有几份数据可以佐证:

  • 在 2021 年至 2024 年 6 月的报告期,影石创新的收入分别达到约 13.28 亿元、20.41 亿元、36.36 亿元和 24.28 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 2.66 亿元、4.07 亿元、8.3 亿元和 5.18 亿元;
  • 在营收最高的 2023 年,影石创新的运动相机全球出货量为 4461 万台,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21.2%

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变化:

这个小小的摄像机,已经不再是运动领域的专属,正在逐步完成从小众需求到大众市场的转身。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戴上眼镜,起飞!影翎 A1 全景无人机首发评测

By: Lin
14 August 2025 at 21:00

你大概率见过这样一幕——一台航拍无人机,身上绑着一部全景相机。早在 2022 年,影石就嗅到了这股创意的风,推出了适配大疆 Air2 系列的全景相机套件「瞳 Sphere」,让无人机玩家第一次尝到了 「全景飞行」 的滋味。

▲ 为了给无人机挂上全景相机,用户和品牌都绞尽了脑汁

而今天,故事迎来了升级版: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 影翎 A1 登场。毫不意外,背后那双最熟悉的推手,依然来自影石。

品牌中文名叫「影翎」,英文名是「AntiGravity」,直译为「反重力」,这个词一听就是来搞无人机的,它是由影石和第三方团队共同孵化的品牌,全景无人机 A1 是他们的第一个产品。

▲套装包含:无人机本体、体感遥控手柄、飞行眼镜及电池

无人机本体的外观非常科幻。正面竖向排列的视觉避障模组就像电影中的外星生物,而上下两边的半球形凸起就是全景相机模组,一上一下的镜头放置方式和「瞳 Sphere」相同。

▲ 开机自动展开起落架,避免底部的全景镜头接触地面

让我成为一只鸟,在空中自由探索

既然是影石孵化的品牌,身上自然也流淌着影石的血液,尤其是全景合成技术。

影翎 A1 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实时合成全景影像,结合经特别设计的镜头布局,它能够实现出色的「隐形」效果,在飞行眼镜中环顾四周也不会看到机身和螺旋桨的踪迹。

▲ 戴着飞行眼镜转头可以轻松变换视线方向

想象你正在北京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禁忌之旅上,飞车极速前进时,四周的景象尽收眼底。即便飞车在前进,你的视角却可以任意转动,就像是身临其境,飞车的方向并不限制你的视野。

影翎 A1 带给我的就是这种自由的体验,仿佛化身为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鸟,一边飞行,一边自由探索眼前的美景。这样的飞行体验,非常适合在各大景区应用——工作人员摇身一变成为无人机驾驶员,游客则可以「坐」在无人机上,随心所欲地欣赏四周的风光。

全景飞行的模式使其操作方式有别于传统 FPV 无人机——飞行方向只由手柄控制,不再与头显的视角同步。当你的视角与飞行方向不一致时,头显屏幕上会自动弹出一个悬浮窗,实时显示无人机前方的影像。而你只需轻轻转动手柄上的滚轮,就能迅速回到飞行器前方的视角并调整飞行方向,避免盲飞的风险。

其实对于新手来说是很好上手的,但如果你以前就飞过 FPV,那我建议你放下所有的经验,像个新手一样享受这份空中飞行的自由感。

很好玩,也很好拍

在这次体验的前半部分,我完全沉迷在自由的观光感受里了,直到我想起它还是一部能够拍摄全景视频的生产力工具,然后马上就发现了全景无人机的妙处——先专心飞,再随意构图。

影翎 A1 能够录制最高 8K@30fps 规格的全景视频(可惜由于是早期工程样机,我们只体验到了 5.7K@50fps 的视频规格),然后在后期软件里自由调整视角,设置关键帧打点实现一些高难度的镜头运动。

这意味着,在前期拍摄时飞手无需纠结构图与运镜。只要专注于操控飞行,确保无人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与相对位置即可。

