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冰川思享号|与其高谈阔论给骑手上齐社保,不如关心他们真实需求

By: elijah
25 March 2025 at 23:12

img

大众热衷于喊话呼吁骑手上齐五险一金,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撇开了全社会社保覆盖现实而自我感动的行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做戏。

给灵活就业群体交社保的事情,似乎一直还处在风暴中心,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大佬在朋友圈里高调宣称,给旗下的所有快递员和骑手兄弟缴纳了完整的五险一金。这样的大兄弟行为,当然,无论怎么说,都像是一种“侠义行为”。最新的数据是,已经签约了1万名全职外卖骑手。

那么,解决了这一群体社保问题,对于全社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一种声音是,当代年轻人有三大幻觉,股价还会涨、房价还会跌,以及最新的——骑手都有社保了我肯定也有。似乎补齐这最后一块拼图,就可以一举解决整个社会的福利保障问题。

说到这里,任何一个理性的人大约都看出点问题来了:因为光讨论某个平台的某类人群的完整社保,与整个产业,与整个社会的社保福利制度,不说是南辕北辙,起码是挂一漏万。

01

给骑手交齐社保之所以看上去那么炸眼,是因为它进入了许多人的“数据盲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于整个社会的社保覆盖情况,并没有数据感知,对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社保覆盖爬坡之难,也不够有敬畏心。

先科普一下,完整的社保包含了所有以下福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这五项称之为社保,而加上非刚需保障的住房公积金,统称为“五险一金”。

那拥有完整版五险一金的人,有多少?

CDT 档案卡
标题:与其高谈阔论给骑手上齐社保,不如关心他们真实需求
作者:艾川
发表日期:2025.3.25
来源: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
主题归类:外卖员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国家统计局披露,2024年末中国就业人员总量为7.34亿。目前,五险一金中参保人数最少的一项是公积金,全国缴纳人数为1.74亿人,以此推导,拥有完整五险一金的中国就业人员,占比不过23.7%。

好了,我们先剔除非刚需的住房公积金,尤其对于大多数跨区域流动的灵活就业人员而言,住房公积金显然是遥远的梦想。那么拥有完整的五险的人是多少呢?参照五险中缴纳人数最少的失业险,也就是2.46亿,大约是打工人的三成。

如果你拥有完整的五险,恭喜你,你已经完败了全中国就业人口的67%,实属“高配”。这也是为什么,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公司HR招人甚至会把“有五险一金”列在工资范畴的前面。

值得称道的事实是: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险体系了,在短短数十年间,能够跨越几乎为零的界限,而为庞大的人口建立社会保险机制,诚然是一个巨大的奇迹。

大家比较熟悉的赤脚医生、五保户、廉租房制度,其实都是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几十年中所进行的探索,直到1993年,中国开始明确“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

那么,什么叫多层次?

简单来说,不是大水漫灌式地把“五险一金”当作福利包派发给每个人,而是依据不同职业、不同区域劳动者的具体需求,先确保基础需求(如养老、医疗),再扩展叠加多重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头提到的“社保误区”就更好理解了。通常大家口中的“零工群体没社保”,其实是没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保体系的“五险一金”。

对于外界关注度高的骑手群体,也没必要站在道德高地施以怜悯,因为这可能会是一种“你妈觉得你冷”。有骑手就说了,“我不愿意交,**收入有限的时候,可不就先得顾着眼前的生活吗?”**

然而,也千万不要被“最大规模”所迷惑,因为它的核心在于人口基数撑大了规模,社会总体的社保覆盖率,如同上面所言,还有悠长的道路要走——失业保险2.46亿人、工伤保险3.04亿人、职工医疗保险3.79亿人、生育保险2.52亿人,这些都还有空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统计口径中,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实际上也属于参保人员;即使你参加了几个月养老保险,但是现在停保的,也是属于参保人员的。所以实际正常缴费人数可能比上述数字还要略低。

数据不会撒谎,也没有道德判断。大众热衷于喊话呼吁骑手上齐五险一金,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撇开了全社会社保覆盖现实而自我感动的行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做戏。

02

我们现在已经非常熟悉,有一种就业叫做“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达2亿人左右。

既然叫灵活就业市场,那么就有灵活就业市场的逻辑。人们选择灵活就业市场的原因是有多重的。在北上广深杭州成都,随着都市化的进展,互联网的挺进,与区域经济的发达,许多年轻人选择灵活就业主要看重的是自由,不用打卡上下班和看领导脸色;而另外一些人,家庭成员复杂,家庭分工不同,于是灵活就业,仅仅为了补贴家用,充足现金流。

