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换个配色,换种心情

By: Steven
24 August 2025 at 18:08

试图用一种轻松的配色,来让自己不要那么焦虑。

前两天陪小柒和小叶去运动康复的医生那里做治疗,医生听筱烨说我有抑郁症的时候,问我有没有呕吐的躯体化反应。我当时想了想,好像没有,就跟他说没有。但昨天晚上躺在床上,想起这个问题时,我忽然想起来,去年的上半年好像有那么几个月经常会觉得喉头发紧,时不时会反酸、恶心。当时没想过是抑郁症就没在意。现在想起来,还确实是。

我去配了一副 AI 眼镜,发现近视不配用 AI 眼镜?|附配镜指南

By: 马扶摇
14 July 2025 at 18:09

智能眼镜可以算得上是 2025 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之一了,各种实现方案与隔壁的手机市场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热闹景象。

然而在这个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背景下,我作为一个需要全天佩戴近视镜的用户,一款近期的智能眼镜「能不能满足我看清东西」成为了购买之前的主要考量,远远超过了各种花里胡哨的 AI 功能。

换句话说,能否「让每个视力受损的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其实是眼部智能穿戴设备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值得每一个人——包括视力正常的人——关注的,因为这背后体现的是厂商对于用户的重视程度。

图|VR 陀螺

本次我们借着手中的小米眼镜作为楔子,为大家梳理了目前市面上几款最主要的「眼部智能穿戴产品」的配镜流程,希望能够为正在犹豫的你提供一些选购上的支撑:

TL;DR(太长不看版)

  •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在售的智能眼镜产品都有第一方的配镜服务,合作商不尽相同
  • 近视 -600 度、远视 +800 度是一个分水岭,超过这个度数范围后官方配镜选择会变少
  • 大多数主流产品支持自己购买和安装第三方镜片,配镜流程和普通镜框基本相同
  • 有特殊形态的后挂式镜片组(比如雷鸟 Air 3)第三方选择较少,部分品牌官方未给出独立购买渠道

我们配了几副 AI 眼镜,整理出这份配镜指南

首先,我需要向各位视力正常、(有幸)没有体验过医疗配镜流程的读者们大致介绍一下普通眼镜是怎么配出来的。这样才方便对比各类智能眼镜或头显的配镜流程。

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四类情况:近视、远视、散光、老花为例,用于处理这些视力受损情况的眼镜片通常被称为处方镜片(prescription lens),即必须要通过验光师检查和开方才有效果的镜片,也会因为其起效原理被称为屈光镜片。

与屈光镜片相对的则是平光镜片,即单纯起到保护或装饰作用、不会弯曲光线的镜片,比如常见的墨镜、运动防护眼镜、钓鱼时用于消除水面反射的偏光镜等等,都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平光镜片。

偏光眼镜的原理与相机使用的偏振镜(CPL)是相同的

而在现在的商业模式下,「配眼镜」这件事已经从曾经的在医院一站式解决变成了非常分散的商业行为,买镜框、验光和定做镜片可以是三个互不关联的环节

比如你可以在京东买一副暴龙的纯钛镜框,然后去旁边的眼科医院预约专业验光,最终在拼多多用这份验光单去定做蔡司的泽锐镜片,把镜架寄给商家打磨并安装镜片之后就大功告成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购买智能眼镜并配镜的流程并没有真正变得更复杂。

小米智能眼镜

与目前市面上其他几款智能眼镜不同的是,小米自己也有涉猎眼镜和配镜业务,具体来说,在小米有品 app 中就可以直接购买第三方品牌的镜架和定做处方镜片,流程基本上与去医院验光后在网上买眼镜无异。

而小米智能眼镜本次也宣传与上海明月眼镜合作,包含首销期内免费验光等等福利。经过我们的考察,如果你有搭配处方镜片的需求,总共有这样几种购买和配镜的渠道:

