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7 September 2024Main stream

先答应

By: Steven
16 September 2024 at 23:58

最近有几件事,给我了一些触动。

因为确诊抑郁症后,我向公司请了长假来休息,所以忽然多了很多大片的空闲时间。可是吃药的感觉很不好,昏沉、嗜睡、动力低下且多屁。我觉得这不是适合我的方式。于是有了健身,有了我的理智告诉我:

先答应,强迫自己出去。

第一件事是汉洋跟我说他们计划九月初去一趟东北,给辽塔扫描建模,问我要不要一起。其实前几年他问过我好多次,每一次我都因为忙于工作,婉拒了,有时呢,是因为懒得动,也婉拒了。这次我心中有个声音:你先答应,然后就不得不去了。我就这么把自己推了出去,跟汉洋、Tim、夫聪去辽西走了一趟。

一上车,汉洋就问我,为什么这次有空来了?我说,重度抑郁症休病假了。他和 Tim 很自然地说,哦,这个咱们身边搞创作的朋友很多,然后就开始直奔沈阳。汉洋还给我拿着一台他刚从日本淘回来的 Mamiya 645 1000s,这是我第一次正经使用一台胶片相机,并且是一台 120 画幅的腰平取景器的机械单反。

这台相机在这一趟,教会我一些事。回头我再把整理好的照片陆陆续续发出来,有些照片我还是很喜欢的。这一趟时间虽然不长,但它不仅让我这个广东仔第一次对东北有了清晰的体会,也触动了我心中的一些东西。

出发前,脑放电波的 Nixon 问我要不要在苹果发布会之前合作一期节目。我下意识地想婉拒,但另一个声音说:

先答应,又不用你操心,你说就好,答应了再说。

这样,我又一次把自己推向了「不得不做」的位置上。

那一期节目似乎很不错,反响挺好。甚至一些路人都留言表示很喜欢这一期,说很有收获和启发。这对我是一种鼓舞。

在东北的路上,我们在车里聊起理想 mega、小米 SU7 的设计,汉洋说我们回去之后录一期节目吧。我其实不太想,毕竟工业设计这个母题太大了,轮不到我这个在设计领域里并无建树的人来说。但是,可以先答应吧,万一能聊出什么来呢?后来回到深圳,汉洋跟轶轩一起,我们仨在汉洋的酒店房间里聊了两个小时,在轶轩那些简单、外行、尖锐的问题的触动下,我觉得那一期节目剪出来之后应该不会太差。虽然可能只是很基础的科普,但大体上应该只得一听。

结束后我问轶轩,这样聊下来,你现在知道工业设计是做什么的了么?他说,虽然不能简单地描述出来,但确实理解了。

这又是一次把自己推出去,但不差的体验。尽管那天我们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透了,但也因此在轶轩家里打了几把《黑神话·悟空》,能算是好事吧。而且,就在临出门吃晚饭前,辽塔之行的大部分胶片都扫出来了,全部看下来,有几张还是不错的。他俩纷纷表示,作为第一次用胶片,算是很成功了。

也许有鼓励的成份,但有几张我很喜欢,回头要找 Tim 用飞思精扫再制作出来。

和创作有关的事情,我都不觉得累。

最后一天我在 Tim 的工作室里问他:经常接触不一样的项目,你会觉得疲惫吗?他的回答是,如果经常做一样的事,我就会觉得非常疲惫。

我也一样。

那天还偶遇了梁源,他们在楼下录了一下午节目,聊黑悟空里的佛教文化和文物。我旁听了几小段,挺有意思的。节目这两天也陆续上线了,虽然我说很感兴趣,但也确实提不起劲儿去点开它们,只能先 Mark 在列表里。

今天早上突然想看看苹果新品,手欠翻了翻图纸,看着看着就似乎琢磨出一些线索……截图往群里一放,两颗皮蛋就来问我要不要一起做一期节目。

好吧,虽然我原本可能想搞一期《设以观复》的,但我可能做不动了,如果有他们一起搞的话,是不是我自己的节目真的无所谓,但起码算是对一直关注我的人们有一个交待吧。他俩八月份就问过我和 Toby 要不要在发布会后一起录一期播客,没曾想居然还凭空出来期视频。

且不管能出来什么,先答应吧。

答应了就得不得不面对,不能偷懒。

我是病了,但不是傻了,如果说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什么之前没注意到的事情的话,那就是「先答应」吧。

我过去很紧张,要有安排,要有预期,要有 planB 和后手,但渐渐发现有这些也不怎么管用,突发状况永远层出不穷,它们总能在预想之外的地方出现。先答应,硬着头皮上,反而似乎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多阻力。

例如这两天跟着筱烨去了音乐教室,十分钟,阿吉就让我和小柒筱烨合了一首曲子,最简单几个位置就能出来很棒的旋律。今晚的中秋活动,虽然我们都不太想参加,不想去人多的地方,但为了给阿吉捧场,还是一家人都去了。躲在人群里的感觉并不放松也不自在,但音乐本身能令我感到舒服。

如果把抑郁症看作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似乎可行。

升级版的「用户路径」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华为推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售价19999元起

11 September 2024 at 09:40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华为推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售价19999元起

MEAGHAN TOBIN, JOHN LIU
在北京一家华为旗舰店看华为发布新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Mate XT的直播,摄于周二。
在北京一家华为旗舰店看华为发布新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Mate XT的直播,摄于周二。 Florence Lo/Reuters
美国的近几届政府使用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来试图压制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作为回应,华为则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展示它仍然屹立不倒。
去年,在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访华快结束时,华为推出了一款使用中国制造的先进芯片的智能手机。这种芯片正是美国努力阻止中国研发的技术,这项努力是由雷蒙多领导的。
中国将那款名为Mate 60 Pro的华为手机誉为本国企业冠军打破美国技术限制取得的胜利。该款手机在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上几分钟就销售一空。许多购物者还为购来的手机选择了背后印有雷蒙多头像的手机壳。
周二,在中国技术中心深圳,华为再次努力争取公众注意力。苹果在加州推出iPhone 16几个小时后,华为宣布推出一款新设备:Mate XT。这款最新的华为手机配有很多新奇的功能:它的屏幕能三折叠。
广告
这款平板电脑大小的手机能沿两个垂直接缝折叠,折叠后的大小与普通手机相当。这是市场上能买到的第一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有两种颜色可供选择:红色和黑色,将于9月20日上市。
“这是大家想得到,但做不出来的产品,”负责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董事长余承东说。“我一直有个梦想,我希望把我们的平板装在口袋里,今天我们就实现了。”
Mate XT三屏态时屏幕的对角线长10.2英寸,配有人工智能翻译工具、短信应用,以及照片编辑功能。余承东还展示了一款可对折的薄键盘,键盘折叠起来的大小与手机的相同。他向观众展示了他如何将新的手机和键盘一起放在他西装外套的口袋里。
Mate XT起价19999元,这是奢侈品的售价。
自从去年推出了Mate 60 Pro以来,华为一直在侵蚀苹果多年来在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
尽管这款三折叠屏手机引起了轰动,但华为尚未推出与最新款iPhone竞争的下一代手机:Mate 70。
去年,华为在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访华快结束时发布了一款新智能手机。
去年,华为在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访华快结束时发布了一款新智能手机。 Pool photo by Andy Wong
华为近年来都是在9月推出新产品,这也是苹果通常发布新款iPhone的时间。
华为还利用这些产品发布会来庆祝2021年的孟晚舟获释,孟晚舟是华为高管,也是公司创始人的女儿,因公司被指控违反美国制裁而在加拿大被拘留。她的案子成了一个地缘政治导火索,她的回国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
广告
分析人士称,推出Mate 70的时间被推迟是因为,中国领先的芯片制造商、得到政府支持的中国半导体制造国际公司(简称中​​芯国际)的芯片生产受到了限制。
中​​芯国际生产的芯片去年让华为震惊了世界。但制造这种芯片的技术成本高昂、且容易出现缺陷,因此很难大批量生产。
市场研究公司集邦科技的分析师乔安说,华为依赖中芯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为它的三条产品线提供支持,包括新的三折叠屏手机。
华为尚未确定Mate 70的发布日期。中芯国际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华为曾是一个主要的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和5G电信设备制造商。特朗普政府2019年采取措施限制华为获得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关键技术后,它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大幅下降。美国及其盟友的额外制裁进一步侵蚀了华为的利润。但华为去年卷土重来,报告了四年来利润的最大增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Mate 60 Pro的销售推动。
市场研究公司资本设备的高级总监琳达·胥(音)说,这款折叠屏手机是华为试图在Mate 70发布日期不确定的情况下展示其领导地位的尝试。
“华为仍试图做些事情,以挽回面子,让人们相信他们可以放心地与苹果肩并肩的竞争,”胥女士说。
周一,苹果在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公司总部发布了iPhone 16。
周一,苹果在位于加州库比蒂诺的公司总部发布了iPhone 16。 Juliana Yamada/Associated Press
中国约占苹果总销量的20%已有十年时间,是继美国之后 iPhone的最重要市场。
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今年上半年大幅下降。苹果甚至采取了罕见举措,打折出售iPhone,但这仍不足以扭转销售下降的趋势。
广告
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苹果已在今年4至6月的季度里跌出了中国五大畅销品牌的行列。那也是多年来中国最畅销的智能手机首次全部由国产公司包办。
胥女士说,自从Mate 60发布以来,苹果已失去了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近四分之一的份额。该份额已被华为占据。
苹果还面临着额外的挑战:由于经济低迷,中国消费者不愿花钱;同时,政府也在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人们不再购买美国公司生产的设备。
许多消费者宁愿继续使用老手机,也不愿花钱购买只是渐进式升级的新手机。苹果已押注嵌入人工智能的新软件将激励人们购买iPhone 16。
中国政府严格监管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比如苹果公司概述的一些手机新功能。苹果表示,在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方面,打算与美国人工智能领军者OpenAI合作。但要想在中国推出这项技术的话,苹果很可能需要找到一家中国合作伙伴。
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将会是中国搜索巨头百度。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三星已与百度合作,推出了三星今年在中国发布的新款人工智能智能手机。
广告
苹果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也没有解释它将怎样在中国推出公司的人工智能软件。
市场研究公司以赛亚调研的高级分析师洛丽·张(音)说,三折叠屏手机不太可能大幅提升华为的销量。该设备价格昂贵,而且由于可折叠屏幕难以制造,预计华为只会生产几十万部三折叠屏手机。华为在2019年首次发布了一款双折叠屏手机。
华为高管余承东周二在深圳表示,新款手机的高售价反映了其制造难度。“我们希望在上市后通过改进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余承东说。
尽管如此,截至周二,已有超过400万人在华为网站上注册,以便在Mate XT上市时获得通知。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苹果推出首款人工智能iPhone

10 September 2024 at 12:12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苹果推出首款人工智能iPhone

TRIPP MICKLE
iPhone 16有四种型号,旨在运行该公司称为“苹果智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
iPhone 16有四种型号,旨在运行该公司称为“苹果智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iPhone已经变得不能出人意料了。在过去七年里,除了摄像头、处理器和电池寿命的不断改进之外,它的外观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周一,苹果试图通过推出首款人工智能iPhone来改变这种可预测性。
在苹果未来主义风格的硅谷园区,iPhone 16通过预先录制的视频亮相。iPhone 16有四种不同的型号,旨在运行该公司名为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该公司表示,这些手机将能够对信息进行分类,提供写作建议,并使用功能更强大的Siri虚拟助手。
除了宣布iPhone的这些变化,该公司还发布了Apple Watch Series 10,边角更圆,显示屏更大、更亮,厚度减少了近10%。苹果还推出了新款AirPods Pro,能够在音乐会或建筑工地附近自动降低噪音,并充当专业级助听器。
苹果手表Series 10的边角更圆润,显示屏更大、更亮,厚度减少了近10%。
苹果手表Series 10的边角更圆润,显示屏更大、更亮,厚度减少了近10%。 Peter Dasilva/EPA, via Shutterstock
苹果还更新了AirPods Max产品线。
苹果还更新了AirPods Max产品线。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对于苹果和整个科技行业来说,新款手机的推出正值关键时刻。近年来,随着iPhone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苹果业务出现了下滑。公司下了很大赌注,重新调整了工程团队,让他们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希望这项能够回答问题、创建图像和编写软件代码的技术能够说服人们购买新设备。
科技行业希望苹果能帮助人工智能成为主流。微软、谷歌和三星都在产品中添加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但这些功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但苹果过去的经验表明,面对一项新技术,它会等待一段时间再去接受它,然后普及给大众,就像它在数字音乐播放器、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方面所做的那样。
“问题是:苹果人工智能有多好?”市场研究公司TECHnalysis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师鲍勃·奥唐奈说。“我们已经看到了来自微软、谷歌和OpenAI的精彩演示,但当你开始使用这些服务时,很多都是小把戏。每天帮助普通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才会让人们觉得,‘我需要一个新iPhone。’”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周一在公司发布会上讲话。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周一在公司发布会上讲话。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iPhone 16首次亮相时发布的功能比该公司在6月份发布苹果人工智能系统时宣传的功能要少。从下个月开始,这款手机将会总结通知,提供写作建议,并允许人们通过向Siri描述图片来更快地找到照片。人工智能还可以使用摄像头识别特定类型的花卉、植物或狗的品种。
该公司还表示将陆续推出其他功能,包括Siri能够在手机上处理一些与个人信息相关的请求,比如从家庭成员的航班短信中提取详细信息,以及查看航空公司信息以获取实时到达的详细信息。
广告
与个人信息无关的请求将被转到ChatGPT,在苹果与OpenAI于春季达成协议后,iPhone上将可以使用ChatGPT。
iPhone对功能的限制体现了苹果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谨慎态度。相比之下,谷歌上个月发布了一款Pixel手机,其中包括对话虚拟助理、将人物编辑入照片的功能,以及让用户有机会使用该公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Gemini回答复杂问题。谷歌的人工智能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次,一个聊天机器人让用户去吃石头
苹果公司发布了四个版本的iPhone 16,都配备了新的拍照按钮。入门级机型iPhone 16和16 Plus的起价为799美元,配备了更快的处理器、更强大的摄像头和一个“操作按钮”,通过设置可以用于开启手电筒等功能。高端机型iPhone 16 Pro和Pro Max的起价为999美元,显示屏略大,电池容量更大,能够捕捉录音室质量的音频。它们将于9月20日在商店发售。
周一,在苹果公司发布新产品之前,与会者在乔布斯剧院内外等候。
周一,在苹果公司发布新产品之前,与会者在乔布斯剧院内外等候。 Juliana Yamada/Associated Press
为支持苹果智能,两款手机配备了类似的处理器。基本款iPhone 16采用A18芯片,iPhone 16 Pro采用A18 Pro芯片。与近年来相比,此次升级使得低价手机和高价手机在功能上的差异有所缩小。
华尔街对人工智能手机充满热情,分析人士预测,这些功能可能会帮助苹果在明年售出创纪录的2.4亿部iPhone,比今年增长12%。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也给苹果带来了新的挑战。iPhone推出17年来,公司开发的是一个单一的软件系统,并在全球范围内更新。但许多国家希望支持人工智能的计算系统和数据位于本国境内。人工智能系统还应该对使用者的文化和语言差异保持敏感。
广告
分析人士说,因此,苹果可能不得不为销售iPhone的国家开发更多定制软件。
该公司表示,苹果人工智能将于下个月在美国的初步软件更新中推出。今年晚些时候,苹果公司将把这一软件的使用范围扩大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该公司说,这些功能要到明年才会推出中文、日文和西班牙文版本。
“各地区正变得更加巴尔干化,”科技研究公司摩尔视界与战略的创始人帕特里克·穆尔黑德说。“随着每个地区的定制化程度越来越高,苹果的产出速度也在放缓。”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科技公司能否在硅谷找到立足之地?

By: 袁莉
30 August 2024 at 12:51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新新世界

中国科技公司能否在硅谷找到立足之地?

