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16 September 2024Main stream

一年狂赚 66 亿美元,比 OpenAI 还吸金的成人网站,为什么拒绝 AI?

By: 张成晨
16 September 2024 at 12:43

提起 OnlyFans,很多人的脸上会浮现意味深长的笑容:哦,一个成人网站,可以和业内顶流 Pornhub 一战。

最近,OnlyFans 公布了去年收入,惊了被 AI 刷屏的硅谷圈——总收入 66 亿美元,创作者分到 53 亿,剩下 13 亿归平台,扣除所有成本,纯利润达 4.8 亿。

▲ X 网友语出惊人的调侃

隔行如隔山,虽然不能直接比较,但差距非常直观:OpenAI 2023 年化收入 16 亿美元,2023-2024 赛季 NBA 总薪水 49 亿美元。

OnlyFans 的成绩,不依赖广告金主,而是靠海量用户付费得来。

都说互联网的第一生产力是搞黄色,但这话多少带些「白嫖」的意味,爱看,但不一定愿意花钱。为什么这么多用户,心甘情愿地为 OnlyFans 掏出腰包?

不整虚的 OnlyFans,才是真·粉丝经济

OnlyFans 拆开是「Only」(只有)和「Fans」(粉丝),顾名思义,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粉丝经济:提供一个平台,让粉丝为创作者的内容付费。

它的首页人畜无害,平淡得像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然而,点进感兴趣的账号才知道,这里的一切都明码标价,图片、视频、直播、私信…… 不花钱,眼前就是一片灰扑扑的付费墙。

付费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订阅,按月付费,查看常规的帖子。按次付费,解锁额外的内容。

哪怕内容免费,也要绑定信用卡、订阅了创作者才能看,毕竟下一次,你可能就丝滑地付费了。如果你已经花了钱,但觉得创作者甚合心意,也可以再打赏小费。

P 站上有的内容,OnlyFans 当然也有,粉丝还可以花另外的价钱,通过私信,像甲乙方一样对齐需求,让创作者定制专属视频,体验比审美疲劳的 P 站更个性化。

2021 年,OnlyFans 因为外界压力一度要禁止色情内容,重走 Tumblr 汤不热的老路,但因为用户和创作者的强烈反对,很快反悔。此后,只要创作者证明自己成年,不违法,便百无禁忌。

▲ OnlyFans 创作者 Bryce Adams 订阅用户超过一百万

除了搞黄色,你也能在这里看到健身、烹饪、音乐等非十八禁的内容,甚至和明星说上话。

名人入驻 OnlyFans 有一个好处:自带光环和流量,不必以大尺度为噱头。

巴黎奥运会双人跳水铜牌得主 Jack Laugher,靠 OnlyFans 的副业,支撑自己的跳水事业——他的运动员薪水,只有每年 28000 英镑,哪怕在里约奥运会拿过冠军。

▲ Jack Laugher 的订阅价格是每月 10 美元

平时,Jack Laugher 发的都是一些穿着泳裤、三角内裤、平角内裤的内容,没有全裸。泳裤相当于职业装,所以他和他家人都觉得很自在,「没有什么是你不能给你奶奶看的」。

美国知名说唱歌手卡老师 Cardi B,也会在 OnlyFans 分享音乐幕后、个人生活,把它当成 Instagram 运营,只和粉丝联络感情,强调不会展示自己的胸部。就这,赚了 4500 万美元,2023 年在名人里排第二。

除了追求感官的刺激、名人的互动,用户还会在什么情况下,为他人付费?答案是走心,用真心换真心。

OnlyFans 不只是出售照片、视频,也是在出售人与人的连接,这在一对一聊天的私信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对于粉丝,尤其是一些中青年男性来说,聊天是精神抚慰、情感联系,非直观的肉体所能比拟,可以当作一种另类的心理咨询。

Business Insider 采访了 10 位 OnlyFans 创作者,9 个都说和粉丝建立的不只是性关系,更接近朋友或者对象,平时会聊爱好、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压力。

▲ OnlyFans 创作者也玩 cosplay

虽然 OnlyFans 总部在英国,但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美国,英国和欧洲用户占 16%,其余 17% 属于「世界其他地区」。

《OnlyFans 用户的性态度和特征》这篇论文,用户画像更加具体:OnlyFans 用户主要是已婚白人男性,平均年龄 29 岁,平均年收入 4.2 万美元。

怎么说,其实不让人意外,就像下班后在车里吸一根烟再上楼的国产剧男性形象。

心理不设防了,钱也就给得心甘情愿了。《财富》杂志报道,与粉丝聊天,拉近关系,然后售卖「独家」内容,占到很多 OnlyFans 创作者收入的 50% 以上。

粉丝为创作者的劳动付费,创作者直接从粉丝身上赚钱,简单、直接、了当,这就是 OnlyFans 的创作者经济。

因为不依赖广告、创作者激励,其他社交媒体在乎的流量来源、热门话题、用户停留时长、个性化推荐算法,OnlyFans 通通不在乎。

但没有平台扶持,也会让创作者涨粉比较困难,所以他们会在 Reddit、Instagram、TikTok 等社交媒体打广告,把更多用户引流到 OnlyFans。

这些平台的态度是,不反对。它们通常禁止色情,和 OnlyFans 不构成直接竞争,只要创作者在自己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不过线,那么问题不大,偶尔能产出爆款就更好了。

成熟的系统,少数人的胜利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当一种赚钱方式公之于众的时候,可能它入局的壁垒已经很高了。靠 OnlyFans 买房买车走上人生巅峰,只是少数人的神话。

OnlyFans 目前有三亿多用户,超过四百万个创作者账号,2023 年的员工数量不过 42 名,人效比极高,一个员工抵得上千军万马,让两位创始人拿股息拿到手软。

但 66 亿美元的总收入平摊到创作者身上,就显得没那么美好了——OnlyFans 创作者的 2023 年平均年收入,约为 1800 美元。

这就像「我和马云平均收入也挺高」的笑话,大多数普通人是「抱歉我在拖后腿」的那个。

▲ 说唱歌手 Bhad Bhabie 最近晒单,2021 到 2024,她从 OnlyFans 赚到了 5700 万美元

2020 年,独立研究员 Tom Hollands 抓取了 OnlyFans 的支付数据,发现前 1% 的创作者赚了 33% 的钱,大多数创作者每月赚的钱不到 145 美元。

如果可以一年赚到 4.9 万美元,那么可喜可贺,已经跻身前 1% 了。

OnlyFans 二八分成,平台 20%,创作者 80%,听起来似乎很慷慨,但到创作者手里的,不一定全须全尾。

成功的 OnlyFans 创作者们,要么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要么和代理机构合作。类似国内的 MCN,这些代理机构还要再分成,一般是 30% 以上。

代管一个创作者账号,服务讲究一条龙。Nytimes 采访的一家代理机构,帮 30 多名女性管理 OnlyFans,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在其他社交媒体引流,代写私信,创作日常内容,最终图穷匕见,把色情视频卖出去。

运营们需有敏锐的眼光,找出很快花掉 200 美元以上的肥羊,然后更加嘘寒问暖,薅到更多羊毛。运营们也要会说甜蜜的谎言,告诉一些天真无邪的粉丝,视频是专为他们一个人录制的,虽然同一个视频可能会被卖给几十个人。

▲ 一张著名的梗图,股市不如 OnlyFans 赚钱

这些机构吃着碗里,不忘看着锅里,还会物色新的对象,在 Instagram 邀请女性「下海」,话术是一起发财。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笑话,永不过时。

这条生产链的底端,往往是那些外包的代聊,又称「chatter」。全球不缺廉价的英语劳动力,他们大多数是菲律宾、尼日利亚、印度等地的低薪工人,每周工作 6 天,连续工作 12 小时,时薪 3 美元,还不如在麦当劳做汉堡。

钱难赚,屎难吃,这份工不好打,精神压力很大,要听几百个人吐苦水、讲怪话,同时背负销售的 KPI。简单来说,就像客服一样。恰好,菲律宾也是世界呼叫中心之一。

▲ AI 陪聊产品,可以聊不同风格的

当 AI 发展起来,聊天机器人陪聊,成了解放人类劳动力的一种出路。甚至,这些聊天机器人可以基于过往的聊天记录训练,根据每个网红的风格量身定制。

不过,OnlyFans 禁止 AI 回复聊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AI 写消息,人类点发送键,总体还是比以前更加高效,一个人就能负责几百个聊天对象。但很难说,是轻松了,还是更痛苦了。

OnlyFans 有审核,却也管不了这些 AI。在这个 Deepfake 已经很难肉眼辨认的时代,虽然在内部成立了 AI 团队,OnlyFans 依然由人工审核主导,但检查的主要是,有没有擦边的未成年内容。

作为一个系统,OnlyFans 无疑很成熟,拿捏住人性需求,从一开始就要求用户付费访问内容,形成了一个健康、稳固的付费生态。

马斯克的 X 也在尝试付费订阅,还放宽了对成人内容的限制,但 OnlyFans 首席执行官 Keily Blair,对其他平台的「OnlyFans 化」,并不看好。

▲ Keily Blair(右)

她的理由很简单,付费或者不付费,都是一种惯性。其他社交媒体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内容是免费的。如果这些平台也想尝试订阅模式,就需要让用户觉得,内容是独家的,自己可以获得更多价值。

OnlyFans 把「干什么都要花钱」的路径走通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懂得怎么更快、更系统地攫取更多利益,但得到大部分利益的人,并不一定是创作者自己。

AI 版 OnlyFans 来袭,有什么不能被机器替代

面对 OnlyFans 一骑绝尘的成绩,也有人唱衰,认为 OnlyFans 已经登顶,之后就要走下坡路,被 AI 一点点颠覆,这话不无道理。

OnlyFans 目前对 AI 的态度不积极,认为风险和回报不成比例,聊天不如人类深入,版权归属等不明确,创作者可以用 AI 改善自己的内容,但不允许完全由 AI 生成的账号。

OnlyFans 对创作者的资格审核非常严格,每个人都必须提交 10 条左右的个人身份证明,以及社交媒体信息,拿着身份证件自拍视频,证明自己是成年人。

▲ OnlyFans 整的一个活,日历内页全是 Fan(风扇)而非性感的封面女郎

这本是为了防范违法行为,同时也起到了将 AI 拒之门外的效果。

然而,外面的世界,已经到处都是 AI 了。

聊天机器人尚且不影响 OnlyFans 的主营业务,因为聊天是增值,是钩子,用户最终会购买真人的图片和视频,但从头到脚都是 AI 的网红,可能会对 OnlyFans 本身造成冲击。

OnlyFans 近年的数据反映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订阅占总收入的比例减少,按次付费的比例增加,2023 年甚至占了近 60%,而且不算小额,一次几十美元或者更多。

这不难理解,我订阅了爱奇艺、腾讯、优酷的会员,等于选择了网站上的全部内容,但我可能只想看一部剧而已。按次付费,更能满足千人千面的需求。

但说到定制, AI 不是更能投其所好吗?它们可以讲各种语言,24 小时在线,生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并渐渐以假乱真。

AI 模型的真实性,一天一个境界,「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似乎可以在 AI 身上成真。

▲ 使用 Flux 生成的 AI 女性

若要论灵魂的共鸣,AI 虚拟伴侣也已经是一个非常火的赛道,Character AI、Talkie、星野,让你用 AI 二创真实人物,或者设定原创角色,外貌、性格、语音、故事线都能自定义。个性化体验,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和 OnlyFans 的强硬态度不同,它的竞争对手 Fanvue 更宽容,十分看好 AI 生成的创作者,前提是没有隐瞒用了 AI。

其中,Pellegrini 是 Fanvue 最受欢迎的 AI 网红之一,2024 年 1 月的收入为 2.3 万美元,Instagram 粉丝达到 25.7 万,这业务能力放在 OnlyFans 也是顶流了。

一位足球运动员甚至写信给她,询问联系方式:「这么漂亮的女性,怎么可能没有男朋友呢?」

把思路打开,AI 背后也是团队在运营,和有些真人网红似乎区别并不大——和付费粉丝聊天,提供独家的内容,而用户们索取的,同样都是幻想的模样、虚假的关系。

不过,以前是由创作者出镜提供素材,而现在,AI 可以不知疲倦地生成。

我们不怀疑人性的弱点,也不忽视欲望和情绪的价值,但怎么兑现,又为什么而付费,是个开放的问题。谁也没法确定,自己就是最标准的那个答案。

但 OnlyFans 比 AI 公司们还猛的势头,似乎也是在反抗一切都逐渐 AI 化的现实。人类创造仍然值得付费,担得起较高的心理价位,不管在哪个行业。

OnlyFans 可以作为一个特别的样本,在未来的几年内,让我们继续观察,更多 AI 替代品的出现,是会让原来的付费需求下降,还是让人类更珍惜手作的劳动含量,哪怕只是被包装出来的。

人类的古老行业,也是一面先进科技的镜子。

利若秋霜,辟除凶殃。 工作邮箱:zhangchengch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CDT报告汇】上海美国商会:会员公司盈利创历史新低,对中国市场预期悲观(外二篇)

16 September 2024 at 05:36

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上海美国商会:会员公司盈利创历史新低,对中国市场预期悲观(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9.15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主题归类:CDT报告汇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工事有料:是一家专注中国劳工权利的新闻网站,“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一、上海美国商会:2023年仅66%会员公司盈利,创历史最低水平

9月12日,上海美国商会发布了2024中国商业报告。报告总计调查了旗下306家会员企业,发现“在中美关系不稳定和宏观经济压力的背景下,会员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较为悲观,并面临财务上的挑战”。

img

报告封面

报告统计发现:

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 2023 年的收入将高于 2022 年,其中零售业的比例最高,制造业的比例最低。

54%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的收入将比去年有所增长,但只有37%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收入增长将超过全球。

40% 的企业在 2023 年的运营利润率有所上升,与去年 37% 的调查结果相比略有改善。

66% 的受访企业在 2023 年实现盈利,17% 的受访企业出现亏损。前一项指标创历史新低,而后一项指标与 2022 年持平。

47%的受访者对中国五年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13%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其总部的首选投资目的地。这两个比例都是我们调查历史上最低的。

今年有更高比例的受访者指出,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法规有所改善,监管环境更加透明。同时,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去年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有所改善。

报告表示会员公司普遍将中美关系或者更广泛的缘政治紧张视为其在华运营的最大挑战,同时也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挑战。其中,“当被问及美国政府如何支持在华外企时,48%的受访者建议减少对中国商品关税。”

对此,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 (Eric Zheng) 表示,“我们恭敬地敦促两国政府继续进行双边对话,以稳定关系。”

调查还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公司正在执行风险规避策略,36%的公司努力增加供应链韧性,25%的公司将中国和非中国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离。

此外,去年有25%的公司减少了对中国的投资,创下历史记录。不过,今年略有好转,只有20%的公司有此打算,而减少投资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最后,报告表示只有22%的受访者对中国政府的开发承诺有信心。然而,报告也称,“在那些尚未完全对外开放的行业会员中,56%的公司表示,如果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他们会增加对中国的投资——其中14%的公司表示,这种投资增加将超过其当前投资水平的四分之一以上”。

二、洛伊研究所:中美权力两级对美国和亚洲都有利

澳洲智库洛伊研究所研究主任HERVÉ LEMAHIEU和东南亚项目主任SUSANNAH PATTON13号在外交事务期刊上撰文指出,当前亚洲的权力格局表现为中美两极分化,而这种局势对美国和该地区都有利。

img

文章封面截图

文章引用洛伊研究所的亚洲实力指数项目称,美国虽然不再是亚洲的绝对主导力量,但其影响力仍然领先中国约10%。不过,中国已经在经济和军事领域接近甚至超越美国,因此两国的竞争将长期持续。

具体而言,在两极分化的背景下,美国依然通过安全伙伴关系发挥影响力,而中国则依赖经济关系。这种两极格局暂时为亚洲带来了稳定,保障了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并防止了潜在的霸权破坏和平。但作者提醒,要保持这种稳定,美国必须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局限性,并加强对不结盟国家的吸引力,而不仅仅依赖其地区盟友。

文章还指出,尽管人们期望印度和日本能够成为多极化的支柱,但作者通过数据表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远不足以与中国匹敌。例如,印度的军事实力在马六甲海峡以东难以投射,而日本的经济影响力也逐渐下降。因此,尽管有多极化的愿景,但现实中亚洲仍然是中美两极竞争的舞台。

文章还指出,美国的联盟体系虽然在不断加强,尤其是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合作逐步深化,但这些盟友在军事力量上仍然远不及中国。尽管美国的联盟带来了某些优势,如提高军事准入和威慑能力,但在与中国发生冲突时,这些盟友的作用仍然有限,无法为美国带来决定性的战略优势。

因此,亚洲的两极格局虽然对区域和平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冲突的风险已经消除。特别是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爆发点依然存在。尽管如此,与中东和欧洲的动荡局势相比,亚洲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最后强调,美国应当继续在盟友关系上投资,但也需要更加关注与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避免它们向中国靠拢。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合作,美国可以维持其作为亚洲两极之一的强国地位,确保两极格局的延续。文章称,这种格局虽然不完美,但对美国和整个亚洲地区来说,可能是最可接受的选择。

三、美国对华政策是否过于鹰派?外交政策杂志专访美国驻华大使

本月外交政策杂志主编拉维·阿格拉沃尔 (Ravi Agrawal) 对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R. Nicholas Burns) 进行了专访。其中,伯恩斯表示,美中关系是“军事、经济、技术领域的结构性竞争,那么这种竞争将持续几十年”,因此他认为美国“必须以一种既捍卫国家利益又避免冲突的方式来管理这段关系”。

img

文章封面截图

外交政策询问了伯恩斯多个问题,中国数字时代摘录部分重点问题回答如下:

当主编问道,该如何解释美国对华政策的巨大转变时,伯恩斯表示:

这一政策转变的动因是中国国内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政策。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的中国是一个不同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它对世界其他国家更加开放。那时还不清楚中国是否会在南海、东海甚至台湾海峡对邻国咄咄逼人。

然而,中国变了。我们在这个地区看到了一个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国。我们看到,在经济方面,中国通过强制技术转让、窃取知识产权,根本没有为美国公司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政府不得不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能否在竞争的同时避免对世界造成灾难性影响的冲突?这是我们拜登 (Biden) 政府感到的一项重大责任。

主编也赞同了伯恩斯的回答,不过他也询问大使美国现在对中政策是否过于强硬。对此,伯恩斯解释说:

我不这么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对美国盟友过于咄咄逼人。它过于好战,依赖于对台湾的军事恐吓,尤其是在众议长佩洛西 (Nancy Pelosi) 访问台湾之后。中国政府已开始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历史性的现代化改造,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美国的利益。中国正在大幅增加其核武器储备,但却拒绝向世界其他国家透露此事,因此没有透明度可言。中国正在利用其国家权力机关,无论是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还是网络,以便为其本国公司谋取利益,同时以一种非常不公平的方式,削弱公平贸易和公平投资的前景。我还可以继续说下去。

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盟友,他们看到了同样的竞争和威胁。想想我们与日本、大韩民国、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的联盟,想想奥库斯联盟 (AUKUS) 的发展,当然还有包括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内的四边安全对话 (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SD) 的崛起。为了联合国的未来和全球自由秩序的未来,我们必须应对中国提出的挑战和中国倡导的非自由主义政策。这是对美国利益的严重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迎接这一挑战。

我还认为,虽然两个政府可以进行比赛和竞争,但我们必须让两国人民都能互相交流。由于疫情,特别是由于中国政府的 “清零 ”政策,在过去五年中,我们只有一个国会代表团访问过中国。在国务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和财政部长耶伦 (Janet Yellen) 于 2023 年中期访华之前,我们已经有四年没有国务卿或财政部长来过中国了。我真正担心的是美国学生人数的急剧减少,从10年前的15,000人减少到现在的800人左右。两国之间的双向旅游航班现在最多只有疫情前的四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希望看到两个社会脱钩。这方面,我们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主编还问道了一个最近在美国外交界被反复提起的问题,“中美竞争的终局是什么?”,大使回答道:

美中关系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未来数年,甚至是未来十年,美中关系都将充满竞争。因此,我们必须追求这种竞争。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如果你谈到最终状态,我们希望这两个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国家之间能够建立和平的关系。总统拜登在谈及这一关系时所说的话就体现了这一点。当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Jake Sullivan) 上周在这里(中国)时,他说,我们的工作是竞争,但要以负责任的方式竞争,并通过密集的外交来处理这些分歧。

这就是我每天在这里的工作,因此,在我们(与中国)竞争和捍卫我们所重视的这些非常重要的利益时,我们希望看到我们在南海和东海的盟友受到尊重。我们希望看到人权得到尊重。我们不会停止追求这些利益,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维持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因此,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主要部分。

关于 “终局”,你知道,历史永远不会真正终结。它是一个连续体。但说到 “终结”,那就是坚持我们的价值观,坚持我们的利益,负责任地竞争,同时确保我们之间有足够的联系,从而降低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孙立平|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By: unknown
13 September 2024 at 08:54
CDT 档案卡
标题: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作者:孙立平
发表日期:2024.9.12
来源:老孙荐读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这是我在《有人还在不断问: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见底了吗?什么时候反弹》一文中讨论过的一个问题。

那次的讨论,主要是逻辑意义上的,目的是为了分清周期性危机与阶段性瓶颈这两种不同的经济起伏波动。因为在这两种不同情境之下,对反转问题的判断是非常不一样的。但文章发表之后,还是经常有网友问,孙老师您能不能说得更明确点更具体点?老实说,如果具体到时点,可能只有算命先生才能给出答案。但如果在指标的意义上,我想可以这样说:

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我想先用一个例子来说。我最近曾关注过碳酸锂的行情变化。

大家都知道,碳酸锂是制造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碳酸锂的价格扶摇直上。仅在去年下半年,碳酸锂的价格就从9万元/吨飙升至50万元/吨。但不久之后,碳酸锂的价格就步入了漫漫熊途,前些天一度跌破7万元/吨。一次吃饭时,我问一位业内人士会跌到哪里?他回答说6万。

碳酸锂价格的起伏,很简单,就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结果。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处于加速的阶段时,碳酸锂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了其价格的节节攀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扩产,新的项目不断上马,甚至大量在国外收购锂矿项目。这样一来,市场中的碳酸锂,严重供过于求,这时候价格的走低不是必然的吗?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吗?