  • 在电商平台直接购买普通版的小米智能眼镜,收到镜框后当作普通的镜框,去医院验光、去线下定做镜片并现场打磨安装。
  • 在电商平台的「明月眼镜」店铺中购买小米智能眼镜,只需要提供目前的验光单,就可以按照组合价购买已经装好镜片的成品眼镜,只不过可以选择的明月眼镜镜片种类比较有限。
  • 在小米之家购买普通版的小米智能眼镜,店员会指导你拿着镜框去与小米有合作的眼镜店(比如博士眼镜),眼镜店会专门提供明月镜片,此后的流程与线下配镜无异,配镜周期为一到两周。

总的来说,小米智能眼镜的配镜流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没有任何特殊功能的眼镜框,按照普通眼镜的流程去配镜,属于对第三方配镜非常友善的类型了。

在部分小米门店,购买镜框后店员会指引你去附近的眼镜店完成配镜

至于小米宣传的明月镜片合作,除非你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第三方验光单,并选择直接在明月眼镜的网店中购买,否则它的方便程度是不如自己配第三方镜片的,等待周期还更长,镜片类型和镀膜类型也不如自己配镜丰富。

另外,明月眼镜提供的在线配镜最高只能配到 -600 度近视镜片,如果你的近视度数超过 600,或者对瞳距、散光和镜片功能有特殊要求,那么还是直接购买眼镜后去眼镜店线下验光配镜更保险一些。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小米这次推出的两款电致变色镜片都是不支持配屈光镜片的,如果有度数和变色两种需求,就只能购买普通版小米智能眼镜后,再去单独定做带度数的光致变色镜片了。

雷鸟 V3 & V3 Slim

不得不说,小米智能眼镜发布之后,雷鸟 V3 系列的声量似乎又重新上涨了不少——因为比起小米「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雷鸟显然是做了一点设计的。

雷鸟 V3 Slim(左)与小米智能眼镜(右)|Gabriel

作为一款同样没有显示功能、默认搭配平光镜片的智能眼镜,雷鸟 V3 和 V3 Slim 的配镜流程基本上与小米智能眼镜完全一致,只不过缺少了合作的眼镜店而已:

  • 在电商平台直接购买普通版的雷鸟 V3 眼镜,收到镜框后当作普通的镜框,去医院验光、去线下定做镜片、现场打磨安装。
  • 在京东的雷鸟旗舰店中可以购买搭配蔡司定制镜片的雷鸟 V3,直接按照验光单填写度数、瞳距、轴位和散光四种指标即可定做镜片。
  • 可选择 1.6 和 1.67 两种折射率的镜片,价格分别为 2499 和 2749 元,收到货就是组装好镜片的成品眼镜。

与小米相比,雷鸟 V3 的线上配镜显得更加透明一些,并且能够支持的度数也比明月镜片更高,在京东上的配镜支持近视 -2000 到远视 +850 度——虽然最终的价格更高,但也更灵活性。

当然,如果你是价格敏感型用户,那么直接购买普通版镜框后线下购买镜片永远是更划算的选择,根据爱范儿采访的一位先后购买了小米和雷鸟眼镜的用户介绍,他为自己的雷鸟 V3 Slim 线下定做一副 1.56 的依视路膜洁镜片只花了 298 块钱。

Ray-Ban Meta

虽然 Ray-Ban Meta 眼镜不在国内上市,但它的配镜方式基本上与小米和雷鸟无异,同样分为「线上直接定做」和「线下自己换」两种主要路径。

除了雷朋的线下渠道之外,Meta 自己也在洛杉矶开设了一家专门售卖眼镜的实体店|Retail Dive

相比小米或雷鸟,Ray-Ban Meta 的优势在于雷朋自己就是一家专业的眼镜厂商,因此第一方可选的镜片种类要丰富许多,无论是处方镜片还是平光镜片,都有非常多不同种类和样式可选:

只不过这样一套操作下来,原价 299 美元的 Ray-Ban Meta Wayfarer 加上雷朋的处方镜片后总价会超过 450 美元,这还是在没有选择任何特殊变色工艺或镀膜的情况下——第一方配镜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换句话说,Ray-Ban Meta 依然遵循只购买普通版眼镜后自己配镜并更换依然是更划算的选择,以第三方镜片厂商 VR WAVE 专为 Ray-Ban Meta 框型推出的处方镜片为例,一副仅需 90 美元:

苹果 Vision Pro,以及其他 XR 眼镜

严格来说,上面提到的小米智能眼镜、雷鸟 V3 系列和 Ray-Ban Meta 其实是相同的一类产品,即不包含显示功能的语言操作型智能眼镜。但在这之外,还有另一类以眼镜外形存在的智能设备—— 智能 XR 眼镜。

1. 苹果 Vision Pro

以其中最具标志性的苹果 Vision Pro 为代表,目前的 AR 类产品大多采用了将显示组件与屈光镜片完全分离的设计,年初比较火爆的 XREAL One、雷鸟 Air 3s 系列、魅族那个带有单色文字显示功能的 MYVU 眼镜,以及 Meta Quest 头显均属于此列:

图|苹果官网

这样完全分离设计的好处在于留给屈光镜片的空间更大,对于度数的适配范围也就更多,模块化的设计也让多人共用一台机器成为了可能——当然整机也就显得更笨重一些,并且与我们脑海中「智能眼镜」的标准形象也相去甚远。

在适配范围方面,苹果 Vision Pro 所联名的蔡司光学插件(ZEISS Optical Insert)镜片度数范围大约是近视 -1050 到远视 +625 度左右,可以直接在蔡司的官网查询度数是否支持后再选择下单配镜。

2. 雷鸟 Air 3 系列

雷鸟 Air 3s 使用的后挂式屈光镜片则是需要在电商平台下单时联系客服提供验光单,可以涵盖近视 -1000 到远视 +800 度,以及最高 200 度的散光:

图|雷鸟京东自营旗舰店

这样的后挂式镜片虽然度数涵盖更全面,但问题也是一目了然的:作为第一方配件,除非参考苹果这样单独将屈光镜片作为一种产品销售,后挂镜片后期的维护和更换就充满了未知数。

比如雷鸟就没有为 Air 3s 的屈光镜片提供单独的购买渠道,导致镜片受损或者度数发生变化后的重新配镜变成了一件不确定性很高的事情,渠道不固定、价格也不透明,第三方配镜替代品的存续时间和存货数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图|充电头网

与「具有眼镜功能」的智能眼镜相比,智能 AR 眼镜更偏向于一块你能够戴在眼前的虚拟大屏,它们的运行方式与普通眼镜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对于视力受损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能够拥有第三方商家制作的屈光镜基本上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3. 星纪魅族 StarV View

此外,还有一类是与魅族 StarV View 类似的,可以自行调节屈光度的 AR 眼镜。它们的问题在于往往只能兼顾近视,并且调节的范围也比较有限,通常最多只能调到 -600 度(中度与高度近视的分界线),对于散光或者联合光度较高的需求是无法满足的:

考虑到智能眼镜的重量和结构,允许自调节屈光度的方式很难称得上实用,反而更加适合 Vision Pro 和 Meta Quest 这类体积比较大的头显类产品,可以作为自身无障碍功能的延展。

然而选择自调节屈光度同时也意味着选择放弃了对于其他几种视力受损情况的照顾,并且也将产品局限在了非穿透式的全遮挡 AR 显示器领域,是没有办法直接移植到智能眼镜上的。

近视不配用 AI 眼镜?未来不应如此

以上种种,无论是来自品牌方的第一方定制服务,还是第三方商家的镜片,更多都只是初步解决了视力受损用户「能不能使用」的问题——然而,作为一款以显示为终极目标的产品,智能眼镜的参数远远不止看得清。

爱范儿主编就是一位高度近视用户,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 Vision Pro 的重度用户——这就决定了,他作为一个必须搭配蔡司光学插件来使用 Vision Pro的用户,戴着头显设备时,蔡司镜片上「轻微的反光」,是打破他沉浸感的一大元凶。

而这已经是在 Vision Pro 本身画质和蔡司镜片的光学素质都已经处在行业顶尖的基础上的结果,比起其他 AR 眼镜的外挂镜片,还是要舒服多了。

我本身也是一位高度近视用户,在实际尝试配镜后,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购入一副 AI 眼镜。于我而言,配镜过程中发现的种种不便,彻底打消了我对 AI 眼镜美好未来的憧憬。无论是外挂镜头,还是定制镜片,只能说这是目前的最优解,但远远称不上一劳永逸。