袁莉
Lisk Feng
7月下旬的一个周六傍晚,在硅谷一座豪宅郁郁葱葱的花园里,100多人参加了一场盛大派对。做东的是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前首席执行官卫哲,他现在是一名风险投资人。大多数客人身穿白衣,派对给他们准备了巴拿马帽,在加州明媚的夕阳下,模特们在铺着白布的大圆桌之间走着猫步。
许多来宾都是中国科技行业的现任或前任投资者或企业家。与今夏在硅谷举行的许多类似聚会一样,他们的谈话围绕着三个主题:他们对中国缺乏信心;人工智能在美国带来了多少机会;以及他们如何才能参与到太平洋这边的赛道。
中国的科技专业人士正前往硅谷寻找他们认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寻求增长,中国企业正在掀起“出海”浪潮,他们也是其中一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低迷,投资者和企业家正在寻找下一个中国。近年来,政府打压民营企业,发出了不祥的信号,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受政府欢迎。中美之间紧张局势的加剧,使得有国际野心的中国企业在经营上遭遇了很多困难。东南亚、中东和非洲都有机会。但只有一个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可以与中国相比。那就是美国。
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小米新智能手机发布会。
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小米新智能手机发布会。 Michael Zhang/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最急于采取行动的是风险投资家。过去,他们能够从美国大学捐赠基金、退休养老金和富有的个人管理的基金中筹集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投资于中国的初创企业。他们推动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支持了阿里巴巴、百度(互联网搜索)、小米(智能手机)和滴滴(叫车服务)。当这些公司上市时,风险资本投资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他们也是目前处境最尴尬的群体。北京和华盛顿都不希望这些人投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半导体等尖端技术。两国政府都令他们支持的公司难以在纽约上市出售股票,而这正是他们的主要变现途径。
广告
“我们曾经享受两个世界的好处,”一位在两国工作了几十年的风险投资家说。“现在我们落得两头空。”
我采访的14位中国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都在硅谷工作,或者正打算搬到那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求匿名,因为他们不想引起北京或华盛顿的注意。
当我们在帕洛阿尔托见面时,其中一人对我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她在中国的职业生涯结束了,她很沮丧。近三年来,她一笔生意也没做成。她计划把重点放在硅谷,但还需要在中国待一段时间,给一些项目收尾。
另一位在过去10年里很少来美国的投资者告诉我,她将在两国之间来回跑,同时寻找机会,支持美国的初创企业。
2018年,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在上海。
2018年,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在上海。 Aly Song/Reuters
第三位投资者是今年搬到硅谷的,他最有决心安顿下来。他说,他正在出售自己在中国的投资,或者解散他在中国的公司。他说,他在那里不再感到安全,因为政府把企业家关进监狱,有时还对民营企业处以巨额罚款。
他说,大多数跟他情况差不多的人都不愿意完全离开中国,到语言和文化完全陌生的外国重新开始。他还说,这对他来说很困难。
人脉广泛的人力资源专家汤姆·张(音)曾在硅谷的几家大型科技公司工作,他表示,自去年以来,他会见了许多来自中国的投资者。
“他们完全失去了方向,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不知道下一步该投资什么,”他告诉我。
广告
毫无疑问,这些人属于特权阶层。为了与他们见面,我参观了不少豪宅。一所房子坐落在洛斯加托斯的山顶上;我的优步司机在驶入长长的私人车道时吹了一声口哨表示惊叹。然后,在把自己那辆不起眼的SUV停在一辆红色法拉利、一辆特斯拉Cybertruck以及几辆奥迪和宝马前面时,他轻声笑了起来。还有卫哲的派对,一位参加派对的人对我说,那是盖茨比式的。
尽管如此,这群富人的挫败感反映了科技世界的一个重大转变:以美元计价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融资管道破裂,以及推动中国科技增长的市场经济驱动模式的消亡。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愿景:由政府主导,实现民族自强。
这种做法对中国推动创新及其与美国技术竞争的影响可能在未来几年才会显现出来。
但就目前而言,从个人层面看,这是对中国人才的浪费。整整一代投资者花了20年时间培育初创企业,塑造科技发展,却无处施展才华。
这些变得无用武之地的中国投资者面临的问题是,美国并不是一个欢迎他们的国家。
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国技术的审查。一年前,拜登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在可能有助于提升北京军事能力的关键行业进行新的投资。
广告
这让硅谷的许多人对中国感到害怕。一位在硅谷创立了两家基金的中国风险投资家告诉我,如果一家初创企业接受过与中国有联系的投资者的资金,那么一些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就不会再考虑这家企业。这使得创始人不愿接受来自中国投资者的资金,因为他们担心吓跑后来的投资者。我采访的其他人也证实了他的判断。
只有迫切需要融资的初创企业才会接受中国投资者的资金。少数几家与中国有联系的风投公司已经改头换面,并煞费苦心地解释说,所有合伙人都是美国公民,他们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国以外。
一位资深投资者告诉我,一位创始人拒绝与他交谈,即使他解释说,他已经入籍美国几十年了。这位投资者说,人们的行为格外谨慎。
但这并不能阻止一些风险投资家将硅谷视为乐土。那位在硅谷创立了两个基金的投资者说,他们仍然抱有一些渺茫的希望。他还说,他们可能无法找到下一个阿里巴巴,但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些机会,投资可能成功的小型初创企业。
总归是聊胜于无。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科技公司高管该为平台上的内容负责吗?

29 August 2024 at 10:05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科技公司高管该为平台上的内容负责吗?

ADAM SATARIANO
监管部门和立法者们已在越来越多地考虑是否让公司领导人对服务平台上的活动承担直接责任。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的被捕表明这个转变已经发生。
监管部门和立法者们已在越来越多地考虑是否让公司领导人对服务平台上的活动承担直接责任。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的被捕表明这个转变已经发生。 Jim Wilson/The New York Times
本月,X关闭了巴西业务,起因是一名当地高管因未删除某些内容而受到逮捕威胁。去年,加密货币平台币安的创始人赵长鹏对平台违反联邦反洗钱法的指控认罪。2021年,Twitter在印度的高管因政府希望删帖而面临逮捕。
上周六,在线通讯工具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法国被逮捕,这是法国对该平台涉嫌参与拥有并传播儿童遭性虐待图片等犯罪行为所做调查的一部分。
多年来,在西方民主国家,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很少因平台上发生的事情而承担个人责任。但随着执法机构、监管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加强对在线平台和平台上交流的审查,他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考虑是否让公司领导人承担直接责任的问题。
杜罗夫上周末的被捕表明了这个转变已经发生,同时也提出了像Meta的扎克伯格等科技公司高管下次踏上欧洲土地时是否也会面临被捕风险的问题。
广告
专家们表示,就目前而言,科技高管还不用担心,因为杜罗夫的这种案子可能是特殊情况。从历史上看,平台违规行为的责任者是公司,而不是个人。从法律上看,美国和欧洲国家因公司活动对拥有公司的个人提起诉讼的门槛很高,尤其是在美国,因为美国有保护互联网平台免于对平台上的有害言论负法律责任的《通信规范法》第230条等法律。
都柏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T·J·麦金泰尔表示,但在某些具体领域,尤其是涉及儿童人身安全方面,因网站上发生的事情追究网站高管法律责任的门槛正在降低。
去年,英国通过了一项网络安全法,如果科技公司意识到了其平台上存在危害儿童人身安全的内容,但未能系统性地将其删除的话,科技公司领导人将承担个人责任。即使是美国的第230条也不适用于某种形式的非法言论,例如描述儿童遭受性虐待的言论。
“这条主线有30年的历史,”麦金泰尔说。他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高管们通常不会为用户在他们平台上的行为负责,但这种做法目前正受到希望加强问责制的人的质疑。
现年39岁的杜罗夫尚未被正式指控犯有任何罪行,法国当局可能会将他拘留到周三。虽然法国当局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但他面临一系列与Telegram平台上的活动有关的潜在指控,包括儿童遭受性虐待的内容、贩毒、欺诈、洗钱、怂恿犯罪交易,以及拒绝与执法部门合作等。
专家们说,杜罗夫反权威的道德观让他本人成为打击目标,他认为政府不应该限制人们在网上的言行,除非在极少数情况下。与通常遵守政府命令的Meta、谷歌和其他在线平台不同,Telegram也曾因不与执法部门配合而受到法国当局的警告。
广告
Telegram在杜罗夫被捕后表示,该平台遵守欧盟法律,并表示,“声称平台或其所有者应对滥用平台的行为负责任是荒谬的”。
科技公司正在密切关注高管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今年,Meta成功争取到将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的名字从新墨西哥州总检察长对该公司提起的诉讼中撤掉,诉讼涉及该公司未能保护儿童的问题。
在中国、俄罗斯和其他专制国家,美国科技企业为了防止员工被捕,有时会将他们撤离。这些公司担心,员工将被用作筹码,迫使公司做一些事情,比如删除不利于政府的内容。
此前,仅在少数曝光的引人注目的案件中,科技公司高管被认为可能要对服务平台上的活动负有责任。1998年,在线服务公司CompuServe的前高管菲利克斯·宋姆曾在德国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罪名是在互联网上传播色情内容的同谋。他后来被判无罪。2002年,雅虎前首席执行官蒂莫西·库戈勒曾在法国面临指控,因为有人在雅虎网站上出售纳粹纪念品。他后来也被判无罪。
2012年,Megaupload的创始人金姆·道特康姆曾被美国当局逮捕,因为其网站上有侵犯版权行为。2015年,名为“丝绸之路”的在线黑市创始人罗斯·乌布利希美国被判有罪,罪名是为非法毒品销售提供便利。2016年,巴西曾短暂监禁了一名Facebook高管,因为他没有向一项贩毒调查移交WhatsApp短信通讯平台的数据。
杜罗夫上周末被逮捕这件事已超过了以前的情况。
广告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研究互联网法的教授达芙妮·凯勒表示,检察官和执法机构面临的一个挑战是,证明科技高管知道他们的平台上存在非法活动,却没有试图遏制这些危害。
这很难证明,因为TikTok、YouTube、Snap,以及拥有 Facebook和Instagram的Meta一直在努力删除非法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报告给执法官员,所以这些平台的高管能辩称,他们一直在努力做正确的事情。
“是否知情是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凯勒说,她曾担任谷歌的律师。“这通常是一个人失去起诉豁免的触发因素。”
尽管如此,起诉风险是迫使科技公司采取行动的必要条件,布鲁斯·戴斯利说,他曾任Twitter副总裁,那是在2022年埃隆·马斯克收购了该网站、将其改名为X之前。
“与公司被罚款的风险相比,个人受制裁的威胁对高管们来说要有效得多,”戴斯利最近在《卫报》上写道
马斯克对X上的内容采取不干涉的管理方式,他也许正在将自己置于杜罗夫面临的那种特定的危险之中,圣约翰法学院副教授凯特·克洛尼克说,她正在研究欧盟对在线平台的监管。
广告
“如果我是个爱打赌的人,我会说,有朝一日,埃隆·马斯克会因为拒绝监管、蔑视法律而在某个国家受审或入狱,”她说。
马斯克没有回复置评请求,但他似乎也设想过这种前景。这位科技大亨宣称逮捕杜罗夫是对言论自由的侮辱,他周六在X上发帖:“观点:这是2030年的欧洲,你却因为喜欢一个米姆而被处死。”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Telegram创始人被捕案:捍卫自由的英雄还是犯罪者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Telegram创始人被捕案:捍卫自由的英雄还是犯罪者

孟建国, ADAM SATARIANO
2014年,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归根结底,隐私比我们对恐怖主义等坏事发生的恐惧更重要,”他在2015年写道。
2014年,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归根结底,隐私比我们对恐怖主义等坏事发生的恐惧更重要,”他在2015年写道。 Jim Wilson/The New York Times
十多年前,当俄罗斯敦促帕维尔·杜罗夫在他创建的类似Facebook的网站上关闭反对派政治人士的页面时,这位科技企业家在网上发布了一张放肆的照片,上面是一只穿着连帽衫、吐着舌头的狗。
他毫无歉意地写道:“这是对情报部门要求封锁群组的正式回应。”
13年后,杜罗夫的反体制倾向似乎又给他带来了与当局的新一轮麻烦。上周六,他在法国被捕,这是对Telegram犯罪活动调查的一部分。Telegram是他于2013年创立的在线通信工具,已发展成为全球平台,其特点是不对用户行为进行监管。
周一,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到杜罗夫被捕一事,并表示法国“坚定地致力于言论自由”,但是,“在一个法治国家,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对自由的维护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广告
杜罗夫的被捕引发了轩然大波,在关注言论自由和政府审查的人当中,他成了民间英雄,尤其是考虑到全球范围内对网络内容的审查正变得越来越严格。X的所有者埃隆·马斯克和泄露机密信息后逃到俄罗斯的美国情报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都在杜罗夫的辩护者之列。“#FreePavel”(#释放杜罗夫)标签在X上传播开来,围绕科技和言论自由之间模糊交叉点的争论愈演愈烈。
Telegram在周日的声明中表示,它遵守欧盟的法律。该公司表示:“声称一个平台或其所有者应对该平台所受到的滥用负责是荒谬的。”
长期以来,杜罗夫的反权威精神和对言论自由的承诺一直支撑着Telegram。作为虔诚的科技·乐观主义者,39岁的杜罗夫擅长在网上嘲弄权威。他说自己坚信政府不应该审查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言行。
这条指导原则帮助Telegram成为俄罗斯人、伊朗人和其他生活在威权政府统治下的人喜爱的聊天应用。但杜罗夫对该平台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也吸引了恐怖分子、极端分子、枪支贩子、骗子和毒贩。
他说,保密原则优先于对网络言论更严密的监管。“归根结底,隐私比我们对恐怖主义等坏事发生的恐惧更重要,”他在2015年写道。
“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你应该准备好为自由冒一切风险,”杜罗夫2018年在Instagram上写道,配图是一张他在沙漠中骑马的照片。
在杜罗夫的个人社交媒体账户上,他的帖子展示了一种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在最近的一篇帖子里,他声称在过去的15年中,他在12个国家捐精,有了100多个亲生孩子。他说,他分享这些信息是为了帮助这个话题去污名化,并称他最初捐献精子是为了帮助一位苦于无法生育的朋友,他还计划将他的DNA“开源”。
法国国家反欺诈办公室大楼,据报道,杜罗夫就被关押在那里。
法国国家反欺诈办公室大楼,据报道,杜罗夫就被关押在那里。 Stephane De Sakutin/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但杜罗夫最注重的还是Telegram。2014年,在俄罗斯安全部门越来越严格的审查下,他离开了俄罗斯,最终逃到了迪拜,他说那里的政府不会干涉他的业务。从那以后,他一直在与苹果公司和许多大国的政府就内容控制问题进行斗争。据用于避免互联网屏蔽的VPN软件提供商Surfshark称,Telegram在31个国家面临临时或永久禁令。
今年4月播出的塔克·卡尔森对杜罗夫的采访中,杜罗夫指责美国联邦调查局试图雇用一名Telegram程序员,以便美国政府获取用户数据。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接受采访,在采访中,他坐在一个书架前,书架上放着两个椅子雕塑,一把椅子上都是刀子,另一把椅子上面都是阳具——这显然是和俄罗斯监狱有关的一个笑话。
杜罗夫在今年4月播出的一次采访中与塔克·卡尔森交谈。这是杜罗夫多年来首次接受的几次采访之一。
杜罗夫在今年4月播出的一次采访中与塔克·卡尔森交谈。这是杜罗夫多年来首次接受的几次采访之一。 via YouTube
联邦调查局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杜罗夫1984年出生于苏联,四岁时随家人移居意大利北部。他的哥哥尼古拉是数学天才,曾在意大利电视上表演解三次方程,后来成为Telegram的首席技术官。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杜罗夫一家回到圣彼得堡,帕维尔和尼古拉在那里参加青少年数学竞赛,并用他们从意大利带回来的一台IBM电脑编程。
广告
在圣彼得堡上大学时,一位朋友向杜罗夫展示了马克·扎克伯格创建的Facebook的早期版本。受到启发的杜罗夫开始制作自己的版本。他在2006年创办的Vkontakte几年内就在俄罗斯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也引起了克里姆林宫的注意,要求提供有关Vkontakte用户的信息。
杜罗夫说,2011年前后俄罗斯安全部队出现在他的公寓后,他开始打造Telegram,希望它成为一种更安全的通信方式。杜罗夫在创建Telegram的同时仍在运营Vkontakte,他说,政府最终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交出Vkontakte用户的数据,要么失去对公司的控制,被迫离开俄罗斯。
“我选择了后者,”杜罗夫说。
自从与俄罗斯断绝关系以来,杜罗夫的身边一直都有Telegram工程师的环绕。前雇员说,他每隔几个月就会搬家。虽然把迪拜作为Telegram的正式总部,他曾在巴塞罗那、巴厘岛、柏林、赫尔辛基和旧金山生活。前雇员说,他仍然是一名认真的工程师领导,经常沉迷于应用的功能,忽略赚钱或是遏制犯罪活动。
Telegram称,杜罗夫拥有阿联酋和法国国籍。虽然他乘坐私人飞机旅行,但他说自己总是避免购物,用存在银行里的数亿美元和比特币来确保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彭博社估计他的净资产超过90亿美元。
“我宁愿做出影响人们沟通方式的决定,也不愿选择房子里座椅的颜色,”他在接受卡尔森采访时说。
广告
Telegram目前在全球拥有近10亿用户,规模超过X。Telegram是一款即时通讯应用,类似于WhatsApp或iMessage。但它也拥有多达20万用户的群组,并有广播功能,帮助个人和群组与更多的受众分享观点。这项服务在乌克兰、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俄罗斯特别受欢迎。
随着Telegram的快速增长,杜罗夫在内容监管上的宽松招来了批评。政策制定者、执法部门和安全研究人员表示,这款应用已成为虚假信息、恐怖主义宣传、极右翼极端主义、毒品交易、儿童色情和武器销售的避风港。
这些年来,Telegram删除了一些内容,比如儿童性虐待,或明确旨在煽动暴力的帖子。但当局经常对杜罗夫的不合作感到不满。也有人担心Telegram与俄罗斯政府之间的联系,后者在2020年解除了对该服务的禁令。安全专家还警告,该工具没有采用与Signal等应用程序相同的加密标准,并不像该公司所说的那么安全。
周一,法国检察官表示,杜罗夫被拘留是上个月开始的一项调查的一部分,调查涉及儿童色情、欺诈、贩毒和洗钱等罪行。法国当局指出,Telegram缺乏与执法部门的合作。杜罗夫仍被拘留,羁押期限可延至周三。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Telegram创始人在法国被捕,引发互联网言论自由之争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Telegram创始人在法国被捕,引发互联网言论自由之争