但这都属于“奢侈”的灵活就业,而对于大多数灵活就业者来说,非常简单,就是缺乏更多就业机会。原因也是多重的,因为缺乏教育的机会和成本,因为区域经济的落后,因为裁员或者原有就业单位或公司的结束。

在城市之中,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最多的灵活就业者就是骑手,也投射了更多的注意力,毕竟吃饭这件事确实足够高频刚需,有种幻觉也就悄然滋生——似乎只有骑手们才有迫切的社保需求,但更庞大的灵活就业人群,还包括快递、网约车从业者,还包括了各类电商平台上的小商家、店小二,还有平台上的自媒体作者,短视频平台上的博主、直播博主,众包平台上的设计师……

灵活就业市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亿人。

没有人不愿意得到社会保障。如果要讨论所有人都应该得到社会的保障的话,那么除开了外卖平台上的1000多万骑手之外,这2亿人,是否都应该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

换个角度看,骑手受到外界关注多,实际得到的保障也多一些,在灵活就业群体里属于中上水平。

《2023年蓝领工作报告》显示,骑手月平均工资约为6803元。按照新型职业伤害保险的落实进度,目前已有超过600万骑手有了工伤险。要知道,全国14亿人只有3亿人有工伤险,有工伤险已经算是国内劳动者的“前排”了。

除了骑手,我们对于庞大灵活就业市场上的多数人,其实是一种“灯下黑”的感知。比如,网约车司机同样工作强度大,收入不稳定,社保不覆盖。电商平台上的店小二,日常性加班,却不被看见。超过80%的自媒体和直播,并没有足够的收入能够稳定保障家庭收入,更谈不上社保覆盖。

只不过因为他们并没有在日常性被讨论的风暴圈中,或者他们的确受到真实伤害的可能性较小,我们就忽略了他们的存在,这样的社会保障讨论或许有些天平失衡。

03

在央视采访中,有一位外卖小哥直爽地说,我不想交社保。

这似乎令人惊诧,为什么为他提供保障,反而他不领情?

因为对他来说,对于现金和收入的渴求,才是最基本的需求。每月到手三五千块,才是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底色”,“人人有社保”或许只是一二线城市以及体制内市民的玫瑰色想象。

对于大多数的灵活就业者,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工作压力庞大,才是真正的问题。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对于社保而言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解决掉现金饥渴,才是更加实际的问题。

2022年,有学者针对南昌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群体的调研显示,即便是按照60%档次个人承担20%养老保险成本,每月最低缴纳费用为635元,外卖骑手普遍反应较大。同时,根据行业研究显示,72.3%的外卖骑手“只愿意缴纳500元以下金额”。

但是,缴纳意愿不过是社保问题的冰山一角。

灵活就业者可能因为年轻所以不愿意讨论养老或者医保,来自农村的可能不愿意谈及失业保险,岁数大些的更加不想考虑生育保险,每个人都可能因为自己的短视或者现实,而对社保采取漠视。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社科院社保专家郑秉文和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丹丹接受媒体采访时,列举了许多现实考量,因此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京东、美团、饿了么都在推动外卖骑手社保,不过方向各有不同。

京东是沿用了传统劳动关系,把外卖小哥转换为全职工,为他们上“五险一金”,目前的进度是已经签约了1万人。

美团、饿了么则是在人社部等部门指导下,逐步开展试点探索,如以“按单缴费”形式,给外卖小哥缴纳新型职业伤害保险,这也替代了原先的工伤险,之后还将陆续补齐其他险种等,预计覆盖百万骑手。

但这两种方案后面,体现的是不同改革思路,即用工厂时代的“全职关系”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还是尊重零工特征下的“灵活自愿”,找到一条新出路。

更何况,今天的社保问题还不仅仅是社保缴纳的问题,还需要考虑社保账户统一、社保地区性移动、社保职业性转换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制度背景。郑秉文和张丹丹都认为,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保问题,还需要和户籍制度改革统一联系考虑。

个人意识需要进化,平台需要进化,制度需要进化,社会也需要进化。中国已经进化到了最大规模社保网络,但是要进化到普惠社会保障,需要的是制度突破,还需要的是时间。

所以,单点突破,或者高谈阔论都解决不了当下的现实问题。

与其不切实际地讨论骑手或者灵活就业者的完整社保问题,不如就手解决他们更加实际的需求。

骑手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多劳多得,故事良多。我们在短视频或者爆款文章中常常看见。但相比于更加艰难困苦的农民工、建筑工、工厂小妹来说,未必不是他们眼中艳羡的对象。