图|iMore

只要物理学暂时还存在,我们就很难完全规避多层镜片与屏幕之间带来的反射和干扰,而类似影目 Air 3 那样根据验光数据为每一个用户蚀刻单独的阵列光波导玻璃,更是非长期的解决方案——毕竟科技的目的是范用化,而不是定制化。

图|搜狐

我们为什么应该关注智能眼镜对于视力受损人群的适配程度?

不仅是因为全球有约 22 亿人处在视力受损的状态,也不仅是因为中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了 51.9%,更是因为它与现在的手机无障碍操作是不同性质的问题——

如果肢体受损,在无障碍功能的帮助下,还能多少实现一些对于手机和电脑的基本操作。

但是,在智能眼镜必将向着显示功能发展的将来,如果我们无法解决现有显示技术与屈光镜片之间的矛盾,那么这 22 亿人就有可能会变成「无法使用智能眼镜」的 22 亿人。

这个数字,是任何一种现代科技都不应该有的代价。

如果未来的智能眼镜,无法找到适配近 7 亿视力受损的中国用户的方式,那它就永远没有办法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一种真正的、普惠的、大众化的技术。

近视不配用 AI 眼镜?未来不应该如此。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拆掉旧镜腿,换上新镜腿。

By: Steven
4 July 2025 at 10:55

原先那副眼镜腿前两天被我掰坏了,硬是晃晃荡荡地用了两三天。这两天一边工作一边做新眼镜腿,总算弄好了!

意外收获是,测试验证设计过程中发现,打印眼镜腿这种曲线长造型所形成的树形支撑特别好看:

修复也需要时间迭代

By: Steven
14 February 2025 at 10:13

前两天被我摔坏的眼镜腿,经过这两天的反复验证和测试,终于在第四版方案上得到了我觉得还算满意的结果。这是一个在形体尺度、造型线条、重量、肤感、拿取手感都不输原版镜腿的方案,转轴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平衡也还算可以,我相当满意了。

这是原始的镜腿和第一版临时方案:

这是中间三次的迭代测试:

其实到这一版,大体上已经挺不错了,质感和颜色都很接近原版镜腿,但又比原本的镜腿更有趣。可是就觉得不太对劲,反复看了几个角度才意识到有两个问题:

1、镜腿本身的线条太直了,前端有一点夹脸,后段又不够贴耳;

2、侧面的线条不够利挺,也不够流动,看上去有点呆板。

所以我又修改了两版,主要集中在三处调整:

1、镜腿整体的曲线走向,两侧向外张开,尾端向后下方延长,并把收尾的角度增加到更贴合我的头型和耳朵的位置上;

2、侧面轮廓起伏的截面,从原本的前后一致,改成了前大中收末端膨大,并且调整了两处截面的形状,使得扫出来的造型具有一定的流动感,也更强化了棱边的光影特征。

3、增加了转轴处的半圆形凸起,因为我习惯捏着转轴拿取,确保拿取过程不会对转轴产生扭曲的力,所以我在这里加上了一点触感,让我可以瞬间摸到转轴的关节。

最终成品如下:

此前一直苦恼原版金属镜腿被汗液腐蚀生锈,反过来刺激太阳穴附近的皮肤,这下因祸得福设计了更适合自己的镜腿,还解决了锈的问题,难怪说福祸相依。

还有 363 天,我得努力修复好自己。

摘掉眼镜的山林,在教我理解空间

By: Steven
28 November 2024 at 19:34

最近开始喜欢在家附近的公园里走,一个星期去那么两三次,每次在里面溜达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很喜欢走在树林间的感觉,这种感受之前在东北走辽塔的时候我就觉察到了。从前我就知道自己喜欢山野,但工作后的这十几年好像慢慢地遗忘或者注意不到它了。