以前,拍摄这些镜头时需要操控 FPV 无人机进行翻转、甩尾等高难度动作,还要冒着很大的炸机风险。但现在,只需在后期软件中拖动画面、设置关键帧,便能轻松重现这些效果。

也难怪早就有玩家们在无人机上绑全景相机了,确实好用。

让航拍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爱范儿觉得影翎 A1 会是一款彻底改变过往飞行体验的产品。

作为全球首款一体式全景无人机,影翎 A1 融合了手势体感控制摇杆、实时合成全景视频和全方位观测的飞行眼镜,为飞行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它让每个人都能在空中自由探索,尽情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对于影像创作者来说,这样的一体化设计也比曾经专机专用的外挂式配件来得更加可靠,无论是飞行操控还是拍摄体验都更上一层。

最重要的是,影翎 A1 突破了传统飞行的束缚,它解放了创作者们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的焦虑,将他们的飞行体验提升到全新的高度,让航拍的飞行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

给创作者们提供了大胆飞行、自由创作的底气,这才是影翎 A1 的独特魅力所在。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人这一辈子,能用几台全画幅黑卡?

By: 周奕旨
16 July 2025 at 13:33

没有预热,没有爆料,没有预告。

昨晚,索尼突然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RX1R III,沉默了十年的全画幅黑卡旗舰产品线,突然更新了。

镜头依旧不可替换,定位仍然居高临下——还是那套熟悉的配方,把旗舰级画质,硬塞进一台手掌大的机身里。

很少有一个相机系列,能够十年如一日地 PUA 你:「不是它太贵,是我还不够努力」。RX1R 就是其中之一。 RX1R III 高达 33999 元的售价,让很多理性消费者望而却步——一如它的前辈们刚发布的时候。

但照着十年磨一剑的节奏,人这一辈子能玩上几部《GTA》,又能用上几台全画幅旗舰黑卡?

三个词,认识索尼 RX1R III

如果要用一句话准确又精炼地介绍 RX1R 系列,那毫无疑问是高画质的定焦一体机。

作为最新一代产品,RX1R III 延续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三个关键词出发理解它——

  1. 高画质

RX1R III 搭载了一块 6100 万像素的背照式全画幅传感器,这无疑是继承自其旗舰兄弟 Alpha 7R V 的遗产。

较为与众不同的选择是,索尼在 RX1R III 上选择去掉光学低通滤镜,配备了抗反射(AR)镀膜,进一步提升照片的细节表现,以牺牲抗摩尔纹性能换取更极致的画质。

这是索尼为 RX1R III 高画质打下的基础。

2. 定焦

与理光 GR 系列和徕卡 Q 系列这两门声名显著的 28mm 定焦一体机不同,索尼在焦段的选择上更加保守,选择了在人文摄影中进可攻退可守的 35mm。

这颗镜头的口径为 49mm,适用于主流滤镜生态,同时配备了微距环,在切换至微距档位时可以提供最近 20cm 的对焦距离,最大放大倍率约为 0.26 倍。

索尼宣称这颗蔡司 Sonnar T* 35mm F2 镜头与机身内 6100 万像素的全画幅传感器之间进行了微米级精度优化,能进一步压榨出镜头与传感器的潜力,以获得更精确锐利的照片。

此外,高素质镜头与高像素传感器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在一体式机身中提供更多样的焦段选择——

RX1R III 提供了阶梯变焦功能,可以通过裁切获得 50mm、70mm 两个焦段,在这两个裁切焦段下,照片尺寸分别为 2900 万像素与 1500 万像素。

当然,裁切只会作用于 JPG 格式的图片,如果你选择用 RAW 格式记录照片,那么获得的依旧是原生 35mm 焦段的画面,只能通过后期裁切获得不同视角。

3. 一体机

RX1R III 是一台强悍的一体机,除了强大的传感器与镜头,索尼也没忘记跟上潮流,把自家最新的 AI 芯片也塞进 RX1R III。

得益于这颗 AI 芯片,RX1R III 延续了索尼一贯强悍的对焦性能——可以实时自动识别主体并预测主体运动,以达到持续跟踪对焦,其中,人体姿态识别不仅可以识别眼睛,还能精确判断人的身体及头部位置,即使被摄者面部不可见时也能持续追踪。