这时,如果有人问,碳酸锂目前的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反转什么时候会到来?答案不是很明白吗。

就是过剩产能的出清。所以我们看到,各大企业纷纷采取行动,缩产或者停产。只有出清了过剩产能,才能实现市场新的均衡,才能迎来真正的反转。于是我们看到,本月11日,一家头部企业计划停产的消息传来,当天碳酸锂期货的价格大涨8%。这时,才有分析人士战战兢兢地分析说,反转可能到来。其实,是不是真正的反转,还要看接下来产能出清的进程。

说到这里,我想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我这里不是要讨论碳酸锂的问题,我要讨论的是碳酸锂价格的波动对我们思考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启示。

对于当前经济的低迷,人们已经有许多的讨论。但在最近的几天里,话题越来越聚焦于通缩的问题,越来越聚焦于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加以刺激。

其主要论据显而易见,2024年8月份我国CPI同比仅上涨0.6%(其中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拉动);出厂价格指数自2022年10月份开始同比下跌,到今年8月份已经持续了23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能会延续目前五个季度的跌幅至2025年;长江商学院对300名公司高管的一项调查显示,8月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是自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于是,就有了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的呼吁:中国面临内需疲软的问题,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方面,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易刚的呼吁引来国内外众多论者的响应。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是,中国的通缩危机已经不能再回避了,应该尽快出台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解决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应当说,通货紧缩是一个客观现实,其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有目共睹。就此而言,我没有不同意见。我想说的是,问题的真正症结究竟是在什么地方?仅仅是内需不足的问题吗?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一组数据:

1-8月,稀土出口量增长6.4%,出口额下降40.2%,出口价下降了43.8%;肥料出口量增长4.4%,出口额下降13.9%,出口价下降17.5%;箱包出口量增长9.4%,出口额下降2.1%,出口价下降10.5%;鞋靴出口量增长3.9%,出口额下降5.3%,出口价下降8.9%;套餐产品出口量增长4.5%,出口额下降14.5%,出口价下降18.2%;钢材出口量增长20.6%,出口额下降6.8%,出口价下降22.7%;铝材出口量增长15%,出口额增长10.8%,出口价下降3.7%;手机出口量增长4.6%,出口额下降1.7%,出口价下降6%;家用电器出口量增长23.6%,出口额增长14.7%,出口价下降7.2%;汽车出口量增长27.5%,出口额增长14.7%,出口价下降5.9%。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中国产品的价格,不但在国内持续走低,在国际市场也在走低。如果我们从需求端可以解释国内市场价格走势的问题,那国际市场中的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如何解决?这提醒我们,我们在需要正视需求问题的同时,更要正视供给端的问题,即严重的产能过剩。

前面我们讨论了碳酸锂的问题。碳酸锂价格的走势告诉我们,在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清过剩产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个问题不解决,根本的供需失衡的问题就解决不了。所以我说,过剩产能出清之日,就是真正拐点到来之时。

我知道,这样说,人们可能感觉不舒服,但问题就在那里,是回避不了的。

当然,经济的问题非常复杂,至于那些更深层的问题,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下面的两篇文章:《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及其过程》、《什么是底层逻辑?底层逻辑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翻车现场】“连这新闻都得精选评论,当那些外资是傻的啊?”

By: elijah
11 September 2024 at 03:12

9月8日,央视新闻在其官方微博发起话题”#把外资引进来是为了一起赢未来#”,其中提到:

img

今天,关注几条和外资有关的消息:

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新的修订,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这次新修订,减的是限制,增加的是吸引力,投资中国才更有未来。

②商务部等三部门发文,拟允许在京津沪等九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扩大医疗领域开放试点。同时要求强化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中国大市场,世界大机遇,引进来是为了一起赢未来。对外开放持续向高水平方向迈进,为的是高质量发展,服务的是大家的高品质生活。

然而,该话题评论区惨遭翻车,不少网民提及过去几年中,由于中国过度防疫政策、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等等因素,外资不断撤离的现实。

CDT 档案卡
标题:【翻车现场】“连这新闻都得精选评论,当那些外资是傻的啊?”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9.9
来源:微博
主题归类:外资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目前,@央视新闻 已开启评论精选。

img

以下是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微博用户评论:

天堂中的牛奶:一夜之间,上面一句话,一个行业就没了,还谁敢来,没有法治一切都白搭。

是善忆呀:外资是纯傻吗?不要把人都当傻子好吗?

JGLED:说什么,做什么。差别很大啊

-pp缪小枫p:太晚了,没有人信了

炒不爆的金刚蛋:连这新闻都得精选评论,当那些外资是傻的啊?

韭菜不知自己是韭菜5:出再多政策,还不如想点法子把法治和契约精神捡回来

卖鱼老头儿:这样的舆论和法治环境,不说外资,内资都在跑

风间卿岚:欺诈型市场,没人和它玩了,它急了

寻论逍遥:股市已经树立了榜样,对外资越开放,外资越怕进来。。。。。。

PetakCRS:被人看清了, 已经骗不来人了~

马小强:投资中国中国才有未来,外资医院强制用中药不?

Maplesyrup11:人格分裂,外资不是都在跑路吗

无马者奥利弗的爹:笑点解析:精选评论

小小鼠快快长:一会赶走一会又拉拢,你是外资会怎么做

卓卓ER:外国人都被民粹骂跑了,不是市场经济谁敢来?

0x24eth:不要看说什么,而要看怎么做的

海滨陌生人的微博:早几年弄啊!孩子死了来奶了。。。

星球商业评论|传音不过山海关

10 September 2024 at 12:11
CDT 档案卡
标题:传音不过山海关
作者:杨乃悟
发表日期:2024.9.10
来源:微信公众号“星球商业评论”
主题归类:远洋捕捞式办案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CDT编者按:该文在微信平台上已被禁止分享。

file


file

上周五,传音控股发公告说,公司CFO肖永辉被丹东市振安区监察委员会采取留置措施。

对这个消息大家有点吃惊。8月28日,有“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控股召开了上半年的业绩说明会,肖永辉还出席了。

一个手机公司的CFO,怎么会被一个以草莓闻名全国的地方留置,很多网友想不明白。其实连传音自己也不明白,他们在公告里说:

公司尚未知悉调查的进展及结论。

其实也没什么,今年前7个月,A股上市公司董监高被采取留置措施的已经超过30人了。这些上市公司大多数也不知道为啥。

乃悟查了一下,今年被留置的很多企业家都已经解除留置。比如3月被留置的超越科技高志江、思瑞科实控人张亚、天宜上佳实控人吴佩芳等。

但还有一些人反反复复被自己的公司公告。比如劲嘉股份的董事长三次被留置,又三次被解除。今年5月,劲嘉副总经理李德华被留置,一个月后又解除留置。

再比如阳普医疗的董事长邓冠华。今年4月,被广东省有关部门留置。一个月后,留置被解除后,邓冠华还出席了年度股东大会。

就在股民们以为事情结束的时候,结果没过几天,今年7月份,邓冠华又被珠江有关部门请去喝茶了。

涉及的公司回复称媒体的口径和传音控股差不多,都是收到了通知,但不知道为啥。

反腐永远在路上,乃悟举全身五只手脚支持。但股民们受不了,肖永辉被留置的公告发布后,传音的股价一度下跌超过8%。

而且没有官方信息,股民们个个都在瞎猜。比如肖永辉的事情,大家都在猜是不是和此前落马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深圳公司高管孙俊竹有关。毕竟肖永辉自己不是公职人员,涉及行贿案的可能性较大。

更有甚者还质疑这是地方政府在“打秋风”。

比如最近浙江官方媒体就发布文章称,湖北某地对浙江民企进行了不公平的跨境执法。文章称,浙江民企新湖集团,曾从7位自然人手里收购了一家矿场的股权并经营至今。后来,其中一名自然人因涉及一件官员受贿案,结果被当地法院定性为单位行贿。

法院判决收回全部股权和孳息:

归宜昌国资委所有。

新湖集团董事长黄伟出来面对媒体,他说这里面有他投入的60亿现金和200亿资产。

这就是你姓黄的不对了,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了。倒是浙江官媒义愤填膺,他们说这种执法方式是:

远洋捕捞式办案。

他们还耐心地给没收方解释起了法律,说你们这么干其根源在于地方财政困境催生了“趋利性执法”,由于罚没收入归于地方财政,这就对地方司法机关进行“远洋捕捞式”办案产生了诱导。

地方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地方最近两年其实想尽了各种办法。什么挪用农村学生营养午餐费、砸锅卖铁、增加罚没收入等等。

这次留置肖永辉的丹东市振安区,2023年罚没收入从2022年的100多万变成了1100多万,超预算500%完成了任务。

乃悟看了一下当地决算表,振安区2023年职工们奖金:

比2022年多发了1000万。

你看,巧了不是?

这两年民营经济发达的省市频繁帮助本地企业发声。比如深圳市去年出台的做大做强民营企业20条中第14条就专门提到要保护企业家在面临异地执法时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办案对企业合法经营的影响。

2021年,义乌警方甚至在内部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公开信,希望各地同仁高抬贵手,不要再随意冻结义乌当地商户们的银行卡了。

叫破喉咙有用的话,烟嗓将一文不值。

【404文库】老干体v|上半年财政缺口5.7万亿,8000万公职嗷嗷待哺,监委南下「远洋捕捞」

By: unknown
9 September 2024 at 14:18
CDT 档案卡
标题:上半年财政缺口5.7万亿,8000万公职嗷嗷待哺,监委南下「远洋捕捞」
作者:老干体v
发表日期:2024.9.8
来源:老干体v
主题归类:砸锅卖铁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最新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全国财政收支缺口达5.74万亿元。

总有人说,不怕,有上面。可是放眼全国,去年财政收入21.7万亿,支出27万多亿,赤字5.3万亿!

这其中,光地方就花了23.6万亿,即也就是说,把所有的21.7万亿都给地方,还有1.9万亿缺口!

今年的情况怎么样?只会更糟!

img

看这张表,除了上海,可谓「全军尽没」!

沉没的过程也很清晰:2000年净贡献省份12个,2010年降至10个,2020年降至8个,2024年降至一个!

但上面并没有占到便宜,家难当啊。以去年为例,上面对地方转移支付10.3万亿,但本级收入只有不到10万亿,即上面把所有的都分给地方,还有3000亿缺口!

就这样,各地还各种「砸锅卖铁」给上面看,讨钱的意思是明摆着的。

那么,如此庞大的收入,究竟花到哪去了?

有个数据说,8000万公职人员,花掉了总支出的40%!

当然,财政供养的公职人员并非全是公务员。有个统计,截至去年,我国公务员数量预估710万,算上参公、党群、工会妇联等共1300万,医疗、教育等事业编制3100万,共5100万人。再加上离退休人员,总数突破8000万人次,约占全国总人中的5.66%。

这些消费单元,可不像承担了一半税收的民企那样属于「自己人」,而是「亲人」。

「亲人」没米下锅,那可不得砸锅卖铁么?你看前些年经济好的时候,有人建议出售国企或将国企划到社保基金,以应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危机,但被人以各种理由否决。

如今「亲人」吃不上饭了,各种花式出售国有资产,也没见谁说有什么不好。

好在铸币权在手,用康主持人的话说,一张成本大约17美分的百元美钞,却换来了价值100美元的商品,这是个「收割」。但他可能忘了,哪种货币又不是呢?

但这毕竟是激素,不能常吃,否则必不远矣。

事实上,我国M2从2013年的100万亿,到2020年1月的200万亿,不到7年时间翻了一倍,足够夸张了吧。

至于上面花钱?全靠赤字!

地方还想怎么着?

既然家长没油水了,那就各显神通吧,举债、赖账、罚款、「远洋捕捞」都是手段。

官方数据,截至去年10月底,地方债务总额约40.1万亿元;高盛集团去年8月估算数为94万亿元。

不管哪个数据,这都超过了全年收入。现在地方能还得起利息,都算是健康财政。

至于赖账,以刑化债的贵州马老板,绝非个例。

至于罚款,以辽省为例,罚没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全国第一,有些地方的年度增速为100%。

当然,这不仅仅是交通违章罚款,还包括反腐收入。这方面也有成熟套路,如果官员拿不出钱来,安排三家左右民企出钱。去年下半年跳楼的那个常州企业家,就是这种角色。 

至于「远洋捕捞」,那更是源远流长。有个地方捕快,盯上了南边一家公司,办个300万元的案子,每到年底就来「收年礼」,网传第一年开口6000万,如愿;第二年1.2亿元,如愿;第三年6亿,当地政府吃不消了,先下手为强,将公司所有人关进酒店,「抓捕式保护」,让外地上百人扑了个空,最终闹到部里、网上,引起了一起大风波。

以致杭州一家派出所给辖区企业发放「反抓」指南:

image

但如果换家机构,比如监委办呢?可不用这么麻烦的非要当地配合,完美绕开!

最近又有两起事件。

一起是浙江前首富黄老板的新湖集团,被湖北那边判决,为15年前收购的一家公司的前股东的个人行贿事件负责;同时,公司发行的两个基金爆雷。

此事有些类似于倒查15年,如果就这样认了,影响深远。浙江官方媒体和一些学者,也都站出来说话。

这事我奇怪的地方在于,黄老板的行事作风成谜,但身份大体清晰。不知湖北那边是真不了解,还是什么原因,竟敢下他的手,我百思不得其解。

另一起是深圳传音科技财务负责人肖永辉,被远在振安的监委留置了。

传音是家手机公司,基地在深圳,市场主要在海外,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14.4%,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二。

就这么一家公司,怎么就被那里的一个县监委给盯上了呢?匪夷所思!

官方媒体毫不避讳地用「远洋捕捞」一词来描述这两起案件。

很明显,自家栏里的猪,连骨髓都敲出来吃了,只能把手伸到别人碗里。

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意外。

当然,对于解决财政困难,我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父亲积攒了一生的记录,总不能扔了吧?老人一走,总不能什么都不留下吧?

日本告别超低房贷利率时代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日本告别超低房贷利率时代

RIVER AKIRA DAVIS, KIUKO NOTOYA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日本更高的抵押贷款利率可能会侵蚀家庭支出,拖累经济。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日本更高的抵押贷款利率可能会侵蚀家庭支出,拖累经济。 Noriko Hay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多年来,日本的抵押贷款几乎是零成本的。房主们正在为这种情况的改变做准备。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央行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因此,许多购房者已经习惯了为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支付0.3%至0.4%的利率,为长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支付略高于1%的利率。
美国的房贷利率目前徘徊在6.5%左右,MFS的高管盐泽崇说,美国购房者“看到这样的利率可能会感到震惊。简直就像免费的。”MFS运营着一家颇受欢迎的日本抵押贷款比较网站。
但日本的中央银行已经宣布结束零利率时代。日本银行3月7月上调了利率,并表示计划继续加息。
广告
在美国,抵押贷款通常采取30年期固定利率,而在日本,大多数住房贷款的利率是随基准浮动的。分析人士预测,利率将在未来两年内达到1%,然后进一步上升。对一些日本房主来说,这将意味着月供大幅增加。
因此,预计家庭将设法削减其他支出——这种转变可能会拖累日本经济,过去一年,由于家庭支出疲软,日本经济已经步履蹒跚
盐泽崇说,利率上升的前景让房主们感到不安。“我们已经近20年没有加息了,所以这引起了骚动,”他说。
米本香织和丈夫英孝(音)以及他们的儿子在东京的家中。他们搬进了一套更大的公寓,并获得了一笔0.325%的浮动利率贷款。
米本香织和丈夫英孝(音)以及他们的儿子在东京的家中。他们搬进了一套更大的公寓,并获得了一笔0.325%的浮动利率贷款。 Noriko Hay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她找到了更大的公寓和更低的贷款。
米本香织(音)是东京一家半导体相关公司的会计,32岁那年,她计算了一下自己一生中在房租上花了多少钱。她决定要买自己的房子。
米本的第一套公寓是两居室,位于东京市中心,靠近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一个火车站,价格并不便宜。花费超过50万美元,是她当时年薪的八倍多。
广告
尽管如此,她认为这是值得的——贷款基本上是免费的。
她联系了一家网上银行,获得了0.527%的浮动利率贷款,没有首付,月供大约是1500美元。
那是五年前的事了。米本香织现在已经结婚,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她要卖掉自己的公寓,搬进同一幢楼里的一套更大的公寓。为了买新公寓,她去了另一家银行,获得了一笔浮动利率贷款,目前利率为0.325%。
在这个过程中,米本开始在Instagram上分享她作为借款人的经历,提供建议,希望为像她这样的人揭开购房的神秘面纱。如今,她密切关注着有关日本央行的消息。
如果利率上升到1%左右,“我认为这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大压力,”她说。“但如果上升到2%,我就会开始想,‘等一下……’”
日本央行今年决定进行17年来的首次加息,部分原因是相信消费者能够应对抵押贷款等方面的冲击,因为日本许多大公司最近都大幅加薪。
广告
一些专家对此并不确定。在消费回升的推动下,日本经济在4月至6月季度增长0.8%,但此前工资增长落后于通胀,日本经济长期处于支出疲软的状态。
年长的房主可能有储蓄来缓冲更高的利率。穆迪分析驻东京的高级经济学家斯特凡·安格里克表示:“受影响的是有抵押贷款的年轻家庭。”
“人们说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增长,但几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非常低,”他说。“整体经济在小数字规模上运作。”
事实上,一些房主表示,超低利率是他们选择在日本买房的主要原因。
在东京担任英语教师的美国人拉里·凯利说,七年前,他从一家日本银行获得了一笔34年期固定利率贷款,利率为1.25%,于是他在38岁时停止租房,买了自己的房子。
如今,他在东京西部拥有一套三居室的住房,月供约为450美元。
凯利说,当他告诉在美国的亲戚自己买了房子时,他们开玩笑说,他搬到日本后,偷偷变成了富人。“不,你不必很有钱才能在这里买房子,”凯利回忆自己这样告诉他们。
日本的大多数抵押贷款都是浮动利率,预计今年将达到0.5%,然后进一步上升。
日本的大多数抵押贷款都是浮动利率,预计今年将达到0.5%,然后进一步上升。 Noriko Hay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每个人都想知道:央行会怎么做?
虽然没有迹象表明利率上升导致新房购买量大幅下降,但日本房主已经开始感到不安。
广告
2022年央行宣布将调整政策,允许长期利率上升,当时抵押贷款比较网站Moge Check因流量激增而崩溃。
该网站由盐泽所在的公司经营,他说工程师们已经提高了网站服务器的容量。
7月31日,当日本央行上调利率时,Moge Check网站的访问量翻了一番。盐泽说,他收到了大量抵押贷款持有人的咨询,他们担心银行的决定会影响他们的利率。
他说,总的来说,日本人非常不喜欢贷款。这种厌恶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是老一辈人传给年轻购房者的,这些老人们还记得当年的利率要高得多。
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价格飙升,房主在某些时候要面临8%以上的抵押贷款利率。当资产价格泡沫在20世纪90年代初破裂时,日本经济放缓,焦虑的家庭开始增加储蓄。
盐泽说,他担心更高的抵押贷款利率可能会影响房主的信心,他们已经倾向于在其他购买上节省开支,以便尽快偿还抵押贷款。
“如果你把钱用在提前偿还贷款上,就不会把钱花在其他地方,”盐泽说。他还说,这是利率上调可能给经济踩刹车的一些不太明显的方式之一:房主的消费心态出现“冻结”。
许多日本人不愿贷款,这种情绪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房地产泡沫期间,抵押贷款利率超过了8%。
许多日本人不愿贷款,这种情绪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房地产泡沫期间,抵押贷款利率超过了8%。 Noriko Hay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重振经济为何这么难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重振经济为何这么难

DAISUKE WAKABAYASHI, CLAIRE FU
出口激增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但削弱了关键行业的盈利能力,并招致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
出口激增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但削弱了关键行业的盈利能力,并招致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04年,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成为一股全球力量,一组研究人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询问中国人的财务状况是否比五年前更好。
在五年后的调查中,认为自己更富有的比例有所上升,2014年再次攀升,达到77%的高点。
去年,当受访者被问及同样的问题时,这一数字降至39%。
这项名为“在今日中国领先一步:从乐观到悲观”的调查反映了一个新的现实。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对外开放经济40多年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危机。新冠疫情后的反弹本应使经济恢复生机,但看起来更像是雷声大雨点小。
广告
几年前,中国政府决心让经济摆脱对过热房地产市场的依赖。房地产市场支撑着中国家庭的储蓄、中国银行业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现在,该行业陷入了危机。开发商倒闭了,留下了巨额债务、一系列投资失败未售出的公寓和工作岗位的流失。
已经倾向于大量储蓄的中国消费者变得更加节俭。忍受了严厉抗疫措施严重影响的企业削减了工资,缩减了招聘规模。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暗淡前景。中国的人口已经连续两年减少。在一个大多数人只知道经济会快速增长、生活条件会改善的国家,信心正在削弱
多年来,地方政府大举借贷用于建筑项目,为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和需求。
多年来,地方政府大举借贷用于建筑项目,为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和需求。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06年,雪莉·杨(音)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开始做生意,制作商店招牌、广告牌和海报。几年之内,当地公司下了很多订单,雪莉·杨有了16名员工,印刷机昼夜不停地运转。
但她说,新冠疫情之后,该业务始终没有完全恢复。今年夏天,本已低迷的需求进一步恶化;7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雪莉·杨说,感觉每个行业都在挣扎,没有人在花钱。
雪莉·杨现在只剩下六名员工,其中许多人整天都在刷手机,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作。
“这就是开业以来最难的一年,”她说。
广告
被中国当局视为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的消费支出在整个经济中依然疲弱。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表示,其国内在线购物业务的销售额在春季下降了1%。根据娱乐数据提供商猫眼的数据,中国夏季电影票房比去年下降了近一半。美国农业部今年8月预测,由于经济压力,中国消费者将减少购买猪肉,转而购买更便宜的牛肉。
一些外资企业曾经急于进入中国,以赶上中国经济上升的浪潮,现在它们都在缩减开支。上个月,法国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旗下的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宣布,由于“市场充满挑战”,该公司正在裁员。IBM将关闭在中国的两个研发中心。
消费者信心下降在整个经济中都很明显。
消费者信心下降在整个经济中都很明显。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政策制定者试图做出回应时也受到阻碍,因为他们不能依赖于过去行之有效的主要解决方案。多年来,地方政府借钱进行大肆开发的项目使人们继续工作,建筑业蓬勃发展——尽管实际并不需要那么多基础设施。
这些借款通常是通过不透明的融资渠道,债务已激增至7万亿美元以上。由于投资者已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感到不安,为并无实际需求的基础设施大举借贷的日子不太可能很快重现。
中国政府已经通过限制获取有关市场和经济的数据发出了警告。去年,当青年失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时,它暂停发布青年失业数据。今年,它重新开始发布这些信息,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降低了数据。
广告
为了平息关于重大经济危机的讨论,官员们警告一些经济学家不要公开将中国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由债务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相提并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拖累了日本经济数十年。
然而,中国的债务问题很难被忽视。
尽管房地产行业的崩溃造成了很大的附带损害,但由于中国严格控制的金融体系,破产的风险被降到最低。危险在于,政府可用于防止事态恶化的财政资源可能会减少。
“这场财政危机的后果是增长放缓,”投资银行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说。
新冠疫情后的预期反弹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
新冠疫情后的预期反弹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储户和外国投资者都在争先恐后地寻找安全的投资场所。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与包括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内的几乎所有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股市的表现都不够好
外国基金在2024年成为中国股票的净卖家,这将是自十年前有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资金外流。自今年年初以来,约有180家中国公司的股票从一个重要的股票市场指数中被剔除,减少了中国公司在全球基准中的存在。
广告
投资者纷纷退回到安全的中国债券市场,推高了价格,压低了收益率。但即便如此,也有潜在的风险。收益率大幅下跌,以至于中国央行现在担心,如果未来利率上升,银行可能会受到冲击。
中国投资者大举买入黄金,推动金价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曾预测其经济今年将增长5%左右,比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增速都要快,尽管这一预测现在可能存在疑问。创纪录的出口激增以及向世界倾销电动汽车、电池和家用电器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由此导致的供应过剩也削弱了高科技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中国曾希望高科技制造业能够减轻其从房地产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带来的痛苦打击。此外,这也招致越来越多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对。
中国方面则淡化了对经济的担忧。今年4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室主任金瑞庭在官方媒体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西方媒体和政客继续“拿中国经济短期波动数据大做文章”,同时“片面夸大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挑战”。
但根本问题依然存在。
数以百万计大学毕业生面临着黯淡的就业前景。
数以百万计大学毕业生面临着黯淡的就业前景。 Tingshu Wang/Reuters
对于大量的年轻人来说,没有足够的工作。7月,中国16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从6月份的13%跃升至17%以上。
今年夏天,学习审计专业的温妮·陈(音)在中国东南部城市南昌毕业。她在3月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失败了,每个职位都需要与数百名申请者竞争。
广告
她开始寻找私营部门的工作。温妮·陈通过一个求职应用给1229家公司发了信息,申请了会计、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行业的119个职位。她说,经过几十次面试,她得到了一些工作机会,但条件都很“离谱”。
其中一份工作的起薪是每月约2700元,她认为这太低了,无法维持生活。另一家公司为她提供了一份工作,但表示她必须在公共假期工作,并且不能调休。她还得到了一个化妆师的职位,但在得知自己实际上要在夜总会上班后拒绝了。
温妮·陈说:“感觉就是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太多了,人太多了但是工作太少了,”她说她很多同学都没有工作。“经济不景气。”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CDT报告汇】ASPI:蒙古文化变北疆文化,中共新话旨在削弱蒙古族身份认同(外二篇)

