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浣花溪杜甫|绿捷出局,光明接手,上海校园餐会有所改善吗?

By: elijah
6 October 2025 at 22:10

没想到,绿捷校园餐一事还真的有后续。

前段时间闹得那么大,绿捷还能继续中标,本以为绿捷无法撼动,但没想到最近爆出光明集团将接手绿捷的校园餐。

img

要知道,在上海封城期间,绿捷可是因为卖菜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而在上海校园餐中,绿捷也是做了好多年,而且数十年如一日的难吃。不只是普通市民的孩子在吃,很多普通公务员的孩子也在吃。

不知道有多少投诉都能安然度过,而这次真的民怨沸腾了,不然怎么会把这么大块肥肉吐出来。

那么多学校的校园餐,二十左右的餐标,就给学生吃这些东西?而且吃了很多年。

img

img

img

做过饭的人都能看出这背后有多大的利润。一勺陈米饭,加上一点预制肉菜,水煮素菜,这成本估计就两块钱左右吧。我估计监狱的水平跟这也差不了多少吧。

学生吃不下,大量倒掉,学生吃不饱,如何学习?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背后有多大的猫腻。

而且,就这水平,还能不断地参加招投标中标。也可以看出招投标的水也挺深。

更关键的是这些人为了能收到学生的午餐钱,强制学生吃,不准带饭,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

这吃相真的太难看,难怪这次上海家长会那么愤怒。

如今,绿捷校园餐的业务由光明集团接手,我想校园餐肯定会好一点了。

CDT 档案卡
标题:绿捷出局,光明接手,上海校园餐会有所改善吗?
作者:徐鹏1
发表日期:2025.10.6
来源:微信公众号“浣花溪杜甫”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说起光明集团,前几年他还有一个广告词“请给我光明”被批评。

当时对这家老国企还刮目相看。

现在接手了绿捷的校园餐,国庆之后,校园餐应该会有改观。

而绿捷用如此劣质的校园餐对待沪爷的孩子,我想应该会对它进行问责。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中央厨房配餐,一个中央厨房能辐射整个区域的学校。

而这种模式,就是一种集权的模式,原本分散到每个学校校长决定的事,现在由主要领导拍板就能决定。

这种模式真的还不如校长小舅子承包制,做得差了,学生的骂声,老师的吐槽,校长是听得到的。甚至家长还可以向教育局反映。所以一般不会做得太绝。

而现在这种模式,学生骂绿捷,它也听不到,老师吐槽,都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家长投诉,都不知道向谁投诉。所以才会做得这么绝。也只有闹上热搜,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或许才能改观。

在不受制约的权力游戏中,贪婪、有恃无恐将让校园餐做到极致,极致的低成本,极致的高利润。

于是就出现上海校园餐的荒诞一幕。堂堂国际大都市的校园餐甚至都比不过西部偏远山区的学校的食堂。

所以现在绿捷校园餐由光明接手,本质上还是集采模式,但底层逻辑还是有点不同,绿捷这种资本,追求的是利润,为了实在利益最大化无所不用其极。

而光明是国企,底线可能会高一点,毕竟国企领导可以不追求高利润,但绝不能出问题影响领导位置。

如果要彻底解决校园餐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校园餐不能只是一家送,让多家配送,让学生自由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而不是领导。

我出钱还没有选择权,这本来就不合理。

选择权在领导手里,资本就会去巴结领导,而选择权在学生手上,资本就会去讨好学生。自然饭菜的质量就好起来了。

希望这次光明能改变校园餐的顽疾,还学生一顿正常的午餐。

此地无言|绿捷笑而不语

By: elijah
29 September 2025 at 23:01

img

西贝因为灾难式公关,又被骂上了热搜。最近有两篇流传甚广的自宣小作文,一篇是“7岁的毛毛,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一篇是“我送大爷一碗汤,大爷送我一套房”,让西贝再度沦为笑话。