ADAM SATARIANO, 孟建国, AURELIEN BREEDEN
在线通信平台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2014年在旧金山。
在线通信平台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2014年在旧金山。 Jim Wilson/The New York Times
由俄罗斯企业家帕维尔·杜罗夫于2013年创立的Telegram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通信工具之一,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印度等国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用它发送信息、获取独立新闻和交流观点。
该公司目前拥有9亿多用户,其增长的部分动力来自于对言论自由的承诺。Telegram对平台上的言行监管较少,这有助于生活在威权政府统治下的人们进行交流和组织。但这也使该应用成为虚假信息、极右极端主义和其他有害内容的避风港。
法国新闻媒体周六报道称,杜罗夫因涉嫌在该服务上传播非法材料而在法国被捕,许多人对此感到震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司法官员周日晚间证实,杜罗夫已被警方拘留。周末,他被拘留的消息在网上传开,成为关于互联网言论自由的持续争论的热点。
X的所有者埃隆·马斯克在自己的X账户上发贴号召“#FreePavel”(#释放帕维尔)。他还说:“2030年,欧洲,你因为给一个米姆点赞而被处死。”在内容审核方面,X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放任方式。
广告
去年死于狱中的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阿列克谢·纳瓦尔尼的前高级顾问列昂尼德·沃尔科夫在Telegram上写道,尽管该平台已成为犯罪分子的有用工具,但杜罗夫应该被释放。他说:“杜罗夫不是Telegram用户所犯罪行的‘帮凶’。”
逮捕消息引起的反响表明,在全球对互联网言论的监管审查不断加强之际,人们对言论自由、审查制度和政府对网络内容的监督等问题的关注度正在不断上升。各国政府,尤其是欧盟各国政府,加大了对公司的压力,要求它们处理虚假信息、网络极端主义、儿童安全和非法材料传播等问题。
Telegram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执法机构的关注,因为恐怖组织、毒品贩子、武器交易商和极右极端组织都曾利用该平台进行通信、招募和组织活动。
据法国新闻报道,39岁的杜罗夫乘坐私人飞机从阿塞拜疆飞抵巴黎附近的布尔热机场后被捕。法国司法官员周日晚间表示,他的拘留时间已被延长。法国法律规定,根据刑事指控的严重程度,最初的24小时拘留时间可延长至96小时。
法国警方和内政部的代表拒绝发表评论。
Telegram周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Telegram遵守欧盟法律,”并且“Telegram的首席执行官帕维尔·杜罗夫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广告
杜罗夫的前新闻秘书、与他关系密切的乔治·洛布什金在Telegram上接受采访时写道:“这是对全世界言论自由的残暴攻击。”
逮捕杜罗夫可能会加剧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俄罗斯驻法国大使馆周日在声明中表示,已要求法国当局澄清有关逮捕的消息。
俄罗斯议会下院国家杜马副议长弗拉季斯拉夫·达万科夫呼吁释放杜罗夫。据俄罗斯独立新闻机构梅杜萨报道,他说,逮捕可能是为了获取Telegram掌握的信息,“这不能允许。”
与其他大型在线平台的高管——如X的埃隆·马斯克、Meta的马克·扎克伯格、TikTok的周受资和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不同的是,净资产据彭博估计超过90亿美元的杜罗夫基本没有受到过公众的严密审视。
像这样的逮捕几乎没有先例。欧盟和美国政府曾经传唤并询问过其他社交媒体公司的领导人,但很少有大型科技公司的领导人因为这些网站上发生的事情而被捕。2016年,巴西当局逮捕了Facebook的一名高管,原因是该公司在一项贩毒调查中没有交出WhatsApp上的信息。
杜罗夫在法国被拘留的消息传出后,人们特别感兴趣的可能是,Telegram将决定分享或保守哪些信息。法国当局可能会试图迫使Telegram分享犯罪频道的信息,比如用于出售枪支或协调恐怖袭击的信息。此举可能会考验Telegram对其用户做出的严格保护用户信息的承诺。
广告
作为俄罗斯公民,杜罗夫在2014年失去对Facebook在俄罗斯的竞争对手Vkontakte的控制权后离开了俄罗斯。他在2013年创立了Telegram,并将其作为一种未经审查的秘密通信方式来宣传。据Telegram称,该公司目前总部设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杜罗夫拥有法国和阿联酋国籍。
和iMessage或WhatsApp一样,Telegram是一款标准的即时通讯应用,但它也提供频道和群组,大量用户可以在其中传播观点,进行交流。
Telegram之所以受欢迎,部分原因在于它允许建立多达20万人的庞大聊天群,而当时WhatsApp等其他社交媒体正在采取措施缩减群组规模,以打击虚假信息。共享大文件、不限制共享链接,以及可以在频道内与用户互动的机器人等其他功能使Telegram成为社会组织和协调的强大工具。
这些功能,再加上应用程序极少的审核,令遭到Twitter和Facebook等其他平台禁止的个人和团体将它当做避风港。
Telegram通过应用内购买、广告、订阅和其他促销活动赚钱。今年3月,杜罗夫对《金融时报》表示,Telegram已接近盈利,正在考虑首次公开募股。
关于杜罗夫被捕的报道立即遭到该服务忠实拥护者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是政府试图审查互联网言论自由的一个例子。杜罗夫通常保持低调,不接受太多媒体采访。在他的个人Telegram频道上,他谈论各种话题,包括他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去过的国家,以及他作为精子捐赠者如今已经有了100多个亲生子女。在Instagram上,他偶尔会发布自己不穿上衣的照片。
广告
尽管杜罗夫把自己描绘成言论自由的斗士,但许多安全专家表示,Telegram是没有经过充分加密的。虚假信息分析人士还表示,这款应用在内容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已经成为恐怖主义宣传和极右翼极端主义传播的主要媒介。
杜罗夫称Telegram的创建与他和俄罗斯安全部门的一次冲突有关。他说,俄罗斯安全部门闯入他的公寓,试图迫使他删除Vkontakte上反对派人士的政治材料。最近,在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审查后,他放弃了通过Telegram发行加密货币的计划。
杜罗夫说,2014年离开俄罗斯后,他去过柏林、旧金山、伦敦、新加坡和其他城市,然后把迪拜定为Telegram的总部。俄罗斯一度试图禁止Telegram,但在2020年,该公司的一位高管与俄罗斯总理一起出席了一个技术小组会议后,公司的麻烦似乎有所缓解。
今年采访过杜罗夫的极右翼脱口秀主持人塔克·卡尔森说,杜罗夫被捕的消息是“对任何拒绝在政府和情报机构要求下审查真相的平台所有者的一次活生生的警告”。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走私、幕后交易和假标签:中国如何规避美国人工智能禁令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走私、幕后交易和假标签:中国如何规避美国人工智能禁令

ANA SWANSON, CLAIRE FU
中国深圳熙熙攘攘的赛格电子市场,顾客能在这里买到从无人机到机器人服务员等各种各样的产品。
中国深圳熙熙攘攘的赛格电子市场,顾客能在这里买到从无人机到机器人服务员等各种各样的产品。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南方城市深圳有一个迷宫般的电子产品市场,6万平方米的面积布满摊位,销售各种你所能想象得到的电子产品。
这里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卖家为客户提供用于人工智能的微芯片,这是世界上最抢手的技术之一,也是美国想方设法阻止中国获得的技术。
一名卖家说,他能订购这种芯片,两周内交货。另一名卖家说,不少公司来这里向他订购这种芯片,一次买200或300枚。还有商家说,他最近刚从香港向内地发货了一大批服务器,这些服务器里装着2000多枚美国科技公司英伟达生产的最先进的芯片。作为证据,他出示了照片以及一条他与供货商安排发货的短信,这笔价值1.03亿美元的买卖已在今年4月交货。
美国在试图控制这些芯片的出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尽管如此,《纽约时报》发现,受到管制的人工智能技术贸易仍然活跃。伴随中美两国日益加剧的军事竞争,这些贸易活动是帮助中国绕过美国管制的全球努力的一部分。
广告
人工智能芯片是美国的创新,推动着自动驾驶汽车、聊天机器人和医学研究的进展。它们也带来了国防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美国对于这些芯片可以帮助中国研发更先进武器、发动网络攻击,以及在战场上更快做出决策的担忧。据时报查阅的此前未见诸报道的大学研究,英伟达的芯片及其他美国技术已在帮助中国研发核武器、鱼雷和其他军事应用。
自从2022年10月以来,美国实施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广泛技术封锁之一:禁止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和制造这些芯片的机器。拜登政府还将数百家中国公司列入了据信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实体清单,并有可能会很快扩大管制规则。
一台含有最先进的英伟达H100芯片的服务器,美国禁止将这种用于人工智能的微芯片出口到中国。
一台含有最先进的英伟达H100芯片的服务器,美国禁止将这种用于人工智能的微芯片出口到中国。 Marlena Sloss/Bloomberg
这些出口禁令已使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努力变得更困难,成本也更高。但考虑到该领域的巨额利润,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已找到了规避管制的办法,这是在采访了逾85名现任和前任美国官员、高管和行业分析师,查阅公司记录,实地访问北京、昆山和深圳的公司后得出的结论。
一个例子是,中国高管通过成立一家新公司绕过了美国的管制,该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制造商之一,也是英伟达、英特尔和微软的合作伙伴。美国公司已找到了继续在中国销售部分产品的变通办法。而一个地下市场通过走私、幕后交易和虚假运货标签,正在把人工智能芯片输送到中国,中国并不认为这些贸易非法。
尽管这些贸易的规模目前尚不清楚,但描述给时报记者的销售、包括那笔1.03亿美元的交易,远远超出此前报道过的销往中国的这类电子产品的规模。据记者和华盛顿非营利组织高级国防研究中心(C4ADS)发现的采购文件,十多个与政府有关的中国实体购买了受到管制的芯片。美国已将其中一些标示为帮助中国军方的实体。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英伟达园区。该公司是人工智能的先驱,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英伟达园区。该公司是人工智能的先驱,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Christie Hemm Klok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英伟达等美国公司表示,他们遵守出口管制,但无法控制其分销链中的所有环节。没有证据表明市场上出售的被禁英伟达芯片直接来自该公司。
“我们遵守美国的所有出口管制,并希望我们的客户也这样做,”英伟达发言人约翰·里佐说。“虽然我们无法在产品售出后对其进行追踪,但如果我们确定任何客户违反了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我们将采取适当的行动,”他补充道。
广告
人工智能技术出口的管制禁令已使美国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一些高管认为,这些管制反而会让中国的竞争对手获得优势。美国官员为禁令进行了辩护,称其是必要的,但也表示,他们正在检验执行能力上的局限。
“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我对我们能完美地完成它没有任何幻想,”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最近接受采访时说。
她说,中国用其在世界各地的庞大采购网络获得了一些芯片,这并不奇怪。尽管如此,商务部每天都在与执法部门、情报机构和盟友合作,“以找到漏洞,以及中国如何绕过禁令的办法,并填补这些漏洞,”她说。
“新也不新”
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鲜为人知,它位于白宫附近,在地毯已磨薄、计算机系统已过时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对政府不断加强、旨在控制美国技术流向的贸易限制进行监管。
该局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所谓的“实体清单”,它是克林顿政府为防止敌手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制定的。公司不得向实体清单上的企业出口美国产品,除非获得许可。
广告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更积极地动用出口限制权。为了限制跟不承认美国法律的国家做生意,特朗普在担任总统期间扩大了实体清单的适用范围,禁止世界各地的企业把产品卖给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如果这些公司不遵守规则,美国可以对它们处以罚款,或禁止它们获得制造产品所需的美国技术。
拜登政府用实体清单进一步针对中国的国防部门,因为俄乌战争还禁止向俄罗斯出售技术产品。
“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我对我们能完美地完成它没有任何幻想,”商务部长雷蒙多最近就人工智能技术出口限制问题接受采访时说。
“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我对我们能完美地完成它没有任何幻想,”商务部长雷蒙多最近就人工智能技术出口限制问题接受采访时说。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但实体清单针对的是具体的公司名称或地址,所以有些企业有时会用成立新公司或搬到另一地址的办法来绕过限制。根据前官员的说法,一些幌子公司多年来就是这样规避限制的。
“它们搬到下一个街区去,给同一家公司换个名子,换个地址,进行着同样的贸易,”工业和安全局前官员克雷格·菲尔迪斯说。
美国官员称,美国公司一般会努力遵守规则。但有些公司已找到了漏洞,比如将业务通过新的合作伙伴或海外子公司来进行。
工业和安全局已试图采取相应措施,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与执法部门和情报部门一起成立了所谓的“颠覆性技术快速行动队”,打击技术盗窃非法采购网络
广告
商务部长雷蒙多负责监管工业和安全局,她表示为团队的工作感到自豪,但资源有限阻碍了他们的工作。该局的预算只有1.91亿美元,不够买两架战斗机。
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制造商之一宁畅就是一个例子,说明了尽管存在美国的限制,中国企业仍能蓬勃发展。
在2020年4月举行的首次产品发布会上,宁畅的一名高管描述了这家初创公司的优势之一。“我们的公司‘新也不新’,”他解释道,虽然公司是新的,但其员工都是行业老手。
事实上,宁畅是中科曙光的一个分支机构,中科曙光为中国军方提供过先进的计算设备,还为政府建了一个用于监视受迫害少数民族的系统。美国将中科曙光列入实体清单六个月后,公司的一群前高管在2019年12月成立了宁畅。
美国鼓励与中国建立商业关系的时候,英伟达、英特尔和微软都曾与中科曙光有过多年的合作关系,这些美国公司很快与新成立的宁畅建立了关系。英伟达中国业务总经理潘迪(Ashok Pandey)在宁畅的产品发布会上表示,宁畅已是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他还说,宁畅的关键人员“对任何人来说都不陌生”。
受美国贸易禁令限制的中科曙光与新成立的宁畅关系密切,后者不受贸易限制。两家公司的人员共用位于昆山的一栋办公楼。
受美国贸易禁令限制的中科曙光与新成立的宁畅关系密切,后者不受贸易限制。两家公司的人员共用位于昆山的一栋办公楼。 Keith Bradsher/The New York Times
通过商业情报平台WireScreen获得的记录显示,中科曙光和宁畅都与中国科学院有关,中国科学院有一个研发芯片技术的大研究所。时报记者在昆山发现,尽管宁畅有着不同的公司注册地址,但它的所有者与中科曙光和其他位于昆山的中科院下属公司在同一建筑里工作。
工业和安全局前官员凯文·沃尔夫说,与实体清单上的公司有共同的高管是个“非常耀眼的示警信号”。
广告
采购文件显示,宁畅已把服务器——包括含有英伟达和英特尔芯片的服务器——卖给了与中科曙光相同的几家公司,包括后来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公司。宁畅的客户还包括设有国防研究实验室的大学,以及与军方和中国防火墙合作的网络安全公司。
宁畅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宁畅表示,公司与中科曙光互不持股,不属于中国科学院下属公司。“不存在宁畅帮助中科曙光规避美国实体清单限制的情况,”公司称。
中科曙光表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公司解雇了数百名员工,其中一些人已经自己创业。
里佐称,英伟达进行了广泛的尽职调查,以确认客户没有受到实体名单的限制。英特尔发言人萨拉·凯勒表示,公司遵守了所有出口规定,并要求客户也这样做。微软拒绝置评。
敲响警钟
拜登执政六个月后,中国试验了一种令美国官员震惊的武器:一枚环绕地球飞行的高超音速导弹
据六名现任和前任国家安全官员称,这种武器的技术水平领先美国,理论上可以避开导弹防御系统,向美国发射核弹头。尽管关于该技术仍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但几名官员表示,美国芯片帮助中国的导弹计划加速推进。
2021年在杭州举行的一个大会上,一台包含英伟达A100芯片的服务器。美国在2022年禁止向中国出口这种芯片。
2021年在杭州举行的一个大会上,一台包含英伟达A100芯片的服务器。美国在2022年禁止向中国出口这种芯片。 Feature China/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
此前,白宫官员一直在制定更广泛的措施,限制向中国出售芯片制造设备。后来,他们进一步了解了美国芯片技术在中国的网络行动、密码学、虚假信息和对军方有价值的研究中的作用。
例如,在中国南方,英伟达受到管制的A100芯片于2022年11月开始为中山大学的一个高性能计算集群提供动力。根据论文和大学发布的消息,那里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为导弹和鱼雷建模。
在中国东北,一个超级计算中心于2019年建立了世界上最快的人工智能和计算平台之一。据该中心网站介绍,该中心使用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芯片,可以分析中国在南海的岛屿建设项目的卫星图像,以及隐形战斗机的雷达特征。
在中国中部,一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大学正在使用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芯片来研究核武器。今年5月,美国将该大学列入实体名单。
弹头和蘑菇云(左上),这是中国一所大学在2020年一次演讲的内容,美国芯片推动了该大学的核武器研究。
弹头和蘑菇云(左上),这是中国一所大学在2020年一次演讲的内容,美国芯片推动了该大学的核武器研究。
里佐表示,英伟达的产品是“为有益的非军事用途而设计、营销和销售的”。我们不允许我们的产品用于禁止的军事目的。”英特尔表示,它遵守了贸易法。AMD拒绝置评。
找到关键点
芯片专家估计,在禁令实施前,英伟达出售给中国的数十万先进人工智能芯片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帮助中国军方。大部分芯片用于支持社交媒体平台、视频游戏图形和天气预报。
但现已加入全球最有价值企业行列的英伟达吸引了白宫的注意,因为它在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及其副手们认为,先进芯片是控制人工智能最具可行性的关键点,因为这些芯片仅由少数几家企业生产。
美国官员曾在2021年和2022年与英伟达高管会面,讨论他们的芯片在中国的使用情况。2022年8月,政府下令英伟达停止向中国出口该公司当时最先进的A100芯片。
英伟达迅速做出了调整。该公司对A100芯片进行电击,使部分连接失效,制造出一款略微降级的芯片,名为A800。到那年11月,英伟达开始在中国销售这些芯片,而中国企业也迅速开始囤货。
几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官员回忆称,美国官员认为A800可以让中国获得几乎相同的效用,因此感到恼火。
英伟达总法律顾问蒂姆·泰特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降级的芯片符合政府的参数要求。如果限速是每小时65英里,而我的速度是63英里,他问道,“那我是否违反了规则的精神?当然没有。”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告诉白宫,美国的政策过于严厉,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告诉白宫,美国的政策过于严厉,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 Philip Cheu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科技公司加大了游说力度。2023年7月,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与英特尔、高通的领导人一起造访白宫。他们认为,过度的出口管制会伤害美国企业。
但美国官员还是采取了行动,去年10月禁止向中国出售A800芯片。
与AMD和英特尔一样,英伟达也在继续合法地向中国企业出售性能较低的芯片,其中一些公司与军方有联系。根据Wirescreen和中国的数据平台Datenna的记录,英伟达7月份在其网站上列出的136家中国合作伙伴中,至少有24家与中国军方签订了采购合同,或者部分由国防承包商或实体名单上的机构拥有。5月,英伟达名单上的一个合作伙伴因支持去年穿越美国的高空气球而被列入实体名单
英伟达的芯片需求旺盛,销售损失很快在其他地方得到了弥补。但美国企业担心,这些规定为华为等中国企业创造了真空,而华为一直在推出功能更强大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中国,但随着两国竞相创造可以与人类智能相媲美的人工智能,中国正在迅速取得进展
中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表示,中国坚决反对这些规定,它们“只会让中国更有决心、更有能力提升我们在科技和创新方面的实力”。
今年4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与拜登的通话中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称中国不会“坐视不管”。
充满活力的贸易
在深圳的那家电子市场,传统上向游戏玩家和比特币矿工出售英伟达芯片的商家正在努力满足对人工智能日益增长的需求。
路透社日经亚洲新闻和《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已经发现了数十枚被禁芯片的销售情况。但时报采访了深圳的几家商家,他们提到的交易涉及数百或数千枚芯片。记者采访了11家公司的代表,这些公司表示他们销售或运输被禁用的英伟达芯片,包括A100和该公司最先进的H100芯片,记者发现还有数十家企业在网上提供这些芯片。当地一家采购网站列出了近100家也表示出售这种芯片的商铺。
电子市场里的商家莱斯利·周(音)分享了将价值1.03亿美元的芯片运往当地仓库的详细信息,他说弄到这些芯片并不难。虽然这笔交易无法得到独立证实,但他表示,自己定期从三四家供应商那里拿货,然后卖给回头客。“深圳这个市场禁售不了,”他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价格很高,但在国际价格范围内——一台包含8个H100芯片的服务器大约38万美元。(电子产品的仿冒在中国很普遍,但四位行业专家表示,考虑到英伟达芯片的复杂性,商业规模的造假可能性很小。)
记者在深圳赛格电子市场采访了多家销售或运输被禁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
记者在深圳赛格电子市场采访了多家销售或运输被禁人工智能芯片的公司。 The New York Times
英伟达的芯片在台湾制造,然后运送给其他制造商和分销商。业内专家表示,在新加坡、越南和其他不认为出口此类产品违法的国家,企业可能正在将一些芯片转移到中国。
究竟有多少芯片进入中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人工智能所需的芯片数量很大,而且还在快速增长。据估计,人工智能语言模型GPT-4是在2.5万个Nvidia A100芯片基础上训练的。美国官员称,他们并不指望掌控一切,但目标是在美国能够领先的关键窗口期牵制中国。
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助理研究员蒂姆·菲斯特表示,如果走私程度在中等水平,这些禁令将减缓中国的商业发展,但可能不会阻碍更具针对性的军事研究。
C4ADS查阅的中国采购记录显示,至少550枚受限制的英伟达芯片被卖给了与政府有关的研究机构,其中包括两家在实体名单上的单位。(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数字被低估了,因为几乎没有合同明确说明所购芯片类型。)
C4ADS获得的贸易记录显示,一批从越南运往北京的服务器被标记为含有违禁芯片。在其他情况下,公司会在货物上贴上错误的标签,以便掩人耳目。
王强(音)是中国南方一家物流公司的员工,该公司曾将A100芯片从香港运往内地。他表示,由于香港仍是一个自由贸易港,这些货物不会被追踪。他说,他建议客户给被禁的芯片贴上茶叶或玩具的标签。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两年内 Apple Vision Pro 不会出现杀手级应用|设以观复 番外篇 Vol.2

By: Steven
9 June 2023 at 19:05
点击封面到 YouTube 观看视频

点击这里到 bilibili 观看视频

这期视频是一期比较随性的闲聊,主要从产品、设计、混合现实三个角度,谈谈我对 Apple Vision Pro 这款产品的看法。因为几乎都是独白,所以也可以当作一期 podcast 来收听。

以下为文字大纲:

先说我的观点:苹果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线。但只要「不做缸中脑」的价值观继续贯彻,这款产品的生态和迭代就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是,它不会取代iPhone,它的目标也不在此。从它的产品定义来看,恐怕还有一个更大的 one more thing 在等待发布。

关于产品

1、不是VR!太好了!