2 September 2024 at 06:06

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ASPI:蒙古文化变北疆文化,中共新话旨在削弱蒙古族身份认同(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8.31
主题归类:蒙古族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华语自由创作社区大声(大聲- Dasheng):“我们致力于构建自由、有尊严的华语精神生活。由资深新闻工作者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凝集数百个跨越地域的创作者,通过新闻策展、采访编辑和深度访谈,以及一站式无审查的图书、影视和资讯共享社群,维护体面与美的华语文化圈层。要联结,也要大声。”

一、中国当局努力在内蒙古抹去“蒙古文化”

2020年,中国当局在内蒙古推行“减少蒙语”教学的政策引发了一些列抗议事件。2024年,网络上流传出消息称“今年是蒙语高考的最后一年”。据自由亚洲采访的一位内蒙古消息人士称,可能最晚在2028年采用汉语高考。这期间,教育部门一直在压缩蒙语教学的时长和内容。

然而,不仅如此,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29号发布了一篇报告,指出中国当局近年来正在发动一场运动。这个运动的核心是引入“北疆文化”这一新词 (newspeak) 取代传统的蒙古文化概念。报告指出,这一运动旨在改变蒙古族对蒙古文化和内蒙古当地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以削弱蒙古人的身份认同和对家园的归属感。于此同时,当局希望借助这一运动建立以汉族为中心的国家认同,进一步同化少数民族。

img

文章封面截图

报告指出,自2023年7月起,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官方媒体、政府网站、党组织和社交媒体广泛推广“北疆文化”这一说法。为了强化这一观念,内蒙古还设立了专门研究“北疆文化”的学术期刊和研究中心。报告将这一系列措施归结稍早取消蒙古语言教育等政策的延续。他们还追踪发现,蒙古语在内蒙古的学校中仅作为外语教授,传统的蒙古语言教育已经基本消失。

作者称,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共对中国境内文化、民族和语言多样性的容忍度大大降低。在新疆和西藏推行了类似的政策,同样意在削弱这些地区的强烈民族认同,以维护中共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报告还指出,中共所谓的“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汉文化的胜利”,并传达了蒙古族人所居住的地方其实并不是蒙古人的故乡,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种叙述试图抹去蒙古文化和历史,并以“北疆”这个术语重新定义蒙古族文化。

最后,报告引用中国民族政策专家、墨尔本拉筹伯大学教授詹姆斯·莱博尔德 (James Leibold) 的话称,“内蒙古发生的事情对于理解中共继续在边境地区推行殖民计划的意图至关重要。”

二、华尔街日报:中国消费不足给全球经济造成需求缺口

中国的高债务,低收入的情况也直接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长期的消费不足。如今这种情况随着中国经济下行越发严重,甚至会造成国际影响。华尔街日报8月29日刊文就指出“中国经济低消费、高投资的特点必然会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

img

文章封面截图

文章一开始就指出,中国经济中消费支出占GDP比例过低,只有约40%。这一数字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50%至75%。并且,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和对房地产、基础设施、工厂等领域的投资。然而,最近消费低迷和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障碍。

然而,这一情况不仅影响中国本身,也会波及全球经济。中国将国内消费者不足以消化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导致其年度商品贸易顺差接近9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0.8%。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出现了相应的贸易逆差。近年来,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贸易差额大幅增加,引发了这些国家的不满。

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的消费不足深植于其财政体系和政策选择。收入差距大,富人的储蓄率高,消费率低,同时,中国政府对富人征税较少,中低收入家庭承担的增值税负担较重。中国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出也低于其他主要市场经济体,迫使家庭将更多收入用于这些领域,从而抑制了消费。

作者还指出,尽管十年前中国高层决策者曾认识到需要通过增加消费来平衡经济增长,但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却采取了相反的方向,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导致消费持续疲软。同时,中国在推进更具对抗性的国际经济政策,追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在全球市场中与其他国家展开竞争。这种策略使中国在低技术和中等技术领域与新兴国家直接竞争,并减少了其作为出口市场提供的机会。

在全球层面,其他国家已开始采取措施应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然而,中国拒绝承认消费不足是问题,并拒绝为家庭提供财政支持。

因此,随着各国采取更多措施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以及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持续强硬态度,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崩溃的风险越来越大。未来,中国的消费不足和高额贸易顺差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国际摩擦,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稳定。

三、维权网:八月中国新增32名良心犯

公民维权志愿者联网组织维权网于8月31日发布了八月《中国大陆在押政治犯、良心犯月度报告》。根据该报告,维权网上期名录中的40人已被刑满释放或取保获释。并获悉有羁押3人被判刑,16人狱中有新动态。同时,本期新增3人被刑事拘留以及29人被判刑,共计32人。被捕的主要原因是维权上访,捍卫少数民族权利,参加宗教活动,以及参加民主人权活动等。

1、本月获悉上期名录中刑满释放及取保获释的40人的名单:

仝浩、 陈庆兰、崔兵、 邓国行、郭元荣、

黄红蔚、景玉玲、雷焕英、李军才、李翘楚、

李新兰、林武、 刘刚利、刘桂碧、刘品彤、

刘义波、卢桂芬、洛桑桑杰(藏)、罗新平、苗淑卿、

单季宁、唐之开、田奇庄、田云波、吴国芹、

刘广、 谢汉奎、薛玉春、闫葵花、张爱民、

张桂英、张建华、赵树霞、周秀丽、杨金凤、

吴树玲、朱龙江、朱巧玲、王默、 许冬青、

2、羁押人员3人被判刑:

4年6个月:何斌、谭兵林、

4年:徐彩虹、

3、新增被刑事拘留3人名单:

马彦、方艺融、吴青春、

4、本期新增被判刑的29人名单:

10年:部金香、

9年:齐志银、

7年:孙成荣、

6年:吴佳健、

5年6个月:龚瑞平、

5年:王洪梅、

4年:郭伶、刘玉琴、

3年6个月:杨兴理、朱天富、段琼英、李涛、李景花、

3年4个月:王菊香、

3年:刘桂兰、于川程、刘淑花、赵立军、

2年8个月:徐月琴、罗义、

2年2个月:李俊、

2年:赵建华、郭美学、

1年10个月:赵力、

1年9个月:刘玉玲、

1年6个月:赵玉才、胡艳、

1年4个月:路秀铭、

1年:王伟明、

截止发稿为止,中国目前共有1682名在押政治犯、良心犯。其中,死缓11人,无期徒刑19人,有期徒刑1415人,刑期不明23人,羁押未判237人,另有大量人员 “被精神病” 和强迫失踪并未完全记录在内。

每位政治犯、良心犯的被捕原因详情请访问维权网:《维权网:中国大陆在押政治犯、良心犯月度报告(2024年8月31日)第107期(共 1682人)》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有非营利组织中国劳工通讯对于中国劳工权利的追踪报道。八月份中国发生了安全事故1起,工人集体行动22起,工人求助68起。

阿罗汉不约|砸锅卖铁,关键看砸谁的锅

31 August 2024 at 18:48
CDT 档案卡
标题:砸锅卖铁,关键看砸谁的锅
作者:阿罗汉
发表日期:2024.8.31
来源:微信公众号“阿罗汉不约”
主题归类:砸锅卖铁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化债这个事呢,有些地方很积极,说了一些狠话,要砸锅卖铁。人们先是托着下巴笑了一圈,继而表示赞赏,认为地方zf决心很大。

image

然而,一件事靠不靠谱,不在于做事人的表态是否恳切积极,关键还是看在本质上有没有触及他自己的切身利益。要尊重逻辑、尊重人性。

不触及自身利益,再怎么大声嘶吼、青筋暴起,我们要保持冷静,观察观察。反之,触及自身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大,他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想起一则旧闻。

1970年代末,万里在安徽当省委书记的时候,顺应群众心愿,不阻止包产到户。但那时候思想禁锢厉害,整个国家都还在纠缠姓资姓社问题,一些人认为包产到户就不是社会主义。万里自己也很焦虑,于是1979年初夏的一天深夜,自己带了两三个人去合肥周边农田看看。

image

要吃米,找万里

结果发现,但凡是坚持集体劳动的地方,村子就万籁俱寂、了无生息。凡是包产到户的村庄,三三两两的男女借着皎洁的月光在田间紧张的劳作,有人抽水、有人整地、有人插秧

万里心里这就有了底气。

1980年,安徽受灾严重,减产31亿斤,但主要是集体生产的公社减产,在包产到户的地方反而灾年增产。

对比非常鲜明。长丰县99.5%的队包产到户,受灾之重仅次于1954年,但当年粮食空前增收,较前一年增长41.2%。而同样受灾、坚持集体生产的桐城县就大幅减产,不过,该县也有唯一一个生产队搞了搞包产到户,就是石南公社三岔路生产队,却在全县大幅减产的情况下逆势增产30%。

搞了包产到户之后,人们知道那都是自己的粮食,哪怕日晒雨淋,哪怕洪涝泛滥,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抢种抢收

这就是好机制的效用。公共的,说是人人有份,其实是谁都每份;说是人人有责,其实谁都不负责。

城市债务也差不多。

债是自己欠的,人们节衣缩食还债,欠那家银行的、怎么欠的、欠多少、几号存房贷,清清楚楚。

但债务是集体的呢?

恕在下无理,我问问读者朋友们,你所在城市欠多少钱你知道吗?你所在省份欠多少知道吗?咱国多少外债、内债你知道吗?

不知道吧?不知道是正常的。

我也不知道。

一个高负债的城市,不论你再怎么说他债务压顶、透支未来,但是如果公务员们工作照干、工资按时发,医疗报销、退休养老都不受影响。无论他文件写的多狠,其实它内心真没那么急的。欠多少钱,要怎么还?他真没那么大的紧迫感。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债务已经提在嘴上,但是很多城市,只要还有一口气,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挣扎,扩大负债、搞项目、冲GDP,人们并不在乎城市是否还能负担,新的项目是否还有足够的效益。

因为官员搞业绩是看得见的。而帮纳税人省钱呢?谁表扬你。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2021年,鹤岗成为全国第一个财政重整的城市。整的怎么样?

说实话,真不咋样。

我说不咋样,意思并不是鹤岗过不下去了。相反,过得很不错的,因为转移支付兜着的。鹤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30亿左右规模。但是,从2022到2024,连续三年上级补助104亿、109亿、68亿(计划数)。

2020年鹤岗政府债务限额138亿。化债化了三年,到2023年底,鹤岗政府债务余额增加到250亿。你看这个债化得!

鹤岗市公务员工资福利也是饱饱的,机关工资福利支出在2020年是19亿,化债三年,2023年是20.7亿,2024年预算支出增长到23亿。

而且,鹤岗又开始搞大项目了呢。

image

image

鹤岗该不该继续搞项目,咱们也不能一概而论,企业投资的产业项目当然没有问题。硬上的一些财政投资项目就算有点必要性吧,但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咱自己家里没钱,再好的投资项目送到眼前,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不搞杠杆硬上。你不可能这里还欠一屁股债,那里可劲的花钱啊?

所以,公共债务真不一样,花大家的钱,花就花了,又不是谁自己掏腰包

而且我们知道鹤岗的人口是持续减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鹤岗市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1058665人减少到2020年的891271人,减少了167394人,下降幅度达到15.81%,年平均增长率为-1.71%。2021年到2023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从95.6万下降到93.5万。

当然,我们也可以表扬鹤岗觉悟高,花鹤岗的钱,帮全省干活,或者帮未来的人干活。但你这个觉悟高,还不是地方zf慷纳税人之慨。

所以,城市到底怎样化债才有效呢?最好是像企业一样,干不下去就倒闭。裁员、降薪、缩减服务。

2013年,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破产,在此之前就经历了漫长的裁员过程,政府雇员几千几千的裁掉,最后城市宣布破产,进一步削减公务员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去年媒体报道底特律走出困境,整体局面尚可,但退休公务员不满意,抱怨养老金不够,医疗支出负担重。

那没辙,你是政府雇员,政府破产了,你肯定有份。

而且既然破产了,那肯定群众矛盾大。就在底特律临近破产那几年,FBI根据公众线报对底特律当局的腐败线索不知疲倦地追捕和起诉。终于在2013年底特律破产当年,把底特律前任市长夸梅.基尔派瑞克(2002至2008年担任市长)判刑了,28年监禁。并罚款450万美元,用以偿还他当政期间因腐败而导致的底特律市的损失,还须向底特律市的税务机关另行支付19.5万美元赔偿款。

包含夸梅.基尔派瑞克在内,FBI对底特律的腐败调查最终判处了 33人有罪。

image

夸梅.基尔派瑞克

这个才叫触及切身利益。

补充一句,对于破产城市抓抓腐败是绝对有必要的。那个六盘水的李再勇大家还记得吧?任职三年,六盘水新增债务1500亿,这厮一路提拔到贵阳市委书记、贵州省委常委。最后发现贪腐4亿,被判死刑缓期两年。

image

说回底特律,节衣缩食还了十年债,到2023年基本缓过劲来了。

据底特律的财报,城市债务收入比从2013年的1.71下降到了2023年的0.68。偿债支出与收入比例也大幅下降,在2013年,底特律每收入1美元,其中的17美分要用于还债;到2023年,底特律每收入1美元,只需要8美分用于还债。债务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2023年有关于底特律的报道,已经把它视为一个在复兴中的城市。这才是个基本正常的还钱节奏。

与之对照,我们的那些化债呢,譬如鹤岗什么的,砸锅卖铁,也真的只是嘴上喊喊。

鹤岗成为第一个财政重整城市,对鹤岗是一种幸运。你是第一个,还能帮你兜着。后面再来十个、百个,那就真不一定兜得住了。

人类群体就是有这个bug,1958年开始DYJ,人们难道不知道这样瞎吹、大呼隆磨洋工,最后会没饭吃吗?我想,大家还是知道的。不过集体负责就是没人负责,因果反馈路径真的太长了,以至于个体都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任形势越来越危急。没有撞山之前,都觉得没啥大不了。

城市债务也差不多,这个路径太长了,以至于谁都觉得和自己没关系。但最终这个事还是要回馈到每个人身上。砸锅卖铁,最终还是砸每个人的锅,卖每个人的铁。

不过话说回来,真要化债,我觉得也没那么难的。

国务院在2016 年早就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只需要再加一条规定,任何地方启动财务重整,不要仅仅是禁止招聘、上级财政接管那么简单,而是同步派驻巡视组倾听民情,审计组全面清查当地前20年的政府投资、支出合同即可。

如此,可以吓退大部分擅长表演假装不怕屎的家伙。

【404文库】金融界|北京餐饮业利润骤降88.8%,外卖从业人员激增近50%

30 August 2024 at 15:31
CDT 档案卡
标题:北京餐饮业利润骤降88.8%,外卖从业人员激增近50%
作者:金融界
发表日期:2024.8.28
来源:搜狐号“金融界”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金融界

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揭示了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业的发展状况。数据显示,餐饮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外卖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预示着餐饮业可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型。

在整体餐饮业从业人员仅增长2.9%的背景下,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从业人员同比增长高达49.7%,这一数据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外卖行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外卖平台订餐,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用餐方式,也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当然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那就是就业难度增大的背景下,通过当外卖员进行“灵活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

然而,外卖业务的繁荣并非没有代价。随着外卖订单量的增加,餐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满足配送需求。这可能导致了营业成本的上升,进而影响了整体利润。餐饮企业需要在保证食品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才能在外卖市场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尽管外卖业务蓬勃发展,传统餐饮业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1-6月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利润总额更是大幅下滑88.8%。这一惊人的利润下降幅度反映出餐饮业正处于盈利能力急剧恶化的困境中。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首先,外卖业务的兴起可能分流了部分堂食客源,导致传统餐饮收入下降。其次,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可能挤压了餐厅的利润空间。此外,消费者对于餐饮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餐厅为了维持竞争力可能不得不增加投入,这也会影响利润。

来源:金融界

【404文库】刘晓博说财经Pro|砸锅卖铁!这些地方,怎么了

30 August 2024 at 10:46

一大早,就看到朋友圈有人转下面这张图: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砸锅卖铁!这些地方,怎么了
作者:刘晓博说财经Pro
发表日期:2024.8.29
来源:微信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Pro”
主题归类:砸锅卖铁
CDS收藏:真理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这是要干什么?

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先要证实上述截图的真实性。

网上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到文件的影子。所以,这份文件的真假,尚有待证实。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砸锅卖铁”这四个字,早就出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或者文件中了。

比如内蒙古卓资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化解风险的时候,有如下文字:

“砸锅卖铁”**化解债务13.37亿元,实现“退橙”降级。盘活资金1489.6万元,大起底收回资金650万元,优先用于债务化解和重大项目支出。**

宁夏永宁县,也在今年7月25日印发了“永宁县安置房闲置房产处置方案”。

相关通知说: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快推进我县债务化解,砸锅卖铁、全力以赴、用尽全力、穷尽办法做好资产处置变现化解债务工作。

其目标是:全面盘活我县闲置房产,切实发挥资产效益,缓解财政运行压力,打好债务化解主动仗。

img

青海海东市也在“砸锅卖铁”,下面这个截图来自青海省发改委官网:

img

img

不要以为只有中西部、东北地区才“砸锅卖铁”,东部沿海地区也在搞:

比如,2024年5月11日泉州市泉港区召开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泉港区“砸锅卖铁”处置资产化解债务风险方案、强化预算管理坚持过紧日子

img

由此可见,“砸锅卖铁”已经是当今各地政府广泛使用的词汇,主要用在“处置资产、化解地方债风险”上,具体含义是卖掉闲置资产,包括土地、房屋、低效率地方国企。

各地不约而同使用这么有冲击力的词汇,跟“上位文件”有关。

这份文件,就是2023年的“47号文”,全称是《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就有“砸锅卖铁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要求。

该文件还明确了化债的12个重点省区市: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文件要求: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

那么,这一波“砸锅卖铁”行动,将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可以有效降低地方债风险,防止出更大的问题。

当前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二是地方债,三是中小银行。这三个风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其核心是房地产出现历史性拐点,土地财政萎缩。最近2年来,国家层面防范风险行动,主要是围绕上述三点进行。

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2.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大约5万亿。但这仅仅是规范的地方债,地方为了稳增长还通过融资平台(地方国企)借了大量有息债务,规模当在75万亿以上。

广发固收的数据显示,城投债务率最高的省份是江苏,高达934%;其次是重庆、四川、浙江,分别达到了886%、817%、816%,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只有191%。

江苏、浙江、四川人口多、经济总量大,是稳增长的主力军,所以没有被列入12个重点化债省份,但中长远看,它们这样长期轰油门狂奔,也是很难维持的。

第二,在短期内造成资产价格下跌的压力。

各地“砸锅卖铁”处理的闲置资产,主要是土地、房屋,以及低效率国企的股权。方式是抵债,或者拍卖。最终都加大了市场供应量,让房价受压。

一线城市虽然没有化债任务,但最近2年政府优先急卖人才房、安居房、共有产权住房,也影响了商品住宅的销售,至少分流了需求,因为政府卖的房子价格更低。

第三,砸锅卖铁,预示着未来地区和地区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大分化。

以前,我们有人口红利,大中小城市都可以在城市化中获得增量人口。有了增量人口,大基建、地方债就有效益,可以搞下去。

现在人口红利结束了,人口总量下降了,大部分三四五线城市人口是滞涨甚至下降的,土地收入锐减,地方债压力加大。所以被迫砸锅卖铁,还被限制了上新的大基建项目。

12个重点化债的省市区中,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相对好办,它们大多有能力走出低迷期。普通中小城市就比较难了,化债将是一个长期任务,增量大基建项目越来越少,上了也没有效益。

最终必然导致中小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放慢,公交车、学校、幼儿园等公益项目减少、合并,大家生活越来越不方便,年轻人口加速流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全世界在城镇化后期都发生了类似现象,美国的铁锈地带就是这样产生的。

虽然未来转移支付力度会加大,但别人给的钱和自己挣的钱,不是一回事。中小城市获得增量转移支付的难度,也会加大。

未来,这些地方压缩行政编制,甚至合并行政区划以降低财政成本,是大概率的。

在西部一些省份,一个县里的职能局挂几个牌子,一共只有四五名工作人员,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了。

砸锅卖铁是痛苦的,但方向是正确的。

但它会带来紧缩效应,这也是应该注意的。在有增量人口、财政宽裕的地方增加大基建,以对冲这种紧缩,是当务之急。

非洲债务危机或对全球产生“灾难性影响”