对焦系统方面,RX1R III 内置了 693 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覆盖约 78% 的画面范围。

索尼 RX1R III 支持 12 种创意外观,包括在 FX2 上广受好评的 FL2 及 FL3,并且每种外观均可自定义调节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与锐度,进一步提升了滤镜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力,便于不喜欢后期的用户可以高效地直出具有风格化的照片,这 12 种创意外观滤镜在视频模式中也同样适用。

提到视频,RX1R III 支持以 4K 60 帧 10-bit 以及 1080p 120 帧两种规格拍摄视频——听起来有些「超出预期」,但反过来看,这也侧面强调了这台定焦一体机的街头快拍属性。

可以说,作为一台定焦一体机,RX1R III 拥有旗舰级的硬件配置。但作为 RX1R 系列的继任者,它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一提的遗憾——

在 RX1R II 上,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索尼在高度集成化的机身内设置了一枚弹出式取景器,在强烈光照的环境中,屏幕取景的使用体验会变得极其糟糕,此时这枚取景器「咔」地一声弹出,曾是无数黑卡用户津津乐道的使用体验。

而这一次,RX1R III 改用了固定在机背左上角的电子取景器,虽然 236 万像素、0.70× 放大率的规格不算拖后腿,但少了那个小小的机械弹出动作,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而且,受制于机身高度集成,索尼妥协了电池的配置——

RX1R III 并未采用新一代机型上常见的 NP‑FZ100 电池(2280mAh),而是继续使用我们更为熟悉的 NP‑FW50 电池,容量为 1020mAh。

根据索尼官方数据,这块电池在 RX1R III 上可实现约 520 张的拍摄续航,此外,机身也配备了 USB‑C 接口,支持快充功能,也可以视为对电池容量这个小遗憾的一种补充。

当然,最大的遗憾是价格——

33999 元的定价,远超出我的预期,也远远高于 RX1R 系列前两代机身的首发售价,在这个价位段,你已经可以选择 GFX100RF 这样的中画幅一亿像素定焦一体机;要是咬牙再加一点儿预算,徕卡 Q3 也摆在面前。

十年一剑,是生不逢时还是恰逢其时?

回头望,十三年前的 2012 年,是这一切的起点。

这一年,索尼推出了第一代 RX1,次年的夏天,RX1R 作为去掉低通滤镜的高解析力版本出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的相机市场正处于一场暴雨前的闷热中——

数码影像接过胶片时代的火炬,单反结构一路狂飙突进,佳能与尼康二分天下,移动影像尚未真正起势,但变化已在暗流中酝酿。

对于彼时的索尼而言,同样如此,旗舰级别的无反光板结构相机 α7 正蓄势待发,即将改写数码相机的结构格局,而作为前奏,RX1 与 RX1R 两台同样没有反光板结构的无反相机,已经掀起了一阵巨浪——

放眼当时的市场,从未有哪一台相机,在不妥协的前提下,将全画幅传感器与高素质镜头塞进如此小巧的机身之中,夸张点说,它就是全画幅一体机的开山祖师,是相机工业设计领域的奇迹。

但遗憾的是,此后十年的故事,属于可更换镜头相机,与 RX1 关系并不大。

α7 家族抢走了所有的目光,演化出 M、R、S 三大系列,尼康佳能亦步亦趋地顺应了时代的洪流,将旗舰机型过渡到无反结构,相机市场天下三分,御三家的称呼名动一时。

而 RX1 系列,则被卷入时代的夹缝,仅仅在 2015 年,短暂地回到我们视线中。

再之后,移动影像迅猛崛起,智能手机在算法 + 算力双轮驱动下,画质不断突破,对数码相机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风雪压屋檐,相机厂商只得不断地收缩机型布局,大批中端、便携相机被时代抛下,市场转向极致细分与重度专业化。