这也才能解释,骑手的队伍还在不断地上涨和扩充之间。但市场化是最客观的呈现:只有一个职业拥有良好的性价比,才会有更多的人涌进去。

社会保障的确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恰恰因此,它无需被过度讨论,或过度想象。

从骑手兄弟姐妹们实际的需求入手吧,提高他们的收入,提供他们的工伤和养老医疗保障,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这才是他们当下最真切,也最迫切的需求。然后,不断去提升整个灵活就业市场的保障,使更多人能够得到收入与保障之间的平衡。

社会从来不会自动一蹴而就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福利,它是个体、社会、制度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普惠保障,它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小格和kahoko|调研记录1——“看不见的社保”

23 March 2025 at 12:00
CDT 档案卡
标题:调研记录1——“看不见的社保”
作者:小格
发表日期:2025.3.13
来源:微信公众号“小格和kahoko”
主题归类:劳工权益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可以开源使用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保洁阿姨

阿姨负责门诊二楼和三楼的所有女厕所和公共区域清洁。阿姨告诉我医院7点上班,我说那太早了。“不早了,晚了不好做,我最怕人多,最怕碰着人了,我六点就开始做”。

所以阿姨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六点到下午五点半,周末也是。阿姨工资是2000底薪,加上周末上班算加班费,180一天,收入应该是2000+180*8=3440元左右,如果每个周末都上班的话。

我没来得及问阿姨每个月可以休息几天,阿姨就被护士叫过去干活了。但阿姨和我说,她不敢休息,要给自己攒养老钱,也想给孩子多留点钱。

阿姨今年还没满50岁,应该还差几个月。但是公司没给交社保,没有养老金,没有成都医保,也没有合同,只有一个每月交100多块钱的商业保险。阿姨知道如果交社保公司要交的钱更多,交这个公司划算。阿姨告诉我她有老家新农合的医保。

阿姨说上家公司,是给签合同的,可以交社保,但她选择没有交。“其实我是想交的,但那时候有几个小孩,好几百块钱,给他们买点这样买点那样,那些看得见啊,不忍心去交一个看不见的社保。”

两家公司都是外包的物业公司,阿姨的工牌写的也是君某物业(我没记住名字)。

阿姨应该一直没有交过养老保险,她说“我应该再干十年就退休了”。

阿姨负责清洁的面积很大,而且医院人多脏得快,几乎整天都要不停地干活。

阿姨没有休息室,平时只能在放工具的杂物间休息和吃午饭。没有储物柜、没有电源、没有微波炉。“不行的,不能有,要费电,科室里面不允许”。

更没有午休的地方,应该也没有时间午休。医院很挤,楼梯间也经常人来人往,应该在楼梯间也没有可以坐一会的台阶。

如果有休息室,阿姨想要有个热饭的地方,想要有电源。

img

2、成都晶融汇商场卫生间保洁阿姨

和很多商场一样,阿姨是在一个厕所的隔间休息,其实主要还是存放工具以及洗拖把的隔间。没有储物柜,没有没有电源,没有微波炉。阿姨负责的卫生间外面有几个沙发,但应该只限定给顾客使用。不知道阿姨有没有空隙可以坐一会,而且我和阿姨聊天的时候,沙发正在被物业搬走。

阿姨今年60岁了,孩子都已经结婚,孙辈也大了。阿姨负责这一层卫生间和公共区域的清洁,每天工作时间14小时,时薪10元左右,工资按月结算,由外包的物业公司发工资。没有合同,社保,养老金,也没有其他商业保险。阿姨不会用微信,用的是老人机。没来得及聊很多,被物业管理人员打断了。

这个商场的物业,外包给一家公司负责,外包公司在这个商场有二十多个工人,负责商场的室内清洁,卫生间保洁,户外清洁,外立面清洁。其中大多是五六十岁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从一两个小时、八个小时、十二小时、十四小时不等”,物业在这个商场的负责人告诉我。工作一两个小时的工人,可能还需要去其他地方工作。但所有工人都是按月发工资。从这为管理人员的口风看,应该是大多数工人都没有签合同和买社保。

(更多关于调研的信息,会更新在共享文件夹里,扫码可获取)

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