29 August 2024 at 03:51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非洲债务危机或对全球产生“灾难性影响”

PATRICIA COHEN
今年夏天,增加税收的提议在肯尼亚引发了致命的抗议活动。
今年夏天,增加税收的提议在肯尼亚引发了致命的抗议活动。 Brian Otien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今年夏初,新的增税政策在肯尼亚引发了持续数周的致命骚乱,随后,总统威廉·鲁托宣布将改变政策。他放弃了自己提出的金融法,然后改组了内阁
上周,该国政府再次改变了态度。新任命的财政部长宣布,将重新推出一些之前放弃的增税措施。
鲁托政府正拼命试图增加收入,以偿还数十亿美元的公共债务,避免贷款违约,即使关键的公共援助和服务正被削减。
非洲各国政府都面临同样的困境。
广告
截至去年年底,非洲大陆的外债总额已超过1.1万亿美元。据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称,20多个国家存在过度举债或面临高债务风险的情况。大约有9亿人生活在利息支出高于医疗保健或教育支出的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巨额债务一直是普遍问题,但目前的危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次,因为债务数额巨大,而且外国债权人的数量和类型都大幅增加。
而在非洲这个充满潜力和危险的大陆,债务几乎给一切笼罩上了阴影。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猴痘治疗中心。许多非洲国家背负的巨额债务使得用于医疗保健等服务的资金减少。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猴痘治疗中心。许多非洲国家背负的巨额债务使得用于医疗保健等服务的资金减少。 Guerchom Ndeb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这样一来,为这个星球上最年轻、增长最快的人口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资金会减少;用于应对新冠或猴痘等潜在流行病的资金会减少;人们吃饭、住房和受教育的资金会减少;应对气候变化破坏性影响的资金也会减少,气候变化可能使大片土地无法居住,迫使人们迁移
巴黎经济学院金融促发展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的一份新报告警告说,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帮助各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波破坏稳定的债务违约将最终严重破坏绿色转型的进程,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性影响。”
与此同时,经济停滞,加上政府腐败和管理不善,使许多非洲国家更容易发生残酷战争、军事政变和反政府骚乱。
在外债高达400亿美元的尼日利亚,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大范围的饥荒在本月引发了一系列暴力反政府抗议活动。该国2.2亿人口中,有40%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然而,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于支付公共债务的利息。
尼日利亚约拉市的中央市场,这个国家正在经历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
尼日利亚约拉市的中央市场,这个国家正在经历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 Finbarr O'Reilly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乌干达欠下了120亿美元的外债,7月,当地爆发针对腐败的示威活动。在外债总额高达350亿美元的肯尼亚,一些抗议者表示,在最新的增税消息传出后,他们准备再次游行。
在许多非洲国家,过去十年的人均收入为零增长。债务危机导致许多货币贬值,进一步削弱了购买力。
广告
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造成的一系列经济冲击加剧了债务危机。食品和能源价格飙升,而政府金库里的钱却在减少。富裕国家的央行通过提高利率对抗通胀的举措导致借贷成本迅速攀升。
不过,问题不仅在于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借了多少钱,还在于它们从谁那里借钱。
近几十年来,潜在贷款人数量激增,包括数以千计的私人债券持有者和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新参与者:中国
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抗美国和欧洲的影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贷款机构,为发展中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机场、发电厂、电信网络和铁路提供融资。
许多国家对西方贷款机构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贷款条件感到不满,迫切希望找到其他融资来源。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往往没有环境、财政或人权方面的限制,不过它们更加不透明,因此外界很难评估。
内罗毕高速公路是中国在肯尼亚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内罗毕高速公路是中国在肯尼亚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Thomas Mukoya/Reuters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中国目前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的双边借款中分别占到73%、83%和72%。
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的报告发现,在过去20年里,非洲五分之一的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资助的,三分之一的项目由中国公司承建。
广告
其中一些项目——比如肯尼亚内罗毕和蒙巴萨之间的铁路——已经变成了腐败和失误的展示。许多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永远不会产生足够的收入,来抵消成本。
经济状况和贷款偿还前景已经恶化,但中国一直不愿提供债务减免。相反,它仍然期待得到还款,通过延长贷款置换和展期,最终推迟了清算的日子。
例如,赞比亚在2020年违约后,花了近四年时间才达成贷款重组协议,主要原因是该国最大的单一债权国中国的反对。
私人债券持有人和债权人数量的大幅增加,使解决债务危机的努力进一步复杂化。
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在6月爆发致命骚乱后撤回了增税提议。但上周,他的财政部长表示,将重新引入其中一些增税措施。
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在6月爆发致命骚乱后撤回了增税提议。但上周,他的财政部长表示,将重新引入其中一些增税措施。 Haiyun Ji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经济学家贾亚蒂·高什说,201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鼓励贫穷和中等收入国家接受华尔街,寻求海外私人贷款。当时利率极低,投资者在寻找收益更高的项目,发展官员希望各国能够利用一个新的巨大资金来源。
其结果是,寻求获得政治支持或为发展融资的政府借贷过多,而寻求收益的债权人放贷过多。
广告
当利率突然上升时,各国被迫以高成本获得新的贷款,以偿还它们以前借的钱。
投资者还能够向陷入困境、有时处于违约边缘的国家施加成本高昂的贷款条款,比如更高的利率,也就是所谓的风险溢价。肯尼亚政府为偿还6月份到期的20亿美元国际债券支付了超过10%的利息。
由于产出崩溃、就业枯竭、通货膨胀和贫困加剧,负债已超出承受能力的国家最终将经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痛苦。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说,系统性问题在于,同样是做出了错误决定,发放过多信贷的放贷机构通常不会受到财务上的惩罚。
一名示威者在乌干达坎帕拉的反腐抗议活动中被拘捕。
一名示威者在乌干达坎帕拉的反腐抗议活动中被拘捕。 Isaac Kasamani/EPA, via Shutterstock
“你得到风险溢价是有原因的,”吉尔在谈到贷款机构时说。他还说,如果它们不消化损失,就会发放更多鲁莽的贷款。“这是该系统运作方式的一个主要弱点。”
债务积压使各国无法进行能够使其经济稳定并得以偿还贷款的投资。
原本用于经济发展的资金最终被抽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提供的紧急贷款被用来偿还外国私人债权人或中国。
广告
在肯尼亚,中央银行6月宣布,私人债权人将从一笔世界银行的贷款中获得五亿美元。
正如发展融资实验室的报告所总结的那样,“国际社会目前为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提供的资金最终会‘漏’出去,用于偿还其他债权人。”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加拿大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

27 August 2024 at 05:39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加拿大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

IAN AUSTEN
本田和其他汽车制造商表示,他们计划斥资数十亿美元在加拿大建造电动汽车厂和电池工厂。
本田和其他汽车制造商表示,他们计划斥资数十亿美元在加拿大建造电动汽车厂和电池工厂。 Carlos Osorio/Reuters
在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显著升级之际,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周一表示,加拿大将加入美国和欧盟的行列,保护国内汽车生产,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
此举使加拿大与美国在汽车政策上保持一致,美国是绝大多数加拿大所产汽车的市场,拜登总统在5月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加拿大政府承诺为本田、斯特兰蒂斯、大众、通用汽车、LG等公司在该国建设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工厂提供数百亿美元补贴,关税似乎也是对这些补贴的一种保险形式。
此外,加拿大还将对中国钢铝征收25%的新关税。这些关税很可能会使加拿大与中国本就不稳定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并可能引发中国政府对加拿大农产品出口的报复。
“我想我们都知道,中国没有按照同样的规则行事,”特鲁多周一在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对记者说。“重要的是,我们正在与全球其他经济体步调一致和同步。”
广告
加拿大在7月初就关税问题征询公众意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将于10月1日生效。
美国的新关税预计将于8月底开始实施。欧盟表示,到10月底,将在对进口汽车征收10%的标准关税之外,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9%至36.3%的额外关税,具体取决于制造商。
行业刊物《加拿大汽车新闻》获得的政府文件显示,到2023年,联邦政府为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提供的补贴中,有25%用于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政府分析称,一年前,只有2%的补贴流向中国制造的汽车。大多数获得补贴的中国产汽车都是在上海生产的特斯拉。
目前唯一在加拿大生产的零排放汽车是通用汽车的送货货车。
汽车制造公司和代表加拿大汽车工人的工会Unifor一直在敦促特鲁多政府与美国一致行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和卡车征收关税。一家为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工作的游说公司提交通知,表示该公司正努力在加拿大销售乘用车后,这些呼声变得更加强烈。
比亚迪一直在全球扩张,目前只在加拿大和美国销售电动大巴车。该公司一直在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销售进口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广告
一些环保人士反对向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并敦促加拿大政府探索其他方式保持国内制造商的竞争力。他们认为,关税会使价格居高不下,从而减缓零排放汽车的使用。
“加拿大今天做出的决定将导致加拿大人买得起的电动汽车数量减少,竞争减少,气候污染加剧,”清洁能源政策研究组织“加拿大清洁能源”公共事务主管乔安娜·基里亚齐斯周一在声明中说。她还表示,加拿大应该效仿欧洲,只增加较低的关税。
特鲁多于2015年上台,承诺恢复与中国的关系。在上一届保守党政府执政期间,两国关系恶化。然而,在加拿大皇家骑警根据美国的引渡要求逮捕了中国科技公司华为的高管孟晚舟之后,两国关系在2018年跌至新低。
随后,中国逮捕了两名加拿大人,加拿大称这是挟持人质的行为。孟晚舟和两名加拿大人最终于2021年获准回国。
当时中国还暂时禁止从加拿大进口油菜籽。虽然这一措施表面上是由于作物中的昆虫,但加拿大认为这是进一步的报复之举。

Melissa Eddy自柏林Ana Swanson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Ian Austen为时报报道加拿大新闻,常驻渥太华。他报道加拿大的政治、文化和与加拿大人有关的新闻已有20年。欢迎通过电邮austen@nytimes.com与他联系。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7-Eleven面临收购要约,买下日本“国宝”级便利店有多难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7-Eleven面临收购要约,买下日本“国宝”级便利店有多难

KIUKO NOTOYA, RIVER AKIRA DAVIS
日本最大的连锁店7-Eleven也是日本最著名的连锁店。
日本最大的连锁店7-Eleven也是日本最著名的连锁店。 Kim Kyung-Hoon/Reuters
在日本,便利店备受推崇。这些洁净明亮的店铺里供应着新鲜且价格合理的午餐便当、包子,冬天里还有各种炖菜。名厨安瑟尼·波登称其为自己无法戒除的“唯一恶习”。
对于许多日本民众来说,逾5.5万家让人愉悦、叮当声响个不停的便利店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有数百万人来到便利店买吃的、寄快递和支付各种账单。
日本最大的连锁店7-Eleven也是日本最著名的连锁店。因此,竞争对手对它有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周,经营该便利店的日本公司Seven & i Holdings表示,它收到了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limentation Couche-Tard的收购要约。
广告
7-Eleven作为日本社会基石的地位使得日本可能不愿意放弃它们,尽管日本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们对外资主导的收购表现出开放的态度。
独立零售业分析师渡边宏明(Hiroaki Watanabe)说,7-Eleven是“世界上最好的实体零售企业之一”。他表示,把7-Eleven卖给Couche-Tard对日本来说,“相当于丰田变成了一家外国公司。”
日本7-Eleven和美国便利店的一个区别是货架上的众多新鲜食物。
日本7-Eleven和美国便利店的一个区别是货架上的众多新鲜食物。 Noriko Hayashi/Bloomberg
其实,7-Eleven原本是一家美国连锁便利店,由萨奥斯兰德公司于1927年在达拉斯创办。1974年,7-Eleven在日本开设第一家店,经营汉堡等美国流行食品。它在日本迅速取得成功,两年内就扩展到100家门店。
1991年,日本超市运营商伊藤洋华堂与7-Eleven日本公司收购了萨奥斯兰德70%的股份。2005年,7-Eleven通过控股公司Seven & i彻底成为一家日本企业。
如今,Seven & i在日本拥有超过2.1万家7-Eleven门店,并在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在美国,Seven & i一直在探索如何复制备受青睐的日本便利店体验的方法。一种可能性是:引进拉面。
与日本的便利店相比,北美的便利店通常被视为出售包装零食、饮料,以及在很多情况下提供汽油的地方。说到便利店的热食,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一根孤零零在炉子里旋转了数小时的热狗肠。
广告
总部设在魁北克的Couche-Tard在美国以Circle K品牌运营着许多这样的便利店。
该公司在北美和欧洲经营着超过1.6万家便利店和加油站。与Seven & i一样,这家加拿大零售商也在寻求赴海外增长。2021年,该公司试图收购法国杂货店运营商家乐福,但最终遭监管机构否决。
加拿大零售商Couche-Tard在美国运营Circle K便利店。
加拿大零售商Couche-Tard在美国运营Circle K便利店。 Jakub Porzycki/NurPhoto, via Associated Press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Couche-Tard全球雄心的一部分。如果收购成功,它不仅将成为最大的外资收购日本公司的案例,还将缔造全球最大的零售集团之一。
在Couche-Tard提出初步收购要约的消息传出后,Seven & i宣布已成立一个独立的特别委员会对要约进行审查
分析人士指出,收购Seven & i可能会遇到一些重大障碍。
首先,Seven & i是一家企业集团,业务范围不仅限于便利店,还包括银行和运营商服务。这家控股公司的影响力使此次收购面临日本政府更严格的审查。
Couche-Tard和Seven & i在便利店的经营方式上也有很大不同。
运营7-Eleven的日本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型门店,供应的货品比一般门店多出一倍以上。
运营7-Eleven的日本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型门店,供应的货品比一般门店多出一倍以上。 Akio Kon/Bloomberg
日本的便利店运营商以快速开发新品而闻名,比如只有在短暂的樱花季才有的主题商品。据分析师渡边说,日本一家便利店一般提供大约3000种商品,每年有70%的产品被更换。
他说,Seven & i的很大一部分营业利润来自其在日本的便利店,因此Couche-Tard需要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案,说明它将如何改善这一核心业务。
广告
渡边曾用两周时间驱车横穿美国,并沿途考察便利店,但他的印象并不好。他表示,任何收购7-Eleven的提案都将面临挑战,因为日本的便利店“完全不同且独特”。
日本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于1974年在东京东部一个安静的海滨社区开业。周五早上,这里挤满了上班族、学生和带着幼儿的家长。
23岁的小林樱(Sakura Kobayashi)就在附近工作,她顺道在店里买了一份沙拉和一个饭团——这是日本便利店的特色。她说,这里的食物对她和她的同事们来说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日本第一家7-Eleven门店于1974年在东京开业。
日本第一家7-Eleven门店于1974年在东京开业。 Seven & i Holdings
该门店在2017年的样子。
该门店在2017年的样子。 Kyodo News Stills, via Getty Images
在东京市中心一家7-Eleven便利店外,26岁的上班族松村雄太(Yuta Matsumura)正在吃他刚买的奶油松饼甜点。他说,他通常每周至少要来7-Eleven三次,有时是为了买牛肉盖饭之类的午餐。
但真的吸引松村的是甜点。他说:“它们不会过甜,正是我们日本人喜欢的口味。7-Eleven的甜点是最好的。”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CDT报告汇】香港记协:业界评港新闻自由指数创新低,92%认为23条立法损害极大(外二篇)

25 August 2024 at 12:26

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香港记协:业界评港新闻自由指数创新低,92%认为23条立法损害极大(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8.23
主题归类:新闻自由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华语自由创作社区大声(大聲- Dasheng):“我们致力于构建自由、有尊严的华语精神生活。由资深新闻工作者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凝集数百个跨越地域的创作者,通过新闻策展、采访编辑和深度访谈,以及一站式无审查的图书、影视和资讯共享社群,维护体面与美的华语文化圈层。要联结,也要大声。”

一、香港新闻自由持续恶化,创11年来新低

自2013年以来,香港记者协会(记协)每年都会发布一份香港新闻自由调查报告。8月20日,最新的2023年度报告出炉,调查显示香港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自由的评分创下新低,只有25分,较去年下降0.7分。

img

报告封面

而公众评分则上升了0.8分至42.2分,但仍然处于2019年以来的低位。记协表示,尽管公众评分有所回升,但公众对新闻立场的多元化取态仍存在悲观看法,只有13%的人认为香港新闻自由状况有所改善,较去年减少6个百分点,53%的人认为新闻自由在过去一年中有所倒退,新闻从业人员持有此看法的则高达92%。

调查显示,92%的新闻从业者认为23条立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即《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对新闻自由造成重大损害。相比之下,只有39%的公众认为23条立法对新闻自由有重大损害。与2020年港区国安法立法时相比,公众对此次立法讨论的关注度较低。记协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新闻自由已在国安法实施时受到限制。

而新闻业者评分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批评特区政府愈趋顾忌(-0.4分)、法例未确保可获取所需资讯(-0.3分)及监察功效评分下降(-0.2分)。据悉,此次调查中有251位新闻工作者进行了回应,回应比率约25.6%。

记协统计,在过去11年中,新闻从业员和公众的新闻自由评分均明显下跌。新闻从业员评分从42分下降至25分,而公众评分则从49.4分下降至42.2分,均未达到50分的中位线。

报告还发现新闻工作者认为一些事件对新闻自由造成了重大影响,如黎智英违反国安法案件的审理、外国记者入境被拒、以及《南华早报》记者失踪等事件。

据悉,本次报告由香港记协委托香港民意研究所 (PORI) 进行调查。该所在2024年3月至5月期间,以随机电话访问的形式向1,007名公众和251名新闻业者进行了调查。

二、华日:中国补助制造业堪称新一轮贸易战

中国数字时代曾多次报道过中国经济的问题。政府汲取了大量财富用于基建和产业政策但却忽视社会福利,最终导致中国人均收入和福利占GDP比例偏低(根据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大约在40%至60%,美国约为80%左右),以及政府自己债台高筑。

然而,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产业政策导致部分产业产能过剩。8月22日,华尔街日报就发文指出中国补贴带来的产能过剩影响外溢到其他国家,造成全球市场受到中国冲击,堪称“中国发动了新贸易战”。

img

文章封面

文中作者探讨了中国政府在面对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时,如何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扩大出口来应对这一挑战,然而这种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并造成了贸易冲突。

文章以相关案例开头,指出美国初创公司CubicPV曾在2022年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建造一座硅晶片工厂,但由于中国硅片产量激增导致全球价格暴跌,该项目被迫搁置,造成了失业和投资损失。同样地,智利的钢铁制造商CAP由于无法与廉价的中国金属竞争,不得不关闭一家大型钢厂,导致数千工人失业。这些例子反映了中国的经济政策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贸易战。

华尔街日报表示,为了振兴国内经济,习近平政府决定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特别是那些具有出口潜力的行业。这一策略背后的逻辑是,通过支持制造业,中国不仅可以维持经济增长,还能增强工业韧性,即使在面对外部制裁时也能保持经济稳定。文章提到,中国的工业生产从2021年底的房地产危机中反弹,制造业贷款增加,政府补贴也显著增长。通过这样的政策支持,中国制造业不仅维持了国内生产,还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

然而,这一策略并非没有风险。文章指出,习近平的“先立新,后破旧”战略虽然在短期内促进了工业生产,但也可能导致长期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中国的政策顾问和经济专家也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种过度投资最终会威胁到中国产业本身,使得补贴过后这些行业无利可图。

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也导致了全球其他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比如提高关税和发起反倾销调查,以应对中国廉价产品的冲击。欧盟、美国、印度等国就纷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化学品等产品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此外,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习近平政府选择这一策略的背景。面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领导层曾面临一个关键的选择:是继续依赖传统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还是转向更多的国内消费。然而,习近平最终决定继续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以保障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并避免在中美紧张关系加剧时受到制约。作者表示,这种选择背后还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即习近平反对美国式的消费模式,认为这种模式是在浪费资源。

最后作者总结道,中国当前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稳住了国内经济,但从长远来看,世界无法容纳如此大规模的中国制造业扩张,因此一定会引起他国的强烈反弹,最终酿成更严重的贸易冲突。

三、荣鼎报告:低收入、低福利,分配不均和高负债严重阻碍中国家庭消费

中国数字时代曾做过多篇报道,指出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不足,其中特别是居民家庭消费。近日,知名咨询公司荣鼎发布一份报告,特别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img

报告封面

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中国经济的投资拉动型增长已达到顶峰,因为金融系统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快速扩张信贷。因此,随着这一传统增长模式逐渐失效,家庭消费的增长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当前的家庭消费增长面临多重挑战,需要一系列深刻的经济和财政改革来扭转局面。

荣鼎分析称,近几年中国的家庭消费增长显著放缓,并且质疑了官方数据,称真实情况还要更加严重。2022年,家庭支出下降,而2023年和2024年初的复苏也仅仅是温和的。消费者信心处于低谷,储蓄率高企,家庭借贷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压力。

例如,2022年,由于严格的疫情封锁措施和经济不确定性,许多家庭选择减少支出并增加储蓄。阿里巴巴的在线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产品的平均价格下降了12%,这表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折扣商品。此外,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显示,2019年约三分之一的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日常开支,情况在过去四年可能进一步恶化。

报告中列出了四项制约中国家庭消费增长的因素:低收入、低福利,分配不均和高负债。其中,荣鼎认为收入低是主要原因。他们统计,即使算上广义的社会转移(其实涵盖了许多政府消费),中国家庭收入也仅占 GDP 的 6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荣鼎还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大,贫富悬殊,甚至福利系统也偏向富人,比如城市富裕阶层反而享受到了更多的诸如医疗等社会福利。此外,他们还表示,中国缺乏社会安全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巨额家庭债务也是造成经济家庭消费不足的原因。

荣鼎分析,中国家庭消费增长的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大多数分析认为,在没有重大改革的情况下,家庭消费增长率可能会维持在每年3%至4%之间。这种增速将仅对GDP增长贡献约1.2至1.6个百分点,远低于2010年代的水平。

因此,报告认为要改变中国家庭消费疲软的现状,必须进行深刻的经济和财政改革,包括收入再分配、税收调整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北京当局需要将资源从政府和富人手中转移到低收入家庭,以促进更平衡的经济增长和更高的家庭消费水平。

具体来讲,荣鼎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案例:

收入再分配:通过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财政转移支付,可以直接增加这些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例如,在韩国和巴西,政府通过实施更加渐进的收入分配政策,成功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

税收调整: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主要面向生产者而非消费者。调整税收政策,尤其是提高对富裕家庭的资本所得税和实施房地产税,将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并为社会转移支付提供资金。以巴西为例,该国通过增加税收来支持社会支出,提高了贫困家庭的消费能力。

社会保障改革:加强社会安全网,尤其是在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降低家庭的预防性储蓄需求,促进消费。例如,挪威通过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成功地降低了家庭的预防性储蓄率,促进了国内消费。

户籍和土地改革:放宽户籍限制和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农村居民更自由地参与城市经济活动,有助于释放大量的消费潜力。中国政府已在一些较小的城市试行户籍改革,允许更多的农村人口享受城市社会服务,这将有助于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

最后,荣鼎表示,尽管这些改革面临重重挑战,但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政府政策的转向将是关键因素,而家庭收入增长和消费模式的改变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内能否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为何人人都爱Costco