▲ 2013 年,iPhone 出货量正式超过数码相机

破局点,是另一类机型的意外爆火。

以富士 X100V 为代表的新型定焦一体机,在小红书、TikTok 等社交平台走红,凭借复古外观、胶片模拟、极致直出体验掀起一波种草热潮,理光 GR 系列也随之升温。

这些机型共同证明了一件事——

在移动影像与专业摄影之间,依然存在一块「不用选镜头、不用后期,拿起就拍,还有高画质」的影像空地。

而索尼的嗅觉是敏锐的。

它是民用相机中传感器自产率最高、更新最快的厂商;在体积小这个命题上,它早在 2012 年就完成过一次令人惊叹的技术压缩;而在风格直出方面,出现于 α7 四代的创意外观滤镜系统早已成熟。

最后一道门槛,是镜头——那就干脆不给你选。

搭一颗高素质蔡司 35mm F2,再配上 6100 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用像素和画质硬堆出裁切空间,实现无损焦段扩展,索尼用「量大管饱」的方式,补齐了这最后一块拼图。

于是,一切都是这么顺理成章,在社交影像热潮未退,便携高画质影像重新成为热点的这一刻——

索尼 RX1R III,十年沉默,今朝登场。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抄袭和借鉴的边界:从 SU7、Mega、mini 起,聊聊符号化设计_12.ylog

By: Steven
24 March 2025 at 07:20

这一期节目的录制时间是 2024 年 12 月底,当时 Toby 的新办公室刚装修完,我们从他正在开展的新工作开始,顺着「符号化」这个设计策略,聊到小米 SU7、理想 Mega 和新款 mini 的设计策略与执行。在这次对话中,我和 Toby 作为在设计行业一线做了二十年左右的设计师,一起探讨了各自对于「抄袭」和「借鉴」的理解和边界。

04:15 — 借鉴和抄袭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吗?理想对 Mega 有信心和决心吗?为什么看上去几乎没变化的新 mini 反而是更激进的设计?小米 SU7 的决心比 Mega 大得多。相机消费者怎么看待和讨论「复刻」和「抄袭」的关系?谁在为「腰平取景器」买单?

21:45 — 为什么经典款的 1:64 小车模型永远最畅销?一句话区分抄袭与借鉴!

41:05 — 工业设计只聊造型是没有价值的!拍立得相纸是一门钻石生意。摄影玩家们对老品牌的溺爱,以及对新品牌的包容程度。符号是沟通和决策。好产品需要有专业认知的团队与设计师一起推进。

69:08 — 设计是沟通:我们跟德国车厂的合作经验。设计公司的模式高度同质化,是分裂复制的循环。未来的设计机构和品牌的区别:工作方式与理念的区别。

82:23 — 有趣的尺度怎么找?创作型 AI 是不是我们的敌人?

录制这期节目时,我嗓子哑了,如果觉得听感不佳,烦请见谅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本期节目的感受与看法。

|登场人物|

郑冬平 TobyBrainON 创始人,上善设计联合创始人

苏志斌:工业设计师,产品/设计咨询顾问

|相关图片|

Tesla Cybertruck

极氪 MIX(宝宝巴士)

新款 mini cooper

理想 Mega

小米 SU7

初照 M1 双反小相机

|拓展阅读|

BrainON 官网:www.brainon.design

初照:xiaohongshu.com/chuzhao

|BGM|

编曲:阿吉

演奏:阿吉

合成:阿吉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Eyefi Mobi 立刻让你的相机支持 Wi-Fi