2、之前的预测基本都对了:一体机、眼手控制、层与深度的交互、空间建模、空间音频、LiDAR 人脸建模。技术路径的连贯性。我之前说 M2 芯片单独划出了图形引擎,可能是有手势操作的考虑。但当时我还觉得,可能得要到 M3 才会实装,那是我低估了苹果,从各方体验的反馈看,M2 处理手部操作已经非常强悍了。这样子的话,M3 就真的不着急了。

3、从各方体验的反馈来看,初代产品的完成度非常高。但第一代产品很显然不是面向消费者的,从售价和硬件配置来看,都是给开发者的入场券:「想在下一个时代展示你的才华吗?加入我们的开发平台吧!」所以,买不起没关系,因为不用买。虽然,它有初代 iPhone 的感觉了,但很多人不免怀疑是不是要等三四代以后才堪可用?我到觉得不用那么久,因为软硬件的完成度已经是接近 iPhone 4 的状态了,也就是说,它先奠定了空间交互的完整逻辑和操作体验,硬件也足够强大。要知道,iPhone 初代除了大屏幕和多点触控,几乎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但它的交互设计改变了整个时代。所以 avp 剩下需要做的,就是把软件生态做起来。以苹果今天的开发者号召力,软件神态会比 iPhone 初代更快达到 4 代的状态,这个过程会更短。

4、发布会时,我第一处惊讶的地方,外部屏幕显示实时的眼神:你看着它,它也在看着你,实时计算双方关系。之前的观点:空间重建,让设备认识世界。因此设备下方有大量摄像头,用于捕捉用户手部的精细动作,这种程度的认识现实世界,是 avp 空间交互的基础。

5、我之前说过,头显设备不会替代手机,它的续航、应用场景、对空间的要求以及使用方式,都不会是一台手机这样的随身电子设备。这一点,我们从后续的官方设计原则上也能看到苹果对这件事的理解。人是在室内、坐着使用的。因此续航在现阶段并不是问题,它可以连接常电来使用,和我们的任何一台桌面显示器一样。苹果甚至不建议开发者去设计界面还原的操作,因为它们直接在系统内处理好这件事,你换个座位、换张沙发、换张床后,设备自己识别环境来让你视野内的界面回到合适的位置上。

6、官方设计建议,移动时从沉浸空间中淡出,稳定下来后再回到沉浸空间,这也是官方在主动表达,坐下来、在固定的空间内使用。一方面,这是创造沉浸感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人身安全,在虚实结合的环境里快速地移动或手舞足蹈是很容易弄伤自己的。因此,我们在用现有的 vr 产品时都会有划定安全区这个操作。

7、杀手级应用?很多人说「3D照片/视频」,但我不觉得这个有足够的吸引力。它确实可以提供新的、生动的体验,但要成为「杀手级应用」,需要足够的便利条件。手机摄影之所以可以动摇传统摄影,是随身携带和随时按下快门。但 avp 的拍摄,更类似无人机视角,是一个你需要这样的视角时,才会需要的东西,它不够便利,不够快。avp 真正的的杀手级应用一定不会在一年内出现,甚至是上市后的一年内也不一定有,它需要开发者和时间一起酝酿和探索。况且,比特与原子的融合,还需要很多后台的工作来完善,比如更大的世界模型,或者催生出新的需求场景。总之,独属于这个平台的杀手级应用,一定诞生在基础建设更完善的时机。

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

1、现有产品的大融合吗?在我看来,它更像加大号的 aw:如出一辙的曲面玻璃盖板,复杂的曲面贯穿铝合金机身和玻璃,有机的整体轮廓搭配编织物绑带,贴身部分全部由织物和硅胶材质构成。这就是苹果这几年做手表和耳机的过程中总结下来的,穿戴数字产品的设计原则。avp 上的所有细节,都能在 aw 和 app 上找到对应的处理方案。

2、可以说,继铝合金后,另一个材料探索的方向:织物。亲和力、强韧、富于变化,很适合穿戴式计算设备的设计。这类材料是传统工业设计师并不熟悉的,通常只有部分家具设计师和家纺类产品的设计师会接触到。但是要注意一点,编织物是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不是塑料、金属这类单一实体材料,它甚至可以是不同种类材料的混合编织,因此可探索的边界,以及可变化的范围,是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这类材料师师会比我了解,看看她有没时间出些视频给大家讲一下这类材料的设计。许多年前的宝马概念车和“大白”,都是柔性材料在科技领域很好的启发。我觉得,这是苹果在工业设计上的进一步探索,也将会带来产业链上的变化,类似氧化铝合金的普及,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可以关注。

3、所有界面片层化、小组件化,所以小组件可以交互了。在分析灵动岛那条视频里我就说,它是中间交互层在 Face ID 上的具体结合。现在再看 avp 的交互,尤其是应用边缘的交互菜单,是不是很自然地从已有的交互习惯转移到新的空间交互里来了?

4、与 iPhone 初代的拟物化界面类似,AVP 采用了和现在 Mac 一致的界面布局和风格,帮助用户和开发者尽快适应新的空间交互。但是,界面风格其实从 iOS7 开始就固定了,毛玻璃一方面是让界面与环境保持良好的光照、氛围的互动,也能让更多层的展开显得自然。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时,设计师和开发者不需要自己做出立体的分层效果,只需要做好平面的分层,毛玻璃的立体分层效果,是系统来处理的。这些协助和预设不起眼,用户也不会注意到,但对于开发者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们不仅规范了所有应用的整体品质,也减轻了开发工作量,让更多人愿意为这个生态去做更多的尝试和探索。这也是护城河的一部分。

5、一个细节:设计原则中建议,层窗口不应跟随视线,而是锚定在现实中的固定位置。换言之,作为设计师和开发者,是可以选择跟随或锚定的。据我了解,把虚拟物品和界面锚定在现实中,是一项比较复杂且难度较大的技术,非常容易因为抖动而破坏沉浸感。这是由于细微误差的累积造成的技术问题。我们目前不知道苹果的技术实现方式,但如果明年上市时看到的确实是稳稳锚定的界面,那这背后的技术储备其实是相当深厚的。

6、观看的内容放大放在远处,操控的部件放在近处并且较小。这里用到了一个符合直觉的设计逻辑:电影、模型、网页这些被观察的对象,应该与人保持距离,和显示屏一样,而操控部件应该在离手较近的地方,方便你的视野锁定并操作,和键盘鼠标触控板一样。

7、苹果对层级的设计有建议,新元素出现时,已有界面和元素应该向后退一些,确保主次关系,保证良好的视觉重心体验。但这个尺度所以所有开发者来说都是比较难把控的,后续的设计规范中应该会有系统层面的自动化方案,不需要设计和开发去重新考虑。

8、设计建议中有一项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声音。苹果说你可以让界面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也可以四面八方,或者某个指定的角度,这取决于你的应用怎么使用、怎么设计。这一点之所以要重点关注,不仅仅是它有空间音频,更重要的是在空间计算的设备中,声音其实已经是整个UI的一部分了。你对应用的体验、理解,以及交互,都将与空间中的声音紧密相关。因此,参与了这款产品开发的苹果前员工也在推上强调,声音的体验是极少人关注、但极为重要的事情,而这款产品会给人巨大的惊喜。我想,所有设计师和开发者都应该注意这件事。

9、通过最简短、清晰的标签和符号,指引人离开、退出。这不仅仅是 UI 规范的事。因为在沉浸空间内,指引不明确是会比操作电脑、手机,更容易感到困惑、惊慌或愤怒的。在你想离开时,眼睛看向标签,锁定,确定,这种确认方式既符合直觉,也给了人可以随时退出的安全感。

10、因为选定完全依靠眼球追踪,所以为了确保准确度,苹果在设计规范中也提到,按钮的实际可控面积是比按钮本身的面积更大一些的。这里我要补充一点,人眼的活动本身并不是完全线性的,在慢速运动时,其实是一顿一顿的,只是大脑算法弥补了这种抖动。因此,在盯着界面看的时候,人眼实际上就处于这种慢速抖动的状态,眼动追踪也会检测到这种眼球抖动。所以,无论是因为算法矫正,还是优化选择容错率,这种选定范围大于实际面积的设计原则都是必须的。这在触摸屏的交互上,也是很常见的规范。但苹果规定一个按钮至少要保证 60 像素的面积,那就是说,它的眼动锁定范围的极限,大概就是在 60 像素这个区间左右。这一点,在推远玻璃面板时,会自动放大的轮廓也有所体现。因为如果跟随距离缩小,会导致后层界面的交互精度下降,造成系统不可用的问题。至于选定具体文字的精准操作,根据前员工的披露信息,我个人猜测,是由传言中的「眼部脑机接口」的「读心术」来辅助完成的。这件事可以以后再跟进确认。

疑惑

1、交互的力反馈怎么处理?对体感游戏很重要。会有单独的游戏配件吗?

2、混合现实游戏的玩法:不是复原现实游戏,应该是现实中玩不到的玩法,比如巫师棋、游戏王。这样的话,其实也不需要力反馈了。

我对于 XR 的一些看法

1、选择了「不做缸中脑」的价值观,很棒!

2、增强现实和人的链接,是融合,不是制造一个虚拟世界代替。iPhone X 发布的时候,我曾写文章说,需要有边框来界定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因为沉浸感越强越需要清晰的退出机制,人才会有安全感,才更愿意用。这是交互设计要死守的底线。果然,苹果选择用数码表冠来切换融合程度,而且,这是一个实体旋钮,是唯二的实体操控部件之一。可想而知,其优先级和对交互体验的重要程度。

3、因此,是「多一个」,不是替代关系。但说实话,我对人性没有那么乐观,当其生态足够完善后,肯定会有多数人主动选择待在里面的世界。届时,不仅仅是手机被替代,而是连同电视、电脑、大房子、电影院、足球场这些东西,统统都会被吸引这个黑洞里。

AIGC 和 VIS 的类比

By: Steven
16 February 2023 at 12:06

大概是2016-2018年间,我曾经和我司两任平面设计师说:

你们现在的技能在将来用处不大,但不代表平面设计就到头了。本质上 VIS 和 AI(那会还没有 AIGC 这个说法)是差不多的事情,前一个是你设定好规则,然后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不断组合复制,后一个是它学会你教它的规则,它来组合复制。一个是手工活,一个是工业化,他俩只是效率的差别。你们未来需要教会这些 AI 什么是好设计、如何做设计,让它释放你的体力劳动,你把时间腾出来考虑更复杂的事情。

那时候,我判断这个事情就是十年左右,没想到,事实上只用了五六年。

当然,以上只是高度简化的说法,但大意如此。

* 拓展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pv6ECT8WR4tdNhsYiATt2w

人类的定义正在重构的历史开始了

By: Steven
13 February 2023 at 14:02

上周在即刻看到一个话题:

ChatGPT vs. iPhone 两种技术有何异同? 就它们制造产业变革和影响来说,对比思考能否启发对未来的想象?

我目前的看法是:

iPhone 为代表的技术,拓展了人的外延。人是技术网的中心,是作为生物人抛向空中的一块大腿骨。

ChatGPT 为代表的技术,更新了人的定义。信息和意识不是人的特权,是否只有生物人才是人,需要被认真严肃地对待。

前者的产业革新是建立在人脑上限之中的,超过脑容量的部分,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后者不存在理论上限,对自身的推进速度远大于前者。但由于前者高度依赖人这个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后者产生革新的同时,会同时产生大范围的剧烈冲突。前者脆弱,但作为后者的基建,这种大范围冲突可能导致两败俱伤,拖累后者进化速度。但因为发展不平均,所以后者会衍生出全新的社会形态。

AI 不需要代替人才能更新「人」的定义,更不必达到硅基生命的程度,只需要在表达方式上像人(即便它根本不理解自己在说什么),就自然会在生产方式和伦理上产生大量冲击。这些冲击会更新人对自身的认识,配合其自身的效率属性,人会主动更新对自身的定义描述。

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将来的工作会和今天大不相同。因为我们在思考人与物的关系时,中间的媒介可能不会再是物理交互和界面交互,而是面向 AI 的交互。这种交互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另一种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所设计的产品不是给人类使用的,而是面向 AI 的中间件,这会改变很多约定俗成的非物理/生物层面的规则。

我们有幸站在了这段历史的开端之中。

第三次接触 VR 环境

By: Steven
20 January 2023 at 01:05

小柒第一次进入 VR 环境,是十月份。那时显济约我喝咖啡聊天,他带来了新买的 pico 4 过来玩,并借我玩了一周。期间我带回家,给小柒体验了两天。

那次他体验的项目是拳击运动,感受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与软硬件配合的击打手感。

第二次上手玩,是上周末在附近的商场里,他在一个体验 VR 游戏的空间看了很久。我看他想玩,就让他去找工作人员聊天,搞清楚每个项目的费用、时长,然后自己选定一个去玩。他最后选了一个 ¥68 玩十分钟的模拟厨房的游戏。

其实,他已经很多次在旁观摩别人玩 VR 游戏了。不同的商场里,几乎都能看到那些自助游戏机和这些 VR 体验项目。每次他都会看一阵子,那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世界。尽管,这个真实的世界对他而言也是新的,但那个虚拟现实的空间,是一种连我们这些大人都觉得新鲜的事物,他怎么可能不好奇。

临走前我和他说,我们算笔账:你 ¥68 玩十分钟,如果我花差不多的钱,能一直玩,哪个划算?于是我找显济再次借来他的 pico 4,转了 ¥69.9 给他,买了《爆裂厨房》这款游戏,作为这个春节的新增娱乐项目。

这是第三次接触,他将连续体验至少十天。

今晚,我先给他示范了一次,把新手教程做了一遍。

然后,他靠着自己认识的字阅读任务书,独立完成了新手教程的七套任务。凭着对前期任务教会的那些动作的理解,在后面的过程里,他甚至自己尝试了一些非规定但符合直觉的动作。这很关键,这种举一反三的直觉交互,对产品设计很重要,对将来的人也很重要。

小柒此时六岁,他们这代人的世界观将会和我们八零年代的这批人很不一样。

对于未来的世界,我虽然持着比较悲观的态度吧,但看着他,我还是觉得有希望的。对他,我觉得比较有信心会是个不错的人;对他这代人,我觉得他们会比我们强得多。

现实 vs 虚拟,客观 vs 主观,个体 vs 集体,他和我们所经历的先建立再打碎再重建的过程会不太一样,他会从小就体验、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会有他的理解。当然他会面对更复杂的世界,但任何混乱,都是生机。

尼卡果实并未令我失望

By: Steven
16 January 2023 at 22:34

问题来源: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接受《海贼王》橡胶果实变成尼卡果实?

我的观点:

因为尾田既坚持了热血王道漫的套路,又打破了读者既定的期待和幻觉。

无论你作为个人是否承认,但你无法否认一件事,人们喜欢看热血王道漫的一个基本心理预期是:把自己作为故事的主角代入进去,感受那种拼搏到最后,获得成功的痛快!但这个故事套路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有一个基本模板,那必然是由下至上的成长与逆袭,因为这是绝对多数读者的真实愿望。人们知晓自己的渺小,但渴望成功,这才造就了这类题材的大热。不接受「尼卡」并非不接受这个名字,而是不接受「自己无法继续代入」,无法继续成为「由无名之辈进阶到封侯拜相的故事主角」。人们所失望的,是「那个王不是自己」。

想必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我想提三个问题,请各位一起想一想:

1、艾斯死的时候,岩浆凌驾于火焰之上,可以接受吗?

2、获得了同一颗果实的萨博所打出的炎帝,和艾斯的是一回事吗?

3、香克斯能结束顶上战争,五老星也得给面子,真的是面子果实吗?