23 August 2024 at 04:44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为何人人都爱Costco

BEN RYDER HOWE
Kerry Task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1984年开业时,安克雷奇市西戴蒙德大道上的Costco似乎并不代表食品的未来。这座仓库本质上就是个棚屋,颜色像不新鲜的咖啡,它提供的是阿拉斯加人为之疯狂的那种产品和折扣:大份量的日常食物,比如花生酱和番茄酱,以及驯鹿香肠等当地人的最爱。阿拉斯加的环境极为恶劣,人们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出行购买食品杂货,这使得Costco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如今,这里的停车场有点杂货店的味道,到处都是经过加高改装、带有外挂车架和防滑轮胎的四轮驱动车,以及看起来更像移动堡垒的移动房屋。这里卖的东西也很特别:氯丁橡胶救生服、绞肉机、枪支保险箱。
在巨大的商店内部,一辆辆满载的购物车看上去就像是自己在过道里行驶着。加布里埃拉·佩莱萨就推着这样一辆推车,这个十来岁的少年要买的东西包括两头全猪,每头20公斤。
佩莱萨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想要的东西,他们都有更大的版本。”与此同时,她的妹妹正坐在推车上吃着Costco热狗。
广告
作为这家零售商的首批分店之一,安克雷奇的分店一度看起来像是一个专注于末世求生的异类,但如今它显示了Costco的远见卓识。
“2020年,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囤积了不易腐烂的食品,”市场研究公司Packaged Facts的詹妮弗·梅普斯-克里斯特说。今天,超过一半的人在这样做。梅普斯-克里斯特说,虽然疫情是一个加速器,但是这种趋势在此之前就开始了,其驱动力是对气候变化和经济不稳定的担忧。
安克雷奇市的一家Costco店。
安克雷奇市的一家Costco店。 Kerry Task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19年,四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在Costco购物。如今,这一比例接近三分之一。Costco是世界第三大零售商,仅次于亚马逊和沃尔玛。
但Costco的成功远不止于囤货。该公司抓住了美国消费者的心理,既能吸引精打细算的超我(“18美元12罐金枪鱼!”),也能吸引冲动购物的本我(“那台98寸平板电视我值得拥有”)。
从表面上看,Costco是一家折扣店,是一个省钱和精打细算购买杂物的地方,但它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购物体验,满足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欲望:炫耀性消费。
很少有公司对我们的饮食(乃至穿着、汽车燃料或个人卫生用品)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Costco主宰着食品供应的多个类别——牛肉、家禽、有机农产品,甚至是波尔多的优质葡萄酒——其销量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家零售商。它掌握着数以百万计生产者的生死——其中,仅在非洲,它就拥有100多万名腰果种植者。(Costco的腰果销量占全球的一半。)它的自有品牌科克兰为它带来的收入超过了耐克和可口可乐等大品牌。
安克雷奇的10号仓库于1984年开业。
安克雷奇的10号仓库于1984年开业。 Kerry Task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对这家公司的了解并不多。其高层官员显得封闭、神秘。除了季度报告,Costco很少披露其内部运作情况。
但在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得力助手查理·芒格看来,Costco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说明了一切。在他去年去世前的最后一次采访中,他直接了当地说:“这是一家完美的公司。”
广告
“一切都与信任有关。”
Costco经常被比作一种小众信仰,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会员一旦加入(全球有1.34亿人),就很少离开。
事实上,人们对这一品牌的狂热激发了社交媒体上的致敬活动,深夜节目中希望自己显得接地气名人们说和它有关的段子,甚至还有一本关于它书——《Costco的快乐》(The Joy of Costco)。
如今,美国人日益认为大品牌是掠夺性的垄断企业,或者是残破的遗存,然而Costco却因其高工资、周到的客户服务和“对诚信的坚定承诺”而受到尊敬。位于俄勒冈州的食品品牌孵化器Launchpad的总裁杰里米·史密斯说,Launchpad专营在Costco的产品投放。
不管是不是小众信仰,Costco的精神创始人是一位出生于布朗克斯的律师,有着乌托邦式的理想和严苛的道德准则。
在开业的第一年,索尔·普莱斯的FedMart亏损了75万美元。2009年,普莱斯93岁去世时,他的净资产已达五亿美元。
在开业的第一年,索尔·普莱斯的FedMart亏损了75万美元。2009年,普莱斯93岁去世时,他的净资产已达五亿美元。 Courtesy of Costco
索尔·普莱斯出生于1916年,是来自明斯克的制衣工人的儿子,属于流离失所的犹太人和其他欧洲人那一代,他们靠着纽约的小生意成长起来——大萧条和战后的熟食店、糖果店和当铺。20世纪20年代,全家搬到圣地亚哥,他在那里上了高中。
从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普莱斯的第一份工作是代理杂货店和其他商人。他拥有一种店主的气质,对顾客非常关注,斤斤计较哪怕最小的细节。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把圣地亚哥的空仓库改造成会员制集市,顾客只需交一小笔费用,就能以批发价买到从袜子到香烟等各种商品。这家名为FedMart的公司经营的关键很简单:留住会员,让他们年复一年地续费。
广告
2003年,普莱斯向《财富》杂志描述了他的理念:“我们如何以最低的价格销售产品?”他说,最重要的目标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一切:它真的对客户诚实吗?”
在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的时代,普莱斯有一种与购物者建立联系的天赋,但矛盾的是,他的原则之一是不要赚太多钱。
“他成长在一个社会主义者的家庭。他是个资本家。他喜欢赚钱,但他支持工会、支持劳工、支持小人物,”戴维·施瓦茨说。他和妻子苏珊共同撰写了《Costco的快乐》一书。“一切都与信任有关。他宁愿失去你的生意,也不愿失去你的信任。”
第一家Costco门店于1983年在西雅图开业。十年后,索尔·普莱斯的普莱斯俱乐部与Costco合并。
第一家Costco门店于1983年在西雅图开业。十年后,索尔·普莱斯的普莱斯俱乐部与Costco合并。 Courtesy of Costco
经过多年的一系列合并,索尔·普莱斯的FedMart在20世纪90年代变成了我们所知的Costco,总部如今位于华盛顿州伊萨夸。作为一家现代公司,它对普莱斯愿景的忠诚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它仍然注重同会员的关系,会员似乎很满意,续费率为93%。上个季度,会员费收入为11.2亿美元,约占Costco的16.8亿美元总净利润的三分之二。换句话说,双方的互相依赖仍然存在。
“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在安克雷奇以南6400公里的得克萨斯州的舒格兰,没有人会开着荒野飞机来这里购物。但在这个遍布沼泽的休斯顿郊区,生活同样围绕着Costco运转。
广告
 舒格兰曾是经营制糖业的监狱农场,近年来已转变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总体规划社区综合体。今年6月,Costco在一个黄金地段开设了882号仓库,这是该公司在该地区的第三家仓库。
和安克雷奇一样,舒格兰也是快速增长的亚裔美国人的家园(主要是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尽管在一个各地口味和传统千差万别的国家开展业务面临挑战,但Costco还是渴望为这里的居民服务。
“Costco了解得州的情况,因为他们在那里有办公室,”史密斯说。“这很精明。他们是少数几家允许品牌只进入一个门店并测试其产品的零售商之一。”
因此,Costco能够把握趋势,并将情报发回伊萨卡。“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史密斯说,但它也依赖人力资本——仓库经理的专业知识。Costco倾向于从内部提拔员工,在数十年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向员工灌输独特的企业文化。该公司的许多高级员工都是从包装工或食品搬运工开始的。
飓风贝丽尔过后,休斯敦地区有200多万人断电,布鲁斯·怀特在附近的糖地Costco购买生活必需品。
飓风贝丽尔过后,休斯敦地区有200多万人断电,布鲁斯·怀特在附近的糖地Costco购买生活必需品。 Danielle Villasana/Getty Images
过去,这样的做法限制了Costco的扩张。多年来,该公司一直拒绝按照华尔街要求的速度开设新仓库,因为管理层担心这些设施的运营难度太大。
然而,这种担忧似乎已经减轻。Costco现在每年开设大约30个仓库,海外的仓库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海外扩张是增长的来源,”苏珊·施瓦茨说。“目前,他们在中国有7个仓库。但他们可以开出150个。”
广告
对Costco来说,东亚确实是一片沃土,它今年在日本(在那里已经有33个仓库)、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都开设了新仓库。这些经验在国内也带来了好处。对台湾和韩国购物偏好的专业了解,让Costco在美国有了红烧鲍鱼、大号红海参和中式熏肉等产品,也让亚裔美国人对Costco产生了品牌忠诚度。
来自加州米尔皮塔斯的内容创作者宇塔克·康(音)在TikTok上拥有46.3万粉丝,他经常发布“Costco里你不敢尝试的可疑食品”的帖子。他发布的最新内容之一是洛杉矶进口商Lucky Taro生产的冷冻榴莲果肉。
“亚洲食物的选择非常棒,”康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
“Costco绝不会这么做”
总的来说,美国人不相信大公司。但当被问及他们信任哪些公司时,他们一直把Costco排在前列。
“他们卖的食物和别人卖的一样,”史密斯说。“他们的产品又没有什么魔力。但是他们创造了一种文化。”
索尔·普莱斯希望让Costco的会员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是有头脑的。该公司一直以无条件的退货政策、高质量的产品和热情的客户服务而闻名。员工的工资(平均每小时26美元)明显高于大型零售商的同行(平均每小时17美元)。这有助于打造“一个稳定、积极、能干的团队”,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泽伊内普·顿说。
也许最重要的是Costco一直以来的低价声誉。
以柯克兰的产品为例,汤恩说,“他们的利润不会超过成本的14%或15%。”这包括Costco的旗舰产品,广受欢迎的1.5美元热狗和苏打水套餐,自1985年以来价格一直保持不变。该公司每年销售的两亿只热狗是否能够赚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这种定价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手段。
Costco令会员保持信心的另一种不太明显的方式是,它从不出售货架空间。“许多零售商要求供应商为商店的货架位置付费,”马克·斯托文说,他曾是Costco的高管,现在为领先的食品经纪公司OSMG工作。“Costco绝不会这么做。”
斯托文说,Costco还做了一件几乎所有竞争对手都不会做的事情:限制自己挖掘客户数据。“他们有每个成员的编号,可以用来追踪、追溯,他们当然可以深入挖掘这些数据,”斯托文说。“他们确实没有这样做。”
Costco仍然不愿意接受技术——例如,它很晚才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这可能是由于普莱斯的态度,他命令经理们远离电脑。
“如果你是一名高级经理,你的工作就是与会员互动,”施瓦茨说。“他们希望高层人士一直在现场。”
Costco每年卖出大约两亿个热狗,比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所有球场的销量总和还要多。
Costco每年卖出大约两亿个热狗,比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所有球场的销量总和还要多。 Patrick T. Fallon/Getty Images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高层。
今年1月,罗恩·瓦克里斯成为Costco公司42年历史上的第三任首席执行官。在得州舒格兰的开业典礼上,人们可以看到他与现场工作人员聊天,并检查冷冻罗非鱼。数百名以忠诚著称的Costco员工,从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远道而来,与新老板握手庆祝。
1982年以叉车操作员的身份入职的瓦克里斯热情地招待员工和客户,似乎愿意在这里待一上午。然而,当记者走近他时,他递上自己的名片,开始用大企业的腔调说话。(“得克萨斯对我们一直很好。我们很高兴能在这里再建一栋大楼。”)随后的采访请求都被拒绝了。
“寻宝氛围”
坐落在一家倒闭的脱衣舞俱乐部、布鲁克林的工业滨水区和一条喧闹、满是污泥的高架高速公路之间的318号仓库,虽然没有什么亮点,但却充满了狂热的活力。日落公园门店似乎为布鲁克林的所有移民群体预留了货架空间。除此之外,它可能和任何地方的Costco都差不多。这正是Costco的优势所在。
要打动会员由价值驱动的超我,Costco的一个方法就是仓库的展示非常简单。电线暴露在外,没什么日照,也没有Spotify的播放列表,毕竟,仓库就是仓库,荧光灯的照明,糟糕的室内声学,一切都是为了能加快建造的速度。(例如,占地1.4公顷的舒格兰大楼只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建好了。)
这种朴实无华的展示方式传递了一种令人放心的善意信号:我们不是在引诱你。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诱惑。
“顾客一进门,马上就会产生一种很值的感觉,”《我们为什么购买——购物的科学》(Why We Buy: The Science of Shopping)一书的作者帕科·昂德希尔说。“这种感觉意味着,当一个人走进店里的时候,他的可自由支配消费行为就会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在Kroger、Target或梅西百货时的样子。人们会说,‘我从来没想过要买这个。但如果我想买,那就会在这里买。’”
典型的Costco顾客每次消费100到150美元。
典型的Costco顾客每次消费100到150美元。 Kerry Task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严格来说,Costco仍然可以用“是”来回答索尔·普莱斯的那个问题——“它真的对顾客诚实吗?”不过如今他的这条准则可能已经失去精神,只剩下字面意义。
很难说Costco的买家不知道自己买下的是些什么。毕竟,他们必须推着装有两米高的人造树、太阳能电池板、钢制宠物棺材和够吃三个月的比利时迷你奶油泡芙的手推车,把里面的东西搬回自己车上。
“我们的想法是,你不会觉得这些是诱惑,”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行为心理学家阿耶莱特·菲什巴赫说。“你觉得很划算。”
但是,她补充说,“问题是,你真的需要这个吗?可能不需要。”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需要更大更好的港口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需要更大更好的港口

PETER S. GOODMAN, HARI KUMAR
位于孟买南部的尼赫鲁港的一个码头。
位于孟买南部的尼赫鲁港的一个码头。 Elke Scholi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个闷热的日子,挂巴拿马国旗、船身长157米的液货船Rishiri Galaxy号停靠在印度西海岸尼赫鲁港的码头。这艘船刚从波斯湾开到这里,船上载满了工业化学品,印度的工厂用这些原材料生产药品、汽车零部件、化妆品、建筑材料和其他数十种现代产品。
在附近的第二个码头,起重机将集装箱从丹麦航运集团马士基运营的另一艘船上吊起,放到大卡车上。卡车将把这些货物——来自韩国的电子产品、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来自欧洲的机械——运往世界上这个人口最多国家的仓库。
途径印度的集装箱中有大约25%在尼赫鲁港装卸,这里濒临阿拉伯海,位于孟买以南。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已在过去20年里增长了约两倍,去年达到了640万个20英尺集装箱。但从世界最大港口(其中许多在中国)的标准来看,这个港口仍很小。
印度目前正在采取措施积极赶上,在准备建设新港的同时扩建现有的码头。这些计划能否实现、实现的速度如何,将影响到印度最宏伟的抱负之一:将国家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制造业和出口巨头。
途径印度的集装箱大约25%在尼赫鲁港装卸。
途径印度的集装箱大约25%在尼赫鲁港装卸。 Elke Scholi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这一前景已变得越来越有可能实现。由于出于对美中贸易敌对立场的担心,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中国工厂生产商品的跨国零售商们在经历了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崩溃后,已开始寻找替代渠道。无论谁赢得今年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人们都预期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不会改善。随着企业接受这种预期,它们也在加强寻找替代的努力。许多大品牌正为在印度建厂做考察
“世界不想完全依赖中国,”尼赫鲁港港务局主席安梅什·沙拉德·瓦格说。“毫无疑问,印度是最好的替代。现在大家都在将基地转移到印度。”
广告
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正在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印度。但这个趋势能否持续下去,能否为印度带来工厂订单以及急需的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持续增长,可能取决于印度的港口能否尽一份力量。
在新孟买的尼赫鲁港,施工队正在对五个码头之一进行扩建,为其增加两个泊位,使装卸能力扩大一倍。
尼赫鲁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在过去20年里增长了约两倍。但与全球其他主要港口相比,它仍是个小港。
尼赫鲁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在过去20年里增长了约两倍。但与全球其他主要港口相比,它仍是个小港。 Elke Scholi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孟买的西海岸线。
孟买的西海岸线。 Elke Scholi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更大的行动将在沿海岸线往北160公里的瓦德万工业区。那里的港务局正在推进建设一个巨型设施的计划,将港口年吞吐量增加到2000万个20英尺集装箱,大约是新孟买港目前能力的三倍。
这个预计耗资逾90亿美元的项目将分两个阶段建设,于2035年完工。项目最近已获得了印度内阁的批准
新港口的关键是它的深水区,可以容纳世界上最大的、容量达24000个集装箱的船只。印度其他港口最多可容纳容量为1.8万个集装箱的船舶。
这就限制了贸易的流动。在印度与欧洲或东亚之间的集装箱货物中,大约有25%要通过新加坡、迪拜或斯里兰卡科伦坡的港口,在这些港口,货物被转运到能够停泊印度的较小船只上,这相当于必须在芝加哥或亚特兰大转机,而不是乘坐直达航班。
广告
瓦格说,这样一来,印度的航运公司要在每个20英尺集装箱上多花大约200美元,运输时间也增加了三天。三天的交货时间差距削弱了印度作为商品生产地的竞争力。
瓦格说,瓦德万港旨在降低此类成本,加快交货时间。“我们不应该依赖较小的船只,”他说。“我们的港口应该为未来的增长做好准备。”
尼赫鲁港务局主席安梅什·沙拉德·瓦格表示:“世界不想完全依赖中国。”
尼赫鲁港务局主席安梅什·沙拉德·瓦格表示:“世界不想完全依赖中国。” Elke Scholi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另一个港口在设计上考虑了如何容纳最大的集装箱船,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动化。该港口最近接收了第一艘集装箱船,以测试运转情况,预计该港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投入使用。由于当地社区的反对,该项目被推迟了数年,它是亿万富豪高塔姆·阿达尼建立的商业帝国的核心要素阿达尼集团的项目。
阿达尼长期以来与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关系密切,后者于今年6月开始了他的第三个任期。由于在选举中的表现不佳,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被迫与其它党组建执政联盟以维持权力,莫迪的地位因而有所削弱,但预计他将继续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一些人认为,正在进行的扩张已经跟上了印度出口增长的步伐。
“各地的港口运力都在上升,”印度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Allcargo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沙希·基兰·谢蒂表示。“我们可能还能应付25%或30%的需求增长。”
广告
他指出,近年来蒙德拉一个主要集装箱港口的运力有所扩大。
最近几个月,随着航运公司绕过一些目的地,将船只集中在连接东亚与欧洲和北美的主要航线上,印度西海岸的一些港口出现混乱,出港货物堆积如山。
造成这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是船只为躲避也门胡塞叛军的袭击而绕开苏伊士运河,转道非洲。由于距离更远,航运公司需要额外的船只来维持每周的计划。他们改变了一些通常停靠印度港口的船只的航向。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由于合同谈判陷入僵局,印度12个最大港口的码头工人可能会罢工
去年,印度古吉拉特邦蒙德拉的一个港口。
去年,印度古吉拉特邦蒙德拉的一个港口。 Prashanth Vishwanathan/Bloomberg
一列货运火车离开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港。印度当局正在修建新的运输路线。
一列货运火车离开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港。印度当局正在修建新的运输路线。 Elke Scholi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从长远来看,依赖印度贸易的国家呼吁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加深现有港口的航道——这是一个成本高昂且复杂的过程。
“印度港口必须进行疏浚,”印度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主席杜希扬特·穆拉尼说。该协会代表卡车运输公司、报关公司和其他公司。“中国肯定比印度有优势。”
广告
和各地的港口监管者一样,管理新孟买港务局的瓦格对那些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感到沮丧:比如,拥挤颠簸的高速公路减缓了货物的流动,以及传统上优先考虑乘客运输的火车系统。
铁路部门即将完成孟买和新德里之间的货运专用铁路走廊。这将允许集装箱双层堆叠,同时使列车的速度提高一倍,从而将系统的实际容量提高三倍。
国家政府还在开展高速公路的建设。
问题是这些努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以及它们能否跟上不断增长的货运量。如果印度成为中国工业的一个可行的替代选项,需求将会更大。
“铁路和公路都必须加快速度,”瓦格说。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沃尔玛清仓京东股份,称将在中国专注山姆会员店等业务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沃尔玛清仓京东股份,称将在中国专注山姆会员店等业务

DAISUKE WAKABAYASHI, CLAIRE FU
沃尔玛在中国市场表现优秀,部分原因是它的仓储式山姆会员店很受欢迎。
沃尔玛在中国市场表现优秀,部分原因是它的仓储式山姆会员店很受欢迎。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沃尔玛表示,已将其在中国最大电商公司之一京东持有的股份全部出手,这曾是外国竞争对手对中国零售商的最大投资之一。
在周二的一份证券备案文件中,沃尔玛表示不再持有京东的任何股份,但没有透露出售了多少股份,也没有透露通过出售筹集了多少资金。这家零售巨头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它拥有2.89亿股京东股票。在4月份提交的年报中,京东称沃尔玛持有9.4%的股份。
沃尔玛在声明中表示:“这一决定使我们能够专注于沃尔玛中国和山姆会员店强大的中国业务,并将资本配置于其他优先事项。”沃尔玛还称,将继续与京东保持“商业关系”。
彭博新闻社早些时候报道称,沃尔玛从此次出售中筹集了36亿美元。周三,在香港上市的京东股价下跌了近9%。
广告
这笔交易为沃尔玛迫切希望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大立足点而进行的投资画上了句号。2016年,沃尔玛将旗下的1号店网站出售给京东,并获得了该公司5%的股份。京东与阿里巴巴共同主导着中国的在线购物行业。
沃尔玛和京东之间的电子商务合作包括采购和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合作之初,中国消费者正迅速转向网上购物,沃尔玛很难取代本土竞争对手。
6月,中国新余的京东配送中心。
6月,中国新余的京东配送中心。 Zhao Chunliang/VCG, via Getty Images
现在,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受到消费者支出放缓的拖累,但沃尔玛在中国的表现却很好。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该公司在中国的季度销售额增长了10%以上,这主要得益于线上销售的强劲增长和仓储式山姆会员店的大受欢迎。
沃尔玛周四表示,因为过去两年,受高通胀影响的消费者被沃尔玛较低的价格所吸引,其美国门店的销售额增长略高于4%,达到1153亿美元。其美国电子商务业务增长了22%。
与此同时,京东一直在努力维持其市场份额,并面临来自折扣购物应用拼多多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小红书和字节跳动旗下应用程序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军电子商务的竞争。字节跳动在中国以外运营TikTok。
上周,京东宣布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小幅增长1%。该公司表示,其利润几乎翻了一番,原因是“政府补贴增加和投资相关损失减少”。
广告
京东周三表示,它回购了价值约3.9亿美元的股票,此举将有助于提振其股价。
京东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对未来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但拒绝详细说明。
京东的年报显示,作为2016年对京东投资的一部分,沃尔玛有权派一名高管以无投票权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京东的所有董事会会议。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企业为中美贸易战下一阶段做准备

19 August 2024 at 05:17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企业为中美贸易战下一阶段做准备

PETER S. GOODMAN
Easy Signs在美国的业务一直在增长,但这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公司却在推迟扩张。
Easy Signs在美国的业务一直在增长,但这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公司却在推迟扩张。 Aaron Rich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如果不是因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Easy Signs公司现在可能已经在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工厂雇佣了数十名工人。它原本还准备在西部的某个地方建造第二家工厂——盐湖城是候选城市之一——再创造100个工作岗位。
Easy Signs的总部位于澳大利亚,主要为企业活动制造横幅和营销装置,使用大型打印机将标识和口号印在一卷卷布料上。它在美国的业务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不过公司的扩张计划推迟了。
它生产的布面招牌要挂在中国制造的铝制支架上。根据由前总统特朗普制定、拜登政府以保护美国工业免受中国政府补贴影响为名而继续实施的政策,这些产品现在要缴纳高达365%的关税。
如果特朗普赢得11月的总统大选,并兑现他的威胁,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或更高的关税,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那么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这绝对是一个可怕的概念,”Easy Signs的联合创始人安迪·弗莱尔说。“可行性整个就不复存在了。”
Easy Signs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艾伦敦的工厂。
Easy Signs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艾伦敦的工厂。 Aaron Rich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Easy Signs制作横幅和营销装置,印刷口号和标识。
Easy Signs制作横幅和营销装置,印刷口号和标识。 Aaron Rich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对二十多家美国制造商、零售商和航运代理的采访中,许多人表示,考虑到进口产品和零部件关税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从中国运来的产品和零部件——他们推迟了投资和扩张。如果特朗普赢得大选,这些工作进一步中断的可能性很大。许多人说,如果副总统贺锦丽获胜,他们预计与中国的贸易敌对将继续下去,这可能会增加美国企业使用的零部件的成本。
“企业差不多已经认定,不管哪个政府,对中国的关税都将继续提高,”曼迪普·辛格说,他在辛辛那提的企业Via Indigos为美国工厂和印度供应商牵线搭桥。
广告
最近,一家生产空气净化器的公司联系了辛格,希望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他们希望我们负责整个产品系列,”辛格说。“他们希望尽早找到解决方案。”
2018年,特朗普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广泛的关税。拜登总统扩大了这一政策,对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等新类别中国商品增加了关税。
两届政府都表示,征收关税是为了刺激工厂工作岗位回流美国。但是,即使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迫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结果通常也是将生产转移到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其他低工资国家。
商界领袖表示,如果副总统贺锦丽在11月赢得大选,他们预计与中国的贸易敌对将继续下去。
商界领袖表示,如果副总统贺锦丽在11月赢得大选,他们预计与中国的贸易敌对将继续下去。 Erin Schaff/The New York Times
根据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技术的Project44公司最近的一项分析,一些企业正在增加进口以囤积库存。该报告称,在6月和7月——零售商为假日季积累库存的高峰期——从中国到达美国的海运货运量比去年增长了4%以上。
面对眼下的这种困惑,也有的公司选择了静观其变,它们已经习惯了供应链中无休止的混乱。新冠疫情颠覆了全球制造业和航运业,一度导致港口交通拥堵产品短缺
也门胡塞武装与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团结一致,对船只发动袭击,苏伊士运河几乎成为禁区,导致航运价格飙升。巴拿马运河因干旱流量受限。加拿大铁路工人威胁要与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港口的码头工人一起罢工。
Easy Signs的布制标识需要挂在中国制造的铝杆上。
Easy Signs的布制标识需要挂在中国制造的铝杆上。 Aaron Rich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些企业选择增加进口来囤积库存。也有些公司打算静观其变。
一些企业选择增加进口来囤积库存。也有些公司打算静观其变。 Aaron Rich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打算等等看,如果真有什么事发生了,那就尽快采取行动,”山姆·沙克尔顿说。他在波士顿的电子商务公司Cross Path Capital依靠中国工厂生产家居用品和花园设计产品,并在亚马逊上销售。
之前的关税使他一些产品的成本增加了30%以上。他提高了价格,转嫁了大约一半的成本。他还说,他在中国的供应商降低了一些产品的价格,分担了关税的负担。
广告
沙克尔顿曾考虑在其他国家寻找供应商,但最终还是选了中国,因为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是最优选择。
“我们的业务还有很多方面要忙,”他说。“就算事关生死,把棋盘上的棋子到处挪并不是我们的优先事项。”
许多进口商相信,特朗普不会征收60%的关税,因为那会给经济造成混乱,威胁股市,并将价格抬高到令人不安的水平。
“我没有看到任何人为这种事做什么计划,”芝加哥一家为进口商预订集装箱的公司FourOneOne的创始人萨拉·丹丹说。“这归根结底是美国消费者的问题。我们习惯了去沃尔玛买一把两美元的抹刀。”
但特朗普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传统规范。八年前,贸易专家曾经嘲笑他对中国进口商品全面加征关税的誓言。
有鉴于此,一些公司非常担心关税方面的言论,还制定了应急计划。
前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或更高的关税,并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
前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或更高的关税,并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 Haiyun Ji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你必须认真对待它,”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开发储能项目的GridSto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泰勒说。“我认为,如果忽视这一点,只能后果自负了。”
GridStor为计划在休斯顿地区实施的一个项目提前下了电池订单。泰勒一直在敦促他的供应商加快行动,在美国或附近地区建立工厂,以减少对亚洲的依赖。“每次会议都会提到这个话题,”他说。
广告
Netstock是一家为企业设计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公司,其首席执行官阿拉·奥哈尼安表示,大公司正在保留额外的零部件和成品库存,接受更高的仓储和保险成本,以对冲未来关税上调的风险。他的一些客户已将订单转移到墨西哥,以避免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但中国企业自己也在墨西哥建立了工厂,利用北美贸易协定获得免税进入美国的机会。一些美国进口商认为,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将终止这一安排。汽车公司尤其担心,因为墨西哥已成为美国汽车工厂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
“大家都开始紧张起来,”专注汽车行业供应链咨询师罗斯·乔治表示。“他们说:‘我们知道我们是从一家中国公司采购的,但是上面写着“墨西哥制造”。这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么黑白分明的。’”
准备进行包装和运输的金属框架部件。
准备进行包装和运输的金属框架部件。 Aaron Rich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标语牌样品。
标语牌样品。 Aaron Rich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由于严重依赖从东南亚进口的电池,太阳能行业似乎特别容易受到贸易战加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公司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设立了工厂,规避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这促使美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新的关税,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这一趋势预计会扩大。
Anza是一家为太阳能设备买卖双方牵线的公司,其首席执行官迈克·霍尔说,即使是对进一步贸易壁垒的预期,也有可能减缓太阳能的发展。“这会让东西变得更昂贵,造成不确定性和恐惧,”他说。
在宾夕法尼亚州,Easy Signs最近在费城港收到了两个装满铝支架的集装箱。该公司没有支付额外的关税,而是拒绝接收这些货物,支付额外的运费,将货物运回其在澳大利亚的仓库。
广告
但一个关键领域的增长让该公司感到欣慰。工厂的运营经理阿曼达·斯特雷特说:“我们将生产很多选举标语。”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将在美国上市