By: James Guo
19 July 2015 at 12:40

Eyefi Mobi 是一张有 Wi-Fi 功能的 SD 卡。当配置好后,相机每照完一张照片,手机上就能立即显示并分享它。在亚马逊上购买正品

兼容性

兼容绝大多数能安装 SD 卡的相机 比如佳能 5D Mark III、7D Mark II 等机型都不带 Wi-Fi 功能,但是都是 CF/SD 双卡槽,可以将照片同时存进两张卡中。考虑到 Eyefi Mobi 卡的速度以及容量不及 CF 卡。所以我设置在 Eyefi Mobi 卡中存储 JPEG 格式,在 CF 卡中存储 RAW 格式,JPEG 格式更适合手机分享到社交网络,RAW 格式适合后期编辑,十分方便。我在佳能相机中每拍下一张照片都会同时存储 JPEG 和 RAW 格式的照片至两张卡(相机中设置为“同时记录”即可),即使是使用 7D Mark II 的每秒十张连拍也没有丝毫问题,可见这张卡在专业相机上当作副卡是表现不错的,可以快速从手机分享刚刚拍摄的照片。 除此之外,Eyefi Mobi 卡还适合仅有 SD 卡的入门级机型,这些相机没有很快的连拍,这张卡能达到日常需要,也很适合喜欢分享照片的入门级用户。

Eyefi 联动功能

兼容 Eyefi 联动功能的相机可以直接配置 Eyefi 卡的设置,同时还能够保证相机关闭后还能够继续传输文件,通过相机的显示屏显示传送进度,或在机器的菜单中直接看到Eyefi的运行情况。 以佳能相机为例,在安装了 Eyefi 卡后,相机设置中就会有一个新菜单选项:

Eyefi 菜单选项Eyefi 连接信息

易用性

Eyefi Mobi 卡首次使用时,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软件,在软件中输入这张卡的 ID,待配置完成后,将此卡装入相机中照一张照片,你就会发现手机上立刻就出现了这张照片,使用十分方便。在相机中可以查看此卡的传输状态,以及进度。通常这张卡仅在有新照片的时候无线功能才工作,当图片全部传输完成后,无线功能自动关闭,相机续航能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小提示

  • 如果你的相机是 CF/SD 卡双卡槽,建议你仍然配一个高性能大容量 CF 卡,这样既能达到高速传输,同时还能有 Wi-Fi 功能,而且不用购买容量很大的 Eyefi Mobi 卡,将其当做一枚副卡。而且,请设置“同时记录”,并设置存在 Eyefi Mobi 卡上的照片格式为 JPEG。
  • 如果你仅仅是将其当作副卡,那么你不需要在这张卡上保存全分辨率的照片,可以存储尺寸更小的照片,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机上的空间占用,使照片更适合分享。(同时,照片中的噪点也少了)
  • 这张卡可以存储任何格式的照片,但是只有 JPEG 格式的照片以及 AVI、MP4、MPG、MTS 和 MOV 格式的视频能够被传输到手机,RAW 格式照片不会被传输到手机。
  • 如果你的相机只安装 Eyefi Mobi 卡,同时很需要 RAW 格式的照片,又需要将照片传输到手机,那么请选择“同时记录 RAW + JPEG”。

ProCamera – iPhone 照相软件推荐

By: James Guo
22 May 2015 at 17:03

这是一个很值得使用的软件,包含强大的手动自定义功能、分享功能以及惊人的 HDR 合成能力。前往 App Store 获取

独创的 HDR

这个软件内置自己的 HDR,完全不同于系统的 HDR 功能,它的 HDR 堪比在 PhotoShop 上合成后的效果,十分出彩。并且有多种 HDR 格式可供选择,而且可以进行手动 HDR,自己调整 HDR 的亮度,满足所有需求。(HDR 功能需要单独购买)