那叫一个尴尬。不要说放在因为预制菜风波,负面新闻缠身、品牌形象断崖式跌落的当下,就是放在平时,这个水平的公关也是极其幼稚和拙劣的。西贝似乎低估了受众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高估了自己的煽情能力。

这两个故事,很像我刷到的短剧,都有一种令人发指的矫揉造作。拿第一个故事来说,7岁的毛毛或许说过喜欢吃西贝的话,但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定性呢,搞得像外婆去世,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菜一样。

第二个故事,如果真有此事,我觉得大爷大概率看上的不是服务,而是服务员。不如直接把小作文再改改,弄个短剧,就叫《霸道总裁看爱上在西贝当服务员的我》,可能效果更好。

CDT 档案卡
标题:绿捷笑而不语
作者:此间飞
发表日期:2025.9.28
来源:微信公众号“此地无言”
主题归类:食品安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两篇小作文,起到的不是灭火,而是火上浇油的效果。罗永浩已经停战了,事态慢慢平息了,新的热点也已经来了,西贝突然来这么一出,跟自杀没什么本质区别。

倒也印证了两件事,第一,拥有2万名员工的西贝,公关团队确实拉胯,一直抓不住重点,从老板贾国龙跟罗永浩硬刚,到两篇小作文的抛出,每一次都做了最错误的选择。

第二,西贝真的慌了。是不是预制菜贾老板还可以打打嘴仗,但顾客流失是真实发生的,血如果不止住,就会一直流,所以不管姿势有多笨拙,样子有多难看,西贝总得做点什么,来收复失地,挽回声誉。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西贝的这两篇公关文成为笑柄,甚至很灾难,但至少说明西贝还在努力地表现自己,讨好受众,虽然有种越努力越可笑的感觉,但好像西贝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是所有身陷争议的餐饮企业都需要努力,需要证明自己的。比如绿捷。当我们在嘲笑西贝的时候,绿捷说不定正在嘲笑我们呢。

上海中小学校午餐事件,自发酵以来,一直有种非常诡异的气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涉事企业上海绿捷公司迄今为止,只发过一个道歉声明,仅仅两句话,准确地说是一句话:

对于涉事学生和家长我们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对于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我们全面接受,全力配合。

这大概是史上最短的道歉声明,短到甚至都发生了什么事都没说。

绿捷的云淡风轻,和西贝的抓耳挠腮手忙脚乱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沉默也是一种态度。绿捷的短自然也有短的道理。第一,是不便说。向学校供餐,显然不是像西贝一样,是单纯的市场行为,一定会涉及到公权力。多说多错,万一不小心说漏嘴,说了不该说的,可咋整?

第二,是不屑说。这才是最关键的。家长和大众当初不能决定绿捷的中标,现在也同样不能决定绿捷的去留。它没必要向家长和大众啰嗦什么,只需要对决定它命运的人负责就行。能够甩出一张几十个字的道歉声明,已经是客气了。

西贝不好吃,你可以不吃。但绿捷不好吃,你不可以不吃。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西贝才会拼命讨好顾客,挽救声誉,因为不挽救真的会死。绿捷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心,舆情汹涌也好家长愤怒也罢,都撼不动绿捷分毫。

绿捷的傲慢,来自于它的强大。公开信息显示,绿捷成立于1999年,创始人叫张国华。而在2018年,绿捷控股了一家叫“上海品测”的检测公司,专门检测上海中小学的饮用水和餐食,股东之一张美华,是张国华的妹妹,两家公司有联邮箱是同一个。兄妹俩一个当运动员,一个当裁判员,形成完美的逻辑闭环。

一家不受监管的企业餐饮,是很难保证品质的,也很难理解什么叫企业的道德血液。所以一切都得到了解释:

为什么绿捷能在数年之内占领了上海中小学营养餐三分之一的份额,日供餐食50万份,成为行业的巨无霸; 

为什么家长的投诉起不到效果,绿捷仍然在不断扩张,8月份还拿下了20家学校;

为什么虾都生虫了,还能说成“虾肠外溢”,摆上学生的餐桌;

为什么午餐臭到让人恶心想吐,最后的检测居然没有发现任何……

答案只有一个:你奈我何?