16 August 2024 at 09:51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将在美国上市

DAISUKE WAKABAYASHI
总部设在广州的文远知行是中国众多电动汽车和汽车科技公司之一,这些公司正在寻求从美国金融市场得到资金,以支持它们走向全球的雄心。
总部设在广州的文远知行是中国众多电动汽车和汽车科技公司之一,这些公司正在寻求从美国金融市场得到资金,以支持它们走向全球的雄心。 Chen Jimin/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在中美紧张关系背景下,中国主要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之一最快将于本周在纽约上市。
文远知行是一家开发自动驾驶软件的公司,它已向潜在投资者们列出了地缘政治可能损害其投资的多种方式。
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公司的出口管制可能会限制文远知行获得先进半导体的机会。文远知行的一家供应商已被认定为是“中国军工企业”,如果美国扩大管制范围的话,可能会让文远知行的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打击中国自动驾驶汽车企业的努力可能会限制文远知行技术在美国的使用。
文远知行还表示,中国政府“对我们的业务开展有相当大的监督和自由裁量权,可能会介入或影响我们的运营”。
广告
投资一家成立仅七年且处于新兴行业的初创企业总是存在风险,但并不总包括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那种风险。文远知行计划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总部设在广州的文远知行是中国众多电动汽车和汽车科技公司之一,这些公司正在寻求从美国金融市场得到资金,以支持其全球雄心,尽管华盛顿也在出台不让它们参与美国市场的政策。
文远知行在中国和阿联酋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叫车服务试点,同时向汽车制造商提供自动驾驶软件。
文远知行在中国和阿联酋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叫车服务试点,同时向汽车制造商提供自动驾驶软件。 Sun Yilei/Reuters
据两名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政府已打算推出禁止最先进的中国自动驾驶软件的提案。禁令将适用于所有L3级及以上,即“有条件自动化”的软件,这种软件让车辆自动驾驶,但需要有人坐在方向盘后,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进行干预。该提案将给希望打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增加又一个障碍,它们已经面临繁重的关税。
“考虑到一些中国产品已经面临的监管审查,(中国汽车制造商)打入美国市场的难度如今相当大,”哈佛商学院专门研究风险投资和创业的教授乔希·勒纳说。
原本打算在美国上市的与中国有关系的蓝筹初创公司现在已将目光投向其他地方,或已经遇到了地缘政治障碍。
美国国会在今年4月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这款流行的社交媒体应用,否则将面临该应用在美国被禁的前景。在中国成立的快时尚零售商Shein去年已为在纽约上市提交了文件,但由于日益加剧的美中紧张关系,这家零售商已转而聚焦于在伦敦上市
广告
勒纳称,文远知行和其他中国公司仍愿意忍受美国如此审查,显示了中国企业在国内融资面临的挑战。随着中国市场监管机构在国内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陷入危机的情况下收紧了上市需要满足的要求,中国大陆首次公开募股公司的数量在2024年上半年减少了75%
文远知行是韩旭在2017年创立的,他现在是公司首席执行官,以前曾在科技巨头百度的自动驾驶部门担任首席科学家。文远知行在中国和阿联酋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试点,同时向汽车制造商提供自动驾驶软件。公司也销售无人驾驶巴士、送货车和环卫车软件。
文远知行是韩旭在2017年创立的,他现在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前曾在技术巨头百度的自动驾驶部门担任首席科学家。
文远知行是韩旭在2017年创立的,他现在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前曾在技术巨头百度的自动驾驶部门担任首席科学家。 Oriental Image, via Reuters Connect
据追踪初创公司的Pitchbook,文远知行已筹集到14亿美元,最新估值约为50亿美元。文远知行的一些知名投资者包括由日产汽车、雷诺集团和三菱汽车组成的基金Alliance Ventures,以及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主导先进芯片业务的硅谷巨头英伟达也是文远知行的早期投资者和主要供应商。
文远知行表示,公司计划通过此次IPO以及向包括部分现有股东在内的投资者进行私募的方式,筹集最多4.4亿美元的资金。该公司表示,其2023年的营收为5500万美元,较上年下降了24%。公司继续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其净亏损已超过其营收,去年的亏损为2.68亿美元。
虽然文远知行在为公开发行股票提供的文件中详细列出了风险,这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做的,但也淡化了旨在阻止关键技术落入中国人手中的贸易措施的影响。
广告
文远知行称,美国的出口管制阻止了一家没给名字的芯片供应商向中国提供部分半导体产品,但表示这没有让文远知行受到影响,因为受限制的芯片不是公司所购买的那种。五角大楼已将另一家供应商认定为与中国军方有关系,但文远知行表示,公司不认为这会影响其继续使用该供应商的能力。文远知行以IPO前的“静默期”限制为由拒绝对本文置评。
文远知行在美国的业务规模很小,仅限于研究。该公司是在加州获准测试无需有安全驾驶员在车内就可自动驾驶的七家公司之一。据加州机动车管理局的数据,去年,文远知行的14辆汽车在加州的道路上总共行驶了4万多英里,尽管除大约50英里外,其余的大多数里程都是在安全驾驶员在车内的情况下完成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运营的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去年总共在加州行驶了数百万英里。
本月,加州公用事业监管机构批准了文远知行在圣何塞周边地区测试载客自动驾驶汽车(有无安全驾驶员都行),但公司尚不能向公众提供服务。
作为在该领域建立全球领导地位努力的一部分,中国一直在积极扩大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的测试。
作为在该领域建立全球领导地位努力的一部分,中国一直在积极扩大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的测试。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但文远知行的大多数员工在中国,公司的大部分研究也在中国进行。作为在该领域建立全球领导地位努力的一部分,中国一直在积极扩大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的测试。
总部设在明尼阿波利斯的深水资产管理公司的执行合伙人吉恩·蒙斯特表示,文远知行“面临着赢得投资者支持的艰难战斗,因为存在多种多样的地缘政治风险”。
中国汽车技术公司想现在在美国上市,可能是希望在今年11月的大选前筹集到大量资金。下任美国总统可能会“关闭中美IPO窗口”,蒙斯特说。
广告
据中国证券监管机构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公告,另一家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打算不久在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所有寻求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都必须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氪已于今年5月在美国上市。它在这次上市中筹集到了4.41亿美元,是自2021年滴滴全球赴美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极氪股票较发行价已下跌了27%。
网约车公司滴滴在没得到政府批准的情况下赴美上市。公司当时发展势头迅猛,占据了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主导地位,还有令人赞叹的投资者,包括曾在2016年向滴滴投了10亿美元的苹果。但中国监管机构对滴滴进行了严厉打击。
滴滴在美上市两天后,中国监管机构强迫公司停止在国内注册新用户,并开始对其行为展开调查。监管机构还采取步骤将滴滴的应用从网上应用商店下线。滴滴在上市六个月后宣布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在“苹果城”制造电动汽车,富士康有何竞争力?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在“苹果城”制造电动汽车,富士康有何竞争力?

MEAGHAN TOBIN, JOHN LIU
去年在台湾台北展出的富士康与台湾汽车制造商裕隆汽车合资生产的电动汽车。
去年在台湾台北展出的富士康与台湾汽车制造商裕隆汽车合资生产的电动汽车。 Ritchie B Tongo/EPA, via Shutterstock
富士康的核心业务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省会郑州,这里被称为 “苹果城”。在这里,供应商、基础设施和工厂的网络,以及有时多达25万名富士康员工,为苹果公司生产全球大部分iPhone手机。
现在,台湾电子巨头富士康正计划在郑州新建一个占地284公顷的园区以生产电动汽车。
问题是,谁会购买?
今年2月,苹果公司在投入100多亿美元后取消了其长期以来开发电动汽车的项目。苹果公司在中国的许多竞争对手已经冲在了前面。
广告
对于富士康来说,在郑州的投资是其减少对苹果依赖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苹果手机在中国的销售下滑,苹果和其他美国设备制造商已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
富士康计划生产由其他公司设计和销售的汽车,就像它为苹果公司生产iPhone手机一样。到目前为止,富士康已获得纳智捷的订单,纳智捷是台湾一家汽车制造商的子公司,富士康与该制造商合作生产少量巴士和汽车。
“他们需要突破,这意味着要找到一个大客户,”私募股权公司Kirkland Capital的董事长杨应超说。
郑州被称为“苹果城”。
郑州被称为“苹果城”。 Qilai Shen/Bloomberg
富士康的目标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成为重要参与者。
艾睿铂亚洲汽车行业主管戴加辉(Stephen Dyer)表示,去年有130多家公司在中国销售电动汽车。该公司预计,到本十年末,只有不到20家公司能够盈利。
美国和欧盟设置了高额关税,将中国电动汽车拒之门外。激烈的竞争引发了价格战,甚至连特斯拉这家在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公司也不得不打折。
广告
而在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与汽车公司之间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华为和小米是中国最畅销的智能手机品牌,令苹果也黯然失色,这两家公司已经在销售电动汽车。在富士康宣布投资郑州电动汽车工厂几天后,小米的第二家电动汽车工厂也破土动工。
富士康高管表示,令该公司能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生产iPhone的因素,将转化为其在汽车行业的成功。
这包括该公司在郑州建立的制造能力和政府支持。作为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富士康的成功离不开道路、发电厂和税收减免等福利。2022年假日购物季到来之前,当新冠疫情威胁到生产时,当地官员伸出援手,使iPhone得以顺利出厂。
2021年,郑州富士康工厂内部。
2021年,郑州富士康工厂内部。 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但分析人士质疑,制造能力是否足以帮助富士康在中国拥挤的电动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
曾在福特汽车公司上海分公司担任高管的戴加辉说:“引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赢得市场的不一定是制造,更多的是他们为消费者提供的软件和技术。”
对于汽车来说,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消费者心目中和低价一样重要。“如果一个消费电子设备崩溃了,就只是崩溃。”杨应超说。“但汽车故障可能是致命的。”
广告
富士康已在东南亚投资数亿美元进行与电动汽车相关的生产。该公司计划在泰国和越南生产电池和汽车零部件,在马来西亚生产汽车微芯片。它还计划与包括一家国有煤炭公司在内的其他一些公司一起,参与印度尼西亚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电池项目。该公司还在与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谈判,为其生产汽车。
富士康从去年申请破产的洛兹敦汽车公司手中收购了通用汽车公司在俄亥俄州的一家旧工厂,在那里生产少量电动巴士。
郑州富士康工人宿舍楼环绕的露天商场。
郑州富士康工人宿舍楼环绕的露天商场。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21年,富士康在台湾与台湾汽车制造商裕隆汽车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生产豪华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和巴士,该品牌名称为鸿华。富士康周三表示,今年已为裕隆交付了 5400辆汽车。
迄今为止,富士康的产量有限,远远达不到与中国顶级电动汽车制造商竞争的规模。
咨询公司中国汽车洞察的董事总经理涂乐说:“这样的产量可以手工生产。”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美国寻求加强对华芯片限制,但需要先说服盟友和科技行业

12 August 2024 at 01:03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美国寻求加强对华芯片限制,但需要先说服盟友和科技行业

ANA SWANSON
荷兰,正在建设中的阿斯麦大楼。美国一直在敦促荷兰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向中国出口技术的限制。
荷兰,正在建设中的阿斯麦大楼。美国一直在敦促荷兰和其他国家加强对向中国出口技术的限制。 Rob Engelaar/EPA, via Shutterstock
拜登政府正努力克服来自盟国和科技行业的反对意见,准备扩大旨在减缓中国制造最先进半导体能力的限制措施,这些半导体可用于增强中国的军事能力。
美国政府已起草了新的规定,据看过或了解过规定草案的人士称,新规定将限制那些使用美国部件或技术制造、可用于制造芯片的机器和软件从一些国家运往中国,该限制还适用于某些类型的半导体。
这些规定旨在封堵中国芯片制造商不顾国际限制获取技术的一些新途径。
美国一直在推动日本和荷兰等盟国加强对中国的技术运输限制,在访问这些国家以及日本首相4月对华盛顿进行国事访问期间都是如此。这些国家都是生产芯片制造设备的公司所在地,如阿斯麦和东京电子有限公司。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产业界认为,这些规定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而且目前仍不清楚外国政府何时或是否会颁布限制措施。
广告
这些人士称,与此同时,美国计划实施的一些规定将有重大例外。禁止向中国某些半导体工厂运送设备的规定将不适用于30多个盟国,包括荷兰、韩国和日本。
这引发了美国公司的反对,它们认为,如果美国政府阻止它们的销售,而不阻止竞争对手的销售,那么竞争环境将对他们更加不利。
美国官员表示,谈判仍在进行,他们仍希望说服日本和其他国家加强限制。但一些分析人士对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
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艾米丽·基尔克雷斯表示,虽然美国的盟友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越来越警惕,但他们更愿意接受只限制出口最先进技术的规定。
她说:“控制范围越广,对他们的商业损害就越大。”
基尔克雷斯说,美国限制本国公司的生意,但不限制它们在盟国的竞争对手,这也令美国公司感到“不高兴”。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析师格雷戈里·艾伦表示,在美国敦促下,韩国等国家正在对其出口管制规定进行重大更新。
“我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他说。“我的问题始终是,他们的进展速度是否足以应对中国的反制措施?”
商务部一位发言人表示,商务部正在不断更新出口管制措施,以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并将继续致力于与盟国密切合作。
广告
中国商务部一位代表称,美国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中国希望其他国家抵制美国的经济胁迫。
该政策的许多内容尚不明确,可能还会有变化。但这些最快可能在本月出台的规定显然是为了加强以前那些旨在限制中国开发最先进人工智能芯片能力的措施。
大多数先进芯片用于消费设备,但有些芯片也可用于开发武器、实施网络攻击和构建监控系统。
美国政府已经阻止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但拜登政府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是让其他国家通过类似的法规。如果其他国家不这样做,中国仍然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大量技术,而美国公司只会失去销售机会。这也可能鼓励各国不再使用美国的零部件,从而不必再遵守美国的规定。
美国官员一直试图让日本和荷兰针对中国的特定公司实施更严格的限制,并修改相关法律,禁止其公民维修中国芯片工厂的设备。
让盟友阻止芯片技术进入中国的努力始于特朗普政府时期,当时荷兰同意停止向中国运送阿斯麦公司最先进的机器。
广告
两年前,美国在全球范围禁止向中国运送先进芯片,并且禁止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泛林集团和KLA公司等美国公司自美国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机器。
去年,荷兰和日本同意发布限制,禁止向中国运送一些最先进的机器,美国进一步收紧了自己的规定,包括停止阿斯麦公司和东京电子向中国出口更多设备。
尽管如此,中国芯片产业仍在继续进步。
去年,华为推出了一款搭载先进芯片的手机,此举被广泛视为一项挑战。
此后,拜登政府一直在制定更严格的规定。
新规草案把大约120家中国公司列入所谓的实体名单,要求其他公司获得特殊许可,才能从美国向这些中国公司运送产品。该名单的重点是芯片制造公司、芯片制造机公司,以及支持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公司。
广告
某些中国芯片工厂还将受到国际限制,这些限制对从某些国家运送使用美国零件或技术制造的设备予以约束。
草案名单包括几家据称与华为合作的中国芯片工厂,包括 深圳昇维旭、深圳鹏新旭、深圳市鹏芯微和青岛芯恩。其中不包括之前传言成为目标的中国主要芯片制造商长鑫存储。
还有一些规定则对内存芯片的运送设限,而内存芯片对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至关重要。美国政府曾考虑降低英伟达和其他公司生产的人工智能芯片的限制门槛,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较低门槛是否会被包括在内。
路透社和彭博社此前报道了这些规定的细节。KLA公司和应用材料公司拒绝置评,而泛林集团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修订后的政策将使美国公司更难通过从以色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子公司向中国运送芯片来规避限制。但其他某些国家对中国出货量的激增不会受到影响。
阿斯麦公司上个月表示,第一季度对中国销售额占其收入的近一半。东京电子表示,出口管制的影响“小于预期”,因为该公司对华不太先进的设备销售有所增加。
广告
分析师表示,分销商和代理商网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技术输送到受限制的中国半导体工厂。
美国公司还怀疑外国技术人员正在帮助中国维护之前出售给中国工厂的美国机器。
知情人士表示,外国合作伙伴对美国的国家安全论点持怀疑态度,并对中国的报复和销售额方面的损失感到担忧。
日本官员没有回应置评请求。荷兰外交部表示其与合作伙伴保持密切联系,各国应自行评估出口管制情况。
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合伙人保罗·特里奥洛称,这一规定“试图避免正面对抗”。
“没有人想对盟友横加干涉,”他说。然而,出口管制对美国工业造成的损害“非常严重”,他说。
“有很多不满,但拜登政府基本没有理会,”他说。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如何在技术领域建立优势?科研进步和巨额投资

9 August 2024 at 05:15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中国如何在技术领域建立优势?科研进步和巨额投资

KEITH BRADSHER
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去年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自己的技术。
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去年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自己的技术。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如今,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有可能导致一场贸易战,然而这项技术是几十年前在得克萨斯州的大学实验室诞生的,当时那里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使用丰富而廉价的矿物质制造电池。
最近,在这些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来自中国的公司研究出了如何让电池保持强有力的电量,并能承受10多年的每日充电。这些公司正在以低廉的成本和可靠的方式制造大量这种电池,生产世界上大部分电动汽车和许多其他清洁能源系统。
电池只是中国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方面赶上或超过先进工业民主国家的一个例子。从制药到无人机,再到高效太阳能电池板,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
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而北京对这一地位的挑战体现在中国的课堂和企业预算中,同时也体现在共产党最高层的指示中。
广告
中国学生主修科学、数学和工程学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大国的学生。这一比例还在进一步上升,尽管自2000年以来,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人数增加了10倍以上。
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支出激增,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两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最近的计算显示,在64项关键技术中的52项里,中国研究人员发表了最多被广泛引用的论文。
中国在电池研究方面的进步帮助其在电动汽车领域获得了主导地位。
中国在电池研究方面的进步帮助其在电动汽车领域获得了主导地位。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上个月,中国领导人誓言要让中国的研究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十年一次的会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科学培训和教育作为国家的首要经济任务之一。在会议的最终决议中,除了加强党的自身力量之外,这一目标比其他任何政策都受到更多的关注。
中国将“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教育部长怀进鹏表示。“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中国大多数本科生主修数学、科学、工程或农业。中国四分之三的博士生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本科生和一半的博士生主修这类专业,尽管美国的数据对这些专业的定义更窄一些。
中国在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尤其明显。根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在被广泛引用的电池领域技术论文中,有65.5%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相比之下,只有12%来自美国。
宁德时代的一家电池厂,摄于去年。
宁德时代的一家电池厂,摄于去年。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全球最大的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均为中国企业。
中国有近50个研究生项目专注于电池化学或与电池冶金密切相关的学科。相比之下,美国只有少数教授从事电池研究。
广告
斯沃斯莫尔学院的电池物理学教授希拉里·史密斯说,美国大学生对电池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但她也说,“如果他们想做电池研究,由于名额太少,竞争非常激烈,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其他专业。”
透过长沙的中南大学,可以看到中国电池行业的成功根源。长沙是中国中南部的一个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化工工业的中心。
中南大学拥有面积广阔、设施先进的校园,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近6万人。它的化学系曾经位于一座小砖楼,现在已经搬进一栋六层的混凝土建筑,里面有迷宫般的大量实验室和教室。
在长沙中南大学的化学实验室里,博士生朱方军展示设备。
在长沙中南大学的化学实验室里,博士生朱方军展示设备。 Keith Bradsher/The New York Times
在一个闪烁红光的实验室里,数以百计使用新化学成分的电池同时接受测试。很多房间里配备了电子显微镜和其他先进设备。
博士生朱方军(音)表示:“我们的实验设备能够满足所有测试需求。”
彭文杰教授在学校附近成立了一家电池研究公司,雇佣了100多名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以及200多名助手。助手们轮班为每位研究人员工作,以便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新的化学物质和新的设计进行测试。
广告
彭文杰说:“现场有很多人在测试,所以效率非常高。”
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专业技能不断发展,这在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是否邀请中国公司建厂或是否试图复制中国成就的激烈辩论。
位于中国长沙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大量的电池研究实验室。
位于中国长沙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大量的电池研究实验室。 Keith Bradsher/The New York Times
“如果美国想快速建立供应链,最好的办法是邀请中国公司,他们会很快建立起来,并且带来技术,”位于北京和洛杉矶的非营利研究机构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的创始人安锋说。
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占的28%,在美国占1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中国认为在科学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投资将转化为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提振整个经济。
“如果拥有一个庞大的制造业,”他说,“提高生产效率就很容易。”
然而,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已成为地缘政治问题。推动工厂繁荣的政府补贴和政策让许多国家对购买更多中国出口产品持谨慎态度。
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了高额临时关税。美国的关税实质上已经将中国电动汽车公司阻止在外,而政治和商业压力则阻碍了与中国电池制造商的合作。。
中南大学教授彭文杰在化学实验室里,实验室配备了用于化学实验的橡胶安全手套。
中南大学教授彭文杰在化学实验室里,实验室配备了用于化学实验的橡胶安全手套。 Keith Bradsher/The New York Times
尽管如此,中国的电池公司仍在寻找在美国为美国市场生产电池的方法。宁德时代的董事长兼创始人曾毓群说,在美国建造和装备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成本是在中国的六倍。
工作进度也很慢——“用时要多出两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广告
美国在总体研究支出方面仍然领先于中国,无论是从支出的美元金额还是从占两国经济的比重来看都是如此。研究与开发占美国经济的比重在连续几年增长之后,于去年达到3.4%。
但中国的比例为2.6%,而且还在上升。
“如果中国在研发方面超过美国,拥有制造业基础,会发生什么?”代表在华美企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会长克雷格·艾伦问道。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为何台积电难以在美国复制台湾工厂的成功