我的一些浅见是:

一、多数人并没有因为艾斯的死而质疑果实上下级的关系,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几乎没有读者会把自己代入到艾斯的角色里,不会觉得自己的愿望无法达成而失望和愤怒。因此可以比较冷静地从旁分析果实上下级的合理性,去理解这个设定的前因后果,甚至认为尾田这么画是故事推动到此处的必然,是故事的神来之笔。

但其实岩浆是高温融化的石头,火焰是氧化反应的表象,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除了温度高低外并没什么关联,但没人会在乎这种类型的 bug,因为它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没人会觉得自己是艾斯,给我个差不多的理由就行。

二、如果两个人拿到同一颗果实后,施展出的是不同的招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个人对果实能力的开发至关重要;如果两个人施展出的是同一种招数,只是训练强度不同,造成的效果强弱有差异,那么,个人对果实的开发就不是那么关键的,而是训练的效率更为重要。

回到艾斯和萨博的例子上,这一招炎帝,是属于艾斯的,还是属于果实的?

很显然,既然萨博能够打出和艾斯差不多的炎帝,那就意味着,炎帝不是艾斯的专属,是任何一个拥有这个果实的能力者都可以训练出来的一门技术。那么,作为一门技术,它能否发挥出强大的效果,是取决于果实本身,还是使用果实的人?我相信黑胡子很清楚这个道理,否则他不会那么执着于获得白胡子的果实,更不会坚持要打造最强的全员能力者海贼团。因为他是懂得技术的价值与人的关系的人,不然他干嘛要隐藏那么多年,一心选定暗暗果实呢?尾田把手术果实安排给艾斯的话,合理吗?

再进一步,既然贝加庞克能够复制果实能力,能够把血统因子工程化,那就意味着无论是果实还是种族,在海贼世界的设定里就是科技树的一部分。但凡是科技,是刀杀人还是人杀人的争论就绝对不会停止,但无论怎么争论都必须正视一件事:没人使用的科技,啥也不是。

换句话说,尼卡这门技术可以交给任何人,但最好是路飞。

因为那么强大且令人发笑的能力,最好交给最纯真的那颗心来驾驭。这样的剧情安排才合理,否则这个从一开始就贯穿至今的「Joyboy」到底「Joy」在哪里?让巴基来 Joy 大家吗?一个胆小怕事的真小丑,你觉得能够让大家 Joy 起来吗?还是交给黑胡子这样的终极大恶,最后用橡胶锤打扁他?

我相信 Joy 不是那么肤浅的快乐。

它最好由一个没心没肺、吃人一口饭就念着报恩的傻子来实现。

三、比起路飞的宿命,这个红发男人的宿命就不值得失望和愤怒了吗?

这个男人串起了消失的一百年、月球文明、世界政府的巨型草帽这种超巨大的谜团,这样的人会因为一个村子的小孩吃了个橡胶果实不能游泳就舍弃一条手臂?已经把新世界的希望堵在这种事情上了,哪个脑回路清晰的作者会把解题的重点放在刻苦开发果实能力、卷赢其他能力者这个方向上啊?

大家都是东亚文化圈里熏陶出来的人,尾田会真心觉得卷是路飞的出路吗?香克斯和路飞一出场就把牛吹那么大,一个随意进出世界政府的面子人,咱们平心而论,他罩着的主角要只是个逆袭屌丝,你觉得这样的安排跟玛丽苏/杰克苏有什么区别?

宿命,不是原罪,无力面对宿命才是。

假如后期的剧情,路飞成为尼卡果实的表演者,失去了作为他自己的个性,没有主导和实现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会说很失望;如果接下来的路飞依然是那一千多话的没心没肺大笑、快意恩仇不拘小节的大傻子,做判断的依据仍然是他的纯真内心,那他就是尼卡的主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只要也拥有了一个亿,就也能干出一番伟业来。这是宿命论者们最喜欢相信的谎言,也是被宿命打击时最容易失望和放弃的原因。但事实上不是的,你拿着顶尖的武器,没有使用它的方法和能力,你什么也做不了。

海贼世界里,哪个能力者的果实和他的个性不是对应关系的?这就不是宿命了?这有一颗果实,无论什么属性,是它主宰你,还是你主宰它,这才是宿命与否的唯一判断。

我不认为随着剧情的推进,尾田一点点把世界观和科技树铺陈开,这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当你知道,古代的科技远超今天,此时的科技全靠考古的时候,一切都说得通了。那么果实这种科技产品,作为一项工具被人使用,就一定不会是卷中之卷的通关秘籍。

路飞拿了一手好牌就令人失望么?

不是的,他把好牌打烂了才令人失望!如果没有前面一千多话的历练,那么尼卡果实就是个普通的橡胶球,路飞也不过是个不会游泳的普通人;为什么在打凯多的时候觉醒,恰恰是因为凯皇才配得起这个巨大的份量,只有被三番五次打败后的路飞,才有机会完成历练,让尼卡成为尼卡,让自己成为配得起尼卡的那个人。

路飞正在成为可以直面和挑战宿命的那个人,把自己代入到主角视角的读者,也应该有这份心情和觉悟,才能体会到「命运管不着老子」的热血王道漫之精髓!尾田是真懂的。

“只送大脑”

By: Steven
21 November 2022 at 20:07

最近 B站 在推他们跟 BBC 合作的三集科学纪录片《未来漫游指南》。讨论的话题是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在天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未来的展望,并且邀请刘慈欣一起推演。一些知识区的 Up主 也很配合地制作了不少讲述人类可以如何走向星际的内容,仿佛这件事情已经近在眼前一般。

尽管大刘一再强调 “黑暗森林理论” 只是一种思想实验,但这个理论这几年已经被互联网人搞得好像已经是宇宙的真相似的了。我不太喜欢这种网络现象,但小说《三体》中云天明的两次出场,每每回味,总是忍不住心生向往。

因为人类技术有限,化学火箭无法把活人发送到三体舰队那里。因此有了只发送大脑的计划。这是多么大胆和浪漫的想法啊!同时这也非常符合我对未来的期待:脱离智人肉体的束缚,让智能的部份融入到星际文明中。

另一次我所喜欢的场景,并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 “童话故事隐喻” 那一段,而是最后他和 艾AA 见面那一段。因为那一刻的云天明真正成为了星际人类,他真正了解并体会到智子所说的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的含义。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太向往那种情境了。亲眼看着一个星球从绿色变成紫色,超越了地球对太阳公转周期对生命纬度的限制,体会到了一个星球所有生命都不曾有机会经历的周期。

大概从大学时代开始吧,具体什么时候我已经说不清楚了,我就开始坚信一个 “未发生但注定发生的事实”:

我这代人会亲眼见证人类走向星际,而我的孩子,将会成为进入星际的第一批地球人类。他未必需要是科学家或工程师,但他会在我的注视下走向星际。我将是最后一批地球人类。

“如果我的大脑也能离开地球,那就好了。”

还有四十年,也不远了。

美国芯片为何仍流入俄罗斯?香港空壳公司背后的秘密链条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美国芯片为何仍流入俄罗斯?香港空壳公司背后的秘密链条

AARON KROLIK, 孟建国
时报的一项分析发现,设在香港文咸东街135号的空壳公司将受限制的军用技术运往俄罗斯。
时报的一项分析发现,设在香港文咸东街135号的空壳公司将受限制的军用技术运往俄罗斯。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文咸东街135商业中心是离香港金融区不远的一栋办公大楼,在七楼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至少有四家公司经营着神秘的业务:促进将西方技术运到俄罗斯的非法交易。
据《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使用该地址的空壳公司为美国政府制裁名单上的许多俄罗斯军事技术公司购买了数百万个受限制的芯片和传感器。
这些空壳公司的名字包括Olax Finance和Rikkon Holding。它们办公室的门上有褪了色的号码704,但里面似乎无人。记者上个月登门造访时,无人应答门铃,只看到门缝里插着一张空调广告。
Rikkon Holding和Olax Finance在文咸东街135商业中心的房门。记者今年6月登门造访时,无人应答门铃。
Rikkon Holding和Olax Finance在文咸东街135商业中心的房门。记者今年6月登门造访时,无人应答门铃。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但这些公司是把美国的研究实验室、中国的工厂、俄罗斯的武器制造商、乌克兰的战场连接起来的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美国政府和科技巨头无法控制其技术流向的体现。
据时报对俄罗斯海关数据、公司记录、域名注册和制裁数据的分析,自从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已有近40亿美元的受限制芯片通过6000多家公司流入了俄罗斯,其中就包括地址在香港文咸东街135商业中心的公司。这项分析审查了2021年年中运起到俄罗斯的近80万批受限制电子产品。
对俄罗斯海关数据的分析显示,就在西方寻求通过贸易限制切断其半导体供应同时,俄罗斯建立了一条如此强大的平行供应链,以至于该国在2023年最后三个月进口的关键芯片数量几乎与2021年同期持平。在获取这些芯片方面,俄罗斯已加深了对中国的依赖,分析显示,过去以美元结算的交易现在正越来越多地以人民币结算。
注:数据为美国商务部指定的1级受限芯片每月运往俄罗斯的价值。
注:数据为美国商务部指定的1级受限芯片每月运往俄罗斯的价值。 By Ella Koeze
俄罗斯总统普京可以如此公然蔑视西方贸易限制是美国领导的应对俄乌战争措施的失败之一。俄罗斯非但没有陷入经济孤立,反而在两年多的冲突后得以变本加厉地攻击乌克兰。
俄罗斯的技术进口始于美国芯片制造商将产品出售给国际分销商。没有法律要求芯片公司追踪产品在分销商经手之后的流向。这让俄罗斯转向国际分销商来维持稳定的技术供应,据时报的分析,这些分销商位于香港、中国、土耳其、印度、塞尔维亚,以及新加坡。
广告
一些中间商公司是俄罗斯商人长期拥有的离岸公司网络的一部分。时报的分析显示,文咸东街135商业中心的四家空壳公司由与俄罗斯军工基地有联系的寡头所有。
这些空壳公司行动的速度之快让西方的监管机构疲于应付。一旦一家供应商被查,新供应商们马上取而代之,有时甚至新公司还是原来的所有人。其中一些公司在美国的后院运营,比如一家与俄罗斯有关的公司地址是一名拉脱维亚裔加拿大退休人员在多伦多郊区的一栋两层楼房,但此人显然对自己的地址被冒用不知情。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回答置评请求时没有直接答复俄罗斯是如何无视贸易限制的,而是说美国的出口管制意味着“面对供应减少的问题,俄罗斯越来越无法满足战争需求的增长,并且为获取的东西支付更高的价钱”。美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已加大力度惩罚那些与俄罗斯做交易、支持其战争行动的人。
俄罗斯外交部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中国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领先的电子产品组装国,从西方进口大量零部件,然后组装出消费类电子产品。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公司能轻易将这些零部件运往俄罗斯。
中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没有向俄乌战争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或装备。“美国应该做的是反思自己对乌克兰危机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给中国,”外交部说。
广告
由于本国的制造能力有限,美国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将芯片运往中国进行制造、封装和组装。
“情况已经变了,”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埃琳娜·里巴科娃说。“我们已失去了对芯片生产的控制。”
俄罗斯导弹中的西方芯片
今年7月8日,一枚俄罗斯导弹击中基辅奥赫马迪特儿童医院后,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们清理废墟,寻找幸存者。
今年7月8日,一枚俄罗斯导弹击中基辅奥赫马迪特儿童医院后,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们清理废墟,寻找幸存者。 Brendan Hoffm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7月8日,一枚俄罗斯导弹击中了基辅一家儿童医院,造成两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包括七名儿童。
据乌克兰国家反腐局的说法,这枚打到基辅的Kh-101远程巡航导弹上有很多来自美国芯片制造商的电子产品,它们都是受贸易制裁限制的设备。
俄罗斯导弹中的一个重要芯片是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由AMD和英特尔等美国企业制造。这种芯片用于火灾报警器、互联网调制解调器、导弹和无人机,它们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处理数据,被禁止出售给俄罗斯。
广告
据俄罗斯海关的数据,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俄罗斯已进口了价值超过3.9亿美元的FPGA。这些进货只是克里姆林宫规避制裁、维持关键技术供应努力的一小部分。
克里姆林宫早就明白,依赖西方技术是该国的一个弱点。俄罗斯曾在2020年提出一项计划,试图启动国内的芯片生产,并在未来十年加强国内的电子制造业。这些努力基本上失败了。
俄罗斯转而开始与美国的大型半导体制造商发展关系,从英特尔等公司以及DigiKey等电子产品分销商进口芯片。俄罗斯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后,这些关系被断绝。美国政府为阻碍俄罗斯获取关键技术的能力,很快宣布了范围广泛的制裁措施。
“俄罗斯获取美国和伙伴国尖端技术的渠道将被切断,”商务部助理部长西娅·肯德勒当时这样
西方公司很快就从俄罗斯撤出。它们的产品却没有随之离开。
俄罗斯对供应链迅速做出了调整,寻找愿意为其船只提供服务的友好国家和港口。转运中心在土耳其、阿联酋和摩洛哥迅速建立。美国政府已对这些国家的公司和个人实施了制裁。
中国成为俄罗斯的主要芯片供应国。根据半导体产业联盟的数据,中国经手了全球29%的芯片。
2022年,乌克兰军方在战场上收集的一枚俄罗斯导弹内发现的电路板上有德州仪器公司的芯片。
2022年,乌克兰军方在战场上收集的一枚俄罗斯导弹内发现的电路板上有德州仪器公司的芯片。 Valentyn Ogirenko/Reuters
见证者无人机和柳叶刀无人机是俄罗斯最致命的两款军用无人机,它们用的是德州仪器生产的芯片,而这家公司在中国成都有一家芯片封装测试厂。另一家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在西安制造芯片。FPGA大量流向中国制造商,由这些制造商把它们装进销往全球的产品中。
在电子邮件回复中,AMD、德州仪器、美光和英特尔表示,它们反对俄罗斯使用其技术,而且遵守了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
广告
“在战争的最初几周,人们确实期望这些措施会成为杀手锏,”新美国安全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艾米丽·基尔克里斯在谈到相关制裁时说。但“我们低估了美国在这样一个市场中实际执行制裁的难度”。
文咸东街135号的俄罗斯人
香港上环文咸街135号。时报追查到那里的一些公司由俄罗斯商人所有。
香港上环文咸街135号。时报追查到那里的一些公司由俄罗斯商人所有。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08年,俄罗斯商人阿列克谢·奇切涅夫控制了一家名为Saril Overseas的香港公司。
在香港的俄罗斯侨民奇切涅夫及其生意伙伴米哈伊尔·维诺格拉多夫领导下,文咸东街135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壳公司,Saril Overseas只是其中之一。
根据新闻稿和两家公司的网站,接下来的十年里,两人开始管理十来家空壳公司,比如Syssoft和Toren Limited,这些公司从事国际房地产开发和贸易。位于文咸东街135号的一家名为Olax Finance的公司表示,它与美国演员凯文·科斯特纳拥有的公司Costner Industries Venezuela合作,为一个净水项目提供了资金。科斯特纳的公关人员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根据公司注册文件,文咸东街135号的俄罗斯空壳公司使用了复杂的离岸所有权结构,与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塞浦路斯的控股公司交织在一起。依据香港的企业注册记录,这些公司的股份就像棒球卡一样在维也纳、特拉维夫和巴黎等地的俄罗斯商人之间转让。
香港文咸街135号七层的公司名录。
香港文咸街135号七层的公司名录。 Anthony Kw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根据公开记录,位于文咸东街135号的两家公司Rikkon和Midicon分别由安德烈·科齐岑和伊戈尔·库德里亚什金所有,他们是俄罗斯工业集团乌拉尔矿业和冶金公司的前董事。根据美国财政部和公开文件,乌拉尔矿业和冶金公司与普京、武器制造和俄罗斯有组织犯罪之间存在联系。
乌拉尔矿业和冶金公司没有回应置评请求。尚不清楚科齐岑和库德里亚什金是否仍与该公司有关联,而且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
广告
2014年,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科齐岑和库德里亚什金将Rikkon和Midicon的所有权转让给了奇切涅夫和维诺格拉多夫。根据香港的公司注册处数据,到2022年,奇切涅夫和维诺格拉多夫在文咸东街135号至少控制了11家公司。
其中只有两家——Kvantek和Superchip——在乌克兰战争之前就在向俄罗斯出售芯片。随着限制和制裁的实施,根据时报对俄罗斯海关数据的分析,更多公司开始加入进来。
注:数据为美国商务部指定的1级受限芯片的发货量。为便于查看,货值低于10万美元的出货进行了放大。
注:数据为美国商务部指定的1级受限芯片的发货量。为便于查看,货值低于10万美元的出货进行了放大。 By Ella Koeze
Saril Overseas原本没有向俄罗斯出口的记录,直到战争进行到第六个月才开始。2022年7月,它向俄罗斯出口的第一批货物是AMD生产的FPGA,价值9.5万美元。
后来,Saril Overseas公司扩大了与几家俄罗斯公司的贸易规模。根据对俄罗斯海关数据的分析,到今年为止,它已经销售了近900万美元的受限制半导体。
根据《纽约时报》的分析,至少有一家空壳公司Kvantek已经关闭了网站,并且似乎已经停止运营。
奇切涅夫在香港寓所门口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知道这些公司的幕后老板是谁,也忘记了它们是如何转移到自己名下的。“你看,这是我在莫斯科的朋友的朋友,所以他们让我帮助他们,”他说。
奇切涅夫说,他们之所以联系到他,是因为他住在香港,是另外一家公司的董事。他表示,自己并非科技专家,只是帮忙把芯片从美国和台湾卖到中国。
“这超出了我的控制范围,”他说。“我只是向美国或台湾付款而已。”
他还说,正在关掉他在文咸东街135号的公司。“目前,我只想享受生活,”他说。“但以前,是的,我们有几家公司,但现在全都关了。”
维诺格拉多夫没有回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问题。香港律师科林·科恩的律所Boase Cohen & Collins被列为文咸东街135号那些公司的秘书,他以替客户保密为由拒绝置评。
技术持续流动的受益者之一是俄罗斯军事电子产品供应商Staut。2023年7月,美国财政部对其实施限制,切断它与美国技术的联系。
这给文咸东街135号的那些公司带来了麻烦,它们已向Staut销售了超过2100万美元的受限芯片。但几个月内,多家位于文咸东街135号的公司已将货物从Staut转移到了Chipdevice和Leningrad Microwaves这两家公司。
根据俄罗斯的公司记录和域名注册信息,虽然Chipdevice和Leningrad Microwaves在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它们与Staut和另一家俄罗斯军用电子供应商Fregat共享所有权。自战争开始以来,Chipdevice和Leningrad Microwaves已经收到了超过1700万美元的限制芯片。
到去年年底,美国已将ChipDevice和Fregat列入制裁名单。Leningrad Microwaves仍未受到影响。上个月,财政部还将奇切涅夫和文咸东街135号那些公司中的几家列为经济制裁对象。它还没有对维诺格拉多夫采取行动。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仍然至少落后一步。根据制裁数据提供商OpenSanctions的数据,自战争开始以来,美国财政部负责管理美国制裁项目的机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已指定对至少4234名俄罗斯个人和公司实施经济限制。
退休人士的郊区住宅
这座多伦多郊区的住宅被列为阿尔伯顿公司的加拿大总部。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该公司已向俄罗斯出口了800多万美元的受限技术。
这座多伦多郊区的住宅被列为阿尔伯顿公司的加拿大总部。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该公司已向俄罗斯出口了800多万美元的受限技术。 Brendan George K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绿树成荫的多伦多郊区,67岁的拉脱维亚裔加拿大退休人士爱德华·波贝雷兹金最近站在自家门前,讲述了他与一家向俄罗斯运送受限技术的公司的关系。
波贝雷茨金说,10年前,一名俄罗斯商人向他支付了一笔象征性的费用,让他注册成为总部设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阿尔伯顿企业公司的“服务代理”。那之后,波贝雷茨金和他的住宅成为了阿尔伯顿公司加拿大总部官方文件的指定收件人和地址。
时报记者本月带着有关阿尔伯顿的问题来访时,波贝雷茨金说他“非常意外”。根据时报对俄罗斯海关数据的分析,自2022年初以来,该公司已向俄罗斯运送了价值900多万美元的受限技术。
波贝雷茨金是阿尔伯顿唯一公开身份的董事,他说,九年来,他从未听到过该公司的任何消息,也没有收到过与其有关的任何邮件。
他说,“我和俄罗斯政府没有任何联系,”他还说他不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地址是如何被使用的,也不了解阿尔伯顿的业务。他表示打算不再担任该公司的加拿大代表。
专家们表示,虽然波贝雷茨金的说法无法得到独立核实,但利用商人规避制裁是俄罗斯行动的一个特点——其中一些商人可能是不知情的,他们往往有与俄罗斯有关的背景。与俄罗斯有关的企业敢于在美国盟国的一个大城市里这样做,说明了他们的规避行为是多么明目张胆。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发言人表示,该局无法提供有关阿尔伯顿公司活动的详细情况。
阿尔伯顿还有其他国际关系。根据对俄罗斯海关数据的分析,2019年,该公司通过英属维尔京群岛的Levitus Trading公司向俄罗斯运送了数千磅电缆。Levitus曾经是Olax公司的唯一所有者,而这家公司现在的所有人是奇切涅夫,注册地址很熟悉:香港文咸街135号。