不知为何,某天我心中有个声音,叫我去那片林子里走走,脑海里就有那个公园的画面出现。刚好那天下午我的状态还可以,能走出门,愿意走出门,就去了。在山林里,整个人都舒服得多。

今天,我有了新的体验。

过去几次,我要么是慢跑,要么是散步,但共同点是我都和日常一样戴着眼睛,以及习惯性地向右转。今天下午,我忽然觉得可以试着摘掉眼镜试试,因为反正也是听着播客散步,并不需要眼睛看得多清晰,看到周围的人反而会让我不自在。

于是,我摘掉眼镜,向左转。

「看不见的,看见了。」

我想起《月亮忘记了》里的这句话。

我走了好久,发现看不清周围并没有让我感到过去的那种恐慌,反而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的空间、光线、气流、气味。随着脚步的移动,树木的颜色、前后关系、周围空间的轮廓,都比我戴着眼睛看要更清晰。这不是关于分辨率的清晰,是关于感受的清晰。我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山、这片池水、这些树林,我好像不存在,就像一个物理模型里的「理想镜头」,我没有实体,只是一个观察的视角。

我试着戴上眼镜再看,都不对,一切都不对,没有空间,只有平面,摘掉眼镜,空间就显现。

如果停下来,空间也会消失,哪怕摘下眼镜。走起来,不断移动着,空间就会显现,生动地包围着我。

看不清时,我却感受到了一种真实。

我再次想起了前段时间自己把玩的一个文字游戏:

一わ全,全わ一=ichiwazen, zenwaichi=一わZEN,ZENわ一

全=ZEN=禅

我要多来这片山林,这里喜欢我。

创新 vs 混乱:iPhone 在 AI 时代下的牙膏和迷茫_10.ylog

By: Steven
1 October 2024 at 08:01

这是一期 荒野楼阁 WildloG 和 皮蛋漫游记 的串台节目,由我和零号、初号一起,聊聊今年 Apple 发布的新产品以及一些周边的信息,作为 设以观复x两颗皮蛋 合作的那期视频内容的一些补充。

今年 iPhone 16 系列着实挺闹心的,一方面是 Apple Intelligence 的大饼迟迟未能落地,另一方面 Camera Control 独立按键加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我们还是决定在深入体验和使用 iPhone 16系列之后,能够匹配我们的深度测评内容一起,跟大家聊聊今年库克又挤出来了多少牙膏?

2:03 关键词:初号「过山车」苏志斌「意料之中」零号「Ridiculous」

8:10 AirPods 4 代很值得购买,刀法也足够精准

11:01 AirPods 助听器功能的背后

17:32 中文字体字重的调整

20:11 Siri 物理意义上变快了

22:31 相机控制按键:理想很丰满,现实…….

31:53 Mac 预览和 shownotes 支持 HDR 视频的延伸和补充

36:55 色彩风格+魔改 RAW

40:44 App Intents:让系统 应用互相直接能联动

45:57 Apple Watch:9 代到 10 代减薄的背后,11 代可预期的更大显示尺寸

54:55 相机按键如果是 AI 的视觉按键成立吗?

1:00:40 加了这个按键之后到处都是混乱和矛盾

1:06:25 手机为啥(暂时)不能 edge(显示)to edge(中框)

1:12:19 什么是产品的核心体验?

1:23:34 苹果会做折叠屏吗?

1:34:00 Meta Orion 是否是比 Apple Vision Pro 更正确的验证路线

1:41:54 为什么最好的虚拟现实 AI 设备一定是眼镜?

|登场人物|

苏志斌:从业 15 年的工业设计师,车联网智能硬件企业联合创始人及产品经理

零号:两颗皮蛋的零号,前手机行业产品经理,主管运营和项目管理

初号:两颗皮蛋的初号,前手机行业产品经理,主管内容创作和出镜

|更多皮蛋|

B站@两颗皮蛋 微博@两颗皮蛋 小红书@两颗皮蛋

|拓展阅读|

录这期播客时遗漏的话,聊一聊苹果的设计团队「怎么了」

视频:设以观复 x 两颗皮蛋 联合深度解析 iPhone 16 系列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