严格来说,绿捷的强大,也不是绿捷本身的强大。关注此事的人应该都发现了,对于这起民怨沸腾的臭虾事件,上海本地的媒体居然集体失声了。

上海啊,这是最开放最发达思想也最活跃的城市,甚至没有之一。是媒体集体眼瞎,没有认识到这起事件的新闻性吗?当然不是,他们“被缺席”了。

不仅上海媒体,其他地方的媒体也都基本没有报道。这沉默,也是令人无语。

面对西贝,消费者是强势的,因为他们可以用用脚投票的方式,决定西贝的生死。

但是面对绿捷,家长却是弱势的。因为绿捷与他们无关,臭鱼烂虾与他们无关,甚至吃不吃都不由他们决定。

那些偷偷给孩子送饭的家长,那些需要到医院开证明,才能给孩子送饭的家长,这些上海的中产家长,恐怕在职场都没有这么卑微,但是在孩子的问题上,他们不得不低头。他们怕的不是绿捷,而是让绿捷成为绿捷的人。你动绿捷的利益,就是动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你惹不起。

绿捷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种现象。当一家企业强大到可以往孩子嘴里硬塞午餐的时候,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什么预制菜,什么难吃又贵,都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选择权。

虾里有虫,倒掉就是。脑子里有虫,那麻烦就大了。

旧闻评论|劝西贝闭嘴,盼绿捷张口|舆论手札

27 September 2025 at 02:23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劝西贝闭嘴,盼绿捷张口 | 舆论手札
作者:宋志标
发表日期:2025.9.26
来源: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罗永浩质疑西贝预制菜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西贝风波与绿捷风波是一对“苦命鸳鸯”似的舆论事件,前者让上海家长的诉求得以提高能见度,那些只能往孩子书包里、茶杯里夹带置换餐食的家长看见了依稀的希望;而后者大概是恨被卷入西贝风波,失去话事权,渐渐摆不平了。

上海家长呼吁西贝加入上海学校团餐竞争,对西贝的热盼之情溢于言表,以一种奇妙的角度刺中那些揶揄恶评西北的人。在绿捷风波之前,西贝说做错多,错多做多,跌入自证清白的漩涡,面对罗氏粉丝群体的敲打,毫无还手之力。

绿捷每天向50万学生(媒体2024年数据)供餐,据说占上海滩校园午餐的三分之一份额。绿捷的强势地位,与它供餐品质却有天壤之别。上海家长对西贝的呼唤,提供了一个旁观西贝的参照,也提醒西贝的批判者注意收敛道德讨伐。

绿捷在风波临头时不出一声,没有对外泄露任何信息,而上海媒体的集体缺席,令这种信息黑洞愈加刺目。假如按照一些义务公关专家指导西贝的策略,紧闭嘴巴,绿捷的所作所为算得上公关模范了,那些热心给西贝出谋划策的“公关专家”当比心。

劝西贝闭嘴,实际上是一种吃瓜心态的表现,隐含一种先入为主的恶毒,自然也是对事实的漠视。有人会说西北公关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这个观点可以讨论,但若不盯着西贝当如何,而审视绿捷衬托下那些批判者的激愤,就觉得虚伪。

并不是说一个人关注西贝风波的预制菜问题,就必须要关注绿捷风波;也不是说,只要批判过西贝就必须有批判绿捷的义务。而是说,如果批判者真具备公共意识,就会发现征讨西贝属虚情假意,而不质疑绿捷则属于怯懦无胆。