调查方法

为了计算俄罗斯受限芯片的进口量,《纽约时报》分析了一家从世界各国政府收集全球贸易信息的公司提供的俄罗斯海关数据。为保护其获取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敏感贸易数据的能力,该公司要求在本文中不具名。

通过采访专家、与其他数据提供商交叉核对以及采访数据中包含的公司,时报对海关数据进行了核实。

时报特别调查了属于国际贸易分类中以8542.3表示的电子产品的数据。该分类包括美国商务部指定为敏感商品的芯片。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美国于2022年限制向俄罗斯出口这些产品。

时报分析了2021年7月1日至2024年1月4日期间俄罗斯进口的所有此类商品。每条贸易记录都包括进口商、出口商的名称、芯片品牌、价值和数量。而后用这些信息计算出总量。货值根据贸易当日的汇率计算。

为了辨别这其中是否有出口商受到美国制裁,时报利用制裁数据提供商Open Sanctions提供的信息,将俄罗斯海关数据与美国财政部的制裁指认进行了比较。

时报查阅了香港和安大略的数百份公司文件以及商业服务机构编制的公共记录,以确定空壳公司的所有者。时报还查阅了国际调查记者联盟发布的“巴拿马档案”中的文件,该档案收集了大量泄露的财务文件。

*******

Adam Satariano、Tiffany May、Alexandra Stevenson和Vjosa Isai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孟建国(Paul Mozur)是时报全球科技记者,常驻台北。此前,他自香港、上海和首尔报道亚洲科技与政治的交叉议题。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人工智能进步加速,正缩小与美国差距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人工智能进步加速,正缩小与美国差距

MEAGHAN TOBIN, CADE METZ
创业公司零一万物的联合创始人李开复。该公司今年推出了一款新技术,在全球最佳技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创业公司零一万物的联合创始人李开复。该公司今年推出了一款新技术,在全球最佳技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Krista Schlue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本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创业公司创始人曲东奇(音)展示了他最近发布在网上的一段视频,上面是一个女人和两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的老照片。然后,照片仿佛有了生命,女人把孩子们抱在怀里,孩子们惊喜地笑了。
该视频是由中国互联网公司快手的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这项技术让人想起美国初创公司OpenAI今年推出的一款名为Sora的视频生成器。但与Sora不同的是,快手的技术面向公众开放。
“我的美国朋友仍然用不上Sora,”曲东奇说。“但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广告
虽然美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领先一步,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最近几周,几家中国公司推出了与美国领先系统相媲美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已经可以供全球消费者、企业和独立软件开发者取用。
许多美国公司担心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加速虚假信息的传播或造成其他严重伤害,但中国公司更愿意向消费者发布他们的技术,甚至与其他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共享底层软件代码。这种计算机代码的共享被称为开源,让其他人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更快地构建和发布他们自己的产品。
广告
开源一直是计算机软件、互联网以及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其理念是,如果计算机代码可供任何人免费查看、使用和改进,技术就会进步得更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几年继续发展,中国的努力可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力,推动未来的创新,并可以驱动包括自主武器在内的新一波军事技术。
广告
2022年底,OpenAI推出在线聊天机器人ChatGPT,开启了人工智能热潮,当时中国很难与OpenAI和谷歌等美国公司推出的技术竞争。(《纽约时报》已起诉OpenAI及其合作伙伴微软,称其侵犯了与人工智能系统相关的新闻内容的版权。)但中国的进步正在加速。
一个多月前,快手在中国发布了视频生成器可灵,并于周三向全球用户开放。就在可灵发布之前,由曾经帮助谷歌和微软创建中国公司的投资者和技术专家李开复参与创立的初创公司零一万物发布了聊天机器人技术,在评估全球聊天机器人性能的通用基准测试中,该技术的得分几乎与美国领先技术相当。
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的新技术也跃居开源人工智能系统排行榜榜首。“我们推翻了中国不具备与美国竞争的人才或技术这一普遍看法,”李开复说。“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科技公司的十几名技术专家和研究人员表示,开源技术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关键原因。他们认为,开源人工智能是中国取得领先地位的机会。
但这并不容易。美国仍处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美国官员决心保持这种状态。
广告
白宫已实施了贸易禁运,旨在阻止中国企业使用对构建人工智能至关重要的最强大计算机芯片。一群立法者提出了一项法案,使白宫更容易控制美国制造的人工智能软件的出口。还有一些人试图限制那些有助于类似系统在中国兴起的开源技术。
美国顶级公司也在探索新技术,旨在超越当今聊天机器人和视频生成器的能力。
“中国公司擅长复制和改进美国已有的东西,”杜克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陈怡然说。“他们不擅长发明在五到10年内越过美国的某种全新的东西。”
但中国科技行业的许多人认为,尽管存在这些限制,开源技术仍能帮助他们发展。如果美国监管机构扼杀美国开源项目的发展(就像一些立法者正在讨论的那样),中国可能会获得显著的优势。如果最好的开源技术来自中国,美国开发者最终可能会在中国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他们的系统。
人工智能公司抱抱脸的首席执行官克莱蒙德·德朗格(右)表示,开源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展。
人工智能公司抱抱脸的首席执行官克莱蒙德·德朗格(右)表示,开源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展。 Kenny Holston/The New York Times
“开源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抱抱脸公司(Hugging Face)首席执行官克莱蒙德·德朗格说,世界上许多开源人工智能项目在使用这家公司的平台。他说,美国通过企业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看起来中国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虽然任何拥有电脑的人都可以修改开源软件代码,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技能和算力。阿里巴巴旗下研究机构阿里研究院的人工智能管理负责人傅宏宇说,就人工智能而言,开源通常意味着一个系统的构建模块可以作为基础,让其他人可以构建新的东西。
广告
与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关于最新的技术进步究竟应该向所有人开放,还是作为严格保密的公司机密,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百度是中国少数几家完全从零开始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之一,其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以及其他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才是最有利可图的,也是最安全的。
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大量资源:人才、数据和算力。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应分享此类投资带来的利益。中国政府向人工智能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对计算中心等资源进行了补贴。
但中国科技公司在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方面面临着一个重大限制:遵守北京严格的审查制度,这种制度也延伸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快手的新视频生成器可灵似乎已经接受了遵守规则的训练。任何提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或女权主义以及中国房地产危机等争议性话题的文字提示都会产生错误信息。输入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图片提示,最终生成了代表们在座位上移动的视频。
对于该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可灵制作有害、虚假或政治敏感内容的问题,快手没有做出回应。
通过免费提供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国的科技巨头们表明他们愿意为国家的整体技术进步做出贡献,因为北京已经确定,科技产业的力量和利润应该用于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
一些中国人担心,中国将难以积累构建日益强大的技术所需的计算芯片。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国公司开发出与美国系统竞争的强大新技术,。
去年年底,李开复的公司零一万物在社交媒体遭到嘲讽,当时有人发现该公司使用最初由Facebook和Instagram的所有者Meta开发的开源技术构建人工智能系统。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依赖美国聪明才智的象征。
6个月后,零一万物推出了一款新技术。如今,它在世界最佳技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大约在同一时间,加州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发布了Llama 3-V,声称它的性能优于其他领先模型。但一位中国研究人员很快注意到,该模型是基于最初在中国建立的开源系统。
这与去年围绕零一万物的争议正好相反:不是中国开发者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而是美国开发者在中国技术的基础上开发。
德朗格说,如果监管机构限制美国的开源项目,而中国的开源技术成为黄金标准,这类事情可能会成为常态。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对美国来说,这将成为越来越大的挑战,”他说。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播客的收听数据似乎很符合我的期待

By: Steven
7 June 2024 at 00:30

其实有点出乎我意料,除了 Apple Vision Pro 那期,最受欢迎的居然是聊《九龙城寨》和《暗恋桃花源》的这两期。而且,刚发的《谈判专家》这期的收听量也在稳定上涨。聊 AI 那期尽管内容很多,但收听量比这些都少得多。

从博客后台数据能看到,最近一周的主要收听量中,三分之二都来自这三期聊戏聊剧的节目。

我原本以为,收听我节目的主要人群,是过去在知乎和 B站看我讲设计的读者和观众。

这么看下来,我有一个猜测:收听我播客的人群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可能是此前并不认识我的路人,他们对科技类话题的兴趣,没有对娱乐类型的话题高。

挺好的,这也挺符合我最初对播客的预期,这样我就可以不用老聊设计和产品了!

荒野楼阁 WildloG: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小宇宙: https://suithink.podcast.xyz

Spotify:荒野楼阁 WildloG

YouTube:荒野楼阁 WildloG

Apple Podcast 在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只支持通过 URL 订阅:

https://suithink.me/category/podcast/feed/

电子宠物

By: dimlau
31 May 2024 at 12:45

我曾想,至少有了AI版的电子宠物,才能说人工智能已经普及。我小时候从没拥有过自己的电子宠物,但见身边朋友玩过。小小的鹅卵石似的一个物件,黑白屏幕里有个蠢蠢的小动物,百无一用,只会待机。而妳和它能有的全部互动,就是妳点按写着互动名称的按钮,它播放对应的动画——妳点喂食,它播放张嘴闭嘴。

现在人们太稀罕AI了,甚至许多人担心或者假装担心AI会取代人类!但那不正说明AI还很弱嘛,大概任何新技术诞生都会经历这种过程吧?虽然在哪一方面都还没达到熟练地深度整合运用,但是人们为这份新的希望而躁动,满是憧憬又充满担忧。真等到技术成熟、普及……电不光能驱动月球车,还能绕在马桶圈里让妳坐在屁股底下,互联网不光能在军事、经济领域决胜千里,也能游走在每个人眼前、手边、枕头旁。那时人工智能应该也是如此吧,它能在特别高精尖的领域发挥人类无法企及的能力,也可以收了神通,容身在鹅卵石样的物件里,除了待机什么也不做。妳问它「嘿,那小谁,今天天气怎么样?」它反问妳是不是对每个会出声的东西都问同样问题,一个电子宠物为什么会知道天气怎样?妳赛博喂食,它倒不再嫌妳蠢,而是用我猜也猜不到的方式从妳的喂食里汲取养分,长成独一无二的家伙,陪妳快乐给妳添烦。人类最先进科技的结晶,该是多么具有个性又可爱呀,还不用花太多精力来照料。但是妳觉得它能取代猫吗?

fin.

解散安全团队,疑似盗用女演员声音,OpenAI再陷多重争议|Whatsnew

28 May 2024 at 07:00

「许多分析都指出,安全部门和董事会围绕安全问题出现了不少冲突。」

端传媒记者 洛松齐

2023年5月23日,著名女星Scarlett Johansson出席法国戛纳影展。摄: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2023年5月23日,著名女星Scarlett Johansson出席法国戛纳影展。摄: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继2023年的“逼宫”大戏之后,OpenAI 再度陷入多重争议中。

5月15日,OpenAI 联合创始人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宣布他已离开 OpenAI,并计划从事一个“个人专案”。但苏茨克维没有公布该专案的详情。与此同时,另一位高级研究员 简·雷克(Jan Leike)也宣布离职。(延伸阅读:《AI 元年,Open AI“宫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苏茨克维是 OpenAI 的前首席科学家,和雷克一起担任 OpenAI 旗下“超级对齐”团队(Superalignment Team)的共同负责人。依照 OpenAI 官方网站上的介绍,超级对齐团队是为了“引导和控制比我们聪明得多的人工智慧系统”而成立的团队。据《Wired》杂志报导,该团队已被解散“并入 OpenAI 的其他研究工作”,在此之前有数位相关研究人员离职。

不过,大部分离职员工都保持了低调。据 Vox 报导,OpenAI 的保密协议禁止前员工离职后批评公司并禁止他们提及保密协议。

相较与他们,雷克离职时的表态更为直接,他指“我与 OpenAI 领导层在公司核心优先事项上的分歧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在过去的几年里,(OpenAI 的)安全文化和流程已经被闪亮的产品所取代。”

OpenAI 的 CEO 奥尔特曼(Sam Altman)和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此后发表了一篇声明指其做了大量工作“为安全部署功能日益强大的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但没有正面回应雷克的质疑。

无论如何,这一新闻并没有影响 OpenAI 发布新产品所带来的正面讨论。

5月13日,OpenAI 正式推出 GPT-4o,这是为其标志性产品 ChatGPT 提供动力的 GPT-4 模型的迭代版本。 OpenAI 指更新后的模型“速度更快”,并提高了“跨文本、视觉和音频的能力”,这意味着该模型可以生成内容或理解语音、文字或图像命令。

不过很快,OpenAI 就陷入了另一场大众更容易注意到的争议之中。

在 GPT-4o 中,ChatGPT 首次提供类似语音助手的功能,其中提供了五种不同的声音。5月20日,演员斯嘉莉·约翰逊(Scarlett Ingrid Johansson)指出,ChatGPT 提供的一个名为 Sky 的声音与她的声音极度相似,以至于“我最亲密的朋友和新闻机构都无法分辨”。(延伸阅读:《AI深伪色情急增,如何才能制止新型性暴力?》)

在声明中,约翰逊指 OpenAI 此前曾与她接触,希望她为 ChatGPT 4.0 系统配音。她出于“个人原因”拒绝了这一邀请。而在 ChatGPT 的新版本发布前两天,奥尔特曼又亲自联系她的经纪人并请求她重新考虑,但她还未来得及回复。

约翰逊还认为,此事绝非巧合,因为奥尔特曼有意暗示这种相似是“有意为之”。在产品发布当天,奥尔特曼在 X 上发布了一个单词“her”。约翰逊认为这个单词是暗示她此前配音的电影《Her》,在这部电影中,男主角与约翰逊配音的语音助手建立了一种亲密关系。

《她》(Her)剧照。图:网上图片
《她》(Her)剧照。图:网上图片

OpenAI 随后暂停了 Sky 的使用,据约翰逊表示,这是由于其向 OpenAI 正式发出了律师函。但是,当天晚间,奥尔特曼在一份声明中指“Sky 的声音不是斯嘉莉·约翰逊的,也从未想过要与她相似。在与约翰逊女士接触之前,我们就已经选定了为 Sky 配音的演员”。5月22日,OpenAI 在同一份声明中提供有关时间表的更多信息,以期证明声音不是约翰逊的。

由于约翰逊曾出演过大量知名电影,这一事件很快引发了大众的讨论。而就在同一天,OpenAI 又卷入了另一起类似争议中。

5月20日,Google CEO 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 The Verge 的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Google 正在了解 OpenAI 是否利用创作者的内容来训练其 AI 模型。此前,OpenAI 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提(Mira Murati)在访谈中表示,她并不确定 OpenAI 是否使用了 Youtube 上的公开影片来训练 AI 模型,而 Youtube 执行长则回应指使用 Youtube 影片训练 AI 模型严重违反 Youtube 的平台服务条款。(延伸阅读:《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监管峰会在英国召开,达成了什么共识?》)

资深科技记者凯西·牛顿(Casey Newton)表示,上述几个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此前的董事会解除奥尔特曼职务事件中,许多分析都指出事件源于奥尔特曼与公司安全部门和董事会对安全问题的严重冲突。而在奥尔特曼回归后,“安全工作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Vox 的报导指出,公司中许多注重安全的员工已经对奥尔特曼失去了信心。(延伸阅读:《“人工智能会让人类灭绝”——围绕这个问题的最新讨论都说了什么?》)

牛顿指出,“多年来,OpenAI 一直告诉大家,它更深远的目标是更高尚、更热心公益的事情。但自从奥尔特曼回归后,公司就开始讲述另一个故事: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的故事。”牛顿又指出,“它对待斯嘉莉·约翰逊的态度应该让每个人都感到担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当ChatGPT的广东话“讲唔正”:AI 年代,低资源语言是否注定被边缘化?