By: JOHN LIU
9 August 2024 at 03:51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为何台积电难以在美国复制台湾工厂的成功

JOHN LIU
来自附近的亚利桑那州梅萨市和其他城市的近1000名参与者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半导体技术人员强化培训项目。
来自附近的亚利桑那州梅萨市和其他城市的近1000名参与者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半导体技术人员强化培训项目。 Maricopa Community Colleges
2020年5月,全球最大的先进计算机芯片制造商之一台积电宣布计划在菲尼克斯郊区建设一家工厂。四年后,该公司尚未开始销售在亚利桑那州制造的半导体产品。
当初这家台湾公司进驻亚利桑那州被视为一个全方位的胜利:这将促进美国的先进芯片制造,并帮助实现台积电在生产上的多元化,不再只依赖台湾——中国对这个民主的岛屿的地缘政治主张正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台积电已承诺为该项目投入650亿美元资金。今年4月,拜登政府宣布,台积电将获得由《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资助的66亿美元拨款
长期以来,美国官员一直担心美国对台积电过于依赖。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美国92%的“尖端”芯片都是从台湾购买。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是对美国减少海外生产芯片依赖这一努力的考验。
在台湾,台积电已打磨出一套高度复杂的生产流程在政府支持下,一个由娴熟的工程师和专业供应商组成的网络在被称为晶圆的硅片上蚀刻出微小的通道。
广告
但是,让这一切在美国的荒漠上生根却是一个比公司预期更大的挑战
“我们不断提醒自己,仅仅因为我们在台湾做得很好,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台湾的做法带到这里来,”该公司员工沟通与关系处长刘庆煜说。
台积电以台湾台南的园区为蓝本建造菲尼克斯的工厂。
台积电以台湾台南的园区为蓝本建造菲尼克斯的工厂。 Cassidy Araiz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最近的采访中,包括高管在内的12名台积电员工表示,台湾管理人员与美国工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导致双方都感到沮丧。台积电以严格的工作条件闻名。半夜被叫去上班处理紧急情况并不少见。据员工称(其中一些人因没有被授权公开发言而要求匿名),在菲尼克斯,这种在工作要求上的观念分歧导致一些美国雇员辞职。
该公司推迟了工厂的开工日期,目前表示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在亚利桑那州开始生产芯片。
亚利桑那州的项目也可能面临政治威胁。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前总统特朗普今年6月对《彭博商业周刊》说,台湾把芯片产业从美国抢走了。他没有点名台积电,但批评了美国资助台湾公司在美国制造芯片的做法
除了努力解决工作场所的文化差异外,台积电还准备在未来几年为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招聘熟练工人。该公司也在日本和德国扩张,并且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广告
在台湾,台积电可以利用数以千计的工程师以及与供应商数十年的合作关系。但在美国,台积电必须从头做起。
“在这个地方,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从零开始,”刘庆煜说。
这座被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环绕的工厂无疑是菲尼克斯北部的地标。台积电已宣布计划在该地区建设三家工厂,以其在台湾南部城市台南的大型园区为蓝本。第一家工厂是一座银色的飞船形状的建筑,已接近完工并开始试运行。
在建设期间,该公司派美国工程师到台南接受培训,让他们跟随台湾同行近距离观察台积电全员齐心协力的工作方式。
 2021年,在加入台积电后不久后,刚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硕士学位的工程师杰斐逊·帕兹前往台南接受了18个月的培训。
“天哪,大家工作很努力,”帕兹说。他回忆说,这个最初的印象让他强烈地意识到要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功所必需付出的。
台积电曾表示,将在菲尼克斯的基地建设三家工厂。
台积电曾表示,将在菲尼克斯的基地建设三家工厂。 Cassidy Araiz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帕兹说,回到亚利桑那州后,由于工厂的建设进度落后,员工们被要求参与到工作职责之外的工作中。
这种做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他说,工人们被要求竭尽全力完成最紧迫的工作。一些美国工人也觉得很难在台湾长时间待下去。
广告
为了解决美国工人和台湾管理人员之间的紧张关系,该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培训。由于员工抱怨不必要的会议,公司减少了会议的频率和参加人数。
亚利桑那州的三名台湾员工表示,公司曾试图缓解紧张局势。他们说,他们的工作量没有在台湾那么大。然而,他们表示,他们不确定随着工厂明年达到满负荷生产,这种较轻的工作量是否会持续下去。
在菲尼克斯台积电的2200名工人中,约有一半是从约11000万公里外的台湾引进的。该公司表示,未来两家工厂的建设将创造6000个就业岗位。该公司计划最终降低台湾员工与本地员工的比例。
“我们想把这个厂区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刘庆煜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台湾向这里输送人才。”
来自附近的亚利桑那州梅萨市和其他城市的近1000名参与者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半导体技术人员强化培训项目。
来自附近的亚利桑那州梅萨市和其他城市的近1000名参与者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半导体技术人员强化培训项目。 Maricopa Community Colleges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面临劳动力竞争。该地区的其他公司也在竞相寻找熟练工人,以增加产量。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正在该地区扩建其芯片工厂
作为回应,附近的学院和大学加强了电气工程等领域的教学。台积电通过学徒、实习、研究项目和招聘会与社区学院和大学合作。
广告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已成为台积电的主要员工来源,该校富尔顿工程学院副院长扎克利·霍尔曼说,该公司为学生的研究项目提供资金,为评估和招聘未来员工提供了方便。
一些学院甚至在建造自己的无尘室,也就是位于半导体工厂核心区域的一种极度洁净的巨大工作区。这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在高度控制的环境中操作,在无尘室里,技术人员要穿干净的衣服和手套。
其中一个在建的制造空间位于西马里科帕教育中心,这是一个提供技术培训的公立高中系统。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该大学已成为台积电的主要工人来源。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该大学已成为台积电的主要工人来源。 Deanna Dent/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我们这一代学生的父母从来没有踏进过先进的制造工厂,”该中心的负责人斯科特·斯珀金说。“他们的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家庭式制造业——每天去上班,出来时衣服和手都很脏。”
来自附近的亚利桑那州梅萨市和其他城市的近1000名参与者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半导体技术人员强化培训项目。
“我们正在变成沙漠里的硅谷,”钱德勒-吉尔伯特社区学院院长汤姆·皮尔森说,该学院是开展该项目的学院之一。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全球股市剧烈震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全球股市剧烈震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JOE RENNISON, DANIELLE KAYE
有时金融市场讲述的是一个简单明了的故事,但通常情况会相对复杂。
有时金融市场讲述的是一个简单明了的故事,但通常情况会相对复杂。 Ava Pello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最近市场的剧烈波动可谓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了全球各地看起来截然不同的支柱是如何通过金融体系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如果其中一个支柱倒下,可能随之而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股市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担心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正在遭受重创,以及美联储在降息方面观望的时间可能过长
但实际情况比这更复杂。分析师和投资者表示,这一次的抛售还有更多的技术性原因。
高风险押注的缓慢积累、为此类交易融资的一种常用方式的突然崩塌,以及全球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分歧等因素都起到了作用。其中一些因素可以追溯到几年前,还有一些则是最近才出现的。
广告
以下是造成波动的一些关键原因。
长期的低利率导致投资者承担更多风险。
金融系统中的风险积累可以部分追溯到2008年,当时的房地产危机促使美联储大幅降息,并多年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等于是鼓励投资者从风险更高的押注中寻求回报,因为借贷成本很低,而且将现金存放在货币市场基金等安全资产中几乎没有收益。
在新冠疫情的早期阶段,利率也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使得这类交易重新活跃起来。
随着美联储在2022年开始快速加息,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相对安全的投资回报变得更具吸引力,风险较大的押注面临压力。
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在同一时间提高利率。在日本,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长期低迷,日央行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使其成为一个例外。
这使得日元相对于其他货币非常便宜,投资者从中看到了一个机会:在日本以低廉的成本借款,然后将其投入到世界其他地方的高收益投资中。
这种被称为套息交易的投资策略“曾是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中的宠儿,”道砟私人财富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克里斯蒂安·萨洛蒙说。该策略的崩溃也成为近期市场动荡的一个主要因素。
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指出,日本市场的动荡是近期全球抛售的催化剂。
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指出,日本市场的动荡是近期全球抛售的催化剂。 Willy Kurniawan/Reuters
日元升值引发了套息交易的“惨重失败”。
日本央行上周加息,这是近20年来的第二次加息,这一决定与美联储准备很快降息的预测不谋而合。这缩小了日美利差,日元汇率飙升。
广告
日本以外的投资者以日元借入大量资金,欧洲银行荷兰国际集团的经济学家估计,自2021年以来,这些跨境贷款增加了7000多亿美元。高盛的分析师在周二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日元急剧升值导致了“套息交易的惨重失败”。
日元突然走强也有可能拖累日本企业的利润,尤其是那些依赖出口的大公司。这在日本股市的投资者当中引发了恐慌,他们担心日元走强可能会终结长达一年多的反弹。高盛的数据显示,截至周一,日本股市三天跌幅超过20%,为195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认为,日本的动荡是最近全球股市抛售的催化剂,之后又受到投资者对美国经济走向及其他担忧的影响。
投资者对一些股票可能涨到多高的假设产生了质疑。
随着以日元为基础的套息交易开始瓦解,导致股价下跌,一些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大型科技公司股价的猛烈反弹是否已经过头。
今年上半年,科技股推动市场走高,标准普尔500指数近三分之二的涨幅与被称为“七巨头”的少数几只股票有关,它们是字母表公司、亚马逊、苹果、Meta、微软、英伟达和特斯拉。
广告
但这种主导地位使得市场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人们对这些巨头能否满足如此高的预期产生了怀疑。投资者越来越担心,这些公司承诺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巨额资金究竟何时才能带来回报。
自7月16日的峰值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截至周一收盘下跌了8.5%,根据标普道琼斯指数的霍华德·西尔弗布拉特提供的数据,其中超过一半的跌幅可以归因于“七巨头”。
一些有影响力的投资者也开始缩减投资规模。沃伦·巴菲特执掌的企业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上周末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在上个季度,它已经将持有的数十亿美元苹果股份减半。
其他一些晦涩难懂的策略,以及稀少的交易量,导致了交易的波动。
一些投资者试图对市场的剧烈波动做出解释,他们也指出了专业衍生品交易商起到的作用,他们押注的不是价格变动的方向,而是这些变化的波动程度。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里,随着股市稳步走高,押注低波动率是一个成功的策略,但随着抛售的爆发,该策略受到了压力。这可能迫使投资者进一步抛售股票,试图弥补损失。
波动性的上升也可能与日历有关。夏季假期导致华尔街的交易量下降,因此股市的小幅涨跌可能对市场价格产生巨大影响。
广告
德意志银行的策略师吉姆·里德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最近几天的剧烈波动”被“8月份流动性不足的状况严重夸大了”。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iPhone为何中国制造?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苹果经济

iPhone为何中国制造?