强大的自定义设置

它支持手动对焦、手动曝光。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调整快门速度、ISO 感光度、白平衡等等,均能实时显示,满足绝大多数照片需要。它的快门速度最高可以设置到 0.5 秒,可以轻松应对夜景(通常,系统的相机是自动曝光,然而它不会照出 0.5 秒长时间快门速度,所以噪点通常很多)。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调整图像格式,它支持保存 JPEG 格式 (可调质量)、无压缩 TIFF 和无损压缩的 TIFF,得到无损的照片。 它可以实时手动调节画面的色温,达到最完美的白平衡。

照相界面的设置设置截图(节选)手动对焦

夜景模式

通常情况下,系统的相机从来不提供长曝光,因为长曝光会因为手抖导致画面模糊。然而 ProCamera 可以允许 0.5~1 秒的曝光时间,如果有正确的持握方式,画面并不会模糊。长时间曝光可以让画面更明亮,或者同样亮度下有更少的噪点,大大提升夜景的画质。

夜景菜单

后期处理

此软件有丰富的后期处理的功能,甚至可以调节曝光曲线等参数,操作十分简便。

曝光曲线

除此之外,它还有众多滤镜,甚至还能调节每一种滤镜的参数,十分强大。

对比效果

定时器

这个软件有强大的定时器功能,非常适合高级的自拍或者间隔拍摄。通过后期制作,能够达到 800 万像素的间隔拍摄视频。此功能类似单反上的定时器,十分有用。你甚至不需要为了定时器去购买别的软件了。

定时器设置截图

支持 Apple Watch

购买此软件后,可以在 Apple Watch 上遥控 ProCamera 进行照相,同时还可以浏览已经拍摄的照片,充分利用 Apple Watch。如你已经拥有一个 Apple Watch,并正在寻找一个可以用 Apple Watch 遥控照相的第三方软件,那么这款软件正是你要找的。

与 Apple Watch 配合使用

总结

虽说这个软件功能十分繁多,但是在使用时你丝毫不会觉得这个软件过于“沉重”,它的界面是十分简洁友好的,同时适合专业与非专业用户使用。这一款软件就可以完成全部的图片创作了。

小提示

我这里的截图可能提供的是英文版截图,但实际上这款软件是完全支持中文的,可放心购买。

拆TA!Olympus EP2

28 December 2019 at 22:57

每年都拆一些东西,今年拆的比较少,今天拆一台相机。

奥林巴斯EP2是2009年上市的一台M43画幅相机,伴随了我好几年,像素只有1200w,画质以现在眼光来看,可以说惨不忍睹,不过影像就是这样,能记住的就是好的。

相机使用到后期因为被海水溅到过,所以有些生锈,今天拆解里面也有螺丝生锈了,液晶显示屏也坏了,但凑合还能用,去年搬家充电器也不知道放哪儿了,这样看TA具备了被拆的要素,拆吧。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ea9f08ff-47da-4cfa-bffc-1b9a34ced91f/R0006439.jpg
M43传感器真小。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aa081be1-2c4c-48c4-8a11-45aedd561d9e/R0006440.jpg
正面去掉金属外壳后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355d4ef2-b363-4f66-9d9f-c7fc71c2cbdd/R0006441.jpg
主板、芯片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e76a6326-b0f5-4986-8652-feb5f16e13f4/R0006447.jpg
快门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0b740634-33b5-4eb8-9631-05a1ab9def19/R0006450.jpg
传感器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73d33f5d-c5a1-44af-b09b-318b0fb17131/R0006457.jpg
部分配件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1f0046cc-af8a-4204-8575-48fea62fda4f/PB283730.jpg
2010年用这台相机拍的,镜头是奥林巴斯17mm的镜头,镜头找不到了,可能是卖掉了。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ecure.notion-static.com/0432434f-5694-4157-aeaa-c0c9b63f6759/PA071389-2.jpg
这张相片是相机里留下来的最后未导出的相片,拍摄于2015年10月,镜头是一颗几十块钱的监控镜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