20 May 2024 at 08:03

「在AI 半吊子的广东话背后,是语言传承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力。」

特约撰稿人 Anita Zhang

图:Mantha Mok / 端传媒

你听过 ChatGPT 说广东话么?

如果你是普通话母语者,恭喜你瞬间收获“精通粤语”成就。反而是会说广东话的人,这时可能要一头雾水了--ChatGPT 自带奇特口音,像外地人在努力说广东话。

2023年9月的一次更新中, ChatGPT第一次拥有了“说”的能力;2024年5月13日,最新一代模型 GPT-4o 发布,虽然新版的语音功能尚未正式面世,只存在于 demo 中,但从去年的更新中,已经可以一窥 ChatGPT多语言语音对话的能力。

而很多人也发现了,ChatGPT 讲广东话口音浓重,虽然语气自然,像真人一样,但那个“真人”肯定不是广东话母语者。

科技是由人文驱动的:体验后再谈 Apple 空间计算机_1.ylog

By: Steven
1 May 2024 at 20:03

前几天我去找一位科技媒体的朋友,体验了一晚上 Apple Vision Pro(苹果新推出的空间计算机),我将那晚体验的感受以及我们讨论的内容,整理出了这一期节目。本期节目为单人讲述。如果你遇到网络环境波动问题,加入列表缓存后,即可正常收听。

在这一期,你会听到:

—- 交互设计很优秀,但为什么说它不完整且反直觉?

—- 你的眼睛是你的注意力,你的手是你的行动,日常生活中我们这两个部份是分工协作,分头行动的,但在 Apple Vision Pro 的交互体验中,这俩完全没法分开;

—- 空间沉浸感一流,彩透效果超群,但多任务体验并不好;

—- 这种立体感,和在电影院里看 3D 电影是很不同的。Apple Vision Pro 这个恐龙的应用所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大脑完全相信的,是一个空间,而不是把前后景处理得很好的分层的画面;

—- 眼动追踪像魔法,但也很脆弱:

—- 当我刚设置完的时候,他非常的准,极其的精准,真的就是魔法一样,指哪打哪,很爽,但是在我用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会稍微有一些偏移,就对不准了;

—- 眼动追踪矫正流程中的色彩细节,为什么?

—- 最喜欢的两个应用:看星星,火星车;

—- 这就好比你画画的时候,需要用笔,但你一旦需要在三维的空间里去做雕塑,你需要的是雕刻刀和铲子;

—- 太顺理成章的工业设计:苹果的行活儿;

—- 缺少思考后的冲突感,仿佛设计部门和工程部门都没有怎么吵过架就落地了;

—- 预言:什么时候能普及?

—- 普及的好产品 = 渣男喜欢的类型

—- 强制性 vs 超越感官

—- 不要抽象地谈论科技:科技是由人文驱动的

|登场人物|

苏志斌:工业设计师,车联网智能硬件产品经理/联创,《设以观复》作者

|相关链接|

若你所使用的播客客户端未能完整显示插图,或遇网络问题未能正常播放,请访问:

荒野楼阁 WildloG 的地址:https://suithink.me/zlink/podcast/

阅读设计相关的各类文章:https://suithink.me/zlink/idea/

|其他社交网络媒体|

苏志斌 @ 知乎|SUiTHiNK @ 即刻 / 微博

苏志斌SUiTHiNK @ Bilibili / YouTube / 小红书

|联络邮箱|

suithink.su@gmail.com

欢迎在 小宇宙、Spotify、YouTube、Apple Podcast 收听本节目,期待你的留言。

💾

让 MJ 学我画两张小画儿

By: Steven
7 April 2024 at 12:58

昨晚吃饭前跟儿子一起画画,我随便画了一下我们在 Minecarft 里的第二个家,和随便画的一个岩浆包围的高堡:

后来想说看看 Midjourney 能模仿成怎么程度,就丢进去试了一下:

emmm,画得还行……

就是画风不太相关,它有它的训练痕迹,哈哈哈哈哈哈哈~

测试所使用的 prompt:

Tree house, jungle, rainforest, simple little house –sref+空格+两张手绘图的地址 –ar 9:16 –s 50 –v 6.0 –style raw

苹果停车转 AI 将引发人才大震荡

By: Steven
28 February 2024 at 20:16

1、没有 AI 的汽车、手机、电脑、平板等,将是一堆废铁;

2、一家公司的核心战略不能同时放在两个大方向上。

综上,停下造车全攻 AI 是非常明智的。

连键盘侠都知道「不难」的造车,没造出来不是造不出来,是制定的目标太远太高。苹果之前想一步到位搞出 L4 的移动座舱,但现阶段的人类还没有办法,这太难了。在他们之前的设想中,自动驾驶的汽车和 Apple Vision Pro 是可以放在同一个场景里的。但很显然,这个步子太大了。用新势力们的方式当然可以,但那不是苹果想做的。

最关键的是,AI 的大爆发是此前大家都没料到的。没有这事儿,车还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这一波爆发的 AI 不是资本热潮,而是实打实的浪潮了,此时不全力转向,是真的会死的。况且苹果并不是没有在 AI 上投入的,这些年一直都在积累,只是权重还没拉到那么高。现在切方向,即是大势所趋的必须,也是归拢资源的必要。

过去 Jony 可以对供应商说,这里有一桶取不完的钱,你能做到你就能拿走,以此把工业设计拉高到一个令人望尘莫及的程度;今天的苹果比二十年前拥有更多的现金,有自己的芯片和庞大的人才库,有海量的设备和训练数据,可以说:

比起造车,AI 才是更适合苹果干的事;

干好 AI 所需的人才、数据、算力,也是他们的优势。

以苹果的财力,下这样的决心,恐怕要出现一次人才流动的大震荡。

原文发布于知乎提问:

苹果取消探索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 AI,原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影响?

Vision Pro 首发体验

By: James Guo
5 February 2024 at 03:00

美东时间 2.2 日早上 8:00 自提的设备,本人不佩戴眼镜,因此已经使用了完整两天,这里更新下自己的一些发现。

配置选择

我选择的是 512GB 的版本,主要考虑是 Vision Pro 上的一些软件/游戏可能会有更多的 3D 场景,会更消耗存储空间。但大多数时候又是在 Wi-Fi 环境下使用,所以 1TB 版本又没有那么有必要。

UI 显示效果

本人之前没有使用过其他 VR/AR 类产品(排除 Google Cardboard😂),所以并没有感觉到 Vision Pro 有多么的好。相反,我的感觉是 Vision Pro 的显示效果其实完全无法代替 Studio Display。与其它类型的显示器相比,它有这些特点

清晰度:5K 显示器有着明显锐利的多的画面,并且能肉眼感觉到显示器的色彩空间也更好。目前看来 Vision Pro 的显示清晰度大约相当于 2.5K 的水平,显示效果:高端显示器 >> Vision Pro > 高端投影。仔细观察,我是可以看到 Vision Pro 中的像素的。我的视力也并非完美水平,处于轻微近视,在不配矫正镜片的时候依然能察觉到像素。

HDR 效果:得益于 micro-LED,HDR 效果还是相对突出的,好于显示器和投影,但高光的亮度又比不过 iPhone 的 OLED 或者是 MacBook Pro 的 miniLED。

自适应的渲染:之前的清晰度是我将窗口调整到我平时操作显示器的大小时进行的比较。但 Vision Pro 的窗口是可以调节的,包括远近和大小。此外,眼镜在物理世界里的位移也会影响到显示:当你贴近时,可以看到更清晰的画面。如果说视网膜屏幕是 @2x-@3x,那么 Vision Pro 则是 @1x-@9x(9x是打个比方)。Vision Pro 中的所有系统UI(包括网页上的SVG/文字)都是矢量渲染的,不需要 Zoom In,只需要人走进显示区域,就会发现每一个小字/矢量图都会变的无限清晰。

亮度:感觉达不到 500nits,如果在白天摘下眼镜,会明显感觉到真实世界更亮。但这一点不是特别影响体验。

透视效果

透视的清晰度则是远差于 UI 显示的清晰度,摄像头的分辨率其实不高,看真实世界完全到不了 4K 水平。但可以感觉到其曝光控制非常优秀,画面里没有过曝或者欠曝,是可以戴着它生活的(如吃饭)。但无法使用它阅读小一点的文字(过于模糊,无法阅读;比如食品配料表或者手机上的小字都是看不清的)

透视效果属于能用的水平,在家里时我佩戴并四处走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舒适度和重量

一开始使用 Solo Band 的时候用久了还是挺不舒服的,但我现在换用 Dual Loop 并仔细调整后,发现比刚开始戴的时候舒服了非常多,感觉用个一两小时是没问题的。Dual Loop 有两个地方可以调整,建议多试,太紧或者太松都会导致不舒服。躺着用反而不舒服,比较压脸颊。重量肯定是能感知到的,希望有一天可以做到跟眼镜一样轻。

操控

操控总体而言比较方便,如果Mac的触摸板操控是 10/10 分,iPad 算 9/10 分的话,Vision Pro 现阶段已经能达到 8.5/10 分(除打字外)。滚动非常跟手,滚动是有高刷的感觉的,明显好于 60Hz。但有时候手放在了摄像头看不见的位置(比如桌子下面),这种神奇的体验就没了,然后就会想起:啊,原来是摄像头捕捉的我的手势。

除了捏合 🤌 控制,直接点击按钮也是可以交互的,把窗口“拉近”,然后像iPad那样拿食指直接点空中屏幕就可以操作,对电脑版网站按钮很小的还是很有用的。YouTube 网页版就属于适配的不那么好的网站之一,有一些按钮之间离得近,用点击的方式会更方便。

对于 iPad compatible 应用,操控体验也还不错。非常多软件(包括苹果曾经宣传过支持 Vision Pro 的 Apps),其实都只是 iPad compatible 版。试了 iPad 版的:Lightroom 、Paramount+、Maps 等,会发现 iPad 版的 App 体验已经惊人的好了。最大问题还是 Typing 体验差。细想起来,苹果在 iPad 上加的前台调度、鼠标指针、Apple Pencil 的 Hover 功能,都跟 Vision Pro 的交互惊人的相似,所以支持了以上功能的 iPad Apps 在 Vision Pro 上体验很好。

打字的话现在我最喜欢的方式是用双手食指点键盘。现在已经逐渐习惯了,但还是差于iPhone的小屏幕键盘。蓝牙键盘还有待尝试。

用久了 Vision Pro 后,每当我在现实世界里看到个屏幕觉得离我远/位置不对,就想要 🤌 把它调整下,但却发现不行 😂。感觉这会是未来人下意识的一种手势,类似刘慈欣三体里描述的情形。

软件体验

软件我感觉只做到了苹果的后期 Beta 水平,还算不上正式版。首先就是目前只能输入英文,其他任何语言的输入(比如中文)都不支持,包括键盘和 Siri 语音。其次就是我发现 visionOS 1.0.2 并不支持 iOS 17.2 推出的 iMessage 信息联系人密钥验证。这点其实 Xcode 也已经暗示了:如果在 Xcode 15.2 中将软件的 Minimum Deployment 设置为 17.2,那软件将无法在 visionOS 1.0.2 中运行。因此得出结论:visionOS 1.0.2 = iOS 7.1。这点就可以看出 Apple 发布 Vision Pro 还是很急的,或许是苹果觉得 visionOS 1.1 的 Bug 太多了,所以苹果就没有发布,导致了现在功能不匹配。顺便一提:iOS 17.1 发布时间是 2023 年 10 月 25 日,iOS 17.2 发布时间是 2023 年 12 月 11 日。

IMG_0002 2.jpeg

外接 USB 设备

没有任何外接 USB 的能力,这点比 iPhone 和 iPad 都差。因此 Vision Pro 也不支持 YubiKey 5C NFC,因为既没有 USB 口,也没有 NFC。如果你想登录一个网站但你只配置了 YubiKey,那抱歉,登录不了。当然 Passkey 是支持的。

Mac 扩展屏幕

很多人对扩展 Mac 屏幕很感兴趣。个人觉得扩展屏幕体验还是远差于真正的显示器的。同样价格可以买到比 Vision Pro 显示效果好得多的显示器。但如果你主打的是便携,比如希望在飞机上、酒店里也有显示器,或者希望隐私,比如不想让其他人看到你的屏幕,那它还有点用。

个人感觉 Vision Pro 显示效果是略差于中端 4K 显示器($1000 美元左右)的。延迟也还是有的,具体体验可以参考 iPad 作为扩展屏的延迟。我个人不会拿 Vision Pro 主要作这个用途。

Persona (Beta)

属于能用,但只还原了人脸的 90-95%。已经有点恐怖谷效应了。有总是比没有强的,我觉得我使用它参加视频会议不会特别尴尬。

坐车体验

坐车使用完全不可行,哪怕启用了 Travel Mode,至少小汽车是不行的。首先Vision Pro会错误定位,因为窗户的存在,有时会认为你在快速移动,有时则定位失败。但这个其实好说,属于软件问题,但下一个问题就是物理问题了:就是因为它比较重,在有颠簸车上受加速度影响脸部会异常难受。因此起飞/降落/Taxiing/气流颠簸时都不建议用,小心脸疼。

因此坐车时还是 iPhone/iPad 体验更好。我以后不会在坐车时使用 Vision Pro。

其他缺点

EyeSight 非常鸡肋,亮度很低并且分辨率也很低。iFixit 的拆解也得出了原因,是为了还原眼镜的 3D 效果不得不做出的妥协。眼睛的还原必须是立体的,不然外人将无法知道你在看谁。

总结

我认为 Vision Pro 已经接近成熟了,软件上已经达到了最后一个 Beta 版本的可用性。软件上相对欠缺,但我觉得未来几个月内会迅速弥补上。

赛博朋克

By: dimlau
3 December 2023 at 21:26

咖啡店新址选定,终于开始进料,准备开工装修。来送沙石水泥的伙计先从卡车上抬下来一辆平板推车,轮子明显比往常见过的粗了一大圈,除此之外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铺成平板的一块块薄铁片松松垮垮,倒像是比常见的平板车更破旧。他从驾驶舱里提出一个像工具箱一样的金属盒,掀开平板车上的一块铁皮,没有额外动作,就只是把金属盒整个塞进去,然后「啪」的一下盖回铁皮。我突然意识到,这大概是辆电池驱动的小车。

送料伙计穿着粗布工作服,系了条皮围裙,又是肩扛又是抱,从卡车上一次卸下了十袋沙子摞在平板车上。他用胳膊肘擦了一下脸,抓住推车把手按下按钮。然后我就听见那种很有辨识度的、音量不大但充满力量感的、电机飞转的声音;似乎是小车牵着他往前走。特斯拉的 Cybertruck 并没让我有多少「赛博朋克」的感觉。但是看到满身灰土的送料伙计推的这辆布满水泥斑块、铁皮凹凸不平的小车,我想到了这个词。

fin.

赛博朋克

By: dimlau
3 December 2023 at 21:26

咖啡店新址选定,终于开始进料,准备开工装修。来送沙石水泥的伙计先从卡车上抬下来一辆平板推车,轮子明显比往常见过的粗了一大圈,除此之外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铺成平板的一块块薄铁片松松垮垮,倒像是比常见的平板车更破旧。他从驾驶舱里提出一个像工具箱一样的金属盒,掀开平板车上的一块铁皮,没有额外动作,就只是把金属盒整个塞进去,然后「啪」的一下盖回铁皮。我突然意识到,这大概是辆电池驱动的小车。

送料伙计穿着粗布工作服,系了条皮围裙,又是肩扛又是抱,从卡车上一次卸下了十袋沙子摞在平板车上。他用胳膊肘擦了一下脸,抓住推车把手按下按钮。然后我就听见那种很有辨识度的、音量不大但充满力量感的、电机飞转的声音;似乎是小车牵着他往前走。特斯拉的 Cybertruck 并没让我有多少「赛博朋克」的感觉。但是看到满身灰土的送料伙计推的这辆布满水泥斑块、铁皮凹凸不平的小车,我想到了这个词。

fin.

毫米波 5G 有多快? 2000Mbps! 快来看看你的 iPhone 是否支持毫米波

By: James Guo
20 February 2022 at 23:59

本文对比了中频 5G 和毫米波 5G 的速度差异,提供了判断 iPhone 是否使用毫米波的方法,讲述了 5G 不同图标的含义,对比了 5G 的低频、中频和毫米波,并列举了 iPhone/iPad 不同型号对毫米波支持的情况。

最近分别使用手头上的国行和美版 iPhone 对比了一下中频和毫米波 5G。都是相同运营商 (Verizon Prepaid) 的相同套餐 (Unlimited Plus),使用实体 SIM 卡,在完全相同的地理位置进行的测试。

毫米波 5G (28 GHz)

可以看到,毫米波 5G (高频,mmWave) 轻松跑到了 2000Mbps。

最高也可以跑到 4000Mbps

如上图所示,也有人在 Reddit 上跑出了接近理论峰值的 4000Mbps。但我试了多次最高 “也就” 2000Mbps。

中频 5G (3.7 GHz)

中频 5G (Mid-Band) “只” 跑到了 929Mbps。

就本次测试看来,毫米波 5G 要比中频 5G 快 2 倍左右。在各自的理想情况下,毫米波 5G 可以比中频 5G 快 2-3 倍。

如何判断 iPhone 是否使用毫米波?