CHARLES DUHIGG, KEITH BRADSHER
2010年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工作招聘会上,应聘者蜂拥在富士康科技公司的展台前。
2010年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工作招聘会上,应聘者蜂拥在富士康科技公司的展台前。 Donald Chan/Reuters
去年2月 ,巴拉克·奥巴马在加州与硅谷的各位顶尖名人共进晚餐。按照这次晚宴的规矩,每位客人都得向总统提一个问题。
 在中国,林丽娜(音)是PCH International的一个项目经理。该公司和苹果签有合同。"有很多工作机会,"她说。“特别是在深圳。”
在中国,林丽娜(音)是PCH International的一个项目经理。该公司和苹果签有合同。"有很多工作机会,"她说。“特别是在深圳。” Thomas Le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然而,轮到苹果公司的史蒂芬·P·乔布斯(Steven P. Jobs)说话的时候,奥巴马总统却用自己的问题打断了他:要在美国生产iPhone的话,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没多久之前,苹果公司还吹嘘自己的产品都是“美国制造”。今天,美国制造的苹果产品已经少之又少。苹果公司去年售出了7000万部iPhone、3000万台iPad和5900万台其他产品,这些产品几乎都是在海外制造的。
干嘛不把这些工作拿回来做呢?奥巴马先生问道。
广告
乔布斯先生的回答毫不含糊。按照另一位在座嘉宾的说法,乔布斯的回答是:“这些工作是不会回来的。”
总统的问题触及了苹果公司的一个核心信念。苹果的做法不光是因为外国工人比较便宜。更重要的是,苹果公司管理层认为,外国工厂的巨大规模,以及外国工人的灵活性、勤勉精神和工业技能,全都远远地超过了美国同侪。这样一来,对于大多数的苹果产品来说,“美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苹果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最受人崇敬、最多人仿效的企业之一,原因之一就是它毫不手软地实施着高水平的全球运作。去年,苹果公司员工创造的人均利润超过了40万美元,令高盛(Goldman Sachs)、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和谷歌(Google)相形见绌。
然而,让奥巴马先生、各位经济学家和各位决策人士着恼的是,说到为美国创造工作机会的问题,苹果公司跟它的许多高科技同行一样,远不像其他一些鼎盛时期的著名公司那么热心。
苹果公司在美国有四万三千名雇员,并有两万名海外雇员。20世纪50年代的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雇用了超过40万美国工人,20世纪80年代的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也拥有数十万美国员工,与之相比,苹果公司的员工数目只是一个零头。为苹果的外包商打工的人却要比这多得多:苹果员工之外,另有70万人在设计、制造和组装iPad、iPhone和其他苹果产品。不过,这些人的工作地点几乎都不在美国。恰恰相反,他们的雇主是亚洲、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外国公司,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设计商都要靠他们服务的厂家来制造产品。
直到去年还在担任白宫经济顾问的杰瑞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说,“今天的美国很难创造出适合中产阶级的工作机会,苹果公司的做法就可以说明原因何在。如果说苹果公司代表着资本主义巅峰状态的话,我们就该担惊受怕了。”
广告
苹果管理层宣称,走向海外是他们在目前阶段的惟一选择。按照一位前苹果管理人员的讲述,离iPhone预定上架日期只有数周的时候,苹果公司靠一家中国工厂帮忙才完成了生产计划。原因在于苹果公司临时改变了iPhone屏幕的设计,不得不对装配线进行全面调整。将近午夜的时候,新的屏幕才陆续运抵装配工厂。
根据这位管理人员的说法,厂里的一名工头立刻叫醒了公司宿舍里的八千名工人,给每名工人发了一包饼干和一杯茶,吩咐他们前往车间。不到半个钟头,往倾斜放置的手机外壳上安装玻璃屏幕的12小时工作班次宣告开始。不到96个小时,那家工厂就已经在以日产一万多台的速度生产iPhone了。
这位管理人员说,“那家工厂的速度和灵活性令人咋舌,没有哪家美国工厂能跟它相提并论。”
几乎所有的电子公司都讲得出类似的故事,“外包”也已经成为数百个行业的通行做法,会计、法律服务、银行、汽车制造和制药行业都是如此。
苹果公司虽然远远算不上个例,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些杰出公司的成功表现为什么没有衍生大量的国内工作机会。除此之外,这家公司的种种决策还引出了一个更为深广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与国内经济日益融合的今天,美国企业对美国国民负有什么样的责任。
直至去年9月还是美国劳工部首席经济学家的贝特西·史蒂文森(Betsey Stevenson)说,“美国公司曾经觉得自己有责任支持美国工人,即便这并不是财务上的最佳选择。这样的观念已然不复存在,利润和效率压倒了慷慨的情操。”
广告
各家公司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纷纷表示,前述观念实属天真幼稚。公司高管们指出,美国人虽然居于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工人之列,但美国的培训工作已经跟不上形势,再也不能为各家工厂提供足够数量的中等技术工人了。
各家公司辩称,要想兴旺发达,他们就只能把工作转移到那些利润足以维持不断创新的地方。如其不然,假以时日,美国的工作机会还有进一步减少的风险。例证便是包括通用在内的众多美国制造业巨头,它们曾经豪气干云,后来却纷纷缩水,因为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身手灵活的竞争者。
《纽约时报》向苹果公司提供了本篇报道的详细纲要,然而,以行事隐秘著称的苹果公司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本篇报道基于大量访谈,采访对象包括近40名离职或现职苹果员工及外包商,其中多人都要求隐去姓名,怕的是丢掉工作。此外,报道的采访对象还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制造业专家、国际贸易专家、技术分析家、学术研究人员、苹果供应商员工、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政府官员。
苹果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私下表示,鉴于世界形势已经急剧改变,仅以员工数目来衡量企业贡献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他们同时指出,苹果在美国的工人数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他们说,苹果的成功给创业者带来了商机,并在手机运营商以及苹果产品承运人之类的企业里催生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由此推动了美国经济。他们还说,说到底,消除失业并不是他们的事情。
广告
苹果公司的一位现职管理人员说,“我们在100多个国家销售iPhone,并没有义务解决美国的问题。我们只有一个义务,那就是推出最好的产品。”
“我想要玻璃屏幕”
2007年,离iPhone预定的上架时间还有一个月出头,乔布斯先生把一小群僚属召进了一间办公室。几个星期以来,他兜里一直都揣着一部iPhone样机。
据一名与会者回忆,乔布斯先生气冲冲地举起了样机,调整着样机的角度,好让大家都看到塑料屏幕上的几十条微小划痕。这之后,他把自己的钥匙从牛仔裤兜里掏了出来。
他告诉与会者,人们都会把手机揣在兜里,还会把钥匙装进去。“我不愿意出售会有划痕的产品,”他疾言厉色地说。这一来,惟一的办法便是代之以不会产生划痕的玻璃。“我想要玻璃屏幕,这件事情必须在六周之内办好。”
与会的一名管理人员走出房间,订了一张去深圳的机票。既然乔布斯先生提出了“办好”的要求,那就只能到深圳去。
广告
两年多的时间里,苹果公司一直在开发这个代号为“紫色2”(Purple 2)的项目,同样的一些问题在项目的每个阶段反复浮现:怎样才能彻底颠覆原有的“手机”概念?怎样才能设计出一款质量最上乘——比如说,带有不会划花的屏幕——的手机,同时确保公司能以足够低廉的成本迅速推出数以百万计的产品、由此赚取丰厚的利润呢?
几乎是在每一次讨论当中,问题的答案都出现在美国之外。iPhone的组件虽然因型号而异,所有的iPhone却都包含着数百个零件,在海外生产的零件估计占总数的90%。高科技半导体来自德国和台湾,内存来自韩国和日本,显示屏和电路板来自韩国和台湾,芯片组来自欧洲,稀有金属来自非洲和亚洲,组装的地点则是中国。
创业之初,苹果公司通常只会在自家后院里寻找代工厂。举例来说,该公司于1983年推出了个人台式电脑Macintosh,数年之后,乔布斯先生曾经吹嘘它是“真正美国制造的机器”。1990年,乔布斯先生还在打理后来被苹果收购的NeXT公司。当时他曾经告诉一名记者,“我为我们的电脑自豪,同样为我们的工厂自豪。”迟至2002年,苹果公司的高层都还会时不时地开车往总部的东北方向走上两个小时的车,到加州的埃克格鲁夫(Elk Grove)去视察公司的iMac工厂。
然而,进入2004年的时候,苹果公司已经把大部分的生产工作转到了国外。主导这一决策的人是苹果公司的运营专家蒂莫西·D·库克(Timothy D. Cook)。去年8月,乔布斯先生去世六周之前,他接替乔布斯先生当上了苹果的首席执行官。2004年的时候,大多数美国电子公司已然转向海外,正在挣扎求生的苹果公司由是认为,自己必须用上所有的有利条件。
亚洲之所以诱人,部分原因是那里的半熟练工人比较便宜。不过,吸引苹果公司的并不是这一点。对于高科技公司来说,支出的大头是零件采购和管理来自数百个公司的组件及服务供应链,与之相较,人力成本可谓微不足道。
一名苹果公司前高管说,按照库克先生的看法,聚焦亚洲的决策“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亚洲的工厂“扩大或缩小规模的速度比较快”,与此同时,“亚洲的供应链也比美国强”。这名前高管说,由此而来的结果就是“在这一阶段,我们没法跟别人竞争”。
2007年,乔布斯先生提出关于玻璃屏幕的要求之后,上述条件的优越性立刻变得一目了然。
多年以来,手机生产商一直不愿意使用玻璃屏幕,因为它需要精确的切割和打磨,达到标准的难度非常之大。苹果公司已经选定美国的康宁公司(Corning Inc.)来生产大块的强化玻璃板。然而,要想把玻璃板切成数以百万计的iPhone屏幕,那就得找到一家空闲的切割工厂、数百块实验用的玻璃板以及一大帮中级技师。光是准备工作就得消耗一大笔资金。
就在这时,一家中国工厂跑来投标,要求承揽这项工作。
苹果的考察小组赶到那家中国工厂的时候,厂主们已经开始兴建新厂房了。一名前苹果公司管理人员回忆,厂长的解释是,“这是在提前做准备,免得你们的订单让我们措手不及”。此前中国政府已经承诺为许多产业提供成本补贴,那家玻璃切割工厂也从中分了一杯羹。他们有一间装满玻璃样品的仓库,可以向苹果公司提供免费样品。厂主们还答应提供技师,几乎不需要费用。他们已经建起了厂内宿舍,员工可以24小时随叫随到。
那家中国工厂拿到了订单。
另一名前苹果高管说,“整条供应链如今都在中国。需要1000个橡胶垫圈吗?隔壁就有这样的工厂。需要100万个螺丝钉吗?厂子就在一个街区之外。需要对螺丝钉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吗?三个小时就可以办到。”
走进“富士康城”
距那家玻璃厂8小时车程的地方是一大片俗称“富士康城”(Foxconn City)的建筑,iPhone的装配线就在那里。在苹果管理层看来,富士康城进一步证明了一个事实:中国有能力提供比美国同行更好的工人,勤勉的态度也超过美国。
原因在于,美国根本找不出像富士康城这样的东西。
这片厂区有23万员工,其中许多人都是每周工作6天,一天的工作时间经常会达到12小时。超过四分之一的富士康员工住在公司的宿舍里,许多工人的日薪都不到17美元。一名苹果管理人员曾经在换班的时候进入工厂,他的轿车卡在了川流的员工之中。“这样的规模真是难以想象,”他说。
富士康雇了将近300名保安来引导步行的人流,免得工人堵在门口的狭窄区域。厂区的主食堂平均每天消耗3吨猪肉和13吨大米。厂房虽然一尘不染,附近的茶馆里却弥漫着烟雾和臭烘烘的烟草味道。
富士康科技公司(Foxconn Technology)在亚洲、东欧、墨西哥和巴西拥有数十家工厂,组装的电子消费品估计占世界总量的40%,客户都是亚马逊(Amazon)、戴尔(Dell)、惠普(Hewlett-Packard)、摩托罗拉(Motorola)、任天堂(Nintendo)、诺基亚(Nokia)、三星(Samsung)和索尼(Sony)之类的公司。
詹妮弗·瑞格尼(Jennifer Rigoni)担任苹果公司全球供需经理至2010年,但却拒绝谈论自己的工作细节。她说,“他们可以在一夜之间雇来三千人。哪家美国工厂能在一夜之间雇来三千人、说服他们住进宿舍呢?”
2007年中期,做了一个月的实验之后,苹果公司的技师最终拿出了一个完善的办法,可以把强化玻璃板切割成适合iPhone的屏幕。据一名前苹果公司管理人员所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运送第一批玻璃屏幕的卡车才抵达富士康城。各位工头立刻叫醒了数千名工人,工人手忙脚乱地穿上制服——男制服是黑白衬衫,女制服则是红色——迅速排成队伍,开始手工组装手机。不到三个月,苹果公司就卖出了100万部iPhone。那之后,富士康又组装了超过2亿部iPhone。
富士康在声明当中拒绝对具体的客户发表意见。
该公司在书面声明当中宣称,“本公司招募的所有员工都签有列明各种条款及工作条件的合同,受到中国劳动法的保护。”富士康“认真履行对员工的责任,努力为百万有余的员工提供安全有益的工作环境”。
富士康对那名前苹果管理人员讲述的一些细节提出了异议,并在书面声明当中指出,所谓的午夜班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我们为不同班次员工的工作时间制定了严格的规章,所有的员工都有电子计时卡,根本不可能在规定班次之外的时间进厂工作。”公司还说,所有班次要么是从早上7点开始,要么就是从晚上7 点开始,如果有所变更,公司会提前至少12个小时通知员工。
接受采访的时候,富士康的员工对公司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对苹果公司来说,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有利条件是中国可以提供大量技师,数目令美国望尘莫及。按照苹果管理层之前的估计,生产iPhone最终要用到20万名装配线工人,需要大约8700名工业技师来承担监督和指导的职责。苹果公司的分析师预计,要想在美国找到这么多的合格技师,所需时间将会长达9个月。
到了中国,这件事情只花了15天的时间。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副教务长马丁·施密特(Martin Schmidt)说,苹果之类的公司“宣称,在美国建厂的难点在于寻找技术工人”。这些公司还说,具体说来,他们需要的技师应该受过超过高中生的教育,但又不是非得拥有学士学位。管理人员们坚称,这种层次的技师在美国非常难找。施密特先生说,“这样的工作相当不错,美国却找不出足够的人来填补这些空缺。”
iPhone具有一些美国独有的特色,软件就是其中一例,与此同时,它新颖的营销手段也基本上源自美国。不久之前,苹果公司在北卡罗莱纳建立了一个耗资5亿美元的数据中心。用于iPhone 4和4S的关键性半导体由韩国的三星公司提供,产地则是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丁(Austin)的一家工厂。
但是,以上这些设施并不能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举例来说,苹果的北卡罗莱纳中心只有100名全职员工。据估计,三星的奥斯丁工厂也只有2400名工人。
让-路易斯·卡西(Jean-Louis Gassée)曾经负责苹果公司的产品开发和营销,于1990年去职。他说,“即便手机销量从100万部增加到了3000万部,你也用不着更多的程序员。包括Facebook、谷歌和推特(Twitter)在内,所有的新公司都尝到了这种甜头。他们不断成长,但却不需要雇用太多的人。”
在美国生产iPhone会增加多少成本,相关的数字很难估算。不过,按照多位学者和制造业分析师的估计,由于人力成本对高科技制造业来说微不足道,支付美国标准的薪金会让每部iPhone的成本增加至多65美元。鉴于苹果公司从每部手机收获的利润往往可以达到数百美元,从理论上说,即便在美国生产手机,苹果公司依然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收益。
然而,这样的分析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原因在于,在美国生产手机的条件远不只是雇用美国人那么简单,还意味着要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进行调整。苹果管理层认为,美国就是没有那么多符合公司需要的工人,也没有速度够快、灵活性够大的工厂。康宁公司之类的苹果合作方也宣称,他们必须走向海外。
苹果公司的玻璃订单让康宁公司设在肯塔基州的一家工厂获得了新生,时至今日,用于iPhone的大部分玻璃仍然产于此地。iPhone大获成功之后,康宁公司从急欲模仿苹果设计的各家公司那里接到了一大堆订单。它的强化玻璃年销售额增长到了7亿美元以上。为了满足新起的市场需求,公司雇用了或说是保留了大约1千名美国员工。
不过,随着市场的扩张,康宁公司已经把大部分的强化玻璃生产任务转到了位于日本和台湾的工厂。
康宁公司副主席兼首席财务官詹姆斯·B·弗罗斯(James B. Flaws)说,“我们的客户来自台湾、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我们固然可以在美国生产玻璃,然后再用船运过去,航程却长达35天。我们也可以改用空运,可空运的费用是海运的10倍。既然如此,我们就把玻璃厂开在了那些组装厂的隔壁,那些组装厂都在国外。”
161年前,康宁公司在美国诞生,时至今日,它的总部依然位于纽约州北部。理论上说,公司可以把所有的玻璃生产任务放在国内。但是,弗罗斯先生说,这就“需要对整个行业的结构来一次全面调整。电子消费品行业已经变成了亚洲的独门生意。身为美国人,我对这种状况感到担心,可我没办法阻止这样的势头。亚洲已经取代了美国在过去40年当中的地位。”
中产阶级工作萎缩
第一次踏进加州埃克格鲁夫那家苹果工厂的时候,埃里克·萨拉戈萨(Eric Saragoza)恍然觉得,自己走进了一处工程技术的仙境。
当时是1995年,这家邻近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的工厂雇用了超过1500名工人。厂房里面就像是一个万花筒,有各式各样的机械手,有承载着各种电路板的传送带,最后还有处于各个装配流程的花花绿绿的苹果电脑。身为技师的萨拉戈萨先生在厂里的地位迅速攀升,很快就进入了负责诊断产品问题的精英团队,薪水也增加到了5万美元。他和妻子生了三个孩子,还买了一幢带游泳池的房子。
他说,“当时的感觉就是,我的学总算是没有白上。我早就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会做东西的人。”
与此同时,电子产业却起了变化。由于产品销势每况愈下,苹果公司正在奋力进行自我改造。萨拉戈萨先生入职几年之后,他的老板谈起了加州工厂相对于海外工厂的劣势:刨去原材料不算,在埃克格鲁夫生产一台售价1500美元的电脑需要22美元的成本,在新加坡生产的成本是6美元,台湾则是4.85美元。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工资,而是仓储之类的成本,以及工人完成活计的速度。
萨拉戈萨先生说,“老板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每天工作12个小时,星期六也得上班。可我是个有家有口的人,还想看我的孩子们踢足球呢。”
现代化的进程总是会让一些工作变化或者消失。美国经济先是从农业转型为制造业,然后又转入其他产业,在此期间,农夫变成了钢铁工人,跟着又变成了推销员或者中层管理人员。这样的转变带来了许多经济效益,总体说来,即便是没有技术的工人也可以通过每一次的转变获得更高的工资,获得更大的上升机会。
然而,经济学家们指出,过去20年当中,某种更为根本的东西发生了改变。中等收入的工作开始消失。今天的新工作过多地集中于餐馆职员、接线员、医院护理人员和临时杂工之类的服务性岗位,这些岗位提供不了多少升入中产阶级的机会。对于没有大学学位的美国人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即便是拥有大学学位的萨拉戈萨先生也抵挡不住这样的势头。刚开始,公司把埃克格鲁夫工厂的一些日常工作交到了海外,萨拉戈萨先生没有在意。接下来,人工智能设备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一个未来主义风格的游乐场,也给公司管理层提供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机会。公司把一部分的问题诊断工作交给了新加坡。管理工厂库存的中层纷纷下岗,原因在于,公司突然发现,有那么几个连着网的人就够用了。
萨拉戈萨先生身价太高,没法安排不需要技术的工作。与此同时,他又不具备担任高层管理人员的资质。2002年的一次夜班之后,上头把他叫进一间小办公室,辞退了他,然后就让人送他出厂。他教了一阵高中,跟着又尝试重返科技行业。然而,到那个时候,曾经帮助该地区赢得“北方硅谷”美名的苹果公司已经把埃克格鲁夫工厂的大部分改造成了一个售后服务电话中心,新员工的时薪通常只有12美元。
硅谷倒是有工作机会,只可惜都没有变成现实。萨拉戈萨先生现年48岁,家里已经有了5个孩子。他说,“他们真正想要的是30来岁、没有孩子的人。”
找了几个月工作之后,他产生了绝望的感觉。就连教书的工作也已经无处寻觅了。于是乎,他在一家电子行业临时工介绍所找了个工作,苹果公司雇那家介绍所来检修退回的iPhone和iPad,然后再把机器还给顾客。萨拉戈萨先生每天都要开车去他曾经担任技师的那座大楼,在那里擦洗数以千计的玻璃屏幕、插入耳机以测试音频接口,时薪10美元,没有福利。
苹果公司的发财日子
苹果公司的海外业务及销量膨胀之际,公司高层也大发其财。上一个财政年度,苹果公司的收入高达1080亿美元,超过密歇根、新泽西和马萨诸塞三州预算的总和。2005年拆分股份之后,苹果的股价已经从45美元左右涨到了427美元以上。
一部分的财富落到了股东手里。苹果股票是股东最分散的股票之一,高涨的股价让数百万个人投资者、401(k)基金和养老基金从中受益,也让苹果的工人发财致富。上一个财政年度,除了工资之外,苹果的员工和经理还得到了总值超过20亿美元的股票,兑现或生效的股票及期权总值也达到了14亿美元。
不过,最大的受益者通常都是苹果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去年,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先生获得了将在10年之内逐步生效的大量赠与股,按现在的股价计算,这些股票的价值是4.27亿美元。除此之外,他的薪水也涨到了140万美元。苹果公司的证券披露材料显示,2010年,库克先生的薪酬包总值为5900万美元。
一名与苹果公司关联紧密的人士宣称,苹果员工的薪酬是合理的,部分是因为苹果公司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创造了如此庞大的价值。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已经扩大了国内员工的规模,包括从事制造业的员工。去年,苹果公司在美国的雇员增加了八千人。
其他公司纷纷将电话中心迁往海外,苹果公司却把自己的电话中心留在了美国。某消息来源估计,苹果产品的销售已经促使其他公司雇用了数以万计的美国人。举例来说,联邦快递(FedEx)和UPS宣称,由于苹果产品带来的巨大运输量,他们都为美国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不过,两家公司都不愿意提供具体的数字,说是需要得到苹果公司的许可,与此同时,苹果公司拒绝提供这样的许可。
苹果公司的一名现职管理人员说,“我们雇用中国工人的做法无可指责,因为美国已经不能提供我们需要的人才了。”
除此之外,苹果方面的消息来源说,公司已经为美国人创造了大量的好工作,有的岗位是在苹果的零售店里,还有的是在销售iPhone和iPad应用软件的商家那里。
做了两个月iPad测试工作之后,萨拉戈萨先生辞了职。按他的盘算,与其忍受这么低的薪水,还不如把时间用来寻找别的工作。不久之前的一个十月夜晚,萨拉戈萨先生坐在自己的苹果笔记本跟前,又在网上发了一轮简历。与此同时,半个地球之外,一位女士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这位女士名叫林丽娜(音译),是PCH国际公司深圳分公司的项目经理,该公司与苹果等电子公司签有合约,负责协调配件生产,比如iPad玻璃屏幕的保护套。林女士不是苹果雇员,但却为苹果的生产能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林女士的工资略少于萨拉戈萨先生受雇于苹果时的工资。通过看电视和中国一所大学的教育,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每个月,她和丈夫都会把四分之一的工资存入银行。夫妻俩住在一套108平方米的公寓里,同住的还有儿子和姻亲。
“工作机会多得很,”林女士说,“尤其是在深圳。”
创新浪潮的输家
去年,奥巴马先生与乔布斯先生及其他硅谷高管的那场晚宴临近尾声的时候,所有人都起身准备离开。一群想要合影的人围在了总统身边,乔布斯先生身边也围起了一群规模略小的人。关于他病情恶化的流言已经传开,有些人希望跟他合个影,没准儿是最后一次了呢。
到最后,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按照一名旁观者的叙述,乔布斯先生对奥巴马先生说,“我并不为国家的长远前途担心。这个国家棒极了。我只是担心,我们关于解决方案的探讨不够彻底。”
举例来说,晚宴过程之中,各位高管曾经建议政府修改签证政策,为各家公司雇请外国技师打开方便之门。有些人敦促总统给各家公司一个“税负假期”,好让他们把海外利润转回国内,同时还说,他们会用这些利润来创造工作机会。乔布斯先生甚至提出,如果政府愿意协助培训美国技师的话,有朝一日,苹果兴许会把一部分高技能制造业务迁回美国。
经济学家们就以上及其他一些措施的效用争论不休,同时指出,有些时候,意料之外的发展会为步履艰难的经济带来转机。举例来说,分析师们上一次为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而揪心的情形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那个时候,互联网几乎还不存在。当时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平面设计学位会迅速成为一个精明的赌注,与此同时,电话修理却会变成一个没有前途的专业。
不过,美国能不能把未来的技术革新变成千百万个工作机会,眼下还是个未知之数。
过去10年当中,太阳能、风能、半导体制造以及显示技术方面的技术飞跃已经带来了数以千计的工作机会。这类产业有许多都是发源于美国,由此而来的大部分工作机会却落到了国外。各家公司纷纷关闭在美国的大型设施,为的是在中国重新开张。公司管理层的说辞是,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跟苹果争夺投资者。要是增长速度和利润率赶不上苹果的话,他们就无法生存。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劳伦斯·凯茨(Lawrence Katz)说,“新的中产阶级工作机会终将出现。可是,那些40多岁的人具备赢得机会的技能吗?他们会不会被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抢在头里、再也无法回到中产阶级的行列呢?”
来自多个产业的管理人员纷纷表示,乔布斯先生之类的商人加快了创新的速度。在以前,通用公司要等长达五年的时间才会对车型进行大幅度修改。反观苹果公司,它在4年之内就推出了5款iPhone,手机的速度和内存都翻了倍,针对部分用户的售价却有所降低。
跟奥巴马先生道别之前,乔布斯先生从兜里掏出了一部iPhone,为的是炫耀一款影像效果无比精细的应用软件——一款驾驶游戏。手机反射着房间里的柔和光线,身价总和超过690亿美元的其他高管争先恐后地隔着他的肩膀观赏游戏画面。所有的人众口一词,这款游戏妙不可言。
手机屏幕之上,不见丝毫划痕。  

David Barboza、Peter Lattman、Catherine Rampell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李家真-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对美国经济放缓担忧加剧,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对美国经济放缓担忧加剧,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DAISUKE WAKABAYASHI, RIVER AKIRA DAVIS
LSEG Data & Analytics • By Karl Russell
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在周一加剧,上周开始的市场下挫如滚雪球般演变为全球崩盘。
这场动荡是一个最新例证,表明不同的经济力量可以在市场上相互影响,迫使公司股价下跌,并抹去数十亿美元的市值。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一周日元的快速升值扰乱了全球资本的流动,促使一些热门投资回撤。
但抛售迅速扩大产生了更广泛的恐慌情绪,认为美联储降息前的观望时间可能过长,从而对美国经济构成了威胁。
周五公布的美国就业报告显示,雇主招聘明显放缓,失业率升至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加剧了这种担忧。从亚洲股市开盘的那一刻起,到周一欧洲和美国的交易时段,股价出现暴跌。
广告
在华尔街,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是自2022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虽然一些投资者将抛售视为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信号,但也有人坚持认为,此举更多是对过度投机的回撤,特别是之前对科技股和人工智能的押注。标准普尔500指数尽管近期有所下跌,但今年迄今仍上涨近9%,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回报。
Source: LSEG Data & Analytics • By The New York Times
“市场有点失控,”国家联盟证券公司的国际固定收益主管安德鲁·布伦纳表示。“这完全是恐慌。这不是真的,但很痛苦,可能会持续几周。”
由于投资者纷纷套现寻求避开大范围衰退,金融市场几乎无一幸免。石油期货、黄金和加密货币也受到了冲击。一些因其体量而对市场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科技股出现暴跌,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约3.4%。在欧洲,泛欧斯托克指数下跌2.2%。
这些都是主要股市的急剧逆转——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受通胀降温、劳动力市场稳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看好的乐观情绪推动,主要股市创下新高。这次动荡还发生在交易量通常低迷的夏季,从而导致价格出现突然而剧烈的波动。
抛售在日本尤为明显,对日本经济状况的担忧以及对日元迅速升值影响的担忧产生了叠加效应。日经225指数周一大跌12.4%,创下基准指数单日最大跌幅,超过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大崩盘时的跌幅。
日本股市周一连续第三天大幅下跌。
日本股市周一连续第三天大幅下跌。 Richard A. Brook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金融服务公司Monex Group董事约瑟夫·科尔表示,日本的前景更为黯淡,因为日元走强将拖累企业利润,尤其是依赖海外销售的大公司。他说,投资者通常会在股价大幅下跌时买入股票,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买家”。
日元走强还削弱了日元较便宜时进行的一些全球投资,在本已对股价涨得过高过快而感到紧张的市场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抛售。一些投资者很喜欢借入日元,然后将其投资于美国等市场。但随着美元今年开始走强,这种交易的利润也开始出现逆转。
广告
一些投资者担心,抛售可能会开始自我加剧,因为抛售会导致追加保证金——投资者被要求支付更多现金,以弥补用借来的钱进行的亏损交易——而追加保证金又会导致更多的抛售,因为投资者需要筹集现金来偿还债务。
但投资者也有理由看淡最新一轮的恐慌。尽管周一股市大跌,但一些经济数据仍然显示经济在扩张,这帮助减缓了下午的抛售——相较于上午的下跌速度。周五的就业报告也显示,尽管低于预期,但招聘速度仍维持在一定水平,足以吸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工人。
“这似乎是一种过度反应,特别是考虑到本周有限的经济数据和美联储预期的沟通,”会计师事务所安永首席经济学家格雷格·达科在给客户的报告中提到市场崩溃时写道。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奥斯坦·古尔斯比也认为,市场抛售是对美国最新就业报告的过度反应。但他承认,就业数据放缓一直令人担忧。
“经济的实体方面有一些警示指标,”他表示。
经济学家越来越担心,美联储在降息方面行动滞后,将不得不迅速降低借贷成本,以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
广告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将在9月17至18日的下次会议上大幅降息50个基点,而不是标准的25个基点。一些人甚至预测,在此之前,美联储可能会在一次紧急会议上降息。
谨慎的美联储观察人士并不认同该观点,他们指出,央行通常只在市场陷入混乱、无法正常运作的时候才会紧急降息。
经济学家确实预计,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一旦开始行动,就会迅速降息。“你只在有必要的时候才想保持这种紧缩,”古尔斯比说。他解释说,在通胀降温的情况下,保持过高的利率可能会给就业市场带来风险。
周一的动荡也成为了充满敌意的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一个因素,前总统特朗普把它变成了一件政治武器。“股市正在崩溃,就业数据很糟糕,我们正在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有两个历史上最无能的‘领导人’,”周一,他在Truth Social上写道。
这凸显了特朗普长期以来执着于把股指视为经济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并强调了在11月投票前的冲刺阶段,经济信息将发挥关键作用。
据信将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副总统贺锦丽在演讲中强调了对经济的乐观态度。她本月在休斯顿表示:“我们相信,未来美国经济将保持世界最强。”但许多民主党人担心,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可能会为市场抛售打开大门,从而伤害贺锦丽的选情。
广告
安联驻慕尼黑首席投资策略师乔迪·巴斯科·卡雷拉表示,甚至在上周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公布之前,全球投资者就已经紧张不安了,因为股市已经连续创纪录地上涨。’”
他说,尽管周一出现了动荡,但“没有明确的信号表明我们正处于市场泡沫破裂或市场破裂之中”。“就目前而言,我认为这是一次健康的调整。”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日本车风光不在?中日车企“鏖战”泰国市场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日本车风光不在?中日车企“鏖战”泰国市场

DAISUKE WAKABAYASHI, RIVER AKIRA DAVIS, CLAIRE FU
曼谷一家丰田汽车经销店旁的广汽埃安展厅。
曼谷一家丰田汽车经销店旁的广汽埃安展厅。 Lauren DeCicc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日本公司几乎从零开始建立了泰国的汽车工业,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几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日系品牌占据了泰国汽车销量的90%左右。它们在泰国投资建起了供应链,产品也获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韩国的汽车制造商也瞄准了泰国市场,但几乎没有影响到日本的市场份额。
现在,日系车的堡垒终于被中国制造商打破,后者提供了它们所没有的东西: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过去两年,比亚迪、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等中国品牌大量涌入,给日系车敲响了警钟。
去年12月,泰国总理赛塔·他威信访问日本,向日本企业传达了一个信息:迅速行动,投资电动汽车,否则就会输给中国。
广告
“你们的情况并非独有,”他威信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警告日本车企。
电动车在泰国市场大受欢迎,而日本车企不愿完全接受这种车,结果阻碍了它们在那里的发展。马自达、三菱、日产、铃木和五十铃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部分原因是它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全电动车型有限。根据汽车信息提供商MarkLines的数据,去年,这些公司在泰国的新车销量总共下降了25%,整体销售额下降了9%。
泰国罗勇,工厂员工正在检查广汽埃安电动汽车的底盘。广汽埃安是中国国有的广州汽车集团旗下的电动汽车公司。
泰国罗勇,工厂员工正在检查广汽埃安电动汽车的底盘。广汽埃安是中国国有的广州汽车集团旗下的电动汽车公司。 Lauren DeCicc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本田在本月宣布,它在泰国两家工厂中的一家将于明年停产。铃木6月份表示,它将关闭在泰国唯一的汽车制造厂。
日本汽车制造商约占泰国汽车销量75%左右的市场份额,它们正在采取措施,阻止对其地位的侵蚀。他威信访日期间,丰田、本田、五十铃和三菱表示,它们将在五年内投资43亿美元,把它们在泰国的工厂改造成生产电动汽车的工厂。去年年底,本田开始在泰国生产电动车。
1962年,日产在曼谷建立了泰国第一家日本汽车组装厂,当时泰国人每年仅购买几千辆汽车。丰田紧随其后,于1964年开始在泰国生产汽车。
从一开始,日本公司就将泰国视为东南亚的区域出口中心。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投资壮大在泰国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主要用于皮卡在泰国市场和其他市场的销售。日本的战略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获得了回报,当时日本汽车制造商从东南亚蓬勃发展的需求中获利,而美国和德国当时主要关注东欧市场。
广告
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是三菱和其他规模较小的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最大市场。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中,三菱汽车在该地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9%。
三菱和其他日系车正寄希望于开发新的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型来收复失地。今年2月,三菱在泰国推出了Xpander多用途车型的混合动力版,该公司表示,订单超出了预期。
但中国电动汽车公司是强大的竞争对手。
广汽埃安是国有的广汽集团旗下的电动汽车子公司,该公司迅速在泰国建立了制造和销售业务,并正试图打入日系车的另一个地盘:出租车。在泰国道路上行驶的出租车中,丰田占了绝大多数。
锦汇董事长黄勇捷正在帮助将中国制造的广汽埃安电动出租车引入泰国。
锦汇董事长黄勇捷正在帮助将中国制造的广汽埃安电动出租车引入泰国。 Lauren DeCicc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广汽埃安通过其泰国合作伙伴锦汇发布了一款专门针对泰国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的全电动轿车。
在过去的一年里,埃安与锦汇合作,向泰国的商业客户销售了数千辆出租车专用车型,价格约为2.5万美元,并提供九年保修。
广告
锦汇还为埃安投资了15个展厅,该公司董事长黄勇捷表示,丰田对埃安进入泰国市场的回应是将其主要出租车车型的价格下调了近3000美元。黄勇捷说,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举动,因为“丰田从不降价”。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