绿捷之所以扛住家长们多年的质问,并在追问中固若金汤,以潜龙在渊之势席卷最新的供餐合同,是因为它不是单纯的商业公司,非有必要的政商关系不可。相较于绿捷,西贝只是单纯的餐饮连锁企业,要取悦消费者,断无能力迫使学生“必须吃”。

上海家长搭上西贝风波的便车,哪怕这些家长只敢做到偷带食物的地步,可对西贝的盼望仍佐证有选择的市场才是好市场。即使那些最真诚的批判者,眼见着卑微到极限的上海家长,也会反省对西贝的谴责在道德上是有亏欠的,过了。

真心希望那些被老罗感染而痛骂或抵制西贝的人,也能用一样的狂热去骂绿捷,用一致的抵制去敲打绿捷。尤其是那些在上海的,更应该有这样的道德自觉。这不是一种道德绑架,而是基于他们在西贝风波中的表现,需要做出的一个人的自律。

很多时候,尤其是活在当下,都很难总是自圆其说,要求别人也很难。可在绿捷与西贝两件事上,这种一致性要求是基本要求,除非你承认自个对西贝的批判不是出于公心,而只是粉丝对老罗的附和。如此,才能假装看不见绿捷在沪所为。

甚至于,老罗本身要是真想他宣扬的那样,炮打西贝是为了公共利益,那也“应该”有义务对绿捷一事发声。老罗是精明的人,他正在为躲避他惧怕的西贝报警释放烟雾弹,他当然也有其他理由不去招惹绿捷——粉丝不懂分寸,老罗肯定清楚西贝与绿捷的背景差异。

假如老罗对西贝的痛打属于义举,那要求他在绿捷一事上发声,恐怕也说不上多严重的道德绑架,基本逻辑还是希望他在公共利益上保持义人形象。显然,绿捷风波中的公共利益更重大、更迫切,老罗及其粉丝在西贝贾国龙身上只是插了一个假旗罢了。

上海官方公告后,绿捷发了两句话的声明,也被揭批为态度不端正。可不论是西贝手足无措,应对接连失分,还是绿捷被批傲慢,根本原因都在于它们和权力的距离。对西贝的羞辱,对绿捷的忌惮,足见公关好与坏不是关键,关键是权力在场与否,以及你变形与否。

所以,劝西贝闭嘴,盼绿捷张口,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类首鼠两端的人,他们把势利当义愤,把崇拜当独立思考,把欺负人当作社会监督。这些人在别人的软弱处逞强,展示聪明劲儿,明智地将口舌远离权力所庇护的朋友。骂西贝骂到发烫的嘴,何以连说出绿捷二字也怕烫嘴?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包邮区|张家兄妹,掌管上海学生餐的神

24 September 2025 at 19:04

file

1

绿捷对于上海的影响,已经非常恶劣了。

很多人没想到,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家长们最大的心愿是孩子们吃上西贝的预制菜——因为相比之下,很多学校的食堂供应商绿捷实在太不靠谱了。

但是,在不靠谱这方面,绿捷终于靠谱了一次。在上海家长最群情激奋的那天,绿捷供应的虾仁出了问题。很多孩子反映,虾仁是臭的。

绿捷紧急撤回了虾仁,并对外宣称:

都是泥沙。

很快,上海成立了调查组,并在昨晚公布了调查结果。这个调查很有意思,蚝腩给大家解读一下。

首先,调查公告称,绿捷存在瞒报行为。总经理张国华指示下属对外宣称是虾肠子破裂,泥沙漏出来了。而后又销毁了这批虾仁。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虾生产于今年3月,保质期:

CDT 档案卡
标题:张家兄妹,掌管上海学生餐的神
作者:包邮区
发表日期:2025.9.24
来源:微信公众号“包邮区”
主题归类:营养餐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2年。

难怪上海家长们强烈呼吁西贝进场。

然而让蚝腩第一个疑惑的地方出现了。根据上海方面的调查,这批虾,各种包括沙门氏细菌在内的检查,合格。没有违规使用添加剂,也没有腐败变质,肉眼检查也没有发现杂质、霉变和虫蛀。

说白了就是:

啥问题没有。

这就很奇怪了。既然这批虾啥问题没有,绿捷的有关人员,为什么会被警方控制?