在系统的通话页面输入 *3001#12345#*,然后点击呼叫。随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下方视频所示的 Field Test Mode。选择 5G 中的 Nr ConnectionStats。若看不到 5G 相关选项,则说明当前没有 5G 信号,或机型/运营商不支持 5G。然后看 Band 中的数字。该视频中 band 数字为 78,为中频 5G。

查询当前使用的 5G 频段

若数字小于 200 (如上图),则说明没有使用毫米波。若显示大于 200 (常见的有 257-262),则说明已经连接到了毫米波 5G。具体使用的频率可以参考这个表格

并非所有支持 5G 的 iPhone 都支持毫米波 5G。目前只有在美国购买的 iPhone 12、13、14 系列在美国才能使用毫米波 5G 网络。

5G 图标

根据苹果官网,5G 是有多种图标的。如果只显示 5G,则是连接到了最普通的 5G,速度比较慢。若看到了 5G+、5G UW 和 5G UC,则说明可能连接到了毫米波 5G,速度更快。但实际上,显示 5G+、5G UW 和 5G UC 并不代表使用了毫米波 5G (也可能只是中频 5G)。此外,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即使连接到了中频 5G,也只显示 5G。

5G 图标一览

5G 常见的三种频段:低频、中频、毫米波

低频的范围在 1 GHz 以内,中频在 1-6 GHz,毫米波则在 24-40 GHz。

低频 5G,也叫 5G Nationwide (Verizon)、Extended Range 5G (T-Mobile)、5G (AT&T)。是覆盖最广的 5G,但速度也不是很理想,有的时候甚至不如 4G/LTE 的速度。目前现有的很多 4G 基站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升级为低频 5G。在我看来只是准 5G 网络。

中频和毫米波 5G,也叫 5G Ultra Wideband (Verizon)、Ultra Capacity 5G (T-Mobile)、5G+ (AT&T)。是真正意义上的 5G 网络。

目前在中国,所有运营商的 5G 均使用中频。相比毫米波,中频在相同的基站数量情况下,覆盖的更广。这是因为中频的波长更长,传播时相比毫米波更不容易被障碍物遮挡。

LTE-Advance,也叫 5G Evolution (AT&T)。是指使用了载波聚合、4x4 MIMO 和 256 QAM 等技术的 4G 网络。这种网络根本不是 5G 网络,只是比较快的 4G 网络。

iPhone 不同型号支持的 5G 一览

苹果官网搜索你的手机型号(如 A2629、A2634、A2639、A2644 则为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 iPhone 13 系列的型号),然后查看是否支持 n257-262 中的任何一个频段。截止到目前,只有在美国销售的 iPhone 12/13/14 支持了毫米波。你可以在机身背面看到型号。目前支持毫米波的型号有:

  • A2650: iPhone 14 Pro
  • A2651: iPhone 14 Pro Max
  • A2649: iPhone 14
  • A2632: iPhone 14 Plus
  • A2483: iPhone 13 Pro
  • A2484: iPhone 13 Pro Max
  • A2482: iPhone 13
  • A2481: iPhone 13 mini
  • A2341: iPhone 12 Pro
  • A2342: iPhone 12 Pro Max
  • A2172: iPhone 12
  • A2176: iPhone 12 mini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看 iPhone 右侧是否有毫米波天线的开口(图源 Apple)

支持毫米波的 iPhone 的毫米波天线位置不支持毫米波的 iPhone 则没有毫米波天线

这个毫米波天线开口很像 iPad 系列 Apple Pencil 的无线充电开口,但他们确实不是一个东西,不要混淆。

其次,如果你手持 iPhone 14,判断方法更为简单,只要没有实体 SIM 卡槽,就是支持毫米波的美版。

iPad 不同型号支持的 5G 一览

同样的,你可以在苹果官网搜索你的 iPad 型号。你可以在机身背面看到型号。目前支持毫米波的型号有:

  • A2379: 12.9 英寸 iPad Pro (第五代)
  • A2301: 11 英寸 iPad Pro (第三代)

Mac mini 有什么用?组建家庭服务器!

By: James Guo
27 November 2021 at 22:00

最近我从闲鱼上购入了一个二手 Mac mini,2020 年 M1 版。我选择的是配有 8GB 内存和 256GB 存储空间的最低配置,当时大约花了 CN¥3,600 左右。目前已经使用有一个月左右,用它组建了旁路由、远程时间机器(Time Machine)备份、SMB 文件共享、远程桌面连接、内网穿透等功能,可以说是物超所值了。

谈谈 2020 M1 Mac mini 的配置

Mac mini 是苹果的小主机,类似 Intel® NUC 这种迷你 PC。它不配备键盘、鼠标、显示器,因此相比 iMac 也更加实惠。

这一代 Mac mini 是首款搭载 Apple Silicon 的 Mac mini,基于 ARM 架构的它拥有更优秀的能耗比以及更好的性能。它的 Geekbench 4 跑分为 7422,高于基于 Intel 芯片的最高配 Mac mini 的 5488 分。不过,受 M1 芯片限制,它只有两个雷电 3 接口,而不是 4 个,而且它只支持连接最多两个显示器。不过,相比搭载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它的接口要更丰富——它额外有一个 HDMI 2.0、千兆网口(可升级到 10Gb 网口)和两个 USB-A 接口。

个人认为 Mac mini 的定位大于等于 MacBook Air,小于等于 iMac、MacBook Pro 系列。所以在未来,苹果也有可能推出搭载 M1 Pro/M1 Max 芯片的 Mac mini。

作为服务器需要修改的一些设置

自动登录

自动登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启用自动登录可以实现在更新 macOS、重启电脑后,不需要输入密码即可自动登录到用户界面,并启动相关的服务。可以说是将 Mac mini 作为服务器,尤其是远程服务器所必须要打开的一个功能。具体的操作方式请参考这个文档。需要停用文件保险箱才可以启用这个功能。

配置防火墙和路由器

macOS 的共享功能会监听所有的网络接口。如果你的运营商提供了公网 IPv4,则可以通过端口转发或者 DMZ 主机的方式将 SMB 暴露在公网即可。如果需要 IPv6 访问,则需要关闭光猫以及路由器上的防火墙,允许外部传入的 IPv6 连接。

远程登录和远程管理

开启远程登录和远程管理不仅可以方便的远程管理 Mac mini,还可以直接使用 macOS 环境去执行应用程序。开启远程登录后可以使用 SSH 连接。开启远程管理后可以进行远程屏幕连接。

远程登录配置截图

在 macOS/iOS 上,我使用 Screens 去远程连接 Mac mini。如果你在 iPad 上使用,我推荐安装 SwitchResX 来自定义屏幕分辨率,实现完美适配 iPad 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iPad 底部可能会留有部分安全距离,这在设置分辨率时需要减去。在我的 11-inch iPad Pro 上,底部有 40 像素的安全距离。除了分辨率之外,我还将刷新率降低到了 30Hz,以减少网络传输上的压力。

远程屏幕连接完美适配 iPad

需要注意的是,开启远程登录和远程管理前,一定要为你的 Mac 设置强密码,否则极有可能密码被暴力破解。

通过远程连接,甚至可以在 iPad 上使用 Final Cut Pro。经过本人实际体验,在同城市通过互联网连接操控时,感觉不到明显卡顿,完全可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Final Cut Pro 时屏幕宽度必须大于 1280px(HiDPI 时为 2560 个像素点)。可以使用 SwitchResX 根据应用程序自动切换分辨率。下面这张截图是在 11-inch iPad Pro 上缩放显示的,因此有些许模糊。

在 iPad 上使用 Final Cut Pro(通过远程连接)

Mac mini 作为 NAS 使用

macOS 的文件共享功能可以直接将 Mac mini 变成一个 NAS。只需要打开系统偏好设置——共享,然后启用 “文件共享”,就可以实现 NAS 了。Mac 使用的是 SMB 协议。建议使用有线网络以确保稳定性。

启用 “文件共享”

注意,你可能需要进入高级选项,然后启用 “Windows 文件共享”,才能在某些客户端上连接 SMB。

启用 “Windows 文件共享”

如果你想允许访客访问,你不仅需要在用户里添加 “任何人”,还需要在高级选项里打开 “允许客人用户”。此外,还需要在系统偏好设置——用户与群组——客人用户中启用 “允许客人用户连接到共享文件夹”。这时候,可以以用户名 “Guest”,密码空的方式连接 SMB。

高级选项打开 “允许客人用户”启用 “允许客人用户连接到共享文件夹”

共享外部硬盘

Mac mini 的雷电 3 和 USB Type-A 接口很适合用于连接外部硬盘,连接的外部硬盘也可以通过文件共享去分享,只需要在添加外部硬盘到 “共享文件夹” 中即可。

组建 RAID 和 Fusion Drive

我为我的外部硬盘配置了 RAID 和 Fusion Drive。我使用了 4 个 3TB 3.5 英寸 HDD 和一个 1TB SSD。其中 4 个 HDD 是通过四盘位硬盘盒的方式使用 USB Type-A 口连接到 Mac mini,SSD 使用雷电 3/USB 4 硬盘盒连接到 Mac mini。我在硬盘盒上做了 RAID5,将 4 个 3TB HDD 变成了 9TB 的存储空间。然后在此之上又使用 Fusion Drive 将其与 SSD 融合,最终达到了 10TB 的容量。Fusion Drive 配置方法我参考的是这篇文章

我选择使用 APFS 作为文件系统。主要是因为新版本 macOS 已经不支持新建 HFS+ 加密分区,而且由于有 SSD 的加持,并不是很担心性能下降。

作为时间机器(Time Machine)备份目的位置

同样是在高级选项中,打开 “共享为时间机器备份目的位置” 即可。在需要进行备份的 Mac 上,使用访达(Finder)菜单栏中的前往——连接服务器(⌘K)连接到这台 Mac,然后就可以在系统偏好设置中的 “时间机器” 里找到通过文件共享的文件夹了。

连接服务器

我目前是通过 Internet 的方式连接到 Mac mini 实现异地备份的,首次备份花了大约 6 小时,之后每次备份都能在半小时内完成。我还添加了一个通过 USB 连接的 HDD,系统会使用两个磁盘轮流备份,成功实现了一个异地备份、三个存储介质和三份拷贝,符合备份 3-2-1 原则

时间机器设置

对 NAS 上的数据进行备份

为了更好的安全性,还可以对 NAS 上的数据进行备份。我选择使用 Mac mini 上安装的 Carbon Copy Cloner,将 NAS 上部分重要数据再次备份到本地局域网的 AirPort Time Capsule 上。我选择备份到 APFS 文件系统的 Sparse Bundle 上以实现快照和加密。

Carbon Copy Cloner 的配置

同步照片——Lightroom Classic CC

由于有了这个 10TB 的 NAS,我果断将我的 Adobe 订阅从 Lightroom (1TB) 换到了 Photography (20GB)。Photography (20GB) 相比 Lightroom (1TB) 多了 Photoshop CC 和 Lightroom Classic CC。其中 Lightroom Classic CC 使用的是本地的照片库,同时还可以与 Lightroom CC 进行同步。我在 Mac mini 上安装了 Lightroom Classic CC,并打开了同步功能,将之前所有的 Lightroom CC 图片均存储在了本地,然后在 Lightroom Classic CC 上对这些图片取消同步。很快,我的云空间就全部释放了。然后,我再将这些照片重新添加到同步文件夹中。此时,Lightroom Classic CC 只会上传这些照片的智能预览(就是相对低分辨率的 RAW 格式),这些照片不占用云端存储空间。以后,当 Lightroom CC 的空间再次不足时,我依然可以使用这个方法释放 Lightroom CC 的空间。

不占用云空间的同步

现在,我可以在我的任何安装了 Lightroom CC 的设备上对照片进行编辑。不过,如果需要导出原图,则仍需要在 Mac mini 上的 Lightroom Classic CC 操作。为了能够在其他桌面设备上导出原图,我需要在其他设备上拥有——1. 原图文件、2. 资料库。我选择使用 ChronoSync Express 对原图文件进行双向定时同步,使用 iCloud 云盘同步资料库(包括标准预览、1:1预览、智能预览)。经过我实际测试,发现 iCloud 是支持增量同步的,即每次修改资料库后只会同步资料库文件中改动的文件块。

需要注意的是,Lightroom Catalog* 文件必须在同一个目录下。如有必要,可以使用软链接的方式实现在不同位置存储它们的原始文件。我一般会将原始文件存储在外置硬盘中,这样可以节省本机空间。当外置硬盘不可用时,依然可以使用智能预览进行编辑。

旁路由

我使用 Surge 这个软件的 DHCP 服务器实现旁路由。Surge 可以接管局域网设备上的请求,对其重写、抓包、解密、代理等,十分方便。需要关闭路由器/光猫上的 DHCP 服务器。

Surge 的 DHCP

打开 Surge 的增强模式,然后在 DHCP 页面中右键选择设备,然后开启 “使用 Surge 作为网关”。将那台设备重新连接到网络,其流量就会被 Surge 接管。

内网穿透

同样是使用 Surge,在其配置文件中加入如下内容:

[Snell Server]interface = ::port = 6160psk = SOME_RANDOM_PASSWORDobfs = offipv6=true

然后,在其他设备上的 Surge 加入如下代理配置:

[Proxy]Mac mini = snell, mac-mini.sgddns, 6160, psk=SOME_RANDOM_PASSWORD, udp-relay=true, tfo=true[Rule]IP-CIDR, 192.168.1.0/24, Mac mini

需要更改 SOME_RANDOM_PASSWORD 为一段随机字符串,更改 192.168.1.0/24 为你的内网 IP 段。现在,就可以实现内网穿透了。

下载器——qBittorrent

我推荐使用 qBittorrent 作为下载器。其内置的 Web UI 可以方便的在其他设备上控制 qBittorrent.

配置 qBittorrent 的 Web UI在其他设备上通过 Web UI 控制 qBittorrent

Mac mini 的替代品

有些人可能觉得使用树莓派就行了。实际上,树莓派确实可以实现大多数功能,但是它却没有 macOS 环境,无法安装 Lightroom Classic CC、Final Cut Pro 等软件。

当然也可以使用 Intel® NUC 等 Windows 主机来代替 Mac mini,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Magic Keyboard (妙控键盘) for iPad Pro 使用体验

By: James Guo
20 April 2020 at 15:43

刚刚收到了 Magic Keyboard (妙控键盘) for iPad Pro (11-inch)。Apple 在今年年初悄无声息的发布了配备双摄的 iPad Pro 2020 款,性能变化不大,主要是起配 128GB、价格下调。最主要的更新就是适配鼠标和触摸板的 iPadOS 13.4 以及刚刚开卖的 Magic Keyboard for iPad Pro。新的键盘同时支持 2018 和 2020 款 iPad Pro。这一代有着更好的支撑模式,改进了键盘,新增了 Type-C 充电,并增配了类似 Mac 的多点触控板。

功能概述

  • 可以无极的调整倾斜角度
  • 使用最新的的剪刀式结构键盘
  • 支持键盘背光
  • 多点触控触摸板(物理按压,非 Haptic Feedback)
  • 为 iPad 增加一个 USB-C 充电口(不支持数据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该键盘使用专门的协议与 iPad 通信,不支持蓝牙。也就是说,只能给 iPad Pro 使用

重量:论重量,该键盘重量远大于 Magic Keyboard for Mac 加上 Magic Trackpad for Mac 的重量。因此便携度还是 Mac 所配的键盘和触摸板更优。11-inch 键盘的重量为 600g 左右。作为参考,11-inch iPad Pro 重量为 471g;11-inch 智能键盘夹(Smart Keyboard Folio)为 300g 左右;Magic Keyboard for Mac 加上 Magic Trackpad for Mac 的重量为 231g + 231g = 462g,何况后者比 iPad 的触摸板还要大很多,并支持 Haptic Feedback。安装上该键盘会使设备增重一倍多,实在有点夸张。主要问题是双面保护的问题,如果能够省去背面的保护,重量应该能轻不少。

类别 型号 重量
iPad 11-inch Magic Keyboard 593g
机身 471g
Smart Keyboard Folio 297g
机身 + Magic Keyboard 1.06kg
iPad 12.9-inch Magic Keyboard 699g
机身 641g
Smart Keyboard Folio 407g
机身 + Magic Keyboard 1.34kg
Mac Magic Keyboard 231g
Magic Trackpad 231g
MacBook 13-inch Air 1.29kg
13-inch Pro 1.37kg
16-inch Pro 2.0kg

* Magic Keyboard for iPad Pro 和 Smart Keyboard Folio 的重量均不是官方数据

图片

外包装,非常紧凑很简洁的使用说明悬浮高度实测为 10mm - 23mm新的凹陷 Apple Logo 设计keyboard-5.jpeg与 15-inch MacBook Pro 和 Magic Trackpad for Mac 对比(无标注)与 2018 15-inch MacBook Pro 对比(标注后可以清晰看出,iPad 版本大致小四倍)背光对比,均开启最大亮度,亮度相近。

功能配置

三指手势配置

我的触摸板默认没有开启三指切换多任务的手势。需要进入设置、主屏幕与程序坞、多任务中找到 “手势” 开关开启。开启后在屏幕上四指也会出发多任务。

三指手势配置屏幕截图
三指手势 屏幕录制

指针动画和触摸板惯性

两个设置位于辅助功能、指针控制中

若开启指针动画,当移动到按钮上方时,指针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按钮高亮的吸附效果。此功能可以关闭,关闭后更接近在 macOS 上的使用体验。

开启指针动画
关闭指针动画

同样的,默认 iPadOS 会开启触摸板惯性,关闭此功能会更接近在 macOS 上的使用体验。

开启触摸板惯性
关闭触摸板惯性

辅助点按

类似 Mac,iPad 也推出了辅助点按功能,可以代替 Haptic Touch,非常好用。

两指按下辅助点按

使用体验

根据我的个人体验以及网上的说法,该触摸板明显比第三方的好用,效果与 Magic Trackpad for Mac 相当。似乎苹果目前对第三方触摸板在多点触控以及移动光标的流畅度上有 Bug(也可能是有意而为)。

该键盘使用最新的的剪刀式结构,介于最新的 16-inch MacBook Pro 和 Magic Keyboard for Mac 的手感。相比智能键盘夹(Smart Keyboard Folio)打字体验好太多。

尽管触摸板不支持 Haptic Feedback,但整个触摸板均可物理按压,不存在某一个角不好用一说。

两个角度控制的地方阻尼足够,无论什么角度放置,仅凭借 iPad 自身重量均无法使其自己转动。可放在腿部使用。

总体使用体验尚可,唯一缺点就是太重且两个面都很厚(背面由于支持充电和角度调整,也远大于普通双面夹)。此外就是似乎本次外壳材质较上一代没有变化,使用久了会严重变质。

购买方式

可以前往 Apple Store 实体店或者在线商店购买。使用教育优惠可以便宜 ¥200,学生教师均可使用。购买时注意选择键盘样式,我购买的是美式英语。国内实体店可能只有简体拼音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