为什么张国华要急急忙忙下架并指示手下就地销毁,甚至不惜担上刑事责任呢?

这里面只剩下两个可能了。

第一,这批虾仁有问题,只是没有被检测出来,或者有问题的已经被销毁了;

第二,这批虾仁是从其他供应商那里采购的,绿捷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问题,所以先销毁为妙。

无论从哪个原因讲,都说不过去。蚝腩上周写过,绿捷可是号称食材可溯源,有摄像头和专人监控。

通报里更让人疑惑的细节是,最开始发现这批虾有问题的,还是绿捷自己派驻的经理。这位姓孙的经理发现,虾仁里面:

有虫。

这和官方通报出现了矛盾。按照官方说法,没有发现肉眼可见的虫啊?

2

不过乃悟还发现了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绿捷曾经投资过一家叫做上海品测的检测公司。股东一个叫张美华、一个叫苟凤姊。明确证据表明,张美华是张国华的:

胞妹。

兄妹俩也是生意伙伴,都曾投资过上海悦双和上海协双两家公司。

这个品测和绿捷一样,表面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背地里,他们还负责上海多家学校的校服检测、饮用水检测。甚至就连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市面上卖的食品是不是有问题,也是靠他们。

今年给上海市重点食品流通经营企业做第三方评估的,还是他们。

image

image

也就是说,张国华、张美华兄妹俩,一个给学校供着餐食,一个负责检查食品是否合格。属于是运动员和裁判一肩双挑,扛起了上海孩子午餐的重担。

蚝腩现在就想知道,这次给绿捷虾仁做检测的,是不是也是品测啊?毕竟本次调查组的成员之一——上海市卫健委,检查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服务商正是:

品测。

image

绿捷这种神仙企业,难怪新希望花了整整12亿收购它。

当然,收购以后得回报也很丰厚。根据绿捷母公司——Kilocy global foods(厚生投资持股的公司)在2020年1月向港股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全年,绿捷愣是从学生十几块钱的餐费里,抠出了1330万美元的利润。

就连Kilocy都称赞说,收购绿捷之后:

毛利率都增加了。

image

作为一家神仙公司,绿捷甚至有时候连敷衍都不愿意。

比如上文提到的张家兄妹的生意伙伴苟凤姊,还控制一家叫做捷飨的餐饮公司,曾经共同和绿捷出现在长宁区为下属学校食堂招标的名单里。

招标这事我不是很懂,我记得招标方面是不是有个专门的词来形容,叫:

围标?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张国华毫无疑问也是一位神仙人物。张国华是上海海星集团的董事,这家公司是上海闵行供销社旗下的企业,成立于1993年。

张国华还全资拥有上海饮料食品厂,上海市供销社曾和上海饮料食品厂合作过,一起卖过矿泉水。但后来关闭了。

计划经济年代干供销社,市场经济时代卖水,这属于顶配人生了把。

根据招标信息,尽管挂着饮料食品的名号,但上海饮料食品厂似乎更喜欢干房东的活。连闵行区组织部党建中心的办公用房,都是他们供应,而且是单一来源招标。

前几天,教育部说,他们采取了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了一批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但领导还说,尽管采取了专项行动,但:

任务依旧艰巨。

上海方面的调查公布后,绿捷发布了史上最简短的一则公告。至于股东新希望,还是什么都没说。

绿捷的公告一共两行字——对家长和学校感到抱歉,会就此次事件继续改进。

蚝腩的好友包叔说,他们其实可以写得更简短一点,直接用超级巨星吴先生的那句名言:

我的很大,你忍一下。

❌
❌